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明史
 064 / 332
 23 段 4595 字
 101 种 24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四十 儀衞 明史 064 卷六十四
[清]張廷玉 等
←063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樂三 樂章二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輿服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064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洪武元年[1368] 3 永樂元年[1403] 2 永樂二年[1404] 2 宣德元年[1426] 1 洪武六年[1373] 1
建文四年[1402] 1 永樂三年[1405] 1 嘉靖四十四年[1565] 1
地点 金水 8 土黃 1 東嶽 1
人物 王妃 6 王儀 6 親王 4 郡王 3 天祿 3
文官 衞尉 3 禮官 2 天官 1
武官 甲士 25 校尉 11
其他 香爐 11 班劍 11 儀刀 10 唾壺 7 鹵簿 6 玄武 5 豹尾 5 東宮 5
目錄
0
1
2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周官 ,王之儀 衞分掌於天官天官 、春官春官 、夏官之屬,而蹕事則專屬於秋官。漢朝會 ,則衞官陳車
騎,張旗幟。唐沿隋制,置衞尉衞尉 卿,掌儀仗帳幕之事。宋衞尉衞尉 領左、右金吾右金吾 衞司,左、右金吾右金吾
仗仗 司,六軍儀仗司 ,主清道、徼巡、排列、奉引儀仗。元置拱衞司,領控鶴控鶴 戶,以供其事。歷代
制度雖有沿革異同,總以謹出入之防,嚴尊卑之分。慎重則尊嚴,尊嚴則整肅,是故文謂之儀,武謂之
衞。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而唐制,四品以上皆給鹵簿 ,則君臣並得通稱也。明初 詔禮禮
官官 ,鹵簿 彌文,務從省節,以示尚質 去奢 之意。凡正、至、聖節 、朝會 及冊拜、接見蕃
臣,儀鸞司 陳設儀仗。而中宮 、東宮 、親王 皆有儀仗之制。後或隨時增飾,要以洪武創制為準則
焉。茲撮集禮 所載大凡,以備考核。其郡王 及皇妃 、東宮 妃以下儀仗,載在會典 者,並著於篇
云。
作 名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礼 礼 名
文 礼 名 名 礼 礼
衙 衙 衙 主
作 主 主 衙 作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7
皇帝儀仗。吳元年十二月辛酉,中書左相左相 國李善長 率禮官禮官 以即位禮儀進。是日清晨,拱衞司陳設鹵
簿 ,列甲士甲士 於午門 外之東西,列旗仗於奉天門外之東西。龍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甲士 十二人。北斗
旗一、纛一居前,豹尾 一居後,俱用甲士甲士 三人。虎豹 各二,馴象六,分左右。布旗六十四:門旗、
日旗、月旗,青龍、白虎 、風、雲、雷、雨、江、河、淮、濟旗,天馬、天祿 、白澤、朱雀 、玄
武 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嶽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
人,一人執旗,四人執弓弩。設五輅於奉天門外:玉輅 居中,左金輅 ,次革輅 ,右象輅 ,次木輅,
俱並列。丹墀左右布黃麾仗、黃蓋、華蓋、曲蓋、紫方繖、紅方繖、雉扇、朱團扇、羽葆幢、豹尾 、龍
頭竿、信旛、傳教旛、告止旛、絳引旛、戟氅、戈氅、儀鍠氅等,各三行。丹陛左右陳幢節、響節、金
節、燭籠、青龍白虎 幢、班劍 、吾杖、立瓜、臥瓜、儀刀 、鐙杖、戟、骨朶、朱雀 玄武 幢等,各
三行。殿門左右設圓蓋一、金交椅、金脚踏、水盆、水罐、團黃扇、紅扇。皆校尉校尉 擎執。
洪武元年[1368]十月定元旦 朝賀 儀。金吾衞於奉天門外分設旗幟。宿衞於午門 外分設兵仗。衞衞
尉尉 寺於奉天殿門及丹陛、丹墀設黃麾仗。內使監擎執於殿上。凡遇冬至 、聖節 、冊拜、親王 及蕃
使來朝,儀俱同。其宣詔赦、降香,則惟設奉天殿門及丹陛儀仗、殿上擎執云。
其陳布次第,午門 外,刀、盾、殳、叉各置於東西,甲士甲士 用赤。奉天門外中道,金吾、宿衞二衞設
龍旗十二,分左右,用青甲士甲士 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 一居後,俱用黑甲士甲士 三人。虎
豹 各二,馴象六,分左右。
左右布旗六十四。左前第一行,門旗二,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二
行,月旗一,用白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青龍旗一,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
旗,旗下四人執弩。第三行,風、雲、雷、雨旗各一,每旗用黑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
弓箭;天馬、白澤、朱雀 旗各一,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四行,
木、火、土、金、水五星旗各一,隨其方色,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其甲木
青、火紅、土黃 、金白、水黑;熊旗、鸞旗各一,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
弩。第五行角、亢、氐、房、心、尾、箕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
箭。第六行斗、牛、女、虛、危、室、壁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
右前第一行,門旗二,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二行,日旗一,用紅甲甲
士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白虎 旗一,用白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
第三行,江、河、淮、濟旗各一,隨其方色,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其甲
江紅、河白、淮青、濟黑;天祿 、白澤、玄武 旗各一,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
執弓箭,天祿 、白澤紅甲,玄武 黑甲。第四行,東、南、中、西、北五嶽旗各一,隨其方色,每旗
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其甲東嶽 青、南嶽 紅、中嶽 黃、西嶽 白、北
嶽 黑;熊旗、麟旗各一,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第五行,奎、婁、胃、
昴、畢、觜、參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六行,井、鬼、柳、
星、張、翼、軫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
奉天門外,拱衞司設五輅。玉輅 居中;左金輅 ,次革輅 ;右象輅 ,次木輅。俱並列。典牧所設乘
馬於文武樓之南,各三,東西相向。
文 名 文
礼 武 建 武
礼 武 然
天 名 天
天 武
器 器 器 器
礼
天 礼 军 天 天
武
节 礼 建
文 节 礼 主
建 武
武 礼 武
然
武
武 武
武
天 武
武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天 武
武
名 天 武
名 天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武
器 器 器 器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13
14
丹墀左右布黃麾仗凡九十,分左右,各三行。左前第一行,十五:黃蓋一,紅大繖二,華蓋一,曲蓋一,
紫方繖一,紅方繖一,雉扇四,朱團扇四。第二行,十五:羽葆幢二,豹尾 二,龍頭竿二,信旛二,傳
教旛二,告止旛二,絳引旛二,黃麾一。第三行,十五:戟氅五,戈氅五,儀鍠氅五。右前第一行,十
五:黃蓋一,紅大繖二,華蓋一,曲蓋一,紫方繖一,紅方繖一,雉扇四,朱團扇四。第二行,十五:羽
葆幢二,豹尾 二,龍頭竿二,信旛二,傳教旛二,告止旛二,絳引旛二,黃麾一。第三行,十五:戟氅
五,戈氅五,儀鍠氅五。皆校尉校尉 擎執。
丹陛左右,拱衞司陳幢節等仗九十,分左右,為四行。左前第一行,響節十二,金節三,燭籠三。第二
行,青龍幢一,班劍 三,吾杖三,立瓜三,臥瓜三,儀刀 三,鐙杖三,戟三 ,骨朶三,朱雀 幢
一。右前第一行,響節十二,金節三,燭籠三。第二行,白虎 幢一,班劍 三,吾杖三,立瓜三,臥
瓜三,儀刀 三,鐙杖三,戟三 ,骨朶三,玄武 幢一。皆校尉校尉 擎執。
奉天殿門左右,拱衞司陳設:左行,圓蓋一,金脚踏一,金水 盆一,團黃扇三,紅扇三;右行,圓蓋
一,金交椅一,金水 罐一,團黃扇三,紅扇三。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上左右內使監陳設:左,拂子二,
金唾壺 一,金香合一;右,拂子二,金唾盂一,金香爐 一。皆內使擎執。和聲郎陳樂於丹墀文武官
拜位之南,其器數詳見樂志 內。
三年命製郊丘 祭祀拜褥,郊丘 用席表蒲裏為褥,宗廟 、社稷 、先農 、山川用紅文綺表紅木棉布
裏為褥。十二年命禮部 增設丹墀儀仗,黃繖、華蓋、曲蓋、紫方繖、紅方繖各二,雉扇、紅團扇各
四,羽葆幢、龍頭竿、絳引、傳教、告止、信旛各六,戟氅、戈氅、儀鍠氅各十。
永樂元年[1403],禮部 言鹵簿 中宜有九龍車 一乘,請增置。帝曰:「禮貴得中,過為奢,不及為
儉,先朝審 之精矣。當遵用舊章,豈可輒有增益,以啟後 世之奢哉?九龍車 既先朝所無,其仍舊
便。」宣德元年[1426]更造鹵簿 儀仗,有具服幄殿一座,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盆一,金罐一,金馬
杌一,鞍籠一,金香爐 一,金香合一,金唾盂一,金唾壺 一,御杖二,擺錫明 甲一百副,盔一
百,弓一百,箭三千,刀一百。其執事校尉校尉 ,每人鵝帽,只孫衣,銅帶韡履鞋一副。常朝 ,各色羅
掌扇四十,各色羅絹繖十,萬壽繖一,黃雙龍扇二。筵宴,銷金羅繖四,銷金雨繖四,金龍響節二十
四。
皇后 儀仗,洪武元年[1368]定。丹陛儀仗三十六人:黃麾二,戟五色繡旛六,戈五色繡旛六,鍠五色錦
旛六,小雉扇四,紅雜花團扇四,錦曲蓋二,紫方繖二,紅大繖四。丹墀儀仗五十八人:班劍 四,金
吾杖四,立瓜四,臥瓜四,儀刀 四,鐙杖四,骨朶四,斧四,響節十二,錦花蓋二,金交椅一,金脚
踏一,金水 盆一,金水 罐一,方扇八。宮中常用儀衞二十人:內使八人,色繡旛二,金斧二,金骨
朶二,金交椅一,金脚踏一;宮女十二人,金水 盆一,金水 罐一,金香爐 一,金香合一,金唾
壺 一,金唾盂一,拂子二,方扇四。永樂元年[1403]增製紅杖一對。
太皇太后 、皇太后 儀仗與皇后 同。
礼
礼
武
礼 军 名 天
天 礼
军 名 天 武
地
地 武
器 器
作
礼 礼 礼 礼 礼
衙
衙 礼 礼
法 名 礼
礼
器 器 名
武 礼
主
礼
军
地 地
地 地 器
器
主 主 主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18
19
20
21
皇太子儀 仗,洪武元年[1368]定。門外中道設龍旗六,其執龍旗者並戎服。黃旗一居中,左前青旗一,右
前赤旗一,左後黑旗一,右後白旗一,每旗執弓弩軍 士六人,服各隨旗色。殿下設三十六人:絳引旛
二,戟氅六,戈氅六,儀鍠氅六,羽葆幢六,青方繖二,青小方扇四,青雜花團扇四,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
前設四十八人:班劍 四,吾杖四,立瓜四,臥瓜四,儀刀 四,鐙杖四,骨朶四,斧四,響節十二,金
節四,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門設十二人: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水 罐一,金水 盆一,青羅團扇六,紅
圓蓋二,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上設六人:金香爐 一,香合一,唾盂一,唾壺 一,拂子二,皆內使擎
執。永樂二年[1404],禮部 言,東宮 儀仗,有司失紀載,視親王 差少,宜增製金香爐 、金香合各一,
殳二,叉二,傳教、告止、信旛各二,節二,幢二,夾矟二,矟、刀、盾各二十,戟八,紅紙油燈籠六,
紅羅銷金邊圓繖、紅羅繡 圓繖各一,紅羅曲蓋繡繖、紅羅素圓繖、紅羅素方 繖、青羅素方 繖各二,
紅羅繡 孔雀 方扇、紅羅繡 四季花團扇各四,拂子二,唾盂、唾壺 各一,鞍籠一,誕馬八,紅令旗
二,清道旗四,幰弩一,白澤旗二,弓箭二十副。從之。
親王儀 仗,洪武六年[1373]定。宮門外設方色旗二,青色白澤旗二,執人服隨旗色,並戎服。殿下,絳
引旛二,戟氅二,戈氅二,儀鍠氅二,皆校尉校尉 執。殿前,班劍 二,吾杖二,立瓜二,臥瓜二,儀
刀 二,鐙杖二,骨朶二,斧二,響節八,皆校尉校尉 執。殿門,交椅一,脚踏一,水罐一,水盆一,團
扇四,蓋二,皆校尉校尉 執。殿上,拂子二,香爐 一,香合一,唾壺 一,唾盂一。十六年詔,親王
儀 仗內交椅、盆、罐用銀者,悉改用金。建文四年[1402],禮部 言,親王儀 仗合增紅油絹銷金雨繖
一,紅紗燈籠、紅油紙燈籠各四,魫燈二,大小銅角四。從之。永樂三年[1405]命工部 ,親王儀 仗內
紅銷金繖,仍用寶珠龍文 。凡世子 儀仗同。
郡王儀 仗。令旗二,清道旗二,幰弩一,刀盾十六,弓箭十八副,絳引、傳教、告止、信旛各二,吾
杖、儀刀 、立瓜、臥瓜、骨朶、斧各二,戟十六,矟十六,麾一,幢一,節一,響節六,紅銷金圓繖
一,紅圓繖一,紅曲柄繖二,紅方繖二,青圓扇四,紅圓扇四,誕馬四,鞍籠一,馬杌一,拂子二,交
椅一,脚踏一,水盆一,水罐一,香爐 一,紅紗燈籠二,魫燈二,帳房一座。
皇妃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戈氅、戟氅、儀鍠氅、吾杖、儀刀 、班劍 、立瓜、臥
瓜、鐙杖、骨朶、金鉞 各二,響節四,青方繖四,紅繡圓繖一,繡方扇四,紅花圓扇四,青繡圓扇
四,交椅一,脚踏一,拂子二,水盆一,水罐一,香爐 一,香合一,唾盂一,唾壺 一,紅紗燈籠
四。
東宮 妃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儀鍠氅、戈氅、戟氅、吾杖、儀刀 、班劍 、立瓜、
臥瓜、鐙杖、骨朶、金鉞 各二,響節四,青方繖二,紅素圓繖二,紅繡圓繖一,紅繡方扇四,紅繡花
圓扇四,青繡圓扇四,交椅一,脚踏一,拂子二,水盆一,水罐一,香爐 一,香合一,紅紗燈籠
四。永樂二年[1404],禮部 言,東宮 妃儀仗如親王妃 ,惟香爐 、香合如中宮 ,但亦不用金,其水
盆、水罐皆用銀,從之。
親王妃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戟氅、吾杖、儀刀 、班劍 、立瓜、臥瓜、骨朶、鐙
杖各二,響節四,青方繖二,紅綵畫雲鳳繖一,青孔雀 圓扇四,紅花扇四,交椅一,脚踏一。水盆
一,水罐一,紅紗燈籠四,拂子二。公主 、世子 妃儀仗俱同。
郡王妃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戟氅、吾杖、班劍 、立瓜、骨朶各二,響節二,青方
繖二,紅圓繖一,青圓扇二,紅圓扇二,交椅一,脚踏一,拂子二,紅紗燈籠二,水盆一,水罐一。
郡主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班劍 、吾杖、立瓜、骨朶各二,響節二,青方繖一,紅圓繖一,青
圓扇二,紅圓扇二,交椅一,脚踏一,水盆一,水罐一,紅紗燈籠二,拂子二。
名
军
武
礼 军
武 地 地
武 器 器
衙 衙 主 器
名 建 建
名 然 名 器
名
武 礼
军 武
武 器 器
名 衙 名
衙 名
军 名
名
军
器
主 军 礼
名
器 器
衙 军 礼
名
器
衙 衙 主 器 衙
主 军 礼
然
主 名
主 礼
主 礼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63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樂三 樂章二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輿服一→目錄
22 舊例,郡王儀 仗有交椅、馬杌,皆木質銀裏;水盆、水罐及香爐 、香合,皆銀質抹金;量折銀三百
二十兩。郡王妃 儀仗,有交椅等大器,量折銀一百六十兩。餘皆自備充用。嘉靖四十四年[1565]定,
除親王 及親王妃 初封儀仗照例頒給外,其初封郡王 及郡王妃 折銀等項,併停止。萬曆十
年[1573]定,郡王 初封係帝孫者,儀仗照例全給,係王孫者免。蓋宗室 分封漸多,勢難徧給也。
名 器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亲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明史 064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helloiac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helloiac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helloiac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helloiac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helloiac
 
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
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
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helloiac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helloiac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helloiac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helloiac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helloiac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helloiac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helloiac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helloiac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helloiac
 
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helloiac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Similar to 明史 064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20)

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宋史 147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後漢書 065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
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
史記 124 列传第六十四 游侠列传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宋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〇二 輿服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元史 085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金史 042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明史 064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 1. 文档信息  明史  064 / 332  23 段 4595 字  101 种 24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四十 儀衞 明史 064 卷六十四 [清]張廷玉 等 ←063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樂三 樂章二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輿服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064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洪武元年[1368] 3 永樂元年[1403] 2 永樂二年[1404] 2 宣德元年[1426] 1 洪武六年[1373] 1 建文四年[1402] 1 永樂三年[1405] 1 嘉靖四十四年[1565] 1 地点 金水 8 土黃 1 東嶽 1 人物 王妃 6 王儀 6 親王 4 郡王 3 天祿 3 文官 衞尉 3 禮官 2 天官 1 武官 甲士 25 校尉 11 其他 香爐 11 班劍 11 儀刀 10 唾壺 7 鹵簿 6 玄武 5 豹尾 5 東宮 5 目錄 0 1 2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周官 ,王之儀 衞分掌於天官天官 、春官春官 、夏官之屬,而蹕事則專屬於秋官。漢朝會 ,則衞官陳車 騎,張旗幟。唐沿隋制,置衞尉衞尉 卿,掌儀仗帳幕之事。宋衞尉衞尉 領左、右金吾右金吾 衞司,左、右金吾右金吾 仗仗 司,六軍儀仗司 ,主清道、徼巡、排列、奉引儀仗。元置拱衞司,領控鶴控鶴 戶,以供其事。歷代 制度雖有沿革異同,總以謹出入之防,嚴尊卑之分。慎重則尊嚴,尊嚴則整肅,是故文謂之儀,武謂之 衞。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而唐制,四品以上皆給鹵簿 ,則君臣並得通稱也。明初 詔禮禮 官官 ,鹵簿 彌文,務從省節,以示尚質 去奢 之意。凡正、至、聖節 、朝會 及冊拜、接見蕃 臣,儀鸞司 陳設儀仗。而中宮 、東宮 、親王 皆有儀仗之制。後或隨時增飾,要以洪武創制為準則 焉。茲撮集禮 所載大凡,以備考核。其郡王 及皇妃 、東宮 妃以下儀仗,載在會典 者,並著於篇 云。 作 名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礼 礼 名 文 礼 名 名 礼 礼 衙 衙 衙 主 作 主 主 衙 作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7 皇帝儀仗。吳元年十二月辛酉,中書左相左相 國李善長 率禮官禮官 以即位禮儀進。是日清晨,拱衞司陳設鹵 簿 ,列甲士甲士 於午門 外之東西,列旗仗於奉天門外之東西。龍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甲士 十二人。北斗 旗一、纛一居前,豹尾 一居後,俱用甲士甲士 三人。虎豹 各二,馴象六,分左右。布旗六十四:門旗、 日旗、月旗,青龍、白虎 、風、雲、雷、雨、江、河、淮、濟旗,天馬、天祿 、白澤、朱雀 、玄 武 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嶽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 人,一人執旗,四人執弓弩。設五輅於奉天門外:玉輅 居中,左金輅 ,次革輅 ,右象輅 ,次木輅, 俱並列。丹墀左右布黃麾仗、黃蓋、華蓋、曲蓋、紫方繖、紅方繖、雉扇、朱團扇、羽葆幢、豹尾 、龍 頭竿、信旛、傳教旛、告止旛、絳引旛、戟氅、戈氅、儀鍠氅等,各三行。丹陛左右陳幢節、響節、金 節、燭籠、青龍白虎 幢、班劍 、吾杖、立瓜、臥瓜、儀刀 、鐙杖、戟、骨朶、朱雀 玄武 幢等,各 三行。殿門左右設圓蓋一、金交椅、金脚踏、水盆、水罐、團黃扇、紅扇。皆校尉校尉 擎執。 洪武元年[1368]十月定元旦 朝賀 儀。金吾衞於奉天門外分設旗幟。宿衞於午門 外分設兵仗。衞衞 尉尉 寺於奉天殿門及丹陛、丹墀設黃麾仗。內使監擎執於殿上。凡遇冬至 、聖節 、冊拜、親王 及蕃 使來朝,儀俱同。其宣詔赦、降香,則惟設奉天殿門及丹陛儀仗、殿上擎執云。 其陳布次第,午門 外,刀、盾、殳、叉各置於東西,甲士甲士 用赤。奉天門外中道,金吾、宿衞二衞設 龍旗十二,分左右,用青甲士甲士 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 一居後,俱用黑甲士甲士 三人。虎 豹 各二,馴象六,分左右。 左右布旗六十四。左前第一行,門旗二,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二 行,月旗一,用白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青龍旗一,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 旗,旗下四人執弩。第三行,風、雲、雷、雨旗各一,每旗用黑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 弓箭;天馬、白澤、朱雀 旗各一,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四行, 木、火、土、金、水五星旗各一,隨其方色,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其甲木 青、火紅、土黃 、金白、水黑;熊旗、鸞旗各一,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 弩。第五行角、亢、氐、房、心、尾、箕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 箭。第六行斗、牛、女、虛、危、室、壁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 右前第一行,門旗二,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二行,日旗一,用紅甲甲 士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白虎 旗一,用白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 第三行,江、河、淮、濟旗各一,隨其方色,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其甲 江紅、河白、淮青、濟黑;天祿 、白澤、玄武 旗各一,每旗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 執弓箭,天祿 、白澤紅甲,玄武 黑甲。第四行,東、南、中、西、北五嶽旗各一,隨其方色,每旗 用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其甲東嶽 青、南嶽 紅、中嶽 黃、西嶽 白、北 嶽 黑;熊旗、麟旗各一,每旗用紅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第五行,奎、婁、胃、 昴、畢、觜、參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第六行,井、鬼、柳、 星、張、翼、軫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甲士 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弩。 奉天門外,拱衞司設五輅。玉輅 居中;左金輅 ,次革輅 ;右象輅 ,次木輅。俱並列。典牧所設乘 馬於文武樓之南,各三,東西相向。 文 名 文 礼 武 建 武 礼 武 然 天 名 天 天 武 器 器 器 器 礼 天 礼 军 天 天 武 节 礼 建 文 节 礼 主 建 武 武 礼 武 然 武 武 武 武 天 武 武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天 武 武 名 天 武 名 天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武 器 器 器 器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8 9 10 11 12 13 14 丹墀左右布黃麾仗凡九十,分左右,各三行。左前第一行,十五:黃蓋一,紅大繖二,華蓋一,曲蓋一, 紫方繖一,紅方繖一,雉扇四,朱團扇四。第二行,十五:羽葆幢二,豹尾 二,龍頭竿二,信旛二,傳 教旛二,告止旛二,絳引旛二,黃麾一。第三行,十五:戟氅五,戈氅五,儀鍠氅五。右前第一行,十 五:黃蓋一,紅大繖二,華蓋一,曲蓋一,紫方繖一,紅方繖一,雉扇四,朱團扇四。第二行,十五:羽 葆幢二,豹尾 二,龍頭竿二,信旛二,傳教旛二,告止旛二,絳引旛二,黃麾一。第三行,十五:戟氅 五,戈氅五,儀鍠氅五。皆校尉校尉 擎執。 丹陛左右,拱衞司陳幢節等仗九十,分左右,為四行。左前第一行,響節十二,金節三,燭籠三。第二 行,青龍幢一,班劍 三,吾杖三,立瓜三,臥瓜三,儀刀 三,鐙杖三,戟三 ,骨朶三,朱雀 幢 一。右前第一行,響節十二,金節三,燭籠三。第二行,白虎 幢一,班劍 三,吾杖三,立瓜三,臥 瓜三,儀刀 三,鐙杖三,戟三 ,骨朶三,玄武 幢一。皆校尉校尉 擎執。 奉天殿門左右,拱衞司陳設:左行,圓蓋一,金脚踏一,金水 盆一,團黃扇三,紅扇三;右行,圓蓋 一,金交椅一,金水 罐一,團黃扇三,紅扇三。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上左右內使監陳設:左,拂子二, 金唾壺 一,金香合一;右,拂子二,金唾盂一,金香爐 一。皆內使擎執。和聲郎陳樂於丹墀文武官 拜位之南,其器數詳見樂志 內。 三年命製郊丘 祭祀拜褥,郊丘 用席表蒲裏為褥,宗廟 、社稷 、先農 、山川用紅文綺表紅木棉布 裏為褥。十二年命禮部 增設丹墀儀仗,黃繖、華蓋、曲蓋、紫方繖、紅方繖各二,雉扇、紅團扇各 四,羽葆幢、龍頭竿、絳引、傳教、告止、信旛各六,戟氅、戈氅、儀鍠氅各十。 永樂元年[1403],禮部 言鹵簿 中宜有九龍車 一乘,請增置。帝曰:「禮貴得中,過為奢,不及為 儉,先朝審 之精矣。當遵用舊章,豈可輒有增益,以啟後 世之奢哉?九龍車 既先朝所無,其仍舊 便。」宣德元年[1426]更造鹵簿 儀仗,有具服幄殿一座,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盆一,金罐一,金馬 杌一,鞍籠一,金香爐 一,金香合一,金唾盂一,金唾壺 一,御杖二,擺錫明 甲一百副,盔一 百,弓一百,箭三千,刀一百。其執事校尉校尉 ,每人鵝帽,只孫衣,銅帶韡履鞋一副。常朝 ,各色羅 掌扇四十,各色羅絹繖十,萬壽繖一,黃雙龍扇二。筵宴,銷金羅繖四,銷金雨繖四,金龍響節二十 四。 皇后 儀仗,洪武元年[1368]定。丹陛儀仗三十六人:黃麾二,戟五色繡旛六,戈五色繡旛六,鍠五色錦 旛六,小雉扇四,紅雜花團扇四,錦曲蓋二,紫方繖二,紅大繖四。丹墀儀仗五十八人:班劍 四,金 吾杖四,立瓜四,臥瓜四,儀刀 四,鐙杖四,骨朶四,斧四,響節十二,錦花蓋二,金交椅一,金脚 踏一,金水 盆一,金水 罐一,方扇八。宮中常用儀衞二十人:內使八人,色繡旛二,金斧二,金骨 朶二,金交椅一,金脚踏一;宮女十二人,金水 盆一,金水 罐一,金香爐 一,金香合一,金唾 壺 一,金唾盂一,拂子二,方扇四。永樂元年[1403]增製紅杖一對。 太皇太后 、皇太后 儀仗與皇后 同。 礼 礼 武 礼 军 名 天 天 礼 军 名 天 武 地 地 武 器 器 作 礼 礼 礼 礼 礼 衙 衙 礼 礼 法 名 礼 礼 器 器 名 武 礼 主 礼 军 地 地 地 地 器 器 主 主 主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5 16 17 18 19 20 21 皇太子儀 仗,洪武元年[1368]定。門外中道設龍旗六,其執龍旗者並戎服。黃旗一居中,左前青旗一,右 前赤旗一,左後黑旗一,右後白旗一,每旗執弓弩軍 士六人,服各隨旗色。殿下設三十六人:絳引旛 二,戟氅六,戈氅六,儀鍠氅六,羽葆幢六,青方繖二,青小方扇四,青雜花團扇四,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 前設四十八人:班劍 四,吾杖四,立瓜四,臥瓜四,儀刀 四,鐙杖四,骨朶四,斧四,響節十二,金 節四,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門設十二人: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水 罐一,金水 盆一,青羅團扇六,紅 圓蓋二,皆校尉校尉 擎執。殿上設六人:金香爐 一,香合一,唾盂一,唾壺 一,拂子二,皆內使擎 執。永樂二年[1404],禮部 言,東宮 儀仗,有司失紀載,視親王 差少,宜增製金香爐 、金香合各一, 殳二,叉二,傳教、告止、信旛各二,節二,幢二,夾矟二,矟、刀、盾各二十,戟八,紅紙油燈籠六, 紅羅銷金邊圓繖、紅羅繡 圓繖各一,紅羅曲蓋繡繖、紅羅素圓繖、紅羅素方 繖、青羅素方 繖各二, 紅羅繡 孔雀 方扇、紅羅繡 四季花團扇各四,拂子二,唾盂、唾壺 各一,鞍籠一,誕馬八,紅令旗 二,清道旗四,幰弩一,白澤旗二,弓箭二十副。從之。 親王儀 仗,洪武六年[1373]定。宮門外設方色旗二,青色白澤旗二,執人服隨旗色,並戎服。殿下,絳 引旛二,戟氅二,戈氅二,儀鍠氅二,皆校尉校尉 執。殿前,班劍 二,吾杖二,立瓜二,臥瓜二,儀 刀 二,鐙杖二,骨朶二,斧二,響節八,皆校尉校尉 執。殿門,交椅一,脚踏一,水罐一,水盆一,團 扇四,蓋二,皆校尉校尉 執。殿上,拂子二,香爐 一,香合一,唾壺 一,唾盂一。十六年詔,親王 儀 仗內交椅、盆、罐用銀者,悉改用金。建文四年[1402],禮部 言,親王儀 仗合增紅油絹銷金雨繖 一,紅紗燈籠、紅油紙燈籠各四,魫燈二,大小銅角四。從之。永樂三年[1405]命工部 ,親王儀 仗內 紅銷金繖,仍用寶珠龍文 。凡世子 儀仗同。 郡王儀 仗。令旗二,清道旗二,幰弩一,刀盾十六,弓箭十八副,絳引、傳教、告止、信旛各二,吾 杖、儀刀 、立瓜、臥瓜、骨朶、斧各二,戟十六,矟十六,麾一,幢一,節一,響節六,紅銷金圓繖 一,紅圓繖一,紅曲柄繖二,紅方繖二,青圓扇四,紅圓扇四,誕馬四,鞍籠一,馬杌一,拂子二,交 椅一,脚踏一,水盆一,水罐一,香爐 一,紅紗燈籠二,魫燈二,帳房一座。 皇妃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戈氅、戟氅、儀鍠氅、吾杖、儀刀 、班劍 、立瓜、臥 瓜、鐙杖、骨朶、金鉞 各二,響節四,青方繖四,紅繡圓繖一,繡方扇四,紅花圓扇四,青繡圓扇 四,交椅一,脚踏一,拂子二,水盆一,水罐一,香爐 一,香合一,唾盂一,唾壺 一,紅紗燈籠 四。 東宮 妃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儀鍠氅、戈氅、戟氅、吾杖、儀刀 、班劍 、立瓜、 臥瓜、鐙杖、骨朶、金鉞 各二,響節四,青方繖二,紅素圓繖二,紅繡圓繖一,紅繡方扇四,紅繡花 圓扇四,青繡圓扇四,交椅一,脚踏一,拂子二,水盆一,水罐一,香爐 一,香合一,紅紗燈籠 四。永樂二年[1404],禮部 言,東宮 妃儀仗如親王妃 ,惟香爐 、香合如中宮 ,但亦不用金,其水 盆、水罐皆用銀,從之。 親王妃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戟氅、吾杖、儀刀 、班劍 、立瓜、臥瓜、骨朶、鐙 杖各二,響節四,青方繖二,紅綵畫雲鳳繖一,青孔雀 圓扇四,紅花扇四,交椅一,脚踏一。水盆 一,水罐一,紅紗燈籠四,拂子二。公主 、世子 妃儀仗俱同。 郡王妃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絳引旛二,戟氅、吾杖、班劍 、立瓜、骨朶各二,響節二,青方 繖二,紅圓繖一,青圓扇二,紅圓扇二,交椅一,脚踏一,拂子二,紅紗燈籠二,水盆一,水罐一。 郡主 儀仗。紅杖二,清道旗二,班劍 、吾杖、立瓜、骨朶各二,響節二,青方繖一,紅圓繖一,青 圓扇二,紅圓扇二,交椅一,脚踏一,水盆一,水罐一,紅紗燈籠二,拂子二。 名 军 武 礼 军 武 地 地 武 器 器 衙 衙 主 器 名 建 建 名 然 名 器 名 武 礼 军 武 武 器 器 名 衙 名 衙 名 军 名 名 军 器 主 军 礼 名 器 器 衙 军 礼 名 器 衙 衙 主 器 衙 主 军 礼 然 主 名 主 礼 主 礼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63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樂三 樂章二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輿服一→目錄 22 舊例,郡王儀 仗有交椅、馬杌,皆木質銀裏;水盆、水罐及香爐 、香合,皆銀質抹金;量折銀三百 二十兩。郡王妃 儀仗,有交椅等大器,量折銀一百六十兩。餘皆自備充用。嘉靖四十四年[1565]定, 除親王 及親王妃 初封儀仗照例頒給外,其初封郡王 及郡王妃 折銀等項,併停止。萬曆十 年[1573]定,郡王 初封係帝孫者,儀仗照例全給,係王孫者免。蓋宗室 分封漸多,勢難徧給也。 名 器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亲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28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