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55 / 242
 86 段 8489 字
 478 种 99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北宋]歐陽修 等
←054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武德 7 貞觀 4 武德元年[618] 4 上元二年[675] 3 開元元年[713] 3 景雲二年[711] 3
永泰元年[765] 2 天寶 2
地点 中州 12 上縣 4 畿縣 4
人物 學生 6 親王 4 武后 3
文官 錄事 19 長史 17 大都督府 14 主簿 10 別駕 10 醫學博士 10 兵曹 9 刺史 9
武官 參軍事 21 錄事參軍事 13 兵曹參軍 12 司馬 11 都督 9
其他 從九品下 19 從八品下 16 從九品上 15 正九品下 13 正七品下 9 正八品下 9 從七品上 8
目錄
0
1
2
3
4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王府官王府官
傅一人,從三品。掌輔正過失。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謀議事。友一人,從五品下。掌侍
游處,規諷道義。侍讀 ,無定員。文學一人,從六品上。掌校典籍 ,侍從文章。東西閤祭酒閤祭酒 各一
人,從七品上。掌禮賢良、導賔客。
自祭酒祭酒 以下為王官。武德中,置師一人、常侍常侍 二人、侍郎侍郎 四人,皆掌表啟書疏,贊相禮儀;舍舍
人人 四人,掌通傳引納。謁者謁者 二人,舍人舍人 二人,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事、友,皆正五品下;文學、祭酒祭酒 ,
皆正六品下。高宗 、中宗 時,相王府長史王府長史 以宰相宰相 兼之,魏、雍、衛王 府以尚書尚書 兼之,徐、韓
二王為刺史刺史 ,府官同外官,資望愈下。永淳 以前,王未出閤則不開府 。天授二年[691],置皇孫府
官。玄宗 諸子多不出閤,王官益輕而員亦減矣。景雲二年[711],改師曰傅,開元二年[714]廢,尋復置,
廢常侍常侍 、侍郎侍郎 、謁者謁者 、舍人舍人 。開成元年[836],改諸王侍讀 曰奉諸王講讀,大中初復舊。
文
武
仕 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號 號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衙
號
文 文 文 文 仕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長史長史 一人,從四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四品下。皆掌統府僚,紀綱職務。掾一人,掌通判通判 功曹功曹 、倉倉
曹曹 、戶曹戶曹 事,屬一人,皆正六品上,掌通判通判 兵曹兵曹 、騎曹、法曹、士曹事。主簿主簿 一人,掌覆省書
教,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事二人,掌表啟書疏,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皆從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鈔目。錄錄
事事 一人,從九品下。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掌文官簿書簿書 、考課 、陳設,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掌祿稟、廚膳、出內、市
易、畋漁、芻稾,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掌封戶、僮僕、弋獵、過所,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掌武官簿書簿書 、考課 、儀衛、
假使,騎曹參軍事參軍事 掌廄牧、騎乘、文物、器械,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掌按訊、決刑,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掌土功、公
廨,自功曹功曹 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參軍事參軍事 二人,正八品下;行參軍事行參軍事 四人,從八品上。皆掌出使
雜檢校 。典籤典籤 二人,從八品下,掌宣傳書教。
武德中,改功曹功曹 以下書佐書佐 、法曹行書佐書佐 、士曹佐皆曰參軍事參軍事 ,長兼行書佐書佐 曰行參軍行參軍 ,廢城
局參軍事參軍事 。又有鎧曹鎧曹 參軍事參軍事 二人,掌儀衛兵仗;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一人,掌公廨、職田、弋獵;水曹參參
軍事軍事 二人,掌舟船、漁捕、芻草。皆正七品下。家史二人,百司問事謁者謁者 一人,正七品下。司閤一
人,正九品下。貞觀中,廢鎧曹鎧曹 、田曹、水曹。武后 時,家吏以下皆廢。主簿主簿 、記室有史二
人;錄事錄事 、功曹功曹 、倉曹倉曹 、兵曹兵曹 、騎曹、法曹、士曹,各府一人、史二人;戶曹戶曹 府、史,各二
人。自典籤典籤 以上為府官,郡王 、嗣王 不置長史長史 。
親事府典軍親事府典軍 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副典軍 二人,從五品上。皆掌校尉校尉 以下守衛、陪從,兼知鞍馬。校校
尉尉 五人,從六品上;旅帥旅帥 ,從七品下;隊正隊正 ,從八品下,隊副隊副 ,從九品下。皆掌領親事、帳
內 陪從。自旅帥旅帥 以下,視親事多少乃置。
帳內府典軍帳內府典軍 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副典軍 二人,從五品上。自校尉校尉 以下,員、品如 親事府 。
初,典軍典軍 以武官及流外為之,領執仗、帳內 等。秦王 、齊王 府置左右六護軍 府、左右親軍
府 、左右帳內府 。左一、右一護軍府 ,護軍護軍 各一人,副護軍護軍 各二人,長史長史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事事 ,倉曹倉曹 、兵曹兵曹 、鎧曹鎧曹 參軍事參軍事 ,各一人,統軍各五人,別將別將 各一人。左二、右二護軍府 ,
左三、右三護軍府 ,減統軍三人,別將別將 六人。左右親軍府 ,統軍各一人,長史長史 各一人,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事事 ,兵曹兵曹 、鎧曹鎧曹 參軍事參軍事 ,左別將左別將 ,右別將別將 ,各一人。帳內府 職員,與護軍府 同。又有庫
直,隸親事府 ;驅咥直,隸帳內府 。選材勇為之。貞觀中,庫直以下皆廢。親事府 有府一人,史
二人;執仗親事執仗親事 十六人,執弓仗;執乘親事執乘親事 十六人,掌供騎乘;親事三百三十人。帳內府 有府一
人,史一人,帳內 六百六十七人。
親王國令親王國令 一人,從七品下;大農一人,從八品下。掌判國司。尉一人,正九品下;丞一人,從九品
下。學官學官 長、丞各一人,掌教授 內人;食官長、丞各一人,掌營膳食;廄牧長牧長 、丞各二人,掌畜
牧;典府長、丞各二人,掌府內雜事。長皆正九品下,丞皆從九品下。
有典衛八人,掌守衛、陪從。舍人舍人 四人,錄事錄事 一人,府四人,史八人。
公主邑司 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掌公主 財貨、稟積、田園。主簿主簿 一人,正九品
下;錄事錄事 一人,從九品下。督封租、主家財貨出入。
有史八人,謁者謁者 二人,舍人舍人 二人,家史二人。
外官
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副元帥副元帥 ,都統都統 、副都統副都統 ,行軍長史行軍長史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行軍 左司馬左司馬 、行軍 右右
司馬司馬 ,判官,掌書記掌書記 ,行軍參謀行軍參謀 ,前軍兵馬使兵馬使 、中軍 兵馬使兵馬使 、後軍兵馬使兵馬使 ,中軍都虞中軍都虞
候候 ,各一人。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文 仕 武
武 武 文 仕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仕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文 主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主 主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营 武
文 武 武 名 衙
武 营 主 主 军
军 衙 衙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武 衙
衙 武 军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衙 衙
衙 衙 衙
武 文 衙
营
文
文 仕 武
文 文
衙 主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营 武 营
武 文 武 武 营 武 武
武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元帥元帥 、都統都統 、招討使招討使 ,掌征伐 ,兵罷則省。都統都統 總諸道兵馬,不賜旌節。
高祖 起兵,置左右領軍大都督左右領軍大都督 ,各總三軍。及定京師,置左右元帥左右元帥 、太原道 行軍元帥行軍元帥 、西討元西討元
帥帥 ,皆親王 領之。天寶末,置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都統都統 朔方 、河東 、河北 、平盧節度使 。招
討、都統都統 之名,始於此。大曆八年[773],罷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建中四年[783],以李希烈 反,置諸軍行
營 兵馬都元帥兵馬都元帥 ;興元元年[784],置副都統副都統 。會昌中,置靈、夏六道元帥元帥 。黃巢 之難,置諸道行諸道行
營都都統營都都統 。天復三年[903],置諸道兵馬元帥諸道兵馬元帥 ,尋復改曰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掌弼戎政。居則習蒐狩,有役則申戰守之法,器械、糧糒、軍籍、賜予皆專焉。
武德元年[618],改贊治曰治中。高宗 即位,曰司馬司馬 ,下州亦置焉。顯慶二年[657],置洛州司馬洛州司馬 。武
后 大足元年[701],東都 、北都 、雍、荊、揚、益州 ,置左右司馬左右司馬 。神龍二年[706]省。太極元
年[712],雍、洛四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增司馬司馬 一人,亦分左右。
掌書記掌書記 ,掌朝覲 、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行軍參謀行軍參謀 ,關豫軍中機密。
景龍元年[707],置掌書記掌書記 。開元十二年[724],罷行軍參謀行軍參謀 ,尋復置。
節度使節度使 、副大使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副使、判官、支使支使 、掌書記掌書記 、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衙
推推 各一人,同節度副使同節度副使 十人,館驛巡官館驛巡官 四人,府院法直官府院法直官 、要籍、逐要親事各一人,隨軍 四
人。節度使節度使 封郡王 ,則有奏記一人;兼觀察使觀察使 ,又有判官、支使支使 、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推衙推 各一
人;又兼安撫使安撫使 ,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兼支度、營田、招討、經略使經略使 ,則有副使、判官各一
人;支度使支度使 復有遣運判運判 官、巡官巡官 各一人。
節度使節度使 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 辭見,觀察使觀察使 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
行則建節、樹六纛,中官中官 祖送,次一驛輒上聞。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
中,大將鳴珂 ,金鉦鼓角居後,州縣齎印迎于道左。視事之日,設禮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判三
案,節度使節度使 判宰相宰相 ,觀察使觀察使 判節度使節度使 ,團練使團練使 判觀察使觀察使 。三日洗印,視其刓缺。歲以八月考
其治否,銷兵為上考,足食為中考,邊功為下考。觀察使觀察使 以豐稔 為上考,省刑為中考,辦稅為下
考。團練使團練使 以安民為上考,懲姦為中考,得情為下考。防禦使防禦使 以無虞為上考,清苦為中考,政成為
下考。經略使經略使 以計度為上考,集事為中考,脩造為下考。罷秩則交廳,以節度使節度使 印自隨,留觀察觀察
使使 、營田等印,以郎官郎官 主之。銷節樓、節堂,以節院使院使 主之,祭奠以時。入朝未見,不入私第。
京兆 、河南牧河南牧 ,大都督大都督 ,大都護大都護 ,皆親王 遙領。兩府 之政,以尹主之;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之政,
以長史長史 主之;大都護府 之政,以副大都護大都護 主之,副大都護大都護 則兼王府長史王府長史 。其後有持節為節節
度度 、副大使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者,正節度節度 也。諸王拜節度大使節度大使 者,皆留京師。
觀察使觀察使 、副使、支使支使 、判官、掌書記掌書記 、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推衙推 、隨軍 、要籍、進奏官進奏官 ,各一
人。
團練使團練使 、副使、判官、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推衙推 ,各一人。
防禦使防禦使 、副使、判官、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各一人。
觀察處置使觀察處置使 ,掌察所部善惡,舉大綱。凡奏請,皆屬於州。
武 武 文 军 武
號 武 武 地 武
武 主 武 武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名
营 武 武 武 名
武 武 武
武
號 武 文
主 地 地 地 武
文 武
文 礼 武
文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营
武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衙 文
文
名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节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地 文 武 文 主 衙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营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貞觀初,遣槍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神龍二年[706],以五品以
上二十人為十道巡察使巡察使 ,按舉州縣,再周而代。景雲二年[711],置都督都督 二十四人,察刺史刺史 以下善
惡,置司 舉從事從事 二人,秩比侍御史侍御史 。揚、益、并、荊四州為大都督大都督 ,汴、兗、魏、冀、蒲、綿、
秦、洪、潤、越十州為中都督中都督 ,皆正三品;齊、鄜、涇、襄、安、潭、遂、通、梁、夔十州為下都下都
督督 ,從三品。當時以為權重難制,罷之,唯四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如故。置十道按察使按察使 ,道各一人。開元二
年[714],曰十道按察採訪處置使採訪處置使 ,至四年罷,八年復置十道按察使按察使 ,秋、冬巡視州縣,十年又罷。十七
年復置十道、京都、兩畿按察使按察使 ,二十年曰採訪處置使採訪處置使 ,分十五道,天寶末,又兼黜陟使黜陟使 ,乾元元
年[758],改曰觀察處置使觀察處置使 。
西都 、東都 、北都 牧各一人,從二品。西都 、東都 、北都 、鳳翔 、成都 、河中 、江
陵 、興元 、興德府尹興德府尹 各一人,從三品。掌宣德化,歲巡屬縣,觀風俗、錄囚 、恤鰥寡。親王 典
州,則歲以上佐巡縣。
武德元年[618],雍州 置牧一人,以親王 為之,然常以別駕別駕 領州事。永徽中,改尹曰長史長史 。初,太
宗 伐高麗 ,置京城留守京城留守 ,其後車駕不在京都,則置留守留守 ,以右金吾大將軍右金吾大將軍 為副留守副留守 ;開元元
年[713],改京兆 、河南府 長史長史 復為尹,通判通判 府務,牧缺則行其事;十一年,太原府 亦置尹及少少
尹尹 ,以尹為留守留守 ,少尹少尹 為副留守副留守 :謂之三都留守留守 。三都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典獄典獄 十八人,問事十二
人,白直白直 二十四人;典獄典獄 以防守囚繫,問事以行罰。中府、上州,典獄典獄 十四人,問事八人,白白
直直 二十人;下府、中州 ,典獄典獄 十二人,問事六人,白直白直 十六人;下州,典獄典獄 八人,問事四
人,白直白直 十人。自三都以下,皆有執刀十五人。
少尹少尹 二人,從四品下。掌貳府州 之事,歲終則更次入計。
司錄參軍事司錄參軍事 二人,正七品上。錄事錄事 四人,從九品上。功曹功曹 、倉曹倉曹 、戶曹戶曹 、田曹、兵曹兵曹 、法
曹、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二人,皆正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六人,正八品下。六府錄事參軍府錄事參軍 事以下減一人。錄錄
事參軍事事參軍事 ,掌正違失,涖符印。
武德初,改州主簿州主簿 曰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開元元年[713],改曰司錄 。有史十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史四人,中
府有史三人,下府、都護府 、上州、中州 、下州各有史二人。
功曹功曹 司功參軍事司功參軍事 ,掌考課 、假使、祭祀、禮樂、學校、表疏、書啟、祿食、祥異、醫藥、卜筮 、
陳設、喪葬。
武德初,司功、司倉司倉 、司戶、司兵司兵 、司法、司士書佐書佐 皆為司功等參軍事參軍事 ,有府四人、史十
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三人、史六人;中府有府二人、史三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三人。大都護府 有府
一人、史二人。上府有府、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 減史二人。
倉曹倉曹 司倉參軍事司倉參軍事 ,掌租調、公廨、庖廚、倉庫、市肆。
有府五人,史十三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六人。中府、下府,各有府三人,史五人。都護府 有
府、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 、下州減史二人。
戶曹戶曹 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掌戶籍、計帳、道路、過所、蠲符、雜傜、逋負、艮賤、芻稾、逆旅、婚姻、田
訟、旌別孝悌。
文 武 文
衙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法 主
地 主 文 文
號 政 文 武 武 文
地 地 文 文 地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地 文 武 文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仕 文
衙 地
武 武 仕 礼
文 武 文 武
文 衙
地
文 武
文 衙
地
文 武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有府八人,史十六人,帳史二人,知籍,按帳目捉錢。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七人,帳史二人;中府有
府三人,史五人,帳史一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帳史一人。上州有佐四人,史六人,帳史一人;中
州 有佐三人,史五人,帳史一人;下州有佐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都護府 有府、史各二人,帳史
一人。
田曹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掌園宅、口分、永業及蔭田 。
景龍三年[709],初置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唐隆元年[710]省,上元二年[675]復置。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大都督
府府 有府二人,史六人;中府有府、史各二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
州 、下州減史二人。
兵曹司兵參軍事兵曹司兵參軍事 ,掌武官選、兵甲、器仗、門禁、管鑰、軍防、烽候、傳驛、畋獵。
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
人。都護府 有府三人,史四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 減史二人。
法曹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掌鞠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
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三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
人。上州有佐四人,史七人;中州 有佐一人,史四人;下州有佐一人,史三人。
士曹司士參軍事司士參軍事 ,掌津梁、舟車、舍宅、工藝。
有府五人,史十一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下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上州有佐二人,
史五人;中州 有佐一人,史四人。
參軍事參軍事 掌出使、贊導。
武德初,改行書佐書佐 曰行參軍行參軍 ,尋又改曰參軍事參軍事 。初有亟使十五人,後省 。
文學一人,從八品上。掌以五經 授諸生。縣則州補,州則授於吏部 。然無職事,衣冠恥之。
武德初,置經學博士經學博士 、助教 、學生 。德宗 即位,改博士博士 曰文學。元和六年[811],廢中州 、
下州文學州文學 。京兆 等三府,助教 二人,學生 八十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上州,各助教 一人;中都中都
督督 府,學生 五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
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上。掌療民疾。
貞觀三年[629],置醫學 ,有醫藥博士及學生 。開元元年[713],改醫藥博士博士 為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諸州置助
教 ,寫本草 、百一集驗方 藏之。未幾,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學生 皆省,僻州少醫藥者如故。二十七年,
復置醫學 生,掌州境巡療。永泰元年[765],復置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三都、都督府 、上州、中州 各有助
教 一人。三都學生 二十人,都督府 、上州二十人,中州 、下州十人。
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都督都督 一人,從二品;長史長史 一人,從三品;司馬司馬 二人,從四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
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兵曹參兵曹參
軍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五人,正八品下;市令一人,從九品
上;文學一人,正八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八品上。
中都督中都督 府都督都督 一人,正三品;別駕別駕 一人,正四品下;長史長史 一人,正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正五品
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七品下;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戶曹參
軍軍 事、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七品上;參軍事參軍事 四
人,從八品上;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文學一人,從八品上;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正九品上。
文
地 衙
武 名
武
文
地
武
文
衙 地
武
文
地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武 衙
作 衙
文 仕 亲 號 文 地
文 地 仕 亲 文 仕
文 亲
文
仕 亲 文 文
仕 作 作 文 亲
仕 文 衙 地
仕 亲 衙 地
文 武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下都督府下都督府 都督都督 一人,從三品;別駕別駕 一人,從四品下;長史長史 一人,從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五品
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從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戶曹參
軍軍 事、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三
人,從八品下;文學一人,從八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正九品上。
都督都督 掌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 、糧稟,總判府事判府事 。
武德初,邊要之地置總管總管 以統軍,加號使持節,蓋漢刺史刺史 之任。有行臺 ,有大行臺 。其員有尚尚
書省令書省令 一人,正二品,掌管內兵民,總判省事判省事 。有僕射僕射 一人,從二品,掌貳令貳令 事。自左右丞左右丞 以
下,諸司郎中司郎中 略如京省。又有食貨監 一人,丞二人,掌膳掌膳 羞、財物、賔客、帳具、音樂、醫藥;
有農圃監 一人,丞四人,掌倉廩、園圃 、薪炭、芻稾、運漕;有武器監 一人,丞二人,掌兵械、
廄牧;有百工監 一人,丞四人,掌舟車、營作。監皆正八品下,丞正九品下。七年,改總管總管 曰都都
督督 ,總十州者為大都督大都督 。貞觀二年[628],去大字,凡都督府 有刺史刺史 以下如故,然大都督大都督 又兼刺刺
史史 ,而不檢校 州事。其後都督都督 加使持節,則為將,諸將亦通以都督都督 稱,唯朔方 猶稱大總管大總管 。
邊州別置經略使經略使 ,沃衍有屯田 之州,則置營田使營田使 。武后 聖曆元年[698],以夏州 都督都督 領鹽
州 防禦使防禦使 。及安祿山 反,諸郡當賊衝者,皆置防禦守捉使守捉使 。乾元元年[758],置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
都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大者領州十餘,小者二三州。代宗 即位,廢防禦使防禦使 ,唯山南西道 如故。元載 秉
政,思結人心,刺史刺史 皆得兼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楊綰 為相,罷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唯澧、朗、峽、興、鳳如
故。建中後,行營 亦置節度使節度使 、防禦使防禦使 、都團練使都團練使 。大率節度節度 、觀察、防禦、團練使團練使 ,皆兼
所治州刺史州刺史 。都督府 則領長史長史 ,都護府 則領都護都護 ,或亦別置都護都護 。都督府 有掾,有屬,
有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事,有典籤典籤 ,武德中省。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掌交易,禁姦非 ,通判通判 市事。
貞觀十七年[643]廢市令。垂拱元年[685]復置。都督府 、三都、諸州,各有市丞一人,佐一人,史二
人,帥三人,分行檢察;倉督倉督 二人,顓涖出納;史二人。下州省丞。
大都護府大都護大都護府大都護 一人,從二品;副大都護大都護 二人,從三品;副都護都護 二人,正四品上;長史長史 一人,正
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功曹參
軍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三
人,正八品下。
上都護府 都護都護 一人,正三品;副都護都護 二人,從四品上;長史長史 一人,正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正五
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七品下;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各一
人,從七品上;參軍事參軍事 三人,從八品上。
都護都護 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總判府事判府事 。
上州刺史上州刺史 一人,從三品,職同牧尹;別駕別駕 一人,從四品下。
武德元年[618],改太守太守 曰刺史刺史 ,加使持節,丞曰別駕別駕 。十年,改雍州別駕雍州別駕 曰長史長史 。高宗 即
位,改別駕別駕 皆為長史長史 。上元二年[675],諸州復置別駕別駕 ,以諸王子為之。永隆元年[680]省,永淳元
年[682]復置。景雲二年[711],始參用庶姓 。天寶元年[742],改刺史刺史 曰太守太守 。八載,諸郡廢別駕別駕 ,下
郡置長史長史 一員。上元二年[675],諸州復置別駕別駕 。德宗 時,復省。元和、長慶之際,兩河用兵,裨裨
將將 有功者補東宮 王府官王府官 ,久次當進及受代居京師者,常數十人,訴宰相宰相 以求官;文宗 世,宰宰
相相 韋處厚 建議,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州別駕州別駕 。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营 文
武 文 衙 衙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衙 建 营
衙 武
武 武 衙 文 武
文 仕 武 武 地 武
文 军 文 主 地 武
地 武 名 文 文
文 號 武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营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衙 文 衙 文 文 衙
武 文 法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衙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武 衙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長史長史 一人,從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從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
下;司功參軍事司功參軍事 一人、司倉參軍事司倉參軍事 一人、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二人、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一人、司兵參軍事司兵參軍事 一
人、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二人、司士參軍事司士參軍事 一人,皆從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四人,從八品下;市令一人,從九品
上;丞一人,從九品下;文學一人,從八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下。
中州刺史中州刺史 一人,正四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八品上;錄事錄事 一人,從九品上;司功參軍事司功參軍事 、司司
倉參軍事倉參軍事 、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司兵參軍事司兵參軍事 、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司士參軍事司士參軍事 各一人,正八
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三人,正九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下。
下州刺史下州刺史 一人,正四品下;別駕別駕 一人,從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從八
品上;錄事錄事 一人,從九品下;司倉參軍事司倉參軍事 、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各一人,從
八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二人,從九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下。
諸軍各置使置使 一人,五千人以上有副使一人,萬人以上有營田副使營田副使 一人。軍皆有倉、兵、冑三曹參軍參軍
事事 。刺史刺史 領使,則置副使、推官推官 、衙官衙官 、州衙推衙推 、軍衙推軍衙推 。
京縣令縣令 各一人,正五品上;丞二人,從七品上;主簿主簿 二人,從八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下;尉
六人,從八品下。
畿縣令畿縣令 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正九品上;尉二人,正九品下。
上縣令上縣令 一人,從六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從九品上。
中縣令中縣令 一人,正七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中下縣令中下縣令 一人,從七品上;丞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主簿 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下縣令縣令 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縣令縣令 掌導風化,察冤滯,聽獄訟 。凡民田收授,縣令縣令 給之。每歲季冬 ,行鄉飲酒 禮。籍帳、傳
驛、倉庫、盜賊、隄道,雖有專官,皆通知。縣丞縣丞 為之貳,縣尉縣尉 分判衆曹,收率課調。
武德元年[618],改書佐書佐 曰縣尉縣尉 ,尋改曰正。諸縣置主簿主簿 ,以流外為之。京縣 、上縣 、丞皆一
人;畿縣 、上縣 ,正皆四人。七年,改縣正復曰尉。貞觀初,諸縣置錄事錄事 。開元,上縣 萬戶、
中縣四千戶以上,增尉一人。京兆 、河南府 諸縣,戶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戶一萬以上置義倉倉
督督 三人。其後畿縣 戶不及四千,亦置尉二人,萬戶增一人。凡縣有司功佐、司倉司倉 佐、司戶佐 、司司
兵兵 佐、司法佐 、司士佐、典獄典獄 、門事等,畿縣 減司兵司兵 ,上縣 有司戶、司法而已。凡縣皆有經經
學博士學博士 、助教 各一人,京縣學 生五十人,畿縣 四十人,中縣以下各二十五人。
上鎮,將一人,正六品下;鎮副鎮副 二人,正七品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中鎮,將一人,正七品上;鎮副鎮副 一人,從七品上;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一人,正九品下。下鎮,將一人,正
七品下;鎮副鎮副 一人,從七品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一人,從九品下。每鎮又有使一人、副使一人。凡軍
鎮,二萬人以上置司 馬一人,正六品上;增倉曹倉曹 、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七品下。不及二萬
者,司馬司馬 從六品上,倉曹倉曹 、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正八品上。
上戍,主一人,正八品下;戍副戍副 一人,從八品下。中戍,主一人,從八品下。下戍,主一人,正九品
下。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法 文 节 仕
文 武
文 武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法
武 法 文 地 武 地
文 仕 衙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衙 文 武
武 文 武
文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54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目錄
80
81
82
83
84
85
鎮將鎮將 、鎮副鎮副 、戍主戍主 、戍副戍副 ,掌捍防守禦防守禦 。凡上鎮二十,中鎮九十,下鎮一百三十五;上戍十一,
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掌儀式、倉庫、飲膳、醫藥、付事、句稽、省署鈔目、監
印、給紙筆、市易、公廨。中鎮則兵曹兵曹 兼掌。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掌防人名帳、戎器、管鑰、馬驢、土木、
謫罰之事。
上鎮有錄事錄事 一人,史一人,倉曹倉曹 佐一人、史二人,兵曹兵曹 佐、史各二人,倉督倉督 一人、史二人。中
鎮,錄事錄事 一人,兵曹兵曹 佐一人、史四人,倉督倉督 一人、史二人。下鎮,錄事錄事 一人,兵曹兵曹 佐一人、史
二人,倉督倉督 一人、史一人。凡軍鎮,五百人有押官押官 一人,千人有子總管子總管 一人,五千人又有府三
人、史四人。上戍,佐一人、史二人;中戍,史二人;下戍,史一人。唐廢戍子,每防人五百人為上
鎮,三百人為中鎮,不及者為下鎮;五十人為上戍,三十人為中戍,不及者為下戍。開元十五
年[727],朔方 五城各置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一人,品同諸軍判司 ,專涖營田。永泰後,諸鎮官頗增減開元之
舊。
五岳、四瀆 ,令各一人,正九品上,掌祭祀 。
有祝史祝史 三人,齋郎齋郎 各三十人。
上關,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中關,令一人,正九品下;丞一人,從九品下。下關,
令一人,亦從九品下。掌禁末游,察姦慝。凡行人車馬出入,據過所為往來之節。凡關二十有六,京四
面關有驛道者為上關,無驛道者為中關,餘為下關。
丞掌付事、句稽、監印、省署鈔目,通判通判 關事。
上關,錄事錄事 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典事 六人。中關,錄事錄事 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典事典事 四人。
下關,府一人,史、典事典事 各二人。典事典事 掌巡薙及雜當。初,諸關置都尉都尉 ,亦有它官奉敕監者。上
津置尉一人,掌舟梁之事;府一人,史二人,津長津長 四人。下津,尉一人,府一人,史二人,津長津長 二
人。永徽中,廢津尉津尉 ,上關置津吏津吏 八人。永泰元年[765],中關置津吏津吏 六人,下關四人,無津者不
置。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地 武 衙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helloiac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helloiac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helloiac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
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
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
helloiac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helloiac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helloiac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helloiac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helloiac
 
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helloiac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helloiac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南齊書 16 卷十六 志第八 百官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
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
明史 092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宋史 162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Similar to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helloiac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helloiac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helloiac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helloiac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helloiac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helloiac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helloiac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20)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55 / 242  86 段 8489 字  478 种 99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新唐書 055 卷四十九下 [北宋]歐陽修 等 ←054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55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武德 7 貞觀 4 武德元年[618] 4 上元二年[675] 3 開元元年[713] 3 景雲二年[711] 3 永泰元年[765] 2 天寶 2 地点 中州 12 上縣 4 畿縣 4 人物 學生 6 親王 4 武后 3 文官 錄事 19 長史 17 大都督府 14 主簿 10 別駕 10 醫學博士 10 兵曹 9 刺史 9 武官 參軍事 21 錄事參軍事 13 兵曹參軍 12 司馬 11 都督 9 其他 從九品下 19 從八品下 16 從九品上 15 正九品下 13 正七品下 9 正八品下 9 從七品上 8 目錄 0 1 2 3 4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王府官王府官 傅一人,從三品。掌輔正過失。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謀議事。友一人,從五品下。掌侍 游處,規諷道義。侍讀 ,無定員。文學一人,從六品上。掌校典籍 ,侍從文章。東西閤祭酒閤祭酒 各一 人,從七品上。掌禮賢良、導賔客。 自祭酒祭酒 以下為王官。武德中,置師一人、常侍常侍 二人、侍郎侍郎 四人,皆掌表啟書疏,贊相禮儀;舍舍 人人 四人,掌通傳引納。謁者謁者 二人,舍人舍人 二人,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事、友,皆正五品下;文學、祭酒祭酒 , 皆正六品下。高宗 、中宗 時,相王府長史王府長史 以宰相宰相 兼之,魏、雍、衛王 府以尚書尚書 兼之,徐、韓 二王為刺史刺史 ,府官同外官,資望愈下。永淳 以前,王未出閤則不開府 。天授二年[691],置皇孫府 官。玄宗 諸子多不出閤,王官益輕而員亦減矣。景雲二年[711],改師曰傅,開元二年[714]廢,尋復置, 廢常侍常侍 、侍郎侍郎 、謁者謁者 、舍人舍人 。開成元年[836],改諸王侍讀 曰奉諸王講讀,大中初復舊。 文 武 仕 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號 號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衙 號 文 文 文 文 仕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長史長史 一人,從四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四品下。皆掌統府僚,紀綱職務。掾一人,掌通判通判 功曹功曹 、倉倉 曹曹 、戶曹戶曹 事,屬一人,皆正六品上,掌通判通判 兵曹兵曹 、騎曹、法曹、士曹事。主簿主簿 一人,掌覆省書 教,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事二人,掌表啟書疏,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皆從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鈔目。錄錄 事事 一人,從九品下。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掌文官簿書簿書 、考課 、陳設,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掌祿稟、廚膳、出內、市 易、畋漁、芻稾,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掌封戶、僮僕、弋獵、過所,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掌武官簿書簿書 、考課 、儀衛、 假使,騎曹參軍事參軍事 掌廄牧、騎乘、文物、器械,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掌按訊、決刑,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掌土功、公 廨,自功曹功曹 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參軍事參軍事 二人,正八品下;行參軍事行參軍事 四人,從八品上。皆掌出使 雜檢校 。典籤典籤 二人,從八品下,掌宣傳書教。 武德中,改功曹功曹 以下書佐書佐 、法曹行書佐書佐 、士曹佐皆曰參軍事參軍事 ,長兼行書佐書佐 曰行參軍行參軍 ,廢城 局參軍事參軍事 。又有鎧曹鎧曹 參軍事參軍事 二人,掌儀衛兵仗;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一人,掌公廨、職田、弋獵;水曹參參 軍事軍事 二人,掌舟船、漁捕、芻草。皆正七品下。家史二人,百司問事謁者謁者 一人,正七品下。司閤一 人,正九品下。貞觀中,廢鎧曹鎧曹 、田曹、水曹。武后 時,家吏以下皆廢。主簿主簿 、記室有史二 人;錄事錄事 、功曹功曹 、倉曹倉曹 、兵曹兵曹 、騎曹、法曹、士曹,各府一人、史二人;戶曹戶曹 府、史,各二 人。自典籤典籤 以上為府官,郡王 、嗣王 不置長史長史 。 親事府典軍親事府典軍 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副典軍 二人,從五品上。皆掌校尉校尉 以下守衛、陪從,兼知鞍馬。校校 尉尉 五人,從六品上;旅帥旅帥 ,從七品下;隊正隊正 ,從八品下,隊副隊副 ,從九品下。皆掌領親事、帳 內 陪從。自旅帥旅帥 以下,視親事多少乃置。 帳內府典軍帳內府典軍 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副典軍 二人,從五品上。自校尉校尉 以下,員、品如 親事府 。 初,典軍典軍 以武官及流外為之,領執仗、帳內 等。秦王 、齊王 府置左右六護軍 府、左右親軍 府 、左右帳內府 。左一、右一護軍府 ,護軍護軍 各一人,副護軍護軍 各二人,長史長史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事事 ,倉曹倉曹 、兵曹兵曹 、鎧曹鎧曹 參軍事參軍事 ,各一人,統軍各五人,別將別將 各一人。左二、右二護軍府 , 左三、右三護軍府 ,減統軍三人,別將別將 六人。左右親軍府 ,統軍各一人,長史長史 各一人,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事事 ,兵曹兵曹 、鎧曹鎧曹 參軍事參軍事 ,左別將左別將 ,右別將別將 ,各一人。帳內府 職員,與護軍府 同。又有庫 直,隸親事府 ;驅咥直,隸帳內府 。選材勇為之。貞觀中,庫直以下皆廢。親事府 有府一人,史 二人;執仗親事執仗親事 十六人,執弓仗;執乘親事執乘親事 十六人,掌供騎乘;親事三百三十人。帳內府 有府一 人,史一人,帳內 六百六十七人。 親王國令親王國令 一人,從七品下;大農一人,從八品下。掌判國司。尉一人,正九品下;丞一人,從九品 下。學官學官 長、丞各一人,掌教授 內人;食官長、丞各一人,掌營膳食;廄牧長牧長 、丞各二人,掌畜 牧;典府長、丞各二人,掌府內雜事。長皆正九品下,丞皆從九品下。 有典衛八人,掌守衛、陪從。舍人舍人 四人,錄事錄事 一人,府四人,史八人。 公主邑司 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掌公主 財貨、稟積、田園。主簿主簿 一人,正九品 下;錄事錄事 一人,從九品下。督封租、主家財貨出入。 有史八人,謁者謁者 二人,舍人舍人 二人,家史二人。 外官 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副元帥副元帥 ,都統都統 、副都統副都統 ,行軍長史行軍長史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行軍 左司馬左司馬 、行軍 右右 司馬司馬 ,判官,掌書記掌書記 ,行軍參謀行軍參謀 ,前軍兵馬使兵馬使 、中軍 兵馬使兵馬使 、後軍兵馬使兵馬使 ,中軍都虞中軍都虞 候候 ,各一人。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文 仕 武 武 武 文 仕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仕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文 主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主 主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营 武 文 武 武 名 衙 武 营 主 主 军 军 衙 衙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武 衙 衙 武 军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衙 衙 衙 衙 衙 武 文 衙 营 文 文 仕 武 文 文 衙 主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营 武 营 武 文 武 武 营 武 武 武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元帥元帥 、都統都統 、招討使招討使 ,掌征伐 ,兵罷則省。都統都統 總諸道兵馬,不賜旌節。 高祖 起兵,置左右領軍大都督左右領軍大都督 ,各總三軍。及定京師,置左右元帥左右元帥 、太原道 行軍元帥行軍元帥 、西討元西討元 帥帥 ,皆親王 領之。天寶末,置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都統都統 朔方 、河東 、河北 、平盧節度使 。招 討、都統都統 之名,始於此。大曆八年[773],罷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建中四年[783],以李希烈 反,置諸軍行 營 兵馬都元帥兵馬都元帥 ;興元元年[784],置副都統副都統 。會昌中,置靈、夏六道元帥元帥 。黃巢 之難,置諸道行諸道行 營都都統營都都統 。天復三年[903],置諸道兵馬元帥諸道兵馬元帥 ,尋復改曰天下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掌弼戎政。居則習蒐狩,有役則申戰守之法,器械、糧糒、軍籍、賜予皆專焉。 武德元年[618],改贊治曰治中。高宗 即位,曰司馬司馬 ,下州亦置焉。顯慶二年[657],置洛州司馬洛州司馬 。武 后 大足元年[701],東都 、北都 、雍、荊、揚、益州 ,置左右司馬左右司馬 。神龍二年[706]省。太極元 年[712],雍、洛四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增司馬司馬 一人,亦分左右。 掌書記掌書記 ,掌朝覲 、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行軍參謀行軍參謀 ,關豫軍中機密。 景龍元年[707],置掌書記掌書記 。開元十二年[724],罷行軍參謀行軍參謀 ,尋復置。 節度使節度使 、副大使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副使、判官、支使支使 、掌書記掌書記 、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衙 推推 各一人,同節度副使同節度副使 十人,館驛巡官館驛巡官 四人,府院法直官府院法直官 、要籍、逐要親事各一人,隨軍 四 人。節度使節度使 封郡王 ,則有奏記一人;兼觀察使觀察使 ,又有判官、支使支使 、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推衙推 各一 人;又兼安撫使安撫使 ,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兼支度、營田、招討、經略使經略使 ,則有副使、判官各一 人;支度使支度使 復有遣運判運判 官、巡官巡官 各一人。 節度使節度使 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 辭見,觀察使觀察使 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 行則建節、樹六纛,中官中官 祖送,次一驛輒上聞。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 中,大將鳴珂 ,金鉦鼓角居後,州縣齎印迎于道左。視事之日,設禮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判三 案,節度使節度使 判宰相宰相 ,觀察使觀察使 判節度使節度使 ,團練使團練使 判觀察使觀察使 。三日洗印,視其刓缺。歲以八月考 其治否,銷兵為上考,足食為中考,邊功為下考。觀察使觀察使 以豐稔 為上考,省刑為中考,辦稅為下 考。團練使團練使 以安民為上考,懲姦為中考,得情為下考。防禦使防禦使 以無虞為上考,清苦為中考,政成為 下考。經略使經略使 以計度為上考,集事為中考,脩造為下考。罷秩則交廳,以節度使節度使 印自隨,留觀察觀察 使使 、營田等印,以郎官郎官 主之。銷節樓、節堂,以節院使院使 主之,祭奠以時。入朝未見,不入私第。 京兆 、河南牧河南牧 ,大都督大都督 ,大都護大都護 ,皆親王 遙領。兩府 之政,以尹主之;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之政, 以長史長史 主之;大都護府 之政,以副大都護大都護 主之,副大都護大都護 則兼王府長史王府長史 。其後有持節為節節 度度 、副大使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者,正節度節度 也。諸王拜節度大使節度大使 者,皆留京師。 觀察使觀察使 、副使、支使支使 、判官、掌書記掌書記 、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推衙推 、隨軍 、要籍、進奏官進奏官 ,各一 人。 團練使團練使 、副使、判官、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衙推衙推 ,各一人。 防禦使防禦使 、副使、判官、推官推官 、巡官巡官 ,各一人。 觀察處置使觀察處置使 ,掌察所部善惡,舉大綱。凡奏請,皆屬於州。 武 武 文 军 武 號 武 武 地 武 武 主 武 武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名 营 武 武 武 名 武 武 武 武 號 武 文 主 地 地 地 武 文 武 文 礼 武 文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营 武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衙 文 文 名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节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地 文 武 文 主 衙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营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貞觀初,遣槍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神龍二年[706],以五品以 上二十人為十道巡察使巡察使 ,按舉州縣,再周而代。景雲二年[711],置都督都督 二十四人,察刺史刺史 以下善 惡,置司 舉從事從事 二人,秩比侍御史侍御史 。揚、益、并、荊四州為大都督大都督 ,汴、兗、魏、冀、蒲、綿、 秦、洪、潤、越十州為中都督中都督 ,皆正三品;齊、鄜、涇、襄、安、潭、遂、通、梁、夔十州為下都下都 督督 ,從三品。當時以為權重難制,罷之,唯四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如故。置十道按察使按察使 ,道各一人。開元二 年[714],曰十道按察採訪處置使採訪處置使 ,至四年罷,八年復置十道按察使按察使 ,秋、冬巡視州縣,十年又罷。十七 年復置十道、京都、兩畿按察使按察使 ,二十年曰採訪處置使採訪處置使 ,分十五道,天寶末,又兼黜陟使黜陟使 ,乾元元 年[758],改曰觀察處置使觀察處置使 。 西都 、東都 、北都 牧各一人,從二品。西都 、東都 、北都 、鳳翔 、成都 、河中 、江 陵 、興元 、興德府尹興德府尹 各一人,從三品。掌宣德化,歲巡屬縣,觀風俗、錄囚 、恤鰥寡。親王 典 州,則歲以上佐巡縣。 武德元年[618],雍州 置牧一人,以親王 為之,然常以別駕別駕 領州事。永徽中,改尹曰長史長史 。初,太 宗 伐高麗 ,置京城留守京城留守 ,其後車駕不在京都,則置留守留守 ,以右金吾大將軍右金吾大將軍 為副留守副留守 ;開元元 年[713],改京兆 、河南府 長史長史 復為尹,通判通判 府務,牧缺則行其事;十一年,太原府 亦置尹及少少 尹尹 ,以尹為留守留守 ,少尹少尹 為副留守副留守 :謂之三都留守留守 。三都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典獄典獄 十八人,問事十二 人,白直白直 二十四人;典獄典獄 以防守囚繫,問事以行罰。中府、上州,典獄典獄 十四人,問事八人,白白 直直 二十人;下府、中州 ,典獄典獄 十二人,問事六人,白直白直 十六人;下州,典獄典獄 八人,問事四 人,白直白直 十人。自三都以下,皆有執刀十五人。 少尹少尹 二人,從四品下。掌貳府州 之事,歲終則更次入計。 司錄參軍事司錄參軍事 二人,正七品上。錄事錄事 四人,從九品上。功曹功曹 、倉曹倉曹 、戶曹戶曹 、田曹、兵曹兵曹 、法 曹、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二人,皆正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六人,正八品下。六府錄事參軍府錄事參軍 事以下減一人。錄錄 事參軍事事參軍事 ,掌正違失,涖符印。 武德初,改州主簿州主簿 曰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開元元年[713],改曰司錄 。有史十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史四人,中 府有史三人,下府、都護府 、上州、中州 、下州各有史二人。 功曹功曹 司功參軍事司功參軍事 ,掌考課 、假使、祭祀、禮樂、學校、表疏、書啟、祿食、祥異、醫藥、卜筮 、 陳設、喪葬。 武德初,司功、司倉司倉 、司戶、司兵司兵 、司法、司士書佐書佐 皆為司功等參軍事參軍事 ,有府四人、史十 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三人、史六人;中府有府二人、史三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三人。大都護府 有府 一人、史二人。上府有府、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 減史二人。 倉曹倉曹 司倉參軍事司倉參軍事 ,掌租調、公廨、庖廚、倉庫、市肆。 有府五人,史十三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六人。中府、下府,各有府三人,史五人。都護府 有 府、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 、下州減史二人。 戶曹戶曹 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掌戶籍、計帳、道路、過所、蠲符、雜傜、逋負、艮賤、芻稾、逆旅、婚姻、田 訟、旌別孝悌。 文 武 文 衙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法 主 地 主 文 文 號 政 文 武 武 文 地 地 文 文 地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地 文 武 文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仕 文 衙 地 武 武 仕 礼 文 武 文 武 文 衙 地 文 武 文 衙 地 文 武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有府八人,史十六人,帳史二人,知籍,按帳目捉錢。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七人,帳史二人;中府有 府三人,史五人,帳史一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帳史一人。上州有佐四人,史六人,帳史一人;中 州 有佐三人,史五人,帳史一人;下州有佐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都護府 有府、史各二人,帳史 一人。 田曹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掌園宅、口分、永業及蔭田 。 景龍三年[709],初置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唐隆元年[710]省,上元二年[675]復置。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大都督 府府 有府二人,史六人;中府有府、史各二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 州 、下州減史二人。 兵曹司兵參軍事兵曹司兵參軍事 ,掌武官選、兵甲、器仗、門禁、管鑰、軍防、烽候、傳驛、畋獵。 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 人。都護府 有府三人,史四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 減史二人。 法曹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掌鞠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 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三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 人。上州有佐四人,史七人;中州 有佐一人,史四人;下州有佐一人,史三人。 士曹司士參軍事司士參軍事 ,掌津梁、舟車、舍宅、工藝。 有府五人,史十一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下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上州有佐二人, 史五人;中州 有佐一人,史四人。 參軍事參軍事 掌出使、贊導。 武德初,改行書佐書佐 曰行參軍行參軍 ,尋又改曰參軍事參軍事 。初有亟使十五人,後省 。 文學一人,從八品上。掌以五經 授諸生。縣則州補,州則授於吏部 。然無職事,衣冠恥之。 武德初,置經學博士經學博士 、助教 、學生 。德宗 即位,改博士博士 曰文學。元和六年[811],廢中州 、 下州文學州文學 。京兆 等三府,助教 二人,學生 八十人。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上州,各助教 一人;中都中都 督督 府,學生 五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 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上。掌療民疾。 貞觀三年[629],置醫學 ,有醫藥博士及學生 。開元元年[713],改醫藥博士博士 為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諸州置助 教 ,寫本草 、百一集驗方 藏之。未幾,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學生 皆省,僻州少醫藥者如故。二十七年, 復置醫學 生,掌州境巡療。永泰元年[765],復置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三都、都督府 、上州、中州 各有助 教 一人。三都學生 二十人,都督府 、上州二十人,中州 、下州十人。 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都督都督 一人,從二品;長史長史 一人,從三品;司馬司馬 二人,從四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 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兵曹參兵曹參 軍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五人,正八品下;市令一人,從九品 上;文學一人,正八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八品上。 中都督中都督 府都督都督 一人,正三品;別駕別駕 一人,正四品下;長史長史 一人,正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正五品 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七品下;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戶曹參 軍軍 事、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七品上;參軍事參軍事 四 人,從八品上;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文學一人,從八品上;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正九品上。 文 地 衙 武 名 武 文 地 武 文 衙 地 武 文 地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武 衙 作 衙 文 仕 亲 號 文 地 文 地 仕 亲 文 仕 文 亲 文 仕 亲 文 文 仕 作 作 文 亲 仕 文 衙 地 仕 亲 衙 地 文 武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下都督府下都督府 都督都督 一人,從三品;別駕別駕 一人,從四品下;長史長史 一人,從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五品 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從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戶曹參 軍軍 事、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士曹參軍士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三 人,從八品下;文學一人,從八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正九品上。 都督都督 掌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 、糧稟,總判府事判府事 。 武德初,邊要之地置總管總管 以統軍,加號使持節,蓋漢刺史刺史 之任。有行臺 ,有大行臺 。其員有尚尚 書省令書省令 一人,正二品,掌管內兵民,總判省事判省事 。有僕射僕射 一人,從二品,掌貳令貳令 事。自左右丞左右丞 以 下,諸司郎中司郎中 略如京省。又有食貨監 一人,丞二人,掌膳掌膳 羞、財物、賔客、帳具、音樂、醫藥; 有農圃監 一人,丞四人,掌倉廩、園圃 、薪炭、芻稾、運漕;有武器監 一人,丞二人,掌兵械、 廄牧;有百工監 一人,丞四人,掌舟車、營作。監皆正八品下,丞正九品下。七年,改總管總管 曰都都 督督 ,總十州者為大都督大都督 。貞觀二年[628],去大字,凡都督府 有刺史刺史 以下如故,然大都督大都督 又兼刺刺 史史 ,而不檢校 州事。其後都督都督 加使持節,則為將,諸將亦通以都督都督 稱,唯朔方 猶稱大總管大總管 。 邊州別置經略使經略使 ,沃衍有屯田 之州,則置營田使營田使 。武后 聖曆元年[698],以夏州 都督都督 領鹽 州 防禦使防禦使 。及安祿山 反,諸郡當賊衝者,皆置防禦守捉使守捉使 。乾元元年[758],置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 都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大者領州十餘,小者二三州。代宗 即位,廢防禦使防禦使 ,唯山南西道 如故。元載 秉 政,思結人心,刺史刺史 皆得兼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楊綰 為相,罷團練守捉使團練守捉使 ,唯澧、朗、峽、興、鳳如 故。建中後,行營 亦置節度使節度使 、防禦使防禦使 、都團練使都團練使 。大率節度節度 、觀察、防禦、團練使團練使 ,皆兼 所治州刺史州刺史 。都督府 則領長史長史 ,都護府 則領都護都護 ,或亦別置都護都護 。都督府 有掾,有屬, 有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事,有典籤典籤 ,武德中省。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掌交易,禁姦非 ,通判通判 市事。 貞觀十七年[643]廢市令。垂拱元年[685]復置。都督府 、三都、諸州,各有市丞一人,佐一人,史二 人,帥三人,分行檢察;倉督倉督 二人,顓涖出納;史二人。下州省丞。 大都護府大都護大都護府大都護 一人,從二品;副大都護大都護 二人,從三品;副都護都護 二人,正四品上;長史長史 一人,正 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功曹參 軍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法曹參軍法曹參軍 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三 人,正八品下。 上都護府 都護都護 一人,正三品;副都護都護 二人,從四品上;長史長史 一人,正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正五 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七品下;功曹參軍功曹參軍 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戶曹參軍戶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各一 人,從七品上;參軍事參軍事 三人,從八品上。 都護都護 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總判府事判府事 。 上州刺史上州刺史 一人,從三品,職同牧尹;別駕別駕 一人,從四品下。 武德元年[618],改太守太守 曰刺史刺史 ,加使持節,丞曰別駕別駕 。十年,改雍州別駕雍州別駕 曰長史長史 。高宗 即 位,改別駕別駕 皆為長史長史 。上元二年[675],諸州復置別駕別駕 ,以諸王子為之。永隆元年[680]省,永淳元 年[682]復置。景雲二年[711],始參用庶姓 。天寶元年[742],改刺史刺史 曰太守太守 。八載,諸郡廢別駕別駕 ,下 郡置長史長史 一員。上元二年[675],諸州復置別駕別駕 。德宗 時,復省。元和、長慶之際,兩河用兵,裨裨 將將 有功者補東宮 王府官王府官 ,久次當進及受代居京師者,常數十人,訴宰相宰相 以求官;文宗 世,宰宰 相相 韋處厚 建議,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州別駕州別駕 。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营 文 武 文 衙 衙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衙 建 营 衙 武 武 武 衙 文 武 文 仕 武 武 地 武 文 军 文 主 地 武 地 武 名 文 文 文 號 武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营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衙 文 衙 文 文 衙 武 文 法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衙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武 衙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長史長史 一人,從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從七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 下;司功參軍事司功參軍事 一人、司倉參軍事司倉參軍事 一人、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二人、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一人、司兵參軍事司兵參軍事 一 人、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二人、司士參軍事司士參軍事 一人,皆從七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四人,從八品下;市令一人,從九品 上;丞一人,從九品下;文學一人,從八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下。 中州刺史中州刺史 一人,正四品下;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正八品上;錄事錄事 一人,從九品上;司功參軍事司功參軍事 、司司 倉參軍事倉參軍事 、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司兵參軍事司兵參軍事 、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司士參軍事司士參軍事 各一人,正八 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三人,正九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下。 下州刺史下州刺史 一人,正四品下;別駕別駕 一人,從五品上;司馬司馬 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錄事參軍事 一人,從八 品上;錄事錄事 一人,從九品下;司倉參軍事司倉參軍事 、司戶參軍事司戶參軍事 、司田參軍司田參軍 事、司法參軍事司法參軍事 各一人,從 八品下;參軍事參軍事 二人,從九品下;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一人,從九品下。 諸軍各置使置使 一人,五千人以上有副使一人,萬人以上有營田副使營田副使 一人。軍皆有倉、兵、冑三曹參軍參軍 事事 。刺史刺史 領使,則置副使、推官推官 、衙官衙官 、州衙推衙推 、軍衙推軍衙推 。 京縣令縣令 各一人,正五品上;丞二人,從七品上;主簿主簿 二人,從八品上;錄事錄事 二人,從九品下;尉 六人,從八品下。 畿縣令畿縣令 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正九品上;尉二人,正九品下。 上縣令上縣令 一人,從六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從九品上。 中縣令中縣令 一人,正七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中下縣令中下縣令 一人,從七品上;丞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主簿 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下縣令縣令 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主簿 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縣令縣令 掌導風化,察冤滯,聽獄訟 。凡民田收授,縣令縣令 給之。每歲季冬 ,行鄉飲酒 禮。籍帳、傳 驛、倉庫、盜賊、隄道,雖有專官,皆通知。縣丞縣丞 為之貳,縣尉縣尉 分判衆曹,收率課調。 武德元年[618],改書佐書佐 曰縣尉縣尉 ,尋改曰正。諸縣置主簿主簿 ,以流外為之。京縣 、上縣 、丞皆一 人;畿縣 、上縣 ,正皆四人。七年,改縣正復曰尉。貞觀初,諸縣置錄事錄事 。開元,上縣 萬戶、 中縣四千戶以上,增尉一人。京兆 、河南府 諸縣,戶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戶一萬以上置義倉倉 督督 三人。其後畿縣 戶不及四千,亦置尉二人,萬戶增一人。凡縣有司功佐、司倉司倉 佐、司戶佐 、司司 兵兵 佐、司法佐 、司士佐、典獄典獄 、門事等,畿縣 減司兵司兵 ,上縣 有司戶、司法而已。凡縣皆有經經 學博士學博士 、助教 各一人,京縣學 生五十人,畿縣 四十人,中縣以下各二十五人。 上鎮,將一人,正六品下;鎮副鎮副 二人,正七品下;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中鎮,將一人,正七品上;鎮副鎮副 一人,從七品上;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一人,正九品下。下鎮,將一人,正 七品下;鎮副鎮副 一人,從七品下;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一人,從九品下。每鎮又有使一人、副使一人。凡軍 鎮,二萬人以上置司 馬一人,正六品上;增倉曹倉曹 、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各一人,從七品下。不及二萬 者,司馬司馬 從六品上,倉曹倉曹 、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正八品上。 上戍,主一人,正八品下;戍副戍副 一人,從八品下。中戍,主一人,從八品下。下戍,主一人,正九品 下。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法 文 节 仕 文 武 文 武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法 武 法 文 地 武 地 文 仕 衙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衙 文 武 武 文 武 文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54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目錄 80 81 82 83 84 85 鎮將鎮將 、鎮副鎮副 、戍主戍主 、戍副戍副 ,掌捍防守禦防守禦 。凡上鎮二十,中鎮九十,下鎮一百三十五;上戍十一, 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倉曹參軍倉曹參軍 事,掌儀式、倉庫、飲膳、醫藥、付事、句稽、省署鈔目、監 印、給紙筆、市易、公廨。中鎮則兵曹兵曹 兼掌。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事,掌防人名帳、戎器、管鑰、馬驢、土木、 謫罰之事。 上鎮有錄事錄事 一人,史一人,倉曹倉曹 佐一人、史二人,兵曹兵曹 佐、史各二人,倉督倉督 一人、史二人。中 鎮,錄事錄事 一人,兵曹兵曹 佐一人、史四人,倉督倉督 一人、史二人。下鎮,錄事錄事 一人,兵曹兵曹 佐一人、史 二人,倉督倉督 一人、史一人。凡軍鎮,五百人有押官押官 一人,千人有子總管子總管 一人,五千人又有府三 人、史四人。上戍,佐一人、史二人;中戍,史二人;下戍,史一人。唐廢戍子,每防人五百人為上 鎮,三百人為中鎮,不及者為下鎮;五十人為上戍,三十人為中戍,不及者為下戍。開元十五 年[727],朔方 五城各置田曹參軍田曹參軍 事一人,品同諸軍判司 ,專涖營田。永泰後,諸鎮官頗增減開元之 舊。 五岳、四瀆 ,令各一人,正九品上,掌祭祀 。 有祝史祝史 三人,齋郎齋郎 各三十人。 上關,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中關,令一人,正九品下;丞一人,從九品下。下關, 令一人,亦從九品下。掌禁末游,察姦慝。凡行人車馬出入,據過所為往來之節。凡關二十有六,京四 面關有驛道者為上關,無驛道者為中關,餘為下關。 丞掌付事、句稽、監印、省署鈔目,通判通判 關事。 上關,錄事錄事 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典事 六人。中關,錄事錄事 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典事典事 四人。 下關,府一人,史、典事典事 各二人。典事典事 掌巡薙及雜當。初,諸關置都尉都尉 ,亦有它官奉敕監者。上 津置尉一人,掌舟梁之事;府一人,史二人,津長津長 四人。下津,尉一人,府一人,史二人,津長津長 二 人。永徽中,廢津尉津尉 ,上關置津吏津吏 八人。永泰元年[765],中關置津吏津吏 六人,下關四人,無津者不 置。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地 武 衙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183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