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内容
• 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 选区划分
 – 选区划分不均(malapportionment)
 – 选区划界不公(gerrymandering)
 – 选区重划程序
 – 改革议程
• 地方分权与第三张选票
                              2
第一节
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3
巫统一党制国家的起源
• 有选举不代表有民主。
  – 有选举、无民主的政体叫做“选举性威权体制”(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
  – 有选举的党国体制叫做“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 巫统成立于1946年,反对英国人单方面宣布成立的多元族群单一国家
  “马来亚合邦”(Malayan Union)。
• 在巫统反对下,它两年后被偏重马来人利益的“马来亚联邦”
  (Federation of Malaya)所取代,奠下巫统霸权的基础。
• 然而因为英国人坚持把各族合作列为独立前提,加上华裔为主的共产
  党武装斗争,又加上巫统必须和其创党主席翁嘉化在退党后所成立的
  独立党(IMP)竞争,巫统最终和马华成立联盟 (Alliance), 并在较
  后纳入马印国大党(MIC)。
• 1957年,联盟领导马来亚独立。独立初年,尽管巫统打的是民族主义
  的旗帜,但是,联盟在政策上相当程度上对各族宽容,三党之间也有
  表面上的平起平坐,荷兰籍政治学家Arend Lijphart举1957-1969年的马
  来亚/马来西亚作为“协和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的典范之
  一。


                                                    4
后513 格局
• 经过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和1965年马新分家,
  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基本上没有改变。
• 1969年, 联盟因为未能处理阶级与语文问题,
  失去9%的半岛选票给伊斯兰党,并且失去槟
  州政权,霹雳、雪兰莪两州也无法取得多数。
• 5月13日族群暴动让副首相拉萨得以藉机成立
  “国家行动理事会”,终止议会统治为期两年,
  在此期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实施一系列
  亲马来人政策。


                        5
马来西亚: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体制类别              威权体制                   民主体制


体制次类别         法理性一党制国家        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一党独大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例:马来西亚)     (例: 1989年前的印度)

政党体系与自由       一党独大,真正在野 一党独大,真正在野 一党独大,但真正在
              党不受允许     党受到钳制     野党不受钳制

选举            无开放选举           选举受操控        自由公平选举

党国分离          党国不分            党国难分         党国分离


党 国 对 社 会 与 经 济 的 无孔不入,光明正大   无孔不入,有实无名    情况不一,但绝无官
渗透                                         方渗透



                                                        6
民主只要画皮
• 我们认为,民主政府是最好
  也最能为人接受的政府形式。
  只要我们能保持其形式,其
  内涵可以改变,以迁就一国
  国情。
• "The view we take is that
  democratic government is the
  best and most acceptable
  form of government. So long
  as the form is preserved, the
  substance can be changed to
  suit conditions of a particular
  country."
                                    Tun Abdul Razak
                                                      7
巫统党国体制维系政权的方法
• 政治上,除了扩大联盟成国阵以收编在野党和
  修订《煽动法令》压制言论自由,巫统党国体
  制的两个重要做法
 – 重划选区,增加巫统、国阵的安全区
 – 正式废除地方选举,杜绝在野党执政的机会和经验。
• 同时体现这两步棋的就是吉隆坡联邦直辖区的
  成立
 – 雪兰莪州减少了许多华裔选民,减少政权被威胁之
   虞。
 – 而新建的直辖区则根本没有州政府,因此也不用怕
   丢掉另一个州。

                        8
第二节
选区划分


       9
2004年大选,各党席票比例

                   国阵 伊斯兰党           公正党       行动党
     国会得票     4,472,521 1,098,994   590,658   695,996
      得票率       63.85%    15.69%     8.43%     9.94%


     国会席次          199         7         1        12
      得席率       90.87%     3.20%     0.46%     5.48%

  每票相对价值
(得席率 / 得票率)          ?         ?         ?         ?

                                                        10
1955-2008年大选,各党席票比例
                                                 多少张
                                                 选票等
               多少张选票            多少张选票            值于国
       最大      等值于国阵   第二大      等值于国阵   第三大      阵一张
大选     在野党     一张选票?   在野党      一张选票?   在野党      选票?
1955   国家党     无限大     伊斯兰党*    2.54    霹雳国民协会   无限大
1959   伊斯兰党*   2.34    社阵       2.31    人民进步党*   2.25
1964   社阵      12.25   伊斯兰党*    2.47    联合民主党    6.65
1969   伊斯兰党*   3.39    行动党      1.79    民政党*     1.81
1974   行动党     4.52    砂国民党*    1.37    社会正义党    11.39
1978   行动党     2.72    伊斯兰党*    7.03    社会正义党    无限大
1982   行动党     4.75    伊斯兰党*    6.30    人社党      无限大
1986   行动党     2.27    伊斯兰党*    40.41   人社党      无限大
1990   行动党     2.10    46精神党*   4.48    伊斯兰党*    2.28
1995   行动党     3.33    46精神党*   4.22    伊斯兰党*    2.59
1999   伊斯兰党*   1.45    行动党      3.28    公正党      6.11
2004   伊斯兰党*   8.15    行动党      2.58    公正党      26.08
2008   公正党     1.67    伊斯兰党     1.70    行动党      1.37
                                                         11
席票比例不均的原因
严重的席票比例不均 (vote-seat disprorportionality)违背“一人
一票”原则

三个原因:
• 完全自然的选民不均匀分布
  – 在“单一议席简单多数制”(Single Member Plurality / First Past
    The Post) 选制下,如果X党赢得40% 选票,它必须同时在40% 选区
    取得多数,才能出现完美的席票比例均匀。
• 选区划界不公(Gerrymandering)
  – 任意修改边界  选民结构
  – 即使在完全均分的选区下也可能发生
• 选区划分不均(Malapportionment)
  – 任意决定 选民多寡  选民人数
  – 可以在没有选区划界不公的情况下发生


                                                    12
Sabak Bernam
                                                             Sungai Besar: 31, 381 voters
                                 PJ Utara: 76, 618 voters


        Kapar: 112, 224 voters

第2.1节

选区划分不均
(MALAPPORTIONMENT)

                                                                                            13
有关选区大小的宪法规定
• 宪法在独立时原本规定
     – 各州议席/居民比例应该大致相等;这个限制在1973年修宪取消,
       各州议席数目直接写入宪法第46条内。
     – 同一州内选区之间选民人数不能相差超过15% (平均数目的85%-
       115%), 这限制在1962 放宽为50%(平均数目的50%-150%),后
       来在1973年修宪时全面取消。

第13附表,第一部份,第二条 (c):
同一州属的选区应该大小相近,虽然乡区选区因为联系与其它方面的困难,可以
有一定的“加权”(weightage)措施。
(c) the number of electors within each constituency in a State ought to be
approximately equal except that, having regard to the greater difficulty of reaching
electors in the country districts and the other disadvantages facing rural
constituencies, a measure of weightage for area ought to be given to such
constituencies;.

                         -- Federal Constitution, Thirteenth Schedule, Part 1, Section 2


                                                                                       14
选委会的“选区划分不均”指南
无视于宪法规定,选委会制定了这套指南。
 城乡属性   国会选区            州选区




 城市     >60,000         >25,000


 半城市    30,000-59,000   15,000-24,000


 乡区     <30,000         <15,000



                                        15
雪州2008年时国会选区的“城乡”属性

120,000
          112,224
                             “城市”                          “半城市”
100,000
                    90,379


 80,000
                                    66,515
                                                                  Average
                                             63,593
                                                                  71,162
 60,000                                         62,044

                                                         47,203
 40,000
                                                                    31,381


 20,000



     0




                                                                             16
两个农业县, 选区数目相差两倍


    (34, 073)   (31, 381)




“半城市”              “半城市”    “城市”


                                   17
选委会教你地理:
雪兰莪
没有乡区?




           18
雪州2008年时州议会选区的“城乡”属性
60,000




         49,757
50,000


                                       “半城市”   “乡区
40,000            “城市”                         ”



30,000
                         25,868
                                  24,189            Average
                                                    27,955
20,000


                                               13,573

10,000




    0



                                                        19
选委会教你地理:
半城乡包围乡区?
城市包围半城乡?




           20
选委会的双重无耻
• 曲解联邦宪法第13附表,第一部份,第二
  条 (c),杜撰“选区划分不均指南”。
• 无视本身“选区划分不均指南”,任意决
  定选区大小,以至许多乡下选区被半城乡
  选区大,而半城乡选区则比城市选区大。

长期无耻,因为长期过关!


                        21
在雪州,56个州议席中的17个比最小的国会选区还大!
                             22
最低17%选民就可拥立政府 *
选区占全国选民比例
                            50 % + 1 席
Voter Percentage
 1.20%


 1.00%
                   33.79%                66.21%
 0.80%


 0.60%


 0.40%


 0.20%


 0.00%




         136




         176
         101
         106
         111
         116
         121
         126
         131

         141
         146
         151
         156
         161
         166
         171

         181
         186
         191
         196
         201
         206
         211
         216
         221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51
          56
          61
          66
          71
          76
          81
          86
          91
          96




                   选区按照选民人数多寡排列

  *在“单一议席简单多数制”下,如果每个议席同样大小,这个数字仍然有25%。
                                                  23
2008 年:国阵的首112席来自22.75% 的选民




             24
             Credit:Ng Chak Ngoon (Tindak Malaysia)
选区划分与族群政治
• “乡区加权”一般被视为“马来加权”
• 选区均分的诉求常常被视为挑战马来特权之举
• 风水轮流转:
  – 雪州与霹雳州最大的州选区都是马来人为主的
    选区
  – 在雪州,行动党的金銮镇( Kinrara)是邻区巫
    统的斯里沙登( Sri Serdang)的一半
  – 行动党的适耕庄是雪州第三小选区
• 选区划分不均的真正受害者是大部分城市选民和
  传统支持在野党的乡区马来选民。
                            25
第2.2 节

选区划界不公
(GERRYMANDERING)

                   26
Gerrymandering一词的由来
• 由“Gerry” 与 “Salamander” 蝾
  螈拼成。




• 19世纪时,美国麻省共和党
  籍州长 Elbridge Gerry 滥权划
  出了一个龙形、后称蝾螈形
  的选区,故名。.


                              27
选区划分不均视频 (CGPGrey制作)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ky11UJb
  9AY




                                        28
有关选区边界的宪法规定
•第13附表,第一部份,第二条,
•(d) 。。。“地方纽带” (local ties)应该受到维系。

• (a) while having regard to the desirability of giving all electors
  reasonably convenient opportunities of going to the polls,
  constituencies ought to be delimited so that they do not cross State
  boundaries and regard ought to be had to the inconvenience of State
  constituencies crossing the boundaries of federal constituencies;
• (b) regard ought to be to the administrative facilities available within
  the constituenc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cessary registration
  and polling machines;
• (d) regard ought to be had to the inconveniences attendant on
  alterations of constituencies, and to the maintenance of local ties.
          --Federal Constitution, Thirteenth Schedule, Part 1, Section 2



                                                                             29
第一类选区划界不公: 跨越地方政府边界

• 州议席不得跨越国会议席,而国会议席则
  不得跨越州边界。
• 为什么国州议席可以跨越地方政府边界?
• 这或是1963年后地方选举不再进行的结
  果。




                        30
第一类
选区划界不公:
州选区跨越地
方政府边界




          31
第二类
                      选区划界不公:
                      任意拼凑社区



为什么巴生海峡选区(深绿者)绝大部分是
海岛,却有一块飞地在城市边缘?



                            32
第三类选区划界不公: 拆散地方社区




                     PUCHONG INTAN




  From left to right: the communities of Puchong Intan, Pusat Bandar Puchong and Bandar
  Kinrara are segmented into N.30 Kinrara (east) and N.29 Seri Serdang (west).            33
第三类选区划界不公: 拆散地方社区




                34
第三类选区划界不公: 拆散地方社区

  S31 Subang Jaya   S32 Seri Setia




                                     35
第2.3 节

选区重划程序


         36
选区重划什么时候开始?
• 联邦宪法第113条 (第2节)
• “There shall be an interval of not less than eight
  years between the date of completion of one
  review, and the date of commencement of the
  next review ….”
• “A review …. shall be completed within a period
  of not more than two years from the date of its
  commencement.”
• 选区划分最早每8年可进行一次,上一次(半
  岛与沙巴)在2003年3月结束,因此从2011年3
  月后任何时候都可以举行。
                                                   37
选区重划程序
1.   The EC has to inform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Prime Minister about their plan to make provisional division. 选委会必须知会首
     相与国会下议院议长,其提呈修改选区建议的意愿。

2.   The EC shall publish in the Gazette and in at least one newspaper circulating in
     the constituency a notice stating
     (a) the effect of their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b) where in the constituency their recommendation s will be displayed for
          inspection
     选委会必须在宪报与至少一家报章上公布新边界与展示地点。




                                                                                        38
选区重划程序
3.   Representations (objection) may be made to the Commission within one month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notice.
      任何异议必须在一个月内提出。

4.   The EC will have to hold a local enquiry with regards to the representation made.
      选委会必须在收到异议后举办在地听证会。

5.   The EC will have to repeat this process should it amend its recommendations but
     it need not to hold more than two local enquiries in a constituency.
      如果选委会在听证会后修改新边界建议,它必须再重复公布与举行听证 的
      步骤,但这是法律上最后的要求。




                                                                                    39
公民如何抗议?
• 全国只有一份建议书,州议会无从置啄。
• 异议可以由以下单位提出:
  – 州政府
  – 地方政府
  – 任何100位或以上受影响的选民。




                       40
在野党1/3也无能为力

• 选委会的建议一旦定案,在国会只要二分一就
  可以通过,民联的三分一议席并不能挡路!

《联邦宪法》下的规定:
• 只有各州国会议席的增减需要三分二多数通过
  (第 46条)
• 仅仅选区边界的重划,只需要国会下议院的一
  半选票就可通过 (第13 附表)

                         41
第2.4 节

改革议程


         42
选区划分不均
• 净选盟2.0的立场
  – 取消违宪的“选区划分不均”指南
  – 至少在西马,在同一州内,最大的州选区不能大于
    最小国会选区的一半。
  – 效应: 城市选民至少能提升代表权。

• 为什么不求恢复15% 限制 (1957) ? 50% 限制
  (1962)?
  – 容易被利用在鼓动马来人的恐惧
  – 在全国而言效果恐怕不大,因为真正严重的失衡是
    州际之间,而这需要联邦与各州的重新谈判
  – 划分不均与划界不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43
选区划界不公

• 净选盟 2.0的立场
 – 不可跨越地方政府边界
 – 不可任意拼凑地方社区成为选区
 – 不可任意拆散地方社区



                    44
选区划分程序

• 净选盟 2.0的立场
 – 通过选区重划建议,需要国会三分
  二而不是简单多数通过。




                     45
公民自救
• 大选后,如果国阵胜出,选区重划很快会
  摆上台面。
• 选民必须尽快理解、自我思考合理的选区
  范围,在选委会公布其草案后,立即提出
  抗议。
• 不怕成(好)事不足,但求败(坏)事有
  余。誓不让选委会轻易得手!


                       46
第四节
地方分权与第三张选票


             47
第三张原是第一张
• 1951年,乔治市举行第一次全民性的
  地方政府选举,开全国先河
• 1952年,吉隆坡市议会选举导致巫
  统、马华结盟,是为联盟/国阵之始。
• 1955年才举行联邦立法议会选举。
• 1959年才举行州议会选举。
• 1963年举行最后一届地方议会选举。
  翌年,东姑以马印对抗为由终止地方
  政府选举,并答应在对抗结束后复
  办。
• 1968年,Athi Nahappan皇家调查委员
  会建议恢复地方政府选举。该报告书
  在1971年才公诸大众,但建议被搁
  置。
• 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只设立县
  市两类议会,议员全数由州委任。
                              48
政府分层、分工、分权

• 一般规模的国家有三、四层政府:
  – 中央联邦
  – 州省
  – 县市
  – 乡镇村

• 为什么政府需要分层?
  – 治理:分工
  – 民主:分权(division of power)




                               49
地方分权、监督与制衡

Lord Acton: “权力造成腐败,绝对权力造成绝对腐败.”

监督与制衡(check and balance)
• 三权分立 (Separation of power)
• 地方分权 (division of power)
     • 联邦 ( federation ) v 单一国家(unitary state)
     • 权力下放(devolution)
        • 关键:下级政府能不能反抗上级政府?




                                                 50
没有地方政府选举,就没有两党制

马来西亚是一个“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electoral one-party state):
• -- 选举舞弊 (包括取消地方政府选举)
• -- 在野党受压制
• -- 党国不分
• -- 党渗入社会与经济
只能让最大政党健康生存,第二乃至其他小党则营养不良。

• 两党制不能靠改朝换代建立,而要靠对一党制体制破旧立新。
• 没有体制的改革,改朝换代也只是换一个“民联改良版”的一党
  制国家。



                                                 51
地方选举是一党制国家死敌
一党制国家为何需要取消地方政府选举?
• 政治制度面:两层政府:
 1.     联邦,
 2.     州政府+地方政府(买一送一)
• 政治文化面:
 1.     加剧“赢者全拿” (winner-takes-all) 的族群恐慌 - 民政
        党是受害者
 2.     阻止在野党合作
      i.     “民意代表”与“行政长官”是不同品种的政治人物
      ii.    取得政权会让政治人物和政党转型,一般上变得中庸
             –   308的关键性成功,不是否决国阵3分一,是在野党执政西海岸四州
      iii.   在野党的地方性结盟会使在野党多元化,因而更有弹性,影响中
             央
             –   1952年雪兰莪巫统-与马华结盟 (吉隆坡市议会选举)
             –   2008年霹雳行动党与回教党结盟


                                                   52
地方选举是伊斯兰教国解药
• 吉兰丹理发风波所代表的“伊斯兰教国
  趋向”有两个助因:
 – 媒体受控制,言论单元
 – 地方政府非民选,小拿破仑肆虐
• 赞成或默许巫统一党制国家控制媒体与
  取消地方选举,就是支持公共生活的伊
  斯兰教化。




                      53
地方政府:
无能是“剧情需要”,贪污是“副产品”
• 现有地方政府的问题:1。贪污 ; 2。无能
• 如果地方政府能干有为:
   • 国州议员做什么?
   • 州政府做什么?
• 有为的地方政府,会威胁到州政府的存在:
 • 州政府财源有限(土地、森林、矿物),有时比不上地方政府的总和
   (门牌税、各类商业执照)
 • 许多州议会一年只开会不到一个月, 如果没有地方民生问题,州议
   员要做什么呢?州行政议员要做什么呢?




                                54
地方政府:
无能是“剧情需要”,贪污是“副产品”
 • 我们需要三级政府吗?
    • 为什么不精简成两级:泰国、英国(大城市)?
    • 玻璃市为什么不能兼州县两级政务?
    • 槟城、马六甲为何不能一分为二?
    • 砂拉越为何不能一分为十一,沙巴为何不能一分为五?
 • 我们需要三级政府的原因在于
    • 大部分州属超过一个县市的规模
    • 马来州属不能分割
 • 马来西亚的联邦制只有三个选择
    • 改造成两层政府(违背马来皇室利益)
    • 权力下放,让州与地方政府各有权力运作 (违背一党
      制利益)
    • 瘫痪地方政府,让州政府、国州议员代劳(现有运作)


                                 55
为何不能实行地方政府选举?
• 不是法律问题
   • 宪法:
       • 第9附表II 说明地方政府选举是州政府权限
       • 第113条(4)说明联邦与州政府可立法要求选委会执行国州议会以
         外的选举
   • 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第1条4 允许州政府豁免任何领土不受制
     于该法令的任何部分
   • 1960年地方政府选举法令仍然有效
   • 行政手段:州政府可以先选举,后委任
• 是政治问题
   •   族群与宗教政治
   •   州政府被地方党要挟持
   •   州政府在联邦下方权力前担心被地方政府架空
   •   朝野政党不欲出现两党制


                                           56
养不教,孰之过?




政治人物可以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如果不是,那是谁的错?
                  57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
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
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
Chin-Huat Wong
 
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
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
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
Julian Matthews
 
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
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
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
Bienvenido "Nonoy" Oplas, Jr.
 
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
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
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
Rui Martins PR & Marketing Strategy
 
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
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
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
We Are Social Singapore
 
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Madison Marcello
 
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
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
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
We Are Social Singapore
 

Viewers also liked (7)

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
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
Mp211 boss' manual to malaysian politics
 
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
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
CSM Module 2: Branding and identity
 
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
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
The Sta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y in Malaysia
 
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
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
Presentation Maria Ashiqin II EACD Lisbon Coaching Days 2014
 
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
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
We Are Social's Guide to Social, Digital, and Mobile in Malaysia, Dec 2011
 
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New Era of News: How Social Media is Impact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
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
Future Social: 10 Key Trends in Social Media
 

Mp214 distorted representation and power concentration in an electoral one party state

  • 1. 1
  • 2. 内容 • 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 选区划分 – 选区划分不均(malapportionment) – 选区划界不公(gerrymandering) – 选区重划程序 – 改革议程 • 地方分权与第三张选票 2
  • 4. 巫统一党制国家的起源 • 有选举不代表有民主。 – 有选举、无民主的政体叫做“选举性威权体制”(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 – 有选举的党国体制叫做“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 巫统成立于1946年,反对英国人单方面宣布成立的多元族群单一国家 “马来亚合邦”(Malayan Union)。 • 在巫统反对下,它两年后被偏重马来人利益的“马来亚联邦” (Federation of Malaya)所取代,奠下巫统霸权的基础。 • 然而因为英国人坚持把各族合作列为独立前提,加上华裔为主的共产 党武装斗争,又加上巫统必须和其创党主席翁嘉化在退党后所成立的 独立党(IMP)竞争,巫统最终和马华成立联盟 (Alliance), 并在较 后纳入马印国大党(MIC)。 • 1957年,联盟领导马来亚独立。独立初年,尽管巫统打的是民族主义 的旗帜,但是,联盟在政策上相当程度上对各族宽容,三党之间也有 表面上的平起平坐,荷兰籍政治学家Arend Lijphart举1957-1969年的马 来亚/马来西亚作为“协和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的典范之 一。 4
  • 5. 后513 格局 • 经过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和1965年马新分家, 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基本上没有改变。 • 1969年, 联盟因为未能处理阶级与语文问题, 失去9%的半岛选票给伊斯兰党,并且失去槟 州政权,霹雳、雪兰莪两州也无法取得多数。 • 5月13日族群暴动让副首相拉萨得以藉机成立 “国家行动理事会”,终止议会统治为期两年, 在此期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实施一系列 亲马来人政策。 5
  • 6. 马来西亚: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体制类别 威权体制 民主体制 体制次类别 法理性一党制国家 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一党独大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例:马来西亚) (例: 1989年前的印度) 政党体系与自由 一党独大,真正在野 一党独大,真正在野 一党独大,但真正在 党不受允许 党受到钳制 野党不受钳制 选举 无开放选举 选举受操控 自由公平选举 党国分离 党国不分 党国难分 党国分离 党 国 对 社 会 与 经 济 的 无孔不入,光明正大 无孔不入,有实无名 情况不一,但绝无官 渗透 方渗透 6
  • 7. 民主只要画皮 • 我们认为,民主政府是最好 也最能为人接受的政府形式。 只要我们能保持其形式,其 内涵可以改变,以迁就一国 国情。 • "The view we take is that democratic government is the best and most acceptable form of government. So long as the form is preserved, the substance can be changed to suit conditions of a particular country." Tun Abdul Razak 7
  • 8. 巫统党国体制维系政权的方法 • 政治上,除了扩大联盟成国阵以收编在野党和 修订《煽动法令》压制言论自由,巫统党国体 制的两个重要做法 – 重划选区,增加巫统、国阵的安全区 – 正式废除地方选举,杜绝在野党执政的机会和经验。 • 同时体现这两步棋的就是吉隆坡联邦直辖区的 成立 – 雪兰莪州减少了许多华裔选民,减少政权被威胁之 虞。 – 而新建的直辖区则根本没有州政府,因此也不用怕 丢掉另一个州。 8
  • 10. 2004年大选,各党席票比例 国阵 伊斯兰党 公正党 行动党 国会得票 4,472,521 1,098,994 590,658 695,996 得票率 63.85% 15.69% 8.43% 9.94% 国会席次 199 7 1 12 得席率 90.87% 3.20% 0.46% 5.48% 每票相对价值 (得席率 / 得票率) ? ? ? ? 10
  • 11. 1955-2008年大选,各党席票比例 多少张 选票等 多少张选票 多少张选票 值于国 最大 等值于国阵 第二大 等值于国阵 第三大 阵一张 大选 在野党 一张选票? 在野党 一张选票? 在野党 选票? 1955 国家党 无限大 伊斯兰党* 2.54 霹雳国民协会 无限大 1959 伊斯兰党* 2.34 社阵 2.31 人民进步党* 2.25 1964 社阵 12.25 伊斯兰党* 2.47 联合民主党 6.65 1969 伊斯兰党* 3.39 行动党 1.79 民政党* 1.81 1974 行动党 4.52 砂国民党* 1.37 社会正义党 11.39 1978 行动党 2.72 伊斯兰党* 7.03 社会正义党 无限大 1982 行动党 4.75 伊斯兰党* 6.30 人社党 无限大 1986 行动党 2.27 伊斯兰党* 40.41 人社党 无限大 1990 行动党 2.10 46精神党* 4.48 伊斯兰党* 2.28 1995 行动党 3.33 46精神党* 4.22 伊斯兰党* 2.59 1999 伊斯兰党* 1.45 行动党 3.28 公正党 6.11 2004 伊斯兰党* 8.15 行动党 2.58 公正党 26.08 2008 公正党 1.67 伊斯兰党 1.70 行动党 1.37 11
  • 12. 席票比例不均的原因 严重的席票比例不均 (vote-seat disprorportionality)违背“一人 一票”原则 三个原因: • 完全自然的选民不均匀分布 – 在“单一议席简单多数制”(Single Member Plurality / First Past The Post) 选制下,如果X党赢得40% 选票,它必须同时在40% 选区 取得多数,才能出现完美的席票比例均匀。 • 选区划界不公(Gerrymandering) – 任意修改边界  选民结构 – 即使在完全均分的选区下也可能发生 • 选区划分不均(Malapportionment) – 任意决定 选民多寡  选民人数 – 可以在没有选区划界不公的情况下发生 12
  • 13. Sabak Bernam Sungai Besar: 31, 381 voters PJ Utara: 76, 618 voters Kapar: 112, 224 voters 第2.1节 选区划分不均 (MALAPPORTIONMENT) 13
  • 14. 有关选区大小的宪法规定 • 宪法在独立时原本规定 – 各州议席/居民比例应该大致相等;这个限制在1973年修宪取消, 各州议席数目直接写入宪法第46条内。 – 同一州内选区之间选民人数不能相差超过15% (平均数目的85%- 115%), 这限制在1962 放宽为50%(平均数目的50%-150%),后 来在1973年修宪时全面取消。 第13附表,第一部份,第二条 (c): 同一州属的选区应该大小相近,虽然乡区选区因为联系与其它方面的困难,可以 有一定的“加权”(weightage)措施。 (c) the number of electors within each constituency in a State ought to be approximately equal except that, having regard to the greater difficulty of reaching electors in the country districts and the other disadvantages facing rural constituencies, a measure of weightage for area ought to be given to such constituencies;. -- Federal Constitution, Thirteenth Schedule, Part 1, Section 2 14
  • 15. 选委会的“选区划分不均”指南 无视于宪法规定,选委会制定了这套指南。 城乡属性 国会选区 州选区 城市 >60,000 >25,000 半城市 30,000-59,000 15,000-24,000 乡区 <30,000 <15,000 15
  • 16. 雪州2008年时国会选区的“城乡”属性 120,000 112,224 “城市” “半城市” 100,000 90,379 80,000 66,515 Average 63,593 71,162 60,000 62,044 47,203 40,000 31,381 20,000 0 16
  • 17. 两个农业县, 选区数目相差两倍 (34, 073) (31, 381) “半城市” “半城市” “城市” 17
  • 19. 雪州2008年时州议会选区的“城乡”属性 60,000 49,757 50,000 “半城市” “乡区 40,000 “城市” ” 30,000 25,868 24,189 Average 27,955 20,000 13,573 10,000 0 19
  • 21. 选委会的双重无耻 • 曲解联邦宪法第13附表,第一部份,第二 条 (c),杜撰“选区划分不均指南”。 • 无视本身“选区划分不均指南”,任意决 定选区大小,以至许多乡下选区被半城乡 选区大,而半城乡选区则比城市选区大。 长期无耻,因为长期过关! 21
  • 23. 最低17%选民就可拥立政府 * 选区占全国选民比例 50 % + 1 席 Voter Percentage 1.20% 1.00% 33.79% 66.21% 0.80% 0.60% 0.40% 0.20% 0.00% 136 176 101 106 111 116 121 126 131 141 146 151 156 161 166 171 181 186 191 196 201 206 211 216 221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51 56 61 66 71 76 81 86 91 96 选区按照选民人数多寡排列 *在“单一议席简单多数制”下,如果每个议席同样大小,这个数字仍然有25%。 23
  • 24. 2008 年:国阵的首112席来自22.75% 的选民 24 Credit:Ng Chak Ngoon (Tindak Malaysia)
  • 25. 选区划分与族群政治 • “乡区加权”一般被视为“马来加权” • 选区均分的诉求常常被视为挑战马来特权之举 • 风水轮流转: – 雪州与霹雳州最大的州选区都是马来人为主的 选区 – 在雪州,行动党的金銮镇( Kinrara)是邻区巫 统的斯里沙登( Sri Serdang)的一半 – 行动党的适耕庄是雪州第三小选区 • 选区划分不均的真正受害者是大部分城市选民和 传统支持在野党的乡区马来选民。 25
  • 27. Gerrymandering一词的由来 • 由“Gerry” 与 “Salamander” 蝾 螈拼成。 • 19世纪时,美国麻省共和党 籍州长 Elbridge Gerry 滥权划 出了一个龙形、后称蝾螈形 的选区,故名。. 27
  • 29. 有关选区边界的宪法规定 •第13附表,第一部份,第二条, •(d) 。。。“地方纽带” (local ties)应该受到维系。 • (a) while having regard to the desirability of giving all electors reasonably convenient opportunities of going to the polls, constituencies ought to be delimited so that they do not cross State boundaries and regard ought to be had to the inconvenience of State constituencies crossing the boundaries of federal constituencies; • (b) regard ought to be to the administrative facilities available within the constituenc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cessary registration and polling machines; • (d) regard ought to be had to the inconveniences attendant on alterations of constituencies, and to the maintenance of local ties. --Federal Constitution, Thirteenth Schedule, Part 1, Section 2 29
  • 30. 第一类选区划界不公: 跨越地方政府边界 • 州议席不得跨越国会议席,而国会议席则 不得跨越州边界。 • 为什么国州议席可以跨越地方政府边界? • 这或是1963年后地方选举不再进行的结 果。 30
  • 32. 第二类 选区划界不公: 任意拼凑社区 为什么巴生海峡选区(深绿者)绝大部分是 海岛,却有一块飞地在城市边缘? 32
  • 33. 第三类选区划界不公: 拆散地方社区 PUCHONG INTAN From left to right: the communities of Puchong Intan, Pusat Bandar Puchong and Bandar Kinrara are segmented into N.30 Kinrara (east) and N.29 Seri Serdang (west). 33
  • 35. 第三类选区划界不公: 拆散地方社区 S31 Subang Jaya S32 Seri Setia 35
  • 37. 选区重划什么时候开始? • 联邦宪法第113条 (第2节) • “There shall be an interval of not less than eight years between the date of completion of one review, and the date of commencement of the next review ….” • “A review …. shall be completed within a period of not more than two years from the date of its commencement.” • 选区划分最早每8年可进行一次,上一次(半 岛与沙巴)在2003年3月结束,因此从2011年3 月后任何时候都可以举行。 37
  • 38. 选区重划程序 1. The EC has to inform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Prime Minister about their plan to make provisional division. 选委会必须知会首 相与国会下议院议长,其提呈修改选区建议的意愿。 2. The EC shall publish in the Gazette and in at least one newspaper circulating in the constituency a notice stating (a) the effect of their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b) where in the constituency their recommendation s will be displayed for inspection 选委会必须在宪报与至少一家报章上公布新边界与展示地点。 38
  • 39. 选区重划程序 3. Representations (objection) may be made to the Commission within one month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notice. 任何异议必须在一个月内提出。 4. The EC will have to hold a local enquiry with regards to the representation made. 选委会必须在收到异议后举办在地听证会。 5. The EC will have to repeat this process should it amend its recommendations but it need not to hold more than two local enquiries in a constituency. 如果选委会在听证会后修改新边界建议,它必须再重复公布与举行听证 的 步骤,但这是法律上最后的要求。 39
  • 40. 公民如何抗议? • 全国只有一份建议书,州议会无从置啄。 • 异议可以由以下单位提出: – 州政府 – 地方政府 – 任何100位或以上受影响的选民。 40
  • 41. 在野党1/3也无能为力 • 选委会的建议一旦定案,在国会只要二分一就 可以通过,民联的三分一议席并不能挡路! 《联邦宪法》下的规定: • 只有各州国会议席的增减需要三分二多数通过 (第 46条) • 仅仅选区边界的重划,只需要国会下议院的一 半选票就可通过 (第13 附表) 41
  • 43. 选区划分不均 • 净选盟2.0的立场 – 取消违宪的“选区划分不均”指南 – 至少在西马,在同一州内,最大的州选区不能大于 最小国会选区的一半。 – 效应: 城市选民至少能提升代表权。 • 为什么不求恢复15% 限制 (1957) ? 50% 限制 (1962)? – 容易被利用在鼓动马来人的恐惧 – 在全国而言效果恐怕不大,因为真正严重的失衡是 州际之间,而这需要联邦与各州的重新谈判 – 划分不均与划界不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43
  • 44. 选区划界不公 • 净选盟 2.0的立场 – 不可跨越地方政府边界 – 不可任意拼凑地方社区成为选区 – 不可任意拆散地方社区 44
  • 45. 选区划分程序 • 净选盟 2.0的立场 – 通过选区重划建议,需要国会三分 二而不是简单多数通过。 45
  • 46. 公民自救 • 大选后,如果国阵胜出,选区重划很快会 摆上台面。 • 选民必须尽快理解、自我思考合理的选区 范围,在选委会公布其草案后,立即提出 抗议。 • 不怕成(好)事不足,但求败(坏)事有 余。誓不让选委会轻易得手! 46
  • 48. 第三张原是第一张 • 1951年,乔治市举行第一次全民性的 地方政府选举,开全国先河 • 1952年,吉隆坡市议会选举导致巫 统、马华结盟,是为联盟/国阵之始。 • 1955年才举行联邦立法议会选举。 • 1959年才举行州议会选举。 • 1963年举行最后一届地方议会选举。 翌年,东姑以马印对抗为由终止地方 政府选举,并答应在对抗结束后复 办。 • 1968年,Athi Nahappan皇家调查委员 会建议恢复地方政府选举。该报告书 在1971年才公诸大众,但建议被搁 置。 • 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只设立县 市两类议会,议员全数由州委任。 48
  • 49. 政府分层、分工、分权 • 一般规模的国家有三、四层政府: – 中央联邦 – 州省 – 县市 – 乡镇村 • 为什么政府需要分层? – 治理:分工 – 民主:分权(division of power) 49
  • 50. 地方分权、监督与制衡 Lord Acton: “权力造成腐败,绝对权力造成绝对腐败.” 监督与制衡(check and balance) • 三权分立 (Separation of power) • 地方分权 (division of power) • 联邦 ( federation ) v 单一国家(unitary state) • 权力下放(devolution) • 关键:下级政府能不能反抗上级政府? 50
  • 51. 没有地方政府选举,就没有两党制 马来西亚是一个“选举性一党制国家” (electoral one-party state): • -- 选举舞弊 (包括取消地方政府选举) • -- 在野党受压制 • -- 党国不分 • -- 党渗入社会与经济 只能让最大政党健康生存,第二乃至其他小党则营养不良。 • 两党制不能靠改朝换代建立,而要靠对一党制体制破旧立新。 • 没有体制的改革,改朝换代也只是换一个“民联改良版”的一党 制国家。 51
  • 52. 地方选举是一党制国家死敌 一党制国家为何需要取消地方政府选举? • 政治制度面:两层政府: 1. 联邦, 2. 州政府+地方政府(买一送一) • 政治文化面: 1. 加剧“赢者全拿” (winner-takes-all) 的族群恐慌 - 民政 党是受害者 2. 阻止在野党合作 i. “民意代表”与“行政长官”是不同品种的政治人物 ii. 取得政权会让政治人物和政党转型,一般上变得中庸 – 308的关键性成功,不是否决国阵3分一,是在野党执政西海岸四州 iii. 在野党的地方性结盟会使在野党多元化,因而更有弹性,影响中 央 – 1952年雪兰莪巫统-与马华结盟 (吉隆坡市议会选举) – 2008年霹雳行动党与回教党结盟 52
  • 53. 地方选举是伊斯兰教国解药 • 吉兰丹理发风波所代表的“伊斯兰教国 趋向”有两个助因: – 媒体受控制,言论单元 – 地方政府非民选,小拿破仑肆虐 • 赞成或默许巫统一党制国家控制媒体与 取消地方选举,就是支持公共生活的伊 斯兰教化。 53
  • 54. 地方政府: 无能是“剧情需要”,贪污是“副产品” • 现有地方政府的问题:1。贪污 ; 2。无能 • 如果地方政府能干有为: • 国州议员做什么? • 州政府做什么? • 有为的地方政府,会威胁到州政府的存在: • 州政府财源有限(土地、森林、矿物),有时比不上地方政府的总和 (门牌税、各类商业执照) • 许多州议会一年只开会不到一个月, 如果没有地方民生问题,州议 员要做什么呢?州行政议员要做什么呢? 54
  • 55. 地方政府: 无能是“剧情需要”,贪污是“副产品” • 我们需要三级政府吗? • 为什么不精简成两级:泰国、英国(大城市)? • 玻璃市为什么不能兼州县两级政务? • 槟城、马六甲为何不能一分为二? • 砂拉越为何不能一分为十一,沙巴为何不能一分为五? • 我们需要三级政府的原因在于 • 大部分州属超过一个县市的规模 • 马来州属不能分割 • 马来西亚的联邦制只有三个选择 • 改造成两层政府(违背马来皇室利益) • 权力下放,让州与地方政府各有权力运作 (违背一党 制利益) • 瘫痪地方政府,让州政府、国州议员代劳(现有运作) 55
  • 56. 为何不能实行地方政府选举? • 不是法律问题 • 宪法: • 第9附表II 说明地方政府选举是州政府权限 • 第113条(4)说明联邦与州政府可立法要求选委会执行国州议会以 外的选举 • 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第1条4 允许州政府豁免任何领土不受制 于该法令的任何部分 • 1960年地方政府选举法令仍然有效 • 行政手段:州政府可以先选举,后委任 • 是政治问题 • 族群与宗教政治 • 州政府被地方党要挟持 • 州政府在联邦下方权力前担心被地方政府架空 • 朝野政党不欲出现两党制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