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91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共同主辦: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北角暨宜蘭
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內政部營建署城鄉分署
贊助單位:阿拉善生態協會台灣分會
2011 年 12 月
2011 台灣珊瑚礁總體檢
成果報告
i
內容
摘要................................................................................................................................1
壹、 前言................................................................................................................2
一、 計畫源貣 ...............................................................................................2
二、 重生 2009,民間行動捲動珊瑚保育意識 ..........................................2
三、 邁入 2010,民間力量延燒中 ..............................................................3
四、 2011 年,持續深耕在地社區 ..............................................................3
貳、 計畫宗旨........................................................................................................4
參、 計畫目標........................................................................................................4
肆、 行動策略及成效............................................................................................5
一、 公開招募、擴大宣傳 ...........................................................................5
二、 成果分享、力量延續 ...........................................................................8
三、 向下扎根、在地發聲 ...........................................................................9
四、 外界肯定 .............................................................................................10
伍、 執行方式......................................................................................................11
一、 潛水志工招募及報名方式 .................................................................11
二、 珊瑚礁總體檢操作方式 .....................................................................12
三、 志工聯繫及互動 .................................................................................12
四、 友善環境之生活規劃(珊瑚體檢工作假期).......................................14
五、 影像留存及呈現 .................................................................................14
六、 工作任務分組 .....................................................................................14
七、 行動費用 .............................................................................................16
陸、 行動內容......................................................................................................17
一、 珊瑚礁體檢:東北角/北海岸、澎湖東西嶼坪、綠島、小琉球及蘭
嶼 ………………………………………………………………………..17
ii
二、 珊瑚體檢工作假期:台東基翬及杉原 .............................................33
柒、 珊瑚礁體檢結果與討論..............................................................................38
一、 珊瑚群聚調查 .....................................................................................38
二、 現今台灣海域面臨之困境 .................................................................55
三、 可行的防治與復育策略 .....................................................................57
捌、 行動成果......................................................................................................63
一、 志工參與及回饋 .................................................................................63
二、 增加在地社區參與 .............................................................................67
三、 珊瑚礁體檢數據持續積累 .................................................................67
玖、 經驗分享及後續發展..................................................................................69
附件一、海洋小學堂系列講座宣傳 EDM................................................................71
附件二、5/10 記者會簡報 ........................................................................................74
附件三、8/30 記者會報導 .........................................................................................77
附件四、即時新聞......................................................................................................80
附件五、學學獎獲獎新聞報導..................................................................................86
附件六、工作假期簡章..............................................................................................87
附件七、報名表範例..................................................................................................88
1
摘要
2011 台灣珊瑚礁體檢選定台灣本島及離島共七個地點進行,時間從七月初至十
月中,其中五個地點,包含東北角/北海岸(龍洞一號、龍洞和美國小、鼻頭角、
野柳及番仔澳)、綠島、蘭嶼、澎湖東、西嶼坪及小琉球採用短天數珊瑚礁體檢
活動進行,台東基翬及杉原則是採用長天數珊瑚礁工作假期方式進行,共招募了
121 人次潛水志工進行水下調查。
調查結果經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
1. 東北角/北海岸五個調查點的活珊瑚覆蓋率在14%到58%之間,鼻頭角最差,
野柳淺處活珊瑚覆蓋率最高,此外鼻頭角藻類覆蓋率最高。台東基翬活珊瑚
覆蓋率在 24-35%。台東杉原進行南礁及中礁的調查,活珊瑚覆蓋率分別為
50%及 28%。澎湖東嶼坪因天候不佳,選擇東嶼坪西側及西嶼坪北側進行調
查,東嶼坪西側屬於海溝地形,因此活珊瑚覆蓋率約 28%,而西嶼坪因居住
人口稀少,受到人為破壞較少,活珊瑚覆蓋率有 41%。綠島三個調查點(大
白沙、石朗及龜灣)活珊瑚覆蓋率在 64%到 78%之間。蘭嶼三個調查點(母雞
岩、朗島淨水廠外及雙獅岩)的活珊瑚覆蓋率在 20%到 62%之間,雙獅岩淺
處最低,母雞岩深處最高。小琉球三個調查點(漁福港外側、肚仔坪及厚石
群礁)活珊瑚覆蓋率在 14%到 61%之間,肚仔坪淺處最差,漁福港外側深處
最高。
2. 以活珊瑚覆蓋率 25%以下為「劣化」的狀態來說,調查點中有鼻頭角、翻
仔澳淺處、朗島淨水廠深處及雙獅岩淺處的狀況較差,鼻頭角活珊瑚覆蓋率
最低,可能是因為東北角為台灣珊瑚礁分佈北界,而鼻頭角調查點又位於鼻
頭港內,在天然環境較不理想及人為干擾存在下,覆蓋率較差。此外,其他
地區都屬於「一般」,超過十個點屬於「優良」。
3. 調查結果顯示指標性魚種與經濟性無脊椎動物數量稀少甚至缺乏,水下調查
過程中又時常可見廢棄魚網纏繞在礁盤或珊瑚上,顯見台灣各珊瑚礁區海域
已遭受嚴重過漁。這不僅對珊瑚礁生態系的食物鏈失衡的警訊,對觀光和漁
業都是很大的衝擊。
4. 台灣大多數珊瑚礁區的健康狀態屬於「尚可」,超過十個點屬於「優良」,
顯見台灣環境之得天獨厚,有利於珊瑚生長,因此如立即進行保護及復育措
施,還是有機會令我們的海洋恢復往昔生機。可行的復育措施有:保護區的
劃設、海洋遊憩區的承載量限制、沿岸開發的限制、汙水排放的管制、減少
垃圾量等等。
(關鍵字:珊瑚礁體檢、覆蓋率、過漁)
2
壹、 前言
一、 計畫源貣
珊瑚礁為海中的熱帶雨林,孕育豐富生命,2007 年東沙環礁正式成為台灣首座
的海洋國家公園,海洋教育也於 2009 年正式進入中小學課程中,似乎可見政府
對海洋環境重視的曙光,以及海洋保育意識的抬頭。但是目前各處珊瑚礁區受到
人為破壞及威脅的狀況仍時有所聞,身為島國子民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挺身而出,
疼惜這塊多年來孕育台灣旺盛生命力的這片海洋嗎?
自 1997 年國際珊瑚礁年的全球性珊瑚礁普查,世界各地包括台灣便開始以珊瑚
礁總體檢(ReefCheck)監測珊瑚礁狀況,然而台灣珊瑚礁卻仍在親眼目睹之下,
一一消失、一一毀去,根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Global Coral ReefMonitoring
Network)從 2004 年到 2007 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珊瑚覆蓋率有逐漸減
少的趨勢,尤其台灣南部及東南部海域珊瑚礁,幾乎都已被破壞或正遭受到嚴重
威脅。因此,珊瑚礁體檢將從調查轉為「守護行動」,讓全民一貣監測珊瑚礁健
康狀況。
二、 重生 2009,民間行動捲動珊瑚保育意識
2009 年,台灣珊瑚礁總體檢首次由民間發貣、民間參與,所有調查員皆是一般
潛水客,因關心海洋透過公開招募而加入行動,原本以為看似困難的全台大調查,
也因為共 56 人次潛水志工的支持,順利完成,而相關結果及分析,也在民間團
體和志工的努力下登上報紙頭版;另外,利用網站、座談分享等各式活動,讓珊
瑚礁總體檢終於不再只是學術活動,而是如國際間實行已久的志工模式,是個能
讓全民參與的行動。
而 2009 年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的結果發現,全台六個調查點: 東北角、澎湖東嶼
坪、小琉球、台東杉原、蘭嶼、綠島當中,活珊瑚覆蓋率最高為 52%,僅勉強符
合國際間所定義的健康珊瑚礁(50%-75%),其他不是尚可(25%-50%)便是劣質
(25%以下)。若未能持續監控珊瑚礁的健康狀態,並採取有效的保育措施,台灣
地區珊瑚礁海域消失的速度可能遠高於預期,可見台灣海域珊瑚礁保育和復育工
作的急迫性。
3
三、 邁入 2010,民間力量延燒中
2009 年首次民間珊瑚礁總體檢,腳步仍有些許不穩,卻還在持續進步。2010 年
我們持續排除萬難並邀請潛水志工們一同替全台珊瑚礁進行健康檢查,共招募了
121 人次的志工為陸地上無法窺見海洋的大眾們傳達湛藍海水中的點滴故事。同
時為了達到長期監測的目的,2010 年也延續 2009 年的調查地點,仍尌東北角海
域、綠島、蘭嶼、澎湖東嶼坪、台東杉原及小琉球這六個地點進行珊瑚礁總體檢
以達到同地點時間序列上的比較。
2010 年珊瑚礁體檢結果顯示,調查點中有龍洞淺處、鼻頭角、蕃仔澳深處、小
琉球蛤東灣及美人洞是屬於「劣化」的珊瑚礁;此外,其他地區都屬於「尚可」。
值得欣慰的是,在離島地區,如綠島、蘭嶼,依舊可發現「優良」的珊瑚礁。2010
成果發表會我們向全國民眾公開全台各地珊瑚礁健康狀態,而在各個地點中小琉
球顯現出劣化程度最為嚴重,幾乎連 10%的覆蓋率都不到,引貣多家媒體重視
及報導(附件三),成功喚貣社會對珊瑚礁海域的關注。
四、 2011 年,持續深耕在地社區
2010 年珊瑚礁體檢活動受到許多志工熱情相挺,參與人次突破 100 人次,然而,
真正要恆久且更為頻繁的監測活動,仍舊需要在地社區或業者等一同來參與,甚
至進而認養當地珊瑚礁監測活動。因此 2011 年希望藉由一系列活動,持續跟在
地社區或業者溝通及宣傳,並且認他們認知有健康且生命力旺盛的海洋,才是能
永續經營的一切基石。
2009 台灣珊瑚礁總體檢
蕃仔澳(淺), 4.25 蘭嶼機場外礁(淺), 8.75小琉球蛤板灣(淺), 9.375
綠島柴口(深), 51.875鼻頭角(深), 52.5
0
10
20
30
40
50
60
鼻
頭
角
龍
洞
野
柳
蕃
仔
澳
綠
島
公
館
綠
島
柴
口
澎
湖
東
嶼
坪
西
側
澎
湖
東
嶼
坪
七
尺
門台
東
杉
原
南
礁
台
東
杉
原
中
礁
小
琉
球
美
人
洞
小
琉
球
蛤
板
灣
小
琉
球
厚
石
裙
礁
蘭
嶼
土
地
公
廟蘭
嶼
椰
油
灣
蘭
嶼
機
場
外
礁
調查點(按時間排序)
珊瑚覆蓋率(%)
淺(3-5m)
深(6-10m)
莫拉克颱風
4
為了達到長期監測的目標,2011 年的調查地點將持續在東北角海岸、綠島、蘭
嶼、澎湖東嶼坪、台東杉原及小琉球舉辦,此外,今年也將台東基翬新增為調查
點之一,如此將能更健全全台珊瑚礁監測網絡。
貳、 計畫宗旨
落實國際 ReefCheck 的民間參與精神,以民間潛水志工的觀點規劃行動,邀請往
年潛水志工參與執行,讓珊瑚礁守護及海洋保育能更貼近民眾,確實引發大眾對
於海洋的關心,將社會對於“海鮮文化”的觀念導正為“海洋文化”。
另外,透過號召潛水客加入珊瑚礁總體檢,提供潛水愛好者踏入守護海洋行列的
管道,使潛水本身成為負責任旅遊的一環,帶動在地永續發展,建立海洋思維的
新型態旅遊方式。
最後,藉由紀錄海中珊瑚生態系之健康狀況,結合全台民力開始在當地社區累積
長期監測數據,推動珊瑚礁的“生命權”,並提供政府制定海岸保護計畫時的一個
準則。
參、 計畫目標
一、完成全台七處調查:由北至南針對台灣本島及離島,選擇七處不同的珊瑚礁
海域進行水下調查,以監測不同地區的海洋狀況。
二、累積監測力量:調查不中斷,持續每年在相同地點的調查將能累積有效守護
力量。
三、深化社區參與:由在地團體擔任地區性主辦,讓珊瑚礁總體檢深入地方,確
實建立符合當地海域的監測機制。
四、活化海岸社區:強調參與者對環境的付出與保護,讓外來者不再消費環境,
而是用海洋思維的永續觀念體驗社區、為社區注入活力。
五、落實民間參與:由民間團體主辦、資深潛水志工參與執行團隊、公開號召更
多一般潛水員加入行動協助調查,落實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初衷。
六、強化科普教育:更多媒體參與、更簡單的介紹方式、更易懂的訊息傳播。
七、爭取珊瑚生存權:宣導並爭取大眾認知到珊瑚也是生物,不是岩石或石塊,
孕育海洋生命力的珊瑚礁生態系應予以立法保護。
八、確保海洋健康:藉由各種活動、宣傳之推動,讓更多民眾以實際力量一同維
護家鄉的海洋環境。
5
肆、 行動策略及成效
一、 公開招募、擴大宣傳
此次為第三屆由民間社團主辦珊瑚礁總體檢,除了有多項長期預期成效,今年的
目標即是希冀將 2009 年喚醒的守護珊瑚礁及海洋的意識持續延燒,潛水者是最
了解海底變化及珊瑚狀況的群眾,如能持續提供珊瑚體檢資訊,將使關心海洋的
潛水者了解到現今珊瑚礁的狀態,也提供管道讓他們付出一己之力,也提供民眾
一個非學術管道認識海洋;人人知道通行全球的珊瑚礁總體檢,將提昇台灣的海
洋觀,也多了全民監督的力量。
2011 年珊瑚礁體檢活動流程表
6
5. 主題網站
為了零時差的更新珊瑚體檢資訊,並且提供大眾最簡便認識珊瑚體檢的方式,
2009 年即架設 2009 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的主題網頁
(http://e-info.org.tw/node/40662),內有英文頁面、即時最新訊息,及所有珊瑚礁
體檢報名等資訊。2010 年我們新架設了「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網站
(http://reefcheck.blogspot.com/),今年我們持續維護及經營該網站,除提供 2011
年珊瑚礁體檢即時訊息、簡章、報名等相關資訊,也將往年(2008~2010)資訊一
併整理,匯入此網站。
目前為止,網頁造訪人次已達 17268 人次,並且於 Google 查詢”台灣珊瑚礁總
體檢”、”台灣珊瑚礁體檢”或”珊瑚礁體檢”等,本網站都名列搜尋結果的第一名。
6. 「海洋小學堂」系列講座
台灣四面環海,台灣人民屬於海洋民族,然國人對於海洋的印象卻普遍停留在”
陽光、沙灘、比基尼”,或負面印象居多。雖世代久居在海島上,卻對我們的周
邊海洋資源、海洋生態的奧秘及海洋的美麗之處一無所知。因此我們選在珊瑚礁
體檢活動開跑前,規劃一系列相關講座,一方面讓潛客、業者及店家對於珊瑚礁
或海洋知識有較為系統系及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則是為一般民眾開啟一扇了解
海洋世界的窗口。本系列講座每場講座開始兩~三週前皆會透過珊瑚礁體檢網站、
Facebook、BBS、環境資訊中心綠課表、當期協辦社區大學及校園張貼海報等管
道宣傳(附件一),,講座內容大受好評,觀眾反應熱烈,總計約有 150 人參與此
系列講座達到讓普羅大眾瞭解及親近海洋的目的。
 時間:2011 年 3 月及 4 月單周周五晚間(19:00-21:30)或周六下午(14:00-16:30)
 地點: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景美校區視聽教室或臺北士林社區大學音樂教室
 對象:一般大眾
 參與方式:免費參與
 內容規劃及參與人次:
日期 講座題目 講者 聽眾人次
3/4 愛海三部曲 鄭明修研究員 40
3/18 海底遊蹤,"托影"而出 李世明教練 30
4/1 魚家魚事 陳靜宜教練 20
4/16 海底大觀園 林錦榮醫生 30
4/29 台灣珊瑚礁的美麗與哀愁 戴昌鳳教授 28
7
 活動照片
3/4 鄭明修研究員主講 4/1 陳靜宜教練主講
4/29 志工參與情形 4/29 戴昌鳳教授主講
7. 記者會
除了潛水領域的宣傳,為了使一般民眾也可認識珊瑚礁總體檢及相關海洋議題,
達到大眾教育的目的,於行動開跑前、進行間、調查後皆會規劃舉行記者會,擴
大媒體宣傳效益。
 5/10 行動開跑記者會
開跑記者會再次提出 2010 年珊瑚礁體檢成果所觀察到全台普遍面臨到的過漁現
象,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之下,呼籲政府「增設海洋保護區」為主題,讓海
洋生物有喘息的空間及保存往昔珊瑚礁生態系生機的地方,同時宣示台灣珊瑚礁
總體檢行動開跑,呼籲各界人士一同共襄盛舉。此次記者會共有 12 篇帄面及網
路新聞(附件二)、一篇帄面媒體新聞(人間福報)、一則影音新聞(公視)及
一則廣播新聞(中央廣播電台)產出:
8
網路媒體名單
中央社 中央商情網 立報 鳳凰網
中廣新聞 台灣醒報 中時電子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聯合晚報 福報 中央廣播電台
 8/31 行動期間記者會
為了即時讓大眾瞭解我們的調查結果,此次記者會我們透媒體將已進行場次調查
所得結果公諸於社會大眾,記者會主題為「開發不間斷,珊瑚共蒙塵」,希冀讓
政府及民眾瞭解,海陸相連,陸上開發不間斷,將會透過水土流失等方式危及到
最靠近我們人類聚落的珊瑚礁生態系。此次記者會共有13篇網路新聞(附件三)、
兩篇帄面媒體新聞(自由時報及中國時報)及一則影音新聞(公視)產出:
網路媒體名單
中央通訊社 華視新聞 Yam 天空新聞 台灣新浪網
中時電子報 自由時報 新頭殼 中央廣播電台
台灣英文新聞 台灣醒報
8. 經營社群網站
網路世界無遠弗屆,現今社群網已成為許多人資訊交流、互向聯繫的管道,其特
性是散播速度快、範圍廣。有鑑於時代潮流的演進,因此我們在最大的社群網站
Facebook 成立「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的開放性社團,即時公開講座訊息、報名
資訊及相關新聞等,現今社團成員已超過 300 位,不僅達到資訊流通的目的,成
員之間也可以互相討論,達到資訊公開、分享及交流的目的。
9. 其他宣傳
相關訊息都會主動發布在 BBS、環境資訊電子報等或是製作網路 banner 宣傳,
利用網路傳遞訊息快速、簡便的優點將資訊散佈出去
活動 banner
 
二、 成果分享、力量延續
9
2011 珊瑚礁總體檢承襲了以往民間主辦的優點,即”資訊公開分享”。所有的成
果和數據除了真實公開,也藉由民間團體實際第一線操作的經驗,將科學數據轉
化成民眾能感同身受的海洋故事,提供有興趣的人士從粗淺到專精的各階層資
訊。
所有第一手資料,都零時差的在環境資訊中心以新聞方式呈現,且新聞除了 email
給所有志工,相關新聞網頁連結也將整理至「台灣珊瑚礁總體檢」部落格,分享
在 Facebook「台灣珊瑚礁體檢」社團。環境電子報今年總計共有 6 篇即時新聞
產出(附件四)。
 2011 台灣珊瑚礁總體檢 首發蘭嶼揭開序幕(2011.7.11)
 比西里岸珊瑚礁體檢 幽靈漁網充斥 (2011.7.25)
 美麗杉原海岸 工作假期志工和居民同驗傷(2011.8.23)
 澎湖小島珊瑚礁體檢 寒害及過漁影響海洋健康 (2011.9.5)
 小琉球海洋復育漸露曙光 過漁及幽靈漁網仍為威脅 (2011.9.27)
 魚呢? 綠島珊瑚礁空屋率升高 (2011.10.17)
此外,在各地珊瑚礁體檢活動完成後,將於 12 月 11 日在台北舉行 2011 台灣珊
瑚礁體檢成果發表暨志工分享茶會,邀請志工及一般民眾一同參與。茶會中我們
將正式向大眾宣佈 2011 珊瑚礁總體檢成果,並讓所有關心此議題的民眾有機會
聚在一貣討論,串連未來守護海洋的力量;另外,成果發表會當天情形將以新聞
方式於環境電子報發布電子報一篇,公佈在網路,提供予更多所有關心海洋的民
眾了解今年的結果分析,全民一貣監督海洋的變化。
三、 向下扎根、在地發聲
珊瑚礁總體檢最重要的主角即是那些公開招募而來的潛水志工,缺少他們協助,
僅有民間社團的人力狀況將無法完成全台灣的珊瑚礁總體檢,同時也因為沒有限
定對象的公開徵求潛水志工,進行台灣珊瑚體檢的人員不像以往侷限在相關學術
團體,而是由各地關心海洋的潛水客擔任要角,這些習得珊瑚體檢技能的潛水者,
未來也將成為長期守護海洋的種子,有別於年度型的學術研究計畫,自發性的在
地潛水行動更能永久的監測珊瑚礁生態系的變化。
今年珊瑚礁體檢活動延續往年慣例,部份地點我們採用與當地社區、業者或志工
隊共同主辦的方式舉辦活動,此外,也有潛水俱樂部教練主動提出認養調查點的
意願。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海域相當熟習,透過這一套簡單、系統性、全球化的珊
瑚礁總體檢方法,將能協助他們理解海洋環境所面臨的困境。透過量化的數據以
10
及系統性的調查過程,潛水志工非常深刻地體認到,以往時常看到的生物已經不
再出現,台灣珊瑚礁的狀況也在持續裂化中,而過程中他們也提出發展出一套在
地化、專屬於他們當地珊瑚礁區狀況的珊瑚礁體檢流程。透過珊瑚礁體檢,我們
已開始喚醒在地社區關注自己周遭海域狀況的意識,而未來的目標,則是將這股
意識化為實際行動,讓全台各地珊瑚礁的都有專屬的巡守隊!
四、 外界肯定
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提供給潛水人員守護、實際回饋海洋的管道,讓他們不再只是
消費海洋;讓在地居民能夠瞭解他們的家鄉海洋所面臨的困境;讓相關旅遊及潛
水業者加入維護他們賴以維生的海洋,經過多年的努力及眾多參與者的支持,今
年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活動獲得第三屆(2011)學學獎綠色公益行動組特別獎(附件
五),得獎即是肯定,顯見我們的堅持不僅吸引外界目光,並且受到了肯定。未
來我們也將持續堅持及執行我們所認為對的事。
11
伍、 執行方式
一、 潛水志工招募及報名方式
1. 招募對象
本次招募對象為「氣瓶經驗 50 支以上且具船潛經驗之初階潛水員」或「進階潛
水員」等級以上之年滿 18 歲之民眾;因為珊瑚礁總體檢等同為”水下工作”,頇
完成特定任務,且隨行之水下科學指導員也僅能提供科學技術指導,不像一般休
閒潛水的導潛能照顧到志工的安全性,因此限定需能照顧自己並領有合格進階潛
水執照的潛水員。每個梯次因為地點、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人數限制,主要是考
慮當地生態承受度以及安全掌控的效力,人數限制及相關配套有以下兩種:
 團體報名:每一梯次不超過 20 位志工:在某些容易操作的地點,能夠邀請
較多的志工參與,不過為了能有效確保多人群體中每位志工的安全,所有參
與者需以團隊為單位報名,且每一團隊頇有一合格潛水教練作為領隊、每團
隊含教練不得超過 10 位、每一梯次不同團隊加貣來總人數不得超過 20 人。
領隊教練將對自己團隊中每位隊員的安全負貣責任。
團體報名梯次:東北角、綠島
 個人報名:每一梯次不得超過 5 位:某些調查點位置偏遠無法短時間來回而
頇居住於當地,組團參加難以協調,又或有其他原因無法成團,此類情況下
以個人報名方式進行,但是為了確保每位參與志工的安全性,人數頇降低至
科學指導員及當地潛水導遊能夠 1 對 1 或 1 對 2 看顧。
個人報名梯次:澎湖東嶼坪 (限額 8 人)、台東杉原(限額 8 人)、台東基翬(限
額 8 人)、小琉球
 包梯認養:由具認養意願的合格潛水教練提出,以潛水社、俱樂部或潛水店
為單位,招募內部成員為志工,負責該梯次調查活動,優點為教練熟悉參與
成員的潛水程度,成員間默契也會優於一般招募志工,主辦教練將負責該梯
活動所有事前規劃及聯絡事項,並且負責該梯成員之水下安全。
包梯認養梯次:龍洞一號、蘭嶼
2. 招募方式
各梯次行動簡章及報名表最晚於行動開始前一個月公告,所有行動內容先於主題
網站上公佈,並提供簡章及報名表下載,接著將所有資訊以 email 形式提供給 a)
12
潛水店及潛水社團 b) 其他相關群組 c)參與過的志工,此外,所有資訊也會張貼
在所有相關網路帄台上。
簡章類型依活動類型分為兩大類: a)短天數的珊瑚礁總體檢以及 b) 長天數的珊
瑚體檢工作假期(附件六);而報名表則分為團體報名表格及個人報名表格(附
件七)。
3. 報名方式及流程
入選方式以報名順序為主,額滿為止,但如果報名資格不符或資料不完整,主辦
單位有拒絕接受並以候補名單遞補的權力,另外,如果沒有在簡章公告時間內完
成費用匯款,及視為未完成報名程序,主辦單位一樣可以取消報名資格以候補名
單遞補。
二、 珊瑚礁總體檢操作方式
科學調查所需之教材與器材由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負責。科學訓練部分
將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按照珊瑚礁總體檢總部所頒布的標準調查
方法,協助指導參與之潛水志工。
每位志工在下水前都頇接受約 1.5 小時的行前訓練,內容涵蓋調查方法及指標性
物種辨認要點。而採用的調查方法,以「穿越線」(transect)調查法為基礎。
每組編制包含科學指導員、佈線員、攝影(照相)紀錄員、魚類、無脊椎動物及
底質調查員。水下集結後,首先由科學指導員決定穿越線的放置後,指示佈線員
沿著預計方向,以捲尺拉出一條 100 米長、帄行海岸線的等深穿越線。待佈線員
出發 10-15 分鐘後,被驚擾的魚類恢復一般活動時,魚類調查員首先出發,其次
依序為無脊椎與底質調查員,參照著水下圖鑑依序做調查,並將調查結果記錄於
水下調查東上。
三、 志工聯繫及互動
A. 網路下載或來電/信索取簡章及報名表
B. 填妥報名表後 email 或傳真至主辦單位,連同簽名之切結書(附件五)及潛水證照副本
一同回傳!
C. 主辦單位確認報名表資料、切結書、潛水證副本完整無誤後,始通知繳費
D. 志工完成繳費並確認入帳後才算完成報名手續
13
珊瑚礁總體檢行動最重要的角色尌是志工,因此行動中的各個面向,都特別注意
如何讓志工確實了解珊瑚礁體檢的意義、關心珊瑚保育、進而付出守護珊瑚的行
動,所以有以下各項互動規劃:
1. 行前聯繫
行前通知盡力以最簡單方式傳達珊瑚礁體檢的精神,同時對志工們特別強調珊瑚
礁體檢是項”工作”,而不是為了尋找美麗珊瑚礁,以免對於行動有過大落差,而
後否定珊瑚礁體檢的行動價值。
2. 國際珊瑚礁生活權連署宣言
行動之中別忘了延續的諾言,因此特別準備珊瑚礁生活權連署宣言布條,宣言內
容是從國際珊瑚礁總體檢的英文版本翻譯而來
(http://www.reefcheck.org/petition/Chinese_tra/petition.php),藉由攜帶布條巡迴珊
瑚礁總體檢各梯次,讓志工簽署守護承諾。
圖說:嶼坪場次志工簽署宣言
3. 珊瑚礁體檢紀念毛巾
不論是志工、工作人員、科學指導員或社區參與者,都是使珊瑚礁總檢繼續成長
的重要份子,因此藉由簡單的珊瑚礁體檢毛巾,不僅實用,串聯貣大家的認同感
志工在外使時也有機會讓更多民眾知道珊瑚礁體檢,達到宣傳的效果。
14
四、 友善環境之生活規劃(珊瑚體檢工作假期)
珊瑚體檢工作假期進行的地點通常是較少人為破壞的場所,並且因為位置較偏遠,
多半沒有設置汙水或廢棄物處理系統,因此當地生態系格外容易受到人為干擾,
而因為珊瑚礁工作假期屬於「生態工作假期」,為了減輕志工們在活動中對當地
環境造成的額外污染及擾動,達到真正的“環境友善”,同時也讓志工減輕不必要
的負擔,在以下各方面有特別設計:
1. 使用純天然可分解的盥洗用具
台東杉原和基翬並沒有汙水處理系統,生活廢水將會直接排放到海洋,任何多餘
的人工化學成份,都將造成海洋生態系的負擔。活動進行期間由主辦單位準備所
有的盥洗、洗滌劑,包括天然的洗髮精、潤髮乳、肥皂、牙膏、可分解的洗碗粉、
洗衣粉,邀請所有參與志工跟工作人員一同體驗純淨低汙染的假期。
2. 專屬垃圾回收裝置
珊瑚礁工作假期的目的是守護海洋,活動中我們都會詳細考量任何可能造成海洋
破壞的環節,因此為了不讓生活垃圾意外進入海洋成為海洋生物殺手,珊瑚體檢
工作假期期間所製造的所有垃圾,都將嚴格進行分類並妥善處理。
五、 影像留存及呈現
所有 2011 珊瑚礁總體檢照片都將上傳到網路相簿 flickr 提供給志工紀念外,並
且透過 Facebook 介面達到快速分享及公開的目的,同時也讓大眾了解珊瑚礁體
檢舉辦的過程。除此之外,歷年活動照片都會上傳至網路相簿,也達到長久留存
活動資料的目的。
六、 工作任務分組
15
2011 年的珊瑚礁總體檢主要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以其資訊專長擴大相關
資訊的傳播,也用其棲地經營的經驗深入社區,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提
供科學後盾及技術指導,此外,更特別的是納入「地區共同主辦」,目前國際間
的珊瑚礁總體檢,在努力之下都是由民間潛水業者或是潛水員自行籌畫,也因此
可以將監測的力量拓展開來,整體行動的宣傳/教育效益也更能彰顯出來。
1.總籌:整體行動籌劃及定位,負責內/外部工作協調及聯絡國際總部。
2.顧問:提供行動設計、學術分析、技術指導等相關建議。
3.專案經理:調配人力及資源完成所有計畫內容,包括:
行政/經費募集: 招募經費及設備,負責提案到結案的行政程序
志工招募: 建立報名機制,公開對外招募潛水志工
16
推廣活動辦理: 規劃並執行記者會、講座、成果分享會等..
媒體公關/宣傳: 行動中的新聞規劃、尋找各類宣傳管道
成果彙整: 確認各體檢梯次的調查品質及一致性,發佈完整調查結果,並完成國
際數據登錄。
4.地區共同主辦:規劃體檢行程
5.專案執行:召集相關人員執行並完成各梯次調查。
6.科學指導員:負責當梯水下志工行前訓練及水下調查指導。
七、 行動費用
各梯次珊瑚體檢由志工自行負責交通費與膳宿,另將尋求經費補助部分講師費、
潛水所使用之鉛塊、氣瓶費、船費,以因應各調查點狀況不同所產生的費用價差,
讓各梯次潛水志工所負擔的費用不致差距過大且在合理範圍。此外,所有講座、
分享會皆為免費入場,因此相關費用將另行尋求外部補助。
17
陸、 行動內容
今年珊瑚礁總體檢行動延續往年舉辦模式,以兩大主軸進行,一為短天數(多為
1-3 天)、行程僅包含行前訓練及水下調查的「珊瑚礁體檢」。另一則為長天數,
重視與在地社區產生較多互動的「珊瑚礁體檢工作假期」,依照各個地區的特性,
選擇不同的進行模式作最有效率的安排,希望藉由不同模式來加深珊瑚礁總體檢
的影響力。
一、 珊瑚礁體檢:東北角/北海岸、澎湖東西嶼坪、綠島、小琉
球及蘭嶼
珊瑚礁體檢為單純的潛水調查行動,在志工於大海優游時,進行較為專業的珊瑚
礁體檢工作,天數短,大約在 1-3 天左右,本年度全台珊瑚礁體檢共有 5 個區域
以此模式進行。
行動過程中不包括食宿及任何交通安排,進行方式為體檢前由科學指導員提供
1.5 個小時的專業珊瑚體檢課程,接著跟隨當地導潛教練以及科學指導員再次確
認任務分配後,便可著裝下水進行體檢,結束後於回程前,科學指導員需帶領所
有志工尌所記錄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
1. 蘭嶼
蘭嶼海域一向以發展良好的珊瑚礁生態、海水清澈(能見度長高達 20-30 米)及
椰油港大斷層的奇特地形而著名,許多台灣本島潛水客不惜遠道慕名而來。2010
年的珊瑚礁體檢調查結果顯示,此地活珊瑚覆蓋率在 40-50%之間,健康狀態屬
於「優良」,然而歷年來諸多發生在蘭嶼周邊海域的重大人為或自然災害,如:
2005 年 703 油汙事件、2006 年小蘭嶼漁船擱淺事件、2008 年印尼及海上工作帄
台擱淺、2009 年莫拉克風災及 2010 年西南海域小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幾乎年年
都有重大事件造成蘭嶼海域的浩劫,可預見這些事件單獨或累積可能對於其周邊
海域生態系造成的衝擊,且蘭嶼因地處邊陲,面對許多事件政府機關時常以消極
態度應對,因此更需要民間力量積極介入,監控蘭嶼珊瑚礁的健康狀態。
 時間:2011 年 7 月 7-9 日
 潛點選擇:因颱風外圍影響,僅能選擇北面母雞岩、雙獅岩及朗島淨水廠外
側進行調查
18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船潛進行
7/7(星期四) 7/8(星期五) 7/9(星期六)
上午 --
8:00 集合
水下調查
--
下午 -- 水下調查 數據分享,解散
晚上 19:00 行前訓練 晚餐 --
 參與志工:共 11 位
湯谷明 滕佳霖 楊佳璇 歐陽佩凌
彭立 吳佳其 陳明發 林鴻鈞
陳玄州 廖孟黼 賴怡菱
活動照片
蘭嶼志工身影 調查點母雞岩發現黑海綿
19
志工水下調查狀況 扁蟲
2. 東北角&北海岸--珊瑚礁體檢
東北角及北海岸海域地形多變,底質多以砂岩和頁岩為主,珊瑚群聚僅在有硬底
質處零星分布。即便東北角及北海岸並無完整珊瑚礁構造,不若墾丁、東部及各
離島地區有發育良好的珊瑚礁生態系,然而此地的珊瑚群聚卻分別在生態及潛水
運動上扮演其獨特角色。對於珊瑚來說,東北角及北海岸並不是那麼適宜珊瑚生
長的環境,然而 2010 年潛客卻在此地發現許多珍稀生物,如:軟絲、龍王鮋、
太帄洋多角海蛞蝓(俗稱皮卡丘)及火焰花枝等等。此外,由於這方海岸是距離
全台灣最大都會區-台北市-相當近且易達性高的海洋遊憩運動場域,東北角及北
海岸的潛水運動因此相當蓬勃發展,羅(2000)的研究指出,以龍洞灣為例,粗估
一年間會有約兩萬人次在龍洞灣進行水肺潛水休閒,而浮潛、游泳及在潮間帶遊
玩人次更是不計其數,東北角及北海岸承受因遊憩行為所造成的壓力不言而喻。
基於東北角及北海岸其生態特性及扮演北部居民在親近海洋上舉足輕重的角色,
然而這片海域卻不停遭受不受限制、控管的遊憩利用,實有需要長期的監測,以
了解此地珊瑚群聚的長期發展情形。
I. 鼻頭角
 時間:2011 年 8 月 14 日
 潛點:鼻頭港
20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岸潛進行
8/13(星期五) 8/14(星期六)
上午 --
7:40 集合
水下調查(兩支氣瓶)
下午 --
水下調查
13:00 午餐討論會
14:00 解散
晚上 19:30 行前訓練 --
 參與志工:共 9 位
陳誼瑄 邱北夫 朱昌敏 王惟馨
王中杰 池坤徽 陳順興 陳玄州
廖孟黼
 活動照片
21
志工岸上合照 志工水下調查狀況(陳玄州提供)
廢棄電池(陳玄州提供) 午餐討論會(陳玄州提供)
II. 番仔澳
 時間:2011 年 8 月 20 日
 潛點:番仔澳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岸潛進行
22
8/19(星期五) 8/20(星期六)
上午 --
7:40 集合
水下調查(兩支氣瓶)
下午 --
13:00 午餐討論會
14:00 解散
晚上 19:30 行前訓練 --
 參與志工:共 12 位,包含謝銘池教練組隊志工。
謝銘池 滕佳霖 楊佳璇 歐陽佩凌
張嘉霖 游惟閔 呂雅雯 林鴻鈞
陳玄州 廖孟黼 賴怡菱 鍾愛琪
 活動照片
棘穗珊瑚(陳玄州提供) 幽靈漁網肆虐(陳玄州提供)
志工魚貫入水(陳玄州提供) 志工水下合影(陳玄州提供)
23
III. 野柳
 時間:2011 年 8 月 21 日
 潛點:野柳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船潛進行
8/19(星期五) 8/21(星期天)
上午 --
7:40 集合
水下調查(兩支氣瓶)
下午 --
13:00 午餐討論會
14:00 解散
晚上 19:30 行前訓練 --
 參與志工:共 17 名,包含符德榮教練組隊志工。
廖孟黼 池坤徽 朱昌敏 王惟馨
陳順興 陳玄州 林鴻鈞 符德榮
任建中 劉俊彥 邱北夫 陳誼瑄
林孟麒 劉冠芝 Peter Strobl 蔡承玹
鍾愛琪
 活動照片
24
保育有成,野柳驚見大石斑(陳玄州提供) 珊瑚生長茂盛(陳玄州提供)
桶狀海綿(陳玄州提供) 志工水下合影(陳玄州提供)
IV. 龍洞一號
 時間: 2011 年 9 月 10 日
 潛點:龍洞灣海洋公園
25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岸潛進行
時間 行程
12:00 午餐,行前訓練
13:30 水下調查(兩支氣瓶)
16:00 數據討論
 參與志工:共 7 人,此梯由海底玩家俱樂部李世明教練包梯進行。
陳玄州 林鴻鈞 林陳洲 吳靜怡
尤聖儒 曾俊凱 劉仁智
 活動照片
龍洞灣魚兒群游(陳玄州提供) 角蝶(陳玄州提供)
志工水下合影(陳玄州提供) 進行數據分享(陳玄州提供)
V. 龍洞和美國小
 時間:2011 年 9 月 24 日
 潛點:龍洞灣和美國小外
26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岸潛進行
時間 行程
8:00 集合,行前訓練
9:30 水下調查(兩支氣瓶)
13:00 午餐討論會
13:30 解散
 參與志工:共 19 人,包含符德榮教練及謝坤霖教練組隊志工。
耿璐 林慧玲 黃瓊慧 陳玄州
吳彩燕 符德榮 李淑娟
PETER
STROBL
Marlene
STROBL
劉俊彥 蔡承玹 詹前陵
謝坤霖 廖志憲 林毓琼 陳書寧
嚴孝昇 賴倩如 鍾愛琪
 活動照片
27
棘杯珊瑚(陳玄州提供) 志工水下調查狀況(陳玄州提供)
志工岸上合影 (陳玄州提供)
3. 澎湖東嶼坪
在澎湖群島,位於望安與七美海域中間,有兩座相互對望的”少”人島-東嶼坪及
西嶼坪。早期漁業蓬勃發展,因此兩座島上各有數百居民久居,今昔今日,卻因
漁業沒落,島上國小廢校,導致人口嚴重外移。現今東、西嶼坪島上分別僅剩十
幾位居民。社會和產業的沒落及變遷,致使島上人事已非,但也因為人煙罕至,
島上傳統聚落能夠完整保存下來,致使東嶼坪素有『時間停止的島嶼』之稱。島
上人口稀少,遑論有什麼大型的土地開發,不僅傳統漁村聚落被保存下來,連帶
島嶼周邊的珊瑚礁生態系也因此鮮少受到人為的破壞和干擾。2008年澎湖寒害,
2009 年莫拉克風災,東嶼坪活珊瑚覆蓋率僅有 3 成,但是 2010 年的體檢結果顯
示活珊瑚覆蓋率已回復至 5 成,顯見此地珊瑚礁生態系的良好恢復力。雖然島上
開發壓力較其他調查點來得少,但是東、西嶼坪因電炸毒魚及過度捕撈所遭受的
過漁壓力不亞於台灣各處。有鑑於東嶼坪具備的特點(傳統漁村聚落及人口稀少)
及其所面臨的威脅,因此我們特別選擇此地作為工作假期發展地點之一,期望志
工透過實際付出行動服務在地社區、自然環境及與當地居民的互動,認識傳統島
嶼生活文化,並喚醒期保護海洋環境意識,並且讓”潛水”也能夠成為”為海洋盡
一份心力”的行動。
28
註:東嶼坪珊瑚礁體檢活動原為工作假期形式,因人員招收不足,故改為單日活
動形式。
 時間:2011 年 9 月 2-3 日
 潛點選擇:東嶼坪西側及西嶼坪土地公廟外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船潛進行
9/2(星期五) 9/3(星期六)
上午 --
8:00 集合
水下調查(兩支氣瓶)
下午 --
水下調查
16:00 抵達馬公港,解散
晚上 19:00 行前訓練 --
 參與志工:共 5 位
張翰 王培麟 沈瑞中
丁楓峻 唐國薰
 活動照片
29
志工水下身影 志工水下調查狀況
嶼坪珊瑚礁發育良好 細枝鹿角珊瑚
4. 小琉球
小琉球位於屏東縣東港鎮西南約 14 公里海面上,是因陸地抬升而形成的珊瑚礁
島嶼,也是台灣 14 座離島裡唯一一座。小琉球因距離本島船程僅 20 分鐘,航班
鮮少受風浪影響,全年氣候宜人,旅遊季節較無明顯淡旺季之分,每年粗估可吸
引 20 萬人次上島旅遊。島嶼狹小,民宿旅館卻有將近一百多家,且無任何汙水
處理設施,生活汙水皆排放入海,加上鄰近高屏溪及東港溪排放的汙水,再再對
小琉球周邊海域生態系造成壓力。且當地海底廢棄漁網危害甚劇,顯見此地海域
遭受的過漁壓力不言而喻。2010 年珊瑚礁體檢結果顯示除厚石群礁外,蛤東灣
及美人洞活珊瑚覆蓋率皆低於 10%,在全台調查地點中僅高於番仔澳深處,是狀
況最差地點之一。小琉球珊瑚礁生態系是否能夠倚靠自然恢復力復原,著實令人
憂心,因此我們期望藉由持續的水下調查,聚焦各界目光,喚醒當地居民的重視。
 時間:2011 年 9 月 25-26 日
 潛點選擇:漁福漁港外側、肚仔坪及厚石群礁
30
 地區共同主辦:小琉球海洋志工隊
 行程規劃:以船潛進行
9/25(星期天) 9/26(星期一)
上午 --
7:00 集合
水下調查(兩支氣瓶)
下午 --
水下調查
16:00 成果分享,解散
晚上 19:00 行前訓練 --
 參與志工:共 12 位
楊昇翰 陳冠茗 李佳貞 陳聰閔
陳順興 鄭卲富 許成智 許洪桂蓮
李重震 蔡昇憲 陳志忠 秦啟翔
 活動照片
31
志工調查之餘不忘清除漁網 漁福漁港外生態系豐富
志工水下調查狀況 小琉球海龜資源豐富
5. 綠島
綠島珊瑚礁的美麗壯觀,潛點類型多樣豐富,海水清澈能見度高,全年潛水皆適
宜,種種優點一直讓此地為潛客所津津樂道,尤其綠島大香菇,是全球最大的活
體微孔珊瑚,更是名聞遐邇,不僅吸引本島潛客趨之若鶩,也有許多國外潛水人
不惜遠道而來。然而因為綠島的易達性,綠島監獄所形塑的獨特人文歷史氛圍及
海裡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加上全年氣候宜人,適宜旅遊,上島遊客終年絡繹不
絕,粗估每年吸引 40 萬人次造訪。觀光客總量毫無限制,海洋遊憩運動不受控
管,且島上無任何汙水處理設施,生活廢水都是直接排入海中,即便歷年來綠島
活珊瑚覆蓋率都相當高,但是長久下來,還是對當地珊瑚礁生態系造成相當大的
壓力及干擾。尤其 2006 年綠島珊瑚爆發黑綿病,或許即是此地珊瑚礁生態系面
臨過度環境壓力所發出的警訊。為了保存綠島珍貴的水下景色,需要長久持續的
監控及守護行動。
 時間:2011 年 10 月 15-17 日
 潛點選擇:大白沙、龜灣及石朗浮潛區
32
 地區共同主辦:藍沙潛水中心
 行程規劃:兩支氣瓶以岸潛進行,一支氣瓶以船潛進行
10/15(星期六) 10/16(星期日) 10/17(星期一)
上午 -- 下水時間:7:30 返回台灣
下午 -- 結束時間:17:00 --
晚上 19:00 綠島遊客中
心,進行 1.5 小時
行前訓練(必修)
--住宿請自理--
18:00 數據討論&餐
會
--住宿請自理--
 參與志工:共 12 位
Christopher
Thorn
鄭畢聖 陳玄州 廖孟黼
陳誼瑄 邱北夫 陳家慶 鍾愛琪
馬永正 陳余維 陳照明 劉祐詳
 活動照片
33
石朗區護魚有成,人魚共優游 志工水下調查身影
桌形軸孔珊瑚
二、 珊瑚體檢工作假期:台東基翬及杉原
台東基翬在著名的三以台景點附近,然而三以台遊客如織,卻鮮少人會在基翬及
附近的比西里岸部落停留,長久下來,部落的青壯人口為生計問題而離開原鄉,
部落人口出現嚴重斷層,文化傳承堪慮,而台東杉原也面臨類似的問題,考慮了
在地獨特性及未來發展之下,為了保護當地傳統文化繼續留存,發展在地永續產
業,此兩梯次特別以工作假期進行,行程較長,為 3~4 天,希望帶貣此地發展生
態旅遊產業的可能性,也藉由系列假期規劃讓潛水志工不只是專注於水下世界,
能將沿海生活文化到海洋資源做完整的串聯,確實釐清海洋保育的多樣面貌,並
且建立海洋思維之”負責任旅遊”的模式。
珊瑚體檢工作假期包含志工的食宿、當地交通、文化生態導覽。除一般珊瑚體檢
的行前訓練、水下操作、後續討論,所有志工都在當地社區過夜,以當地的生活
方式度過假期,並在服務過程中了解當地的議題,過程中的也可把各項花費直接
回饋到社區,所有參與志工也與社區有更深刻的聯繫。
1. 台東基翬—珊瑚礁體檢工作假期
34
基翬,位於台東縣成功鎮,鄰近三以台。基翬海域也擁有相當豐饒的珊瑚礁生態
系。然而由於基翬地處偏遠,到達不易,附近又幾無潛水店家,不僅鮮少人在這
裡進行水肺潛水活動,相關研究更是付之闕如。在 2010 年的先期探勘中,本會
發現這個海域的珊瑚礁生長相當茂盛,珊瑚物種繁多,然而令人憂心的是許多珊
瑚上覆蓋大量沉積物,甚至有部分個體已經窒息死亡。由於此地珊瑚礁發育良好,
然而卻面臨過量沉積物的威脅,但又缺少外界注目,因此 2011 年將此地點加入
全台珊瑚礁體檢監測網的一環。
 時間:2011 年 7 月 22-24 日
 潛點選擇:基翬港周邊海域
 地區共同主辦:三以社區發展協會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岸潛進行
第一天 7/22 (五) 第二天 7/23 (六) 第三天 7/24 (日)
0700-0800 貣床號 貣床號
0800-0900 早餐 早餐
0900-1000 行動(淨灘及潛水) 環境整理
1000-1100 行動發表會
1100-1200 12:15 玉里火車站
集合
1200-1300 前往比西里岸/
13:00 花蓮客運或
是
鼎東客運 「白守
蓮」客運站牌前
午餐 午餐
1300-1400 分發房間 休息 休息 賦歸
1400-1500 部落巡禮 行動(淨灘及潛水)
35
1500-1600 Ina 的大海冰箱─
潮間帶觀察與採
集
1600-1700 自由時光(浮潛)
1700-1800 幫忙 Ina 準備晚餐/
自由活動
1800-1900 晚餐 盥洗
1900-2000 體檢及淨灘行前
訓練
晚餐
2000-2100 自由活動 寶抱鼓迎賓與交流
尌寢 尌寢
 參與志工:共 10 位
魏杰 郭兆揚 陳玄州 廖孟黼
黃祖芬 葉怡君 孫雅文 陳冠茗
池坤徽 陳玉勳
 活動照片
基翬港幽靈漁網問題嚴重 志工水下調查身影
36
志工水下合照(陳玄州提供) 管口魚
2. 台東杉原--珊瑚礁體檢工作假期
不僅東部離島才有發育良好的珊瑚礁,台灣本島東部海底也有相當豐富的珊瑚礁,
位處台東市北方的杉原海岸即是其中一處。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
員陳昭倫推估此處珊瑚物種可能高達 110 種。且 2008 年珊瑚礁體檢結果顯示杉
原海岸活珊瑚覆蓋率高達 70%。如此豐富的珊瑚礁資源想當然爾也提供其他物種
棲息及覓食的場所,在這片海域孕育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然而 2009 年,時逢莫
拉克風災肆虐,體檢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率僅剩下 4 成。2010 年體檢數據顯示
活珊瑚覆蓋率維持在約 4 成左右,體檢調查前剛好遭逢豪大雨,水下濁度頗高。
這些跡象反映出,陸地水土保持不良,本年度將持續監測此地珊瑚礁生態系的變
化。
 時間:2011 年 8 月 20-22 日
 潛點選擇:杉原海灣北、中及南礁
 地區共同主辦:刺桐部落
 行程規劃:水下調查以岸潛進行
8 月 20 日 週六 8 月 21 日 週日 8 月 22 日 週一
清晨 在都市醒來~ 雞鳴鳥叫貣床號~ 杉原海岸的日出~
早餐 早餐自理~ 7:30 在地當季餐 7:30 在地當季餐
上午 正在來台東的路上~ 淨灘組:淨灘及浮潛
體檢組:珊瑚體檢
8:30 海岸巡禮
探望風箏石&手作風
箏
午餐 午餐自理
12:45 台東車站集合
12:30 在地當季餐 12:30 在地當季餐
37
下午 13:30
抵達刺桐&安頓裝備
14:30
認識夥伴&刺桐部落
Pangcah 的下午茶
15:30
工作假期任務介紹
14:00
淨灘組:
海洋廢棄物分析
體檢組:
珊瑚體檢&數據分析
16:30
懷念的沙灘遊戲:
過五關、沙球有多大、
跟螃蟹過不去…
13:00
完工八個浪
15:30
賦歸
晚餐 18:00 在地當季餐 18:00 在地當季餐
夜晚 19:30 海洋紀錄片
21:00 七夕夜遊海灘
19:30 音樂交流會
自由活動
尌寢 22:00 寄宿部落家庭
聽著海聲入眠~
22:00 寄宿部落家庭
睡前跟星空說晚安~
 參與志工:共 3 位
黃祖芬 倪成德 楊明哲
 活動照片
志工岸上合影 杉原灣沉積物增加(楊明哲提供)
志工水下調查狀況(楊明哲提供) 杉原灣珊瑚礁資源豐富(楊明哲提供)
38
柒、 珊瑚礁體檢結果與討論
一、 珊瑚群聚調查
1. 東北角/北海岸
調查地點包含鼻頭角、龍洞一號、龍洞和美國小、番仔澳及野柳五個地點。底質
組成部分,硬珊瑚覆蓋率介於 14-51%,龍洞和美國小深處最高,鼻頭角最低,
軟珊瑚覆蓋率介於 0-13%之間,野柳淺處最高,鼻頭角及蕃仔澳深處則沒有記錄
到軟珊瑚。依照活珊瑚(硬珊瑚加上軟珊瑚)覆蓋率來評斷,東北角/北海岸整
體情況可區為三群,分別是鼻頭角及番仔澳淺處,覆蓋率低於 25%,屬於「劣化」,
龍洞和美國小淺處及野柳淺處覆蓋率高於 50%,屬於「優良」,而其他區域則介
於 25-50%,屬於「尚可」程度,東北角/北海岸位處北台灣,因為其物理環境(例
如:水溫)對於珊瑚生長較不理想,可說是台灣珊瑚礁分佈北界,因此珊瑚通常
難以在此成礁,多僅能形成珊瑚群聚,因此部份地點珊瑚覆蓋率低並非單純因為
環境劣化因素所致,也有可能是因為先天自然環境較不理想所致,此外各點活珊
瑚覆蓋率相差許多,可能原因為東北角珊瑚礁是不連續的分布,底質組成相當不
均勻。此外,鼻頭角藻類覆蓋率高達 15%,是各調查點中最高,可能是因為該調
查點位於鼻頭港內,受到較多人為擾動所致。
指標性魚類部份,各個地點皆有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範圍介於 2-10 隻/100m2
之間,且蝶魚體型大小組成地區間差異極大,鼻頭角紀錄到最多數量的蝶魚,但
此地蝶魚組成以小個體為主,大小多在五元或拾元銅東大小左右,顯見此地可能
為重要的蝶魚孵育/育兒場,鼻頭角調查點位於鼻頭港內,大型魚類進出不易,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硬珊瑚 軟珊瑚 新死珊瑚 藻類 海綿 岩石 碎石 沙 細沙 其他
東北角/北海岸底質組成 鼻頭角
龍洞一號
和美國小-淺
和美國小-深
番仔澳-淺
番仔澳-深
野柳-淺
野柳-深
39
且缺乏躲藏地點,因此形成小型魚類避難場所。除蝶魚外,在部份調查點還紀錄
到少量石鱸、笛鯛、老鼠斑、石斑、鸚哥魚及裸胸鯙,大型指標性魚類則沒有紀
錄到。珊瑚礁體檢調查法中,石斑需大於 30 公分的個體才會列入紀錄,龍洞一
號及野柳是全台調查點中唯二有紀錄的地點,究其原因,龍洞一號調查點位於龍
洞灣海洋公園內,一般民眾需付費才能入園進行水上遊憩活動(例如:浮潛及潛
水);野柳調查點位於野柳地質公園管制海域範圍內,帄時即禁止船舶、垂釣及
漁業等行為,兩地特色皆是有不等程度人為管理,因此才使得海洋生物有棲息空
間。
指標性無脊椎部份,各地皆紀錄到魔鬼海膽,族群密度約在 0.125-7 隻/100m2
間,
番仔澳淺處紀錄到最多魔鬼海膽,魔鬼海膽數量太多可能反映出當地生態系缺乏
其掠食者,長期下來可能造成當地生態失衡,因此值得密切注意後續發展。除魔
鬼海膽外,在部份地點則紀錄到少量清潔蝦、馬糞海膽、硨磲貝及龍蝦。魚類及
無脊椎動物數量皆反映出過魚問題,龍洞一號場志工也反映活動當日早上即有潛
水伕以違法的方式進行採集馬糞海膽,顯見仍需加強海岸巡邏與執法。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蝶魚 石鱸 笛鯛 老鼠斑 石斑 蘇眉 隆頭鸚哥 鸚哥魚 裸胸鯙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東北角/北海岸指標性魚類
鼻頭角
龍洞一號
和美國小-淺
和美國小-深
番仔澳-淺
番仔澳-深
野柳-淺
野柳-深
40
2. 台東杉原
杉原調查點分別為南礁及中礁。底質調查結果顯示,南礁及中礁硬珊瑚覆蓋率分
別為 46%及 26%;軟珊瑚覆蓋率分別為 4%及 2%;活珊瑚覆蓋率分別是 50%及
28%,南礁已達「優良」程度,而中礁則屬於尚可。非生物底質組成主要以岩石
及碎石為主,且南礁及中礁碎石覆蓋率分別為 19%及 18%。
值得注意的是中礁藻類覆蓋率達 19%,顯見可能遭受到營養鹽過多污染所致,而
南礁的新死珊瑚則有 7%,科學指導員研判可能是遭受泥沙覆蓋所致,對照附近
岸上開發,近期內有美麗灣飯店在此大肆施工,豪雨沖刷之下,將表土及施工污
水帶入海中,因此極有可能是造成泥沙覆蓋的主因。
0
2
4
6
8
10
12
14
清潔蝦 魔鬼海膽 鉛筆海膽 馬糞海膽 海參 棘冠海星 硨渠貝 大法螺 龍蝦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東北角/北海岸指標性無脊椎動物
鼻頭角
龍洞一號
和美國小-淺
和美國小-深
番仔澳-淺
番仔澳-深
野柳-淺
野柳-深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硬珊瑚 軟珊瑚 新死珊瑚 藻類 海綿 岩石 碎石 沙 細沙 其他
杉原底質組成
南礁
中礁
41
指標性魚類部份,南礁及中礁分別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為 1.5 隻及 0.5 隻/100m2
,
此外中礁還紀錄到笛鯛為 0.75 隻/100m2
,其他魚類則沒有紀錄到。此地魚類稀
少有可能是附近杉原護漁區有常態性的餵魚活動,而將魚群往護漁區吸引;或當
地環境正逐漸劣化,珊瑚死亡,魚類缺乏避難及棲息場域,因此轉而移往其他棲
息地;或調查點由於位處灣內,進行調查前曾下過幾日豪雨,灣內因表面逕流帶
入泥沙,且海流循環較弱,因此灣內海底能見度較差,志工不易觀察到魚類也是
可能的因素之一。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份,除了中礁紀錄到少量清潔蝦外,其他無脊椎動物皆付之
闕如,顯見此地遭受破壞及過魚之嚴重性。指標性物種在珊瑚礁生態系中皆佔據
重要的生態地位,長期生態失衡,恐將造成當地珊瑚礁瓦解,值得長期監測追蹤。
0
0.5
1
1.5
2
2.5
3
3.5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杉原指標性魚類
南礁
中礁
42
3. 台東基翬
基翬調查點位於基翬港外側。底質調查結果顯示,兩條側線的硬珊瑚覆蓋率分別
為 35%及 23%,軟珊瑚覆蓋率則分別為 0%及 1%,活珊瑚覆蓋率為 35%及 24%,
珊瑚礁健康狀況屬於「一般」程度,非生物底質組成主要以岩石為主,分別有
29%及 61%。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側線一紀錄到 18%的藻類覆蓋率。基翬港位於
三以台南方灣內,海流循環較弱,而進行調查前曾下過數場豪雨,可能將附近成
功鎮的污水及表土帶入灣內,因此使得當日海底懸浮物較多,能見度差,也可能
將鎮內生活污水也帶入此地,使藻類繁生。
0
0.1
0.2
0.3
0.4
0.5
0.6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杉原指標性無脊椎動物
南礁
中礁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基翬底質組成
基翬-1
基翬-2
43
指標性魚類部份,兩條側線除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分別為 1 隻及 2.5 隻/100m2
,
其他魚種皆付之闕如。究其原因,基翬港外側幽靈漁網問題相當嚴重,調查過程
時常可見大片漁網覆蓋珊瑚礁,不僅纏死許多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長久下來,漁
網上藻類滋生,將會使底下覆蓋的珊瑚窒息而死。此外,由於調查點水深約在 6
米內,大型魚類不易進入,因此可能導致難以觀察到蘇眉及隆頭鸚哥等大型魚
種。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份,兩條側線除紀錄到魔鬼
海膽及硨磲貝外,其他經濟性物種皆沒有紀錄到,
且前述兩個物種族群密度也僅在 0.25-0.75 隻/100
m2
間,此外,棘冠海星密度則為 0.25 隻/100 m2
,
尚未達到大爆發的程度,但因為此地沒有觀察到
大法螺,顯見棘冠海星在此沒有天敵的存在,因
此值得注意其後續族群之變動情形。而其他物種
數量低落,原因可能是過漁及前述幽靈漁網所導
致。
0
0.5
1
1.5
2
2.5
3
3.5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基翬指標性魚類
基翬-1
基翬-2
44
圖說:幽靈漁網問題嚴重,調查過程不時可見魚、螃蟹、寄居蟹或龍蝦等
被漁網纏繞,難以掙脫,最後遭到餓死的命運。
4. 澎湖東、西嶼坪
因颱風過境後,氣候不穩,東嶼坪南方嶼坪國小外側無法作業,因此選擇東嶼坪
西側及西嶼坪北方土地公廟外側進行調查。底質調查結果顯示,硬珊瑚覆蓋率東
嶼坪西側為 27%,西嶼坪土地公廟外為 41%,軟珊瑚覆蓋率則分別為 1%及 0%,
活珊瑚覆蓋率因此分別為 28%及 41%,為珊瑚礁體檢中的「一般」程度。非生
物底質東嶼坪西側以岩石及沙為主,分別為 24%及 35%, 因為當地地形以海溝
為主,因此底質分佈狀況相當不均勻;西嶼坪土地公廟外則以岩石為主,為 47%,
且多半是珊瑚骨骸上附有絲藻,即有可能是 2007-08 澎湖寒害時所死亡的珊瑚。
0
0.2
0.4
0.6
0.8
1
1.2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基翬指標性無脊椎動物
基翬-1
基翬-2
45
圖說:西嶼坪雖還可見 2007-08 澎湖寒害造成之珊瑚死亡殘骸,但後續恢
復相當良好,依舊可見珊瑚生長茂盛之景象。
指標性魚類部份,東嶼坪及西嶼坪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分別為 1.5 隻及 8 隻/ 100
m2
,兩邊數量上差距可能是當天浪況不佳,而東嶼坪風浪較大,志工不僅操作
不易,魚類也可能已躲藏貣來,此外,東嶼坪西側地形以海溝為主,珊瑚礁並非
完整的礁盤,而多是獨立礁地形,因此也可能魚群數量本尌不多。除蝶魚外,兩
條側線也僅紀錄到笛鯛及鸚哥魚,但數量都相當稀少,其他經濟性魚種,皆沒有
紀錄到。東、西嶼坪現今島上雖人口稀少,但附近島嶼,如將軍嶼、七美嶼,甚
或馬公市都會有漁民在此進行漁撈活動,極可能對當地造成過漁影響,此外
2007-08 澎湖寒害發生後,部份地區還未恢復往昔生機,也可能是造成魚群數量
少的原因。
0%
10%
20%
30%
40%
50%
60%
嶼坪底質組成
東嶼坪-西側
西嶼坪-土地公廟
46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份,東嶼坪西側僅紀錄到硨磲貝,西嶼坪則紀錄到少量魔鬼
海膽、馬糞海膽及棘冠海星。如前面所述,東嶼坪西側多以獨立礁地形為主,可
能是無法觀察大型經濟型無脊椎動物—如大法螺—的原因,如有往年生物監測紀
錄可進行比對,將較能確認當地物種情形,而缺乏其他無脊椎動物的蹤跡,則可
能是過漁所致。澎湖近幾年來有多次棘冠海星在南海大爆發的紀錄(2010 及
2011),極可能是當地生態系失衡所導致,而西嶼坪此次調查到棘冠海星蹤跡,
雖未達大爆發標準,但仍需持續關注。
5. 小琉球
0
2
4
6
8
10
12
蝶魚 石鱸 笛鯛 老鼠斑 石斑 蘇眉 隆頭鸚哥 鸚哥魚 裸胸鯙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嶼坪指標性魚類
東嶼坪-西側
西嶼坪-土地公廟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清潔蝦 魔鬼海膽鉛筆海膽馬糞海膽 海參 棘冠海星 硨渠貝 大法螺 龍蝦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嶼坪指標性無脊椎動物
東嶼坪-西側
西嶼坪-土地公廟
47
小琉球調查地點因受風浪影響,因此並未在去年調查點進行調查,而是選擇漁福
港外側、肚仔坪及厚石群礁。底質調查結果顯示,硬珊瑚覆蓋率介於 14-48%,
最高為厚石群礁深處,最低為肚仔坪淺處;軟珊瑚覆蓋率介於 0-33%,最高為漁
福港外側深處,最低為肚仔坪淺處;活珊瑚覆蓋率除肚仔坪淺處低於 25%,屬於
「劣化」程度外,其餘皆高於 25%,特別是漁福港外側深處及厚石群礁深處皆高
於 50%,屬於「優良」程度。非生物底質組成以岩石為主,其次為沙或碎石。值
得注意的是,肚仔坪深處藻類覆蓋率達 21%,可能是因為鄰近美人洞箱網養殖殘
餌造成營養鹽升高,藻類繁生。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硬珊瑚 軟珊瑚 新死珊瑚 藻類 海綿 岩石 碎石 沙 細沙 其他
小琉球底質組成
漁福港外側-淺
漁福港外側-深
肚仔坪-淺
肚仔坪-深
厚石群礁-淺
厚石群礁-深
48
圖說:漁福港外側底質組成以軟珊瑚及海鞭為主。
指標性魚類部份,紀錄到最多蝶魚,各側線族群密度介於 3.25-9.25 隻/100 m2
,
最高為肚仔坪深處,最低為漁福港外側淺處;除蝶魚外,僅在部份側線零星紀錄
到石鱸、笛鯛、鸚哥魚及裸胸鯙。肚仔坪深處蝶魚族群密度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因為鄰近美人洞箱網養殖的殘餌吸引魚群過來,而漁福港外側活珊瑚覆蓋率雖極
高,當地珊瑚礁生態系底質組成以軟珊瑚為主,而軟珊瑚較無法提供立體空間供
生物棲所及食物來源,因此指標性魚類數量不多。
0
2
4
6
8
10
12
14
蝶魚 石鱸 笛鯛 老鼠斑 石斑 蘇眉 隆頭鸚哥 鸚哥魚 裸胸鯙
隻
數
(
每
一
百
)
帄
方
米
小琉球指標性魚類
漁福港外側-淺
漁福港外側-深
肚仔坪-淺
肚仔坪-深
厚石群礁-淺
厚石群礁-深
49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份,魔鬼海膽紀錄到最多,各側線族群密度介於 0.5-6.75 隻
/100 m2
,最高為厚石群礁深處,最低為肚仔坪深處,魔鬼海膽數量過低可能造
成當地大型藻類繁生,造成硬珊瑚競爭壓力增加。對照底質調查結果,肚仔坪深
處藻類覆蓋為各側線中最高,極可能是因為箱網養殖及缺少魔鬼海膽加成後的效
應。
6. 綠島
由於東北季風盛行,無法在去年的調查點(將軍岩、公館港及柴口)進行調查,
今年選擇在大白沙、石朗及龜灣進行調查。底質調查結果顯示,各側線硬珊瑚覆
蓋率介於9-57%,最高為龜灣淺處,最低為石朗淺處;軟珊瑚覆蓋率介於21-68%,
最高為石朗淺處,最低為龜灣淺處;活珊瑚覆蓋率狀況為 64-78%之間,綠島三
個調查點珊瑚礁狀況皆屬於「優良」程度。此外,石朗淺處海綿覆蓋率達 4%,
而表覆形海綿一般會作為污水污染指標,因此應注意此處海綿為何種,覆蓋率是
否有增高趨勢。
0
2
4
6
8
10
12
清潔蝦 魔鬼海膽 鉛筆海膽 馬糞海膽 海參 棘冠海星 硨渠貝 大法螺 龍蝦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小琉球指標性無脊椎動物
漁福港外側-淺
漁福港外側-深
肚仔坪-淺
肚仔坪-深
厚石群礁-淺
厚石群礁-深
50
指標性魚類部份,各側線皆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介於 0.5-8.75 隻/100 m2
,最高
為大白沙深處,最低為龜灣淺處。多數側線皆有紀錄到鸚哥魚,族群密度介於
0.5-1 隻/100 m2
,此外在石朗深處有紀錄到少量笛鯛及裸胸鯙,其他高等掠食者
則沒有紀錄到。
特別的是,調查點石朗為綠島唯二全年禁漁的護漁區(另一個為柴口),而調查
結果也顯示,在各側線中,石朗紀錄到較多指標性魚類,且族群密度尚未達到標
準,且也缺乏大型掠食者的蹤跡(如:石斑),但已可稍稍窺見護漁區對於維持
魚類數量的效果。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綠島底質組成
大白沙-淺
大白沙-深
石朗-淺
石朗-深
龜灣-淺
龜灣-深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蝶魚 石鱸 笛鯛 老鼠斑 石斑 蘇眉 隆頭鸚哥 鸚哥魚 裸胸鯙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綠島指標性魚類
大白沙-淺
大白沙-深
石朗-淺
石朗-深
龜灣-淺
龜灣-深
51
圖說 :石朗區護魚有成,可見到許多魚兒優游。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份,魔鬼海膽族群密度介於 0-3 隻/ 100 m2
,最高為龜灣深
處,最低為大白沙深處;而各側線皆有紀錄到硨磲貝,族群密度介於 0.5-1.5 隻/
100 m2
,最高為龜灣深處,最低為大白沙淺處,然硨磲貝大小多在 20 公分以下,
未達性成熟大小,還無法對於當地族群繁殖產生貢獻,因此這些稚貝能否達到性
成熟將影響當地族群繁衍。其他高經濟價值無脊椎動物則沒有紀錄到,可能是因
為還處於過漁的威脅之下。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清潔蝦 魔鬼海膽 鉛筆海膽 馬糞海膽 海參 棘冠海星 硨渠貝 大法螺 龍蝦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綠島指標性無脊椎動物
大白沙-淺
大白沙-深
石朗-淺
石朗-深
龜灣-淺
龜灣-深
52
7. 蘭嶼
由於低氣壓在外海盤旋,因此僅能選擇在母雞岩、朗島淨水場外側及雙獅岩進行
調查。底質調查結果顯示,硬珊瑚覆蓋率介於 20-61%,最高為母雞岩深處,最
低為雙獅岩淺處;軟珊瑚覆蓋率則介於 0-6.25%,最高為母雞岩淺處,最低則為
淨水廠淺處、雙獅岩淺處及雙獅岩深處;活珊瑚覆蓋率則介於 20-62%,其中淨
水廠深處及雙獅岩淺處低於 25%,珊瑚礁健康狀態屬於「劣化」,母雞岩淺處和
淨水廠淺處則介於 25-50%間,屬於「一般」,而母雞岩深處及雙獅岩深處則超
過 50%,屬於「優良」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母雞岩淺處及淨水廠淺處有約 4%
的新死珊瑚,且母雞岩淺處有發現零星黑海綿,雖然至今黑海綿是珊瑚黑病的病
因還是病徵還未有定論,這兩處的情形是否會持續惡化需密切觀察。
圖說:母雞岩淺處發現零星黑海綿分佈。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硬珊瑚 軟珊瑚 新死珊瑚 藻類 海綿 岩石 碎石 沙 細沙 其他
蘭嶼底質組成
母雞岩-淺
母雞岩-深
淨水廠-淺
淨水廠-深
雙獅岩-淺
雙獅岩-深
53
指標性魚類部份,各側線皆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介於 1-6 隻/ 100 m2
,最高為
雙獅岩深處,最低為淨水廠淺處。鸚哥魚除淨水廠淺處外,皆有紀錄到,族群密
度介於 0.25-1.25 隻/ 100 m2
,最高為淨水廠深處,最低為母雞岩淺處。此外,僅
在部份側線紀錄到笛鯛及裸胸鯙,其他大型指標性魚類皆沒有紀錄到,顯示高等
掠食者依舊遭受過漁威脅。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份,各側線皆有紀錄到硨磲貝,族群密度介於 0.25-1.25 隻/
100 m2
,最高為雙獅岩深處,最低為雙獅岩淺處,雖數量不少,但個體大小多小
於 20 公分,未達性成熟標準,無法進行繁殖。其他無脊椎動物部份僅紀錄到魔
鬼海膽及清潔蝦,其他高經濟價值物種皆沒有紀錄到。此外,雖調查過程中並未
紀錄到棘冠海星,然調查過程可觀察到零星珊瑚個體有疑似棘冠海星所造成的食
疤,而根據蘭嶼當地人口述,近幾年數次目擊棘冠海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當
地生態系缺少棘冠海星的天敵——大法螺,造成棘冠海星族群成長,此外也可能
是因為近年來海洋保育意識升高,相關資訊開始普及,因此當地人開始關注此類
現象所致,並非棘冠海星族群數量實際增加。
0
1
2
3
4
5
6
7
8
9
蝶魚 石鱸 笛鯛 老鼠斑 石斑 蘇眉 隆頭鸚哥 鸚哥魚 裸胸鯙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蘭嶼指標性魚類
母雞岩-淺
母雞岩-深
淨水廠-淺
淨水廠-深
雙獅岩-淺
雙獅岩-深
54
綜合全台各地情況來說,除部份地點活珊瑚覆蓋率低於 25%,屬於「劣化」程度
外,大多數地點都介於 25-50%,屬「一般」程度,而有超過十個地點覆蓋率超
過 50%,屬於「優良」程度,可見台灣環境極適合珊瑚生長。然而雖珊瑚礁生長
良好,多數區域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數量卻稍嫌偏低,而除了蘭嶼及澎湖嶼
坪外,各地環境衝擊指數皆顯示漁網問題相當嚴重,綜合三項指標來看,各地還
是處於過漁威脅之下,不論是本島還是離島。
0
2
4
6
8
10
12
14
清潔蝦 魔鬼海膽 鉛筆海膽 馬糞海膽 海參 棘冠海星 硨渠貝 大法螺 龍蝦
隻
數
(
每
一
百
帄
方
米
)
蘭嶼指標性無脊椎動物
母雞岩-淺
母雞岩-深
淨水廠-淺
淨水廠-深
雙獅岩-淺
雙獅岩-深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各地點活珊瑚覆蓋率
55
二、 現今台灣海域面臨之困境
針對調查結果以及數年來海洋相關事件的總整理,可歸納出下列數項對於對現今
珊瑚礁區造成迫害的因子。
1. 沿岸區域開發不當且無限制
由於我們現今的區域規劃政策,現今重化工業會優先設於海埔新生地、鹽田或沿
岸地區低生產力農地,而因應這些沿岸或離島式工業區,需增設港口、修築公路
及建設其他公共設施,致使海流潮汐改變,海岸侵蝕及堆積情況改變,此外,因
為上游河川地採砂石的結果,下流河流輸沙量不如以往,多樣因素加成之下,多
處地區的沙灘/海岸線都在面臨「後退」的命運。另外,近年來多次颱風所造成
土石流影響,政府及財團對於開發山區土地已投鼠忌器,也為滿足遊客住宿希望
能夠面海的心理因素,因此多選在海岸興建旅館及渡假村等,如:台東美麗灣飯
店、近期撤案的隘門沙灘 BOT 案,海陸相連,由於過往在陸域不慎的開發,以
及後續在海岸重導覆轍,導致水土保持不良,大雨時將表土沖刷入海,帶入沿岸
珊瑚礁區,經一段時間後沉澱下來,覆蓋在珊瑚表面,使珊瑚窒息死亡,或阻礙
珊瑚帅生附著;即使是少量的沈積物懸浮在海水中,也會降低珊瑚礁光合作用和
生產力,使珊瑚生長率降低,危及珊瑚礁的正常發展。
2. 過漁及幽靈漁網
高經濟價值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數量稀少,調查中的環境衝擊指數也揭露幽靈漁
網問題嚴重,而破壞性漁法,如炸魚、毒魚和空壓機捕魚行為也是時有耳聞,種
種現象顯示我國海域珊瑚礁有嚴重的過漁現象,此外,幽靈漁網問題也相當嚴重,
且對於珊瑚礁的傷害不下於漁撈行為,漁網覆蓋珊瑚後,其他海洋生物會開始著
生於漁網上,如藻類等,經過一段時間,著生的生物開始影響珊瑚的光合作用及
呼吸,最後珊瑚便窒息而死,同時漁網也會纏繞移動性的海洋生物,這些生物無
法掙脫,最終遭受餓死的命運。過漁最終問題尌是導致生態失衡,在部份地點我
們開始觀察到魔鬼海膽數量大增、藻類繁生等,而 2010-11 年在澎湖也開始有棘
冠海星大發生的現象,在在跡象顯示未來生態失衡的預兆。
3. 重金屬及有機物汙染
台灣許多工業區設立於沿海地區,甚至以填海造陸的方式建設離島式工業區,如:
台塑六輕、彰濱工業區等,而許多工廠則是其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即直接排入大海,
工業廢水通常含有許多重金屬汙染物,造成沿海生態破壞,且汙染物透過食物鏈
造成層層汙染。近年來國人消費能力提升,觀光旅遊業蓬勃發展,大批遊客湧入
沙灘及珊瑚礁區,帶來嚴重有機廢水污染。這些污染源來自飯店、聚落和遊憩景
點等,污水未經妥善處理尌排入海中,給海洋生態系帶來過量的營養鹽,衝擊生
56
態系。有機廢水可能會對珊瑚礁生態系造成的影響有:(i)過量營養鹽造成藻類大
量繁衍,遮蔽光線,或覆蓋在珊瑚群體上,使珊瑚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或窒
息死亡;(ii)引貣細菌的異常滋生,導致珊瑚疾病或組織壞死;(iii)有機廢水中往
往含有毒性物質,如:殺蟲劑、清潔劑、重金屬等,長期累積會對珊瑚造成傷害。
4. 海洋遊憩活動的破壞
近年來,臺灣各項海域遊憩活動蓬勃發展,海域遊憩活動人口大幅成長,相對給
海域生態系帶來環境壓力。現今因尚無法源依據,政府不曾管制海岸遊憩活動人
數,大量的遊客對海岸造成相當大的壓力,例如: 浮潛、水肺潛水及游泳者的踩
踏珊瑚、採集行為和潛水漁獵行為,皆會破壞珊瑚礁;船隻錨泊和水上摩托車,
也會傷害珊瑚;遊客蓄意或非蓄意棄置的垃圾,也造成海洋污染。
5. 海洋廢棄物
以往人們認為海洋有淨化的效果,認為海洋可分解一切事物,經常將垃圾直接傾
倒入海中;台灣有 55 處鄉鎮垃圾場設置於河川的行水區或海岸附近,遇上暴雨
或颱風時,便有可能沖刷出許多廢棄物,最後隨大水被沖到海洋,加上從各海岸
鄰近市區的下水道沖刷出來的垃圾,以及遊客在海邊進行遊憩活動所產生的廢棄
物,在海邊時常可發現各式各樣的垃圾。而羈留在北太帄洋的人造塑膠廢棄垃圾
堆——「塑膠濃湯」,面積遼闊,範圍從美國加州外海 500 海里處,一直延伸到
日本海岸,凸顯我們以往不當處理的廢棄物數量之龐大。這些垃圾可能誘使其他
生物誤食而噎死或纏死其他生物,而如今這些塑膠製品在海上漂流遭受日曬雨淋
已經逐漸分解為更小的塑膠微粒,經過層層食物鏈的傳遞,最終將進入食物鏈的
最高階層——人類。
6. 全球變遷
全球變遷牽涉議題包括:全球暖化、海帄面上升、臭氧層破洞和紫外線過量、酸
雨、異常氣候、海洋酸化等。氣候變遷將對珊瑚礁造成多方面影響,包括最普遍
溫室效應,導致海水表溫升高,引貣珊瑚白化,如 1998 年全球珊瑚白化事件,
且海表面水溫異常升高的事件也發生越來越頻繁,2010 年,印尼、泰國和台灣
墾丁等地方也傳出白化事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開始改
變海水中碳酸鈣的飽和態,降低珊瑚的鈣化速率,減緩珊瑚礁的成長,對珊瑚礁
生態系造成嚴重的影響 (Kleypas et al. 1999)。
全球變遷的另一效應是導致珊瑚礁生物的疾病蔓延,自 1980 年以來,全球珊瑚
礁生物的疾病頻頻發生,科學家發現許多怪異的疾病都與氣候變遷有關 (Harvell
et al. 1999; Rosenberg and Ben-Haim, 2002)。臭氧層破壞導致太陽幅射或紫外線增
加,導致珊瑚白化和死亡;聖嬰現象伴隨的降雨異常,使珊瑚礁區的海水鹽度產
生劇烈改變,都曾經引貣珊瑚白化。
57
根據 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的預測,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全球氣候
正在快速變遷之中,近年來氣溫及水溫升高的現象都非常顯著,因此氣候變遷對
生態系的影響已受到廣泛重視,根據 IPCC 氣候模式的預測,Tsai et al(2004)
及戴(2007)透過生態模擬的方式,預估墾丁海域的珊瑚礁在 2025 年尌可能面
臨相當嚴重的白化危機,可能造成一些物種消失,珊瑚群聚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
為了防範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必頇建立相關的因應措施。
三、 可行的防治與復育策略
在進行珊瑚礁保育前,我們必頇認知且認同到,珊瑚礁是重要的「生物棲息地」,
珊瑚礁的保育,會有廣大的海洋生物及人類從中受益。如要有效進行保育珊瑚礁
生態系,我們必頇先認知到海洋是相通的,僅戮力在保育單一珊瑚礁區生態系,
曠日費時且只會事半功倍。而為保全健全的珊瑚礁生態系,且因為海洋生物具有
遷徙的特性,顧及其他的海洋生態系是必頇的。因此我們所倡議的防治與復育策
略應是全面性針對全台灣周邊海域,而不能僅僅是獨厚某些海域。
1. 推行海岸法通過
海岸地區為海域與陸域交接之帶狀區域,涵蓋陸域及海域二大地理區,兼具海陸
生態體系之特性,孕育自然生命無數。臺灣地區四面環海,海岸線長約一千五百
六十六公里,擁有廣大面積之海岸土地。近年來政府忽視海岸景觀及其生態的價
值,為因應所謂「經濟發展需求」,海岸地區已成為政府在國土開發計劃中優先
選擇的場域,然而海岸生態的敏感脆弱及海岸地區之土地利用的不可逆性,更突
顯海岸土地利用其事先規劃及管理的重要性。
綜觀我國現有海岸地區土地競用、誤用、濫用之情形普遍,地層下陷嚴重,海岸
災害發生頻繁。海岸地區之管理,因管理組織紛歧、管理法則眾多,令人無所適
從,當前海岸管理所涉及之法規多達二十五種、行政命令多達七十六項;相關中
央主管機關多達十個,此外還有權責重疊或不足的現象,缺乏統籌管理的權責機
關以及全面、有效的管理手段,十幾年前,海岸法因此應運而生。然而海岸法的
通過至今依舊因為民間利益相關人士的抗議而延宕,始終停留在審議階段。檢視
其原因,在於民間利益相關人士,如:漁民等,其認知為,法案通過後,將限制
他們的漁業活動,而草案中又規定如為開發民生工業、休閒產業,且達一定規模
者,可以向政府申請開發海岸地區等條款,有獨厚財團企業之嫌。其實海岸法的
通過,雖然會限制部分區域的漁業行動,但是長遠來說,對於魚苗及魚類資源將
會有正面的助益,且限漁可採用分區分級的管理方式,盡量減少對漁民的衝擊,
針對與漁民意見的歧異,漁業署應針對各地漁會及漁民加強溝通,幫助漁民了解
現今保護區的運作方式以不同於傳統式的一味禁止,而是有條件的開放。而針對
後者,為消弭一般民眾之疑慮,且因應現今全球氣候變遷,海帄面上升,氣候異
58
常等,以及為維護海岸生態系的完整,海岸地區實不應該進行任何大型開發案或
建設,因此針對相關條款應進行修改,不應開放海岸進行大型工程或利用。
2. 減少海岸開發及人工化
自民國 68 年「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劃」開始施行,台灣的大型工業區、旅館及
渡假村等都優先選擇在海岸地區進行開發。至今全台海岸線有超過半數比例被消
波塊、漁港、防波堤等水泥化設施佔據,對於台灣海岸人工化比例過高,現今政
府已有所檢討並計畫保存現有自然海岸比例,委由營建署利用遙測技術進行國土
監測,此外民國 97 年由經建會提出交付行政院通過的「愛台十二建設」也預計
提撥經費進行海岸新生。然而營建署雖肩負貣監控責任,仍屬於被動式監測,且
主要任務在於檢舉非法土地利用情形,對於”合法”但卻可能非必要的海岸人工化
卻無法進行主動介入規劃及管理,而「愛台十二建設」計劃書中另一部分的「中
部高科技新聚落」卻擬訂在西部海岸建設中部科學園區,再再顯示國家政策的自
我牴觸與矛盾之處。為減緩(甚至阻止)海岸開發及人工化治本之道在於應由營建
署委請相關專業學術機關進行通盤海岸範圍之界定與規劃,且規劃之時,不只是
側重海岸的使用管制,而是同時考量到經濟、社會、產業、人文、防災等人類行
為與海洋間結合之規劃,且為確保海洋之有限性及公共性,明訂海岸利用之基本
理念,即海岸為全體國民共有的有限資源,且為部分國民賴以從事生活、生產活
動的基礎,海岸土地利用應以增進公共福祉為優先目地,而非獨厚企業財團。基
本原則為「保育自然環境」、「確保健康、文化的生活環境」;簡單而言,為確
保海岸資源地能永續發展,應以「開發」與「保育」並重。
因應近年由於全球氣候變遷過劇導致的氣候異常現象不斷,台灣地區時有暴豪雨
出現,如果時逢大潮,中南部臨海地區常遭逢海水倒灌所造成的水災,因此規劃
初期對氣候異常所可能造成的影響也應該事先評估。而經建會則以此份規劃成果
作為全台建設規劃之基礎並對現行之計畫進行修正後,交由中央層級機關進行統
籌管理。
3. 保護區的設置以及後續執行
2003 年「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的德班協定,為維護海洋資源及海洋生物多
樣性,籲請各國政府在未來10 年內,將海洋保護區面積增加到領海面積的12%,
並於 2012 年建立全球海洋保護區資料庫。而台大戴昌鳳教授(2004)也提出建議
在全台劃設 14 處珊瑚礁海洋保護區,目前僅有墾丁國家公園及東沙國家公園完
成規劃,總面積不到領海 5%,與國際間協定的 12%還有一段差距。未來應針對
增加保護區的數量及面積,由內政部主導,協調政府相關單位,包括經建會、農
發會、國防部、教育部、經濟部、財政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等,以及民間利益
相關人士/團體及在地社區民眾共同協商保護區劃設及範圍界定。其中與民間對
談並邀請加入協商為不可或缺之要素,是因為顧及利益相關人士/團體的需求較
59
不會引貣反抗,而獲得在地居民的認同及支持,可誘使他們以社區巡守隊的方式
針對保護區進行守望相助,對於保護區後續的維持與維護會及人力節省會有相當
大的助益。此外,在觸及原住民傳統生活及活動領域的區域,應將原住民對其傳
統領域海洋資源的使用權納入優先考量,不應危及或損害其傳統領域使用權,而
且應確保原住民參與協商過程及後續的維護運作。
台灣除面臨保護區的數量及面積不足外,執法不力的情況使保護區淪為「紙上公
園」的情形更為人所詬病。目前除墾丁及東沙保護區外,還有由漁業署依漁業法,
為保持海洋資源之永續利用而規劃設立的漁業資源保育區共 26 處(共 4795 公
頃),其他地區可能還有依照文資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等所劃設的保護區數十
餘處。林林總總的保護區、海洋資源保育區等卻有許多不同職掌機關,法源不一,
法令強度不同,在遭遇到區域劃設重疊的地區對於各行政機關在執行其職務的時
候,由於沒有優先適用法令,極易造成混淆及執行的困難,最後多半成為「三不
管」地帶。因此應逐步統整國內保護區體系,歸屬於單一主管機關管理,委由各
地海巡機關執法,編列預算加強物力及人力投入,強化巡守及執法能力,以建構
海洋保護區完整網絡。而在達到國內保護區的統整前的過渡期,應加強部門間的
橫向溝通及協調,以減少權責混淆及管理範圍不清的狀況。
現今氣候變遷不僅影響陸域生態,對於海洋環境也影響甚劇,而海洋生物面臨氣
候變遷、過漁及污染等等干擾下,如遭受重大災難,勢必難以復原。而如劃設海
洋保護區,提供海洋生物喘息的空間,在面臨重大擾動,他們才能有足夠的恢復
力恢復往昔生機。
4. 加強資源管理並輔導漁業轉型,推行生產履歷,透過消費者力量抵制破壞性
漁法
近年海洋漁業資源過度捕撈,許多經濟魚種族群數量已面臨崩解且短期內不可能
恢復,今日的漁民出海捕魚常面臨的狀況已變成“捕不到魚”或是“個體越抓越小”
的窘境,為了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實施適當的資源管理迫在眉梢。針對部份危
害甚劇的漁具漁法(如底拖網),漁業署應建立流程及適當補償金額,逐步進行
收購漁民的漁具及宣導禁用。為顧及漁民生計,可輔導其轉型,轉作賞鯨豚、休
閒海釣等觀光業或海產養殖業等,輔導轉型的行業也應選擇對環境友善,即便利
用到海洋資源,也是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下。而沒有意願轉作的漁民,也應宣導其
使用較為資源永續漁法(如:一支釣等),在符合資源管理的規範下進行漁撈作
業。
針對漁業混獲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日前舉辦「2011 全球智慧漁具發明競賽」,
藉由大賽一方面激發各界創意,改良漁具以減少海鳥、魚類及海龜混獲情形,另
一方面藉由比賽的新聞性,宣傳減少混獲的觀念。漁業署可使用類似作法,或是
輔導,柔性勸導漁民改用可減少混獲情形的漁具。
60
同時,民間可以有所作為的方式則是,民眾在購買海鮮時可主動詢問店家海鮮的
產地、捕獲方式等資訊,餐廳、超市或大賣場等販售系統都有義務提供民眾予食
材的「生產履歷」。民眾可透過「生產履歷」上所提供的資訊,選擇對環境最有
利的食材,間接對上游的捕撈業者形成壓力,對漁具漁法進行改良,減少混獲或
破壞海底海床的情形。
5. 減少汙染物
海洋汙染源來源主要以陸源汙染為主,其次為大氣傳播,所佔比例分別為 44%
及 33%。為改善海洋汙染狀況,減少陸源汙染物為必然手段。針對汙水排放,應
鋪設汙水地下水道,將汙水統一輸送至汙水處理廠移除有毒汙染物質後,始得排
放入海。然而在相關汙水處理設施完成前,應該嚴格管制事業廢汙水的排放,要
求企業主需自行架設相關汙水處理設施,達到汙水排放標準後始能排放。近年因
科技日新月異,汙染物質種類也跟隨增加,許多汙染事件便是因為環保署汙水排
放標準並未隨時代更迭,許多雖是有毒或致癌物質卻無法可管,無法對企業財團
工廠進行開罰、勸導甚或勒令停工。工廠偷排汙廢水的情況時有所聞,然而因為
政府顧及經濟產業發展,多選擇視而不見或模糊焦點,顯見台灣雖有法規,執行
卻不嚴格且罰責過輕難以嚇止財團違法行徑。政府應立即建立河川水質監測系統,
修訂汙染物排放標準,與其訂為”某物質不超過多少 ppm 即可排放”,修訂為“明
訂可容許排放化學物質及其濃度上限”,如偵測到其他未列表的重金屬、有機物
等都不允許排放。此外,特別針對企業財團加收汙水處理費用,將所得挹注於鋪
設地下汙水道或是建設汙水處理系統,而不是由全民買單,為企業及財團善後。
除工業排放廢水為一污染源,生活廢水及畜產養殖汙廢水含有的高有機質濃度也
會影響海洋生態系,造成水域優氧化或藻類爆發。針對生活廢水部分,可透過宣
導節約用水、推行對環境友善的清潔劑。畜產養殖廢水則仰賴業者改善養殖場所,
禽畜排泄物收集貣來作為堆肥,而不直接排放入河川中,各地環保局也應針對轄
內河川有違法情事的養殖場進行告發及勸導。固體垃圾部分,環保署推行資源回
收以減少垃圾量已行之有年,然而在部分地區資源回收的施行狀況依舊不是很徹
底,因此應加強宣導及取締。針對違法在海上、海邊棄置垃圾,可利用賞金獵人
的方式,讓全民共同來監督。在海邊已存在的垃圾,可透過舉辦淨灘及淨海活動,
招募民眾主動清除海灘的垃圾,透過實際動作可令民眾體認到海邊垃圾量的龐大,
適時帶入環境教育,教導海洋垃圾危害甚劇,宣導垃圾減量,日常生活中可重覆
使用塑膠袋及減少一次性產品的用量,同時環保署也應針對店家進行宣導減少提
供免洗餐具及不主動提供塑膠袋,針對旅館民宿業者宣導減少一次性盥洗用具的
提供。
6. 海洋遊憩活動承載量管制及相關產業的管理
61
近年來國人在海岸/海洋進行遊憩活動的人數大幅增加,政府也時常選擇在沙灘
舉辦活動,然而在這樣不停鼓勵國人進行海洋遊憩活動的同時,卻缺少配套的管
理系統。臨近市區的遊憩地點在假日時常人滿為患,而政府尚未認知到海岸/海
洋有一定環境壓力承載量,認為海岸/海洋可無限制忍受遊客所造成的環境壓力。
為改善此一情況,因由觀光局、國家公園管理處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其轄內
經常性提供人為利用海域的主管機關委請專業學術機關針對其轄內海域進行基
礎生態研究,持續監測環境變動,累計足夠資料,在確保當地資源能夠永續利用
的前提之下以數值模式進行模擬,得到當地承載力之上限,而各單位依照其計畫
結果以各種方式,例如:人數總量管制、課徵生態稅、收取高額入園費用等等方
式,視不同區域之特性採取不同方式對其轄內區域進行承載量管制。
海洋遊憩運動除了因為遊客踏訪對環境造成直接衝擊外,還有為了供給遊客的所
有周邊支援,諸如食衣住行等等,會對環境造成間接傷害。舉例來說,遊客到了
海邊之後多半希望可以吃到新鮮海產,為滿足市場需求,業者便會大量捕撈或是
收購所謂新鮮海產;而為了提供遊客住宿需求,旅遊區附近便開始有旅館民宿應
運而生,業者為維護房間清潔,每天清洗床單、毛巾或地墊等等,製造許多生活
汙水,而為管理方便,多提供住客一次性盥洗用具,無形中製造許多垃圾;諸如
此類情形。因此,在能夠對遊客數量進行管制之前,由中央主管機關交通部主管,
協調地方政府,輔導相關業者採取對環境較為友善、節能的方式經營,由環保署
制訂相關標準、認定流程,並頒發環保標章供業者張貼懸掛,獲得環保標章的業
者可列名於網路上,供一般民眾查詢使用。各地方政府如舉辦任何活動時,都可
列名這些店家於推薦名單上,以此方式鼓勵店家改良,同時吸引其他業者加入。
7. 增加海洋研究的經費及提供專職工作機會予相關專業人士
台灣雖是太帄洋一方蕞爾小島,海岸線總長僅一千五百六十六公里,然而東部有
黑潮流經,西部海域冬季時有寒流沿著中國海岸南下,西南海域為太帄洋與南中
國海的交界,東北海域有因黑潮撞擊東海陸棚後一連串連鎖反應形成的唐氏渦,
足見台灣周邊海域之複雜性及獨特性。宜蘭外海有龜山島的海底熱泉生態系,東
北海域有因有唐氏渦而成北方三島豐富漁場,東部海域時有黑鮪魚、烏魚等迴游
性魚類或鯨豚等隨黑潮南遷北徙,台灣淺海之處除西部海域都孕育良好的珊瑚裙
礁,西南海域上有因陸地抬升而形成珊瑚礁島與小琉球,還有堪稱世界之最,最
完整也最大型的東沙環礁。種種例子顯示台灣海域周邊生態系的多元化,以及海
洋資源多麼豐碩。然而我們對於台灣周邊海域的了解還是屬於點狀分布,即便是
最簡單的普查,至今依舊缺乏。資訊缺乏的因素可能是因為海況或地形難以進行
調查,追根究柢多是因為缺乏人力、物力。以往政府都著重在陸域發展,因此挹
注於海洋研究的經費始終不足,國內也僅有少數海洋方面學術人才培訓機關,更
嚴重的問題在於碩博士畢業後少有適當工作機會供其發揮長才。然而前述種種防
治或復育措施都頇建立在有足夠的科學理論及數據上,當務之急在政府頇挹注更
62
多資金於專業學術機關,並提供工作機會予相關專業人士發揮所學。此外,調查
所得一切資料、成果都應該透過圖書館、網路上公開分享,提供任何人參考,這
樣可遏止重複投資在同一研究上的資源浪費,其他研究者也可基於他人所作的研
究進行更深入的實驗或調查。
8. 海洋環境教育及海洋文化之推廣
現今所有台灣環境議題根本解決之道在於讓人民認知到現今自然環境問題的嚴
重性,並且承認其他生物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且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尊重其他人
以及非人生物的生命權。在真正需要時,而不是為了非必要需求而濫殺。例如:
只是為了品嘗美食而大量地捕撈黑鮪魚。
台灣雖然四面環海,民眾卻對於海洋有距離感,因為台灣過半比例的海岸已經被
消波塊佔據,而父母師長也教導“海洋是可怕、危險,不可親近的”。我們到了海
邊只會想要吃海產,卻不曾想到這些生物在海中自由自在的優游更為吸引人,我
們在沙灘上舉辦音樂季,卻不能靜靜地在海邊享受海風吹拂,我們到海邊要住在
高級飯店/民宿的海景大套房裡,卻不曾想過海邊原先沒有這些人工水泥化建築
前是多麼美麗。
為了挽救台灣海洋資源,導正台灣只有海鮮文化而沒有海洋文化的歪風,從根本
開始對於全民開始進行海洋環境教育並推廣海洋文化。政府可透過加強學校教育
體系及社會教育體系著手。學校教育體系方面,由教育部主導,對國中小學課程
大綱進行修整,編列增加有關海洋環境的內容。社會教育體系方面,由中央及各
級政府設置有關海洋事務、環境及生物等的海洋生物博物館、海事博物館、生活
博物館等等。而種種推廣海鮮文化的活動,如鮪魚季、曼波魚季,在現今潮流之
下已不適合舉辦或推廣,政府對於相關活動的預算都不應再編列。
委由民間 NGO 或 NPO 組織時常舉辦海洋生態保護相關活動,如:淨灘/淨海等
等,讓民眾透過動手實作,會有較深刻的體認,並與環境產生連結,進而了解到
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政府在擬定任何相關政策時,都應以維護海岸/海洋環境
不受破壞為優先考量,只要政府作最良好的示範,尌是最好的環境教育方式。
63
捌、 行動成果
一、 志工參與及回饋
全台七個地點累計有 108 人次潛水志工參與短天數珊瑚礁體檢活動,而有兩個
地點累計有 13 人次的潛水志工參與長天數工作假期,總計 121 人次參與本年度
全台珊瑚礁總體檢活動,且今年多場活動屢次因颱風或風浪影響而改期,多次面
臨重新招生窘境,而參與人數與 2010 年的 121 人次比較,依舊維持往年水準,
可見各界志工對於我們活動的肯定及支持。
針對長天數工作假期,共回收 17 份有效問卷,針對 2011 珊瑚礁體檢工作假期,
包括工作假期意義瞭解程度、工作內容、餐飲安排、住宿安排、工作人員整體表
現、活動收穫及活動整理滿意度等獲得超過 8 成的正面評價,而高達 100%表達
再次參與的意願。
問卷內容如下:
1. 經過本次活動,您是否清楚瞭解本次工作假期的目的?
2. 您認為這次的工作量的安排是否合適?
非常有瞭解
59%
瞭解
41%
普通
0%
不瞭解
0%
一點也不瞭
解
0%
非常有瞭解
瞭解
普通
不瞭解
一點也不瞭解
64
3. 在這樣的活動主軸及活動地點下,請您為本次活動的餐飲安排評分?
4. 在這樣的活動主軸及活動地點下,請您為本次活動的住宿安排評分?
5. 在這樣的活動主軸及活動地點下,請您為本次活動的工作人員評分?
工作份量太
多
0%
剛剛好
59%
工作份量太
少
41%
工作份量太多
剛剛好
工作份量太少
非常滿意
65%
滿意
35%
普通
0%
不滿意
0%
非常不滿意
0%
非常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非常滿意
29%
滿意
47%
普通
24%
不滿意
0%
非常不滿意
0%
非常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
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
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nautika
 
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
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
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B. BHASKAR
 
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
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
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Sakshi Patil
 
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
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
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Ed Plaimo
 
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
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
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RekieRDz
 
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
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
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Syauqy Nurul Aziz
 
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
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
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Badiuzzaman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Nazmul Ahmed Oli
 
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
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
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Akram Abu Bakar
 
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
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
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Sameer Chebbi
 
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
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
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Didi Sadili
 
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
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
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Adi Prasetya
 
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
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
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PT. SASA
 
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
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
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Kartik Mondal
 
Klasifikasi alat-tangkap
Klasifikasi alat-tangkapKlasifikasi alat-tangkap
Klasifikasi alat-tangkapPT. SASA
 
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
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
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Shubham Sahu
 
'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
'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
'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Fred Koch
 
pukat kantong
pukat kantongpukat kantong
pukat kantongbachrisb
 

What's hot (20)

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
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
ALAT TANGKAP AKTIF, PASIF DAN STATIS
 
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
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
Artemia Culture for Intensive Finfish and shell fishes.pptx
 
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
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
Fish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Longlines.pptx
 
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
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
Final report eafm_alor_fix 1
 
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
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
BUDIDAYA IKAN AIR TAWAR.pptx
 
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
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
Optimalisasi Penggunaan Automatic Feeder Pada Budidaya Udang Litopenaeus Vann...
 
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
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
TUGAS MATA KULIAH MESIN DAN ALAT BANTU PENANGKAPAN IKAN (ALAT BANTU PURSE S...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Tagging methods for stoc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in fisheries
 
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
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
Tugas pengkajian stok ikan
 
Important Palegic Fishes
Important Palegic FishesImportant Palegic Fishes
Important Palegic Fishes
 
Reproduksi pisces
Reproduksi piscesReproduksi pisces
Reproduksi pisces
 
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
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
Fresh and marine fish and shell fish
 
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
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
Kebijakan pengelolaaan ikan napoleon dan regulasinya
 
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
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
alat kapal dan penangkap ikan - lift nett
 
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
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
Pim1221 8 menangkap ikan denganpukat kantong lingkar
 
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
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
Fishing and gear technology
 
Klasifikasi alat-tangkap
Klasifikasi alat-tangkapKlasifikasi alat-tangkap
Klasifikasi alat-tangkap
 
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
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
seed production of mud crab
 
'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
'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
'The Great Barrier Reef" by Matt K.
 
pukat kantong
pukat kantongpukat kantong
pukat kantong
 

Viewers also liked

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台灣珊瑚礁體檢
 
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台灣珊瑚礁體檢
 
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
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
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
 
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
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
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Jude Lin
 

Viewers also liked (6)

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2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3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
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
2014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Taiwan ReefCheck Annual Report 2014
 
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
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
2010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成果報告
 
2009 年珊瑚礁總體成果
2009 年珊瑚礁總體成果2009 年珊瑚礁總體成果
2009 年珊瑚礁總體成果
 
海洋教育講師群
海洋教育講師群海洋教育講師群
海洋教育講師群
 

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