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
     巧



詹翔霖副教授
C ha nrs @ms 68. hine t. ne t    0955- 268997
教學部落格 http : //myp a p e r. p c ho me . c o m. tw/c ha nrs
 
行為改變技巧中加入認知的方法,至
     少有兩項理由:

(1) 行為學習論所衍生的技巧在範圍上與影響
 上有所限制,僅對個體的某些問題範圍是有
           效的;
(2) 心理學的焦點亦已開始轉移至藉由認知取
向,來瞭解和解釋人類的行為。在 1980 年代
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
    巧

   是藉著轉換認知過程來改
    變個體的行為,而此種認
    知過程在矯正上包括:知
    覺、自我陳述、歸因、期
    望、信念及想像或心像等。
   ※ 想像本位暴露法

   一 . 想像式系統減敏感法和洪水法

   「想像式的系統減敏感法」
    (imaginal desensitization) 是
    指訓練個體能夠完全放鬆且在
    引起最少至最大的焦慮情境中
    放鬆,直至消除這些情境所引
   「想像式的洪水法」
    (imaginal flooding)
   乃是訓練個體能夠完全放鬆且在最
    後引起焦慮的情境中放鬆,直至消
    除這些情境所引起的焦慮。
    洪水法就像系統減敏感法一樣有效
    ,但是想像式洪水法似乎比想像式
    系統減敏感法來得更有效。
   二 . 內隱制約技巧
   所以稱為「內隱」,乃是因為
    它要求個體去想像目標行為及其
    後果;而被稱做「制約」,乃
    是因為重點在學習,包括古典制
    約作用、操作制約作用及觀察學
    習。這項技巧是假設外顯和內隱
    行為會產生互動,而改變其中一
    個就會影響到另一個。
   #內隱厭感制約:個案想像
    將要去除的目標行為 ( 如喝
    酒 ) ,然後想像令人厭惡的行
    為後果。
   #內隱消弱:個案想像將要
    降低或消除的目標行為 ( 如上
    課講話 ) ,然後想像增強行為
    ( 別人的注意 ) 沒有出現。
   #內隱反應代價:個案想像
    將要降低或消除的目標行為,
    然後想像失去增強物 ( 如金錢
    或其它有價值的事物 ) 。

   #內隱正增強:個案想像目
    標行為 ( 如上課舉手發表 ) ,
    然後想像假定為增強的愉快景
    象 ( 如獲得老師的讚美 ) 。
   #內隱負增強:個案想像一
    種厭惡性刺激 ( 如同儕的嘮
    叼 ) ,然後想像一項積極的行
    為 ( 如果敢的回答同儕 ) 而終
    止厭惡性刺激。
    #內隱示範:個案想像表現
    出楷模的行為 ( 另一個人 ) ,
    然後在情景中加入增強效果。
    惟增強對過程並非絕對必要的
   內隱制約技巧已經被應用在各類
    問題上,包括焦慮、性偏差、不
    夠果決、情緒困擾及酒精濫用等。
    不過,此項認知行為改變技巧祇
    對有限的臨床問題有效果,且其
    矯正程序通常由專業治療師進行
    。
   ※ 自我教導訓練
   自我教導訓練乃是加拿大臨床心
    理學家 Meichenbaum ( 1974 )
    所建立的一種著名的認知行為改
    變技術。他在臨床醫療與教導子
    女的經驗中發現,個體對自己所
    說的內在語言,不僅具有導引
    自己行為的功能,而且可能是
    個體行為改變的關鍵所在。
   一 . 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假
    定

   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假定是:「人們
    對他們自己所說的話,決定了他們在
    其它方面所做的
    事」。 Meichenbaum ( 1974 )認為
    :「假如我們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就必須先考慮他在行動之前所做的思
    考」。因此,它的認知行為改變取向
    著重於「讓個體瞭解負向內言對其的
    不良影響,然後運用自我教導訓練,
   二 . 正向內言的設計
   根據 Meichenbaum (1974) 的
    看法,要實施自我教導訓練,首
    先要設計出正向內言,以做為訓
    練的主要內容。一般而言,正向
    內言可分為兩類: (1) 是用來對
    抗無法專心的自控內言; (2)
    為用來對付造成的困擾的負向
    內言
   1. 自控內言:以下乃是改進 ADHD
    兒童無法專心做迷津測驗所設計的
    自我教導正向內言:「我要設法走
    完這個迷津,我要慢慢來,小心的畫。
    好,往下畫,再往下,好;然後右轉
    ,這就對了。很好,到現在為止我做
    得很好。記住,慢慢來。」、「現在
    我要暫停一下,先想清楚再動筆」、
    「我可以先計畫一下,怎麼做最有
    效 ? 」、「這裡做錯了,沒關係,擦
    掉重來」、「我做得非常的好 ! 」。
   2. 對抗負向內言的設計

   這種自我教導訓練的設計,首先
    須找出個體原本習慣性的負向內
    言的內涵  ( 如我害怕一個人在
    家,現在該怎麼辦 ?) ,然後再
    探究這些負向內言造成個體困擾
    的原因和方式,再來設計對抗它
    們的正向內言 ( 獨自在家是必要
    的,我相信我可以克服 ) 加以
    練習。
   三 . 自我教導訓練的實施
   Me ic he nb a um 和 G o o d ma n
    ( 1971) 將自我教導訓練依序分為以
    下五個步驟:
    1. 認知示範 ( c o g nitive
    mo d e ling ) :由施教者示範以大聲
    自我教導自己表現出所欲訓練的行
    為。兒童在旁邊觀察學習。
    2. 外顯引導 ( o ve rt
    g uid a nc e ) :兒童在施教者的口語
    引導下,表現上述所欲訓練的行為
    。
   3. 外顯自我引導 (overt self-
    guidance) :兒童大聲地自我引導
    自己表現出該行為。

   4. 褪除外顯自我引導 (faded ,
    overt self-guidance) :兒童輕聲
    地自我引導自己表現出該行為。

   5. 內隱的自我教導 (covert self-
    instruction) :兒童以內在語言引
    導自己表現出該行為。
   四 . 自我教導訓練實施的注意要點

   施教者在使用自我教導訓練協助個體
    克服情緒困擾或其它不適應行為時,
    應注意下列事項:
    要點一:施教者應該採取解說、
    提供資訊及面質等技巧,讓個案
    瞭解那些負向內言在其不適應行
    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要點二:正向內言要想反制成功
    ,必須有足夠的練習次數。
   要點三:施教者必須明確且熟練的
    說明和示範正向內言的要點及用法
    。
   要點四:自我增強的內言設計 ( 如
    我的能力不錯 !) 非常重要,可以擴
    大訓練的成效。
   要點五:施教者協助個案自己設計
    及實施自我教導訓練,而不是強迫
    灌輸自認為良好的內言。
   要點六:除足夠的訓練之外,應用
    來對付實際的困境也是很重要的。
   ※ 認知重組法
   有些認知行為改變技術著重於降低過
    度的內隱行為:即不適應的思考型
    式。這些技術企圖藉由認知重組
    的歷程來改正個體對於日常生活中事
    件的感受和思考,進而達到修正其問
    題行為與情緒。目前有兩個廣泛地強
    調運用認知重組的方法是艾里斯的理
    情治療法和貝克的認知治療。
   一 . 理情治療法

   理情治療法 ( RET) ,又可稱
    為 ABCDE 理論。此種治療法的
    基本前提乃是情緒困擾常源自於
    錯誤和非理性的思考。這些思考
    歷程會造成個體對於所經驗的人
    或事產生不夠真實的知覺、解釋
    和歸因。
   Ellis 曾設計下列術語用來描述一
    些常見的非理性的思考方法:

   1. 可怕的 --- 例如,如果我考試
    不能夠得到 90 分以上,這是一
    件
    可怕的事。

   2. 必須的 --- 例如,我喜歡的人
    必須喜歡我,否則我是毫無價值
    的。
   理情治療法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改
    變這些思想和信念的本質。
   至於 Albert Ellis 的 ABCDEF 理論,其
    中 A( 緣起事件 ) 並不是直接導致 C( 情
    緒與行為之行為後果 ) 的結果,而是個
    人對於緣起事件的看法 B ( 非理性的信
    念 ) 導致行為後果 C 。然後,協助個體辨
    認出他自己的非理性的信念,並進行猛烈
    的駁斥 D( 駁斥和干涉非理性的信
    念 ) ,以期個體的思考能由原有非理性的
    信念,轉換為新的理性思考,進而產生新
    的情緒和行為 F 。
   二 . 認知治療

   認知治療是一種處理行為和情
    緒異常的認知重組法,這種方法
    類似於理情治療法,係由 Aaron
    Beck 所建立的。就像理情治療
    法一樣,情緒困擾常源自於錯誤
    和負面的思考型式,必須予以
    改正。
   認知治療的基本概念稱為基模,它
    是組織個體經驗與影響其對於日常事
    件的知覺、解譯及歸因的一種基本的
    認知結構。我們可以將基模視作為”
    核心信念”。我們每個人都有基模來
    組織我們的知識體系。不管怎樣,凡
    是發展出情緒問題的人,這些核心
    信念均傾向於變成自動的思想 --
    習慣地或經常地發生錯誤或不適當
    的思考型式
   依據 Beck (1976) 的看法,發
    展出情緒異常的個體往往會有過
    度地錯誤和不適當的思考型式,
    包括下列幾種認知錯誤的型式:

   #二分法的思考 ( 用絕對性、
    全有全無的術語思考 ) 。例如,
    人不是聖人就是罪犯;物體不
    是完美的就是有缺點的。
   #過度類化 ( 依據某一事件建立通則,
    並運用此項結果來判斷他人或事件 ) 。
    例如,發現孩子偷竊東西的母親可能會決
    定他是可怕的、無用的母親或孩子是惡魔。
       
   #任意推論 ( 從不充分的、模稜兩可的
    或相反的事實,來引出特定的結論 ) 。
    例如,工人可能會將其老闆的不快樂,解
    釋為是其工作表現不力的緣故。事實上,
    這可能祇是其偏見而已。
   #擴大 ( 延伸事件的意義或影響力 ) 。
    例如,考試獲得 80 分的學生可能將此成
    績視為是一場大災難。
   Beck (1976) 進一步指出凡是臨床
    上有沮喪症狀的人,可能會發展出負
    面三元 ---- 包括對於自我、世界和
    未來的錯誤及負面看法。
   1. 認知治療的過程:以下是 Beck
    認知治療實施的程序或步驟
    步驟一:教導個案認識不適應的
    觀念…所謂「不適應的觀念」是指
    那些造成個體無法應付生活經驗、破
    壞內部一致性及過量情緒反應的想法
    而言。
   步驟二:進行個案事件及
    其情緒反應間的填空活動

   就像理情治療法一樣,治療
    者引領個案認識個人的想法
    如何影響情緒,亦即在刺激
    與反應間,填入各案原先被
    空下來的想法。
   步驟三:排除個人中心化

   治療者和個案用客觀的方法來
    探討想法和情緒間的關係。例
    如,舉出與各案無關的事例來討
    論,以避免個案受個人中心化思
    考習慣的影響,無法清楚地辨識
    自己的非現實、及即不適應的自
    動化的思想。
   步驟四:獲得可靠的結論…
    利用講求實際證據的方法,讓
    各案獲得正確的知識。

   步驟五:改變通則… 經由前
    述步驟,個案可以發現他所遵
    循通則的謬誤,並加以改變,
    使其更合理且更能適應生活情
    境。
   2. 認知治療的成效

   原先認知治療是用來處理沮喪的。
    許多研究亦顯示認知治療對於此
    種症狀的處理效果良好,而且具
    有持久性。 1970 年代之後,
    Beck 所發展的認知治療已被
    擴大範圍用來處理其它的情緒
    問題,包括焦慮、驚慌、吃的異
    常等。
   ※ 認知能力訓練

   認知能力訓練法主要是藉著訓練個體未
    曾擁有或使用過的認知能力,來企圖矯正
    個體適當內隱行為的不足,使其能夠運用
    這些新的技巧來降低外顯和內隱的情緒問
    題。目前也有兩項個廣泛地運用認
    知 — 行為取向的方式,來訓練個
    體適當的認知能力。這些方法是
    壓力免疫訓練與問題解決訓練。
   一 . 壓力免疫訓練
   Donald Meichenbaum 曾經發展一種
    治療程序稱為壓力免疫訓練,來教導個
    案認知能力,以協助他們因應他們所體
    驗的壓力事件。
    1. 壓力免疫訓練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稱為概念化。在此階段,個
    案探討其過去的壓力經驗,來學習壓力
    的本質及其因應的方式。他們會考慮此
    類問題: * 你在何種特定的環境下會體
    驗到壓力 ? * 在過去你採用何種方法來降
    低壓力,你相信可用何種方法來加以替
    代?
   第二個階段稱為能力獲得與
    演練。在此階段,個案將學
    習特定的行為和認知因應能
    力,諸如放鬆、系統減敏感
    、自我陳述及因應陳述。 *
    這是一些我所知且能夠體驗
    的焦慮線索。他們應該提醒
    我使用我所學習的因應能力
    。
   第三個階段稱為應用。在此
    一階段中,壓力免疫訓練協
    助個案將新學習到的能力轉
    銜至自然環境中。為達成此
    一目標,個案要回應依序放
    入治療情境中引發壓力的事
    件。治療者應致力於使用不
    同的事件,來提高能力類化
    到各種真實的情境上。
   2. 壓力免疫訓練的成效
   壓力免疫訓練法包括許多已建立良好
    的技巧,諸如放鬆訓練、系統減敏感和
    模仿等。大多數有關壓力免疫訓練成效
    的研究是針對具有焦慮或壓力問題的個
    案。這些研究發現壓力免疫訓練在降低
    焦慮和壓力上,要比非全面性方案  ( 如
    僅用系統減敏感或認知因應能力來訓練
    個案 ) 來得有效。
   二 . 問題解決訓練
   一般而言,凡是不知道如何解決大多
    數日常問題的人,可能會變得極端的
    焦慮、感到挫折和沮喪。問題解決
    訓練乃是一種認知 — 行為治療的
    形式,讓個案學習確定、發現或發明
    有效或適應的方法,來探討日常生活
    中所面臨問題。這種形式的治療可
    以用來降低或消除個案的情緒異
    常或增進他們適應社會的功能。
   1. 問題解決訓練的過程 :有兩個廣
    泛用來提供問題解決訓練的治療方法,每
    種方法都是教導個案以逐步的策略來解決
    問題。以下要介紹 Thomas D’Zurilla 和
    Marvin Goldfried 所發展出來的問題解
    決訓練法的步驟策略:
   步驟一:問題定位… 個體發展出警覺問
    題產生的一般心向。為了有效地處理問題
    ,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它的存在。開始時,
    我們可以鼓勵個案注意問題與協助他們了
    解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   步驟二:界定和形成問題…
    採用具體且清晰的術語來界
    定問題。這個歷程與行為改
    變方案之界定目標行為相同。


   步驟三:產生不同的解決
    方法…一旦清晰地界定行為
    之後,個案應該運用腦力激
    盪列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   步驟四:做決定 … 個案檢視可
    能解決方法的清單,同時刪除
    不可接受的解決方法。然後個
    案試著對自己評估每種方法的
    長短期行為後果。運用這些因
    素,他將可以選擇最佳解決問
    題的方法。在治療初期,個案
    和治療者應該一起作決定;爾
    後,個案變得更能夠自己作決
    定。
   步驟五:實施解決方案和驗證

   當解決方法發揮效果時,個
    案可以試著評估成效。如果
    問題已獲得解決,就結束了。
    如果問題仍然存在,那麼個
    案可以從現有解決方法中選
    擇其它的方法。有時甚至需
    要回到步驟一或二。
   2. 問題解決訓練的成效:
   D’Zurilla (1988) 的研究則指出問題解
    決訓練對於沮喪和焦慮的個案,以及一
    般運作功能 ( 如無法決定生涯目標 ) 有困
    難的個案可以產生有利的效果。有些研
    究指出問題解決上所獲得的改進,可
    以遷移到自然環境且具持久性;不過
    ,有些研究則顯示這些效果有時是變異
    的,而且不具有持久性。很少有研究比
    較問題解決訓練與其他治療形式。因此
    ,此種治療形式的相對成效並不是很清
   ※ 模仿訓練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由觀察他人的
    行為而學習乃是一種普遍的方式。
    一 . 模仿的基礎
      模彷的基本要素非常的簡單;楷模
    示範一些行為,而觀察者注意看楷模
    在做什麼。 觀察楷模提供了兩個重要
    的訊息: (1) 楷模在做什麼; (2)
    楷模的行動為他帶來了什麼行為後
    果。
   二 . 模仿的功能和階段
       Bandura 指出模仿對於觀察者所具有
    的功能有五:
    1. 教導:模仿可以教導人們表現新行為
    的方法。
    2. 促進:楷模的行為可以激勵觀察者去
    表現出類似的行為。
    3. 引發動機:模仿可以引發人們從事他
    們已知行為的動機。
    4. 降低焦慮:在進行特別的行為時,模
    仿可以減少焦慮。
    5. 抑制作用:模仿可以抑制觀察者進行
    某些行為。
   三.模仿矯正的本質
   模仿矯正運用了各種的模仿程序,
    常會與其它的行為改變技術組合在一
    起,諸如增強、促進及行為塑造等。
    雖然模仿矯正可能祇是整套矯正行為
    過程中的一部份,但是單獨應用也是
    有效的。模仿矯正主要用於兩大範圍
    : (1) 社會技巧不足; (2) 恐懼。
   技巧訓練是一種套裝的矯正法
    ,用來協助個體克服技巧上的不
    足。除示範之外,技巧訓練通常
    會伴隨著直接指示、激勵、行
    為塑造、增強、角色扮演及適
    當的回饋等。示範通常是技巧
    訓練的主要成分,因為口頭指示
    常無法傳達執行複雜技巧的巧妙
    之處,而單用鼓勵與行為塑造
    可能也是不夠的,個體可能要看
    到該項行為的實施。
   (一)社會技巧訓練
    以下乃是運用現場模仿和象徵性模仿,來克服
    兒童極端社會性畏縮的例子。
    *******************
   案為 6 歲的男孩,稱為山姆。雖然已達入學
    年齡,不過由於總是避免與人互動,因此目
    前仍在幼稚園就讀。研究人員擬訂了兩項目
    標: (1) 促進社會互動 ( 即與另一位兒童進
    行有語言或無語言的互動 ) ; (2) 降低或消
    除逃避的行為 ( 如逃避注視另一位兒童、同
    儕接近時,突然放棄進行中的獨自活動及在
    團體中隱藏自我 ) 。研究人員在二個半小時
    的觀察活動中,發現山姆有 52 次逃避的反
    應。
在這一點上,模仿的程序可以用來增進社
會互動。這些程序包括現場模仿 ( 如山姆
觀看楷模與其他的兒童互動 ) 及象徵性模
仿 ( 如讓山姆聽有關兒童一起遊戲的故
事 ) 。當山姆被說服加入好玩的搶座位遊
戲時,行為演練就產生了。從最初需要行
為矯正者陪伴在旁,直到最後,行為矯正
者可以隔一段距離觀察。經過七週的模仿
矯正之後,山姆已有明顯的互動,同時逃
避反應亦降為 4 。二個月後,山姆在一個
不同的遊戲場中進行總測驗,結果顯示山
姆能夠加入全然陌生的兒童遊戲團體,主
動開始口語接觸,並且持續有效的人際互
動。
   (二)運用模仿技巧來降低恐懼

   1. 現場模仿法:現場模仿即是
    楷模以身置實境的方式讓個案
    藉以減低其恐懼或焦慮。這種
    方法已被廣泛用來克服各種恐懼
    及與焦慮有關的異常,包括各種
    害怕 ( 如小動物 ) 、考試焦慮、
    懼人群症及強迫症等。
 2. 參與模仿法:所謂「參與模
  仿」是指矯正者為個案示範會引
  發焦慮行為,然後鼓勵並指導個
  案參與演練。其基本流程如下:
 #流程一:矯正者首先示範會

  引發焦慮的行為給個案看。
 #流程二:要求個案模仿矯正

  者,而矯正者透過肢體鼓勵和
  協助個案完成動作,矯正者和
  個案間的關係再次建立,並安
  撫個案。
   #流程三:矯正者逐漸減少
    協助。個案開始在矯正者僅在
    場卻不予協助的情況下演練。
    ( 這種支持最後也會取消 )

   #流程四:矯正者示範的行
    為是進階的 ( 由最輕度到最
    嚴重的恐懼或焦慮行為 ) 。
   3. 影片模仿法
   Barbara Melamed 曾率先利
    用影片模仿法來進行實驗,他
    製作了一部示範影片 ( 片名為
    伊森的手術 ) 用以降低兒童對
    於住院治療和醫療程序的焦慮。
    結果顯示觀看過示範影片的
    兒童在手術後顯出較少焦慮
    ,問題亦較少。
   4. 其它象徵模仿法
   雖然影片和影帶模仿是象徵
    模仿法用來矯正恐懼或焦慮
    的主要模式,但在某些時候
    也會使用其它的象徵模仿法。
    例如一部描寫無尾熊去看病
    的布偶戲跟影片的效果相同
    或者民間故事的應用。
   行為改變的未來挑戰
     
     



    一 . 提高行為改變技術的效果
     基本上,行為改變技術在方案有效時
    ,可以產生問題行為改變,不過有時行為
    在方案結束後會產生恢復的現象。雖然在
    發展方法來降低再發可能性方面已有某些
    進展,不過這項問題仍會是未來重要的挑
    戰。
    二 . 整合不同的治療方法
    三 . 提昇行為改變技術的正面形象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巧 詹翔霖教授

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clinic
 
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
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
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文化大學
 
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
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
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
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
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wikicn
 
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
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
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
文化大學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
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
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
haofoooo
 
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
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
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
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
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文化大學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教育人名
教育人名教育人名
教育人名clinic
 
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
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
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
Richard Lin
 
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
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
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
Richard Lin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董自瑞
 

Similar to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巧 詹翔霖教授 (20)

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
 
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
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
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系-K3-1-詹翔霖教授1
 
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
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
員工心理諮商輔導人員認證班 詹翔霖教授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
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
101.09.00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的治療輔導-詹翔霖教授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
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
100.07.03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訓練-mtp-詹翔霖教授-第五部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0.08.00 成功領袖養成術 -青創總會南區-詹翔霖教授
 
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
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
103.09.20 備用講義-澎湖就業中心-人際溝通談判風格測驗-詹翔霖教授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pptx
 
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
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
100.00.00 主管職責與管理技巧 -全國球場-詹翔霖教授
 
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
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
980703 南興國中-生涯規劃-學生活動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1.08.01 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教育人名
教育人名教育人名
教育人名
 
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
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
正念與領導 Pdf 1_18_2015
 
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
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
正念 改變為何如此困難 3_11_2015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巧 詹翔霖教授

  • 1.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 巧 詹翔霖副教授 C ha nrs @ms 68. hine t. ne t 0955- 268997 教學部落格 http : //myp a p e r. p c ho me . c o m. tw/c ha nrs
  • 2.   行為改變技巧中加入認知的方法,至 少有兩項理由: (1) 行為學習論所衍生的技巧在範圍上與影響 上有所限制,僅對個體的某些問題範圍是有 效的; (2) 心理學的焦點亦已開始轉移至藉由認知取 向,來瞭解和解釋人類的行為。在 1980 年代
  • 3.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 巧  是藉著轉換認知過程來改 變個體的行為,而此種認 知過程在矯正上包括:知 覺、自我陳述、歸因、期 望、信念及想像或心像等。
  • 4. ※ 想像本位暴露法  一 . 想像式系統減敏感法和洪水法  「想像式的系統減敏感法」 (imaginal desensitization) 是 指訓練個體能夠完全放鬆且在 引起最少至最大的焦慮情境中 放鬆,直至消除這些情境所引
  • 5. 「想像式的洪水法」 (imaginal flooding)  乃是訓練個體能夠完全放鬆且在最 後引起焦慮的情境中放鬆,直至消 除這些情境所引起的焦慮。 洪水法就像系統減敏感法一樣有效 ,但是想像式洪水法似乎比想像式 系統減敏感法來得更有效。
  • 6. 二 . 內隱制約技巧  所以稱為「內隱」,乃是因為 它要求個體去想像目標行為及其 後果;而被稱做「制約」,乃 是因為重點在學習,包括古典制 約作用、操作制約作用及觀察學 習。這項技巧是假設外顯和內隱 行為會產生互動,而改變其中一 個就會影響到另一個。
  • 7. #內隱厭感制約:個案想像 將要去除的目標行為 ( 如喝 酒 ) ,然後想像令人厭惡的行 為後果。  #內隱消弱:個案想像將要 降低或消除的目標行為 ( 如上 課講話 ) ,然後想像增強行為 ( 別人的注意 ) 沒有出現。
  • 8. #內隱反應代價:個案想像 將要降低或消除的目標行為, 然後想像失去增強物 ( 如金錢 或其它有價值的事物 ) 。  #內隱正增強:個案想像目 標行為 ( 如上課舉手發表 ) , 然後想像假定為增強的愉快景 象 ( 如獲得老師的讚美 ) 。
  • 9. #內隱負增強:個案想像一 種厭惡性刺激 ( 如同儕的嘮 叼 ) ,然後想像一項積極的行 為 ( 如果敢的回答同儕 ) 而終 止厭惡性刺激。 #內隱示範:個案想像表現 出楷模的行為 ( 另一個人 ) , 然後在情景中加入增強效果。 惟增強對過程並非絕對必要的
  • 10. 內隱制約技巧已經被應用在各類 問題上,包括焦慮、性偏差、不 夠果決、情緒困擾及酒精濫用等。 不過,此項認知行為改變技巧祇 對有限的臨床問題有效果,且其 矯正程序通常由專業治療師進行 。
  • 11. ※ 自我教導訓練  自我教導訓練乃是加拿大臨床心 理學家 Meichenbaum ( 1974 ) 所建立的一種著名的認知行為改 變技術。他在臨床醫療與教導子 女的經驗中發現,個體對自己所 說的內在語言,不僅具有導引 自己行為的功能,而且可能是 個體行為改變的關鍵所在。
  • 12. 一 . 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假 定  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假定是:「人們 對他們自己所說的話,決定了他們在 其它方面所做的 事」。 Meichenbaum ( 1974 )認為 :「假如我們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就必須先考慮他在行動之前所做的思 考」。因此,它的認知行為改變取向 著重於「讓個體瞭解負向內言對其的 不良影響,然後運用自我教導訓練,
  • 13. 二 . 正向內言的設計  根據 Meichenbaum (1974) 的 看法,要實施自我教導訓練,首 先要設計出正向內言,以做為訓 練的主要內容。一般而言,正向 內言可分為兩類: (1) 是用來對 抗無法專心的自控內言; (2) 為用來對付造成的困擾的負向 內言
  • 14. 1. 自控內言:以下乃是改進 ADHD 兒童無法專心做迷津測驗所設計的 自我教導正向內言:「我要設法走 完這個迷津,我要慢慢來,小心的畫。 好,往下畫,再往下,好;然後右轉 ,這就對了。很好,到現在為止我做 得很好。記住,慢慢來。」、「現在 我要暫停一下,先想清楚再動筆」、 「我可以先計畫一下,怎麼做最有 效 ? 」、「這裡做錯了,沒關係,擦 掉重來」、「我做得非常的好 ! 」。
  • 15. 2. 對抗負向內言的設計  這種自我教導訓練的設計,首先 須找出個體原本習慣性的負向內 言的內涵  ( 如我害怕一個人在 家,現在該怎麼辦 ?) ,然後再 探究這些負向內言造成個體困擾 的原因和方式,再來設計對抗它 們的正向內言 ( 獨自在家是必要 的,我相信我可以克服 ) 加以 練習。
  • 16. 三 . 自我教導訓練的實施  Me ic he nb a um 和 G o o d ma n ( 1971) 將自我教導訓練依序分為以 下五個步驟: 1. 認知示範 ( c o g nitive mo d e ling ) :由施教者示範以大聲 自我教導自己表現出所欲訓練的行 為。兒童在旁邊觀察學習。 2. 外顯引導 ( o ve rt g uid a nc e ) :兒童在施教者的口語 引導下,表現上述所欲訓練的行為 。
  • 17. 3. 外顯自我引導 (overt self- guidance) :兒童大聲地自我引導 自己表現出該行為。  4. 褪除外顯自我引導 (faded , overt self-guidance) :兒童輕聲 地自我引導自己表現出該行為。  5. 內隱的自我教導 (covert self- instruction) :兒童以內在語言引 導自己表現出該行為。
  • 18. 四 . 自我教導訓練實施的注意要點  施教者在使用自我教導訓練協助個體 克服情緒困擾或其它不適應行為時, 應注意下列事項: 要點一:施教者應該採取解說、 提供資訊及面質等技巧,讓個案 瞭解那些負向內言在其不適應行 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要點二:正向內言要想反制成功 ,必須有足夠的練習次數。
  • 19. 要點三:施教者必須明確且熟練的 說明和示範正向內言的要點及用法 。  要點四:自我增強的內言設計 ( 如 我的能力不錯 !) 非常重要,可以擴 大訓練的成效。  要點五:施教者協助個案自己設計 及實施自我教導訓練,而不是強迫 灌輸自認為良好的內言。  要點六:除足夠的訓練之外,應用 來對付實際的困境也是很重要的。
  • 20. ※ 認知重組法  有些認知行為改變技術著重於降低過 度的內隱行為:即不適應的思考型 式。這些技術企圖藉由認知重組 的歷程來改正個體對於日常生活中事 件的感受和思考,進而達到修正其問 題行為與情緒。目前有兩個廣泛地強 調運用認知重組的方法是艾里斯的理 情治療法和貝克的認知治療。
  • 21. 一 . 理情治療法  理情治療法 ( RET) ,又可稱 為 ABCDE 理論。此種治療法的 基本前提乃是情緒困擾常源自於 錯誤和非理性的思考。這些思考 歷程會造成個體對於所經驗的人 或事產生不夠真實的知覺、解釋 和歸因。
  • 22. Ellis 曾設計下列術語用來描述一 些常見的非理性的思考方法:  1. 可怕的 --- 例如,如果我考試 不能夠得到 90 分以上,這是一 件 可怕的事。  2. 必須的 --- 例如,我喜歡的人 必須喜歡我,否則我是毫無價值 的。
  • 23. 理情治療法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改 變這些思想和信念的本質。  至於 Albert Ellis 的 ABCDEF 理論,其 中 A( 緣起事件 ) 並不是直接導致 C( 情 緒與行為之行為後果 ) 的結果,而是個 人對於緣起事件的看法 B ( 非理性的信 念 ) 導致行為後果 C 。然後,協助個體辨 認出他自己的非理性的信念,並進行猛烈 的駁斥 D( 駁斥和干涉非理性的信 念 ) ,以期個體的思考能由原有非理性的 信念,轉換為新的理性思考,進而產生新 的情緒和行為 F 。
  • 24. 二 . 認知治療  認知治療是一種處理行為和情 緒異常的認知重組法,這種方法 類似於理情治療法,係由 Aaron Beck 所建立的。就像理情治療 法一樣,情緒困擾常源自於錯誤 和負面的思考型式,必須予以 改正。
  • 25. 認知治療的基本概念稱為基模,它 是組織個體經驗與影響其對於日常事 件的知覺、解譯及歸因的一種基本的 認知結構。我們可以將基模視作為” 核心信念”。我們每個人都有基模來 組織我們的知識體系。不管怎樣,凡 是發展出情緒問題的人,這些核心 信念均傾向於變成自動的思想 -- 習慣地或經常地發生錯誤或不適當 的思考型式
  • 26. 依據 Beck (1976) 的看法,發 展出情緒異常的個體往往會有過 度地錯誤和不適當的思考型式, 包括下列幾種認知錯誤的型式:  #二分法的思考 ( 用絕對性、 全有全無的術語思考 ) 。例如, 人不是聖人就是罪犯;物體不 是完美的就是有缺點的。
  • 27. #過度類化 ( 依據某一事件建立通則, 並運用此項結果來判斷他人或事件 ) 。 例如,發現孩子偷竊東西的母親可能會決 定他是可怕的、無用的母親或孩子是惡魔。      #任意推論 ( 從不充分的、模稜兩可的 或相反的事實,來引出特定的結論 ) 。 例如,工人可能會將其老闆的不快樂,解 釋為是其工作表現不力的緣故。事實上, 這可能祇是其偏見而已。  #擴大 ( 延伸事件的意義或影響力 ) 。 例如,考試獲得 80 分的學生可能將此成 績視為是一場大災難。
  • 28. Beck (1976) 進一步指出凡是臨床 上有沮喪症狀的人,可能會發展出負 面三元 ---- 包括對於自我、世界和 未來的錯誤及負面看法。  1. 認知治療的過程:以下是 Beck 認知治療實施的程序或步驟 步驟一:教導個案認識不適應的 觀念…所謂「不適應的觀念」是指 那些造成個體無法應付生活經驗、破 壞內部一致性及過量情緒反應的想法 而言。
  • 29. 步驟二:進行個案事件及 其情緒反應間的填空活動  就像理情治療法一樣,治療 者引領個案認識個人的想法 如何影響情緒,亦即在刺激 與反應間,填入各案原先被 空下來的想法。
  • 30. 步驟三:排除個人中心化  治療者和個案用客觀的方法來 探討想法和情緒間的關係。例 如,舉出與各案無關的事例來討 論,以避免個案受個人中心化思 考習慣的影響,無法清楚地辨識 自己的非現實、及即不適應的自 動化的思想。
  • 31. 步驟四:獲得可靠的結論… 利用講求實際證據的方法,讓 各案獲得正確的知識。  步驟五:改變通則… 經由前 述步驟,個案可以發現他所遵 循通則的謬誤,並加以改變, 使其更合理且更能適應生活情 境。
  • 32. 2. 認知治療的成效  原先認知治療是用來處理沮喪的。 許多研究亦顯示認知治療對於此 種症狀的處理效果良好,而且具 有持久性。 1970 年代之後, Beck 所發展的認知治療已被 擴大範圍用來處理其它的情緒 問題,包括焦慮、驚慌、吃的異 常等。
  • 33. ※ 認知能力訓練  認知能力訓練法主要是藉著訓練個體未 曾擁有或使用過的認知能力,來企圖矯正 個體適當內隱行為的不足,使其能夠運用 這些新的技巧來降低外顯和內隱的情緒問 題。目前也有兩項個廣泛地運用認 知 — 行為取向的方式,來訓練個 體適當的認知能力。這些方法是 壓力免疫訓練與問題解決訓練。
  • 34. 一 . 壓力免疫訓練  Donald Meichenbaum 曾經發展一種 治療程序稱為壓力免疫訓練,來教導個 案認知能力,以協助他們因應他們所體 驗的壓力事件。 1. 壓力免疫訓練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稱為概念化。在此階段,個 案探討其過去的壓力經驗,來學習壓力 的本質及其因應的方式。他們會考慮此 類問題: * 你在何種特定的環境下會體 驗到壓力 ? * 在過去你採用何種方法來降 低壓力,你相信可用何種方法來加以替 代?
  • 35. 第二個階段稱為能力獲得與 演練。在此階段,個案將學 習特定的行為和認知因應能 力,諸如放鬆、系統減敏感 、自我陳述及因應陳述。 * 這是一些我所知且能夠體驗 的焦慮線索。他們應該提醒 我使用我所學習的因應能力 。
  • 36. 第三個階段稱為應用。在此 一階段中,壓力免疫訓練協 助個案將新學習到的能力轉 銜至自然環境中。為達成此 一目標,個案要回應依序放 入治療情境中引發壓力的事 件。治療者應致力於使用不 同的事件,來提高能力類化 到各種真實的情境上。
  • 37. 2. 壓力免疫訓練的成效  壓力免疫訓練法包括許多已建立良好 的技巧,諸如放鬆訓練、系統減敏感和 模仿等。大多數有關壓力免疫訓練成效 的研究是針對具有焦慮或壓力問題的個 案。這些研究發現壓力免疫訓練在降低 焦慮和壓力上,要比非全面性方案  ( 如 僅用系統減敏感或認知因應能力來訓練 個案 ) 來得有效。
  • 38. 二 . 問題解決訓練  一般而言,凡是不知道如何解決大多 數日常問題的人,可能會變得極端的 焦慮、感到挫折和沮喪。問題解決 訓練乃是一種認知 — 行為治療的 形式,讓個案學習確定、發現或發明 有效或適應的方法,來探討日常生活 中所面臨問題。這種形式的治療可 以用來降低或消除個案的情緒異 常或增進他們適應社會的功能。
  • 39. 1. 問題解決訓練的過程 :有兩個廣 泛用來提供問題解決訓練的治療方法,每 種方法都是教導個案以逐步的策略來解決 問題。以下要介紹 Thomas D’Zurilla 和 Marvin Goldfried 所發展出來的問題解 決訓練法的步驟策略:  步驟一:問題定位… 個體發展出警覺問 題產生的一般心向。為了有效地處理問題 ,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它的存在。開始時, 我們可以鼓勵個案注意問題與協助他們了 解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 40. 步驟二:界定和形成問題… 採用具體且清晰的術語來界 定問題。這個歷程與行為改 變方案之界定目標行為相同。  步驟三:產生不同的解決 方法…一旦清晰地界定行為 之後,個案應該運用腦力激 盪列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 41. 步驟四:做決定 … 個案檢視可 能解決方法的清單,同時刪除 不可接受的解決方法。然後個 案試著對自己評估每種方法的 長短期行為後果。運用這些因 素,他將可以選擇最佳解決問 題的方法。在治療初期,個案 和治療者應該一起作決定;爾 後,個案變得更能夠自己作決 定。
  • 42. 步驟五:實施解決方案和驗證  當解決方法發揮效果時,個 案可以試著評估成效。如果 問題已獲得解決,就結束了。 如果問題仍然存在,那麼個 案可以從現有解決方法中選 擇其它的方法。有時甚至需 要回到步驟一或二。
  • 43. 2. 問題解決訓練的成效:  D’Zurilla (1988) 的研究則指出問題解 決訓練對於沮喪和焦慮的個案,以及一 般運作功能 ( 如無法決定生涯目標 ) 有困 難的個案可以產生有利的效果。有些研 究指出問題解決上所獲得的改進,可 以遷移到自然環境且具持久性;不過 ,有些研究則顯示這些效果有時是變異 的,而且不具有持久性。很少有研究比 較問題解決訓練與其他治療形式。因此 ,此種治療形式的相對成效並不是很清
  • 44. ※ 模仿訓練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由觀察他人的 行為而學習乃是一種普遍的方式。 一 . 模仿的基礎 模彷的基本要素非常的簡單;楷模 示範一些行為,而觀察者注意看楷模 在做什麼。 觀察楷模提供了兩個重要 的訊息: (1) 楷模在做什麼; (2) 楷模的行動為他帶來了什麼行為後 果。
  • 45. 二 . 模仿的功能和階段 Bandura 指出模仿對於觀察者所具有 的功能有五: 1. 教導:模仿可以教導人們表現新行為 的方法。 2. 促進:楷模的行為可以激勵觀察者去 表現出類似的行為。 3. 引發動機:模仿可以引發人們從事他 們已知行為的動機。 4. 降低焦慮:在進行特別的行為時,模 仿可以減少焦慮。 5. 抑制作用:模仿可以抑制觀察者進行 某些行為。
  • 46. 三.模仿矯正的本質  模仿矯正運用了各種的模仿程序, 常會與其它的行為改變技術組合在一 起,諸如增強、促進及行為塑造等。 雖然模仿矯正可能祇是整套矯正行為 過程中的一部份,但是單獨應用也是 有效的。模仿矯正主要用於兩大範圍 : (1) 社會技巧不足; (2) 恐懼。
  • 47. 技巧訓練是一種套裝的矯正法 ,用來協助個體克服技巧上的不 足。除示範之外,技巧訓練通常 會伴隨著直接指示、激勵、行 為塑造、增強、角色扮演及適 當的回饋等。示範通常是技巧 訓練的主要成分,因為口頭指示 常無法傳達執行複雜技巧的巧妙 之處,而單用鼓勵與行為塑造 可能也是不夠的,個體可能要看 到該項行為的實施。
  • 48. (一)社會技巧訓練 以下乃是運用現場模仿和象徵性模仿,來克服 兒童極端社會性畏縮的例子。 *******************  案為 6 歲的男孩,稱為山姆。雖然已達入學 年齡,不過由於總是避免與人互動,因此目 前仍在幼稚園就讀。研究人員擬訂了兩項目 標: (1) 促進社會互動 ( 即與另一位兒童進 行有語言或無語言的互動 ) ; (2) 降低或消 除逃避的行為 ( 如逃避注視另一位兒童、同 儕接近時,突然放棄進行中的獨自活動及在 團體中隱藏自我 ) 。研究人員在二個半小時 的觀察活動中,發現山姆有 52 次逃避的反 應。
  • 49. 在這一點上,模仿的程序可以用來增進社 會互動。這些程序包括現場模仿 ( 如山姆 觀看楷模與其他的兒童互動 ) 及象徵性模 仿 ( 如讓山姆聽有關兒童一起遊戲的故 事 ) 。當山姆被說服加入好玩的搶座位遊 戲時,行為演練就產生了。從最初需要行 為矯正者陪伴在旁,直到最後,行為矯正 者可以隔一段距離觀察。經過七週的模仿 矯正之後,山姆已有明顯的互動,同時逃 避反應亦降為 4 。二個月後,山姆在一個 不同的遊戲場中進行總測驗,結果顯示山 姆能夠加入全然陌生的兒童遊戲團體,主 動開始口語接觸,並且持續有效的人際互 動。
  • 50. (二)運用模仿技巧來降低恐懼  1. 現場模仿法:現場模仿即是 楷模以身置實境的方式讓個案 藉以減低其恐懼或焦慮。這種 方法已被廣泛用來克服各種恐懼 及與焦慮有關的異常,包括各種 害怕 ( 如小動物 ) 、考試焦慮、 懼人群症及強迫症等。
  • 51.  2. 參與模仿法:所謂「參與模 仿」是指矯正者為個案示範會引 發焦慮行為,然後鼓勵並指導個 案參與演練。其基本流程如下:  #流程一:矯正者首先示範會 引發焦慮的行為給個案看。  #流程二:要求個案模仿矯正 者,而矯正者透過肢體鼓勵和 協助個案完成動作,矯正者和 個案間的關係再次建立,並安 撫個案。
  • 52. #流程三:矯正者逐漸減少 協助。個案開始在矯正者僅在 場卻不予協助的情況下演練。 ( 這種支持最後也會取消 )  #流程四:矯正者示範的行 為是進階的 ( 由最輕度到最 嚴重的恐懼或焦慮行為 ) 。
  • 53. 3. 影片模仿法  Barbara Melamed 曾率先利 用影片模仿法來進行實驗,他 製作了一部示範影片 ( 片名為 伊森的手術 ) 用以降低兒童對 於住院治療和醫療程序的焦慮。 結果顯示觀看過示範影片的 兒童在手術後顯出較少焦慮 ,問題亦較少。
  • 54. 4. 其它象徵模仿法  雖然影片和影帶模仿是象徵 模仿法用來矯正恐懼或焦慮 的主要模式,但在某些時候 也會使用其它的象徵模仿法。 例如一部描寫無尾熊去看病 的布偶戲跟影片的效果相同 或者民間故事的應用。
  • 55. 行為改變的未來挑戰     一 . 提高行為改變技術的效果 基本上,行為改變技術在方案有效時 ,可以產生問題行為改變,不過有時行為 在方案結束後會產生恢復的現象。雖然在 發展方法來降低再發可能性方面已有某些 進展,不過這項問題仍會是未來重要的挑 戰。 二 . 整合不同的治療方法 三 . 提昇行為改變技術的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