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4
         犯罪學-金鑰


  亂迷理論
(anomie theory)
Emile Durkheim

  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
                                相關政策:
  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      社會應有明確規範可遵循。
  社會分工              透過團體整合方式約束人民。
  (團體意識→個人意識→自殺、犯罪) 防止經濟不景氣。
  目標亂迷




◎簡易題型


           1-1-1                  (亂迷、社會連帶)

◎ 試從犯罪學家涂爾幹(Durkheim)所提之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
  來說明當前社會諸多犯罪問題形成原因? 【97 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

破題要領

      本題為基礎概念題,只要寫出此理論的幾個關鍵字,以其為答題
骨幹再佐以適當之內容與邏輯,即可說明理論學者所認為的犯罪生成
原因為何。除前言與結論外,若時間許可,可敘述該理論所衍生的相
關政策,以及該理論的優缺點。此為所有犯罪學理論的破題要領,若
能掌握此要領,並以合適的大、小標使答題結構清楚明瞭,即可獨步
武林!

建議擬答

      涂爾幹(Emile Durkheim)的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首先
5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提出「亂迷」的概念,從社會解組的思考方向說明犯罪的生成。該理
論之內容、相關政策及優缺點,分述如下:
犯罪生成原因:
           :字義為「毫無規則」(without rules)
 亂迷(anomie)                       ,涂爾幹用
  以指社會結構的一種狀態,道德約束薄弱,有時會導致偏差思
  想。當現有社會規範不能對個人的需要和慾望加以控制時,亂迷
  的狀態即產生,而這是社會快速變遷的結果。社會規範的崩潰是
  導致犯罪發生的原因。
 二種社會連帶:涂爾幹認為犯罪是自然的,當社會一產生亂迷狀
  態,人失去了規範束縛,便依照「驅樂避苦」的原則從事犯罪,
  故其理論重點在於社會的穩定性,而快速的社會變遷會對社會的
  結合產生威脅。社會的結合可分為二種:
  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
                             :指人民生活在小型舊社會中
   擁有共同的經驗和處境,因此也發展出共同的價值觀,對大團
   體有強烈的情感連結。因此,對其他人犯罪就等於是對整個社
   會犯罪。在此集體意識下,非社會的控制很強,反社會行為也
   屬罕見,而犯罪的原因可歸為慾望(同於古典學派的看法),
   每個人因為差異性而造成選擇犯罪與否。
  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這是現代社會的特徵,此種社
   會有高程度的勞力分工,而此種分工情形也產生經驗和處境的
   分歧,價值觀與社會聯繫也就比較弱。人們之間的社會聯繫常
   屬於工具性,而非情感性,常是用來滿足個人在社會中的自我
   利益。當社會變得越複雜,社會的一致性就變得越難以達成,
   因為勞力分工與快速社會變遷會使道德標準變得模糊、矛盾
   (無規範、亂迷)
          ,犯罪現象便隨著社會的解組程度一同成長。
14
      犯罪學-金鑰


  體之秩序。然而,當「有機連帶」社會變得越複雜,一致性就變
  得越難以達成,因為勞力分工與快速社會變遷會使道德規範變得
  模糊,犯罪現象便隨著社會的解組程度一同成長。
犯罪生成原因:
 亂迷(anomie)的字義即「毫無規則」(without rules),涂爾幹
  用以指社會結構的一種狀態,道德約束薄弱,有時會導致偏差思
  想。當現有社會規範不能對個人的需要和慾望加以控制時,亂迷
  的狀態即產生,而這是社會快速變遷的結果。
 涂爾幹認為犯罪是自然的,當社會一產生亂迷狀態,人失去了規
  範束縛,便依照「驅樂避苦」的原則從事犯罪,故其理論重點在
  於社會的穩定性,而快速的社會變遷會對社會的結合產生威脅。
 快速社會變遷使得集體力量遭到弱化,社會聯繫的鬆脫致生了強
  烈的個人主義,結果就是衝突、犯罪與自殺。



        1-1-5             (亂迷理論的影響)

◎ 試列舉並說明後世受到亂迷理論影響的犯罪學理論。 【柯老師擬題】

破題要領

  亂迷理論對大多數的社會結構理論都有影響,社會解組、社區解
組、古典緊張、一般緊張和副文化的概念都有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
響,而赫胥更是以亂迷理論為出發點來展開社會控制理論。除此之
外,柯老師建議考生自行腦力激盪,去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理論受到
亂迷概念的影響。

建議擬答

  亂迷理論對大多數的社會結構理論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赫
15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胥更是以亂迷理論為出發點來展開社會控制理論。本文以古典緊張理
論、犯罪區位學及社會控制理論為例,分述如下。
古典緊張理論:
 墨爾頓將涂爾幹的亂迷理論延伸為緊張理論,以社會結構所造成的
 「手段亂迷」與「身分挫折」來解釋犯罪。
 手段亂迷:墨爾頓認為,美國文化將經濟成就(即「美國夢」)
  定義為人民的目標,能達成此目標才能代表個人的價值。而除了
  定義目標外,文化也定義了該以何種合法手段取得目標。文化目
  標與合法手段之間的斷裂即為亂迷(anomie),而犯罪即由此而
  生。
 身分挫折:犯罪是個人在機會受阻時的正常反應。當個人不能以
  合法手段取得文化所定義的成功時,就會感到沮喪(緊張),便
  可能改以非法手段來取得。墨爾頓認為人性非善非惡,犯罪只是
  在文化目標與合法手段之間發生斷裂時對於身分挫折的正常反
  應。
犯罪區位學:
 蕭和馬凱的犯罪區位學就是在探討人與社區的互動,主要是在探討
 地區的特質,而非微觀的個人,其研究發現如下所述:
 社區解組的原因:蕭和馬凱試圖以涂爾幹的「社會解組」概念來
  解釋社區的犯罪情形。社會解組的發生是由於條件較差的社區持
  續性地發生人口重新配置,而正如涂爾幹所說,快速的社會變遷
  會使社會控制(規範)變弱。當有新族群帶著新的價值觀和習性
  進入一個社區時,新舊規範因難以溝通而使社區失去整體意識,
  進而發生解組的現象(處於喪失整體意識之過程中的區域,稱為
  「轉型區域」,而已經解組的社區稱為「空隙區」 。社區發生解
                        )
27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能力。
此三理論的發展順序,及後者對前者的修正重點:
此三理論的發展順序先後為亂迷理論、古典緊張理論、一般化緊張
理論,而後者對前者的修正重點分述如下:
古典緊張理論對亂迷理論的修正:古典緊張理論所處的時代是資
 本主義社會已經成形,而亂迷理論所處的時代是正值轉型的變遷
 社會,因此兩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有所不同,亂迷的概念亦有修正
 的必要。墨爾頓的犯罪是手段亂迷,而涂爾幹的犯罪是目標亂
 迷。因為,涂爾幹所描述的亂迷社會並未提供人民一個明確的目
 標,人民在混亂中搜尋目標,而在墨爾頓所處社會所提供的目標
 相當明確,即美國夢(財富),但人民卻無法取得適當手段來取
 得目標,故稱手段亂迷。
一般化緊張理論對古典緊張理論的修正:
 除去貧窮和階級的因素後,一般化緊張理論便可解釋所有階
  級、所有類型的犯罪,因為重點在於心理,而非階級。
 緊張來源不僅有社會結構,不似墨爾頓將「經濟成就」視為主
  要的犯罪原因。
 加入情緒問題的考量後,便可解釋為何有些人處於緊張狀態卻
  不會犯罪。
 將個人特質納入考量,緊張理論便不再是單純的社會學觀點,
  而是採取比較折衷的立場,較為生活化、較不階級化。
此三理論的犯罪預防政策:
亂迷理論:
 社會應有明確規範可遵循。
 透過團體整合方式約束人民。
28
      犯罪學-金鑰


  防止經濟不景氣。
 古典緊張理論:
  改變貧民區的社會結構,預防青少年犯罪。
  青年職訓中心、鄰里互助、諮詢服務……。
  培養正確價值觀、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
  政府開放各種合法機會。
 一般化緊張理論:安格紐認為,「緊張」並非結構問題或人際問
  題,而是情緒問題,因此社會應適時提供各種情緒抒解政策來減
  輕個人因緊張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以避免其發生反社會行為。此
  外,此理論所衍生的犯罪預防政策並應強調自我控制及挫折容忍
  力的養成。



        1-2-4        (貧窮、貧富不均)

◎ 請討論一個社會之貧窮、貧富不均兩因素與犯罪率之關係有何不同?

                        【98 監所管理員】

破題要領

  若僅單純論述社會現象,可能無法寫出完整篇幅的答案,因此柯
老師建議以一個或數個理論來架構整個答案,除了內容較完整外,考
生得以從自己的理解向外延伸,會比較好發揮。本題即以古典緊張理
論來解釋貧窮與犯罪的關係,考生也可以思考其他理論對此題的有效
性。此外,請注意,古典緊張理論有一個「相對貧窮」或「相對剝奪」
的進階概念,相當重要,考生可將此概念納入其他相關考題的答案中。

建議擬答

  墨爾頓的古典緊張理論對於本題具有極佳的解釋效力,筆者以此
29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理論做如下的說明:
貧窮、貧富不均二者與犯罪的關係:
 手段亂迷:
      (柯老師:
          「以此概念帶出「貧富不均」與「機會不均」
  的社會現象。」)
 身分挫折:犯罪是個人在機會受阻時的正常反應。當個人不能以
  合法手段取得文化所定義的成功時,就會感到沮喪(緊張),便
  可能改以非法手段來取得。
             (柯老師:
                 「以此邏輯解釋手段亂迷之
  下的「貧窮」如何引發犯罪。」)
 (柯老師:「請考生在此處就以上邏輯做個小結。」)
古典緊張理論的「相對貧窮」概念:
 墨爾頓所講的「緊張」,在一個全然貧窮的國家或是一個階級制
  度固定的國家裡,並不明顯;因為每一個人都很窮,因為每一個
  人都只能待在自己的階級裡,不可能流動。但在一個標榜人人皆
  可向上爬(或向下滑) 的國家裡,身分的挫折便很嚴重。所以,
  緊張理論講的並非「絕對貧窮」,而是「相對貧窮」。
 因「相對貧窮」而受苦的人,可能就得捨棄合法手段而改採非法
  手段來適應其處境。因此,緊張理論所講的犯罪,是指個人對處
  境的調適以及對挫折的反應,即「社會適應」。
 墨爾頓所描述的正是我們所處的社會,而本題內容所用「貧窮」
  及「貧富不均」的字眼,並不是「絕對貧窮」,而是手段亂迷、
  機會不均所造成的「相對貧窮」,這對當今的社會現象(或犯罪
  現象)具有相當大的解釋效力。
結語:
 古典緊張理論雖可說明貧窮、貧富不均與犯罪的關係,但它並非只
 是以「貧窮」來解釋犯罪。這個理論的規模並非如此狹隘,墨爾頓
133
                            第二章    社會過程學派




試比較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及社
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在犯罪原因與防治犯罪對策
上之差異。                         【93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2-6-5               (社會鍵、少年教化方案)

◎ 請根據赫胥(T. Hirschi)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ing theory)的原理,
  設計一個可以在少年收容機構(如輔育院或矯正學校)內執行的教化方

  案。                                  【98 監所管理員】

破題要領

   本題的重點在於強化赫胥所提的四個社會鍵,考生若能依此重點
來設計教化方案,便可輕鬆解題。

建議擬答

社會鍵理論:
 又稱社會控制理論,由赫胥提出。與涂爾幹一樣,此理論認為犯罪
 是「自然」的,如果個人沒有受到良好的社會化,自然會犯罪。
 社會鍵:
   依附:是一種情感元素,指個人與某些重要社會機構(例如:
     家庭和學校)的情感連結。個人與傳統他者的依附,是所有社
     會鍵的基礎,因為個人可感覺自己受到重要他者的重視。父母
     對行為的塑形相當重要,且其影響持續多年,但如果因管教不
     當而未受到孩童的敬愛,孩童便不在意父母對自己的反應,對
     父母的依附也因而減弱,也連帶削弱對社會大團體的依附。家
134
       犯罪學-金鑰


      庭之外的他者對孩童的控制將失效,因為父母的控制效果也有
      限。
  致力:是一種理性元素,是指一種生活方式,個人在其中投注
      心力追求一個合法的生涯。個人只要全心追求合法生涯,就不
      會冒險去追求非法;本益比的考量讓人無法接受犯罪的代價。
      要讓孩童與社會合致,就必須讓他們從事某些合乎規範的事
      務,但如果他們花費心力完成的結果並未受到父母的青睞,就
      會去從事自己偏好的事務,而這些事務常不符規範。所以說,
      「依附」是「致力」的基礎。
  參與:就是「致力」的直接結果,是指合法生涯所需投入的時
      間和能量,而投入時間和能量後,暴露在非法事務底下的機會
      就變少。反之,若不參與合法活動,暴露在非法活動底下的機
      會就增加。
  信仰:是指對於社會規範的接受。一個人如果沒有「依附」
                            、「致
      力」和「參與」所給予的限制,就會衍生出一種缺乏傳統道德
      的信仰系統,這樣的信仰系統只在乎狹隘的自我利益。
犯罪原因:如果「依附」「致力」「參與」這三個社會鍵都不健
           、    、
  全,個人便會發展出一套只注重私利的信仰系統,而失去社會系
  統的規範,犯罪的機率自然升高。
根據社會鍵理論所設計的少年機構教化方案:
依附:強化家庭關係、健全學校教育,並發展正向的團體生活,
  使少年擁有健康的依附。
致力:協助少年致力於追求教育、職業以及一個有意義的生涯。
參與:協助少年參與種種文康活動,培養特殊專長及良好的生活
  習慣。
173
                                      第三章   社會衝突學派




                                    :修復式正義

▲重點提示
    和平建構主義者之所以提出「修復式正義」,其中包含了衝突學
派的精神,此論者提出修復式司法系統的目的是要用它來「取代」原
有的刑事司法系統,而非「輔佐」或「補強」
                   。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
考生可能會有和柯老師當初一樣的疑問:「這個理論這麼良善和平,
為何屬於衝突學派?」
    不過,原有的司法系統也能夠將修復式正義的精神融入,而不需
整個自我摧毀或整個讓位給修復式司法系統。若要加強對此理論的理
解,請考生參考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的實務作法。

          修復式正義                  優點:
      (retorative justice)        重視被害人與社區,較為務
Richard Quinney & Harold Pepinsky 實。
                                 缺點:
  被害者司法體系(victim justice system)  應報主義者說:對加害人太
                                   寬厚。
  和平建構論:修復關係可減少未來的暴               威嚇主義者說:無法嚇阻犯
  力。調停時,各方需將「衝突」攤開來                罪。
  談,直到達成結論為止。                     隔離主義者說:社會無安全
                                   感、民眾不安,將重複受害。
                                  刑罰網絡擴張,造成社會控
                                   制力的負擔。
                                  實務上難以確定被害人與社
                                   區是否真可獲得補償。
174
       犯罪學-金鑰



◎簡易題型


        3-4-1                      (修復式正義)

◎ 試說明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理論內容,以及在少年司法
  體系(juvenile justice system)中可行的做法?有何成效或限制?
                            【98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破題要領
   修復式正義的主要關懷對象是被害人,因為此論者認為原有的司法
系統忽略了被害人,因此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因此,考生的作答重點
便在於,這個理論如何將被害人(包括社區)納入司法的版圖之中。

建議擬答

理論內涵:
 刑事司法系統將犯罪視為對國家的侵害,但和平建構主義認為犯
   罪是由國家所定義,其中藏有主流文化的規範與價值,因此不該
   以傳統的觀點來將國家視為犯罪的行為客體。真正的行為客體應
   該是被害人。
 刑事司法系統所強調的刑罰或控制並未顯現成效,犯罪人監禁後
   的再犯率很高,表示監禁並未降低犯罪率。
 和平建構主義認為應以調停取代刑罰、以溫和手段解決犯罪問
   題,而這就是「修復式正義」的主要內涵,主張由社區介入調停
   犯罪問題,不需進入刑事司法系統。
 此理論具有衝突學派的普遍觀點,亦即主張全面譴責國家刑罰系
   統,而建立一個可將被害人納入考量的系統。
修復式正義的三個基本需求:
 滿足被害人的需求。
 決定加害人應負何種責任。
175
                            第三章    社會衝突學派


加害人、被害人與社區共同參與此程序。
亦即,從加害人、被害人、社區這三個面向出發,以調停方式要求
加害人修復其對被害人及社區的傷害,要求恢復原狀(whole again)
                                   。
修復式正義的特徵:
以衝突學派的觀點來看犯罪,而不採用法律觀點。
重點不在懲罰,而在使被害人及社區恢復原狀。
和平解決犯罪問題,因為刑事司法系統的效能不彰,只會產生混
 亂。
加害人、被害人、社區三者共同參與。
處理犯罪的地點在社區,不在刑事司法機構。
少年司法體系的可行作法:
不要讓少年太早進入刑事司法體系。
將輕微案件留在社區調停,避免少年遭受標籤效應。
以社區處遇代替機構性處遇。
 青 少 年 犯 罪 刑 事 政 策 的 4D : 轉 向 ( diversion ) 除 罪 化
                                            、
 (decriminalization)、非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適法程
 序(due process)。
成效與限制:
成效:
 避免標籤效應。
 減少犯罪案件懸而未決、過程冗長的現象。
 可將輕微案件留在社區調停,避免浪費司法資源。
 將焦點放在加害人、被害人與社區,對於三方都較為務實,可
   達到三贏的目的。
限制:
 應報主義者說:對加害人太寬厚。
219
                          第四章   發展性學派


 此二理論都採用心理論述的觀點來解釋犯罪性的生成,但差別壓
   迫理論的分析較為具體,以各種壓迫模式來說明個人如何產生自
   我導向或他人導向的憤怒,而自我控制理論僅約略以「社會化不
   良」來解釋犯罪性,不如前者細膩。
 自我控制理論不只討論犯罪性,還討論「機會」對於犯罪的影響,
   而差別壓迫理論僅討論慢性犯罪性,並未觸及其他因素對犯罪的
   影響。



         4-3-4   (權力控制理論 vs. 差別壓迫理論)

◎ 柯文(Mark Colvin)的差別壓迫理論與哈根(John Hagan)的權力控制
  理論都提到父母親在職場上的境遇將影響家庭對子女的控制模式,試說

  明二者的內容。                         【柯老師擬題】

破題要領

   某些常考的理論都牽涉了家庭功能對於個人的影響,但差別壓迫
理論與權力控制理論似乎受到忽略,而柯老師認為這兩個理論對於家
庭的討論相當細膩也相當有趣。

建議擬答

差別壓迫理論:
 父母會在其工作崗位以及其與社會機構的互動中習得壓迫式的控
 制,並轉而將習得的控制模式施加在兒女身上。柯文列舉了以下四
 種控制模式:
 非壓迫、規律的控制:個人在此類控制模式下擁有低憤怒與高自
   控,通常不會成為犯罪人。
 非壓迫、不規律的控制:個人將擁有低憤怒、中自控,社會鍵的
220
      犯罪學-金鑰


  強度也為中等。此類人可能趨於享樂主義式的偏差行為,可能犯
  下小型的街頭犯罪或是白領犯罪。
壓迫、規律的控制:個人將擁有嚴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因為持續
  性地處於恐懼之中),社會鍵也比較弱。此類人擁有自我導向的
  高憤怒,並展現強烈的壓迫行為,其成為犯罪人的可能性低,而
  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較高。
壓迫、不規律的控制:個人將擁有低自控以及他人導向的高憤
  怒,社會鍵很弱。此類人較有可能反權威、壓迫他人,且很有可
  能成為常業的街頭犯罪人。
  柯文認為慢性犯罪性就是來自第四種控制模式;也就是說,反覆
  無常的壓迫將使個人的社會化不良,因而成為慢性犯罪人。
權力控制理論:
哈根認為父母的階級地位(由職場地位所賦予)會影響兒女的偏差
行為,因而依父母所具有的職場權力討論了以下類型的家庭:
專制或父權家庭:
  父母親的角色:父親扮演家庭經濟來源的傳統角色,而母親只
      有一份小工作或是留在家中處理家事。父親在職場上控制他人
      或受他人控制的經驗就會在家庭中再現。父親的任務就是支撐
      家庭,母親則負責照顧小孩,尤其是女兒。
  子女的角色:兒子的自由度比較大,因為整個家庭都在準備使
      他成為傳統的男性角色,而這個角色便是由父親所象徵。女兒
      則是在母親的嚴密監督下進行居家生活的社會化,準備上手各
      種家事工作。
  子女從事偏差行為的可能性:兒子在父權氛圍下被鼓勵從事各
      種「實驗」與冒險,家庭施加的控制較小,較可能從事偏差行
252
       犯罪學-金鑰

破題要領

  本題所指應為十九世紀的新古典學派,但亦有學者將理性選擇理
論稱為新古典學派,而柯老師也認為後者較具有當代意義,故在此處
以理性選擇理論來處理本題。此作法僅供參考,亦建議考生參閱其他
參考書。

建議擬答

  理性選擇理論所引發的新古典學派,對於古典學派的補充及修
正,分述如下:
人性假設:
 新古典學派同於古典學派的功利主義,亦即主張人類是一種「趨樂
 避苦」的動物,他們有選擇犯罪的自由;如果他們在衡量成本與利
 益之後發現犯罪的快樂大於懲罰的痛苦,便選擇犯罪。
有限度的理性:
 所謂理性,是指個人的目標與手段之間具有邏輯上的對應。但是,
 理性基於個人的內外在脈絡以及對所處情境的資訊理解都有其限
 制,所以理性是有侷限的,個人所做的選擇便可能有所缺陷或風
 險,也因此只能盡可能「滿足」當下需求,而非「極大化」自我利
 益。
犯罪論:
 理性選擇理論所代表的新古典學派雖承認實證學派所主張的,內
  外在生心理因素會影響個人的選擇,但其重心不只在此,也探討
  個人在選擇犯罪時所牽涉的思考過程。
 新古典學派較強調「犯罪事件」,而不強調犯罪人何以成為犯罪
  人。因此,新古典學派的理論模型一開始便出現具有動機的犯罪
  人,而這也是古典學派的作法,接著便討論此人選擇犯罪時的思
253
                              第五章   理性選擇學派


   考過程。
 新古典學派雖仍有古典學派功利主義的「趨樂避苦」概念,但「自
   由意志、理性選擇」也會受到內外脈絡的影響(此為實證學派的
   主張),而這也是新古典學派對古典學派的修正,對犯罪的生成
   解釋並不像古典學派那麼單一。
 新古典學派的重點在於討論有動機之人在事件當下所牽涉的內
   外在脈絡,如何影響其選擇。亦即,犯罪是指有動機的犯罪人在
   情境機會許可時所做的選擇。
結語:
 理性選擇理論代表了當實證學派所提倡的矯正主義被懷疑無效
 時,古典學派在二十世紀的重生,因而有了「新古典」的稱號。新
 古典學派的核心與古典學派相同,只是對犯罪事件當下的理性選擇
 過程有了更具體的分析,因而也衍生了更具體的犯罪預防策略。




犯罪學古典學派與實證學派針對犯罪行為及犯罪原因提出犯罪預防
對策,但並無法有效解決犯罪問題。因此,有學者提出新古典理論。
試問新古典理論的中心思想為何?
就其中心思想觀點加以評析。                            【 98 監獄官 】



         5-1-4                         (環境犯罪學)

◎ 犯罪機會(opportunity)係環境犯罪學(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之

  核心,請列舉建構環境犯罪學之相關理論有那些?
                               【97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266
      犯罪學-金鑰


  為標的物且欠缺監控者,便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舉例說明,受害者在某家監視系統不良的便利商店做大夜班,犯
  罪者便可判斷其為輕鬆可得的標的物。若要降低犯罪的發生率,
  便須改變日常生活,亦即調整前述的三種變項。在此例中,加強
  監視系統與警察巡邏便是方法之一。
結語:
綜上所述,犯罪是一種情境,而日常活動理論亦強調,犯罪者並非
犯罪成立的唯一要素,還要有標的物和監控者的配合。因此,可以
情境預防的方式來預防犯罪,避免在某一個時空底下讓犯罪者遇到
標的物,而監控者不在場。




◎試題 1
解釋名詞: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犯罪鐵三角(Crime Triangle)             【 101 觀護人 】

◎試題 2
何謂日常活動犯罪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其代表人物為
何?試分別敘述之。                           【94 監獄官】

◎試題 3
犯罪學有所謂的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請說明該
理論之主旨?並以實際案例說明日常活動理論對犯罪預防的意義。
                                     【 90 政風 】
267
                     第五章   理性選擇學派

破題要領

  試題 1 提及所謂的「犯罪鐵三角」,也就是指犯罪事件發生時的
三要素:加害者、被害者、情境(時間與環境)。這其實相當於日常
活動理論所提及的三個變項:有動機的犯罪者、合適的標的物、有力監
控者的不在場。考生可就這所謂的鐵三角以及犯罪三變項來交叉說明。




◎進階題型


        5-2-2   (自我控制理論 vs. 日常活動理論)

◎ 試說明自我控制理論與日常活動理論之內涵並加以比較。【柯老師擬題】

破題要領

  事實上,本題的重點並非要求考生分別敘述這兩個理論的內容,
而是要考生瞭解個別的強項與弱項,以及彼此如何補充彼此。

建議擬答

自我控制理論:
 自我控制能力:此概念由赫胥與高佛森提出,是指個人在兒童時
  期從家庭或學校所習得的能力。具有高度自我控制的人較能抵擋
  誘惑,並考量自身行為的長期代價。然而,如果家庭或學校的教
  育技術不良(亦即,社會化不良),自我控制能力便很低。個人
  在十歲前習得的自我控制之等級為何,終其一生將維持在該等
  級,各種事件和環境對其影響都相當有限。因此,低自我控制被
  視為一個固定不變的犯罪特質,亦稱「犯罪性」。
298
       犯罪學-金鑰


    白領犯罪
(定義不斷擴張,從公司犯
罪到企業、金融、網路犯罪)

  定義:                          相關政策:
      Sutherland:原指公司犯罪,有權者利   完善法令規範。
      用其工商地位所從事的違法活動。          嚴格執法。
                               加重刑罰。
   一個人或一群人透過合法職業或財經
                               加強政府與民間監督
   活動所從事的非法行為。
                                (針對非法企業)。
   動所從事的非法行為。
   三大因子:違反誠信、合法職業、高風
   險大損害。             ※經濟犯罪:
                      指利用法律交往與經濟
  特色:抽象複雜、高度隱密、不易蒐證、
                      交易允許之方式謀取不
  犯罪黑數、被害者意識薄弱。
                      法利益,而危害正常經
  成因:差別接觸、社會控制、低自控、   濟活動與經濟秩序。(可
  理性選擇、古典緊張。          用同一組答案)



 幫派犯罪

 定義:幫派,係指由三人以上組成並以  相關政策:
 犯罪為宗旨之組織。          治本:家庭、學校、社會
                     (從各個相關理論去想)。
 成因:心理、生物、社會—差別接觸、 治標:情境犯罪預防、加強
 社會控制、副文化、緊張、標籤、保護。  取締。
299
         第六章   犯罪分析、犯罪預防與犯罪類型


職務犯罪              相關政策:
                  完善法令規範。
                  廉政機構。
定義:公務員基於職務之便所為之犯罪
                  獎勵檢舉。
行為。
                  行政流程透明化。
類型:貪污、侵占、竊取、勒索……。 提高定罪率。
                  強化刑事司法單位的偵查能
                   力。
                  同時嚴懲行賄者與收賄者。




財產犯罪               相關政策:
                   強化刑罰嚇阻效能:嚴厲、迅
                    速、確定。
成因:生理、心理、社會、理性選擇(低 防衛空間預防策略:領域感、
自控、情境犯罪預防)          自然監控、外觀、鄰接區。
                   情境犯罪預防。



暴力犯罪

定義:以生理(或心理)的力量使個人
或財產的受害。              相關政策:
                     治本:家庭、學校、社會(從
類型:殺人、強盜搶奪、強制性交……。
                      各個相關理論去想)。
成因:挫折攻擊理論、社會學習理論 治標:情境犯罪預防。
(Bandura)
        、低自控、理性選擇(幾乎
所有理論都可解釋!)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
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
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
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
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TAAZE 讀冊生活
 
甜的眼淚
甜的眼淚甜的眼淚
甜的眼淚
TAAZE 讀冊生活
 
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
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
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
TAAZE 讀冊生活
 
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
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
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
TAAZE 讀冊生活
 
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
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
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
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
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TAAZE 讀冊生活
 
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
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
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TAAZE 讀冊生活
 

Viewers also liked (12)

9789865994105 con
9789865994105 con9789865994105 con
9789865994105 con
 
文武星案
文武星案文武星案
文武星案
 
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
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
民事訴訟法 爭點三合一保成
 
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
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
此生最令人感動的100個世界絕景
 
甜的眼淚
甜的眼淚甜的眼淚
甜的眼淚
 
中國在十字路口
中國在十字路口中國在十字路口
中國在十字路口
 
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
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
懂事的女人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禮物第1章
 
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
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
賽爾號雷伊傳說2水之精華的力量
 
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
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
行政法:鬥(于亮老師開講)國考各類科皆適用(保成)
 
殼斗村的帽子店
殼斗村的帽子店殼斗村的帽子店
殼斗村的帽子店
 
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
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
台灣北區 一生中不能錯過的32條私房散步路線
 
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
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
臺灣常見的青草藥第四冊
 

Similar to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Chung-Ming Wang
 
社會救助簡報
社會救助簡報社會救助簡報
社會救助簡報國芬 陳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zhang shuren
 
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
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
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maxfungo
 
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
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
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中鶴 林
 
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
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
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bflood
 
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
fudy9015
 
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
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
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
DDUsop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Wei ting Yang
 
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
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
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huquanwei
 
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
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
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TAAZE 讀冊生活
 
政府與政治
政府與政治政府與政治
政府與政治黛西 姚
 
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
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
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
FWRPD
 

Similar to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20)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正義與法律的兩難
 
社會救助簡報
社會救助簡報社會救助簡報
社會救助簡報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
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
公民 歷屆試題全解-鐵路特考專用學儒
 
民意
民意民意
民意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
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
Ronald dworkin 1103 intro
 
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
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
第6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
 
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
 
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
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
20110331公益學院書展
 
高锋:瑞典的民主社會主義黨
高锋:瑞典的民主社會主義黨高锋:瑞典的民主社會主義黨
高锋:瑞典的民主社會主義黨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
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
20100419 on liberty 章節概要
 
刑法總則
刑法總則刑法總則
刑法總則
 
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
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
刑法總則: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
 
政府與政治
政府與政治政府與政治
政府與政治
 
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
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
民主審議與育兒、托老/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組組長)
 

More from TAAZE 讀冊生活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TAAZE 讀冊生活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骨頭
骨頭骨頭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
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
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
TAAZE 讀冊生活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TAAZE 讀冊生活
 

More from TAAZE 讀冊生活 (20)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玩轉Flash動畫製作
玩轉Flash動畫製作玩轉Flash動畫製作
玩轉Flash動畫製作
 
骨頭
骨頭骨頭
骨頭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
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
民法(身分法)Key題 國考生.在校生保成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警察考試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 1. 4 犯罪學-金鑰 亂迷理論 (anomie theory) Emile Durkheim 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 相關政策: 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 社會應有明確規範可遵循。 社會分工 透過團體整合方式約束人民。 (團體意識→個人意識→自殺、犯罪) 防止經濟不景氣。 目標亂迷 ◎簡易題型 1-1-1 (亂迷、社會連帶) ◎ 試從犯罪學家涂爾幹(Durkheim)所提之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 來說明當前社會諸多犯罪問題形成原因? 【97 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 破題要領 本題為基礎概念題,只要寫出此理論的幾個關鍵字,以其為答題 骨幹再佐以適當之內容與邏輯,即可說明理論學者所認為的犯罪生成 原因為何。除前言與結論外,若時間許可,可敘述該理論所衍生的相 關政策,以及該理論的優缺點。此為所有犯罪學理論的破題要領,若 能掌握此要領,並以合適的大、小標使答題結構清楚明瞭,即可獨步 武林! 建議擬答 涂爾幹(Emile Durkheim)的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首先
  • 2. 5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提出「亂迷」的概念,從社會解組的思考方向說明犯罪的生成。該理 論之內容、相關政策及優缺點,分述如下: 犯罪生成原因: :字義為「毫無規則」(without rules) 亂迷(anomie) ,涂爾幹用 以指社會結構的一種狀態,道德約束薄弱,有時會導致偏差思 想。當現有社會規範不能對個人的需要和慾望加以控制時,亂迷 的狀態即產生,而這是社會快速變遷的結果。社會規範的崩潰是 導致犯罪發生的原因。 二種社會連帶:涂爾幹認為犯罪是自然的,當社會一產生亂迷狀 態,人失去了規範束縛,便依照「驅樂避苦」的原則從事犯罪, 故其理論重點在於社會的穩定性,而快速的社會變遷會對社會的 結合產生威脅。社會的結合可分為二種: 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 :指人民生活在小型舊社會中 擁有共同的經驗和處境,因此也發展出共同的價值觀,對大團 體有強烈的情感連結。因此,對其他人犯罪就等於是對整個社 會犯罪。在此集體意識下,非社會的控制很強,反社會行為也 屬罕見,而犯罪的原因可歸為慾望(同於古典學派的看法), 每個人因為差異性而造成選擇犯罪與否。 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這是現代社會的特徵,此種社 會有高程度的勞力分工,而此種分工情形也產生經驗和處境的 分歧,價值觀與社會聯繫也就比較弱。人們之間的社會聯繫常 屬於工具性,而非情感性,常是用來滿足個人在社會中的自我 利益。當社會變得越複雜,社會的一致性就變得越難以達成, 因為勞力分工與快速社會變遷會使道德標準變得模糊、矛盾 (無規範、亂迷) ,犯罪現象便隨著社會的解組程度一同成長。
  • 3. 14 犯罪學-金鑰 體之秩序。然而,當「有機連帶」社會變得越複雜,一致性就變 得越難以達成,因為勞力分工與快速社會變遷會使道德規範變得 模糊,犯罪現象便隨著社會的解組程度一同成長。 犯罪生成原因: 亂迷(anomie)的字義即「毫無規則」(without rules),涂爾幹 用以指社會結構的一種狀態,道德約束薄弱,有時會導致偏差思 想。當現有社會規範不能對個人的需要和慾望加以控制時,亂迷 的狀態即產生,而這是社會快速變遷的結果。 涂爾幹認為犯罪是自然的,當社會一產生亂迷狀態,人失去了規 範束縛,便依照「驅樂避苦」的原則從事犯罪,故其理論重點在 於社會的穩定性,而快速的社會變遷會對社會的結合產生威脅。 快速社會變遷使得集體力量遭到弱化,社會聯繫的鬆脫致生了強 烈的個人主義,結果就是衝突、犯罪與自殺。 1-1-5 (亂迷理論的影響) ◎ 試列舉並說明後世受到亂迷理論影響的犯罪學理論。 【柯老師擬題】 破題要領 亂迷理論對大多數的社會結構理論都有影響,社會解組、社區解 組、古典緊張、一般緊張和副文化的概念都有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 響,而赫胥更是以亂迷理論為出發點來展開社會控制理論。除此之 外,柯老師建議考生自行腦力激盪,去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理論受到 亂迷概念的影響。 建議擬答 亂迷理論對大多數的社會結構理論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赫
  • 4. 15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胥更是以亂迷理論為出發點來展開社會控制理論。本文以古典緊張理 論、犯罪區位學及社會控制理論為例,分述如下。 古典緊張理論: 墨爾頓將涂爾幹的亂迷理論延伸為緊張理論,以社會結構所造成的 「手段亂迷」與「身分挫折」來解釋犯罪。 手段亂迷:墨爾頓認為,美國文化將經濟成就(即「美國夢」) 定義為人民的目標,能達成此目標才能代表個人的價值。而除了 定義目標外,文化也定義了該以何種合法手段取得目標。文化目 標與合法手段之間的斷裂即為亂迷(anomie),而犯罪即由此而 生。 身分挫折:犯罪是個人在機會受阻時的正常反應。當個人不能以 合法手段取得文化所定義的成功時,就會感到沮喪(緊張),便 可能改以非法手段來取得。墨爾頓認為人性非善非惡,犯罪只是 在文化目標與合法手段之間發生斷裂時對於身分挫折的正常反 應。 犯罪區位學: 蕭和馬凱的犯罪區位學就是在探討人與社區的互動,主要是在探討 地區的特質,而非微觀的個人,其研究發現如下所述: 社區解組的原因:蕭和馬凱試圖以涂爾幹的「社會解組」概念來 解釋社區的犯罪情形。社會解組的發生是由於條件較差的社區持 續性地發生人口重新配置,而正如涂爾幹所說,快速的社會變遷 會使社會控制(規範)變弱。當有新族群帶著新的價值觀和習性 進入一個社區時,新舊規範因難以溝通而使社區失去整體意識, 進而發生解組的現象(處於喪失整體意識之過程中的區域,稱為 「轉型區域」,而已經解組的社區稱為「空隙區」 。社區發生解 )
  • 5. 27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能力。 此三理論的發展順序,及後者對前者的修正重點: 此三理論的發展順序先後為亂迷理論、古典緊張理論、一般化緊張 理論,而後者對前者的修正重點分述如下: 古典緊張理論對亂迷理論的修正:古典緊張理論所處的時代是資 本主義社會已經成形,而亂迷理論所處的時代是正值轉型的變遷 社會,因此兩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有所不同,亂迷的概念亦有修正 的必要。墨爾頓的犯罪是手段亂迷,而涂爾幹的犯罪是目標亂 迷。因為,涂爾幹所描述的亂迷社會並未提供人民一個明確的目 標,人民在混亂中搜尋目標,而在墨爾頓所處社會所提供的目標 相當明確,即美國夢(財富),但人民卻無法取得適當手段來取 得目標,故稱手段亂迷。 一般化緊張理論對古典緊張理論的修正: 除去貧窮和階級的因素後,一般化緊張理論便可解釋所有階 級、所有類型的犯罪,因為重點在於心理,而非階級。 緊張來源不僅有社會結構,不似墨爾頓將「經濟成就」視為主 要的犯罪原因。 加入情緒問題的考量後,便可解釋為何有些人處於緊張狀態卻 不會犯罪。 將個人特質納入考量,緊張理論便不再是單純的社會學觀點, 而是採取比較折衷的立場,較為生活化、較不階級化。 此三理論的犯罪預防政策: 亂迷理論: 社會應有明確規範可遵循。 透過團體整合方式約束人民。
  • 6. 28 犯罪學-金鑰 防止經濟不景氣。 古典緊張理論: 改變貧民區的社會結構,預防青少年犯罪。 青年職訓中心、鄰里互助、諮詢服務……。 培養正確價值觀、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 政府開放各種合法機會。 一般化緊張理論:安格紐認為,「緊張」並非結構問題或人際問 題,而是情緒問題,因此社會應適時提供各種情緒抒解政策來減 輕個人因緊張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以避免其發生反社會行為。此 外,此理論所衍生的犯罪預防政策並應強調自我控制及挫折容忍 力的養成。 1-2-4 (貧窮、貧富不均) ◎ 請討論一個社會之貧窮、貧富不均兩因素與犯罪率之關係有何不同? 【98 監所管理員】 破題要領 若僅單純論述社會現象,可能無法寫出完整篇幅的答案,因此柯 老師建議以一個或數個理論來架構整個答案,除了內容較完整外,考 生得以從自己的理解向外延伸,會比較好發揮。本題即以古典緊張理 論來解釋貧窮與犯罪的關係,考生也可以思考其他理論對此題的有效 性。此外,請注意,古典緊張理論有一個「相對貧窮」或「相對剝奪」 的進階概念,相當重要,考生可將此概念納入其他相關考題的答案中。 建議擬答 墨爾頓的古典緊張理論對於本題具有極佳的解釋效力,筆者以此
  • 7. 29 第一章 社會結構學派 理論做如下的說明: 貧窮、貧富不均二者與犯罪的關係: 手段亂迷: (柯老師: 「以此概念帶出「貧富不均」與「機會不均」 的社會現象。」) 身分挫折:犯罪是個人在機會受阻時的正常反應。當個人不能以 合法手段取得文化所定義的成功時,就會感到沮喪(緊張),便 可能改以非法手段來取得。 (柯老師: 「以此邏輯解釋手段亂迷之 下的「貧窮」如何引發犯罪。」) (柯老師:「請考生在此處就以上邏輯做個小結。」) 古典緊張理論的「相對貧窮」概念: 墨爾頓所講的「緊張」,在一個全然貧窮的國家或是一個階級制 度固定的國家裡,並不明顯;因為每一個人都很窮,因為每一個 人都只能待在自己的階級裡,不可能流動。但在一個標榜人人皆 可向上爬(或向下滑) 的國家裡,身分的挫折便很嚴重。所以, 緊張理論講的並非「絕對貧窮」,而是「相對貧窮」。 因「相對貧窮」而受苦的人,可能就得捨棄合法手段而改採非法 手段來適應其處境。因此,緊張理論所講的犯罪,是指個人對處 境的調適以及對挫折的反應,即「社會適應」。 墨爾頓所描述的正是我們所處的社會,而本題內容所用「貧窮」 及「貧富不均」的字眼,並不是「絕對貧窮」,而是手段亂迷、 機會不均所造成的「相對貧窮」,這對當今的社會現象(或犯罪 現象)具有相當大的解釋效力。 結語: 古典緊張理論雖可說明貧窮、貧富不均與犯罪的關係,但它並非只 是以「貧窮」來解釋犯罪。這個理論的規模並非如此狹隘,墨爾頓
  • 8. 133 第二章 社會過程學派 試比較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及社 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在犯罪原因與防治犯罪對策 上之差異。 【93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2-6-5 (社會鍵、少年教化方案) ◎ 請根據赫胥(T. Hirschi)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ing theory)的原理, 設計一個可以在少年收容機構(如輔育院或矯正學校)內執行的教化方 案。 【98 監所管理員】 破題要領 本題的重點在於強化赫胥所提的四個社會鍵,考生若能依此重點 來設計教化方案,便可輕鬆解題。 建議擬答 社會鍵理論: 又稱社會控制理論,由赫胥提出。與涂爾幹一樣,此理論認為犯罪 是「自然」的,如果個人沒有受到良好的社會化,自然會犯罪。 社會鍵: 依附:是一種情感元素,指個人與某些重要社會機構(例如: 家庭和學校)的情感連結。個人與傳統他者的依附,是所有社 會鍵的基礎,因為個人可感覺自己受到重要他者的重視。父母 對行為的塑形相當重要,且其影響持續多年,但如果因管教不 當而未受到孩童的敬愛,孩童便不在意父母對自己的反應,對 父母的依附也因而減弱,也連帶削弱對社會大團體的依附。家
  • 9. 134 犯罪學-金鑰 庭之外的他者對孩童的控制將失效,因為父母的控制效果也有 限。 致力:是一種理性元素,是指一種生活方式,個人在其中投注 心力追求一個合法的生涯。個人只要全心追求合法生涯,就不 會冒險去追求非法;本益比的考量讓人無法接受犯罪的代價。 要讓孩童與社會合致,就必須讓他們從事某些合乎規範的事 務,但如果他們花費心力完成的結果並未受到父母的青睞,就 會去從事自己偏好的事務,而這些事務常不符規範。所以說, 「依附」是「致力」的基礎。 參與:就是「致力」的直接結果,是指合法生涯所需投入的時 間和能量,而投入時間和能量後,暴露在非法事務底下的機會 就變少。反之,若不參與合法活動,暴露在非法活動底下的機 會就增加。 信仰:是指對於社會規範的接受。一個人如果沒有「依附」 、「致 力」和「參與」所給予的限制,就會衍生出一種缺乏傳統道德 的信仰系統,這樣的信仰系統只在乎狹隘的自我利益。 犯罪原因:如果「依附」「致力」「參與」這三個社會鍵都不健 、 、 全,個人便會發展出一套只注重私利的信仰系統,而失去社會系 統的規範,犯罪的機率自然升高。 根據社會鍵理論所設計的少年機構教化方案: 依附:強化家庭關係、健全學校教育,並發展正向的團體生活, 使少年擁有健康的依附。 致力:協助少年致力於追求教育、職業以及一個有意義的生涯。 參與:協助少年參與種種文康活動,培養特殊專長及良好的生活 習慣。
  • 10. 173 第三章 社會衝突學派 :修復式正義 ▲重點提示 和平建構主義者之所以提出「修復式正義」,其中包含了衝突學 派的精神,此論者提出修復式司法系統的目的是要用它來「取代」原 有的刑事司法系統,而非「輔佐」或「補強」 。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 考生可能會有和柯老師當初一樣的疑問:「這個理論這麼良善和平, 為何屬於衝突學派?」 不過,原有的司法系統也能夠將修復式正義的精神融入,而不需 整個自我摧毀或整個讓位給修復式司法系統。若要加強對此理論的理 解,請考生參考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的實務作法。 修復式正義 優點: (retorative justice) 重視被害人與社區,較為務 Richard Quinney & Harold Pepinsky 實。 缺點: 被害者司法體系(victim justice system) 應報主義者說:對加害人太 寬厚。 和平建構論:修復關係可減少未來的暴 威嚇主義者說:無法嚇阻犯 力。調停時,各方需將「衝突」攤開來 罪。 談,直到達成結論為止。 隔離主義者說:社會無安全 感、民眾不安,將重複受害。 刑罰網絡擴張,造成社會控 制力的負擔。 實務上難以確定被害人與社 區是否真可獲得補償。
  • 11. 174 犯罪學-金鑰 ◎簡易題型 3-4-1 (修復式正義) ◎ 試說明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理論內容,以及在少年司法 體系(juvenile justice system)中可行的做法?有何成效或限制? 【98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破題要領 修復式正義的主要關懷對象是被害人,因為此論者認為原有的司法 系統忽略了被害人,因此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因此,考生的作答重點 便在於,這個理論如何將被害人(包括社區)納入司法的版圖之中。 建議擬答 理論內涵: 刑事司法系統將犯罪視為對國家的侵害,但和平建構主義認為犯 罪是由國家所定義,其中藏有主流文化的規範與價值,因此不該 以傳統的觀點來將國家視為犯罪的行為客體。真正的行為客體應 該是被害人。 刑事司法系統所強調的刑罰或控制並未顯現成效,犯罪人監禁後 的再犯率很高,表示監禁並未降低犯罪率。 和平建構主義認為應以調停取代刑罰、以溫和手段解決犯罪問 題,而這就是「修復式正義」的主要內涵,主張由社區介入調停 犯罪問題,不需進入刑事司法系統。 此理論具有衝突學派的普遍觀點,亦即主張全面譴責國家刑罰系 統,而建立一個可將被害人納入考量的系統。 修復式正義的三個基本需求: 滿足被害人的需求。 決定加害人應負何種責任。
  • 12. 175 第三章 社會衝突學派 加害人、被害人與社區共同參與此程序。 亦即,從加害人、被害人、社區這三個面向出發,以調停方式要求 加害人修復其對被害人及社區的傷害,要求恢復原狀(whole again) 。 修復式正義的特徵: 以衝突學派的觀點來看犯罪,而不採用法律觀點。 重點不在懲罰,而在使被害人及社區恢復原狀。 和平解決犯罪問題,因為刑事司法系統的效能不彰,只會產生混 亂。 加害人、被害人、社區三者共同參與。 處理犯罪的地點在社區,不在刑事司法機構。 少年司法體系的可行作法: 不要讓少年太早進入刑事司法體系。 將輕微案件留在社區調停,避免少年遭受標籤效應。 以社區處遇代替機構性處遇。  青 少 年 犯 罪 刑 事 政 策 的 4D : 轉 向 ( diversion ) 除 罪 化 、 (decriminalization)、非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適法程 序(due process)。 成效與限制: 成效: 避免標籤效應。 減少犯罪案件懸而未決、過程冗長的現象。 可將輕微案件留在社區調停,避免浪費司法資源。 將焦點放在加害人、被害人與社區,對於三方都較為務實,可 達到三贏的目的。 限制: 應報主義者說:對加害人太寬厚。
  • 13. 219 第四章 發展性學派 此二理論都採用心理論述的觀點來解釋犯罪性的生成,但差別壓 迫理論的分析較為具體,以各種壓迫模式來說明個人如何產生自 我導向或他人導向的憤怒,而自我控制理論僅約略以「社會化不 良」來解釋犯罪性,不如前者細膩。 自我控制理論不只討論犯罪性,還討論「機會」對於犯罪的影響, 而差別壓迫理論僅討論慢性犯罪性,並未觸及其他因素對犯罪的 影響。 4-3-4 (權力控制理論 vs. 差別壓迫理論) ◎ 柯文(Mark Colvin)的差別壓迫理論與哈根(John Hagan)的權力控制 理論都提到父母親在職場上的境遇將影響家庭對子女的控制模式,試說 明二者的內容。 【柯老師擬題】 破題要領 某些常考的理論都牽涉了家庭功能對於個人的影響,但差別壓迫 理論與權力控制理論似乎受到忽略,而柯老師認為這兩個理論對於家 庭的討論相當細膩也相當有趣。 建議擬答 差別壓迫理論: 父母會在其工作崗位以及其與社會機構的互動中習得壓迫式的控 制,並轉而將習得的控制模式施加在兒女身上。柯文列舉了以下四 種控制模式: 非壓迫、規律的控制:個人在此類控制模式下擁有低憤怒與高自 控,通常不會成為犯罪人。 非壓迫、不規律的控制:個人將擁有低憤怒、中自控,社會鍵的
  • 14. 220 犯罪學-金鑰 強度也為中等。此類人可能趨於享樂主義式的偏差行為,可能犯 下小型的街頭犯罪或是白領犯罪。 壓迫、規律的控制:個人將擁有嚴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因為持續 性地處於恐懼之中),社會鍵也比較弱。此類人擁有自我導向的 高憤怒,並展現強烈的壓迫行為,其成為犯罪人的可能性低,而 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較高。 壓迫、不規律的控制:個人將擁有低自控以及他人導向的高憤 怒,社會鍵很弱。此類人較有可能反權威、壓迫他人,且很有可 能成為常業的街頭犯罪人。 柯文認為慢性犯罪性就是來自第四種控制模式;也就是說,反覆 無常的壓迫將使個人的社會化不良,因而成為慢性犯罪人。 權力控制理論: 哈根認為父母的階級地位(由職場地位所賦予)會影響兒女的偏差 行為,因而依父母所具有的職場權力討論了以下類型的家庭: 專制或父權家庭: 父母親的角色:父親扮演家庭經濟來源的傳統角色,而母親只 有一份小工作或是留在家中處理家事。父親在職場上控制他人 或受他人控制的經驗就會在家庭中再現。父親的任務就是支撐 家庭,母親則負責照顧小孩,尤其是女兒。 子女的角色:兒子的自由度比較大,因為整個家庭都在準備使 他成為傳統的男性角色,而這個角色便是由父親所象徵。女兒 則是在母親的嚴密監督下進行居家生活的社會化,準備上手各 種家事工作。 子女從事偏差行為的可能性:兒子在父權氛圍下被鼓勵從事各 種「實驗」與冒險,家庭施加的控制較小,較可能從事偏差行
  • 15. 252 犯罪學-金鑰 破題要領 本題所指應為十九世紀的新古典學派,但亦有學者將理性選擇理 論稱為新古典學派,而柯老師也認為後者較具有當代意義,故在此處 以理性選擇理論來處理本題。此作法僅供參考,亦建議考生參閱其他 參考書。 建議擬答 理性選擇理論所引發的新古典學派,對於古典學派的補充及修 正,分述如下: 人性假設: 新古典學派同於古典學派的功利主義,亦即主張人類是一種「趨樂 避苦」的動物,他們有選擇犯罪的自由;如果他們在衡量成本與利 益之後發現犯罪的快樂大於懲罰的痛苦,便選擇犯罪。 有限度的理性: 所謂理性,是指個人的目標與手段之間具有邏輯上的對應。但是, 理性基於個人的內外在脈絡以及對所處情境的資訊理解都有其限 制,所以理性是有侷限的,個人所做的選擇便可能有所缺陷或風 險,也因此只能盡可能「滿足」當下需求,而非「極大化」自我利 益。 犯罪論: 理性選擇理論所代表的新古典學派雖承認實證學派所主張的,內 外在生心理因素會影響個人的選擇,但其重心不只在此,也探討 個人在選擇犯罪時所牽涉的思考過程。 新古典學派較強調「犯罪事件」,而不強調犯罪人何以成為犯罪 人。因此,新古典學派的理論模型一開始便出現具有動機的犯罪 人,而這也是古典學派的作法,接著便討論此人選擇犯罪時的思
  • 16. 253 第五章 理性選擇學派 考過程。 新古典學派雖仍有古典學派功利主義的「趨樂避苦」概念,但「自 由意志、理性選擇」也會受到內外脈絡的影響(此為實證學派的 主張),而這也是新古典學派對古典學派的修正,對犯罪的生成 解釋並不像古典學派那麼單一。 新古典學派的重點在於討論有動機之人在事件當下所牽涉的內 外在脈絡,如何影響其選擇。亦即,犯罪是指有動機的犯罪人在 情境機會許可時所做的選擇。 結語: 理性選擇理論代表了當實證學派所提倡的矯正主義被懷疑無效 時,古典學派在二十世紀的重生,因而有了「新古典」的稱號。新 古典學派的核心與古典學派相同,只是對犯罪事件當下的理性選擇 過程有了更具體的分析,因而也衍生了更具體的犯罪預防策略。 犯罪學古典學派與實證學派針對犯罪行為及犯罪原因提出犯罪預防 對策,但並無法有效解決犯罪問題。因此,有學者提出新古典理論。 試問新古典理論的中心思想為何? 就其中心思想觀點加以評析。 【 98 監獄官 】 5-1-4 (環境犯罪學) ◎ 犯罪機會(opportunity)係環境犯罪學(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之 核心,請列舉建構環境犯罪學之相關理論有那些? 【97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 17. 266 犯罪學-金鑰 為標的物且欠缺監控者,便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舉例說明,受害者在某家監視系統不良的便利商店做大夜班,犯 罪者便可判斷其為輕鬆可得的標的物。若要降低犯罪的發生率, 便須改變日常生活,亦即調整前述的三種變項。在此例中,加強 監視系統與警察巡邏便是方法之一。 結語: 綜上所述,犯罪是一種情境,而日常活動理論亦強調,犯罪者並非 犯罪成立的唯一要素,還要有標的物和監控者的配合。因此,可以 情境預防的方式來預防犯罪,避免在某一個時空底下讓犯罪者遇到 標的物,而監控者不在場。 ◎試題 1 解釋名詞: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犯罪鐵三角(Crime Triangle) 【 101 觀護人 】 ◎試題 2 何謂日常活動犯罪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其代表人物為 何?試分別敘述之。 【94 監獄官】 ◎試題 3 犯罪學有所謂的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請說明該 理論之主旨?並以實際案例說明日常活動理論對犯罪預防的意義。 【 90 政風 】
  • 18. 267 第五章 理性選擇學派 破題要領 試題 1 提及所謂的「犯罪鐵三角」,也就是指犯罪事件發生時的 三要素:加害者、被害者、情境(時間與環境)。這其實相當於日常 活動理論所提及的三個變項:有動機的犯罪者、合適的標的物、有力監 控者的不在場。考生可就這所謂的鐵三角以及犯罪三變項來交叉說明。 ◎進階題型 5-2-2 (自我控制理論 vs. 日常活動理論) ◎ 試說明自我控制理論與日常活動理論之內涵並加以比較。【柯老師擬題】 破題要領 事實上,本題的重點並非要求考生分別敘述這兩個理論的內容, 而是要考生瞭解個別的強項與弱項,以及彼此如何補充彼此。 建議擬答 自我控制理論: 自我控制能力:此概念由赫胥與高佛森提出,是指個人在兒童時 期從家庭或學校所習得的能力。具有高度自我控制的人較能抵擋 誘惑,並考量自身行為的長期代價。然而,如果家庭或學校的教 育技術不良(亦即,社會化不良),自我控制能力便很低。個人 在十歲前習得的自我控制之等級為何,終其一生將維持在該等 級,各種事件和環境對其影響都相當有限。因此,低自我控制被 視為一個固定不變的犯罪特質,亦稱「犯罪性」。
  • 19. 298 犯罪學-金鑰 白領犯罪 (定義不斷擴張,從公司犯 罪到企業、金融、網路犯罪) 定義: 相關政策: Sutherland:原指公司犯罪,有權者利 完善法令規範。 用其工商地位所從事的違法活動。 嚴格執法。 加重刑罰。 一個人或一群人透過合法職業或財經 加強政府與民間監督 活動所從事的非法行為。 (針對非法企業)。 動所從事的非法行為。 三大因子:違反誠信、合法職業、高風 險大損害。 ※經濟犯罪: 指利用法律交往與經濟 特色:抽象複雜、高度隱密、不易蒐證、 交易允許之方式謀取不 犯罪黑數、被害者意識薄弱。 法利益,而危害正常經 成因:差別接觸、社會控制、低自控、 濟活動與經濟秩序。(可 理性選擇、古典緊張。 用同一組答案) 幫派犯罪 定義:幫派,係指由三人以上組成並以 相關政策: 犯罪為宗旨之組織。 治本:家庭、學校、社會 (從各個相關理論去想)。 成因:心理、生物、社會—差別接觸、 治標:情境犯罪預防、加強 社會控制、副文化、緊張、標籤、保護。 取締。
  • 20. 299 第六章 犯罪分析、犯罪預防與犯罪類型 職務犯罪 相關政策: 完善法令規範。 廉政機構。 定義:公務員基於職務之便所為之犯罪 獎勵檢舉。 行為。 行政流程透明化。 類型:貪污、侵占、竊取、勒索……。 提高定罪率。 強化刑事司法單位的偵查能 力。 同時嚴懲行賄者與收賄者。 財產犯罪 相關政策: 強化刑罰嚇阻效能:嚴厲、迅 速、確定。 成因:生理、心理、社會、理性選擇(低 防衛空間預防策略:領域感、 自控、情境犯罪預防) 自然監控、外觀、鄰接區。 情境犯罪預防。 暴力犯罪 定義:以生理(或心理)的力量使個人 或財產的受害。 相關政策: 治本:家庭、學校、社會(從 類型:殺人、強盜搶奪、強制性交……。 各個相關理論去想)。 成因:挫折攻擊理論、社會學習理論 治標:情境犯罪預防。 (Bandura) 、低自控、理性選擇(幾乎 所有理論都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