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0
提升心靈的方法:佛陀教導的四念住
常軸居士
修習四念住的效益
世尊:「有一條直接之道,
可以清淨眾生,
超越憂愁和悲傷,
滅除痛苦與煩惱,
可以獲得正法,
可以實證涅槃,
名為四念住。」
「念」的涵意
充分覺知當下正在發生什麼。
特性: 接納、開放、寬廣、柔軟。
比喻: 牧牛人坐在樹下,放鬆地觀察遠處的牛群吃著牧草。
保持具念的方法
念
分心
微笑
承認
把念當作好朋友,
跟她在一起,
如此愉快、平靜、開闊。
具念於覺知身體,
有助於保持念念相續,
同時保持開放與接納。
把生活中的場合,視為念的遊樂園。
以輕鬆的態度面對,把發生的每件事,視為檢驗與念相處的機會。
念:六種動物繫在一起的比喻
念:頭頂著油缽的比喻
念:大海納百川的比喻
念:空瓶與滿瓶的比喻
修行念住時,需要具備的素質
精勤
正知
具念
遠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惱
修行念住時,需要審查的面向
隨觀於內、於外、內與外
隨觀生起、滅去、生起與滅去
建立念,純粹的知、持續的念
安住於無所依賴,不執取任何事物
於身隨觀身而住;
於受隨觀受而住;
於心隨觀心而住;
於法隨觀法而住;
精勤、正知、具念,
以此訓練而移除世間的貪婪、憂鬱。
四念住:念住的四個面向
身念住 - 入出息
當入息長時,知道⋯⋯;當出息長時,知道⋯⋯。
當入息短時,知道⋯⋯;當出息短時,知道⋯⋯。
在入息時感覺到全身;在出息時⋯⋯。
在入息時平靜身行;在出息時⋯⋯。
身念住 - 威儀
當行走的時候,知道⋯⋯;
當站立的時候,知道⋯⋯;
當坐下的時候,知道⋯⋯;
當躺臥的時候,知道⋯⋯。
身念住 - 解剖
從頭頂到腳底審視這個身體,
在這個身體裏有:
髮、毛、爪、齒、皮、
肉、腱、骨、髓、腎、
心、肝、肋、脾、肺、
腸、膜、胃、糞、腦、
膽、痰、膿、血、汗、脂肪、
淚、膏、唾、涕、節液、尿。
身念住 - 四界
四界是關於特質,而非本質。
地界:硬、粗、重、軟、滑、輕。
水界:流動、黏結。
火界:熱、冷。
風界:支持、推動。
身念住 - 四界
這樣審視身體,
在這個身體之中有:
地界、
水界、
火界、
風界。
身念住 - 死屍
看見屍體被丟棄在荒塚,屍體膨脹、青瘀、膿爛。
被各種動物、蟲所吃。
骸骨帶著血肉,連著腱。
骸骨沒有肉,染滿血,連著腱。
骸骨沒有血肉,連著腱。
骸骨四散。
骸骨就像螺貝那般白。
骸骨堆積經年。骸骨腐爛成粉末。
感受樂受時,知道自己在⋯⋯;
感受苦受時,知道自己在⋯⋯;
感受不苦不樂受時,知道自己在⋯⋯。
受念住
日常生活包含千萬種愉快、痛苦,
以及不苦不樂的瞬間。
這些感覺並非錯誤或不好,
而是生命之流的展現。
心念住
有貪欲心時,知道⋯⋯;離⋯⋯時,知道⋯⋯;
有瞋恚心時,知道⋯⋯;離⋯⋯時,知道⋯⋯;
有愚痴心時,知道⋯⋯;離⋯⋯時,知道⋯⋯;
昏沉心時,知道⋯⋯;混亂心時,知道⋯⋯;
有定心時,知道⋯⋯;沒⋯⋯時,知道⋯⋯;
有解脫心時,知道⋯⋯;無⋯⋯時,知道⋯⋯。
法念住 - 五蓋
內在有貪欲時,知道⋯⋯; 內在沒有⋯⋯時,知道⋯⋯。
知道: 未生起的⋯⋯,是如何生起;已生起的⋯⋯,如何斷除; 可
被斷除的⋯⋯,如何將來不再生起。
內在有瞋恚時⋯⋯。
內在有昏沉時⋯⋯。
內在有掉悔時⋯⋯。
內在有疑惑時⋯⋯。
法念住 - 五取蘊
知道:
這是色,⋯⋯的集起,⋯⋯的滅除。
這是受⋯⋯。
這是想⋯⋯。
這是行⋯⋯。
這是識⋯⋯。
法念住 - 六入處
知道:眼、色,依此兩者而有結縳, 沒有結縳,何來生起。
已生起結縳,可以斷除。 斷除結縳,使之不再生起。
知道耳、聲⋯⋯。
知道鼻、香⋯⋯。
知道舌、味⋯⋯。
知道身、觸⋯⋯。
知道意、法⋯⋯。
法念住 - 七覺支
內在有念覺支,知道⋯⋯;內在沒有⋯⋯時,知道⋯⋯。
知道:沒有生起⋯⋯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內在有擇法覺支⋯⋯。
內在有精進覺支⋯⋯。
內在有喜覺支⋯⋯。
內在有輕安覺支⋯⋯。
內在有定覺支⋯⋯。
內在有捨覺支⋯⋯。
法念住 - 四聖諦
如實了知:
什麼是苦?
什麼是苦之集?
什麼是苦之滅?
什麼是滅苦之道?
修習四念住的成果
任何修習這四念處七年…六年…五年…四年…三年…兩年…一年…七
個月…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兩個月…一個月…半個
月…七天的人,
他可望獲得到兩種成果之一:
當生證得阿羅漢,或阿那含。
參考資料
中阿含第 98 經 / 因品念處經第二
增壹阿含經 壹入道品第十二
中部 10 經 / 念住大經 (莊春江譯)
長部 22 經 / 念住大經 (莊春江譯)
中部 119 經 / 身至念經 (莊春江譯)
念住禪修指南 (無著比丘著)
從比較的觀點看念住的實修方法 (無著比丘著)
四念處的實修方法 (無著比丘講述)
念住經講要 (開印阿闍梨)
禪修指南 (本雅難陀尊者)
Image Credits
Clipdrop, DALL·E, Freepik
NightCafe, pixabay
智慧的心:佛法的心理健康學 (Jack Kornfield)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提升心靈的方法:佛陀教導的四念住

禪修的效用與方法
禪修的效用與方法禪修的效用與方法
禪修的效用與方法Murphy Chen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hohohoho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hohohoho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hohohoho
 
離世間品
離世間品離世間品
離世間品diin54321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Gloria09195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foonkok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Gloria091959
 
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Michael Zhang
 
禪心慧語8 d
禪心慧語8 d禪心慧語8 d
禪心慧語8 dfoonkok
 
《達賴生死書》
《達賴生死書》《達賴生死書》
《達賴生死書》Yvonne 99
 
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
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
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文化大學
 
《中阿含》124經:八難經
《中阿含》124經:八難經《中阿含》124經:八難經
《中阿含》124經:八難經一彈凡塵 一彈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guest5f1b911
 
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
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
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wutitoudi
 
20100501 meditation
20100501 meditation20100501 meditation
20100501 meditationTom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Gloria091959
 
《禪的語絲》白雲禪師
《禪的語絲》白雲禪師《禪的語絲》白雲禪師
《禪的語絲》白雲禪師foonkok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Gloria091959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Denny K
 

Similar to 提升心靈的方法:佛陀教導的四念住 (20)

禪修的效用與方法
禪修的效用與方法禪修的效用與方法
禪修的效用與方法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企業班課程
企業班課程
 
離世間品
離世間品離世間品
離世間品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選錄)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六波羅密積聚功德
 
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禪心慧語8 d
禪心慧語8 d禪心慧語8 d
禪心慧語8 d
 
《達賴生死書》
《達賴生死書》《達賴生死書》
《達賴生死書》
 
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
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
世尊常說 詹翔霖副教授
 
《中阿含》124經:八難經
《中阿含》124經:八難經《中阿含》124經:八難經
《中阿含》124經:八難經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
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
追寻佛陀 信仰的探寻
 
20100501 meditation
20100501 meditation20100501 meditation
20100501 meditation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廣修供養
 
《禪的語絲》白雲禪師
《禪的語絲》白雲禪師《禪的語絲》白雲禪師
《禪的語絲》白雲禪師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煙供法- (積聚福德資糧)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
12/27/2023「同心共善」善心法師網上禪修班 (粵語) …………………..
 

More from Murphy Chen

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
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
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Murphy Chen
 
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Murphy Chen
 
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Murphy Chen
 
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
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
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Murphy Chen
 
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
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
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Murphy Chen
 
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
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
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Murphy Chen
 
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
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
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Murphy Chen
 
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Murphy Chen
 

More from Murphy Chen (9)

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
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
資工人的職涯發展之道
 
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Thesis: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EKernel: an object-oriented micro-kernel
 
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
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
Basics of programming embedded processors
 
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
 
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
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
資工人的學習成長之路
 
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
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
南北傳禪修經驗分享
 
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
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
資工人為什麼需要學習數位電路?
 
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提升心靈的方法:佛陀教導的四念住

Editor's Notes

  1. 你是否有時會感到心靈空虛,對於生命的意義感到茫然? 你是否曾經想要提升心靈層次,但卻不得其門而入? 事實上,這是千百年來,許多人們共同的困惑。 而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透過修行,證悟了心靈的本質,以及得到究竟智慧的方法,這些運作原理與方法,透過與弟子的對談,被如實記載在經文中。 大家好,我是常軸居士,在這場演講,我將根據佛教原始經典,為大家說明「佛陀教導我們提升心靈的方法」:四念住。
  2. 首先,我們來談談,為什麼要修習四念住。 在漢傳的《增壹阿含經》、《中阿含經》、南傳的《中部》以及《長部》念住大經,佛陀為弟子說明:有一個直接的方法,可以讓人們心靈清淨澄澈,超越憂愁和悲傷,滅除痛苦與煩惱,可以獲得究竟的智慧,可以證得究竟涅槃,這個方法叫做四念住。 在這幾篇重要經文,接著世尊會直接說明四念住的修行方法。 但在進入四念住的具體修行方法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談談「念」的一些重要的基礎觀念,以及一些「念」在生活上實際應用的例子。
  3. 念,是指,充分覺知當下正在發生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你現在坐在椅子上,你是否感覺到大腿和椅子接觸的地方的感覺,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是快樂、痛苦、還是平靜,你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想法,這些想法正如何影響你的感受。 當你具念時,你的心是:接納的、開放的、寬廣的、柔軟的。 就像牧牛人坐在樹下,放鬆的觀察遠處的牛群,在草原上安詳地吃著牧草。
  4. 你現在可以試著觀察自己是否處於具念的狀態,持續清楚覺知當下身心的狀態,你可能會發現,一開始可以觀察到幾個身心的狀態,但很快的,心就隨著身心狀態的變化、思緒不斷湧現,而跑走了。 沒關係,這時候只要保持放鬆,微笑地承認自己分心、失念了,然後回到具念,繼續放鬆地觀察當下身心的狀態,這樣就可以了。
  5. 你可以試著把念當作是你的好朋友,跟她在一起時,是如此地愉快、如此地平靜、如此地開闊。
  6. 當你試著保持具念,一開始你可能會變得過於緊繃,導致干預了原本的身心狀態。 在保持具念的同時,需要同時保持開放與接納。 當你具念於覺知身體,可以藉由觀察身體是否處於放鬆的狀態,來觀察自己是否過於緊繃,而帶來了額外的干預與控制了。 具念於覺知身體,把心安住在身體上,可以讓禪坐修行的成果延伸到日常生活,並且把日常生活的觀察在禪坐修行時進行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與行為。
  7. 具念於覺知身體,在生活中有助於讓原本感到無聊、煩悶、甚至生氣的情境,例如塞車、等候、或遭遇紛爭與衝突,因為自己練習具念或培養了具念,讓心境得到轉化,而能保持平靜、自在。 具念於覺知身體,也有助於讓生活中原本就愉快的情境,例如在森林裡步行,因為練習具念或培養了具念,而得到更豐富、深刻的體驗。 你可以把生活中的每個情境,都視為念的遊樂園,以輕鬆的態度來面對、觀察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輕鬆的觀察自己具念、失念、重新具念的狀態、身心的狀態。
  8. 你是否有時會感到思緒紛飛,煩躁不安?保持具念,有助於避免身心受到外境的影響、不斷奔馳而疲累不堪,轉而能夠變得從容、安穩與寧靜。 在《雜阿含經》第 1171 經,記載了世尊講述的一個比喻。 有一個人,抓到了六隻動物,分別是狗、鳥、蛇、狐狸、鱷魚、獼猴。 他把這些動物用繩子繫在一起。 狗喜歡跑入村莊。 鳥喜歡飛往天空。 蛇喜歡爬進洞穴。 狐狸喜歡跑到墳場。 鱷魚喜歡游向溪流。 獼猴喜歡進入山林。 這六隻動物,各自朝向喜愛的地方前進、並避免前往不喜愛的地方,導致彼此互相拉扯掙扎。 同樣的,人有六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意。 眼傾向追求美色。 耳傾向追求美聲。 鼻傾向追求芳香。 舌傾向追求美味。 身傾向追求美好觸感。 意傾向追求喜愛的訊息。 六種感官各有喜愛和厭惡的境界,於是在生活中,心就不斷受到拉扯掙扎。 這個人把六隻動物分別用繩子繫在堅固的柱子上。 於是動物們不再互相拉扯,雖然仍各自跑向喜愛的地方,但因為被繩子繫住,來回奔跑後,筋疲力竭,紛紛在柱子旁,安住下來。 世尊以六種動物比喻為六種感官,繫縛動物的柱子比喻為身念住。 修習身念住,具念於身體的感覺,念念相續,並清晰認知每一念,如此可不再不斷受外境所影響而導致各種貪愛、厭惡、執著與煩惱。
  9. 念,也具有防護的作用,有助於保持身心的穩定與平衡。 在《相應部》47.20經,世尊談到頭頂著油缽的比喻。 有個男子,頭頂著油缽,在人群中移動。 群眾看著美麗的女子跳舞、唱歌。 有一名劍客,手持利劍,跟在男子身後。 只要男子頭上的油缽有一滴油灑出,劍客會立即斬斷男子的頭。 具念時,就像這位男子,以警覺的心,時時刻刻保持具念於身,如此可以維持穩定的身心,有助於安然度過混亂危險的情境。
  10. 在《中部》119經-身至念經,世尊以大海包含百川,比喻具念於身,包含一切善法。 具念於身,具有包含性,可以涵蓋我們所有的修習和活動。
  11. 具念於身,可以帶來喜悅,並且具有防護的作用。 在《中部》119經-身至念經,世尊談到, 如同空瓶可以被注入水,如果沒有培育身念住,會讓魔王可以趁虛而入,而招致煩惱與危險。 如同滿瓶無法被注入水,當培育了身念住,魔王則無法趁虛而入,可以保持平靜與安全。 覺知全身,可以產生一種內在滿足感,而帶來喜悅。 當我們充滿著這樣的喜悅,就不會像空瓶那樣,容易被各種事物及思緒所塞滿。
  12. 在《念住大經》,世尊說明,修習念住時,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首先是精勤,努力以持續的興趣,來面對當下。 其次是正知,認知到當下不斷變化的本質。不斷變化,因此是無常;無常,導致苦;感受到苦,意味著並沒有一個我可以主宰事物,因此是無我。 再來是具念,保持覺察於身心。 最後是遠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惱,透過正知帶來的洞見,遠離世間種種的煩惱。
  13. 在《念住大經》,世尊說明,修行念住時,觀察的幾個面向: 首先是,隨觀於內、隨觀於外、隨觀於內與外。 意思是,觀察自己,觀察他人。這些是空間維度的觀察。 其次是,隨觀生起、隨觀滅去、隨觀生起與滅去。 意思是,觀察事物的出現,觀察事物的消逝。藉由這樣的練習,可以直接體驗到無常性。這些是時間維度的觀察。 再來是,建立念,純粹的知、持續的念。 持續保持開放的覺察。 最後是,安住於無所依賴,不執取任何事物。 不執著任何事物,保持安住。
  14. 四念住包含四個面向的觀察: 身體、感受、心識、方法。 觀察時,持續不斷、正確的知道、保持著念,以這樣的練習,消除世間的貪婪與憂鬱。 以上是四念住的基本觀念。 接下來,我會為大家說明,四念住的具體修行方法。
  15. 首先說明,佛陀教導的四念住中的第一個,身念住的修習方式。 身念住的修習,有幾個層面,包含:呼吸、威儀、解剖、四界、死屍。 首先,在呼吸層面的作法:大家可以放鬆身體,閉上眼睛,跟著下面的說明一起練習。 到森林、到樹下、到空屋,盤腿而坐,挺直脊椎,放鬆全身、繫念在臉部前方。 單純深切的注意吸氣,單純深切的注意吐氣。 當吸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吐氣長的時候,知道自己吐氣長。 當吸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吸氣短;當吐氣短的時候,知道自己吐氣短。 這樣練習:「我在吸氣的時候,感覺到全身;我在吐氣的時候,感覺到全身。」 這樣練習:「我在吸氣的時候,讓全身的活動平息;我在吐氣的時候,讓全身的活動平息。」
  16. 修習身念住,在威儀層面的作法: 當行走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行走; 當站立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站立; 當坐下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坐下; 當躺臥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躺臥; 無論身體做什麼樣的動作,都知道自己在做那些動作。
  17. 修習身念住,在解剖層面的作法: 從頭頂到腳底,審視這個身體,在皮膚覆蓋下的,都是種種不淨。在這個身體裏有: 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 肌肉、肌腱、骨頭、骨髓、腎臟、 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臟、 大腸、腸膜、胃、糞便、腦、 膽汁、痰、膿、血、汗、脂肪、 眼淚、淋巴、唾液、鼻涕、關節滑液、尿。 就像一個綁好的袋子,裡面裝滿各種穀類,有白米、稻米、綠豆、芝麻、糙米。 一個有眼睛的人,解開這個袋子,就可以審視:這是白米、這是稻米、這是綠豆、這是芝麻、這是糙米。
  18. 在說明身念住,四界層面的修習方法之前,我們先說明四界的意涵。 四界是關於特質,而非關於本質。 地界的特質是:硬、粗、重、軟、滑、輕。 水界的特質是:流動、黏結。 火界的特質是:熱、冷。 風界的特質是:支持、推動。 如果你閉上眼睛仔細感受,並不會感到一個「身體」,身體只是一個名詞,屬於概念的層次。 真正會感覺到的是身體的堅硬或柔軟、壓力、沈重的部位,以及粗糙或光滑等觸感,這屬於地界。 你也會感覺到緊密與流動感,在眨眼或吞嚥時可以感覺到,這屬於水界。 你會感覺到有些部位是溫暖或冰涼,這屬於火界。 你會感覺到震動或靜止的部位,這屬於風界。
  19. 修習身念住,在四界層面的作法: 這樣審視身體:身體以界而建立,以界作為依靠;在這個身體之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就像一位熟練的屠夫,或他的徒弟,屠宰了牛隻,切開了牛的身體各部分,把牠擺在廣場,然後坐下來賣。 同樣地,這樣審視身體:身體以界而建立,以界作為依靠;在這個身體之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20. 修習身念住,在死屍層面的作法: 看見屍體被丟棄在荒塚,過了一天、兩天或三天,屍體 膨脹、烏青、膿爛。 屍體被烏鴉所吃,被禿鷹所吃,被狗所吃,被豺狼所吃,被各種動物、昆蟲所吃。 骸骨帶著血肉,連著腱。 骸骨沒有肉,染滿血,連著腱。 骸骨沒有血肉,連著腱。 骸骨四散,遍佈各方:手骨在一方,腳骨在一方,小腿骨在一方,大腿骨在一方,髖骨在一方,脊骨在一方,頭骨在一方。 骸骨就像貝殼那麽白。 骸骨堆積多年。 骸骨腐爛成粉末。 把自己的身體來相比,知道:「自己的身體也是相同法則,也將變成如此,也是不能倖免。」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身體,安住於觀察他人的身體。 觀察身體中現象的出現,觀察身體中現象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身體,對自己的身體、他人的身體,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1. 修習受念住的作法: 當感受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樂受;當感受苦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苦受;當感受不苦不樂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感受不苦不樂受。 當感受到有欲望的樂受的時候,例如品嚐美食的時候感到快樂,知道自己在感受到有欲望的樂受;當感受到沒有欲望的樂受的時候,例如修習四念住時感到快樂,知道自己在感受到沒有欲望的樂受。 當感受到有欲望的苦受的時候,例如吃太飽的時候感到痛苦,知道自己在感受到有欲望的苦受;當感受到沒有欲望的苦受的時候,例如禪坐修習時感到腳麻之苦,知道自己在感受到沒有欲望的苦受。 當感受到有欲望的不苦不樂受的時候,例如感到無聊,知道自己在感受到有欲望的不苦不樂受;當感受到沒有欲望的不苦不樂受的時候,例如禪坐修習時沒有感受到樂受或苦受,知道自己在感受到沒有欲望的不苦不樂受。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感受,安住於觀察他人的感受; 觀察感受的出現,觀察感受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感受,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2. 我們感官經驗的每個瞬間,都蘊含某種感覺基調:愉悅、痛苦、中性。 原始的情緒之流跟我們形影不離,但我們往往誤以為生命不該如此。 因此,當痛苦出現時,我們經常會想逃避它;當愉悅的感受出現時,則想捕捉它;當沒有痛苦或愉悅而感到無聊時,會想做些什麼來矯正它。 一旦了悟企圖調整情緒的瀑流根本沒用時,我們就會更明智。 日常生活包含千萬種愉快、痛苦,以及不苦不樂的瞬間。 這些感覺並非錯誤或不好,而是生命之流的展現。
  23. 修習心念住的作法: 當有貪欲心時,知道自己有貪欲心;離貪欲心時,知道自己離貪欲心; 有瞋恚心時,知道自己有瞋恚心;離瞋恚心時,知道自己離瞋恚心; 有愚痴心時,知道自己有愚痴心;離愚痴心時,知道自己離愚痴心; 昏沉心時,知道自己昏沉心;混亂心時,知道自己混亂心; 有定心時,知道自己有定心;沒定心時,知道自己沒定心; 有解脫心時,知道自己有解脫心;無解脫心時,知道自己無解脫心;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心,安住於觀察他人的心; 觀察心念的出現,觀察心念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心,對自己的心、他人的心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4. 修習法念住,在五蓋層面的作法: 內在有貪欲時,知道:自己內在有貪欲; 內在沒有貪欲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貪欲。 知道: 未生起的貪欲,是如何生起;已生起的貪欲,是如何斷除; 可被斷除的貪欲,是如何將來不再生起。 內在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在有瞋恚;內在沒有瞋恚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瞋恚。 知道: 未生起的瞋恚如何生起, 已生起的瞋恚如何斷除, 可使斷除的瞋恚將來不再生起。 內在有昏沉時,知道自己內在有昏沉;內在沒有昏沉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昏沉。 知道: 未生起的昏沉如何生起, 已生起的昏沉如何斷除, 如何使斷除的昏沉將來不再生起。 內在有掉悔時,知道自己內在有掉悔;內在沒有掉悔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掉悔。 知道: 未生起的掉悔如何生起, 已生起的掉悔如何斷除, 如何使斷除的掉悔將來不再生起。 內在有疑惑時,知道自己內在有疑惑;內在沒有疑惑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疑惑。 知道: 未生起的疑惑如何生起, 已生起的疑惑如何斷除, 如何使斷除的疑惑將來不再生起。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五蓋,安住於觀察他人的五蓋; 觀察五蓋的出現,觀察五蓋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五蓋的狀態,對自己的五蓋、他人的五蓋,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5. 修習法念住,在五取蘊層面的作法: 知道: 這是色,色的集起,色的滅除。 這是受,受的集起,受的滅除。 這是想,想的集起,想的滅除。 這是行,行的集起,行的滅除。 這是識,識的集起,識的滅除。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五取蘊,安住於觀察他人的五取蘊; 觀察五取蘊的出現,觀察五取蘊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五取蘊的狀態,對自己的五取蘊、他人的五取蘊,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6. 修習法念住,在六入處層面的作法: 知道:眼根、色塵,依此兩者而有結縳, 沒有結縳,何來生起。 已生起的結縳,可以斷除。 斷除結縳,使之不再生起。 知道:耳根、聲塵,依此兩者而有結縳, 沒有結縳,何來生起。 已生起的結縳,可以斷除。 斷除結縳,使之不再生起。 知道:鼻根、香塵,依此兩者而有結縳, 沒有結縳,何來生起。 已生起的結縳,可以斷除。 斷除結縳,使之不再生起。 知道:舌根、味塵,依此兩者而有結縳, 沒有結縳,何來生起。 已生起的結縳,可以斷除。 斷除結縳,使之不再生起。 知道:身根、觸塵,依此兩者而有結縳, 沒有結縳,何來生起。 已生起的結縳,可以斷除。 斷除結縳,使之不再生起。 知道:意根、法塵,依此兩者而有結縳, 沒有結縳,何來生起。 已生起的結縳,可以斷除。 斷除結縳,使之不再生起。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六入處,安住於觀察他人的六入處; 觀察六入處的出現,觀察六入處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六入處的狀態,對自己的六入處、他人的六入處,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7. 修習法念住,在七覺支層面的作法: 內在有念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有念覺支;內在沒有念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念覺支。 知道:沒有生起念覺支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念覺支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內在有擇法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有擇法覺支;內在沒有擇法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擇法覺支。 知道:沒有生起擇法覺支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擇法覺支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內在有精進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有精進覺支;內在沒有精進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精進覺支。 知道:沒有生起精進覺支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精進覺支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內在有喜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有喜覺支;內在沒有喜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喜覺支。 知道:沒有生起喜覺支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喜覺支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內在有輕安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有輕安覺支;內在沒有輕安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輕安覺支。 知道:沒有生起輕安覺支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輕安覺支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內在有定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有定覺支;內在沒有定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定覺支。 知道:沒有生起定覺支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定覺支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內在有捨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有捨覺支;內在沒有捨覺支時,知道自己內在沒有捨覺支。 知道:沒有生起捨覺支如何令其生起,生起了捨覺支如何令其修習圓滿。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七覺支,安住於觀察他人的七覺支; 觀察七覺支的出現,觀察七覺支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七覺支的狀態,對自己的七覺支、他人的七覺支,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8. 修習法念住時,在四聖諦層面的作法: 如實了知: 什麼是苦? 什麼是苦的集起? 什麼是苦的熄滅? 什麼是滅苦的方法? 這樣,安住於觀察自己的四聖諦,安住於觀察他人的四聖諦; 觀察四聖諦的出現,觀察四聖諦的消逝; 持續繫念著四聖諦的狀態,對自己的四聖諦、他人的四聖諦,只是保持觀察和識知,而沒有任何依賴和執取。
  29. 修習四念處七天、或十四天、或一個月到七個月、或一年到七年,可望當生獲得究竟的智慧,或下一生轉生色界或無色界後獲得究竟的智慧。 以上所說明的,就是四念住這個直接的方法,可以讓人們心靈清淨澄澈,超越憂愁和悲傷,滅除痛苦與煩惱,可以獲得究竟的智慧,可以證得究竟涅槃。 世尊如此開示之後,大眾對世尊所說的話感到愉悅與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