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DOI:CNKI:11-4816/Q.20111024.1139.003 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4 11: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4816.Q.20111024.1139.003.html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011 211/ 1 
                                                #$ $*#%( -
                                                    )   (                    3
             
                 




                                     
                   研究报告
             


                           ! # 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郭海红!杨!辛!郭!芳!胡红刚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



                   摘要!利用 ' +) ' +
                          4 4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 ? A蛋白并进行纯化 首先以 BCD E
                            (               @                ) + 质粒构
                                                              '
                   建重组质粒 BCD E @ 转化 ? 10' +
                           ) +4 A
                            ' ?        F  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 ' + $ ? A 通过脂质
                                                          G=4@ 
                   体介导转 染 6H 细 胞 产 生 具 有 强 感 染 力 的 重 组 杆 状 病 毒 I J L? A 用 此 重 组 杆 状 病 毒
                           3                                    + K 4@ 
                   I J L? A感染 6H 细胞表达 FD @ 融合蛋白 在非变性条件下 利用 J4M -N *
                    + K 4@     3       $? A
                                        4                     $ I D 对表
                                                               J   (
                   达的 FD @ 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 6? K O 和 P*) % :,) 分析在 70 Q? 处出现特异性
                       $? A
                        4               64I @    D N ($
                                                  *    )%-         
                   蛋白条带并证实其为 FD @ 融合蛋白 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表明融合蛋白 FD @ 与 ? I 的
                              $? A
                               4                         $? A
                                                          4     J
                   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其与超螺旋型 ? I结合活性强于与线性化 ? I的结合活性 真核表达并
                                     J             J
                   纯化的融合蛋白 FD @ 与 ? I的结合活性要明显强于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 FD ?  ? A
                            $? A
                             4     J                      $ ' @
                                                           4
                   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会阻碍其与 ? I的结合 而 6H 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 FD @ 存在磷酸化
                                  J         3             $? A
                                                           4
                   修饰将 FD @ 去磷酸化后其与 ? I的结合活性有所提高
                         $? A
                          4            J
                   关键词!? A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凝胶迁移阻滞
                        @
                   中图分类号!R513


             !!? A蛋白是一种含量丰富的染色质架构蛋白 14 
                @                     
                                                                     恶性肿瘤的 发 生 发 展 密 切 相 关因 此 对 ? A蛋 白 的
                                                                                                  @
             人类的 ? A 蛋 白 最 初 发 现 于 一 种 急 性 髓 系 白 血 病
                  @                                                  功能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揭示癌症的
                 74
                   S
             中           这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亚型以 S3   B/2                发病机 理 为 治 疗 癌 症 提 供 新 的 检 测 诊 断 和 治 疗
             T2 染色体的易位为特征导致 ? A的编码区与核孔
                                @                                    方法
             蛋白 J K 的编码区融合最终以 ? A  J融合蛋
                 U /1          @ 4I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表达全长 ? A的质粒
                                                                                           @
             白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随后? A蛋白被确认为幼年
                            @                                        载体采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出具有生
                            V4
                              5              V34
                                                  10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几种自身免       物学 活 性 的 ? A 蛋 白 并 检 测 其 与 ? I 的 结 合
                                                                               @                  J
             疫疾病的自身抗原                                               活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 A蛋白在细胞中的作用日益
                            @
                                                                     $%材料与方法
             受到关 注 很 多 研 究 显 示 ? A 蛋 白 在 ? I 的 复
                                  @         J
             制 11 损伤修复 1/ 基因的转录调控 124 G J
                                           13
                                               W I的转                 $
                                                                      $%材%料
             录后加工 /04 以及细胞分化 /4 中起重要的作用 但
                     /2         /S
                                                                     1X 1!菌株质粒和细胞 !含 ? A蛋白全长基因的
                                                                      1X               @
             是? A蛋白的作 用 机 理 尚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究 另 外
                @                                                    重组质粒 BY 1544@
                                                                            ? M? A为本实验室制备并已鉴定正
             ? A蛋白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V4 ? A蛋白对细胞
              @                /3
                                   @                                 确B+ J 2X 4! #%? 7 $ ? 10' + 3 为
                                                                        ? I 1  $ F ! #% F 6H
                                                                                           
             凋亡具有双重性即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                                     本实验室保存BCD E *H )  E W * 6C300
                                                                              ) + ,* $ E *-%) 4
                                                                               '  ,+%
                   目前? A蛋白已被确认为 是 一 种 癌 基 因其 与
                       @                                             E6C 培养基为 E $(* 公司产品FD ?
                                                                     E Y      %ZN %
                                                                                )-        $ '融合蛋
                                                                                           4
                                                                     白为本实验室原核表达纯化并复性 20 
             收稿日期/0114 //!!修回日期/0114 11
                      054            104
                                                                     1X / ! 试 剂 ! K$* I M F ? I 聚 合 酶 ? I
                                                                      1X           N 6M W Y 6 J
                                                                                    G                   J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 603  200070
             通讯作者电子信箱 #-
                           #89:; * +
                               ) =8%
                                8                                     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及相应 ' H M ? I连接
                                                                     YNN
                                                                       Q*             8HN  J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酶及其连接 ' H 均购自宝生物工 程  大 连 有 限 公
       8HN
         *                                为35 a 2 G%35 a 10 D a 17 D a 7 G%循环
                                                    $         77    V/    $
司 6C300 E Y 培 养 基 及 脂 质 体 转 染 试 剂
     4   E6C                              20 次V/ a 10 G%
                                                        $
       
  ,*) E W *  均为 E $(* 公司产品预染
   *H $ E *-%)
    ,+%             %ZN %
                      )-                        $? A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  ,*)  E
                                          1X 7!FD @
                                           /X    4              *H $ E
                                                                 ,+%
蛋白质 Y N N 4KD 购自 J '公司小鼠 ? A单抗
      K *
      Q*          @        @              W * 脂质体介导将外源重组 ? I ' + $ ? A 转
                                           *-%)            J  G=4@ 
购自 '?公司小鼠 FD
            $单抗辣根过氧化酶标记山羊                染到适应无血清培养基 6C300 E6C 的 6H 细胞中
                                                        4 E Y     3
抗小鼠 E
    -O购自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J4M
                      $ I
                       J                  于 /V a培养 V/ # 待出现细胞病变后收集细胞培养
购自 RI @
    EO J公司? I凝胶回收试剂盒质粒 ? I
            J             J               上清即可获得重组杆状病毒 I J L ? AK 代 将得
                                                        + K 4@ 1
小量纯化试剂盒购自 [ *'(MQ 公司@ 化学发
           G- $ *                        到的 I J L ? AK 代病毒再次感染 6H 细胞于 /V
                                              + K 4@ 1           3
光试剂盒' I蛋白分析试剂盒购自 K@ 
                  EW @公司                a培养待出现细胞病变后再次收集细胞上清得到 K/
1X 2!引物与测序 !参照 J ' @ N -%*
  1X             E %) ] * 上报道的
                      *                   代重组病毒 通过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病毒滴度较
? A基因序列 序列号J
 @            Y^002V/X 设计引物上游
                       2                 高的 K 代 I J L ? A重组病毒
                                              2   + K 4@
引 物    K1   7_  O I M  I O I   I 
              4 O I M O M  M I  M I
                                            将病毒滴度较高的 K 代重组病毒感染 6H 细胞
                                                       2         3
                            
 I    O   O   O2_ 下 划 线 部 分 为 加
  MI M  MO   M 4                    分别收集感染 / #5 # 和 V/ # 的病变 6H 细胞及对
                                                                       3

入的 !$ 酶切位点波浪线部分为引入的 S ` $标
    #WE                 FD                照正常 细 胞 用 K 6 漂 洗 2 次 超 声 波 裂 解 后 进 行
                                                      '
签   下 游 引 物 K 7_  I  M O M I O
               /   I O MO O  I I       6? K O
                                            64I @电泳和 P*) % :,) 分析检测 FD @
                                                       D N ($
                                                        *    )%-      $? A
                                                                       4
I MI   MM  O M 4  下划线部分为加入的
 I M O M M M I I M O2_                    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
'(= E 酶切位点  引物由北京 E $(* 公司合成
  E E              %ZN %
                      )-                  1X S!FD @
                                           /X   $? A融合蛋白的纯化 !将收集的病变 6H
                                                 4                   3
$'%方%法                                   细胞及对照正常细胞用预冷的 K 6 缓冲液重悬重复 2
                                                         '
1X 1! ? A ? I 片 段 的 K W 扩 增 ! 以 BY 1544
  /X   @ J                       ? M     次收集沉淀用非变性裂解液 D
                                                          . D:8HN G (c
                                                           $ H 70 G ,
                                                                *
? A重 组 质 粒 为 模 板 扩 增 ? A ? I 片 段 扩 增
 @                     @ J                J F K   200 G (c  , 10 G (c G= , 1e
                                           / [          G ,J     G ,$$ ] *
                                                                            (
? A? I片段的 K W反应程序为37 a 7 G%35 a
 @ J                      $              J %$ ) 0 BF 0重悬细胞冰浴 10 G%将上清与 J
                                           ( =* K      5X             $       $
10 D S a 17 D a 30 D
   72X     V/    循环 20 次V/ a 10 G%
                                     $    柱结合于  a摇床振荡 1 f #用洗液 P :8HN
                                                           /       D#  H 70
                                                                        *
1X /!供体质 粒 BCD E @
  /X         ) + ? A的 构 建 ! 将 扩 增 的
              ' 4                         G (c J F K   200 G (c J  /0 G (c
                                           G ,  / [         G ,  ,     G ,
? A? I片段的 K W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
 @ J                                     $$ ] * BF 0  洗 / 次 洗 脱 液 @8)% :8HN 70
                                          G= ,
                                             (    5X                 ,$(   H
                                                                             *
化并将 ? A? I纯化片段和 BCD E
      @ J          ) + 载体进行双
                    '                     G (c J F K   200 G (c J  /70 G (c
                                           G ,  / [         G ,  ,      G ,
酶切 !$ 和 '(= E 然后用连接酶将双酶切纯化
     #WE   E E                           $$ ] * BF 0洗脱 2 次分别收集洗脱液进行 6?
                                             (  5X
                                          G= ,                          64
后基因和载体 1S a连接过夜转化于感受态细胞 !               I @分析 ' I法测定蛋白浓度 b
                                          KO                 50a保存备用
#%? 7
$ F 经质粒抽提限制性酶切鉴定和 ? I测序
                    J                    1X V! FD @
                                           /X    $? A融 合 蛋 白 的 P*) % :,)
                                                  4              D N ($
                                                                  *    )%-分 析 !
分析正确获得阳性重组 BCD E @
              ) + ? A质粒
               ' 4                        6? K O
                                            64I @电泳后将胶上蛋白通过半干电转仪转移至
1X 2!重组穿梭载体 ' + $ ? A的构建!将 7  的
  /X         G=4@            ,           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小鼠抗 ? A单克隆抗体和小
                                                          @
重组质粒 BCD E @
       ) + ? A加入至冰上解冻的 100  !
        ' 4                  ,           鼠抗 FD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1 g
                                                           1000 稀释 山羊抗
#%? 10' +
$ F  感受态细胞中混合 热激后立即取出
                                         小鼠 E
                                             - W
                                              OF K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作为二抗1 g
放置冰上 向混合物中加入 300  
                   , '液体培养基于             7000 稀释 将 @ 化学发光底物作用于硝酸纤维素
                                                       
2V a振荡培养  # 取 100  涂布平板于 2V a恒温
                     ,                    膜上对 h光片进行曝光显影和定影处理检测分析
培养箱中倒 置 培 养 5 # 后 挑 取 白 色 菌 落 2 次 划 线   P*) % :,) 结果
                                            D N ($
                                             *    )%-
纯化                                       1X 5!FD @
                                           /X   $? A融合蛋白与 ? I结合活性的研究!
                                                 4         J
    挑取纯化的白色单菌落于 7 G 的含三抗  A %
                   ,                     参照 P  等使用的方法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
                                              , %%
                                               =G
O % M) 的 
 * *      '培养基中2V a过夜振荡培养 从中           验分析纯化的 FD @
                                                  $? 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并复
                                                   4
提取重组 ' + $ ? A? I b a保存备用
      G=4@ J  /0                        性的 FD ?
                                              $ '融合蛋白分别与随机选择的超螺旋型质
                                               4
1X !重组穿梭载体 ' + $ ? A的 K W鉴定 ! 以
  /X         G=4@                       粒 B+ J 2X 4及用 !$ 酶切质粒 B+ J 2X 4后
                                             ? I 1     #WE     ? I 1 
BU c 12 d 和 BU c 12  4为引物重组穿梭载体
  Y          Y                        经胶回收纯化的线性化 ? I的结合活性 ? I与融
                                                      J         J
为模 板 扩 增 ' + $ ? A ? I片 段 K W反 应 程 序
           G=4@ J                       合蛋白的结合体系分为两组一组主要是超螺旋型的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2

质粒 B+ J 2X 4另一组为线性化的 B+ J 2X 4
    ? I 1            ? I 1 
结合体系中包含 200 %- ? I和不同量的融合蛋白
              的 J
2V a结合 1 # 后加入上样缓冲液用 0XSe琼脂糖凝胶
电泳检测电极缓冲液为 0X ` ' 电压为 / LcG
              7 M@         + 电
泳 1S # 后使用凝胶成像仪观察 ? I迁移情况
                   J
    由于 6H 细胞中表达的 ? A蛋白存在过磷酸化修
        3         @
饰这会降低 ? A蛋白与 ? I的结合活性 因此我
        @      J
们用 K * FD @
    4KD 将 $? A融合蛋白去磷酸化并通过凝
           4
胶迁移实验研究其与 ? I的结合活性
           J
    同时我们选用了与 FD @
               $? A融合蛋白分子量相
                4
近的鸡卵清蛋白作为对照通过凝胶迁移实验比较其
与 ? I的结合
   J
                                                      图 '%重组质粒 ( *+ *.0  结构示意图
                                                                  ) , / #
                                                                     - !
'%结%果                                                   )2
                                                         1 '%;4*, , . 8 1 * 6:
                                                              .5 1 8 , 5=*28
                                                                   .+ 9 9
                                                         8. 1*7 (*+ =( *+ *.0 
                                                          567 , ? 1 ) , / #
                                                                          - !
'$%全长 ! #基因的体外扩增及 ( *+ *.0 
                   ) , / #的
                       - !
                                                  '
                                                   '%重组穿梭载体 - 10 
                                                             *. =! #的构建及鉴定
    构建
                                                     将重组供体质粒 BCD E @
                                                               ) + ? A转化 ! #%
                                                                ' 4        $
    用 K W扩增全长 ? A基因将 K W产物进行 1e
              @       
                                                     ? 10' +
                                                      F  进行蓝白斑筛选挑取白色菌落 2 次划
琼脂糖凝胶电泳 图 1 结果显示其大小约为 1X Q:
                         1
                                                  线纯 化 筛 选 获 得 白 色 阳 性 菌 落 小 量 制 备 重 组
与全长 ? A基因大小相一致 将所得到的 ? A基因
     @                 @
                                                  ' + $ ? A? I
                                                   G=4@ J 
的 K W产物进行胶回收纯化酶切后克隆于经同样酶
   
                                                     以 BU c 12 d 和 BU c 12  4为引物重组穿
                                                         Y          Y      
切的 BCD E 体 中 经 !$ c   双 酶 切 鉴
     ) + 载
      '           #W '(=
                                                  梭载体为模板扩增 ' + $ ? A? I片段将 K W产
                                                             G=4@ J          
定片段大小正确 图 1:  选取两个酶切鉴定正确的
                                                  物进行 1e琼脂糖凝胶电泳 图 2 结果显示其大小约
菌种送样测序与 J ' @ N -%* 上报道的 ? A基
           E %) ] * D
                *          @
                                                  为 2X Q:与预期结果相符
                                                      
因序列 序列号JY^002V/X 相比较获得序列完全
                   2
一致的阳性重组质粒 BCD E @ 构建出 BCD E
            ) + ? A
             ' 4          ) +
                           ' 4
? A供体质粒 图 / 
 @




                                                   图 @%重组穿梭载体 - 10  ! B的 C E鉴定
                                                                  *. =! # A    D
                                                       )2
                                                        1 @%3 515,1 1
                                                              4 =71. 676: 567 ,
                                                                   : *,  8. 1*7
                                                            - 10  ! B C E
                                                             *. =! # A F D
                                                  1 I B,$ ? IBN )   / ? IG N N 17000
                                                      G $* J
                                                         H=    (=8+ :.K W  J  ?
                                                                               Q*


         图 $%( *+ *.0  质粒的构建
              ) , / #
                 - !                              '
                                                   @%重组杆状病毒 B A G ! #的获得
                                                             . C 0
      )2
       1 $%3 5. + 9,
            4 67, . 676: ) ,*.0 
                 8 1    ( *+ / #
                            - !                      在无血清条件下用  ,*)  E W * 脂质体
                                                                *H $ E *-%)
                                                                 ,+%
   M G $+)% ( ? A -%*:.K W!1 K W BN ) H
    #* B,$ $ H @ *
           H(                     (=8+ (       介导 ' + $ ? A? I转染生长状态良好的 6H 细胞
                                                      G=4@ J               3
 ? A -%* / ? I G N N? /000 !  :  M N )+(
  @ *       J   Q*                #* * N )%
                                        D$$       逐日观察可以发现转染后细胞核和细胞直径明显增
 $ %)$ )% ( )E @ B, G= ! 1 ? I G N N?
 =* $+ $ HBCD + ? A  $
     H(     ' 4     D         J   Q*           加部分细胞脱落而对照细胞生长良好表明已经获
 17000 / W +G %
            *( :$ %)BCD E @ B, G= i D=$ D = :.
                      ) + ? A  $  - )
                       ' 4     D        **
                                                  得重组杆状病毒 I J L ? A 图   收集病变细胞的
                                                           + K 4@ 
 !$  '(= E
  #WE %=  E
           E
                                                  上清培养液即为目的病毒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图 P%M +  融合蛋白的表达 Q5, 76,7
                                                          1! #
                                                           0              + 8 ? , 2
                                                                           5    1
                                                          )2
                                                           1 P%3 55 8+ 676:91 8 5
                                                                4 O(5+1    :+67(6, 7
                                                                                  1
         图 H%- 10  转染前后 HI 4的
              *. =! #
                                                                 M +   Q5, 76,7
                                                                  1! #
                                                                   0       + 8 ? , 2
                                                                            5    1
             ;J 细胞状态比较'KK L
              :             
                                                      M % D H $? A *BN D % 8D
                                                        #* , $ FD @ j * $
                                                             . D( 4      D( $ ( * $ 
                                                                                %-G 8D %)#8G %
                                                                                         4
        )2
         1 H%D6( 1676: : .? : 5*7
                 *8 1
                   +   + 5+ 5
                        J  ? 68 =
                                                    ? A G %(, , $ =.!  :  M  , $ ( $? A
                                                     @   ( + % %)
                                                            (     :(          #* % D HFD @
                                                                                   .D   4
     *: 81: , 68 4 - 10 
      , 75 1
       5   . 67: HI F *. =! #'KK L
                                                    *BN D % 8D
                                                    j * $ $ ( * $ $ ( + %  $ =. 1 F 
                                                       D( %-Y 8D %)FDG %(, , %)
                                                                   4     (     :( !    *
   U %H ) 6H +,! : E *) 6H +, H 5 # :. G=4
    %$ * * 3 *D
         +=     ,      %H * 3 *D(
                          +=    , N        '+ $
                                                    +,,   / 6H +,,  $ 8)%H )% 2 6H +,, 
                                                    * .)
                                                     , D*       3 * . ) ) $* $
                                                                   , D *i #(  +(       3 * .)
                                                                                          , D*
 ?A
  @
                                                    * $ *)% H / # i) ) N ( :$ %)$ I J L? A 
                                                    HN%H $ (
                                                     )    +( N       $ #* * G % Z 8D + K 4@ 
                                                                      #   +       N
                                                    6H +,,  HN %H )% H 5 # i) ) *( :$ %) $
                                                     3 * . ) ) $* $ (
                                                        , D **   +( N        $ #*N G % Z 8D
                                                                               #   +       N
'H%M + 
     1! #融合蛋白的表达
      0
                                                    I J L? A 7 6H +,,  HN %H )% H V/ # i) )
                                                     + K 4@     3 * . ) ) $* $ (
                                                                    , D **   +( N        $ #*
                                                                                           #
     将病毒滴度较高的 K 代重组病毒 I J L ? A感
               2       + K 4@
                                                    N ( :$ %) $ I J L? A
                                                    * G % Z 8D + K 4@
                                                     +        N
染 6H 细胞分别收集感染后 / #5 # 和 V/ # 的病变
   3
6H 细胞及对照正常细胞超声波裂解后经 6? K O
 3                      64I @                      '
                                                    N%M + 
                                                       1! #融合蛋白的纯化
                                                        0
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发现在 ,
                %* f 中均在约
                      S                               加入非变性裂解液将收集的 6H 细胞裂解并通
                                                                     3
70 Q? 处出现特异性蛋白质条带与预测的 ? A蛋白
                       @                          过 J4M -N *
                                                      $ I D 纯化柱来纯化 FD @
                                                       J   (          $? A融合蛋白将
                                                                       4
分子量相近而阴性对照中未出现 图 7  分别以小鼠                      收集的洗液进行 6? K O
                                                             64I @电泳分析由图 V可见蛋
? A单抗和小鼠 FD
 @        $单抗作为一抗1g
                   1000 稀释 山                     白纯化的效果很好 进一步通过 P*) % :,) 检测
                                                                     D N ($
                                                                      *    )%-
羊抗小鼠 E
     - W
      OF K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作为二抗                           图 V: 证实了纯化的蛋白为 FD @
                                                                      $? A融合蛋白
                                                                       4
1g
  7000 稀释 进行 P*) % :,) 分析 结果发现
                 D N ($
                  *    )%-
在 , 2 f 中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重组病毒 ' + $
  %* 7                  G=4
? A感染的细胞表达的蛋白是 FD @
 @              $? A融合蛋白并
                 4
且感染 5 # 的表达量要高于感染 / # 和 V/ # 的表达
量 图 S 


                                                             图 R%M +  融合蛋白的纯化
                                                                  1! #
                                                                   0
                                                     )2
                                                      1 R%C 8 1 1
                                                           91. 676:4 91 8 5 1! #
                                                             : *,  ,5:+67(6, 7M + 
                                                                            1   0
                                                      ( D , D $ %-
                                                      (G D*'8* )%$ !1 K( $ G N N /  ,,   2
                                                            $           N*  
                                                                          )%   Q*      * .)
                                                                                        , D*
                                                    ,B**  C( 4 ( # 7 P# S @8 1 V @8 /
                                                    * ,)
                                                     , ,     , ) 8-
                                                               i #N         D      ,)*       ,)*
                                                   5 @8 2! : P*) % :,) !1  ,,   /  ,B**
                                                       ,)*         D N ($
                                                                    *    )%-    * .)
                                                                                 , D*       * ,)
                                                                                             , ,
                                                   2 C( 4 ( #  P# 1 7 P# / S @8 1 V @8
                                                       , ) 8-
                                                        i #N         D         D        ,)*       ,)*
                                                   / 5 @8 2
                                                          ,)*


     图 N%M +  融合蛋白的表达 考马斯亮蓝染色
          1! #
           0                                       '
                                                    P%M + 
                                                       1!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的研究
                                                        0         A
     )2
      1 N%3 55 8+ 676:91 8 5 1! #
           4 O(5+1    :+67(6, 7M + 
                             1   0
                                                      将纯化的 FD @
                                                            $? 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并复
                                                             4
 1 K( $ G N N / F  * ,   2 6H +,,  $ 8)
     N*  
      )%   Q*      *+, . )
                       , D*       3 * .) )
                                     , D *i #(
                                                   性 的 FD ?  ? A +N j,* $ ,? I :$ %-
                                                        $ '
                                                         4     @  . ) G% J
                                                                   :( 4 N        %=$
 $ *)%  6H +,,  * $ *)% H / # i) I J L? A
 %H $
   +(       3 * . ) HN%H $ (
               , D* )    +( N        $ + K 4@
                                      #
                                                   N $ 同时与随机选择的超螺旋型质粒 B+ J 2X 4
                                                   *(
                                                    - %               ? I 1 
 Z 8D 7 6H +,,  HN %H )% H 5 # i) I J L? A
 $ 
  N       3 * . ) ) $* $ (
             , D **   +( N        $ + K 4@
                                    #
 Z 8D S 6H +,,  HN %H )% H V/ # i) I J L? A
 $ 
  N       3 * . ) ) $* $ (
             , D **   +( N        $ + K 4@
                                    #              及用 !$ 酶切质粒 B+ J 2X 4后经胶回收纯化的
                                                       #WE     ? I 1 
 Z 8D
 $N                                                线性化 ? I在 2V a孵育 1 #用凝胶阻滞实验来比较
                                                        J
                                                   FD @ FD ?
                                                    $? A $ '与 ? I 的 结 合 情 况 电 泳 结 果 如
                                                     4    4     J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7

图 5 所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随着融合蛋白量                          形成 的 复 合 物 说 明 FD @
                                                                       $? A融 合 蛋 白 与 超 螺 旋 型
                                                                        4
的增多蛋白与 ? I结合形成的蛋白核酸复合物迁移
         J                                            ? I的结合明显强于其与线性 ? I的结合
                                                       J              J
的距离逐渐缩短说明 FD @
            $? A融合蛋白既可与超螺
             4                                            2 FD @
                                                               $? A融 合 蛋 白 与 ? I结 合 形 成 的 复 合
                                                                4             J
旋型 ? I结合也可与线性的 ? I结合
    J            J                                    物其迁移距离远大于 FD ?
                                                                  $ '与 ? I结合形成的复
                                                                   4     J
    / FD @
         $? A融合蛋白与超螺旋型 ? I结合形成
          4             J                             合物说明真核表达的 FD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
                                                                   4         J
的复合物迁移距离远大于融合蛋白与线性 ? I结合
                    J                                 合活性远大于原核表达的 FD ? @
                                                                   $ '? A蛋白片段
                                                                    4




                                 图 I%M +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
                                      1! #
                                       0          A
将 200 %-超螺旋型 B+ J 2X 4 样品孔 14 和 200 %-
              ? I 1        1/       线性化的 B+ J 2X 4 样品孔 14 分别与不同量的 FD @
                                             ? I 1         /7        $? A和 FD ?
                                                                         4     $ '融合
                                                                                4
蛋白 蛋白与 ? I的比值为070100/00700500 2V a孵育 1 #样品上样至 0X
         J                                                Se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记录
结果
                       )2
                        1 I%B *? 16: 1! # 7 12 *. S1 T, A  B
                             7 F++ M +  1=7 , , 1
                                      0           1F   4! B U; 
200 %- 8B* (* B+ J 2X 4 , 1 f
      D N $= ? I 1  
          +,              %* 1/  200 %-$  B+ J 2X 4  , 1 f
                                 %=      , N ? I 1  
                                          %*              %*   /7 i N $ 8: = H 1 # 2V a i) 8) 4 ( i)
                                                                    * %+ ) (
                                                                     *      * N      )      $#(   N $#
FD @ %= FD ? ) ( N( (70100/00700  500 ( K( $c J J , BN * +G ** i N % ]= ( 0X  D *
 $? A
  4      $ ' G , N $ H
          4       )D                %=    H N * ? I 8+ ( ( $ ( B, D *
                                              )%        * )%      j    * , * % Se -N *-,
                                                                           .          (   D
 ( * * :.* =$
%= :DN =
     Z    ) 8G:N $ )%$
           #$  ( =*D $ %-
                G   


!!由于通过 杆 状 病 毒 真 核 表 达 系 统 表 达 的 蛋 白 存                选用了与 FD @
                                                            $ ? A融合蛋白 分 子 量 相 近 并 磷 酸 化 的
                                                             4
在磷酸化修饰这将会影响蛋白与 ? I的结合因此
                 J                                    卵清蛋白作为对照分别将 其 去 磷 酸 化 后通 过 凝 胶
我们将纯化的 FD @
        $ ? A融合蛋白与用 K *
         4           4KD 去磷酸                          迁移实验研究其与 ? I的结合活性 电泳结果如图
                                                                J
化后的 FD @
     $ ? A融合蛋白分别与 200 %-
      4                 超螺旋型质                        10 所示随着 FD @
                                                               $ ? A融合蛋白和去磷酸化 FD @
                                                                4              $? A
                                                                                4
粒 B+ J 2X 4在 2V a孵育 1 #用凝胶迁移实验分
   ? I 1                                            融合蛋白量 的 增 加蛋 白 与 ? I结 合 形 成 的 蛋 白 核
                                                                         J
析磷酸化对 FD @
       $ ? A融 合 蛋 白 与 ? I结 合 的 影 响
        4              J                              酸复合物迁移的距离逐渐 缩 短相 反卵 清 蛋 白 及 去
电泳结果 图 3 表明用 K * ? A蛋白去磷酸
                 4KD 将 @                              磷酸化的卵清蛋白与 ? I孵育后其 ? I的迁移距
                                                                 J        J
化之后 FD @
      $ ? A融合蛋 白 与 ? I结 合 的 能 力 明 显
       4            J                                 离并未发生 变 化 说 明 卵 清 蛋 白 不 能 与 ? I结 合
                                                                                    J
增强说明磷酸化削弱了 ? A与 ? I的结合能力
             @    J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 FD @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合
                                                                 4          J
    为了进一步证实 ? A与 ? I的结合能力我们
             @    J                                   活性
S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讨%论
                                                      @
                                                       $%M + 
                                                          1! #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及纯化
                                                           0
                                                         本研究首先以实验室制备的 BY 1544@
                                                                        ? M? A为模
                                                      板对 ? A基因进行扩增并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 ' +
                                                           @                    4
                                                      M4 表达系统的 BCD E
                                                       (' +       ) + 质粒中构建了 BCD E
                                                                   '             ) +
                                                                                  ' 4
                                                      ? A质粒 将其转化 ! #%? 10' +
                                                       @           $ F  大肠杆菌后获
                                                                     
                                                      得重组穿梭载体 ' + $ ? A 用脂质体介导转染 6H
                                                               G=4@             3
                                                      细胞产生具有强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 I J L ? A
                                                                         + K 4@ 
                                                      用此重组杆状病毒感染 6H 细胞表达 FD @
                                                                  3        $? A融合蛋
                                                                            4
      图 J%M +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
           1! #
            0          A                              白 6? K O
                                                           64I @和 P*) % :,)
                                                                    D N ($
                                                                     *    )%-结 果 表 明 I J L
                                                                                       +K 4
 将 200 %-超螺旋型 B+ J 2X 与不同量的 FD @ 样品孔 14
                   ? I 14             $? A
                                        4        S
                                                      ? A在 6H 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 FD @
                                                       @    3            $? A融合蛋白
                                                                          4
 和去磷酸化的 FD @  $? A融合蛋白样品孔 54
               4                     12蛋白与 ? I的比
                                              J
 值为070100/007005002V a孵育 1 #样品上样至 0X Se琼脂    在非变性条件下 利用 J4M  D 表 达 的 FD
                                                                   $ I -N *对
                                                                    J   (         $4
 糖凝胶电泳后 @     '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                        ? A融合蛋白进行纯化6? K O
                                                       @            64I @和 P*) % :,)
                                                                             D N ($
                                                                              *    )%-
     )2
      1 J%B *? 16: 1! # 7 12 *. S1
           7 F++ M +  1=7 , ,
                    0           1F
                                                      结果显示获得了高纯度的 FD @
                                                                    $? A融合蛋白
                                                                     4
             T, A  B
              14! B U; 
200 %-D N $= B+ J 2X  4 i N %+ ) H 1 #  2V a
      8B* (* ? I 1  *
         +,                *$ 8: = (
                                  * N       )            在 FD @ 融 合 蛋 白 表 达 与 纯 化 的 P*) %
                                                            $? A
                                                             4                        DN
                                                                                       *
i) 8) 4 ( i) FD @  , 1 f  =* D N  = FD
 $#(   N $ $? A 
            #  4      %* S %= B#(B#( ,* $.)    4     :,) 检测中出现两条特异性 FD @
                                                       ($
                                                        )%-           $? A蛋白条带而
                                                                       4
?A, 5f
 @  %* 12  G , N $ (70 100 /00 700  500 (
              ) ( N( H
                  )D                     %=    H
K( $c J J , BN * +G ** * % ]= ( 0X
 N * ? I 8+ ( ( $ ( B, Di N
   )%         * )%        j    * , * %
                                     .        Se
                                                      F  细胞中只检测到一条 ? A蛋白条带 我们认为
                                                       *            @
 D *  ( * * :.* =$
 -N *-, %= :DN =
    (   D      Z     ) 8G:N $ )%$
                     #$     ( =*D $ %-
                             G                       与 F  细胞中一致的下面的条带为正常的 ? A蛋白
                                                         *                  @




                                  图 $K%M +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
                                        1! #
                                         0          A
将 200 %-超螺旋型 B+ J 2X 4与不同量的 FD @  样品孔 14 卵清蛋白 样品孔 S4 和去磷酸化的 FD @
              ? I 1        $? A
                              4           7                  10        $? A融合蛋白 样品孔 1/4
                                                                          4
1S 卵清蛋白 样品孔 1V4  蛋白与 ? I的比值为0/070100/00 2V a孵育 1 #样品上样至 0X
                  /1     J                                           Se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 '染色用
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
                        )2
                         1 $K%B *? 16: 1! # 7 12 *. S1 T, A  B
                               7 F++ M +  1=7 , , 1
                                        0           1F   4! B U; 
200 %-D N $= B+ J 2X  4 i N %+ ) H 1 #  2V a i) 8) 4 ( i) FD @  ,
       8B* (* ? I 1  *
          +,                *$ 8: = (
                                  * N     )     $#(   N $ $? A 
                                                            #   4      %*1 f7    $ *- ,
                                                                                  , % - 
                                                                                   :8G    %*S f10  
                                                                                                    %=
=* D N  = FD @  , 1/ f   =* D N  =  $ *- ,
  B#(B#( ,* $? A 
         .)   4     %*     1S    B#(B#( ,* , % - 
                                       . ) :8G      %*1V f    G , N $ H
                                                          /1    ) ( N ( 70 100  /00 ( K( $c J 
                                                                    )D(               %= H N* ? I
                                                                                              )%
J , BN * +G ** i N % ]= ( 0X  D *  ( * * :.* =$
 8+ ( ( $ ( B, D *
    * )%      j    * , * % Se -N *-, %= :DN =
                        .             (   D     Z     ) 8G:N $ )%$
                                                       #$     ( =*D $ %-
                                                              G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V

条带上面的条带则可能是由于 ? A蛋白在 6H 细胞
                @      3
                                                               参考文献
中不同的翻译后修饰造成的
@'%M + 
     1!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的研究
      0         A                         1 F FO 6+ ,% E O8D  * , #*=$N $ ( #*
                                               8   #(*  N D )
                                                      )            M   D$ ( H)
                                                                         ):8)%
                                              ? A BN * $ G G  + ( %'(#* '( DW D
                                               @   ( $ %  G ,% #N )
                                                    )%        $   G $   $ G $
                                                                         +   B#. *
   凝胶迁移阻滞实验  @ 6I * + ( N $ ( ,.
               Y 4 *) B#( )
                   , N   *+G :$)
                               $
                                               G 8% /00V 275 10054
                                               (G                       101
D HD. 是研究 ? I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
#$ D 
  )        J
                                          / P  M ' Q Y W+ *  * , N ) *D +$
                                               , %%  +  $ NJ )
                                                =G           #)      6) 8N B*$+
                                                                        8+ 4 H
的凝胶电 泳 技 术 其 原 理 为 在 凝 胶 电 泳 中 裸 露 的
                                              :$ %-( #*BN (( (*
                                               %=$ H)   ( 4 -%*BN * ? A ) J J ,+
                                                         ) %+   ( $ @ (? I 8+ $
                                                                 )%            *
? I朝正电极移动的距离同其分子量的对数成反比
 J
                                              I $ W D /002 21/2 V0024
                                               +=D *                   V010
如果 ? I分子结合上一种蛋白质那么由于分子量加
    J                                     2 P  M @ Q* +  ' Q Y * , #*8:$ )
                                               , %%  + N #  +  )
                                                =G       $             M    T8$8D
                                                                                (
大在凝胶中的迁移作用便会受到阻滞朝正电极移动                      + ( % BN * ? A* ) D8+ * H J
                                              #N ) ( $ @ ,N #* ) ) ( ? I:. %) =8+
                                                G $ )%        )D   N 8N     $N $
                                                                             ( %-
的距离也就相应缩短了 所以当特定的 ? I片段同
                    J                         B($Z D N $ k '(  G /00/ /VV  /5  
                                                D$ 8B* (D
                                                 )*   +,     $, #* 

蛋白质混合之后若其在凝胶电泳中的移动距离变小                       /3554
                                                   /33
                                           P  M 6+ ,% E A BB* C *  #* @ ( $ 
                                               , %%  #(*   D  ) ,
                                                =G      )               M ? ABN * %
                                                                                )%4
了就说明它与蛋白质分子发生了结合作用
                                              
                                              :8%=  8:$ )
                                                  %) %= T8$8D+%D) %)(  G ,% + ( %
                                                           ( ( )8* HG G  #N )
                                                                $         $    G $
   在本研究中如果融合蛋白与 ? I结合由于分
                  J
                                              O %* /00 221 14
                                               *                 3
子量增加 造 成 其 迁 移 距 离 缩 短 相 反 如 果 蛋 白 与
                                          7 Z% %=* Y CN N Y Z% '  6 *  M
                                               ( $ N  ( (
                                                     %   %* =   ,     ) , #*
                                                                            
? I不结合其迁移距离不会出现变化
 J                                            ) %D +)% S3  D+ ) i) D +$ 8:)
                                              N , (
                                                ( $            D $* $
                                                                 (=  #  B*$+D . H + *
                                                                            H    B*( 8)
   通过凝胶迁移阻滞分析实验  @ 6I 我们发现
                   Y                         G * $ , G N 8, % ) 8D % ( )(-%* =* 
                                                 ( 8Q* $ * )
                                               .,= *     D D$ #*H $ H i * D Q %=
                                                                    (
与原核表达纯化并复性的 FD ? @
             $ '? A蛋白片段相
              4                               +%  ) *BN D % (  #$* + , GD +$ =* +%
                                                %= #* j * $ H + G N  *
                                                         D(          $ 8Q* $ B*$+ Q4
                                                                            4 H     
比真核表达纯化的 FD @
           $? A具有相类似的特点都可
            4                                 G J Y , * '( 133/ 1/ 1S5V4
                                               W I (  , $
                                                        , ,                  1S3V

以与超螺旋型及线性化的 ? I结合但更倾向于与超
             J                            S 6(Q  ? Z% %=* Y ? * % 6 *  M
                                                *N %  ( $ N
                                                  G           %  %*     ) , #*
                                                                             
                                              ) %D +)% S3  B/2T2 D i +%D) N N %-G %)
                                              N , (
                                                ( $                    #( D ( $* * N * *
                                                                               D %)  
螺旋型 ? I相结合同时真核表达的 FD @
     J              $? A融合蛋
                     4
                                              ()( * D %= =*%*  ., (H Z =$ N N $ D +$
                                              Hi -%*     H D G * BN $N $ D =* i) B*$+
                                                           $     ( ,* )* (       #   H
白活性明显要高于原核表达的 FD ?
               $ '片段 这是由
                4
                                              +%$ ,*) *'(= 133/ V311 /3304
                                              , + H 8N
                                               $   D ,  (                    /33V
于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蛋白比原核表达的蛋白更接近
                                          V ? %-h P  A :$
                                               (    %-k  NCJ * , 8) %) =$ (? A
                                                               )I ( $ *
                                                                      :( D) @
于天然蛋白质活性更高另外FD @
                $? A融合蛋白含有
                 4                            ( ( ( $ $ #8G % $ , G ) .=$ * N $DW 8G
                                              %+BN * %
                                                  )%        %HG  N D DI) ) #* 
                                                                   (    *    #N$
? A蛋 白 的 两 个 ? I 结 合 域 一 个 是 位 于 中 心 的
 @            J                               /000 21 574
                                                             32
6I c C? I结合域另一个是位于羧基端的 ? I结
  K 6I J                 J                5 6$  iQF P$$ DA W 6]NE6 *  #*B8)$
                                               * Q( D 
                                                N        ,
                                                          ,G     *     ), M   Z
                                                                                 )*

合域而 FD ?
      $ '融合蛋白片段仅含有羧基端的 ? I
       4                 J                    ( ( ( $ ? A B (  #$* BN * D+ ) i) 8)
                                              %+BN * @  N H + G N ( $ D $* $ + *
                                                  )%        )        )%   (=   #

结合域                                          G * $ , * $ $ %  (%)* $ ; * , #*  $
                                               .,= * G D 8) $ % % 8Z%$
                                                 ( 8Q           -       *N 8G )=
                                                                                 (
                                               #N$ , @ B E G , 1332 32 274
                                              N $D $ j G 8%(
                                               ) ) %                         23
   由于 6H 细胞中表达的蛋白存在磷酸化修饰这会
       3
                                          3 ? %-h Y + , Y I P  *  8) %) =$ ) @
                                               (  $ $#*D     %-k ) ,I ( $ * (? A
                                                                          :( D
降低 ? A蛋白与 ? I结合的活性因此我们选用 
    @      J                4
                                              ( ( ( $ $ B* i) DD G+,
                                              %+BN * %
                                                  )%      )%) $ .) $ 8B8D* ) G ) 8D
                                                           $   #  *      N #*  D %=
                                                                          .    (
K * ? A蛋白进行去磷酸化结果表明去磷酸化
 KD 对 @
                                              DN $ D I) $D #*  1335 15 17074
                                               ( $ N ) W 8G
                                               + =( D  #N$                        1710
的 FD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合能力增强
    4         J                           10 P$  E W D ,] J O N ( %( k W * 
                                                + %% 
                                                 #G    * =$
                                                        B     $ ]
                                                                 +4         ) ,
                                                                                
   为了进一步证实 ? A与 ? I的结合能力我们选
            @    J                            I (%) =$ ) ? A( ( ( $ $ D ) $ 8B8D N#*  D
                                               8) $ * ( @ %+BN* % . * +, * ) G ) 8D
                                                  :( D         )%     DG        .    (
用了与 FD @
     $? A融合蛋白分子量相近并磷酸化的卵清
      4                                       6  , @B EG ,/000 11327204
                                                 @ $ j G 8%(
                                                      %                      72/

蛋白作为对照分别将其去磷酸化后通过凝胶迁移阻                  11 I*$ DL P  M I N % k * , M
                                                , 
                                                 j =$  , %%  %=* *  ) #*BN *
                                                        =G        D         ($
                                                                              )%

滞实验研究其与 ? I的结合活性 结果表明卵清蛋
         J                                    * ( = :.)
                                              %+=*    #*BN (( (*
                                                         ( 4 -%*? A + %-D) ( , .(
                                                          ) %+   @ # * #*) ( H
                                                                           B( -
                                              + ( %  N * #**$* .( J N $ )% $ 
                                              #N ) %= * D) H+ %+ H? I * + $ %
                                                G $     =8+   H$       B,(
白及去磷酸化的卵清蛋白不能与 ? I结合这进一步
                J
                                              + ( %4 +$ G %%* O %* ? Z /000 1  11  
                                              #N ) D $+  N * D *
                                                G $ B* H      
证实了 FD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合活性
      4         J
                                              12054
                                                  121/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成
                                          1/ A BB* C C#N  A = 8D Y 6 *  @ $
                                                 D *   Nk #( =( )      ), ? A DB(
                                                                                     ,.
功表达并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 A蛋白为进一
                 @                             I KN D +B) %  B) $ %= G =$* *$ *)
                                                 ? 4:(* +* (
                                                    $       N$ B( ( D
                                                                   D      *  DN D %+ (
                                                                             ) D)
步进行 癌 基 因 ? A的 功 能 研 究 奠 定 了 必 要 的 物 质
           @                                  -%( j ) D (  ,'( /005 /510 2/74
                                               * ) $ N D , * $
                                                 ( +D* Y   , ,                   2/7V
基础                                       12  G ,D  O N Y I L , Z D  *  N + B)%
                                                 B$( Y  $
                                                    ,     +       $ (C ) ,  N $ ,
                                                                   =$*        M %D $ (
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 :.I 4 ,
      +Z)%
       $ $   K/B#$ (  = :.) %+-%*? A
                   DG =8,*
                         )   #*( (*  @             // 6(N
                                                            D Y m%$  Y + N #  * , %) % N (
                                                            *     *NA  Q* )  )
                                                                            *       E N * Z,
                                                                                        ( G
     J ,+I $ W D /002 217 17V14
      8+ $ +
        *   =D *                 17V7                 N N BN H  %- H /I c D $ D* *(%$( :. @ 
                                                        * * ( N =$ ( U C2n + $ N - )%
                                                         T8$ D ( *           B,* ) + $      ?A
1 C8, NJ @ F,%-N k Y Y N Z] ? Y K( $
       Q%*   $$ *
                H        $
                          Q( )     N*
                                     )%                 6+ %+ /00S 21/7V5/ 13S14
                                                         $ *
                                                          *                         13S7
     B#(B# D /I ) D) E4 BN ( N) ( # * %+N
        D )*
                 +Z) #*F L/ ( ) #N
                   $ *       G *   8- %# *         /2 AG?P AGk   $ *  N + B)% N 8,$ (
                                                          $     $ l #( 6 ) ,  N $ ,* ( H
                                                                            M %D $ (  - )%
     * G %) ) )$ ,
     , * D # %+
      *          8=*)
                    #*B* $k'( #*  /001 /VS
                       ) )
                        DD*  $, G                      14 D N $ =($ :.) ( 4 (* BN * ? A ( Y =
                                                         + B* j * j
                                                          . (N %       #*BN (( -% ( $ @ Y , *
                                                                           ) %+   )%
     /5 /7504
                /751/                                  W B(  /010 27 5VV4
                                                         *N )                 551
17 O G *Y k CD NW K 6@ K W 1 N (* ? A H G
       :,   $#*     M IK * Z @ N
                                G        (          / P$ 4N N  Y N  Wk Y ND  *  @ ( 4
                                                          D ? MY ( *,  ( $MI ) , ABN (
                                                           * B*      N *      N       ? )
     + ( % ) N $+D
     #N ) (B* ) +*D:.) N + B)% G + %* J )
       G $    G      #*) %DN $ #$ N 
                         $(         .                  ( (* *BN D % $ * * D i) ) %(  * ) ,,
                                                        %+-%* j * $ %) H * $ #* N , B$ $
                                                                D(     NN     #     G    #*
     6) ) ( '( /00V 1S 754
      N Y , $
       8+    ,                 777                     =$* %))% BN N I K) , /003 1V1 V14
                                                         HN $$ ( 
                                                          H * (   - G Gk  
                                                                           #(                 51
1S F ,%:# I? Y K N % k Y * ; @k *  j %=
      (* +
       ,        +#* (
                    D     $ *
                             %)D  ) , j 
                                       ?           /7 6,F I , l J - ' *  * *BN D %  , $(1
                                                           Z  (  .  ) , %* j * $ % D H
                                                            $   )            O    D(     .D
     #$( =*+)* E D+ ) i) + ( % ) ( # 
      D %* * ,
       )     . D E D $* $ #N ) #N
                    (   #   G $    8- %                /7 [ /? =* %=* =$* %))% ( F 4 +, + J
                                                             F   24 B* %) HN $$ H S0 *D
                                                                           H * (        ,   ?I
     $ * +( i) +N #$( D %= ) + ( %4 D+ ) BN *
     %) )% $ ( D %*  #* #N )  ($* ( $
       N $   #  * )            G $ D =     )%            ) ' k G ) /00/ 115 10S74
                                                        N .D
                                                         N 8=. N F *  ,
                                                                      (                    10V0
     ? Qk * 6+ /00/ 117 K 1S 22134
      *   , $
            ,              )         2220         /S I * N  O , N U %=G N I M $ ( * * H
                                                          -:*-Y   8, -  $ 
                                                                    :*        Q  #* %Z, G %)(
                                                                                       Z
1V F FO E-D  O8D  *  $N $ ( ) + ( %
      8   ,* F N D  ) , D$ ( H#* #N )
           ,             ? ):8)%    G $                +,  BN $N $ D ) $ ) j *D % ( )
                                                         *8, (H ( )8D% #**BN $ H#*#8G % BN (
                                                          , N ,* )%            D(       (4
                                                                                           )
     BN * ? A=$$ 8$ D +Z  $ +Z  /1 cW -%* %
      ( $ @ D%- D )* %= %)* ?  / * $
       )%      )   #* $       $                         ( (* @ F *  , $  /00S 31/ /S54
                                                        %+-%*? A G )( +
                                                                     (-                    /S3
     BN  G ) * . B#(. D E E G ,/007 1VS V534
      * %=  ',
       4    8N  G +)  %)G 8%(
                      *                            /V AG? P  *kE AG kl * , N *G+ , $ H
                                                          $      #  $     )K( ( $ % D
                                                                                 )       . D(
     V3S                                                B) $ * ) BN *
                                                        B( ( DN  = ( $ *8,* :.BN (( (*
                                                            D ,*     )%DN  =
                                                                         - )    ( 4 -%*BN *
                                                                                 ) %+   ($
                                                                                         )%
15 A(6 E *E6 AG kl * , W - ( ( D %*
          *      $    ) *8,$ H#$(
                               )%   )                   ? A  ,'(#*  /003 10SS 1054
                                                         @ k * $ G
                                                               , +                      1073
     * , H *)$ HB200  K I :.BN (( (*
      +)) %D N +Z.(
       .N * D $)         %=  C   ( 4 -%*
                                   ) %+             /5 *A 6 AG ? P AG kl * ,  D D4 B* %)
                                                          *      $       $    ) B*=* %=*
                                                                                 
     BN * ? A @ 6 ) /00S 75012 2/1V4
      ( $ @ C ' *
       )%          )                    2///            B) $$ )% :.) -) *BN D % ( ? A $ =N ( ,
                                                        B( ( D%=8+(
                                                            D     $   * = j * $ H @ % ( B#$
                                                                      N *    D(             D 
13 6 G %D  P 6 6 L -,  *  *Z N 8,$ (
      G ( Y     %       (* J ) , -)* * ( H
                                 J $ - )%              $ ( * D %** ,$ $ :$(
                                                        %Z, D#$( +)( %#$ )%k , $ #*  /00V
                                                           Z   )    . )%    $  * ( G
                                                                                ,' +
     ) W , BS7 ) %D+Z)% H )% :.) ( ) H#*? A
     #* *Ic    N )( 8%+(
                 $ $     $    #*BN=8+ ( ) @            102 1/524
                                                                    1/32
     BN (( (* k $  G /00S /512V /S50/4
      ( 4 -%* '( #* 
       ) %+       ,                        /S51/   /3 P$ 4N N Y I, F L k%*
                                                          D ? M  ,%
                                                           * B*     *     ( D@ @ * , B( ($
                                                                                  )I B) D
                                                                                          D
/0  $  O )* ? E 8N ,  * , M
      *FNF  $=  ] N =*@ ) #**( *(
             H,               j%4 %
                                    j                   $ :$( :.)
                                                        %#$ )%
                                                            $   #*#8G % ? A ( ( ( $ $ ( * %) H * *
                                                                      @ %+BN * %Z, D$ * * %+
                                                                                )%     Z    NN
     ; )% +G * ($ D %=$ ( H H ) D %Z, =
     8%+( ( B,
        $     jBN =* :$ %-B,H G (  ( $ ( *
                 Z           )N N + N     Z             i) B72 H )%D (  ,'( /00S /S/0 V70S4
                                                         $#    8%+( Y , * $
                                                                  $       , ,                  V713
     $ G J j N %( * *G =$* G J
     % W I*B( %= %D%D4 *  = W I=*@ :(k
             )            )      +. G              20 华颖 胡红刚 彭向雷? A蛋白 末端 ? I结合域的原
                                                                       @         J
     /001 /01V 35V4
                       33V                            核表达纯化及其与 ? I的结合活性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J
/1 Y O N .M W D%$
      +  *  (( %@ Y Q* 6 * , M
         Z           +N %
                         +     ) #*8)
                                    +*                 /003 /35 14
                                                                       15
     G * $ , GD+ ) BN * ? A H G
      .,= *
        ( 8Q* $ D $* ( $
               4 (=   )% @  ( DD $%-
                               N   B,$ 4
                                     +                  F8l F F O K%-h  #$ $*#%( - /003 /3
                                                             8    (     %'( + , .
                                                                               )   (
     =* %=* $ * +( i) *( BN ) ( B, *k * '(
      B* %)%) )% $ j%4 (
              N $   #      =8+ +G * D  , $
                                  j     , ,             5  14
                                                                15
     /000 170/ 2034
                      2/0



                              . F6, O(5+
                              9*8 1 . 8+ 67*7 91. 1
                                         1    =C 8 1 676:
                                                  : *,
                               ! # C 6, 7*7 , B , , ! , ,
                                 85   1 =/ . S1 5 . 67
                                            + 1F      51

                             O [F $ %- I Oh%!O [C%- UF %--%-
                              U  #( !l J $ U  !F ( 4
                                  4                       
              ,- H $ $ *  '(%- * %- 6+ ( ( 6+ %+ ' $%-k ( %-U ZN) ' $%-
               (**( H * D %= $ $ N  #(, H $ * *$ $ )
                ,     *6+ %+   * %* $           *      ;    ( %$ D. *$ !1000  %
                                                                   * $ ;         #$ 



!!B + *.! Ei D #(* ) ' +M4 ' + ($ @ BN D % 6.) ( j *D @ ( $  )
   , , )  + D% #* 4(' + 8, N j * $
     8                           Z 8D   D( D G) *BN ? ABN *
                                               *      D   )% %= #*
BN * i D $* 8%=* %Z +%=$( $) ) H ,* ) ? A-%*   B,$ H GBY 1544@ 
 ( $  B8N$
  )%      H=   N )* ( )%CN #* 8,, # @ * i D G $* N
                   $     $  D     4 %-              H= (   ? M? A
%= #* %DN = %)  $ ) + H #*' +M4 8, N
 ) % $ * * $ (B, G= BCD E( ) 4(' + ' + ($ j *D % DD G ) ( B, G=
         )       D      '                  Z 8D*BN $ .) (H G  $
                                                  D(  *    N   D
BCD E @ W +G % #8)*Z+ N% * ' + $ ? A i D(  = $ ! #% F  #N #
  ) +4 A *( :$ %)D ) *)
   ' ?               ,  ( G = G=4@  :)%* %  $
                                              $        ? 10' +) (
                                                                 8-
N H G )%I) N H )% i)  ,*)  E *-%) N ( :$ %)' + ($
) %D N (
  ( $    HN) %D +( $ *H $ EW *  * G % 8, N I J L? A i D
           *  *$    #  ,+%           +            Z 8D + K 4@  
=** B* $ 6H +,M % ) D $ ,) Q i D * ) %H ) i6H +, ) * N *#$ )* :8, $ ,
 Z, = % 3 *D #* #$Z  D +  8D= ($ * %* 3 *D(-%* )
   (         ,         N (              +       ,         - $N + ( N
                                                            #4)     Z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3

D + HN# )
) QI) ) ) #*:8, $ ,) Q +% :* * ) $ *) 3 +, H ? A*BN D %M ? ABN * i D
 (   *        + ( N D+ 
                 Z (         8D= ( %H 6H *D( @ j * $
                                      +    , N       D( #* @ ( $ 
                                                                 )%
B8N$ 8%=* %Z ( )%D $ J4M -N * #* B*$+ Q? : i D #( * :. 64I @
  $*
   H=   N )*+%=$( 8D
            $   $   %- $ I DM D +$70
                        J   (       H     %=  D i =   6? K O %=
P*) % :,)  i + $ +) ) ) @ ( $ i D j *D= $ 6H +,  ) - .B8N$ FD @
  D N ($
   *    )%- #$ %=$ * # ? ABN *  *BN * % 3 *D %= #*#$
              #   =         )%       D        ,      #, $* $? A
                                                           H= 4
BN * i N :)%*
 ($ *
  )%D *(  =U $ #*B8N$ FD @  ) , ) B#( ) ( ,.D H D . @ 6I i D
           $  D%-)   $* $? A #*@* N N $ :$) #$ D
                      H= 4        + ( *+G $      )     Y  
B* ( * ) *)#*:$ %-)$ H $? A) ? IG , 8, M N 8, D i = ) ) $? A FD
 N N = () ) %=$ +Z.( FD @ ( J ( + * #* * ) #( * # FD @ %= $
  HG      D        $)    4         * D      D D            4     4
 ' *BN D= :.! #%' /1 D +8, :$ ? IG , 8,  *B*$, BN * $ #*D N $= H G
 ?    j **
        D      $  ) $ ( = %= J ( + * D + , * N%-) 8B* (* (
                       N %          * D       .   HN       +, N
 )+ G  #$ ) J %=$ +Z.( FD @  #$ N# FD ? 
( $ *%i , #*? I:$ %-)$ H $? Ai D - ) % $ '
   *        *          $)   4       #*    4
    E$N N = ) ) D N ( ( ? ABN * +8, $ :$) %=$ H @ (? I #**BN D=
    )D * ) # B#(B#( ,$ H @ ( $ ( = %#$ )#*:$ %-( ? A) J M j * *
       B( *         . )%      )%                              D
FD @ ( $ $ 6H +, i D D N  = D #*FD @ ( $ i D B#(B#( ,* 8D K *
 $? ABN * % 3 *D  B#(B#( ,* () $? ABN *  =* D N  = $ 4KD
  4    )%      ,         .)        4   )%            .)    %-
M *8,( @ 6ID i = ) )#*? I:$ %-)$ H B#(B#( ,* FD @
 #*N ) H Y
    D      #( * # ) J    %=$ +Z.( =* D N  = $? ABN * $ N D= ) %
                               $)         .)   4   ( $ %+ * #
                                                    )%   *
)
#*B#(B#( ,* BN *
     D N = ( $
        .)    )%
    # F T =! ? ABN *
     5 68+ @ ( $ 8, $ *BN D % DD G , ) B#( ) ( ,.D HD.
                  )%!' + ( N j * $ .) !@* N N $ :$) #$ D
                         Z 8D  D(   *   + ( *+G $     ) 




                              致      谢
         近期为本刊审稿的专家 按姓氏笔划排列 
         马亚兵!孔德领!毛建平!王友信!王佑春!王金星!王健伟!王静云!丛!威!卢文玉
         史兆兴!叶志强!田建卿!石继红!刘天庆!刘庆平!刘志敏!刘佳佳!刘建国!刘维一
         江!宁!许文涛!邢建民!吴!洁!宋思扬!宋锡瑾!张兆山!张余洋!张春义!张艳丽
         张博润!张瑞军!张!毅!李京华!李佳慧!李桂源!李!寅!杜!伟!杜志强!杨汉春
         杨培龙!花宝光!陈金春!陈昭烈!陈靠山!孟延发!范学工!姜!韬!赵肃清!钞亚鹏
         徐香玲!钱世钧!顾!军!崔!磊!曹泽虹!梁前进!黄国亮!韩文玲!蒲小平!解!军
         糜!军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Vitalinux
VitalinuxVitalinux
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
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
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
Open Knowledge Belgium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Maximo Ruiz Ojeda
 
BUP BBA03 Batch-Trip
BUP BBA03 Batch-TripBUP BBA03 Batch-Trip
BUP BBA03 Batch-Trip
Abdullah Muhammad Dhrubo
 
Osobistist kerivnika dnz
Osobistist kerivnika dnzOsobistist kerivnika dnz
Osobistist kerivnika dnz
mtc124
 
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
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
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
Airina Volungeviciene
 
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
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
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
Sofia Fundas
 
Mapa conceitual 1
Mapa conceitual 1Mapa conceitual 1
Mapa conceitual 1
thamiresaneves
 
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
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
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
Andy Richardson FCMI CMGR FIET
 
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
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
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
Douglas Riegert-Johnson
 
High Heel Hazard
High Heel HazardHigh Heel Hazard
High Heel Hazard
Eason Chan
 
Tanya Kearin Resume
Tanya Kearin ResumeTanya Kearin Resume
Tanya Kearin Resume
Tanya Kearin
 
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
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
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chi101
 
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
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
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
DesignMantic
 
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fjsjtu
 
Barrera piolo
Barrera pioloBarrera piolo
Barrera piolo
ALUP ALUP
 
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
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
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
Nona Muñoz
 

Viewers also liked (18)

Vitalinux
VitalinuxVitalinux
Vitalinux
 
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
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
EU SectorLex - Diplohack Brussels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Los sacáridos (carbohidratos o hidratos de carbono)
 
BUP BBA03 Batch-Trip
BUP BBA03 Batch-TripBUP BBA03 Batch-Trip
BUP BBA03 Batch-Trip
 
Osobistist kerivnika dnz
Osobistist kerivnika dnzOsobistist kerivnika dnz
Osobistist kerivnika dnz
 
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
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
EDEN position paper on open, flexible learning and MOOCs - drafting discussion
 
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
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
Cómo trabajar bien en equipo
 
Mapa conceitual 1
Mapa conceitual 1Mapa conceitual 1
Mapa conceitual 1
 
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
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
Coal_Operation_Booklet_V2
 
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
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
Ver r 2015 clinical reviews amelia island (1)
 
High Heel Hazard
High Heel HazardHigh Heel Hazard
High Heel Hazard
 
BEDP II
BEDP IIBEDP II
BEDP II
 
Tanya Kearin Resume
Tanya Kearin ResumeTanya Kearin Resume
Tanya Kearin Resume
 
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
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
Tự giúp mình giảm nguy cơ thoái hóa khớp
 
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
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
The Emotion Guide Of Popular Brand Logos
 
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H k1 l_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Barrera piolo
Barrera pioloBarrera piolo
Barrera piolo
 
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
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
Examen bimestral (2) nohelia muñoz licencias creative commons
 

Dek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1. DOI:CNKI:11-4816/Q.20111024.1139.003 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4 11: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4816.Q.20111024.1139.003.html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011 211/ 1 #$ $*#%( - ) ( 3 研究报告 ! # 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郭海红!杨!辛!郭!芳!胡红刚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 摘要!利用 ' +) ' + 4 4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 ? A蛋白并进行纯化 首先以 BCD E ( @ ) + 质粒构 ' 建重组质粒 BCD E @ 转化 ? 10' + ) +4 A ' ? F 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 ' + $ ? A 通过脂质 G=4@ 体介导转 染 6H 细 胞 产 生 具 有 强 感 染 力 的 重 组 杆 状 病 毒 I J L? A 用 此 重 组 杆 状 病 毒 3 + K 4@ I J L? A感染 6H 细胞表达 FD @ 融合蛋白 在非变性条件下 利用 J4M -N * + K 4@ 3 $? A 4 $ I D 对表 J ( 达的 FD @ 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 6? K O 和 P*) % :,) 分析在 70 Q? 处出现特异性 $? A 4 64I @ D N ($ * )%- 蛋白条带并证实其为 FD @ 融合蛋白 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表明融合蛋白 FD @ 与 ? I 的 $? A 4 $? A 4 J 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其与超螺旋型 ? I结合活性强于与线性化 ? I的结合活性 真核表达并 J J 纯化的融合蛋白 FD @ 与 ? I的结合活性要明显强于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 FD ? ? A $? A 4 J $ ' @ 4 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会阻碍其与 ? I的结合 而 6H 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 FD @ 存在磷酸化 J 3 $? A 4 修饰将 FD @ 去磷酸化后其与 ? I的结合活性有所提高 $? A 4 J 关键词!? A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凝胶迁移阻滞 @ 中图分类号!R513 !!? A蛋白是一种含量丰富的染色质架构蛋白 14 @ 恶性肿瘤的 发 生 发 展 密 切 相 关因 此 对 ? A蛋 白 的 @ 人类的 ? A 蛋 白 最 初 发 现 于 一 种 急 性 髓 系 白 血 病 @ 功能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揭示癌症的 74 S 中 这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亚型以 S3 B/2 发病机 理 为 治 疗 癌 症 提 供 新 的 检 测 诊 断 和 治 疗 T2 染色体的易位为特征导致 ? A的编码区与核孔 @ 方法 蛋白 J K 的编码区融合最终以 ? A J融合蛋 U /1 @ 4I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表达全长 ? A的质粒 @ 白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随后? A蛋白被确认为幼年 @ 载体采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出具有生 V4 5 V34 10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几种自身免 物学 活 性 的 ? A 蛋 白 并 检 测 其 与 ? I 的 结 合 @ J 疫疾病的自身抗原 活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 A蛋白在细胞中的作用日益 @ $%材料与方法 受到关 注 很 多 研 究 显 示 ? A 蛋 白 在 ? I 的 复 @ J 制 11 损伤修复 1/ 基因的转录调控 124 G J 13 W I的转 $ $%材%料 录后加工 /04 以及细胞分化 /4 中起重要的作用 但 /2 /S 1X 1!菌株质粒和细胞 !含 ? A蛋白全长基因的 1X @ 是? A蛋白的作 用 机 理 尚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究 另 外 @ 重组质粒 BY 1544@ ? M? A为本实验室制备并已鉴定正 ? A蛋白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V4 ? A蛋白对细胞 @ /3 @ 确B+ J 2X 4! #%? 7 $ ? 10' + 3 为 ? I 1 $ F ! #% F 6H 凋亡具有双重性即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 本实验室保存BCD E *H ) E W * 6C300 ) + ,* $ E *-%) 4 ' ,+% 目前? A蛋白已被确认为 是 一 种 癌 基 因其 与 @ E6C 培养基为 E $(* 公司产品FD ? E Y %ZN % )- $ '融合蛋 4 白为本实验室原核表达纯化并复性 20 收稿日期/0114 //!!修回日期/0114 11 054 104 1X / ! 试 剂 ! K$* I M F ? I 聚 合 酶 ? I 1X N 6M W Y 6 J G J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 603 200070 通讯作者电子信箱 #- #89:; * + ) =8% 8 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及相应 ' H M ? I连接 YNN Q* 8HN J *
  • 2.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酶及其连接 ' H 均购自宝生物工 程 大 连 有 限 公 8HN * 为35 a 2 G%35 a 10 D a 17 D a 7 G%循环 $ 77 V/ $ 司 6C300 E Y 培 养 基 及 脂 质 体 转 染 试 剂 4 E6C 20 次V/ a 10 G% $ ,*) E W * 均为 E $(* 公司产品预染 *H $ E *-%) ,+% %ZN % )- $? A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 ,*) E 1X 7!FD @ /X 4 *H $ E ,+% 蛋白质 Y N N 4KD 购自 J '公司小鼠 ? A单抗 K * Q* @ @ W * 脂质体介导将外源重组 ? I ' + $ ? A 转 *-%) J G=4@ 购自 '?公司小鼠 FD $单抗辣根过氧化酶标记山羊 染到适应无血清培养基 6C300 E6C 的 6H 细胞中 4 E Y 3 抗小鼠 E -O购自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J4M $ I J 于 /V a培养 V/ # 待出现细胞病变后收集细胞培养 购自 RI @ EO J公司? I凝胶回收试剂盒质粒 ? I J J 上清即可获得重组杆状病毒 I J L ? AK 代 将得 + K 4@ 1 小量纯化试剂盒购自 [ *'(MQ 公司@ 化学发 G- $ * 到的 I J L ? AK 代病毒再次感染 6H 细胞于 /V + K 4@ 1 3 光试剂盒' I蛋白分析试剂盒购自 K@ EW @公司 a培养待出现细胞病变后再次收集细胞上清得到 K/ 1X 2!引物与测序 !参照 J ' @ N -%* 1X E %) ] * 上报道的 * 代重组病毒 通过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病毒滴度较 ? A基因序列 序列号J @ Y^002V/X 设计引物上游 2 高的 K 代 I J L ? A重组病毒 2 + K 4@ 引 物 K1 7_ O I M I O I I 4 O I M O M M I M I 将病毒滴度较高的 K 代重组病毒感染 6H 细胞 2 3 I O O O2_ 下 划 线 部 分 为 加 MI M MO M 4 分别收集感染 / #5 # 和 V/ # 的病变 6H 细胞及对 3 入的 !$ 酶切位点波浪线部分为引入的 S ` $标 #WE FD 照正常 细 胞 用 K 6 漂 洗 2 次 超 声 波 裂 解 后 进 行 ' 签 下 游 引 物 K 7_ I M O M I O / I O MO O I I 6? K O 64I @电泳和 P*) % :,) 分析检测 FD @ D N ($ * )%- $? A 4 I MI MM O M 4 下划线部分为加入的 I M O M M M I I M O2_ 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 '(= E 酶切位点 引物由北京 E $(* 公司合成 E E %ZN % )- 1X S!FD @ /X $? A融合蛋白的纯化 !将收集的病变 6H 4 3 $'%方%法 细胞及对照正常细胞用预冷的 K 6 缓冲液重悬重复 2 ' 1X 1! ? A ? I 片 段 的 K W 扩 增 ! 以 BY 1544 /X @ J ? M 次收集沉淀用非变性裂解液 D . D:8HN G (c $ H 70 G , * ? A重 组 质 粒 为 模 板 扩 增 ? A ? I 片 段 扩 增 @ @ J J F K 200 G (c , 10 G (c G= , 1e / [ G ,J G ,$$ ] * ( ? A? I片段的 K W反应程序为37 a 7 G%35 a @ J $ J %$ ) 0 BF 0重悬细胞冰浴 10 G%将上清与 J ( =* K 5X $ $ 10 D S a 17 D a 30 D 72X V/ 循环 20 次V/ a 10 G% $ 柱结合于 a摇床振荡 1 f #用洗液 P :8HN / D# H 70 * 1X /!供体质 粒 BCD E @ /X ) + ? A的 构 建 ! 将 扩 增 的 ' 4 G (c J F K 200 G (c J /0 G (c G , / [ G , , G , ? A? I片段的 K W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 @ J $$ ] * BF 0 洗 / 次 洗 脱 液 @8)% :8HN 70 G= , ( 5X ,$( H * 化并将 ? A? I纯化片段和 BCD E @ J ) + 载体进行双 ' G (c J F K 200 G (c J /70 G (c G , / [ G , , G , 酶切 !$ 和 '(= E 然后用连接酶将双酶切纯化 #WE E E $$ ] * BF 0洗脱 2 次分别收集洗脱液进行 6? ( 5X G= , 64 后基因和载体 1S a连接过夜转化于感受态细胞 ! I @分析 ' I法测定蛋白浓度 b KO 50a保存备用 #%? 7 $ F 经质粒抽提限制性酶切鉴定和 ? I测序 J 1X V! FD @ /X $? A融 合 蛋 白 的 P*) % :,) 4 D N ($ * )%-分 析 ! 分析正确获得阳性重组 BCD E @ ) + ? A质粒 ' 4 6? K O 64I @电泳后将胶上蛋白通过半干电转仪转移至 1X 2!重组穿梭载体 ' + $ ? A的构建!将 7 的 /X G=4@ , 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小鼠抗 ? A单克隆抗体和小 @ 重组质粒 BCD E @ ) + ? A加入至冰上解冻的 100 ! ' 4 , 鼠抗 FD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1 g 1000 稀释 山羊抗 #%? 10' + $ F 感受态细胞中混合 热激后立即取出 小鼠 E - W OF K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作为二抗1 g 放置冰上 向混合物中加入 300 , '液体培养基于 7000 稀释 将 @ 化学发光底物作用于硝酸纤维素 2V a振荡培养 # 取 100 涂布平板于 2V a恒温 , 膜上对 h光片进行曝光显影和定影处理检测分析 培养箱中倒 置 培 养 5 # 后 挑 取 白 色 菌 落 2 次 划 线 P*) % :,) 结果 D N ($ * )%- 纯化 1X 5!FD @ /X $? A融合蛋白与 ? I结合活性的研究! 4 J 挑取纯化的白色单菌落于 7 G 的含三抗 A % , 参照 P 等使用的方法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 , %% =G O % M) 的 * * '培养基中2V a过夜振荡培养 从中 验分析纯化的 FD @ $? 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并复 4 提取重组 ' + $ ? A? I b a保存备用 G=4@ J /0 性的 FD ? $ '融合蛋白分别与随机选择的超螺旋型质 4 1X !重组穿梭载体 ' + $ ? A的 K W鉴定 ! 以 /X G=4@ 粒 B+ J 2X 4及用 !$ 酶切质粒 B+ J 2X 4后 ? I 1 #WE ? I 1 BU c 12 d 和 BU c 12 4为引物重组穿梭载体 Y Y 经胶回收纯化的线性化 ? I的结合活性 ? I与融 J J 为模 板 扩 增 ' + $ ? A ? I片 段 K W反 应 程 序 G=4@ J 合蛋白的结合体系分为两组一组主要是超螺旋型的
  • 3.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2 质粒 B+ J 2X 4另一组为线性化的 B+ J 2X 4 ? I 1 ? I 1 结合体系中包含 200 %- ? I和不同量的融合蛋白 的 J 2V a结合 1 # 后加入上样缓冲液用 0XSe琼脂糖凝胶 电泳检测电极缓冲液为 0X ` ' 电压为 / LcG 7 M@ + 电 泳 1S # 后使用凝胶成像仪观察 ? I迁移情况 J 由于 6H 细胞中表达的 ? A蛋白存在过磷酸化修 3 @ 饰这会降低 ? A蛋白与 ? I的结合活性 因此我 @ J 们用 K * FD @ 4KD 将 $? A融合蛋白去磷酸化并通过凝 4 胶迁移实验研究其与 ? I的结合活性 J 同时我们选用了与 FD @ $? A融合蛋白分子量相 4 近的鸡卵清蛋白作为对照通过凝胶迁移实验比较其 与 ? I的结合 J 图 '%重组质粒 ( *+ *.0 结构示意图 ) , / # - ! '%结%果 )2 1 '%;4*, , . 8 1 * 6: .5 1 8 , 5=*28 .+ 9 9 8. 1*7 (*+ =( *+ *.0 567 , ? 1 ) , / # - ! '$%全长 ! #基因的体外扩增及 ( *+ *.0 ) , / #的 - ! ' '%重组穿梭载体 - 10 *. =! #的构建及鉴定 构建 将重组供体质粒 BCD E @ ) + ? A转化 ! #% ' 4 $ 用 K W扩增全长 ? A基因将 K W产物进行 1e @ ? 10' + F 进行蓝白斑筛选挑取白色菌落 2 次划 琼脂糖凝胶电泳 图 1 结果显示其大小约为 1X Q: 1 线纯 化 筛 选 获 得 白 色 阳 性 菌 落 小 量 制 备 重 组 与全长 ? A基因大小相一致 将所得到的 ? A基因 @ @ ' + $ ? A? I G=4@ J 的 K W产物进行胶回收纯化酶切后克隆于经同样酶 以 BU c 12 d 和 BU c 12 4为引物重组穿 Y Y 切的 BCD E 体 中 经 !$ c 双 酶 切 鉴 ) + 载 ' #W '(= 梭载体为模板扩增 ' + $ ? A? I片段将 K W产 G=4@ J 定片段大小正确 图 1: 选取两个酶切鉴定正确的 物进行 1e琼脂糖凝胶电泳 图 2 结果显示其大小约 菌种送样测序与 J ' @ N -%* 上报道的 ? A基 E %) ] * D * @ 为 2X Q:与预期结果相符 因序列 序列号JY^002V/X 相比较获得序列完全 2 一致的阳性重组质粒 BCD E @ 构建出 BCD E ) + ? A ' 4 ) + ' 4 ? A供体质粒 图 / @ 图 @%重组穿梭载体 - 10 ! B的 C E鉴定 *. =! # A D )2 1 @%3 515,1 1 4 =71. 676: 567 , : *, 8. 1*7 - 10 ! B C E *. =! # A F D 1 I B,$ ? IBN ) / ? IG N N 17000 G $* J H= (=8+ :.K W J ? Q* 图 $%( *+ *.0 质粒的构建 ) , / # - ! ' @%重组杆状病毒 B A G ! #的获得 . C 0 )2 1 $%3 5. + 9, 4 67, . 676: ) ,*.0 8 1 ( *+ / # - ! 在无血清条件下用 ,*) E W * 脂质体 *H $ E *-%) ,+% M G $+)% ( ? A -%*:.K W!1 K W BN ) H #* B,$ $ H @ * H( (=8+ ( 介导 ' + $ ? A? I转染生长状态良好的 6H 细胞 G=4@ J 3 ? A -%* / ? I G N N? /000 ! : M N )+( @ * J Q* #* * N )% D$$ 逐日观察可以发现转染后细胞核和细胞直径明显增 $ %)$ )% ( )E @ B, G= ! 1 ? I G N N? =* $+ $ HBCD + ? A $ H( ' 4 D J Q* 加部分细胞脱落而对照细胞生长良好表明已经获 17000 / W +G % *( :$ %)BCD E @ B, G= i D=$ D = :. ) + ? A $ - ) ' 4 D ** 得重组杆状病毒 I J L ? A 图 收集病变细胞的 + K 4@ !$ '(= E #WE %= E E 上清培养液即为目的病毒液
  • 4.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图 P%M + 融合蛋白的表达 Q5, 76,7 1! # 0 + 8 ? , 2 5 1 )2 1 P%3 55 8+ 676:91 8 5 4 O(5+1 :+67(6, 7 1 图 H%- 10 转染前后 HI 4的 *. =! # M + Q5, 76,7 1! # 0 + 8 ? , 2 5 1 ;J 细胞状态比较'KK L : M % D H $? A *BN D % 8D #* , $ FD @ j * $ . D( 4 D( $ ( * $ %-G 8D %)#8G % 4 )2 1 H%D6( 1676: : .? : 5*7 *8 1 + + 5+ 5 J ? 68 = ? A G %(, , $ =.! : M , $ ( $? A @ ( + % %) ( :( #* % D HFD @ .D 4 *: 81: , 68 4 - 10 , 75 1 5 . 67: HI F *. =! #'KK L *BN D % 8D j * $ $ ( * $ $ ( + % $ =. 1 F D( %-Y 8D %)FDG %(, , %) 4 ( :( ! * U %H ) 6H +,! : E *) 6H +, H 5 # :. G=4 %$ * * 3 *D += , %H * 3 *D( += , N '+ $ +,, / 6H +,, $ 8)%H )% 2 6H +,, * .) , D* 3 * . ) ) $* $ , D *i #( +( 3 * .) , D* ?A @ * $ *)% H / # i) ) N ( :$ %)$ I J L? A HN%H $ ( ) +( N $ #* * G % Z 8D + K 4@ # + N 6H +,, HN %H )% H 5 # i) ) *( :$ %) $ 3 * . ) ) $* $ ( , D ** +( N $ #*N G % Z 8D # + N 'H%M + 1! #融合蛋白的表达 0 I J L? A 7 6H +,, HN %H )% H V/ # i) ) + K 4@ 3 * . ) ) $* $ ( , D ** +( N $ #* # 将病毒滴度较高的 K 代重组病毒 I J L ? A感 2 + K 4@ N ( :$ %) $ I J L? A * G % Z 8D + K 4@ + N 染 6H 细胞分别收集感染后 / #5 # 和 V/ # 的病变 3 6H 细胞及对照正常细胞超声波裂解后经 6? K O 3 64I @ ' N%M + 1! #融合蛋白的纯化 0 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发现在 , %* f 中均在约 S 加入非变性裂解液将收集的 6H 细胞裂解并通 3 70 Q? 处出现特异性蛋白质条带与预测的 ? A蛋白 @ 过 J4M -N * $ I D 纯化柱来纯化 FD @ J ( $? A融合蛋白将 4 分子量相近而阴性对照中未出现 图 7 分别以小鼠 收集的洗液进行 6? K O 64I @电泳分析由图 V可见蛋 ? A单抗和小鼠 FD @ $单抗作为一抗1g 1000 稀释 山 白纯化的效果很好 进一步通过 P*) % :,) 检测 D N ($ * )%- 羊抗小鼠 E - W OF K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作为二抗 图 V: 证实了纯化的蛋白为 FD @ $? A融合蛋白 4 1g 7000 稀释 进行 P*) % :,) 分析 结果发现 D N ($ * )%- 在 , 2 f 中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重组病毒 ' + $ %* 7 G=4 ? A感染的细胞表达的蛋白是 FD @ @ $? A融合蛋白并 4 且感染 5 # 的表达量要高于感染 / # 和 V/ # 的表达 量 图 S 图 R%M + 融合蛋白的纯化 1! # 0 )2 1 R%C 8 1 1 91. 676:4 91 8 5 1! # : *, ,5:+67(6, 7M + 1 0 ( D , D $ %- (G D*'8* )%$ !1 K( $ G N N / ,, 2 $ N* )% Q* * .) , D* ,B** C( 4 ( # 7 P# S @8 1 V @8 / * ,) , , , ) 8- i #N D ,)* ,)* 5 @8 2! : P*) % :,) !1 ,, / ,B** ,)* D N ($ * )%- * .) , D* * ,) , , 2 C( 4 ( # P# 1 7 P# / S @8 1 V @8 , ) 8- i #N D D ,)* ,)* / 5 @8 2 ,)* 图 N%M + 融合蛋白的表达 考马斯亮蓝染色 1! # 0 ' P%M + 1!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的研究 0 A )2 1 N%3 55 8+ 676:91 8 5 1! # 4 O(5+1 :+67(6, 7M + 1 0 将纯化的 FD @ $? 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并复 4 1 K( $ G N N / F * , 2 6H +,, $ 8) N* )% Q* *+, . ) , D* 3 * .) ) , D *i #( 性 的 FD ? ? A +N j,* $ ,? I :$ %- $ ' 4 @ . ) G% J :( 4 N %=$ $ *)% 6H +,, * $ *)% H / # i) I J L? A %H $ +( 3 * . ) HN%H $ ( , D* ) +( N $ + K 4@ # N $ 同时与随机选择的超螺旋型质粒 B+ J 2X 4 *( - % ? I 1 Z 8D 7 6H +,, HN %H )% H 5 # i) I J L? A $ N 3 * . ) ) $* $ ( , D ** +( N $ + K 4@ # Z 8D S 6H +,, HN %H )% H V/ # i) I J L? A $ N 3 * . ) ) $* $ ( , D ** +( N $ + K 4@ # 及用 !$ 酶切质粒 B+ J 2X 4后经胶回收纯化的 #WE ? I 1 Z 8D $N 线性化 ? I在 2V a孵育 1 #用凝胶阻滞实验来比较 J FD @ FD ? $? A $ '与 ? I 的 结 合 情 况 电 泳 结 果 如 4 4 J
  • 5.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7 图 5 所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随着融合蛋白量 形成 的 复 合 物 说 明 FD @ $? A融 合 蛋 白 与 超 螺 旋 型 4 的增多蛋白与 ? I结合形成的蛋白核酸复合物迁移 J ? I的结合明显强于其与线性 ? I的结合 J J 的距离逐渐缩短说明 FD @ $? A融合蛋白既可与超螺 4 2 FD @ $? A融 合 蛋 白 与 ? I结 合 形 成 的 复 合 4 J 旋型 ? I结合也可与线性的 ? I结合 J J 物其迁移距离远大于 FD ? $ '与 ? I结合形成的复 4 J / FD @ $? A融合蛋白与超螺旋型 ? I结合形成 4 J 合物说明真核表达的 FD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 4 J 的复合物迁移距离远大于融合蛋白与线性 ? I结合 J 合活性远大于原核表达的 FD ? @ $ '? A蛋白片段 4 图 I%M +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 1! # 0 A 将 200 %-超螺旋型 B+ J 2X 4 样品孔 14 和 200 %- ? I 1 1/ 线性化的 B+ J 2X 4 样品孔 14 分别与不同量的 FD @ ? I 1 /7 $? A和 FD ? 4 $ '融合 4 蛋白 蛋白与 ? I的比值为070100/00700500 2V a孵育 1 #样品上样至 0X J Se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记录 结果 )2 1 I%B *? 16: 1! # 7 12 *. S1 T, A B 7 F++ M + 1=7 , , 1 0 1F 4! B U; 200 %- 8B* (* B+ J 2X 4 , 1 f D N $= ? I 1 +, %* 1/ 200 %-$ B+ J 2X 4 , 1 f %= , N ? I 1 %* %* /7 i N $ 8: = H 1 # 2V a i) 8) 4 ( i) * %+ ) ( * * N ) $#( N $# FD @ %= FD ? ) ( N( (70100/00700 500 ( K( $c J J , BN * +G ** i N % ]= ( 0X D * $? A 4 $ ' G , N $ H 4 )D %= H N * ? I 8+ ( ( $ ( B, D * )% * )% j * , * % Se -N *-, . ( D ( * * :.* =$ %= :DN = Z ) 8G:N $ )%$ #$ ( =*D $ %- G !!由于通过 杆 状 病 毒 真 核 表 达 系 统 表 达 的 蛋 白 存 选用了与 FD @ $ ? A融合蛋白 分 子 量 相 近 并 磷 酸 化 的 4 在磷酸化修饰这将会影响蛋白与 ? I的结合因此 J 卵清蛋白作为对照分别将 其 去 磷 酸 化 后通 过 凝 胶 我们将纯化的 FD @ $ ? A融合蛋白与用 K * 4 4KD 去磷酸 迁移实验研究其与 ? I的结合活性 电泳结果如图 J 化后的 FD @ $ ? A融合蛋白分别与 200 %- 4 超螺旋型质 10 所示随着 FD @ $ ? A融合蛋白和去磷酸化 FD @ 4 $? A 4 粒 B+ J 2X 4在 2V a孵育 1 #用凝胶迁移实验分 ? I 1 融合蛋白量 的 增 加蛋 白 与 ? I结 合 形 成 的 蛋 白 核 J 析磷酸化对 FD @ $ ? A融 合 蛋 白 与 ? I结 合 的 影 响 4 J 酸复合物迁移的距离逐渐 缩 短相 反卵 清 蛋 白 及 去 电泳结果 图 3 表明用 K * ? A蛋白去磷酸 4KD 将 @ 磷酸化的卵清蛋白与 ? I孵育后其 ? I的迁移距 J J 化之后 FD @ $ ? A融合蛋 白 与 ? I结 合 的 能 力 明 显 4 J 离并未发生 变 化 说 明 卵 清 蛋 白 不 能 与 ? I结 合 J 增强说明磷酸化削弱了 ? A与 ? I的结合能力 @ J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 FD @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合 4 J 为了进一步证实 ? A与 ? I的结合能力我们 @ J 活性
  • 6. S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讨%论 @ $%M + 1! #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及纯化 0 本研究首先以实验室制备的 BY 1544@ ? M? A为模 板对 ? A基因进行扩增并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 ' + @ 4 M4 表达系统的 BCD E (' + ) + 质粒中构建了 BCD E ' ) + ' 4 ? A质粒 将其转化 ! #%? 10' + @ $ F 大肠杆菌后获 得重组穿梭载体 ' + $ ? A 用脂质体介导转染 6H G=4@ 3 细胞产生具有强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 I J L ? A + K 4@ 用此重组杆状病毒感染 6H 细胞表达 FD @ 3 $? A融合蛋 4 图 J%M +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 1! # 0 A 白 6? K O 64I @和 P*) % :,) D N ($ * )%-结 果 表 明 I J L +K 4 将 200 %-超螺旋型 B+ J 2X 与不同量的 FD @ 样品孔 14 ? I 14 $? A 4 S ? A在 6H 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 FD @ @ 3 $? A融合蛋白 4 和去磷酸化的 FD @ $? A融合蛋白样品孔 54 4 12蛋白与 ? I的比 J 值为070100/007005002V a孵育 1 #样品上样至 0X Se琼脂 在非变性条件下 利用 J4M D 表 达 的 FD $ I -N *对 J ( $4 糖凝胶电泳后 @ '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 ? A融合蛋白进行纯化6? K O @ 64I @和 P*) % :,) D N ($ * )%- )2 1 J%B *? 16: 1! # 7 12 *. S1 7 F++ M + 1=7 , , 0 1F 结果显示获得了高纯度的 FD @ $? A融合蛋白 4 T, A B 14! B U; 200 %-D N $= B+ J 2X 4 i N %+ ) H 1 # 2V a 8B* (* ? I 1 * +, *$ 8: = ( * N ) 在 FD @ 融 合 蛋 白 表 达 与 纯 化 的 P*) % $? A 4 DN * i) 8) 4 ( i) FD @ , 1 f =* D N = FD $#( N $ $? A # 4 %* S %= B#(B#( ,* $.) 4 :,) 检测中出现两条特异性 FD @ ($ )%- $? A蛋白条带而 4 ?A, 5f @ %* 12 G , N $ (70 100 /00 700 500 ( ) ( N( H )D %= H K( $c J J , BN * +G ** * % ]= ( 0X N * ? I 8+ ( ( $ ( B, Di N )% * )% j * , * % . Se F 细胞中只检测到一条 ? A蛋白条带 我们认为 * @ D * ( * * :.* =$ -N *-, %= :DN = ( D Z ) 8G:N $ )%$ #$ ( =*D $ %- G 与 F 细胞中一致的下面的条带为正常的 ? A蛋白 * @ 图 $K%M +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 1! # 0 A 将 200 %-超螺旋型 B+ J 2X 4与不同量的 FD @ 样品孔 14 卵清蛋白 样品孔 S4 和去磷酸化的 FD @ ? I 1 $? A 4 7 10 $? A融合蛋白 样品孔 1/4 4 1S 卵清蛋白 样品孔 1V4 蛋白与 ? I的比值为0/070100/00 2V a孵育 1 #样品上样至 0X /1 J Se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 '染色用 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 )2 1 $K%B *? 16: 1! # 7 12 *. S1 T, A B 7 F++ M + 1=7 , , 1 0 1F 4! B U; 200 %-D N $= B+ J 2X 4 i N %+ ) H 1 # 2V a i) 8) 4 ( i) FD @ , 8B* (* ? I 1 * +, *$ 8: = ( * N ) $#( N $ $? A # 4 %*1 f7 $ *- , , % - :8G %*S f10 %= =* D N = FD @ , 1/ f =* D N = $ *- , B#(B#( ,* $? A .) 4 %* 1S B#(B#( ,* , % - . ) :8G %*1V f G , N $ H /1 ) ( N ( 70 100 /00 ( K( $c J )D( %= H N* ? I )% J , BN * +G ** i N % ]= ( 0X D * ( * * :.* =$ 8+ ( ( $ ( B, D * * )% j * , * % Se -N *-, %= :DN = . ( D Z ) 8G:N $ )%$ #$ ( =*D $ %- G
  • 7.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V 条带上面的条带则可能是由于 ? A蛋白在 6H 细胞 @ 3 参考文献 中不同的翻译后修饰造成的 @'%M + 1! #融合蛋白与 ! B结合活性的研究 0 A 1 F FO 6+ ,% E O8D * , #*=$N $ ( #* 8 #(* N D ) ) M D$ ( H) ):8)% ? A BN * $ G G + ( %'(#* '( DW D @ ( $ % G ,% #N ) )% $ G $ $ G $ + B#. * 凝胶迁移阻滞实验 @ 6I * + ( N $ ( ,. Y 4 *) B#( ) , N *+G :$) $ G 8% /00V 275 10054 (G 101 D HD. 是研究 ? I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 #$ D ) J / P M ' Q Y W+ * * , N ) *D +$ , %% + $ NJ ) =G #) 6) 8N B*$+ 8+ 4 H 的凝胶电 泳 技 术 其 原 理 为 在 凝 胶 电 泳 中 裸 露 的 :$ %-( #*BN (( (* %=$ H) ( 4 -%*BN * ? A ) J J ,+ ) %+ ( $ @ (? I 8+ $ )% * ? I朝正电极移动的距离同其分子量的对数成反比 J I $ W D /002 21/2 V0024 +=D * V010 如果 ? I分子结合上一种蛋白质那么由于分子量加 J 2 P M @ Q* + ' Q Y * , #*8:$ ) , %% + N # + ) =G $ M T8$8D ( 大在凝胶中的迁移作用便会受到阻滞朝正电极移动 + ( % BN * ? A* ) D8+ * H J #N ) ( $ @ ,N #* ) ) ( ? I:. %) =8+ G $ )% )D N 8N $N $ ( %- 的距离也就相应缩短了 所以当特定的 ? I片段同 J B($Z D N $ k '( G /00/ /VV /5 D$ 8B* (D )* +, $, #* 蛋白质混合之后若其在凝胶电泳中的移动距离变小 /3554 /33 P M 6+ ,% E A BB* C * #* @ ( $ , %% #(* D ) , =G ) M ? ABN * % )%4 了就说明它与蛋白质分子发生了结合作用 :8%= 8:$ ) %) %= T8$8D+%D) %)( G ,% + ( % ( ( )8* HG G #N ) $ $ G $ 在本研究中如果融合蛋白与 ? I结合由于分 J O %* /00 221 14 * 3 子量增加 造 成 其 迁 移 距 离 缩 短 相 反 如 果 蛋 白 与 7 Z% %=* Y CN N Y Z% ' 6 * M ( $ N ( ( % %* = , ) , #* ? I不结合其迁移距离不会出现变化 J ) %D +)% S3 D+ ) i) D +$ 8:) N , ( ( $ D $* $ (= # B*$+D . H + * H B*( 8) 通过凝胶迁移阻滞分析实验 @ 6I 我们发现 Y G * $ , G N 8, % ) 8D % ( )(-%* =* ( 8Q* $ * ) .,= * D D$ #*H $ H i * D Q %= ( 与原核表达纯化并复性的 FD ? @ $ '? A蛋白片段相 4 +% ) *BN D % ( #$* + , GD +$ =* +% %= #* j * $ H + G N * D( $ 8Q* $ B*$+ Q4 4 H 比真核表达纯化的 FD @ $? A具有相类似的特点都可 4 G J Y , * '( 133/ 1/ 1S5V4 W I ( , $ , , 1S3V 以与超螺旋型及线性化的 ? I结合但更倾向于与超 J S 6(Q ? Z% %=* Y ? * % 6 * M *N % ( $ N G % %* ) , #* ) %D +)% S3 B/2T2 D i +%D) N N %-G %) N , ( ( $ #( D ( $* * N * * D %) 螺旋型 ? I相结合同时真核表达的 FD @ J $? A融合蛋 4 ()( * D %= =*%* ., (H Z =$ N N $ D +$ Hi -%* H D G * BN $N $ D =* i) B*$+ $ ( ,* )* ( # H 白活性明显要高于原核表达的 FD ? $ '片段 这是由 4 +%$ ,*) *'(= 133/ V311 /3304 , + H 8N $ D , ( /33V 于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蛋白比原核表达的蛋白更接近 V ? %-h P A :$ ( %-k NCJ * , 8) %) =$ (? A )I ( $ * :( D) @ 于天然蛋白质活性更高另外FD @ $? A融合蛋白含有 4 ( ( ( $ $ #8G % $ , G ) .=$ * N $DW 8G %+BN * % )% %HG N D DI) ) #* ( * #N$ ? A蛋 白 的 两 个 ? I 结 合 域 一 个 是 位 于 中 心 的 @ J /000 21 574 32 6I c C? I结合域另一个是位于羧基端的 ? I结 K 6I J J 5 6$ iQF P$$ DA W 6]NE6 * #*B8)$ * Q( D N , ,G * ), M Z )* 合域而 FD ? $ '融合蛋白片段仅含有羧基端的 ? I 4 J ( ( ( $ ? A B ( #$* BN * D+ ) i) 8) %+BN * @ N H + G N ( $ D $* $ + * )% ) )% (= # 结合域 G * $ , * $ $ % (%)* $ ; * , #* $ .,= * G D 8) $ % % 8Z%$ ( 8Q - *N 8G )= ( #N$ , @ B E G , 1332 32 274 N $D $ j G 8%( ) ) % 23 由于 6H 细胞中表达的蛋白存在磷酸化修饰这会 3 3 ? %-h Y + , Y I P * 8) %) =$ ) @ ( $ $#*D %-k ) ,I ( $ * (? A :( D 降低 ? A蛋白与 ? I结合的活性因此我们选用 @ J 4 ( ( ( $ $ B* i) DD G+, %+BN * % )% )%) $ .) $ 8B8D* ) G ) 8D $ # * N #* D %= . ( K * ? A蛋白进行去磷酸化结果表明去磷酸化 KD 对 @ DN $ D I) $D #* 1335 15 17074 ( $ N ) W 8G + =( D #N$ 1710 的 FD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合能力增强 4 J 10 P$ E W D ,] J O N ( %( k W * + %% #G * =$ B $ ] +4 ) , 为了进一步证实 ? A与 ? I的结合能力我们选 @ J I (%) =$ ) ? A( ( ( $ $ D ) $ 8B8D N#* D 8) $ * ( @ %+BN* % . * +, * ) G ) 8D :( D )% DG . ( 用了与 FD @ $? A融合蛋白分子量相近并磷酸化的卵清 4 6 , @B EG ,/000 11327204 @ $ j G 8%( % 72/ 蛋白作为对照分别将其去磷酸化后通过凝胶迁移阻 11 I*$ DL P M I N % k * , M , j =$ , %% %=* * ) #*BN * =G D ($ )% 滞实验研究其与 ? I的结合活性 结果表明卵清蛋 J * ( = :.) %+=* #*BN (( (* ( 4 -%*? A + %-D) ( , .( ) %+ @ # * #*) ( H B( - + ( % N * #**$* .( J N $ )% $ #N ) %= * D) H+ %+ H? I * + $ % G $ =8+ H$ B,( 白及去磷酸化的卵清蛋白不能与 ? I结合这进一步 J + ( %4 +$ G %%* O %* ? Z /000 1 11 #N ) D $+ N * D * G $ B* H 证实了 FD @ $? A融合蛋白与 ? I的结合活性 4 J 12054 121/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成 1/ A BB* C C#N A = 8D Y 6 * @ $ D * Nk #( =( ) ), ? A DB( ,. 功表达并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 A蛋白为进一 @ I KN D +B) % B) $ %= G =$* *$ *) ? 4:(* +* ( $ N$ B( ( D D * DN D %+ ( ) D) 步进行 癌 基 因 ? A的 功 能 研 究 奠 定 了 必 要 的 物 质 @ -%( j ) D ( ,'( /005 /510 2/74 * ) $ N D , * $ ( +D* Y , , 2/7V 基础 12 G ,D O N Y I L , Z D * N + B)% B$( Y $ , + $ (C ) , N $ , =$* M %D $ (
  • 8. 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 , . #$ $*#%( - ) ( L , J X /011 ( 21 (1/ X )( :.I 4 , +Z)% $ $ K/B#$ ( = :.) %+-%*? A DG =8,* ) #*( (* @ // 6(N D Y m%$ Y + N # * , %) % N ( * *NA Q* ) ) * E N * Z, ( G J ,+I $ W D /002 217 17V14 8+ $ + * =D * 17V7 N N BN H %- H /I c D $ D* *(%$( :. @ * * ( N =$ ( U C2n + $ N - )% T8$ D ( * B,* ) + $ ?A 1 C8, NJ @ F,%-N k Y Y N Z] ? Y K( $ Q%* $$ * H $ Q( ) N* )% 6+ %+ /00S 21/7V5/ 13S14 $ * * 13S7 B#(B# D /I ) D) E4 BN ( N) ( # * %+N D )* +Z) #*F L/ ( ) #N $ * G * 8- %# * /2 AG?P AGk $ * N + B)% N 8,$ ( $ $ l #( 6 ) , N $ ,* ( H M %D $ ( - )% * G %) ) )$ , , * D # %+ * 8=*) #*B* $k'( #* /001 /VS ) ) DD* $, G 14 D N $ =($ :.) ( 4 (* BN * ? A ( Y = + B* j * j . (N % #*BN (( -% ( $ @ Y , * ) %+ )% /5 /7504 /751/ W B( /010 27 5VV4 *N ) 551 17 O G *Y k CD NW K 6@ K W 1 N (* ? A H G :, $#* M IK * Z @ N G ( / P$ 4N N Y N Wk Y ND * @ ( 4 D ? MY ( *, ( $MI ) , ABN ( * B* N * N ? ) + ( % ) N $+D #N ) (B* ) +*D:.) N + B)% G + %* J ) G $ G #*) %DN $ #$ N $( . ( (* *BN D % $ * * D i) ) %( * ) ,, %+-%* j * $ %) H * $ #* N , B$ $ D( NN # G #* 6) ) ( '( /00V 1S 754 N Y , $ 8+ , 777 =$* %))% BN N I K) , /003 1V1 V14 HN $$ ( H * ( - G Gk #( 51 1S F ,%:# I? Y K N % k Y * ; @k * j %= (* + , +#* ( D $ * %)D ) , j ? /7 6,F I , l J - ' * * *BN D % , $(1 Z ( . ) , %* j * $ % D H $ ) O D( .D #$( =*+)* E D+ ) i) + ( % ) ( # D %* * , ) . D E D $* $ #N ) #N ( # G $ 8- % /7 [ /? =* %=* =$* %))% ( F 4 +, + J F 24 B* %) HN $$ H S0 *D H * ( , ?I $ * +( i) +N #$( D %= ) + ( %4 D+ ) BN * %) )% $ ( D %* #* #N ) ($* ( $ N $ # * ) G $ D = )% ) ' k G ) /00/ 115 10S74 N .D N 8=. N F * , ( 10V0 ? Qk * 6+ /00/ 117 K 1S 22134 * , $ , ) 2220 /S I * N O , N U %=G N I M $ ( * * H -:*-Y 8, - $ :* Q #* %Z, G %)( Z 1V F FO E-D O8D * $N $ ( ) + ( % 8 ,* F N D ) , D$ ( H#* #N ) , ? ):8)% G $ +, BN $N $ D ) $ ) j *D % ( ) *8, (H ( )8D% #**BN $ H#*#8G % BN ( , N ,* )% D( (4 ) BN * ? A=$$ 8$ D +Z $ +Z /1 cW -%* % ( $ @ D%- D )* %= %)* ? / * $ )% ) #* $ $ ( (* @ F * , $ /00S 31/ /S54 %+-%*? A G )( + (- /S3 BN G ) * . B#(. D E E G ,/007 1VS V534 * %= ', 4 8N G +) %)G 8%( * /V AG? P *kE AG kl * , N *G+ , $ H $ # $ )K( ( $ % D ) . D( V3S B) $ * ) BN * B( ( DN = ( $ *8,* :.BN (( (* D ,* )%DN = - ) ( 4 -%*BN * ) %+ ($ )% 15 A(6 E *E6 AG kl * , W - ( ( D %* * $ ) *8,$ H#$( )% ) ? A ,'(#* /003 10SS 1054 @ k * $ G , + 1073 * , H *)$ HB200 K I :.BN (( (* +)) %D N +Z.( .N * D $) %= C ( 4 -%* ) %+ /5 *A 6 AG ? P AG kl * , D D4 B* %) * $ $ ) B*=* %=* BN * ? A @ 6 ) /00S 75012 2/1V4 ( $ @ C ' * )% ) 2/// B) $$ )% :.) -) *BN D % ( ? A $ =N ( , B( ( D%=8+( D $ * = j * $ H @ % ( B#$ N * D( D 13 6 G %D P 6 6 L -, * *Z N 8,$ ( G ( Y % (* J ) , -)* * ( H J $ - )% $ ( * D %** ,$ $ :$( %Z, D#$( +)( %#$ )%k , $ #* /00V Z ) . )% $ * ( G ,' + ) W , BS7 ) %D+Z)% H )% :.) ( ) H#*? A #* *Ic N )( 8%+( $ $ $ #*BN=8+ ( ) @ 102 1/524 1/32 BN (( (* k $ G /00S /512V /S50/4 ( 4 -%* '( #* ) %+ , /S51/ /3 P$ 4N N Y I, F L k%* D ? M ,% * B* * ( D@ @ * , B( ($ )I B) D D /0 $ O )* ? E 8N , * , M *FNF $= ] N =*@ ) #**( *( H, j%4 % j $ :$( :.) %#$ )% $ #*#8G % ? A ( ( ( $ $ ( * %) H * * @ %+BN * %Z, D$ * * %+ )% Z NN ; )% +G * ($ D %=$ ( H H ) D %Z, = 8%+( ( B, $ jBN =* :$ %-B,H G ( ( $ ( * Z )N N + N Z i) B72 H )%D ( ,'( /00S /S/0 V70S4 $# 8%+( Y , * $ $ , , V713 $ G J j N %( * *G =$* G J % W I*B( %= %D%D4 * = W I=*@ :(k ) ) +. G 20 华颖 胡红刚 彭向雷? A蛋白 末端 ? I结合域的原 @ J /001 /01V 35V4 33V 核表达纯化及其与 ? I的结合活性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J /1 Y O N .M W D%$ + * (( %@ Y Q* 6 * , M Z +N % + ) #*8) +* /003 /35 14 15 G * $ , GD+ ) BN * ? A H G .,= * ( 8Q* $ D $* ( $ 4 (= )% @ ( DD $%- N B,$ 4 + F8l F F O K%-h #$ $*#%( - /003 /3 8 ( %'( + , . ) ( =* %=* $ * +( i) *( BN ) ( B, *k * '( B* %)%) )% $ j%4 ( N $ # =8+ +G * D , $ j , , 5 14 15 /000 170/ 2034 2/0 . F6, O(5+ 9*8 1 . 8+ 67*7 91. 1 1 =C 8 1 676: : *, ! # C 6, 7*7 , B , , ! , , 85 1 =/ . S1 5 . 67 + 1F 51 O [F $ %- I Oh%!O [C%- UF %--%- U #( !l J $ U !F ( 4 4 ,- H $ $ * '(%- * %- 6+ ( ( 6+ %+ ' $%-k ( %-U ZN) ' $%- (**( H * D %= $ $ N #(, H $ * *$ $ ) , *6+ %+ * %* $ * ; ( %$ D. *$ !1000 % * $ ; #$ !!B + *.! Ei D #(* ) ' +M4 ' + ($ @ BN D % 6.) ( j *D @ ( $ ) , , ) + D% #* 4(' + 8, N j * $ 8 Z 8D D( D G) *BN ? ABN * * D )% %= #* BN * i D $* 8%=* %Z +%=$( $) ) H ,* ) ? A-%* B,$ H GBY 1544@ ( $ B8N$ )% H= N )* ( )%CN #* 8,, # @ * i D G $* N $ $ D 4 %- H= ( ? M? A %= #* %DN = %) $ ) + H #*' +M4 8, N ) % $ * * $ (B, G= BCD E( ) 4(' + ' + ($ j *D % DD G ) ( B, G= ) D ' Z 8D*BN $ .) (H G $ D( * N D BCD E @ W +G % #8)*Z+ N% * ' + $ ? A i D( = $ ! #% F #N # ) +4 A *( :$ %)D ) *) ' ? , ( G = G=4@ :)%* % $ $ ? 10' +) ( 8- N H G )%I) N H )% i) ,*) E *-%) N ( :$ %)' + ($ ) %D N ( ( $ HN) %D +( $ *H $ EW * * G % 8, N I J L? A i D * *$ # ,+% + Z 8D + K 4@ =** B* $ 6H +,M % ) D $ ,) Q i D * ) %H ) i6H +, ) * N *#$ )* :8, $ , Z, = % 3 *D #* #$Z D + 8D= ($ * %* 3 *D(-%* ) ( , N ( + , - $N + ( N #4) Z
  • 9. /011211/ 郭海红 等 ? A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检测 @ 3 D + HN# ) ) QI) ) ) #*:8, $ ,) Q +% :* * ) $ *) 3 +, H ? A*BN D %M ? ABN * i D ( * + ( N D+ Z ( 8D= ( %H 6H *D( @ j * $ + , N D( #* @ ( $ )% B8N$ 8%=* %Z ( )%D $ J4M -N * #* B*$+ Q? : i D #( * :. 64I @ $* H= N )*+%=$( 8D $ $ %- $ I DM D +$70 J ( H %= D i = 6? K O %= P*) % :,) i + $ +) ) ) @ ( $ i D j *D= $ 6H +, ) - .B8N$ FD @ D N ($ * )%- #$ %=$ * # ? ABN * *BN * % 3 *D %= #*#$ # = )% D , #, $* $? A H= 4 BN * i N :)%* ($ * )%D *( =U $ #*B8N$ FD @ ) , ) B#( ) ( ,.D H D . @ 6I i D $ D%-) $* $? A #*@* N N $ :$) #$ D H= 4 + ( *+G $ ) Y B* ( * ) *)#*:$ %-)$ H $? A) ? IG , 8, M N 8, D i = ) ) $? A FD N N = () ) %=$ +Z.( FD @ ( J ( + * #* * ) #( * # FD @ %= $ HG D $) 4 * D D D 4 4 ' *BN D= :.! #%' /1 D +8, :$ ? IG , 8, *B*$, BN * $ #*D N $= H G ? j ** D $ ) $ ( = %= J ( + * D + , * N%-) 8B* (* ( N % * D . HN +, N )+ G #$ ) J %=$ +Z.( FD @ #$ N# FD ? ( $ *%i , #*? I:$ %-)$ H $? Ai D - ) % $ ' * * $) 4 #* 4 E$N N = ) ) D N ( ( ? ABN * +8, $ :$) %=$ H @ (? I #**BN D= )D * ) # B#(B#( ,$ H @ ( $ ( = %#$ )#*:$ %-( ? A) J M j * * B( * . )% )% D FD @ ( $ $ 6H +, i D D N = D #*FD @ ( $ i D B#(B#( ,* 8D K * $? ABN * % 3 *D B#(B#( ,* () $? ABN * =* D N = $ 4KD 4 )% , .) 4 )% .) %- M *8,( @ 6ID i = ) )#*? I:$ %-)$ H B#(B#( ,* FD @ #*N ) H Y D #( * # ) J %=$ +Z.( =* D N = $? ABN * $ N D= ) % $) .) 4 ( $ %+ * # )% * ) #*B#(B#( ,* BN * D N = ( $ .) )% # F T =! ? ABN * 5 68+ @ ( $ 8, $ *BN D % DD G , ) B#( ) ( ,.D HD. )%!' + ( N j * $ .) !@* N N $ :$) #$ D Z 8D D( * + ( *+G $ ) 致 谢 近期为本刊审稿的专家 按姓氏笔划排列 马亚兵!孔德领!毛建平!王友信!王佑春!王金星!王健伟!王静云!丛!威!卢文玉 史兆兴!叶志强!田建卿!石继红!刘天庆!刘庆平!刘志敏!刘佳佳!刘建国!刘维一 江!宁!许文涛!邢建民!吴!洁!宋思扬!宋锡瑾!张兆山!张余洋!张春义!张艳丽 张博润!张瑞军!张!毅!李京华!李佳慧!李桂源!李!寅!杜!伟!杜志强!杨汉春 杨培龙!花宝光!陈金春!陈昭烈!陈靠山!孟延发!范学工!姜!韬!赵肃清!钞亚鹏 徐香玲!钱世钧!顾!军!崔!磊!曹泽虹!梁前进!黄国亮!韩文玲!蒲小平!解!军 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