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7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隨喜功德
隨喜的意義




「隨」是隨順、不違背;「喜」是歡喜、無瞋。「隨
喜功德」,就是隨著所見所聞,凡是有人做了善事,
不論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稱揚讚
歎。譬如有人敬順師長、慈化弟幼、待人和善、處事
認真,乃至於讀誦經典、宣說正法、布施供養、持戒嚴
謹、精進用功等,便點頭讚許、合掌恭敬、歡喜讚歎,
進而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隨喜功德」。
一般眾生對於喜的感受,是建立於人我的分別對待之
上,故有喜亦有瞋:對於自己成就的功德,便感到歡
喜;但是見到別人成就善法功德,卻往往不耐他榮,
因而產生嫉妒、瞋恨。輕者,於人背後說風涼話;重者,
則無所不用其極地加以毀謗、破壞。
《普賢行願品》云:
「所有世間一毫之善,我皆隨喜」




即使是面對任何眾生所行的一絲一毫
善法,都要以平等、無瞋嫉的心,全
然地隨順歡喜。

眾生因為心中有分別對待,對於重大
的善法能歡喜應和;但對於小善,卻
未必能隨順歡喜。
隨喜功德的「喜」,是平等、歡喜、
無瞋的表現。


「平等」,即泯除人我及一切的分別對待;
「無瞋、歡喜」,則能夠對治眾生心中的瞋
恨、嫉妒。唯有泯除人我、順逆的差別對待,
方能超越瞋、喜的對立,無條件地隨順歡喜,
修習種種功德利益眾生。
《大般涅槃經》云:「於諸眾生心
生歡喜,是名大喜。」
菩薩從初發心,皆是以清淨、平等心修一
切善法,志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為目的。
當菩薩見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則能得無量
大歡喜。
 修習「隨喜功德」,能幫助我們以平等心,
隨順因緣利樂一切眾生,也能藉此擴大心
量,包容萬物,蕩滌心中的瞋惱與不平等,
一步步趣向諸佛清淨、平等、慈悲的境界。

隨喜的對象
「隨喜功德」是以平等無瞋的心,不分時
間、空間,乃至對於一切眾生所有功德,
皆以平等心隨順歡喜。
 《普賢行願品》說:菩薩修隨喜功德的對
象,乃是普及所有十方一切法界。
 上自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下至六道一
切眾生,皆是菩薩勤修隨喜功德的對象。

佛陀過去生修菩薩行時,曾發下誓願:






「三千大千世界,無有一芥子許地,不是我捨身
埋骨的地方。」
世尊過去生為尸毘王時,為救一隻小鴿子而自願
割肉餵鷹;為雪山童子時,為求半句偈,寧捨全
身等菩薩行。聲聞、緣覺行者為求解脫、斷煩惱,
而矢志不移地勤修習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完成
出世的因果。
志求出世聖者,應當歡喜讚歎。若於聽聞的當下,
發心歡喜稱歎、隨行效法,即是隨喜功德;倘若
不但不隨喜,反而毀謗,說這不是事實,不是佛
所說、所行等等,說出這些話來,就是造業。
除了大小乘聖者的廣大功德值得稱揚讚歎,其實,一切眾生都有值得
隨喜稱歎、學習之處。凡夫眾生雖有種種類形的不同,隨著所受業感
的不同,福報亦有高低差別。然而,上自人天、下至六道一切眾生,
皆有其功德、善根。如狗有忠主之義、慈烏反哺報恩、羔羊跪地吸乳
等忠、孝的表現。此外,佛門四威儀偈曰:「誦經行道雁行遊」,這
是說明行進時,要學習空中飛行的雁群,成行成列有秩序。其實,只
要細心觀察,一切眾生皆有值得學習、隨喜的特點。
在這個如夢如幻的世界裡,眾生顛顛倒倒地過日子,總是看到自己的
好,而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總是習於膨脹自我,而貶損他人。因此,
這個世界到處充斥著不平,產生種種的煩惱與痛苦:總是行善者少,
造惡者多,富貴者少,貧賤者多,因而眾生在六道中輪迴,備縈萬苦。
《楞嚴經》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隨喜功德是以平
等、歡喜的心,隨順一切眾生行隨喜行:見一切聖賢所成就的廣大功
行,能以至誠心宣揚讚歎;乃至見一切眾生做一切功德,或發一念好
心,都要隨喜讚歎。如此,將習於造惡的身口意,轉為積極行善的身
口意;把握每一時每一刻,與每一個眾生緣下善緣。心就能轉利己為
利他,我們的生命,將會越來越有意義;而我們的世界,也將越來越
趨向平等、喜悅的佛國淨土。
隨喜功德的果報
富貴豪門今生享受榮華富貴,是過去修來
的福報,這個福報,使那些與他有關係的
人也受到好處。好比家裡的佣人、隨從等,
這些人雖然自己沒有修這麼大的福報,但
是由於沾了老闆的光,使他們也能住住好、
吃得好、穿得好。
 從因果的角度來看,這是由於過去隨喜修
福,所以現在感這樣的果報。

《百緣經》記載








佛住世時,舍衛國有一位大富須達長者,曾以黃金鋪地,建立了祇洹精舍;更以無
數的錢財布施、護持三寶。然而,卻不以此為滿足。他想:我一個人修布施是一
個人的功德,這分功德能使我享盡天福。但是一切眾生有苦,單以個人的福報,
並不能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於是,他親自騎著白象到城裡化緣,勸化大眾隨喜功德,同他一齊隨喜修福。許多
人因此心生歡喜,紛紛把自己上好的瓔珞、金銀財物等,都拿出來布施。有一位
貧女聽聞此事,心想:由於我前世沒有修布施,致使今生窮苦潦倒,全身上下只
剩這張遮體用的毛布,我寧可把握這個良機布施,否則以後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了。
於是回到住處,將身上僅有的毛布自窗口拋出。須達長者得知此事,非常感動,立
即卸下身上的寶飾回贈給她。數日後,貧女往生成為忉利天上的天人。由於自知
是過去隨喜供佛的因緣,而得此勝報。為了感恩,他以天上的香花供養佛陀及須達
長者,又聽聞佛說四諦的道理,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
須達長者,由於悲愍一切眾生有苦,所以將自己布施修福的機會,分享給大眾,
令一切有緣的人,只要願意發心,皆有隨喜修福的機會。貧女即是因須達長者的勸
化,發心隨喜布施,而感得生天證果的果報。其實,除了貧女之外,一切發心隨
喜功德的人,都分享了這一分隨喜的功德。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




如來滅後,若有人因聽經而發菩提心,隨緣、隨處、
隨力為人演說。聽聞者,又輾轉為人演說,此人所得
功德,大過於以一切資具布施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
的六道眾生,又使他們修道證果的功德。
一個人聞法而發歡喜心,是一個人的功德。由於他
的發心,隨緣、隨處、隨喜地為人演說;這些聽聞者,
又繼續輾轉不斷地對與他們有緣的人演說,令聞者皆
發菩提心,信樂佛道。因為眾生無盡,隨喜發心的
願行亦無窮盡,所以這分隨喜的功德就如一燈傳千
燈,燈燈相傳,光光相照,永遠不會斷絕。
《大智度論》云:
「菩薩隨喜福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持是功德為調伏一切眾生,為淨一切眾生,為
度一切眾生故起。」
 菩薩隨喜功德的無盡願行,乃是由於悲愍一切
眾生;為調伏、淨化、救度一切眾生而起,志
令一切眾生皆得出離生死苦海,回歸清淨的自
心。所以修了一切功德,仍須迴向無上菩提,
銷歸於清淨本然的自性。
 只有這一念清淨本然的自性,才是菩薩隨喜功
德的本懷,也是究竟解脫的無上大道。

隨喜是一種特別殊勝的積累資糧




當看到他人聞思修法、行善積德時,如果能生起歡喜
心,誠心誠意地隨喜,雙方得到的善根、功德、福德
是完全一樣的。
從前有個勝光王,迎請世尊及其眷屬,供養一切受用。
當時有位行乞貧女得知國王這一善行後,生起了無上
歡喜心。在回向功德時,世尊問國王:“你願將這些善
根回向給自己,還是回向給比你福德更廣大的人?”國
王說:“回向給福德更廣大的人。”於是,世尊先念了
那位貧女的名字做回向。國王做功德的時候,還有傲
慢心、嫉妒心等諸多煩惱,而貧女誠心地隨喜國王的
功德,只有歡喜心,沒有摻雜一絲煩惱,所以貧女做
隨喜的功德比國王做供養的功德更大。
為什麼隨喜會獲得那麼大的功德呢?




因為隨喜是善心、是正念,它對治了嫉妒、嗔恨
等煩惱,這是最大的善根,是特別殊勝的正念。
好比一滴水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它一旦融入大海
中,就擁有了大海的力量。
別人做功德了、種善根了、積福德了,那時不能
有嫉妒心,不能有其他的惡念,一定要調整好自
己的心,生起歡喜心而隨喜。眾生有一點一滴的
善根,都要發清淨心、歡喜心而讚歎、隨喜。平
時自己所聽到、所看到和想到的他人的善根,都
應當隨喜,只要能從內心發出真誠的歡喜心,就
會獲得與他人所做的善行同樣的功德。
對福德的積聚,學習佛法的人,會較一般世俗的人更深入瞭解。
學佛者知道,在餓鬼道所受的饑渴痛苦,都是因為沒有積聚福
德的緣故;而阻礙了他人的積聚資糧的機緣,也會墜入餓鬼道,
這可明顯看出不積聚福德資糧的壞處。反過來說,一個人生在
較好的環境中,繁榮、富裕、健康、豐饒等,這些都是積聚福
德的特徵。一個人如果投生到人道,那兒樣樣都很豐足,一定
是福德積聚的結果;反之,如果投生到饑荒、疾病肆虐之處,
這也是缺乏福德的緣故。
從一般世俗的眼光來看,一個人在工作和事業上若有所成,大
家便會認為這完全是他具備聰明才智的緣故;雖然這是事實,
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以前曾積聚過福德。一個人具備聰明才智,
但也要有福德,才會產生這樣的動力;就如同土壤肥沃,我們
若去開墾播種,便一定有所收穫才對。但有一種人,不論如何
努力,總是失敗,一般人都會覺得,這是因為那個人不具聰明
才智之故。當然這也可能是事實,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曾積聚
福德,所以無法具備這樣的聰明才智,以致無法成就;這就好
比肥沃的土壤,不經開墾,仍然不會有收穫一樣。
有一個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




在佛陀時代,有一個很有權勢和財富的國王,名為薩加,要供養佛陀及其
弟子們三個月,提供住所及食物,請他們修法、辦法會。此法會是那時最
大的盛會,當時沒有一個國王有如此能力供養那麼多的出家人,辦那麼大
的法會。
在三個月的法會圓滿結束時,如同往常一樣要做回向,國王希望能首先回
向給他,因為他是這個法會最主要的功德主。而他希望第二個要回向的物
件是王后,因為她是這些供養的第二大贊助人。雖然國王心中這麼想,但
實際回向時,佛陀首先回向的人,既不是國王,也不是王后,而是門外的
一位乞婦,國王和王后則排後面。
後來,國王問佛陀,為何先回向給那位乞婦呢?佛陀回答說,在這三個月
的法會裏,那位乞婦每天在門外隨喜讚歎國王能贊助這麼大的法會,這麼
好的善事——她的心非常真誠、非常謙卑、無一絲嫉妒,因此她隨喜的功
德,比國王和王后所獲得的還要大。國王有傲慢,覺得只有自己這般富有,
才能供養這麼多的出家人,所以他做的善事帶著自滿。而王后心中也在想
著,國王這麼有權勢,或許下次她也可以如此富裕有權。供養更多出家人,
甚至比國王的還盛大。她心中存有互別苗頭的心態,因此他們兩人所積的
福德還不及那乞婦。所以,佛陀便首先回向給她。
以真誠的心去隨喜他人的善行

佛曾說:“三千大千世界及
須彌山都能衡量出大小,但
誠心隨喜的功德卻是無法衡
量的。”

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Gloria091959

慈悲--降伏邪惡
慈悲--降伏邪惡慈悲--降伏邪惡
慈悲--降伏邪惡Gloria091959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Gloria091959
 
隨喜心-培植福報
隨喜心-培植福報隨喜心-培植福報
隨喜心-培植福報Gloria091959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Gloria091959
 
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
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
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Gloria091959
 
圓融自在的人生
圓融自在的人生圓融自在的人生
圓融自在的人生Gloria091959
 
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
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
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Gloria091959
 
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
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
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Gloria091959
 
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
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
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Gloria091959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Gloria091959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Gloria091959
 
負面情緒很難對付, 你必須全力以赴
負面情緒很難對付,你必須全力以赴負面情緒很難對付,你必須全力以赴
負面情緒很難對付, 你必須全力以赴Gloria091959
 
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
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
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Gloria091959
 
長養心靈特質
長養心靈特質長養心靈特質
長養心靈特質Gloria091959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Gloria091959
 
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
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
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Gloria091959
 

More from Gloria091959 (20)

慈悲--降伏邪惡
慈悲--降伏邪惡慈悲--降伏邪惡
慈悲--降伏邪惡
 
因果七支法
因果七支法因果七支法
因果七支法
 
五蘊
五蘊五蘊
五蘊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轉化六根
轉化六根轉化六根
轉化六根
 
隨喜心-培植福報
隨喜心-培植福報隨喜心-培植福報
隨喜心-培植福報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
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
對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慈悲;行菩提心
 
圓融自在的人生
圓融自在的人生圓融自在的人生
圓融自在的人生
 
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
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
歇下桀驁不馴的狂心,令其歸於平靜
 
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
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
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
 
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
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
憤怒能毀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
 
願菩提心
願菩提心願菩提心
願菩提心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負面情緒很難對付, 你必須全力以赴
負面情緒很難對付,你必須全力以赴負面情緒很難對付,你必須全力以赴
負面情緒很難對付, 你必須全力以赴
 
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
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
歲末綠度母除障法會
 
長養心靈特質
長養心靈特質長養心靈特質
長養心靈特質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
你唯一的依賴就是那永恆不變的佛法
 
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
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
第一世蔣貢仁波切開示集- 修心七要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隨喜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