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9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中市八個行政區域圖
走過軍功寮

主講:黃宗仁
台中市大坑文化協會志工
台中市樂成宮古蹟解說員

2009.11.4
軍功寮地理位置
  「軍功寮」位於台中市東北部北屯區,東界大坑
丘陵山區連接新社鄉,北通潭子、豐原,南經太原
路與台中縣太平市為鄰。舊稱「軍功(工)寮」,
其範圍約略包含現今之軍功里、和平里。
   從地形上的發展觀察,軍功寮屬台中盆地東緣
山麓(指頭嵙山)大甲溪古沖積扇中部太平複合小
型沖積扇上之聚落。軍功居北部扇端,部子在南部
扇端,大坑在扇頂。連接聚興山〈500M〉,大山母
山(260M),觀音山一線,為頭嵙山向西斜逆掩斷層
之斷崖蝕餘部份。地形走勢從東北向西南緩斜下
降,表面土壤成青灰色,或與長期稻作、種植果樹
有關。而扇端部分地下水脈豐沛,所以發展出扇端
人文聚落。
~軍功寮地方發展傳說~

軍功寮是大坑地區最早開發的地區,而其由來:
一般指清朝時為防止大甲溪流域之泰雅族
原住民出擾庄民,曾派軍駐守有關。
另一傳說則指乾隆35年間,因建造軍船需
大量樟木作為原料,當時台灣多原生樟
木林,官方在台設有多處「軍工寮」,專
門採集木材製成木料。
此外,在東勢角﹙東勢﹚內山一帶,也有
多處「軍工寮」的老地名。
軍功里
  清朝光緒年間台灣縣誌即記載「軍工寮」隸
屬台灣彰化縣貓霧栜東下堡,街庄名稱「軍功簝
庄」。日據時期稱台中州大屯郡北屯庄,土名軍
功寮,日治末期稱軍功一堡,現行行政區為北屯
區軍功里,面積4.0121K㎡,設39鄰,戶數3,150,
人口合計10,616人(97年3月戶政資料)。本里屬
北屯區邊陲地帶,農、工商、薈萃之處,兼具都
會與鄉村特性,為都市型的農業區。本區丘陵山
地,居民以務農為主,種植稻穀、水果及花卉。
由於近年來土地重劃,工商企業日趨繁榮,外來人
口逐年增加,新社區大樓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使
本里人口數高居北屯區第二。
和平里
 清朝時隸屬彰化縣栜東上堡,街庄名稱「大坑
庄」,日據時期為台中州大屯郡北屯庄,土名軍功
寮,現行行政區稱北屯區和平里。日據末期軍功寮
劃分為軍功一堡與軍功二堡 (今軍功里、和平里)
兩個行政區,台灣光復後﹙民國36年﹚,台中縣大
屯區北屯鄉劃歸台中市管轄,北屯區軍功寮原有行
政區軍功一堡及軍功二堡,地方為祈求地方和平,
將軍功二堡改為和平里,而軍功一堡則沿用軍功里
名稱,一直沿用至今,但在宗教信仰、民俗風情、
產業政經及社區組織上,此兩里都有密不可分的關
係。本里多山坡丘陵地,現有面積1.70582 K㎡,
設33鄰,2,283戶,人口數7,802人。水田面積不
多,住民多栽種荔枝、竹筍等,居民則以漳籍賴姓
為主。(資料來源:大坑地理研習─梁炳琨教授)
軍功寮堡圖﹙裁剪﹚
和平里聚落~原本山提供
軍功寮的開發階段
史前時期:台中市有多處史前文化遺址,分別是
北區的「大墩」古丘,南屯文山里與豐樂里、西
屯惠來里、龍潭里、及軍功里。早年臺中盆地地
勢低,平原地區到處是沼澤與水池,水流漫流,
較不適合人居住,因此先民居住選擇在較高處且
離水源較近的地方。軍功寮的史前人類遺址稱為
「軍功寮公墓遺址」,在28號公墓北側,大山母
山西邊,在1980年由劉益昌、黃士強教授首先發
現。遺址年代距今約三、四千年前,面積約三萬
五千平方公尺,遺物有兩種即石器與陶器。又在
軍功番阿田最近連續挖掘到「大坪1號」「大坪2
號」「大坪3號」〈2009.9〉「聚興遺址」遺址。
軍功寮的原住民-巴宰海平埔族
台灣原住民可能分住高海拔的高山原住民與分布
於台灣北部、西部的平地原住民稱為平埔族。熟
番是指有受教化,有「歸附納餉」者,未漢化納
餉者稱「生番」,已歸附而未納餉者稱為「化
番」。
根據台中開發記載,台中市北屯、西屯是「巴宰
海」族的活動範圍。巴宰海族分為四大族群:阿
里史社群〈分佈潭子附近〉、烏牛欄社群〈分佈
豐原附近〉、撲仔籬社群〈分佈豐原、石岡、新
社〉、岸裡社群〈分佈神岡附近〉。
軍功寮番阿田-平埔族的舊址
軍功寮番阿田北臨台中縣潭子鄉,西與舊
社以旱溪相隔,潭子鄉舊名潭仔口,是巴
宰海族阿里史社活動範圍。軍功寮番阿
田、舊社、潭子三地相連,均是當年巴宰
海族請墾荒埔的東南邊界上。「番阿田」
在軍福路北側,生活圈4號道路經過,是
現今軍功里二鄰建成巷一帶的舊地名。台
中市地名沿革中指出:「舊地名番阿田,
其名由來,據傳此地昔日是番胞開墾之田
地。」據耆老描述,早期當地田地分佈是
一塊塊彎彎曲曲。且田地狹小。與番阿田
相臨,潭子大坪有發現1.2.號遺址,在在
顯示先人在此生活過的遺跡。
有唐山公沒唐山媽
清政府領台初期〈1684〉實施渡海禁令,並禁止
攜眷,所以當時為求生活渡海來台的大多數是單
身漢,也就是俗稱的「羅漢腳」。藍鼎元的《經
理台灣疏》提及當時台灣「南路鳳山、新園、 瑯
嶠〈恆春〉以下四、五百里,婦女不及數百人」
可見漢人女子稀少,為傳宗接代,只好找當地平
埔族 女子「牽手」 結婚,所以才流傳「有唐山
公,沒唐山媽」。田調中發現軍功寮早期手抄族
譜中,其清道光「查某祖」老祖先中有番婆記
載。
渡海禁令三條件1.申請2.不可攜眷3.粵籍不可。
史前文化   軍功公墓遺址
劉益昌教授解說番阿田遺址
番阿田遺址挖掘-2009.9. 4
社   軍
、   功
阿   附
里   近
史   原
社   住
、   民
烏   分
牛   佈
欄   。
社   岸
    里
    社
    、
    撲
    仔
    籬
軍功寮賴氏的渡台始祖
過溝仔盛貪公派~清雍正年間,心田十三世祖盛貪
 公渡臺,定居於台中軍功寮,成為軍功寮過溝仔
 賴氏的入台始祖,也是最早入墾軍功寮的賴姓宗
 族。
八卦堂新公派~清乾隆中期,即卜隆公長子景春公
 一派。心田十二世祖妣周氏同三個兒子由彰化入
 台,落腳台中軍功寮,建立屋號賴八卦作做為祖
 廟,後來改稱為八卦堂。
心田五美雲從公派~清乾隆晚期,原居平和縣心田
 鄉的心田十五世祖賴雲從亦是景春公一派。渡台
 開墾台中三十張犁,賴氏生有五子,世稱為「五
 美」,嘉慶年間次子天仙繼承軍功寮一帶產業。
 心田五美派下由於經營有方,發展成爲台中北屯
軍功寮賴姓歷代祖先遷徙過程表
朝代    遷移先祖        遷移地點
西周    叔穎一世祖       周武王封於賴地(河南潁
                  川)
春秋    14世添公       湖北宜城
東晉    叔穎27世孫賴光    擢官浙江松陽縣
南北朝   叔穎33世孫賴德    是賴氏進入福建的始祖
唐朝    叔穎50世孫賴延顯   居福建詔安縣官陂鄉
明朝    叔穎51世孫卜隆公   移居漳州府平和縣心田鄉
清朝    心田12世祖新公    渡臺台中軍功寮(八卦堂)
      心田13世祖盛貪公   渡臺台中軍功寮(過溝)
      心田15世祖雲從公   渡臺三十張犁
                  二子賴天仙移居台中軍功寮
軍功寮的賴姓堂號 ------ 七百年前是一家人

[潁川]、 [心田]、 [八卦] 、[五常] 、[五美] 堂號名稱,它
們有什麼關係呢?,查「祖譜」資料,,他們都是周朝賴姓始
祖潁叔的後裔,明朝末年心田一世祖賴卜隆的子孫,原來他們
七百年前都是一家人!
堂號是我們傳統維繫家族與宗族的一個力量,長久不論是戰亂
避難遷徙,沒忘懷自己的來處。
堂號可區分「自立堂號」「郡望堂號」。
             「自立」。
郡望堂號,「郡」是秦漢時的行政區域,某姓氏族大勢盛後,
以發祥地的郡名為郡號,也就是該姓發祥地的堂號。如某一姓
氏自發祥地移居他郡,以移居地郡名為郡號,稱為「望出」該
郡,兩者合稱「郡望堂號」。
堂號姓氏支派間也有因為先人功勳德望或取義於訓勉後代,而
自創堂號,稱為「自立堂號」。
前清時期開墾條件比較
開墾   軍 功 寮
條件             三 十 張 犁
耕     頭嵙山麓下,平地腹 台中盆地地形平坦,面
地    地狹小        積廣大
灌溉    旱溪水源不足、水量 葫蘆墩圳灌溉水源豐富
水源   不穩定
安 全  接近生番活動區域, 熟番已漸漢化,安全無
性   安全受擾       虞
遷徙過程圖
「過溝仔」名稱的由來
在農業墾殖的環境中,人類的生存猶如逐水草而
居,除了「土地」是重要的條件外,「水」更是民
生生活及農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過
溝仔賴姓族人在軍功寮的開墾與定居的選擇,比起
其他賴氏則有先到先佔先贏的優勢,而選擇取水便
利的範疇居住。

整個過溝仔賴姓家族在二條溝溪之間發展,東側是
自大山母西麓南普陀寺旁沿山麓而下的挑水坑溪,
另一條山澗自西側流過,在這大山母山麓下左右逢
源位置居中的平地,最俱生活優勢,所以就由最早
到來的盛貪公先行開墾定居。這就是「過溝仔」名
稱的由來。
八寶圳的沿革
1.八寶圳與八堡圳〈瑠公圳、曹公圳〉
2.開圳對地方產業的影響,前種樹薯、番薯、土
豆、魚籐〈山邊〉、陸稻〈埔早3月撒子6月收〉
插甘蔗時水圳開通。開圳後種水稻〈獻穀田〉菸
葉,45-50年間軍功寮266間。蔬菜、水果、花卉
3.八寶圳於道光4年〈1824〉由蔡政元開鑿,轉
軍功林秋江管理。明治26年〈1893〉由林朝棟以
五萬元開豐原放屎溝至聚興〈加至角〉,部子埤
圳由林汝言開鑿。民前7年〈1905〉開軍功、水
景、番仔路。並鑿太平1、2圳給水管路。
4.何為「埤」,「圳」八寶圳幹線長度長26K
5.入水口→電火圳〈本圳〉→社寮角發電後會合→食
水科溪→石岡壩南幹渠匯流→與葫蘆圳分流→慈濟公
園→八寶工作站→鎮天宮附近、過旱溪分頂、中下圳
→加至角→軍功→部子埤圳→水景部子番阿路。
6.「撥埤」每年12月初1起十天,引乾圳水,整修圳
道,正是「摸蠣兼洗褲」的好時機。
八寶圳
八寶圳,上游在新社月湖村永居湖段築臨時圳頭導水路,
由大甲溪取水,其入水口設於和盛村,中下游由石岡壩南
幹渠入水經石岡、豐原、潭子、台中市北屯區軍功寮及太
平至台中市東區,,灌溉面積共2779公頃97一期稻作灌
溉面積為1170公頃〈台中農田水利會提供),沿山麓環繞
開鑿與,具灌溉功能,在多雨夏季更有疏洪功能作用;在
  石岡鄉土牛和盛橋附近更被電火圳取水作發電用。
八寶圳流經軍功寮有中埤、下埤支線(秋江圳)、 水利會
 成員必須負責區域範圍內各支線的圳水暢通及維修等工
作、以及通知會員停水及放水等公告。。林秋江出生於同
治十三年,乃當時之大地主,秋江圳流經之處皆是他的田
地,一望無際,富甲一方,出門定坐轎,路人見秋江仔舍
皆要讓路的。在軍功寮的長輩中偶而還流傳著他的事跡。
。
         八寶圳輪水番
毎年冬季乾旱時期,豐榮水利組合即頒布非常灌溉實施方
法,依灌溉區公頃數排定輪水灌溉時間及排水量,上游排
水量由工作站管制,中、下圳沿線各擋門則須依排定時間
輪流引水灌溉,早期單純的農村生活有結仇敵事件發生,
大部分為了水圳「撥水」一事,因為要養家活口僅靠的是
農作收成,沒水灌溉那有收成呢?所以往往為確保水圳不
會半途被偷「撥水」,總要帶著棉被、便當、手電筒、工
具,在寒冷的冬夜來回巡視水圳,膽小者皆要邀伴同行,
而最遠處要到茄至角擋門處輪流顧水,早期的農村社會是
非常辛苦的,也是現在E世代小孩難能想像得到的。
水租
灌溉田地,依取水優勢分七等級,靠近圳源頭位置
者,水租等級越高,租稅越貴,一等水租最貴而七等
租最便宜,如圳頭的仔鐮仔坑口為四等、軍功寮番仔
田為六等,而圳尾的 部子為七等級水租最低。往往
在冬季缺水期,就較不利於末端灌溉區。,民43年軍
功寮每甲地117元,每年須繳兩期,一月及六月收租。

      埤頭普渡 –飲水思源
農曆七月二九,農民習俗家家戶戶除了祭拜好兄弟之外,
總會飲水思源的準備三牲五禮到埤頭(月湖村八寶圳入水
口),由地方首長、工作站長會同舉辦拜埤頭祭典,祈求
風調雨順、農產豐收、國泰民安,每年按例舉辦,直到目
前皆沒停瓣過。
八寶圳臨時圳頭導水路線
  1
八寶圳進水口-右電動檔門疏洪
埤頭普度
魚梯試驗-特生中心
電火圳景觀
社寮角發電廠導水管
八寶圳本圳與電火圳會流
八寶圳會入食水科溪
石岡壩南幹渠入八寶圳
八寶圳經豐原慈濟公園景觀
慈濟公園內的八寶圳
頂
圳
涵
洞
過
溪
、
中
下
圳
入
溪
磚仔檔門
車輪草咸豐草輕拂圳水
秋江圳檔門
番阿田附近的八寶圳
慈濟醫院附近水景
水圳由涵洞穿過馬路
慈
濟
醫
院
附
近
的
八
寶
圳
土
地
公
柺
堰堤〈地下是圳底〉
太平一圳入水口
五常堂的人文歷史
1. 五賢堂是八卦堂18代因分家,住十間煙樓因遭竊
   在此蓋屋費時一年多,花3.4甲地的田的錢,有
   四子所以蓋四合院,軍功唯一,,瓦由南部訂
   做。土埆自己印製,4*8寸*1.2尺,半月池有防
   火、養魚、納水聚氣之功〈氣乘風則散遇水則
   止〉。
建築格式
1.「開間、進落」。兩進一院的四合院,後大山母山前
八寶圳「前水為鏡,後山為屏」。兩護龍比正身凸出形
象成「猛虎下山」整個格局前面三合院,後面四合院。
2.中軸線分龍虎邊。八字紅磚山牆上圓通風孔,瓦鎮三
獅。
3. 「龍邊入虎邊出」一進供關公「浩然正氣」堂上圓
桌四方桌八仙桌步步高升。太師壁。
4.二進正廳步口簷廊、側有走廊,成空氣對流‧
5.沒錢起竹厝,有錢起福杉。杉浮海船拖不易生白蟻,
腐朽。土角內「竹筋」拉力。灶君,懷舊,送神〈湯
圓〉接神。
6.建築反映民俗風情時代背景〈日式建築,窗鐵條凹〉
未列入古蹟,佔台灣建築史重要一頁。
走
    入
    歷
    史
    的
    五
已
    常
    堂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山西 -人間仙境
山西 -人間仙境山西 -人間仙境
山西 -人間仙境sharepeony
 
中國 山西
中國 山西中國 山西
中國 山西chienrw
 
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
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
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Amy Yeh
 
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
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
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gueste4a1eb1
 
山西風光
山西風光山西風光
山西風光Jaing Lai
 
山西美景
山西美景山西美景
山西美景pakon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helloiac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helloiac
 

What's hot (15)

山西 -人間仙境
山西 -人間仙境山西 -人間仙境
山西 -人間仙境
 
中國 山西
中國 山西中國 山西
中國 山西
 
山西美景
山西美景山西美景
山西美景
 
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
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
山西 ~ 那些超乎我們想象的美景
 
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
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
山西 那些超乎我 想象的美景
 
山西風光
山西風光山西風光
山西風光
 
山西美景
山西美景山西美景
山西美景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Similar to 981107走過軍功寮

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
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
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helloiac
 
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helloiac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helloiac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helloiac
 
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
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
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helloiac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helloiac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helloiac
 
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enyayang0410
 
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enyayang0410
 
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
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
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cettw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SufferKnight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helloiac
 

Similar to 981107走過軍功寮 (20)

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
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
魏書 116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
 
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
 
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金史 081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
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
魏書 040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三山國王廟簡報
三山國王廟簡報
 
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
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
20171108邵族重建-Malihan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981107走過軍功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