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2022-2023年度 兩年制教理講授訓練文憑課程
第一節:導言
2022.10.08
導師:鄭小慧女士
教會學
教會
什麽是教會?
什麽是教會學?
導言:教會學的性質和歷史發展
1. 名稱及涵義
2. 方法論
3.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 3.1 新約時代的教會觀
 3.2 教父時代的教會觀
 3.3 中古時代的教會觀
 3.4 宗教改革期的教會論
 3.5 第十九世紀至梵一大公會議
導言:教會學的性質和歷史發展
1. 名稱及涵義
 Ecclesiology
 Ecclesia 及 logy
 εκκλησiα 和 λόγος (希臘語)
 qahal (希伯來語)
 edah(希伯來語)
 sunagogè「會眾」、「聚會」 ;「言」、「道」、「論」
 教會的「自我了解」和「自我反省」
 「教會學」就是指有關「教會作為一個會眾(或聚會)的理論和道理」。
導言:教會學的性質和歷史發展
2﹒方法論
「自上而下」
 「出發點」是一些早已清
晰界定的定義或概念…達
至一些與這些定義或概念
相吻合的「結論」。
 優點:演繹的步驟亦頗為
有層次和合乎邏輯
 缺點:並非以啟示的歷史
事件為基礎,常常是一些
「假定」
「自下而上」
 出發點是具體的歷史事實,必需依
賴「可靠的歷史文件」,需要從事
「批判性」的研究
 聖經是最可靠的文件
 除外,傳承(包括《十二宗徒訓
言》以及教父們的著作)亦是不
可或缺
 這方法較為注重神學上「實証」
與「推理」兩種功能的平衡整合。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1 新約時代的教會觀
 教會作為一個信徒的團體,真正誕生於第一個「五旬
節」之中
 是屬於基督,以基督為主、為中心的團體
 稱爲「基督徒」 、 「新以色列」、「新的天主子民」
比喻和圖像:
 「新娘」、「貞女」、「羊棧」、「葡萄園」 、
「天上的耶路撒冷」 、 「莊田」 …等
 勉強要稱初期教會對自我了解,可以稱為「圖像的教
會學」。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1 新約時代的教會觀
教會的制度和組織
 初期教會除了十二宗徒為最高的領導權威以外,並設立了「長老」、
「監督」、「執事」等職務 (參閱鐸1:5-9;宗20:17-18)
參閱弟前3:8-13
 權威來自基督,目的是為「服務」。
 伯多祿是「十二人」之首,這「元首」的地位。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2 教父時代的「教會觀」
 教會的身份和使命有進一步的反省
依納爵
 教會為「合一」的奧蹟。
 教會是「在愛中共融的奧蹟」,εκκλησια 等同於 Κοινωνία
奧思定
 教會為合一共融的團體,而聖體聖事是這共融的中心
 地方教會則是整個普世教會的具體實現。
 「整個教會在地方教會中,而地方教會亦在整個教會之內」。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2 教父時代的「教會觀」
教會職務
 主教與長老分開,形成了三
層職務,即:主教、長老
(司鐸)及執事。
 主教是一個地方教會的
「頭」,在主教周圍環繞著
司鐸團(長老團)、執事團
及一般天主子民。(伊納爵)
教父時代的「教會觀」
 整合和整體的,並沒有聖
統與平信徒之間的分割和
對立
 是一個「以聖體為中心的
共融團體」
 2 -5 AD,教會觀為「聖體
聖事的教會觀」。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3中古時代的「教會觀」
 「制度性教會觀」的產生
 自從4A.D. 教會與政權之間過
從甚密,教會人士,主教或
一些教會領袖,甚為積極地
參與民事及政治活動。
 在6A.D.,教會捲入民事及政
務,「法律」的觀念受到重
視。
 10-12A.D. 教會的自我了解
傾向於「法律和制度」,視
自己為有組織和制度的社團。
 教律家(Canonist)在教會內佔著舉
足輕重的地位。
 12A.D. 巴黎主教彼得.龍巴(Peter
Lombard)所著的「金言書」(Book
of Sentences)被視作當時標準的神
學教科書
 聖多瑪斯.亞奎納:《神學大全》
(Summa Theologica)保存了教父時
代的特點,視教會為奧蹟,強調教會
中基督、宗徒、聖事和聖神的因素。
 聖統的權力成為了整個教會學的中心
主題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4宗教改革的教會論
 公元第十六世紀稱為「宗教改革
期」,馬丁路德的改革。
 路德極力打擊教會非常法律化的
自我觀,聖統和制度,是人性行
爲。認為,教會主要是「以聖言
為中心的信者聚會」,是一「精
神性的團體」。
 特利騰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檢討和肯
定教會的信理,維護教會有形及
制度性的一面,整頓其生活。
 教會學的發展帶有極其濃厚的法律色彩,教會是
「制度」的模式,
 聖博敏(Robert Bellarmine 1542-1621)稱教會
為:「由人組成的團體。」
 教會常以「完備的社會」(Perfect Society)自
居,強調這「社會」中的權威與結構。
 法國著名神學家Yves Congar, O.P.說,當時的教
會學更好稱之為「聖統學」(Hierarchology)。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5十九世紀至梵一大公會議
 19A.D.教會的「自我觀」清楚地
表達在梵一大公會議的討論上
 十九世紀是「理性」抬頭的時代,
充斥著反權威、反教條的思想。
 教長們提出了五個有關教會的問題:
 一﹒羅馬教宗的權力範圍,
 二﹒主教與宗座的關係,
 三﹒教會對現世的權力,
 四﹒教宗不能錯權,
 五﹒基督教皈化的問題。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6梵二大公會議前及梵二的教會學
3.6.1. 梵二大公會議前的背景因素:
(1). 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28.07.1949-11.11.1918; 01.09.1939-02.09.1945;
 人類開始由外在的權力和制度,轉移到內心,渴求人類之間建立真正的
手足共融
「基督奧體」模式,活躍地復甦。
十六世紀以來所盛行的制度性教會學轉向內在化;最後走向「共融」和
「天主子民」的教會學
(2). 聖經及教父學的研究:
 兩次大戰,學術研究的發展和教會內各種運動的興起,二十世紀初期,
聖經學的發展,突飛猛進。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6梵二大公會議前及梵二的教會學
(3). 禮儀改革運動:
 運動可溯源自1832年的本篤會
(Benedictines at Salesmes, 首先
在比利時、德國、荷蘭、法國和美
國迅速發展,後來逐漸普及。
 教宗庛護十二世在1947年所頒發的
《天人中保》(Mediator Dei) 通諭,
推動了禮儀改革的聲勢。
 。
 禮梵二大公會議所頒佈的《禮儀憲
章》,更推動了這個運動的發展儀
改革運動強調信友主動、積極、自
由負責地參與禮儀,而舉行禮儀的
語言亦採用本地話,使到參與者體
驗到教會是一個天主的百姓,共同
朝拜一個父。
This Pho
Unknow
Author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6梵二大公會議前及梵二的教會學
(4). 合一運動:
 運動一反教會過去「自我保衛」、「反擊異教」的心態,轉變
為懷著信心、愛心和謙虛與其他裂教的弟兄姊妹交談,參考他人
的研究成果和宗教體驗。
 始於1910年在愛丁堡所召開的世界傳教大會(World Missionary
Conference)
 產生了兩大重要組織:Life and Work 和 Faith and Order。在
1948年,兩者合併,產生了WCC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6梵二大公會議前及梵二的教會學
(5).「公教進行會」(The Catholic Action):
 十九世紀時,教會與世界的關係陷入緊張和疏離的狀況
 傳統的教會組織已無法治療此創傷
 信徒成為了建立天主教文化的工具
 「公教進行會」(The Catholic Action)由此而興起。此
運動啟發了梵二對平信徒地位與角色的積極反思。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6梵二大公會議前及梵二的教會學
(6). 五旬節運動(The Pentecost Movement) :
在1967年,天主教會內大為流行。
強調個人的內在更新和悔改,並與主建立更深
的關係。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6梵二大公會議前及梵二的教會學
3.6.2 梵二大公會議的教會學特點:
兩個文件:
• 《教會憲章》又名為《萬民之光》憲章(LUMEN
GENTIUM)
• 《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GAUDIUM ET SPES)
• 答覆著教會學的兩個核心問題:什麼是教會?教會與
世界的關係如何?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3.6梵二大公會議前及梵二的教會學
教會學的改變,非常影響傳教學的發展。教會學與
傳教學是唇齒相依的兩門神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同
樣是教會。教會學的內容較集中於教會的性質、身
份和結構,而傳教學則較以教會在世界中的角色及
使命的實踐為焦點。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教會學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Suifeng_Joseph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Jian-Yu Fisher Ke
 
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
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
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
台灣國際基督教會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Suifeng_Joseph
 
创世论
创世论创世论
创世论amdg999
 
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
Fong-yuen Liu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Yi-Chi Tang
 
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
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
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
Jian-Yu Fisher Ke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Jian-Yu Fisher Ke
 
五旬宗的釋經初探
五旬宗的釋經初探五旬宗的釋經初探
五旬宗的釋經初探
martinshlo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Jian-Yu Fisher Ke
 
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amdg999
 
神丛89:解放神学(下)
神丛89:解放神学(下)神丛89:解放神学(下)
神丛89:解放神学(下)amdg999
 
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Jian-Yu Fisher Ke
 
申命記分享
申命記分享申命記分享
申命記分享Venia Yeh
 
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fwss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Jian-Yu Fisher Ke
 
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amdg999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Jian-Yu Fisher Ke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amdg999
 

Similar to 教會學 (20)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
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
2015.12.16 跨牧區課程:門徒根基建造-耶穌與聖經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创世论
创世论创世论
创世论
 
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
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
教會歷史(十二)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五旬宗的釋經初探
五旬宗的釋經初探五旬宗的釋經初探
五旬宗的釋經初探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
 
神丛89:解放神学(下)
神丛89:解放神学(下)神丛89:解放神学(下)
神丛89:解放神学(下)
 
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教會歷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申命記分享
申命記分享申命記分享
申命記分享
 
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教會歷史(二) 國教時期
 
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教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