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孩子的心,我懂。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任兆璋 著



財團法人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TEL: 02-2365-5609
http://www.jenlinst.org.tw/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來自嬰兒時期的傷害
   一位成大女學生自殺,留下兩封遺書…
             寫給祖母                                     寫給男朋友

  『我很孤單,找不到一個人可                            『面對這樣的一分感情,我已
  以讓我不再孤單,決定要走是                            經感到好累。我不要這樣的愛
  因為活著對我而言,再也沒有                            情,受不了這樣沒有安全感,
  意義.....』                                 沒有歸屬感的愛。』

  孤單就是人和自己的內在脫節
  【內在脫節】--感覺不到自己情緒                         感受只是一個感覺,並不是個事實
          裡的感受。                            這樣的感覺的來源,發生在嬰、幼兒時期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沒有能力也沒有理智的,所有的就只有感受;
 比方說剛誕生的嬰兒,本來在媽媽的子宮裡包得很緊、很溫暖,忽然間來到一個空空冷
 冷的空間裡,這個空間會讓他覺得很慌。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 嬰兒期是孩子學習信賴他人的開始
     小孩子一出生沒有理智,只有感受
        人在嬰兒期的飢餓經驗,到成年時就會形成【這個世
         界不值得我信賴】的感覺
                  別人都不尊重我
                  我怎麼努力都沒用
                  時間到了沒有人來管我的需要
                  我的生存受到了動搖

            若餵奶時間還沒到,就給孩子喝奶了
                這樣的愛就太多,就是「溺愛」
                小孩有需求,需要爸媽來照顧,哭就是發出訊號,這是
                 孩子當時的工作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 媽媽情緒的穩定對小孩十分重要
       孩子需要一個經常性的平衡
               媽媽自己有沒有信心,她和爸爸的關係
                好不好,她心臟跳動是不是很平穩,抱
                著孩子的時候,孩子感覺得到

               我們常認為小孩子不懂,所以我們愛講
                什麼話就講什麼話,其實即使只是一個
                嬰兒,我們也要好好地跟他講話,他的
                確是什麼也不懂,可是有一天他會全懂,
                不跟他講話就沒辦法刺激他學習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幼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建立規範的關鍵時刻
  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 在小孩3歲以前給他訂一個範圍,在範圍以外的就要說:「不」

       人要能跟自己說「不」,跟自己說不就是自制

       探索期 – 9個月~18個月
                這個階段小孩已經開始學習很多機能:
                   會爬、會拿東西、會到處去看
                   如果把他帶去廚房,他最喜歡翻翻鍋子,拉拉抽屜,什麼東西都拿出來玩一玩
                   他很願意去認識周圍的東西,這些經驗變成他的一部份
                我們容許他探索,可是又怕他危險:
                   給他一個範圍,只有在這個房間或這個房間的角落裡可以盡情的探索,而不容
                    許他到其他房間以避免危險
       學習分離:
                小孩開始有主見,有欲望要照顧自己的主意來行事

人必須要有規範,而這個規範就是【自制】的開始,自制就是自我控制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心理誕生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容許孩子可以說「不」

  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   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
           他會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健康的
           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險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
            讓他自己去嘗試錯誤
           讓他照自己的意思去嘗試錯誤,並不是要他變
            成為所欲為的放任自己




聽話的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好孩子,可惜聽話的孩子也都是沒主見的孩子。當他進
入社會,孩子會感到很慌、很亂。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與孩子分享人生的苦樂
  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需要經常跟孩子在一起,在跟他一起玩
         的當中,讓他去學習
              小孩子的扮家家酒就是在學習爸爸媽媽
              在扮家家酒的時候,他就要學習做很多決定,因此,容許孩子去
               玩是有其必要性
        說故事給他聽
              並不是真的拿一本故事來講,而是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   經常和孩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分享你的痛苦與喜樂
              例如:
                  爸爸是醫生,爸爸要告訴兒子:
  今天我好累喔!我看了好多的病人,真的是很累!
  但是今天爸爸看到一個小病人,爸爸的診斷很正
  確,然後他吃了爸爸開的藥,很快就好了,爸爸真
  的好高興!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以身心陪伴孩子獨立
  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 如果父母從不跟孩子說故事,他們就不會了解生活的完整面貌,甚

        至無法經驗到父母的存在
       在學前期我們一定要自己陪孩子,讓孩子分享我們人生的高低起伏

       一個人之所以能獨立,並不是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獨立
             小孩從小就要媽媽的肯定,或者身邊照顧他的人給他適時的肯定
             媽媽要常讓他感覺到:「你是有能力的,媽媽不在你也可以自己
              做。」
       要小孩子獨立自主,我們就必須經常跟他在一起
             我們的「在」必須要身心靈的在
                 小孩跟父母打招呼,父母的眼睛都沒有看孩子一眼,這個「在」等於
                  不在
             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精神上最大的支柱
                 我們必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內在擁有很大的安定與肯定,才
                  能夠做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 小孩需要有人在他的旁邊,而不是替他做,而
    是有人在他的旁邊,他的注意力就會拉長
       學齡期的時候,很多媽媽說:
                            他的作業寫錯了,我都替他用橡皮擦
                            擦掉。
                             寶貝!沒關係,媽媽看你有在全心全意做
                             功課,雖然有地方錯了,但是從錯中學到
                             對,本來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其實這樣會害了孩子,他做錯了,要由他自己
        負責,讓他自己來擦。你也不需要每一題都給
        他訂正,讓他去給老師打幾個叉回來,他看到
        小朋友們都沒有叉,而自己打了很多叉,第二
        天他做功課就會不同。你只要在旁邊說: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   教導孩子跟己的內在來往,這比教育小孩子考第一名還
        重要
          人需要能夠陪伴自己,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你可以

           好好的痛苦到底,你也可以放聲大叫:
              『我什麼都不做了! 』
              然後才能有力量再擔起來!
       小孩子需要大人在旁邊及時地給他讚美
          小孩子的棒棒糖給弟弟妹妹舔了一舔,這樣的
          快感就減少了一些,因為甜味少了一點,可是
          接著來的是爸爸媽媽的鼓勵與讚美:
          『啊!寶貝你會跟人家分享了,長大了,跟隔
          壁的大哥哥一樣大了。』小孩子就覺得自己很
          傲人。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孩子的戀父戀母期
   戀父戀母期
       小孩小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是他的異性父母,小孩子很容易就
        製造一個三角關係:
             小男生要把爸爸推掉,去佔有媽媽;小女生也努力把媽媽推
              掉,想去佔有爸爸
             小孩在學前期,男生會去學習爸爸討好媽媽,女生會學習媽
              媽討好爸爸
       有些父母關係不好,小孩子就真的會代替爸爸來照顧媽媽,
        或者代替媽媽來照顧爸爸,這就是小孩子早期身份的認同
             有些爸爸沒有好好負起做父親的責任,有時候長女就會負起
              全家的責任,她就代替了媽媽爸爸來照顧全家,以至於全家
              就成了她的責任,她也沒有辦法好好的發展自己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考得好還要更好?
   中國人的父母經常在                           猶太人的父母在小孩
    小孩子放學回家後,                               下課回家時,問的
    跟孩子對話:                                  是:
                                                  猶太人培養出的孩子,
                      今天上課有沒                      不但在技能上有很好
                      有不懂的地                       的成就,人跟人的關係
     你今天考               方?                        也發展的很好
      了幾分                             97分
   你今天上課有
       啊?
   沒有發問?問
     喔!那還差
   了幾個問題?
       3分!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考得好還要更好?
   在學齡期最重要的是--
       培養人跟人的關係
       良好的讀書習慣
          先把「我的」功課做好了之後再去玩,也就

           是負我自己的責任
                 有沒有考一百分不重要,有沒有第一名不重要,最重
                  要的是這個小孩子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 進入學齡期,正好也可以考驗一下前面三個階段有沒
    有過得很好
     幼兒期沒通過,就沒有冒險的能力,小孩子進入
      學校會感到很害怕
             第一個關鍵是在3~6歲
             第二個關鍵是在18歲之前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服從的新標準:傾聽.分辨.做決定
   青春期--
     學著做個大人,學著自                                  乖孩子:
                                                  任何事都聽爸媽的話,若不
      己做決定的時期                                     出事情很運氣,若是出事情
                                                  是非常嚴重的事。
     服從的新標準:
                                                  他完全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 傾聽分辨 做決定                               ,完全看大人的眼色行事。


 爸媽講了一句話,
 要我去做某件事情



     自己必須加以分辨                    決定要不要去做
     怎麼做對自己比較
     好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重生與創新做大人
   青少年期是重生與創新的時期--
       假定他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他就可以從家庭中獨立出來,可以開始做
        大人
       讓他學習到:
          要做一個平衡的人,就是要能夠察覺自己的情緒

          感受是一個力量,這個力量通身體之後,才不會消耗自己的精力

       幫我們的孩子通過他過去沒有獲得安全感的部份,將來戀愛的對象要
        是無法給自己安全感時,自己可以坦然面對
          別人不給我做飯,我自己有力量可以馬上去買一個飯盒

       我們都很怕痛苦,在孩子青少年以前,我們必須讓孩子清楚的知道:
            人可以有痛苦
                痛苦時,我就默默地承受痛,就像生產過程一樣,若默默地在承受,你的
                 身體會讓這個痛通過;假如你反抗那個痛,大叫大閙的,你的孩子也很難
                 生出來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父母要做孩子的支柱
     青春期--
         孩子準備成為大人的重要翻身期
         孩子要跟權威分開,過去他經常為反抗而反抗,現在學習了傾聽、分辨和做決定
         在此之後,孩子需要快速確認自己將來所要擔當的社會角色和自我認同
         他在此時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哪些弱點
                  這也要靠大人跟他一起生活,常常去肯定他的優點,接受他的弱點


  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小小的受傷的我,這個受傷的我需要現在大大的我
      去陪伴
     當我們慌亂時,就是那個小時候受傷的我出來了,當他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很難
      跟我們的孩子相安無事
     對一個小小的嬰兒,不管他懂不懂,你都要跟他講話,並且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
      要穩定
     做父母的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必須要自己先去陪伴自己,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小
      孩子的發展,因為他一直在感受你的心態


 人可以有優點、有缺點、有正面、有反面,兩面都要有,這是我們必須給孩子的觀念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他還小,但是感覺很靈敏
 小孩的感覺很靈敏,他們內心都   孩子在外面做錯事情,回來又要被罰一次
  有很深很深的感覺,他們很懂,   在外面被打一頓,回來還要再被打一頓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沒有好處,最重要的
  可是說不出來           我們要了解孩子:
 溝通主要是提高人的價值,建立
                             你被打了,你的心
  親密關係                       情一定很受不了
   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內在,懂
                    你覺得委屈!
    得自己的心情之後,才不會
    遷怒,或者找孩子的麻煩
   為了提高小孩子的自我價    你覺得佷冤枉!
    值,並且培養親子關係,就
    必須先認識我們自己的內在

                   孩子聽了這樣體諒的話就哭了,
                   哭了以後,他被打的心情會化解,
                   日後踫到同樣的情況,他便能有智慧來應付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化解內心的舊檔案
 認識自己的內在:
     先認識感受
         感受和過去的經驗很有關係
           在夫妻關係中,有些做太太的跟自己的爸爸關係不好,因此與先
            生相處時,當先生對她大聲的時候,過去爸爸對她大聲的心情馬
            上就衝出來了
           過去的舊檔案不化解,會影響健康,影響自己跟孩子的關係

     我們對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 我們心裡有種種的聲音,我們都沒有察覺到,這些聲音讓我
         們有了喜歡孩子或討厭孩子的感受
           孩子心裡會想:「你對待哥哥姐姐和對待我是不同,你總覺得我
            太小什麼都不懂。」或者「我是女生他是男生」這些他都會感覺
            到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感受沒有對錯之別
 感受沒有對與錯,也沒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分別,感受學習而來,是從父母家人
  那裏學來的
   例如:看到今天好多事情要做,我心裡急,有人說很急是不對的,其實它
    沒有對錯

 感受是從背景而來的
     有些孩子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就容許他們做事可以慢一點;有些父母卻要他
      們快一點
     孩子也有不同的天性,我們要接納他們

 小孩只有一個「很想要」的感受
     很多小孩子還子,他根本不懂什麼叫做偷人家東西,他不會分辨自己與他
      人的界限,因此,不要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給他加上罪名

 害怕和高與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很自然的發生,你無法讓它不發生
     有的人會說:「這麼小的事有什麼好害怕呢?」可是有的人就是會害怕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感受沒有對錯之別
  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在搗亂,事    摔跤也要學習
   實上他的本意是願意跟我們在       很多溺愛孩子的父母,從
   一起,願意靠近我們            來不了解孩子需要在痛苦
    小孩子很喜歡幫老師發本        中學習
     子,幫老師改本子等         不容許孩子犯錯就是過分
  對孩子來說每件事都是遊戲         保護
    他沒什麼人生經驗,對某       很多父母都不容許孩子碰
     些危險的事情他並不清楚        碰看,不給他挫折的經
    當他小的時候,我們就要        驗,所以他容忍挫折的能
     容許他可以碰傷,他才知        力很低
     道這是尖的,需要躲開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別拿孩子出氣
   父母對每個子女的情感可能很不一致
     當無意中比較討厭某一個孩子的時候,必須要意識到,然後才
      能通過自己的討厭心情,去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孩子
   有些父母對自己沒信心,也不信任孩子
     父母曾經受傷這個心情必須化解掉,不化解的話,孩子收到的
      訊息是「你都不信任我」
            自己是針對孩子的個人行為來幫助他、輔導他,還是藉著孩子出
             另一個人的氣,或是對自己沒信心,卻把這份不放心投射到孩子
             身上,自己都要清楚地意識到

  可能是爸爸很小就交了女朋友,很怕自己的孩子走同樣的路。
  一個男生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成熟度還不到戀愛的階段,可是聖誕節收到小女生寫來的聖誕卡,爸
  爸媽媽緊張的追問這個女孩是誰,好像他們已經發生了關係。
  父母一點都不信任他,一直追問到底。
  從此以後沒有人敢打電話給他,因為每次有電話來,爸爸媽媽就把別人臭罵一頓,或是來個身家調
  查。直到現在進入成年期,他還是朋友很少,可能就是在小時候交朋友上曾受過傷害。
  他自己也覺得不想交朋友,交朋友就是給父母帶來麻煩,父母會問來問去。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父母自己沒有通過的心情
   成功父母的關鍵:
       能夠了解掌握自己的感受
            察覺自己有什麼過不去的感受並掌握住
       也能體會孩子的感受
            體會孩子是一個沒成熟、沒有長大,常理不清頭緒、無法約束自
             己的一個孩子
   為人父母者,比較容易被觸動的情緒,就是自己沒有「通過」的
    心情
            當年自己書沒有唸好,一看到小孩子讀書就很擔心
   媽媽很鎮定,媽媽很信任孩子,孩子也會感覺得到
       很多時候,孩子在空氣中就感覺到「媽媽覺得我很差勁」,無聲

        的語言比有聲的語言還厲害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父母自己沒有通過的心情
   小孩不是要用來補償自己沒有的,做父母
    要對小孩子因材失教
          有些人要孩子補償自己過去的缺失,比
           方說小時候沒有學鋼琴,現在孩子一定
           要學鋼琴,不管他有沒這方面的能力
          或者小孩子的智商也許沒有到大學的程

           度,也一定要他念大學
       人活得愉快就好,假定夫妻二人擺地攤很
        愉快,高高興興地做平常人,為什麼一定
        要戴方帽子呢?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掌握自己的情緒
   讓孩子體會到我們大人「很急的情緒」,但我們不可
    以有「很急的行為」
                媽媽心裡很急,恨不
                得孩子快點吃完早餐
                可以準時出門
     很急的情緒                  很急的行為



   媽媽真的很想對你大
   吼,也很想對你大叫,               對孩子大吼大叫
   媽媽心理急,很怕上班
   會遲到,因為你上了學
   我才能去上班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掌握自己的情緒
   一個人能容忍消極情緒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 就像一個杯子,這個杯子假定裝得很滿了,我們要再加
      一滴水,它都會滿出來,因此我們必須要經常去化解自
      己的情緒



   化解自己的情緒要注意方法,要用一些不傷害自己也
    不傷害別人的方法--
       譬如等家裏的人都出去時,我們可以拍拍桌子,大罵幾
        聲
          當事人不在場,也沒有人聽到,但是我的情緒也化解了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
   自責是最糟的心情
                             孩子不聽話時
     在工業社會,每一個人都很忙,
      我們心裡面很緊、很急,也養成
      長期不照顧自己的習慣
     很緊、很急,就很容易發怒,很
      容易讓怒火發出來,或者沒有理
      由地處罰孩子,結果就很自責
                            怎麼啦?
   我們要容許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可以         發生什麼什麼事情啦?
    不聽話
                               而不是:
    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話,可是當
      他們有情緒時,就無法聽話          你這麼小就不聽話,那
           我們自己是大人,有些時候我   將來還了得啊?
            們也很不想去上班,所以小孩
            子不想去上學也是理所當然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幫助他去經驗挫折
   消極的感受有時是必要的
     人生必須要有某些痛苦,而有些父母就從來不
      讓孩子有痛苦
        我們必須容許自己的孩子可以受苦,可以很難

         過,也可以讓他接受挫折好好地哭一哭


   做錯事情沒有好沒有壞
     小孩子必須從錯做到對,重點是錯了以後,我
      們要如何去陪伴這個孩子,要如何去跟他說話
        當孩子碰到挫折的時候,不是一股勁兒的幫他

         把挫折挪開,而是要幫忙他如何去體會這個挫
         折,經驗這個挫折,才能夠幫忙他通過自己不
         好的情緒,去出一條新路來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幫孩子疏導情緒
   感受需要疏導和化解
     哭和笑是化解情緒最好的方法

   疏導感受首先要察覺
     要意識到自己裡面的變化
        感受需要去陪伴與體會,體會之後,身體本身就有能力

         化解
     有時候我們
     會說:      就是因為你說了那句話,所以我才發怒


              這句話是不負責任的。
              假定我容納情緒的容器很空的話,別人講什麼話
              都沒有關係,跟我有關係的部份,就是我小時候
              這個地方受傷了,所以別人講這句話才會踫到我
              的舊傷口。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幫孩子疏導情緒

    能夠疏導情緒的小孩子,他雖然在青少年的時候吸
    毒,但他不會終生吸毒
        在美國有一項紀錄,美國人的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會附
         和別人而去吸毒
           比方說年齡較大的同學會煽動他說:「啊!吃了那

            個以後,好輕鬆!好愉快!你怎麼不去吃呢?」「你
            不吃,就真是個土包子」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誰是孩子的依靠
   孩子的生存全仰賴父母
       孩子從幼小開始就對父母的關係、父母的健康、父母的安危等
        都非常敏感
       很多被奶奶帶大或外婆帶大的孩子,他說:「每當外婆在睡覺
        時,我都要去看一看她有沒有呼吸,我很怕她死掉!」
           小孩子的生存都要靠周圍照顧他的大人,因為奶奶的死活就是他
            的福利所在,所以奶奶若死掉,他就無法生存
           要小孩仰仗一個頭髮都白了,隨時都會死的人,對小孩而言隨時
            都可能失去安全,所很沒有安全感
       父母的關係不好,也直接影響到孩子
        小孩很怕爸媽離婚,他覺得很不安全


        完蛋了!你們要分手,那我們怎麼辦?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飆車孩子的心結
  「生不如死」的感受
  很多飆車的孩子說:
              今天之所以要去飆車,是因為我覺得生不如死。飆
              車還可以有一個刺激,讓我高興一下,如果不幸死
              掉也可以,反正我生不如死

  生不如死是一個感受,與事實完全不符合,可能在現實中我們都活得很好,可是偶爾也
  因為被老闆當眾斥責,而有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真的挫折,恨不得去死掉,但這只是一個情緒而已,通過了就沒有了,我們
  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不懂得人有情緒,不懂得人需要疏
  導,也不懂得情緒與事實不符合,就覺得死掉算了。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聽出言外之意
  媽媽買了兩件衣服,姐姐一件他一件,小孩子一看到衣服,就說



                           我不要!




              你這個孩子不識抬舉!


          媽媽覺得很奇怪,買了衣服給你,你不
          要,就大聲斥責孩子


    我們要盡量走進孩子的心裡面,看看這件事是否碰觸了他某種心情,
    而不是馬上指責他、責備他做錯事情。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聽出言外之意
    有時候小孩子說:「我不要去上學!」

    急著把他控制              了解他的心情




    小孩子怎麼可以不上學?     是不是學校裡發生了什麼
     每個孩子都要上學。      事情,讓你不喜歡上學?



   很多媽媽爸爸沒有時間跟孩子理論,一開始就罵,急著把他控制住,
   其實最需要清楚的,是從事件上去了解他的心情,真正聽到孩子裡面
   的心情。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父母怎樣跟孩子講話
 媽媽在廚房裡做飯,上幼稚園小班的孩子搬了許多玩具到廚房去,
 以前這位媽媽沒學過「積極傾聽」時,就會罵他:

 但那天媽媽沒有罵他,她對他說:      不要來這裡嘛!
                      媽媽這邊有妳好多熱的東西,
                      把你燙傷了該怎麼辦?



  她講了這兩句後,    你很喜歡把玩具拿來,
  小孩馬上把完具收    和媽媽在一起喔!
  走,自己去客廳玩    你很喜歡媽媽在哪裡,
  了。          你就在哪裡。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對他用「積極傾聽」,他也許有時候
 不懂,可是他感覺到你在體會他的心情,這樣就夠了。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別在無意中傷害孩子
   我們跟孩子講話的時候,眼睛要看著他,而不是一面
    洗菜,一面跟他講話,連看都不看他一眼
   我們經常在無意中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
         譬如說我們和老師或鄰居談天,說到自己的孩子:
          「他小時候曾經發高燒,可能腦子燒壞了。」這些話
          無意當中,都會傷害我們的孩子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假定是我們自己的錯,
    我們必須向孩子表達,因為要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話,
    就要讓他感覺被尊重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交往
   小孩理智未成熟,感受卻很靈敏,他會感受到生命受
    到威脅,活下去有困難,此時他的心情會很不安

       小孩從出生開始,無法得到照顧自己的能力,完全
        要靠父母,當他生理上的需要沒有辦法得到滿足的
        時候,他會很不安,會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

                          隔壁鄰居的小明,他很會幫媽
    有時你會說:                媽做事
               我沒有小明能幹,
               我不幫你做事         隔壁鄰居的小明,他很漂亮
               我沒有小明漂亮
                                 隔壁鄰居的小明,他很會照
    可是他聽到的是:                     顧弟弟妹妹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交往
   人的自信,在嬰兒期就培養出來了

       孩子已經很靈敏,假定在那個時候,我們沒有好好注意這個孩子,或者
        有些孩子在月子裡就被父母親打,這個不被尊重的感受已深深的烙印在
        他的人格上

   孩子需要我們在態度上、感覺上十分的重視他

       並不是你為他做了很多事情,為他存了很多錢,這些都不是他顧慮
        的,他只顧慮你現在對他的態度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無條件的愛
   人有長處也有短處,人需要很平靜的、很坦然的、很安心
    的發展他自己,而不是常常被父母帶去獻寶
     孩子本身智慧的高低不重要,假定特別偏愛這個孩子,
      這個孩子的負擔也會很重,因為他經常要在人前表現得
      很好
         在個案中,常常看到很多小時候被父母親偏愛的孩子,是
          因為長得特別漂亮,或是特別的能幹,不過卻也造成孩子
          很大的壓力,好像經常要扮演明星那樣,要隨時隨地表現
          得很好
         還有些小孩子不懂事,在兄弟姊妹當中,以為自己是被爸
          爸媽媽特偏愛的,就會去去欺負弟弟妹妹
           小時候父母親對孩子的偏愛,造成兄弟
            姊妹當中起了一起糾紛,到了成年之後
             都還很難彌補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都是自己的感受在作祟
   打是最傷尊嚴的一件事情
       父母親對孩子的獎勵與懲罰必須很清楚,我們獎勵懲罰的是
        孩子的行為
           孩子行為不當時,如果年齡還小,理智未成熟的時候,我們要
            打;
           但長大以後,孩子已經懂得道理之後,就不用打
   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本身有問題的時候,就說
    小孩子不尊重我們
           三歲的孩子本來就會有自己的主見,很喜歡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這是小孩子的反抗時期,他不是不尊重你
           有的小孩三歲會說謊,我們要認清真相,是不是孩子說真話、
            誠實的時候,做父母的反而打他、罵他,所以他敢講真話
   對還不能夠明理的孩子,我們要打;可是等小孩懂得了道理,你
    可以跟他談,可以讓他知道這東西的危險性時,就不可以再打了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培養孩子做自己的決定

  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經常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審判的戰
                      犯中有一個希特勒的手下軍官,
    小孩子服從、聽話,覺得他凡事
                      當他被審判時,就說:
    都按照我們的意思做就是好孩子,
    教育這孩子也許很容易,可是他
    卻沒有學會自己下決定         我都是執行上面的命令,我從
                       來沒有做錯過什麼事情,當年
                       也許我是幫希特勒殺了很多猶
   假定別人給我的命令是要我去傷害另
                       太人,可是我都是執行上面的
   外一個人的生命,我要不要檢討一下
                       命令,所以我沒有做錯,我沒
   我能不能夠去做?或者別人要我一起
                       有任何的罪。
   去貪?這些都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培養他做決定的能力,而不是要小孩
   子無條件的服從。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了解孩子的天賦與成長的速度
   一個受肯定的人,他可以有弱點,不被肯定的人才要八面玲瓏
       我們常常要求自己面面都玲瓏,所以我們才會緊張,緊張使人消耗精力,當
        精力消耗殆盡,孩子就沒辦法完全發展他的智慧與能力,所以要容許他可以
        有弱點

  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弱點,雖然有些孩子的能力很強,
    但他還是有弱點
       我們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肯定他的優點,接納他的弱點,我們要了解他、
        尊重他天賦上的能力,而不是要他跟其他人一樣聰明


        智障的孩子來到這個家庭也都有他的使命,他的
        使命就是他了不起的優點:

         有個家庭有一個智障的孩子,這個智障孩子的確給父母
         親增加了很多麻煩,全家人都把心擺在他的身上。本來
         父母親經常吵架,自從這個智障孩子來了以後,兩人同
         心協力地照顧孩子,變得十分合作,也學會了互相關愛。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了解孩子的天賦與成長的速度

  陪伴孩子通過失敗的低潮,這對孩子而言是非常珍貴的
    有一個從失敗中再爬起來的經驗,在往後的歲月裡,他會清楚
    「人生可以失敗,我會走出來」這樣的心情是用錢買不到。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不管幾歲都要尊重他

  為所欲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的孩子常常是最沒
  有安全感的孩子
   我們要給小孩一個規範:
     在幼兒期與遊戲期的孩子,他喜歡到房子裡
     的每個地方東摸摸西踫踫的,我們就要告訴
     他:



     你只可以在這個房間,在這個角落,隨你爬來爬
     去,這那兒是沒有危險的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不管幾歲都要尊重他
   能夠把握住自己的生活,這對小孩來說很自傲的,他會覺得很
    驕傲:「我跟大人一樣」
     這感覺足以讓孩子產生一種尊嚴
         有時小孩會忘掉一些事情,這種忘掉事情的偶發事件我們也不
          需要處罰,因為大人也會發生同樣的情形
         我們只需要想盡辦法幫忙他,給他喜歡的東西,讓他有動力來
          培養一個新的習慣,這是一種尊重

   不是經常跟他說:                要和顏悅色的對他說:



    我就知道,這把傘你用三天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並
    就會丟掉,你的記性就這麼         不想把傘丟掉,所以現在爸
    壞                    爸媽媽要來幫忙你想辦法,
                         看看怎麼樣能夠不丟掉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及時的肯定
   孩子在學校裡和同學朋友來往的經驗,和老師來往的
    經驗,都需要被父母肯定
       會做事的人,他不一定能感受到自己有做事的能力
          需要被肯定了以後,才能夠踏踏實實的感受到自己的能

           力
       人生有正面也有反面,小孩子除了正面表現需要肯定,
        有時候意外做錯事,也需要被我們接納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讚美的力量
   我們做父母的,常看到小孩子有錯就急著去矯正他,急
    著告訴他哪裡的錯,反倒很少給他讚美
       經常讚美我們的孩子,讓讚美來增強他的自尊
   我們獎勵或懲罰孩子是針對他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他這
    個人
    我們不要說:            我們要獎勵的是他的行為:



   寶貝好漂亮,所以媽媽要買新     你按媽媽講的,鬧鐘一響自己
   衣服給你穿             就起來了,媽媽很高興!

   這就會很傷別的孩子,特別旁邊有
   一個孩子會說:「我不夠漂亮!」
   漂亮是與生俱來的,孩子沒有辦法
   改變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在孩子心中種下「內在天平」
  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內在天平,我自己知道我在哪些地方比較弱,
    哪些地方比較強
     別人講我的弱點時,我不需要跟人家打一架,或者極力證明我
      這方面很行
     自己也能肯定自己,因為我自己知道我有我的價值


   有三個大學生來找教授聊天,其中有兩個有過性經驗。聊天時,那兩個有性經驗
   的就自以為了不起,覺得他們可以去踫女人了。
   一會兒,那兩個學生走了,教授就問這個學生:「他們講話這樣眨低你,我聽了
   都替你抱不平,你怎麼沒反應?」

   學生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媽媽就告訴我,要做個肯定自我的人。大約在我
   讀小學二年級時,鄰居小朋友來找我挑戰,他在我家門口兩手扠腰說:『你有種
   就出來跟我打一架。』媽媽對我說:『媽媽知道你很有種,不要因為怕人家說你
   沒種,就被人牽了鼻子走喔!』『出去打架很容易,忍住不出去打架,那才真是
   有種!』」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我們與孩子都是平等的

   要以一種合夥人的態度去跟我們自己的孩
    子相處
    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是平等的關係
          我們要徵求他的意見,看他需要什麼,

           他感覺怎麼樣,而非完全的控制關係
          有時候我們必須容許我們的孩子有權利

           改變主意,也有權利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 很多不夠自我肯定的人都是別人說什麼就
            照單全收,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有一位太太說:

    我的孩子是一個對什麼事都無所謂的孩子,遲到也無所
    謂,考試考不好也無所謂,讚美他、處罰他,他都無所
    謂,對這樣的孩子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待他?




    我們先接納孩子對事情的「無所謂」
    態度,然後再不斷的走進他心裡面
    去。要不斷的走進到他心裡,就必須
    先跟他做朋友。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
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
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
ccna35
 
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
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
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lys167
 
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
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
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
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
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chennaiyun
 
Birth order1
Birth order1Birth order1
Birth order1
Lee Huey
 
9特殊兒童議題
9特殊兒童議題9特殊兒童議題
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
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
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crown1954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5045033
 
【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
【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
【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
hsiuling chen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doreen5711
 
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的家教‏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的家教‏cci65 cci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clicksbucks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Jaing Lai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虛空 鄭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虛空 鄭
 
10收養人經驗分享
10收養人經驗分享10收養人經驗分享
10收養人經驗分享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What's hot (20)

Care your Child
Care your ChildCare your Child
Care your Child
 
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
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
علاج تأخر النطق عند الأطفال
 
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
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
1 2 祝福你兒女的藝術(李順長牧師)
 
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
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
教孩子 991107-教材-詹翔霖教授
 
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
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
預防孩子的老大情結
 
Birth order1
Birth order1Birth order1
Birth order1
 
9特殊兒童議題
9特殊兒童議題9特殊兒童議題
9特殊兒童議題
 
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
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
如果孩子能做自己,或許他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
【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
【盧蘇偉】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
 
1親職教育
1親職教育1親職教育
1親職教育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的家教‏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的家教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的家教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10收養人經驗分享
10收養人經驗分享10收養人經驗分享
10收養人經驗分享
 
梁旅珠教養書
梁旅珠教養書梁旅珠教養書
梁旅珠教養書
 

Viewers also liked

Green @ Library
Green @ LibraryGreen @ Library
Green @ Library
kirjastotfi
 
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
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
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
jay94
 
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
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
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
Kamal Muslim
 
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
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
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Bluer Wang(王小红)
 
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
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
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jay94
 
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
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
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
Ronie Misran
 

Viewers also liked (9)

tugasan 1
tugasan 1tugasan 1
tugasan 1
 
Green @ Library
Green @ LibraryGreen @ Library
Green @ Library
 
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
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
如何照見我們的初心
 
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
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
Defense against-infectious-disease-1228386458765022-9
 
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
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
数据平台建设进展汇报以及对产品人员工作的认识 王小红20140227
 
Slidesite
SlidesiteSlidesite
Slidesite
 
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
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
日本幼稚園的幾件事
 
Green @ Library
Green @ LibraryGreen @ Library
Green @ Library
 
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
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
PANDUAN PENGAJARAN P JASMANI TAHUN 1
 

Similar to 孩子的心我懂

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
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
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twtony
 
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
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
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宜燁 吳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Lin
 
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
易明净土实修菩提讲堂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Shao Yu Hsieh
 
來自媽媽1% 的改變
來自媽媽1% 的改變來自媽媽1% 的改變
來自媽媽1% 的改變borderless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xa7515
 
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
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
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TAAZE 讀冊生活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
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
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Richard Lin
 
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
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
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
Alex Tang
 
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TAAZE 讀冊生活
 
親職教育文章
親職教育文章親職教育文章
親職教育文章gueste4cef0
 
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
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
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
安璐 侯
 
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
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
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侑倫 謝
 
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
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
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
Chen Hui 振輝 Hsu 許
 
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
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
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Richard Lin
 
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
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
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
Michael Chen
 

Similar to 孩子的心我懂 (20)

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
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
讓愛經營孩子的大未來0602
 
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
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
如何增進孩子的衝動控制及注意力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叛逆期——“14岁危险现象”时,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來自媽媽1% 的改變
來自媽媽1% 的改變來自媽媽1% 的改變
來自媽媽1% 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
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
1~3歲的100分育兒術:養成我的健康寶寶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
壓力-台南縣新進國小-詹翔霖教授
 
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
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
正念父母經簡介 6 5_2014
 
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
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
How to be the world's greatest parents.
 
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做個好父母吧!你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親職教育文章
親職教育文章親職教育文章
親職教育文章
 
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
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
親子溝通暨輔導技巧20120323
 
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
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
太平情緒講座104.01.31
 
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
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
潛意識編碼程式技術之二:信念植入——自我催眠與洗腦
 
第五組Ppt
第五組Ppt第五組Ppt
第五組Ppt
 
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
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
正念緒緒社會學習影片 6 20_2014
 
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
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
2015.08.24. 幼兒全人教育第二章 台北單位 (育民代表)
 
第二組Word
第二組Word第二組Word
第二組Word
 

孩子的心我懂

  • 2.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來自嬰兒時期的傷害  一位成大女學生自殺,留下兩封遺書… 寫給祖母 寫給男朋友 『我很孤單,找不到一個人可 『面對這樣的一分感情,我已 以讓我不再孤單,決定要走是 經感到好累。我不要這樣的愛 因為活著對我而言,再也沒有 情,受不了這樣沒有安全感, 意義.....』 沒有歸屬感的愛。』 孤單就是人和自己的內在脫節 【內在脫節】--感覺不到自己情緒 感受只是一個感覺,並不是個事實 裡的感受。 這樣的感覺的來源,發生在嬰、幼兒時期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沒有能力也沒有理智的,所有的就只有感受; 比方說剛誕生的嬰兒,本來在媽媽的子宮裡包得很緊、很溫暖,忽然間來到一個空空冷 冷的空間裡,這個空間會讓他覺得很慌。
  • 3.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 嬰兒期是孩子學習信賴他人的開始  小孩子一出生沒有理智,只有感受  人在嬰兒期的飢餓經驗,到成年時就會形成【這個世 界不值得我信賴】的感覺  別人都不尊重我  我怎麼努力都沒用  時間到了沒有人來管我的需要  我的生存受到了動搖  若餵奶時間還沒到,就給孩子喝奶了  這樣的愛就太多,就是「溺愛」  小孩有需求,需要爸媽來照顧,哭就是發出訊號,這是 孩子當時的工作
  • 4.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 媽媽情緒的穩定對小孩十分重要  孩子需要一個經常性的平衡  媽媽自己有沒有信心,她和爸爸的關係 好不好,她心臟跳動是不是很平穩,抱 著孩子的時候,孩子感覺得到  我們常認為小孩子不懂,所以我們愛講 什麼話就講什麼話,其實即使只是一個 嬰兒,我們也要好好地跟他講話,他的 確是什麼也不懂,可是有一天他會全懂, 不跟他講話就沒辦法刺激他學習
  • 5.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幼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建立規範的關鍵時刻 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 在小孩3歲以前給他訂一個範圍,在範圍以外的就要說:「不」  人要能跟自己說「不」,跟自己說不就是自制  探索期 – 9個月~18個月  這個階段小孩已經開始學習很多機能:  會爬、會拿東西、會到處去看  如果把他帶去廚房,他最喜歡翻翻鍋子,拉拉抽屜,什麼東西都拿出來玩一玩  他很願意去認識周圍的東西,這些經驗變成他的一部份  我們容許他探索,可是又怕他危險:  給他一個範圍,只有在這個房間或這個房間的角落裡可以盡情的探索,而不容 許他到其他房間以避免危險  學習分離:  小孩開始有主見,有欲望要照顧自己的主意來行事 人必須要有規範,而這個規範就是【自制】的開始,自制就是自我控制
  • 6.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心理誕生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容許孩子可以說「不」 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 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  他會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健康的  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險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 讓他自己去嘗試錯誤  讓他照自己的意思去嘗試錯誤,並不是要他變 成為所欲為的放任自己 聽話的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好孩子,可惜聽話的孩子也都是沒主見的孩子。當他進 入社會,孩子會感到很慌、很亂。
  • 7.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與孩子分享人生的苦樂 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需要經常跟孩子在一起,在跟他一起玩 的當中,讓他去學習  小孩子的扮家家酒就是在學習爸爸媽媽  在扮家家酒的時候,他就要學習做很多決定,因此,容許孩子去 玩是有其必要性  說故事給他聽  並不是真的拿一本故事來講,而是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 經常和孩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分享你的痛苦與喜樂  例如:  爸爸是醫生,爸爸要告訴兒子: 今天我好累喔!我看了好多的病人,真的是很累! 但是今天爸爸看到一個小病人,爸爸的診斷很正 確,然後他吃了爸爸開的藥,很快就好了,爸爸真 的好高興!
  • 8.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以身心陪伴孩子獨立 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 如果父母從不跟孩子說故事,他們就不會了解生活的完整面貌,甚 至無法經驗到父母的存在  在學前期我們一定要自己陪孩子,讓孩子分享我們人生的高低起伏  一個人之所以能獨立,並不是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獨立  小孩從小就要媽媽的肯定,或者身邊照顧他的人給他適時的肯定  媽媽要常讓他感覺到:「你是有能力的,媽媽不在你也可以自己 做。」  要小孩子獨立自主,我們就必須經常跟他在一起  我們的「在」必須要身心靈的在  小孩跟父母打招呼,父母的眼睛都沒有看孩子一眼,這個「在」等於 不在  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精神上最大的支柱  我們必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內在擁有很大的安定與肯定,才 能夠做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 9.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 小孩需要有人在他的旁邊,而不是替他做,而 是有人在他的旁邊,他的注意力就會拉長  學齡期的時候,很多媽媽說: 他的作業寫錯了,我都替他用橡皮擦 擦掉。 寶貝!沒關係,媽媽看你有在全心全意做 功課,雖然有地方錯了,但是從錯中學到 對,本來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其實這樣會害了孩子,他做錯了,要由他自己 負責,讓他自己來擦。你也不需要每一題都給 他訂正,讓他去給老師打幾個叉回來,他看到 小朋友們都沒有叉,而自己打了很多叉,第二 天他做功課就會不同。你只要在旁邊說:
  • 10.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 教導孩子跟己的內在來往,這比教育小孩子考第一名還 重要  人需要能夠陪伴自己,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你可以 好好的痛苦到底,你也可以放聲大叫: 『我什麼都不做了! 』 然後才能有力量再擔起來!  小孩子需要大人在旁邊及時地給他讚美 小孩子的棒棒糖給弟弟妹妹舔了一舔,這樣的 快感就減少了一些,因為甜味少了一點,可是 接著來的是爸爸媽媽的鼓勵與讚美: 『啊!寶貝你會跟人家分享了,長大了,跟隔 壁的大哥哥一樣大了。』小孩子就覺得自己很 傲人。
  • 11.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孩子的戀父戀母期  戀父戀母期  小孩小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是他的異性父母,小孩子很容易就 製造一個三角關係:  小男生要把爸爸推掉,去佔有媽媽;小女生也努力把媽媽推 掉,想去佔有爸爸  小孩在學前期,男生會去學習爸爸討好媽媽,女生會學習媽 媽討好爸爸  有些父母關係不好,小孩子就真的會代替爸爸來照顧媽媽, 或者代替媽媽來照顧爸爸,這就是小孩子早期身份的認同  有些爸爸沒有好好負起做父親的責任,有時候長女就會負起 全家的責任,她就代替了媽媽爸爸來照顧全家,以至於全家 就成了她的責任,她也沒有辦法好好的發展自己
  • 12.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3歲 考得好還要更好?  中國人的父母經常在  猶太人的父母在小孩 小孩子放學回家後, 下課回家時,問的 跟孩子對話: 是: 猶太人培養出的孩子, 今天上課有沒 不但在技能上有很好 有不懂的地 的成就,人跟人的關係 你今天考 方? 也發展的很好 了幾分 97分 你今天上課有 啊? 沒有發問?問 喔!那還差 了幾個問題? 3分!
  • 13.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考得好還要更好?  在學齡期最重要的是--  培養人跟人的關係  良好的讀書習慣  先把「我的」功課做好了之後再去玩,也就 是負我自己的責任  有沒有考一百分不重要,有沒有第一名不重要,最重 要的是這個小孩子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 進入學齡期,正好也可以考驗一下前面三個階段有沒 有過得很好  幼兒期沒通過,就沒有冒險的能力,小孩子進入 學校會感到很害怕  第一個關鍵是在3~6歲  第二個關鍵是在18歲之前
  • 14.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服從的新標準:傾聽.分辨.做決定  青春期--  學著做個大人,學著自 乖孩子: 任何事都聽爸媽的話,若不 己做決定的時期 出事情很運氣,若是出事情 是非常嚴重的事。  服從的新標準: 他完全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 傾聽分辨 做決定 ,完全看大人的眼色行事。 爸媽講了一句話, 要我去做某件事情 自己必須加以分辨 決定要不要去做 怎麼做對自己比較 好
  • 15.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重生與創新做大人  青少年期是重生與創新的時期--  假定他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他就可以從家庭中獨立出來,可以開始做 大人  讓他學習到:  要做一個平衡的人,就是要能夠察覺自己的情緒  感受是一個力量,這個力量通身體之後,才不會消耗自己的精力  幫我們的孩子通過他過去沒有獲得安全感的部份,將來戀愛的對象要 是無法給自己安全感時,自己可以坦然面對  別人不給我做飯,我自己有力量可以馬上去買一個飯盒  我們都很怕痛苦,在孩子青少年以前,我們必須讓孩子清楚的知道:  人可以有痛苦  痛苦時,我就默默地承受痛,就像生產過程一樣,若默默地在承受,你的 身體會讓這個痛通過;假如你反抗那個痛,大叫大閙的,你的孩子也很難 生出來
  • 16.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春期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父母要做孩子的支柱  青春期--  孩子準備成為大人的重要翻身期  孩子要跟權威分開,過去他經常為反抗而反抗,現在學習了傾聽、分辨和做決定  在此之後,孩子需要快速確認自己將來所要擔當的社會角色和自我認同  他在此時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哪些弱點  這也要靠大人跟他一起生活,常常去肯定他的優點,接受他的弱點 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小小的受傷的我,這個受傷的我需要現在大大的我 去陪伴  當我們慌亂時,就是那個小時候受傷的我出來了,當他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很難 跟我們的孩子相安無事  對一個小小的嬰兒,不管他懂不懂,你都要跟他講話,並且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 要穩定  做父母的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必須要自己先去陪伴自己,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小 孩子的發展,因為他一直在感受你的心態 人可以有優點、有缺點、有正面、有反面,兩面都要有,這是我們必須給孩子的觀念
  • 17.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他還小,但是感覺很靈敏  小孩的感覺很靈敏,他們內心都 孩子在外面做錯事情,回來又要被罰一次 有很深很深的感覺,他們很懂, 在外面被打一頓,回來還要再被打一頓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沒有好處,最重要的 可是說不出來 我們要了解孩子:  溝通主要是提高人的價值,建立 你被打了,你的心 親密關係 情一定很受不了  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內在,懂 你覺得委屈! 得自己的心情之後,才不會 遷怒,或者找孩子的麻煩  為了提高小孩子的自我價 你覺得佷冤枉! 值,並且培養親子關係,就 必須先認識我們自己的內在 孩子聽了這樣體諒的話就哭了, 哭了以後,他被打的心情會化解, 日後踫到同樣的情況,他便能有智慧來應付
  • 18.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化解內心的舊檔案  認識自己的內在:  先認識感受  感受和過去的經驗很有關係  在夫妻關係中,有些做太太的跟自己的爸爸關係不好,因此與先 生相處時,當先生對她大聲的時候,過去爸爸對她大聲的心情馬 上就衝出來了  過去的舊檔案不化解,會影響健康,影響自己跟孩子的關係  我們對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 我們心裡有種種的聲音,我們都沒有察覺到,這些聲音讓我 們有了喜歡孩子或討厭孩子的感受  孩子心裡會想:「你對待哥哥姐姐和對待我是不同,你總覺得我 太小什麼都不懂。」或者「我是女生他是男生」這些他都會感覺 到
  • 19.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感受沒有對錯之別  感受沒有對與錯,也沒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分別,感受學習而來,是從父母家人 那裏學來的  例如:看到今天好多事情要做,我心裡急,有人說很急是不對的,其實它 沒有對錯  感受是從背景而來的  有些孩子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就容許他們做事可以慢一點;有些父母卻要他 們快一點  孩子也有不同的天性,我們要接納他們  小孩只有一個「很想要」的感受  很多小孩子還子,他根本不懂什麼叫做偷人家東西,他不會分辨自己與他 人的界限,因此,不要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給他加上罪名  害怕和高與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很自然的發生,你無法讓它不發生  有的人會說:「這麼小的事有什麼好害怕呢?」可是有的人就是會害怕
  • 20.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感受沒有對錯之別  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在搗亂,事  摔跤也要學習 實上他的本意是願意跟我們在  很多溺愛孩子的父母,從 一起,願意靠近我們 來不了解孩子需要在痛苦  小孩子很喜歡幫老師發本 中學習 子,幫老師改本子等  不容許孩子犯錯就是過分  對孩子來說每件事都是遊戲 保護  他沒什麼人生經驗,對某  很多父母都不容許孩子碰 些危險的事情他並不清楚 碰看,不給他挫折的經  當他小的時候,我們就要 驗,所以他容忍挫折的能 容許他可以碰傷,他才知 力很低 道這是尖的,需要躲開
  • 21.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別拿孩子出氣  父母對每個子女的情感可能很不一致 當無意中比較討厭某一個孩子的時候,必須要意識到,然後才 能通過自己的討厭心情,去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孩子  有些父母對自己沒信心,也不信任孩子  父母曾經受傷這個心情必須化解掉,不化解的話,孩子收到的 訊息是「你都不信任我」  自己是針對孩子的個人行為來幫助他、輔導他,還是藉著孩子出 另一個人的氣,或是對自己沒信心,卻把這份不放心投射到孩子 身上,自己都要清楚地意識到 可能是爸爸很小就交了女朋友,很怕自己的孩子走同樣的路。 一個男生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成熟度還不到戀愛的階段,可是聖誕節收到小女生寫來的聖誕卡,爸 爸媽媽緊張的追問這個女孩是誰,好像他們已經發生了關係。 父母一點都不信任他,一直追問到底。 從此以後沒有人敢打電話給他,因為每次有電話來,爸爸媽媽就把別人臭罵一頓,或是來個身家調 查。直到現在進入成年期,他還是朋友很少,可能就是在小時候交朋友上曾受過傷害。 他自己也覺得不想交朋友,交朋友就是給父母帶來麻煩,父母會問來問去。
  • 22.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父母自己沒有通過的心情  成功父母的關鍵:  能夠了解掌握自己的感受  察覺自己有什麼過不去的感受並掌握住  也能體會孩子的感受  體會孩子是一個沒成熟、沒有長大,常理不清頭緒、無法約束自 己的一個孩子  為人父母者,比較容易被觸動的情緒,就是自己沒有「通過」的 心情  當年自己書沒有唸好,一看到小孩子讀書就很擔心  媽媽很鎮定,媽媽很信任孩子,孩子也會感覺得到  很多時候,孩子在空氣中就感覺到「媽媽覺得我很差勁」,無聲 的語言比有聲的語言還厲害
  • 23.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父母自己沒有通過的心情  小孩不是要用來補償自己沒有的,做父母 要對小孩子因材失教  有些人要孩子補償自己過去的缺失,比 方說小時候沒有學鋼琴,現在孩子一定 要學鋼琴,不管他有沒這方面的能力  或者小孩子的智商也許沒有到大學的程 度,也一定要他念大學  人活得愉快就好,假定夫妻二人擺地攤很 愉快,高高興興地做平常人,為什麼一定 要戴方帽子呢?
  • 24.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掌握自己的情緒  讓孩子體會到我們大人「很急的情緒」,但我們不可 以有「很急的行為」 媽媽心裡很急,恨不 得孩子快點吃完早餐 可以準時出門 很急的情緒 很急的行為 媽媽真的很想對你大 吼,也很想對你大叫, 對孩子大吼大叫 媽媽心理急,很怕上班 會遲到,因為你上了學 我才能去上班
  • 25.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掌握自己的情緒  一個人能容忍消極情緒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 就像一個杯子,這個杯子假定裝得很滿了,我們要再加 一滴水,它都會滿出來,因此我們必須要經常去化解自 己的情緒  化解自己的情緒要注意方法,要用一些不傷害自己也 不傷害別人的方法--  譬如等家裏的人都出去時,我們可以拍拍桌子,大罵幾 聲  當事人不在場,也沒有人聽到,但是我的情緒也化解了
  • 26.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  自責是最糟的心情 孩子不聽話時  在工業社會,每一個人都很忙, 我們心裡面很緊、很急,也養成 長期不照顧自己的習慣  很緊、很急,就很容易發怒,很 容易讓怒火發出來,或者沒有理 由地處罰孩子,結果就很自責 怎麼啦?  我們要容許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可以 發生什麼什麼事情啦? 不聽話 而不是: 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話,可是當 他們有情緒時,就無法聽話 你這麼小就不聽話,那  我們自己是大人,有些時候我 將來還了得啊? 們也很不想去上班,所以小孩 子不想去上學也是理所當然
  • 27.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幫助他去經驗挫折  消極的感受有時是必要的  人生必須要有某些痛苦,而有些父母就從來不 讓孩子有痛苦  我們必須容許自己的孩子可以受苦,可以很難 過,也可以讓他接受挫折好好地哭一哭  做錯事情沒有好沒有壞  小孩子必須從錯做到對,重點是錯了以後,我 們要如何去陪伴這個孩子,要如何去跟他說話  當孩子碰到挫折的時候,不是一股勁兒的幫他 把挫折挪開,而是要幫忙他如何去體會這個挫 折,經驗這個挫折,才能夠幫忙他通過自己不 好的情緒,去出一條新路來
  • 28.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幫孩子疏導情緒  感受需要疏導和化解  哭和笑是化解情緒最好的方法  疏導感受首先要察覺  要意識到自己裡面的變化  感受需要去陪伴與體會,體會之後,身體本身就有能力 化解 有時候我們 會說: 就是因為你說了那句話,所以我才發怒 這句話是不負責任的。 假定我容納情緒的容器很空的話,別人講什麼話 都沒有關係,跟我有關係的部份,就是我小時候 這個地方受傷了,所以別人講這句話才會踫到我 的舊傷口。
  • 29.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幫孩子疏導情緒  能夠疏導情緒的小孩子,他雖然在青少年的時候吸 毒,但他不會終生吸毒  在美國有一項紀錄,美國人的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會附 和別人而去吸毒  比方說年齡較大的同學會煽動他說:「啊!吃了那 個以後,好輕鬆!好愉快!你怎麼不去吃呢?」「你 不吃,就真是個土包子」
  • 30.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誰是孩子的依靠  孩子的生存全仰賴父母  孩子從幼小開始就對父母的關係、父母的健康、父母的安危等 都非常敏感  很多被奶奶帶大或外婆帶大的孩子,他說:「每當外婆在睡覺 時,我都要去看一看她有沒有呼吸,我很怕她死掉!」  小孩子的生存都要靠周圍照顧他的大人,因為奶奶的死活就是他 的福利所在,所以奶奶若死掉,他就無法生存  要小孩仰仗一個頭髮都白了,隨時都會死的人,對小孩而言隨時 都可能失去安全,所很沒有安全感  父母的關係不好,也直接影響到孩子 小孩很怕爸媽離婚,他覺得很不安全 完蛋了!你們要分手,那我們怎麼辦?
  • 31.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飆車孩子的心結 「生不如死」的感受 很多飆車的孩子說: 今天之所以要去飆車,是因為我覺得生不如死。飆 車還可以有一個刺激,讓我高興一下,如果不幸死 掉也可以,反正我生不如死 生不如死是一個感受,與事實完全不符合,可能在現實中我們都活得很好,可是偶爾也 因為被老闆當眾斥責,而有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真的挫折,恨不得去死掉,但這只是一個情緒而已,通過了就沒有了,我們 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不懂得人有情緒,不懂得人需要疏 導,也不懂得情緒與事實不符合,就覺得死掉算了。
  • 32.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聽出言外之意 媽媽買了兩件衣服,姐姐一件他一件,小孩子一看到衣服,就說 我不要! 你這個孩子不識抬舉! 媽媽覺得很奇怪,買了衣服給你,你不 要,就大聲斥責孩子 我們要盡量走進孩子的心裡面,看看這件事是否碰觸了他某種心情, 而不是馬上指責他、責備他做錯事情。
  • 33.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聽出言外之意 有時候小孩子說:「我不要去上學!」 急著把他控制 了解他的心情 小孩子怎麼可以不上學? 是不是學校裡發生了什麼 每個孩子都要上學。 事情,讓你不喜歡上學? 很多媽媽爸爸沒有時間跟孩子理論,一開始就罵,急著把他控制住, 其實最需要清楚的,是從事件上去了解他的心情,真正聽到孩子裡面 的心情。
  • 34.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父母怎樣跟孩子講話 媽媽在廚房裡做飯,上幼稚園小班的孩子搬了許多玩具到廚房去, 以前這位媽媽沒學過「積極傾聽」時,就會罵他: 但那天媽媽沒有罵他,她對他說: 不要來這裡嘛! 媽媽這邊有妳好多熱的東西, 把你燙傷了該怎麼辦? 她講了這兩句後, 你很喜歡把玩具拿來, 小孩馬上把完具收 和媽媽在一起喔! 走,自己去客廳玩 你很喜歡媽媽在哪裡, 了。 你就在哪裡。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對他用「積極傾聽」,他也許有時候 不懂,可是他感覺到你在體會他的心情,這樣就夠了。
  • 35.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別在無意中傷害孩子  我們跟孩子講話的時候,眼睛要看著他,而不是一面 洗菜,一面跟他講話,連看都不看他一眼  我們經常在無意中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  譬如說我們和老師或鄰居談天,說到自己的孩子: 「他小時候曾經發高燒,可能腦子燒壞了。」這些話 無意當中,都會傷害我們的孩子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假定是我們自己的錯, 我們必須向孩子表達,因為要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話, 就要讓他感覺被尊重
  • 36.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交往  小孩理智未成熟,感受卻很靈敏,他會感受到生命受 到威脅,活下去有困難,此時他的心情會很不安  小孩從出生開始,無法得到照顧自己的能力,完全 要靠父母,當他生理上的需要沒有辦法得到滿足的 時候,他會很不安,會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 隔壁鄰居的小明,他很會幫媽 有時你會說: 媽做事 我沒有小明能幹, 我不幫你做事 隔壁鄰居的小明,他很漂亮 我沒有小明漂亮 隔壁鄰居的小明,他很會照 可是他聽到的是: 顧弟弟妹妹
  • 37.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交往  人的自信,在嬰兒期就培養出來了  孩子已經很靈敏,假定在那個時候,我們沒有好好注意這個孩子,或者 有些孩子在月子裡就被父母親打,這個不被尊重的感受已深深的烙印在 他的人格上  孩子需要我們在態度上、感覺上十分的重視他  並不是你為他做了很多事情,為他存了很多錢,這些都不是他顧慮 的,他只顧慮你現在對他的態度
  • 38.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無條件的愛  人有長處也有短處,人需要很平靜的、很坦然的、很安心 的發展他自己,而不是常常被父母帶去獻寶  孩子本身智慧的高低不重要,假定特別偏愛這個孩子, 這個孩子的負擔也會很重,因為他經常要在人前表現得 很好  在個案中,常常看到很多小時候被父母親偏愛的孩子,是 因為長得特別漂亮,或是特別的能幹,不過卻也造成孩子 很大的壓力,好像經常要扮演明星那樣,要隨時隨地表現 得很好  還有些小孩子不懂事,在兄弟姊妹當中,以為自己是被爸 爸媽媽特偏愛的,就會去去欺負弟弟妹妹 小時候父母親對孩子的偏愛,造成兄弟 姊妹當中起了一起糾紛,到了成年之後 都還很難彌補
  • 39.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都是自己的感受在作祟  打是最傷尊嚴的一件事情  父母親對孩子的獎勵與懲罰必須很清楚,我們獎勵懲罰的是 孩子的行為  孩子行為不當時,如果年齡還小,理智未成熟的時候,我們要 打;  但長大以後,孩子已經懂得道理之後,就不用打  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本身有問題的時候,就說 小孩子不尊重我們  三歲的孩子本來就會有自己的主見,很喜歡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這是小孩子的反抗時期,他不是不尊重你  有的小孩三歲會說謊,我們要認清真相,是不是孩子說真話、 誠實的時候,做父母的反而打他、罵他,所以他敢講真話  對還不能夠明理的孩子,我們要打;可是等小孩懂得了道理,你 可以跟他談,可以讓他知道這東西的危險性時,就不可以再打了
  • 40.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培養孩子做自己的決定 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經常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審判的戰 犯中有一個希特勒的手下軍官, 小孩子服從、聽話,覺得他凡事 當他被審判時,就說: 都按照我們的意思做就是好孩子, 教育這孩子也許很容易,可是他 卻沒有學會自己下決定 我都是執行上面的命令,我從 來沒有做錯過什麼事情,當年 也許我是幫希特勒殺了很多猶 假定別人給我的命令是要我去傷害另 太人,可是我都是執行上面的 外一個人的生命,我要不要檢討一下 命令,所以我沒有做錯,我沒 我能不能夠去做?或者別人要我一起 有任何的罪。 去貪?這些都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培養他做決定的能力,而不是要小孩 子無條件的服從。
  • 41.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了解孩子的天賦與成長的速度  一個受肯定的人,他可以有弱點,不被肯定的人才要八面玲瓏  我們常常要求自己面面都玲瓏,所以我們才會緊張,緊張使人消耗精力,當 精力消耗殆盡,孩子就沒辦法完全發展他的智慧與能力,所以要容許他可以 有弱點 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弱點,雖然有些孩子的能力很強, 但他還是有弱點  我們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肯定他的優點,接納他的弱點,我們要了解他、 尊重他天賦上的能力,而不是要他跟其他人一樣聰明 智障的孩子來到這個家庭也都有他的使命,他的 使命就是他了不起的優點: 有個家庭有一個智障的孩子,這個智障孩子的確給父母 親增加了很多麻煩,全家人都把心擺在他的身上。本來 父母親經常吵架,自從這個智障孩子來了以後,兩人同 心協力地照顧孩子,變得十分合作,也學會了互相關愛。
  • 42.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了解孩子的天賦與成長的速度 陪伴孩子通過失敗的低潮,這對孩子而言是非常珍貴的 有一個從失敗中再爬起來的經驗,在往後的歲月裡,他會清楚 「人生可以失敗,我會走出來」這樣的心情是用錢買不到。
  • 43.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不管幾歲都要尊重他 為所欲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的孩子常常是最沒 有安全感的孩子 我們要給小孩一個規範: 在幼兒期與遊戲期的孩子,他喜歡到房子裡 的每個地方東摸摸西踫踫的,我們就要告訴 他: 你只可以在這個房間,在這個角落,隨你爬來爬 去,這那兒是沒有危險的
  • 44.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不管幾歲都要尊重他  能夠把握住自己的生活,這對小孩來說很自傲的,他會覺得很 驕傲:「我跟大人一樣」  這感覺足以讓孩子產生一種尊嚴  有時小孩會忘掉一些事情,這種忘掉事情的偶發事件我們也不 需要處罰,因為大人也會發生同樣的情形  我們只需要想盡辦法幫忙他,給他喜歡的東西,讓他有動力來 培養一個新的習慣,這是一種尊重 不是經常跟他說: 要和顏悅色的對他說: 我就知道,這把傘你用三天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並 就會丟掉,你的記性就這麼 不想把傘丟掉,所以現在爸 壞 爸媽媽要來幫忙你想辦法, 看看怎麼樣能夠不丟掉
  • 45.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及時的肯定  孩子在學校裡和同學朋友來往的經驗,和老師來往的 經驗,都需要被父母肯定  會做事的人,他不一定能感受到自己有做事的能力  需要被肯定了以後,才能夠踏踏實實的感受到自己的能 力  人生有正面也有反面,小孩子除了正面表現需要肯定, 有時候意外做錯事,也需要被我們接納
  • 46.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讚美的力量  我們做父母的,常看到小孩子有錯就急著去矯正他,急 著告訴他哪裡的錯,反倒很少給他讚美  經常讚美我們的孩子,讓讚美來增強他的自尊  我們獎勵或懲罰孩子是針對他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他這 個人 我們不要說: 我們要獎勵的是他的行為: 寶貝好漂亮,所以媽媽要買新 你按媽媽講的,鬧鐘一響自己 衣服給你穿 就起來了,媽媽很高興! 這就會很傷別的孩子,特別旁邊有 一個孩子會說:「我不夠漂亮!」 漂亮是與生俱來的,孩子沒有辦法 改變
  • 47.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在孩子心中種下「內在天平」 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內在天平,我自己知道我在哪些地方比較弱, 哪些地方比較強  別人講我的弱點時,我不需要跟人家打一架,或者極力證明我 這方面很行  自己也能肯定自己,因為我自己知道我有我的價值 有三個大學生來找教授聊天,其中有兩個有過性經驗。聊天時,那兩個有性經驗 的就自以為了不起,覺得他們可以去踫女人了。 一會兒,那兩個學生走了,教授就問這個學生:「他們講話這樣眨低你,我聽了 都替你抱不平,你怎麼沒反應?」 學生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媽媽就告訴我,要做個肯定自我的人。大約在我 讀小學二年級時,鄰居小朋友來找我挑戰,他在我家門口兩手扠腰說:『你有種 就出來跟我打一架。』媽媽對我說:『媽媽知道你很有種,不要因為怕人家說你 沒種,就被人牽了鼻子走喔!』『出去打架很容易,忍住不出去打架,那才真是 有種!』」
  • 48.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我們與孩子都是平等的  要以一種合夥人的態度去跟我們自己的孩 子相處 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是平等的關係  我們要徵求他的意見,看他需要什麼, 他感覺怎麼樣,而非完全的控制關係  有時候我們必須容許我們的孩子有權利 改變主意,也有權利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 很多不夠自我肯定的人都是別人說什麼就 照單全收,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
  • 49.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有一位太太說: 我的孩子是一個對什麼事都無所謂的孩子,遲到也無所 謂,考試考不好也無所謂,讚美他、處罰他,他都無所 謂,對這樣的孩子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待他? 我們先接納孩子對事情的「無所謂」 態度,然後再不斷的走進他心裡面 去。要不斷的走進到他心裡,就必須 先跟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