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2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南港老街-中南老街
組長: 食科四甲 10114F015 林千茹
組員: 食科四甲 10114F010 何孟如
食科四甲 10114F053 林奕仁
夜電機三甲 1021A2034 周俊維
食科二乙 10314F107 林佳靜
目錄
1.中南老街的歷史或由來
2.中南老街的簡介
3.中南老街的特色
4.老張炭烤燒餅店簡介
5.心得
6.討論與建議
7.參考文獻
1.中南老街的歷史或由來
話説南港地名的由來,有以下四种説法:
1.大約在三、四百年前,南港先住民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南港社(台北市
文獻會出版的「北台古輿圖集」中的「康熙中葉台灣輿圖北部圖」,即有南港
社與北港社隔河相對的地名。
2.據耆老闕山坑先生表示,光復以前,一般人稱基隆河為「基隆港」,基隆
河河水很深,於南港附近有一個港仔,因在基隆港之南,故稱「南港」。
3.南港的地理位置在汐止老市集北碼頭{北連港(亦為「叭嗹港」,昔日有
北港社}的南面,此地又是基隆河支流大坑溪口旁的一個自然港灣,以前港
口未淤淺的時候,常有船隻往來,在此停留,因在北港社之南,故地名「南
港仔」,後簡稱「南港」
4.據南港耆老黃王、闕德雨先生表示,現舊庄派出所一帶早期即稱「南港仔」,
其範圍很大, 包括現在的山豬窟、九如里(昔日為四分里)、中研里、橫科
各一部分。後來舊南港火車站一帶由原名三重埔改為南港時,南港仔才改名
叫舊庄。
南港給人的印象是,除了高大的現代展覽館與科學園區建築,大概就剩下廢
棄等候拆除的老舊工廠,反而少人知道還有殘存這麽兩條老街---中南街與東
南街。
在清末、日治初期,東南街原只是一條牛車路。日治時期,南港火車站設立
於此形成街道,兩側商店林立,販售了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日常用品,
而且還有一家頗具規模的戲院---第一戲院。民國 75 年南港火車站遷走後,
東南街日漸衰落,僅存部分早期的日式店屋(如下圖)。
中南老街則保存較爲良好,兩個古厝及幾棟老商店很值得一游。日治時
期為了運送南港大坑(今舊莊里)、四份子(今九如里)一帶的煤礦到
南港火車站,中南街上建有輕便車道,載著煤礦、茶葉、礦工等,當時
繁華興榮的街景如今不再;但穿梭在現今中南老街上,仍能幽靜的欣賞
古樸閩南式、日式、光復後與現代的建築,及保有傳統紅磚半圓式的拱
砌築廊牆。(如下圖)
南港教會位於中南街113號,是西元 1874 年由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博
士設立的,當時稱為「三重埔禮拜堂」,是馬偕博士在臺設立的第五間
教會,也是沿基隆河岸的首間教會。當時的會友分別來自錫口(松山)、
南港、水返腳(汐止)等地。1875 年錫口教會設立,錫口會友離去,留
下的會友以水返腳會友居多,馬偕得到會友的同意,於 1882 年將三重
埔教會搬至水返腳。其後 46 年之久,南港地區沒有教會。1928 年重新
開設講義所聚會,至 1937 年於現址重建禮拜堂,更名為「台灣基督教
長老教會南港教會」。(如下圖)
『周厝』位於中南街 119 號,是一間具有古色古香、典雅簡樸的閩南式
建築。雖為清式建築,但根據其磚面應為日治時期興建的。(如下圖)
『闕家古厝』位於中南街街底與研究院路一段連接處,再往前步行約 1
分鐘,先爬上一段小斜坡,從闕宅的東南門進入,就能看到古色古香的
闕家三合院大宅。(如下圖)
『南港聖玫瑰堂』位於研究院路一段 113 號,民國四十二年由裴德宣神
父創設,先租用民房,四十五年十月新建教堂落成,以後因北市都市計
劃將該處劃為學校用地,六十一年元月教堂被拆除,另購土地重建于現
址。(如下圖)
中南街上有兩家較爲知名的老店。
『萬春軒餅店』位於中南街 56 號,創立自民國 38 年,是在地南港人最
熟悉的傳統餅店,早期以賣饅頭和紅龜粿為主。
『志和煤氣行』位於中南街 49 號。此屋為礦坑名人王欽德之宅。王欽
德與其子王列盟經營煤礦生意,於早期三、四十年前是當地的大戶。
林得勝商號位於南港路一段115號。根據「林九王先生訃告」:此店創立者為
林火甘,林先生本住在後山埤,以種田為生。民國11年林先生舉家六人,由後
山埤遷租今南港路一段52號,以「林得勝商店」為商號,銷售斗笠及草鞋等農
家用品,並以手工製造麻油,一天收入約幾十元。林先生因經營榨麻油的行業,
被人稱為「麻油甘」。
民國15年,火甘公在今南港路一段115號以泥土磚自建房屋,繼續經營該
店,並增售飼料及五金。(此以土埆厝為主的建築,後改為紅瓦頂,後又改建為
平房,但仍保留鄉土風味。)
民國26年,內湖庄役場(公所)指定該店為台北州七星郡內湖庄(今內湖區及
南港區)金物(五金)供應店。
民國32年,火甘公去世。本店由其子九王、天浩、陸秋、隆得繼續經營,並再
增售家庭用品。
民國52年,林九王先生購置南港路一段50號平房一棟,改建為三層樓,以「林
德勝五金建材有限公司」為商號,販售五金及建材。
民國72年,林得勝商店創立60週年,林九王先生為回饋社會,並宏揚孝道,
成立「林德勝孝親基金會」,於每年母親節前後,舉行孝親楷模表揚大會,表揚
由南港區、內湖區、汐止市,及深坑鄉各級學校推荐的孝親楷模。
民國78年,林九王長子林明宗因平日孝德行為為當地稱譽,獲頒「孝行獎」。
民國79年,林九王當選台北市模範父親。
民國87年,「林得勝商店」由台北市政府授證為第31家「台北老店」。也
是南港區佇立了七、八十年的老商號。店中高懸一塊木匾,上書「林得勝」三
個大字,是在丙寅年(民國15年)由林先生的老朋友所贈,木匾已有七十多
年的歷史,是南港區最有古意、歷史最久的商號招牌。
詹厝:據文獻記載,最早抵南港發展的為詹、闕兩個家族。早期詹家田產很多,
為收田租,還特別在三重路的詹家公祠、興南路、公館嶺、中南街等處興建公
館,稱之「詹家四公館」。三重埔地區大多由詹姓開發,後來族人分家後,各
自發展,很多人已搬離此處。現在中南街 74 巷的詹厝已毀壞,因產權涉及詹姓
眾多族人,一直未做任何規劃,造成此地因閒置已久,形成附近的髒亂,民國
89 年環保局還下令詹家興築圍牆,以免有人任意傾倒垃圾或停靠車輛。
詹家曾有一段風光的歷史,據詹家族人詹在來敘述:光復初期,地方治安混亂,
許多松山五分埔、內湖的土匪,都來南港搔擾,不是搶農會倉庫,就是偷工廠
機油,甚至剪電線,弄得南港人心惶惶,其中以五分埔的高姓兄弟最為兇悍。
當時詹在來率領十多人直搗高姓兄弟巢穴,將之逮獲,送至警察局,後移至憲
兵隊。但十多天後高姓兄弟竟然逃離,躲在中研院後的山坡礦坑裡,經大批軍
警才將之逮捕,並判刑十五年。詹在來先生得意的敘說這段歷史,無非表明詹
家在地方上的貢獻,也說明詹家的勢力。
2.中南老街的簡介
南港老街探訪──以中南街、東南街為例
南港為一古樸的地區,早期為農業社會,道路的發展亦由古早的牛車路、保
甲路,演變成近代的公路、巷道。雖然南港近數十年變動,已失去古味,但
走尋其間,仍能發覺老街的遺跡。
南港具有歷史意義的老街有好幾條,如港仔口、興南路、舊莊路、南港路一
段、南港路三段、三重路、中南街、東南街。惟這些老街風貌幾已不存,故
現探訪對象暫以中南街、東南街為主。下文對其著墨也較多。
以下分敘之:
一. 港仔口──南港路一段10巷
基隆河與大坑溪會流的地方,以前叫「港仔口」,是南港三重埔地段最早開發
的地區,也是南港河運的起點。由此沿基隆河可與汐止、松山互運貨物。據
說港仔口路是在日治時期由當地百姓築的,現南港國小附近尚有一些南港仔
舊厝,如南港路一段十巷的一排房子就是以前港仔口的小店仔,在當時有如
港邊的休息站。而十巷六號邊就是大坑溪,也是台北市與台北縣的分界,此
地有渡船頭。民國初年此地因河水淤淺、縱貫公路、鐵路的發達而日漸沒落。
二. 番仔埔──興南街
興南路東起南港路一段(三重路口),西北行經新民街、惠民街、興中街、興
華街後,曲回至南港路二段,全線呈一弧形,位於南港路北側,長 1750 公尺,
寬 8 公尺。清朝時已有原始小路,日治時期特開闢之,為台北至基隆道的一
段。民 35 年南港鎮公所所址設於興南路 24 號,民 50 年遷至現址(南港路一
段 360 號),民 71 年改建成現在的南港行政大廈。
興南路沿線為住宅區及工業區,民 67 年於路線中設南港高工,故此路中斷,
在高工近三重路的這一段,改名為「興東路」,高工至南港路二段者,則名為
「興南街」,興南街上有中視、TVBS 等攝影棚,及大同公寓(為昔日的「番
仔埔」,番仔埔為南港早期平埔族聚落的地方。
興南路一如台灣早期街廓「街頭街尾土地公」的習俗,在其街頭有「興南宮」,
街尾有「新福宮」。由興南路的自然彎曲特性,可看出興南路必為南港早期重
要的道路。
三. 舊莊路──舊莊街
舊莊路闢建於日治時期,是由內湖莊役場主導開闢,為中南里至舊莊里之間
的道路,長 2730 公尺,寬 5 公尺,是礦場的產業道路。
民 37 年,中央研究院隨政府遷台,初設於楊梅鐵路倉庫辦公,民 43 年遷南
港現址。因中研院的遷址,乃將原來的舊莊路前段(胡適國小以北)更名為
研究院路,後段仍沿用舊名,為「舊莊街」。而研究院路也擴建至二段、三段、
四段,由此路北起南港路一段南至六張犁,全長 6536 公尺,寬 5.3 至 5.24
公尺 。
四. 南港路一段、二段、三段
南港路東起南港橋,接汐止大同路,西至松山饒河街「三張犁基隆河截水
圳」。全長 4061 公尺,寬 15-13 公尺。本路的闢建始於清朝,是松山至南港
的重要道路,但當時的道路是彎曲自然形成,日治時期將今南港路三段銜接
興南路,再接南港路一段。南港改制後,才新建南港路二段,民國 61 年又拓
寬南港路三段圓環至路底以西達玉成街,故形成今日的南港路規模。
南港路上近南港路三段與玉成街交叉處,是古時松山至南港的道路,現仍遺
存一些老宅。南港路一段近三重路、研究院路處則是北基公路開闢時,最早
的商圈,現仍遺留一些低矮的房舍,並有一些拱廊及漂亮雕飾立面的街屋,
很值得一看。
五. 三重路
三重路闢建於日治時期,是由內湖莊役場主其事,當時道路南起今南港路,
北至五分渡船頭,長 1000 公尺,寬 3 公尺,路頭曾設有屠宰場。光復後,以
其位於三重埔,命名為「三重路」。此路兩側多劃為工業區,近年拓寬,早期
風貌已失 。民國 79 年行政院經濟部規劃的「南港經貿園區」部份在三重路
附近,故要找回三重路昔日的風貌可能很難。
3.中南老街的特色
一、 中南街街屋探討
(一) 街屋文化與其演變
隨著人口的增加,因此改變了建築物的設計,而早期以街屋為主,原因為當時台
灣人對於土地觀念較保守,認為擁有土地才有所保障,因此街屋就越來越盛行,
街屋成為本土文化的代表。
(二) 中南街紅磚街屋現址、特色
走訪至中南街12至24號發現了一段完整的紅磚拱廊建築,訪問店家後得知該
建築是日治時期就保留下來,此建築十分堅固,中南街紅磚街屋可避免採光不佳
的缺點,紅磚街屋的居民說我們這裡只有二層樓,所以這類型的街屋可耐風抗震。
此建築其半圓拱較薄,避免了傳統街屋通風採光不佳的問題,它不但不會減弱室
內的光線,還可遮擋炎熱的陽光,故被西洋列強在熱帶殖民地地區大量使用,以
適應當地氣候。
十九世紀末葉,台灣的番仔樓大都使用拱廊,一則可遮雨擋陽,另外可強化房屋
結構。如果是一層樓的清代亭仔腳,大都是磚木結構,鋼筋水泥建材發明後,多
砌成兩層樓,以增加使用空間,而在街面的第一層屋頂上再附上一層樓,則成為
名符其實的「騎樓」了。
(三)中南街街屋面臨的危機
因部分街屋逐漸損壞,加上人口越來越多,居住空間不足,許多街屋已被開發成
大樓,如何維護街屋,保持其文化特色,是重要課題之一。
二、中南街閩南式建築探討
(一) 閩南式建築演變
店屋住家合一是這個時期建築物的最大特色:前門為做商品買賣的店面,後門則
為住家或是作為儲藏之用。此外,整棟建築很少使用浮雕裝飾牆面,而是以簡樸
見長。後來的人,就將這樣的建築風格稱為「閩南式」。
(二) 閩南式建築特色
(1)屋頂曲面非舉折(舉架)所造成,而是在平直的椽木上以磚瓦灰泥填砌而成。
(2)梁材多採圓形斷面,少用方形。
(3)特別注重裝飾,豐富而精細的木雕為其中主要特色。
(4)承重材使用紅磚,中國其他地方則多用青灰磚。
(5)建築物之擴展,除了增多進深的院落,並流行以護龍的橫向延展。
(6)牆壁為承重牆及梁架結構混用。
(7)講究中軸對稱,不論是平面格局或市立面外觀,都以明顯的中軸線,強調左
右對稱。
(8)朝向平面擴展,合院為基本配置,當空間不敷使用時,就以合院為基礎向外
延展,形成多院落多護龍、虛(天井)實(建築)相間、明暗交錯的空間變化。
(三) 閩南式建築的象徵意涵
傳統建築在結構及藝術表現上,常結合深層的象徵意涵,例如牆體的分隔具頭、
身、腳的人體表徵,裝飾題材蘊含富貴吉祥的內心期盼。
(四)中南街三合院建築、風水探討
(1)閩南式建築就功能來分
宅第建築台灣的民宅,最基本的形式是「三開間」的「一條龍」式。中間為堂,
是全棟建築的中心,供奉神佛、祖
先、依長幼尊卑的禮制,左側居住大房,右側居住二房。
院落式建築
一般百性的純住家屬之。依外貌不同而分單伸手、三合院、四合院等三形式。單
伸手型是只有單側護龍的住宅,目前在安平仍然可以見到。三合院則呈「ㄇ」字
型,四合院呈「□」字型。合院中間的院子俗稱為「埕」,通常用來曝晒各種農
漁作物。在三合院成四合院的住宅裡一以中軸作左右對稱佈局,中央的主要房屋
稱為「正堂」或「正身」;有如人的身體,左右兩側延伸出去的房間稱為「護龍」
或「護室」;有如人的左右手。整個建築的年面佈局很像人的身體與手,而頭部
的位置即是最重要的房間,稱為祖堂或祖廳,供奉祖宗牌位。即是最重要的房間,
稱為祖堂或祖廳,供奉祖宗牌位。祖廳左石兩側的房間由家庭中輩分較高的人(如
祖父母或父母親)使用。正身兩端的房間通常是廚房,至於輩分較低的人(如小
孩等)則住在左右護龍。至於廁所一般都設在主屋外面,是獨立建造的一座小屋。
年日在房間裡都準備了木製便桶,每天清晨拿到外面的廁所清洗倒掉。除了正
堂、室、廚房外,尚有一些多餘的房間則作書房貯藏室,或農具室等。目前保存
最好的代表建築是民族路一五○巷中的陳宅和西門路二三七巷中的石宅。前者建
於清康熙末年,後者建於嘉慶年間,都是七包三進大厝。
(2)闕家三合院
該屋材料全由海路從大陸運來,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落成。由於該地為牛穴,宅
前水池湧出的泉水很多,長年不乾。闕家人按照中國民間習俗在正廳(「德成居」)
屋頂上舖茅草,以免神牛住不慣。而屋頂的維護每兩年要換一次茅草,後來因維
修不易,改為現代建材。本屋背山面向池塘,屋朝東向,大埕分內、外
兩埕,廣場原為泥土,後來則舖上水泥。正廳旁左右各有雙層護龍,左外護龍(「德
嚴居」,右護龍為「德復居」)則有二層樓房,早期有瞭望守衛、銃櫃樓之功能。
中南街是南港區最早開發的一條街。形成時間於清末,日據時為運南港大坑
(今舊莊里)、四份子(今九如里)一帶的煤礦,從大坑、四份子至此街建有
輕便道路(輕便道路於30年前拆除),可將煤礦直接運到南港火車站。此道
路長約 438 公尺,寬約 5.5 公尺,北接南港路一段、南接研究院路一段。
民國 20 年代,日人闢建台北至基隆的北基公路,中南街與北基公路成垂直狀
態,當地人以南港路為軸心,稱中南街為南港路的「橫街」。光復後政府重新
規劃里名,本區因位於南港的中間,被劃為「中南里」,「橫街」也因位於中
南里的重要地區,改為「中南街」。
在此道路上左右兩旁共建有一百多間的房屋,有閩南式、日式、光復後的各
式建築,雖不華麗,但頗有古代的風格,尤其是在南港的發展重心漸轉移至
南港路沿線一帶,此街已呈沒落後,尚存有一段拱形迴廊的古式建築,及老
式傳統的糕餅店、米店、中藥店、雜貨店,讓人遊走其間,竟能疑時光之倒
流、發思古之幽情呢!
老街雖然不長,但卻因時代之輪轉、周圍環境之變遷,先後遭三次「橫割」。
第一次是清朝劉銘傳時代,為建鐵路,將中南街 28 號以南至現 42 巷之間的
土地徵收,除興建鐵軌外,並在其附近建有可上、下車的小型站台(南港乘
降場)。第二次是民國六十年代為延長忠孝東路,將中南街 76 號至 102 號之
間的房舍拆除,使中南街此段的橫向街道(忠孝東路七段)特別熱鬧,有許
多商店。第三次則是於十多年前將中南街 121 號至 125 號之間的 123 巷拓寬,
121 號的房舍也因拓寬馬路退縮不少。想想以往穿梭老街的輕便車道,載著
煤礦、茶葉、礦工,和街上熙攘的人群,繁忙的商家,如今為了繁榮周圍,
將自身橫割三次,造就了附近,卻淹沒了自己。漫步其中,頗為其滄桑唏噓
不已。
老街從1號到 168 號,左右兩側各有七十多間房舍,本多為商店,但因街區
沒落,現只存二十多家商店。計有雜貨店、米店、中藥店、茶葉店、糕餅店、
製冰店、洗衣店、玻璃店、小吃店,另有一座教會、一間鸞堂。這些商店雖
沒有華麗的店招、現代新穎的裝璜設備,但在其古樸的風華下卻依晰可以令
人聽到其沈穩的低吟。
中南街北端南港路上的老店號「林得勝商號」也是南港區最老的一家老店,
本文介紹老街的歷史就從林得勝商號開始吧!
林得勝商號:
位於南港路一段115號。根據「林九王先生訃告」:此店創立者為林火甘,
原本住在後山埤,以種田為生。民國11年遷租至今南港路一段52號,以
「林得勝商店」為商號,銷售斗笠及草鞋等農家用品,並以手工製造麻油。
林先生因經營榨麻油的行業,被人稱為「麻油甘」。
民國15年,火甘公在今南港路一段115號以泥土磚自建房屋,繼續經營
該店,並增售飼料及五金。(此以土埆厝為主的建築,後改為紅瓦頂,後又改
建為平房,但仍保留鄉土風味。)
民國52年,林九王先生購置南港路一段50號平房一棟,改建為三層樓。
民國87年,「林得勝商店」由台北市政府授證為第31家「台北老店」,也
是南港區佇立了七、八十年的老商號。店中高懸一塊木匾,上書「林得勝」
三個大字,木匾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是南港區歷史最久的商號招牌。
紅磚街屋:
走進中南街,發現五號的「王建春商號」,此店面已經營了數十年,其建築風
格為清代閩南樣式,以磚木、紅瓦堆疊出的一層建築,樣式簡樸。
在五號的對面,12至24號也保留了一段完整的紅磚拱廊建築。
本段拱廊形建築屬清末、日治時期的磚木結構,以紅磚半圓拱砌築廊牆,亭
仔腳為屋簷的延伸,其亭仔腳是與正屋分隔的兩個建築物。連著幾棟的拱廊,
游走其間,倒能讓人有進入時光隧道的神祕感覺。
中南街 16 號是中南里第二鄰李鄰長之宅。其屋內牆壁上有一幅李鄰長親自畫
的布畫,是李鄰長小時候的記憶中,畫出各式各樣的農具、漁具、家畜,週
遭環境如保甲路、吊橋、電線桿,以及當時的農作情形,在溪河捕魚、捕蝦、
撈煤礦渣、游泳,畫裏有許多人物,其中也有李鄰長本人!從李先生的畫中
我們可了解早期南港人家的生活,除了體會農家的辛苦、明瞭南港的對外交
通、時代的變遷外,從其寧謐的畫中,我們更能體會李先生的思家之情。
詹厝
最早在南港發展的兩個家族為詹、闕兩個姓氏。早期詹家田產很多,為收田
租,還特別在三重路的詹家公祠、興南路、公館嶺(公館仔,三重路 100 巷,
今南港綜合醫院一帶)、中南街等處興建公館,稱之「詹家四公館」。現在中
南街 74 巷的詹氏公館(詹厝)已毀壞,因產權涉及詹姓眾多族人,一直未做
任何規劃,但怕有人任意破壞建築物,因此在詹家外興建築圍牆,以免有人
任意傾倒垃圾或停靠車輛。
基督教長老教會南港教會
中南街113號為南港長老教會。南港教會係於 1874 年由加拿大傳教士馬偕
博士創立,同年三月一日禮拜日上午十時舉行獻堂典禮,稱「三重埔教會」,
會址並非中南街現址。歷經八年後,於 1882 年一月二日馬偕博士將教會遷移
水返腳(汐止),而後四十年之久南港地方沒有長老教會禮拜堂,直至 1928
年再開設佈道所,由松山教會徐春生牧師兼任,隸屬松山教會支會,至 1934
年改由北部傳道局直轄管理,並派首任傳道師林川先生駐任。
馬偕牧師隨即在淡水租屋為其寓所,同時亦兼禮拜、行醫和授課之用,閒餘
於牧童學得通俗之台語,融入一般民眾之生活,雖宣教工作一開始不是那麼
的順利,但憑著仁心、醫術和諄諄證道的精神,終於吸引了不少信徒。
在淡水設立偕醫館(北台灣西醫的開端)、牛津學堂即理學堂大書院(台灣神學
院、淡江中學、真理大學的前身)和女學堂(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
他除了熱心提倡教育、興學堂、設義塾、教授神學醫學之外,亦對人文、自
然、科學知識之傳播不遺餘力。並且著字典助人識字,創女學以提升婦女地
位。
對台灣有很大的貢獻,如:改善民生、倡導衛生、引進醫療技術,甚至從國
外輸入蔬菜種子。他對本地文化之尊重表現在著書立論之外,同時也將西方
建築與台灣傳統建築融合並蓄,建教堂、醫院和學校,終其一生認同台灣根
留台灣。
周厝:
中南街 119 號有一間非常精緻、古雅的閩南式建築。雖為清式建築,但根據
其磚面應為日治時期興建的。本建築為磚木結構、紅瓦屋頂的一層樓建築,
形式簡樸。店門為一門兩窗,深褐色的木門,保存完整,在亭仔腳下仰望其
屋樑,倒能令人興起莊嚴之感。
闕宅:
中南街街底是 155 號(全成肉粽飲食店)、168 巷。接著就與研究院路一段連
接。彎向研究院路,來到 120 號的闕宅,必須爬上一個小斜坡,從闕宅的東
南門進入,才能看到古色古香的闕家三合院大宅,其後方為大崙埔山(為中
南里南港第二公墓之山丘,開闢之初其地為一平緩的大丘陵)。
闕家人按照中國民間習俗在正廳(「德成居」)屋頂上舖茅草,以免神牛住不
慣。而屋頂的維護每兩年要換一次茅草,後來因維修不易,改為現代建材。
本屋背山面向池塘,屋朝東向,大埕分內、外兩埕,廣場原為泥土,後來則
舖上水泥。正廳旁左右各有雙層護龍,左外護龍(「德嚴居」,右護龍為「德
復居」)則有二層樓房,早期有瞭望守衛、銃櫃樓之功能。宅院前方的大池塘,
後因建研究院路,拆除大半,現只剩下其右前方一小方小池了。闕家後代闕
大猷說:此厝地理為牛穴,大廳屋頂鋪稻草及前端池塘,都有供牛飲食之意。
但建研究院路時,「牛」的脖子被砍斷了,故風水也破了。前幾年闕家每年要
花費兩萬多塊,遠赴福隆等地購買茅草重鋪屋頂,但仍挽救不了闕家沒落的
頹勢。
南港聖玫瑰堂:
1. 門外有手作信箱。
2. 門口有十字架能使人心安。
3. 在公車站附近,交通方便。
4. 牆壁上貼著聖家拼貼壁畫。
5. 另一牆,則是以聖母慈暉為主題。
6. 教堂的圓弧外觀,與仁愛天主堂類似。
7. 關門前之回頭望,二樓另有雅座,扇形聖堂。
位於研究院路一段 113 號,主任司鐸:德天道神父。
民國四十二年由裴德宣神父創設,先租用民房,四十五年十月新建教
堂落成, 並由呂明德、儀文範二位司鐸協助傳道,教友由 2 家增至二
百餘人。四十八年由溫神父繼任,四十九年葉修德神父為主任司鐸,
時教友已增至四百餘人, 且有三位教友獻身入會作修女,辦有育德幼
稚園。因北市都市計劃將該處劃為學校用地,六十一年元月教堂被拆
除,再次租賃房屋暫充聖堂,並另購土地重建。
萬春軒餅店:
萬春軒餅店位於中南街 56 號,創立至今已超過五十年。民國 40 年餅店以賣
饅頭為主,主要提供當時附近的軍人(早期橫科附近有軍營,並有彈藥庫,
有很多軍人在此服勤,因地緣關係常來中南街購物,才賣給這些軍人)。
後來則製作傳統糕餅,如狀元餅、紅片糕、米粿、發糕、傳統月餅、龜糕、
糢糕等。
志和煤氣行:
志和煤氣行位於中南街49號。此屋為礦坑名人王欽德之宅。
王欽德與其子王列盟經營煤礦生意,於三、四十年前是當地的大戶,曾任新
豐煤礦董事長多年,其礦業辦公室在南大、新豐礦坑的坑口,此地只是王氏
之宅,但由於其生意龐大,礦工亦常在此聚集,故為礦工聚集地。
該住宅建築已有數十年歷史,當初建為二層半樓房,每層皆很高挑,天花板
的水泥線條都是匠人細製,是中南街的豪門之宅。
4.老張炭烤燒餅店簡介
老張炭烤燒餅店位於忠孝東路 7 段,瘦瘦高高戴著眼鏡的老闆,也就是老張,
當兵退伍之後,也曾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個性不喜受拘束,從而毅然
決然的辭掉工作,誤打誤撞投入製餅行列,二十幾年來,他無師自通,全靠
自己上圖書館找資料,實地走訪臺北市大小餅店,汲取他人之長,有了理論
再佐以實證,加上完美主義、精益求精的精神,終於做出了自豪的燒餅。現
在的老張,可以從麵粉的特性到麵糰的種類、製餅的方法、選料的工夫及用
來烤餅的工具「缸爐」,說出一大套學問,讓人聽了瞠目結舌,「餅神」這個
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老張說外皮、內餡、缸爐火候控制缺一不可,在外皮方面,用的不是一般的麵
糰,而是添加了老麵,口感會比較酥脆;內餡部分,則是不惜成本,嚴選沒有
腥味、肉質甜美黑毛豬;至於火候控制,堅持使用木炭,方能將木炭香氣帶進
胡椒餅。
5.心得
到南港老街參訪的那一天天氣不怎麼好,但最後我們還是決定去看一看。坐
公車到誠正國中後到了老街看到了很多古老的店,像雜貨店、書店、印章鑰
鎖行等等,讓我們知
道原來南港還有那麼多家店呢。在逛街的時候突然看到有一間店外排著很長
的隊伍的燒餅店,之後繼續逛在一個巷口拍完照後,我們就去那家燒餅店排
隊買了胡椒餅、芝麻
餅真的還不錯吃喔,下次老師也去嚐嚐看吧。
6.討論與建議
本組在做完資料後,開始對南港老街有所興趣,我們思考著它的未來,所以特別
在論文在放入討論與建議,並從飲食、建築、交通、商業建議來討論:
第一節 飲食
南港老街這區所居住的大多數為老人,在飲食方面,此區的店面也以小吃攤為
主。沒有便利商店,其原因為客源太少,僅剩一些傳統餅店和雜貨店。
目前政府欲在老街內建立徒步區與香榭大道,並設有露天咖啡等店面,此建設將
吸引外來的年輕族群旅客前往觀光,政府更可以將老街內一些老字號的商店對外
宣傳,藉以帶起當地經濟之發展。
而這些歷史悠久的商店,更可以利用現代的網際網路技術,將自己的商品放在網
站上,透過廣大網友的傳播,與宅配的技術結合,突破空間的限制,將自己的商
品推廣到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
第二節 建築
往南港路一段林德勝商號的方向直行,可以發現一整排的拱門圓洞走廊,走進這
裡,彷彿進入古色古香的南港 60.70 年代,有好幾次頂著大太陽來此地蒐集資料
與採訪,只要走在這樣的低矮拱廊,就會感覺特別涼快、特別舒服,這樣特別的
建築物對多數人來說可能是第一次遇見,進而隨著政府與地方都市更新計畫
的啟動,拱門圓洞走廊存在的機率越來越渺小,換言之,是伴隨著高樓大廈的林
立,與一張張對過往回憶的照片,其實保有現有的原貌也是不錯的吧。
畢竟這樣的老式建築已是僅存不多,且對南港地區的整體狀況來說,如此的特色
風貌引人入勝,並且將拱門圓洞走廊重新整修,卻又不失原來面貌,這無疑不是
我們所希望與所期待的。
第三節 交通
由於老街的街道小來往的車輛甚多,加上老街屬於住宅區,居住的的老人及小孩
佔大多數,為加強住戶安全建議設立徒步區,像是目前正在建設的香榭大道,另
外建議將道路規劃成單行道以及做車輛行駛的路線規劃,以免車輛過多造成交通
阻塞及減少車輛發出的噪音對住戶的影響,還要加裝路燈照明,使夜間行駛的車
輛及行人更加安全。
第四節 商業建議
可以透過知名旅社與政府一同合作來舉辦「南港老街懷舊之旅」,讓更多的人認
識南港老街的特色。
在南港老街有不少特色商店,但卻缺乏政府的推廣。
在現代化的同時,我們也要去注意傳統的特色,隨著產業的發展,從農業到工業
的過程中,南港老街也變成不同的面貌,在我們想像中的老街,應該是熱鬧有其
特色!
7.參考文獻
1.http://119.160.243.38/search/srpcache?p=%E4%B8%AD%E5%8D%97%E8%A1
%97%E7%89%B9%E8%89%B2&type=ch.47.xp.dsp.04-02.tw.avg._.1215tb&para
m1=PZBdT8MgGIX_ijflroQXytcFF93aGRNjFp0ftxToNmO3Ct2m_nqpRhPycM77nhM
S3N6bQnYNiCWreVvWqmZlJeumVI2uy7ZZtFQ2RC80FNIjN4y5ABT41KEsKiYrJjhwQ
gjyydRP1-jNHrbma1dOFzTksIJOUuUssSJU0jNlBXgQTvMQFFhSWuZFb62kuteeMUV
V6EgvnbSOB2q5904xoSs0P32ZTmiMpo_obCpMMWDNAS1PMYbDtLbb8Hh_a3bTNBbMF
rTPZ_hMwUa3w_a8xe445NGYcynff4s0fhSsj-epYB4KKpLNde_TmPV7VgXlLc9QTYa
WsxUZC5VRr2Y7K0VmwJ-t4T88Q-m5of_DP5aihxDPId40ZrOg5eZuUz6vWsLQfjQUC
BYEA-EY0DGZ5_3BHy_p6mWNOrPcxeMQUJc_QWKCXDCbeAroNf2Kbw2&param2=brow
ser_search_provider&param3=ch.47.xp.dsp.04-02.tw.avg._.1215tb&hsim
p=yhs-fh_lsonsw&hspart=avg&fr=yhs-avg-fh_lsonsw&ei=UTF-8&u=http://
cc.bingj.com/cache.aspx?q=%E4%B8%AD%E5%8D%97%E8%A1%97%E7%89%B9%E8%
89%B2&d=4664915831883225&mkt=zh-TW&setlang=zh-TW&w=afjq1bAaUCxJW_h
9cxOsLPP-gkcK9--9&icp=1&.intl=tw&sig=c_trJn3WkLLGoauZCt9HVg--
2. http://ok100.myweb.hinet.net/nkstreet.htm
3.http://ngdo.gov.taipei/ct.asp?xItem=29906&ctNode=4410&mp=124061
4.(參考 http://ok100.myweb.hinet.net/nkhistory.htm 網頁)
5. http://140.131.110.231/tmhui/html/1-5.html
6.
http://weng3309.pixnet.net/blog/post/107110412-%E5%8D%97%E6%B8%AF%
E6%87%B7%E8%88%8A%E4%B9%8B%E6%97%851---%E5%8D%97%E6%B8%AF%E5%8D%80
%E7%9A%84%E7%89%B9%E8%89%B2%E8%80%81%E8%A1%97%E5%8F%A4%E5%8E%9D
7.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espv=2&biw=1280&bih=879&tbm=is
ch&sa=1&q=%E5%8D%97%E6%B8%AF%E8%B7%AF%E4%B8%80%E6%AE%B5%E3%80%81%
E4%BA%8C%E6%AE%B5%E3%80%81%E4%B8%89%E6%AE%B5&oq=%E5%8D%97%E6%B8%A
F%E8%B7%AF%E4%B8%80%E6%AE%B5%E3%80%81%E4%BA%8C%E6%AE%B5%E3%80%81%
E4%B8%89%E6%AE%B5&gs_l=img.3...42021.44368.0.45088.4.4.0.0.0.0.34
.121.4.4.0....0...1c.1j2.64.img..4.0.0.j3LaPZijfOk#imgrc=ofMd6oBH
_aTA-M%3A
8.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4%B8%89%E9%87%8D%E8%B7%AF&esp
v=2&biw=1280&bih=879&source=lnms&tbm=isch&sa=X&ved=0ahUKEwiD0MSkq4
XKAhVk2qYKHbAYBz4Q_AUICCgD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Group02-1-2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helloiac
 
六合彩
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
qingke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tigao
 
1 1史前時代
1 1史前時代1 1史前時代
1 1史前時代
leo860516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
大堯 黃
 
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
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
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
sugeladi
 
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
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
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
Andrea Chow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helloiac
 

Similar to Group02-1-2 (12)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清代鳳山縣新城及舊城勘查廖德宗201304中研院
清代鳳山縣新城及舊城勘查廖德宗201304中研院清代鳳山縣新城及舊城勘查廖德宗201304中研院
清代鳳山縣新城及舊城勘查廖德宗201304中研院
 
nature_final_report_01
nature_final_report_01nature_final_report_01
nature_final_report_01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筆墨譚心網站介紹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
 
六合彩
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1 1史前時代
1 1史前時代1 1史前時代
1 1史前時代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
筆墨譚心網站介紹test
 
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
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
新加坡主要馆藏海外华人研究资源及其展望
 
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
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
五下社會 一2. 台灣的史前文化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臺灣民俗學的建構及其實踐
臺灣民俗學的建構及其實踐臺灣民俗學的建構及其實踐
臺灣民俗學的建構及其實踐
 

More from donnylin (20)

20171219-huang
20171219-huang20171219-huang
20171219-huang
 
20171205-huang
20171205-huang20171205-huang
20171205-huang
 
20171003-liao-02
20171003-liao-0220171003-liao-02
20171003-liao-02
 
20171003-liao-01
20171003-liao-0120171003-liao-01
20171003-liao-01
 
1042_questionnaire_report
1042_questionnaire_report1042_questionnaire_report
1042_questionnaire_report
 
1042_music_composition
1042_music_composition1042_music_composition
1042_music_composition
 
1042_music_distance
1042_music_distance1042_music_distance
1042_music_distance
 
1042_love_music_activity_speech
1042_love_music_activity_speech1042_love_music_activity_speech
1042_love_music_activity_speech
 
Finalppt_group17
Finalppt_group17Finalppt_group17
Finalppt_group17
 
Finalppt_group16
Finalppt_group16Finalppt_group16
Finalppt_group16
 
Finalppt_group14
Finalppt_group14Finalppt_group14
Finalppt_group14
 
Finalppt_group15
Finalppt_group15Finalppt_group15
Finalppt_group15
 
Finalppt_group12
Finalppt_group12Finalppt_group12
Finalppt_group12
 
Finalppt_group13
Finalppt_group13Finalppt_group13
Finalppt_group13
 
Finalppt_group11
Finalppt_group11Finalppt_group11
Finalppt_group11
 
Finalppt_group10
Finalppt_group10Finalppt_group10
Finalppt_group10
 
Finalppt_group07
Finalppt_group07Finalppt_group07
Finalppt_group07
 
Finalppt_group09
Finalppt_group09Finalppt_group09
Finalppt_group09
 
Finalppt_group06
Finalppt_group06Finalppt_group06
Finalppt_group06
 
Finalppt_group04
Finalppt_group04Finalppt_group04
Finalppt_group04
 

Group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