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5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br />吴宝俊<br />中国科学院<br />  Our deep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s. We ask ourselves,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 gorgeous, talented, fabulous? Actually, who are you not to be? We were born to make manifest the glory of God that is within us. And as we let our own light shine, 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br />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能力不够,我们最深的恐惧是能力超越了界限。扪心自问,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智者,天才,名人,伟人?事实上,哪一样你不能做到呢?我们生来就是为了证明上帝赋予了我们光荣,而我们让自己发出光芒,在不知不觉中,也感染了他人。<br />2007年9月9日<br />  今天参加了水木社区BBS科学版的版聚。版聚没有饭局,没有游戏,也没有杂谈,全部都是听报告。<br />  报告于晚上6点钟开始,地点在清华大学物理楼3楼的报告厅。我是和组里一个兄弟一起去的,到了地方一看,里面坐了一大堆硕士博士,有北大的,有清华的,也有从国外回来的;有力学专业的、数学专业的,还有学生物的,当然更多的是物理专业的。那晚从6点到10点半,一共听了4个报告。<br />  第一个是从德国回来的Krank作的有关超导和量子计算机的实验方面的报告,绝大多数人都听不懂,包括我。从报告中我只得到了如下一些信息:<br />  1.他的实验做了三年,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失败,失败又再来过。可以说从他开始读博一直到要毕业的几年中,都在做着这一个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的态度,其心可嘉。<br />  2.有一种晶体叫Bismuth Strontium Calcium Copper Oxide,简称BiSCCO。这种材料有种很诡异的特性:你拿一块出来,在上面贴一层透明胶带,然后撕下来,撕出来的截面非常均匀,即使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出缺陷。很诡异的材料!当然学材料的人对这种晶体可能比较熟悉,但我是读理论的,对这个还是头一次听说,很是惊讶了一阵。<br />  3.量子计算机这个东西,呵呵,离我们还是很远很远的。<br />  第二个报告是清华物理系的Exceed Fang作的,内容是有关拉曼光谱的。内容相当专业,以致于效果跟第一个差不多,大伙都听得一头雾水。<br />  比较搞笑的是,Exceed Fang同学说他发表这篇论文时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投了三四个期刊,都被拒,理由都一样:说他这文章太过专业,建议他投到更专业的期刊。结果最后他只好投了全世界研究拉曼光谱最牛的期刊(好像是意大利的一个刊物)我们在下面听得唏嘘不已。<br />  第三个是力学系的Lee200hu作的报告,他做的是有关蜻蜓翅膀的研究。之所以要研究蜻蜓翅膀,主要是为了开发研制扑翼式飞机。哈,这个理由似乎太过崇高了一些,毕竟这么一点点的研究,离搞个飞机还远着呢,但是报告内容却很有趣。整个半个小时,我们看了n个昆虫飞行的视频,还弄明白了蜻蜓翅膀的大致构造。最重要的是,我还搞懂了一个有关蜻蜓的基本常识,那就是:蜻蜓的确是吃蚊子的!!<br />  第四个报告我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作的,据他自我介绍,说他以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原本是学电机的,后来转了物理,毕业后来物理所软物质实验室工作过一段,现在又跳槽做了金融。他作的报告内容很庞杂,不少东西很哲学,而且加入了太多他个人的想法,使得我后半段都没有耐心再听下去了。<br />  这四个报告一完,版聚的主要内容就算结束了。<br />  值得一提的是中间有那么一段小插曲——我们收到了Littless寄来的礼物:几个小玩艺儿,号称“成人玩具”,别想歪了啊,打开一看,其实就是几个积木、魔方。<br />  10点半,报告结束,我和组里兄弟一起往回走。走到清华6教跟前,碰到一个问路的女孩子,问我照澜院怎么走。我给她指了方向,她似乎还没弄懂,我说那我们刚好顺路,就送你过去得了。谁知走了一截,她就半信半疑地说我带的路不对。还用一种奇怪的眼神上下打量我。<br />  郁闷,就好像我诚心骗她似的!<br />  我虽然长得丑点,又理了秃头,月光照过来是有点亮,但是我看起来也没那么凶恶吧?等一直把她送到她熟悉的地方,她才恍然大悟般地连忙跟我说“谢谢”。哼哼,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br />  继续往前走,还没到清华东门,又碰见一个问路的,看来晚上在清华迷路的人还真不少。这次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拿一张清华地图,指着上面一个宾馆问我怎么走。我拿到地图一看,居然是英文版的,心中不由得对这位司机同志的学习英语热情深表钦佩。<br />  谁知这哥们儿解释说,他车上拉了两个外宾,上车就给他这么一张地图,他根本看不懂啊。另外他开着车在清华兜了两圈,发现关键的几条路正在维修,路口都堵了。只好过来问路,让我帮忙救急。<br />  我顺势往他车上一看,一个外国老头和一个外国老太太,正在微笑地看着我。我一看这阵势,心里面一乐呵,现在这个点,夜深人静的你碰到我,算是碰对人了!我告诉司机前面修路,需要绕道,又给他指了另一条路,然后从容不迫地走到俩老外跟前,用英语告诉他们前面路堵了需要绕道,绕道可能花点时间,让他们跟着司机走就行了。<br />  这一连串的对话一气呵成,一切都是那么的华丽和完美。以至于他们走后,我组里的兄弟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你的英语可以啊!”<br />  我回答他:“是的,兄弟我有练过!”<br />  那夜,我一路从清华走回所里,月光如此的皎洁,照耀出我内心的愉悦。那是久违的轻松、欢快和自信。我忽然间想象身边有个她,两个人一起走在这月光中,我牵着伊人之手,趁着夜色,对她吹一口气,然后很诡异地说:你说我咋就这么牛呢!那感觉真是如痴如醉。<br />  正在朦胧间,一个巴掌把我拍醒,只听见组里兄弟对我吼:“抓我手干啥?搞啥断臂山?赶紧老老实实回宿舍!”<br />2007年9月30日<br />  昨晚又做怪梦,梦见自己一生都在一个陌生的小镇里晃荡,不知在寻找着什么。按我个人的习惯,做这样的梦,一定要做到最后有个答案才肯起床,所以我今早又睡懒觉了。然而比较遗憾的是,一直到我舍友吃完中午饭回宿舍,我也没梦到自己到底要找什么东西,真失败。<br />  穿起衣服洗了脸刷了牙,我准备下楼去食堂吃早饭,咳咳,对不起,是午饭。结果半路上碰见班里的体育委员 光学组的柱子同学。他一见面就问我为什么没去参加所里的运动会?<br />  所里的什么运动会?我反问他。他马上无语,感叹道:“唉,看来你小子是与世隔绝了!”我自顾继续往前走着,脑袋里思谋着“与世隔绝”这四个字的意思。<br />  嗯,也许这正是我曾经梦想的状态。曾几何时,我幻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修炼绝世武功,就像小时候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小说里主人公修炼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日后笑傲江湖的轰轰烈烈,而我却对那样的峥嵘不甚感冒,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修炼本身。<br />  不过回过头来现实一点说,我知道这修炼也终归不是永恒的。不出来闯荡,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又有何用?所以浆糊以后还是要熬的,而且还要笑着熬。但熬完了又如何呢?我不知道。想到这里,我忽然发现,自己身处的地方不也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僻静之所吗?单单北门那块牌子上赫然醒目写着的“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几个字,就足见其“阴森恐怖”。走在这院子里,不到吃饭的点,你是见不到几个活着的动物的。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居然错过了饭堂,连忙回身,一路一边摇头感叹自己脑袋胡思乱想的能力一边进了物科餐厅。<br />  吃完午饭回到组里,一开门就发现组里的博士后师兄正在对着他的电脑傻笑。<br />  嘿嘿嘿,嘿嘿嘿,让人毛骨悚然一般的感觉。<br />  我觉得这事很诡异,就问他今天怎么了?<br />  他说:“嘿嘿嘿,今天是我这几个月里最高兴的一天,我算的那个东西终于粒子数守恒了,真开心,嘿嘿嘿!”<br />  我组里的这位师兄,一个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后,他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我组里的这位师兄,他已经结婚好几年,孩子今年都5岁了,是个男孩;我组里的这位师兄,今天像个5岁孩子一般天真地傻笑着对我说他这几个月里最开心的事是他算的东西终于粒子数守恒了!<br />  这是让我感动的一幕,我忽然间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才是我们日夜苦苦思索努力寻找拼命追求的真正的生活?<br />2007年11月2日<br />  On Your Mark是1994年日本组合恰克与飞鸟的歌,组里同学说这首歌没意思,词不懂曲也不好听,我说那是因为你没听出这歌曲的韵味。听这首歌,虽然自始至终耳朵接收的都是一堆@#$%^&*(,但当你听得入神时,会发觉这首歌自始至终都是两个字的重复——希望。<br />  希望!你懂吧?<br />  老板说今天放我假,不用去组里,上午帮他搬家,我欣然应允。早上8点我就和组里几个兄弟打的去了他的家。<br />  到了之后发现搬家公司的人还没来,我们就在屋里坐坐走走看看。这是豪华小区中的一户,130平方米,有三个卧室两个卫生间,木制地板真皮沙发,漂亮的水晶吊灯泛着五彩的光。大厅的玻璃折射进早晨的阳光,屋里显得格外明亮。虽然地上堆满了要搬走的物件,我还是能想象得出这屋里曾经的耀眼。在北京这样的地界,这样的房子,怎么也要200万吧。<br />  老板看我有些入神,借机开始教育我:“你也是吃过苦的人,知道能混到这份上不容易。所以你好好看书、好好干活、好好做课题,实在点、踏实点。等以后工作有了成绩做个教授,也会有这样的房子住。别每天想着写你的博客,比起这些,博客算什么呀?!就是二三十万的点击量又能怎么样?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住的。”<br />  同去的兄弟都在一旁偷笑,我窘了,吐了下舌头冲老板做个鬼脸。<br />  9点半,搬家公司的人到了,开始搬东西。我们不用动手,只负责帮忙看行李。同去的两人在楼上,我一人在楼下盯着。<br />  今早的天气还是不错的,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我打开MP3,来一曲On Your Mark循环播放。一个人正无聊时,看到身旁站着两位园区的保安。那是两张满是稚气的脸,大檐帽压在头顶,却遮盖不住眉宇间尚存的天真。唇边的几缕胡须淡而稀疏,丝毫没有刮过的痕迹。我忽然来了好奇,走过去和他们聊天。<br />  “兄弟,你们是哪里人?”我微笑着问。他们转头上下打量我,发现眼前这位不像坏人,于是回答道:“河北的。”<br />  “干保安多久了?”我继续微笑着。<br />  “一年多。”他们依旧打量着我。<br />  “干这个待遇怎么样?”我使个眼色,示意自己没有恶意,只是随便聊天。<br />  “一个月800,管吃管住。”保安会意了,放松地和我聊天。<br />  “你俩今年多大?”我终于进入主题。<br />  “他十六,我十七。”其中一位提了提腰带答道。<br />  “喔!我二十六了,比你俩大十岁呢。你俩好年轻,这么早就跑出来工作?怎么不读书呢?”<br />  “哎,要读早读了。”他们齐摇着头。<br />  “那你们现在不读书的话,等到了我这年龄,做什么呀?总不能干一辈子保安吧?”<br />  两位保安兄弟突然沉默了,往下压压帽子,把头扭向了一边。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突然保安手里的报话机响了,两个保安接到任务进了楼。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无趣,双手插在兜里耸耸肩独自踱向一边。<br />  就在保安离开的空当,一个人影闪入我的视线。看样子他大概三十出头,上身穿一件西服,下身一条牛仔裤,脚上一双旅游鞋。他怀里抱着厚厚的一沓纸,手上拿一个矿泉水瓶子从我身边掠过,径直走到楼门口,迅速地抽出一张纸,在矿泉水瓶口一抹,贴在楼道边的墙上,然后赶紧转身离开。我这才反应过来那瓶里装的是胶水。<br />  然而在他离开的时候,却不小心撞上一位路过的妇人。那妇人四十多岁,从那耳环,那发型,那大衣,还有她前面牵着的那貌似狐狸穿着小坎肩的宠物狗看来,她是位贵妇人。这贵妇人被那贴广告的大哥撞了一下,马上撅起嘴,鄙夷地瞪着他,操起京片子谩骂着。而贴广告的大哥却低着头没有说什么,只是仓惶逃开了。<br />  我看他的人影消失了,就走到门口看看他贴的是什么,只见那纸上写着:××家教,提供最全面的家教服务,联系电话010-××××××××。这时一个保安回来,也看到这个广告,一把撕下团成一团扔进垃圾桶。<br />  “刚有个人过来贴完,你就撕掉了啊?”我问他。<br />  “嗨,你不知道。这些人就是干这个,靠这个吃饭的,每天他们都会过来贴广告,一天贴几百张,能赚点生活费。而他们贴完,我们就撕掉。他们每天挨楼贴一轮,我们每天挨楼撕一轮。我们物业保安就是干这个的。”<br />  哈!这在我眼里是一种多么奇怪的循环,这循环的奇怪之处在于居然有人依靠它维系着生活……<br />  保安去吃饭了,可楼上的东西还没搬完,我还在楼下等着。<br />  这时,一辆红色奥迪A6停在楼门口,车上下来一位年纪跟我相仿的小姐。她穿着很时髦,淡妆,披发,手上戴着金色的戒指,拿一个华丽的LV小包。我注视着她:这是一位美丽的白领——我心里想着。她也注意到了我:这是一猥琐男——估计她心里会这样想。<br />  我脑袋里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只是觉得从刚才一下子到现在,这场景变化太快,就像耳机里歌词说的那样:针の消えた时计の文字をむような。<br />  保安,贴广告的大哥,白领美女,还有我,我们似乎是同一代人,但却有不同的时钟。我顿时读不出自己的时间,也读不出现在的时间了。<br />  搬家公司的人又搬了几个箱子下来,我的注意力终于回到他们身上。我发现,搬家的工人里有一老一少两位,老的不到四十岁,少的也就十几岁,他们像是父子,而且都操着相同的四川口音。我看见老的背着一个木床,吃力地下台阶,少的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这画面让我有些不忍心再看下去。<br />  幸好东西已经搬完,老板也下来了。我向老板提起眼前搬家的这父子俩,老板说:“这有什么办法?他们是四川农村的,不出来干点活饭都吃不开,生活就是这样。你应该庆幸自己出生在城市,如果生在穷乡僻壤,哪里会有今天?我也一样,如果当初知青下乡后我不是考上了大学,现在也没办法。”<br />  这次搬家终于结束了。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脑袋里却还想着刚才的场景。我不敢想象那两位保安将来的生活,不敢想他们的前途、未来;我也不敢想象那贴广告的人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还有那牵狗的贵妇,那开着奥迪的白领丽人,那搬家公司出卖体力的父子<br />  四周的光线忽然黯淡,原来是一朵云遮住了太阳,一阵风拂过我的脸庞,留下些许寒意,提示我这是冬天,而耳机里却还在不住地响着On Your Mark。<br />  到底,什么才是希望?<br />  今天发生的一幕幕场景经由视网膜转化为电信号,流入我的脑壳,勾起脑页中记忆的碎片,让我不断回忆起那似乎是发生在真实梦境中的我的故事……<br />  <br />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br />                  ——我的前途<br />  2006年的4月5日,当我提着自己的两箱行李搬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G楼时,我对自己说:“OK。我已付出了两年的代价,之前那些年欠下的债,我还清了。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br />  呼,一下子我如释重负,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再因为过去而失眠,终于可以把曾经那段幽暗的岁月丢进箱子底,只轻松面对现在和未来了。<br />  但从当时的状况看来,事情也许并不那么简单。就像Prison Break(著名美剧《越狱》)里面的那句话:Sometimes something comes out of your control.<br />  我总是会时不时地记起过去发生的某些片段。它们影响着我对身边每一件事的判断,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影响着我的生活。<br />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在内心中隐藏着这样的记忆是很痛苦的事情。是的,我并没有能力去完全消化它们。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把它们写出来。希望我曾经经历的这些片段,能够引起你内心深处某个地方的共鸣,并且这共鸣能够最终升华为一种理解,一种对理想、现实、生活和未来的理解。<br />以你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br />                   ——教务员<br />  2003年冬天,我刚上大四。对于我身边的同学、好友们来说,由于工作意向的基本落实,抑或保研的确定,使得大四的日子轻松惬意。然而我却恰恰相反,大学头三年受好奇心驱使的亢奋,就像在BBS上灌水般一发不可收拾 我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却彻底耽误了学业,以至于当我的舍友悠闲地度过每一天时,我却必须背着大书包起早贪黑地上自习以确保自己能够在重修考试中通过。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br />  记得那时候经常听同学和老师对我说:“Neil,你不适合读物理,你的性格开朗,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br />  对此我只能笑笑。<br />  我不介意别人对我有任何的论断,虽然我并不认为他们所下的结论是基于我的性格极其开朗。是的,有谁会相信一个大学头三年挂了四十多个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离拿毕业证要求相距甚远的家伙是“适合”读物理的呢?<br />  也许,还是系里教务老师的话更贴切:以你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br />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样重修完所有的课程,把绩点从1.2提高到2.1,最后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的。我只知道对于彼时彼地的我而言,所谓“前途”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这四年里我都做过些什么,如果我最后不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那么我的历史都将永远背负失败者的烙印,一如我的Nickname “反面教材”。<br />  所以我所有的信念只有一个:要生存。<br />  <br />二沙头的别墅一千多万一栋,里面要多豪华有多豪华<br />                          ——早我n年毕业的师兄<br />  春天的广州,飘散着泥土香味的空气润湿人的皮肤,脸上不起痘痘。鸟儿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伴着绿叶愉悦地歌唱。我却无心欣赏美景,只一人躲在物理系楼里看书。<br />  一天,一位毕业多年的师兄回来中山大学,邀我一起吃晚饭。那个傍晚,我坐着他的小轿车,从北门出发,过了桥到二沙头兜风。我们路过了星海音乐厅,继续往前开,不一阵眼前出现一排华丽的别墅,师兄指着窗外说:“二沙头的别墅一千多万一栋,里面要多豪华有多豪华。”我连忙咋舌<br />  车停在其中一栋别墅的门口。我随他径直上了楼顶,才发现原来是一家露天烧烤吧。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整个香江。他说这里的生蚝非常好吃,今天就带我来尝尝。我说随便,反正是他请客。席间我们谈笑风生,尽情享受喷香的生蚝,远处响起过往客船的汽笛声,与夜幕中桥上闪烁着的灯光交相辉映,一阵香江的风吹拂过脸庞,无比惬意。<br />  忽然间他问起我对前途的打算,我不知如何回答。<br />  师兄说:“Neil,你毕业了出来工作吧,我觉得以你的性格,适合去做项目经理。这样在五年以后,等你的同学刚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你应该就已经干得很不错了。以后你有了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小车,没事就可以开车沿着香江兜风赏夜景,那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滋润?”<br />  我顿时语塞,身上开始出汗,人也稍感局促。原本江边轻柔的风,此时却激起了我一身鸡皮疙瘩。我想,也许这是一种选择,或者是一种诱惑,但我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br />  “师兄,我还想读书。”我犹豫了许久,最后回答他。<br />  “那好吧,等你以后改变了主意再跟我说吧。”<br />  是夜,在回去的路上,我望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br />  广州夜景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繁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满了对物质的向往和追求。是的,那是一种快乐,一种“实实在在”的快乐。但我的前途是否应当寄托在这样的快乐之中?<br />  我不知道。<br />  半年后,我还是决定离开广州,去重新寻找自己的彼岸。<br />学生应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br />                  ——老爸的录取通知书<br />  2004年的夏天,毕业但没有找工作的我决定暂时在家休整。<br />那时平日里除了陪爸妈就是看书,没事时就去家里的柜子里翻古董。忽然有一天,我从一本书里翻出了一张发黄的硬纸片,上面赫然写着:<br />通知书<br />XXX同学:<br />  你已被XX市XX学院物理系录取,请考生本人于XX年X月X日前携此通知书报到。<br />XX市XX学院物理系<br />XX年X月X日<br />  哇,这是老爸当年的录取通知书。再一看背面,印着一行小字:<br />注:学生应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br />  作为一个80后出生的人,一个新千年的大学生,我的确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里每个字的深刻含义:<br />  “革命”,“需要”,“服从”,“分配”!<br />  这些词语对我来说都是如此的遥远。<br />  记得小时候老爸对我讲过他年轻时候的事: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不喜欢放羊,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高唱着革命口号去斗地主。他只喜欢看书学习,喜欢自然科学的东西,喜欢物理。但可惜年少时被耽误了,初中+高中=不到三年,等到恢复了高考,他都二十五六岁了。不过他还算争气,还是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了出来。接着就有了上面那张通知书。至于那句“学生应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毕业后他就“根据革命需要”被分配在了当地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一干就是近三十年。<br />  老爸经常说:“你们现在这些小的们,太差劲了,一点苦都吃不了。”<br />  老爸还说:“我当初要有你们这个条件,现在肯定牛啦!”<br />  老爸说:“唉,这个,就是命。”<br />  每每想起这些,我心中都有一些复杂的反应,我想这反应只能用“诡异”这个词来形容。是的,那个年代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诡异。<br />  老爸不是很期望我去读物理,因为从他那一代人过去的经历出发,觉得不“现实”,但是他的话总被我当耳旁风,因为我觉得我自己,也很诡异。<br />是你小子自己选择的这条路,那吃不了你就得自己兜着走<br />                                 ——一个北漂<br />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和学术中心。<br />  在北京,有一群人叫北漂。<br />  北漂,美其名曰,就是在北京漂着<br />  ——没有户口,没有保险,没有房子和固定的工作。<br />  只有两样东西,一样叫希望,一样叫奋斗。<br />  那年夏天刚过,我决定要加入这个阵营,也来北京漂会儿。但是真的来了才发现,在北京漂着并不像说起来那么轻松。<br />  记得刚来的时候,我是让同学帮忙在清华西门的水磨新区租的房子:一个四合院里的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内置一床一桌一椅和一个大灯泡。周围的邻居全是北漂,其中大部分是跟我一样来求学的学生。刚搬进来的第一天,看到周围的景色,我的下巴就掉了。<br />  院子里没有厕所,想方便就得去街口的公厕排队;洗澡需要跟半公里外一家小卖部兼自制澡堂的老板娘预约;整个一个街区基本上是学生跟外来民工混住;话吧理发店修车铺水果摊陕西面馆成人用品全部都挤在一起。<br />  我对自己说:“嘿,是你小子自己选择的这条路,那吃不了你就得自己兜着走啦!”<br />考研,是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br />                          ——某个小菜鸟<br />  时间:2004年9月5日,早7点15分地点:我的小破屋里我一边刷牙一边看了看手表:完了,今天要迟到了。<br />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北漂在清华、北大复习考研,基本上每天如果不能在早上7点半以前赶到清华的6教,那就只能坐在走廊里复习了<br />  我屁颠屁颠地收拾好书包往外跑,发现周围几个复习考研的邻居早就不在了。不过还好,等我赶到的时候,最后面那排勉强还有一个位置。而且我还在路上顺手买了一个鸡蛋灌饼,嘿嘿。<br />  放眼望去,前面一个个研友精神抖擞,每人手里抱一本英语考研阅读×××篇,或者“忍辱分”政治讲义聚精会神地啃着。<br />  我猜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看这些书,但考研,是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br />  不管别人如何,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诡异”作风的人,我有自己的情调,我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拿出自己复印的费曼讲义,打开扉页狠狠地得亲一口:考研英语阅读200篇,一边去!有费曼教我学英文!<br />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的思绪随着人流涌动,看着每个从身边过去的学生,我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的不同。<br />  是的,我的大学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那过去所有的上课睡觉、逃课、电脑公司的兼职、小品、辩论赛、电脑游戏和恋爱,共同造就了现在的我 一个混在学生中的无业游民。我多么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年轻”,一样“正常”,但这一切都已不能重来,现在我所能做的只剩下四个字:曲线救国。<br />  晚上11点,当结束了一天的自习回到自己的小屋里时,我躺在床上顺手拿起一本书,书名叫做The Greatest Salesman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是一本励志的书,书里讲述了一个传说,一个从小菜鸟变成大菜鸟的传说。我读着里面的句子:<br />  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垮!<br />  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br />  我要尽量避免绝望,辛勤耕耘,忍受苦楚。<br />  我一试再试,争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搏。<br />  我为成功而生,不为失败而活。<br />  我为胜利而来,不向失败低头。<br />  我要欢呼庆祝,不要啜泣哀诉。<br />  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发现自己从一个小菜鸟变成了一个大大大菜鸟。<br />  时间:2004年9月6日,早7点20分地点:我的小破屋里。我从睡梦中惊醒,拿起手表一看:妈呀!又要迟到啦~~<br />  ……<br />  那每天抢座位自习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杨振宁要来清华给学生讲课,就在6教,所以每个进出6教的学生都要检查学生证。<br />  我知道,我在清华的日子结束了。<br />如果不能正常读书,那么,就抄书吧<br />                      ——脑袋不转的我<br />  我终于受不住每次要走200米才能上趟厕所的日子,决心搬一次家。这次我找到的房子虽然也是7平方米,仍是一床一桌一椅一灯泡,但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br />  ——这屋子是小二楼的一间,听起来比平房气派多了。<br />  ——这屋子离街口的公共厕所只有50米。<br />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间屋子的窗户刚好对着清华西门旁边的马路,往来车辆的声音一天到晚不断。<br />  渐渐地,天已转凉。一阵阴风透过窗户缝吹进来,吹了我一头土。我意识到周围空气分子热运动的程度在下降,于是买了卷透明胶布,把窗户缝都封上。<br />  OK,继续看书……但是,突然间,我发现每次当马路上有车经过,我的窗户随之震动时,我的魂儿就离开了灯泡照耀下的书本,飞到了异国。<br />  虽然眼前摆着的不是Landau十卷,只是曾的卷一,郭的电动和汪的热统,但我却无法专心。我眼睛盯着书上的字,脑袋里却不留东西。<br />  就这样连续三天,我疯了……如果大脑不能正常工作,我该怎么办?如果不能正常读书,那么,就抄书吧!<br />  就这样,我找来考卷那么大的稿纸把所有书里的概念定理都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贴满了一墙。这可以保证我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自己要学的东西。<br />  阴风,车的喇叭,震动的窗格,墙上写满字的纸,还有小屋里独坐的我,那是一幅画,却不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br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多卖出50张饼<br />                        ——烧饼铺的老板娘<br />  凌晨四点,街边的两片残叶被一阵寒风卷起,打着旋向巷子深处飘去。远处传来零星的几声狗叫,点缀着寂静的深夜。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巷口的小屋里亮着一盏昏黄的灯。<br />  这是一家烧饼铺,老板和老板娘都是三十多岁,来自山西临汾。在每天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早早起来做第一锅烧饼。我是这里的常客,几乎每次当我发现街拐角处的陕西面馆已经坐满时,就会绕回来买几个肉饼凑合凑合。<br />  这天傍晚,我又来了。<br />  “老板娘,给我来两个肉饼。”<br />  “好咯。小兄弟,又是你啊?你好像不上班的?”<br />  “呵呵,是啊,我在这边自己租个房子复习考研。”<br />  “你学啥的啊?”<br />  “物理。”<br />  “呀,未来的大科学家!”老板娘开始微笑起来,眼中透出略带崇敬的目光,这反而使得我感到局促不安,长这么大没听人这么叫过。<br />  “老板娘,你们开这铺子能赚了钱么?”<br />  “咳,我们来北京都六年啦,赚的钱勉强刚够生活。但是加上小孩的学费就吃劲啦。”<br />  “那你们没有啥别的打算?”<br />  “能有啥打算啊,别的啥都不会啊。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多卖出50张饼。呵呵,小兄弟,还是你有前途,有文化的人,读书好哇 ”<br />  科学家?文化人?读书?前途?<br />  我接过烧饼走回自己的小屋,他们继续迎接新的客人。<br />  是夜,屋外狂风大作,而屋里还没有供暖。我蜷缩在被窝里冻得瑟瑟发抖。<br />  生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抬头看看贴在墙上的公式定理,突然很想知道,发明它们的人,年轻时的生活,又是怎样的?<br />我喜欢北大的理教,因为进出理教不用查学生证<br />                           ——^_^<br />  我第一次到北大理教上自习时,着实被里面的景象吓了一跳:走廊里站满了等着上课的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本书旁若无人地看着。我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只好自己侧着身像蚯蚓一样钻过去。<br />  记得在我高考时,北大物理系在我所在的省一个学生也不招。考前曾经有一次父亲领着我去宾馆见北大的招生老师,那老师说:“想来北大物理系?好啊,只要你高考数学物理满分,想去哪个系随你挑。”从那以后,我的心里就有些忿忿不平。但,不得不承认这天与北大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使得我过去内心深处遗留下来的那点小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了。<br />  是的,我喜欢北大,喜欢北大的理教。因为作为一个外校的学生,我在进出理教时从来不会被查学生证。我可以每个清晨在理教的某个课室找个位置,打上一壶热水,坐一整天,不用担心因为那个课室有课而被赶出来。甚至有那么几次,我还会在课上被老师叫起来像模像样地回答问题。这使得当时倍感失意的我在心灵上得到了充分的慰藉。<br />  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或者朦胧的傍晚时分,我可以在未名湖畔踱步,也可以跑到三角地去看热闹,或者实在看书累了,就花几块钱去百年讲堂看场电影,或者听场音乐会。<br />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大燕南的红烧鸡块。虽然那菜有点甜,但却百吃不腻!<br />  我想这次,我总算找到一个能久待的地方了。<br />我想去Stanford<br />          ——胖子一边说一边微笑了起来,那眼神透着一丝犀利<br />  一天中午,北京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br />  我从理教出来吃饭,一路脚下发出有节奏的响声,颇有一种踏雪寻梅的情怀。进了燕南,我照例打一份红烧鸡块,到二楼的角落里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边吃边看电视。<br />  不一会,对面过来两位同学。只见此二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每人左手一本量子力学,右手一盘辣子鸡丁。他们在我对面坐定,旁若无人地开始边吃边聊:<br />  胖:老爷子太狠了!这门课我复习了那么久,考试发挥得那么好,居然只给了我89分,明显对我有意见啊<br />  瘦:是啊,你还好啊,我才84,这个分太尴尬了。老头也真是,明明知道咱申请出国需要高绩点,这门课又那么多学分,都不说配合一下。<br />  胖:不行,我回头得找找他,怎么也得上90啊。<br />  瘦:嗯,我跟你一起去。对了,你想申去哪里啊?<br />  “我想去Stanford。”胖子一边说一边微笑了起来,那眼神透着一丝犀利:“Stanford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地方,为了能去那,我现在可是茶不思饭不想啊。你呢?”<br />  瘦子也笑了:“呵呵,我可没你那么专一,美国top20的哪所都行。咱来者不拒。不过,我自己多少还是有些保留。一来我觉得自己不够牛,二来我觉得做物理太累了,竞争又太激烈,也看不到前途。所以我觉得物理也许不是一个值得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事。现在我打算先拿到offer申出去,以后瞅机会再转。先从理转工,最好最后能转去做技术管理。那时候日子就舒服了。”<br />  胖子和瘦子的谈话在愉快地进行着,旁边盘子里的鸡丁也越来越少。我坐在对面正听得入神,忽然间被嘴里的鸡骨头咯了一下——Stanford,嗯。<br />  对于一个因为能坐在理教自习而不担心会被查学生证就已经感到颇为知足的我来说,已完全找不到Stanford的感觉。那里也有红烧鸡块么?我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会突然把Stanford和红烧鸡块联系在一起,但我的大脑正在努力尝试用想象填补这个空白。<br />  不一会儿,他们吃完了,我发现自己的盘子也空了。于是,他们下楼时我紧跟在后面。出了门,他们往西,我往东<br />  在回理教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很早就听说出去读物理的人,最后还能留下做物理的,不到十分之一。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br />走的时候,他只是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br />                          ——住在对门的兄弟<br />  住在我对门的兄弟也是一个复习考研的北漂,年纪跟我相仿,戴着眼镜,人长得白白净净的。考前的几个月里,每天在我还没起床时就能听到他在读英语;等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去自习时,他人早就不在了。晚上自习他回来得也比我晚,回来后还要继续练习一段英语听力才会关灯。<br />  他的用功着实令我佩服。<br />  转眼到了2005年3月份,考研成绩公布。因为报考学校不同,所以他的成绩比我早出来了近一个星期。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政治差了3分,挂了。几天以后,他的爸爸从老家来,把他领了回去。<br />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正要上楼,在楼梯口碰到了他们。他的爸爸阴沉着脸走在前面,他提着箱子低着头在后面跟着。在擦肩而过时,我向他点头示意,但他依旧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跟着他的爸爸出了门。我目送他们远去,忽然意识到,一个北漂的命运就此结束了。<br />  也许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推开了他的房门。屋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一桌一床一椅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就连洗脸的水池都被刷洗得像新的一样。<br />  他就这样走了?我在心里感慨着,然而当我要关上门时,却发现他似乎留下了一些东西 门后面贴着一张挂历纸,上面写满了英语单词:<br />  Abandon abundant ambiguous analysis artificial...conceal conceive consultant contact...<br />  我不禁用手摸着这些字迹,耳畔回响起他晨读的声音,那声音抑扬顿挫,震颤我的心弦。忽然一阵风吹进屋里,在墙角挂着的一样东西被风吹起,又落下,拍打着墙壁,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发现那是一张条幅,上书几个大字:人生能有几回搏!<br />  看见这几个字,我一阵哽咽。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拼搏了,但最后还是逃不过失败的命运。人们常说“年轻没有失败”,可现在一个活生生的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谁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有谁愿意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被老父领回家去?我想,现在也许应该把那句话改一改,叫“年轻没有成功”更合适。<br />  我不知道在20年、50年后,这位兄弟的儿子、孙子拿到他当初的考研成绩单,知道他因为一门叫“政治理论”的科目差了3分而彻底改变了命运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难理解?会不会觉得很诧异。就像我们无法理解父辈的“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我们觉得那个很诡异一样!但现在,至少我明白了:什么是现实?这就是现实!<br />  起风了,天也变得阴暗,我最后看一眼那条幅,然后从屋里退出来,轻轻地把门扣上,静静地回自己的屋里看书。<br />  几天后,我的成绩出来,我也挂了……<br />你觉得做物理,最重要的是什么?<br />                  ——所有的考官都看着我<br />  如果说考研是一个人雄心壮志般选定的目标,接下来是“人生能有几回搏”,那么倘在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使得最终没能达到目标而必须接受调剂时,他就会像被吊在半空中一样难受。<br />  至少我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在知道自己考北大没能上线的时候,我整天泡在网上搜集调剂的信息,同时也给不少学校发了邮件。但总的说来,好的学校根本不会理你,而差的学校自己又不甘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变得犹犹豫豫,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路在何方。直到后来北京师范大学的物理系给我回复邮件,说他们的理论物理专业招收调剂生时,我才又重新看到了一丝希望。<br />  2005年的4月5日,我参加了那里的复试。<br />  整个的复试流程,笔试和面试时问的专业问题我都已淡忘。只记得中间的一个问题:<br />  “你觉得做物理,最重要的是什么?”所有的考官都看着我。<br />  那一刻,我想起了珠江的风,想起了二沙头别墅上的生蚝,想起了和师兄的对话,我又想起了烧饼铺的老板娘,想起了要出国的胖子和瘦子,想起了住在对门考研失败的兄弟。<br />  这所有的片段都交织在一起,变成下面的话:<br />  首先,要喜欢。<br />  其次,要禁得住诱惑。<br />  第三,要努力。<br />  第四,要有机会。<br />  最后,是聪明。<br />  听了我的答案,坐在我面前的考官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br />  北京师范大学的复试整整进行了一天,我累得要命,晚上回去就一头扎在床上,我安慰自己:过了今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br />  第二天中午,我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回复,他们最后还是没有给我机会……<br />高中物理题,解决一道挣一块钱;<br />初中数学题,做一道挣八毛<br />                 ——我的脑袋就是用来干这个的<br />  考研,挂了;调剂,又挂了。这下没辙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终日游荡,无所事事。嗯,成王败寇。<br />  突然一天老爸说要来北京看我,我想起对面兄弟走的情形,一下子慌了神。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老爸来北京住了两天,转了一圈就回去了。他没有表示出任何的埋怨和愤怒,只是临走时叫我照顾好自己。我终于体会到了家人的理解和信任是多么重要!<br />  但稍晚些时候我还是在电话里收到了老妈委婉的警告:老爸有糖尿病,这一个月瘦了十几斤。老妈身体也不太好。我知道自己没法再挑战极限了,我的青春耗不起。即使我的青春耗得起,我的家人也耗不起。干脆找份工作吧。<br />  不得不承认找工作这个事情对我而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通过各种找工作的网站投了无数份简历,也收到过很多回复,但就是迈不出那一步。<br />  一家公司,工资不低,四险一金,不用加班。如果我同意了,第二天就能上班。但每当我看到书架上那堆书,身上就开始出汗。我知道,也许那只是一个选择,我只需要狠狠心作一个决定,往前迈一步,一切就过去了。但这一步一旦迈出,我恐怕就再没有反悔的余地和机会。<br />  在犹豫了很久之后,我终于作出了选择。但这却是很不争气的一份工作 给北大附中做数学和物理的兼职网络辅导员:高中物理题,解决一道挣一块钱;初中数学题,做一道挣八毛。从那天开始,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坐在电脑前跟中学生打交道。<br />  要说现在的中学生的确非常聪明,他们总能提出各种各样诡异的问题。比如,请老师从物理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人为什么不能穿墙?到底什么是电磁波?什么是真空?质子和中子到底有什么不同?请老师用一句话解释一下相对论 这些问题不能瞎答,也不能答错,否则被投诉的话,一道题扣五块钱。<br />  <br />原来,我就是桂漓江<br />            ——我恍然大悟<br />  记得在大三,我还不懂得怎么上BBS的时候,偶然一次从舍友的电脑屏幕里看到了一篇文章,题为《我认识的七个理想主义者》,作者是Fang。读了这文章,我深深地为文中几个主人公的命运唏嘘不已。<br />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br />  那个夏天,当我欣喜若狂地在北大二手书市上从一个小贩手里买到一本Lurie的Particles and Fields时,忽然间恍然大悟:原来,我就是桂漓江。<br />  是的,我们同样是从南方到北京,同样是在北大附近租个房子,同样是每天泡在北大里听课自习,同样是经常跑到二手书市淘书,当然还有同样是考北大不第。我们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命运。在Fang的眼里,桂漓江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看不到自己能力的不足。<br />  有那么一段日子,我也在怀疑,是不是自己也在做着力所不能及的事。就像Fang形容桂漓江时所说的:他完全可以做别的事情,并且可以做得很好,但他终于还是凭兴趣选择了物理。他自己也许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不够,我作为局外人却能看得很清楚。<br />  同样的话,也曾经有人对我说过。<br />  我有时候会觉得,也许Fang是对的。也许过去那些跟我说同样话的人都是对的。毕竟,失败的事实摆在眼前,人证物证俱在。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感到很沮丧。我只能依靠看书来换取自己内心的平静。这沮丧一直持续了半年多。<br />  直到后来,听说Fang在国外也不做物理了,我心里非常纳闷。想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也许在过去,我们过分看重能力,却忽视了自信的重要性。也许做物理所需要的自信,远非同于寻常,它几乎要求你把对自己的相信当作一种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足够坚强,能够去克服所有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离开物理。<br />  从那以后我不再感到沮丧,因为我知道,那的确是杞人忧天。<br />  <br />他嘴角动了动,终于没有说话,最后转身走开了<br />                                ——招生宣传会上的教授<br />  我在北大附中当网络辅导员兼职做了两个多月,赚了1000块钱。后来家里人发现我纯粹就是在敷衍,因为那1000块钱连房租都不够。<br />  这也叫工作?!<br />  不过他们拿我实在没辙,最后同意再支持我半年,再考一次研究生。<br />  理解万岁!<br />  北京的夏天热得要命,幸好北大的理教里有空调,我就躲在里面一边避暑一边看书。说话间到了8月底,我来北京已经整一年了。<br />  这天,全京城的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生单位都集中起来,在北大的校道上开招生咨询会。我听到消息就奔过去,赶个正着。排在第一个位置的就是京区某不错的单位,负责咨询的是一位女老师。她很热情地给北大的学生作着介绍。我夹在人群里好奇地凑过去,她看见了我,微笑着递给我一份招生简章,然后问我:“同学,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想报考我们这里么?”我很诚实地告诉她我不是北大的,我是从南方过来复习考研的,想学理论物理。她听了之后说:“噢,刚好我们负责招生的老师是理论组的导师,让他自己跟你谈吧。”接着她从旁边叫过来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男老师。那位男老师打量了我一下,说到:“你先介绍一下自己吧。”<br />  于是我就把自己的经历大致介绍了一下,我告诉他我是往届生,住在附近,想读理论物理,考过一次北大但是没考上,我没有找工作,现在正在复习准备再考一次。我说完了就看着他,只见他起先看着我,接着皱了皱眉头,顿了两秒钟,嘴角动了动,终于没有说话,转身走开了。<br />  我一下子愣在当场,觉得很尴尬。扭头看女老师,她也走开了……<br />  我顿时觉得非常非常地胸闷,原来这就是被鄙视的滋味。<br />  <br />要做牛人!<br />       ——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向往<br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家人不愿意对外人提及我的去向。每每有亲戚朋友问起,他们就简单地说一句:“儿子在北京工作。”<br />  我自己对此倒很坦然。我发现,承认并且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失败者的事实,也许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我所需要的只是一张城墙拐角般厚的脸皮,同时放弃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尽管这和我过去所接受的鼓励竞争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但在经历了许多之后,我觉得换个活法也没什么不好。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北大的理教。每天陪伴我的,只剩下Landau,Feynman,Dirac以及他们的书。<br />  闲暇之余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br />  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拼命地追求着什么;<br />  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想要证明自己。<br />  “要做牛人”,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向往。可是,什么是牛人呢?<br />  噢,Landau,Feynman,Dirac...他们就是牛人!那么,他们眼里的牛人,又是什么呢?这世界上最牛的牛人眼里的牛人,又该是什么呢?<br />  想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也许对“做牛人”的追求,不应当是一种理想!真正的理想,不应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不应当把超越别人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这次的思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我觉得“我得到了它”。而自此以后,我也将自己全身心地浸注于享受这种快乐之中。这是失败者的快乐,但我从这种快乐中找到了自己,我把自己的自信建立在这失败者的快乐之上,让它带我跳舞。我跟着它的节拍摇摆,不问日出日落。<br />  那桌上打开的《量子力学》,书页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也在一旁给我伴奏。<br />  多少次,我以为我得到了真知。<br />  多少次,我因为快乐而开怀大笑。<br />  多少次,我在这快乐中变得自信。<br />  多少次,我在这快乐中忘记了过去。<br />  多少次,我以为快乐会永远伴随着我。<br />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心仪的她沉着脸委婉地告诉我:她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应当是一个“优秀”的、“强势”的人……<br />  听到这里,我再也不能自已。<br />我们担心你万一没有被录取的话,<br />会想不开做出什么事情来<br />               ——老妈在电话里说<br />  这次终于过了初试。<br />  我并不后悔填写志愿的时候没有再次报考自己泡了一年的北大,却选择了离北大不远的中国科学院。毕竟不收所有学杂住宿费加上每月数目可观的补助对我这个北漂而言是个不小的诱惑。<br />  也许直博对于那些一路顺利走过来、打算出国的学生而言是不屑的事情,但对于我这个经历几次考研洗礼,患有严重考研后遗症的人来说却是非常珍贵的 在过去的日子里,除了大半年的神经衰弱以外,我还患上了一种自我诊断为“考试无视症”的心理疾病,这使我对所有的考试都提不起丝毫的兴趣。<br />  在考试的前夕,当所有人都紧张复习时,我却只是在一旁心如止水地观望着他们。在考完后,当每个人都为自己得到的成绩感到喜怒哀乐时,我却丝毫没有知觉,不管自己成绩单上写的是90,还是50。这症状一直持续到现在<br />  还记得参加复试的那天,我理了毛寸,擦亮了皮鞋,穿上自己的中华立领。使劲照了半天镜子,以确保自己看上去不会太猥琐。临出门时想起去年住在对门的兄弟,我突然很想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br />  烧饼铺的老板娘知道我要复试了,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小兄弟,你真帅,加油啊!”<br />  我骑车路过北大东门时,遥望理教 那个我还有无数北漂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仿佛看到桂漓江在微笑着向我招手。<br />  嗯,加油,我会的!Fight!<br />  我一路径直来到物理所,停好车,却惊讶地见到一个人 我的老爸,他居然招呼也不打就一个人从老家跑来北京,提前在物理所门前等我。我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却笑着走过来拍拍我的头说:“进去吧,爸等你出来。”<br />  复试的整个过程比我想象中要快得多,我几乎来不及回味,一下子就过去了。在我念完自己准备好的英语口语自述之后,本以为考官会继续跟我聊几句,但他只用中文说了四个字:“非常流利。”感谢《费曼讲义》,看来我那八个月没有白读。<br />  接着就是黑板上当场做三道题,其中一道是求解一维δ势的散射问题——曾QM卷一上第三章的例题;一道是问如果磁单极存在,如何改写麦氏方程组——张之翔电动题解上的例题。<br />  因为我之前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次我很幸运。<br />  晚上跟老爸吃饭的时候,我心里想:“这次如果还不成,就让老爸把我领回去吧 ”饭后老妈打来电话,我问她为什么老爸会跑过来,她说:“我们担心你万一没有被录取的话,会想不开做出什么事情来。”<br />  我忽然感觉鼻子酸酸的。<br />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那也不无道理。记得我在北大理教上自习的那一年里,北大一共有五个跳楼的——创历史纪录。<br />  第二天,老板打电话告诉我:“Congratulations!你被录取了。”我一下子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昏昏睡去。<br />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亲戚朋友们似乎一下子都知道我考上了。老爸单位同事对他说:“就知道你儿子像你!好样的!”老妈单位同事对她说:“你可真生了个好儿子!有出息!”我听了这些,觉得很诡异<br />  在世人的眼中,我没考上,就不是好样的。而一旦考上了,马上就变成好样的了。而倘若将来,我的学业再出问题,那恐怕我又会一下子变得没那么好样了。<br />  这就是相变。<br />Neil,我要博士毕业啦,哈哈!<br />                 ——我的QQ群里弹出FOX的一句话<br />  20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br />  “Neil,我要博士毕业啦,哈哈!”我的QQ群里弹出FOX的一句话。<br />  我:What?<br />  FOX:我是说真的,老板已经同意我在2007年毕业了。<br />  我:啥?<br />  FOX:我没开玩笑。<br />  我:老同学,不带吓唬人的。怎么你这博士只读了两年半啊?<br />  FOX:呵呵,在Oxford是这样的,不一定要发paper,只要导师认为你可以毕业,你就能毕业了。<br />  我:汗喔,我刚考上,你就要毕业了。<br />  FOX:Neil加油!<br />  我:嗯,加油……<br />  FOX是我大学时代的同学,在本科的时候,虽然我们住在同一层,但交往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彼时彼地物理系的两极分化:一批人因为不喜欢老师讲的课每天狂学习,另外一批人因为不喜欢老师讲的课而每天狂逃课。他属于前面这个集合,我明显属于后者。所以在毕业后他去了Oxford做超导实验物理;我则到了“家里蹲”从事“考研心理学的研究工作”。<br />  再次跟他取得联系已经是毕业两年,在我被物理所录取之后的事了。<br />  我之前曾听说他在2005年的7月(那个时候我正作为一个北漂泡在北大理教里看书)得到了一些新的实验结果,并且之后就风风光光地带着他的结果满世界开会,但我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毕业了。<br />  我掐指头算算自己毕业的日子——不延期的话还有四年半。我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的落后。<br />  如果说过去两年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弥补过去的过去所失去的时间,那么这过去两年的时间,我又如何去弥补?想到这里,我感到有些紧张。我知道这紧张的感觉,远不是我那“失败者的快乐”所能掩盖的。<br />到底,什么才是理想呢?<br />              ——弹吉他的舍友<br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br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br />  我在一边哼着歌一边写作业。舍友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扭过头,看见他一脸沉默:“Neil,你有没有觉得物理跟以前想象的不太一样?”<br />  “嗯?”<br />  “我的意思是,我在中学时很喜欢物理,后来上了大学去了材料专业。在那个破地方人们都不怎么爱学习,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离开那里。我大二开始准备复习考研,希望将来能到一个理想中的地方去追求物理。那时候的日子真的很充实,很有激情。后来,我就顺利地达成了心愿来了这里,我以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啊。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自己考上之后,却忽然间变得迷茫了,找不到方向。”舍友把头一歪,靠在了墙上。<br />  “唔,这个 ”<br />  “到底,什么才是理想呢?”他继续看着我。<br />  “……”<br />  “唉,真烦。”舍友看我不做声,就坐回到床上,拿起他的吉他弹起了“棉花”。<br />  我却陷入了沉思。是啊,到底什么才是理想呢?<br />  舍友的吉他是去年冬天买的,一把练习用的吉他。舍友说:“买吉他是为了解闷。”果不其然,自从那吉他进了家门,我们宿舍就拥进了很多人,基本上不会再有寂静的时候。<br />  舍友是个认真的人,他拨弄琴弦的样子很帅!但是,对他的琴艺,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其实就是在“弹棉花”。我在一旁看着棉花从舍友的吉他上飞出来,忽然间有了想法:<br />  也许读物理,即可比作弹吉他。有的人,上来随手拨弄几下琴弦,觉得这声音还算悦耳,可是当他听到古琴的声音时,他发现那个似乎更好听,于是他走开了;有的人,见过了高手弹琴,觉得那姿势是如此的帅!便想象那拥有飒爽英姿的人就是他自己,于是也抱一把吉他做着样子,可到最后,他终于发现他喜欢的只是样子,而不是弹吉他本身,于是,他也放下吉他,离开了;有的人,爱听吉他的声音,对拨弄琴弦也情有独钟,但他不管怎么努力,都弹得不如别人好听,最后,他终于因为得不到超越别人的成就感,失望地放弃了;有的人,则是天生的吉他好手,一把吉他到他手里,美妙的音符就会源源不断地跳出来,然而他却看不起吉他,他觉得那不是一把很好的乐器,于是,他也走开了;还有的人,听到了吉他的音节,便深深地为之着迷,于是他也弹起了吉他:<br />  尽管,他第一次就弹断了一根弦;<br />  尽管,他在一开始弹出的声音就和弹棉花一样单调刺耳;<br />  尽管,他弹吉他时是如此的样衰,以致于观众看了都有要打人的冲动;<br />  尽管,他弹得远远赶不上别人,甚至经常被人嘲笑他拿五弦吉他弹棉花——自不量力,但对这些他从不介意,因为他只要弹起吉他,就能忘记一切。<br />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他的五弦吉他,还有吉他上飞出的“棉花”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从他的吉他上飞出来的不再是棉花,而是跳动的美丽的音符;他弹吉他的姿势也一下子变得酷到喜马拉雅山;他变成了一名真真正正的吉他手——尽管他的吉他还是只有五根弦。<br />  “可是,他依旧不是最牛、最出色、最伟大的吉他手!”一位听众对他说。<br />  “那又怎么样?”他终于开口了:“我喜欢弹吉他,这就足够了。”<br />  嗯,去做一个因为喜欢弹吉他而去弹吉他的吉他手!也许,这就是理想。<br />  “嘣”,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舍友的吉他弦断了一根……<br />这些年我们一路走过<br />虽然人在世俗中摇曳,但心却与佛一起打坐<br />我们执著地追求着什么<br />不在乎上天是否眷顾<br />我们怀着激情而来,拥有海天般广阔的胸襟<br />我们因挫折而跌倒,但又重新爬起<br />我们把苦痛刻在心里,把微笑留在脸上<br />我们发誓要掐住命运的喉咙,因为它妄想使我们屈服<br />一路上,有人来了,他带来了憧憬<br />一路上,有人走了,他留下了梦想<br />这是一条希望之路,也是一条坎坷之路<br />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br />也许,在这条路上,我们只是昙花一现<br />但理想也要让生命的花朵在瞬间绽放<br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美丽动人的传说<br />也许,这传说,早已被写进了那首歌:<br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br />你对自由地向往<br />天马行空的生涯<br />你的心了无牵挂<br />穿过幽暗地岁月<br />也曾感到彷徨<br />当你低头地瞬间<br />才发觉脚下的路<br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br />如此的清澈高远<br />盛开着永不凋零<br />蓝莲花<br />2007年11月2日<br />  回到科学院的宿舍,我从回忆中渐渐苏醒,把钥匙扔在桌上,打开电脑上网,却在邮箱中不经意再一次看到一个师弟几个月前的留言。<br />  他说他今年报考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挂了。而且有一门课考得非常糟糕,恐怕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然而这已经是他第二年复习考研。他和我一样也是毕业没有找工作,家里供他专心复习考研,所以他现在彻底慌了,感到手足无措。<br />  他问我该怎么办?我理解他非常沮丧的心情。<br />  记得我在他考研前曾经提醒过他,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怀着搏一搏的心理去报考理论物理所这样的地方,毕竟每一百个考生只录取五个左右的比例即使当做赌博,那命中率也还是太低了,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听。<br />  说实话,像他这样以及我这样考好多年的例子,在茫茫人海中绝对不是个例。是的,在考研的路上,我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而大家最终的结局却又都不一样。<br />  有的人,失败了,就没有再坚持,他最终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快乐;<br />  有的人,失败了,也没有再坚持,但他始终为自己没有坚持而感到遗憾;<br />  有的人,失败了,就再来一次,结果又失败了,最后,他开始后悔自己为了一个遥不可及却又不值得的目标浪费了多年时间;<br />  有的人,失败了,再坚持,终于成功了,但真正入道了,却发现自己追求的不是物理本身,而是那考研的过程,于是他又离开了。<br />  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准确地说,我不知道到底该给他什么样的建议。我知道他面临一个选择,但我不能替他作决定。因为我连自己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都不能预料,又有什么资格帮助他去决定他的命运?!<br />  于是,我没有回复他的留言。<br />  可在那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却度过了一个个非常难熬的夜晚,在夜里我神情恍惚般地做着噩梦:我梦见自己被物理所录取,现在进入科学院学习等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梦,一个我在考场上做的梦!过去几年里真实发生的场景,总是在我的每个梦里闪现,湮灭,又闪现,又湮灭 而在每个梦醒之后,我浑身冒着冷汗。<br />  那些过去经历的场景夹杂着自责纠缠着我的内心,我真希望那位师弟也能亲眼见到我在考研时所经历的一切,也许这能祭奠他的失败,也换取我内心的几许平静。<br />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The Matrix里的那句话:如果每个梦都似曾相识,你能辨别梦境与现实何者才是真实的吗?答案是:我不能。我希望它们并不是真的。<br />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Viewers also liked (20)

Mt. Babuyan Claro
Mt. Babuyan ClaroMt. Babuyan Claro
Mt. Babuyan Claro
 
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Hci final presentation
Hci final presentation
 
Fair Jobs Policy
Fair Jobs PolicyFair Jobs Policy
Fair Jobs Policy
 
Fair Taxation
Fair TaxationFair Taxation
Fair Taxation
 
Ultrastifosi
UltrastifosiUltrastifosi
Ultrastifosi
 
Spike Free Low Latency
Spike Free Low LatencySpike Free Low Latency
Spike Free Low Latency
 
Aziende
AziendeAziende
Aziende
 
Violin Memory DOAG (German Oracle User Group) Nov 2012
Violin Memory DOAG (German Oracle User Group) Nov 2012Violin Memory DOAG (German Oracle User Group) Nov 2012
Violin Memory DOAG (German Oracle User Group) Nov 2012
 
Sport
SportSport
Sport
 
Company Profile
Company ProfileCompany Profile
Company Profile
 
Imran Zahid Hussain Dalvi
Imran Zahid Hussain DalviImran Zahid Hussain Dalvi
Imran Zahid Hussain Dalvi
 
False Cognate
False CognateFalse Cognate
False Cognate
 
Freshwater
FreshwaterFreshwater
Freshwater
 
Best approach golf webinar 7 11 12
Best approach golf webinar 7 11 12Best approach golf webinar 7 11 12
Best approach golf webinar 7 11 12
 
Scrapbook album janene_emad
Scrapbook album janene_emadScrapbook album janene_emad
Scrapbook album janene_emad
 
Cash Flow Seminar
Cash Flow SeminarCash Flow Seminar
Cash Flow Seminar
 
Creating for people - UX for MBAs
Creating for people - UX for MBAsCreating for people - UX for MBAs
Creating for people - UX for MBAs
 
Ttg webinar 10 2-12
Ttg webinar 10 2-12Ttg webinar 10 2-12
Ttg webinar 10 2-12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

  • 1. 我的前途(节选自《“玩”近科学院》)<br />吴宝俊<br />中国科学院<br />  Our deep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s. We ask ourselves,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 gorgeous, talented, fabulous? Actually, who are you not to be? We were born to make manifest the glory of God that is within us. And as we let our own light shine, 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br />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能力不够,我们最深的恐惧是能力超越了界限。扪心自问,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智者,天才,名人,伟人?事实上,哪一样你不能做到呢?我们生来就是为了证明上帝赋予了我们光荣,而我们让自己发出光芒,在不知不觉中,也感染了他人。<br />2007年9月9日<br />  今天参加了水木社区BBS科学版的版聚。版聚没有饭局,没有游戏,也没有杂谈,全部都是听报告。<br />  报告于晚上6点钟开始,地点在清华大学物理楼3楼的报告厅。我是和组里一个兄弟一起去的,到了地方一看,里面坐了一大堆硕士博士,有北大的,有清华的,也有从国外回来的;有力学专业的、数学专业的,还有学生物的,当然更多的是物理专业的。那晚从6点到10点半,一共听了4个报告。<br />  第一个是从德国回来的Krank作的有关超导和量子计算机的实验方面的报告,绝大多数人都听不懂,包括我。从报告中我只得到了如下一些信息:<br />  1.他的实验做了三年,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失败,失败又再来过。可以说从他开始读博一直到要毕业的几年中,都在做着这一个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的态度,其心可嘉。<br />  2.有一种晶体叫Bismuth Strontium Calcium Copper Oxide,简称BiSCCO。这种材料有种很诡异的特性:你拿一块出来,在上面贴一层透明胶带,然后撕下来,撕出来的截面非常均匀,即使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出缺陷。很诡异的材料!当然学材料的人对这种晶体可能比较熟悉,但我是读理论的,对这个还是头一次听说,很是惊讶了一阵。<br />  3.量子计算机这个东西,呵呵,离我们还是很远很远的。<br />  第二个报告是清华物理系的Exceed Fang作的,内容是有关拉曼光谱的。内容相当专业,以致于效果跟第一个差不多,大伙都听得一头雾水。<br />  比较搞笑的是,Exceed Fang同学说他发表这篇论文时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投了三四个期刊,都被拒,理由都一样:说他这文章太过专业,建议他投到更专业的期刊。结果最后他只好投了全世界研究拉曼光谱最牛的期刊(好像是意大利的一个刊物)我们在下面听得唏嘘不已。<br />  第三个是力学系的Lee200hu作的报告,他做的是有关蜻蜓翅膀的研究。之所以要研究蜻蜓翅膀,主要是为了开发研制扑翼式飞机。哈,这个理由似乎太过崇高了一些,毕竟这么一点点的研究,离搞个飞机还远着呢,但是报告内容却很有趣。整个半个小时,我们看了n个昆虫飞行的视频,还弄明白了蜻蜓翅膀的大致构造。最重要的是,我还搞懂了一个有关蜻蜓的基本常识,那就是:蜻蜓的确是吃蚊子的!!<br />  第四个报告我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作的,据他自我介绍,说他以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原本是学电机的,后来转了物理,毕业后来物理所软物质实验室工作过一段,现在又跳槽做了金融。他作的报告内容很庞杂,不少东西很哲学,而且加入了太多他个人的想法,使得我后半段都没有耐心再听下去了。<br />  这四个报告一完,版聚的主要内容就算结束了。<br />  值得一提的是中间有那么一段小插曲——我们收到了Littless寄来的礼物:几个小玩艺儿,号称“成人玩具”,别想歪了啊,打开一看,其实就是几个积木、魔方。<br />  10点半,报告结束,我和组里兄弟一起往回走。走到清华6教跟前,碰到一个问路的女孩子,问我照澜院怎么走。我给她指了方向,她似乎还没弄懂,我说那我们刚好顺路,就送你过去得了。谁知走了一截,她就半信半疑地说我带的路不对。还用一种奇怪的眼神上下打量我。<br />  郁闷,就好像我诚心骗她似的!<br />  我虽然长得丑点,又理了秃头,月光照过来是有点亮,但是我看起来也没那么凶恶吧?等一直把她送到她熟悉的地方,她才恍然大悟般地连忙跟我说“谢谢”。哼哼,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br />  继续往前走,还没到清华东门,又碰见一个问路的,看来晚上在清华迷路的人还真不少。这次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拿一张清华地图,指着上面一个宾馆问我怎么走。我拿到地图一看,居然是英文版的,心中不由得对这位司机同志的学习英语热情深表钦佩。<br />  谁知这哥们儿解释说,他车上拉了两个外宾,上车就给他这么一张地图,他根本看不懂啊。另外他开着车在清华兜了两圈,发现关键的几条路正在维修,路口都堵了。只好过来问路,让我帮忙救急。<br />  我顺势往他车上一看,一个外国老头和一个外国老太太,正在微笑地看着我。我一看这阵势,心里面一乐呵,现在这个点,夜深人静的你碰到我,算是碰对人了!我告诉司机前面修路,需要绕道,又给他指了另一条路,然后从容不迫地走到俩老外跟前,用英语告诉他们前面路堵了需要绕道,绕道可能花点时间,让他们跟着司机走就行了。<br />  这一连串的对话一气呵成,一切都是那么的华丽和完美。以至于他们走后,我组里的兄弟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你的英语可以啊!”<br />  我回答他:“是的,兄弟我有练过!”<br />  那夜,我一路从清华走回所里,月光如此的皎洁,照耀出我内心的愉悦。那是久违的轻松、欢快和自信。我忽然间想象身边有个她,两个人一起走在这月光中,我牵着伊人之手,趁着夜色,对她吹一口气,然后很诡异地说:你说我咋就这么牛呢!那感觉真是如痴如醉。<br />  正在朦胧间,一个巴掌把我拍醒,只听见组里兄弟对我吼:“抓我手干啥?搞啥断臂山?赶紧老老实实回宿舍!”<br />2007年9月30日<br />  昨晚又做怪梦,梦见自己一生都在一个陌生的小镇里晃荡,不知在寻找着什么。按我个人的习惯,做这样的梦,一定要做到最后有个答案才肯起床,所以我今早又睡懒觉了。然而比较遗憾的是,一直到我舍友吃完中午饭回宿舍,我也没梦到自己到底要找什么东西,真失败。<br />  穿起衣服洗了脸刷了牙,我准备下楼去食堂吃早饭,咳咳,对不起,是午饭。结果半路上碰见班里的体育委员 光学组的柱子同学。他一见面就问我为什么没去参加所里的运动会?<br />  所里的什么运动会?我反问他。他马上无语,感叹道:“唉,看来你小子是与世隔绝了!”我自顾继续往前走着,脑袋里思谋着“与世隔绝”这四个字的意思。<br />  嗯,也许这正是我曾经梦想的状态。曾几何时,我幻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修炼绝世武功,就像小时候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小说里主人公修炼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日后笑傲江湖的轰轰烈烈,而我却对那样的峥嵘不甚感冒,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修炼本身。<br />  不过回过头来现实一点说,我知道这修炼也终归不是永恒的。不出来闯荡,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又有何用?所以浆糊以后还是要熬的,而且还要笑着熬。但熬完了又如何呢?我不知道。想到这里,我忽然发现,自己身处的地方不也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僻静之所吗?单单北门那块牌子上赫然醒目写着的“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几个字,就足见其“阴森恐怖”。走在这院子里,不到吃饭的点,你是见不到几个活着的动物的。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居然错过了饭堂,连忙回身,一路一边摇头感叹自己脑袋胡思乱想的能力一边进了物科餐厅。<br />  吃完午饭回到组里,一开门就发现组里的博士后师兄正在对着他的电脑傻笑。<br />  嘿嘿嘿,嘿嘿嘿,让人毛骨悚然一般的感觉。<br />  我觉得这事很诡异,就问他今天怎么了?<br />  他说:“嘿嘿嘿,今天是我这几个月里最高兴的一天,我算的那个东西终于粒子数守恒了,真开心,嘿嘿嘿!”<br />  我组里的这位师兄,一个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后,他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我组里的这位师兄,他已经结婚好几年,孩子今年都5岁了,是个男孩;我组里的这位师兄,今天像个5岁孩子一般天真地傻笑着对我说他这几个月里最开心的事是他算的东西终于粒子数守恒了!<br />  这是让我感动的一幕,我忽然间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才是我们日夜苦苦思索努力寻找拼命追求的真正的生活?<br />2007年11月2日<br />  On Your Mark是1994年日本组合恰克与飞鸟的歌,组里同学说这首歌没意思,词不懂曲也不好听,我说那是因为你没听出这歌曲的韵味。听这首歌,虽然自始至终耳朵接收的都是一堆@#$%^&*(,但当你听得入神时,会发觉这首歌自始至终都是两个字的重复——希望。<br />  希望!你懂吧?<br />  老板说今天放我假,不用去组里,上午帮他搬家,我欣然应允。早上8点我就和组里几个兄弟打的去了他的家。<br />  到了之后发现搬家公司的人还没来,我们就在屋里坐坐走走看看。这是豪华小区中的一户,130平方米,有三个卧室两个卫生间,木制地板真皮沙发,漂亮的水晶吊灯泛着五彩的光。大厅的玻璃折射进早晨的阳光,屋里显得格外明亮。虽然地上堆满了要搬走的物件,我还是能想象得出这屋里曾经的耀眼。在北京这样的地界,这样的房子,怎么也要200万吧。<br />  老板看我有些入神,借机开始教育我:“你也是吃过苦的人,知道能混到这份上不容易。所以你好好看书、好好干活、好好做课题,实在点、踏实点。等以后工作有了成绩做个教授,也会有这样的房子住。别每天想着写你的博客,比起这些,博客算什么呀?!就是二三十万的点击量又能怎么样?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住的。”<br />  同去的兄弟都在一旁偷笑,我窘了,吐了下舌头冲老板做个鬼脸。<br />  9点半,搬家公司的人到了,开始搬东西。我们不用动手,只负责帮忙看行李。同去的两人在楼上,我一人在楼下盯着。<br />  今早的天气还是不错的,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我打开MP3,来一曲On Your Mark循环播放。一个人正无聊时,看到身旁站着两位园区的保安。那是两张满是稚气的脸,大檐帽压在头顶,却遮盖不住眉宇间尚存的天真。唇边的几缕胡须淡而稀疏,丝毫没有刮过的痕迹。我忽然来了好奇,走过去和他们聊天。<br />  “兄弟,你们是哪里人?”我微笑着问。他们转头上下打量我,发现眼前这位不像坏人,于是回答道:“河北的。”<br />  “干保安多久了?”我继续微笑着。<br />  “一年多。”他们依旧打量着我。<br />  “干这个待遇怎么样?”我使个眼色,示意自己没有恶意,只是随便聊天。<br />  “一个月800,管吃管住。”保安会意了,放松地和我聊天。<br />  “你俩今年多大?”我终于进入主题。<br />  “他十六,我十七。”其中一位提了提腰带答道。<br />  “喔!我二十六了,比你俩大十岁呢。你俩好年轻,这么早就跑出来工作?怎么不读书呢?”<br />  “哎,要读早读了。”他们齐摇着头。<br />  “那你们现在不读书的话,等到了我这年龄,做什么呀?总不能干一辈子保安吧?”<br />  两位保安兄弟突然沉默了,往下压压帽子,把头扭向了一边。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突然保安手里的报话机响了,两个保安接到任务进了楼。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无趣,双手插在兜里耸耸肩独自踱向一边。<br />  就在保安离开的空当,一个人影闪入我的视线。看样子他大概三十出头,上身穿一件西服,下身一条牛仔裤,脚上一双旅游鞋。他怀里抱着厚厚的一沓纸,手上拿一个矿泉水瓶子从我身边掠过,径直走到楼门口,迅速地抽出一张纸,在矿泉水瓶口一抹,贴在楼道边的墙上,然后赶紧转身离开。我这才反应过来那瓶里装的是胶水。<br />  然而在他离开的时候,却不小心撞上一位路过的妇人。那妇人四十多岁,从那耳环,那发型,那大衣,还有她前面牵着的那貌似狐狸穿着小坎肩的宠物狗看来,她是位贵妇人。这贵妇人被那贴广告的大哥撞了一下,马上撅起嘴,鄙夷地瞪着他,操起京片子谩骂着。而贴广告的大哥却低着头没有说什么,只是仓惶逃开了。<br />  我看他的人影消失了,就走到门口看看他贴的是什么,只见那纸上写着:××家教,提供最全面的家教服务,联系电话010-××××××××。这时一个保安回来,也看到这个广告,一把撕下团成一团扔进垃圾桶。<br />  “刚有个人过来贴完,你就撕掉了啊?”我问他。<br />  “嗨,你不知道。这些人就是干这个,靠这个吃饭的,每天他们都会过来贴广告,一天贴几百张,能赚点生活费。而他们贴完,我们就撕掉。他们每天挨楼贴一轮,我们每天挨楼撕一轮。我们物业保安就是干这个的。”<br />  哈!这在我眼里是一种多么奇怪的循环,这循环的奇怪之处在于居然有人依靠它维系着生活……<br />  保安去吃饭了,可楼上的东西还没搬完,我还在楼下等着。<br />  这时,一辆红色奥迪A6停在楼门口,车上下来一位年纪跟我相仿的小姐。她穿着很时髦,淡妆,披发,手上戴着金色的戒指,拿一个华丽的LV小包。我注视着她:这是一位美丽的白领——我心里想着。她也注意到了我:这是一猥琐男——估计她心里会这样想。<br />  我脑袋里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只是觉得从刚才一下子到现在,这场景变化太快,就像耳机里歌词说的那样:针の消えた时计の文字をむような。<br />  保安,贴广告的大哥,白领美女,还有我,我们似乎是同一代人,但却有不同的时钟。我顿时读不出自己的时间,也读不出现在的时间了。<br />  搬家公司的人又搬了几个箱子下来,我的注意力终于回到他们身上。我发现,搬家的工人里有一老一少两位,老的不到四十岁,少的也就十几岁,他们像是父子,而且都操着相同的四川口音。我看见老的背着一个木床,吃力地下台阶,少的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这画面让我有些不忍心再看下去。<br />  幸好东西已经搬完,老板也下来了。我向老板提起眼前搬家的这父子俩,老板说:“这有什么办法?他们是四川农村的,不出来干点活饭都吃不开,生活就是这样。你应该庆幸自己出生在城市,如果生在穷乡僻壤,哪里会有今天?我也一样,如果当初知青下乡后我不是考上了大学,现在也没办法。”<br />  这次搬家终于结束了。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脑袋里却还想着刚才的场景。我不敢想象那两位保安将来的生活,不敢想他们的前途、未来;我也不敢想象那贴广告的人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还有那牵狗的贵妇,那开着奥迪的白领丽人,那搬家公司出卖体力的父子<br />  四周的光线忽然黯淡,原来是一朵云遮住了太阳,一阵风拂过我的脸庞,留下些许寒意,提示我这是冬天,而耳机里却还在不住地响着On Your Mark。<br />  到底,什么才是希望?<br />  今天发生的一幕幕场景经由视网膜转化为电信号,流入我的脑壳,勾起脑页中记忆的碎片,让我不断回忆起那似乎是发生在真实梦境中的我的故事……<br />  <br />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br />                  ——我的前途<br />  2006年的4月5日,当我提着自己的两箱行李搬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G楼时,我对自己说:“OK。我已付出了两年的代价,之前那些年欠下的债,我还清了。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br />  呼,一下子我如释重负,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再因为过去而失眠,终于可以把曾经那段幽暗的岁月丢进箱子底,只轻松面对现在和未来了。<br />  但从当时的状况看来,事情也许并不那么简单。就像Prison Break(著名美剧《越狱》)里面的那句话:Sometimes something comes out of your control.<br />  我总是会时不时地记起过去发生的某些片段。它们影响着我对身边每一件事的判断,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影响着我的生活。<br />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在内心中隐藏着这样的记忆是很痛苦的事情。是的,我并没有能力去完全消化它们。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把它们写出来。希望我曾经经历的这些片段,能够引起你内心深处某个地方的共鸣,并且这共鸣能够最终升华为一种理解,一种对理想、现实、生活和未来的理解。<br />以你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br />                   ——教务员<br />  2003年冬天,我刚上大四。对于我身边的同学、好友们来说,由于工作意向的基本落实,抑或保研的确定,使得大四的日子轻松惬意。然而我却恰恰相反,大学头三年受好奇心驱使的亢奋,就像在BBS上灌水般一发不可收拾 我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却彻底耽误了学业,以至于当我的舍友悠闲地度过每一天时,我却必须背着大书包起早贪黑地上自习以确保自己能够在重修考试中通过。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br />  记得那时候经常听同学和老师对我说:“Neil,你不适合读物理,你的性格开朗,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br />  对此我只能笑笑。<br />  我不介意别人对我有任何的论断,虽然我并不认为他们所下的结论是基于我的性格极其开朗。是的,有谁会相信一个大学头三年挂了四十多个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离拿毕业证要求相距甚远的家伙是“适合”读物理的呢?<br />  也许,还是系里教务老师的话更贴切:以你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br />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样重修完所有的课程,把绩点从1.2提高到2.1,最后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的。我只知道对于彼时彼地的我而言,所谓“前途”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这四年里我都做过些什么,如果我最后不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那么我的历史都将永远背负失败者的烙印,一如我的Nickname “反面教材”。<br />  所以我所有的信念只有一个:要生存。<br />  <br />二沙头的别墅一千多万一栋,里面要多豪华有多豪华<br />                          ——早我n年毕业的师兄<br />  春天的广州,飘散着泥土香味的空气润湿人的皮肤,脸上不起痘痘。鸟儿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伴着绿叶愉悦地歌唱。我却无心欣赏美景,只一人躲在物理系楼里看书。<br />  一天,一位毕业多年的师兄回来中山大学,邀我一起吃晚饭。那个傍晚,我坐着他的小轿车,从北门出发,过了桥到二沙头兜风。我们路过了星海音乐厅,继续往前开,不一阵眼前出现一排华丽的别墅,师兄指着窗外说:“二沙头的别墅一千多万一栋,里面要多豪华有多豪华。”我连忙咋舌<br />  车停在其中一栋别墅的门口。我随他径直上了楼顶,才发现原来是一家露天烧烤吧。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整个香江。他说这里的生蚝非常好吃,今天就带我来尝尝。我说随便,反正是他请客。席间我们谈笑风生,尽情享受喷香的生蚝,远处响起过往客船的汽笛声,与夜幕中桥上闪烁着的灯光交相辉映,一阵香江的风吹拂过脸庞,无比惬意。<br />  忽然间他问起我对前途的打算,我不知如何回答。<br />  师兄说:“Neil,你毕业了出来工作吧,我觉得以你的性格,适合去做项目经理。这样在五年以后,等你的同学刚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你应该就已经干得很不错了。以后你有了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小车,没事就可以开车沿着香江兜风赏夜景,那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滋润?”<br />  我顿时语塞,身上开始出汗,人也稍感局促。原本江边轻柔的风,此时却激起了我一身鸡皮疙瘩。我想,也许这是一种选择,或者是一种诱惑,但我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br />  “师兄,我还想读书。”我犹豫了许久,最后回答他。<br />  “那好吧,等你以后改变了主意再跟我说吧。”<br />  是夜,在回去的路上,我望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br />  广州夜景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繁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满了对物质的向往和追求。是的,那是一种快乐,一种“实实在在”的快乐。但我的前途是否应当寄托在这样的快乐之中?<br />  我不知道。<br />  半年后,我还是决定离开广州,去重新寻找自己的彼岸。<br />学生应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br />                  ——老爸的录取通知书<br />  2004年的夏天,毕业但没有找工作的我决定暂时在家休整。<br />那时平日里除了陪爸妈就是看书,没事时就去家里的柜子里翻古董。忽然有一天,我从一本书里翻出了一张发黄的硬纸片,上面赫然写着:<br />通知书<br />XXX同学:<br />  你已被XX市XX学院物理系录取,请考生本人于XX年X月X日前携此通知书报到。<br />XX市XX学院物理系<br />XX年X月X日<br />  哇,这是老爸当年的录取通知书。再一看背面,印着一行小字:<br />注:学生应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br />  作为一个80后出生的人,一个新千年的大学生,我的确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里每个字的深刻含义:<br />  “革命”,“需要”,“服从”,“分配”!<br />  这些词语对我来说都是如此的遥远。<br />  记得小时候老爸对我讲过他年轻时候的事: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不喜欢放羊,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高唱着革命口号去斗地主。他只喜欢看书学习,喜欢自然科学的东西,喜欢物理。但可惜年少时被耽误了,初中+高中=不到三年,等到恢复了高考,他都二十五六岁了。不过他还算争气,还是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了出来。接着就有了上面那张通知书。至于那句“学生应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毕业后他就“根据革命需要”被分配在了当地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一干就是近三十年。<br />  老爸经常说:“你们现在这些小的们,太差劲了,一点苦都吃不了。”<br />  老爸还说:“我当初要有你们这个条件,现在肯定牛啦!”<br />  老爸说:“唉,这个,就是命。”<br />  每每想起这些,我心中都有一些复杂的反应,我想这反应只能用“诡异”这个词来形容。是的,那个年代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诡异。<br />  老爸不是很期望我去读物理,因为从他那一代人过去的经历出发,觉得不“现实”,但是他的话总被我当耳旁风,因为我觉得我自己,也很诡异。<br />是你小子自己选择的这条路,那吃不了你就得自己兜着走<br />                                 ——一个北漂<br />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和学术中心。<br />  在北京,有一群人叫北漂。<br />  北漂,美其名曰,就是在北京漂着<br />  ——没有户口,没有保险,没有房子和固定的工作。<br />  只有两样东西,一样叫希望,一样叫奋斗。<br />  那年夏天刚过,我决定要加入这个阵营,也来北京漂会儿。但是真的来了才发现,在北京漂着并不像说起来那么轻松。<br />  记得刚来的时候,我是让同学帮忙在清华西门的水磨新区租的房子:一个四合院里的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内置一床一桌一椅和一个大灯泡。周围的邻居全是北漂,其中大部分是跟我一样来求学的学生。刚搬进来的第一天,看到周围的景色,我的下巴就掉了。<br />  院子里没有厕所,想方便就得去街口的公厕排队;洗澡需要跟半公里外一家小卖部兼自制澡堂的老板娘预约;整个一个街区基本上是学生跟外来民工混住;话吧理发店修车铺水果摊陕西面馆成人用品全部都挤在一起。<br />  我对自己说:“嘿,是你小子自己选择的这条路,那吃不了你就得自己兜着走啦!”<br />考研,是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br />                          ——某个小菜鸟<br />  时间:2004年9月5日,早7点15分地点:我的小破屋里我一边刷牙一边看了看手表:完了,今天要迟到了。<br />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北漂在清华、北大复习考研,基本上每天如果不能在早上7点半以前赶到清华的6教,那就只能坐在走廊里复习了<br />  我屁颠屁颠地收拾好书包往外跑,发现周围几个复习考研的邻居早就不在了。不过还好,等我赶到的时候,最后面那排勉强还有一个位置。而且我还在路上顺手买了一个鸡蛋灌饼,嘿嘿。<br />  放眼望去,前面一个个研友精神抖擞,每人手里抱一本英语考研阅读×××篇,或者“忍辱分”政治讲义聚精会神地啃着。<br />  我猜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看这些书,但考研,是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br />  不管别人如何,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诡异”作风的人,我有自己的情调,我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拿出自己复印的费曼讲义,打开扉页狠狠地得亲一口:考研英语阅读200篇,一边去!有费曼教我学英文!<br />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的思绪随着人流涌动,看着每个从身边过去的学生,我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的不同。<br />  是的,我的大学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那过去所有的上课睡觉、逃课、电脑公司的兼职、小品、辩论赛、电脑游戏和恋爱,共同造就了现在的我 一个混在学生中的无业游民。我多么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年轻”,一样“正常”,但这一切都已不能重来,现在我所能做的只剩下四个字:曲线救国。<br />  晚上11点,当结束了一天的自习回到自己的小屋里时,我躺在床上顺手拿起一本书,书名叫做The Greatest Salesman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是一本励志的书,书里讲述了一个传说,一个从小菜鸟变成大菜鸟的传说。我读着里面的句子:<br />  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垮!<br />  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br />  我要尽量避免绝望,辛勤耕耘,忍受苦楚。<br />  我一试再试,争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搏。<br />  我为成功而生,不为失败而活。<br />  我为胜利而来,不向失败低头。<br />  我要欢呼庆祝,不要啜泣哀诉。<br />  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发现自己从一个小菜鸟变成了一个大大大菜鸟。<br />  时间:2004年9月6日,早7点20分地点:我的小破屋里。我从睡梦中惊醒,拿起手表一看:妈呀!又要迟到啦~~<br />  ……<br />  那每天抢座位自习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杨振宁要来清华给学生讲课,就在6教,所以每个进出6教的学生都要检查学生证。<br />  我知道,我在清华的日子结束了。<br />如果不能正常读书,那么,就抄书吧<br />                      ——脑袋不转的我<br />  我终于受不住每次要走200米才能上趟厕所的日子,决心搬一次家。这次我找到的房子虽然也是7平方米,仍是一床一桌一椅一灯泡,但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br />  ——这屋子是小二楼的一间,听起来比平房气派多了。<br />  ——这屋子离街口的公共厕所只有50米。<br />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间屋子的窗户刚好对着清华西门旁边的马路,往来车辆的声音一天到晚不断。<br />  渐渐地,天已转凉。一阵阴风透过窗户缝吹进来,吹了我一头土。我意识到周围空气分子热运动的程度在下降,于是买了卷透明胶布,把窗户缝都封上。<br />  OK,继续看书……但是,突然间,我发现每次当马路上有车经过,我的窗户随之震动时,我的魂儿就离开了灯泡照耀下的书本,飞到了异国。<br />  虽然眼前摆着的不是Landau十卷,只是曾的卷一,郭的电动和汪的热统,但我却无法专心。我眼睛盯着书上的字,脑袋里却不留东西。<br />  就这样连续三天,我疯了……如果大脑不能正常工作,我该怎么办?如果不能正常读书,那么,就抄书吧!<br />  就这样,我找来考卷那么大的稿纸把所有书里的概念定理都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贴满了一墙。这可以保证我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自己要学的东西。<br />  阴风,车的喇叭,震动的窗格,墙上写满字的纸,还有小屋里独坐的我,那是一幅画,却不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br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多卖出50张饼<br />                        ——烧饼铺的老板娘<br />  凌晨四点,街边的两片残叶被一阵寒风卷起,打着旋向巷子深处飘去。远处传来零星的几声狗叫,点缀着寂静的深夜。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巷口的小屋里亮着一盏昏黄的灯。<br />  这是一家烧饼铺,老板和老板娘都是三十多岁,来自山西临汾。在每天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早早起来做第一锅烧饼。我是这里的常客,几乎每次当我发现街拐角处的陕西面馆已经坐满时,就会绕回来买几个肉饼凑合凑合。<br />  这天傍晚,我又来了。<br />  “老板娘,给我来两个肉饼。”<br />  “好咯。小兄弟,又是你啊?你好像不上班的?”<br />  “呵呵,是啊,我在这边自己租个房子复习考研。”<br />  “你学啥的啊?”<br />  “物理。”<br />  “呀,未来的大科学家!”老板娘开始微笑起来,眼中透出略带崇敬的目光,这反而使得我感到局促不安,长这么大没听人这么叫过。<br />  “老板娘,你们开这铺子能赚了钱么?”<br />  “咳,我们来北京都六年啦,赚的钱勉强刚够生活。但是加上小孩的学费就吃劲啦。”<br />  “那你们没有啥别的打算?”<br />  “能有啥打算啊,别的啥都不会啊。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多卖出50张饼。呵呵,小兄弟,还是你有前途,有文化的人,读书好哇 ”<br />  科学家?文化人?读书?前途?<br />  我接过烧饼走回自己的小屋,他们继续迎接新的客人。<br />  是夜,屋外狂风大作,而屋里还没有供暖。我蜷缩在被窝里冻得瑟瑟发抖。<br />  生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抬头看看贴在墙上的公式定理,突然很想知道,发明它们的人,年轻时的生活,又是怎样的?<br />我喜欢北大的理教,因为进出理教不用查学生证<br />                           ——^_^<br />  我第一次到北大理教上自习时,着实被里面的景象吓了一跳:走廊里站满了等着上课的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本书旁若无人地看着。我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只好自己侧着身像蚯蚓一样钻过去。<br />  记得在我高考时,北大物理系在我所在的省一个学生也不招。考前曾经有一次父亲领着我去宾馆见北大的招生老师,那老师说:“想来北大物理系?好啊,只要你高考数学物理满分,想去哪个系随你挑。”从那以后,我的心里就有些忿忿不平。但,不得不承认这天与北大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使得我过去内心深处遗留下来的那点小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了。<br />  是的,我喜欢北大,喜欢北大的理教。因为作为一个外校的学生,我在进出理教时从来不会被查学生证。我可以每个清晨在理教的某个课室找个位置,打上一壶热水,坐一整天,不用担心因为那个课室有课而被赶出来。甚至有那么几次,我还会在课上被老师叫起来像模像样地回答问题。这使得当时倍感失意的我在心灵上得到了充分的慰藉。<br />  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或者朦胧的傍晚时分,我可以在未名湖畔踱步,也可以跑到三角地去看热闹,或者实在看书累了,就花几块钱去百年讲堂看场电影,或者听场音乐会。<br />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大燕南的红烧鸡块。虽然那菜有点甜,但却百吃不腻!<br />  我想这次,我总算找到一个能久待的地方了。<br />我想去Stanford<br />          ——胖子一边说一边微笑了起来,那眼神透着一丝犀利<br />  一天中午,北京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br />  我从理教出来吃饭,一路脚下发出有节奏的响声,颇有一种踏雪寻梅的情怀。进了燕南,我照例打一份红烧鸡块,到二楼的角落里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边吃边看电视。<br />  不一会,对面过来两位同学。只见此二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每人左手一本量子力学,右手一盘辣子鸡丁。他们在我对面坐定,旁若无人地开始边吃边聊:<br />  胖:老爷子太狠了!这门课我复习了那么久,考试发挥得那么好,居然只给了我89分,明显对我有意见啊<br />  瘦:是啊,你还好啊,我才84,这个分太尴尬了。老头也真是,明明知道咱申请出国需要高绩点,这门课又那么多学分,都不说配合一下。<br />  胖:不行,我回头得找找他,怎么也得上90啊。<br />  瘦:嗯,我跟你一起去。对了,你想申去哪里啊?<br />  “我想去Stanford。”胖子一边说一边微笑了起来,那眼神透着一丝犀利:“Stanford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地方,为了能去那,我现在可是茶不思饭不想啊。你呢?”<br />  瘦子也笑了:“呵呵,我可没你那么专一,美国top20的哪所都行。咱来者不拒。不过,我自己多少还是有些保留。一来我觉得自己不够牛,二来我觉得做物理太累了,竞争又太激烈,也看不到前途。所以我觉得物理也许不是一个值得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事。现在我打算先拿到offer申出去,以后瞅机会再转。先从理转工,最好最后能转去做技术管理。那时候日子就舒服了。”<br />  胖子和瘦子的谈话在愉快地进行着,旁边盘子里的鸡丁也越来越少。我坐在对面正听得入神,忽然间被嘴里的鸡骨头咯了一下——Stanford,嗯。<br />  对于一个因为能坐在理教自习而不担心会被查学生证就已经感到颇为知足的我来说,已完全找不到Stanford的感觉。那里也有红烧鸡块么?我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会突然把Stanford和红烧鸡块联系在一起,但我的大脑正在努力尝试用想象填补这个空白。<br />  不一会儿,他们吃完了,我发现自己的盘子也空了。于是,他们下楼时我紧跟在后面。出了门,他们往西,我往东<br />  在回理教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很早就听说出去读物理的人,最后还能留下做物理的,不到十分之一。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br />走的时候,他只是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br />                          ——住在对门的兄弟<br />  住在我对门的兄弟也是一个复习考研的北漂,年纪跟我相仿,戴着眼镜,人长得白白净净的。考前的几个月里,每天在我还没起床时就能听到他在读英语;等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去自习时,他人早就不在了。晚上自习他回来得也比我晚,回来后还要继续练习一段英语听力才会关灯。<br />  他的用功着实令我佩服。<br />  转眼到了2005年3月份,考研成绩公布。因为报考学校不同,所以他的成绩比我早出来了近一个星期。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政治差了3分,挂了。几天以后,他的爸爸从老家来,把他领了回去。<br />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正要上楼,在楼梯口碰到了他们。他的爸爸阴沉着脸走在前面,他提着箱子低着头在后面跟着。在擦肩而过时,我向他点头示意,但他依旧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跟着他的爸爸出了门。我目送他们远去,忽然意识到,一个北漂的命运就此结束了。<br />  也许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推开了他的房门。屋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一桌一床一椅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就连洗脸的水池都被刷洗得像新的一样。<br />  他就这样走了?我在心里感慨着,然而当我要关上门时,却发现他似乎留下了一些东西 门后面贴着一张挂历纸,上面写满了英语单词:<br />  Abandon abundant ambiguous analysis artificial...conceal conceive consultant contact...<br />  我不禁用手摸着这些字迹,耳畔回响起他晨读的声音,那声音抑扬顿挫,震颤我的心弦。忽然一阵风吹进屋里,在墙角挂着的一样东西被风吹起,又落下,拍打着墙壁,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发现那是一张条幅,上书几个大字:人生能有几回搏!<br />  看见这几个字,我一阵哽咽。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拼搏了,但最后还是逃不过失败的命运。人们常说“年轻没有失败”,可现在一个活生生的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谁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有谁愿意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被老父领回家去?我想,现在也许应该把那句话改一改,叫“年轻没有成功”更合适。<br />  我不知道在20年、50年后,这位兄弟的儿子、孙子拿到他当初的考研成绩单,知道他因为一门叫“政治理论”的科目差了3分而彻底改变了命运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难理解?会不会觉得很诧异。就像我们无法理解父辈的“根据革命需要服从分配”,我们觉得那个很诡异一样!但现在,至少我明白了:什么是现实?这就是现实!<br />  起风了,天也变得阴暗,我最后看一眼那条幅,然后从屋里退出来,轻轻地把门扣上,静静地回自己的屋里看书。<br />  几天后,我的成绩出来,我也挂了……<br />你觉得做物理,最重要的是什么?<br />                  ——所有的考官都看着我<br />  如果说考研是一个人雄心壮志般选定的目标,接下来是“人生能有几回搏”,那么倘在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使得最终没能达到目标而必须接受调剂时,他就会像被吊在半空中一样难受。<br />  至少我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在知道自己考北大没能上线的时候,我整天泡在网上搜集调剂的信息,同时也给不少学校发了邮件。但总的说来,好的学校根本不会理你,而差的学校自己又不甘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变得犹犹豫豫,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路在何方。直到后来北京师范大学的物理系给我回复邮件,说他们的理论物理专业招收调剂生时,我才又重新看到了一丝希望。<br />  2005年的4月5日,我参加了那里的复试。<br />  整个的复试流程,笔试和面试时问的专业问题我都已淡忘。只记得中间的一个问题:<br />  “你觉得做物理,最重要的是什么?”所有的考官都看着我。<br />  那一刻,我想起了珠江的风,想起了二沙头别墅上的生蚝,想起了和师兄的对话,我又想起了烧饼铺的老板娘,想起了要出国的胖子和瘦子,想起了住在对门考研失败的兄弟。<br />  这所有的片段都交织在一起,变成下面的话:<br />  首先,要喜欢。<br />  其次,要禁得住诱惑。<br />  第三,要努力。<br />  第四,要有机会。<br />  最后,是聪明。<br />  听了我的答案,坐在我面前的考官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br />  北京师范大学的复试整整进行了一天,我累得要命,晚上回去就一头扎在床上,我安慰自己:过了今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br />  第二天中午,我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回复,他们最后还是没有给我机会……<br />高中物理题,解决一道挣一块钱;<br />初中数学题,做一道挣八毛<br />                 ——我的脑袋就是用来干这个的<br />  考研,挂了;调剂,又挂了。这下没辙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终日游荡,无所事事。嗯,成王败寇。<br />  突然一天老爸说要来北京看我,我想起对面兄弟走的情形,一下子慌了神。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老爸来北京住了两天,转了一圈就回去了。他没有表示出任何的埋怨和愤怒,只是临走时叫我照顾好自己。我终于体会到了家人的理解和信任是多么重要!<br />  但稍晚些时候我还是在电话里收到了老妈委婉的警告:老爸有糖尿病,这一个月瘦了十几斤。老妈身体也不太好。我知道自己没法再挑战极限了,我的青春耗不起。即使我的青春耗得起,我的家人也耗不起。干脆找份工作吧。<br />  不得不承认找工作这个事情对我而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通过各种找工作的网站投了无数份简历,也收到过很多回复,但就是迈不出那一步。<br />  一家公司,工资不低,四险一金,不用加班。如果我同意了,第二天就能上班。但每当我看到书架上那堆书,身上就开始出汗。我知道,也许那只是一个选择,我只需要狠狠心作一个决定,往前迈一步,一切就过去了。但这一步一旦迈出,我恐怕就再没有反悔的余地和机会。<br />  在犹豫了很久之后,我终于作出了选择。但这却是很不争气的一份工作 给北大附中做数学和物理的兼职网络辅导员:高中物理题,解决一道挣一块钱;初中数学题,做一道挣八毛。从那天开始,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坐在电脑前跟中学生打交道。<br />  要说现在的中学生的确非常聪明,他们总能提出各种各样诡异的问题。比如,请老师从物理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人为什么不能穿墙?到底什么是电磁波?什么是真空?质子和中子到底有什么不同?请老师用一句话解释一下相对论 这些问题不能瞎答,也不能答错,否则被投诉的话,一道题扣五块钱。<br />  <br />原来,我就是桂漓江<br />            ——我恍然大悟<br />  记得在大三,我还不懂得怎么上BBS的时候,偶然一次从舍友的电脑屏幕里看到了一篇文章,题为《我认识的七个理想主义者》,作者是Fang。读了这文章,我深深地为文中几个主人公的命运唏嘘不已。<br />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br />  那个夏天,当我欣喜若狂地在北大二手书市上从一个小贩手里买到一本Lurie的Particles and Fields时,忽然间恍然大悟:原来,我就是桂漓江。<br />  是的,我们同样是从南方到北京,同样是在北大附近租个房子,同样是每天泡在北大里听课自习,同样是经常跑到二手书市淘书,当然还有同样是考北大不第。我们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命运。在Fang的眼里,桂漓江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看不到自己能力的不足。<br />  有那么一段日子,我也在怀疑,是不是自己也在做着力所不能及的事。就像Fang形容桂漓江时所说的:他完全可以做别的事情,并且可以做得很好,但他终于还是凭兴趣选择了物理。他自己也许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不够,我作为局外人却能看得很清楚。<br />  同样的话,也曾经有人对我说过。<br />  我有时候会觉得,也许Fang是对的。也许过去那些跟我说同样话的人都是对的。毕竟,失败的事实摆在眼前,人证物证俱在。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感到很沮丧。我只能依靠看书来换取自己内心的平静。这沮丧一直持续了半年多。<br />  直到后来,听说Fang在国外也不做物理了,我心里非常纳闷。想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也许在过去,我们过分看重能力,却忽视了自信的重要性。也许做物理所需要的自信,远非同于寻常,它几乎要求你把对自己的相信当作一种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足够坚强,能够去克服所有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离开物理。<br />  从那以后我不再感到沮丧,因为我知道,那的确是杞人忧天。<br />  <br />他嘴角动了动,终于没有说话,最后转身走开了<br />                                ——招生宣传会上的教授<br />  我在北大附中当网络辅导员兼职做了两个多月,赚了1000块钱。后来家里人发现我纯粹就是在敷衍,因为那1000块钱连房租都不够。<br />  这也叫工作?!<br />  不过他们拿我实在没辙,最后同意再支持我半年,再考一次研究生。<br />  理解万岁!<br />  北京的夏天热得要命,幸好北大的理教里有空调,我就躲在里面一边避暑一边看书。说话间到了8月底,我来北京已经整一年了。<br />  这天,全京城的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生单位都集中起来,在北大的校道上开招生咨询会。我听到消息就奔过去,赶个正着。排在第一个位置的就是京区某不错的单位,负责咨询的是一位女老师。她很热情地给北大的学生作着介绍。我夹在人群里好奇地凑过去,她看见了我,微笑着递给我一份招生简章,然后问我:“同学,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想报考我们这里么?”我很诚实地告诉她我不是北大的,我是从南方过来复习考研的,想学理论物理。她听了之后说:“噢,刚好我们负责招生的老师是理论组的导师,让他自己跟你谈吧。”接着她从旁边叫过来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男老师。那位男老师打量了我一下,说到:“你先介绍一下自己吧。”<br />  于是我就把自己的经历大致介绍了一下,我告诉他我是往届生,住在附近,想读理论物理,考过一次北大但是没考上,我没有找工作,现在正在复习准备再考一次。我说完了就看着他,只见他起先看着我,接着皱了皱眉头,顿了两秒钟,嘴角动了动,终于没有说话,转身走开了。<br />  我一下子愣在当场,觉得很尴尬。扭头看女老师,她也走开了……<br />  我顿时觉得非常非常地胸闷,原来这就是被鄙视的滋味。<br />  <br />要做牛人!<br />       ——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向往<br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家人不愿意对外人提及我的去向。每每有亲戚朋友问起,他们就简单地说一句:“儿子在北京工作。”<br />  我自己对此倒很坦然。我发现,承认并且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失败者的事实,也许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我所需要的只是一张城墙拐角般厚的脸皮,同时放弃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尽管这和我过去所接受的鼓励竞争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但在经历了许多之后,我觉得换个活法也没什么不好。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北大的理教。每天陪伴我的,只剩下Landau,Feynman,Dirac以及他们的书。<br />  闲暇之余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br />  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拼命地追求着什么;<br />  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想要证明自己。<br />  “要做牛人”,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向往。可是,什么是牛人呢?<br />  噢,Landau,Feynman,Dirac...他们就是牛人!那么,他们眼里的牛人,又是什么呢?这世界上最牛的牛人眼里的牛人,又该是什么呢?<br />  想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也许对“做牛人”的追求,不应当是一种理想!真正的理想,不应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不应当把超越别人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这次的思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我觉得“我得到了它”。而自此以后,我也将自己全身心地浸注于享受这种快乐之中。这是失败者的快乐,但我从这种快乐中找到了自己,我把自己的自信建立在这失败者的快乐之上,让它带我跳舞。我跟着它的节拍摇摆,不问日出日落。<br />  那桌上打开的《量子力学》,书页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也在一旁给我伴奏。<br />  多少次,我以为我得到了真知。<br />  多少次,我因为快乐而开怀大笑。<br />  多少次,我在这快乐中变得自信。<br />  多少次,我在这快乐中忘记了过去。<br />  多少次,我以为快乐会永远伴随着我。<br />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心仪的她沉着脸委婉地告诉我:她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应当是一个“优秀”的、“强势”的人……<br />  听到这里,我再也不能自已。<br />我们担心你万一没有被录取的话,<br />会想不开做出什么事情来<br />               ——老妈在电话里说<br />  这次终于过了初试。<br />  我并不后悔填写志愿的时候没有再次报考自己泡了一年的北大,却选择了离北大不远的中国科学院。毕竟不收所有学杂住宿费加上每月数目可观的补助对我这个北漂而言是个不小的诱惑。<br />  也许直博对于那些一路顺利走过来、打算出国的学生而言是不屑的事情,但对于我这个经历几次考研洗礼,患有严重考研后遗症的人来说却是非常珍贵的 在过去的日子里,除了大半年的神经衰弱以外,我还患上了一种自我诊断为“考试无视症”的心理疾病,这使我对所有的考试都提不起丝毫的兴趣。<br />  在考试的前夕,当所有人都紧张复习时,我却只是在一旁心如止水地观望着他们。在考完后,当每个人都为自己得到的成绩感到喜怒哀乐时,我却丝毫没有知觉,不管自己成绩单上写的是90,还是50。这症状一直持续到现在<br />  还记得参加复试的那天,我理了毛寸,擦亮了皮鞋,穿上自己的中华立领。使劲照了半天镜子,以确保自己看上去不会太猥琐。临出门时想起去年住在对门的兄弟,我突然很想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br />  烧饼铺的老板娘知道我要复试了,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小兄弟,你真帅,加油啊!”<br />  我骑车路过北大东门时,遥望理教 那个我还有无数北漂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仿佛看到桂漓江在微笑着向我招手。<br />  嗯,加油,我会的!Fight!<br />  我一路径直来到物理所,停好车,却惊讶地见到一个人 我的老爸,他居然招呼也不打就一个人从老家跑来北京,提前在物理所门前等我。我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却笑着走过来拍拍我的头说:“进去吧,爸等你出来。”<br />  复试的整个过程比我想象中要快得多,我几乎来不及回味,一下子就过去了。在我念完自己准备好的英语口语自述之后,本以为考官会继续跟我聊几句,但他只用中文说了四个字:“非常流利。”感谢《费曼讲义》,看来我那八个月没有白读。<br />  接着就是黑板上当场做三道题,其中一道是求解一维δ势的散射问题——曾QM卷一上第三章的例题;一道是问如果磁单极存在,如何改写麦氏方程组——张之翔电动题解上的例题。<br />  因为我之前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次我很幸运。<br />  晚上跟老爸吃饭的时候,我心里想:“这次如果还不成,就让老爸把我领回去吧 ”饭后老妈打来电话,我问她为什么老爸会跑过来,她说:“我们担心你万一没有被录取的话,会想不开做出什么事情来。”<br />  我忽然感觉鼻子酸酸的。<br />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那也不无道理。记得我在北大理教上自习的那一年里,北大一共有五个跳楼的——创历史纪录。<br />  第二天,老板打电话告诉我:“Congratulations!你被录取了。”我一下子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昏昏睡去。<br />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亲戚朋友们似乎一下子都知道我考上了。老爸单位同事对他说:“就知道你儿子像你!好样的!”老妈单位同事对她说:“你可真生了个好儿子!有出息!”我听了这些,觉得很诡异<br />  在世人的眼中,我没考上,就不是好样的。而一旦考上了,马上就变成好样的了。而倘若将来,我的学业再出问题,那恐怕我又会一下子变得没那么好样了。<br />  这就是相变。<br />Neil,我要博士毕业啦,哈哈!<br />                 ——我的QQ群里弹出FOX的一句话<br />  20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br />  “Neil,我要博士毕业啦,哈哈!”我的QQ群里弹出FOX的一句话。<br />  我:What?<br />  FOX:我是说真的,老板已经同意我在2007年毕业了。<br />  我:啥?<br />  FOX:我没开玩笑。<br />  我:老同学,不带吓唬人的。怎么你这博士只读了两年半啊?<br />  FOX:呵呵,在Oxford是这样的,不一定要发paper,只要导师认为你可以毕业,你就能毕业了。<br />  我:汗喔,我刚考上,你就要毕业了。<br />  FOX:Neil加油!<br />  我:嗯,加油……<br />  FOX是我大学时代的同学,在本科的时候,虽然我们住在同一层,但交往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彼时彼地物理系的两极分化:一批人因为不喜欢老师讲的课每天狂学习,另外一批人因为不喜欢老师讲的课而每天狂逃课。他属于前面这个集合,我明显属于后者。所以在毕业后他去了Oxford做超导实验物理;我则到了“家里蹲”从事“考研心理学的研究工作”。<br />  再次跟他取得联系已经是毕业两年,在我被物理所录取之后的事了。<br />  我之前曾听说他在2005年的7月(那个时候我正作为一个北漂泡在北大理教里看书)得到了一些新的实验结果,并且之后就风风光光地带着他的结果满世界开会,但我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毕业了。<br />  我掐指头算算自己毕业的日子——不延期的话还有四年半。我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的落后。<br />  如果说过去两年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弥补过去的过去所失去的时间,那么这过去两年的时间,我又如何去弥补?想到这里,我感到有些紧张。我知道这紧张的感觉,远不是我那“失败者的快乐”所能掩盖的。<br />到底,什么才是理想呢?<br />              ——弹吉他的舍友<br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br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br />  我在一边哼着歌一边写作业。舍友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扭过头,看见他一脸沉默:“Neil,你有没有觉得物理跟以前想象的不太一样?”<br />  “嗯?”<br />  “我的意思是,我在中学时很喜欢物理,后来上了大学去了材料专业。在那个破地方人们都不怎么爱学习,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离开那里。我大二开始准备复习考研,希望将来能到一个理想中的地方去追求物理。那时候的日子真的很充实,很有激情。后来,我就顺利地达成了心愿来了这里,我以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啊。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自己考上之后,却忽然间变得迷茫了,找不到方向。”舍友把头一歪,靠在了墙上。<br />  “唔,这个 ”<br />  “到底,什么才是理想呢?”他继续看着我。<br />  “……”<br />  “唉,真烦。”舍友看我不做声,就坐回到床上,拿起他的吉他弹起了“棉花”。<br />  我却陷入了沉思。是啊,到底什么才是理想呢?<br />  舍友的吉他是去年冬天买的,一把练习用的吉他。舍友说:“买吉他是为了解闷。”果不其然,自从那吉他进了家门,我们宿舍就拥进了很多人,基本上不会再有寂静的时候。<br />  舍友是个认真的人,他拨弄琴弦的样子很帅!但是,对他的琴艺,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其实就是在“弹棉花”。我在一旁看着棉花从舍友的吉他上飞出来,忽然间有了想法:<br />  也许读物理,即可比作弹吉他。有的人,上来随手拨弄几下琴弦,觉得这声音还算悦耳,可是当他听到古琴的声音时,他发现那个似乎更好听,于是他走开了;有的人,见过了高手弹琴,觉得那姿势是如此的帅!便想象那拥有飒爽英姿的人就是他自己,于是也抱一把吉他做着样子,可到最后,他终于发现他喜欢的只是样子,而不是弹吉他本身,于是,他也放下吉他,离开了;有的人,爱听吉他的声音,对拨弄琴弦也情有独钟,但他不管怎么努力,都弹得不如别人好听,最后,他终于因为得不到超越别人的成就感,失望地放弃了;有的人,则是天生的吉他好手,一把吉他到他手里,美妙的音符就会源源不断地跳出来,然而他却看不起吉他,他觉得那不是一把很好的乐器,于是,他也走开了;还有的人,听到了吉他的音节,便深深地为之着迷,于是他也弹起了吉他:<br />  尽管,他第一次就弹断了一根弦;<br />  尽管,他在一开始弹出的声音就和弹棉花一样单调刺耳;<br />  尽管,他弹吉他时是如此的样衰,以致于观众看了都有要打人的冲动;<br />  尽管,他弹得远远赶不上别人,甚至经常被人嘲笑他拿五弦吉他弹棉花——自不量力,但对这些他从不介意,因为他只要弹起吉他,就能忘记一切。<br />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他的五弦吉他,还有吉他上飞出的“棉花”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从他的吉他上飞出来的不再是棉花,而是跳动的美丽的音符;他弹吉他的姿势也一下子变得酷到喜马拉雅山;他变成了一名真真正正的吉他手——尽管他的吉他还是只有五根弦。<br />  “可是,他依旧不是最牛、最出色、最伟大的吉他手!”一位听众对他说。<br />  “那又怎么样?”他终于开口了:“我喜欢弹吉他,这就足够了。”<br />  嗯,去做一个因为喜欢弹吉他而去弹吉他的吉他手!也许,这就是理想。<br />  “嘣”,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舍友的吉他弦断了一根……<br />这些年我们一路走过<br />虽然人在世俗中摇曳,但心却与佛一起打坐<br />我们执著地追求着什么<br />不在乎上天是否眷顾<br />我们怀着激情而来,拥有海天般广阔的胸襟<br />我们因挫折而跌倒,但又重新爬起<br />我们把苦痛刻在心里,把微笑留在脸上<br />我们发誓要掐住命运的喉咙,因为它妄想使我们屈服<br />一路上,有人来了,他带来了憧憬<br />一路上,有人走了,他留下了梦想<br />这是一条希望之路,也是一条坎坷之路<br />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br />也许,在这条路上,我们只是昙花一现<br />但理想也要让生命的花朵在瞬间绽放<br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美丽动人的传说<br />也许,这传说,早已被写进了那首歌:<br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br />你对自由地向往<br />天马行空的生涯<br />你的心了无牵挂<br />穿过幽暗地岁月<br />也曾感到彷徨<br />当你低头地瞬间<br />才发觉脚下的路<br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br />如此的清澈高远<br />盛开着永不凋零<br />蓝莲花<br />2007年11月2日<br />  回到科学院的宿舍,我从回忆中渐渐苏醒,把钥匙扔在桌上,打开电脑上网,却在邮箱中不经意再一次看到一个师弟几个月前的留言。<br />  他说他今年报考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挂了。而且有一门课考得非常糟糕,恐怕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然而这已经是他第二年复习考研。他和我一样也是毕业没有找工作,家里供他专心复习考研,所以他现在彻底慌了,感到手足无措。<br />  他问我该怎么办?我理解他非常沮丧的心情。<br />  记得我在他考研前曾经提醒过他,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怀着搏一搏的心理去报考理论物理所这样的地方,毕竟每一百个考生只录取五个左右的比例即使当做赌博,那命中率也还是太低了,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听。<br />  说实话,像他这样以及我这样考好多年的例子,在茫茫人海中绝对不是个例。是的,在考研的路上,我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而大家最终的结局却又都不一样。<br />  有的人,失败了,就没有再坚持,他最终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快乐;<br />  有的人,失败了,也没有再坚持,但他始终为自己没有坚持而感到遗憾;<br />  有的人,失败了,就再来一次,结果又失败了,最后,他开始后悔自己为了一个遥不可及却又不值得的目标浪费了多年时间;<br />  有的人,失败了,再坚持,终于成功了,但真正入道了,却发现自己追求的不是物理本身,而是那考研的过程,于是他又离开了。<br />  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准确地说,我不知道到底该给他什么样的建议。我知道他面临一个选择,但我不能替他作决定。因为我连自己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都不能预料,又有什么资格帮助他去决定他的命运?!<br />  于是,我没有回复他的留言。<br />  可在那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却度过了一个个非常难熬的夜晚,在夜里我神情恍惚般地做着噩梦:我梦见自己被物理所录取,现在进入科学院学习等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梦,一个我在考场上做的梦!过去几年里真实发生的场景,总是在我的每个梦里闪现,湮灭,又闪现,又湮灭 而在每个梦醒之后,我浑身冒着冷汗。<br />  那些过去经历的场景夹杂着自责纠缠着我的内心,我真希望那位师弟也能亲眼见到我在考研时所经历的一切,也许这能祭奠他的失败,也换取我内心的几许平静。<br />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The Matrix里的那句话:如果每个梦都似曾相识,你能辨别梦境与现实何者才是真实的吗?答案是:我不能。我希望它们并不是真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