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这是一首抒写送别之情的诗,但诗的意境并没有让人感到伤感,它跳出了俗套,充满了壮逸的情
怀。把满天的风雪变成了让人欣赏的对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送别之情的诗,但诗的意境并没有让人感到伤感,它跳出了俗套,充满了壮逸

的情怀。把满天的风雪变成了让人 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在比
喻中含有了美丽的想象,字里行间流露美好的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这句
在 冷调中透出了一份暖意。全诗以雪为主线,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直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精炼的特征。
2.学习诗歌对“雪”的描写,体会“雪”与主题的关系。

3.正确理解作品抒发的深挚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学习提示】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有无激情可以说是诗歌有无感染力的关键。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

对重要句子的分析、体会,感受诗歌抒发的情感;学习融情于景,借景 抒情的表现手法,是本文
的重点和难点。借助课文注释以及有关背景资料,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粗浅的认识。体会
在景物描写之中流露的情思,这不仅可以加 深对诗歌内容的认识,还可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
法,同时学会用情去读诗的阅读方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语言的精
炼,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以少胜多。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诸如“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

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

【正字正音】
  衾 qīn   瀚 hàn   阑 lán   羌 qiāng   掣 chè

【诗歌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送别诗。开始写西北早雪,来势突然。接着写边塞奇寒的感
受。再写戈壁滩上冰雪封冻的壮阔景象。以下由近及远,层层描绘:从 营帐内的筵席,写到辕门
外的暮雪和冻住的红旗;从东门送别,写到武判官远去。全诗以雪景衬托送别,在送别中描绘雪

景,表现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勾画西北的壮 丽风光。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本诗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
写出了西北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望风声,“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折”显出风

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漫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
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比喻

极为新奇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换 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
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烂漫色彩。梨花盛开,那雪白
的花不是一朵一朵,而是一团一 团,花团锦蔟,压枝欲低。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

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方冬景,使人忘记
奇 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篷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窗帘入

户,沾在幕帏 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
的影响侵入室内,“狐裘不暖”,“锦衾”也只觉单薄。勇武的边将,居然 拉不开角弓;“都护铁衣难
着”。这四句,表现了边地奇寒,将士的苦寒生活。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它们通过人的

感受,通过南方人视为反常之事,写 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
觉其苦,反觉寒得有趣。这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移到帐外,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瀚海阑干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一个典型的送别
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苦的。“愁”字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

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
这些边地的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

  送客送到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
些什么?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
有大笔挥洒(如浩瀚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 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烂

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
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 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思维训练】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忽如/一夜/春风来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C.中军/置酒/饮归客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C )
   A.风掣红旗冻不翻      (牵曳)
   B.稍逊风骚         (差 )

   C.都护铁衣冷难着      (忍受)
   D.分外妖娆         (特别)

  3. 对修辞判断有误的是(   A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比)
   B.原驰蜡象         (比喻)
   C.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夸张)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狐裘不暖锦衾薄。       ( 被子      )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 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意为遍地 )
     5,辨别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差异。

①一片白雪的赞叹。       ( 雪一样的     )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 雪花       )
③雪上空留马行处。       ( 雪地       )

     6,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所描绘的情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略 )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略 )
     7. 用一、二句话概括诗的中心意思。

《白雪歌》以雪天送别为题,描写塞外雪天特有的风光,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8.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现了哪四个场景?
雪。     送别前;饯别时;临别时;送别后。

     9.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表现了边塞生
活的哪些方面?

写出了边塞风雪中军营生活的寒苦。
     10,找出送别过程中表示地点转移的词。它们有什么作用?
“中军”“辕门”“轮台东门”,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欲别还留,依依不舍的深情。

     11,最能表现作者对友人惜别深情的是哪两句?请说明理由。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目送友人远去,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这说明诗人舍不得友人的离去,心里异常失落,

非常牵挂友人。
     12.诗中比喻描写雪后景色,写得奇伟壮丽、春意盎然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
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
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

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
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
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

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
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 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 sàn

狐裘 qiú        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3、 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二)整体把握

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写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
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
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
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
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

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

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
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 “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

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
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
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
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
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

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

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
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第三个句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

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在想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
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 抓关键词

2 看修辞方法

3 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五)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
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 、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

全班齐读

五 、总结

全诗共 18 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

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
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
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
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六、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

2、 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不见 空留——惆怅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
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
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
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
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
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

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刘胜武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纲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阅读诗
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
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
是 2004 年上海中考必考课目之一。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A、了解唐朝诗歌发展的基本历程,做到教学上的点面结合。

  B、朗读背诵诗歌,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 能力目标:
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学生

 本 人同时担任提高班和平行班的教学,因而,在备课上应该以备提高班为主,兼顾
平行班的学习。比如,在诗歌的鉴赏方面,对平行班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而对提高 班,
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因为目前的中考难度逐步加大。而学习诗歌是提高对文学
作品鉴赏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说教法和学

 1、本人参考了《中国文学发展史》,采用以时间为线索的方式,启发学生回忆学到
过的诗歌及相关的诗人。这样,使学生对唐诗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且便于他们对诗歌的
记忆。从中,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1。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并且要求他们用一两个词语来归纳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用词准确性的水平。

 3、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景物的语句及关键词语,在理顺诗歌线索的前提下,展开想
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诗的写作技巧。

 四、说媒体

 教学本诗,可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地观赏塞北的雪景,聆听
胡琴、琵琶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诗人就像是一颗
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文明古国的晨空。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所了解的著名诗人
到底有哪些。让我们顺着时间的脚步去探寻诗人的方向。一般来说,唐朝可以分为四个阶
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学生思考 这四个阶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三、教师明确并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一起来背诵学过的相关的诗句。起到“温故而知
新”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他们对唐诗的了解就更具有系统
性了。 初唐(618——712)这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还有陈子昂,他们在转变诗风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宋之问,杜审言(杜甫的
祖父)等。盛唐(713——765)这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边塞诗人高
适、岑参、王昌领和王之涣;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中唐(766——824)这时期更是群
星闪耀,出现了自觉发扬杜甫精神的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着重发展了杜甫创新技
巧的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还出现了擅长散文的柳宗元和刘禹锡。晚唐(825——
907)这时期,诗歌也随着时代走下坡路,但诗人们的诗,还残留着盛唐的余响。此间出
现的主要有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还有温庭筠、皮日休等。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
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
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

  五、学生再读诗歌。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
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
这个教学板块要求学生 1、理解作者“写什么”(用 7 个字来概括)2、要懂得“怎么写”“为
什么这样写”等问题。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4、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1、 抓住诗歌
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
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2、 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
中、临别时、离别后。3、 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晴的有效结合。送别前(离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
—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 “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
法。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
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
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
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饯别中(盛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
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
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时 (依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
——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
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离别后
(回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
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六、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 诗歌主旨:诗人
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七、拓展性阅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 推荐岑参的另
一首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八、作业 1、 默写诗歌 2、 将本首诗改编成 500 字左右的散文。

 六、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景) 别(情)

 飞 雪 欲别的离愁

 暮 雪 饯别的盛情

 雪 满 临别的依恋

 雪 上 别后的回味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ken1470
 
詩詞的水墨世界
詩詞的水墨世界詩詞的水墨世界
詩詞的水墨世界
Chung Yen Chang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ken1470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ken1470
 
古词讲解
古词讲解古词讲解
古词讲解
Roiamah Basri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rontex
 
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foonkok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kevin95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honan4108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psjlew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rontex
 
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
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
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
VernXian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Jaing Lai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Jaing Lai
 

What's hot (20)

Poems
PoemsPoems
Poems
 
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
 
笨珍海岸
笨珍海岸笨珍海岸
笨珍海岸
 
詩詞的水墨世界
詩詞的水墨世界詩詞的水墨世界
詩詞的水墨世界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Sb03
Sb03Sb03
Sb03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戲擬詩
戲擬詩戲擬詩
戲擬詩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9789862218693
97898622186939789862218693
9789862218693
 
古词讲解
古词讲解古词讲解
古词讲解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
 
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
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
SPM 中国文学 宋词笔记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Similar to 北风卷地白草折

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TAAZE 讀冊生活
 
閨怨 王昌齡
閨怨 王昌齡閨怨 王昌齡
閨怨 王昌齡
xilin peng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rontex
 
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LINWEIYUAN
 
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
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
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vickytong2866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pangyuxing
 
纳兰性德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全集纳兰性德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全集
Hui Lee
 
宋诗研究
宋诗研究宋诗研究
宋诗研究
Xu jiakon
 
杜甫閣夜
杜甫閣夜杜甫閣夜
杜甫閣夜
xilin peng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慈心 Chan
 
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
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
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KHGS Library
 
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
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
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
Yang Jia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EDNASERENE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psjlew
 
千古絶唱
千古絶唱千古絶唱
千古絶唱ruby_wun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neymasem
 

Similar to 北风卷地白草折 (19)

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
 
閨怨 王昌齡
閨怨 王昌齡閨怨 王昌齡
閨怨 王昌齡
 
雨巷
雨巷雨巷
雨巷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十首詩2
 
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10 04-02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
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
尋聲詩社 詩圖擺設第05期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纳兰性德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全集纳兰性德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全集
 
宋诗研究
宋诗研究宋诗研究
宋诗研究
 
杜甫閣夜
杜甫閣夜杜甫閣夜
杜甫閣夜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张猛:九月
张猛:九月张猛:九月
张猛:九月
 
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
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
2011班級讀書會領導人研習-他們在島嶼寫作
 
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
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
国立大学20班草原行_2012年6月_相册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千古絶唱
千古絶唱千古絶唱
千古絶唱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北风卷地白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