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38 / 242
 202 段 9446 字
 742 种 89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新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北宋]歐陽修 等
←037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039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38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光啟元年 4 寶曆元年[825] 4 開元二年[714] 4 大和三年[829] 3 大和九年[835] 3 開成四年[839] 3
會昌元年[841] 3 景龍四年[710] 3
地点 揚州 6 成都 5 幽州 3 東都 3 鳳翔 3 亳州 3 宋州 3
人物 鄭注 3 孝恭 3 太子 3
文官 尚書 2 宰臣 1 諫議大夫 1
武官 節度使 3 將軍 1 太尉 1
其他 赤氣 10 久雨 7 易傳 4 五行傳 3
目錄
0
1
2
3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萬物盈於天地之間,而其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用於
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為生,而闕其一不可,是以聖王重焉。夫所謂五物者,其見象於天也為五星,
分位於地也為五方,行於四時也為五德,稟於人也為五常 ,播於音律為五聲,發於文章為五色,而總
其精氣之用謂之五行。
自三代之後,數術之士興,而為災異之學者務極其說,至舉天地萬物動植,無大小,皆推其類而附之
於五物,曰五行之屬。以謂人稟五行之全氣以生,故於物為最靈。其餘動植之類,各得其氣之偏者,
其發為英華美實、氣臭滋味、羽毛 鱗介、文采剛柔,亦皆得其一氣之盛。至其為變怪非常,失其本
性,則推以事類吉凶影響,其說尤為委曲繁密。
蓋王者之有天下也,順天地以治人,而取材於萬物以足用。若政得其道,而取不過度,則天 地順成,
萬物茂盛 ,而民以安樂,謂之至治。若政失其道,用物傷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則天 地之氣沴,三
光錯行,陰陽寒暑失節,以為水旱、蝗螟、風雹、雷火、山崩、水溢、泉竭、雪霜不時、雨非其物,
或發為氛霧、虹蜺、光怪之類,此天地災異之大者,皆生於亂政。而考其所發,驗以人事,往往近其
所失,而以類至。然時有推之不能合者,豈非天地之大,固有不可知者邪?若其諸物種類,不可勝
數,下至細微家人里巷 之占,有考於人事而合者,有漠然而無所應者,皆不足道。
礼
器
名
名 名
词
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語曰:「迅雷風烈必變。」蓋君子之畏天也,見物有反常而為變者,失其本性,則思其有以致而為之
戒懼,雖微不敢忽而已。至為災異之學者不然,莫不指事以為應。及其難合,則旁引曲取而遷就其
說。蓋自漢儒董仲舒 、劉向與其子歆之徒,皆以春秋 、洪範 為學,而失聖人之本意。至其不通
也,父子之言自相戾,可勝歎哉!昔者箕子為周武王 陳禹所有洪範 之書,條其事為九類,別其說為
九章,謂之「九疇」。考其說初不相附屬,而向為五行傳 ,乃取其五事、皇極、庶證附於五行。以為
八事皆屬五行歟,則至於八政、五紀、三德、稽疑、福、極之類,又不能附。至俾洪範 之書失其倫
理,有以見所謂旁引曲取而遷就其說也。然自漢以來,未有非之者。又其祥眚禍痾之說,自其數術之
學,故略存之,庶幾深識博聞之士有以考而擇焉。
夫所謂災者,被於物而可知者也,水旱、螟蝗之類是已。異者,不可知其所以然者也,日食、星孛、
五石、六鷁之類是已。孔子於春秋,記災異而不著其事應,蓋慎之也。以謂天道遠,非諄諄以諭人,
而君子見其變,則知天之所以譴告,恐懼脩省而已。若推其事應,則有合有不合,有同有不同。至於
不合不同,則將使君子怠焉,以為偶然而不懼。此其深意也。蓋聖人慎而不言如此,而後世猶為曲說
以妄意天,此其不可以傳也。故考次武德以來,略依洪範五行傳 ,著其災異,而削其事應云。
五行傳 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謂生不暢
茂 ,多折槀,及為變怪而失其性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常雨,厥極凶。時
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時則有青眚青祥、鼠妖,惟金沴木。」
木不曲直。
武德四年[621],亳州 老子祠枯樹復生枝葉。老子,唐祖也。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眭孟以為
有受命者。九年三月,順天門樓東柱 已傾毀而自起。占曰:「木仆而自起,國之災。」
永徽二年[651]十一月甲申,陰霧凝凍封樹 木,數日不解。劉向以為木少陽 ,貴臣象。此人將有害,
則陰氣脅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亦謂之樹介,介,兵象也。
顯慶四年[659]八月,有毛桃樹生李。李,國姓也。占曰:「木生異實,國主 殃。」
麟德元年[664]十二月癸酉,氛霧終日不解。甲戌,雨木冰。
儀鳳三年[678]十一月乙未,昏霧四塞,連夜不解。丙申,雨木冰。
垂拱四年[688]三月,雨桂子于台州 ,旬餘乃止。占曰:「天雨草 木,人多死。」
長壽二年[770]十月,萬象神宮側檉杉皆變為柏。柏貫四時,不改柯易葉,有士君子之操;檉杉柔脆,小
人性也。象小人居君子之位。
延載元年[694]十月癸酉,白霧,木冰。
景龍四年[710]三月庚申,雨木冰。
景雲二年[711],高祖 故第有柿樹,自天授中枯死,至是復生。
開元二十一年[733]六月,蓬州 枯楊生李枝,有實,與顯慶中毛桃生李同。二十九年,亳州 老子祠枯
樹復榮。是年十一月己巳,寒甚,雨木冰,數日不解。
永泰元年[765]三月庚子,夜霜,木有冰。
大曆二年[767]十一月,紛霧如雪,草木冰。九年,晉州 神山縣 慶唐觀 枯檜復生。
名 作 作
主 作
作
作
作
作
名
地
名
葬 名
主
地 然
號
地 地
地 地 名
2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興元元年[784]春,亳州 真源縣 有李樹,植已十四年,其長尺有八寸,至是枝忽上聳,高六尺,周迴如蓋
九尺餘。李,國姓也。占曰:「木生枝聳,國有寇盜。」是歲,中書省 枯柳復榮。
貞元元年[785]十二月,雨木冰。四年正月,雨木于陳留 ,十里許,大如指,長寸餘,中空,所下者立
如植。木生于下,而自上隕者,上下易位之象;碎而中空者,小人象;如植者,自立之象。二十年
冬,雨木冰。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己酉,大雨,樹無風而摧者十五六。近木自拔也。占曰:「木自拔,國將亂。」
長慶三年[823]十一月丁丑,雨木冰;成都 栗樹結實,食之如李。
寶曆元年[825]十一月丙申,雨木冰。
大和三年[829],成都 李樹生木瓜 ,空中不實。七年十二月丙戌,夜霧,木冰。
開成四年[839]九月辛丑,雨雪,木冰。十月己巳,亦如之。
會昌元年[841]十二月丁丑,雨木冰。四年正月己酉,雨木冰。庚戌,亦如之。
咸通十四年[873]四月,成都 李實 變為木瓜 。時人以為:李,國姓也;變者,國奪於人之象。
廣明二年[881]春,眉州 有檀樹已枯倒,一夕復生。
常雨。
武德六年[623]秋,關中 久雨 。少陽 曰暘,少陰曰雨,陽德 衰則陰氣勝,故常雨。
貞觀十五年[641]春,霖雨。
永徽六年[655]八月,京城 大雨。
顯慶元年[656]八月,霖雨,更九旬乃止。
開元二年[714]五月壬子,久雨 ,禜京城門 。十六年九月,關中 久雨 ,害稼。
天寶五載秋,大雨。十二載八月,久雨 。十三載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止。九月,閉坊市北門,
蓋井,禁婦人入街市,祭玄冥太社,禜明德門,壞京城 垣屋殆盡,人亦乏食。
至德 二載三月癸亥,大雨,至甲戌乃止。
上元元年[784]四月,雨,訖閏月乃止。二年秋,霖雨連月,渠竇生魚。
永泰元年[765]九月丙午,大雨,至于丙寅。
大曆四年[769]四月,雨,至于九月,閉坊市北門,置土臺 ,臺上置壇,立黃幡以祈晴。六年八月,連
雨,害秋稼。
貞元二年[786]正月乙未,大雨雪,至于庚子,平地數尺,雪上黃黑如塵。五月乙巳,雨,至于丙申。
時大飢,至是麥將登,復大雨霖 ,衆心恐懼。十年春,雨,至閏四月,間止不過一二日。十一年秋,
大雨。十九年八月己未,大霖雨。
元和四年[809]四月,冊皇太子 寧,以雨霑 服罷。十月,再擇日 冊,又以雨霑 服罷。近常雨
也。六年七月,霖雨害稼。十二年五月,連雨。八月壬申,雨,至于九月戊子。十五年二月癸未,大
雨。八月,久雨 ,閉坊市北門。宋、滄、景等州大雨,自六月癸酉至于丁亥,廬舍漂沒殆盡。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然
地 名 然
地
地 然 名 地
地
然 处 地 然
然
地
名
地
名
主 名 礼 名
然
3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寶曆元年[825]六月,雨,至于八月。
大和四年[830]夏,鄆、曹、濮等州雨,壞城郭廬舍殆盡。五年正月庚子朔,京城 陰雪,彌旬。
開成五年[840]七月,霖雨,葬文宗 ,龍輴陷不能進。
大中十年[847]四月,雨,至于九月。
咸通九年[868]六月,久雨 ,禜明德門。
乾符五年[878]秋,大霖雨,汾、澮及河溢流害稼。
廣明元年[880]秋八月,大霖雨。天復元年[901]八月,久雨 。
服妖。
唐初,宮人乘馬者,依周舊儀,著羃䍦,全身障蔽,永徽後,乃用帷帽 ,施裙及頸,頗為淺露,至神
龍末,羃䍦始絕,皆婦人預事之象。
太尉太尉 長孫无忌 以烏羊毛為渾脫氊帽,人多效之,謂之「趙公 渾脫」。近服妖也。
高宗 嘗內宴 ,太平公主 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 ,具紛礪七事,歌舞于帝前。帝與武后 笑
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近服妖也。
武后 時,嬖臣張易之 為母臧作七寶帳,有魚龍鸞鳳之形,仍為象床、犀簟。
安樂公主 使尚方 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
狀皆見,以其一獻韋后。公主 又以百獸毛為韀面,韋后則集鳥毛為之,皆具其鳥獸狀,工費巨萬。公
主 初出降,益州 獻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如絲髮,大如黍米,眼鼻觜甲皆備,瞭視者方見
之。皆服妖也。自作毛裙,貴臣富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採之殆盡。
韋后妹嘗為豹頭枕以辟邪,白澤 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
景龍三年[709]十一月,郊祀,韋后為亞獻,以婦人為齋娘,以祭祀之服執事。近服妖也。
中宗 賜宰臣宰臣 宗楚客 等巾子樣,其制高而踣,即帝在藩邸時冠也,故時人號「英王踣」。踣,顛仆
也。
開元二十五年[737]正月,道士尹愔 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衣道士服視事,亦服妖也。
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 釵,衿袖窄小。楊貴妃 常以假鬢為首飾,而好服
黃裙。近服妖也。時人為之語曰:「義髻拋河裏,黃裙逐水流。」
元和末,婦人為圓鬟椎髻 ,不設鬢飾,不施朱粉,惟以烏膏注脣,狀似悲啼者。圓鬟者,上不自樹
也;悲啼者,憂恤象也。
文宗 時,吳、越間織高頭草履,纖如綾縠,前代所無。履,下物也,織草為之,又非正服,而被以文
飾,蓋陰斜闒茸泰侈之象。
乾符五年[878],雒陽人為帽,皆冠軍士所冠者。又內臣有刻木象頭以裏襆頭 ,百官效之,工門如市,
度木斫之曰:「此斫尚書尚書 頭,此斫將軍將軍 頭,此斫軍容頭。」近服妖也。
僖宗 時,內人束髮極急,及在成都 ,蜀婦人效之,時謂為「囚髻」。
唐末,京都婦人梳髮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 ,時謂之「拋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 為釵釧。近服妖
也。拋家、流離,皆播遷之兆云。
地
號
然
然
礼
武 名 主
號 礼 主 词 主
主 名
主 衙
主
主 地
名
號 文 名
名 文
衣 主
衣
號
礼
文 武
號 地
衣 器
4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昭宗 時,十六宅諸王以華侈相尚,巾幘 各自為制度,都人傚之,則曰:「為我作某王頭。」識者以
為不祥。
龜孽。
大足初,虔州 獲龜,六眼,一夕而失。
肅宗 上元二年[675],有鼉聚于揚州 城門上,節度使節度使 鄧景山 以問族弟 珽,對曰:「鼉,介物,兵
象也。」
貞元三年[787],潤州 魚鱉蔽江而下,皆無首。
大和三年[829],魏博 管內有蟲,狀如龜,其鳴晝夜不絕。近龜孽也。
秦宗權 在蔡州 ,州中地忽裂,有石出,高五六尺,廣袤丈餘,正如大龜。
雞禍。
垂拱三年[687]七月,冀州 雌雞化為雄。
永昌元年[689]正月,明州 雌雞化為雄。八月,松州 雌雞化為雄。
景龍二年[708]春,滑州 匡城縣 民家雞有三足。京房易妖占 曰:「君用婦言,則雞生妖。」
玄宗 好鬬雞,貴臣、外戚 皆尚之,貧者或弄木雞,識者以為:雞,酉屬,帝生之歲也;鬬者,兵
象。近雞禍也。
大中八年[854]九月,考城縣 民家雄雞化為雌,伏子而雄鳴。化為雌,王室將卑之象,反雌伏也。漢宣
帝 時,雌雞化為雄,至元帝 而王氏 始萌,蓋馴致其禍也。
咸通六年[865]七月,徐州 彭城 民家雞生角。角,兵象,雞,小畜,猶賤類也。
下體生上之痾。
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宋州 襄邑 有獵者得雉,五足,三足出背上。足出于背者,下干上之象;五足
者,衆也。
青眚青祥。
貞觀十七年[643]四月,立晉王 為太子 ,有青氣繞東宮 殿。始冊命 而有祲,不祥。十八年六月壬
戌,有青黑氣 廣六尺,貫于辰戌,其長亙天。
大和九年[835],鄭注 篋中藥化為蠅數萬飛去。注始以藥術進,化為蠅者,敗死之象。近青眚也。
乾元三年[760]六月,昏,西北有青氣三。
鼠妖。
武德元年[618]秋,李密 、王世充 隔洛水 相拒,密營中鼠,一夕渡水盡去。占曰:「鼠無故皆夜
去,邑有兵。」
貞觀十三年[639],建州 鼠害稼。二十一年,渝州 鼠害稼。
顯慶三年[658],長孫无忌 第有大鼠見於庭,月餘出入無常,後忽然死。
龍朔元年[661]十一月,洛州 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姦。
號 衣
地
號 地 武 名 亲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作
號 亲
地
號 號 名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衙 礼
异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5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弘道初,梁州 倉有大鼠,長二尺餘,為貓所嚙,數百鼠反嚙貓。少選,聚萬餘鼠,州遣人捕擊殺
之,餘皆去。
景雲中,有蛇鼠鬬于右威衛右威衛 營東街槐樹,蛇為鼠所傷。鬬者,兵象。
景龍元年[707],基州鼠害稼。
開元二年[714],韶州 鼠害稼,千萬為羣。
天寶元年[742]十月,魏郡 貓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處。
大曆十三年[778]六月,隴右節度使 朱泚 於兵家得貓鼠同乳以獻。
大和三年[829],成都 貓鼠相乳。
開成四年[839],江西 鼠害稼。
咸通十二年[871]正月,汾州 孝義縣民家鼠多銜蒿芻巢樹上。鼠穴居,去穴登木,賤人將貴之象。
乾符三年[876]秋,河東 諸州多鼠,穴屋、壞衣,三月止。鼠,盜也,天戒若曰:「將有盜矣。」
乾寧末,陝州 有蛇鼠鬬于南門之內,蛇死而鼠亡去。
金沴木。
武德元年[618]八月戊戌,突厥 始畢可汗 衙帳無故自壞。
中宗 即位,金雞竿折。樹雞竿所以肆赦 ,始發大號 而雞竿折,不祥。
神龍中,有羣狐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李承 嘉第,其堂無故壞;又秉筆而管直裂,易之又裂。
開元五年[717]正月癸卯,太廟四室壞。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哥舒翰 帥師守潼關 ,前軍啟行,牙門旗至坊門,觸落槍刃,衆以為不祥。
永泰二年[766]三月辛酉,中書敕庫 壞。
貞元四年[788]正月庚戌朔,德宗 御含元殿 受朝賀 ,質明,殿階 及欄檻三十餘間自壞,衛士 死
者十餘人。含元路寢 ,大朝會 之所御也;正月朔,一歲之元。王者之事,天所以儆者重矣。
大和九年[835],鄭注 為鳳翔 節度使節度使 ,將之鎮,出開遠門 ,旗竿折。
光啟初,揚州 府署 門屋自壞,故隋之行臺 門也,制度甚宏麗云。
五行傳 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 ,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京房易
傳 曰:「上不儉,下不節,盛火數起,燔宮室。」蓋火主禮云。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
舒,厥罰常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羽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
祥,惟水沴火。」
火不炎上。
貞觀四年[630]正月癸巳,武德殿北院 火。十三年三月壬寅,雲陽石 燃,方丈,晝則如灰,夜則有
光,投草木則焚,歷年乃止。火失其性而沴金也。二十三年三月,甲弩庫火。
永徽五年[654]十二月乙巳,尚書尚書 司勳司勳 庫火。
顯慶元年[656]九月戊辰,恩州 、吉州 火,焚倉廩、甲仗、民居二百餘家。十一月己巳,饒州 火。
地
文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名
號 礼 礼
文 名
名 地
衙
號 处 礼 建 军
礼 礼
名 地 武 处
地 衙 衙
作 主
作
衙 地
文 文
地 地 地
6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證聖元年[695]正月丙申夜,明堂 火,武太后 欲避正殿,徹樂。宰相宰相 姚璹 以為火因人,非天災
也,不宜貶損。后乃御端門觀酺,引建章故事,復作 明堂 以厭之。是歲,內庫 災,燔二百餘區。
萬歲登封元年[696]三月壬寅,撫州 火。
久視元年[700]八月壬子,平州 火,燔千餘家。
景龍四年[710]二月,東都 凌空觀災。
開元五年[717]十一月乙卯,定陵 寢殿火。是歲,洪州 、潭州 災,延燒州署,州人見有物赤而暾暾
飛來,旋即火發。十五年七月甲戌,興教門樓柱災。是年,衡州 災,延燒三百餘家,州人見有物大
如甕,赤如燭籠,所至火即發。十八年二月丙寅,大雨雪,俄而雷震,左飛龍廄 災。占曰:「天火
燒廄,兵大起。」十月乙丑,東都宮 佛光寺 火。
天寶二年[743]六月,東都 應天門觀災,延燒左、右延福門 ,經日不滅。京房易傳 曰:「君不思
道,天火燔其宮室。」九載三月,華岳廟岳廟 災,時帝將封西嶽 ,以廟災乃止。十載八月丙辰,武
庫 災,燔兵器四十餘萬。武庫 ,甲兵之本也。
寶應元年[763]十二月己酉,太府 左藏庫 火。
廣德元年[763]十二月辛卯夜,鄂州 大風,火發江中,焚舟三千艘,延及岸上民居二千餘家,死者數千
人。
大曆十年[766]二月,莊嚴寺 浮圖災。初有疾風震電,俄而火從浮圖中出。
貞元元年[785],江陵 度支院 火,焚江東 租賦百餘萬。十三年正月,東都尚書省 火。十九年四
月,家令寺 火。
二年七月,洪州 火,燔民舍萬七千家。元和七年[812]六月,鎮州 甲仗庫災,主吏坐死者百餘人。八
年,江陵 大火。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元陵火。李師道 起宮室於鄆州 ,將謀亂,旣成而火。
大和二年[828]十一月甲辰,禁中昭德 寺火,延至宣政東垣及門下省 ,宮人死者數百人。三年十月癸
丑,仗內火。四年三月,陳州 、許州 火,燒萬餘家。十月,浙西 火。十一月,揚州 海
陵 火。八年三月,揚州 火。皆燔民舍千區。五月己巳,飛龍神駒中廄火。十月,揚州 市火,燔民
舍數千區。十二月,禁中昭成寺火。
開成二年[837]六月,徐州 火,延燒民居三百餘家。四年十二月乙卯,乾陵 火。丁丑晦,揚州 市
火,燔民舍數千家。
會昌元年[841]五月,潞州 市火。三年六月,西內神龍寺火;萬年縣 東市火,焚廬舍甚衆。六年八
月,葬武宗 ,辛未,靈駕次三原縣 ,夜大風,行宮幔城火。
乾符四年[877]十月,東都 聖善寺火。
大順二年[891]六月乙酉,幽州 市樓 災,延及數百步。七月癸丑甲夜,汴州 相國寺 佛閣災。是日
暮,微雨震電,或見有赤塊轉門譙藤網中,周而火作。頃之,赤塊北飛,轉佛閣藤網中,亦周而火
作。旣而大雨暴至,平地水深數尺,火益甚,延及民居,三日不滅。
常燠。
天寶元年[742]冬,無冰。先儒以為陰失節也。又曰:「知罪不誅,其罰燠,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實。
」蓋當寒反燠,象宜刑而賞之也。
礼 主 文 名
法 礼 衙
地
地
地
处 地 地
地
衙
处 处
地 处 作
文 地
衙 衙
衙 衙
地
处
地 衙 地 衙
衙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建 地 处
7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貞元十四年[798]夏,大燠。
元和九年[814]六月,大燠。
長慶二年[822]冬,少雪,水不冰凍,草木萌荑如正月。
廣明元年[880]十一月,暖如仲春 。
草妖。
武德四年[621],益州 獻芝 草如人狀。占曰:「王德將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為人狀。」草,亦木
類也。
景龍二年[708],岐州 郿縣 民王上賔家,有苦蕒菜高三尺 餘,上廣尺餘,厚二分。近草妖也。三
年,內出蒜條,上重生蒜。蒜,惡草也;重生者,其類衆也。四年,京畿 藍田山 竹實如麥。占曰:
「大饑。」
開元二年[714],終南山 竹有華,實如麥,嶺南 亦然,竹並枯死,是歲大饑,民採食之。占曰:「國
中竹、柏枯,不出三年有喪。」十七年,睦州 竹實。
天寶初,臨川郡 人李嘉胤 屋柱生芝 草,狀如天尊像。
上元二年[675]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座上生白芝,一莖三花。白,喪象也。
大和九年[835]冬,鄭注 之金帶有菌生。近草妖也。
開成四年[839]六月,襄州 山竹有實成米,民採食之。
光啟元年七月,河中 解、永樂生草,葉自相樛結,如旌旗 之狀,時人以為「旗子草」。一年七
月,鳳翔 麟游草生如旗狀。占曰:「其野有兵。」
羽蟲之孽。
武德初,隋將堯君素守蒲州 ,有鵲巢其砲機。
貞觀十七年[643]春,齊王 祐為齊州刺史齊州刺史 ,好畜鴨,有狸嚙鴨,頭斷者四十餘。是歲四月丙戌,立晉
王 為太子 ,雌雉集太極殿前,雄雉集東宮 顯德殿前。太極,三朝所會也。
永徽四年[653],宋州 人蔡道基 舍傍有獸高丈餘,頭類羊,一角,鹿形,馬蹄 ,牛尾,五色,有
翅。占曰:「鳥如畜形者,有大兵。」五年七月辛巳,萬年宮有小鳥如雀,生子大如鳲鳩 。
調露元年[679],鳴鵽羣飛入塞,相繼蔽野,至二年正月,還復北飛,至靈夏北,悉墮地而死,視之皆無
首。
文明後,天下屢奏雌雉化為雄,或半化者。
景龍四年[710]六月辛巳朔,烏集太極殿梁,驅之不去。
開元十三年[725]十一月戊子,雄雉馴飛泰山 齋宮內。封禪 ,所以告成功,祀事無重於此者,而野鳥
馴飛,不忌禁衛,不祥。二十五年四月,濮州 兩烏、兩鵲、兩鴝鵒 同巢。隴州 鵲哺慈烏。二十八
年四月庚辰,慈烏巢 宣政殿 栱。辛巳,又巢宣政殿 栱。
天寶十三載,葉縣 有鵲巢于車轍中。不巢木而巢地,失其所也。
至德 二載三月,安祿山 將武令珣 圍南陽 ,有鵲巢于城中砲機者三,雛成乃去。
节
地 名
地 地 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军
地
地
主 文
主 主 衙
地 名 地
然
地 礼
地 然 地
地 衙 衙
地
名 名 名 地
8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大曆八年[773]九月,武功獲大鳥,肉翅狐首,四足有爪,長四尺餘,毛赤如蝙蝠 ,羣鳥隨而噪之。近
羽蟲孽也。十三年五月,左羽林軍 有鴝鵒 乳鵲二。
貞元四年[788]三月,中書省 梧桐 樹有鵲以泥為巢。鵲巢知歲次,於羽蟲為有知,今以泥露巢,遇風
雨壞矣。是歲夏,鄭、汴境內烏皆羣飛,集魏博 田緒 、淄青 李納 境內,銜木為城,高二三尺,
方十里。緒、納惡而焚之,信宿又然,烏口皆流血。九年春,許州 鵲哺烏雛。十年四月,有大鳥飛集
宮中,食雜骨數日,獲之,不食死。六月辛未晦,水鳥集左藏庫 。十三年十月,懷州 鶤鵊巢內有黃
雀 往來哺食。十四年秋,有異鳥 ,色青,類鳩、鵲,見於宋州 郊外,所止之處,羣鳥翼衛,朝夕
嗛稻粱以哺之,睢陽 人適野聚觀者旬日。十八年六月,烏集徐州 之滕縣 ,嗛柴為城,中有白烏
一,碧烏一。
元和元年[806],常州 鸛巢于平地。四年十二月,羣烏夜集于太行山 上。十三年春,淄青 府署 及
城中烏、鵲互取其雛,各以哺子,更相搏擊,不能禁。
寶曆元年[825]十一月丙申,羣烏夜鳴。
開成元年[836]閏五月丙戌,烏集唐安 寺,逾月散。雀集玄法寺 ,燕集蕭望之冢。二年三月,真興門
外鵲巢於古冢。鵲巢知避歲,而古占又以高下卜水旱,今不巢于木而穴于冢,不祥。秋,突厥 鳥自塞
北羣飛入塞。五年六月,有禿鶖羣飛集禁苑 。鶖,水鳥也。
會昌元年[841],潞州 長子有白頸烏與鵲鬬。
大中十年[847]三月,舒州 吳塘 堰有衆禽成巢,闊七尺,高一尺。水禽山鳥 ,無不馴狎。中有如人
面、綠毛、紺爪觜者,其聲曰「甘」,人謂之甘蟲 。占曰:「有鳥非常,來宿于邑中,國有兵,人相
食。」
咸通七年[866],涇州 靈臺 百里戍有雀生燕,至大俱飛去。京房易傳 曰:「賊臣在國,厥妖燕生
雀。」雀生燕同說。十一年夏,雉集河內縣 署。咸通中,吳、越有異鳥 極大,四目三足,鳴山林,
其聲曰「羅平」。占曰:「國有兵,人相食。」
乾符四年[877]春,廬江 縣北鵲巢于地。六年夏,鴟、雉集于偃師 南樓及縣署。劉向說:「野鳥入
處,宮室將空。」
廣明元年[880]春,絳州 翼城縣 有鵂鶹鳥羣飛集縣署,衆鳥逐而噪之。光啟元年、二年,復如之。鵂
鶹,一名訓狐。
中和元年[881]三月,陳留 有烏變為鵲。二年,有鵲變為烏。古者以烏卜軍之勝負。烏變為鵲,民從賊
之象;鵲復變為烏,賊復為民之象。三年,新安 縣吏家捕得雉養之,與雞馴,月餘相與鬬死。四
年,臨淮 漣水 民家鷹化為鵝,而弗能游。鷹以鷙而擊,武臣象也;鵝雖毛羽清潔,而飛不能遠,無
搏擊之用,充庖廚而已。
光啟元年十二月,陝州 平陸 集津山有雉二首向背而連頸者,棲集津倉廡後,數月,羣雉數百來鬬
殺之。二年正月,閺鄉、湖城 野雉及鳶夜鳴。七月,中條山 鵲焚其巢。三年七月,鵲復焚巢。京
房易傳 曰:「人君暴虐,鳥焚其舍。」三年十月,慈州 仵城 梟與鴟鬬相殺。
光化二年[899],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仁恭 屠貝州 去,夜有鵂鶹鳥十數飛入帳中,逐去復來。
昭宗 時,有禿鶖鳥巢 寢殿隅,帝親射殺之。
然
营 然
衙 然
名 名 地 名
地
衙 地
然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处
政
地
地
地 名 然
然
地 地 作
地 然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作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號 然
9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天復二年[902],帝在鳳翔 ,十一月丁巳,日南 至,夜驟風,有烏數千,迄明飛噪,數日不止。自車駕
在岐,常有烏數萬棲殿前諸樹,岐人謂之神鴉。三年,宣州 有鳥如雉而大,尾有火光如散星,集于戟
門 ,明日大火,曹局皆盡,惟兵械存。
羊禍。
義寧二年[619]三月丙辰,麟游縣有羔生而無尾。是月乙丑,太原 獻羖羊,無頭而不死。
開元二年[714]正月,原州 獻肉角羊。二年三月,富平縣 有肉角羊。
會昌二年[842]春,代州 崞縣 羊生二首連頸,兩尾。占曰:「二首,上不一也。」
咸通三年[862]夏,平陶 民家羊生羔如犢。
乾符二年[875],洛陽 建春門外因暴雨 ,有物墮地如羖羊,不食,頃之入地中,其跡月餘不滅,或以
為雨土 也。占曰:「當旱。」
赤眚赤祥。
武德七年[624],河間王 孝恭 征輔公祏 ,宴羣帥于舟中,孝恭 以金碗酌江水,將飲之,則化為
血。孝恭 曰:「碗中之血,公祏 授首之祥。」
武德初,突厥國 中雨血 三日。
光宅初,宗室 岐州刺史岐州刺史 崇真之子橫、杭等夜宴,忽有氣如血腥。
武后 時,來俊臣 家井水變赤如血,井中夜有吁嗟歎惋聲,俊臣 以木棧之,木忽自投十步外。
長安中,并州 晉祠 水赤如血。
中宗 時,成王千里 家有血點地,及奩箱上有血淋 瀝,腥聞數步。又中郎將中郎將 東夷 人毛婆羅炊
飯,一夕化為血。
景龍二年[708]七月癸巳,赤氣 際天,光燭地,三日乃止。赤氣 ,血祥也。
天寶六載,少陵 原楊慎矜 父墓封域內,草木皆流血,慎矜 令浮屠史敬思禳之,退朝 裸而桎
梏 於叢棘間,如是數旬而流血不止。十二載,李林甫 第東北隅每夜火光起,或有如小兒持火出入
者。近赤祥也。
寶應元年[763]八月庚午夜,有赤光亙天,貫紫微 ,漸移東北,彌漫半天。
大曆十三年[778]二月,太僕寺 有泥像,左臂上有黑汗 滴下,以紙承之,血也。
貞元二年[786]十一月壬午,日沒,有赤氣 五,出于黑雲中 ,亙天。十二年九月癸卯,夜有赤氣 如
火,見北方,上至北斗。十七年,福州 劍池水赤如血。二十一年正月甲戌,雨赤雪 于京師。
元和十四年[819]二月,鄆州 從事從事 院門前地有血,方尺餘,色甚鮮赤,不知所從來,人以為自空而墮
也。
長慶元年[821]七月戊午,河水赤,三日止。
寶曆元年[825]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霧起,須臾遍天,霧止,有赤氣 ,或淺或深,久而乃散。
大和元年[827]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氣 ,中有數白氣 間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氣 。八月癸卯,
京師見赤氣 滿天。二年閏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氣 如血。
地 地
地
建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异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政 异
亲 文
主 名 名
地 建
號 名 病 武 政
异 异
地 名 名 礼
法 名
天
衙 政
异 地 异
地 异
地 文
异
异 异 异
异 异
10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37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039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目錄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咸通七年[866],鄭州 永福湖水赤如凝血者三日。
乾符六年[879],中書政事堂政事堂 忽旦有死人,血污滿地,不知主名。又御井 水色赤而腥,渫之,得一死
女子腐爛。近赤祥也。
中和二年[882]七月丙午夜,西北方赤氣 如絳,際天。
光啟元年正月,潤州 江水赤,凡數日。
水沴火。
幽州 坊谷地常有火,長慶三年[823]夏,遂積水為池。近水沴火也。
地
文 器
异
地
地
1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helloiac
 
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helloiac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helloiac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helloiac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helloiac
 
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helloiac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helloiac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helloiac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helloiac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helloiac
 
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宋史 081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曆十四
宋史 081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曆十四宋史 081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曆十四
宋史 081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曆十四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新唐書 013 卷十三 志第三 禮樂三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漢書 034 卷二十七 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宋書 026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天文四
宋書 026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天文四宋書 026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天文四
宋書 026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天文四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宋史 461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Similar to 新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
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
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
helloiac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helloiac
 
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
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
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
helloiac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helloiac
 
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helloiac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helloiac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helloiac
 
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
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
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
helloiac
 
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20)

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
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
明史 028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水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漢書 035 卷二十七 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漢書 035 卷二十七 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漢書 035 卷二十七 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漢書 035 卷二十七 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
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
魏書 114 卷一百五之三 天象志一之三第三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漢書 010 卷九 元帝纪第九
漢書 010 卷九 元帝纪第九漢書 010 卷九 元帝纪第九
漢書 010 卷九 元帝纪第九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舊唐書 053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
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
宋史 063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
 
宋書 032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宋書 032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宋書 032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宋書 032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後漢書 004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新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38 / 242  202 段 9446 字  742 种 89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新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北宋]歐陽修 等 ←037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039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38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光啟元年 4 寶曆元年[825] 4 開元二年[714] 4 大和三年[829] 3 大和九年[835] 3 開成四年[839] 3 會昌元年[841] 3 景龍四年[710] 3 地点 揚州 6 成都 5 幽州 3 東都 3 鳳翔 3 亳州 3 宋州 3 人物 鄭注 3 孝恭 3 太子 3 文官 尚書 2 宰臣 1 諫議大夫 1 武官 節度使 3 將軍 1 太尉 1 其他 赤氣 10 久雨 7 易傳 4 五行傳 3 目錄 0 1 2 3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萬物盈於天地之間,而其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用於 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為生,而闕其一不可,是以聖王重焉。夫所謂五物者,其見象於天也為五星, 分位於地也為五方,行於四時也為五德,稟於人也為五常 ,播於音律為五聲,發於文章為五色,而總 其精氣之用謂之五行。 自三代之後,數術之士興,而為災異之學者務極其說,至舉天地萬物動植,無大小,皆推其類而附之 於五物,曰五行之屬。以謂人稟五行之全氣以生,故於物為最靈。其餘動植之類,各得其氣之偏者, 其發為英華美實、氣臭滋味、羽毛 鱗介、文采剛柔,亦皆得其一氣之盛。至其為變怪非常,失其本 性,則推以事類吉凶影響,其說尤為委曲繁密。 蓋王者之有天下也,順天地以治人,而取材於萬物以足用。若政得其道,而取不過度,則天 地順成, 萬物茂盛 ,而民以安樂,謂之至治。若政失其道,用物傷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則天 地之氣沴,三 光錯行,陰陽寒暑失節,以為水旱、蝗螟、風雹、雷火、山崩、水溢、泉竭、雪霜不時、雨非其物, 或發為氛霧、虹蜺、光怪之類,此天地災異之大者,皆生於亂政。而考其所發,驗以人事,往往近其 所失,而以類至。然時有推之不能合者,豈非天地之大,固有不可知者邪?若其諸物種類,不可勝 數,下至細微家人里巷 之占,有考於人事而合者,有漠然而無所應者,皆不足道。 礼 器 名 名 名 词 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語曰:「迅雷風烈必變。」蓋君子之畏天也,見物有反常而為變者,失其本性,則思其有以致而為之 戒懼,雖微不敢忽而已。至為災異之學者不然,莫不指事以為應。及其難合,則旁引曲取而遷就其 說。蓋自漢儒董仲舒 、劉向與其子歆之徒,皆以春秋 、洪範 為學,而失聖人之本意。至其不通 也,父子之言自相戾,可勝歎哉!昔者箕子為周武王 陳禹所有洪範 之書,條其事為九類,別其說為 九章,謂之「九疇」。考其說初不相附屬,而向為五行傳 ,乃取其五事、皇極、庶證附於五行。以為 八事皆屬五行歟,則至於八政、五紀、三德、稽疑、福、極之類,又不能附。至俾洪範 之書失其倫 理,有以見所謂旁引曲取而遷就其說也。然自漢以來,未有非之者。又其祥眚禍痾之說,自其數術之 學,故略存之,庶幾深識博聞之士有以考而擇焉。 夫所謂災者,被於物而可知者也,水旱、螟蝗之類是已。異者,不可知其所以然者也,日食、星孛、 五石、六鷁之類是已。孔子於春秋,記災異而不著其事應,蓋慎之也。以謂天道遠,非諄諄以諭人, 而君子見其變,則知天之所以譴告,恐懼脩省而已。若推其事應,則有合有不合,有同有不同。至於 不合不同,則將使君子怠焉,以為偶然而不懼。此其深意也。蓋聖人慎而不言如此,而後世猶為曲說 以妄意天,此其不可以傳也。故考次武德以來,略依洪範五行傳 ,著其災異,而削其事應云。 五行傳 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謂生不暢 茂 ,多折槀,及為變怪而失其性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常雨,厥極凶。時 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時則有青眚青祥、鼠妖,惟金沴木。」 木不曲直。 武德四年[621],亳州 老子祠枯樹復生枝葉。老子,唐祖也。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眭孟以為 有受命者。九年三月,順天門樓東柱 已傾毀而自起。占曰:「木仆而自起,國之災。」 永徽二年[651]十一月甲申,陰霧凝凍封樹 木,數日不解。劉向以為木少陽 ,貴臣象。此人將有害, 則陰氣脅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亦謂之樹介,介,兵象也。 顯慶四年[659]八月,有毛桃樹生李。李,國姓也。占曰:「木生異實,國主 殃。」 麟德元年[664]十二月癸酉,氛霧終日不解。甲戌,雨木冰。 儀鳳三年[678]十一月乙未,昏霧四塞,連夜不解。丙申,雨木冰。 垂拱四年[688]三月,雨桂子于台州 ,旬餘乃止。占曰:「天雨草 木,人多死。」 長壽二年[770]十月,萬象神宮側檉杉皆變為柏。柏貫四時,不改柯易葉,有士君子之操;檉杉柔脆,小 人性也。象小人居君子之位。 延載元年[694]十月癸酉,白霧,木冰。 景龍四年[710]三月庚申,雨木冰。 景雲二年[711],高祖 故第有柿樹,自天授中枯死,至是復生。 開元二十一年[733]六月,蓬州 枯楊生李枝,有實,與顯慶中毛桃生李同。二十九年,亳州 老子祠枯 樹復榮。是年十一月己巳,寒甚,雨木冰,數日不解。 永泰元年[765]三月庚子,夜霜,木有冰。 大曆二年[767]十一月,紛霧如雪,草木冰。九年,晉州 神山縣 慶唐觀 枯檜復生。 名 作 作 主 作 作 作 作 作 名 地 名 葬 名 主 地 然 號 地 地 地 地 名 2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興元元年[784]春,亳州 真源縣 有李樹,植已十四年,其長尺有八寸,至是枝忽上聳,高六尺,周迴如蓋 九尺餘。李,國姓也。占曰:「木生枝聳,國有寇盜。」是歲,中書省 枯柳復榮。 貞元元年[785]十二月,雨木冰。四年正月,雨木于陳留 ,十里許,大如指,長寸餘,中空,所下者立 如植。木生于下,而自上隕者,上下易位之象;碎而中空者,小人象;如植者,自立之象。二十年 冬,雨木冰。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己酉,大雨,樹無風而摧者十五六。近木自拔也。占曰:「木自拔,國將亂。」 長慶三年[823]十一月丁丑,雨木冰;成都 栗樹結實,食之如李。 寶曆元年[825]十一月丙申,雨木冰。 大和三年[829],成都 李樹生木瓜 ,空中不實。七年十二月丙戌,夜霧,木冰。 開成四年[839]九月辛丑,雨雪,木冰。十月己巳,亦如之。 會昌元年[841]十二月丁丑,雨木冰。四年正月己酉,雨木冰。庚戌,亦如之。 咸通十四年[873]四月,成都 李實 變為木瓜 。時人以為:李,國姓也;變者,國奪於人之象。 廣明二年[881]春,眉州 有檀樹已枯倒,一夕復生。 常雨。 武德六年[623]秋,關中 久雨 。少陽 曰暘,少陰曰雨,陽德 衰則陰氣勝,故常雨。 貞觀十五年[641]春,霖雨。 永徽六年[655]八月,京城 大雨。 顯慶元年[656]八月,霖雨,更九旬乃止。 開元二年[714]五月壬子,久雨 ,禜京城門 。十六年九月,關中 久雨 ,害稼。 天寶五載秋,大雨。十二載八月,久雨 。十三載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止。九月,閉坊市北門, 蓋井,禁婦人入街市,祭玄冥太社,禜明德門,壞京城 垣屋殆盡,人亦乏食。 至德 二載三月癸亥,大雨,至甲戌乃止。 上元元年[784]四月,雨,訖閏月乃止。二年秋,霖雨連月,渠竇生魚。 永泰元年[765]九月丙午,大雨,至于丙寅。 大曆四年[769]四月,雨,至于九月,閉坊市北門,置土臺 ,臺上置壇,立黃幡以祈晴。六年八月,連 雨,害秋稼。 貞元二年[786]正月乙未,大雨雪,至于庚子,平地數尺,雪上黃黑如塵。五月乙巳,雨,至于丙申。 時大飢,至是麥將登,復大雨霖 ,衆心恐懼。十年春,雨,至閏四月,間止不過一二日。十一年秋, 大雨。十九年八月己未,大霖雨。 元和四年[809]四月,冊皇太子 寧,以雨霑 服罷。十月,再擇日 冊,又以雨霑 服罷。近常雨 也。六年七月,霖雨害稼。十二年五月,連雨。八月壬申,雨,至于九月戊子。十五年二月癸未,大 雨。八月,久雨 ,閉坊市北門。宋、滄、景等州大雨,自六月癸酉至于丁亥,廬舍漂沒殆盡。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然 地 名 然 地 地 然 名 地 地 然 处 地 然 然 地 名 地 名 主 名 礼 名 然 3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寶曆元年[825]六月,雨,至于八月。 大和四年[830]夏,鄆、曹、濮等州雨,壞城郭廬舍殆盡。五年正月庚子朔,京城 陰雪,彌旬。 開成五年[840]七月,霖雨,葬文宗 ,龍輴陷不能進。 大中十年[847]四月,雨,至于九月。 咸通九年[868]六月,久雨 ,禜明德門。 乾符五年[878]秋,大霖雨,汾、澮及河溢流害稼。 廣明元年[880]秋八月,大霖雨。天復元年[901]八月,久雨 。 服妖。 唐初,宮人乘馬者,依周舊儀,著羃䍦,全身障蔽,永徽後,乃用帷帽 ,施裙及頸,頗為淺露,至神 龍末,羃䍦始絕,皆婦人預事之象。 太尉太尉 長孫无忌 以烏羊毛為渾脫氊帽,人多效之,謂之「趙公 渾脫」。近服妖也。 高宗 嘗內宴 ,太平公主 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 ,具紛礪七事,歌舞于帝前。帝與武后 笑 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近服妖也。 武后 時,嬖臣張易之 為母臧作七寶帳,有魚龍鸞鳳之形,仍為象床、犀簟。 安樂公主 使尚方 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 狀皆見,以其一獻韋后。公主 又以百獸毛為韀面,韋后則集鳥毛為之,皆具其鳥獸狀,工費巨萬。公 主 初出降,益州 獻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如絲髮,大如黍米,眼鼻觜甲皆備,瞭視者方見 之。皆服妖也。自作毛裙,貴臣富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採之殆盡。 韋后妹嘗為豹頭枕以辟邪,白澤 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 景龍三年[709]十一月,郊祀,韋后為亞獻,以婦人為齋娘,以祭祀之服執事。近服妖也。 中宗 賜宰臣宰臣 宗楚客 等巾子樣,其制高而踣,即帝在藩邸時冠也,故時人號「英王踣」。踣,顛仆 也。 開元二十五年[737]正月,道士尹愔 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衣道士服視事,亦服妖也。 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 釵,衿袖窄小。楊貴妃 常以假鬢為首飾,而好服 黃裙。近服妖也。時人為之語曰:「義髻拋河裏,黃裙逐水流。」 元和末,婦人為圓鬟椎髻 ,不設鬢飾,不施朱粉,惟以烏膏注脣,狀似悲啼者。圓鬟者,上不自樹 也;悲啼者,憂恤象也。 文宗 時,吳、越間織高頭草履,纖如綾縠,前代所無。履,下物也,織草為之,又非正服,而被以文 飾,蓋陰斜闒茸泰侈之象。 乾符五年[878],雒陽人為帽,皆冠軍士所冠者。又內臣有刻木象頭以裏襆頭 ,百官效之,工門如市, 度木斫之曰:「此斫尚書尚書 頭,此斫將軍將軍 頭,此斫軍容頭。」近服妖也。 僖宗 時,內人束髮極急,及在成都 ,蜀婦人效之,時謂為「囚髻」。 唐末,京都婦人梳髮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 ,時謂之「拋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 為釵釧。近服妖 也。拋家、流離,皆播遷之兆云。 地 號 然 然 礼 武 名 主 號 礼 主 词 主 主 名 主 衙 主 主 地 名 號 文 名 名 文 衣 主 衣 號 礼 文 武 號 地 衣 器 4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昭宗 時,十六宅諸王以華侈相尚,巾幘 各自為制度,都人傚之,則曰:「為我作某王頭。」識者以 為不祥。 龜孽。 大足初,虔州 獲龜,六眼,一夕而失。 肅宗 上元二年[675],有鼉聚于揚州 城門上,節度使節度使 鄧景山 以問族弟 珽,對曰:「鼉,介物,兵 象也。」 貞元三年[787],潤州 魚鱉蔽江而下,皆無首。 大和三年[829],魏博 管內有蟲,狀如龜,其鳴晝夜不絕。近龜孽也。 秦宗權 在蔡州 ,州中地忽裂,有石出,高五六尺,廣袤丈餘,正如大龜。 雞禍。 垂拱三年[687]七月,冀州 雌雞化為雄。 永昌元年[689]正月,明州 雌雞化為雄。八月,松州 雌雞化為雄。 景龍二年[708]春,滑州 匡城縣 民家雞有三足。京房易妖占 曰:「君用婦言,則雞生妖。」 玄宗 好鬬雞,貴臣、外戚 皆尚之,貧者或弄木雞,識者以為:雞,酉屬,帝生之歲也;鬬者,兵 象。近雞禍也。 大中八年[854]九月,考城縣 民家雄雞化為雌,伏子而雄鳴。化為雌,王室將卑之象,反雌伏也。漢宣 帝 時,雌雞化為雄,至元帝 而王氏 始萌,蓋馴致其禍也。 咸通六年[865]七月,徐州 彭城 民家雞生角。角,兵象,雞,小畜,猶賤類也。 下體生上之痾。 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宋州 襄邑 有獵者得雉,五足,三足出背上。足出于背者,下干上之象;五足 者,衆也。 青眚青祥。 貞觀十七年[643]四月,立晉王 為太子 ,有青氣繞東宮 殿。始冊命 而有祲,不祥。十八年六月壬 戌,有青黑氣 廣六尺,貫于辰戌,其長亙天。 大和九年[835],鄭注 篋中藥化為蠅數萬飛去。注始以藥術進,化為蠅者,敗死之象。近青眚也。 乾元三年[760]六月,昏,西北有青氣三。 鼠妖。 武德元年[618]秋,李密 、王世充 隔洛水 相拒,密營中鼠,一夕渡水盡去。占曰:「鼠無故皆夜 去,邑有兵。」 貞觀十三年[639],建州 鼠害稼。二十一年,渝州 鼠害稼。 顯慶三年[658],長孫无忌 第有大鼠見於庭,月餘出入無常,後忽然死。 龍朔元年[661]十一月,洛州 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姦。 號 衣 地 號 地 武 名 亲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作 號 亲 地 號 號 名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衙 礼 异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5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弘道初,梁州 倉有大鼠,長二尺餘,為貓所嚙,數百鼠反嚙貓。少選,聚萬餘鼠,州遣人捕擊殺 之,餘皆去。 景雲中,有蛇鼠鬬于右威衛右威衛 營東街槐樹,蛇為鼠所傷。鬬者,兵象。 景龍元年[707],基州鼠害稼。 開元二年[714],韶州 鼠害稼,千萬為羣。 天寶元年[742]十月,魏郡 貓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處。 大曆十三年[778]六月,隴右節度使 朱泚 於兵家得貓鼠同乳以獻。 大和三年[829],成都 貓鼠相乳。 開成四年[839],江西 鼠害稼。 咸通十二年[871]正月,汾州 孝義縣民家鼠多銜蒿芻巢樹上。鼠穴居,去穴登木,賤人將貴之象。 乾符三年[876]秋,河東 諸州多鼠,穴屋、壞衣,三月止。鼠,盜也,天戒若曰:「將有盜矣。」 乾寧末,陝州 有蛇鼠鬬于南門之內,蛇死而鼠亡去。 金沴木。 武德元年[618]八月戊戌,突厥 始畢可汗 衙帳無故自壞。 中宗 即位,金雞竿折。樹雞竿所以肆赦 ,始發大號 而雞竿折,不祥。 神龍中,有羣狐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李承 嘉第,其堂無故壞;又秉筆而管直裂,易之又裂。 開元五年[717]正月癸卯,太廟四室壞。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哥舒翰 帥師守潼關 ,前軍啟行,牙門旗至坊門,觸落槍刃,衆以為不祥。 永泰二年[766]三月辛酉,中書敕庫 壞。 貞元四年[788]正月庚戌朔,德宗 御含元殿 受朝賀 ,質明,殿階 及欄檻三十餘間自壞,衛士 死 者十餘人。含元路寢 ,大朝會 之所御也;正月朔,一歲之元。王者之事,天所以儆者重矣。 大和九年[835],鄭注 為鳳翔 節度使節度使 ,將之鎮,出開遠門 ,旗竿折。 光啟初,揚州 府署 門屋自壞,故隋之行臺 門也,制度甚宏麗云。 五行傳 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 ,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京房易 傳 曰:「上不儉,下不節,盛火數起,燔宮室。」蓋火主禮云。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 舒,厥罰常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羽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 祥,惟水沴火。」 火不炎上。 貞觀四年[630]正月癸巳,武德殿北院 火。十三年三月壬寅,雲陽石 燃,方丈,晝則如灰,夜則有 光,投草木則焚,歷年乃止。火失其性而沴金也。二十三年三月,甲弩庫火。 永徽五年[654]十二月乙巳,尚書尚書 司勳司勳 庫火。 顯慶元年[656]九月戊辰,恩州 、吉州 火,焚倉廩、甲仗、民居二百餘家。十一月己巳,饒州 火。 地 文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名 號 礼 礼 文 名 名 地 衙 號 处 礼 建 军 礼 礼 名 地 武 处 地 衙 衙 作 主 作 衙 地 文 文 地 地 地 6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證聖元年[695]正月丙申夜,明堂 火,武太后 欲避正殿,徹樂。宰相宰相 姚璹 以為火因人,非天災 也,不宜貶損。后乃御端門觀酺,引建章故事,復作 明堂 以厭之。是歲,內庫 災,燔二百餘區。 萬歲登封元年[696]三月壬寅,撫州 火。 久視元年[700]八月壬子,平州 火,燔千餘家。 景龍四年[710]二月,東都 凌空觀災。 開元五年[717]十一月乙卯,定陵 寢殿火。是歲,洪州 、潭州 災,延燒州署,州人見有物赤而暾暾 飛來,旋即火發。十五年七月甲戌,興教門樓柱災。是年,衡州 災,延燒三百餘家,州人見有物大 如甕,赤如燭籠,所至火即發。十八年二月丙寅,大雨雪,俄而雷震,左飛龍廄 災。占曰:「天火 燒廄,兵大起。」十月乙丑,東都宮 佛光寺 火。 天寶二年[743]六月,東都 應天門觀災,延燒左、右延福門 ,經日不滅。京房易傳 曰:「君不思 道,天火燔其宮室。」九載三月,華岳廟岳廟 災,時帝將封西嶽 ,以廟災乃止。十載八月丙辰,武 庫 災,燔兵器四十餘萬。武庫 ,甲兵之本也。 寶應元年[763]十二月己酉,太府 左藏庫 火。 廣德元年[763]十二月辛卯夜,鄂州 大風,火發江中,焚舟三千艘,延及岸上民居二千餘家,死者數千 人。 大曆十年[766]二月,莊嚴寺 浮圖災。初有疾風震電,俄而火從浮圖中出。 貞元元年[785],江陵 度支院 火,焚江東 租賦百餘萬。十三年正月,東都尚書省 火。十九年四 月,家令寺 火。 二年七月,洪州 火,燔民舍萬七千家。元和七年[812]六月,鎮州 甲仗庫災,主吏坐死者百餘人。八 年,江陵 大火。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元陵火。李師道 起宮室於鄆州 ,將謀亂,旣成而火。 大和二年[828]十一月甲辰,禁中昭德 寺火,延至宣政東垣及門下省 ,宮人死者數百人。三年十月癸 丑,仗內火。四年三月,陳州 、許州 火,燒萬餘家。十月,浙西 火。十一月,揚州 海 陵 火。八年三月,揚州 火。皆燔民舍千區。五月己巳,飛龍神駒中廄火。十月,揚州 市火,燔民 舍數千區。十二月,禁中昭成寺火。 開成二年[837]六月,徐州 火,延燒民居三百餘家。四年十二月乙卯,乾陵 火。丁丑晦,揚州 市 火,燔民舍數千家。 會昌元年[841]五月,潞州 市火。三年六月,西內神龍寺火;萬年縣 東市火,焚廬舍甚衆。六年八 月,葬武宗 ,辛未,靈駕次三原縣 ,夜大風,行宮幔城火。 乾符四年[877]十月,東都 聖善寺火。 大順二年[891]六月乙酉,幽州 市樓 災,延及數百步。七月癸丑甲夜,汴州 相國寺 佛閣災。是日 暮,微雨震電,或見有赤塊轉門譙藤網中,周而火作。頃之,赤塊北飛,轉佛閣藤網中,亦周而火 作。旣而大雨暴至,平地水深數尺,火益甚,延及民居,三日不滅。 常燠。 天寶元年[742]冬,無冰。先儒以為陰失節也。又曰:「知罪不誅,其罰燠,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實。 」蓋當寒反燠,象宜刑而賞之也。 礼 主 文 名 法 礼 衙 地 地 地 处 地 地 地 衙 处 处 地 处 作 文 地 衙 衙 衙 衙 地 处 地 衙 地 衙 衙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建 地 处 7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貞元十四年[798]夏,大燠。 元和九年[814]六月,大燠。 長慶二年[822]冬,少雪,水不冰凍,草木萌荑如正月。 廣明元年[880]十一月,暖如仲春 。 草妖。 武德四年[621],益州 獻芝 草如人狀。占曰:「王德將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為人狀。」草,亦木 類也。 景龍二年[708],岐州 郿縣 民王上賔家,有苦蕒菜高三尺 餘,上廣尺餘,厚二分。近草妖也。三 年,內出蒜條,上重生蒜。蒜,惡草也;重生者,其類衆也。四年,京畿 藍田山 竹實如麥。占曰: 「大饑。」 開元二年[714],終南山 竹有華,實如麥,嶺南 亦然,竹並枯死,是歲大饑,民採食之。占曰:「國 中竹、柏枯,不出三年有喪。」十七年,睦州 竹實。 天寶初,臨川郡 人李嘉胤 屋柱生芝 草,狀如天尊像。 上元二年[675]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座上生白芝,一莖三花。白,喪象也。 大和九年[835]冬,鄭注 之金帶有菌生。近草妖也。 開成四年[839]六月,襄州 山竹有實成米,民採食之。 光啟元年七月,河中 解、永樂生草,葉自相樛結,如旌旗 之狀,時人以為「旗子草」。一年七 月,鳳翔 麟游草生如旗狀。占曰:「其野有兵。」 羽蟲之孽。 武德初,隋將堯君素守蒲州 ,有鵲巢其砲機。 貞觀十七年[643]春,齊王 祐為齊州刺史齊州刺史 ,好畜鴨,有狸嚙鴨,頭斷者四十餘。是歲四月丙戌,立晉 王 為太子 ,雌雉集太極殿前,雄雉集東宮 顯德殿前。太極,三朝所會也。 永徽四年[653],宋州 人蔡道基 舍傍有獸高丈餘,頭類羊,一角,鹿形,馬蹄 ,牛尾,五色,有 翅。占曰:「鳥如畜形者,有大兵。」五年七月辛巳,萬年宮有小鳥如雀,生子大如鳲鳩 。 調露元年[679],鳴鵽羣飛入塞,相繼蔽野,至二年正月,還復北飛,至靈夏北,悉墮地而死,視之皆無 首。 文明後,天下屢奏雌雉化為雄,或半化者。 景龍四年[710]六月辛巳朔,烏集太極殿梁,驅之不去。 開元十三年[725]十一月戊子,雄雉馴飛泰山 齋宮內。封禪 ,所以告成功,祀事無重於此者,而野鳥 馴飛,不忌禁衛,不祥。二十五年四月,濮州 兩烏、兩鵲、兩鴝鵒 同巢。隴州 鵲哺慈烏。二十八 年四月庚辰,慈烏巢 宣政殿 栱。辛巳,又巢宣政殿 栱。 天寶十三載,葉縣 有鵲巢于車轍中。不巢木而巢地,失其所也。 至德 二載三月,安祿山 將武令珣 圍南陽 ,有鵲巢于城中砲機者三,雛成乃去。 节 地 名 地 地 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军 地 地 主 文 主 主 衙 地 名 地 然 地 礼 地 然 地 地 衙 衙 地 名 名 名 地 8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大曆八年[773]九月,武功獲大鳥,肉翅狐首,四足有爪,長四尺餘,毛赤如蝙蝠 ,羣鳥隨而噪之。近 羽蟲孽也。十三年五月,左羽林軍 有鴝鵒 乳鵲二。 貞元四年[788]三月,中書省 梧桐 樹有鵲以泥為巢。鵲巢知歲次,於羽蟲為有知,今以泥露巢,遇風 雨壞矣。是歲夏,鄭、汴境內烏皆羣飛,集魏博 田緒 、淄青 李納 境內,銜木為城,高二三尺, 方十里。緒、納惡而焚之,信宿又然,烏口皆流血。九年春,許州 鵲哺烏雛。十年四月,有大鳥飛集 宮中,食雜骨數日,獲之,不食死。六月辛未晦,水鳥集左藏庫 。十三年十月,懷州 鶤鵊巢內有黃 雀 往來哺食。十四年秋,有異鳥 ,色青,類鳩、鵲,見於宋州 郊外,所止之處,羣鳥翼衛,朝夕 嗛稻粱以哺之,睢陽 人適野聚觀者旬日。十八年六月,烏集徐州 之滕縣 ,嗛柴為城,中有白烏 一,碧烏一。 元和元年[806],常州 鸛巢于平地。四年十二月,羣烏夜集于太行山 上。十三年春,淄青 府署 及 城中烏、鵲互取其雛,各以哺子,更相搏擊,不能禁。 寶曆元年[825]十一月丙申,羣烏夜鳴。 開成元年[836]閏五月丙戌,烏集唐安 寺,逾月散。雀集玄法寺 ,燕集蕭望之冢。二年三月,真興門 外鵲巢於古冢。鵲巢知避歲,而古占又以高下卜水旱,今不巢于木而穴于冢,不祥。秋,突厥 鳥自塞 北羣飛入塞。五年六月,有禿鶖羣飛集禁苑 。鶖,水鳥也。 會昌元年[841],潞州 長子有白頸烏與鵲鬬。 大中十年[847]三月,舒州 吳塘 堰有衆禽成巢,闊七尺,高一尺。水禽山鳥 ,無不馴狎。中有如人 面、綠毛、紺爪觜者,其聲曰「甘」,人謂之甘蟲 。占曰:「有鳥非常,來宿于邑中,國有兵,人相 食。」 咸通七年[866],涇州 靈臺 百里戍有雀生燕,至大俱飛去。京房易傳 曰:「賊臣在國,厥妖燕生 雀。」雀生燕同說。十一年夏,雉集河內縣 署。咸通中,吳、越有異鳥 極大,四目三足,鳴山林, 其聲曰「羅平」。占曰:「國有兵,人相食。」 乾符四年[877]春,廬江 縣北鵲巢于地。六年夏,鴟、雉集于偃師 南樓及縣署。劉向說:「野鳥入 處,宮室將空。」 廣明元年[880]春,絳州 翼城縣 有鵂鶹鳥羣飛集縣署,衆鳥逐而噪之。光啟元年、二年,復如之。鵂 鶹,一名訓狐。 中和元年[881]三月,陳留 有烏變為鵲。二年,有鵲變為烏。古者以烏卜軍之勝負。烏變為鵲,民從賊 之象;鵲復變為烏,賊復為民之象。三年,新安 縣吏家捕得雉養之,與雞馴,月餘相與鬬死。四 年,臨淮 漣水 民家鷹化為鵝,而弗能游。鷹以鷙而擊,武臣象也;鵝雖毛羽清潔,而飛不能遠,無 搏擊之用,充庖廚而已。 光啟元年十二月,陝州 平陸 集津山有雉二首向背而連頸者,棲集津倉廡後,數月,羣雉數百來鬬 殺之。二年正月,閺鄉、湖城 野雉及鳶夜鳴。七月,中條山 鵲焚其巢。三年七月,鵲復焚巢。京 房易傳 曰:「人君暴虐,鳥焚其舍。」三年十月,慈州 仵城 梟與鴟鬬相殺。 光化二年[899],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仁恭 屠貝州 去,夜有鵂鶹鳥十數飛入帳中,逐去復來。 昭宗 時,有禿鶖鳥巢 寢殿隅,帝親射殺之。 然 营 然 衙 然 名 名 地 名 地 衙 地 然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处 政 地 地 地 名 然 然 地 地 作 地 然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作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號 然 9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0.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天復二年[902],帝在鳳翔 ,十一月丁巳,日南 至,夜驟風,有烏數千,迄明飛噪,數日不止。自車駕 在岐,常有烏數萬棲殿前諸樹,岐人謂之神鴉。三年,宣州 有鳥如雉而大,尾有火光如散星,集于戟 門 ,明日大火,曹局皆盡,惟兵械存。 羊禍。 義寧二年[619]三月丙辰,麟游縣有羔生而無尾。是月乙丑,太原 獻羖羊,無頭而不死。 開元二年[714]正月,原州 獻肉角羊。二年三月,富平縣 有肉角羊。 會昌二年[842]春,代州 崞縣 羊生二首連頸,兩尾。占曰:「二首,上不一也。」 咸通三年[862]夏,平陶 民家羊生羔如犢。 乾符二年[875],洛陽 建春門外因暴雨 ,有物墮地如羖羊,不食,頃之入地中,其跡月餘不滅,或以 為雨土 也。占曰:「當旱。」 赤眚赤祥。 武德七年[624],河間王 孝恭 征輔公祏 ,宴羣帥于舟中,孝恭 以金碗酌江水,將飲之,則化為 血。孝恭 曰:「碗中之血,公祏 授首之祥。」 武德初,突厥國 中雨血 三日。 光宅初,宗室 岐州刺史岐州刺史 崇真之子橫、杭等夜宴,忽有氣如血腥。 武后 時,來俊臣 家井水變赤如血,井中夜有吁嗟歎惋聲,俊臣 以木棧之,木忽自投十步外。 長安中,并州 晉祠 水赤如血。 中宗 時,成王千里 家有血點地,及奩箱上有血淋 瀝,腥聞數步。又中郎將中郎將 東夷 人毛婆羅炊 飯,一夕化為血。 景龍二年[708]七月癸巳,赤氣 際天,光燭地,三日乃止。赤氣 ,血祥也。 天寶六載,少陵 原楊慎矜 父墓封域內,草木皆流血,慎矜 令浮屠史敬思禳之,退朝 裸而桎 梏 於叢棘間,如是數旬而流血不止。十二載,李林甫 第東北隅每夜火光起,或有如小兒持火出入 者。近赤祥也。 寶應元年[763]八月庚午夜,有赤光亙天,貫紫微 ,漸移東北,彌漫半天。 大曆十三年[778]二月,太僕寺 有泥像,左臂上有黑汗 滴下,以紙承之,血也。 貞元二年[786]十一月壬午,日沒,有赤氣 五,出于黑雲中 ,亙天。十二年九月癸卯,夜有赤氣 如 火,見北方,上至北斗。十七年,福州 劍池水赤如血。二十一年正月甲戌,雨赤雪 于京師。 元和十四年[819]二月,鄆州 從事從事 院門前地有血,方尺餘,色甚鮮赤,不知所從來,人以為自空而墮 也。 長慶元年[821]七月戊午,河水赤,三日止。 寶曆元年[825]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霧起,須臾遍天,霧止,有赤氣 ,或淺或深,久而乃散。 大和元年[827]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氣 ,中有數白氣 間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氣 。八月癸卯, 京師見赤氣 滿天。二年閏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氣 如血。 地 地 地 建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异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政 异 亲 文 主 名 名 地 建 號 名 病 武 政 异 异 地 名 名 礼 法 名 天 衙 政 异 地 异 地 异 地 文 异 异 异 异 异 异 10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1.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37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039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目錄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咸通七年[866],鄭州 永福湖水赤如凝血者三日。 乾符六年[879],中書政事堂政事堂 忽旦有死人,血污滿地,不知主名。又御井 水色赤而腥,渫之,得一死 女子腐爛。近赤祥也。 中和二年[882]七月丙午夜,西北方赤氣 如絳,際天。 光啟元年正月,潤州 江水赤,凡數日。 水沴火。 幽州 坊谷地常有火,長慶三年[823]夏,遂積水為池。近水沴火也。 地 文 器 异 地 地 1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81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