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頁 1
台灣現代女性散文中「父親」意涵的改變
林念慈*
摘要
對於兒童的人格養成來說,雙親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兒時的滿足或者失落
經驗,都將成為日後作家筆下的血墨。在重建自身歷史、後製記憶的過程裏,「父
親」成為女兒「追索」的重要對象。男性能透過「成為父親」,進而修補、豐富
自己與父親的關係,甚或「取代父親」,成為完整的自己;但,女性創作者卻因
缺乏和父親共同的生命經驗,只好讓父親永遠成為 「想像中」的符號,藉由人
倫、英雄或宗教崇拜,折射父親形象,以滿足對父親的情感缺乏,或者將父親放
大為「精神原鄉」、「國族之愛」,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戀父」等等。
總而言之,「人父」以現實或心靈任一模式「缺席」,比如離家、死亡、淡
漠、無能,進而成為女兒逃離或遙拜的目標,經由各種「追尋」的儀式,重建自
己的生命座標,並給予「人父」適當的對應位置,而非取代或者消滅。
本文將聚焦於台灣現代女性作家的散文作品,並列舉部分男性作家散文為參
照,根據時代、性別或者省籍差異等,梳理出女性作家筆下的「父親」一詞,在
意涵指涉上將如何變化,而女性又如何看待或重置父女關係、如何確立自我座
標,亦是本論主要目的。當然,文學雖涉及心理學層面,終須回歸文學層面討論,
筆者將以文化心理與審美的角度,探討散文作品中的主題關懷與形式表現如何互
證互成,成就使人動容的生命記憶。
關鍵詞:女性散文 台灣散文 父女關係 戀父情結 自我重建
*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文學組生。
頁 2
壹、前言
「父親」作為人生的「角色」,角色本身即展演社會期待與其背後的文化特
質,在家庭中,也理所當然的被認知為「保護者」、「統治者」,享有至高的權威
並訂定家庭法律,相對而言,「父親」的位階也使其「高處不勝寒」,與孩子的情
感互動往往不如母親來得直接,而成為家中「不在場」的「保留席位」。
對女兒來說,父親是第一個異性,也是生命中第一個「陌生人」,父親將銘
刻女兒和異性的相處模式,倘若父親能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示範正確的兩性相處
方式,女兒成長之後,自然能消除刻板的性別印象1
;而父親若能參與女兒的生
活並重視女兒的生命價值,也有助於女兒建立自我認同與自尊2
,反之,父親若
在女兒的生命中缺席,即造成「渴望父愛情結」:
所謂「渴望父愛情結」(longing for father’s love complex)是指孩
子心理上對父親強烈的情感渴求,其受限於社會文化氛圍或父親個人因素
的抑制因而無法滿足,並成為積存於內心深處相當時間的一組相關聯態
度、感受及慾望。
3
渴望父愛因而成為女兒心中的黑洞,因為對愛永遠無法饜足,影響心理或生
活的常態發展,以下將以台灣女性散文中關於「父親」的書寫為例,彙整女性在
匱乏的父女關係中所遭遇到的困境,並爬梳她們面對父親與生命中的關係,進而
逃脫或者尋找「父親」,最終建立嶄新自我,飽滿重生的路徑。
一、「缺席」的父親
父親在孩子生活中缺席有兩項主要原因,一是「實際缺席」,舉凡雙親離異、
單親養育、父親早逝、外遇和領養等狀況皆囊括在內;二是「心理缺席」,則包
括凌虐、因文化背景造成的嚴苛、冷淡,或形象軟弱等情況。
4
如鍾怡雯筆下的父親是家中獨子,背負著傳宗接代的責任,卻生下一個又一
個的女兒,為了拼搏兒子而生下了五個女孩,造成家中龐大的經濟壓力,也使父
親成為一個憂鬱、憤怒,對生命與眾人都充滿責難的人;因為聽人打趣「你女兒
1
參照鄭慈蓉:《父女互動經驗對女性親密關係的影響》(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
導學系碩士論文,蔡順良教授指導,2006 年)。
2
參照黃佩玲譯,K.Leman 著:《愛女兒愛爸爸--做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What a diffenence
a daddy makes),(台北:張老師文化,2002 年 3 月)。
3
葉光輝,林廷叡,王維敏,林倩如:〈父女關係與渴望父愛情結〉,《政治與心理研究》第 29 卷
第 1 期(2006 年 3 月),頁 93。
4
同注 3,頁 98。
頁 3
真多」,鍾怡雯和姐妹不願下車,卻讓父親爆發:
很大的甩門聲,砰!車還沒發動,火山爆發,車內盡是滾燙的岩漿。妳們
三個在車裡躲躲藏藏做什麼?人家說妳女兒那麼醜看到人就埋下身。見不
得人出不了世面以後別跟我出門,駝衰人。
5
而陳玉慧有個長年外遇,會把家裡的住屋當作禮物送給外遇對象的父親,當他難
得回家,只因陳玉慧不小心把飯打翻了,父親就:「一字一字的告訴我,我必須
離開這個家,必須滾出去。」導致陳玉慧「連鞋子也沒穿。我一個人在外面走了
一天,我無處可去」的絕望
6
;或是像鍾文音的父親,瘦而纖細,胸無大志,沒
有養家活口的能力,只能任由如「天可汗」強悍的母親謾罵
7
;最悲傷的也許就
像簡媜一般,毫無預警的,任由車禍帶走了父親,並眼睜睜的看著父親在大廳裡
失去生命,成為一盆又一盆,潑在門外的血漬。
8
華人多以農業立國,重視農業勞動力,家族系脈,財產「以父傳子」,女性
則需藉由婚姻制度,依附其夫得到位置與資源,故中國男性一來有傳宗接代的責
任與壓力,對女兒沒有積極的期待或愛,更因為家產「傳子」,所以有「養兒防
老」的概念,平日會將大部分資源投注兒子身上;二來中國家庭性格含蓄,對子
女以「教養」代替「愛」,父母強調角色責任並壓抑自我,對下一代的進行的也
是「角色」的訓練,而非「情感交流」;三來父女有性別和位階的隔閡,父親通
常不若母親能給予貼身的照顧,又有父權的形象,長久下來自然造成父女之間的
情感疏離,甚或決裂。
9
二、「走失」的女兒
以陳玉慧為例,頻繁外遇、因被認為是「匪諜」而坐牢的父親,其實在陳玉
慧心中根本已經「死了」,而且是在自己心裡被殺死的
10
,她清楚的知道「我有父
親,但我的父親也不是父親」
11
,但恨意的背後往往是強烈的愛及渴望,她變成
一個孤單的、討好的女人:
雖然我也與不同的男人來往,但我知道,我和他們來往,因為我怕持續過
長的獨處,我害怕一個人面對不可知的未來,為了和不合適的男人共處,
5
鍾怡雯:〈什麼都不說〉,《野半島》(台北:聯合文學,2007 年),頁 31。
6
陳玉慧:〈父親是中國的父親〉,《陳玉慧精選集》(台北:九歌,2006 年 1 月),頁 70。
7
鍾文音:〈以父之名〉,《昨日重現》(台北:大田,2001 年),頁 122-143。
8
簡媜:〈漁父〉,《只緣身在此山中》(台北:洪範書局,1986 年 2 月),頁 141-165。
9
參照趙梅如:〈父女親情的知覺與情結〉,《輔導季刊》第 42 卷第 4 期(2006 年 12 月),頁 1-10。
10
同注 6,頁 65。
11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台北:大田,2001 年),頁 188。
頁 4
我可以犧牲自我,我愚昧而自卑,不斷地逃避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寧
願追求一種與伴侶相處的假象,一種庸俗的社會價值。
12
無法獨處,也無法建立健全的兩性關係,感到痛苦仍然一味求全,正如兒時不論
父親如何脫軌、冷酷,陳玉慧都必恭必敬,甚至使用敬語「您」,然而在情感上
已經徹底的失去了交集,成為一個尋愛的,失去自己的女人。
或如鍾怡雯和父親緊張的關係,兩人的對話永遠都像南島的天氣那般炙熱,
甚或炸裂。青春期時,父女累積了大量的沉默之後都爆發開來,鍾怡雯甚至衝口
說出:
那句話漸漸像控制不住的野馬,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劍拔弩張變得張狂,終
於脫韁,終於,一語成讖。我.又.沒.有.教.你.生.我.出.來。
咬著牙,我一字一字慢慢說。
13
而簡媜的父親期待長子,卻迎來女兒,索性把女兒的性別忽略掉,逕喚她「老大」,
以補償未有兒子的遺憾,使簡媜決心要贏過父親,她暗自的在割稻時與父親較
勁;當作為魚販的簡父酒醉歸來,一身狼狽、臭氣,這樣的形象使簡媜失望,她
竟然動念棄絕父親,也因為這個念頭,埋下終生的心結。
14
女性無法藉由「成為父親」而「取代父親」或「了解父親」,又難以與父親
互動,只能消極的否定生養關係,想斷絕糾葛的父女關係,同時伴隨著失落、焦
慮、憤怒、自卑等強烈情緒反應,並對人產生不信任感
15
;一方面又更想得到父
親的肯定,如簡媜所言:「父親,去勝過自己的生父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你能了解嗎?」
16
亦如三毛在〈一生的戰役〉中提到父親寫了便條稱讚她的作品,
當下她激動落淚,甚至有「馬上就死掉」的念頭,只因:
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肯定
了我在這個家庭裡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爸爸,你一生沒有
打過我,一次也沒有,可是小時候,你的忍耐,就像一層洗也洗不掉的陰
影,浸在我的皮膚裡,天天告訴我──妳這個叫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妳
是有罪的。……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
你欣賞我。
17
12
陳玉慧:《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餓》(台北:聯合文學,1997 年),頁 98。
13
鍾怡雯:〈大哉問〉,《漂浮書房》(台北:九歌,2000 年),頁 127。
14
簡媜:〈漁父〉,《只緣身在此山中》(台北:洪範書局,1986 年 2 月),頁 141-165。
15
葉光輝,林廷叡,王維敏,林倩如:〈父女關係與渴望父愛情結〉,《政治與心理研究》第 29
卷第 1 期(2006 年 3 月),頁 93-117。
16
同注 14,頁 151。
17
三毛:〈一生的戰役〉,《送你一匹馬》(台北:皇冠,1983 年 7 月),頁 191-202。
頁 5
或許正如佛洛伊德所說,藉由「正確的使用」父親,亦即透過父親的「凝視」,
女兒才得見自己的形象,但如果過度依賴父親的注視,則不免歇斯底里的流露出
「超強烈的女性特質」,又或者父親的凝視反映了「匱乏」,女孩自然也會專注於
這份「欠缺」。
18
總而言之,女兒透過父親才能看見自己、肯定自己,然而主體卻不在自己身
上,女兒既然不在「自己的路」上,也只能迷失。
貳、踏上「尋父」之旅
情感匱乏或著情感取向不夠正面的女兒,都在和父親打「一生的戰役」,在
真實世界裡試圖潰敗自己的父親,甚或自己無意識的變成父親,引用父親的言語
或依照父親的模式來行動;另一方面,又在心靈之路上等待、找尋著父親的「替
身」, 成年之後,習慣將這份理想投射在各種對象身上,當對方無法滿足女性的
設想,女性便感覺挫敗,與對方的關係自然困難重重。
19
此「替身」有以下兩種模式:
一、精神導師
陳玉慧曾如此吶喊:
因天性過於敏感,父親不在的那些年中,我的童年因此失去堅強的依靠,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缺乏一種男性典型,過去很多年來我一直不明白男性
是什麼。在我年輕時,甚至在我年紀已這麼大的時候,某些時刻我仍然流
淚:我也需要一個父親!一個可以告訴我人生之路怎麼走的人!
20
從此可以看出「父親」的重要功能,便是「指導人生之路」與「啟蒙」。Chiztopher
P.Andersen 曾指出「導師」對年輕人的重要:
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過他人的影響。我
18
保羅-羅宏.亞舜(Paul-Laurent Assoun):《佛洛伊德與女性》(台北:遠流,2002 年 7 月),
頁 21。
19
參照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果實,2000 年 11 月)。
20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台北:大田,2001 年),頁 64。
頁 6
們貪婪的尋找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的人,可以滿足我們特別心理需求的人作
導師,以期達到我們「向前走」的首要目標。
21
他甚至指出「導師體系對女人而言有時比對男人還來得重要。因為她們需要上級
的支持,以獲得權威和經驗。」
22
就筆者的理解而言,在華人社會,女性的確不
容易擁有權威和資源,因而時感無助,在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天空」以前,「引
導」的力量的確很重要,因為這股力量可以保護還未茁壯的心靈,且通常能滿足
人渴望被「理解」和「欣賞」的心理需求。
拿魯迅和蕭紅的例子來看,背棄殘酷的父親與婚約的蕭紅,在異鄉未婚生子
又阮囊羞澀的情況之下,寫了一封表達景仰和求助的信給魯迅,在素昧平生的狀
況之下,魯迅不但與之見面,同時慷慨相助,並扶持她在文壇立足,在經濟和情
感上都給予蕭紅如父如母的關懷。蔡登山這樣形容:「那是『歷史性』的一刻,……
就在這一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父』與『女』兩代人會合了,他們之間整整
差距了三十年,但卻有著最親密的文學血緣。」
23
魯迅之於蕭紅,是「文學的血
脈」,也是人格典範的傳承。
這也讓人想起胡蘭成之於朱天文,固然引領朱家三姐妹進入文學世界,在現
實生活中亦殷殷照料的是父親朱西甯,然五萬字的〈花憶前身〉招認文學源頭與
身世,繾綣不忘的還是胡蘭成,總是心疼「不厭其煩說了又說,何以還是當年那
樣說得口燥唇乾,而人總不懂呢?」
24
還為了繼承胡蘭成未完的學說,所以寫了
《荒人手記》,是為師父「報仇」的意思,
25
其為文中也有許多與胡蘭成「互文」
的現象,而值得玩味的是,朱天文筆下流露對胡蘭成的情感,常藉張愛玲說過的
話來傾吐,胡亦曾將天文比做張愛玲;當三三諸人都喊「胡爺爺」的時候,她卻
躊躇了,「因為喊胡爺就喊定了,再無別的可能了。詩三百篇,思無邪,但我是
思有邪。」
26
如何「有邪」?如何產生「別的可能」?筆者無從知悉,只能確信
胡蘭成煽動了朱天文等人的青春
27
,讓年輕女孩都甘願「嫁與」中華民國,再沒
有別的戀人,這種修女與天父、童女獻祭般的精神情感,或者也嫁接在師徒之間
的心靈默契裡;而他那時而「中國傳統文人」,時而「民間英雄」的形象,也成
為年少心靈的理想追尋,甚至牽動了學子對大中國文化的孺慕或戀思,所以胡蘭
成是父、是師、是大中國、是戀人、是三三諸人的青春,也是朱天文等人至高的
信仰。
對於大中國文化追慕不已的還有張曉風。中國文學、中國傳統文人典範,成
為她「夢中家鄉」的重建材料,她說:「四十年來家國,八千里地山河,那故事
一直尾隨著我,連同那美麗如神話如魔術的石榴,全是我童年時代好得介乎虛實
之間的東西。」
28
實際上看不見的「家國山河」,大概也是那個時代人共同的「尾
巴」,這份信仰美的如神話故事,美的不真實,但的確是這個文化背景下的「真
21
Chiztopher P.Andersen 著,施寄青譯:《父親角色》(台北,遠流,1993 年 6 月)頁 149。
22
同注 21,頁 166。
23
蔡登山:〈生與死的反思〉,蕭紅:《生死場》(台北:里仁書局,1999 年 1 月),頁 1-3。
24
朱天文:〈獄中之書〉,《花億前身》(台北:麥田,1996 年),頁 37。
25
朱天文:〈阿難之書〉,《花億前身》(台北:麥田,1996 年),頁 95。
26
朱天文:〈黃金盟誓之書〉,《花億前身》(台北:麥田,1996 年),頁 55。
27
同注 26,頁 63。
28
張曉風:〈給我ㄧ個解釋(代自序)〉,《玉想》(台北:麥田,1990 年 7 月),頁 10。
頁 7
實」,張曉風的父親是黃埔六期的少將,家學的愛國之思轉化為記憶裡的中國,
她「以一個女性孺慕的心懷,去投射浪漫悲壯的男性/中國想像」:
29
我趕回來的過程多麼像一場匍匐奔喪。我一向愛他──但直到現在,我才
真正了解,我在用一種怎樣高華而浪漫的愛在愛他,……孩童時期整個客
廳裡唯一的裝飾便是他的照片。他仗劍而立,年輕英挺……,他的簽名照
是我們多麼華美的夢。
30
無視於現實社會的匱乏,而對政治領袖產生了想像中的「親情」與自足感,透過
身為軍人的父親,進而愛戀軍事強人的「君父」,連帶著對「君父」身後的文化
背景都產生「飄飄然」的情感,卻忘了這位「父親」是「仗劍」的,景仰之情,
與之對應的仍是強硬的權威,與單一語言的強勢掠奪。
二、戀人
相較於「精神導師」的「引導作用」,另一種「父親的替身」則顯得柔情款
款,彷彿是電視劇裡的完美男主角,彌補女孩那顆渴愛的、破碎的心靈,這方面
簡媜是佼佼者,她如屈原般上下求索,和著血淚吶喊:「癡傻的人才會在情愫裡
摻太多血脈連心的渴望,父親,逆水行舟終會覆船,人去後,我還在水中自溺,
遲遲不肯上岸……。」
31
如此癡執,甚至巧妙的想出「天倫既不可求,就用人倫
彌補」的妙計:
32
父親,我深深的賞看你,心卻疼惜起來,你躺臥的這模樣,如稚子的酣眠、
如人夫的靦腆、如人父的莊嚴。或許女子賞看至親都含有這三種情愫罷!
33
重點不在於父親扮演了多少角色,而在於為了「尋父」,簡媜的情感何等曲折!
篇名〈漁父〉,本就取屈原苦苦求索,思君戀君的情思,簡媜對父親的愛前溯後
尋,執著不悔,而屈原式的瀟灑、潔淨又與為生活所困,形象狼狽的簡父大相逕
庭,對於「理想父親」形象的破滅,與父親醉後命她脫鞋,讓年幼的簡媜領悟父
女之間仍是一種原始的、征服的與被征服的關係34
,更使她動念棄絕父親。
29
張瑞芬:〈「古典派」與「鄉土派」〉,《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2007 年),頁
331。
30
張曉風:〈黑紗〉,《黑紗》(台北:宇宙光,1975 年)。
31
簡媜:〈漁父〉,《只緣身在此山中》(台北:洪範書局,1986 年 2 月),頁 161。
32
同注 31,頁 161。
33
同注 31,頁 165。
34
黃雅莉:〈戀父與傷悼的雙重固執:從簡媜〈漁父〉論散文複雜內心世界的充分展示〉,《臺灣
圖書館季刊》第 2 卷第 1 期,(2006 年 1 月),頁 103。
頁 8
和簡家父女大悲大喜的情感相比,鍾文音和父親是沉默而緩慢的一對,鍾父
性情和順,又因為無法擔負養家責任,變成一個更沒聲息的男人,這樣的父親,
對小女孩來說顯然是「不夠的」,然而柔順的男人通常給得起一些情感,鍾文音
時常想起與父親「相濡以沫」的親密經驗:
他把小片葉子從唇邊取下遞至我的手中,要我也吹吹看。薄薄的葉脈上一
陣濕意,殘留著父親的唾液,我放入唇邊大力地使著胸氣,卻只是噴出口
水,發出「噗噗噗」的音響。父親笑了笑,又接過去,示範一次。又要我
再試,依舊是小孩性情的不聽使喚。如此來回,這是唯一和他的親密,相
濡以沫。
35
其後又敘述父親總會把三層肉的肥肉咬除,留下瘦肉給她
36
,成為思慕父親的重
要印象,甚至於在父親過世以後,唯一的一枚戒指也給了鍾文音,這種類同情人
之間的嘴唇的接觸,通常拿來象徵婚姻的戒指,似乎都暗喻了女兒與父親天生帶
有「情結」,是異性的情,親子的愛,本該更親密,卻因為華人父親的嚴肅教育,
與絕不能逾越的性別隔閡,產生了更大的恐慌,以及裂痕,使失去人父的女兒們,
只好承認:
因為你在我生命中的恆久缺席,讓我的生命有一種奇怪的日常,日後我也
陷入佛洛伊德式的「戀父情結」,然我多麼不願掉入這樣的簡化符碼,可
不論我多麼不願意,打從我年輕時我就不斷陷入大我一輪二輪馳向我的男
人,既是戀人又是父親的男人具體而微地展現我童年的匱乏與你的缺席。
37
而這些「老情人」也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且彌補了現實中「人父」之不足,「知
識廣且心溫暖,他們成了你的延伸,父的隱喻。」
38
他們以自己的歷練和智慧,
給予女孩靈魂的啟發,總能為女孩拉高新的視野與世界觀。
從這個角度來說,與「精神導師」的功能倒是不謀而合,事實上這兩個「替
身」的模式時常相互滲透,因為「情感」與「理解、力量」,本就是重要的兩道
生命泉源,情人與精神導師,正是扮演著灌溉女孩的心靈泉眼;兩者合而為一,
即是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父親」;雖不見得無所不能,但必需是有見識或學識,
形象不是儒雅,即為英雄,有最大的包容與溫情,又兼具「父親的架勢」,擔負
起父親養家活口的「保護功能」,實為一個「溫柔的超人」,既是「超人」,自然
世間難得;而父親期待的總是能傳承家業的兒子,女兒只好無所不用其極的,想
表達自己「不讓鬚眉」,然父親對女兒的期待只是「順從、安靜、溫柔」等女性
35
鍾文音:〈以父之名〉,《昨日重現》(台北:大田,2001 年),頁 133。
36
同注 35,頁 133。
37
鍾文音:〈寫給消失的戀人父親〉,《中途情書》(台北:大田,2005 年),頁 151。
38
同注 37,頁 151。
頁 9
特質,兩者的情感需求不同步,兩造都感失落,故而產生所謂的「父女情結」。
39
参、「自我」的追尋與重建
如果「理想父親」的願望勢必失落,女兒必須要找另一條生路,因為尋找父
愛並不只是為了「找到父親」,而是藉此機會尋找自己,重新建立自我認同。
一、進行和解
和解的對象並不只是父親,也包括受了傷卻拒絕「就醫」的小女孩──自己。
當陳玉慧在自己的婚宴上,聽見向來「冷酷」的父親對丈夫說起三十年前的一場
大水災,陳父抱著她涉水回家,感覺天地俱無,只剩他們父女倆40
,甚至於:
父親和我的丈夫乾杯又乾杯,然後父親流淚了,在我面前,從來那麼嚴峻
的父親,從來不知如何表達情感的父親,卻當著眾人面前哭了。
41
當父親流露出「愛」的訊息時,他平日性格裡的古怪冷漠都一筆勾消了,女兒也
開始願意改變姿態來面對父親:
我正在學習,如何去愛從來沒愛過我的父母,或者,從來也沒有人愛他們
的父母。他們也許也不是不愛我,但他們的愛從未表達出來,也無法表達
出來。他們對愛的認知肯定與我不一樣。
42
雖然時間造成的鴻溝難以彌補,然而看見父親的另一面向,作為女兒的陳玉慧接
收到了「愛」,於是也願意「試著(我沒做過所以要試)向父親多表達一些情感。」
43
為修復父女關係踏出了一大步。
而鍾怡雯遺傳了父親的失眠,每到失眠夜晚必想起父親:「失眠時邊怪遺傳,
邊覺得與父親同在;睡飽時便想,要是父親能夠放下一切,渾然忘我的睡飽一頓,
該多好。」
44
顯見得女兒並非不知道父親身負的壓力與痛苦,也並非不心疼父親,
39
參照趙梅如:〈父女親情的知覺與情結〉,《輔導季刊》第 42 卷第 4 期(2006 年 12 月),頁 7。
40
陳玉慧:《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餓》(台北:聯合文學,1997 年),頁 95。
41
同注 40,頁 95。
42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台北:大田,2001 年),頁 87。
43
同注 42,頁 130。
44
鍾怡雯:〈我們的問題〉,《野半島》(台北:聯合文學,2007 年),頁 21。
頁 10
事實上,父女之間通常有愛,只是這份愛非常難以表達,所以看起來彷彿消失無
蹤,女兒若能覺察到自己對父親正面的情感,自然也能潤滑緊繃的關係。
鄭慈蓉提到:
經由放棄對父親理想化的過程,女兒成長到可以接受「他」只是個平凡
人。……女兒接納真實的父親,一個活生生、有笑、有淚的男人,不再以
父親的標準要求自己,允許自己對父親的不足感到失望、扭曲的觀點得以
校正,上對下的權威淡去,平等互動的關係於焉展開。
45
女兒必須放棄「情感上的潔癖」,接受自己和父親都不過是芸芸眾生,難免有錯,
當女兒能意識到這一點,並能藉由自己的成長發現不同時期的自己,同時夠看見
父親的不同樣貌,
46
與父親真正的素面相對。
二、追尋自我
然而,向外尋求情感,難免造成失落,不論是父親、戀人或是精神上的導師,
都無法永恆依持,生死的無常、情感與價值觀的變化,都將使人與人的關係解體;
而透過父親之眼眷戀青春、文化或時代,亦不免躲入浦島太郎的盒子,然盒外已
人事滄桑,加上自己對情感的高度要求,永不饜足,終將在渴愛的漩渦裡輪迴,
無可自拔。唯有正視父親的平凡,以及追尋自我,才能跳脫此索討的死胡同,女
性透過「書寫」(任何形式的創作)、「旅行」以及「生命經歷」的方式,模仿生
命中的重要時刻,梳理幽微心事,看見背後巨大的「貼身暗影」,進而重建內在
秩序,使之成為獨立的生命體。
(一)書寫
拉岡曾提出「父親的名字」一詞,王國芳與郭本禹指出:
拉岡之所以引進「父親的名字」或「父親的隱喻」(paternal metaphor)
術語,代指父親的法規或壓抑,目的在於強調他的象徵秩序的觀點。因此,
這裡的父親已不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父親,他僅代表一個位置或一種功
45
參照鄭慈蓉:《父女互動經驗對女性親密關係的影響》(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
導學系碩士論文,蔡順良教授指導,2006 年)。
46
鍾玲:〈父親的耿介〉,收錄於魯迅等著《我的父親母親(父)》(台北:立緒文化,2004 年),
頁 221。
頁 11
能,在生活中行使著父親職權的舅父、教師等也在「父親的隱喻」之列。……
兒童對「父親的名字」的認識,實際上就是對文明社會的一套先他而存在
的法規的認識。
47
當女性書寫「父親」時,即是對這套秩序提出質疑,也占據了獨特的發聲位置,
因為父親通常不具備「執筆」的能力,即便不滿也少有機會能夠反駁,通過瓦解
語言的象徵功能,表現出被壓抑,或找出壓抑的痕跡
48
,也跨越自己心裡的局限,
以「發聲」確立「自己」存在。
另一方面,當父親願意書寫自己時,也是對女兒展示「開放」的態度,不論
是父親年老的回憶錄,還是年少時的日記,都展演出「此刻以外的父親」,比如
周芬伶的父親「寄給我厚厚手札,端整如篆的毛筆字,寫著並不流暢的字句與心
事,他回顧他的一生,提出許多令人心酸的問題」時
49
,「毛筆」是古老的表達工
具,正如父親那不合時宜,至少不合周芬伶脾胃的「日本遺民」式思想,然而字
跡的工整又隱現了父親為人處世的端正,至於「不流暢」的文法,固然是因為父
親受日本皇民教育所造成,其實也是初次向女兒敞開自己所導致的彆扭;同時讓
女兒有機會看到,父親是如何從「一個缺少愛的孩童,如何變成慳吝的父親,自
慚形穢的鄉下知識分子。」
50
亦即看見「真正的父親」,而能進一步體會、體諒父
親的處境,也尋得自己的「根苗」;女性在意的未必是先祖的歷史,而是因為感
受到父親的「愛」,正如周芬伶所言:「這是女子唯一所有,她用愛寫成歷史。」
51
二、旅行
當人在自己的處境裡感到困乏、破碎,遷移自己的身心,讓自己在陌生的旅
途中感覺到有別現實的氛圍,反而能夠冷靜的回望自己的原有處境,也能在旅行
的「不期而遇」中,發現生命的不同面貌。正如鐘文音在《寫給你的日記》說的,
當她看見機窗倒映的自己,「當下突然明白這一舉步,似乎看到了往後將不斷長
途跋涉的自己。」52
尤其是女性的旅行,往往具有自我追尋的象徵意義,胡錦媛
則認為:
對於在生活/言論/空間中受到壓抑、遷移與行動能力遠落後於男性的女
性而言,旅行行為本身已是一個突破,而她也必得在「發自」與「拉回」
47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Lacan》(台北:生智,1997 年),頁 155-156。
48
參照奈莉.弗曼:〈語言的策略:超越性別規範〉,Gayle Greene and Coppelia Kahn 編:《女性
主義文學批評》(台北:學欣經銷,1995 年),頁 66。
49
周芬伶:〈遺珮〉,《母系銀河》(台北:INK 印刻,2005 年 4 月),頁 63
50
同注 49,頁 69。
51
同注 49,頁 71。
52
鍾文音:〈一個旅人望向一個旅人(自序)〉《寫給你的日記》(台北:大田,1999 年),頁 9。
頁 12
的「兩個第一個經驗」之間找尋「差異」來詮釋這個「突破」,整理「突
破」後的自我。
53
鍾文音的旅行書寫往往以「自我意識」出發,由外在追尋發掘內心深處,「自
我追尋之心」也就成為她的旅行書寫核心
54
,鍾文音透過旅行,辯證、思索創作
的意義,她以女性創作者之眼,看莒哈斯的跋扈與迷醉、西蒙波娃理性而獨立的
情愛關係,或是卡密兒的毀滅與瘋狂,總之以旅人看向旅人,以女性看女性,以
創作者呼應創作者,藉由這些追尋形象的人物故居、作品、生活的區域,讓自己
與之對話,看似耽溺,其實也是在尋思自我的創作生命,她曾說:「旅行,起先
是光鮮對外的,總是要在疲憊之際才會停下來和自己竊竊私語。四處爬行,原是
為在一場又一場的他者際遇中,和自己交會。」
55
陳玉慧的旅行有更多的追問和困惑。當陳玉慧和搭訕她的男子閒聊,男子透
露了自己的孤獨,一個人的旅行總是孤獨的,而他們的共同孤獨在於:他們認為
自己沒有家,彷彿這旅行是沒有終點的蹣跚之行。陳玉慧同時想到父親老說要去
住養老院,也因為自認為「他沒有家」
56
,和父親共有的「孤獨感」,成為旅途中
的唯一夥伴,這分體會終於讓她能夠更柔軟的面對父母:
我正在學習,如何去愛從來沒愛過我的父母,或者,從來也沒有人愛他們
的父母。他們也許不是不愛我,但是他們的愛從未表達出來,也無法表達
出來。他們對愛的認知肯定與我不一樣。我總是那個無人愛的小孩。但我
正在學習接受他們,如果可以,愛他們。
57
女性在旅行中所經歷的孤獨感、異鄉感、流浪意識,其實正是女性日常處境的「具
體化」,透過旅行的儀式,再現生命之旅中的徬徨與追尋,進而蛻變成嶄新的自
我。
三、生命經歷
俗語說:「解鈴還須繫鈴人。」生命的糾葛與困惑,終究需要生命本身去解
惑。愛情與理想追求在年少時曾開滿繁花,然而生命的陰影卻始終如影隨形,生
命有太多變動,無能為力,需要時間一年一年的沉澱出會心,讓自己走了一條堅
險的遠路,再回首來時路,自然也無風雨也無晴。
53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下)──當代台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第 516 期,1996 年 12 月,
55-56。
54
參照何琬琦:《臺灣女性與旅遊的對話——臺灣女遊書寫研究(1949~2007)》(台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潘麗珠教授指導,2008 年。)
55
鍾文音:《永遠的橄欖樹》(台北:九歌,2006 年),頁 143-153。
56
陳玉慧:〈一九九八年旅行手札〉,《陳玉慧精選集》(台北:聯合文學,1999 年 5 月),頁 143-144
57
同注 56,頁 153。
頁 13
以簡媜為例,年少時因父親車禍身亡,因而離鄉背井,承受著異鄉孤獨,無
常的陰影與「異鄉人」的經歷,使其生命的基調永遠泛著寂寞與哀傷,直到生下
長子姚遠,才透過產子育嬰的過程,發現童年的自己也渴望被愛、被發現,然而
身為長女的自己,永遠肩負著照顧弟妹的責任,於今以母親的眼光,寬慰當時那
挨罵抽咽的小女孩
58
;而兒時對生命的不安,也因為人母者以後,有了嶄新的眼
光:
如今,我們往水深的地方行去。兒子,但願以彼此為繩索,為長蒿,即便
陷身漩渦,亦能感受源源不絕的力量。
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身為一個母親,我期許自己能謙遜地思索這條律則,
從中萃取智慧與勇氣以抵禦現實潑灑而來的驚怖與磨難。
若能如此,我當會更堅強。當能在置身急湍時,猶能抬頭仰望星光。
59
為母者強的生命意識,逐漸掩蓋了對死亡的驚怖感,後又經過大規模的尋
根,看到先祖先賢為了生存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卻仍然堅持;還有自己居住的島
國動盪,哀歌遍野,父原母土都遭受了極大的破壞與傷害,然而人文的精神與宇
宙生生不息的力量,又彷彿讓這一切的困境露出一線曙光;人到中年,對生命已
非汲汲營營的追求,而是逐漸歸於平淡卻深厚的力量:
該流淌的,日夜流淌;該悠游的,繼續悠游,該萌發的,在春日萌發;該
飄零的,自在飄零。
「如果這生命於此時消失,會怎樣?」你問。微風吹拂,空氣瀰漫森林冷
香。
「一滴雨,落入溪流中,會怎樣?」你又問。
即使孩童也會攤開手,手指旋出兩朵空花,說:「沒怎樣啊!」
也許,答案就是這麼簡單。你想。
60
歷經了產子、育兒、尋根以後,簡媜的心已漸漸篤定,所以「再見」生死之時,
已能體會生命本是「歡歌與悲啼同在」,是「有生有死,各忙各的人生,只是同
在。」的況味
61
,從最初的恐懼、逃避,到逐漸堅強抵抗,終歸悠緩、淡然的生
58
簡媜:〈密語之八〉,《紅嬰仔》(台北:聯合文學,1999 年 5 月),頁 143-144。
59
簡媜:〈密語之十八〉,《紅嬰仔》(台北:聯合文學,1999 年 5 月),頁 255。
60
簡媜:〈水證據〉,《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台北:聯合文學,2002 年)頁 180。
61
簡媜:〈歡歌與悲啼同在〉,《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台北:INK
印刻,2013 年 3 月)頁 310。
頁 14
命境界,她終於宣告「悲傷終結」
62
,跳脫父親死亡的暗影,甚至幫助已故男性
友人遺下的小女兒,找到「失去已久的父親」,陪著她一起回憶,「心中的父親」
將陪伴女孩繼續走人生的路,簡媜終於知道:「生與死並非割裂,其實一直接續
著,只是換了形式。……父愛或母愛,從未遠離。也彷彿在為我的書寫作結,……。」
63
肆、「兒子」眼中的父親
相較於女性在華人文化裡的弱勢經驗,男性成員因父系社會的運作模式,而
擁有更多的資源,「他」被家族需要、被父母親所期盼,當然也被文化定義為具
「傳承」的責任和「奉養」的義務,因此,「兒子」眼中的父親,以及「女兒」
所苦苦追尋的父親,自然呈現不同的情感樣貌。
一、「傳承」與「遺傳」
根據趙梅如引李亦園和許烺光的說法,華人家庭為「父系家庭」,家系的傳
承「以父傳子」,不論是家族財產、姓氏和死後地位的確立,都由兒子繼承;所
有親屬關係中,又以「父子對偶」最佔優勢,兒子肩負香火,又有奉養與祭祀的
責任,於是在家庭中獲取更多的資源。
64
正因兒子與父親除親子關係外,還有「傳承」的線性意義,所以當男性創作
者書寫父親時,往往帶有學習、模仿父親之長的嚮往,如蕭蕭〈父王〉:
每次自我介紹,往往我這樣開始:「我姓蕭,我爸爸也姓蕭,所以我叫蕭
蕭。」這是開玩笑的話。
接下來,我總鄭重其事地說,慢慢地,說:「我是,農夫的兒子。」
士農工商,誰是四民之首,我沒有特別的意見,但我以父親是農夫為榮;
雖然,父親很可能是四千年來我們蕭家最後的一代農夫,雖然,我一點都
不像拿鋤頭長大的人。但我時時警惕自己,要能挺得直、挺得住,要能彎
下腰工作,要能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
65
62
簡媜:〈悲傷終結〉,《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台北:INK 印刻,
2013 年 3 月)頁 466-468。
63
同注 62,頁 471-473。
64
參照趙梅如:〈父女親情的知覺與情結〉,《輔導季刊》第 42 卷第 4 期,2006 年 12 月,頁 1-10。
65
蕭蕭:〈父王〉,收錄於魯迅等著《我的父親母親(父)》(台北:立緒文化,2004 年),頁 229-234。
頁 15
或如吳晟《不如相忘》中對父親的書寫
66
,都能看見務農辛勞的父親形象。他們
平日並不多言,但認真、踏實的生活,與人無欺無虧欠,雖然少有高等知識的培
育,卻都有著敬天的謙遜與順應自然的智慧,這些經驗成為留給兒子的資產,也
建立了兒子的處事態度與價值觀。
另有張輝誠的《離別賦》
67
,以思念父親為經,父親的智慧承傳為緯,勾勒
出父親的立體樣貌。成人以後,熟讀經史的張輝誠終於知道,父親掛在嘴邊訓斥
的名言佳句出處都弄錯了,然而父親正直的性格與智慧,卻透過對相牛術、中藥
藥理等自學功夫,啟發了張輝誠;正如余光中在推薦序所讚嘆的,張父只讀過兩
年書,卻能把三國故事和書法教給兒子,成為兒子日後中文系的「家學」,亦實
在難得。
父親有庭訓傳子,重點不在於庭訓的內容,而在於「傳」,有接續則表示香
火不斷,男性透過「成為父親」的方式,再度將這套價值觀「下放」給子女,並
能以「父親」的身分回頭體會「為父的心」,當然,男性也透過父親的範本,學
習如何成為父親。如陳黎說:「父土對我是陌生的。這也許是為什麼,當我三十
歲,生下女兒,初為人父時,我覺得自己很好笑,覺得自己很不像自己──『成
為一個父親?』」68
而事實上他的親子關係也不時透露出父親的影響,對父親的記
憶不時出現在自己的育兒現場。所幸和老一輩不同的是,他們不願再當「沉默的
父親」,因為沉默往往隔閡了親子之情,也留下許多難解的謎,「不虧情意,卻欠
了很多話。」
69
這一代的父親更傾向於和孩子「沒大沒小」,無話不談,鬆解「父」
的威望,而與孩子更加「親」密。
至於女性,始終是原生家庭的「域外人」,她和父親唯一的關連,就在於血
緣。女性創作者總是有意無意的發現,自己與「敵人」父親如此相像,對父親的
恨意,也轉過來否定自我,只因為這份血緣牽連無法斷捨離。
張惠菁的朋友看著她和家人的合照說:
「妳的眼睛和妳父親好像。」是嗎?我隨口應答。「是的。」他說:「有一
種薄倖的神情。」
但我想那不是薄倖,那是對每一個割裂的自己的著魔。關於父親們的著魔
表情,多年以後我們也都重蹈了那個,覆轍。
70
另如周芬伶的「苦瓜臉」、鍾怡雯「暴烈」的性格、鍾文音的任性與閒散,都「重
蹈」父親的「覆轍」,所以通常是負面的特質,尋找父親的女孩,變成了父親,
彷彿是另一種「尋親」的方式,也成為自我認定的困擾。
66
吳晟:《不如相忘》(台北:華成,2002 年)。
67
張輝誠:《離別賦》(台北:INLK 印刻,2011 年 6 月)。
68
陳黎:〈父土〉,收錄於魯迅等著《我的父親母親(父)》(台北:立緒文化,2004 年),頁 289-298。
69
胡洪俠:〈無聲的父親〉,楊照,馬家輝,胡洪俠著:《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II》(台北,
綠蠹魚,2012 年 9 月),頁 71-72。
70
張惠菁:〈覆轍〉,《閉上眼睛數到十》(台北:大田,2001 年),頁 199。
頁 16
二、「敬愛」與「愛恨」
對男性來說,父親巨大而沉默,而在父親期待之下誕生的兒子,父子間雖不
見得親密,但大抵來說,父親都儘可能的展現正面的形象,並給予平淡卻深厚的
情感與期許,所以兒子能「以敬為愛」,並內化成自己的價值體系。如張輝誠接
了父親許多家書,年少時不以為意,虛應故事,卻在父親故去之後,看見了父親
的故作堅強及飽滿渾厚的愛,而有:「原來我魯莽衝撞了幾些年,完全衝不出父
親的手掌心,他好像已然預先知曉了他兒子的人生南箴,早一步替他寫下了錦囊
──人生就是這麼回事,絕沒有華麗的文句,能有的,只是既樸素又簡單的語言,
就像平淡的自家人的家書一樣」的感懷。
71
父子之情也許更近於師徒傳承,或如兄弟情誼,而且他們之間還有塊女性創
作者望塵莫及之處──他們有相同的身體,而且能觀照彼此的身軀,這是父女之
間的「禁區」,是觸覺的隔閡,在某些層面來,也是生命經驗的楚河漢界。
張大春曾描寫清洗父親病體的過程:
我繼續拿蓮蓬頭沖洗他身體的各個部位。幾近全禿的頂門、多皺摺且佈滿
壽斑的脖頸和臉頰、長了顆腺瘤的肩膀、鬆皮垂軟的胸部和腹部、殘留著
棗紅色神經性疱疹斑痕的背脊。我伸手搓了搓他的屁眼,又俯身向前托起
他的睪丸和雞雞──那裡就是我的起源之地,起碼有一半的我是從那麼狹
小又侷促的所在冒出來的。我輕輕揉了揉它們。顯然,它們也早就垮了。
72
張大春使用「特寫鏡頭」,讓讀者和他一起看見父親的衰老,甚至是難堪,當「父
王」、「霸主」一夕崩塌,連沐浴如此私密之事都得靠人幫忙時,瓦解的不只是父
親的巨大形象,還有父親本身的信心;男性創作者甚至用最口語的方式稱謂父親
的生殖器官,語態輕鬆,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本不是「秘密」,甚至是「力量」
所在,再如張輝誠也有和父親「共浴」的經驗
73
,這些親密的身體接觸,對女性
來說遙不可及,對父親來說,自然也是父女關係的地雷區。
父女之間表達親愛的方式,在女性創作者筆下,仍多限於精神上「會意」的
交流。比如周芬伶的父親將回憶錄交予她,表達的是信賴與心靈歷史的分享;或
者陳玉慧的父親,在婚宴上和女婿談起父女間的往事;三毛的父親寫便條讚美她
云云,少有擁抱、牽手等較親暱的行為描寫,至多如簡媜,在父親亡故以後偷偷
牽了父親的手
74
,感受到父親的餘溫,竟然要等到這一刻才能勇於表達對父親的
愛,怕也是華人社會的困境,父女之情時常愛恨交織,甚至分不清是愛,或是恨。
71
張輝誠:〈家書〉,《離別賦》(台北:INLK 印刻,2011 年 6 月),頁 54。
72
張大春:〈角落裡的光〉,《聆聽父親》(台北:時報文化,2003 年),頁 12。
73
張輝誠:〈洗澡〉,《離別賦》(台北:INLK 印刻,2011 年 6 月),頁 72。
74
簡媜:〈漁父〉,《只緣身在此山中》(台北:洪範書局,1986 年 2 月),頁 159。
頁 17
三、「史」與「愛」
中國的史書都出於男子之手,在漫長的歲月裡,男性掌握了語言和詮釋角
度,或許因為如此,男性作家的生命尋根,仍然或多或少有「寫史」的企圖,張
大春的《聆聽父親》透過父親的口述與自身的想像力,不厭其煩地說起了那些堂
號、匾額、五大爺、二大姑在戰火裡的、梨園的往事,張大春以小說家之筆,說
來總有虛幻之處,倒也解構了歷史的龐大與嚴肅性,甚至於解構了「父親」,他
看出父親是大時代裡的小人物,父親的歷史有胡扯吹噓和隱瞞的嫌疑,然而這正
是他要表達的:「它使我們在迷失中不斷提出問題。……即使答案永不出現,我
仍然要換一個方式繼續追問下去。」
75
張輝誠則以〈返鄉〉和〈從軍考〉建構父親早年在大陸的生活景況
76
,在父
親死後,他以考據的方式研究徐蚌會戰和古寧頭戰役,和父親大陸時期的朋友會
面。和張大春不同的是,他一直認同父親是個小兵,這個在史書上不可能留名的
小人物,卻是他偉大的父親,也是大戰中曾盡過一己之力的人,他建構父親的歷
史,不在於想知道自己是誰,而是單純的想念父親,而他要為父親留下存在的證
據。
女性的「尋根活動」,少見大堆史料的累積,比起家族歷史,多半更在乎「心
靈的原鄉」。簡媜是少數有「造史野心」的女性創作者,然而橫跨兩岸尋根,描
寫「簡大獅」的血淚史、台灣原住民女性的母性力量,和島國土地的自然環境,
並不具備線性的歷史遞嬗,她亦在書名中自承「抒情」
77
,與其說尋的是自己的
根苗,不如說是對土地的愛與歌頌。
周芬伶曾說:「這是女子唯一所有,她用愛寫成歷史。」
78
倒是一語道破女
性的「史觀」,如無愛與關懷,那些歷史事件都如山谷間的大石,雖來自歷歷洪
荒,視覺效果也很驚人,卻因事不關己,很難有所關懷;故而女性多以「文化想
像」和「中國文學」去代替歷史事件,如張曉風和三三諸人,另「憶舊思親」的
成分往往大於歷史真相,比起父親的過往,和父親一起走過的路,甚或父親的衣
著、髮型、氣味、神態,反而更使女兒眷戀,也更加重要。
或者「史」與「愛」二者,並非截然而分,對於女性創作者來說,「以愛造
史」已成法則,相對於此,男性的史筆也未見得都是史料堆疊,他們從父親走過
的年代,看見塵囂煙霧,而對向來斬釘截鐵的父親,多了一些溫柔的體會。
伍、結論
75
張大春:〈我從哪裡來〉,《聆聽父親》(台北:時報文化,2003 年),頁 61。
76
張輝誠:《離別賦》,(台北:INLK 印刻,2011 年 6 月)。
77
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台北:聯合文學,2002 年)。
78
周芬伶:〈遺珮〉,《母系銀河》(台北:INK 印刻,2005 年 4 月),頁 63。
頁 18
在研究過程中,筆者也發現,華人社會中的父女關係總是較為緊繃或疏離,
然而當我們指出這一特徵時,便弔詭的發現,比起壓迫性強的父親,徐鍾珮、鍾
文音和周芬伶筆下的父親,性格都偏向柔弱,同時缺乏養家活口的「才能」,卻
相對給女兒多一些的溫暖;然而這些父親,卻是被社會否定的,甚至於在家中都
相對弱勢,失去了妻子的認可,連女兒也認為父親「沒有父親的樣子」,在重建
父女關係以前,更應該先淡化性別的刻板印象,讓父親也能是「自己的樣子」,
成為一個獨特而健康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給得起愛」的爸爸。
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時常因為父親不同形式的「缺席」,而產生了「渴望父
愛情結」,她們追尋著「父親的替身」,試圖填補對愛的渴望;這些以「戀人」或
者「精神導師」身分出現的替身,都曾短暫的給過女性溫暖或理解,然而終究是
外求的幸福,難以長久依持,唯有從內在重新建構自我,主體性才得以顯現。
女性透過「書寫」、「旅行」和「生命經歷」追尋自我,同時和父親進行和解,
和解的目的不在於原諒父親,而是重新看待父女關係,並且寬待受傷的自己。本
文透過台灣女性散文文本,梳理華人社會的父女關係,並探究文本中「父親」意
涵的種種改變,另以男性文本作為參照,發現兩者在「親子關係」和「書寫角度」
確有不同,男性從歷史煙霧中看見愛的面貌,而女性創作者則「以愛寫史」,更
在乎父女之間情感交流的歷程,我們終將了解一個真相:「我們無法從人身上苛
求一個神祇,父親從來不是救贖的來處。並且,不斷在自己身上看見父親的痕跡。」
79
然而不管根生何處,身後拖著誰的影子,女性仍得沿路斬棘,以自己的姿態,
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79
張惠菁:〈覆轍〉,《閉上眼睛數到十》(台北:大田,2001 年),頁 199。
頁 19
參考文獻
一、現代專著
Chiztopher P.Andersen 著,施寄青譯:《父親角色》,台北市,遠流,1993 年 6 月。
Gayle Greene and Coppelia Kahn 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台北市:學欣經銷,
1995 年。
K.Leman 著,黃佩玲譯:《愛女兒愛爸爸--做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What
a diffenence a daddy makes),台北市:張老師文化,2002 年 3 月。
Paul-Laurent Assoun:《佛洛伊德與女性》,台北市:遠流,2002 年 7 月。
三毛:《送你一匹馬》,台北市:皇冠,1983 年 7 月。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Lacan》,台北市:生智,1997 年。
朱天文:《花億前身》,台北市:麥田,1996 年。
吳晟:《不如相忘》,台北市:華成,2002 年。
周芬伶:《母系銀河》,台北市:INK 印刻,2005 年 4 月。
陳玉慧:《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餓》,台北市:聯合文學,1997 年。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台北市:大田,2001 年。
陳玉慧:《陳玉慧精選集》台北市:九歌,2006 年 1 月。
張大春:《聆聽父親》,台北市:時報文化,2003 年。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市:麥田,2007 年。
張惠菁:《閉上眼睛數到十》,台北市:大田,2001 年。
張曉風:《黑紗》,台北市:宇宙光,1975 年。
張曉風,《玉想》,台北市:麥田,1990 年 7 月。
張輝誠:《離別賦》,台北市:INLK 印刻,2011 年 6 月。
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市,果實,2000 年 11 月。
楊照,馬家輝,胡洪俠著:《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II》,台北市,綠蠹魚,
2012 年 9 月。
魯迅等:《我的父親母親(父)》,台北市:立緒文化,2004 年。
蕭紅:《生死場》,台北市:里仁書局,1999 年 1 月。
鍾怡雯:《漂浮書房》,台北市:九歌,2000 年。
鍾怡雯:《野半島》,台北市:聯合文學,2007 年。
鍾文音:《寫給你的日記》,台北市:大田,1999 年。
鍾文音:《昨日重現》台北市:大田,2001 年。
鍾文音:《中途情書》,台北市:大田,2005 年。
鍾文音:《永遠的橄欖樹》,台北市:大田,2006 年。
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台北市:洪範書局,1986 年 2 月。
簡媜:《紅嬰仔》,台北市:聯合文學,1999 年 5 月。
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台北市:聯合文學,2002 年。
頁 20
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台北市:INK 印刻,
2013 年 3 月。
二、期刊論文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下)──當代台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第 516 期,
(1996 年 12 月),頁 51-59。
黃雅莉:〈戀父與傷悼的雙重固執:從簡媜〈漁父〉論散文複雜內心世界的充分
展示〉,《臺灣圖書館季刊》第 2 卷第 1 期(2006 年 1 月),頁 98-119。
葉光輝,林廷叡,王維敏,林倩如:〈父女關係與渴望父愛情結〉,《政治與心理
研究》第 29 卷第 1 期(2006 年 3 月),頁 93-119。
趙梅如:〈父女親情的知覺與情結〉《輔導季刊》第 42 卷第 4 期(2006 年 12 月),
頁 1-10。
三、學位論文
何琬琦:《臺灣女性與旅遊的對話——臺灣女遊書寫研究(1949~2007)》(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潘麗珠教授指導,
2008 年)。
鄭慈蓉:《父女互動經驗對女性親密關係的影響》(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蔡順良教授指導,2006 年)。

More Related Content

Featured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marketingartwork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Neil Kimberley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ly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Albert Qian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Kurio // The Social Media Age(ncy)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Search Engine Journal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SpeakerHub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lark Boyd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Tessa Mero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Lily Ray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Vit Horky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MindGenius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RachelPearson36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Applitools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GetSmarter
 

Featured (20)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Skeleton Culture Code
Skeleton Culture CodeSkeleton Culture Code
Skeleton Culture Code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ChatGPT webinar slides
ChatGPT webinar slidesChatGPT webinar slides
ChatGPT webinar slid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台灣現代女性散文中「父親」意涵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