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委託研究期末報告書
計畫委託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受託者: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
計畫名稱:台灣海域珊瑚礁現況調查
國科會審議編號:
農委會計畫編號: 91 農科-2.5.1-漁-F1(26)
i
計畫名稱:台灣海域珊瑚礁現況調查期末報告
計畫委託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委會計畫編號: 91 農科-2.5.1-漁-F1(26)
受託者: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
計畫主持人: 戴昌鳳 教授
共同主持人: 宋克義 教授
黃將修 教授
陳昭倫 助研究員
樊同雲 助研究員
參與研究人員:朱永盛、張睿昇、劉弼仁、尤宜美、周郁翔、劉商隱、夏國經、洪
聖雯、蕭伊真、呂儀潔、陳建勳、陳靜怡、彭紹宏、李啟禎、簡宏
義、高佽、邱郁文、魏汝薇、謝恆毅、澎湖共生藻潛水協會、南北
潛水俱樂部、亞潮潛水俱樂部、宜蘭潛水協會
中華民國 91 年 12 月 25 日
ii
目 錄
頁 次
中文摘要 …………………………………………………………………… 1
英文摘要 …………………………………………………………………… 2
前言 ………………………………………………………………………… 3
實施方法 …………………………………………………………………… 5
結果 ………………………………………………………………………… 6
台灣本島
一、東北角海域 ………………………………..……………………… 6
二、宜蘭海域 ………………………………………………..………. 7
三、台灣東部海域 …....…………………………………………….. 8
四、恆春半島海域 ..…………………………………………………... 9
離島地區
五、小琉球海域 …..………………………………………………….. 11
六、綠島海域 ..……………………………………………………….. 12
七、蘭嶼海域 ..……………………………………………………….. 13
八、澎湖海域 ..……………………………………………………….. 13
討論 ...……………………………………………………………………… 15
結論與建議 ...……………………………………………………………… 16
參考文獻 ……………………………………………………………………16
表 ...………………………………………………………………………… 18
圖 ...………………………………………………………………………… 28
28
中文摘要
本計畫參考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標準調查法,對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進行定
量調查;調查範圍包括臺灣東北角、宜蘭、東海岸、恆春半島、小琉球、綠島、
蘭嶼、澎湖等八區域,共卅個地點。調查結果顯示,東北角海域的石珊瑚覆蓋率
以龍洞最高(48%),其他地點大約在 5.3%至 16.8%之間。宜蘭海域的石珊瑚覆
蓋率以豆腐岬最高(25.1%),其他地點大約在 14.3~19.8%之間。東部海域的三
個調查地點中,新蘭與三仙台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為主,其覆蓋率分別為 58.9%
及 40.7%,石梯坪的底質則以沙子為主。恆春半島海域的石珊瑚覆蓋率,以香蕉
灣最高(55%),其他地點在 20.5~38.5%之間。小琉球海域的四個調查地點中,
空白基底皆佔甚高比例(20~71.9%),石珊瑚覆蓋率以海子口最高(21.8%),其
他地點大約在 4.4〜20%之間。綠島海域除了石朗的石珊瑚覆蓋率比較低以外
(35.4%),其他地點的覆蓋率皆很高(56%、70.2%)。蘭嶼海域的二個調查地點
中,空白基底皆佔甚高比例,石珊瑚覆蓋率以土地公廟最高(41.6%)。澎湖海域
的石珊瑚覆蓋率以青灣內灣最高(72.6%),歧頭最低(2.6%),歧頭地區則有相
當高比例的死珊瑚覆蓋(89.4%)。在卅個調查地點中,共有五地點(新蘭、香蕉
灣、柴口、公館及青灣內灣)的珊瑚礁狀況良好,石珊瑚覆蓋率在 55.3%至 72.6%
之間;而有九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介於 25-50%之間,顯示台灣及周邊海域約
有 30%的珊瑚礁,已經受到人為破壞或環境壓力的影響;此外,有 16 個地點的
石珊瑚覆蓋率低於 25%,珊瑚礁處於不良狀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都很低(包括
珊瑚礁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顯示台灣本島及週邊海域的珊瑚礁受到過漁的影響
甚大。錨具、漁網、垃圾堆積以及沉積物是頻率較高的珊瑚礁迫害因子,珊瑚白
化現象則僅發生在恆春半島的萬里桐、後壁湖與香蕉灣,以及東海岸的石梯坪、
三仙台等五地點。
與去年二十五個地點的調查結果比較,共有四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呈現大
幅降低(豆腐岬、卯澳、香蕉灣、石梯坪),可能與該區的沉積物污染的影響有
關,十一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則呈現增加的現象(蛇頭山、青灣內灣、鶯歌石、
出水口、公館、內埤、新蘭、跳石、龍洞、石朗、柴口),十地點的石珊瑚大致
與去年相似,並未呈現巨幅的變動(美人洞、和美、桂安、機場、後壁湖、蕃薯
寮、佳洛水、青灣外灣、萬里桐、歧頭)。
29
(關鍵字: 珊瑚礁、台灣、珊瑚礁體檢)
30
英文摘要
We applied the modified survey method of ReefCheck International to study the
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Taiwan. Eight regions, total thirty reef sites within, including
North eastern coast, I-lan county, Eastern coast, Hengchun Peninsula, Penghu Islands,
Hsiao-Liuchiu, Lutao, and Lanyu were surveyed.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on
the North-eastern coast region was higher at Longdong (48%) than those at the others
(5.3~16.8%).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on the I-lan county region was higher at
Doufujia (25.1%) than those at the others sites (14.3~19.8%). In the eastern coast,
scleractinian corals that comprised about 58.9 to 40.7% benthic coverage and
dominated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at Xinlan and Sanxiantai sites.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on the coastal areas of Hengchun Peninsula was higher at
Hsiangchiaowan (55%), than those at the other sites (20.5~38.5%). The bare rocks
mainly comprise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of Hsiao-Liuchiu and Lanyu, and the
coverage range from 20% to 71.9% at Hsiao-Liuchiu. The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was low, ranged from 4.4% to 20%, around the Hsiao-Liuchiu. The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was high at each reef site on Lutao region, and the
coverage ranges from 35.4% to 70.2%. The highest coral cover at Penghu Islands
was found at the inner bay of Chinwan (72.6%) while the lowest at Chitou (2.6%).
The skeletons of dead coral comprised more about 89.4% of the substrate at Chitou.
The percentage of living coral cover on 30 sites showed a wide range of variation
between 2.6 and 72.6, with an average of 29.5%. Highest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
was found at the inner bay of Chinwan (72.6%) in the Penghu islands, Kunguan
(70.2%) at Lutao, Xinlan (58.9%) in eastern Taiwan, Chaikou (56%) at Lutao, and
Hsiangjiaowan (55.3%) in southern Taiwan, where representing the “best sites”. The
living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at about 30% (9/30) sites was between 50% and
25%. And the living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at more than half sites (16/30)
were lower than 25%, indicating that most reefs were under severe stress or heavily
damaged. The abundances of fish and invertebrate indicator organisms were at low
levels suggesting that most reefs were under the stress of overfishing. In addi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 the occurrence of waste and the discarded fishing nets
were widely observed at most localities indicating that coral reefs in Taiwan were
under the threa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bleaching events were only observed at 5
sites, 3 sites within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Taiwan (Wuanlitong, Houbihu and
31
Hsiangjiaowan) and 2 sites in the eastern (Zitiping and Sanxiantai).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last year, the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was reduced over 5% at 4 sites
and increased over 5% at 11 sites.
(Keywords: coral reef, Taiwan, Reef Check)
32
前 言
珊瑚礁是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根據估計,每平方米珊瑚礁面積的生產力約
為周遭熱帶海洋生態系的 50〜100 倍,因此珊瑚礁常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或「海洋中的綠洲」。珊瑚礁也是海洋環境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全球的
海洋生物種類約有四分之一生活在珊瑚礁區,雖然現生珊瑚礁在地球上所佔的面
積很小(不到百分之一),它在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方面,卻扮演非
常重要的角色(Birkeland 1997; Wilkinson 2000)。珊瑚礁是孕育漁業資源的重要
棲所,據估計有三萬五千種海洋生物在珊瑚礁區產卵、育幼或繁衍下一代;珊瑚
礁的立體結構提供仔稚魚及無脊椎動物幼苗躲避敵害的掩蔽,它的高生產力則供
給充足的食物給幼苗及其他生物利用。珊瑚礁區的許多魚類、無脊椎動物與藻類
等是重要的食物或藥物資源;珊瑚礁美麗的景觀更是重要的遊憩資源。
珊瑚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它的生長條件是溫暖的海水、堅固的底質
和清澈的水質。台灣本島及各離島的海洋環境,除了西部沿岸的沙質海底之外,
大多適合珊瑚生長,而且,由於台灣鄰近全球珊瑚礁最發達、海洋生物多樣性最
高的菲律賓—印尼海域,因此台灣海域珊瑚礁的分布很廣,也擁有種類豐富的海
洋生物。根據歷年來的調查記錄,台灣沿海擁有三百種以上的珊瑚、一千二百種
以上的珊瑚礁魚類,以及眾多的海洋無脊椎動物;雖然台灣珊瑚礁的面積不及全
球的千分之一,卻擁有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珊瑚礁物種,這些豐富的海洋生物多
樣性是我國非常珍貴的自然資產(Dai 1997)。
珊瑚礁位於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淺海,容易受到來自陸地的污染衝擊和天然災
害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珊瑚礁鄰近地區的開發和利用,珊瑚礁所面臨的環境衝
擊也日益加劇。珊瑚礁的污染和破壞問題,自一九八 0 年代開始逐漸受到重視,
一九九二年的「地球高峰會」即指出珊瑚礁是亟需保護的生態系,而設立海洋保
護區以維護珊瑚礁生態系的永續則是重要議題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相
關機構於一九九七年推動的「國際珊瑚礁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Reef),以
及於一九九八年推動的「國際海洋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主要的
目標就是在推展珊瑚礁和海洋生態系的保護,這些活動吸引全世界許多國家政府
和民間組織的積極參與,珊瑚礁保育已成為國際間生態保育的重要議題。
全球的珊瑚礁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面臨了大量白化和死亡的危機
(Hoegh-Guldberg 1999; Wilkinson 2000; Spalding et al. 2001),根據國際珊瑚礁學
會的統計,全世界至少有五十個國家或地區的珊瑚礁發生大量白化的現象,珊瑚
白化的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的主要珊瑚礁區,而且從潮間帶一直延
伸到水深二十米處,幾乎所有的石珊瑚和軟珊瑚都遭殃,同時也波及海葵、海綿、
33
海鞘等生物。許多地區的珊瑚礁,從海面或從衛星影像上就可看出海底一大片慘
白的景象,珊瑚嚴重白化的現象,令人觸目驚心。台灣的珊瑚礁在這場浩劫中,
也未能倖免;全球水溫上升引起的珊瑚大量白化,更使台灣海域原本飽受污染摧
殘的珊瑚礁雪上加霜。
在一九九七年的國際珊瑚礁年活動中,美國珊瑚礁學者 Gregor Hodgson 提
出了「珊瑚礁總體檢」(Reef Check)的構想,他建議採用標準化的定量調查方
法,號召全球的珊瑚礁學者和志工,同步調查各地的珊瑚礁,並將資料匯集,互
相比較,以瞭解各地珊瑚礁的健康狀態(Hodgson 1999; 2000);這項活動迅即引
起各國學者的熱烈參與,並在往後的各年持續進行,成為全球珊瑚礁監測網
(Global Coral Reef Monitoring Network, GCRMN)的重要活動。中華民國珊瑚礁
學會在一九九七年成立時,國內學者和潛水團體即積極進行台灣海域的珊瑚礁總
體檢,並於此後每年執行台灣珊瑚礁的總體檢,以監測台灣珊瑚礁的現況,做為
保育珊瑚礁資源和設立海洋保護區的基礎資料。
本計畫參考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標準調查法,選擇台灣本島以及四周海域具
代表性珊瑚礁區,進行橫截線的定量調查,每年量測各地點的珊瑚礁底質組成,
建立台灣珊瑚礁的數量化資料,同時記錄各地珊瑚礁的現況和遭受污染的情形,
以監測各地珊瑚礁的變遷,並與歷年調查資料比較,瞭解年間的變化,做為擬定
珊瑚礁保育策略和海洋保護區劃設的參考資料。
34
實施方法
本計畫選擇臺灣本島的東北角、宜蘭、東海岸、恆春半島,以及小琉球、綠
島、蘭嶼、澎湖等八處具代表性的珊瑚礁海域(圖一〜八),進行國際珊瑚礁總
體檢的標準調查法;本年度的調查地點為:東北角(和美、龍洞、卯澳、桂安)、
宜蘭(豆腐岬、內埤、蕃薯寮、鶯歌石)、東海岸(石梯坪、新蘭灣、三仙台)、
恆春半島(萬里桐、核三廠排水口、後壁湖、跳石、香蕉灣、佳樂水)、小琉球
(白沙國小、龍蝦洞、美人洞、海子口)、綠島(柴口、公館、石朗)、蘭嶼(機
場、土地公廟),以及澎湖(歧頭、青灣內灣、青灣外灣、蛇頭山)等海域共 30
個地點,每地點進行二個深度(以水深 3 及 10 米為原則)的調查;然而,由於
受限於野外調查時的海況,各地點的調查深度可能有些調整。
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標準調查方法係在各調查地點的二個深度,各設置一條
50 米長的橫截線,橫截線上以 20(或 25)公分為一個觀測點,記錄底質類型(包
括:石珊瑚、大型海藻、礫石、軟珊瑚、海綿、沙、死珊瑚、岩石、泥及其他等
九項)之出現頻度(表一),其中,死珊瑚係指近期死亡而外骨骼仍可辨認的珊
瑚遺留,岩石則包括沒有附著物的裸露珊瑚礁基質(以下以空白基質表示)。因
此,在每一橫截線至少將記錄 200 點底質資料,以各項底質出現的頻率,作為估
計石珊瑚覆蓋面積及各類底質所佔比例的依據。
在進行橫截線調查時,同時記錄:(1)各調查線附近珊瑚礁指標生物的數量,
包括:魚類(蝶魚、石鱸、笛鯛、老鼠斑、石斑魚、龍王鯛、龍頭鸚鵡魚)及無
脊椎動物(櫻花蝦、魔鬼海膽、鉛筆海膽、海參、棘冠海星、硨磲貝、大法螺、
龍蝦等)的出現頻率,(2)各調查地點遭受的各類污染(包括:沉積物污染、有
機污染、垃圾、白化)或人為破壞(包括: 錨定、炸魚、魚網、毒魚)的現況(表
二)。調查期間並進行海底攝影或錄影紀錄。
35
結 果
一、東北角海域
東北角海域共完成和美、龍洞、卯澳、桂安等四個地點的調查,結果如表
三及表十一所示。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僅龍洞地區的底質組成是以石珊
瑚為主,其他則分別以空白基質(和美)、海藻(卯澳),以及礫石與空白基質混
雜(桂安)為主;龍洞地區的石珊瑚平均覆蓋率將近 50%,顯示珊瑚礁狀況良好,
其餘各點的石珊瑚覆蓋率介於 9.5~24%之間,而和美地區淺水域(水深 3m)未
紀錄有石珊瑚;除和美地區未紀錄有軟珊瑚之外,其餘各地的軟珊瑚平均覆蓋率
均小於 10%。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除了卯澳地區的藻類有大幅增加的趨勢外,
底棲生物群聚比例大致與去年相似(圖九),而各地點在歷年間改變的主要底質
組成是礫石(和美),空白基質(桂安、卯澳、龍洞),或沙子(龍洞),可能係
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
1. 和美
本地點的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水深 3m:50.5%,水深 10m:34%),
其次是礫石(水深 3m:36%,水深 10m:31%),水深十米處的石珊瑚覆蓋率為
10.5%,水深三米處則沒有任何珊瑚覆蓋(表三)。水深三米處未紀錄有任何指標
生物(表十一),在水深十米處紀錄有蝶魚(28 尾)、少數笛鯛、石斑魚,以及 7
隻魔鬼海膽(包括刺冠海膽)。本區雖未紀錄有明顯的珊瑚迫害現象,但是有廢
棄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情形。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棲生物群聚比例大致與
去年相似,而礫石的比例變動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圖九)。
2. 龍洞
底質以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水深 3m:50%,水深 10m:46%;表三),其
次是沙子(水深 3m:30%,水深 10m:39.2%)。在指標魚類方面,紀錄有蝶魚
(水深 3m:15 尾,水深 10m:16 尾)、石鱸(水深 10m:4 尾),以及少數石斑
魚(表十一),無脊椎動物僅在水深三米處記錄有 17 隻魔鬼海膽(包括刺冠海
膽)。珊瑚迫害因子方面,本地點亦受到廢棄漁網以及垃圾的影響。與去年調查
結果比較,海藻、沙子及空白基質的比例變動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圖九)。
3. 卯澳
調查地點位於卯澳灣西側,底質以大型藻類所佔比例最多(水深 3m:58%,
36
水深 10m:55.6%;表三),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三米處較高,佔 13.2%,水深十
米處為 11.2%。指標魚類方面僅記錄有少數蝶魚(水深 3m:8 尾)和石斑魚(水
深 10m:2 尾),無脊椎動物以魔鬼海膽(含刺冠海膽)數量較多(水深 3m:43%,
水深 10m:5%;表十一)。在迫害因子方面,本區有廢棄魚網堆積海底的情形,
水深三米處的部分礁區和珊瑚表面則有泥沙覆蓋的情形。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
藻類的覆蓋率呈現大幅增加,而空白基質減少的現象(圖九)。
4. 桂安
水深三米處的底質以礫石所佔比例最高,其次為大型海藻,其覆蓋率分別
為 42%及 15.5%,水深十米處則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石珊瑚,其覆蓋率分別
是 32.5%及 24%(表三);石珊瑚覆蓋率在水深十米處較高(24%),水深三米處
為 9.5%。指標魚類僅記錄有少數蝶魚(水深 3m、水深 10m 各七尾),無脊椎動
物有魔鬼海膽(含刺冠海膽),以及少數龍蝦、櫻花蝦(表十一)。在本年度的調
查中,尚未紀錄有顯著的珊瑚礁迫害因子。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僅空白基質及
礫石的比例有顯著的變動(圖九)。
二、宜蘭海域
宜蘭海域共完成豆腐岬、內埤、蕃薯寮、鶯歌石等四個地點的調查,結果
如表四及表十二所示。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就各地點內各種底質的平均
覆蓋率而言,蕃薯寮及鶯歌石二地點的底質組成是藻類為主,而豆腐岬及內埤是
空白基質為主;平均石珊瑚覆蓋率在 14.3~25.1%之間,僅豆腐岬淺水域(水深
3m)有較高的石珊瑚覆蓋(42%);在軟珊瑚的群聚方面,除了內埤淺水域(水
深 3m)的軟珊瑚覆蓋率達 15.5%之外,其餘各地點在 0-1.5%之間。與歷年調查
結果比較,各地點均有藻類覆蓋率增加及空白基質比例減少的趨勢,其他底棲生
物群聚比例大致與去年相似(圖十)。
1. 豆腐岬
調查地點位於豆腐岬北側的小灣內,水深三米的調查線係在消波水泥塊
旁,該處的石珊瑚生長情況良好,覆蓋率達 42%(表四);水深十米處的底質則
以沉積物以及空白基質為主,覆蓋率分別為 31.9%及 30%;石珊瑚覆蓋率低,僅
佔 8.1%,水質混濁,不利珊瑚生存。指標魚類方面,記錄有蝶魚、笛鯛和石斑
魚(表十二);底棲無脊椎動物則僅記錄龍蝦一尾(表十二)。與歷年調查結果比
較,有藻類大幅增加,空白基質比例減少的趨勢(圖九)。
37
2. 內埤
本區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水深 3m:38%,水深 6m:34%;表四),
其次是大型藻類,底質覆蓋率水深三米處佔 21.5%,水深六米處佔 24.5%,石珊
瑚覆蓋率以水深三米處較高,佔 20%,軟珊瑚亦有 15.5%的覆蓋率,水深六米處
的石珊瑚覆蓋率約 17.5%。指標生物方面,僅有蝶魚的紀錄(表十二)。至於珊
瑚的迫害因子,本區有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質
覆蓋率變化大於 10%的部分,在水深三米處有軟珊瑚及空白基質覆蓋率減少,海
藻覆蓋率增加的現象,深水區則有石珊瑚及藻類的覆蓋率增加,沙子及空白基質
的比例減少的現象(圖十)。
3. 蕃薯寮
調查地點在蕃薯寮漁港外,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佔 26%,水
深六米處為 13.5%,軟珊瑚僅有 1%的覆蓋率(表四);底棲群聚在水深三米處以
大型藻類為主,水深十米處以泥質沉積物為主,其覆蓋率分別為 44%及 29%。
在指標魚類方面(表十二),以蝶魚最多(水深 6m:5 尾,水深 10m:12 尾),
其次為笛鯛(水深 6m:1 尾,水深 10m:5 尾);無脊椎動物僅紀錄櫻花蝦(水
深 6m、水深 10m:各 2 隻)。廢棄漁網以及垃圾的影響是本地點珊瑚迫害的主要
因子。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質覆蓋率變化大於 10%的部分,包括海藻覆蓋率
增加,空白基質覆蓋率減少,以及深水區的泥狀沉積物增加(圖十)。
4. 鶯歌石
底質群聚組成以大型海藻為主(水深 3m:68%,水深 6m:34%),石珊瑚
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佔 26.5%,水深三米處僅 2%(表三)。指標魚類記錄
有蝶魚(水深 3m:11 尾,水深 10m:14 尾)和笛鯛(表十二),無脊椎動物僅
在水深十米處紀錄櫻花蝦 4 尾,與魔鬼海膽一隻。廢棄漁網以及垃圾的影響亦是
本地點珊瑚迫害的主要因子。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質覆蓋率變化大於 10%
的部分,在淺水區(水深 3m)包括海藻覆蓋率增加及空白基質覆蓋率減少,深
水區則包括石珊瑚、海藻與泥狀沉積物的覆蓋率增加,以及深水區的空白基質覆
蓋率減少(圖十)。
三、台灣東部海域
38
東海岸海域共完成石梯坪、新蘭灣與三仙台等三個地點的調查,結果如表
五及表十三所示,除了石梯坪的底質組成是以沙子為主之外(51%),新蘭灣與三
仙台的底質都是以石珊瑚為主;除了在新蘭地區的石珊瑚覆蓋率達 58.9%之外,
其餘二地點分別為 23.3%(石梯坪)及 40.7%(三仙台),三地點的軟珊瑚覆蓋
率均小於 2%。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新蘭灣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
未顯現大幅變動,而石梯坪的各項底質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可能係因不同年之
間調查位置的差異所致(圖十一)。
1. 石梯坪
此地點完成一條測線,位於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風景管理區石梯坪遊客服
務中心,沿岸礫灘海域,測線長度由礫灘往外海延伸 100 米,平均水深介於 3~7
米之間。底質方面以砂所佔比例最高(36%),石珊瑚次之(23.3%),岩石所佔
比例約 22%(表五)。未有紀錄任何指標魚類,指標無脊椎生物僅紀錄有車磲貝
一隻(表十三)。近岸處小規模的廢棄魚網及垃圾是本區主要的珊瑚迫害因子,
此外,珊瑚白化百分比則大約在 2%左右。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今年底質調查
結果不同於往年,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
2. 新蘭灣
此地點完成一條測線,測線位置於台東縣東河鄉台 11 線公路約 150 公里處
路旁沙灘海域,測線長度由距砂灘 100 米處往外海延伸 100 米,平均水深介於
3~5 米之間,海水混濁度高。底棲群聚以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空白基質,
其覆蓋率分別為 58.9%及 24.4%(表五)。指標魚類僅記錄有蝶魚八尾(表十三),
無脊椎動物則紀錄魔鬼海膽與硨磲貝各一隻。小規模的廢棄魚網及垃圾亦是本區
主要的珊瑚迫害因子。本年度調查結果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
3. 三仙台
此地點完成一條測線,測線位置於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風景管理區三仙台
遊客服務中心南側 1 公里處之近岸海域,整個測線長度由距岸 50 米處平行海岸
延伸 100 米,平均水深約 3 米,此調查區近岸混濁度高,海底沈積物厚 1~5 公分
不等。底棲群聚以石珊瑚為主(表五),約 40.7%,沉積物次之(16%)。指標魚
類僅紀錄蝶魚以及鷹鯛各四尾,底棲無脊椎動物相貧乏,未紀錄有任何指標無脊
椎生物。本區有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顯示人為破壞相當嚴重。珊瑚白化
之族群及群體百分比約 10~35%左右,且觀察到部分珊瑚有黏液產生,調查時近
岸水溫有暖化現象,可能是造成本地點珊瑚白化之原因,此地點是東部海岸三個
39
調查點中珊瑚白化現象較明顯的區域。
四、恆春半島海域
恆春半島海域的調查地點都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共完成萬里桐、核三場
排水口(以下簡稱排水口)、後壁湖、跳石、香蕉灣及佳樂水等六地點的調查,
結果如表六及表十四所示。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就各地點內各底質的平
均覆蓋率而言,除了排水口是以空白基質為主之外(平均覆蓋率為 36%),其他
各調查地點的底質組成都是以石珊瑚(跳石與香蕉灣)、藻類(萬里桐與佳洛水)
或軟珊瑚(後壁湖)為主;平均石珊瑚覆蓋率在 20.5~55.3%之間,在香蕉灣地
區的平均覆蓋率超過 50%,萬里桐、排水口、跳石及佳洛水等四地區則 25.5~38%
之間;在軟珊瑚的群聚方面,後壁湖地區的軟珊瑚平均覆蓋率最高(30%),其
次是排水口(23.5%),其他四地點的平均覆蓋率則小於 5%。與歷年調查結果比
較(圖十二),除了萬里桐與佳洛水二地點的各項底質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可
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所致以外,其他地點僅在石珊瑚(排水口)、軟珊瑚
(後壁湖)或藻類(香蕉灣)的底質覆蓋率呈現大幅增加,其他底質組成與去年
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在指標魚類方面,各地點僅紀錄少數
的蝶魚、石鱸及石斑魚。底棲無脊椎動物則有少數的魔鬼海膽及硨磲貝。至於珊
瑚的迫害因子,則有少量的廢棄魚網和沉積物的影響,後壁湖淺水區已經有少許
珊瑚有白化的現象。
1. 萬里桐
本地點主要是石珊瑚與大型藻類混生的底質組成(表六),軟珊瑚覆蓋率低
(0、1%),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為主(43.5%),其次是藻類;水深
六米處的底棲群聚則以藻類為主(43.5%),石珊瑚覆蓋率為 22%。指標魚類方
面,記錄有蝶魚和笛鯛(表十四);底棲無脊椎動物則記錄有少數魔鬼海膽與硨
磲貝。本區有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情形,並且有少許珊瑚有白化的現象。與歷
年調查結果比較,各項底質的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尤其是石珊瑚、海藻、空白
基質與礫石的比例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所致(圖十二)。
2. 排水口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與空白基質為主,其覆蓋率分別是 51%及
35%,水深八米處是石珊瑚與軟珊瑚混生的群聚,軟珊瑚覆蓋率較高,約 40.5%,
石珊瑚覆蓋率為 28%(表六)。在指標魚類方面,僅在水深三米處記錄尾六鰈魚,
40
底棲無脊椎動物有魔鬼海膽以及硨磲貝各一隻(表十四)。水深八米處有少量的
廢棄魚網。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除了深水域(水深 8 米)的石珊瑚覆蓋率呈
現大幅增加之外,其他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3. 後壁湖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是海藻與軟珊瑚混生的群聚,其覆蓋率分別是 27.5%
及 24%,水深八米處是軟珊瑚與石珊瑚混生的群聚,覆蓋率分別是 39%及 23.5%
(表六),石珊瑚與軟珊瑚的覆蓋率均以水深八米處較高。指標魚類有鰈魚和石
班魚,無脊椎動物僅在水深三米處記錄有魔鬼海膽二隻以及硨磲貝一隻(表十
四)。目前未發現有顯著的珊瑚的迫害因子,但是淺水區已經有少許珊瑚有白化
現象。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除了軟珊瑚覆蓋率大幅增加,空白基質比例大幅
減少之外,其他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4. 跳石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海藻,覆蓋率分別是 37%
及 26%,水深 8-11 米處是石珊瑚與大型藻類混生的群聚,覆蓋率分別是 54%及
29.5%,本區的軟珊瑚覆蓋率低,深水及淺水區均小於 3%,石珊瑚覆蓋率以水
深 8-11 米處的比例較高,水深三米處為 23%(表六)。指標魚類有鰈魚和笛鯛,
魚類數目在 8-11 米處較多,無脊椎動物記錄有魔鬼海膽以及硨磲貝,水深 8-11
米處紀錄有可供食用海參一隻(表十四)。錨具的影響是本區主要的珊瑚迫害因
子,並且有少量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由於去年
出現高比例死珊瑚的是颱風侵襲後,沉積物或海葵脫落而裸露所致,所以本年度
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5. 香蕉灣
本區是石珊瑚與大型海藻混生的底棲群聚,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水深三
米與八米處的覆蓋率分別是 51%及 59.5%(表六),藻類的覆蓋率則分別是 21%
(水深 3m)及 27%(水深 8m);軟珊瑚的覆蓋率低,深水及淺水區均小於 1%。
指標魚類有蝶魚和笛鯛,魚類數目在八米處較多,無脊椎動物記錄有魔鬼海膽及
硨磲貝(表十四)。本區未紀錄有明顯的珊瑚迫害因子,也未發現有廢棄漁網及
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但是淺水區已經有 5%的珊瑚群體有白化情形。與去年調
查結果比較,除了藻類的覆蓋率呈現大幅增加現象,其他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
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41
6. 佳洛水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大型藻類,覆蓋率
分別是 43.5%及 30%,水深八米處則以大型藻類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礫石,覆
蓋率分別是 59%及 24.5%,石珊瑚僅佔 7.5%(表六)。指標魚類僅紀錄有少數蝶
魚和石鱸,未有紀錄到任何指標無脊椎生物(表十四)。水深三米處未紀錄有明
顯的珊瑚迫害因子,但是有廢棄漁網堆積海底的情形,水深八米處的珊瑚則受到
沉積物的影響。本地區各項底質的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尤其是石珊瑚、海藻與
礫石的比例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所致(表十二)。
五、小琉球海域
小琉球海域共完成白沙國小、龍蝦洞、美人洞及海子口等四個地點的調查,
結果如表七及表十五所示。除了美人洞地點的底棲群聚平均覆蓋率以藻類所佔比
例最高之外,其他各地點的底質皆以空白基質為主(42.8〜71.4%);石珊瑚及軟
珊瑚群聚的比例低,其覆蓋率分別介於 4.4〜21.8%及 0.2〜18.6%之間,顯示這
些地點可能在近期曾經受到天然災害(如颱風)或人為破壞的影響,因而底質上的
生物大多被清除,使得珊瑚及其他底棲生物的覆蓋率都很低。
1. 白沙國小
本區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在水深三米及十米處分別佔底質的
84.8%及 58%(表七);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佔 28.4%,水深三米處
為 12%,軟珊瑚的覆蓋率均低於 10%。指標魚類方面,僅在水深三米處紀錄有
笛鯛十尾;底棲無脊椎動物則僅記錄有魔鬼海膽及少數硨磲貝(表十五)。至於
珊瑚的迫害方面,本區有廢棄魚網堆積海底的現象。
2. 龍蝦洞
本區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表七),水深十米處的覆蓋率為 38%,
在水深三米處的底質幾乎是裸露的空白基質,覆蓋率高達 97.2%;石珊瑚覆蓋率
均低於 10%,水深十米處有較高的軟珊瑚群聚,覆蓋率為]36.8%。指標魚類方面,
僅紀錄有少數蝶魚及笛鯛,底棲無脊椎動物則僅記錄有魔鬼海膽(表十五)。錨
具的影響是本區主要的珊瑚礁迫害因子。
3. 美人洞
水深三米處的底質組成以藻類為主,覆蓋率為 79.5%,其次是空白基質(表
七);水深十米處以沙子為主,其次是空白基質,覆蓋率分別為 60.4%與 32.4%;
42
底棲群聚的石珊瑚比例均低於 10%,覆蓋率分別為 3.6%(水深 3m)與 6.8%(水
深 10m)。指標魚類僅紀錄有少數的蝶魚(表十五),無脊椎動物紀錄有魔鬼海膽
與海參,水深十米處紀錄有大量的魔鬼海膽(60 隻)。在珊瑚的迫害因子方面,
本區水深三米處受到錨具的影響,十米處有廢棄漁網堆積海底的情形。與歷年調
查結果比較,水深三米處的底質組成變動,大多集中在海藻及空白基質,而水深
三米處的變動,則集中在沙子及空白基質,其他各項目的覆蓋率均很低(圖十三)。
4. 海子口
水深三米處的底質組成以藻類為主,其次是石珊瑚的群聚,底質覆蓋率分
別是 53.6%與 18%,水深十米處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石珊瑚,覆蓋率分別是
72.8%與 25.6%(表七);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指標魚類僅紀錄有少
數蝶魚與隆頭鸚鵡魚,無脊椎動物紀錄有櫻花蝦、魔鬼海膽與硨磲貝(表十五)。
本區域未紀錄有任何珊瑚迫害因子。
六、綠島海域
共完成柴口、公館以及石朗三地點的調查,三地點的珊瑚覆蓋率均超過 50%
(表八),珊瑚礁底質的組成以珊瑚群聚為主(54.0~78.0%),顯示珊瑚生長情況
良好,其次是空白的基底(20.0~34.0%);位於綠島北側柴口與公館地區的珊瑚
群聚以石珊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大於 50%,並以水深三米處較高(柴口:64.8%,
公館:76.4%),石朗地區則是石珊瑚與軟珊瑚混生的群聚,淺水域(水深 3m)
有較高的軟珊瑚覆蓋率(石珊瑚:軟珊瑚 = 22.8:38.4%),深水域(水深 10m)
則以石珊瑚的覆蓋率較高(石珊瑚:軟珊瑚 = 48.0:23.2%)。
在指標魚類方面,柴口以及公館僅記錄有蝶魚,石朗地區除了記錄有蝶魚
之外,水深十米處記錄有隆頭鸚鵡魚、粗皮鯛、小丑魚以及鷹鯛(表十六)。在
底棲無脊椎動物方面,三個調查地點都有少數的硨磲貝。本年度調查結果大致與
去年相似(圖十四)。
七、蘭嶼
共完成機場以及土地公廟二地點的調查(表九),位於蘭嶼西南側機場地區
的底質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石珊瑚,石珊瑚的平均覆蓋率約 24%,並以水深
43
十米處較高(水深 3m:14.4%,水深 10m:33.2%);土地公廟地區的珊瑚礁底
質組成以石珊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約 40%,並以水深三米處較高(水深 3m:
46.4%,水深 10m:36.8%),此外,深水域(水深 10m)的軟珊瑚覆蓋率約 16.4%。
在指標魚類方面,均指在調查地點的水深十米處紀錄有蝶魚柴口以及公館
僅記錄有蝶魚(表十七)。在底棲無脊椎動物方面,三個調查地點都有少數的硨
磲貝。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機場地區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
幅變動(圖十五)。
八、澎湖海域
澎湖海域共完成歧頭、青灣內灣、青灣外灣以及蛇頭山等四個地點的調查,
結果如表十及表十八所示,由於這些海域的珊瑚分布深度較受侷限,因此皆進行
水深三及六米的調查。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僅青灣內灣是以石珊瑚為主
的群聚,其他則分別以藻類(青灣外灣、蛇頭山)以及死珊瑚(歧頭)為主;青
灣內灣的石珊瑚平均覆蓋率達 72.6%,顯示珊瑚礁狀況良好,而歧頭的平均石珊
瑚覆蓋率最低,僅 2.6%,其餘二地點介於 20~24.2%之間;軟珊瑚覆蓋率均小於
2%;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珊瑚在歧頭仍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顯示除了去年奇比
颱風對澎湖海域造成重大的影響之外,仍有未知的原因造成該地區大量珊瑚死
亡。各調查地點的現況如下:
1. 歧頭
本地點的底質幾乎都是近期死亡的石珊瑚(水深 3m:93.6%,水深 6m:
85.2%),活珊瑚的覆蓋率極低(<3%),與去年以及前年的調查結果比較,本年
度的珊瑚覆蓋率仍很低(表十),顯示本地點的珊瑚群聚遭受前年奇比颱風過境
後重創,仍需長時間才能回復。至於指標魚類,則以水深六米處的蝶魚(13 尾)、
笛鯛(10 尾)與石斑魚(4 尾)較多,水深三米僅記錄蝶魚(10 尾)。無脊椎動
物在水深三米處有食用海參 25 隻及少數魔鬼海膽,水深六米處有魔鬼海膽 51
隻。珊瑚的迫害因子,主要是水中堆積的垃圾(表十八)。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
較,自去年遭受奇比颱風侵襲後,本地區的平均石珊瑚覆蓋率由前年的 16%降至
今年 2.6%,取而代之的是高比例的死珊瑚及空白基質(圖十六)。
2. 青灣內灣
珊瑚礁底質的組成以石珊瑚群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大於 50%(表十),並
以水深三米處較高(水深 3m:75.6%,水深 6m:69.6%),底質組成其次為泥和
44
死珊瑚,其平均覆蓋率分別為 16.2%與 9.2%。指標魚類的數量相當豐富,以碟
魚最多(水深 3m:43 尾,水深 6m:70 尾),其次為石斑魚和老鼠斑(表十八);
為紀錄有任何指標無脊椎動物。珊瑚的迫害因子,主要是錨具和垃圾。與歷年調
查結果比較,底棲生物群聚比例大致與去年相似,僅泥狀沉積與死珊瑚的覆蓋率
變化大於 10%(圖十六)。
3. 青灣外灣
珊瑚礁底質的組成以海藻群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大於 50%(表十),並以
水深三米處較高(水深 3m:70.8%,水深 6m:50%),底質組成其次為石珊瑚,
其平均覆蓋率為 24.1%,並以水深六米處較高(水深 3m:19.2%,水深 6m:
29.2%)。指標魚類以鸚鵡魚數量較多(水深 3m:31 尾,水深 6m:22 尾),蝶
魚次之(水深 3m:17 尾,水深 6m:10 尾),此外亦紀錄有少量石鱸與石斑魚(表
十八)。無脊椎動物在水深三米處記錄有少數魔鬼海膽、可食用海參、硨磲貝與
龍蝦,水深六米處有櫻花蝦與可食用海參。珊瑚的迫害因子,主要是錨具。與去
年的調查結果比較,石珊瑚覆蓋率大致與往年相同,而海藻與空白基質的的比例
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或是自去年遭受奇比颱風侵襲後的空
白基質已經被藻類覆蓋所致(圖十六)。
4. 蛇頭山
淺水域(水深 3m)的底質組成以大型海藻為主(表十),其次是石珊瑚的
群聚,其底質覆蓋率分別為 67.2%及 23.6%;深水域(水深 6m)的底質組成則
以沙子為主,其次是大型海藻,其底質覆蓋率分別為 50.8%及 23.6%。本地點的
珊瑚礁指標魚類紀錄有碟魚(水深 3m:13 隻,水深 6m:7 隻),以及隆頭鸚鵡
魚(水深 3m:15 隻,水深 6m:12 隻)。無脊椎動物則以魔鬼海膽數量最多(水
深 3m:24 隻,水深 6m:50 隻),以及少數櫻花蝦(表十八);珊瑚的迫害因子
主要是沉積物。與去年的調查結果比較,石珊瑚覆蓋率大致與往年相同,而海藻
與空白基質的的比例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或是自去年遭受
奇比颱風侵襲後的空白基質已經被藻類覆蓋所致(圖十六)。
45
討 論
在今年的三十個地點中,共有五地點(新蘭、香蕉灣、柴口、公館及青灣內
灣)的珊瑚礁狀況良好,石珊瑚覆蓋率在 55.3%至 72.6%之間;而有九個地點的
石珊瑚覆蓋率介於 25-50%之間,顯示台灣及周邊海域約有 30%的珊瑚礁,已經
受到人為破壞或環境壓力的影響;此外,有 16 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低於 25%,
珊瑚礁處於不良狀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都很低(包括珊瑚礁魚類及無脊椎動
物),顯示台灣本島及週邊海域的珊瑚礁受到過漁的影響甚大。錨具、漁網、垃
圾堆積以及沉積物是頻率較高的珊瑚礁迫害因子,珊瑚白化現象則僅發生在恆春
半島的萬里桐、後壁湖與香蕉灣,以及東海岸的石梯坪、三仙台等五地點。
綜合比較本年與去年的調查結果(宋等,2000;戴等,2001),宜蘭的豆腐
岬、澎湖的青灣外灣及恆春半島的香蕉灣等三地點石珊瑚覆蓋率呈現大幅降低,
可能因調查地點不同或歷年來該海域的沉積物污染所致;美人洞、蕃薯寮、鶯歌
石、和美、桂安、石梯坪、歧頭、青灣外灣、蛇頭山、出水口、佳洛水、後壁湖、
萬里桐、蘭嶼的機場,等十四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大致與去年相似,並未呈現
巨幅的變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點中有十一個地點的珊瑚覆蓋率是低於
25%,顯示石珊瑚一但受到破壞,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此外,歷年來,
沉積物污染在各海域都是普遍現象,已對各地的珊瑚礁生物群聚構成嚴重威脅。
珊瑚礁指標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海域珊瑚礁的大型魚種
(例如:大石斑魚、龍王鯛、隆頭鸚鵡魚)的數量非常少,幾乎已絕跡;在各調
查地點出現頻率較高的小型魚類(如:蝶魚),族群數量也比健康的珊瑚礁低很
多 (Hodgson 1999; 000);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龍蝦,僅在少數地點出現,數量極
少,而且體型都很小;硨磲貝也僅在少數地點出現,數量少而體型小;另一指標
生物- 鉛筆海膽與棘冠海星都沒有任何記錄;這些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海域的珊
瑚礁都處於過漁和被高度干擾的狀態,以致於具有食用和觀賞價值的生物都很
少。
至於台灣海域珊瑚礁所面臨的迫害因子,綜合歷年來的調查和監測結果,可
歸納為下列數項:(1) 沉積物污染:主要來自沿岸土地的大量開發,興建觀光旅
館、修築公路及遊樂設施等,由於水土保持不良,導致表土在雨季時被沖刷入海,
覆蓋在珊瑚表面,使珊瑚窒息死亡。(2) 過漁:大型魚類稀少和各調查地點的廢
棄魚網,都顯示嚴重的過漁現象;而炸魚、毒魚和潛水鏢魚的行為,雖在本調查
中未記錄到,卻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這些都是導致過漁的原因;(3) 有機質污染:
主要來自飯店、聚落和遊憩據點,污水未經妥善處理而排入海中,給珊瑚礁生態
系帶來過量的營養鹽,導致藻類大量生長,而覆蓋珊瑚,使珊瑚死亡。(4) 海洋
46
遊憩活動的破壞:遊客在珊瑚礁從事各種遊憩活動,包括:浮潛、水肺潛水、水
上摩托車、踏浪,都可能對珊瑚礁造成傷害。上述這些珊瑚礁的迫害因子,在最
近十年來大幅增加,已對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造成嚴重的破壞。
為了保護台灣海域的珊瑚礁,永續珊瑚礁的發展,建議採取下列各項措施:
(1)設立海洋保護區:評估台灣各海域珊瑚礁的資源現況和生態重要性,選擇關
鍵性的珊瑚礁棲地(如澎湖縣的青灣、綠島、墾丁海域),設立海洋保護區,以保
障珊瑚礁生物資源的永續生存。(2) 防治海洋污染:對於造成海岸地區沉積物污
染的不當土地開發(如濫墾、濫建等行為)應加強取締,嚴格規範珊瑚礁區的各項
工程,使做好水土保持措施;並在珊瑚礁沿岸聚落興建污水處理系統,妥善處
理各種廢水和廢棄物,減少污染源。(3) 加強取締破壞珊瑚礁的行為:加強取締
採捕和販賣珊瑚、貝類、珊瑚礁魚類、炸魚、毒魚及在珊瑚礁區放置流刺網等
行為。(4) 海洋遊憩活動規劃和管理:對於日漸風行的海洋遊憩活動,應加以妥
善規劃和管理,以減輕對珊瑚礁的衝擊,同時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宣導海洋環
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的觀念。
結 論 與 建 議
一、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各種具有食用和觀賞價值的生物都非常
稀少,表示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都處於過漁和被高度干擾的狀態。
二、台灣海域珊瑚礁的迫害因子,主要是沉積物污染、破壞性漁法(炸魚、毒魚、
放置流刺網等)、有機質污染、海洋遊憩活動的破壞等。
三、建議儘速研擬設立海洋保護區、防治海洋污染、取締破壞性漁法、妥善規
劃和管理海洋遊憩活動等,以保護台灣海域的珊瑚礁。
參 考 文 獻
宋克義、戴昌鳳、黃將修、陳昭倫、樊同雲(2000)台灣海域珊瑚礁現況調查。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委託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戴昌鳳、宋克義、黃將修、陳昭倫、樊同雲(2001)台灣海域珊瑚礁現況調查。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委託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47
Birkeland, C. (1997) Life and death of coral reefs. Chapman and Hall, New York, pp
536.
Dai, C.-F. (1997) Assessment of the present health of coral reefs in Taiwan. In: 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the Pacific (Grigg, R. W. and C. Birkeland, eds.), p 123-131.
Sea Grant Program, University of Hawaii.
Hodgson, G. (1999) A global assessment of human effects on coral reefs. Mar. Pollut.
Bull. 38: 345-355.
Hodgson, G. (2000) Coral reef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using Reef Check. In:
Inter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p 169-176.
Hoegh-Guldberg, O. (1999) Climate change, coral bleach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s coral reefs. Mar. Reshwater Res. 50: 839-866.
Spalding, M., C. Ravilious, and E. P. Green (2001) World atlas of coral reefs.
UNEP-WCMC, pp 424.
Wilkinson, C. (2000) Status of coral reefs of the world: 2000.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Townsville, Australia.
48
表一、台灣珊瑚礁總體檢底質調查記錄表
49
表二、珊瑚礁指標魚類與無脊椎動物及珊瑚的迫害因子調查記錄表
50
表三、台灣東北角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和美 龍洞 卯澳 桂安
深度(米) 3 10 3 10 3 10 3 10
石珊瑚 0 10.5 50.0 46.0 13.2 11.2 9.5 24.0
軟珊瑚 0 0 4.0 8.8 1.2 0 5.5 6.0
海藻 13.0 19.0 8.8 0 58.0 55.6 15.5 17.5
海綿 0 0 0 0 0 0 0 8.5
礫石 36.0 31.0 0 4.8 0 0 42.0 1.5
沙 0 5.5 30.0 39.2 12.0 24.0 14.5 10.0
泥 0 0 0 0 0 0 0 0
死珊瑚 0 0 0 0 0 0 0 0
空白基質 50.5 34.0 7.2 0.8 12.0 8.8 13.0 32.5
其他 0.5 0 0 0.4 3.6 0.4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表四、台灣宜蘭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豆腐岬 內埤 蕃薯寮 鶯歌石
深度(米) 3 8-10 3 6 6 10 3 10
石珊瑚 42.0 8.1 20.0 17.5 13.5 26.0 2.0 26.5
軟珊瑚 0 0 15.5 1.5 1.0 1.0 0 0
海藻 21.5 20.5 21.5 24.5 44.0 23.0 68.0 34.0
海綿 0 0 2.5 0 0 0 0 0
礫石 0 0 0 0 21.5 0 16.0 1.0
沙 14.0 9.5 1.0 21.5 0 4.5 0.5 1.0
泥 0 31.9 0.5 0 1.5 29.0 2.0 20.0
死珊瑚 0 0 0 0 0 1.0 0 0
空白基質 22.5 30.0 38.0 34.0 18.0 13.0 11.5 13.0
其他 0 0 1.0 1.0 0.5 2.0 0 4.5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1
表五、台灣東部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石梯坪 新蘭灣 三仙台
深度(米) 3-7 3-5 3
石珊瑚 23.3 58.9 40.7
軟珊瑚 1.1 0 0
海藻 4.4 2.0 0.9
海綿 0 0 0
礫石 11.1 0.4 4.0
沙 36.0 3.8 13.6
泥 0 0 16.0
死珊瑚 2.0 3.8 10.2
空白基質 22.0 24.4 14.6
其他 0 6.7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表六、恆春半島海域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萬里桐 排水口 後壁湖 跳石 香蕉灣 佳洛水
深度(米) 3 6 3 8 3 8 3 8-11 3 8 3 8
石珊瑚 43.5 22.0 35.0 28.0 17.5 23.5 23.0 54.0 51.0 59.5 43.5 7.5
軟珊瑚 1.0 0 6.0 40.5 24.0 39.0 1.5 2.5 0.5 0 6.0 2.0
海藻 36.0 47.5 6.5 7.5 27.5 7.0 26.0 29.5 21.0 27.0 30.0 59.0
海綿 0 0 0 0 0.5 0.5 1.0 0 0 1.0 0 0
礫石 3.5 4.5 0.5 0 0 0 0 0 0 0 7.5 24.5
沙 2.0 0 0 2.0 10.5 9.0 10.0 3.5 4.0 5.5 0 7.0
泥 0 10.5 0 0 0 0 0 0 0 0 0 0
死珊瑚 2.0 0 0.5 0 0 0 1.5 2.5 0 0.5 2.0 0
空白基質 12.0 15.5 51.0 21.0 19.5 21.0 37.0 6.5 23.5 6.5 7.0 0
其他 0 0 0.5 1.0 0.5 0 0 1.5 0 0 4.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2
表七、小琉球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白沙國小 龍蝦洞 美人洞 海子口
深度(米) 3 10 3 10 3 10 3 10
石珊瑚 12.0 28.4 1.6 7.2 3.6 6.8 18.0 25.6
軟珊瑚 3.2 9.6 0.4 36.8 0 0.4 4.0 0
海藻 0 0.4 0.8 18.0 79.5 0 53.6 1.6
海綿 0 0 0 0 0 0 0 0
礫石 0 0 0 0 0 0 0 0
沙 0 3.6 0 0 7.2 60.4 11.6 0
泥 0 0 0 0 0 0 0 0
死珊瑚 0 0 0 0 0 0 0 0
空白基質 84.8 58.0 97.2 38.0 9.2 32.4 12.8 72.8
其他 0 0 0 0 0.4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表八、綠島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柴口 公館 石朗
深度(米) 3 10 3 10 3 10
石珊瑚 64.8 47.2 76.4 64.0 22.8 48.0
軟珊瑚 2.8 6.8 1.6 0 38.4 23.2
海藻 0 6.4 0 8.4 2.8 2.0
海綿 1.6 2.0 0 0 0 1.2
礫石 0 0.4 0 0 1.6 0
沙 0 13.6 0.4 6.4 0.4 4.0
泥 0 0 0 0 0 0
死珊瑚 0 1.6 0 0 0 1.6
空白基質 30.8 22.0 21.6 21.2 34.0 20.0
其他 0 0 0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3
表九、蘭嶼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機場 土地公廟
深度(米) 3 10 3 10
石珊瑚 14.4 33.2 46.4 36.8
軟珊瑚 1.6 4.8 5.2 16.4
海藻 7.2 5.6 4.0 9.6
海綿 3.2 1.6 2.4 4.4
礫石 0 0 0 0
沙 0 1.6 1.2 6.8
泥 0 0 0 0
死珊瑚 0.8 5.2 0.4 2.0
空白基質 72.8 48.0 40.4 24.0
其他 0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表十、澎湖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歧頭 青灣內灣 青灣外灣 蛇頭山
深度(米) 3 6 3 6 3 6 3 6
石珊瑚 2.4 2.8 75.6 69.6 19.2 29.2 23.6 16.4
軟珊瑚 0 0 0 0 0 1.2 0 0
海藻 0 0 0 0 70.8 50.0 67.2 23.6
海綿 0.8 0 0 0 0.4 1.2 2 0
礫石 0 0 0 0 0 0 0 0
沙 1.2 5.6 0 4.0 9.6 17.6 7.2 50.8
泥 0 5.6 12.8 19.6 0 0 0 8.8
死珊瑚 93.6 85.2 11.6 6.8 0 0 0 0.4
空白基質 1.6 0 0 0 0 0.8 0 0
其他 0.4 0.8 0 0 0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4
表十一、台灣東北角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和美 龍洞 卯澳 桂安
水深(米) 3 10 3 10 3 10 3 10
蝶魚 0 28 15 16 8 0 7 7
石鱸 0 0 0 4 0 0 0 0
笛鯛 0 1 0 0 0 0 0 0
老鼠斑 0 0 0 0 0 1 0 0
石斑魚 0 3 1 1 0 1 0 0
櫻花蝦 0 0 0 0 0 1 1 0
魔鬼海膽 0 7 17 0 43 5 2 12
龍蝦 0 0 0 0 0 0 1 2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沉積物 0 0 0
垃圾:魚網 0 1 1 1 6 7 0 0
垃圾:其他 2 0 1 0 0 0 0 0
沉積物 0 0 0 0 + 0 0 0
白化 0 0 0 0 0 0 0 0
表十二、台灣宜蘭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豆腐岬 內埤 蕃薯寮 鶯歌石
水深(米) 3 8-10 3 6 6 10 3 10
蝶魚 24 2 16 19 5 12 11 14
笛鯛 1 9 0 0 1 5 0 27
石斑魚 0 1 0 0 0 0 0 0
櫻花蝦 0 0 0 0 2 2 0 4
魔鬼海膽 0 0 0 0 0 0 0 1
龍蝦 0 1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1 0 0 0 0
垃圾:魚網 2 3 3 5 3 4 1 4
垃圾:其他 1 5 3 6 3 0 4 2
沉積物 0 0 0 0 0 0 0 0
白化 0 0 0 0 0 0 0 0
55
表十三、台灣東部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表十四、恆春半島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萬里桐 排水口 後壁湖 跳石 香蕉灣 佳洛水
水深(米) 3 6 3 8 3 8 3 8-11 3 8 3 8
蝶魚 7 1 6 0 3 3 2 6 0 8 1 5
石鱸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笛鯛 3 4 0 0 0 0 1 3 4 8 0 0
石斑魚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櫻花蝦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魔鬼海膽 2 1 0 1 2 0 4 12 5 3 0 0
海參(食)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硨磲貝 2 0 1 0 1 0 2 1 1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 0 S
垃圾:魚網 1 1 0 1 0 0 1 0 0 0 1 0
垃圾:其他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5% 5% 0 0 <1% 0 0 0 5% 0 0 0
地點 石梯坪 新蘭灣 三仙台
水深(米) 3-11 3-5 3
蝶魚 0 8 4
鷹鯛 0 0 4
魔鬼海膽 0 1 0
硨磲貝 1 1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垃圾:魚網 10 2 2
垃圾:其他 7 5 11
沉積物 0 0 0
白化 2% 0 10-35%
56
表十五、小琉球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白沙國小 龍蝦洞 美人洞 海子口
水深(米) 3 10 3 10 3 10 3 10
蝶魚 0 0 0 7 1 6 2 7
笛鯛 10 0 2 0 0 0 0 0
隆頭鸚鵡魚 0 0 0 0 0 0 0 1
櫻花蝦 0 0 0 0 0 0 0 2
魔鬼海膽 0 10 2 0 1 60 1 7
海參(食) 0 0 0 0 0 2 0 0
硨磲貝 2 1 0 0 0 0 1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1 0 2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0 0
垃圾:魚網 1 0 0 0 0 1 0 0
垃圾:其他 0 0 0 0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0 0 0 0
表十六、綠島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柴口 公館 石朗
水深(米) 3 10 3 10 3 10
蝶魚 26 0 0 4 15 47
隆頭鸚鵡魚 0 0 0 0 0 3
粗皮鯛 0 0 0 0 0 9
小丑魚 0 0 0 0 0 5
鷹鯛 0 0 0 0 0 2
硨磲貝 0 2 1 2 1 2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垃圾:魚網 0 0 0 0 0 0
垃圾:其他 0 0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0 0
57
表十七、蘭嶼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機場 土地公廟
水深(米) 3 10 3 10
蝶魚 0 8 0 27
硨磲貝 8 0 4 4
大法螺 0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1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垃圾:魚網 0 8 0 4
垃圾:其他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表十八、澎湖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歧頭 青灣內灣 青灣外灣 蛇頭山
水深(米) 3 6 3 6 3 6 3 6
蝶魚 10 13 43 70 17 10 13 7
石鱸 0 0 0 0 1 0 0 0
笛鯛 0 10 0 0 0 0 0 0
石斑魚 0 4 6 7 0 1 0 0
隆頭鸚鵡魚 0 0 0 0 31 22 15 12
櫻花蝦 0 0 0 0 0 1 4 2
魔鬼海膽 3 51 0 0 4 0 24 50
海參(食) 25 0 0 0 4 5 0 0
硨磲貝 0 0 0 0 1 0 0 0
龍蝦 0 0 0 0 1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3 2 1 5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4 2
垃圾:魚網 0 0 0 0 0 0 0 0
垃圾:其他 0 3 3 2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0 0 0 0
58
59
一 二
三 四
圖一~四、台灣本島之東北角、宜蘭縣、東海岸與恆春半島海域調查地點圖。
60
五 六
七
圖五~七、小琉球、綠島與蘭嶼海域調查地點圖。
61
圖八、澎湖海域調查地點圖。
1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9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和美
桂安卯澳
龍洞
2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圖九、台灣東北角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3
2000
2001 (3m)
2002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2000
2001 (3m)
2002
2000 (10m)
2001 (10m)
2002 (6m)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2000 (3m)
2001 (3m)
2002 (6m)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豆腐岬
鶯歌石蕃薯寮
內埤
4
2000
2001 (3m)
2002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年
圖十、台灣宜蘭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5
1998
1999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1998
1999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圖十一、台灣東部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新蘭灣石梯坪
6
2001(1.5m)
2000 (3m)
2001 (3m)
2002 (3m)
2000 (8m)
2002 (6m)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圖十二、恆春半島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萬里桐
排水口 水深 8 米排水口 水深 3 米
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後壁湖 水深 8 米後壁湖 水深 3 米
跳石 水深 10 米跳石 水深 3 米
8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續圖十二、恆春半島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9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香蕉灣 水深 8 米香蕉灣 水深 3 米
佳洛水 水深 8 米佳洛水 水深 3 米
1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續圖十二、恆春半島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11
19992000
2001 ( 3m)
2002
1998
1999
2000 (10m)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20
40
60
80
100
%
年
圖十三、小琉球美人洞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美人洞
12
1997
1998
1999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石朗 水深 8 米石朗 水深 3 米
柴口 水深 8 米柴口 水深 3 米
13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圖十四、綠島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14
1998
2001 (3m)
2002
1998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續圖十四、綠島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公館 水深 3、10 米
1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8(10)
1999(10)
2000(6)
2001(6)
2002(10)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深度)
圖十五、蘭嶼機場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機場 水深 6、10 米機場 水深 3 米
16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20
40
60
80
100
%
年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20
40
60
80
%
年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歧頭 青灣內灣
青灣外灣 蛇頭山
17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年
圖十六、澎湖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More Related Content

Feature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Kurio // The Social Media Age(ncy)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Saba Software
 
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Simplilearn
 

Featured (20)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ChatGPT webinar slides
ChatGPT webinar slidesChatGPT webinar slides
ChatGPT webinar slid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ntroduction to C Programming Language
 

2002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

  • 2. i 計畫名稱:台灣海域珊瑚礁現況調查期末報告 計畫委託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委會計畫編號: 91 農科-2.5.1-漁-F1(26) 受託者: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 計畫主持人: 戴昌鳳 教授 共同主持人: 宋克義 教授 黃將修 教授 陳昭倫 助研究員 樊同雲 助研究員 參與研究人員:朱永盛、張睿昇、劉弼仁、尤宜美、周郁翔、劉商隱、夏國經、洪 聖雯、蕭伊真、呂儀潔、陳建勳、陳靜怡、彭紹宏、李啟禎、簡宏 義、高佽、邱郁文、魏汝薇、謝恆毅、澎湖共生藻潛水協會、南北 潛水俱樂部、亞潮潛水俱樂部、宜蘭潛水協會 中華民國 91 年 12 月 25 日
  • 3. ii 目 錄 頁 次 中文摘要 …………………………………………………………………… 1 英文摘要 …………………………………………………………………… 2 前言 ………………………………………………………………………… 3 實施方法 …………………………………………………………………… 5 結果 ………………………………………………………………………… 6 台灣本島 一、東北角海域 ………………………………..……………………… 6 二、宜蘭海域 ………………………………………………..………. 7 三、台灣東部海域 …....…………………………………………….. 8 四、恆春半島海域 ..…………………………………………………... 9 離島地區 五、小琉球海域 …..………………………………………………….. 11 六、綠島海域 ..……………………………………………………….. 12 七、蘭嶼海域 ..……………………………………………………….. 13 八、澎湖海域 ..……………………………………………………….. 13 討論 ...……………………………………………………………………… 15 結論與建議 ...……………………………………………………………… 16 參考文獻 ……………………………………………………………………16 表 ...………………………………………………………………………… 18 圖 ...………………………………………………………………………… 28
  • 4. 28 中文摘要 本計畫參考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標準調查法,對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進行定 量調查;調查範圍包括臺灣東北角、宜蘭、東海岸、恆春半島、小琉球、綠島、 蘭嶼、澎湖等八區域,共卅個地點。調查結果顯示,東北角海域的石珊瑚覆蓋率 以龍洞最高(48%),其他地點大約在 5.3%至 16.8%之間。宜蘭海域的石珊瑚覆 蓋率以豆腐岬最高(25.1%),其他地點大約在 14.3~19.8%之間。東部海域的三 個調查地點中,新蘭與三仙台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為主,其覆蓋率分別為 58.9% 及 40.7%,石梯坪的底質則以沙子為主。恆春半島海域的石珊瑚覆蓋率,以香蕉 灣最高(55%),其他地點在 20.5~38.5%之間。小琉球海域的四個調查地點中, 空白基底皆佔甚高比例(20~71.9%),石珊瑚覆蓋率以海子口最高(21.8%),其 他地點大約在 4.4〜20%之間。綠島海域除了石朗的石珊瑚覆蓋率比較低以外 (35.4%),其他地點的覆蓋率皆很高(56%、70.2%)。蘭嶼海域的二個調查地點 中,空白基底皆佔甚高比例,石珊瑚覆蓋率以土地公廟最高(41.6%)。澎湖海域 的石珊瑚覆蓋率以青灣內灣最高(72.6%),歧頭最低(2.6%),歧頭地區則有相 當高比例的死珊瑚覆蓋(89.4%)。在卅個調查地點中,共有五地點(新蘭、香蕉 灣、柴口、公館及青灣內灣)的珊瑚礁狀況良好,石珊瑚覆蓋率在 55.3%至 72.6% 之間;而有九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介於 25-50%之間,顯示台灣及周邊海域約 有 30%的珊瑚礁,已經受到人為破壞或環境壓力的影響;此外,有 16 個地點的 石珊瑚覆蓋率低於 25%,珊瑚礁處於不良狀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都很低(包括 珊瑚礁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顯示台灣本島及週邊海域的珊瑚礁受到過漁的影響 甚大。錨具、漁網、垃圾堆積以及沉積物是頻率較高的珊瑚礁迫害因子,珊瑚白 化現象則僅發生在恆春半島的萬里桐、後壁湖與香蕉灣,以及東海岸的石梯坪、 三仙台等五地點。 與去年二十五個地點的調查結果比較,共有四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呈現大 幅降低(豆腐岬、卯澳、香蕉灣、石梯坪),可能與該區的沉積物污染的影響有 關,十一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則呈現增加的現象(蛇頭山、青灣內灣、鶯歌石、 出水口、公館、內埤、新蘭、跳石、龍洞、石朗、柴口),十地點的石珊瑚大致 與去年相似,並未呈現巨幅的變動(美人洞、和美、桂安、機場、後壁湖、蕃薯 寮、佳洛水、青灣外灣、萬里桐、歧頭)。
  • 6. 30 英文摘要 We applied the modified survey method of ReefCheck International to study the 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Taiwan. Eight regions, total thirty reef sites within, including North eastern coast, I-lan county, Eastern coast, Hengchun Peninsula, Penghu Islands, Hsiao-Liuchiu, Lutao, and Lanyu were surveyed.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on the North-eastern coast region was higher at Longdong (48%) than those at the others (5.3~16.8%).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on the I-lan county region was higher at Doufujia (25.1%) than those at the others sites (14.3~19.8%). In the eastern coast, scleractinian corals that comprised about 58.9 to 40.7% benthic coverage and dominated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at Xinlan and Sanxiantai sites.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on the coastal areas of Hengchun Peninsula was higher at Hsiangchiaowan (55%), than those at the other sites (20.5~38.5%). The bare rocks mainly comprise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of Hsiao-Liuchiu and Lanyu, and the coverage range from 20% to 71.9% at Hsiao-Liuchiu. The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was low, ranged from 4.4% to 20%, around the Hsiao-Liuchiu. The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was high at each reef site on Lutao region, and the coverage ranges from 35.4% to 70.2%. The highest coral cover at Penghu Islands was found at the inner bay of Chinwan (72.6%) while the lowest at Chitou (2.6%). The skeletons of dead coral comprised more about 89.4% of the substrate at Chitou. The percentage of living coral cover on 30 sites showed a wide range of variation between 2.6 and 72.6, with an average of 29.5%. Highest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 was found at the inner bay of Chinwan (72.6%) in the Penghu islands, Kunguan (70.2%) at Lutao, Xinlan (58.9%) in eastern Taiwan, Chaikou (56%) at Lutao, and Hsiangjiaowan (55.3%) in southern Taiwan, where representing the “best sites”. The living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at about 30% (9/30) sites was between 50% and 25%. And the living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at more than half sites (16/30) were lower than 25%, indicating that most reefs were under severe stress or heavily damaged. The abundances of fish and invertebrate indicator organisms were at low levels suggesting that most reefs were under the stress of overfishing. In addi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 the occurrence of waste and the discarded fishing nets were widely observed at most localities indicating that coral reefs in Taiwan were under the threa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bleaching events were only observed at 5 sites, 3 sites within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Taiwan (Wuanlitong, Houbihu and
  • 7. 31 Hsiangjiaowan) and 2 sites in the eastern (Zitiping and Sanxiantai).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last year, the scleractinian coral coverage was reduced over 5% at 4 sites and increased over 5% at 11 sites. (Keywords: coral reef, Taiwan, Reef Check)
  • 8. 32 前 言 珊瑚礁是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根據估計,每平方米珊瑚礁面積的生產力約 為周遭熱帶海洋生態系的 50〜100 倍,因此珊瑚礁常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或「海洋中的綠洲」。珊瑚礁也是海洋環境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全球的 海洋生物種類約有四分之一生活在珊瑚礁區,雖然現生珊瑚礁在地球上所佔的面 積很小(不到百分之一),它在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方面,卻扮演非 常重要的角色(Birkeland 1997; Wilkinson 2000)。珊瑚礁是孕育漁業資源的重要 棲所,據估計有三萬五千種海洋生物在珊瑚礁區產卵、育幼或繁衍下一代;珊瑚 礁的立體結構提供仔稚魚及無脊椎動物幼苗躲避敵害的掩蔽,它的高生產力則供 給充足的食物給幼苗及其他生物利用。珊瑚礁區的許多魚類、無脊椎動物與藻類 等是重要的食物或藥物資源;珊瑚礁美麗的景觀更是重要的遊憩資源。 珊瑚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它的生長條件是溫暖的海水、堅固的底質 和清澈的水質。台灣本島及各離島的海洋環境,除了西部沿岸的沙質海底之外, 大多適合珊瑚生長,而且,由於台灣鄰近全球珊瑚礁最發達、海洋生物多樣性最 高的菲律賓—印尼海域,因此台灣海域珊瑚礁的分布很廣,也擁有種類豐富的海 洋生物。根據歷年來的調查記錄,台灣沿海擁有三百種以上的珊瑚、一千二百種 以上的珊瑚礁魚類,以及眾多的海洋無脊椎動物;雖然台灣珊瑚礁的面積不及全 球的千分之一,卻擁有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珊瑚礁物種,這些豐富的海洋生物多 樣性是我國非常珍貴的自然資產(Dai 1997)。 珊瑚礁位於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淺海,容易受到來自陸地的污染衝擊和天然災 害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珊瑚礁鄰近地區的開發和利用,珊瑚礁所面臨的環境衝 擊也日益加劇。珊瑚礁的污染和破壞問題,自一九八 0 年代開始逐漸受到重視, 一九九二年的「地球高峰會」即指出珊瑚礁是亟需保護的生態系,而設立海洋保 護區以維護珊瑚礁生態系的永續則是重要議題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相 關機構於一九九七年推動的「國際珊瑚礁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Reef),以 及於一九九八年推動的「國際海洋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主要的 目標就是在推展珊瑚礁和海洋生態系的保護,這些活動吸引全世界許多國家政府 和民間組織的積極參與,珊瑚礁保育已成為國際間生態保育的重要議題。 全球的珊瑚礁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面臨了大量白化和死亡的危機 (Hoegh-Guldberg 1999; Wilkinson 2000; Spalding et al. 2001),根據國際珊瑚礁學 會的統計,全世界至少有五十個國家或地區的珊瑚礁發生大量白化的現象,珊瑚 白化的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的主要珊瑚礁區,而且從潮間帶一直延 伸到水深二十米處,幾乎所有的石珊瑚和軟珊瑚都遭殃,同時也波及海葵、海綿、
  • 9. 33 海鞘等生物。許多地區的珊瑚礁,從海面或從衛星影像上就可看出海底一大片慘 白的景象,珊瑚嚴重白化的現象,令人觸目驚心。台灣的珊瑚礁在這場浩劫中, 也未能倖免;全球水溫上升引起的珊瑚大量白化,更使台灣海域原本飽受污染摧 殘的珊瑚礁雪上加霜。 在一九九七年的國際珊瑚礁年活動中,美國珊瑚礁學者 Gregor Hodgson 提 出了「珊瑚礁總體檢」(Reef Check)的構想,他建議採用標準化的定量調查方 法,號召全球的珊瑚礁學者和志工,同步調查各地的珊瑚礁,並將資料匯集,互 相比較,以瞭解各地珊瑚礁的健康狀態(Hodgson 1999; 2000);這項活動迅即引 起各國學者的熱烈參與,並在往後的各年持續進行,成為全球珊瑚礁監測網 (Global Coral Reef Monitoring Network, GCRMN)的重要活動。中華民國珊瑚礁 學會在一九九七年成立時,國內學者和潛水團體即積極進行台灣海域的珊瑚礁總 體檢,並於此後每年執行台灣珊瑚礁的總體檢,以監測台灣珊瑚礁的現況,做為 保育珊瑚礁資源和設立海洋保護區的基礎資料。 本計畫參考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標準調查法,選擇台灣本島以及四周海域具 代表性珊瑚礁區,進行橫截線的定量調查,每年量測各地點的珊瑚礁底質組成, 建立台灣珊瑚礁的數量化資料,同時記錄各地珊瑚礁的現況和遭受污染的情形, 以監測各地珊瑚礁的變遷,並與歷年調查資料比較,瞭解年間的變化,做為擬定 珊瑚礁保育策略和海洋保護區劃設的參考資料。
  • 10. 34 實施方法 本計畫選擇臺灣本島的東北角、宜蘭、東海岸、恆春半島,以及小琉球、綠 島、蘭嶼、澎湖等八處具代表性的珊瑚礁海域(圖一〜八),進行國際珊瑚礁總 體檢的標準調查法;本年度的調查地點為:東北角(和美、龍洞、卯澳、桂安)、 宜蘭(豆腐岬、內埤、蕃薯寮、鶯歌石)、東海岸(石梯坪、新蘭灣、三仙台)、 恆春半島(萬里桐、核三廠排水口、後壁湖、跳石、香蕉灣、佳樂水)、小琉球 (白沙國小、龍蝦洞、美人洞、海子口)、綠島(柴口、公館、石朗)、蘭嶼(機 場、土地公廟),以及澎湖(歧頭、青灣內灣、青灣外灣、蛇頭山)等海域共 30 個地點,每地點進行二個深度(以水深 3 及 10 米為原則)的調查;然而,由於 受限於野外調查時的海況,各地點的調查深度可能有些調整。 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標準調查方法係在各調查地點的二個深度,各設置一條 50 米長的橫截線,橫截線上以 20(或 25)公分為一個觀測點,記錄底質類型(包 括:石珊瑚、大型海藻、礫石、軟珊瑚、海綿、沙、死珊瑚、岩石、泥及其他等 九項)之出現頻度(表一),其中,死珊瑚係指近期死亡而外骨骼仍可辨認的珊 瑚遺留,岩石則包括沒有附著物的裸露珊瑚礁基質(以下以空白基質表示)。因 此,在每一橫截線至少將記錄 200 點底質資料,以各項底質出現的頻率,作為估 計石珊瑚覆蓋面積及各類底質所佔比例的依據。 在進行橫截線調查時,同時記錄:(1)各調查線附近珊瑚礁指標生物的數量, 包括:魚類(蝶魚、石鱸、笛鯛、老鼠斑、石斑魚、龍王鯛、龍頭鸚鵡魚)及無 脊椎動物(櫻花蝦、魔鬼海膽、鉛筆海膽、海參、棘冠海星、硨磲貝、大法螺、 龍蝦等)的出現頻率,(2)各調查地點遭受的各類污染(包括:沉積物污染、有 機污染、垃圾、白化)或人為破壞(包括: 錨定、炸魚、魚網、毒魚)的現況(表 二)。調查期間並進行海底攝影或錄影紀錄。
  • 11. 35 結 果 一、東北角海域 東北角海域共完成和美、龍洞、卯澳、桂安等四個地點的調查,結果如表 三及表十一所示。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僅龍洞地區的底質組成是以石珊 瑚為主,其他則分別以空白基質(和美)、海藻(卯澳),以及礫石與空白基質混 雜(桂安)為主;龍洞地區的石珊瑚平均覆蓋率將近 50%,顯示珊瑚礁狀況良好, 其餘各點的石珊瑚覆蓋率介於 9.5~24%之間,而和美地區淺水域(水深 3m)未 紀錄有石珊瑚;除和美地區未紀錄有軟珊瑚之外,其餘各地的軟珊瑚平均覆蓋率 均小於 10%。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除了卯澳地區的藻類有大幅增加的趨勢外, 底棲生物群聚比例大致與去年相似(圖九),而各地點在歷年間改變的主要底質 組成是礫石(和美),空白基質(桂安、卯澳、龍洞),或沙子(龍洞),可能係 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 1. 和美 本地點的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水深 3m:50.5%,水深 10m:34%), 其次是礫石(水深 3m:36%,水深 10m:31%),水深十米處的石珊瑚覆蓋率為 10.5%,水深三米處則沒有任何珊瑚覆蓋(表三)。水深三米處未紀錄有任何指標 生物(表十一),在水深十米處紀錄有蝶魚(28 尾)、少數笛鯛、石斑魚,以及 7 隻魔鬼海膽(包括刺冠海膽)。本區雖未紀錄有明顯的珊瑚迫害現象,但是有廢 棄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情形。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棲生物群聚比例大致與 去年相似,而礫石的比例變動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圖九)。 2. 龍洞 底質以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水深 3m:50%,水深 10m:46%;表三),其 次是沙子(水深 3m:30%,水深 10m:39.2%)。在指標魚類方面,紀錄有蝶魚 (水深 3m:15 尾,水深 10m:16 尾)、石鱸(水深 10m:4 尾),以及少數石斑 魚(表十一),無脊椎動物僅在水深三米處記錄有 17 隻魔鬼海膽(包括刺冠海 膽)。珊瑚迫害因子方面,本地點亦受到廢棄漁網以及垃圾的影響。與去年調查 結果比較,海藻、沙子及空白基質的比例變動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圖九)。 3. 卯澳 調查地點位於卯澳灣西側,底質以大型藻類所佔比例最多(水深 3m:58%,
  • 12. 36 水深 10m:55.6%;表三),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三米處較高,佔 13.2%,水深十 米處為 11.2%。指標魚類方面僅記錄有少數蝶魚(水深 3m:8 尾)和石斑魚(水 深 10m:2 尾),無脊椎動物以魔鬼海膽(含刺冠海膽)數量較多(水深 3m:43%, 水深 10m:5%;表十一)。在迫害因子方面,本區有廢棄魚網堆積海底的情形, 水深三米處的部分礁區和珊瑚表面則有泥沙覆蓋的情形。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 藻類的覆蓋率呈現大幅增加,而空白基質減少的現象(圖九)。 4. 桂安 水深三米處的底質以礫石所佔比例最高,其次為大型海藻,其覆蓋率分別 為 42%及 15.5%,水深十米處則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石珊瑚,其覆蓋率分別 是 32.5%及 24%(表三);石珊瑚覆蓋率在水深十米處較高(24%),水深三米處 為 9.5%。指標魚類僅記錄有少數蝶魚(水深 3m、水深 10m 各七尾),無脊椎動 物有魔鬼海膽(含刺冠海膽),以及少數龍蝦、櫻花蝦(表十一)。在本年度的調 查中,尚未紀錄有顯著的珊瑚礁迫害因子。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僅空白基質及 礫石的比例有顯著的變動(圖九)。 二、宜蘭海域 宜蘭海域共完成豆腐岬、內埤、蕃薯寮、鶯歌石等四個地點的調查,結果 如表四及表十二所示。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就各地點內各種底質的平均 覆蓋率而言,蕃薯寮及鶯歌石二地點的底質組成是藻類為主,而豆腐岬及內埤是 空白基質為主;平均石珊瑚覆蓋率在 14.3~25.1%之間,僅豆腐岬淺水域(水深 3m)有較高的石珊瑚覆蓋(42%);在軟珊瑚的群聚方面,除了內埤淺水域(水 深 3m)的軟珊瑚覆蓋率達 15.5%之外,其餘各地點在 0-1.5%之間。與歷年調查 結果比較,各地點均有藻類覆蓋率增加及空白基質比例減少的趨勢,其他底棲生 物群聚比例大致與去年相似(圖十)。 1. 豆腐岬 調查地點位於豆腐岬北側的小灣內,水深三米的調查線係在消波水泥塊 旁,該處的石珊瑚生長情況良好,覆蓋率達 42%(表四);水深十米處的底質則 以沉積物以及空白基質為主,覆蓋率分別為 31.9%及 30%;石珊瑚覆蓋率低,僅 佔 8.1%,水質混濁,不利珊瑚生存。指標魚類方面,記錄有蝶魚、笛鯛和石斑 魚(表十二);底棲無脊椎動物則僅記錄龍蝦一尾(表十二)。與歷年調查結果比 較,有藻類大幅增加,空白基質比例減少的趨勢(圖九)。
  • 13. 37 2. 內埤 本區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水深 3m:38%,水深 6m:34%;表四), 其次是大型藻類,底質覆蓋率水深三米處佔 21.5%,水深六米處佔 24.5%,石珊 瑚覆蓋率以水深三米處較高,佔 20%,軟珊瑚亦有 15.5%的覆蓋率,水深六米處 的石珊瑚覆蓋率約 17.5%。指標生物方面,僅有蝶魚的紀錄(表十二)。至於珊 瑚的迫害因子,本區有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質 覆蓋率變化大於 10%的部分,在水深三米處有軟珊瑚及空白基質覆蓋率減少,海 藻覆蓋率增加的現象,深水區則有石珊瑚及藻類的覆蓋率增加,沙子及空白基質 的比例減少的現象(圖十)。 3. 蕃薯寮 調查地點在蕃薯寮漁港外,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佔 26%,水 深六米處為 13.5%,軟珊瑚僅有 1%的覆蓋率(表四);底棲群聚在水深三米處以 大型藻類為主,水深十米處以泥質沉積物為主,其覆蓋率分別為 44%及 29%。 在指標魚類方面(表十二),以蝶魚最多(水深 6m:5 尾,水深 10m:12 尾), 其次為笛鯛(水深 6m:1 尾,水深 10m:5 尾);無脊椎動物僅紀錄櫻花蝦(水 深 6m、水深 10m:各 2 隻)。廢棄漁網以及垃圾的影響是本地點珊瑚迫害的主要 因子。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質覆蓋率變化大於 10%的部分,包括海藻覆蓋率 增加,空白基質覆蓋率減少,以及深水區的泥狀沉積物增加(圖十)。 4. 鶯歌石 底質群聚組成以大型海藻為主(水深 3m:68%,水深 6m:34%),石珊瑚 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佔 26.5%,水深三米處僅 2%(表三)。指標魚類記錄 有蝶魚(水深 3m:11 尾,水深 10m:14 尾)和笛鯛(表十二),無脊椎動物僅 在水深十米處紀錄櫻花蝦 4 尾,與魔鬼海膽一隻。廢棄漁網以及垃圾的影響亦是 本地點珊瑚迫害的主要因子。與歷年調查結果比較,底質覆蓋率變化大於 10% 的部分,在淺水區(水深 3m)包括海藻覆蓋率增加及空白基質覆蓋率減少,深 水區則包括石珊瑚、海藻與泥狀沉積物的覆蓋率增加,以及深水區的空白基質覆 蓋率減少(圖十)。 三、台灣東部海域
  • 14. 38 東海岸海域共完成石梯坪、新蘭灣與三仙台等三個地點的調查,結果如表 五及表十三所示,除了石梯坪的底質組成是以沙子為主之外(51%),新蘭灣與三 仙台的底質都是以石珊瑚為主;除了在新蘭地區的石珊瑚覆蓋率達 58.9%之外, 其餘二地點分別為 23.3%(石梯坪)及 40.7%(三仙台),三地點的軟珊瑚覆蓋 率均小於 2%。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新蘭灣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 未顯現大幅變動,而石梯坪的各項底質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可能係因不同年之 間調查位置的差異所致(圖十一)。 1. 石梯坪 此地點完成一條測線,位於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風景管理區石梯坪遊客服 務中心,沿岸礫灘海域,測線長度由礫灘往外海延伸 100 米,平均水深介於 3~7 米之間。底質方面以砂所佔比例最高(36%),石珊瑚次之(23.3%),岩石所佔 比例約 22%(表五)。未有紀錄任何指標魚類,指標無脊椎生物僅紀錄有車磲貝 一隻(表十三)。近岸處小規模的廢棄魚網及垃圾是本區主要的珊瑚迫害因子, 此外,珊瑚白化百分比則大約在 2%左右。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今年底質調查 結果不同於往年,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不同所致。 2. 新蘭灣 此地點完成一條測線,測線位置於台東縣東河鄉台 11 線公路約 150 公里處 路旁沙灘海域,測線長度由距砂灘 100 米處往外海延伸 100 米,平均水深介於 3~5 米之間,海水混濁度高。底棲群聚以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空白基質, 其覆蓋率分別為 58.9%及 24.4%(表五)。指標魚類僅記錄有蝶魚八尾(表十三), 無脊椎動物則紀錄魔鬼海膽與硨磲貝各一隻。小規模的廢棄魚網及垃圾亦是本區 主要的珊瑚迫害因子。本年度調查結果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 3. 三仙台 此地點完成一條測線,測線位置於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風景管理區三仙台 遊客服務中心南側 1 公里處之近岸海域,整個測線長度由距岸 50 米處平行海岸 延伸 100 米,平均水深約 3 米,此調查區近岸混濁度高,海底沈積物厚 1~5 公分 不等。底棲群聚以石珊瑚為主(表五),約 40.7%,沉積物次之(16%)。指標魚 類僅紀錄蝶魚以及鷹鯛各四尾,底棲無脊椎動物相貧乏,未紀錄有任何指標無脊 椎生物。本區有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顯示人為破壞相當嚴重。珊瑚白化 之族群及群體百分比約 10~35%左右,且觀察到部分珊瑚有黏液產生,調查時近 岸水溫有暖化現象,可能是造成本地點珊瑚白化之原因,此地點是東部海岸三個
  • 15. 39 調查點中珊瑚白化現象較明顯的區域。 四、恆春半島海域 恆春半島海域的調查地點都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共完成萬里桐、核三場 排水口(以下簡稱排水口)、後壁湖、跳石、香蕉灣及佳樂水等六地點的調查, 結果如表六及表十四所示。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就各地點內各底質的平 均覆蓋率而言,除了排水口是以空白基質為主之外(平均覆蓋率為 36%),其他 各調查地點的底質組成都是以石珊瑚(跳石與香蕉灣)、藻類(萬里桐與佳洛水) 或軟珊瑚(後壁湖)為主;平均石珊瑚覆蓋率在 20.5~55.3%之間,在香蕉灣地 區的平均覆蓋率超過 50%,萬里桐、排水口、跳石及佳洛水等四地區則 25.5~38% 之間;在軟珊瑚的群聚方面,後壁湖地區的軟珊瑚平均覆蓋率最高(30%),其 次是排水口(23.5%),其他四地點的平均覆蓋率則小於 5%。與歷年調查結果比 較(圖十二),除了萬里桐與佳洛水二地點的各項底質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可 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所致以外,其他地點僅在石珊瑚(排水口)、軟珊瑚 (後壁湖)或藻類(香蕉灣)的底質覆蓋率呈現大幅增加,其他底質組成與去年 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在指標魚類方面,各地點僅紀錄少數 的蝶魚、石鱸及石斑魚。底棲無脊椎動物則有少數的魔鬼海膽及硨磲貝。至於珊 瑚的迫害因子,則有少量的廢棄魚網和沉積物的影響,後壁湖淺水區已經有少許 珊瑚有白化的現象。 1. 萬里桐 本地點主要是石珊瑚與大型藻類混生的底質組成(表六),軟珊瑚覆蓋率低 (0、1%),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為主(43.5%),其次是藻類;水深 六米處的底棲群聚則以藻類為主(43.5%),石珊瑚覆蓋率為 22%。指標魚類方 面,記錄有蝶魚和笛鯛(表十四);底棲無脊椎動物則記錄有少數魔鬼海膽與硨 磲貝。本區有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情形,並且有少許珊瑚有白化的現象。與歷 年調查結果比較,各項底質的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尤其是石珊瑚、海藻、空白 基質與礫石的比例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所致(圖十二)。 2. 排水口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與空白基質為主,其覆蓋率分別是 51%及 35%,水深八米處是石珊瑚與軟珊瑚混生的群聚,軟珊瑚覆蓋率較高,約 40.5%, 石珊瑚覆蓋率為 28%(表六)。在指標魚類方面,僅在水深三米處記錄尾六鰈魚,
  • 16. 40 底棲無脊椎動物有魔鬼海膽以及硨磲貝各一隻(表十四)。水深八米處有少量的 廢棄魚網。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除了深水域(水深 8 米)的石珊瑚覆蓋率呈 現大幅增加之外,其他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3. 後壁湖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是海藻與軟珊瑚混生的群聚,其覆蓋率分別是 27.5% 及 24%,水深八米處是軟珊瑚與石珊瑚混生的群聚,覆蓋率分別是 39%及 23.5% (表六),石珊瑚與軟珊瑚的覆蓋率均以水深八米處較高。指標魚類有鰈魚和石 班魚,無脊椎動物僅在水深三米處記錄有魔鬼海膽二隻以及硨磲貝一隻(表十 四)。目前未發現有顯著的珊瑚的迫害因子,但是淺水區已經有少許珊瑚有白化 現象。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除了軟珊瑚覆蓋率大幅增加,空白基質比例大幅 減少之外,其他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4. 跳石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海藻,覆蓋率分別是 37% 及 26%,水深 8-11 米處是石珊瑚與大型藻類混生的群聚,覆蓋率分別是 54%及 29.5%,本區的軟珊瑚覆蓋率低,深水及淺水區均小於 3%,石珊瑚覆蓋率以水 深 8-11 米處的比例較高,水深三米處為 23%(表六)。指標魚類有鰈魚和笛鯛, 魚類數目在 8-11 米處較多,無脊椎動物記錄有魔鬼海膽以及硨磲貝,水深 8-11 米處紀錄有可供食用海參一隻(表十四)。錨具的影響是本區主要的珊瑚迫害因 子,並且有少量魚網和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較,由於去年 出現高比例死珊瑚的是颱風侵襲後,沉積物或海葵脫落而裸露所致,所以本年度 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5. 香蕉灣 本區是石珊瑚與大型海藻混生的底棲群聚,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水深三 米與八米處的覆蓋率分別是 51%及 59.5%(表六),藻類的覆蓋率則分別是 21% (水深 3m)及 27%(水深 8m);軟珊瑚的覆蓋率低,深水及淺水區均小於 1%。 指標魚類有蝶魚和笛鯛,魚類數目在八米處較多,無脊椎動物記錄有魔鬼海膽及 硨磲貝(表十四)。本區未紀錄有明顯的珊瑚迫害因子,也未發現有廢棄漁網及 垃圾堆積海底的現象,但是淺水區已經有 5%的珊瑚群體有白化情形。與去年調 查結果比較,除了藻類的覆蓋率呈現大幅增加現象,其他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 相似,並未顯現大幅變動(圖十二)。
  • 17. 41 6. 佳洛水 水深三米處的底棲群聚以石珊瑚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大型藻類,覆蓋率 分別是 43.5%及 30%,水深八米處則以大型藻類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礫石,覆 蓋率分別是 59%及 24.5%,石珊瑚僅佔 7.5%(表六)。指標魚類僅紀錄有少數蝶 魚和石鱸,未有紀錄到任何指標無脊椎生物(表十四)。水深三米處未紀錄有明 顯的珊瑚迫害因子,但是有廢棄漁網堆積海底的情形,水深八米處的珊瑚則受到 沉積物的影響。本地區各項底質的組成都呈現一些變動,尤其是石珊瑚、海藻與 礫石的比例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所致(表十二)。 五、小琉球海域 小琉球海域共完成白沙國小、龍蝦洞、美人洞及海子口等四個地點的調查, 結果如表七及表十五所示。除了美人洞地點的底棲群聚平均覆蓋率以藻類所佔比 例最高之外,其他各地點的底質皆以空白基質為主(42.8〜71.4%);石珊瑚及軟 珊瑚群聚的比例低,其覆蓋率分別介於 4.4〜21.8%及 0.2〜18.6%之間,顯示這 些地點可能在近期曾經受到天然災害(如颱風)或人為破壞的影響,因而底質上的 生物大多被清除,使得珊瑚及其他底棲生物的覆蓋率都很低。 1. 白沙國小 本區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在水深三米及十米處分別佔底質的 84.8%及 58%(表七);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佔 28.4%,水深三米處 為 12%,軟珊瑚的覆蓋率均低於 10%。指標魚類方面,僅在水深三米處紀錄有 笛鯛十尾;底棲無脊椎動物則僅記錄有魔鬼海膽及少數硨磲貝(表十五)。至於 珊瑚的迫害方面,本區有廢棄魚網堆積海底的現象。 2. 龍蝦洞 本區底質以空白基質所佔比例最高(表七),水深十米處的覆蓋率為 38%, 在水深三米處的底質幾乎是裸露的空白基質,覆蓋率高達 97.2%;石珊瑚覆蓋率 均低於 10%,水深十米處有較高的軟珊瑚群聚,覆蓋率為]36.8%。指標魚類方面, 僅紀錄有少數蝶魚及笛鯛,底棲無脊椎動物則僅記錄有魔鬼海膽(表十五)。錨 具的影響是本區主要的珊瑚礁迫害因子。 3. 美人洞 水深三米處的底質組成以藻類為主,覆蓋率為 79.5%,其次是空白基質(表 七);水深十米處以沙子為主,其次是空白基質,覆蓋率分別為 60.4%與 32.4%;
  • 18. 42 底棲群聚的石珊瑚比例均低於 10%,覆蓋率分別為 3.6%(水深 3m)與 6.8%(水 深 10m)。指標魚類僅紀錄有少數的蝶魚(表十五),無脊椎動物紀錄有魔鬼海膽 與海參,水深十米處紀錄有大量的魔鬼海膽(60 隻)。在珊瑚的迫害因子方面, 本區水深三米處受到錨具的影響,十米處有廢棄漁網堆積海底的情形。與歷年調 查結果比較,水深三米處的底質組成變動,大多集中在海藻及空白基質,而水深 三米處的變動,則集中在沙子及空白基質,其他各項目的覆蓋率均很低(圖十三)。 4. 海子口 水深三米處的底質組成以藻類為主,其次是石珊瑚的群聚,底質覆蓋率分 別是 53.6%與 18%,水深十米處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石珊瑚,覆蓋率分別是 72.8%與 25.6%(表七);石珊瑚覆蓋率以水深十米處較高。指標魚類僅紀錄有少 數蝶魚與隆頭鸚鵡魚,無脊椎動物紀錄有櫻花蝦、魔鬼海膽與硨磲貝(表十五)。 本區域未紀錄有任何珊瑚迫害因子。 六、綠島海域 共完成柴口、公館以及石朗三地點的調查,三地點的珊瑚覆蓋率均超過 50% (表八),珊瑚礁底質的組成以珊瑚群聚為主(54.0~78.0%),顯示珊瑚生長情況 良好,其次是空白的基底(20.0~34.0%);位於綠島北側柴口與公館地區的珊瑚 群聚以石珊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大於 50%,並以水深三米處較高(柴口:64.8%, 公館:76.4%),石朗地區則是石珊瑚與軟珊瑚混生的群聚,淺水域(水深 3m) 有較高的軟珊瑚覆蓋率(石珊瑚:軟珊瑚 = 22.8:38.4%),深水域(水深 10m) 則以石珊瑚的覆蓋率較高(石珊瑚:軟珊瑚 = 48.0:23.2%)。 在指標魚類方面,柴口以及公館僅記錄有蝶魚,石朗地區除了記錄有蝶魚 之外,水深十米處記錄有隆頭鸚鵡魚、粗皮鯛、小丑魚以及鷹鯛(表十六)。在 底棲無脊椎動物方面,三個調查地點都有少數的硨磲貝。本年度調查結果大致與 去年相似(圖十四)。 七、蘭嶼 共完成機場以及土地公廟二地點的調查(表九),位於蘭嶼西南側機場地區 的底質以空白基質為主,其次是石珊瑚,石珊瑚的平均覆蓋率約 24%,並以水深
  • 19. 43 十米處較高(水深 3m:14.4%,水深 10m:33.2%);土地公廟地區的珊瑚礁底 質組成以石珊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約 40%,並以水深三米處較高(水深 3m: 46.4%,水深 10m:36.8%),此外,深水域(水深 10m)的軟珊瑚覆蓋率約 16.4%。 在指標魚類方面,均指在調查地點的水深十米處紀錄有蝶魚柴口以及公館 僅記錄有蝶魚(表十七)。在底棲無脊椎動物方面,三個調查地點都有少數的硨 磲貝。與去年調查結果比較,機場地區的底質組成與去年大致相似,並未顯現大 幅變動(圖十五)。 八、澎湖海域 澎湖海域共完成歧頭、青灣內灣、青灣外灣以及蛇頭山等四個地點的調查, 結果如表十及表十八所示,由於這些海域的珊瑚分布深度較受侷限,因此皆進行 水深三及六米的調查。各地點的底質組成不盡相同,僅青灣內灣是以石珊瑚為主 的群聚,其他則分別以藻類(青灣外灣、蛇頭山)以及死珊瑚(歧頭)為主;青 灣內灣的石珊瑚平均覆蓋率達 72.6%,顯示珊瑚礁狀況良好,而歧頭的平均石珊 瑚覆蓋率最低,僅 2.6%,其餘二地點介於 20~24.2%之間;軟珊瑚覆蓋率均小於 2%;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珊瑚在歧頭仍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顯示除了去年奇比 颱風對澎湖海域造成重大的影響之外,仍有未知的原因造成該地區大量珊瑚死 亡。各調查地點的現況如下: 1. 歧頭 本地點的底質幾乎都是近期死亡的石珊瑚(水深 3m:93.6%,水深 6m: 85.2%),活珊瑚的覆蓋率極低(<3%),與去年以及前年的調查結果比較,本年 度的珊瑚覆蓋率仍很低(表十),顯示本地點的珊瑚群聚遭受前年奇比颱風過境 後重創,仍需長時間才能回復。至於指標魚類,則以水深六米處的蝶魚(13 尾)、 笛鯛(10 尾)與石斑魚(4 尾)較多,水深三米僅記錄蝶魚(10 尾)。無脊椎動 物在水深三米處有食用海參 25 隻及少數魔鬼海膽,水深六米處有魔鬼海膽 51 隻。珊瑚的迫害因子,主要是水中堆積的垃圾(表十八)。與歷年調查結果的比 較,自去年遭受奇比颱風侵襲後,本地區的平均石珊瑚覆蓋率由前年的 16%降至 今年 2.6%,取而代之的是高比例的死珊瑚及空白基質(圖十六)。 2. 青灣內灣 珊瑚礁底質的組成以石珊瑚群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大於 50%(表十),並 以水深三米處較高(水深 3m:75.6%,水深 6m:69.6%),底質組成其次為泥和
  • 20. 44 死珊瑚,其平均覆蓋率分別為 16.2%與 9.2%。指標魚類的數量相當豐富,以碟 魚最多(水深 3m:43 尾,水深 6m:70 尾),其次為石斑魚和老鼠斑(表十八); 為紀錄有任何指標無脊椎動物。珊瑚的迫害因子,主要是錨具和垃圾。與歷年調 查結果比較,底棲生物群聚比例大致與去年相似,僅泥狀沉積與死珊瑚的覆蓋率 變化大於 10%(圖十六)。 3. 青灣外灣 珊瑚礁底質的組成以海藻群聚為主,其平均覆蓋率大於 50%(表十),並以 水深三米處較高(水深 3m:70.8%,水深 6m:50%),底質組成其次為石珊瑚, 其平均覆蓋率為 24.1%,並以水深六米處較高(水深 3m:19.2%,水深 6m: 29.2%)。指標魚類以鸚鵡魚數量較多(水深 3m:31 尾,水深 6m:22 尾),蝶 魚次之(水深 3m:17 尾,水深 6m:10 尾),此外亦紀錄有少量石鱸與石斑魚(表 十八)。無脊椎動物在水深三米處記錄有少數魔鬼海膽、可食用海參、硨磲貝與 龍蝦,水深六米處有櫻花蝦與可食用海參。珊瑚的迫害因子,主要是錨具。與去 年的調查結果比較,石珊瑚覆蓋率大致與往年相同,而海藻與空白基質的的比例 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或是自去年遭受奇比颱風侵襲後的空 白基質已經被藻類覆蓋所致(圖十六)。 4. 蛇頭山 淺水域(水深 3m)的底質組成以大型海藻為主(表十),其次是石珊瑚的 群聚,其底質覆蓋率分別為 67.2%及 23.6%;深水域(水深 6m)的底質組成則 以沙子為主,其次是大型海藻,其底質覆蓋率分別為 50.8%及 23.6%。本地點的 珊瑚礁指標魚類紀錄有碟魚(水深 3m:13 隻,水深 6m:7 隻),以及隆頭鸚鵡 魚(水深 3m:15 隻,水深 6m:12 隻)。無脊椎動物則以魔鬼海膽數量最多(水 深 3m:24 隻,水深 6m:50 隻),以及少數櫻花蝦(表十八);珊瑚的迫害因子 主要是沉積物。與去年的調查結果比較,石珊瑚覆蓋率大致與往年相同,而海藻 與空白基質的的比例變動甚大,可能係因調查地點位置的差異,或是自去年遭受 奇比颱風侵襲後的空白基質已經被藻類覆蓋所致(圖十六)。
  • 21. 45 討 論 在今年的三十個地點中,共有五地點(新蘭、香蕉灣、柴口、公館及青灣內 灣)的珊瑚礁狀況良好,石珊瑚覆蓋率在 55.3%至 72.6%之間;而有九個地點的 石珊瑚覆蓋率介於 25-50%之間,顯示台灣及周邊海域約有 30%的珊瑚礁,已經 受到人為破壞或環境壓力的影響;此外,有 16 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低於 25%, 珊瑚礁處於不良狀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都很低(包括珊瑚礁魚類及無脊椎動 物),顯示台灣本島及週邊海域的珊瑚礁受到過漁的影響甚大。錨具、漁網、垃 圾堆積以及沉積物是頻率較高的珊瑚礁迫害因子,珊瑚白化現象則僅發生在恆春 半島的萬里桐、後壁湖與香蕉灣,以及東海岸的石梯坪、三仙台等五地點。 綜合比較本年與去年的調查結果(宋等,2000;戴等,2001),宜蘭的豆腐 岬、澎湖的青灣外灣及恆春半島的香蕉灣等三地點石珊瑚覆蓋率呈現大幅降低, 可能因調查地點不同或歷年來該海域的沉積物污染所致;美人洞、蕃薯寮、鶯歌 石、和美、桂安、石梯坪、歧頭、青灣外灣、蛇頭山、出水口、佳洛水、後壁湖、 萬里桐、蘭嶼的機場,等十四個地點的石珊瑚覆蓋率大致與去年相似,並未呈現 巨幅的變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點中有十一個地點的珊瑚覆蓋率是低於 25%,顯示石珊瑚一但受到破壞,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此外,歷年來, 沉積物污染在各海域都是普遍現象,已對各地的珊瑚礁生物群聚構成嚴重威脅。 珊瑚礁指標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海域珊瑚礁的大型魚種 (例如:大石斑魚、龍王鯛、隆頭鸚鵡魚)的數量非常少,幾乎已絕跡;在各調 查地點出現頻率較高的小型魚類(如:蝶魚),族群數量也比健康的珊瑚礁低很 多 (Hodgson 1999; 000);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龍蝦,僅在少數地點出現,數量極 少,而且體型都很小;硨磲貝也僅在少數地點出現,數量少而體型小;另一指標 生物- 鉛筆海膽與棘冠海星都沒有任何記錄;這些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海域的珊 瑚礁都處於過漁和被高度干擾的狀態,以致於具有食用和觀賞價值的生物都很 少。 至於台灣海域珊瑚礁所面臨的迫害因子,綜合歷年來的調查和監測結果,可 歸納為下列數項:(1) 沉積物污染:主要來自沿岸土地的大量開發,興建觀光旅 館、修築公路及遊樂設施等,由於水土保持不良,導致表土在雨季時被沖刷入海, 覆蓋在珊瑚表面,使珊瑚窒息死亡。(2) 過漁:大型魚類稀少和各調查地點的廢 棄魚網,都顯示嚴重的過漁現象;而炸魚、毒魚和潛水鏢魚的行為,雖在本調查 中未記錄到,卻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這些都是導致過漁的原因;(3) 有機質污染: 主要來自飯店、聚落和遊憩據點,污水未經妥善處理而排入海中,給珊瑚礁生態 系帶來過量的營養鹽,導致藻類大量生長,而覆蓋珊瑚,使珊瑚死亡。(4) 海洋
  • 22. 46 遊憩活動的破壞:遊客在珊瑚礁從事各種遊憩活動,包括:浮潛、水肺潛水、水 上摩托車、踏浪,都可能對珊瑚礁造成傷害。上述這些珊瑚礁的迫害因子,在最 近十年來大幅增加,已對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造成嚴重的破壞。 為了保護台灣海域的珊瑚礁,永續珊瑚礁的發展,建議採取下列各項措施: (1)設立海洋保護區:評估台灣各海域珊瑚礁的資源現況和生態重要性,選擇關 鍵性的珊瑚礁棲地(如澎湖縣的青灣、綠島、墾丁海域),設立海洋保護區,以保 障珊瑚礁生物資源的永續生存。(2) 防治海洋污染:對於造成海岸地區沉積物污 染的不當土地開發(如濫墾、濫建等行為)應加強取締,嚴格規範珊瑚礁區的各項 工程,使做好水土保持措施;並在珊瑚礁沿岸聚落興建污水處理系統,妥善處 理各種廢水和廢棄物,減少污染源。(3) 加強取締破壞珊瑚礁的行為:加強取締 採捕和販賣珊瑚、貝類、珊瑚礁魚類、炸魚、毒魚及在珊瑚礁區放置流刺網等 行為。(4) 海洋遊憩活動規劃和管理:對於日漸風行的海洋遊憩活動,應加以妥 善規劃和管理,以減輕對珊瑚礁的衝擊,同時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宣導海洋環 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的觀念。 結 論 與 建 議 一、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各種具有食用和觀賞價值的生物都非常 稀少,表示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都處於過漁和被高度干擾的狀態。 二、台灣海域珊瑚礁的迫害因子,主要是沉積物污染、破壞性漁法(炸魚、毒魚、 放置流刺網等)、有機質污染、海洋遊憩活動的破壞等。 三、建議儘速研擬設立海洋保護區、防治海洋污染、取締破壞性漁法、妥善規 劃和管理海洋遊憩活動等,以保護台灣海域的珊瑚礁。 參 考 文 獻 宋克義、戴昌鳳、黃將修、陳昭倫、樊同雲(2000)台灣海域珊瑚礁現況調查。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委託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戴昌鳳、宋克義、黃將修、陳昭倫、樊同雲(2001)台灣海域珊瑚礁現況調查。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委託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 23. 47 Birkeland, C. (1997) Life and death of coral reefs. Chapman and Hall, New York, pp 536. Dai, C.-F. (1997) Assessment of the present health of coral reefs in Taiwan. In: 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the Pacific (Grigg, R. W. and C. Birkeland, eds.), p 123-131. Sea Grant Program, University of Hawaii. Hodgson, G. (1999) A global assessment of human effects on coral reefs. Mar. Pollut. Bull. 38: 345-355. Hodgson, G. (2000) Coral reef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using Reef Check. In: Inter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p 169-176. Hoegh-Guldberg, O. (1999) Climate change, coral bleach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s coral reefs. Mar. Reshwater Res. 50: 839-866. Spalding, M., C. Ravilious, and E. P. Green (2001) World atlas of coral reefs. UNEP-WCMC, pp 424. Wilkinson, C. (2000) Status of coral reefs of the world: 2000.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Townsville, Australia.
  • 26. 50 表三、台灣東北角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和美 龍洞 卯澳 桂安 深度(米) 3 10 3 10 3 10 3 10 石珊瑚 0 10.5 50.0 46.0 13.2 11.2 9.5 24.0 軟珊瑚 0 0 4.0 8.8 1.2 0 5.5 6.0 海藻 13.0 19.0 8.8 0 58.0 55.6 15.5 17.5 海綿 0 0 0 0 0 0 0 8.5 礫石 36.0 31.0 0 4.8 0 0 42.0 1.5 沙 0 5.5 30.0 39.2 12.0 24.0 14.5 10.0 泥 0 0 0 0 0 0 0 0 死珊瑚 0 0 0 0 0 0 0 0 空白基質 50.5 34.0 7.2 0.8 12.0 8.8 13.0 32.5 其他 0.5 0 0 0.4 3.6 0.4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表四、台灣宜蘭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豆腐岬 內埤 蕃薯寮 鶯歌石 深度(米) 3 8-10 3 6 6 10 3 10 石珊瑚 42.0 8.1 20.0 17.5 13.5 26.0 2.0 26.5 軟珊瑚 0 0 15.5 1.5 1.0 1.0 0 0 海藻 21.5 20.5 21.5 24.5 44.0 23.0 68.0 34.0 海綿 0 0 2.5 0 0 0 0 0 礫石 0 0 0 0 21.5 0 16.0 1.0 沙 14.0 9.5 1.0 21.5 0 4.5 0.5 1.0 泥 0 31.9 0.5 0 1.5 29.0 2.0 20.0 死珊瑚 0 0 0 0 0 1.0 0 0 空白基質 22.5 30.0 38.0 34.0 18.0 13.0 11.5 13.0 其他 0 0 1.0 1.0 0.5 2.0 0 4.5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 27. 51 表五、台灣東部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石梯坪 新蘭灣 三仙台 深度(米) 3-7 3-5 3 石珊瑚 23.3 58.9 40.7 軟珊瑚 1.1 0 0 海藻 4.4 2.0 0.9 海綿 0 0 0 礫石 11.1 0.4 4.0 沙 36.0 3.8 13.6 泥 0 0 16.0 死珊瑚 2.0 3.8 10.2 空白基質 22.0 24.4 14.6 其他 0 6.7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表六、恆春半島海域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萬里桐 排水口 後壁湖 跳石 香蕉灣 佳洛水 深度(米) 3 6 3 8 3 8 3 8-11 3 8 3 8 石珊瑚 43.5 22.0 35.0 28.0 17.5 23.5 23.0 54.0 51.0 59.5 43.5 7.5 軟珊瑚 1.0 0 6.0 40.5 24.0 39.0 1.5 2.5 0.5 0 6.0 2.0 海藻 36.0 47.5 6.5 7.5 27.5 7.0 26.0 29.5 21.0 27.0 30.0 59.0 海綿 0 0 0 0 0.5 0.5 1.0 0 0 1.0 0 0 礫石 3.5 4.5 0.5 0 0 0 0 0 0 0 7.5 24.5 沙 2.0 0 0 2.0 10.5 9.0 10.0 3.5 4.0 5.5 0 7.0 泥 0 10.5 0 0 0 0 0 0 0 0 0 0 死珊瑚 2.0 0 0.5 0 0 0 1.5 2.5 0 0.5 2.0 0 空白基質 12.0 15.5 51.0 21.0 19.5 21.0 37.0 6.5 23.5 6.5 7.0 0 其他 0 0 0.5 1.0 0.5 0 0 1.5 0 0 4.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 28. 52 表七、小琉球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白沙國小 龍蝦洞 美人洞 海子口 深度(米) 3 10 3 10 3 10 3 10 石珊瑚 12.0 28.4 1.6 7.2 3.6 6.8 18.0 25.6 軟珊瑚 3.2 9.6 0.4 36.8 0 0.4 4.0 0 海藻 0 0.4 0.8 18.0 79.5 0 53.6 1.6 海綿 0 0 0 0 0 0 0 0 礫石 0 0 0 0 0 0 0 0 沙 0 3.6 0 0 7.2 60.4 11.6 0 泥 0 0 0 0 0 0 0 0 死珊瑚 0 0 0 0 0 0 0 0 空白基質 84.8 58.0 97.2 38.0 9.2 32.4 12.8 72.8 其他 0 0 0 0 0.4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表八、綠島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柴口 公館 石朗 深度(米) 3 10 3 10 3 10 石珊瑚 64.8 47.2 76.4 64.0 22.8 48.0 軟珊瑚 2.8 6.8 1.6 0 38.4 23.2 海藻 0 6.4 0 8.4 2.8 2.0 海綿 1.6 2.0 0 0 0 1.2 礫石 0 0.4 0 0 1.6 0 沙 0 13.6 0.4 6.4 0.4 4.0 泥 0 0 0 0 0 0 死珊瑚 0 1.6 0 0 0 1.6 空白基質 30.8 22.0 21.6 21.2 34.0 20.0 其他 0 0 0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 29. 53 表九、蘭嶼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機場 土地公廟 深度(米) 3 10 3 10 石珊瑚 14.4 33.2 46.4 36.8 軟珊瑚 1.6 4.8 5.2 16.4 海藻 7.2 5.6 4.0 9.6 海綿 3.2 1.6 2.4 4.4 礫石 0 0 0 0 沙 0 1.6 1.2 6.8 泥 0 0 0 0 死珊瑚 0.8 5.2 0.4 2.0 空白基質 72.8 48.0 40.4 24.0 其他 0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表十、澎湖海域珊瑚礁底質組成百分比(單位:%) 地點 歧頭 青灣內灣 青灣外灣 蛇頭山 深度(米) 3 6 3 6 3 6 3 6 石珊瑚 2.4 2.8 75.6 69.6 19.2 29.2 23.6 16.4 軟珊瑚 0 0 0 0 0 1.2 0 0 海藻 0 0 0 0 70.8 50.0 67.2 23.6 海綿 0.8 0 0 0 0.4 1.2 2 0 礫石 0 0 0 0 0 0 0 0 沙 1.2 5.6 0 4.0 9.6 17.6 7.2 50.8 泥 0 5.6 12.8 19.6 0 0 0 8.8 死珊瑚 93.6 85.2 11.6 6.8 0 0 0 0.4 空白基質 1.6 0 0 0 0 0.8 0 0 其他 0.4 0.8 0 0 0 0 0 0 總和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 30. 54 表十一、台灣東北角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和美 龍洞 卯澳 桂安 水深(米) 3 10 3 10 3 10 3 10 蝶魚 0 28 15 16 8 0 7 7 石鱸 0 0 0 4 0 0 0 0 笛鯛 0 1 0 0 0 0 0 0 老鼠斑 0 0 0 0 0 1 0 0 石斑魚 0 3 1 1 0 1 0 0 櫻花蝦 0 0 0 0 0 1 1 0 魔鬼海膽 0 7 17 0 43 5 2 12 龍蝦 0 0 0 0 0 0 1 2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沉積物 0 0 0 垃圾:魚網 0 1 1 1 6 7 0 0 垃圾:其他 2 0 1 0 0 0 0 0 沉積物 0 0 0 0 + 0 0 0 白化 0 0 0 0 0 0 0 0 表十二、台灣宜蘭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豆腐岬 內埤 蕃薯寮 鶯歌石 水深(米) 3 8-10 3 6 6 10 3 10 蝶魚 24 2 16 19 5 12 11 14 笛鯛 1 9 0 0 1 5 0 27 石斑魚 0 1 0 0 0 0 0 0 櫻花蝦 0 0 0 0 2 2 0 4 魔鬼海膽 0 0 0 0 0 0 0 1 龍蝦 0 1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1 0 0 0 0 垃圾:魚網 2 3 3 5 3 4 1 4 垃圾:其他 1 5 3 6 3 0 4 2 沉積物 0 0 0 0 0 0 0 0 白化 0 0 0 0 0 0 0 0
  • 31. 55 表十三、台灣東部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表十四、恆春半島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萬里桐 排水口 後壁湖 跳石 香蕉灣 佳洛水 水深(米) 3 6 3 8 3 8 3 8-11 3 8 3 8 蝶魚 7 1 6 0 3 3 2 6 0 8 1 5 石鱸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笛鯛 3 4 0 0 0 0 1 3 4 8 0 0 石斑魚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櫻花蝦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魔鬼海膽 2 1 0 1 2 0 4 12 5 3 0 0 海參(食)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硨磲貝 2 0 1 0 1 0 2 1 1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 0 S 垃圾:魚網 1 1 0 1 0 0 1 0 0 0 1 0 垃圾:其他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5% 5% 0 0 <1% 0 0 0 5% 0 0 0 地點 石梯坪 新蘭灣 三仙台 水深(米) 3-11 3-5 3 蝶魚 0 8 4 鷹鯛 0 0 4 魔鬼海膽 0 1 0 硨磲貝 1 1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垃圾:魚網 10 2 2 垃圾:其他 7 5 11 沉積物 0 0 0 白化 2% 0 10-35%
  • 32. 56 表十五、小琉球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白沙國小 龍蝦洞 美人洞 海子口 水深(米) 3 10 3 10 3 10 3 10 蝶魚 0 0 0 7 1 6 2 7 笛鯛 10 0 2 0 0 0 0 0 隆頭鸚鵡魚 0 0 0 0 0 0 0 1 櫻花蝦 0 0 0 0 0 0 0 2 魔鬼海膽 0 10 2 0 1 60 1 7 海參(食) 0 0 0 0 0 2 0 0 硨磲貝 2 1 0 0 0 0 1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1 0 2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0 0 垃圾:魚網 1 0 0 0 0 1 0 0 垃圾:其他 0 0 0 0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0 0 0 0 表十六、綠島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柴口 公館 石朗 水深(米) 3 10 3 10 3 10 蝶魚 26 0 0 4 15 47 隆頭鸚鵡魚 0 0 0 0 0 3 粗皮鯛 0 0 0 0 0 9 小丑魚 0 0 0 0 0 5 鷹鯛 0 0 0 0 0 2 硨磲貝 0 2 1 2 1 2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垃圾:魚網 0 0 0 0 0 0 垃圾:其他 0 0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0 0
  • 33. 57 表十七、蘭嶼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機場 土地公廟 水深(米) 3 10 3 10 蝶魚 0 8 0 27 硨磲貝 8 0 4 4 大法螺 0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0 1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垃圾:魚網 0 8 0 4 垃圾:其他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表十八、澎湖海域珊瑚礁指標生物的豐富度(個體數)及珊瑚的迫害情況 地點 歧頭 青灣內灣 青灣外灣 蛇頭山 水深(米) 3 6 3 6 3 6 3 6 蝶魚 10 13 43 70 17 10 13 7 石鱸 0 0 0 0 1 0 0 0 笛鯛 0 10 0 0 0 0 0 0 石斑魚 0 4 6 7 0 1 0 0 隆頭鸚鵡魚 0 0 0 0 31 22 15 12 櫻花蝦 0 0 0 0 0 1 4 2 魔鬼海膽 3 51 0 0 4 0 24 50 海參(食) 25 0 0 0 4 5 0 0 硨磲貝 0 0 0 0 1 0 0 0 龍蝦 0 0 0 0 1 0 0 0 珊瑚的迫害:錨 0 0 3 2 1 5 0 0 珊瑚的迫害:炸藥 0 0 0 0 0 0 0 0 珊瑚的迫害:其他 0 0 0 0 0 0 4 2 垃圾:魚網 0 0 0 0 0 0 0 0 垃圾:其他 0 3 3 2 0 0 0 0 沉積物 白化 0 0 0 0 0 0 0 0
  • 34. 58
  • 38. 1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9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和美 桂安卯澳 龍洞
  • 39. 2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圖九、台灣東北角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 40. 3 2000 2001 (3m) 2002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2000 2001 (3m) 2002 2000 (10m) 2001 (10m) 2002 (6m)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2000 (3m) 2001 (3m) 2002 (6m)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豆腐岬 鶯歌石蕃薯寮 內埤
  • 41. 4 2000 2001 (3m) 2002 2000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年 圖十、台灣宜蘭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 42. 5 1998 1999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1998 1999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圖十一、台灣東部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新蘭灣石梯坪
  • 43. 6 2001(1.5m) 2000 (3m) 2001 (3m) 2002 (3m) 2000 (8m) 2002 (6m)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圖十二、恆春半島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萬里桐 排水口 水深 8 米排水口 水深 3 米
  • 44. 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後壁湖 水深 8 米後壁湖 水深 3 米 跳石 水深 10 米跳石 水深 3 米
  • 46. 9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 年 香蕉灣 水深 8 米香蕉灣 水深 3 米 佳洛水 水深 8 米佳洛水 水深 3 米
  • 48. 11 19992000 2001 ( 3m) 2002 1998 1999 2000 (10m)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20 40 60 80 100 % 年 圖十三、小琉球美人洞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美人洞
  • 49. 12 1997 1998 1999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石朗 水深 8 米石朗 水深 3 米 柴口 水深 8 米柴口 水深 3 米
  • 51. 14 1998 2001 (3m) 2002 1998 2001 (10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年 續圖十四、綠島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公館 水深 3、10 米
  • 52. 1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1998(10) 1999(10) 2000(6) 2001(6) 2002(10)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年 (深度) 圖十五、蘭嶼機場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 機場 水深 6、10 米機場 水深 3 米
  • 53. 16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20 40 60 80 100 % 年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20 40 60 80 % 年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 年 歧頭 青灣內灣 青灣外灣 蛇頭山
  • 54. 17 1999 2000 2001 (3m) 2002 1999 2000 2001 (6m) 2002 石 珊 瑚 軟 珊 瑚 海 藻 海 綿 礫 石 沙 泥 死 珊 瑚 空 白 基 質 其 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年 圖十六、澎湖海域歷年來珊瑚礁底棲群聚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