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南齊書
 16 / 59
 135 段 4184 字
 289 种 40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八 百官 南齊書 16 卷十六
[樑]蕭子顯
←15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17 卷十七 志第九 輿服→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齊書 /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永明三年[485] 4 建元四年[482] 1 太始六年 1 永元三年[501] 1 孝建二年[455] 1 建元元年[479] 1
延興元年[471] 1 建元二年[480] 1
地点 南臺 1 鬱林 1 晉江 1
人物 太子 5 王珪之 2 江夏王 1
文官 尚書 7 侍中 7 令史 7 主簿 7 刺史 6 祭酒 5 左僕射 5 左丞 4
武官 功曹 5 校尉 3 太僕 3
其他 上署 4 起部 3 國學 3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建官設職,興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冊,表乎盛漢之書。存改回沿,備於歷代,先賢往學,以之雕篆者
眾矣。若夫胡廣舊儀,事惟簡撮,應劭官典,殆無遺恨。王朗奏議,屬霸國之初基;陳矯增曹,由軍
事而補闕。今則有魏氏 官儀、魚豢中外官 也。山濤以意辯人,不□□□。荀勗欲去事煩,唯論并省。
定制成文,本之晉令 ,後代承業,案為前准。肇域官品,區別階資,蔚宗選簿 梗概,欽明階次詳
悉,虞通、劉寅因荀氏 之作,矯舊增新,今古相校。齊受宋禪,事遵常典,既有司存,無所偏廢。其
餘散在史注,多已筌拾,覽者易知,不重述也。〔諸臺府 郎令史令史 職吏以下,具見長水校尉長水校尉 王珪
之 職儀。〕相國。蕭、曹以來,為人臣極位。宋孝建用南譙王義宣。至齊不用人,以為贈,不列官。
太宰。
宋大明用江夏王 義恭,以後無人。齊以為贈。
太傅太傅 。
太師太師 、太保太保 、太傅太傅 ,周舊官。漢末,董卓為太師太師 。晉惠帝 初,衛瓘為太保太保 。自後無太師太師 ,
而太保太保 為贈。齊唯置太傅太傅 。
大司馬大司馬 。大將軍大將軍 。
名 天
法 仕
名
衙 文 武
名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1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宋元嘉用彭城王 義康,後無人。齊以為贈。
太尉太尉 。司徒司徒 。司空司空 。
三公,舊為通官。司徒司徒 府領天下州郡名數戶口簿籍。雖無,常置左右長史右長史 、左西曹掾曹掾 屬、主主
簿簿 、祭酒祭酒 、令史令史 以下。晉世王導為司徒司徒 ,右長史右長史 干寶撰立官府,職儀已具。
特進特進 。
位從公。
諸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衛將軍衛將軍 。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中軍將軍中軍將軍 。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四征四征
將軍將軍 。〔東、西、南、北。〕四鎮將軍四鎮將軍 。
凡諸將軍加「大」字,位從公。開府儀同開府儀同 如公。凡公督府 置佐:長史長史 、司馬司馬 各一人,諮議參諮議參
軍軍 二人。諸曹有錄事錄事 ,功曹功曹 ,記室,戶曹戶曹 ,倉曹,中、直兵,外兵,騎兵騎兵 ,長流,賊曹,城
局,法曹,田曹,水曹,鎧曹,集曹,右戶,十八曹。城局曹以上署 正參軍正參軍 ,法曹以下署 行參行參
軍軍 ,各一人。其行參軍行參軍 無署者,為長兼員。其府佐史則從事中郎從事中郎 二人,倉曹掾倉曹掾 、戶曹戶曹 屬、東
西閤祭酒閤祭酒 各一人,主簿主簿 舍人舍人 御屬二人。加崇者,則左右長史右長史 四人,中郎中郎 掾屬並增數。其未及
開府,則置府亦有佐史,其數有減。小府無長流,置禁防參軍。
四安將軍四安將軍 。四平將軍四平將軍 。左、右、前、後將軍後將軍 。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四中郎將四中郎將 。
晉世荀羨、王胡之並居此官。宋、齊以來,唯處諸王,素族無為者。
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寧遠將軍寧遠將軍 。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
凡諸小號,亦有置府者。
太常太常 。
府置丞一人,五官、功曹功曹 、主簿主簿 ,九府 九史皆然。領官如左:
博士博士 ,謂之太學博士太學博士 。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一人。博士博士 二人。助教助教 十人。
建元四年[482],有司奏置國學 ,祭酒祭酒 准諸曹尚書尚書 ,博士博士 准中書郎中書郎 ,助教助教 准南臺 御史御史 。選
經學為先。若其人難備,給事中給事中 以還明經 者,以本位領。其下典學二人,三品,准太常主簿;戶戶
曹曹 、儀曹各二人,五品;白簿治禮吏八人,六品;保學醫二人;威儀二人。其夏,國諱 廢學,有司
奏省助教助教 以下。永明三年[485],立學,尚書令尚書令 王儉 領祭酒祭酒 。八年,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何胤單為祭酒祭酒 ,
疑所服,陸澄 等皆不能據,遂以玄服臨試。月餘日,博議定,乃服朱衣 。
總明觀祭酒總明觀祭酒 一人。
右太始六年,以國學 廢,初置總明觀,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學士 各十人,正令史令史 一
人,書令史書令史 二人,幹一人,門吏一人,典觀吏二人。建元中,掌治五禮 。永明三年[485],國
學 建,省。
太廟令太廟令 一人,丞一人。明堂令明堂令 一人,丞一人。太祝令太祝令 一人,丞一人。太史令太史令 一人,丞一人。廩廩
犧令犧令 一人,丞一人。
置令丞以下皆有職吏。
太樂令 一人,丞一人。諸陵令諸陵令 。
永明末置,用二品三品勳。置主簿主簿 、戶曹戶曹 各一人,六品保舉。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衙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武
衙 武 衙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仕
文 礼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衣
文
仕 文 文
文 礼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艺 文
文 文
2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光祿勳光祿勳 。
府置丞一人。領官如左:
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
位從公,開府置佐史如公。
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
皆銀章青綬,詔加金章紫綬者,為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樂安任遐為光祿,就王晏 乞一片金,晏乃啟轉為
金紫,不行。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中散大夫 。
諸大夫大夫 官,皆處舊齒老年,重者加親信二十人。
衛尉衛尉 。
府置丞一人。掌宮城管籥。張衡西京賦 曰「衛尉衛尉 八屯,警夜巡晝」。宮城諸卻敵樓上本施鼓,持夜
者以應更唱,太祖 以鼓多驚眠,改以鐵磬云。
廷尉廷尉 。
府置丞一人,正一人,監一人,評一人,律博士 一人。
大司農大司農 。
府置丞一人。領官如左:
太倉令太倉令 一人,丞一人。導官令導官令 一人,丞一人。藉田令一人,丞一人。
少府少府 。
府置丞一人。領官如左:
左右尚方右尚方 令各一人,丞一人。鍛署丞署丞 一人。〔永明三年[485]省,四年復置。〕 御府令御府令 一人,丞一
人。東冶令一人,丞一人。南冶令一人,丞一人。平准令一人,丞一人。上林令上林令 一人,丞一人。〔亦
屬尚書尚書 殿中曹。〕
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太僕太僕 。大鴻臚大鴻臚 。
三卿不常置。將作掌宮廟土木。太僕太僕 掌郊禮執轡。鴻臚掌導護贊拜 。有事權置兼官,畢乃省。
乘黃令乘黃令 一人。
掌五輅安車 ,大行凶器轀輬車 。
客館令。
掌四方賓客。
宣德衛尉宣德衛尉 、少府少府 、太僕太僕 。
鬱林王 立,文安太后 即尊號 ,以宮名置之。
大長秋大長秋 。
鬱林 立皇后 置。
武
武
武
武 名
文 武
文
文
作 文
主
文
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武 礼
文
器 器
文 文 武
主 主 礼
文
地 主
3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錄尚書錄尚書 。尚書令尚書令 。
總領總領 尚書尚書 臺二十曹,為內臺主 。行遇諸王以下,皆禁駐。左右僕射左右僕射 分道。無令,左僕射左僕射 為臺
主 ,與令同。
左僕射左僕射 。
領殿中主客二曹事,諸曹郊廟、園陵 、車駕行幸 、朝儀、臺內非違、文官舉補滿敘疾假事,其諸吉
慶瑞應眾賀、災異賊發眾變、臨軒 崇拜、改號格制、蒞官銓選 ,凡諸除署、功論、封爵、貶黜、八
議 、疑讞、通關案,則左僕射左僕射 主,右僕射右僕射 次經,維是黃案,左僕射左僕射 右僕射右僕射 署朱符見字,經都
丞竟,右僕射右僕射 橫畫成目,左僕射左僕射 畫,令畫。右官闕,則以次并畫。若無左右,則直置僕射僕射 在其中
閒,總左右事。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
領吏部 、刪定、三公、比部 四曹。
度支尚書度支尚書 。
領度支、金部 、倉部 、起部 四曹。
左民尚書尚書 。
領左民、駕部 二曹。
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
領都官、水部 、庫部 、功論四曹。
五兵尚書五兵尚書 。
領中兵 、外兵二曹。
祠部尚書祠部尚書 。
右僕射右僕射 通職,不俱置。
起部 尚書尚書 。
興立宮廟權置,事畢省。
左丞左丞 一人。
掌宗廟 郊祠、吉慶瑞應、災異、立作格制、諸案彈、選用除置、吏補滿除遣注職。
右丞右丞 一人。
掌兵士百工補役死叛考代年老疾病解遣、其內外諸庫藏穀帛、刑辠創業諍訟、田地船乘、稟拘兵工死
叛、考剔討補、差分百役、兵器諸營署人領、州郡租布、民戶移徙、州郡縣併帖、城邑民戶割屬、刺刺
史史 二千石令長丞尉被收及免贈、文武諸犯削官事。白案,右丞右丞 上署 ,左丞左丞 次署。黃案,左左
丞丞 上署 ,右丞右丞 次署。諸立格制及詳讞大事宗廟 朝廷儀體,左丞左丞 上署 ,右丞右丞 次署。自令僕以
下五尚書尚書 八座二十曹,各置郎中令郎中令 史以下,又置都令史都令史 分領之。僕射僕射 掌朝軌,尚書尚書 掌讞奏,
都丞任碎,在彈違諸曹緣常及外詳讞事。應須命議相值者,皆郎先立意,應奏黃案及關事,以立意官
為議主。凡辭訴有漫命者,曹緣諮如舊。若命有諮,則以立意者為議主。
武庫令武庫令 一人。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葬 礼
礼 仕
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衙
文
衙 衙 衙
文
衙
文
衙 衙
武
军
文
文
衙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礼 文 衙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4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屬庫部 。
車府令車府令 一人,丞一人。
屬駕部 。
公車令公車令 一人。大官令大官令 一人,丞一人。大醫令一人,丞一人。內外殿中監 各一人。內外驊騮 廄丞
各一人。材官將軍材官將軍 一人,司馬司馬 一人。
屬起部 ,亦屬領軍領軍 。
侍中侍中 祭酒祭酒 。〔高功者稱之。〕
侍中侍中 。
漢世為親近之職。魏、晉選用,稍增華重,而大意不異。宋文帝 元嘉中,王華、王曇首、殷景仁等,
並為侍中侍中 ,情在親密,與帝接膝共語,貂拂帝手,拔貂置案上,語畢復手插之。孝武時,侍中侍中 何偃
南郊陪乘,鑾輅過白門閫,偃將匐,帝乃接之曰:「朕乃陪卿。」齊世朝會 ,多以美姿容者兼
官。永元三年[501],東昏南郊,不欲親朝士,以主璽陪乘,前代未嘗有也。侍中侍中 呼為門下。亦置令令
史史 。領官如左:
給事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 。
亦管知詔令,世呼為小門下。
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通直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 。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常侍 。
舊與侍中侍中 通官,其通直員外,用衰老人士,故其官漸替。宋大明雖華選比侍中侍中 ,而人情久習,終不
見重,尋復如初。
散騎侍郎散騎侍郎 。通直散騎侍郎通直散騎侍郎 。員外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 。給事中給事中 。奉朝請奉朝請 。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
集書省職,置正書令史書令史 。朝散用衣冠之餘,人數猥積。永明中,奉朝請奉朝請 至六百餘人。
中書監中書監 一人,令一人,侍郎侍郎 四人,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無員。
中書省中書省 職,置主書、令史令史 、正書以下。
祕書監 一人,丞一人。郎。著作佐郎著作佐郎 。
晉祕書閣有令史令史 ,掌眾書,見晉令 ,令亦置令史令史 、正書及弟子 ,皆典教書畫。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一人。
晉江 左中丞中丞 司隸司隸 分督百僚,傅咸所云「行馬內外」是也。今中丞中丞 則職無不察,專道而行,騶輻
禁呵,加以聲色,武將相逢,輒致侵犯,若有鹵簿 ,至相敺擊。宋孝建二年[455]制,中丞中丞 與尚書尚書
令令 分道,雖丞郎下朝相值,亦得斷之,餘內外眾官,皆受停駐。
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二人。侍御史侍御史 十人。
蘭臺 置諸曹內外督令以下。
謁者僕射謁者僕射 一人。謁者謁者 十人。
謁者臺謁者臺 ,掌朝覲 賓饗。
領軍將軍領軍將軍 、中領軍中領軍 。護軍將軍護軍將軍 、中護軍中護軍 。
衙
武
衙
武 文 衙 军
武 文
衙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法 文 亲
文
地 文 武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礼
武 武 武 武
5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凡為中,小輕,同一官也。諸為將軍官,皆敬領、護。諸王為將軍,道相逢,則領、護讓道。置長長
史史 、司馬司馬 、五官、功曹功曹 、主簿主簿 。
左右二衛將軍衛將軍 。驍騎將軍驍騎將軍 。游擊將軍游擊將軍 。
晉世以來,謂領、護至驍、游為六軍。二衛置司 馬次官功曹功曹 主簿主簿 以下。
左右二中郎將中郎將 。前軍將軍前軍將軍 、後軍將軍後軍將軍 、左軍將軍左軍將軍 、右軍將軍右軍將軍 ,號四軍。屯騎、步兵、射
聲 、越騎 、長水 五校尉五校尉 。虎賁中郎將虎賁中郎將 。冗從僕射冗從僕射 。羽林監羽林監 。積射將軍積射將軍 。彊弩將軍。殿中殿中
將軍將軍 、員外殿中將軍殿中將軍 。殿中司馬督殿中司馬督 。武衛將軍武衛將軍 。武騎常侍武騎常侍 。
自二衛、四軍、五校已下,謂之「西省 」,而散騎為「東省 」。
丹陽尹丹陽尹 。
位次九卿下。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少傅。府置丞、功曹功曹 、五官、主簿主簿 。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府置丞一人以下。太子率更太子率更
令令 。太子 家令。置丞。太子僕太子僕 。太子門大夫太子門大夫 。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 。太子 洗馬。太子太子
舍人舍人 。太子 左右衛率左右衛率 各一。太子 翊軍步兵屯騎三校尉校尉 。太子旅賁中郎將太子旅賁中郎將 一人。太子左右積太子左右積
弩將軍弩將軍 。太子殿中將軍太子殿中將軍 、員外殿中將軍殿中將軍 。太子 倉官令。太子常從虎賁督太子常從虎賁督 。右東宮 職僚。
州牧州牧 、刺史刺史 。
魏、晉世州牧州牧 隆重,刺史刺史 任重者為使持節都督都督 ,輕者為持節督,起漢從帝時,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馮赦
討九江 賊,督揚、徐二州軍事,而何、徐宋志云起魏武遣諸州將督軍督軍 ,王珪之 職儀云起光武,並
非也。晉太康中,都督都督 知軍事知軍事 ,刺史刺史 治民,各用人。惠帝 末,乃并任,非要州則單為刺史刺史 。
州朝置別駕別駕 、治中治中 、議曹、文學祭酒文學祭酒 、諸曹部從事從事 史。
護南蠻校尉南蠻校尉 。
府置佐史。隸荊州 。晉、宋末省。建元元年[479],復置,三年,省。延興元年[471]置,建武省。
護三巴校尉三巴校尉 。
宋置。建元二年[480],改為刺史刺史 。
寧蠻校尉寧蠻校尉 。
府亦置佐史,隸雍州 。
平蠻校尉校尉 。
永明三年[485]置,隸益州 。
鎮蠻校尉鎮蠻校尉 。
隸寧州 。
護西戎校尉西戎校尉 。護羌校尉護羌校尉 。
右四校尉校尉 ,亦置四夷。
平越中郎將中郎將 。
府置佐史,隸廣州 。
文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法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军 军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衙 衙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武 武 文 文 主
文 主 武 主 武 武
武 武 武 主 武 衙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地 武 名
武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地
武
文
武
地
武
地
武
地
武 武
武
武
地
6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5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17 卷十七 志第九 輿服→目錄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郡太守郡太守 、內史內史 。縣令縣令 、相。
郡縣為國者,為內史內史 、相。
鎮蠻護軍鎮蠻護軍 。安遠護軍護軍 。
晉世雜號,多為郡領之。
諸王師諸王師 、友、文學各一人。
國官郎中令郎中令 、中尉中尉 、大農為三卿,左右常侍右常侍 、侍郎侍郎 ,上軍、中軍中軍 、下軍三軍,典書典書 、典
祠、學官學官 、典衛四令,食官、廄牧長牧長 、謁者謁者 以下。公侯置郎中令郎中令 一卿。
贊曰:百司分置,惟皇命職。雲師鳥紀,各有其式。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7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helloiac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helloiac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helloiac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helloiac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helloiac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helloiac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helloiac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helloiac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helloiac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helloiac
 

What's hot (20)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Similar to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helloiac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helloiac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helloiac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helloiac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helloiac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helloiac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helloiac
 
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helloiac
 
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helloiac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helloiac
 
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helloiac
 

Similar to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20)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126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後漢書 083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 1. 文档信息  南齊書  16 / 59  135 段 4184 字  289 种 40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八 百官 南齊書 16 卷十六 [樑]蕭子顯 ←15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17 卷十七 志第九 輿服→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齊書 /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永明三年[485] 4 建元四年[482] 1 太始六年 1 永元三年[501] 1 孝建二年[455] 1 建元元年[479] 1 延興元年[471] 1 建元二年[480] 1 地点 南臺 1 鬱林 1 晉江 1 人物 太子 5 王珪之 2 江夏王 1 文官 尚書 7 侍中 7 令史 7 主簿 7 刺史 6 祭酒 5 左僕射 5 左丞 4 武官 功曹 5 校尉 3 太僕 3 其他 上署 4 起部 3 國學 3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建官設職,興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冊,表乎盛漢之書。存改回沿,備於歷代,先賢往學,以之雕篆者 眾矣。若夫胡廣舊儀,事惟簡撮,應劭官典,殆無遺恨。王朗奏議,屬霸國之初基;陳矯增曹,由軍 事而補闕。今則有魏氏 官儀、魚豢中外官 也。山濤以意辯人,不□□□。荀勗欲去事煩,唯論并省。 定制成文,本之晉令 ,後代承業,案為前准。肇域官品,區別階資,蔚宗選簿 梗概,欽明階次詳 悉,虞通、劉寅因荀氏 之作,矯舊增新,今古相校。齊受宋禪,事遵常典,既有司存,無所偏廢。其 餘散在史注,多已筌拾,覽者易知,不重述也。〔諸臺府 郎令史令史 職吏以下,具見長水校尉長水校尉 王珪 之 職儀。〕相國。蕭、曹以來,為人臣極位。宋孝建用南譙王義宣。至齊不用人,以為贈,不列官。 太宰。 宋大明用江夏王 義恭,以後無人。齊以為贈。 太傅太傅 。 太師太師 、太保太保 、太傅太傅 ,周舊官。漢末,董卓為太師太師 。晉惠帝 初,衛瓘為太保太保 。自後無太師太師 , 而太保太保 為贈。齊唯置太傅太傅 。 大司馬大司馬 。大將軍大將軍 。 名 天 法 仕 名 衙 文 武 名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1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宋元嘉用彭城王 義康,後無人。齊以為贈。 太尉太尉 。司徒司徒 。司空司空 。 三公,舊為通官。司徒司徒 府領天下州郡名數戶口簿籍。雖無,常置左右長史右長史 、左西曹掾曹掾 屬、主主 簿簿 、祭酒祭酒 、令史令史 以下。晉世王導為司徒司徒 ,右長史右長史 干寶撰立官府,職儀已具。 特進特進 。 位從公。 諸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衛將軍衛將軍 。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中軍將軍中軍將軍 。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四征四征 將軍將軍 。〔東、西、南、北。〕四鎮將軍四鎮將軍 。 凡諸將軍加「大」字,位從公。開府儀同開府儀同 如公。凡公督府 置佐:長史長史 、司馬司馬 各一人,諮議參諮議參 軍軍 二人。諸曹有錄事錄事 ,功曹功曹 ,記室,戶曹戶曹 ,倉曹,中、直兵,外兵,騎兵騎兵 ,長流,賊曹,城 局,法曹,田曹,水曹,鎧曹,集曹,右戶,十八曹。城局曹以上署 正參軍正參軍 ,法曹以下署 行參行參 軍軍 ,各一人。其行參軍行參軍 無署者,為長兼員。其府佐史則從事中郎從事中郎 二人,倉曹掾倉曹掾 、戶曹戶曹 屬、東 西閤祭酒閤祭酒 各一人,主簿主簿 舍人舍人 御屬二人。加崇者,則左右長史右長史 四人,中郎中郎 掾屬並增數。其未及 開府,則置府亦有佐史,其數有減。小府無長流,置禁防參軍。 四安將軍四安將軍 。四平將軍四平將軍 。左、右、前、後將軍後將軍 。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四中郎將四中郎將 。 晉世荀羨、王胡之並居此官。宋、齊以來,唯處諸王,素族無為者。 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寧遠將軍寧遠將軍 。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 凡諸小號,亦有置府者。 太常太常 。 府置丞一人,五官、功曹功曹 、主簿主簿 ,九府 九史皆然。領官如左: 博士博士 ,謂之太學博士太學博士 。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一人。博士博士 二人。助教助教 十人。 建元四年[482],有司奏置國學 ,祭酒祭酒 准諸曹尚書尚書 ,博士博士 准中書郎中書郎 ,助教助教 准南臺 御史御史 。選 經學為先。若其人難備,給事中給事中 以還明經 者,以本位領。其下典學二人,三品,准太常主簿;戶戶 曹曹 、儀曹各二人,五品;白簿治禮吏八人,六品;保學醫二人;威儀二人。其夏,國諱 廢學,有司 奏省助教助教 以下。永明三年[485],立學,尚書令尚書令 王儉 領祭酒祭酒 。八年,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何胤單為祭酒祭酒 , 疑所服,陸澄 等皆不能據,遂以玄服臨試。月餘日,博議定,乃服朱衣 。 總明觀祭酒總明觀祭酒 一人。 右太始六年,以國學 廢,初置總明觀,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學士 各十人,正令史令史 一 人,書令史書令史 二人,幹一人,門吏一人,典觀吏二人。建元中,掌治五禮 。永明三年[485],國 學 建,省。 太廟令太廟令 一人,丞一人。明堂令明堂令 一人,丞一人。太祝令太祝令 一人,丞一人。太史令太史令 一人,丞一人。廩廩 犧令犧令 一人,丞一人。 置令丞以下皆有職吏。 太樂令 一人,丞一人。諸陵令諸陵令 。 永明末置,用二品三品勳。置主簿主簿 、戶曹戶曹 各一人,六品保舉。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衙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武 衙 武 衙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仕 文 礼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衣 文 仕 文 文 文 礼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艺 文 文 文 2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光祿勳光祿勳 。 府置丞一人。領官如左: 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 位從公,開府置佐史如公。 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 皆銀章青綬,詔加金章紫綬者,為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樂安任遐為光祿,就王晏 乞一片金,晏乃啟轉為 金紫,不行。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中散大夫 。 諸大夫大夫 官,皆處舊齒老年,重者加親信二十人。 衛尉衛尉 。 府置丞一人。掌宮城管籥。張衡西京賦 曰「衛尉衛尉 八屯,警夜巡晝」。宮城諸卻敵樓上本施鼓,持夜 者以應更唱,太祖 以鼓多驚眠,改以鐵磬云。 廷尉廷尉 。 府置丞一人,正一人,監一人,評一人,律博士 一人。 大司農大司農 。 府置丞一人。領官如左: 太倉令太倉令 一人,丞一人。導官令導官令 一人,丞一人。藉田令一人,丞一人。 少府少府 。 府置丞一人。領官如左: 左右尚方右尚方 令各一人,丞一人。鍛署丞署丞 一人。〔永明三年[485]省,四年復置。〕 御府令御府令 一人,丞一 人。東冶令一人,丞一人。南冶令一人,丞一人。平准令一人,丞一人。上林令上林令 一人,丞一人。〔亦 屬尚書尚書 殿中曹。〕 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太僕太僕 。大鴻臚大鴻臚 。 三卿不常置。將作掌宮廟土木。太僕太僕 掌郊禮執轡。鴻臚掌導護贊拜 。有事權置兼官,畢乃省。 乘黃令乘黃令 一人。 掌五輅安車 ,大行凶器轀輬車 。 客館令。 掌四方賓客。 宣德衛尉宣德衛尉 、少府少府 、太僕太僕 。 鬱林王 立,文安太后 即尊號 ,以宮名置之。 大長秋大長秋 。 鬱林 立皇后 置。 武 武 武 武 名 文 武 文 文 作 文 主 文 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武 礼 文 器 器 文 文 武 主 主 礼 文 地 主 3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錄尚書錄尚書 。尚書令尚書令 。 總領總領 尚書尚書 臺二十曹,為內臺主 。行遇諸王以下,皆禁駐。左右僕射左右僕射 分道。無令,左僕射左僕射 為臺 主 ,與令同。 左僕射左僕射 。 領殿中主客二曹事,諸曹郊廟、園陵 、車駕行幸 、朝儀、臺內非違、文官舉補滿敘疾假事,其諸吉 慶瑞應眾賀、災異賊發眾變、臨軒 崇拜、改號格制、蒞官銓選 ,凡諸除署、功論、封爵、貶黜、八 議 、疑讞、通關案,則左僕射左僕射 主,右僕射右僕射 次經,維是黃案,左僕射左僕射 右僕射右僕射 署朱符見字,經都 丞竟,右僕射右僕射 橫畫成目,左僕射左僕射 畫,令畫。右官闕,則以次并畫。若無左右,則直置僕射僕射 在其中 閒,總左右事。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 領吏部 、刪定、三公、比部 四曹。 度支尚書度支尚書 。 領度支、金部 、倉部 、起部 四曹。 左民尚書尚書 。 領左民、駕部 二曹。 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 領都官、水部 、庫部 、功論四曹。 五兵尚書五兵尚書 。 領中兵 、外兵二曹。 祠部尚書祠部尚書 。 右僕射右僕射 通職,不俱置。 起部 尚書尚書 。 興立宮廟權置,事畢省。 左丞左丞 一人。 掌宗廟 郊祠、吉慶瑞應、災異、立作格制、諸案彈、選用除置、吏補滿除遣注職。 右丞右丞 一人。 掌兵士百工補役死叛考代年老疾病解遣、其內外諸庫藏穀帛、刑辠創業諍訟、田地船乘、稟拘兵工死 叛、考剔討補、差分百役、兵器諸營署人領、州郡租布、民戶移徙、州郡縣併帖、城邑民戶割屬、刺刺 史史 二千石令長丞尉被收及免贈、文武諸犯削官事。白案,右丞右丞 上署 ,左丞左丞 次署。黃案,左左 丞丞 上署 ,右丞右丞 次署。諸立格制及詳讞大事宗廟 朝廷儀體,左丞左丞 上署 ,右丞右丞 次署。自令僕以 下五尚書尚書 八座二十曹,各置郎中令郎中令 史以下,又置都令史都令史 分領之。僕射僕射 掌朝軌,尚書尚書 掌讞奏, 都丞任碎,在彈違諸曹緣常及外詳讞事。應須命議相值者,皆郎先立意,應奏黃案及關事,以立意官 為議主。凡辭訴有漫命者,曹緣諮如舊。若命有諮,則以立意者為議主。 武庫令武庫令 一人。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葬 礼 礼 仕 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衙 文 衙 衙 衙 文 衙 文 衙 衙 武 军 文 文 衙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礼 文 衙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4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屬庫部 。 車府令車府令 一人,丞一人。 屬駕部 。 公車令公車令 一人。大官令大官令 一人,丞一人。大醫令一人,丞一人。內外殿中監 各一人。內外驊騮 廄丞 各一人。材官將軍材官將軍 一人,司馬司馬 一人。 屬起部 ,亦屬領軍領軍 。 侍中侍中 祭酒祭酒 。〔高功者稱之。〕 侍中侍中 。 漢世為親近之職。魏、晉選用,稍增華重,而大意不異。宋文帝 元嘉中,王華、王曇首、殷景仁等, 並為侍中侍中 ,情在親密,與帝接膝共語,貂拂帝手,拔貂置案上,語畢復手插之。孝武時,侍中侍中 何偃 南郊陪乘,鑾輅過白門閫,偃將匐,帝乃接之曰:「朕乃陪卿。」齊世朝會 ,多以美姿容者兼 官。永元三年[501],東昏南郊,不欲親朝士,以主璽陪乘,前代未嘗有也。侍中侍中 呼為門下。亦置令令 史史 。領官如左: 給事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 。 亦管知詔令,世呼為小門下。 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通直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 。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常侍 。 舊與侍中侍中 通官,其通直員外,用衰老人士,故其官漸替。宋大明雖華選比侍中侍中 ,而人情久習,終不 見重,尋復如初。 散騎侍郎散騎侍郎 。通直散騎侍郎通直散騎侍郎 。員外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 。給事中給事中 。奉朝請奉朝請 。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 集書省職,置正書令史書令史 。朝散用衣冠之餘,人數猥積。永明中,奉朝請奉朝請 至六百餘人。 中書監中書監 一人,令一人,侍郎侍郎 四人,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無員。 中書省中書省 職,置主書、令史令史 、正書以下。 祕書監 一人,丞一人。郎。著作佐郎著作佐郎 。 晉祕書閣有令史令史 ,掌眾書,見晉令 ,令亦置令史令史 、正書及弟子 ,皆典教書畫。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一人。 晉江 左中丞中丞 司隸司隸 分督百僚,傅咸所云「行馬內外」是也。今中丞中丞 則職無不察,專道而行,騶輻 禁呵,加以聲色,武將相逢,輒致侵犯,若有鹵簿 ,至相敺擊。宋孝建二年[455]制,中丞中丞 與尚書尚書 令令 分道,雖丞郎下朝相值,亦得斷之,餘內外眾官,皆受停駐。 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二人。侍御史侍御史 十人。 蘭臺 置諸曹內外督令以下。 謁者僕射謁者僕射 一人。謁者謁者 十人。 謁者臺謁者臺 ,掌朝覲 賓饗。 領軍將軍領軍將軍 、中領軍中領軍 。護軍將軍護軍將軍 、中護軍中護軍 。 衙 武 衙 武 文 衙 军 武 文 衙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法 文 亲 文 地 文 武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礼 武 武 武 武 5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凡為中,小輕,同一官也。諸為將軍官,皆敬領、護。諸王為將軍,道相逢,則領、護讓道。置長長 史史 、司馬司馬 、五官、功曹功曹 、主簿主簿 。 左右二衛將軍衛將軍 。驍騎將軍驍騎將軍 。游擊將軍游擊將軍 。 晉世以來,謂領、護至驍、游為六軍。二衛置司 馬次官功曹功曹 主簿主簿 以下。 左右二中郎將中郎將 。前軍將軍前軍將軍 、後軍將軍後軍將軍 、左軍將軍左軍將軍 、右軍將軍右軍將軍 ,號四軍。屯騎、步兵、射 聲 、越騎 、長水 五校尉五校尉 。虎賁中郎將虎賁中郎將 。冗從僕射冗從僕射 。羽林監羽林監 。積射將軍積射將軍 。彊弩將軍。殿中殿中 將軍將軍 、員外殿中將軍殿中將軍 。殿中司馬督殿中司馬督 。武衛將軍武衛將軍 。武騎常侍武騎常侍 。 自二衛、四軍、五校已下,謂之「西省 」,而散騎為「東省 」。 丹陽尹丹陽尹 。 位次九卿下。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少傅。府置丞、功曹功曹 、五官、主簿主簿 。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府置丞一人以下。太子率更太子率更 令令 。太子 家令。置丞。太子僕太子僕 。太子門大夫太子門大夫 。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 。太子 洗馬。太子太子 舍人舍人 。太子 左右衛率左右衛率 各一。太子 翊軍步兵屯騎三校尉校尉 。太子旅賁中郎將太子旅賁中郎將 一人。太子左右積太子左右積 弩將軍弩將軍 。太子殿中將軍太子殿中將軍 、員外殿中將軍殿中將軍 。太子 倉官令。太子常從虎賁督太子常從虎賁督 。右東宮 職僚。 州牧州牧 、刺史刺史 。 魏、晉世州牧州牧 隆重,刺史刺史 任重者為使持節都督都督 ,輕者為持節督,起漢從帝時,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馮赦 討九江 賊,督揚、徐二州軍事,而何、徐宋志云起魏武遣諸州將督軍督軍 ,王珪之 職儀云起光武,並 非也。晉太康中,都督都督 知軍事知軍事 ,刺史刺史 治民,各用人。惠帝 末,乃并任,非要州則單為刺史刺史 。 州朝置別駕別駕 、治中治中 、議曹、文學祭酒文學祭酒 、諸曹部從事從事 史。 護南蠻校尉南蠻校尉 。 府置佐史。隸荊州 。晉、宋末省。建元元年[479],復置,三年,省。延興元年[471]置,建武省。 護三巴校尉三巴校尉 。 宋置。建元二年[480],改為刺史刺史 。 寧蠻校尉寧蠻校尉 。 府亦置佐史,隸雍州 。 平蠻校尉校尉 。 永明三年[485]置,隸益州 。 鎮蠻校尉鎮蠻校尉 。 隸寧州 。 護西戎校尉西戎校尉 。護羌校尉護羌校尉 。 右四校尉校尉 ,亦置四夷。 平越中郎將中郎將 。 府置佐史,隸廣州 。 文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法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军 军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衙 衙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武 武 文 文 主 文 主 武 主 武 武 武 武 武 主 武 衙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地 武 名 武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地 武 文 武 地 武 地 武 地 武 武 武 武 地 6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5 卷十五 志第七 州郡下 17 卷十七 志第九 輿服→目錄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郡太守郡太守 、內史內史 。縣令縣令 、相。 郡縣為國者,為內史內史 、相。 鎮蠻護軍鎮蠻護軍 。安遠護軍護軍 。 晉世雜號,多為郡領之。 諸王師諸王師 、友、文學各一人。 國官郎中令郎中令 、中尉中尉 、大農為三卿,左右常侍右常侍 、侍郎侍郎 ,上軍、中軍中軍 、下軍三軍,典書典書 、典 祠、學官學官 、典衛四令,食官、廄牧長牧長 、謁者謁者 以下。公侯置郎中令郎中令 一卿。 贊曰:百司分置,惟皇命職。雲師鳥紀,各有其式。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7 / 7 https://taolang.club/doc/92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