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 蜀道難 唐 李白
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 靜夜思 唐 李白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 贈汪倫 唐 李白
 送友人 唐 李白
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 自遣 唐 李白
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 李白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 李白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 月下獨酌 唐 李白
 春思 唐 李白
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 夢遊天姥吟留別 唐 李白
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 越中覽古 唐 李白
 將進酒 唐 李白
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唐 李白
 登金陵鳳凰台 唐 李白
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 關山月 唐 李白
 黃鶴樓 唐 崔颢
 長干曲 唐 崔顥
 行經華陰 唐 崔顥
 雁門胡人歌 唐 崔顥
 燕歌行 唐 高適
 別董大 唐 高適
 塞上聽吹笛 唐 高適
 除夜作 唐 高適
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 常建
 送靈澈上人 唐 劉長卿
 聽彈琴 唐 劉長卿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劉長卿
 送僧歸日本 唐 錢起
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 登岳陽樓 唐 杜甫
 登高 唐 杜甫
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唐 杜甫
 石壕吏 唐 杜甫
 漫興九首之五 唐 杜甫
 絕句二首之一 唐 杜甫
 蜀相 杜甫
 旅夜書懷 杜甫
 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 望嶽 唐 杜甫
 春望 唐 杜甫
 兵車行 唐 杜甫
 九日藍田崔氏莊 唐 杜甫
 前出塞其六 唐 杜甫
 春日憶李白 唐 杜甫
 秋興其一 唐 杜甫
 登樓 唐 杜甫
 月夜 唐 杜甫
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 羌村其一 唐 杜甫
 春行即興 唐 李華
 磧中作 唐 岑參
 逢入京使 唐 岑參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唐 岑參
 桃花溪 唐 張旭
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 江行無題 唐 錢珝
 採蓮詞 唐 張潮
 寒食 唐 韓翃
 三閭廟 唐 戴叔倫
 秋日 唐 耿湋
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 寄李儋元錫 唐 韋應物
 秋日寄丘員外 唐 韋應物
 塞下曲 唐 盧綸
 塞下曲其二 唐 盧綸
 長安春望 唐 盧綸
 晚次鄂州 唐 盧綸
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 李益
 江南曲 唐 李益
 喜見外弟又言別 唐 李益
 遊子吟 唐 孟郊
 晚春 唐 韓愈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 韓愈
 山石 唐 韓愈
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 韓愈
 秋思 唐 張籍
 城東早春 唐 楊巨源
 西塞山懷古 唐 劉禹鍚
 烏衣巷 唐 劉禹鍚
 再遊玄都觀 唐 劉禹鍚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劉禹鍚
 浪淘沙之一 唐 劉禹錫
 秋詞 唐 劉禹鍚
 望洞庭 唐 劉禹鍚
 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
 琵琶行 唐 白居昜
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昜
 暮江吟 唐 白居昜
 長恨歌 唐 白居昜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白居昜
 對酒其二 唐 白居昜
 問劉十九 唐 白居易
 池上 唐 白居昜
 觀刈麥 唐 白居昜
 錢唐湖春行 唐 白居昜
 舟中讀元九詩 唐 白居昜
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唐 元稹
 行宮 唐 元稹
 菊花 唐 元稹
 離思其四 唐 元稹
 憫農 唐 李紳
 江雪 唐 柳宗元
 登柳州城楼 唐 柳宗元
 劍客 唐 賈島
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 咸陽城東樓 唐 許渾
 塞下曲 唐 許渾
 南園十三首(其五) 唐 李賀
 雁門太守行 唐 李賀
 宮詞 唐 朱慶餘
 近試上張水部 唐 朱慶餘
 泊秦淮 唐 杜牧
 赤壁 唐 杜牧
 過華清宮 唐 杜牧
 題烏江亭 唐 杜牧
 江南春絕句 唐 杜牧
 清明 唐 杜牧
 秋夕 唐 杜牧
 贈別 唐 杜牧
 山行 唐 杜牧
 金谷園 唐 杜牧
 早雁 唐 杜牧
 九日齊山登高 唐 杜牧
 遣懷 唐 杜牧
 長安秋望 唐 趙嘏
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 錦瑟 唐 李商隱
 馬嵬 李商隱
 賈生 唐 李商隱
 隋宮 唐 李商隱
 霜月 唐 李商隱
 嫦娥 唐 李商隱
 樂遊原 唐 李商隱
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 李商隱
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 隴西行 唐 陳陶
 雲 唐 來鵠
 落第後賦菊 唐 黃巢
 題菊花 唐 黃巢
 山亭夏日 唐 高駢
 登咸陽縣樓望雨 唐 韋莊
 台城 唐 韋莊
 己亥歲其一 唐 曹松
 蜂 唐 羅隱
 自遣 唐 羅隱
 雪 唐 羅隱
 汴河懷古其二 唐 皮日休
 春宮怨 唐 杜荀鶴
 貧女 唐 秦韜玉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
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
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
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
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
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
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
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
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
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
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
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
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
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
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
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
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
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 噫吁嚱:三個都是驚歎詞。蜀方言。
 蠶叢、魚鳧:傳說古蜀國的兩位國王。
 爾來二句:戰國時秦惠文王滅蜀,置
蜀郡,秦蜀開始交通。
 西當:在西邊的。當:在。太白:太
白山,又名太乙山,在今陝西眉縣、
太白縣一帶。
 地崩二句: 寫蜀道開闢時<五丁開山>
與山<分五嶺>的傳說。
 六龍回日:傳說六條龍拉著日神坐車。
此指日神碰到蜀道,也不得不回車。
 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 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懸崖
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
號青泥嶺。
 捫參曆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
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
叫做<分野>,以便通過天象來占卜地
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為蜀之分野,
井星為秦之分野。
 捫:用手摸。曆:經過。脅息:屏氣
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 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 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
哀,若云<不如歸去>。
 飛湍:飛奔而下的急流。喧豗:喧鬧
聲,這裡指急流和瀑布的巨大響聲。
 砯崖:水撞石聲。砯,衝擊的意思 。
 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
是大、小劍山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
十餘里。
 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
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 錦城:成都古代以產棉聞名,朝廷曾
經設官於此,專收棉織品,故稱錦城
或錦官城。
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險!蜀道難走比登上青天還要難,古蜀國先
王的事蹟久遠渺茫。歲月漫漫過去四萬八千年,蜀道還未能與秦地相
通人煙。西邊太白山上只有一條鳥道,才能從秦地橫越過峨眉山巔。
山崩地裂壓死迎親的五壯士,才能修成棧道與陡峭山路相接,上有高
峰神仙也要繞路而行,下有河川沖波倒流漩渦轉動。翱翔高飛的黃鶴
尚不能越渡,攀援敏捷的猿猱更一籌莫展。青泥河的小路曲折又蜿蜒,
走一百步就要繞路而行,伸手可觸星辰快快屏住呼吸,用手撫住胸口
坐在地上歎息。
請問你這次西方遊歷何時歸?山路險道峭岩實在難以攀登。只聽
見古樹枝頭飛鳥在哀號,雄雌相隨林間飛繞徘徊不前。又聽見月夜裡
杜鵑聲聲哀鳴,悲聲回蕩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難走比登上青天還
要難。此情景即使聽說也要變容顏!綿延的山峰離天不到一尺遠,倒
掛的枯松斜倚絕壁懸崖邊。瀑布飛瀉激流湧爭相喧囂,撞擊山岩的巨
石響聲似驚雷。蜀道這般艱險你為何來比呢?
更有崎嶇高峻險惡的劍門關,一人把關萬餘人也休想進入。守官
若非親信則可釀成大禍,那裡早上躲猛虎晚間避長蛇。虎蛇磨牙吸人
血好比斬亂麻,錦城雖說能享樂不如早回家。蜀道難走比登上青天還
要難,回身向西望禁不住悵惘長歎。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生於綿
州(今四川江油)。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四歲再
隨父遷至綿州。他係唐朝浪漫主義偉大詩人,有詩仙稱號。
這首詩是李白最著名詩篇之一,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
據載前輩詩人賀知章讀到本詩後,驚嘆此詩非凡人所能作。而此詩也
確實展示了李白的浪漫主義手法和豐富想像力,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
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
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寓意,歷來說法不一。但從詩中,“所守或匪
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
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
本詩採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
感情強烈,一唱三歎,回環反復,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 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
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 朝:早晨。辭:告別。
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還:歸、返回。
 猿:猿猴。啼:鳴、叫。
 住:停息。
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
容有許多。
清晨告別高入雲霄的白
帝城;江陵雖遠在千里,
船行只需一日。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
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
穿過了萬重青山。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
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
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
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
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
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
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
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詩
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
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
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
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
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
成。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
鬼神矣!”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此詩僅僅二十字,沒有精美
的辭彙,沒有奇特的想像,沒
有新穎的手法;平平淡淡、明
白如話,好像詩人漫不經心地
偶然談起過去的瑣事,隨口說
出幾句家常話來,然而卻餘音
繚繞,在人們心中不斷引起迴
響與共鳴,直到一千多年後的
今天。此詩能被人千古傳頌,
是因為它撥動了人們心中一根
最敏感的情弦-思鄉。人世間,
只要還存在思鄉之情,這首古
老而新鮮的思鄉曲就將永遠在
人們的心中傳唱下去。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
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
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
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
樓。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
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 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
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
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
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
辭別。
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
的春天景物,指豔麗的春景。下:
順流向下而行。
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
盡頭,消失了。
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
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
我辭別,于鮮花爛漫
的三月去往揚州。
孤帆的影子遠去,
在碧空中消逝,只見
浩蕩的長江流向天邊。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此篇七言絕句是大詩人李白
的名篇之一,是首送別詩,寓
離情于寫景。
李白十分敬愛孟浩然,此番
送別,離情依依。然雖為惜別
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
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
不浮,韻遠而不虛。全詩沒一
個離別,但又句句寫著離別;
沒有直接抒情,但卻處處透著
深情,誠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 踏歌:民間歌舞形式,一邊唱歌,
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
邊唱。
汪倫係安徽涇縣桃花潭
人,李白酒友。
本詩用比喻,將深厚的
情誼和潭水的形象結合,
創作出千古傳誦的名句,
感染力極強。汪倫踏歌相
送,有聲有色,也寫出他
豪放性情中人的特徵。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 白水:清澈的水。
 一:助詞,加強語氣。
 別:告別。
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乾枯後
根株斷開,遇風飛旋。詩人用孤蓬
喻指遠行的朋友。
 征:遠行。
 浮雲遊子意:曹丕<雜詩>:“西北
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
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
吳會。”後世用為典實,以浮雲飄
飛無定喻遊子四方漂游。
 茲:聲音詞。此。
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 班馬:離群的馬,這裡指載人遠離
的馬。班,分別;離別,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
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
的東邊。
我們在此相互道別,你就像
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
外遠行去了。
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
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
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
鳴,似乎不忍離去。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是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
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
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
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
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
對仗工整,自然流暢。起句點出送
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繼寫友人別
後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
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後四句寓
情于景,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
蓄,深切感人。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 危樓:高樓,這裡指山頂的
寺廟。
李白此詩運用了極其誇
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
宇的高聳,表達了詩人對
古代廟宇建築藝術的驚歎
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嚮往。
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想像
瑰麗,誇張巧妙,活靈活
現,短短二十個字,除使
人有身臨其境感覺外,也
給人無窮的想像空間。
此詩淺顯直白,如駱賓
王的<咏鵝>一樣,是幼兒
學唐詩的常用教材。
對酒不覺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鳥還人亦稀。
對酒不覺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鳥還人亦稀。
 暝: 日落、黃昏。
這首詩題為<自遣>。不論是排
愁解悶,還是消磨時光,都表示
了李白的孤單寂寞。在酒的力量
下,詩人忘了時間,忘了自我。
等到帶著醉意起身,纔驚覺到夜
已經深了,身上灑滿了落花,周
遭鳥聲、人影都沒有了,只有明
月伴隨在身旁。淡淡的語詞,流
露出詩人內心深處的落寞感。
李白的詩總給人大氣磅礡印象,
然而他三十三歲這首五絕<自遣>
一如田園詩一樣,讓人看到他幽
靜的一面。沒有王維田園詩的禪
趣,然而這首<自遣>另有一份自
在與灑脫。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兩人對酌山花開,
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來。
 幽人: 指隱居的人。
 卿:對好朋友的稱呼。
<山中與幽人對酌>是大詩人李
白的詩作。李白愛喝酒,他與隱
居山中的朋友在山花叢中,喝了
一杯一杯又一杯,喝到後來,詩
人醉了,想睡了,就對他的酒友
說︰“我已喝醉,想睡了,你回
去吧!明天你若還覺得有意的話,
就請順便抱隻琴來!”
此詩表現了一種隨心所欲、恣
情縱飲、不拘禮節的態度,展現
出一個具有高度個性化、超凡脫
俗的藝術形象。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帶。謝朓樓:
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校書:官名,掌管朝廷的圖書整
理工作,校音<教>。叔雲:李白
的族叔李雲。
 酣: 暢飲。
 高樓:即謝朓樓。
 蓬萊:指秘書省。李白族叔李雲
官秘書校書郎。
 建安骨: 指三國曹家父子及建安
七子的詩文風格。
 小謝: 指南朝詩人謝眺。
 清發:清新秀麗。
 逸興: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
水遊興。
 散髮:不戴簪子。指散漫無拘束。
 扁舟:扁此處音<篇>,扁舟即小
船。弄扁舟,指歸隱江湖。
捨棄我而逝去的昨天,已經
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天,
令人多有煩憂。
長風吹過了幾萬里送來秋雁,
對此可以開懷暢飲酣醉高樓。
校書您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
又有我的詩如謝朓秀朗清發。
我們都是心懷逸興壯思飛動,
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輪明月。
拔刀斷水, 水卻更加洶湧,
舉杯消愁, 愁情卻更加憂傷。
人生在世上不能夠稱心如意,
不如明天披頭散髮駕舟歸隱。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李
白離開朝廷浪跡江湖後,在宣城(今
屬安徽)與族叔李雲相遇,同登謝朓
樓賞景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
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詩人
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和對光
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此詩雖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
低沉。詩中長風、俱懷、抽刀等句,
蘊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似奔騰江
河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
看似消極的結尾句<明日散髮弄扁
舟>,其實不也是狂放不羈文學天才
在等因奉此官僚制度下的必然選項。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 左遷:貶謫,降職。古人尊
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
遷。龍標:古地名,唐朝置
縣,今湖南省洪江市
 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
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淒切。
 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
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
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在
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
 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
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
這裡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
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
夜郎西。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
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
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
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
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
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
以西。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為好友
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
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
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
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
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
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
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
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
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
等意象,以奇特的想像力編織
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
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
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長江兩
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
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
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
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
劈開,斷開。
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
北流。回:回漩,回轉。
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
山。出:突出,出現。
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
遠方駛來,遠遠望去,彷彿來自
日邊。
高高天門山被長江之水
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
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
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
之間飛速飄來。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李白赴江東途中
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
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
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
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
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
過去的遠景。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
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
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
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
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
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
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給人
一種新鮮的意趣。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 獨酌:獨自飲酒。
 既:且。
 不解:不懂。
 徒:空。
 將:和。
 及春:趁著青春年華。
 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 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 交歡:一起歡樂。
 無情:忘卻世情。
 相期:相約。
 邈:遙遠。
 雲漢:銀河。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
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
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
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
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
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
右。我只得暫時伴著明月、清
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
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
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
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樂,
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
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來日
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
曾離開的最忠實伴侶,無論他
走到哪裡,身處何方,總會留
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
之作。<月下獨酌>的篇幅並不
算長,但其中卻飽含了一顆孤
獨、寂寞心靈的追求與嚮往。
這首詩通篇的出場人物只有李
白自己一個人,卻通過獨白的
方式,在心靈的深處掀起了一
層又一層的感情波瀾,既跌宕
起伏又率性天然,歷來被認為
是李白詩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
河北省北部一帶,此泛指
北部邊地,征夫所在之處。
 秦桑:秦地的桑樹。秦,
指陝西省一帶,此指思婦
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
木遲生於較暖的秦地。
 君:指征夫。懷歸:想家。
 妾:古代婦女自稱。此處
為思婦自指。
 羅幃:絲織的簾帳。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
綠的小絲,秦地桑葉,早
已茂密得壓彎樹枝。
郎君啊,當你在邊境想
家的時候,也是我想你,
肝腸斷裂日子。
多情的春風呵,我與你
素不相識,你為何闖入羅
幃,攪亂我的情思?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怀歸日,
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李白有很多描寫思婦心理的詩
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國古
典詩歌中的春字通常語意雙關:
既指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
之愛。此詩中的“春”就包含有
這兩方面的意思。<春思>以相隔
遙遠的燕秦兩地春天景物起興,
別具一格。思婦觸景生情,想起
了遠方戍邊的丈夫,頗為傷懷。
詩的最後二句,捕捉了思婦在春
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一霎那的
心理活動,妙甚。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仙人:傳說駕月的車夫,叫舒望,
又名纖阿。
 團團:圓圓的樣子。
 羿:后羿,神話中射落九個太陽
的英雄。
 烏: 即日。五經通義載日中有三
足烏,所以日又叫陽烏。
 天人:天上人間。
 陰精:指月亮。淪惑:沉淪迷惑。
 去去:遠去,越去越遠。為決絕
之辭。
 悽愴:傷心之意。
小時候不認識天上的圓月,把它
稱作白玉盤。又猜它大概是仙界的
明鏡,墜入天空飛向雲頭。月中的
仙人垂著兩只腳,圓圓的桂樹長得
多興旺。白兔在桂樹下搗成了仙藥,
請問這藥給誰吃?由於月亮被蟾蜍
嚙噬而殘缺使詩人聯想到傳說中古
代英雄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把肆
虐多餘的九個太陽射下來才使得天
上人間都免除了災難,變得“清且
安”,真是多好呀﹗可是現下卻缺
少后羿這樣的英雄,月亮既然已淪
為迷惑不清的東西,走吧,走吧,
好端端的月亮變成這模樣還有什麼
可看的呢﹗心中的憂憤究竟如何呢?
說來真像摧殘人的心肝般叫人悲傷
不已﹗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古朗月行>是詩人李白借樂
府古題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此詩先寫童年時對月亮稚氣的
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
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
著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
而淪沒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
憂憤不平。詩人運用浪漫主義
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像,
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
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
意深蘊的藝術形象。全詩文辭
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
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雄奇奔
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贵,使我不得開心颜!
 天姥:山名,在天台山對面。姥
此處讀作<母>。
 瀛洲:東海上三神山之一。
 微茫:隱約、模糊。
 信:確實。
 拔:超越。
 赤城:山名,一峰有三百多丈高。
 吳越:過去吳國和越國領地。
 鏡湖:又叫鑒湖,在會稽縣西南。
 剡溪:在剡縣西南。
 謝公:謝靈運,六朝時大詩人。
 淥水: 清水。
 謝公屐:謝靈運遊山時足穿特製
木屐:前後有齒,上山去前齒,
下山去後齒。
 青雲梯:高山石徑像入雲的梯子。
 殷:震動。栗:恐懼,發抖。
 澹澹:水波動的樣子。
 列缺:閃電。石扇:石頭門扇。
 訇:形容聲音很大。
 青冥:青藍色天空。
 金銀台: 神仙所居之處。
 雲之君: 指乘風雲而降之仙人。
 鸞:鳳凰一類的神鳥。
 回車:掉轉車頭。悸:心跳。
 向來: 剛才。
 摧眉: 低頭。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
雲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
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天台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
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遊到會稽,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
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
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製的木鞋,攀登直上雲
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
的叫聲。無數山岩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
不覺天色已經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岩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慄,
使山峰驚顫。雲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盪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
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
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
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
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歎
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
去不復返。告別諸位朋友遠去啊,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
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
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 是唐代大
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古體詩。此
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第二年寫的,
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
寫夢遊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
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
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
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
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
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
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
不受律束,體制解放。全詩信手
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
稱絕世名作。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 閑: 悠閑自在。
 厭: 憎惡。
<獨坐敬亭山> 是唐代大詩
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
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
作。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
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
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
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像力
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
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
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
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
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
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 香爐: 指廬山的香爐峰。
 紫烟:指日光透過雲霧,遠
望如紫色的煙雲。
這首七絕,描寫廬山瀑布的壯
觀。首句寫陽光燦爛、紫煙繚繞
的香爐峰,算是鋪設背景。次句
寫瀑布從山頂直垂下來,就像懸
掛在山前的河道。第三句寫瀑布
的水流迅猛如飛,一瀉到底,<三
千尺>誇張地說香爐峰高,瀑布水
長。尾句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像,
比喻瀑布的壯麗形象和雄偉氣勢,
讀起來仿佛看見那銀白耀眼的光
澤,聽到那驚心動魄的轟響。
這首山水小詩,寫得有聲有色,
情景交融,深深地激發著人們對
廬山風光的嚮往。廬山瀑布,它
的形象也隨同這首詩,宛如天上
皎潔明亮的銀河,在作者眼前閃
閃發光,永不消逝。
越王勾踐破吳歸,
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王勾踐破吳歸,
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 越中: 指越國都城會稽(今浙江
紹興)。
 春殿: 即宮殿。
<越中覽古>是唐代詩人李
白的懷古之作。此詩首句點
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
體內容;二、三兩句分寫戰
士還家、越王勾踐還宮的情
況;結句突然一轉,說過去
曾經存在過的一切如今所剩
下的只是幾隻鷓鴣在飛。全
詩通過昔時的繁盛和眼前的
淒涼的對比,表現人事變化
和盛衰無常的主題。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讀音
<槍>,請也。
 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誇語。
天上來:黃河發源于青海,因那
裡地勢極高,故稱
 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髮。
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
了自己的白髮而悲傷。
 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 會須:正應當。
 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 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
岑、元二人。
 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
的樂器。
 饌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
 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
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
顯貴的娛樂場所。
 謔:音<穴>,開玩笑。
 徑須:乾脆,只管。沽:買。
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
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
五瓣。
 爾:你。
 銷:同“消”。
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於是乎對酒高
歌,揮灑個淋漓盡致。詩人的情感與文思在這一刻如同狂風暴雨
勢不可擋;又如江河入海一瀉千里。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
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
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
極其豪放。表面是在感歎人生易老,實際則在感歎懷才不遇。詩
人無力改變社會的黑暗,於是把沖天的激憤情緒,化做豪放的行
樂之舉,發洩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
轉癲狂,最後歸結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
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
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江城如畫裡,
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 謝脁北樓:即謝脁樓,又名謝公
樓,為南朝齊詩人謝脁任宣城太
守時所建,是宣城的登覽勝地。
 江城:泛指水邊的城,這裡指宣
城。唐代江南地區的方言,無論
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 兩水:指宛溪、句溪。明鏡:指
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
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
 雙橋: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
上橋即鳳凰橋,在城的東南泰和
門外;下橋即濟川橋。
 彩虹:指水中的橋影。
 人煙:人家裡的炊煙。
 北樓:即謝脁樓。
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
美麗,山色漸晚,我登上謝
朓樓遠眺晴空。
兩條江之間,一潭湖水像一
面明亮的鏡子;江上兩座橋
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
意的炊煙之中;秋色蒼茫,
梧桐也已經顯得衰老。
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
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
懷念謝先生呢?
江城如畫裡,
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是
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一
首風格獨特的懷舊詩,前
面主要內容是寫景狀物,
描寫了登上謝脁樓所見到
的美麗景色,而在最後點
明懷念謝脁,抒發了詩人
對先賢的追慕之情。全詩
語言清新優美,格調淡雅
脫俗,意境蒼涼曠遠。
鳳凰台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 鳳凰台:在金陵鳳凰山上。據載:南
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飛集此山,
故于此建鳳凰台。
 江:長江。
 吳宮:三國時孫吳曾于金陵建都築宮。
 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
官紳。古丘:古墳。
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三
峰並列,南北相連,故號三山。
 二水:指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
江,被橫截其間的白鷺洲分為二支。
 白鷺洲:白鷺洲:古代長江中的沙洲,
洲上多集白鷺,故名。
 浮雲蔽日:比喻讒臣當道障蔽賢良。
浮雲:比喻奸邪小人。
 長安:這裡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
鳳去台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
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
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塚古丘。
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
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
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是唐代詩
人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而創作
的懷古抒情之作。全詩八句
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台時
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歎,把
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
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攄
志言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
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
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
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
藝術特色。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 洛城:即洛陽。
 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 折柳: 即送別古曲<折楊柳>。
<春夜洛城聞笛>是李白創
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抒發了
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
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
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
笛而思鄉。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
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
用想像和誇張,感情直率真
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關山月: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
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 天山:即祁連山。在今甘肅、新
疆之間,連綿數千里。因漢時匈
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
叫做天山。
 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 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
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領兵征
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
七天。
 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
窺伺,侵擾。青海灣:即今青海
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 由來:自始以來;歷來。
 戍客:征人也。駐守邊疆的戰士。
 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
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
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
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
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
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裡就是歷代征戰之地,
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
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
哀歎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關山月>是大詩人李白借樂府舊
題創作的一首五古。此詩寫遠離家
鄉的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
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帶給廣
大民眾的痛苦。
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四句,主要
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
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
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
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
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
妻子月夜高樓歎息不止。
此詩如同一幅由關山明月、沙場
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組成的邊塞
圖,以怨情貫穿全詩,色調統一,
渾然一體,氣象雄渾,風格自然。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 黃鶴樓:三國東吳修建。為
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
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
大江彼岸的龜山。
 悠悠:飄蕩的樣子。
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江面。
 歷歷:清楚可數。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 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
南。
 鄉關:故鄉家園。
 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
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
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
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
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樹木在晴日川水映
照下歷歷分明,而鸚鵡洲
上的芳草也長得繁盛茂密。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
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
渺更使人煩愁!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省開
封市)人。開元十一年進士,曾任
太僕寺丞,是盛唐時期著名詩人。
此詩前四句抒寫人去樓空、世
事蒼茫的慨嘆,後四句則描繪登
樓所見,烘托思鄉之情。全詩雖
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
重要的是其視野開闊,抒情真摯,
為詠黃鶴樓的絕唱。傳說李白登
黃鶴樓,曾想寫詩,見到此詩後
佩服之至,說道: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顥有詩題上頭,遂擱筆。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 長干: 古址屬金陵(南京)。
 橫塘: 在今南京西南麒麟門
外,與長干相近。
<長干曲>是南朝樂府中
舊題。崔顥這兩首詩繼承
了前代民歌的遺風,但既
不是豔麗柔媚,又非浪漫
熱烈,卻以素樸真率見長,
寫得乾淨健康。女主角的
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男
主角的回應也只以生小不
相識。這樣的留有餘味,
是抒情詩中的上乘。
岧嶢太華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
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處學長生?
 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位於華
山北面。
 岧嶢:岧音<條>,嶢音<堯>,山
勢高峻。太華:即華山。咸京:
即咸陽,今陝西西安。
 三峰:指華山的芙蓉、玉女、明
星三峰。
 武帝祠:即巨靈祠,為帝王祭天
地與五帝之祠。漢武帝登華山頂
後所建。
 仙人掌:峰名,為華山最峭的一
峰。相傳華山為巨靈神所開,華
山東峰尚存其手印。
 秦關:指秦代的潼關。一說函谷
關,故址在今河南省靈寶縣。
 漢畤:畤音志,漢帝王祭天地、
五帝之祠。
在高峻華山上俯視京都長安,
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烏雲將要消散,
雨過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蔥。
秦關北靠河山地勢多麼險要,
驛路通過長安往西連著漢畤。
借問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為何不到此訪仙學道求長生?
岧嶢太華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
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處學長生?
<行經華陰>是唐代詩人崔顥的作
品。此詩描寫了詩人途經華陰時所
見的華山三峰雄奇險峻的景色,表
現了中華山河的壯美瑰麗,抒發了
詩人對奔走名利者的不恥以及對學
道求仙的嚮往之情。首聯寫遠景,
起句不凡,以華山之高峻和三峰的
高矗天際,壓倒京都之豪富,暗寓
出世高於追名逐利;次聯寫晴雨時
的景色,是近景;三聯寫想像中的
幻景,描述華陰地勢的險要和漢畤
的形勝,即景生感,隱含倦于風塵
退隱山林之意;尾聯反詰,借向旁
人勸喻,說明凡爭名奪利的人,就
不得安心息影學長生之術。全詩打
破了律詩的起承轉合的格式,別具
神韻。詩境雄渾壯闊,寓意深刻。
高山代郡東接燕,
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
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
雨裡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
時時醉向酒家眠。
 雁門:雁門郡。漢朝時期代
州為雁門郡。胡人:古代對
北方與西域少數民族的泛稱。
 代郡:雁門郡。燕:古代燕
國,在今河北東北部和遼寧
西部,地處東方,故稱“東
接燕”。
 解放:解開束縛的繩子,放
飛之。
 將:駕禦。代馬:指古代漠
北產的駿馬。獵秋田:狩獵
于秋天的田野。
 遼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
北東北、遼寧西部一帶。遼:
一本作“關”。鬥戰:戰鬥、
戰爭。
雁門郡東接古代燕國,郡內高山
峻嶺遍佈,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邊
境附近。你看,一個胡人解開獵鷹
腳上的繩索,讓它飛出去追捕鳥雀,
自己則騎著當地產的駿馬馳騁在遼
闊的秋原上,四處遊獵。
時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燒山,一
處處山頭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氣裡
靜靜地燃燒著;有時秋雨綿綿,雨
點打在山上,濺起濕濕的煙霧,籠
罩著山頭。
看到山頭的煙火,胡人誤作是狼
煙而緊張起來,但接著聽說遼西並
沒有戰事,馬上又安定下來,時時
買酒取樂,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而臥
在酒店。
高山代郡東接燕,
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
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
雨裡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
時時醉向酒家眠。
崔顥這首邊塞詩反映的是邊塞胡人的
生活。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作者的民
族觀,他並沒有因為戰爭而把胡人與漢
人對立起來,他相信少數民族絕大多數
也是愛好和平的,他們也是戰爭的受害
者,同樣渴望過一種安寧的生活。
這首詩寫邊地少數民族好勇尚武,粗
獷豪邁的精神面貌,真是有聲有色。詩
句中的意象“胡鷹”“塞鳥”“代馬”,
都是邊塞名物,詩句“解放胡鷹逐塞鳥,
能將代馬獵秋田”,很有邊地景物的特
點。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
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其
新穎別致。在詩人筆下,胡人與漢人一
樣,同樣厭惡戰爭並同樣富有人情味,
因此賦予了此詩以凝重的反戰主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鉄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 燕歌行:樂府舊題,多為思婦懷
念征夫之意。
 張公:指張守珪,與契丹作戰有
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
 非常賜顏色:破格賜予榮耀。
 摐金伐鼓:軍中鳴金擊鼓。摐金:
摐音窗,敲擊意,摐金即敲鑼。
 榆關:山海關。逶迤:曲折行進。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
此借指東北沿海一帶。
 尉:武官,官階次於將軍。羽書:
羽檄,插有羽毛的緊急文書。瀚
海:大沙漠。
 單于:秦漢時匈奴君主的稱號,
此指敵酋。獵火:狩獵時所舉之
火把。
 狼山:陰山山脈西段,在今內蒙
古自治區中部。此詩借瀚海、狼
山泛指當時戰場。
 憑陵:逼壓。憑武力侵淩別人。
 窮秋:深秋。腓:病,枯萎。
 鉄衣:借指將士。玉箸:白色的
筷子,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
 邊風飄颻:指形勢動盪、險惡。
絕域:極遙遠的邊陲。更何有:
更加荒涼不毛。
 三時:早、午、晚。陣雲:戰雲。
刁斗:軍中夜裡巡更敲擊報時用
的銅器。
 李將軍:指李廣。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
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
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守
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來應
和他。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
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戰士們本來在戰場上就所向無敵,
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
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
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淒涼到邊土,
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裡夾風雨。
戰士拼鬥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
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鬥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
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鉄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
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淒傷欲斷腸,
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
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雲,
一夜寒風聲聲裡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著鮮血紛飛,
從來死節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勳?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鬥多慘苦,
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高適(707-765),字達夫,滄州渤海(今河北滄縣)人。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
這首詩堪稱盛唐邊塞詩最傑出的代表。詩的主旨是譴責
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付出了巨大的
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戰爭,而是同情
廣大士兵,諷刺和批判不恤兵士的將軍。
全詩以濃縮的筆墨,寫了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
出師,著力烘托氣氛;第二段八句寫戰敗,揭示其原因;
第三段八句寫被圍,刻畫相思之苦;第四段四句寫死鬥,
突出壯志豪情。
本詩的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
含蓄。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 黃雲:天上的烏雲,在陽光下,
烏雲是暗黃色,所以叫黃雲。
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
淡無光。
盛唐時流行胡樂,精通七弦
琴古樂的樂師不多。董大係當
時著名擅長七弦琴的音樂家董
庭蘭,為高適好友。天寶六年,
高適在睢陽重逢董氏。當時兩
人均不得意,小聚分別時高適
乃吟詩二首贈別,此係二首中
較出名者。
此詩前二句描寫出低沉悲涼
景象,後兩句一轉,以豪邁語
言掃清離愁別恨,開出一片慷
慨激昻境界。全詩大起大落,
實為詩人抒寫自己于不得志處
境仍胸懷天下的抱負。
雪淨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
 塞上:指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
邊塞。
 雪淨:冰雪消融。
 胡天:指西北邊塞地區。胡是古
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呼。
 牧馬:放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
為生。牧馬還:牧馬歸來。一說
指敵人被擊退。
 羌笛:羌族管樂器。戍樓:報警
的烽火樓。
 梅花何處落:此句一語雙關,既
指想像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
落。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善
述離情,這裡將曲調梅花落拆用,
嵌入“何處”兩字,從而構思成
一種虛景。
 關山:這裡泛指關隘山嶺。
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
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
悠揚的笛聲回蕩在戍樓間。
試問飽含離情的梅花飄
向何處?笛聲仿佛像梅花
一樣隨風落滿了關山。
雪淨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上聽吹笛>是唐代詩人
高適的作品。此詩用明快秀
麗的基調和豐富奇妙的想像,
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塞外
春光圖,反映了邊塞生活中
安詳、恬靜的一面。
詩人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
在虛實交錯、時空穿梭之間,
把戰士戍邊之志與思鄉之情
有機地聯繫起來,構成一幅
奇麗寥廓、委婉動人的畫卷。
全詩含有思鄉的情調但並不
低沉,表達了盛唐時期的豪
情,是邊塞詩中的佳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是唐代高適的一
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除夕之
夜,遊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
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
肺腑。尤其第三句不直说己
之思鄉,反而換以故鄉親友
之思我,妙甚。
本詩精練含蓄,用語質樸
淺近而寓情深微悠遠,故前
人曾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惟餘鐘磬音。
 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
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 幽:幽靜。
 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 萬籟:各種聲音。籟,從孔
穴裡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
 但餘:只留下。
 鐘磬:佛寺中召集眾僧的打
擊樂器。磬,古代用玉或金
屬製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
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
旭日初升映照著山上樹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
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
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淨心。
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
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惟餘鐘磬音。
常建,盛唐著名詩人。與王昌齡
是朋友。其詩多為五言,常以山林、
寺觀為題材,也有部份邊塞詩。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常建的一首
五言題壁律詩。此詩抒寫清晨遊寺
後禪院的觀感,以凝煉簡潔的筆觸
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
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
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全詩筆
調古樸,層次分明,興象深微,意
境渾融,簡潔明淨,感染力強,藝
術上相當完整,是唐代山水詩中獨
具一格的名篇。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 蒼蒼: 深青色。
 杳杳: 杳音姚,深遠的樣子。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
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人,為唐
代著名詩人。靈澈上人係當時
頗知名能詩文的和尚。
這是首送別詩,詩人即景生
情,構思精湛,不窵離別情緒,
而抓住竹林、古寺、鐘聲、斜
陽、青山這些代表僧人氣質的
景物,舖陳布局,營造出一種
悠遠脫俗的意境與畫面,別有
一番清淡幽遠韻味。
泠泠七弦上,
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
今人多不彈。
泠泠七弦上,
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
今人多不彈。
 泠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
聲音清越。
 松風寒:松風係琴曲名,指<風
入松>曲。寒:淒清的意思。
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
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
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
調。 他創作的<聽彈琴>是
是一首托物言志詩,寫詩人
靜聽彈琴,表現彈琴人技藝
高超,並借古曲受冷遇以抒
發自己懷才不遇和稀有知音
的遺憾。
全詩從對琴聲的讚美,轉
而對時尚的慨歎,流露出詩
人孤高自賞、和那低沉感傷
的中唐詩風。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 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
房。一般指貧苦人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五
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
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
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
所感。後兩句寫詩人投宿
主人家以後的情景。全詩
語言樸實淺顯,寫景如畫,
敘事雖然簡樸,含意十分
深刻。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 上國:春秋時稱中原為上國,這
裡指中國。隨緣:佛家語,隨其
機緣。
 浮天:舟船浮於天際。
 滄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綠
色,故名。
 去世:離開塵世,指離開中國。
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
 水月:佛教用語,比喻世間一切
像水中明月那樣虛幻。
 禪寂:佛教悟道時清寂凝定的心
境。
 梵聲:念佛經的聲音。
 惟憐:最愛;最憐。
 一燈:佛家用語,比喻智慧。
只要有機緣,隨時都可以到中國來;
一路霧靄茫茫,船隻像在夢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駛去那遙遠的邊際;
超脫世俗,自然會感受到法舟輕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虛幻;
海內魚龍,也會出來聽你誦經之聲。
最可愛的是,有盞照亮心田的佛燈;
航行萬里,眼中永遠都是燦爛光明。
上國隨緣住,
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
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
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
萬里眼中明。
錢起,字仲文,吳興(今浙
江省湖州)人,大曆十才子之
一,工五言詩。
<送僧歸日本>是贈給日本僧
人的送別詩。前兩句不寫送別,
而寫來處,三、四句才暗示歸
途邈遠。後半首不明寫送歸,
而寫海上景物,這就拓寬詩境,
不受內容拘泥,使較窄的題目,
能有豐富的內容,成為好的詩
篇。詩中多用了隨緣、法舟、
禪寂、水月、梵聲等佛家術語,
緊扣送僧的主題,寄寓頌揚的
情意。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雨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 烏啼:一說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 霜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
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 漁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
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
漁火二詞擬人化。
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
山而得名。
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
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此而得
名。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
建。寺鐘抗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
落不明。
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
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
<無常鐘>或<分夜鐘>。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
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
樹和船上燈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
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鐘
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雨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715-779),字懿孫,
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氏,係中唐著名詩人。
這首詩用倒敘手法,描
繪了由午夜至拂曉的寺旁
江景。斷續的鴉鳴和漫天
的霜霧,渲染出一派冷清
淒寂氣象。在此氛圍中,
寺院鐘聲敲打在船上詩人
心頭,細致地傳達了孤寂
旅人的愁緒。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 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
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
覽勝地。
 吳楚:吳楚兩地指江浙和兩湖。
 坼:音<撤>,分裂意。
 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
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
 無一字:音訊全無。字:指書信。
 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
肺病,風痹,右耳已聾。
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 戎馬:指戰爭。關山北:指北方
邊境。
 憑軒:靠著窗戶。
 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早早就聞知洞庭湖的盛名,
今天終於登上了岳陽樓觀看。
吳楚被洞庭湖分為東南兩地,
浩蕩的水波吞吐晝夜不息。
親朋好友個個都音信全無,
我年老多病仿佛一葉孤舟。
北方邊境的戰火不曾停息,
我扶窗遠眺不禁涕淚交流。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
陵野老,世稱杜工部, 今河南鞏義人,
盛唐時期偉大的寫實主義詩人,被世
人尊為“詩聖”。
此詩是杜甫五十七歲登岳陽樓望故
鄉,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
盛名,然而到晚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
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
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
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三聯
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
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
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
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
悲壯蒼涼,催人淚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 登高: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歷
來有登高的習俗。
 猿嘯哀:長江三峽猿猴淒厲的叫聲。
 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 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
迴旋。
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
風吹落葉的聲音。
 萬里:指遠離故鄉。
 百年:猶言一生,這裡借指晚年。
 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
極恨,極其遺憾。繁霜鬢:增多了
白髮,如鬢邊著霜雪。 繁,這裡
作動詞,增多。
 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
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
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
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天高風急猿聲淒切悲涼,
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
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歎漂泊在外,
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
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
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五十六歲
困窘杜甫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
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
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此詩前半首寫登高所見情景,是寫景;
後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
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次聯著重渲染
秋天氣氛;三聯抒發感情,由異鄉飄泊
寫到多病殘生;末聯寫白髮日多,因病
斷酒,映襯時世艱難。全詩八句都對,
句句押韻。
此詩展現了杜甫律詩中<境界雄濶、
音調響亮>的特點,後人以為是杜詩中
最能表現大氣盤旋,悲涼沉鬱之作。而
清人楊倫在<杜詩鏡詮>一書中,更稱許
此詩: 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
七言律詩第一。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 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
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
今河北北部地方,是安史叛軍的
根據地。
 涕:眼淚。
 卻看:回頭看。
 漫卷:胡亂地卷起。
 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
酒:開懷痛飲。
 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
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
山得名。
 便:就的意思。襄陽:今屬湖北。
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劍門外忽傳收復薊北的消息,
初聞此事分外歡喜淚灑衣衫。
回頭看妻兒的愁雲頓時消散,
隨便地收拾起詩書欣喜若狂。
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
明媚的春光伴著我返回故鄉。
快快動身起程巴峽穿過巫峽,
我穿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代宗廣德元年,延續七年多的
安史之亂,終於結束。杜甫喜聞薊
北光復,激情的寫下這首敘事抒情
詩。此詩前兩聯寫聞捷訊之歡喜,
後兩聯寫還鄉之心切,除第一句敘
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狂喜
之情。一般,悲哀之情容易動人,
喜悅之情難以描狀。雖然這是首律
詩,但讀起來毫無律體的束縛。氣
勢如風馳電掣,節奏像瀑水急湍,
全篇行雲流水,一氣渾成,絕無雕
飾粧點,真可謂情至文生,愈樸愈
真。因此,歷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
這首詩。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稱
讚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 鄴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陽。
戍:防守,這裡指服役。
 附書至:捎信回來。書,書信。
 長已矣:永遠完了。已,停止,
這裡引申為完結。
 嫗: 音<玉>,年老的女人。
 請從吏夜歸:請讓我和你晚上一
起回去。請,請求。從,跟從,
跟隨。
 急應河陽役:趕快到河陽去服役。
應,回應。河陽,今河南孟州,
當時唐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
 猶得:還能夠。得,能夠。備:
準備。晨炊:早飯。
 如:好像,仿佛。聞:聽。泣幽
咽:低微斷續的哭聲。有淚無聲
為泣,哭聲哽塞低沉為咽。
 獨:唯獨、只有。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裡有差役來強
徵兵。老翁越牆逃走,老婦出門應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樣兇狠,老婦人啼哭得
是那樣悲傷。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
的三個兒子去參加鄴城之戰。其中一個
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
死。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
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老婦我家裡再
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
小孫子。因為有小孫子,他母親還沒有
離去,但進進出出連一件完好的衣裳都
沒有。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
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
徵,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夜深了,
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
微斷續的哭泣聲。天亮後我繼續趕路,
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石壕吏>是唐代偉大詩人
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
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
所見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當時官吏的殘暴,反映
了唐代安史之亂導致的戰爭
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災難,表
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
同情。此詩在藝術上的一大
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
寓於敘事之中,愛恨分明。
詩中場景和細節描寫自然真
實,善於裁剪,中心突出。
詩風明白曉暢又悲壯沉鬱,
是寫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腸斷江春欲盡頭,
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
輕薄桃花逐水流。
 漫興: 即景隨興寫來。
 腸斷: 心情憂傷。
 杖藜: 藜木枴杖。
 芳洲: 水中長花草的陸地。
柳絮飛舞,桃花飄流,
本是暮春的然景象。但因
安史之亂緣故,杜甫常在
羈旅之中,奔流無定,所
以生出了惱春的感傷,而
在詩中表達了寂寞和失意。
然而,顛狂柳絮和輕薄桃
花多少也含有對當時社會
風氣的不滿。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 窗含: 是說由窗往外望西嶺,
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
 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
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
安史之亂已平,杜甫心情舒
暢的回到成都,面對一派生
機的春景,不禁欣然提筆寫
下四首七言絕句。這是著名
的第三首。
這首詩四句寫四種景物,
彼此並列並無關連,但全詩
卻有一種內在的連繫。這是
因為詩句描繪的景致,具体
突出又明朗和諧,使全詩溢
著歡快的情緒。此種鮮明輕
快的詩,在以沉鬱著稱的杜
詩中並不多見。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 蜀相:三國蜀漢的丞相,即指
諸葛亮。
 錦官城:成都的別名。成都出
蜀錦,是三國蜀漢的重要財源,
故當時蜀漢于成都設錦官保護
蜀錦生產。
 柏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 三顧:意思是劉備三顧茅廬,
問計於諸葛亮。頻煩,猶頻繁,
多次。
 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
開創帝業,後又輔佐劉禪。開:
開創。濟:扶助。
 出師未捷:指北定中原,興復
漢室的理想尚未實現。
蜀漢丞相的祠堂要到那
裡尋找?在錦官城(成都)
外柏樹繁茂的地方。映著
石階的綠草自成一片春色,
隔著樹葉的黃鸝徒有好聽
的聲音。劉備三顧茅廬與
諸葛亮頻繁討論天下大計,
老臣竭盡忠心來開創與輔
佐兩朝。出師還沒有取得
最後的勝利就病逝,常使
後世的英雄淚滿衣襟。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
弔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
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
之心;後四句詠歎丞相才德,
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
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內容
豐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
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
因此後世讀者吟誦此詩時,對
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
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
不禁黯然淚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岸:指江岸邊。
 危檣:高高的船桅杆。獨
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
一個人夜泊江邊。
 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
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 月湧:月亮倒映,隨水流
湧。大江:指長江。
 飄飄:飛翔的樣子,這裡
含有飄零、飄泊意。
 沙鷗: 水鳥。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
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
夜裡孤獨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
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
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文章而揚名,
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
就像天地間一隻孤單沙
鷗。
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是著名詩人杜甫
無奈離開四川在旅途中所作。
詩的前半重點寫旅夜之景,後
半主要是書懷。
詩人用闊大無垠的夜景襯托
深沉滯重的孤獨,使讀者感受
到他生命的激情正如筆下奔湧
的江流一樣澎湃難平,深刻地
表現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感
傷,是杜甫五律的名篇,歷來
為人稱道。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 蹊:小路。
 恰恰:頻頻,不斷。
這首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
堂的第二年春天,杜甫在飽受
離亂之苦後終於有了自己的安
居之所,又恰逢這春光美景,
怎能不爲之心曠神怡呢?
全詩色彩絢麗,描繪刻畫細
膩生動。聲韻及用字遣詞不拘
常法,尤其是雙聲叠韻詞的運
用更爲巧妙,充分表達了看花
人陶醉於美景中的驚喜之情。
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
諧,都躍然紙上。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戍鼓:戍樓上報時或告警的鼓聲。
 斷人行:指鼓聲響後,開始宵禁。
此詩作于乾元二年,這時安史
之亂尚未結束,詩人在戰亂中顛沛
流離,歷經國難家憂,骨肉離散,
天涯憶弟,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
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縈懷家國之
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句,語峻体健,意亦深穩,遂成千
古名句。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
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
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
“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
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懷鄉
思親之情悽楚哀感,令人不能终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鉄,
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 秋高:秋深。怒號:大聲吼叫。
 三重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 掛罥:掛著,掛住。罥,音<眷>,
掛也。長:高。
 塘坳:即池塘。坳,音<奧>,水
邊低地。
 入竹去:進入竹林。
 呼不得:喝止不住。
 俄頃: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 漠漠:陰沉迷蒙意。
 布衾: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 惡臥,睡相不好。
 床頭屋漏無乾處:意思是,整個
房子都沒有乾的地方了。
 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
下垂的麻線樣密集。雨腳,雨點。
 喪亂:戰亂,指安史之亂。
 沾濕:潮濕不乾。何由徹:如
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 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寬
敞的大屋。
 大庇:全部遮蓋、掩護起來。
庇,遮蓋,掩護。寒士:泛指
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
喜笑顏開。
 嗚呼:書面感歎詞,表示歎息,
相當於“唉”。
 突兀:高聳的樣子,這裡用來
形容廣廈。見:音義通“現”,
出現。
 廬:茅屋。亦:一作“意”。
足:值得。
八月裡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
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
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裡。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
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乾燥也喝止不住,
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歎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
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鉄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
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
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
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
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
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
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詩人杜甫旅居四
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
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
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
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
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
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
廣廈,將苦難加以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
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
後一段是理想的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
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後一
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
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沉鬱
頓挫“的風格。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
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
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北。古代以泰山為五
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
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後
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青未了:指鬱鬱
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難以盡言。
 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天地
之靈氣,神奇秀美。
 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
這裡指泰山的南北。割:分。極言泰山
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
明暗迥然不同。
 蕩胸:心胸搖盪。
 決眥:眥:眼角。眼角幾乎裂開。這是
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
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 會當:終當,定要。淩:登上。淩絕頂,
即登上最高峰。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
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
大自然在這裡凝聚了一
切鐘靈神秀,山南山北
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
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
的雲霞,蕩滌著我的心
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
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
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
俯瞰那顯得渺小的眾山。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
<望嶽>係杜甫青年時期作
品,係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
首。詩篇描繪了泰山雄偉磅
礡的氣象,抒發了詩人嚮往
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
種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
生態度,極富哲理性。
詩篇氣魄宏偉,造語挺拔,
充分顯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
創作才華。清人浦起龍說:
「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
取為壓卷,屹然作鎮。」,
卻是中肯的評價。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 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
陝西西安)。
 深:茂盛;茂密。
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二句互文,意謂因感傷時
事,挂念家人,所以見花
開而落淚,聽鳥鳴而心驚。
 烽火:這裡指戰爭。
 抵萬金:家書可值萬兩黃
金。抵:值。
 渾:簡直。欲:將要,就要。
不:禁不住。勝:能承受。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
河尚存,長安城春天滿目
淒涼,到處草木叢生。
感傷時事,悲痛離別,
見到花開而落淚,聽鳥鳴
也驚心。
戰火長久不息,一封家
書都極其珍貴。
愁白了的頭髮越搔越稀
少,頭髮少得簡直插不上
簪子了。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五言
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
日長安淒慘破敗的景象,飽
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
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
懷,充溢著淒苦哀思。
這首詩格律嚴整,次聯分
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
破之歎,以<恨別鳥驚心>應
三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
憂思之深導致髮白而稀疏。
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
了詩人愛國之情。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 行:樂府歌曲中的一種體裁。
 轔轔:車輪聲。
 蕭蕭:馬鳴聲。
 行人:從軍出征的人。
 咸陽橋:在咸陽城西渭水上,是長
安西行必經的大橋。
 干:沖。干雲霄,即沖抵雲霄。
 點行頻:點名徵兵頻繁。點行,按
戶籍名冊強征服役。
 北防河:為抵禦吐蕃侵擾,唐朝每
年徵調兵力駐紮河西一帶叫防河。
 營田:即屯田。
 里正與裹頭:里正,唐制凡百戶為
一里,置里正一人管理。與裹頭,
給他裹頭巾。新兵入伍時須著裝整,
因年紀小,自己還裹不好頭巾,所
以里正幫他裹頭。
 武皇: 漢武帝,這裡借指唐玄宗。
 漢家: 漢朝,這裡借指唐朝。山東:
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東(或函谷關
以東)統稱山東。
 荊杞: 荊棘和枸杞,泛指野生灌木。
 隴畝: 田地。無東西: 不成行列。
 況復: 更何況。秦兵: 關中兵,即
這次出征的士兵。
 役夫: 應政府兵役的人,這裡是說
話者的自稱之詞。
 縣官:這裡指官府。
 信知:確實知道。
 青海頭:指今青海省青海湖邊。
 煩冤:不滿、憤懣。
 啾啾:象聲詞,形容淒厲的叫聲。
大路上車輪滾滾戰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掛在腰間。
父母和妻兒紛紛跑來相送,灰塵彌漫天空不見咸陽橋。
親人們牽衣領足攔路痛哭,淒慘的哭聲直沖九天雲霄。
過路的人站在旁邊詢問原因,回說官府徵兵實在太頻繁。
有人十五歲就到北方駐防,四十歲又被派到河西去屯田。
走時年少里長替他纏頭巾,歸來時髮已白又要去戍邊。
邊疆的戰士已經血流成河,而皇上擴張領土沒有窮盡。
你沒聽說華山東邊二百州,千村萬寨野草叢生田荒蕪。
即使那有健壯婦人來耕種,田裡莊稼東倒西歪不成行。
即使關中兵能吃苦耐鏖戰,被人驅遣與雞狗沒有兩樣。
老人說征夫怎敢訴說苦怨,今冬關西兵仍打仗未休整。
縣官緊催租租稅從哪裡出?百姓相信生兒不如生女好。
生女還能嫁到街坊四鄰處,生兒白死埋沒在荒郊野草裡。
你沒看見在那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白骨遍野無人收。
那裡的新鬼含冤舊鬼痛哭,陰天冷雨淒慘哀叫聲不斷。
<兵車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
作的敘事詩。全詩以“道旁過者問
行人”為界分為兩段:首段摹寫送
別的慘狀,是紀事;次段傳達征夫
的訴苦,是紀言。此詩具有深刻的
思想內容,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
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
唐玄宗長期以來的連年征戰,給人
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全詩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次
序上參差錯落前後呼應,變化開闔
井然有序,並巧妙運用過渡句和慣
用詞語,造成了迴腸盪氣的藝術效
果。詩人自創樂府新題寫時事,為
中唐時期興起的新樂府運動作出了
開創性的貢獻。
老去悲秋強自寬,
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
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
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
醉把茱萸仔細看。
 藍田:即今陝西省藍田縣。
 強:勉強。
 吹帽:此處用<孟嘉落帽,舉
止自若>的典故。
 倩:請。
 藍水:即藍溪,在藍田山下。
 玉山:即藍田山。
 茱萸:草名。古時重陽節,家
家戶戶都要飲茱萸酒。
人老了,又面對著悲涼蕭瑟
的秋色,只好勉強寬慰自己了。
今日恰逢重陽佳節,我也來了
興致,和大家在一起盡情歡樂。
慚愧的是,我的頭髮稀稀落
落,因擔心帽子被風吹走,笑
請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藍溪的水遠遠地從千條溪澗
中流過來,玉山高聳冷峻,兩
峰並峙,千古不變。
明年我們再相聚時,誰還健
在呢?不如多飲幾杯酒,拿起
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會。
老去悲秋強自寬,
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
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
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
醉把茱萸仔細看。
<九日藍田崔氏莊> 是唐代
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律。此
詩首聯寫悲秋聚友,強自寬慰
的基調;次聯用典寫詩人內心
悲涼而又強顏歡笑的心境;三
聯描繪山水景物,在豪壯之中
透些許悲涼;尾聯寫沉重的心
情和深廣的憂傷。
全詩跌宕騰挪,酣暢淋漓,
詩人滿腹憂情,卻以壯語寫出,
詩句顯得慷慨曠放,悽楚悲涼。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
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豈在多殺傷。
 挽:拉。
 當:應當。
 長:指長箭。
 擒:捉拿。
 列國:各國。
 疆:邊界。
 苟能:如果能。
 侵陵:侵犯。
 豈:難道。
拉弓要拉最堅硬的,射箭
要射最長的。射人先要射馬,
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
殺人要有限制,各個國家
都有邊界。只要能夠制止敵
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
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
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豈在多殺傷。
<前出塞>共計九首,本詩
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
的一篇。詩的前四句運用比
喻,著重說明作戰中要善于
抓住重點要害,以便及時控
制戰局,取得勝利。後四句,
詩人直抒己見,明確提出戰
爭的目的是為了守疆固土,
而不是為了多殺人,搞擴張。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疆界,
應該彼此尊重。杜甫的見解
超越了他所在的時代,難怪
張會在《杜詩府粹》裡說,
這幾句係<大經濟語,借戍卒
口說出>。
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
重與細論文。
 不群:不平凡,高出於同輩。
 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
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世稱庾開府。
 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
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一
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
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 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
稱詩為文。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
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
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
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
作品那種俊逸之風。
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
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
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
方,只能遙相思念。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
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
的詩作呢?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古詩選讀(中)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helloiac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helloiac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helloiac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helloiac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helloiac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psjlew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helloiac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helloiac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helloiac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helloiac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helloiac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helloiac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helloiac
 
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
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
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
helloiac
 

What's hot (20)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隋書 15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新唐書 132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
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
明史 062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
 

Similar to 古詩選讀(中)

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LINWEIYUAN
 
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yk1965
 
冥報記白話
冥報記白話冥報記白話
冥報記白話
lyquochoang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Aman Tong
 
百花盛開
百花盛開百花盛開
百花盛開
Jaing Lai
 
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
Hk Ddm
 
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
KHayashi
 
Yingyue
YingyueYingyue
Yingyue
Jim Young
 
韓仙子寶傳
韓仙子寶傳韓仙子寶傳
韓仙子寶傳
lyquochoang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Aman Tong
 
名句 1
名句 1名句 1
名句 1
chaoyui
 
名句 1
名句 1名句 1
名句 1chaoyui
 
名句 1
名句 1名句 1
名句 1
chaoyui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helloiac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helloiac
 
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Jaing Lai
 
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Spiderrose
 
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
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
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
helloiac
 
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Spiderrose
 

Similar to 古詩選讀(中) (20)

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
 
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
 
冥報記白話
冥報記白話冥報記白話
冥報記白話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百花盛開
百花盛開百花盛開
百花盛開
 
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
 
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
 
Yingyue
YingyueYingyue
Yingyue
 
釵頭鳳
釵頭鳳釵頭鳳
釵頭鳳
 
韓仙子寶傳
韓仙子寶傳韓仙子寶傳
韓仙子寶傳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名句 1
名句 1名句 1
名句 1
 
名句 1
名句 1名句 1
名句 1
 
名句 1
名句 1名句 1
名句 1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
 
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
 
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
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
舊唐書 035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音樂四
 
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中國音樂欣賞
中國音樂欣賞
 

More from Yuan-Kai Tang

傷逝
傷逝傷逝
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
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
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
Yuan-Kai Tang
 
梅竹賽
梅竹賽梅竹賽
梅竹賽
Yuan-Kai Tang
 
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
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
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
Yuan-Kai Tang
 
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
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
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
Yuan-Kai Tang
 
楊門女將連環圖
楊門女將連環圖楊門女將連環圖
楊門女將連環圖
Yuan-Kai Tang
 
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
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
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
Yuan-Kai Tang
 
黑土地的悲歌
黑土地的悲歌黑土地的悲歌
黑土地的悲歌
Yuan-Kai Tang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
Yuan-Kai Tang
 
飛虎隊的中國面孔
飛虎隊的中國面孔飛虎隊的中國面孔
飛虎隊的中國面孔
Yuan-Kai Tang
 
綠头巾的出處
綠头巾的出處綠头巾的出處
綠头巾的出處
Yuan-Kai Tang
 
美麗的音障突破..
美麗的音障突破..美麗的音障突破..
美麗的音障突破..
Yuan-Kai Tang
 
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
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
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
Yuan-Kai Tang
 
五一勞動節的故事
五一勞動節的故事五一勞動節的故事
五一勞動節的故事
Yuan-Kai Tang
 
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
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
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
Yuan-Kai Tang
 
李自健油畫欣賞
李自健油畫欣賞李自健油畫欣賞
李自健油畫欣賞
Yuan-Kai Tang
 
阿Q正传
阿Q正传阿Q正传
阿Q正传
Yuan-Kai Tang
 
我喜歡年老的感覺
我喜歡年老的感覺我喜歡年老的感覺
我喜歡年老的感覺Yuan-Kai Tang
 
京戲的行當下
京戲的行當下京戲的行當下
京戲的行當下
Yuan-Kai Tang
 
京戲的行當上
京戲的行當上京戲的行當上
京戲的行當上
Yuan-Kai Tang
 

More from Yuan-Kai Tang (20)

傷逝
傷逝傷逝
傷逝
 
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
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
姜國芳紫禁城系列油畫選
 
梅竹賽
梅竹賽梅竹賽
梅竹賽
 
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
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
畢卡索美術作品相冊
 
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
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
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戰爭(上)
 
楊門女將連環圖
楊門女將連環圖楊門女將連環圖
楊門女將連環圖
 
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
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
時代週刊的中國封面
 
黑土地的悲歌
黑土地的悲歌黑土地的悲歌
黑土地的悲歌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
 
飛虎隊的中國面孔
飛虎隊的中國面孔飛虎隊的中國面孔
飛虎隊的中國面孔
 
綠头巾的出處
綠头巾的出處綠头巾的出處
綠头巾的出處
 
美麗的音障突破..
美麗的音障突破..美麗的音障突破..
美麗的音障突破..
 
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
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
源自華夏的日本國粹
 
五一勞動節的故事
五一勞動節的故事五一勞動節的故事
五一勞動節的故事
 
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
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
滇缅公路 遗忘的历史
 
李自健油畫欣賞
李自健油畫欣賞李自健油畫欣賞
李自健油畫欣賞
 
阿Q正传
阿Q正传阿Q正传
阿Q正传
 
我喜歡年老的感覺
我喜歡年老的感覺我喜歡年老的感覺
我喜歡年老的感覺
 
京戲的行當下
京戲的行當下京戲的行當下
京戲的行當下
 
京戲的行當上
京戲的行當上京戲的行當上
京戲的行當上
 

古詩選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