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2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李忠海   著
責任編輯	 海        帆
裝幀設計	 彭若東
特邀校對	 黃春梅
責任校對	 江蓉甬
排   版	 潘斯麗
印   務	 馮政光




書   名	 治水.治學.治心—李焯芬傳
叢  書  名	 20 世紀中國
作   者	 李忠海
書名題字	 饒宗頤
出   版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Hong Kong Open Page Publishing Co., Ltd.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 1065 號東達中心 1304 室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汀麗路 36 號 3 字樓

印   刷	 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廣東)有限公司
	         深圳市龍崗區平湖鎮春湖工業區中華商務印刷大廈

版   次	 2012 年 2 月香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規   格	 16 開(168mm×230mm)320 面
國際書號	 ISBN 978-988-15881-6-6
	         © 2012 Hong Kong Open Page Publishing Co., Ltd.
	         Published in Hong Kong
目  錄


序一 ………………………………………………………………………………………………………………………………… 13
序二 ………………………………………………………………………………………………………………………………… 15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 19
 一 菊鄉小欖人傑地靈 ………………………………………………………………………………… 21
 二 別夢依稀故鄉情 ……………………………………………………………………………………… 22
 三 儒者風範的父親 ……………………………………………………………………………………… 23
 四 賢德身教的慈母 ……………………………………………………………………………………… 26
 五 茶樓溫馨接送情 ……………………………………………………………………………………… 28
 六 電車叮噹的歲月 ……………………………………………………………………………………… 30
 七 沉醉書海的懵懂少年 …………………………………………………………………………… 33
 八 良師啟迪 佈施善根 …………………………………………………………………………… 37

第二章  上善若水  大學之道 ………………………………………………………………… 39
 一 文藝青年 專攻水利 …………………………………………………………………………… 41
 二 嚴師高徒 勤學敬業 …………………………………………………………………………… 42
 三 岩土工程 二年博士 …………………………………………………………………………… 48

第三章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 53
 一 關懷社會—不做袖手旁觀者 ……………………………………………………… 55
 二 到最貧苦的地方撒下沸騰的熱血 ………………………………………………… 56
 三 頂天立地 修橋築路 …………………………………………………………………………… 61
 四 菩薩發心 難行能行 …………………………………………………………………………… 62
五 赤子丹心 苦中作樂 …………………………………………………………………………… 66
  六 突破轉型 重新定位 …………………………………………………………………………… 70

第四章  菩提眷屬  乘願同行 ………………………………………………………………… 75
 一 良緣莫非前世定? ………………………………………………………………………………… 77
 二 鋪路修築彩虹橋 ……………………………………………………………………………………… 80
 三 異域童話國度的新婚生活 ………………………………………………………………… 83
 四 為飄零的落花尋根 ………………………………………………………………………………… 88
 五 佛心遊藝 萬行菩薩 …………………………………………………………………………… 90
 六 少數民族織繡藝術 ………………………………………………………………………………… 96
 七 彩繪心靈美麗圖騰 ……………………………………………………………………………… 102

第五章  學術專業  融會東西 ……………………………………………………………… 105
 一 岩土工程抗震設計 ……………………………………………………………………………… 107
 二 彈脆性岩石應力分析法 …………………………………………………………………… 109
 三 地應力和地下工程的關係 ……………………………………………………………… 110
 四 安大略省水電局 …………………………………………………………………………………… 113
 五 考察先鋒 危機四伏 ………………………………………………………………………… 121

第六章  赤子情懷  愛國憂民 ……………………………………………………………… 123
 一 自討苦吃 不怕艱辛 ………………………………………………………………………… 125
 二 滑坡防治 土釘加固 ………………………………………………………………………… 126
 三 內地大型水利水電工程 …………………………………………………………………… 128
   1. 三峽工程 ………………………………………………………………………………………………… 131
   2. 四川“二灘水電工程” ………………………………………………………………………… 143
 四 核電和核廢料處理 ……………………………………………………………………………… 144
 五 地震風險評估與災後重建 ……………………………………………………………… 145
   1. 香港地震風險評估 ………………………………………………………………………………… 146
   2. 四川震後規劃重建 ………………………………………………………………………………… 146
 六 佛教因緣觀看災難 ……………………………………………………………………………… 150

第七章  高瞻遠矚  生態水利 ……………………………………………………………… 155
 一 水源環保 當務之急 ………………………………………………………………………… 157
二 人天和諧 環境倫理 ………………………………………………………………………… 158
  三 生態水利 植樹造林 ………………………………………………………………………… 161
  四 環保教育 和諧永續 ………………………………………………………………………… 168
  五 良師益友王思敬 …………………………………………………………………………………… 171
  六 榮獲中國工程院院士 ………………………………………………………………………… 174

第八章  教育興學  行健志遠………………………………………………………………… 179
 一 廣結善緣 募款興學 ………………………………………………………………………… 181
 二 推動香港大學教育邁向新紀元 …………………………………………………… 184
   1. 學術科研國際化 …………………………………………………………………………………… 184
   2. 推動與內地學界合作 …………………………………………………………………………… 185
   3. 重視人文學科教育 ………………………………………………………………………………… 189
   4. 創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194
   5. 推廣終生學習進修教育………………………………………………………………………… 199


第九章  淡泊名利  無求自得 ………………………………………………………………… 203
 一 知足簡樸 隨遇而安 ………………………………………………………………………… 205
 二 隨緣精進 普賢行願 ………………………………………………………………………… 207
 三 誠信和敬 化解風波 ………………………………………………………………………… 213
 四 心靈管理的科學家 ……………………………………………………………………………… 221
 五 心無罣礙 有志竟成 ………………………………………………………………………… 224
 六 活在當下 佛智今用 ………………………………………………………………………… 225

第十章  弘護佛法  活在當下………………………………………………………………… 235
 一 學佛因緣 …………………………………………………………………………………………………… 237
 二 浩瀚書海尋真理 …………………………………………………………………………………… 238
 三 禪思隨筆勉有緣 …………………………………………………………………………………… 242
 四 科研精神參佛理 …………………………………………………………………………………… 243
 五 心靈美育化眾生 …………………………………………………………………………………… 247
 六 悲智雙運菩薩行 …………………………………………………………………………………… 249
 七 紅塵擺渡不言倦 …………………………………………………………………………………… 254
第十一章  無國界奉獻大愛 …………………………………………………………………… 257
 一 福慧慈善基金會 …………………………………………………………………………………… 259
   1. 默默耕耘  無相佈施 …………………………………………………………………………… 259
   2. 扶貧助學  不求回報 …………………………………………………………………………… 261
   3. 情繫山區少數民族 ………………………………………………………………………………… 263
   4. 四川涼山彝族孤兒 ………………………………………………………………………………… 265
   5. 陝西渭南聰慧聾啞學校 ……………………………………………………………………… 268
   6. 寧夏西吉援建學校 ………………………………………………………………………………… 270
   7. 寧夏貧困農村建水窖 …………………………………………………………………………… 271
   8. 薪火相傳—嚴寬祜難捨能捨  李焯芬無緣大慈 ……………………… 272
 二 加拿大社會服務 …………………………………………………………………………………… 279
   1. 孟嘗會安老院 ………………………………………………………………………………………… 280
   2. 孟嘗會中文學校 …………………………………………………………………………………… 281
   3. 籌建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 ……………………………………………………………… 282
   4. 多倫多佛光山寺 …………………………………………………………………………………… 282


第十二章  晴窗共對談古今 ……………………………………………………………………… 285
 一 佛教與社會和諧 …………………………………………………………………………………… 287
 二 儒家文化與世界宏觀 ………………………………………………………………………… 294
 三 修身治國以和為貴 ……………………………………………………………………………… 297
 四 當代教育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 302

附錄一    李焯芬院士大事年表 …………………………………………………………………… 309
附錄二    李焯芬院士本兼各職項 ……………………………………………………………… 313
附錄三    李焯芬院士主要著述 …………………………………………………………………… 315
序  一




  現在數起來已經二十七個春秋了,那時我便同焯芬有了第一次交往。在上
海錦江飯店舉行的國際有限元會議上,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年輕博士作了一篇
學科前沿性的演講,不僅吸引了我的專業興趣,而且也深感後生之可畏。他便
是以後成為摯交的李焯芬。
  不久,我們中國科學院能源代表團赴加拿大考察,李焯芬是主要接待人
之一。焯芬的知識廣博,那時他已在岩土工程的多個領域和交叉學科中有所成
就。他組織了安大略的大壩安全調查和研究、核電站的岩土設計、高放核廢料
的地下處置研究等科技難題。事業不辜勤耕耘。李焯芬子夜不眠,日出已然出
班,我勸他切勿以健康作代價。他只淡然地說:“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李焯芬接待我們非常熱情,令人感動。後來,我才知道,焯芬對中國的
所有來訪者無不熱情幫助,同國內許多部門和單位有著廣泛的聯繫和交往,同
許多學人友誼情深。這同他的為人友善胸懷及深厚的中華文化情結有極大的關
係。報答祖國和友善助人相互交織,高度合一。
  在從同行進入朋友以後的交往中,我了解到,焯芬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有很深的研究。他研究了中華各民族的歷史遷移和淵源,對多民族的文化、習
俗,及其交流、融合和變遷備加注意。




                               · 13 ·
焯芬的愛人李美賢則同他願同道合,雖然課目不同,有所分合,但相互
配合默契。他倆到處收集民族服飾,到海外展示;深入山寨進行實地民情和歷
史考察,甚至動用考古技術解謎。可以說他們是中華文明的追隨者,更可以說
他們是中華文明的弘揚人。
     受到中華文化的滋潤和薰陶,李氏夫婦胸懷廣闊,心地善良,為人忠
厚。他倆到雲貴川山鄉僻野辦起希望小學,慷慨解囊資助貧困兒童,支持學生
完成學業後回鄉教學。他們不遺餘力地組織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把關懷和愛心
播向中華大地。
     不知何時起李焯芬開始了佛學的研究,有一次他告訴我說,他在香港大
學要作一次佛學講座。雖然有點驚異,但也不應有太大的意外。回憶起來,我
們曾談論過宗教學派,焯芬認為佛學最具哲理。對佛學的敬仰非常符合他的人
生信念,他對佛學的傾注表明他從寬容大度和友善心腸的為人品質進入宇宙哲
理信念。這也是我們一般人難能到達的大成思維和理性高度。
     李焯芬在科技學術上的傑出成就令人敬佩,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加
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榮獲多種榮譽和獎勵,成為國際知名
學者。他只淡泊置之,繼而向更高的自我要求和人生信念行進,並攀向更高的
哲理境界。
     近日得知《李焯芬傳》即將問世,對廣大珍視人生道路的讀者們真是莫
大喜訊,特此欣然作序。




                                    王思敬
                              2009年9月1日於北京
                   (作者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14 ·
序  二




  焯芬學兄早年獲委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一項榮譽,以表揚他對國
家的貢獻,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作為對他在工程界工作成就的肯定,亦可以說
是貼切不過。最近得悉又將出版單行本,介紹他本人的生平事跡及工作內容,
這不是要為他作個人宣傳,而是要在現今香港社會中,起一個振奮人心的示範
作用。本人有幸被囑代序,作為與焯芬相交四十年的老同窗、老朋友及老旅
伴,這也是義不容辭及樂而為之的任務。因為我比較理解他的內心世界,深厚
的佛學修為,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和激情投入的愛國情懷。
  回想起焯芬兄與我一起成長,四十多年前的大學生活,許多同學都要不
是埋頭苦讀,便是要盡情享受大學中的自由氣氛,感受初進大學社會的衝擊。
焯芬兄卻默默地利用課餘時間及學校假期參加大專社會服務隊,辛勤地在新界
邊遠地區修橋整路,實踐他在課堂中所學之工程實務知識。冥冥中的緣分使他
在“服務隊”中結識了擁有共同理想而又同月同日出生的未來太太—李美
賢,這印證了“前緣天注定”,“種善因、得善果”的中華文化傳統智慧。
  我港大碩士畢業後,又有緣與焯芬兄分別在兩家加拿大東部的大學修讀
博士課程,因而可以定期到多倫多的唐人餐館,利用不多的學校津貼積蓄,享
用來之不易的中式點心,當時美賢剛誕下長子—業群。留學生的日子並不好




                               · 15 ·
過,但我倆常在多倫多的唐餐館起爭執,原因都是為爭付賬引起,記得有一次
因善意的爭執而壓壞了櫃台的玻璃。他這種仗義疏財、克己為人的性格,已響
起他日後忘我地為社會服務的前奏。
     取得博士學位後,焯芬留在加拿大發展,十多年間已晉升至當地水電公
司中華人最高級管理人員,負責管理和統籌技術隊伍,並開始接待從中國前來
取經訪問的專家學者,這奠下他日後為廣大中國人民服務的基礎和機遇。他在
多倫多開辦了週末的華文學校,義務為當地華人子弟服務,傳授中華傳統文化
知識。又開辦華人安老院,卓有成績,體現了《禮記》中之“老有所終,壯有
所用,幼有所養”的精神。
     十多年前焯芬舉家回港發展,有機會一展抱負,在中華大地上南來北往,
僕僕風塵,奔波不已。一邊在香港大學負責管理事務,又積極參加佛教學院和
中華文化的促進工作;一邊跋涉於窮山遠水,為偏遠地區的水利工程而勞心。
這忘我貢獻的精神,已受到各方的肯定,但他對所得之讚譽,總是很謙遜地把
功勞推到與他一起工作的團隊人員身上。焯芬雖然是理工專業出身的工程師,
但他對文化及佛學的修為極高,他雋永清麗的文筆和平易近人的哲理闡釋,可
以從他以前幾本暢銷書如《應當如是》、《心無罣礙》、《活在當下》、《佛
智今用》與《走出困境》中略見一斑。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的工作,我倆
更是合作無間,全心全意地為提高香港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下一代的
民族精神,亦同時為香港對內地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傳承和交流而努力。
     焯芬近年應邀在香港特區政府中多個諮詢及管理機構擔任領導職務,卓
有成效,可算深慶得人。他又被多個慈善團體委任為信託人,在濟貧、教育、
醫療及文化各方面策劃有序,並身體力行,親自督促有關團體善用資源。這種
不辭勞苦、佈施奉獻的精神,我相信他已接近佛性的化境。
     十多年來焯芬和我們一起走過不少路,足跡遍踏中國大地,如“絲綢之
路”、“江南良渚文化”、“山西堯舜遺跡”等,海外亦曾遊訪印度、日本、



· 16 ·
伊朗與及中亞地區等文化古跡。期間交流研究,互相砥礪,以探求中外文化交
流之路。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如何從歷史中汲取經驗,發掘外來各民族文化的優
點,重新在世界舞台上把中華文化優秀的部分定位及介紹給西方社會,宣揚傳
統文化的“和平”、“大同”與“平衡”的觀念,重踏文化領域上之“道德高
地”。這是中國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對國際社會的貢獻。
  焯芬兄在工程和技術領域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和事跡,在本書中將作
詳細介紹,此序中不再多言,希望廣大讀者能從他的奮鬥經驗、奉獻精神和崇
高理想中獲得靈感和啟發。




                                     黃景強
                                     2010年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標誌集團主席、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副主席)




                                         · 17 ·
第



            書          翰     一

                             章


            香          墨
            世          因
            家          緣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故鄉的山水已成為遙遠記憶中的一筆水墨煙雲。當微風輕輕滑過
水面飄浮的落葉,勾起塵封久遠的回憶,令人興起“苦樂齊受,皆從
緣生;得失從緣,心無增減”的感悟。
一  菊鄉小欖人傑地靈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七日(農曆三月初六),李焯芬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小
欖鎮永寧大華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中山古稱香山,因革命偉人孫中山而改稱中山,自來就是人文薈萃的風水
寶地。近現代史上的名人還有唐紹儀、孫科、王雲五、吳鐵成等四位民國政府
的總理級人物;在文化、教育界,有鍾榮光:嶺南大學創辦者,被譽為香港高
等教育“第一位華人校長”;蕭友梅則是近現代中國音樂教育的開創者,中國
第一所音樂學院的創辦者;另外還有名導演鄭君里。
  小欖鎮一向文風鼎盛,明清文武進士輩出,加上文武舉人,貢、監生恩
蔭等多達五百四十九人,佔當時全香山縣科舉總數一千八百三十二人的百分之
三十。較知名者,明代有吏、禮、兵三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中極殿大學士何
吾騶,南京禮部尚書李書宸;清代有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何璟,湖北正考
官、廣西提學使李翰芬,鎮威將軍盧殿標,武探花何乃斌等等。
  從以上的文人名士可以看出,李何兩姓為小欖的旺族,而李焯芬的父親李
潮書,母親何蕙蘭女士都是這兩大族姓的後裔。
  小欖原是南海古海灣的島嶼,南宋以來所建的農業古鎮,距今已有八百五
十多年的歷史,現仍保存了不少濃郁嶺南特色的古建築,有各氏族祠堂、文武
府第、寺廟、坊表、文塔、橋樑、鑊耳樓等古建築逾千座。古時相傳有一“通
天橋”,連接順德與香山縣小欖,漁民都到對岸的“大欖”和“小欖”兩個丘
陵上休憩、曬網。漁民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黃菊遍野,溢香流金,景
物宜人,認為是上天賜予的福地,於是在這片黃花盛開的地方開村墾荒,建立



                               · 21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家園,逐漸繁衍。小欖地處四季如春的嶺南,南宋以來以種菊、賞菊聞名。又
稱“小柴桑”,一九五九年被譽為“菊城”。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舉辦菊試與賞
菊花會,後來逐漸擴大成吟詩賞花等熱鬧風雅的菊花會。
     民國期間的菊花大會,有粵劇、電影、雜技、曲藝、飄色、舞龍、舞獅、
對聯、書畫等多項文藝活動,反映了小欖鎮那歷史悠久的豐富文化內涵。
     二○○三年,小欖舉辦首屆“菊花文化藝術節”,並通過“廣東省民族
民間(菊花文化)藝術之鄉”檢查驗收。現在菊花年年有小展,十年辦中展,
六十年一大展,菊展成為一項文化傳統。



              二  別夢依稀故鄉情

     李焯芬的父親李潮書,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生,是一位國學修養深
厚的典型儒雅文士,平素喜歡舞文弄墨的性情中人,個性爽朗樂觀,每當逢年
過節,常常信筆揮毫,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李潮書在中山大學時,認識了同窗
好友何毓鱗的妹妹何惠蘭,後來二人結為連理。一九四八年十月,八年抗戰勝利
後的廣州,依然是百業蕭條,物價騰貴,民不聊生。已過而立之年的李潮書先
生,帶著比自己小三歲的夫人何蕙蘭與年僅三歲的長子李焯芬來到省城廣州,
投靠李焯芬當時在省城也是大戶人家的舅舅何毓鱗,寄居珠江南岸的西關。李
潮書夫婦為了維持一家的生計而忙碌,後來決定到香港去謀發展。何蕙蘭別無選
擇,只好忍痛暫時將年幼的李焯芬託給自己的小姑子照顧,前後長達五年之久。
     別夢依稀,故鄉山水已成為遙遠記憶中的一筆水墨煙雲。小欖鎮裡的一條
小河,當微風輕輕滑過水面飄浮的落葉,勾起李焯芬塵封久遠的回憶,猶記得
大夥在水塘畔的榕樹下遊戲;每逢豐收的十月,見到鄉親們將水塘裡的水排放
掉,踩著池內黑色泥漿,拿網將魚逼到一邊,吆喝著將魚裝進桶裡,一景一物
似乎仍歷歷在目。



· 22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童年故鄉小欖的河流與那帶給村民生活溫飽的水塘,在李焯芬腦海深處逐
漸交織出他未來生命志業的藍圖—水利資源與大地生命的血脈。



            三  儒者風範的父親

  李焯芬的父親李潮書先生,曾經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視子女教
育。一九五○年九月,他安排不足六歲的李焯芬就讀廣州珠江南岸的一間小
學,開啟他童蒙學習。戰後的社會,百廢待興。這所小學有四層樓高,還附
設有運動場,在當時的廣州算是一間很好的小學了。雖然當時生活條件依然
艱難,相較於社會上整個大環境,能夠有個專心讀書的童年,已是莫大的幸
福了。
  對五十年代初的香港略有所知的人,都可能了解當時生活的艱難困苦。李
潮書最初隻身前往香港謀生,然後才讓太太過去。到了一九五三年,父母親終
於將李焯芬三兄弟接到香港,一家團聚。
  李潮書畢業於中山大學,性喜舞文弄墨,一介傳統儒生風範,無形中也令
李焯芬自幼薰習於翰墨書香之中。生性疏爽,喜好交友的李潮書,確實是個大
忙人。他曾擔任香港僑港欖鎮同鄉會理事,兼任文書。當年,不少理事會之文
字工作,皆出自李潮書之手筆。偶爾閑暇之餘李潮書也會給兒子們講些歷史或
三國演義、水滸英雄之類的故事。他十分關心兒子們的教育和成長。
  幼年時的李焯芬,精靈活潑,聰慧過人,甚得老父歡心,偶爾亦曾陪同往
僑港欖鎮同鄉會幫手做些義務工作。他還記得當時是在上環海邊一幢舊樓裡面
辦公。五六十年代的人們,大多為老廣東小香港,鄉土觀念尤重,每每相聚,
小欖鄉音殊為親切。
  李焯芬記憶中的香港兒時歲月,偶爾有些街坊店舖新開張,都會慕名請李
潮書揮毫寫就店名橫額。勾金塗銀,瘦若宋金,自成一格,渾然一體。醉心書



                                       · 23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1955 年秋,於香港植物公園(時年十歲)。




· 24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故居已經面目全非,只有父親李潮書寫的       八十年代中,父親僑居加拿大時合影。
“輝園”兩字仍熠熠生輝。




1958 年秋,與父母及兩弟(李揚芬、李彥芬)合影。




                                               · 25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藝的李潮書,從來都是來者不拒,慷慨應承。但他從來不曾為五斗米去揮灑筆
墨,完全是自己的興趣使然。
     到了八十年代,李潮書完全退休後,移民加拿大與兒子同住,在很短的時
間內就融入了當地的華人圈子。因為多倫多也有個中山同鄉會。這一點,連李
焯芬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老爸,在人生地不熟、語言不同的他鄉異國,居然很
快能夠找到不少知己和同鄉。
     至於李焯芬的母親何蕙蘭則由於不習慣加拿大的冰天雪地,後來回到香港
的兩個兒子身邊。她晚年多病,需要特別醫護照料,後來在鑽石山的“志蓮私
家護理安老院”住了七年辭世。在兒子心目中,母親何蕙蘭是個很獨立、很能
幹的女性,無論在怎樣的大風大浪面前,都能保持一個平靜的心境,是佛緣很
深的善信。她間接直接影響到兒子李焯芬禮敬三寶,心寄如來。
     母親早年曾受過幼師訓練,擔任過幼師。後來長期為家務及家計盡心盡
力,極為辛勞,好不容易拉扯大了李焯芬三兄弟。
    “假設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
百年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四  賢德身教的慈母

     六十年代的香港,經濟緩慢起步,貿易與加工生產逐漸興起,為了改善生
活,當時的社會可說是全民皆工。李焯芬的母親何蕙蘭移居香港後,一面照顧
三個兒子,一面在每日忙完家務之餘,還從工廠拿回些手套的半成品,在家中
加工製成成品後交回工廠,賺取些微薄的加工費。
     李焯芬記得當時一家人住在港島的東區,而母親承包手套的那間工廠在九
龍的大角咀。那時候沒有地鐵,也還沒有海底隧道,必須坐巴士到中環再轉乘
渡海輪到大角咀,然後再走十分鐘的路才能到工廠。記憶裡,他見到母親纖弱



· 26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1958 年夏,與母親合影。




                               · 27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的背影經常提著兩個沉重的大塑膠袋。三個孩子就在母親的任勞任怨與含辛茹
苦培養中長大。一直到李焯芬讀高小,母親才開始讓他幫忙做個物流小夥計,
把縫好的手套送回工廠,再把半成品帶回家來。對一個高小的孩子來講,這份
工作,不能說一點都不累,不過也是個鍛鍊的機會。從這會兒開始,李焯芬學
會了搭船搭車,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跟廠裡的工友打交道,點
點滴滴都是令李焯芬成長的資糧。
     回想這段成長的過程,李焯芬深深感恩母親當年的身教,多年後他自己在
加拿大成家,有了兩個兒子後,也讓他們和當地其他的孩子們一樣,利用課餘
打工,藉以從小鍛練子女體諒父母辛苦與學習書本以外的待人處事道理。李焯
芬的老大曾在鄰近一間快餐店打工,老二當過報童。特別是老二在隆冬裡派報
紙令人印象深刻。每天清晨五時,才十歲左右的老二把一疊疊厚厚的《多倫多
星報》分類疊好,將報紙放在雪橇上,在雪地上來回拖著,挨家逐戶去派報,
偶爾還得處理客戶投訴和收賬 等問題。做父母的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母親
還曾經開著車老遠地偷偷跟著。即使有千萬個不放心,為了培養他們的獨立能
力,還是讓孩子這樣子去纍積一些寶貴的生活經驗。
     七十年代,李焯芬在加拿大讀完博士學位並留在加拿大工作。他的父母親
後來在八十年代初也曾移居加拿大,頗具藝術家習性的李潮書非常喜愛楓葉之
國的山川景致。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一日,李潮書病逝異鄉,後歸葬香港歌連臣
墳場。



              五  茶樓溫馨接送情

     一九九四年初,李焯芬應邀返香港任教,這時他才開始有了更多陪伴母
親的時光。母親何蕙蘭晚年有個飲早茶的習慣,從那時起,無論工作多忙碌,
李焯芬必定風雨無阻地安排週日與母親飲早茶。偶爾因萬不得已無法推辭的公



· 28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事,李焯芬亦會像個小學生一樣先向母親請假。起初,母親身體還算健朗,她
每週日晨運之後,大清早便到北角寓所附近的茶樓,一邊品茗,一邊等候愛子
的到來。她吃得不多,就喜歡魚片粥或魚球粥,外加一碟小點。做兒子的總是
希望她能多品嚐一些其他的美點。因此,她偶爾也會抱怨李焯芬點菜點得過
多,告誡兒子別浪費食物。其實,做母親的,更多時候只是心滿意足地看著兒
子狼吞虎嚥,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母親才感受到自己對兒子的關愛,感受到
做母親的幸福。
  前後大約十年光景中,李焯芬見母親年事日高,健康狀況日益退化。一
九九六年,母親因摔倒而嚴重地傷及脊骨吃了不少苦。多虧李焯芬的摯友陳裘
德醫生悉心治理,她的骨傷總算是治癒了,但行動大不如前,走路得靠柺杖輔
助。等她出院後,母子倆每週日仍如常地飲早茶。李焯芬先把車子開到她寓所
樓下,扶她慢慢走下來,坐上了車再把車子開到茶樓附近的停車場,然後扶她
徐徐地走上茶樓。依然是魚片粥,外加一碟小點。母 親內心期待的已不是茶樓
的美饌佳餚,而是感受兒子一片孝心與關愛的親情。
  這樣又過了一段時日,李焯芬的母親不幸又中風了。她是個意志堅強的
人,儘管經歷了一段漫長而艱苦的康復療程,總算又捱過去了。由於行動不
便,需要專業的醫療照顧,她出院後便住進了鑽石山佛教志蓮私家護理安老院。
  志蓮淨苑對長者的悉心照料、寧靜祥和的環境和佛教慈悲喜捨的精神,也
逐漸感染了李焯芬的母親,使她更泰然地面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在志蓮安
養的那七年當中,母子倆依舊每週日上茶樓去。由於行動不便,母親期待的眼
神更殷切了。只是這時候母親必須以輪椅代步。李焯芬總是先到志蓮接她,陪
伴坐著輪椅的母親散步到荷李活廣場,二人說笑間到了茶樓。那附近無論是港
式早茶,還是淮揚美點或大排檔粥麵,母親都吃得很香,心滿意足。
  李焯芬的母親喜愛閱報,也非常關心社會時事,她甚至比自己當大學副校
長的兒子李焯芬還消息靈通,茶桌上偶爾還會給兒子繪聲繪色地作些新聞報導



                                        · 29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與分析講解呢。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李焯芬的母親安詳往生,與父親合
葬於柴灣歌連臣墳場。這段時日,母親的溫馨慈愛特別令李焯芬懷念,他說:
     “媽媽在老人院住了七年,我每個週日必定找她飲茶,與她在商場走走,
她已經很開心;沙士期間,我們不准進入老人院,就隔著玻璃跟她打招呼,後
來我們更須穿著保護衣來見面,她又捱過了幾個月。她晚年多病,又中過風,
人卻很泰然,臨走前不忘告訴我們她沒有遺憾。”雖然人之常情難免不捨親情
的愛別離苦,誠如經典中佛陀所開示:“命如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
苦,孰能致不死?”(北傳《法句經.生死品》)
     往事歷歷在目,李焯芬平靜慈藹的臉上,難掩沉湎往事的絲絲幸福。
     李焯芬是虔誠的佛教徒,但辦公室沒有佛像,家中的兩尊石雕佛像是太太
的收藏。客廳、書房、玄關等位置,舉目所見近三十款“母與子”公仔,這才
是他所收集的主題。“這個埃及母親雕像的頭頂了一撮麥穗;北美印第安人的
母與子用草紮成;看看泰北緬甸這長頸族婦女,用木雕成,也戴了頸圈,很少
有。墨西哥、俄羅斯、中國、韓國,北美的愛斯基摩人……幾乎每個地方都可
以搵到 mother and child 公仔,母愛是 universal 的。”看著這些來自不同國家
地區的公仔,散發出相同的母子之間那份溫馨與天倫,令人感動,而母親留下
的也是這份感覺。
     李焯芬拿出一個個公仔供作者拍照,如數家珍,露出童稚般天真的笑容,
但仍不掩那份隱隱淡然的惆悵與憂傷……



                 六  電車叮噹的歲月

     跨越了羅湖橋,八歲的李焯芬和兩個弟弟在姑姐的照料下踏進了香港境
內,那是一九五三年八月的事了。童稚的心靈唯一最開心的願望就是盼著過了
羅湖橋就可以見到親愛的爹娘。



· 30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初到香港的李焯芬,與父母親及兩個弟弟曾先後住過港島東區的灣仔、銅
鑼灣和北角。那年頭,特別是在夏日裡,炎熱的豔陽充塞在老舊唐樓那狹窄街
道裡,那是記憶裡的童年黑白歲月。而最令他好奇的新奇玩意兒,則是那伴隨
著他成長,可以帶著他見識外面花花世界的叮噹電車。
  俗語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父親李潮書因此十分重視子女的
教育,希望他們能上較好的學校,所以為李焯芬選擇就讀必須乘電車從北角到
西環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中學時代,則是港島半山的聖約瑟書院。
  那時李焯芬在廣州已經讀過一年的小學,到香港後插班小學二年級。那段
叮噹車的童年歲月,交織在北角與西環之間年復一年,香港的經濟也逐漸邁向
繁華,那永遠不變的叮噹聲依舊是大多數香港居民永恆的記憶。
  李焯芬就讀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可算是當時較優秀的小學之一了,許多
家長都企盼自己的子女能夠在那兒讀書。聖彼得小學早年在港島半山的鐵崗,
後來才搬到西區石塘咀的山道,鄰近香港大學。當年的同班同學中,有現任香
港立法會主席的曾鈺成,他的母親何杏芳女士與李焯芬的母親何惠蘭,原來也
是在小欖時的舊同學。
  李焯芬記得他選擇讀上午校,每天早晨六點多必須起床,七點出門,經過
叮叮噹噹的三十五分鐘左右車程到達西環屈地街,然後沿著山路往上走十多分
鐘,八點前準時到達學校。也許自幼受到喜好讀書的父親耳濡目染,能夠上學
讀書是他最歡喜的事了,交通的不便似乎一點也沒有令他煩惱。李焯芬在那段
清早上學的日子裡竟然從沒有遲到過,而且學業成績優異。他回憶說,自己從
小就睡覺時間較少,更沒有睡懶覺的習慣,一直都是晚睡早起。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還沒有電視,孩子們的文娛活動還十分貧乏。每天
做完功課後,收聽收音機裡面的故事節目,就成了李焯芬三兄弟消磨時光的最
好娛樂。早期香港的廣播電台,沒有現在那些天王天后的音樂,倒是有不少歷
史小說故事節目,比如《三國演義》、《西遊記》,《說岳全傳》等等。除了



                                     · 31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收聽這些故事外,閱讀兒童故事書也成了孩子們的共同愛好。
     那時兒童圖書還不如今天這樣多,香港街頭偶爾能見到一些童話書攤,
提供內地出版的連環圖畫故事書給小朋友們借閱,每次收兩毛錢。攤前往往
聚集了不少小朋友,三五成群地坐在攤主提供的小凳子上看童話書,看得全
神貫注津津有味。據李焯芬憶述,小學的幾年時間,差不多看了三百本兒童
書。當然買者為少,多數是同學、鄰居間互相借閱,更多的是在書攤上看
的。雖說是連環畫書,繪畫的往往卻是甚有藝術成就的人物畫家,包括著
名畫家劉旦宅等,連環圖都畫得很精細和生動有趣。大部分的連環圖都是黑
白的,偶爾也有些是彩色的。內容多半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例如《三國演
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說岳全傳》、《七俠五義》等。
每本名著,均有一套連環圖畫,凡數十冊之巨。整套連環圖當然是連貫的,
但每一冊都有其完整的章節片段,所以隨手翻開任何一冊,都有其可讀性。
也有不少歷史偉人傳記的 連環圖,例如《文天祥》、《林則徐》、《孫中山》
等。造型和畫工均不讓伊朗、印度和中亞的細密畫專美,因此甚為小讀者們
所喜愛。
     兒童連環圖畫書攤陪伴了李焯芬一個快樂和豐足的童年,也讓他從中開始
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其中許多圖文並茂的細節,令
他至今印象深刻,歷久而彌新。也由一些人物故事連環圖的潛移默化,李焯芬
得到不少砥礪和啟發。在幼小的心靈中,已開始萌生“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有為者亦若是”的意念。令人感歎的是,環顧當今許多流行的漫畫書,內容
充斥著暴力與負面的價值觀,少了以往那些優良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
     李焯芬童年住在港島東區,家裡空間有限,若兄弟三人課餘要一同溫習或
做功課,書桌不敷應用。當年香港公共圖書館不多,大會堂圖書館也是後來才
落成的。那時李家附近剛建成了維多利亞公園,不但空氣好,空間寬闊,還有
不少供遊人休憩的長椅,這就成了李焯芬放學後看書或溫習功課的最佳場所。



· 32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就這樣,維園成了他童年時代一個流連忘返的好去處。某個星期天的上午,李
焯芬一如往常地來到維園,坐在長椅上聚精會神地看書。正看得入神時,一位
中年人散步經過,隨即走上前來,向他微微一笑,很和氣地說:“小朋友,你
可知道在猛烈的陽光下看書,可能會傷害你的眼睛及視力。我建議你還是到樹
蔭下去看書較好。”經好心陌生人一提點,李焯芬才知道不要在熾烈的陽光下
看書,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眼睛。謝過好心人後,他便搬到樹蔭下繼續看書做
功課。
  一位好心陌生人的話語,傳達的仁心善意令小小的李焯芬得到啟發,至
今不忘,心存感激。他了解到善行不一定要投放很多的金錢或物資,一個善意
的叮嚀、一句鼓勵的話乃至一個微笑,都可以是善行,都可以助人於無形。語
云:良言一句三冬暖,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順帶一提:李家三兄弟中,二弟李揚芬後來亦畢業於香港大學,長期
從事教育行政工作,曾任香港教育學院教務長;小弟李彥芬則是香港特區政府
的公務員。



          七  沉醉書海的懵懂少年

  李焯芬在小學連年名列前茅的出色成績,讓他於一九五七年九月順利地進
入了位於中環半山堅尼道七號的聖約瑟書院,從此生活進入新的一頁。這是一
所由天主教喇沙修會辦的男校,修士以愛爾蘭籍為主,當時已有約一百年的歷
史,是一所頗具規模、校風純樸與紀律嚴明的名校。歐陸式的淺灰色建築有點
典雅古樸的味道。那時候北角已有通往中環的巴士,上學的時間也就相對更從
容些。
  前後七年—五年中學兩年預科—李焯芬都是在聖約瑟度過的。中一的
班主任是一位歐籍女教師,長得胖呼呼的,慈眉善目,非常重視閱讀寫作,對



                                     · 33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1958 年秋,時年十三歲,身上所穿為聖約瑟書院之校服。




· 34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學生很嚴厲,也因此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水準。喜好讀書的李焯芬在聖約瑟
可謂如魚得水,更為關鍵的是課室裡有一個不算十分大的書櫃,裡面全是英文
版的名著,包括狄更斯、雨果、莎士比亞、歌德、大仲馬等名家的經典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從中一到中四,每位班主任都堅持要求每個學生每週都
要借書並寫讀書報告,一年四季從無間斷。當年外籍修士當班主任老師,兼教
英國文學,經常選些外國作家的散文給學生讀,讀完要學習分析每篇文章的優
點,並參照這些名家的寫法來自己創作。就這樣日積月纍,李焯芬也學習去寫
一些散文小品和短篇小說;偶爾還把一些稿件寄到學生報刊上去發表。當年有
幾份很不錯的學生報刊:《中國學生週報》和《青年樂園》,另外還有一份月
刊叫《青年文友》。就這樣,在中學那幾年間,李焯芬“被迫”讀了不少世界
名著,包括《雙城記》、《塊肉餘生記》、《巴黎聖母院》、《咆哮山莊》、
《簡愛》、《基度山恩仇記》、《三劍俠》、《金銀島》、《八十 日環遊世
界》、《海底六萬里》、《湯姆沙耶》、《老人與海》等等。讀多了,也會模
仿別人的寫法;英文寫作的能力也就漸漸提高了。驀然回首,許多當年的學
生都同意,中學那幾年的強制性閱讀,其實是為大家培養了人生基本功(life
skills)之一的寫作功。其後無論大家從事哪個行業,均受用無窮。李焯芬感
歎:真的很感恩那幾年的強制性閱讀,既培養了對文學和寫作的興趣,又增長
一些知識、開闊了視野。
  那年頭的中學生,遠未有今日的學生那樣多玩意兒,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偶爾的一點校園活動便是一年一度的音樂節,有興趣者可以參加莎士比亞歌劇
表演,或校際詩歌朗誦比賽。聖約瑟亦很重視足球運動,和班上許多同學一
樣,李焯芬亦曾在中學階段積極參加過足球的訓練和比賽。
  回頭再說課室裡的圖書,入讀聖約瑟幾個月,李焯芬已經將課室裡的圖
書看得七七八八,也因為學校所教授的知識與圖書館的藏書畢竟有限,他常常
感到“吃不飽”。於是,愛看書的李焯芬,眼睛慢慢盯上了中環鬧市裡皇后大



                                       · 35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道中的兩間書店。李焯芬成了這兩家書店的書釘,風雨無阻地前後達六年。那
六年期間,每週差不多總有兩三天,下午放學後,李焯芬都要在書店裡泡上兩
個小時。兩家書店中,商務印書館以文學書籍為主,中華書局則以文史為主。
這兩家書店主要供應內地出版的書,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
歌》、《青年近衛軍》、《戰爭與和平》等等,甚至還有《毛澤東選集》。就
這樣,用李焯芬自己的話來說,日日打書釘,免費看書,連書店的職員都認識
他了。
     精打細算的李焯芬,常常用父母給他坐巴士的錢,改搭電車,這樣就可以
省出一毫兩毫,甚至在午餐上也打起了小算盤。每日午餐的一元錢,只用其中
的五毫在校門口的士多店買一份專為學生提供的簡便盒飯,將剩餘的五毫子和
搭車節省的一毫兩毫,集腋成裘,這樣纍計一週,可以購買一本或兩本圖書。
這些購買的書籍,一定是他在書店打書釘多日,看得愛不釋手,幾乎能倒背如
流的那類作品。近年能夠利用業餘時間,一口氣寫出四、五本暢銷書的李焯
芬,其厚實的文學修養與文字基礎,就是這樣在少年時代無形中培養出來的。
     李焯芬經年纍月地博覽群書,從一九五九年開始了自己的練筆過程。他
陸續在《中國學生週報》、《青年樂園》等報刊上投稿,發表自己的作品。
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一年間,李焯芬報名參加了寫作培訓班。當時參加寫作講
習班的學員約有三十人,大都是“文藝青年”。每晚均有不同的專題和講者。
講題包括近代中國文學、歐美文學、散文創作、小說創作、詩歌創作、兒童文
學創作、影評寫作等,內容十分豐富;講來亦引人入勝。李焯芬印象特別深刻
的包括徐訏、王敬羲和劉以鬯講的小說創作,蔡思果講的散文隨筆和羅冠樵講
的兒童文學創作等。寫作講習班的同學們後來成立了一個“阡陌文社”,藉以
推動青年文學創作,交流創作經驗;有些成員日後成了香港文壇的骨幹。
    當時李焯芬對於文學充滿了無限熱情與創作的慾望,見到投稿的作品變成
鉛字方塊文章,大大地鼓舞他朝作家之路的目標邁進。他利用課餘時間,積極



· 36 ·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參與文藝刊物的編輯工作。六十年代初的香港,物質生活很單調,加上戰亂之
後上海等地大批文化人聚集在這彈丸之地,也掀起了崇尚文藝的風氣,各種文
社組織應運而生,文學刊物也是雨後春筍般出版。那番文化氛圍絕非今天之功
利重商的市井文化所可比擬。



           八  良師啟迪  佈施善根

  中學階段還值得一提的是,李焯芬五六十年代在聖約瑟書院讀書時,老
師們華洋參半,也有些來自外地的華僑不太會講中文。李焯芬記得有位來自
馬來西亞的柯老師( Mr. Quah ),在課堂內外講的都是英語,大概廣東話
不太靈光。柯老師是李焯芬中三時的班主任,約五十餘歲的年紀,身材魁梧
而甚有威儀。偶爾下課後,見他換上戎裝。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當年香港
義勇軍團的一位司令員,軍階是上校,怪不得站在講台上威儀十足。儘管柯
老師是個軍人,日常待人接物還是十分和藹可親的,而且很有愛心。記得中
三那年的聖誕節來臨前,柯老師建議同學們去牛池灣的一間安老院探望老人
家,還準備給他(她)們買些羊毛領巾和帽子之類的小禮品。這當然需要一
點錢。柯老師於是建議大家在班上辦個賣物會,每人把自己的一件物品帶回
班上拍賣,以便籌募購買禮品的經費。於是,每位同學遵從柯老師的囑咐,
從家裡帶回一件物品拍賣。有人帶回一本圖書;有人帶回一些案頭裝飾品或
小擺設;也有人帶回一些曲奇或餅乾之類的小食品。同學們都沒有甚麼拍賣
的經驗,也不清楚自己想買些甚麼。課堂上,柯老師權當拍賣官,把物品逐
件拿出來叫賣。有些物品有人出價競投,於是順利成交;也有些物件無人出
價。每當遇上這種情況時,柯老師總是笑容滿面地把物件送到一位同學的桌
上,說:“好,就一塊錢(或五毛錢)賣了給你!”反正價錢不高,那位同
學準不會有異議。這樣一來,既達到募款的目的,也免了讓捐出物件的同學



                                       · 37 ·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尷尬。柯老師其實也給大家好好地上了一課:教導同學們如何去為人設想,
推己及人。聖誕前夕,大家帶著小禮品去探望老人家,過了一個溫馨的節
日。柯老師讓大家體會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義,在同學們的心田中播
下了善的種子;點點滴滴的溫馨,令李焯芬至今不忘。
     柯老師後來還請全班同學到他家裡聚餐聯歡,誠懇熱情地招呼每一位同
學。這在當年是很少見的。同學們由衷地敬愛這位極有愛心的軍人老師。多年
後,柯老師因病辭世,李焯芬和許多同學都前往送別,送柯老師到跑馬地的陵
園安息。
     聖約瑟書院當年還有這樣的一個傳統:每個學科每月均設有測試,每位同
學每月均有一份成績考核報告。這不算特別,特別的是校長每月會親自來到每
個教室,向同學們逐一派發該月份的成績報告表。這份報告表其實也是一份全
年的成績紀錄。因此每個月裡,成績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一看這份紀錄就一
目了然。校長是位愛爾蘭籍的天主教喇沙會修士。他來到課室,逐一叫喚同學
們 依次出來領取成績表。看到某一科的成績進步了,他會說句讚勉的話;要是
看到某一科的成績退步了,他會要求你當眾解釋為甚麼退步了,那實在是件令
人很難為情的事,恨不得找個地洞躲藏起來,不讓人看到自己的窘樣。這樣一
來,同學們都不敢對學業掉以輕心,免得校長屆時又來當眾追問。大家都較認
真地讀書,希望爭取到較好的成績,不希望見到成績倒退。
     人生的壓力像給皮球打氣,完全無壓力或壓力太少則皮球打不起來;太多
了則有漲破的危險,當適可而止。事實上,校長這一招果真奏效。班上一些原
來貪玩的同學都逐漸改變,開始認真讀書;有不少本來成績平平的同學,逐漸
在班上脫穎而出,甚至名列前茅。有許多同學日後在社會上都頗有成就,這和
校長當年的激勵不無關係。他讓這些大孩子們開了竅,從此奮發向上,開啟自
己的潛能,繼而活出自己生命的彩虹。




· 38 ·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19)

9789862218778
97898622187789789862218778
9789862218778
 
9789866749926
97898667499269789866749926
9789866749926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民間文化:關於飲食男女也關於草木蟲魚(前篇)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民間文化:關於飲食男女也關於草木蟲魚(前篇)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民間文化:關於飲食男女也關於草木蟲魚(前篇)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民間文化:關於飲食男女也關於草木蟲魚(前篇)
 
9789881588272
97898815882729789881588272
9789881588272
 
9789862218228
97898622182289789862218228
9789862218228
 
9789862218655
97898622186559789862218655
9789862218655
 
天邊
天邊天邊
天邊
 
怪奶奶
怪奶奶怪奶奶
怪奶奶
 
9789862217979
97898622179799789862217979
9789862217979
 
9789866072444
97898660724449789866072444
9789866072444
 
相印集(下卷)
相印集(下卷)相印集(下卷)
相印集(下卷)
 
人類的故事
人類的故事人類的故事
人類的故事
 
繆思 拇指男孩 明信片 (2)
繆思 拇指男孩 明信片 (2)繆思 拇指男孩 明信片 (2)
繆思 拇指男孩 明信片 (2)
 
哈維爾:一個簡單的複雜人
哈維爾:一個簡單的複雜人哈維爾:一個簡單的複雜人
哈維爾:一個簡單的複雜人
 
長崎原爆: 台灣醫生陳新賜.王文其歷險記
長崎原爆: 台灣醫生陳新賜.王文其歷險記 長崎原爆: 台灣醫生陳新賜.王文其歷險記
長崎原爆: 台灣醫生陳新賜.王文其歷險記
 
9789881588340
97898815883409789881588340
9789881588340
 
流光似水:張俐雯詩文集
流光似水:張俐雯詩文集流光似水:張俐雯詩文集
流光似水:張俐雯詩文集
 
趕屍客棧鬼推磨第1章
趕屍客棧鬼推磨第1章趕屍客棧鬼推磨第1章
趕屍客棧鬼推磨第1章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
 

Similar to 9789881588166

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
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
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TAAZE 讀冊生活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sugeladi
 
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
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
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TAAZE 讀冊生活
 
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
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
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TAAZE 讀冊生活
 
出版动态News
出版动态News出版动态News
出版动态Newssugeladi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TAAZE 讀冊生活
 
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
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
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sugeladi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TAAZE 讀冊生活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mark1993m
 
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
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
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zhuanghy1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sightone1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sugeladi
 
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
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
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sugeladi
 

Similar to 9789881588166 (18)

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
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
Wha0029 沉默的河流--三峽的人和事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
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
閒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
 
李後主詞的通感意象
李後主詞的通感意象李後主詞的通感意象
李後主詞的通感意象
 
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
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
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
 
出版动态News
出版动态News出版动态News
出版动态News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留苏全书
留苏全书留苏全书
留苏全书
 
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
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
名家办刊满足读者需求《百科知识》点亮科普之路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流年影蹤
流年影蹤流年影蹤
流年影蹤
 
9789862218259
97898622182599789862218259
9789862218259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
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
大学语文 第01讲 概论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history, the political games of dictators and the pe...
 
9789862218860
97898622188609789862218860
9789862218860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
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
第三届“读者大会” 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
 

More from TAAZE 讀冊生活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TAAZE 讀冊生活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More from TAAZE 讀冊生活 (20)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中國在十字路口
中國在十字路口中國在十字路口
中國在十字路口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玩轉Flash動畫製作
玩轉Flash動畫製作玩轉Flash動畫製作
玩轉Flash動畫製作
 
骨頭
骨頭骨頭
骨頭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9789881588166

  • 1.
  • 2.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李忠海 著
  • 3. 責任編輯 海 帆 裝幀設計 彭若東 特邀校對 黃春梅 責任校對 江蓉甬 排   版 潘斯麗 印   務 馮政光 書   名 治水.治學.治心—李焯芬傳 叢  書  名 20 世紀中國 作   者 李忠海 書名題字 饒宗頤 出   版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Hong Kong Open Page Publishing Co., Ltd.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 1065 號東達中心 1304 室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汀麗路 36 號 3 字樓 印   刷 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廣東)有限公司 深圳市龍崗區平湖鎮春湖工業區中華商務印刷大廈 版   次 2012 年 2 月香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規   格 16 開(168mm×230mm)320 面 國際書號 ISBN 978-988-15881-6-6 © 2012 Hong Kong Open Page Publishing Co., Ltd. Published in Hong Kong
  • 4.
  • 5. 目  錄 序一 ………………………………………………………………………………………………………………………………… 13 序二 ………………………………………………………………………………………………………………………………… 15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 19 一 菊鄉小欖人傑地靈 ………………………………………………………………………………… 21 二 別夢依稀故鄉情 ……………………………………………………………………………………… 22 三 儒者風範的父親 ……………………………………………………………………………………… 23 四 賢德身教的慈母 ……………………………………………………………………………………… 26 五 茶樓溫馨接送情 ……………………………………………………………………………………… 28 六 電車叮噹的歲月 ……………………………………………………………………………………… 30 七 沉醉書海的懵懂少年 …………………………………………………………………………… 33 八 良師啟迪 佈施善根 …………………………………………………………………………… 37 第二章  上善若水  大學之道 ………………………………………………………………… 39 一 文藝青年 專攻水利 …………………………………………………………………………… 41 二 嚴師高徒 勤學敬業 …………………………………………………………………………… 42 三 岩土工程 二年博士 …………………………………………………………………………… 48 第三章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 53 一 關懷社會—不做袖手旁觀者 ……………………………………………………… 55 二 到最貧苦的地方撒下沸騰的熱血 ………………………………………………… 56 三 頂天立地 修橋築路 …………………………………………………………………………… 61 四 菩薩發心 難行能行 …………………………………………………………………………… 62
  • 6. 五 赤子丹心 苦中作樂 …………………………………………………………………………… 66 六 突破轉型 重新定位 …………………………………………………………………………… 70 第四章  菩提眷屬  乘願同行 ………………………………………………………………… 75 一 良緣莫非前世定? ………………………………………………………………………………… 77 二 鋪路修築彩虹橋 ……………………………………………………………………………………… 80 三 異域童話國度的新婚生活 ………………………………………………………………… 83 四 為飄零的落花尋根 ………………………………………………………………………………… 88 五 佛心遊藝 萬行菩薩 …………………………………………………………………………… 90 六 少數民族織繡藝術 ………………………………………………………………………………… 96 七 彩繪心靈美麗圖騰 ……………………………………………………………………………… 102 第五章  學術專業  融會東西 ……………………………………………………………… 105 一 岩土工程抗震設計 ……………………………………………………………………………… 107 二 彈脆性岩石應力分析法 …………………………………………………………………… 109 三 地應力和地下工程的關係 ……………………………………………………………… 110 四 安大略省水電局 …………………………………………………………………………………… 113 五 考察先鋒 危機四伏 ………………………………………………………………………… 121 第六章  赤子情懷  愛國憂民 ……………………………………………………………… 123 一 自討苦吃 不怕艱辛 ………………………………………………………………………… 125 二 滑坡防治 土釘加固 ………………………………………………………………………… 126 三 內地大型水利水電工程 …………………………………………………………………… 128 1. 三峽工程 ………………………………………………………………………………………………… 131 2. 四川“二灘水電工程” ………………………………………………………………………… 143 四 核電和核廢料處理 ……………………………………………………………………………… 144 五 地震風險評估與災後重建 ……………………………………………………………… 145 1. 香港地震風險評估 ………………………………………………………………………………… 146 2. 四川震後規劃重建 ………………………………………………………………………………… 146 六 佛教因緣觀看災難 ……………………………………………………………………………… 150 第七章  高瞻遠矚  生態水利 ……………………………………………………………… 155 一 水源環保 當務之急 ………………………………………………………………………… 157
  • 7. 二 人天和諧 環境倫理 ………………………………………………………………………… 158 三 生態水利 植樹造林 ………………………………………………………………………… 161 四 環保教育 和諧永續 ………………………………………………………………………… 168 五 良師益友王思敬 …………………………………………………………………………………… 171 六 榮獲中國工程院院士 ………………………………………………………………………… 174 第八章  教育興學  行健志遠………………………………………………………………… 179 一 廣結善緣 募款興學 ………………………………………………………………………… 181 二 推動香港大學教育邁向新紀元 …………………………………………………… 184 1. 學術科研國際化 …………………………………………………………………………………… 184 2. 推動與內地學界合作 …………………………………………………………………………… 185 3. 重視人文學科教育 ………………………………………………………………………………… 189 4. 創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194 5. 推廣終生學習進修教育………………………………………………………………………… 199 第九章  淡泊名利  無求自得 ………………………………………………………………… 203 一 知足簡樸 隨遇而安 ………………………………………………………………………… 205 二 隨緣精進 普賢行願 ………………………………………………………………………… 207 三 誠信和敬 化解風波 ………………………………………………………………………… 213 四 心靈管理的科學家 ……………………………………………………………………………… 221 五 心無罣礙 有志竟成 ………………………………………………………………………… 224 六 活在當下 佛智今用 ………………………………………………………………………… 225 第十章  弘護佛法  活在當下………………………………………………………………… 235 一 學佛因緣 …………………………………………………………………………………………………… 237 二 浩瀚書海尋真理 …………………………………………………………………………………… 238 三 禪思隨筆勉有緣 …………………………………………………………………………………… 242 四 科研精神參佛理 …………………………………………………………………………………… 243 五 心靈美育化眾生 …………………………………………………………………………………… 247 六 悲智雙運菩薩行 …………………………………………………………………………………… 249 七 紅塵擺渡不言倦 …………………………………………………………………………………… 254
  • 8. 第十一章  無國界奉獻大愛 …………………………………………………………………… 257 一 福慧慈善基金會 …………………………………………………………………………………… 259 1. 默默耕耘  無相佈施 …………………………………………………………………………… 259 2. 扶貧助學  不求回報 …………………………………………………………………………… 261 3. 情繫山區少數民族 ………………………………………………………………………………… 263 4. 四川涼山彝族孤兒 ………………………………………………………………………………… 265 5. 陝西渭南聰慧聾啞學校 ……………………………………………………………………… 268 6. 寧夏西吉援建學校 ………………………………………………………………………………… 270 7. 寧夏貧困農村建水窖 …………………………………………………………………………… 271 8. 薪火相傳—嚴寬祜難捨能捨  李焯芬無緣大慈 ……………………… 272 二 加拿大社會服務 …………………………………………………………………………………… 279 1. 孟嘗會安老院 ………………………………………………………………………………………… 280 2. 孟嘗會中文學校 …………………………………………………………………………………… 281 3. 籌建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 ……………………………………………………………… 282 4. 多倫多佛光山寺 …………………………………………………………………………………… 282 第十二章  晴窗共對談古今 ……………………………………………………………………… 285 一 佛教與社會和諧 …………………………………………………………………………………… 287 二 儒家文化與世界宏觀 ………………………………………………………………………… 294 三 修身治國以和為貴 ……………………………………………………………………………… 297 四 當代教育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 302 附錄一 李焯芬院士大事年表 …………………………………………………………………… 309 附錄二 李焯芬院士本兼各職項 ……………………………………………………………… 313 附錄三 李焯芬院士主要著述 …………………………………………………………………… 315
  • 9. 序  一 現在數起來已經二十七個春秋了,那時我便同焯芬有了第一次交往。在上 海錦江飯店舉行的國際有限元會議上,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年輕博士作了一篇 學科前沿性的演講,不僅吸引了我的專業興趣,而且也深感後生之可畏。他便 是以後成為摯交的李焯芬。 不久,我們中國科學院能源代表團赴加拿大考察,李焯芬是主要接待人 之一。焯芬的知識廣博,那時他已在岩土工程的多個領域和交叉學科中有所成 就。他組織了安大略的大壩安全調查和研究、核電站的岩土設計、高放核廢料 的地下處置研究等科技難題。事業不辜勤耕耘。李焯芬子夜不眠,日出已然出 班,我勸他切勿以健康作代價。他只淡然地說:“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李焯芬接待我們非常熱情,令人感動。後來,我才知道,焯芬對中國的 所有來訪者無不熱情幫助,同國內許多部門和單位有著廣泛的聯繫和交往,同 許多學人友誼情深。這同他的為人友善胸懷及深厚的中華文化情結有極大的關 係。報答祖國和友善助人相互交織,高度合一。 在從同行進入朋友以後的交往中,我了解到,焯芬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有很深的研究。他研究了中華各民族的歷史遷移和淵源,對多民族的文化、習 俗,及其交流、融合和變遷備加注意。 · 13 ·
  • 10. 焯芬的愛人李美賢則同他願同道合,雖然課目不同,有所分合,但相互 配合默契。他倆到處收集民族服飾,到海外展示;深入山寨進行實地民情和歷 史考察,甚至動用考古技術解謎。可以說他們是中華文明的追隨者,更可以說 他們是中華文明的弘揚人。 受到中華文化的滋潤和薰陶,李氏夫婦胸懷廣闊,心地善良,為人忠 厚。他倆到雲貴川山鄉僻野辦起希望小學,慷慨解囊資助貧困兒童,支持學生 完成學業後回鄉教學。他們不遺餘力地組織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把關懷和愛心 播向中華大地。 不知何時起李焯芬開始了佛學的研究,有一次他告訴我說,他在香港大 學要作一次佛學講座。雖然有點驚異,但也不應有太大的意外。回憶起來,我 們曾談論過宗教學派,焯芬認為佛學最具哲理。對佛學的敬仰非常符合他的人 生信念,他對佛學的傾注表明他從寬容大度和友善心腸的為人品質進入宇宙哲 理信念。這也是我們一般人難能到達的大成思維和理性高度。 李焯芬在科技學術上的傑出成就令人敬佩,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加 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榮獲多種榮譽和獎勵,成為國際知名 學者。他只淡泊置之,繼而向更高的自我要求和人生信念行進,並攀向更高的 哲理境界。 近日得知《李焯芬傳》即將問世,對廣大珍視人生道路的讀者們真是莫 大喜訊,特此欣然作序。 王思敬 2009年9月1日於北京 (作者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14 ·
  • 11. 序  二 焯芬學兄早年獲委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一項榮譽,以表揚他對國 家的貢獻,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作為對他在工程界工作成就的肯定,亦可以說 是貼切不過。最近得悉又將出版單行本,介紹他本人的生平事跡及工作內容, 這不是要為他作個人宣傳,而是要在現今香港社會中,起一個振奮人心的示範 作用。本人有幸被囑代序,作為與焯芬相交四十年的老同窗、老朋友及老旅 伴,這也是義不容辭及樂而為之的任務。因為我比較理解他的內心世界,深厚 的佛學修為,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和激情投入的愛國情懷。 回想起焯芬兄與我一起成長,四十多年前的大學生活,許多同學都要不 是埋頭苦讀,便是要盡情享受大學中的自由氣氛,感受初進大學社會的衝擊。 焯芬兄卻默默地利用課餘時間及學校假期參加大專社會服務隊,辛勤地在新界 邊遠地區修橋整路,實踐他在課堂中所學之工程實務知識。冥冥中的緣分使他 在“服務隊”中結識了擁有共同理想而又同月同日出生的未來太太—李美 賢,這印證了“前緣天注定”,“種善因、得善果”的中華文化傳統智慧。 我港大碩士畢業後,又有緣與焯芬兄分別在兩家加拿大東部的大學修讀 博士課程,因而可以定期到多倫多的唐人餐館,利用不多的學校津貼積蓄,享 用來之不易的中式點心,當時美賢剛誕下長子—業群。留學生的日子並不好 · 15 ·
  • 12. 過,但我倆常在多倫多的唐餐館起爭執,原因都是為爭付賬引起,記得有一次 因善意的爭執而壓壞了櫃台的玻璃。他這種仗義疏財、克己為人的性格,已響 起他日後忘我地為社會服務的前奏。 取得博士學位後,焯芬留在加拿大發展,十多年間已晉升至當地水電公 司中華人最高級管理人員,負責管理和統籌技術隊伍,並開始接待從中國前來 取經訪問的專家學者,這奠下他日後為廣大中國人民服務的基礎和機遇。他在 多倫多開辦了週末的華文學校,義務為當地華人子弟服務,傳授中華傳統文化 知識。又開辦華人安老院,卓有成績,體現了《禮記》中之“老有所終,壯有 所用,幼有所養”的精神。 十多年前焯芬舉家回港發展,有機會一展抱負,在中華大地上南來北往, 僕僕風塵,奔波不已。一邊在香港大學負責管理事務,又積極參加佛教學院和 中華文化的促進工作;一邊跋涉於窮山遠水,為偏遠地區的水利工程而勞心。 這忘我貢獻的精神,已受到各方的肯定,但他對所得之讚譽,總是很謙遜地把 功勞推到與他一起工作的團隊人員身上。焯芬雖然是理工專業出身的工程師, 但他對文化及佛學的修為極高,他雋永清麗的文筆和平易近人的哲理闡釋,可 以從他以前幾本暢銷書如《應當如是》、《心無罣礙》、《活在當下》、《佛 智今用》與《走出困境》中略見一斑。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的工作,我倆 更是合作無間,全心全意地為提高香港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下一代的 民族精神,亦同時為香港對內地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傳承和交流而努力。 焯芬近年應邀在香港特區政府中多個諮詢及管理機構擔任領導職務,卓 有成效,可算深慶得人。他又被多個慈善團體委任為信託人,在濟貧、教育、 醫療及文化各方面策劃有序,並身體力行,親自督促有關團體善用資源。這種 不辭勞苦、佈施奉獻的精神,我相信他已接近佛性的化境。 十多年來焯芬和我們一起走過不少路,足跡遍踏中國大地,如“絲綢之 路”、“江南良渚文化”、“山西堯舜遺跡”等,海外亦曾遊訪印度、日本、 · 16 ·
  • 13. 伊朗與及中亞地區等文化古跡。期間交流研究,互相砥礪,以探求中外文化交 流之路。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如何從歷史中汲取經驗,發掘外來各民族文化的優 點,重新在世界舞台上把中華文化優秀的部分定位及介紹給西方社會,宣揚傳 統文化的“和平”、“大同”與“平衡”的觀念,重踏文化領域上之“道德高 地”。這是中國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對國際社會的貢獻。 焯芬兄在工程和技術領域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和事跡,在本書中將作 詳細介紹,此序中不再多言,希望廣大讀者能從他的奮鬥經驗、奉獻精神和崇 高理想中獲得靈感和啟發。 黃景強 2010年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標誌集團主席、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副主席) · 17 ·
  • 14. 書 翰 一 章 香 墨 世 因 家 緣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故鄉的山水已成為遙遠記憶中的一筆水墨煙雲。當微風輕輕滑過 水面飄浮的落葉,勾起塵封久遠的回憶,令人興起“苦樂齊受,皆從 緣生;得失從緣,心無增減”的感悟。
  • 15. 一  菊鄉小欖人傑地靈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七日(農曆三月初六),李焯芬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小 欖鎮永寧大華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中山古稱香山,因革命偉人孫中山而改稱中山,自來就是人文薈萃的風水 寶地。近現代史上的名人還有唐紹儀、孫科、王雲五、吳鐵成等四位民國政府 的總理級人物;在文化、教育界,有鍾榮光:嶺南大學創辦者,被譽為香港高 等教育“第一位華人校長”;蕭友梅則是近現代中國音樂教育的開創者,中國 第一所音樂學院的創辦者;另外還有名導演鄭君里。 小欖鎮一向文風鼎盛,明清文武進士輩出,加上文武舉人,貢、監生恩 蔭等多達五百四十九人,佔當時全香山縣科舉總數一千八百三十二人的百分之 三十。較知名者,明代有吏、禮、兵三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中極殿大學士何 吾騶,南京禮部尚書李書宸;清代有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何璟,湖北正考 官、廣西提學使李翰芬,鎮威將軍盧殿標,武探花何乃斌等等。 從以上的文人名士可以看出,李何兩姓為小欖的旺族,而李焯芬的父親李 潮書,母親何蕙蘭女士都是這兩大族姓的後裔。 小欖原是南海古海灣的島嶼,南宋以來所建的農業古鎮,距今已有八百五 十多年的歷史,現仍保存了不少濃郁嶺南特色的古建築,有各氏族祠堂、文武 府第、寺廟、坊表、文塔、橋樑、鑊耳樓等古建築逾千座。古時相傳有一“通 天橋”,連接順德與香山縣小欖,漁民都到對岸的“大欖”和“小欖”兩個丘 陵上休憩、曬網。漁民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黃菊遍野,溢香流金,景 物宜人,認為是上天賜予的福地,於是在這片黃花盛開的地方開村墾荒,建立 · 21 ·
  • 16.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家園,逐漸繁衍。小欖地處四季如春的嶺南,南宋以來以種菊、賞菊聞名。又 稱“小柴桑”,一九五九年被譽為“菊城”。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舉辦菊試與賞 菊花會,後來逐漸擴大成吟詩賞花等熱鬧風雅的菊花會。 民國期間的菊花大會,有粵劇、電影、雜技、曲藝、飄色、舞龍、舞獅、 對聯、書畫等多項文藝活動,反映了小欖鎮那歷史悠久的豐富文化內涵。 二○○三年,小欖舉辦首屆“菊花文化藝術節”,並通過“廣東省民族 民間(菊花文化)藝術之鄉”檢查驗收。現在菊花年年有小展,十年辦中展, 六十年一大展,菊展成為一項文化傳統。 二  別夢依稀故鄉情 李焯芬的父親李潮書,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生,是一位國學修養深 厚的典型儒雅文士,平素喜歡舞文弄墨的性情中人,個性爽朗樂觀,每當逢年 過節,常常信筆揮毫,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李潮書在中山大學時,認識了同窗 好友何毓鱗的妹妹何惠蘭,後來二人結為連理。一九四八年十月,八年抗戰勝利 後的廣州,依然是百業蕭條,物價騰貴,民不聊生。已過而立之年的李潮書先 生,帶著比自己小三歲的夫人何蕙蘭與年僅三歲的長子李焯芬來到省城廣州, 投靠李焯芬當時在省城也是大戶人家的舅舅何毓鱗,寄居珠江南岸的西關。李 潮書夫婦為了維持一家的生計而忙碌,後來決定到香港去謀發展。何蕙蘭別無選 擇,只好忍痛暫時將年幼的李焯芬託給自己的小姑子照顧,前後長達五年之久。 別夢依稀,故鄉山水已成為遙遠記憶中的一筆水墨煙雲。小欖鎮裡的一條 小河,當微風輕輕滑過水面飄浮的落葉,勾起李焯芬塵封久遠的回憶,猶記得 大夥在水塘畔的榕樹下遊戲;每逢豐收的十月,見到鄉親們將水塘裡的水排放 掉,踩著池內黑色泥漿,拿網將魚逼到一邊,吆喝著將魚裝進桶裡,一景一物 似乎仍歷歷在目。 · 22 ·
  • 17.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童年故鄉小欖的河流與那帶給村民生活溫飽的水塘,在李焯芬腦海深處逐 漸交織出他未來生命志業的藍圖—水利資源與大地生命的血脈。 三  儒者風範的父親 李焯芬的父親李潮書先生,曾經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視子女教 育。一九五○年九月,他安排不足六歲的李焯芬就讀廣州珠江南岸的一間小 學,開啟他童蒙學習。戰後的社會,百廢待興。這所小學有四層樓高,還附 設有運動場,在當時的廣州算是一間很好的小學了。雖然當時生活條件依然 艱難,相較於社會上整個大環境,能夠有個專心讀書的童年,已是莫大的幸 福了。 對五十年代初的香港略有所知的人,都可能了解當時生活的艱難困苦。李 潮書最初隻身前往香港謀生,然後才讓太太過去。到了一九五三年,父母親終 於將李焯芬三兄弟接到香港,一家團聚。 李潮書畢業於中山大學,性喜舞文弄墨,一介傳統儒生風範,無形中也令 李焯芬自幼薰習於翰墨書香之中。生性疏爽,喜好交友的李潮書,確實是個大 忙人。他曾擔任香港僑港欖鎮同鄉會理事,兼任文書。當年,不少理事會之文 字工作,皆出自李潮書之手筆。偶爾閑暇之餘李潮書也會給兒子們講些歷史或 三國演義、水滸英雄之類的故事。他十分關心兒子們的教育和成長。 幼年時的李焯芬,精靈活潑,聰慧過人,甚得老父歡心,偶爾亦曾陪同往 僑港欖鎮同鄉會幫手做些義務工作。他還記得當時是在上環海邊一幢舊樓裡面 辦公。五六十年代的人們,大多為老廣東小香港,鄉土觀念尤重,每每相聚, 小欖鄉音殊為親切。 李焯芬記憶中的香港兒時歲月,偶爾有些街坊店舖新開張,都會慕名請李 潮書揮毫寫就店名橫額。勾金塗銀,瘦若宋金,自成一格,渾然一體。醉心書 · 23 ·
  • 18.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1955 年秋,於香港植物公園(時年十歲)。 · 24 ·
  • 19.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故居已經面目全非,只有父親李潮書寫的 八十年代中,父親僑居加拿大時合影。 “輝園”兩字仍熠熠生輝。 1958 年秋,與父母及兩弟(李揚芬、李彥芬)合影。 · 25 ·
  • 20.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藝的李潮書,從來都是來者不拒,慷慨應承。但他從來不曾為五斗米去揮灑筆 墨,完全是自己的興趣使然。 到了八十年代,李潮書完全退休後,移民加拿大與兒子同住,在很短的時 間內就融入了當地的華人圈子。因為多倫多也有個中山同鄉會。這一點,連李 焯芬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老爸,在人生地不熟、語言不同的他鄉異國,居然很 快能夠找到不少知己和同鄉。 至於李焯芬的母親何蕙蘭則由於不習慣加拿大的冰天雪地,後來回到香港 的兩個兒子身邊。她晚年多病,需要特別醫護照料,後來在鑽石山的“志蓮私 家護理安老院”住了七年辭世。在兒子心目中,母親何蕙蘭是個很獨立、很能 幹的女性,無論在怎樣的大風大浪面前,都能保持一個平靜的心境,是佛緣很 深的善信。她間接直接影響到兒子李焯芬禮敬三寶,心寄如來。 母親早年曾受過幼師訓練,擔任過幼師。後來長期為家務及家計盡心盡 力,極為辛勞,好不容易拉扯大了李焯芬三兄弟。 “假設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 百年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四  賢德身教的慈母 六十年代的香港,經濟緩慢起步,貿易與加工生產逐漸興起,為了改善生 活,當時的社會可說是全民皆工。李焯芬的母親何蕙蘭移居香港後,一面照顧 三個兒子,一面在每日忙完家務之餘,還從工廠拿回些手套的半成品,在家中 加工製成成品後交回工廠,賺取些微薄的加工費。 李焯芬記得當時一家人住在港島的東區,而母親承包手套的那間工廠在九 龍的大角咀。那時候沒有地鐵,也還沒有海底隧道,必須坐巴士到中環再轉乘 渡海輪到大角咀,然後再走十分鐘的路才能到工廠。記憶裡,他見到母親纖弱 · 26 ·
  • 21.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1958 年夏,與母親合影。 · 27 ·
  • 22.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的背影經常提著兩個沉重的大塑膠袋。三個孩子就在母親的任勞任怨與含辛茹 苦培養中長大。一直到李焯芬讀高小,母親才開始讓他幫忙做個物流小夥計, 把縫好的手套送回工廠,再把半成品帶回家來。對一個高小的孩子來講,這份 工作,不能說一點都不累,不過也是個鍛鍊的機會。從這會兒開始,李焯芬學 會了搭船搭車,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跟廠裡的工友打交道,點 點滴滴都是令李焯芬成長的資糧。 回想這段成長的過程,李焯芬深深感恩母親當年的身教,多年後他自己在 加拿大成家,有了兩個兒子後,也讓他們和當地其他的孩子們一樣,利用課餘 打工,藉以從小鍛練子女體諒父母辛苦與學習書本以外的待人處事道理。李焯 芬的老大曾在鄰近一間快餐店打工,老二當過報童。特別是老二在隆冬裡派報 紙令人印象深刻。每天清晨五時,才十歲左右的老二把一疊疊厚厚的《多倫多 星報》分類疊好,將報紙放在雪橇上,在雪地上來回拖著,挨家逐戶去派報, 偶爾還得處理客戶投訴和收賬 等問題。做父母的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母親 還曾經開著車老遠地偷偷跟著。即使有千萬個不放心,為了培養他們的獨立能 力,還是讓孩子這樣子去纍積一些寶貴的生活經驗。 七十年代,李焯芬在加拿大讀完博士學位並留在加拿大工作。他的父母親 後來在八十年代初也曾移居加拿大,頗具藝術家習性的李潮書非常喜愛楓葉之 國的山川景致。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一日,李潮書病逝異鄉,後歸葬香港歌連臣 墳場。 五  茶樓溫馨接送情 一九九四年初,李焯芬應邀返香港任教,這時他才開始有了更多陪伴母 親的時光。母親何蕙蘭晚年有個飲早茶的習慣,從那時起,無論工作多忙碌, 李焯芬必定風雨無阻地安排週日與母親飲早茶。偶爾因萬不得已無法推辭的公 · 28 ·
  • 23.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事,李焯芬亦會像個小學生一樣先向母親請假。起初,母親身體還算健朗,她 每週日晨運之後,大清早便到北角寓所附近的茶樓,一邊品茗,一邊等候愛子 的到來。她吃得不多,就喜歡魚片粥或魚球粥,外加一碟小點。做兒子的總是 希望她能多品嚐一些其他的美點。因此,她偶爾也會抱怨李焯芬點菜點得過 多,告誡兒子別浪費食物。其實,做母親的,更多時候只是心滿意足地看著兒 子狼吞虎嚥,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母親才感受到自己對兒子的關愛,感受到 做母親的幸福。 前後大約十年光景中,李焯芬見母親年事日高,健康狀況日益退化。一 九九六年,母親因摔倒而嚴重地傷及脊骨吃了不少苦。多虧李焯芬的摯友陳裘 德醫生悉心治理,她的骨傷總算是治癒了,但行動大不如前,走路得靠柺杖輔 助。等她出院後,母子倆每週日仍如常地飲早茶。李焯芬先把車子開到她寓所 樓下,扶她慢慢走下來,坐上了車再把車子開到茶樓附近的停車場,然後扶她 徐徐地走上茶樓。依然是魚片粥,外加一碟小點。母 親內心期待的已不是茶樓 的美饌佳餚,而是感受兒子一片孝心與關愛的親情。 這樣又過了一段時日,李焯芬的母親不幸又中風了。她是個意志堅強的 人,儘管經歷了一段漫長而艱苦的康復療程,總算又捱過去了。由於行動不 便,需要專業的醫療照顧,她出院後便住進了鑽石山佛教志蓮私家護理安老院。 志蓮淨苑對長者的悉心照料、寧靜祥和的環境和佛教慈悲喜捨的精神,也 逐漸感染了李焯芬的母親,使她更泰然地面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在志蓮安 養的那七年當中,母子倆依舊每週日上茶樓去。由於行動不便,母親期待的眼 神更殷切了。只是這時候母親必須以輪椅代步。李焯芬總是先到志蓮接她,陪 伴坐著輪椅的母親散步到荷李活廣場,二人說笑間到了茶樓。那附近無論是港 式早茶,還是淮揚美點或大排檔粥麵,母親都吃得很香,心滿意足。 李焯芬的母親喜愛閱報,也非常關心社會時事,她甚至比自己當大學副校 長的兒子李焯芬還消息靈通,茶桌上偶爾還會給兒子繪聲繪色地作些新聞報導 · 29 ·
  • 24.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與分析講解呢。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李焯芬的母親安詳往生,與父親合 葬於柴灣歌連臣墳場。這段時日,母親的溫馨慈愛特別令李焯芬懷念,他說: “媽媽在老人院住了七年,我每個週日必定找她飲茶,與她在商場走走, 她已經很開心;沙士期間,我們不准進入老人院,就隔著玻璃跟她打招呼,後 來我們更須穿著保護衣來見面,她又捱過了幾個月。她晚年多病,又中過風, 人卻很泰然,臨走前不忘告訴我們她沒有遺憾。”雖然人之常情難免不捨親情 的愛別離苦,誠如經典中佛陀所開示:“命如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 苦,孰能致不死?”(北傳《法句經.生死品》) 往事歷歷在目,李焯芬平靜慈藹的臉上,難掩沉湎往事的絲絲幸福。 李焯芬是虔誠的佛教徒,但辦公室沒有佛像,家中的兩尊石雕佛像是太太 的收藏。客廳、書房、玄關等位置,舉目所見近三十款“母與子”公仔,這才 是他所收集的主題。“這個埃及母親雕像的頭頂了一撮麥穗;北美印第安人的 母與子用草紮成;看看泰北緬甸這長頸族婦女,用木雕成,也戴了頸圈,很少 有。墨西哥、俄羅斯、中國、韓國,北美的愛斯基摩人……幾乎每個地方都可 以搵到 mother and child 公仔,母愛是 universal 的。”看著這些來自不同國家 地區的公仔,散發出相同的母子之間那份溫馨與天倫,令人感動,而母親留下 的也是這份感覺。 李焯芬拿出一個個公仔供作者拍照,如數家珍,露出童稚般天真的笑容, 但仍不掩那份隱隱淡然的惆悵與憂傷…… 六  電車叮噹的歲月 跨越了羅湖橋,八歲的李焯芬和兩個弟弟在姑姐的照料下踏進了香港境 內,那是一九五三年八月的事了。童稚的心靈唯一最開心的願望就是盼著過了 羅湖橋就可以見到親愛的爹娘。 · 30 ·
  • 25.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初到香港的李焯芬,與父母親及兩個弟弟曾先後住過港島東區的灣仔、銅 鑼灣和北角。那年頭,特別是在夏日裡,炎熱的豔陽充塞在老舊唐樓那狹窄街 道裡,那是記憶裡的童年黑白歲月。而最令他好奇的新奇玩意兒,則是那伴隨 著他成長,可以帶著他見識外面花花世界的叮噹電車。 俗語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父親李潮書因此十分重視子女的 教育,希望他們能上較好的學校,所以為李焯芬選擇就讀必須乘電車從北角到 西環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中學時代,則是港島半山的聖約瑟書院。 那時李焯芬在廣州已經讀過一年的小學,到香港後插班小學二年級。那段 叮噹車的童年歲月,交織在北角與西環之間年復一年,香港的經濟也逐漸邁向 繁華,那永遠不變的叮噹聲依舊是大多數香港居民永恆的記憶。 李焯芬就讀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可算是當時較優秀的小學之一了,許多 家長都企盼自己的子女能夠在那兒讀書。聖彼得小學早年在港島半山的鐵崗, 後來才搬到西區石塘咀的山道,鄰近香港大學。當年的同班同學中,有現任香 港立法會主席的曾鈺成,他的母親何杏芳女士與李焯芬的母親何惠蘭,原來也 是在小欖時的舊同學。 李焯芬記得他選擇讀上午校,每天早晨六點多必須起床,七點出門,經過 叮叮噹噹的三十五分鐘左右車程到達西環屈地街,然後沿著山路往上走十多分 鐘,八點前準時到達學校。也許自幼受到喜好讀書的父親耳濡目染,能夠上學 讀書是他最歡喜的事了,交通的不便似乎一點也沒有令他煩惱。李焯芬在那段 清早上學的日子裡竟然從沒有遲到過,而且學業成績優異。他回憶說,自己從 小就睡覺時間較少,更沒有睡懶覺的習慣,一直都是晚睡早起。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還沒有電視,孩子們的文娛活動還十分貧乏。每天 做完功課後,收聽收音機裡面的故事節目,就成了李焯芬三兄弟消磨時光的最 好娛樂。早期香港的廣播電台,沒有現在那些天王天后的音樂,倒是有不少歷 史小說故事節目,比如《三國演義》、《西遊記》,《說岳全傳》等等。除了 · 31 ·
  • 26.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收聽這些故事外,閱讀兒童故事書也成了孩子們的共同愛好。 那時兒童圖書還不如今天這樣多,香港街頭偶爾能見到一些童話書攤, 提供內地出版的連環圖畫故事書給小朋友們借閱,每次收兩毛錢。攤前往往 聚集了不少小朋友,三五成群地坐在攤主提供的小凳子上看童話書,看得全 神貫注津津有味。據李焯芬憶述,小學的幾年時間,差不多看了三百本兒童 書。當然買者為少,多數是同學、鄰居間互相借閱,更多的是在書攤上看 的。雖說是連環畫書,繪畫的往往卻是甚有藝術成就的人物畫家,包括著 名畫家劉旦宅等,連環圖都畫得很精細和生動有趣。大部分的連環圖都是黑 白的,偶爾也有些是彩色的。內容多半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例如《三國演 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說岳全傳》、《七俠五義》等。 每本名著,均有一套連環圖畫,凡數十冊之巨。整套連環圖當然是連貫的, 但每一冊都有其完整的章節片段,所以隨手翻開任何一冊,都有其可讀性。 也有不少歷史偉人傳記的 連環圖,例如《文天祥》、《林則徐》、《孫中山》 等。造型和畫工均不讓伊朗、印度和中亞的細密畫專美,因此甚為小讀者們 所喜愛。 兒童連環圖畫書攤陪伴了李焯芬一個快樂和豐足的童年,也讓他從中開始 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其中許多圖文並茂的細節,令 他至今印象深刻,歷久而彌新。也由一些人物故事連環圖的潛移默化,李焯芬 得到不少砥礪和啟發。在幼小的心靈中,已開始萌生“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有為者亦若是”的意念。令人感歎的是,環顧當今許多流行的漫畫書,內容 充斥著暴力與負面的價值觀,少了以往那些優良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 李焯芬童年住在港島東區,家裡空間有限,若兄弟三人課餘要一同溫習或 做功課,書桌不敷應用。當年香港公共圖書館不多,大會堂圖書館也是後來才 落成的。那時李家附近剛建成了維多利亞公園,不但空氣好,空間寬闊,還有 不少供遊人休憩的長椅,這就成了李焯芬放學後看書或溫習功課的最佳場所。 · 32 ·
  • 27.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就這樣,維園成了他童年時代一個流連忘返的好去處。某個星期天的上午,李 焯芬一如往常地來到維園,坐在長椅上聚精會神地看書。正看得入神時,一位 中年人散步經過,隨即走上前來,向他微微一笑,很和氣地說:“小朋友,你 可知道在猛烈的陽光下看書,可能會傷害你的眼睛及視力。我建議你還是到樹 蔭下去看書較好。”經好心陌生人一提點,李焯芬才知道不要在熾烈的陽光下 看書,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眼睛。謝過好心人後,他便搬到樹蔭下繼續看書做 功課。 一位好心陌生人的話語,傳達的仁心善意令小小的李焯芬得到啟發,至 今不忘,心存感激。他了解到善行不一定要投放很多的金錢或物資,一個善意 的叮嚀、一句鼓勵的話乃至一個微笑,都可以是善行,都可以助人於無形。語 云:良言一句三冬暖,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順帶一提:李家三兄弟中,二弟李揚芬後來亦畢業於香港大學,長期 從事教育行政工作,曾任香港教育學院教務長;小弟李彥芬則是香港特區政府 的公務員。 七  沉醉書海的懵懂少年 李焯芬在小學連年名列前茅的出色成績,讓他於一九五七年九月順利地進 入了位於中環半山堅尼道七號的聖約瑟書院,從此生活進入新的一頁。這是一 所由天主教喇沙修會辦的男校,修士以愛爾蘭籍為主,當時已有約一百年的歷 史,是一所頗具規模、校風純樸與紀律嚴明的名校。歐陸式的淺灰色建築有點 典雅古樸的味道。那時候北角已有通往中環的巴士,上學的時間也就相對更從 容些。 前後七年—五年中學兩年預科—李焯芬都是在聖約瑟度過的。中一的 班主任是一位歐籍女教師,長得胖呼呼的,慈眉善目,非常重視閱讀寫作,對 · 33 ·
  • 29.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學生很嚴厲,也因此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水準。喜好讀書的李焯芬在聖約瑟 可謂如魚得水,更為關鍵的是課室裡有一個不算十分大的書櫃,裡面全是英文 版的名著,包括狄更斯、雨果、莎士比亞、歌德、大仲馬等名家的經典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從中一到中四,每位班主任都堅持要求每個學生每週都 要借書並寫讀書報告,一年四季從無間斷。當年外籍修士當班主任老師,兼教 英國文學,經常選些外國作家的散文給學生讀,讀完要學習分析每篇文章的優 點,並參照這些名家的寫法來自己創作。就這樣日積月纍,李焯芬也學習去寫 一些散文小品和短篇小說;偶爾還把一些稿件寄到學生報刊上去發表。當年有 幾份很不錯的學生報刊:《中國學生週報》和《青年樂園》,另外還有一份月 刊叫《青年文友》。就這樣,在中學那幾年間,李焯芬“被迫”讀了不少世界 名著,包括《雙城記》、《塊肉餘生記》、《巴黎聖母院》、《咆哮山莊》、 《簡愛》、《基度山恩仇記》、《三劍俠》、《金銀島》、《八十 日環遊世 界》、《海底六萬里》、《湯姆沙耶》、《老人與海》等等。讀多了,也會模 仿別人的寫法;英文寫作的能力也就漸漸提高了。驀然回首,許多當年的學 生都同意,中學那幾年的強制性閱讀,其實是為大家培養了人生基本功(life skills)之一的寫作功。其後無論大家從事哪個行業,均受用無窮。李焯芬感 歎:真的很感恩那幾年的強制性閱讀,既培養了對文學和寫作的興趣,又增長 一些知識、開闊了視野。 那年頭的中學生,遠未有今日的學生那樣多玩意兒,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偶爾的一點校園活動便是一年一度的音樂節,有興趣者可以參加莎士比亞歌劇 表演,或校際詩歌朗誦比賽。聖約瑟亦很重視足球運動,和班上許多同學一 樣,李焯芬亦曾在中學階段積極參加過足球的訓練和比賽。 回頭再說課室裡的圖書,入讀聖約瑟幾個月,李焯芬已經將課室裡的圖 書看得七七八八,也因為學校所教授的知識與圖書館的藏書畢竟有限,他常常 感到“吃不飽”。於是,愛看書的李焯芬,眼睛慢慢盯上了中環鬧市裡皇后大 · 35 ·
  • 30.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道中的兩間書店。李焯芬成了這兩家書店的書釘,風雨無阻地前後達六年。那 六年期間,每週差不多總有兩三天,下午放學後,李焯芬都要在書店裡泡上兩 個小時。兩家書店中,商務印書館以文學書籍為主,中華書局則以文史為主。 這兩家書店主要供應內地出版的書,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 歌》、《青年近衛軍》、《戰爭與和平》等等,甚至還有《毛澤東選集》。就 這樣,用李焯芬自己的話來說,日日打書釘,免費看書,連書店的職員都認識 他了。 精打細算的李焯芬,常常用父母給他坐巴士的錢,改搭電車,這樣就可以 省出一毫兩毫,甚至在午餐上也打起了小算盤。每日午餐的一元錢,只用其中 的五毫在校門口的士多店買一份專為學生提供的簡便盒飯,將剩餘的五毫子和 搭車節省的一毫兩毫,集腋成裘,這樣纍計一週,可以購買一本或兩本圖書。 這些購買的書籍,一定是他在書店打書釘多日,看得愛不釋手,幾乎能倒背如 流的那類作品。近年能夠利用業餘時間,一口氣寫出四、五本暢銷書的李焯 芬,其厚實的文學修養與文字基礎,就是這樣在少年時代無形中培養出來的。 李焯芬經年纍月地博覽群書,從一九五九年開始了自己的練筆過程。他 陸續在《中國學生週報》、《青年樂園》等報刊上投稿,發表自己的作品。 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一年間,李焯芬報名參加了寫作培訓班。當時參加寫作講 習班的學員約有三十人,大都是“文藝青年”。每晚均有不同的專題和講者。 講題包括近代中國文學、歐美文學、散文創作、小說創作、詩歌創作、兒童文 學創作、影評寫作等,內容十分豐富;講來亦引人入勝。李焯芬印象特別深刻 的包括徐訏、王敬羲和劉以鬯講的小說創作,蔡思果講的散文隨筆和羅冠樵講 的兒童文學創作等。寫作講習班的同學們後來成立了一個“阡陌文社”,藉以 推動青年文學創作,交流創作經驗;有些成員日後成了香港文壇的骨幹。 當時李焯芬對於文學充滿了無限熱情與創作的慾望,見到投稿的作品變成 鉛字方塊文章,大大地鼓舞他朝作家之路的目標邁進。他利用課餘時間,積極 · 36 ·
  • 31. 第一章 翰墨因緣 書香世家 參與文藝刊物的編輯工作。六十年代初的香港,物質生活很單調,加上戰亂之 後上海等地大批文化人聚集在這彈丸之地,也掀起了崇尚文藝的風氣,各種文 社組織應運而生,文學刊物也是雨後春筍般出版。那番文化氛圍絕非今天之功 利重商的市井文化所可比擬。 八  良師啟迪  佈施善根 中學階段還值得一提的是,李焯芬五六十年代在聖約瑟書院讀書時,老 師們華洋參半,也有些來自外地的華僑不太會講中文。李焯芬記得有位來自 馬來西亞的柯老師( Mr. Quah ),在課堂內外講的都是英語,大概廣東話 不太靈光。柯老師是李焯芬中三時的班主任,約五十餘歲的年紀,身材魁梧 而甚有威儀。偶爾下課後,見他換上戎裝。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當年香港 義勇軍團的一位司令員,軍階是上校,怪不得站在講台上威儀十足。儘管柯 老師是個軍人,日常待人接物還是十分和藹可親的,而且很有愛心。記得中 三那年的聖誕節來臨前,柯老師建議同學們去牛池灣的一間安老院探望老人 家,還準備給他(她)們買些羊毛領巾和帽子之類的小禮品。這當然需要一 點錢。柯老師於是建議大家在班上辦個賣物會,每人把自己的一件物品帶回 班上拍賣,以便籌募購買禮品的經費。於是,每位同學遵從柯老師的囑咐, 從家裡帶回一件物品拍賣。有人帶回一本圖書;有人帶回一些案頭裝飾品或 小擺設;也有人帶回一些曲奇或餅乾之類的小食品。同學們都沒有甚麼拍賣 的經驗,也不清楚自己想買些甚麼。課堂上,柯老師權當拍賣官,把物品逐 件拿出來叫賣。有些物品有人出價競投,於是順利成交;也有些物件無人出 價。每當遇上這種情況時,柯老師總是笑容滿面地把物件送到一位同學的桌 上,說:“好,就一塊錢(或五毛錢)賣了給你!”反正價錢不高,那位同 學準不會有異議。這樣一來,既達到募款的目的,也免了讓捐出物件的同學 · 37 ·
  • 32. 治水.治學.治心— 李焯芬傳 尷尬。柯老師其實也給大家好好地上了一課:教導同學們如何去為人設想, 推己及人。聖誕前夕,大家帶著小禮品去探望老人家,過了一個溫馨的節 日。柯老師讓大家體會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義,在同學們的心田中播 下了善的種子;點點滴滴的溫馨,令李焯芬至今不忘。 柯老師後來還請全班同學到他家裡聚餐聯歡,誠懇熱情地招呼每一位同 學。這在當年是很少見的。同學們由衷地敬愛這位極有愛心的軍人老師。多年 後,柯老師因病辭世,李焯芬和許多同學都前往送別,送柯老師到跑馬地的陵 園安息。 聖約瑟書院當年還有這樣的一個傳統:每個學科每月均設有測試,每位同 學每月均有一份成績考核報告。這不算特別,特別的是校長每月會親自來到每 個教室,向同學們逐一派發該月份的成績報告表。這份報告表其實也是一份全 年的成績紀錄。因此每個月裡,成績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一看這份紀錄就一 目了然。校長是位愛爾蘭籍的天主教喇沙會修士。他來到課室,逐一叫喚同學 們 依次出來領取成績表。看到某一科的成績進步了,他會說句讚勉的話;要是 看到某一科的成績退步了,他會要求你當眾解釋為甚麼退步了,那實在是件令 人很難為情的事,恨不得找個地洞躲藏起來,不讓人看到自己的窘樣。這樣一 來,同學們都不敢對學業掉以輕心,免得校長屆時又來當眾追問。大家都較認 真地讀書,希望爭取到較好的成績,不希望見到成績倒退。 人生的壓力像給皮球打氣,完全無壓力或壓力太少則皮球打不起來;太多 了則有漲破的危險,當適可而止。事實上,校長這一招果真奏效。班上一些原 來貪玩的同學都逐漸改變,開始認真讀書;有不少本來成績平平的同學,逐漸 在班上脫穎而出,甚至名列前茅。有許多同學日後在社會上都頗有成就,這和 校長當年的激勵不無關係。他讓這些大孩子們開了竅,從此奮發向上,開啟自 己的潛能,繼而活出自己生命的彩虹。 ·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