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元史
 042 / 211
 54 段 9849 字
 866 种 143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明]宋濂 等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治平 1
地点 徐州 13 江浙 13 江西 12 淮南 9 中書省 9 四川 9
人物 脫脫 24 徐壽輝 14 也先帖木兒 12 方國珍 9
文官 行省平章政事 18 提調 12 行省左丞 12 知樞密院事 9 平章政事 9 參知政事 9 廉訪使 8
同知樞密院事 7
武官 元帥 5 指揮使 2 統領 2
其他 中書平章政事 12 熒惑 10 上都 10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 五
九年春正月丁酉,享于太廟。癸卯,立山 東河 南等處行都水監 ,專治河患。乙巳,廣西徭賊復
陷道州 ,萬戶鄭均 擊走之。丙午,命中書平章政事 太不花 提調提調 會同館。庚戌,太白犯建
星。辛亥,太白犯平道。
二月戊辰,祭社稷 。辛巳,太不花 辭職,不允。甲申,太陰犯建星。
三月丁酉,壩河淺澀,以軍士、民夫各一萬濬之。己亥,太白犯壘壁陣。己巳,命大司農大司農 達識帖睦
邇 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是月,河北潰。陳州 麒麟生 ,不乳而死。徭賊吳天保 復寇沅州 。
夏四月丁卯,享于太廟。丁丑,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欽察台 為中書平章政事 。己卯,以燕南廉訪使廉訪使 韓
元善 為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立鎮撫司 於直沽 海津鎮 。壬午,以河間 鹽運司 水災,住煎鹽三萬引。是
月,車駕時巡上都 。
五月戊戌,命太傅太傅 脫脫 提調提調 大斡耳朶大斡耳朶 內史府 。庚子,詔修黃河 金堤 ,民夫日給鈔三
貫。辛丑,罷瑞州路 上高 縣長官縣長官 司。庚戌,命翰林國史院 等官薦舉 守令。丙辰,定守令督攝
之法,路督攝府,府督攝州,州督攝縣。是月,白茅河東 注沛縣 ,遂成巨浸。蜀江 大溢,浸漢陽
城 ,民大饑。
六月丙子,刻小玉印,以「至正珍祕」為文,凡祕書監祕書監 所掌書掌書 畫,皆識之。
主
地 地 衙
地 名 衙 名 文
礼 名
文
名 文 地 词 名 地
文 名 衙 文
名 文 衙 地 地 地 衙
衙
文 名 文 文 衙 地 地
地 地 文 衙 仕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秋七月庚寅朔,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斡勒海壽 劾奏 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哈麻 及其弟雪雪罪惡,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韓嘉
訥 以聞,不省,章三上,詔奪哈麻 、雪雪官,出海壽為陝西 廉訪副使廉訪副使 ,韓家訥為宣政院使宣政院使 。壬
辰,詔命太子 愛猷識理達臘 習學漢人文書文書 ,以李好文 為諭德,歸暘 為贊善贊善 ,張沖 為文
學。李好文 等上書辭,不許。賜公主 不荅昔你平江 田五十頃。甲午,以也先帖木兒 為御史大御史大
夫夫 。乙未,以湖廣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丙午,太陰犯壘壁陣。癸丑,太陰犯天
關 。甲寅,以柏顏為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乙卯,罷右丞相右丞相 朶兒只 ,依前為國王 ,左丞相左丞相 太平為翰翰
林學士承旨林學士承旨 。是月,大霖雨,水沒高唐州城 ;江、漢溢,漂沒民居、禾稼。
閏月辛酉,詔脫脫 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仍太傅太傅 ;韓家訥為江浙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庚午,以也可扎魯
忽赤搠思監 為中書右丞 ,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玉樞虎兒吐華 為中書參知政事 。辛巳,詔赦湖廣猺賊
詿誤者。戊子,命岐王 阿剌 乞鎮西番。
八月甲辰,以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柏顏為中書平章政事 ,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月魯不花 為宣政院使宣政院使 。庚
戌,以司徒司徒 雅普化 提調提調 太史院 、知經筵 事。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
九月甲子,凡建言中外利害者,詔委官選其可行之事以聞。丙寅,命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柏顏提調提調 留守
司 。丙子,中書平章政事 定住以疾辭職,不允。辛巳,命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亦憐真班 提調提調 武備
寺 。丙戌,熒惑 犯靈臺 。是月,遣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李獻代祀河瀆。
冬十月辛卯,享于太廟。丁酉,命皇太子 愛猷識理達臘 自是日為始入端本堂肄業。命脫脫 領端本
堂事,司徒司徒 雅普化 知端本堂事。端本堂虛中座,以俟至尊臨幸,太子 與師傅分東西向坐授書,其
下僚屬以次列坐。
十一月戊午朔,日有食之。戊辰,太陰犯畢宿 。庚辰,太白犯壘壁陣。
十二月戊戌,太白復犯壘壁陣。丁未,徭賊吳天保 陷辰州 。
是歲,詔汰冗官,均俸祿,賜致仕 官及高年帛。漕運使漕運使 賈魯 建言便益二十餘事,從其八事:其一
曰京畿 和糴,二曰優卹漕司 舊領漕戶,三曰接運委官,四曰通州 緫治豫定委官,五曰船戶困於壩
夫、海糧壞於壩戶,六曰疏濬運河 ,七曰臨清 運糧萬戶府 當隸漕司 ,八曰宜以宣忠船戶付本司節節
制制 。冀寧 平遙 等縣曹七七反,命刑部郎中刑部郎中 八十、兵馬指揮沙不丁 討平之。
十年春正月丙辰朔,以中書右丞 搠思監 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玉樞虎兒吐華 為中書右丞 。壬戌,立四
川 容美洞軍民緫管府。壬申,太陰犯熒惑 。甲戌,隕石棣州 ,色黑,中微有金星;先有聲自西北
來,至州北二十里乃隕。
二月丙戌朔,詔加封 天妃 父種德積慶侯 ,母育聖顯慶夫人。辛丑,太陰犯平道。甲辰,太陰犯鍵
閉。
三月己卯,熒惑 犯太微垣 。是月,奉化州 山石裂,有禽鳥、草木、山川、人物之形。
夏四月己丑,左司都事左司都事 武祺 建言更鈔法。丁酉,赦天下,其略曰:「朕纂承洪業,撫臨萬邦,夙夜
厲精,靡遑暇逸。比緣倚注失當,治理乖方,是用圖任一相,俾贊萬機。爰命脫脫 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
統正百官,允釐 庶績,曾未期月,百廢具舉,中外協望,朕甚嘉焉。尚慮軍國之重,民物之繁,政令
有未孚,生息有未遂,可赦天下。」丙午,太白犯鬼宿 。是月,車駕時巡上都 。
六月壬子,星大如月,入北斗,震聲若雷,三日復還。
秋七月辛酉,太陰犯房宿 。癸亥,以大護國仁王寺 昭應宮財用規運緫管府仍屬宣政院 。辛未,太
白晝見。丁丑,太白復晝見。
文 名 法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名 主 文
文 地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衙 文 名 衙
主 名
文 衙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衙 礼 衙
文 文
衙 衙 文 名 文
衙 天 地 文
主 名 名
文 名 主
天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衙 衙
武 衙 地 文 名
衙 名 文 名 衙
地 天 地
仕 主 主
天 天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天 衙
天 处 衙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八月壬寅,車駕還自上都 。
九月癸丑朔,太白晝見。辛酉,祭三皇 ,如祭孔子禮。先是,歲祀以醫官醫官 行事,江西 廉訪使廉訪使 文
殊訥建言,禮有未備,乃敕工部 具祭器,江浙行省 造雅樂 ,太常太常 定儀式,翰林撰樂章,至是用
之。壬戌,熒惑 犯天江。庚午,命樞密院 以軍士五百修築白河 堤。壬午,脫脫 以吏部 選
格 條目繁多,莫適據依,銓選 者得以高下之,請編類為成書,從之。
冬十月癸巳,歲星犯軒轅 。乙未,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偰哲篤 建言更鈔法,命中書省 、御史臺 、集賢、
翰林兩院 之臣集議之。丙申,太陰犯昴宿 。辛丑,置諸路寶泉 都提舉都提舉 司於京城 。是月,大
名、東平 、濟南 、徐州 ,各立兵馬指揮司以捕上馬賊。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丙辰,以高麗 瀋王 之孫脫脫 不花等為東宮 怯薛官怯薛官 。辛酉,罷遼
陽 濱海 民煎熬野鹽。戊辰,太陰犯鬼宿 。己巳,詔天下以中統交鈔壹貫文權銅錢壹千文,準至元
寶鈔貳貫,仍鑄至正通寶錢並用,以實鈔法,至元寶鈔通行如故。是月,三星隕于耀州 ,化為石,如
斧形,削之有屑,擊之有聲。
十二月壬午朔,修大都城。辛卯,以大司農大司農 禿魯等兼領都水監都水監 ,集河防正官議黃河 便益事。命
前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不顏不花 等討廣西徭賊。乙未,太陰犯鬼宿 。己酉,方國珍 攻溫州 。
是歲,京師麗正門樓上忽有人妄言災禍,鞫問之,自稱薊州 人,已而不知所往。
十一年春正月乙卯,享于太廟。丙辰,辰星犯牛宿 。庚申,命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孛羅帖木兒 討方國
珍 。丁卯,蘭陽 縣有紅星大如斗,自東南墜西北,其聲如雷。己卯,命搠思監 提調提調 大都留守
司 。
二月庚寅,太陰犯鬼宿 。乙未,太陰犯太微 。丁酉,太陰犯亢宿 。是月,命游皇城 ,中書
省 臣諫止之,不聽。立湖南 元帥府 分府于寶慶路 。
三月庚戌朔,立山 東分元帥府 于登州 。丙辰,親策進士 八十三人,賜朶烈圖、文允中 進
士 及第 ,其餘賜出身 有差。壬戌,徵建寧 處士彭炳 為端本堂說書端本堂說書 ,不至。丁卯,太陰犯東
咸。戊辰,太陰犯天江。是月,遣使賑湖南 、北被寇人民,死者鈔五錠,傷者三錠,燬所居屋者一
錠。
夏四月壬午,詔開黃河 故道,命賈魯 以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為緫治河防使,發汴梁 、大名十三路民十五
萬,廬州 等戍十八翼軍二萬,自黃陵岡 南達白茅,放于黃固、哈只 等口,又自黃陵 西至陽青村,
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仍命中書右丞 玉樞虎兒吐華 、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黑冢以兵鎮之。冀寧
路 屬縣多地震 ,半月乃止。乙酉,享于太廟。詔加封 河瀆神為靈源 神祐 弘濟王,仍重建河瀆
及西海神廟。改永順安撫司 為宣撫司 。丁酉,孟州 地震 。庚子,罷海西遼東道 巡防捕盜所,
立鎮寧州 。辛丑,師壁安撫司 土官田驢什用、盤順府土官墨奴什用降,立長官司 四、巡檢
司 七。乙巳,彰德路 雨雹,形如斧,傷人畜。是月,罷沂州 分元帥府 ,改立兵馬指揮使指揮使 司,
復分司分司 于膠州 。車駕時巡上都 。
衙
词 文 地 文
衙 地 艺 文
天 衙 地 名 衙
仕 仕
名 文 名 地 衙
衙 天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政 主 名 衙 文
地 地 天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天 名 地
地
天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衙
天 天 天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衙 地 仕 名
仕 仕 仕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名 地
衙 名 文
地 异 仕 地 名
地 衙 地 异 地
地 衙 衙
衙 地 地 衙 武
文 地 衙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辛亥,潁州 妖人劉福通 為亂,以紅巾為號,陷潁州 。初,欒城 人韓山
童 祖父 ,以白蓮會燒香惑衆,謫徙廣平 永年縣。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亂,彌勒 佛下生,河南及江
淮 愚民皆翕然信之。福通與杜遵 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 、韓咬兒復鼓妖言,謂山童實宋徽
宗 八世孫,當為中國主 。福通等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為亂,事覺,縣官縣官 捕之急,福
通遂反。山童就擒,其妻楊氏 ,其子韓林兒 ,逃之武安 。癸丑,文水 縣雨雹。壬申,命同知樞密同知樞密
院事院事 禿赤以兵討劉福通 ,授以分樞密院 印。丙子,命大都至汴梁 二十四驛,凡馬一匹助給鈔五
錠。
六月,發軍一千,從直沽 至通州 ,疏濬河道。是月,劉福通 據朱皋 ,攻破羅山 、真陽 、確
山 ,遂犯舞陽 、葉縣 等處。江浙 左丞左丞 孛羅帖木兒 為方國珍 所敗。
秋七月丙辰,廣西大水。丁巳,罷四川 大奴管勾管勾 洞長官司 ,改立忠孝軍 民府。己未,太陰犯斗
宿。壬戌,太白犯右執法。己巳,太白犯左執法 。熒惑 入鬼宿 。是月,開河功成,乃議塞決河。
命大司農大司農 達識帖睦邇 及江浙 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樊執敬 、浙東 廉訪使廉訪使 董守愨 同招諭方國珍 。
八月丁丑朔,中興地震 。戊寅,祭社稷 。乙酉,太陰犯天江。丙戌,蕭縣 李二及老彭 、趙君用
攻陷徐州 。李二號芝麻李 ,與其黨亦以燒香聚衆而反。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蘄州 羅田 縣人徐
貞一 ,名壽輝 ,與黃州 麻城 人鄒普勝等,以妖術陰謀聚衆,遂舉兵為亂,以紅巾為號。
九月戊申,以中書平章政事 朶兒 直班提調提調 宣文閣、知經筵 事,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定住提調提調 會同館
事。壬子,命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也先帖木兒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及衛王 寬徹哥 緫率大軍出征河南妖寇,各賜
鈔一千錠,從征者賜予有差。乙卯,辰星犯左執法 。丁巳,太白犯房宿 。壬戌,詔以高麗國王 不
荅失里之弟伯顏帖木兒 襲其王封,不荅失里之子遂廢。戊辰,太陰犯鬼宿 。是月,劉福通 陷汝寧
府 及息州 、光州 ,衆至十萬。徐壽輝 陷蘄水 縣及黃州路 。
冬十月戊寅,熒惑 犯太微垣 。己卯,享于太廟。辛巳,太陰犯斗宿。癸未,立寶泉 提舉司 于河
南行省 及濟南 、冀寧 等路凡九,江浙 、江西 、湖廣行省 等處凡三。命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老章以兵
同也先帖木兒 討河南妖寇。乙酉,太白犯斗宿。己丑,太白晝見。熒惑 犯歲星。辛卯,太白犯斗
宿。立中書分省 于濟寧 。癸巳,歲星犯右執法。癸卯,以宗王神保克復睢寧 、虹縣 有功,賜金
帶一,從征者賞銀有差。丙午,熒惑 犯左執法 。是月,天雨黑子于饒州 ,大如黍菽。徐壽
輝 據蘄水 為都,國號天完 ,僭稱皇帝,改元治平,以鄒普勝為太師太師 。
十一月癸丑,有星孛于婁宿 。甲寅,孛星 見于胃宿 。乙卯、丙辰,亦如之。丁巳,太陰犯填
星。孛星 微見于畢宿 。黃河 堤成,散軍民役夫。庚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徹徹帖木兒 等言,右丞相右丞相 脫
脫 治河功成,宜有異數以旌其勞。甲戌,江西 妖人鄧南二作亂,攻瑞州 ,緫管禹蘇福 擒斬之。
是月,遣使以治河功成告祭河伯。召賈魯 還朝,超授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賜金繫腰一、銀十
錠、鈔千錠、幣帛各二十匹。都水監都水監 并有司官司官 有功者三十七員,皆陞遷其職。詔賜脫脫 荅剌罕之
號,俾世襲 之,以淮安路 為其食邑。命立河平碑。
十二月丙子朔,太白晝見。丁丑,太白經天。己卯,立河防提舉司 ,隸行都水監 。庚辰,太白經
天,是夜,犯壘壁陣。甲申,太陰犯填星。丙戌,太白復經天,是夜,復犯壘壁陣。以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烏
古孫良楨 為中書參知政事 。辛卯,太白經天。壬辰,復如之。丁酉,太白晝見。太陰犯熒惑 。
命脫脫 於淮安 立諸路打捕 鷹房 民匠 錢糧緫管府,秩從三品。庚子,太白經天。辰星犯天
江。辛丑,太白經天。也先帖木兒 復上蔡縣 ,擒韓咬兒等至京師,誅之。壬寅,太白晝見。
是歲,括馬。
地 名 地 地
名 亲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衙 军
天 天 天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异 礼 地 名
地 名 衙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衙 名 文 礼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名
天 天 主
名 天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天 天 地 衙
衙 地 衙 地 地 地 文
名 天
衙 地 地 地
天 天 地
名 地 地 文
天 天 天
天 天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仕 地
衙 衙
文
名 衙 天
名 地 衙 衙 衙
名 地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1
42
十二年春正月丙午朔,詔印造中統元寶交鈔一百九十萬錠、至元鈔十萬錠。戊申,竹山 縣賊陷襄陽
路 ,緫管柴肅 死之。是日,荊門州 亦陷。己酉,時享太廟。庚戌,以宣政院使宣政院使 月魯不花 為中書
平章政事 。壬子,中書省 臣言:「河南、陝西 、腹裏 諸路,供給繁重,調兵討賊,正當春首耕作
之時,恐農民不能安於田畝,守令有失勸課,宜委通曉農事官員,分道巡視,督勒守令,親詣鄉都,省諭
農民,依時播 種,務要人盡其力,地盡其利。其有曾經盜賊、水患、供給之處,貧民不能自備牛、種
者,所在有司給之。仍令緫兵官,禁止屯駐 軍馬,毋得踏踐,以致農事廢弛。」從之。乙卯,淮東宣慰
司 添設同知宣慰 司事司事 及都事都事 各一員。丙辰,徐壽輝 遣偽將丁普郎 、徐明遠 陷漢陽 。丁巳,
陷興國府 。己未,徐壽輝 遣鄒普勝陷武昌 ,威順王寬徹普化 、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和尚棄城走。刑刑
部尚書部尚書 阿魯 收捕山東賊,給敕牒十一道,使分賞有功者。辛酉,徐壽輝 偽將曾法興陷安陸府 ,知知
府府 丑驢 戰不勝,死之。癸亥,刑部 添設尚書尚書 、侍郎侍郎 、郎中郎中 、員外郎員外郎 各一員,五愛馬添設忽
剌 罕赤二百名。乙丑,太陰犯熒惑 。丙寅,以河復故道,大赦天下。己巳,歲星犯右執法。辛
未,徐壽輝 兵陷沔陽府 。壬申,中興路 陷,山南宣慰司同知司同知 月古輪失領兵出戰,衆潰,宣慰宣慰
使使 錦州 不花、山南廉訪使廉訪使 卜禮月敦皆遁走。是月,命逯魯曾 為淮東添設元帥元帥 ,統領統領 兩淮所募鹽
丁五千討徐州 。拘刷河南、陝西 、遼陽 三省 及上都 、大都、腹裏 等處漢人馬。命四川 行省平行省平
章政事章政事 月魯帖木兒 為緫兵官,與四川 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長吉 討興元、金州 等處賊;宣政院同知宣政院同知 桑
哥 率領亦都護亦都護 畏吾兒 軍與荊湖北道 宣慰使宣慰使 朶兒只班 同守襄陽 ;濟寧 兵馬指揮使指揮使 寶童統統
領領 右都衛軍,從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月闊察兒 討徐州 。
二月乙亥朔,詔許溪洞蠻猺自新。丁丑,以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賈魯 為中書添設左丞左丞 。以河南廉訪使廉訪使 哈
藍朶兒只 為荊湖北道 宣慰使都元帥宣慰使都元帥 ,守襄陽 。癸未,命諸王禿堅領從官百人,馳驛守揚州 ,
賜金一錠、鈔一千錠。命西寧王 牙安沙鎮四川 。賜鎮南王 孛羅不花 鈔一萬錠。甲申,鄒平 縣
馬子昭為亂,捕斬之。乙酉,徐壽輝 兵陷江州 ,緫管李黼 死之,遂陷南康路 。丙戌,霍州 靈
石縣 地震 。徐壽輝 兵陷岳州 。房州 賊陷歸州 。戊子,詔:「徐州 內外群聚之衆,限二十
日,不分首從,並與赦原。」置安東、安豐 分元帥府 。己丑,游皇城 。庚寅,太陰犯太微
垣 。癸巳,太陰犯氐宿 。辛丑,鄧州 賊王權、張椿 陷澧州 ,龍鎮衛指揮使衛指揮使 俺都 剌哈蠻等帥
師復之。褒贈伏節死義 宣徽使宣徽使 帖木兒 等二十七人。壬寅,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納麟 為江南 行臺御行臺御
史史 大夫,仍太尉太尉 。命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八剌 與諸王孛蘭奚 領軍領軍 守大名。癸卯,命中書平章政
事 月魯不花 知經筵 事,左丞左丞 賈魯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帖理帖木兒 、烏古孫良楨 並同知同知 經筵 事。
是月,賊侵滑、濬,命德住為河南右丞右丞 ,守東明 。德住時致仕 于家,聞命,馳至東明 ,浚城隍,
嚴備禦備禦 ,賊不敢犯。徐壽輝 偽將歐普祥 陷袁州 。命帖理帖木兒 以中書參知政事 分省濟寧 。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名
军
衙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衙 名 地 名 文
文 政 名 地
文 名 衙 文 文 文 文
名 天
名 地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武 武
地 地 地 衙 衙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政 地 文 名 地 地 武
武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武 地 地
主 地 主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异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天 天 地 名 地 武 名
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武 文 名 名 武
衙 名 礼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礼
文 地 仕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衙 地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3
三月乙巳朔,追封 太師太師 、忠王 馬扎兒台為德王 。丁未,徐壽輝 偽將許甲攻衡州 ,洞官黃安 撫
敗之。徐壽輝 偽將陶九陷瑞州 ,緫管禹蘇福 、萬戶張岳 敗之。壬子,河南左丞相左丞相 太不花 克復南
陽 等處。癸丑,中書省 臣請行納粟 補官之令:「凡各處士庶,果能為國宣力,自備糧米供給軍儲
者,照依定擬地方實授常選流官,依例陞轉、封廕;及已除茶鹽錢穀官錢穀官 有能再備錢糧供給軍儲者,驗見
授品級,改授常流。」從之。戊午,太陰犯進賢 。辛酉,命親王 阿兒麻以兵討商州 等處賊。以鞏卜
班 知行樞密院事知行樞密院事 。壬戌,太陰犯東咸。甲子,徐壽輝 偽將項普略陷饒州路 ,遂陷徽州 、信
州 。四川 未附生 蠻向亞甲洞主墨得什用出降,立盤順府。丁卯,江南 行臺御史行臺御史 大夫帖木哥 乞致
仕 ,不允,以為甘肅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以出征馬少,出幣帛各一十萬匹,於迤北萬戶、千戶所 易
馬。戊辰,太白晝見。詔:「南人有才學者,依世祖 舊制,中書省 、樞密院 、御史臺 皆用之。
」中書省 臣言:「張理獻言,饒州 德興 三處,膽水浸鐵,可以成銅,宜即其地各立銅冶場,直隸 寶
泉 提舉司 ,宜以張理就為銅冶場官場官 。」從之。以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為江西 行省左行省左
丞丞 相,領兵收捕饒、信賊。庚午,詔:「隨朝一品職事及省、臺、院、六部 、翰林、集賢、司司
農農 、太常太常 、宣政、宣徽宣徽 、中政、資正、國子 、祕書祕書 、崇文、都水諸正官,各舉循良材 幹、智勇
兼全、堪充守令者二人。知人多者,不限員數。各處試用守令,並授兼管義兵 防禦諸軍奧魯 勸農勸農
事事 ,所在上司不許擅差。守令既已優陞,其佐貳佐貳 官員,比依入廣例,量陞二等。任滿,驗守令全治
者,與真授;不治者,全削二等,依本等敘;半治者,減一等敘。雜職人員,其有知勇之士,並依上例。
凡除常選官於殘破郡縣及迫近賊境之處,陞四等;稍近賊境,陞二等。」是月,方國珍 復劫其黨下海,
入黃巖 港,台州路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泰不花 率官軍與戰,死之。隴西 地震 百餘日,城郭頹夷,陵谷遷
變,定西、會州 、靜寧、莊浪尤甚。會州公 宇中牆崩,獲弩五百餘張,長者丈餘,短者九尺,人莫能
挽。改定西為安定州,會州 為會寧州 。詔定軍民官不守城池之罪。
仕 文 主 主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地 地 仕
文
地 主 地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仕 地 文 名
仕 文 营
亲 地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衙
文 文 文 主 文 地
军 军
文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异
地 主
地 地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4
45
閏三月辛巳,以台州路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泰不花 為江浙 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行台州路 事,命下,泰不花 已
死。壬午,以大理宣慰使宣慰使 荅失八都魯為四川行省 添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與本省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咬住討山南、湖
廣等處賊。乙酉,徐壽輝 偽將陳普文陷吉安路 ,鄉民羅明遠 起義兵 復之。命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朶來 、兵兵
部侍郎部侍郎 馬某火者,分詣上都 、察罕 腦兒、集寧 等處,給散出征河南達達軍口糧。立淮南江北等處行
中書省 ,治揚州 ,轄揚州 、高郵 、淮安 、滁州 、和州 、廬州 、安豐 、安慶 、蘄州 、黃
州 。壬辰,以大都留守大都留守 兀忽失為江浙行省 添設右丞右丞 ,討饒、信賊。丙申,阿速 愛馬里納忽台
擒滑州 、開州 賊韓兀奴 罕有功,授資用庫大使資用庫大使 。丁酉,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鐵傑 ,以湖南 兵
復岳州 。戊戌,詔淮南 行省 設官二十五員,以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晃火兒不花 、湖廣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失列
門 並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淮東元帥元帥 蠻子為右丞右丞 ,燕南廉訪使廉訪使 秦從德 為左丞左丞 ,陝西 行臺 侍御史侍御史 荅
失禿、山北廉訪使廉訪使 趙璉 並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庚子,以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悟良哈台 為中書添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同同
知知 經筵 事。辛丑,命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晃火兒不花 提調提調 鎮南王 傅事。是月,詔四川 行省平行省平
章政事章政事 咬住以兵東討荊襄 賊,克復忠、萬、夔、雲陽 等州。命江西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以兵
守江東 、西關 隘。命諸王亦憐真班 、愛因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也先帖木兒 與陝西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月魯
帖木兒 討南陽 、襄陽 賊,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阿魯 討海寧 賊,江西 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火你赤 與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朶
䚟 討江西 賊。以浙東 宣慰使宣慰使 恩寧普 代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左荅納失里守蕪湖 。命江西 行省右行省右
丞丞 兀忽失、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老老與星吉 、不顏帖木兒 、蠻子海牙 同討饒、信等處賊。方國珍 不
受招安之命,命江浙 左丞左丞 左荅納失里討之。命典瑞院 給淮南 行省 銀字圓牌三面、驛券五十道。
詔江西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晃火兒不花 、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左荅納失里、
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也先帖木兒 、四川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八失忽都 及江南 行臺御史行臺御史 大夫納麟 與江
浙行省 官,並以便宜行事。也先帖木兒 駐軍沙河 ,軍中夜驚,軍潰,退屯朱仙 鎮。詔以中書平章政
事 蠻子代緫其兵,也先帖木兒 還京師,仍命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
夏四月癸卯朔,日有食之。江西 臨川 賊鄧忠 陷建昌路 。己酉,時享太廟。甲寅,以御史大御史大
夫夫 搠思監 為中書平章政事 ,提調提調 留守司 。乙卯,鐵傑 及萬戶陶夢楨復武昌 、漢陽 ,尋再
陷。丙辰,江西 宜黃 賊塗佑與邵武 建寧 賊應必達等攻陷邵武路 ,緫管吳按攤不花 以兵討之,
千戶魏淳 以計擒塗佑、應必達,復其城。辛酉,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渾都海牙 乞致仕 ,不允,以為中
書平章政事 。四川 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桑哥失里 復渠州 。甲子,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歐陽玄 以湖廣行省行省
右丞右丞 致仕 ,錫玉帶及鈔一百錠,給全俸終其身。戊辰,諸王禿堅帖木兒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也先帖木
兒 討和州 有功,各賜金繫腰并鈔一千錠。辛未,荊門 知州知州 聶炳 復荊門州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忽都海
牙 年老有疾,詔免其朝賀 。是月,大駕 時巡上都 。永懷縣 賊陷桂陽 。咬住復歸州 ,進攻峽
州 ,與峽州 緫管趙余禠大破賊兵,誅賊將李太素等,遂平 之。詔天下完城郭,築隄防。命亦都亦都
護護 月魯帖木兒 領畏吾兒 軍馬,同豫王 阿剌忒納失里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老章討襄陽 、南陽 、鄧
州 賊。陝西 行臺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蒙古 魯海牙、范文等糾言也先帖木兒 喪師辱國,乞明正其罪,詔不
允。左遷 西臺御史西臺御史 大夫朶爾直班 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蒙古 魯海牙十二人為各路添設佐佐
貳貳 官。
五月癸酉朔,太白犯鎮星。戊寅,命龍虎山 張嗣德 為三十九代天師天師 ,給印章。海道萬戶海道萬戶 李世
安 建言權停夏運,從之。命江南 行臺御史行臺御史 大夫納麟 給宣敕 與台州 民陳子由、楊恕卿、趙士
正、戴甲,令其集民丁夾攻方國珍 。己卯,咬住復中興路 。庚辰,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徹徹帖木兒 等言:
「河南諸處群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為口實。宜以瀛國公 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徙沙州 安置,禁勿與人
交通。」從之。罷衆兒棚等處金銀場課。癸未,建昌民戴良起鄉兵 克復建昌路 。乙酉,命留守留守 帖
木哥 與諸王朶兒只 守口北龍慶州 。是月,荅失八都魯至荊門 ,增募兵 ,趨襄陽 ,與賊戰,大
敗克之。命左荅納失里仍守蕪湖 險隘。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文 地 文 文
名 地 名 军 文 名
文 衙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政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衙 文 名 文
名 文 武 文 文 名 文 地 衙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礼 地 文 名 文 主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政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衙 地 衙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衙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衙 文 衙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文 名 仕
衙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仕 名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礼 礼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政 主 名 文 地 地
地 地 衙 文 政 名
仕 文 名 文 政
文
地 名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法 地
名 地 文 名
主 政
军 地 武
名 名 地 地 军 地
地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6
47
48
49
六月丙午,中書省 臣言,大名路 開、滑、濬三州、元城 十一縣水旱蟲蝗,饑民七十一萬六千九百
八十口,給鈔十萬錠賑之。戊申,命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杜秉彝 、中書參議中書參議 李稷 並兼經筵官經筵官 。辛亥,
太白犯井宿 。河南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匝納祿、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王也速迭兒 ,並以失誤軍需,左遷 添設淮西宣慰宣慰
使使 ,隨軍 供給。命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禿魯、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李猷 供給汝寧 軍需。丁巳,賜中書參知
政事 悟良哈台 珠衣并帽。乙丑,宣讓王帖木兒不花 ,諸王乞塔歹、曲憐帖木兒 及淮南 廉訪廉訪
使使 班祝兒並平賊有功,賜金繫腰、銀、鈔有差。紹慶 宣慰使宣慰使 楊延禮不花遙授 湖廣左丞左丞 ,楊伯
顏 卜花為紹慶 宣慰使宣慰使 ,換文資、楊城 為沿邊溪洞招討使招討使 兼征行萬戶征行萬戶 ,回賜先所拘收牌面。丙
寅,紅巾周伯顏 陷道州 。修太廟西神門。
秋七月丁丑,時享太廟。庚辰,饒、徽賊犯昱嶺關 ,陷杭州路 。辛巳,命通政院使通政院使 荅兒麻失里
與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禿堅不花 討徐州 賊,給敕牒三十道以賞功。己丑,湘鄉 賊陷寶慶路 。庚寅,以殺
獲西番首賊功,錫岐王 阿剌 乞巴鈔一千錠,邠王 嵬厘、諸王班的失監、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鎖南班 各金繫
腰一。以征西元帥征西元帥 斡羅為章佩添設少監少監 ,討徐州 。脫脫 請親出師討徐州 ,詔許之。辛卯,
命脫脫 台為行樞密院使樞密院使 ,提調提調 二十萬戶,賜金繫腰一、銀鈔幣帛有差。丁酉,辰星犯靈臺 。
以杜秉彝 為中書添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湖南 元帥元帥 副使小云失海牙 、緫管兀顏思忠 復寶慶路 。是
月,徐壽輝 偽將王善、康壽四、江二蠻等陷福安 、寧德 等縣。
八月癸卯,命中書參知政事 帖理帖木爾、淮南 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蠻子供給脫脫 行軍 一應所需。方國
珍 率其衆攻台州城 ,浙東 元帥元帥 也忒迷失、福建元帥元帥 黑的兒 擊退之。甲辰,以同知樞密院同知樞密院
事事 哈麻 為中書添設右丞右丞 。齊王 失列門 獻馬一萬五千匹于京師。賜脫脫 金三錠,銀三十錠,鈔
一萬錠,幣、帛各一千匹。丁未,日本國 白高麗 賊過海剽掠,身稱島居民,高麗國王 伯顏帖木
兒 調兵勦捕之,賜金繫腰一、鈔二千錠。己酉,命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咬咬 、中書平章政事 搠思監 、
也可扎魯忽赤福壽 ,並從脫脫 出師征徐州 ,錫金繫腰及銀、鈔、幣、帛有差。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闊怯
鎮遏五投下百姓,賜金繫腰一。壬子,以扎撒 溫孫為河南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偰哲篤 為淮南 行省左行省左
丞丞 ,各賜鈔五十錠。丙辰,以禿思迷失為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丁巳,命中書平章政事 普化知經
筵 事。脫脫 將出師,六部尚書六部尚書 密邇麻和謨等上言:「大臣天子之股肱,中書庶政之根本,不可
以一日離。乞詔留賢相,弼亮 天工,如此則內外有兼治之宜,社稷 有倚重之寄。」不報。脫
脫 言,皇后 斡耳朶 思支用不敷,自今為始,每年宜給金一十錠、銀五十錠。以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雪雪
出軍南陽 ,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禿赤出軍河南,皆有功,各進階 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中書右丞 哈麻 進階 榮榮
祿大夫祿大夫 。庚申,命哈麻 等提調提調 各怯薛怯薛 、各愛馬口糧。丁卯,太白犯歲星。詔:「脫脫 以荅剌
罕、太傅太傅 、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分省于外,督制諸處軍馬,討徐州 。中書省 、樞密院 、御史臺 分官屬
從行,稟受節制節制 ,爵賞有功,誅殺有罪,綏順討逆,悉聽便宜從事從事 。」是日,發京師。是月,大
駕 還大都。安陸 賊將俞君 正復陷荊門州 ,知州知州 聶炳 死之。賊將党仲達復陷岳州 。
九月乙亥,俞君 正復陷中興,咬住領兵與戰於樓臺,敗績,奔松滋 ,本路判官路判官 上都 死之。己
卯,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及河南分御史臺 、行樞密院 、河南廉訪廉訪 司、鞏昌 緫帥府 、陝西都府 、義兵萬
戶府 等官,交章言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也先帖木兒 出征河南功績。庚辰,賜也先帖木兒 金繫腰一、金一
錠、銀一十錠、鈔五千錠、幣帛各一百匹。癸未,中興義 士范忠,偕荊門 僧李智率義兵 復中興
路 ,俞君 正敗走,龍鎮衛指揮使衛指揮使 俺都 剌哈蠻領兵入城,咬住自松滋 還,屯兵 于石馬。乙
酉,脫脫 至徐州 。丁亥,命知行樞密院事知行樞密院事 阿剌吉 從脫脫 討徐州 ,賜金繫腰一,金一錠,銀五
錠,鈔、幣有差。辛卯,脫脫 復徐州 ,屠其城,芝麻李 等遁走。壬辰,太陰犯軒轅 。戊戌,
賜哈麻 鈔三百錠買玉帶。己亥,賊攻辰州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和尚擊走之。庚子,詔加脫脫 為太師太師 ,
班師還京。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天 文 文 名 仕
文 营 文 文 名 地
衙 名 名 名 地
文 地 文 仕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主 名 主 文 名
武 文 地 名 地
名 文 文 地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文 名 营
名 地 地 武 武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名
政 政 主
名 文 名 衙 名
名 名 地 文
法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衙
礼 名 文
名 礼
名 主 名 文
地 文 仕 文 衙 名 仕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地 衙 衙
武 文
礼 地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衙
文 衙 衙 文 地 营 衙
衙 文 名 名
地 地 军
地 名 武 名 地 军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目錄
50
51
52
53
冬十月丁未,時享太廟。庚戌,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老章進階 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命平章定住、右丞右丞 哈
麻 同知同知 經筵 事。癸丑,命和糴粟豆五十萬石于遼陽 。甲寅,拜知行樞密院事知行樞密院事 阿乞剌 為太太
尉尉 、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戊午,太陰犯鬼宿 。甲子,太陰犯歲星。乙丑,太陰犯亢宿 。
十一月辛未,命江浙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慶童 收捕常州 賊。乙亥,以星吉 為江西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
出師湖廣。丙子,中書省 臣請為脫脫 立徐州平寇碑 及加封 王爵。癸未,命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帖
理帖木兒 緫兵討方國珍 。己丑,以脫脫 平徐功,錫金一十錠、銀一百錠、鈔五萬錠、幣帛各三千
匹,上表 辭,從之。庚寅,太陰犯太微垣 。
十二月壬寅,荅失八都魯復襄陽 。辛亥,詔以、杭、常、湖、信、廣德 諸路皆克復,赦詿誤者,蠲
其夏稅、秋糧,命有司撫恤其民。辛酉,以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卜顏不花、右丞右丞 阿兒灰討徭賊,復湖
南 潭、岳等處有功,卜顏不花陞散階從一品,阿兒灰陞正二品。癸未,脫脫 言:「京畿 近地水
利,召募江南 人耕種,歲可得粟麥百萬餘石,不煩海運而京師足食。」帝曰:「此事有利於國家,其
議行之。」
是歲,海運不通。立都水庸田使司 于汴梁 ,掌種植之事。潁州 沈丘 人察罕帖木兒 與信陽州 羅
山 人李思齊 同起義兵 ,破賊有功,授察罕帖木兒 中順大夫中順大夫 、汝寧 府達魯花赤府達魯花赤 ,李思
齊 知汝寧府 。
文 仕 文 文
名 文 礼 地 文 名
武 地 文 天 天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地 名 作 仕 地 文
名 名 名
礼 天
地 地
文 文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军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helloiac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helloiac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helloiac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helloiac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helloiac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helloiac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helloiac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helloiac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helloiac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helloiac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Similar to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helloiac
 
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helloiac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helloiac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helloiac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helloiac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helloiac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Similar to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20)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元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 1. 文档信息  元史  042 / 211  54 段 9849 字  866 种 143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明]宋濂 等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治平 1 地点 徐州 13 江浙 13 江西 12 淮南 9 中書省 9 四川 9 人物 脫脫 24 徐壽輝 14 也先帖木兒 12 方國珍 9 文官 行省平章政事 18 提調 12 行省左丞 12 知樞密院事 9 平章政事 9 參知政事 9 廉訪使 8 同知樞密院事 7 武官 元帥 5 指揮使 2 統領 2 其他 中書平章政事 12 熒惑 10 上都 10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 五 九年春正月丁酉,享于太廟。癸卯,立山 東河 南等處行都水監 ,專治河患。乙巳,廣西徭賊復 陷道州 ,萬戶鄭均 擊走之。丙午,命中書平章政事 太不花 提調提調 會同館。庚戌,太白犯建 星。辛亥,太白犯平道。 二月戊辰,祭社稷 。辛巳,太不花 辭職,不允。甲申,太陰犯建星。 三月丁酉,壩河淺澀,以軍士、民夫各一萬濬之。己亥,太白犯壘壁陣。己巳,命大司農大司農 達識帖睦 邇 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是月,河北潰。陳州 麒麟生 ,不乳而死。徭賊吳天保 復寇沅州 。 夏四月丁卯,享于太廟。丁丑,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欽察台 為中書平章政事 。己卯,以燕南廉訪使廉訪使 韓 元善 為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立鎮撫司 於直沽 海津鎮 。壬午,以河間 鹽運司 水災,住煎鹽三萬引。是 月,車駕時巡上都 。 五月戊戌,命太傅太傅 脫脫 提調提調 大斡耳朶大斡耳朶 內史府 。庚子,詔修黃河 金堤 ,民夫日給鈔三 貫。辛丑,罷瑞州路 上高 縣長官縣長官 司。庚戌,命翰林國史院 等官薦舉 守令。丙辰,定守令督攝 之法,路督攝府,府督攝州,州督攝縣。是月,白茅河東 注沛縣 ,遂成巨浸。蜀江 大溢,浸漢陽 城 ,民大饑。 六月丙子,刻小玉印,以「至正珍祕」為文,凡祕書監祕書監 所掌書掌書 畫,皆識之。 主 地 地 衙 地 名 衙 名 文 礼 名 文 名 文 地 词 名 地 文 名 衙 文 名 文 衙 地 地 地 衙 衙 文 名 文 文 衙 地 地 地 地 文 衙 仕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秋七月庚寅朔,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斡勒海壽 劾奏 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哈麻 及其弟雪雪罪惡,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韓嘉 訥 以聞,不省,章三上,詔奪哈麻 、雪雪官,出海壽為陝西 廉訪副使廉訪副使 ,韓家訥為宣政院使宣政院使 。壬 辰,詔命太子 愛猷識理達臘 習學漢人文書文書 ,以李好文 為諭德,歸暘 為贊善贊善 ,張沖 為文 學。李好文 等上書辭,不許。賜公主 不荅昔你平江 田五十頃。甲午,以也先帖木兒 為御史大御史大 夫夫 。乙未,以湖廣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丙午,太陰犯壘壁陣。癸丑,太陰犯天 關 。甲寅,以柏顏為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乙卯,罷右丞相右丞相 朶兒只 ,依前為國王 ,左丞相左丞相 太平為翰翰 林學士承旨林學士承旨 。是月,大霖雨,水沒高唐州城 ;江、漢溢,漂沒民居、禾稼。 閏月辛酉,詔脫脫 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仍太傅太傅 ;韓家訥為江浙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庚午,以也可扎魯 忽赤搠思監 為中書右丞 ,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玉樞虎兒吐華 為中書參知政事 。辛巳,詔赦湖廣猺賊 詿誤者。戊子,命岐王 阿剌 乞鎮西番。 八月甲辰,以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柏顏為中書平章政事 ,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月魯不花 為宣政院使宣政院使 。庚 戌,以司徒司徒 雅普化 提調提調 太史院 、知經筵 事。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 九月甲子,凡建言中外利害者,詔委官選其可行之事以聞。丙寅,命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柏顏提調提調 留守 司 。丙子,中書平章政事 定住以疾辭職,不允。辛巳,命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亦憐真班 提調提調 武備 寺 。丙戌,熒惑 犯靈臺 。是月,遣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李獻代祀河瀆。 冬十月辛卯,享于太廟。丁酉,命皇太子 愛猷識理達臘 自是日為始入端本堂肄業。命脫脫 領端本 堂事,司徒司徒 雅普化 知端本堂事。端本堂虛中座,以俟至尊臨幸,太子 與師傅分東西向坐授書,其 下僚屬以次列坐。 十一月戊午朔,日有食之。戊辰,太陰犯畢宿 。庚辰,太白犯壘壁陣。 十二月戊戌,太白復犯壘壁陣。丁未,徭賊吳天保 陷辰州 。 是歲,詔汰冗官,均俸祿,賜致仕 官及高年帛。漕運使漕運使 賈魯 建言便益二十餘事,從其八事:其一 曰京畿 和糴,二曰優卹漕司 舊領漕戶,三曰接運委官,四曰通州 緫治豫定委官,五曰船戶困於壩 夫、海糧壞於壩戶,六曰疏濬運河 ,七曰臨清 運糧萬戶府 當隸漕司 ,八曰宜以宣忠船戶付本司節節 制制 。冀寧 平遙 等縣曹七七反,命刑部郎中刑部郎中 八十、兵馬指揮沙不丁 討平之。 十年春正月丙辰朔,以中書右丞 搠思監 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玉樞虎兒吐華 為中書右丞 。壬戌,立四 川 容美洞軍民緫管府。壬申,太陰犯熒惑 。甲戌,隕石棣州 ,色黑,中微有金星;先有聲自西北 來,至州北二十里乃隕。 二月丙戌朔,詔加封 天妃 父種德積慶侯 ,母育聖顯慶夫人。辛丑,太陰犯平道。甲辰,太陰犯鍵 閉。 三月己卯,熒惑 犯太微垣 。是月,奉化州 山石裂,有禽鳥、草木、山川、人物之形。 夏四月己丑,左司都事左司都事 武祺 建言更鈔法。丁酉,赦天下,其略曰:「朕纂承洪業,撫臨萬邦,夙夜 厲精,靡遑暇逸。比緣倚注失當,治理乖方,是用圖任一相,俾贊萬機。爰命脫脫 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 統正百官,允釐 庶績,曾未期月,百廢具舉,中外協望,朕甚嘉焉。尚慮軍國之重,民物之繁,政令 有未孚,生息有未遂,可赦天下。」丙午,太白犯鬼宿 。是月,車駕時巡上都 。 六月壬子,星大如月,入北斗,震聲若雷,三日復還。 秋七月辛酉,太陰犯房宿 。癸亥,以大護國仁王寺 昭應宮財用規運緫管府仍屬宣政院 。辛未,太 白晝見。丁丑,太白復晝見。 文 名 法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名 主 文 文 地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衙 文 名 衙 主 名 文 衙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衙 礼 衙 文 文 衙 衙 文 名 文 衙 天 地 文 主 名 名 文 名 主 天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衙 衙 武 衙 地 文 名 衙 名 文 名 衙 地 天 地 仕 主 主 天 天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天 衙 天 处 衙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八月壬寅,車駕還自上都 。 九月癸丑朔,太白晝見。辛酉,祭三皇 ,如祭孔子禮。先是,歲祀以醫官醫官 行事,江西 廉訪使廉訪使 文 殊訥建言,禮有未備,乃敕工部 具祭器,江浙行省 造雅樂 ,太常太常 定儀式,翰林撰樂章,至是用 之。壬戌,熒惑 犯天江。庚午,命樞密院 以軍士五百修築白河 堤。壬午,脫脫 以吏部 選 格 條目繁多,莫適據依,銓選 者得以高下之,請編類為成書,從之。 冬十月癸巳,歲星犯軒轅 。乙未,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偰哲篤 建言更鈔法,命中書省 、御史臺 、集賢、 翰林兩院 之臣集議之。丙申,太陰犯昴宿 。辛丑,置諸路寶泉 都提舉都提舉 司於京城 。是月,大 名、東平 、濟南 、徐州 ,各立兵馬指揮司以捕上馬賊。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丙辰,以高麗 瀋王 之孫脫脫 不花等為東宮 怯薛官怯薛官 。辛酉,罷遼 陽 濱海 民煎熬野鹽。戊辰,太陰犯鬼宿 。己巳,詔天下以中統交鈔壹貫文權銅錢壹千文,準至元 寶鈔貳貫,仍鑄至正通寶錢並用,以實鈔法,至元寶鈔通行如故。是月,三星隕于耀州 ,化為石,如 斧形,削之有屑,擊之有聲。 十二月壬午朔,修大都城。辛卯,以大司農大司農 禿魯等兼領都水監都水監 ,集河防正官議黃河 便益事。命 前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不顏不花 等討廣西徭賊。乙未,太陰犯鬼宿 。己酉,方國珍 攻溫州 。 是歲,京師麗正門樓上忽有人妄言災禍,鞫問之,自稱薊州 人,已而不知所往。 十一年春正月乙卯,享于太廟。丙辰,辰星犯牛宿 。庚申,命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孛羅帖木兒 討方國 珍 。丁卯,蘭陽 縣有紅星大如斗,自東南墜西北,其聲如雷。己卯,命搠思監 提調提調 大都留守 司 。 二月庚寅,太陰犯鬼宿 。乙未,太陰犯太微 。丁酉,太陰犯亢宿 。是月,命游皇城 ,中書 省 臣諫止之,不聽。立湖南 元帥府 分府于寶慶路 。 三月庚戌朔,立山 東分元帥府 于登州 。丙辰,親策進士 八十三人,賜朶烈圖、文允中 進 士 及第 ,其餘賜出身 有差。壬戌,徵建寧 處士彭炳 為端本堂說書端本堂說書 ,不至。丁卯,太陰犯東 咸。戊辰,太陰犯天江。是月,遣使賑湖南 、北被寇人民,死者鈔五錠,傷者三錠,燬所居屋者一 錠。 夏四月壬午,詔開黃河 故道,命賈魯 以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為緫治河防使,發汴梁 、大名十三路民十五 萬,廬州 等戍十八翼軍二萬,自黃陵岡 南達白茅,放于黃固、哈只 等口,又自黃陵 西至陽青村, 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仍命中書右丞 玉樞虎兒吐華 、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黑冢以兵鎮之。冀寧 路 屬縣多地震 ,半月乃止。乙酉,享于太廟。詔加封 河瀆神為靈源 神祐 弘濟王,仍重建河瀆 及西海神廟。改永順安撫司 為宣撫司 。丁酉,孟州 地震 。庚子,罷海西遼東道 巡防捕盜所, 立鎮寧州 。辛丑,師壁安撫司 土官田驢什用、盤順府土官墨奴什用降,立長官司 四、巡檢 司 七。乙巳,彰德路 雨雹,形如斧,傷人畜。是月,罷沂州 分元帥府 ,改立兵馬指揮使指揮使 司, 復分司分司 于膠州 。車駕時巡上都 。 衙 词 文 地 文 衙 地 艺 文 天 衙 地 名 衙 仕 仕 名 文 名 地 衙 衙 天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政 主 名 衙 文 地 地 天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天 名 地 地 天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衙 天 天 天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衙 地 仕 名 仕 仕 仕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名 地 衙 名 文 地 异 仕 地 名 地 衙 地 异 地 地 衙 衙 衙 地 地 衙 武 文 地 衙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辛亥,潁州 妖人劉福通 為亂,以紅巾為號,陷潁州 。初,欒城 人韓山 童 祖父 ,以白蓮會燒香惑衆,謫徙廣平 永年縣。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亂,彌勒 佛下生,河南及江 淮 愚民皆翕然信之。福通與杜遵 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 、韓咬兒復鼓妖言,謂山童實宋徽 宗 八世孫,當為中國主 。福通等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為亂,事覺,縣官縣官 捕之急,福 通遂反。山童就擒,其妻楊氏 ,其子韓林兒 ,逃之武安 。癸丑,文水 縣雨雹。壬申,命同知樞密同知樞密 院事院事 禿赤以兵討劉福通 ,授以分樞密院 印。丙子,命大都至汴梁 二十四驛,凡馬一匹助給鈔五 錠。 六月,發軍一千,從直沽 至通州 ,疏濬河道。是月,劉福通 據朱皋 ,攻破羅山 、真陽 、確 山 ,遂犯舞陽 、葉縣 等處。江浙 左丞左丞 孛羅帖木兒 為方國珍 所敗。 秋七月丙辰,廣西大水。丁巳,罷四川 大奴管勾管勾 洞長官司 ,改立忠孝軍 民府。己未,太陰犯斗 宿。壬戌,太白犯右執法。己巳,太白犯左執法 。熒惑 入鬼宿 。是月,開河功成,乃議塞決河。 命大司農大司農 達識帖睦邇 及江浙 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樊執敬 、浙東 廉訪使廉訪使 董守愨 同招諭方國珍 。 八月丁丑朔,中興地震 。戊寅,祭社稷 。乙酉,太陰犯天江。丙戌,蕭縣 李二及老彭 、趙君用 攻陷徐州 。李二號芝麻李 ,與其黨亦以燒香聚衆而反。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蘄州 羅田 縣人徐 貞一 ,名壽輝 ,與黃州 麻城 人鄒普勝等,以妖術陰謀聚衆,遂舉兵為亂,以紅巾為號。 九月戊申,以中書平章政事 朶兒 直班提調提調 宣文閣、知經筵 事,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定住提調提調 會同館 事。壬子,命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也先帖木兒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及衛王 寬徹哥 緫率大軍出征河南妖寇,各賜 鈔一千錠,從征者賜予有差。乙卯,辰星犯左執法 。丁巳,太白犯房宿 。壬戌,詔以高麗國王 不 荅失里之弟伯顏帖木兒 襲其王封,不荅失里之子遂廢。戊辰,太陰犯鬼宿 。是月,劉福通 陷汝寧 府 及息州 、光州 ,衆至十萬。徐壽輝 陷蘄水 縣及黃州路 。 冬十月戊寅,熒惑 犯太微垣 。己卯,享于太廟。辛巳,太陰犯斗宿。癸未,立寶泉 提舉司 于河 南行省 及濟南 、冀寧 等路凡九,江浙 、江西 、湖廣行省 等處凡三。命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老章以兵 同也先帖木兒 討河南妖寇。乙酉,太白犯斗宿。己丑,太白晝見。熒惑 犯歲星。辛卯,太白犯斗 宿。立中書分省 于濟寧 。癸巳,歲星犯右執法。癸卯,以宗王神保克復睢寧 、虹縣 有功,賜金 帶一,從征者賞銀有差。丙午,熒惑 犯左執法 。是月,天雨黑子于饒州 ,大如黍菽。徐壽 輝 據蘄水 為都,國號天完 ,僭稱皇帝,改元治平,以鄒普勝為太師太師 。 十一月癸丑,有星孛于婁宿 。甲寅,孛星 見于胃宿 。乙卯、丙辰,亦如之。丁巳,太陰犯填 星。孛星 微見于畢宿 。黃河 堤成,散軍民役夫。庚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徹徹帖木兒 等言,右丞相右丞相 脫 脫 治河功成,宜有異數以旌其勞。甲戌,江西 妖人鄧南二作亂,攻瑞州 ,緫管禹蘇福 擒斬之。 是月,遣使以治河功成告祭河伯。召賈魯 還朝,超授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賜金繫腰一、銀十 錠、鈔千錠、幣帛各二十匹。都水監都水監 并有司官司官 有功者三十七員,皆陞遷其職。詔賜脫脫 荅剌罕之 號,俾世襲 之,以淮安路 為其食邑。命立河平碑。 十二月丙子朔,太白晝見。丁丑,太白經天。己卯,立河防提舉司 ,隸行都水監 。庚辰,太白經 天,是夜,犯壘壁陣。甲申,太陰犯填星。丙戌,太白復經天,是夜,復犯壘壁陣。以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烏 古孫良楨 為中書參知政事 。辛卯,太白經天。壬辰,復如之。丁酉,太白晝見。太陰犯熒惑 。 命脫脫 於淮安 立諸路打捕 鷹房 民匠 錢糧緫管府,秩從三品。庚子,太白經天。辰星犯天 江。辛丑,太白經天。也先帖木兒 復上蔡縣 ,擒韓咬兒等至京師,誅之。壬寅,太白晝見。 是歲,括馬。 地 名 地 地 名 亲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衙 军 天 天 天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异 礼 地 名 地 名 衙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衙 名 文 礼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名 天 天 主 名 天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天 天 地 衙 衙 地 衙 地 地 地 文 名 天 衙 地 地 地 天 天 地 名 地 地 文 天 天 天 天 天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仕 地 衙 衙 文 名 衙 天 名 地 衙 衙 衙 名 地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41 42 十二年春正月丙午朔,詔印造中統元寶交鈔一百九十萬錠、至元鈔十萬錠。戊申,竹山 縣賊陷襄陽 路 ,緫管柴肅 死之。是日,荊門州 亦陷。己酉,時享太廟。庚戌,以宣政院使宣政院使 月魯不花 為中書 平章政事 。壬子,中書省 臣言:「河南、陝西 、腹裏 諸路,供給繁重,調兵討賊,正當春首耕作 之時,恐農民不能安於田畝,守令有失勸課,宜委通曉農事官員,分道巡視,督勒守令,親詣鄉都,省諭 農民,依時播 種,務要人盡其力,地盡其利。其有曾經盜賊、水患、供給之處,貧民不能自備牛、種 者,所在有司給之。仍令緫兵官,禁止屯駐 軍馬,毋得踏踐,以致農事廢弛。」從之。乙卯,淮東宣慰 司 添設同知宣慰 司事司事 及都事都事 各一員。丙辰,徐壽輝 遣偽將丁普郎 、徐明遠 陷漢陽 。丁巳, 陷興國府 。己未,徐壽輝 遣鄒普勝陷武昌 ,威順王寬徹普化 、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和尚棄城走。刑刑 部尚書部尚書 阿魯 收捕山東賊,給敕牒十一道,使分賞有功者。辛酉,徐壽輝 偽將曾法興陷安陸府 ,知知 府府 丑驢 戰不勝,死之。癸亥,刑部 添設尚書尚書 、侍郎侍郎 、郎中郎中 、員外郎員外郎 各一員,五愛馬添設忽 剌 罕赤二百名。乙丑,太陰犯熒惑 。丙寅,以河復故道,大赦天下。己巳,歲星犯右執法。辛 未,徐壽輝 兵陷沔陽府 。壬申,中興路 陷,山南宣慰司同知司同知 月古輪失領兵出戰,衆潰,宣慰宣慰 使使 錦州 不花、山南廉訪使廉訪使 卜禮月敦皆遁走。是月,命逯魯曾 為淮東添設元帥元帥 ,統領統領 兩淮所募鹽 丁五千討徐州 。拘刷河南、陝西 、遼陽 三省 及上都 、大都、腹裏 等處漢人馬。命四川 行省平行省平 章政事章政事 月魯帖木兒 為緫兵官,與四川 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長吉 討興元、金州 等處賊;宣政院同知宣政院同知 桑 哥 率領亦都護亦都護 畏吾兒 軍與荊湖北道 宣慰使宣慰使 朶兒只班 同守襄陽 ;濟寧 兵馬指揮使指揮使 寶童統統 領領 右都衛軍,從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月闊察兒 討徐州 。 二月乙亥朔,詔許溪洞蠻猺自新。丁丑,以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賈魯 為中書添設左丞左丞 。以河南廉訪使廉訪使 哈 藍朶兒只 為荊湖北道 宣慰使都元帥宣慰使都元帥 ,守襄陽 。癸未,命諸王禿堅領從官百人,馳驛守揚州 , 賜金一錠、鈔一千錠。命西寧王 牙安沙鎮四川 。賜鎮南王 孛羅不花 鈔一萬錠。甲申,鄒平 縣 馬子昭為亂,捕斬之。乙酉,徐壽輝 兵陷江州 ,緫管李黼 死之,遂陷南康路 。丙戌,霍州 靈 石縣 地震 。徐壽輝 兵陷岳州 。房州 賊陷歸州 。戊子,詔:「徐州 內外群聚之衆,限二十 日,不分首從,並與赦原。」置安東、安豐 分元帥府 。己丑,游皇城 。庚寅,太陰犯太微 垣 。癸巳,太陰犯氐宿 。辛丑,鄧州 賊王權、張椿 陷澧州 ,龍鎮衛指揮使衛指揮使 俺都 剌哈蠻等帥 師復之。褒贈伏節死義 宣徽使宣徽使 帖木兒 等二十七人。壬寅,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納麟 為江南 行臺御行臺御 史史 大夫,仍太尉太尉 。命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八剌 與諸王孛蘭奚 領軍領軍 守大名。癸卯,命中書平章政 事 月魯不花 知經筵 事,左丞左丞 賈魯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帖理帖木兒 、烏古孫良楨 並同知同知 經筵 事。 是月,賊侵滑、濬,命德住為河南右丞右丞 ,守東明 。德住時致仕 于家,聞命,馳至東明 ,浚城隍, 嚴備禦備禦 ,賊不敢犯。徐壽輝 偽將歐普祥 陷袁州 。命帖理帖木兒 以中書參知政事 分省濟寧 。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名 军 衙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衙 名 地 名 文 文 政 名 地 文 名 衙 文 文 文 文 名 天 名 地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武 武 地 地 地 衙 衙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政 地 文 名 地 地 武 武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武 地 地 主 地 主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异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天 天 地 名 地 武 名 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武 文 名 名 武 衙 名 礼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礼 文 地 仕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衙 地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43 三月乙巳朔,追封 太師太師 、忠王 馬扎兒台為德王 。丁未,徐壽輝 偽將許甲攻衡州 ,洞官黃安 撫 敗之。徐壽輝 偽將陶九陷瑞州 ,緫管禹蘇福 、萬戶張岳 敗之。壬子,河南左丞相左丞相 太不花 克復南 陽 等處。癸丑,中書省 臣請行納粟 補官之令:「凡各處士庶,果能為國宣力,自備糧米供給軍儲 者,照依定擬地方實授常選流官,依例陞轉、封廕;及已除茶鹽錢穀官錢穀官 有能再備錢糧供給軍儲者,驗見 授品級,改授常流。」從之。戊午,太陰犯進賢 。辛酉,命親王 阿兒麻以兵討商州 等處賊。以鞏卜 班 知行樞密院事知行樞密院事 。壬戌,太陰犯東咸。甲子,徐壽輝 偽將項普略陷饒州路 ,遂陷徽州 、信 州 。四川 未附生 蠻向亞甲洞主墨得什用出降,立盤順府。丁卯,江南 行臺御史行臺御史 大夫帖木哥 乞致 仕 ,不允,以為甘肅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以出征馬少,出幣帛各一十萬匹,於迤北萬戶、千戶所 易 馬。戊辰,太白晝見。詔:「南人有才學者,依世祖 舊制,中書省 、樞密院 、御史臺 皆用之。 」中書省 臣言:「張理獻言,饒州 德興 三處,膽水浸鐵,可以成銅,宜即其地各立銅冶場,直隸 寶 泉 提舉司 ,宜以張理就為銅冶場官場官 。」從之。以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為江西 行省左行省左 丞丞 相,領兵收捕饒、信賊。庚午,詔:「隨朝一品職事及省、臺、院、六部 、翰林、集賢、司司 農農 、太常太常 、宣政、宣徽宣徽 、中政、資正、國子 、祕書祕書 、崇文、都水諸正官,各舉循良材 幹、智勇 兼全、堪充守令者二人。知人多者,不限員數。各處試用守令,並授兼管義兵 防禦諸軍奧魯 勸農勸農 事事 ,所在上司不許擅差。守令既已優陞,其佐貳佐貳 官員,比依入廣例,量陞二等。任滿,驗守令全治 者,與真授;不治者,全削二等,依本等敘;半治者,減一等敘。雜職人員,其有知勇之士,並依上例。 凡除常選官於殘破郡縣及迫近賊境之處,陞四等;稍近賊境,陞二等。」是月,方國珍 復劫其黨下海, 入黃巖 港,台州路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泰不花 率官軍與戰,死之。隴西 地震 百餘日,城郭頹夷,陵谷遷 變,定西、會州 、靜寧、莊浪尤甚。會州公 宇中牆崩,獲弩五百餘張,長者丈餘,短者九尺,人莫能 挽。改定西為安定州,會州 為會寧州 。詔定軍民官不守城池之罪。 仕 文 主 主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地 地 仕 文 地 主 地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仕 地 文 名 仕 文 营 亲 地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衙 文 文 文 主 文 地 军 军 文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异 地 主 地 地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44 45 閏三月辛巳,以台州路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泰不花 為江浙 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行台州路 事,命下,泰不花 已 死。壬午,以大理宣慰使宣慰使 荅失八都魯為四川行省 添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與本省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咬住討山南、湖 廣等處賊。乙酉,徐壽輝 偽將陳普文陷吉安路 ,鄉民羅明遠 起義兵 復之。命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朶來 、兵兵 部侍郎部侍郎 馬某火者,分詣上都 、察罕 腦兒、集寧 等處,給散出征河南達達軍口糧。立淮南江北等處行 中書省 ,治揚州 ,轄揚州 、高郵 、淮安 、滁州 、和州 、廬州 、安豐 、安慶 、蘄州 、黃 州 。壬辰,以大都留守大都留守 兀忽失為江浙行省 添設右丞右丞 ,討饒、信賊。丙申,阿速 愛馬里納忽台 擒滑州 、開州 賊韓兀奴 罕有功,授資用庫大使資用庫大使 。丁酉,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鐵傑 ,以湖南 兵 復岳州 。戊戌,詔淮南 行省 設官二十五員,以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晃火兒不花 、湖廣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失列 門 並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淮東元帥元帥 蠻子為右丞右丞 ,燕南廉訪使廉訪使 秦從德 為左丞左丞 ,陝西 行臺 侍御史侍御史 荅 失禿、山北廉訪使廉訪使 趙璉 並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庚子,以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悟良哈台 為中書添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同同 知知 經筵 事。辛丑,命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晃火兒不花 提調提調 鎮南王 傅事。是月,詔四川 行省平行省平 章政事章政事 咬住以兵東討荊襄 賊,克復忠、萬、夔、雲陽 等州。命江西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以兵 守江東 、西關 隘。命諸王亦憐真班 、愛因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也先帖木兒 與陝西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月魯 帖木兒 討南陽 、襄陽 賊,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阿魯 討海寧 賊,江西 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火你赤 與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朶 䚟 討江西 賊。以浙東 宣慰使宣慰使 恩寧普 代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左荅納失里守蕪湖 。命江西 行省右行省右 丞丞 兀忽失、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老老與星吉 、不顏帖木兒 、蠻子海牙 同討饒、信等處賊。方國珍 不 受招安之命,命江浙 左丞左丞 左荅納失里討之。命典瑞院 給淮南 行省 銀字圓牌三面、驛券五十道。 詔江西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相亦憐真班 、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晃火兒不花 、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左荅納失里、 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也先帖木兒 、四川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八失忽都 及江南 行臺御史行臺御史 大夫納麟 與江 浙行省 官,並以便宜行事。也先帖木兒 駐軍沙河 ,軍中夜驚,軍潰,退屯朱仙 鎮。詔以中書平章政 事 蠻子代緫其兵,也先帖木兒 還京師,仍命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 夏四月癸卯朔,日有食之。江西 臨川 賊鄧忠 陷建昌路 。己酉,時享太廟。甲寅,以御史大御史大 夫夫 搠思監 為中書平章政事 ,提調提調 留守司 。乙卯,鐵傑 及萬戶陶夢楨復武昌 、漢陽 ,尋再 陷。丙辰,江西 宜黃 賊塗佑與邵武 建寧 賊應必達等攻陷邵武路 ,緫管吳按攤不花 以兵討之, 千戶魏淳 以計擒塗佑、應必達,復其城。辛酉,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渾都海牙 乞致仕 ,不允,以為中 書平章政事 。四川 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桑哥失里 復渠州 。甲子,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歐陽玄 以湖廣行省行省 右丞右丞 致仕 ,錫玉帶及鈔一百錠,給全俸終其身。戊辰,諸王禿堅帖木兒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也先帖木 兒 討和州 有功,各賜金繫腰并鈔一千錠。辛未,荊門 知州知州 聶炳 復荊門州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忽都海 牙 年老有疾,詔免其朝賀 。是月,大駕 時巡上都 。永懷縣 賊陷桂陽 。咬住復歸州 ,進攻峽 州 ,與峽州 緫管趙余禠大破賊兵,誅賊將李太素等,遂平 之。詔天下完城郭,築隄防。命亦都亦都 護護 月魯帖木兒 領畏吾兒 軍馬,同豫王 阿剌忒納失里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老章討襄陽 、南陽 、鄧 州 賊。陝西 行臺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蒙古 魯海牙、范文等糾言也先帖木兒 喪師辱國,乞明正其罪,詔不 允。左遷 西臺御史西臺御史 大夫朶爾直班 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蒙古 魯海牙十二人為各路添設佐佐 貳貳 官。 五月癸酉朔,太白犯鎮星。戊寅,命龍虎山 張嗣德 為三十九代天師天師 ,給印章。海道萬戶海道萬戶 李世 安 建言權停夏運,從之。命江南 行臺御史行臺御史 大夫納麟 給宣敕 與台州 民陳子由、楊恕卿、趙士 正、戴甲,令其集民丁夾攻方國珍 。己卯,咬住復中興路 。庚辰,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徹徹帖木兒 等言: 「河南諸處群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為口實。宜以瀛國公 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徙沙州 安置,禁勿與人 交通。」從之。罷衆兒棚等處金銀場課。癸未,建昌民戴良起鄉兵 克復建昌路 。乙酉,命留守留守 帖 木哥 與諸王朶兒只 守口北龍慶州 。是月,荅失八都魯至荊門 ,增募兵 ,趨襄陽 ,與賊戰,大 敗克之。命左荅納失里仍守蕪湖 險隘。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文 地 文 文 名 地 名 军 文 名 文 衙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政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衙 文 名 文 名 文 武 文 文 名 文 地 衙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礼 地 文 名 文 主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政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衙 地 衙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衙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衙 文 衙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文 名 仕 衙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仕 名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礼 礼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政 主 名 文 地 地 地 地 衙 文 政 名 仕 文 名 文 政 文 地 名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法 地 名 地 文 名 主 政 军 地 武 名 名 地 地 军 地 地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46 47 48 49 六月丙午,中書省 臣言,大名路 開、滑、濬三州、元城 十一縣水旱蟲蝗,饑民七十一萬六千九百 八十口,給鈔十萬錠賑之。戊申,命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杜秉彝 、中書參議中書參議 李稷 並兼經筵官經筵官 。辛亥, 太白犯井宿 。河南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匝納祿、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王也速迭兒 ,並以失誤軍需,左遷 添設淮西宣慰宣慰 使使 ,隨軍 供給。命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禿魯、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李猷 供給汝寧 軍需。丁巳,賜中書參知 政事 悟良哈台 珠衣并帽。乙丑,宣讓王帖木兒不花 ,諸王乞塔歹、曲憐帖木兒 及淮南 廉訪廉訪 使使 班祝兒並平賊有功,賜金繫腰、銀、鈔有差。紹慶 宣慰使宣慰使 楊延禮不花遙授 湖廣左丞左丞 ,楊伯 顏 卜花為紹慶 宣慰使宣慰使 ,換文資、楊城 為沿邊溪洞招討使招討使 兼征行萬戶征行萬戶 ,回賜先所拘收牌面。丙 寅,紅巾周伯顏 陷道州 。修太廟西神門。 秋七月丁丑,時享太廟。庚辰,饒、徽賊犯昱嶺關 ,陷杭州路 。辛巳,命通政院使通政院使 荅兒麻失里 與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禿堅不花 討徐州 賊,給敕牒三十道以賞功。己丑,湘鄉 賊陷寶慶路 。庚寅,以殺 獲西番首賊功,錫岐王 阿剌 乞巴鈔一千錠,邠王 嵬厘、諸王班的失監、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鎖南班 各金繫 腰一。以征西元帥征西元帥 斡羅為章佩添設少監少監 ,討徐州 。脫脫 請親出師討徐州 ,詔許之。辛卯, 命脫脫 台為行樞密院使樞密院使 ,提調提調 二十萬戶,賜金繫腰一、銀鈔幣帛有差。丁酉,辰星犯靈臺 。 以杜秉彝 為中書添設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湖南 元帥元帥 副使小云失海牙 、緫管兀顏思忠 復寶慶路 。是 月,徐壽輝 偽將王善、康壽四、江二蠻等陷福安 、寧德 等縣。 八月癸卯,命中書參知政事 帖理帖木爾、淮南 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蠻子供給脫脫 行軍 一應所需。方國 珍 率其衆攻台州城 ,浙東 元帥元帥 也忒迷失、福建元帥元帥 黑的兒 擊退之。甲辰,以同知樞密院同知樞密院 事事 哈麻 為中書添設右丞右丞 。齊王 失列門 獻馬一萬五千匹于京師。賜脫脫 金三錠,銀三十錠,鈔 一萬錠,幣、帛各一千匹。丁未,日本國 白高麗 賊過海剽掠,身稱島居民,高麗國王 伯顏帖木 兒 調兵勦捕之,賜金繫腰一、鈔二千錠。己酉,命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咬咬 、中書平章政事 搠思監 、 也可扎魯忽赤福壽 ,並從脫脫 出師征徐州 ,錫金繫腰及銀、鈔、幣、帛有差。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闊怯 鎮遏五投下百姓,賜金繫腰一。壬子,以扎撒 溫孫為河南行省右丞行省右丞 ,偰哲篤 為淮南 行省左行省左 丞丞 ,各賜鈔五十錠。丙辰,以禿思迷失為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丁巳,命中書平章政事 普化知經 筵 事。脫脫 將出師,六部尚書六部尚書 密邇麻和謨等上言:「大臣天子之股肱,中書庶政之根本,不可 以一日離。乞詔留賢相,弼亮 天工,如此則內外有兼治之宜,社稷 有倚重之寄。」不報。脫 脫 言,皇后 斡耳朶 思支用不敷,自今為始,每年宜給金一十錠、銀五十錠。以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雪雪 出軍南陽 ,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禿赤出軍河南,皆有功,各進階 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中書右丞 哈麻 進階 榮榮 祿大夫祿大夫 。庚申,命哈麻 等提調提調 各怯薛怯薛 、各愛馬口糧。丁卯,太白犯歲星。詔:「脫脫 以荅剌 罕、太傅太傅 、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分省于外,督制諸處軍馬,討徐州 。中書省 、樞密院 、御史臺 分官屬 從行,稟受節制節制 ,爵賞有功,誅殺有罪,綏順討逆,悉聽便宜從事從事 。」是日,發京師。是月,大 駕 還大都。安陸 賊將俞君 正復陷荊門州 ,知州知州 聶炳 死之。賊將党仲達復陷岳州 。 九月乙亥,俞君 正復陷中興,咬住領兵與戰於樓臺,敗績,奔松滋 ,本路判官路判官 上都 死之。己 卯,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及河南分御史臺 、行樞密院 、河南廉訪廉訪 司、鞏昌 緫帥府 、陝西都府 、義兵萬 戶府 等官,交章言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也先帖木兒 出征河南功績。庚辰,賜也先帖木兒 金繫腰一、金一 錠、銀一十錠、鈔五千錠、幣帛各一百匹。癸未,中興義 士范忠,偕荊門 僧李智率義兵 復中興 路 ,俞君 正敗走,龍鎮衛指揮使衛指揮使 俺都 剌哈蠻領兵入城,咬住自松滋 還,屯兵 于石馬。乙 酉,脫脫 至徐州 。丁亥,命知行樞密院事知行樞密院事 阿剌吉 從脫脫 討徐州 ,賜金繫腰一,金一錠,銀五 錠,鈔、幣有差。辛卯,脫脫 復徐州 ,屠其城,芝麻李 等遁走。壬辰,太陰犯軒轅 。戊戌, 賜哈麻 鈔三百錠買玉帶。己亥,賊攻辰州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和尚擊走之。庚子,詔加脫脫 為太師太師 , 班師還京。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天 文 文 名 仕 文 营 文 文 名 地 衙 名 名 名 地 文 地 文 仕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主 名 主 文 名 武 文 地 名 地 名 文 文 地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文 名 营 名 地 地 武 武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名 政 政 主 名 文 名 衙 名 名 名 地 文 法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衙 礼 名 文 名 礼 名 主 名 文 地 文 仕 文 衙 名 仕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地 衙 衙 武 文 礼 地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衙 文 衙 衙 文 地 营 衙 衙 文 名 名 地 地 军 地 名 武 名 地 军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目錄 50 51 52 53 冬十月丁未,時享太廟。庚戌,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老章進階 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命平章定住、右丞右丞 哈 麻 同知同知 經筵 事。癸丑,命和糴粟豆五十萬石于遼陽 。甲寅,拜知行樞密院事知行樞密院事 阿乞剌 為太太 尉尉 、淮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戊午,太陰犯鬼宿 。甲子,太陰犯歲星。乙丑,太陰犯亢宿 。 十一月辛未,命江浙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慶童 收捕常州 賊。乙亥,以星吉 為江西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 出師湖廣。丙子,中書省 臣請為脫脫 立徐州平寇碑 及加封 王爵。癸未,命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帖 理帖木兒 緫兵討方國珍 。己丑,以脫脫 平徐功,錫金一十錠、銀一百錠、鈔五萬錠、幣帛各三千 匹,上表 辭,從之。庚寅,太陰犯太微垣 。 十二月壬寅,荅失八都魯復襄陽 。辛亥,詔以、杭、常、湖、信、廣德 諸路皆克復,赦詿誤者,蠲 其夏稅、秋糧,命有司撫恤其民。辛酉,以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行省參知政事 卜顏不花、右丞右丞 阿兒灰討徭賊,復湖 南 潭、岳等處有功,卜顏不花陞散階從一品,阿兒灰陞正二品。癸未,脫脫 言:「京畿 近地水 利,召募江南 人耕種,歲可得粟麥百萬餘石,不煩海運而京師足食。」帝曰:「此事有利於國家,其 議行之。」 是歲,海運不通。立都水庸田使司 于汴梁 ,掌種植之事。潁州 沈丘 人察罕帖木兒 與信陽州 羅 山 人李思齊 同起義兵 ,破賊有功,授察罕帖木兒 中順大夫中順大夫 、汝寧 府達魯花赤府達魯花赤 ,李思 齊 知汝寧府 。 文 仕 文 文 名 文 礼 地 文 名 武 地 文 天 天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地 名 作 仕 地 文 名 名 名 礼 天 地 地 文 文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军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