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2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of Hong Kong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二零一三年四月至七月
「先鋒」談「前衛」,
SCMHK的八十年代
—訪問馮智活牧師
WTF!
靈恩派教會經驗分享
「順服在上掌權者」
必須按良心
林老師事件的倫理學思考
《反抗就是罪名》隆重登場
今期精彩內容
81年SCMHK重生不久,幾乎每個
月便出一期通訊,關注一些各地
和香港的人權資訊。「出通訊,
幾花時間架,作左又要抄,好犀
利。通訊過程,起碼要兩個禮
拜,寫完抄,抄完要印,印完要
派,所以花好多時間係通訊度,
係衝出黎架。跟住,邊度有機會
就派邊度,大學實要啦。」這樣
看來,只出通訊就夠了。「果時
我地好大野心,我就有少少覺得
不是太focus,即係樣樣做。」不
過,慢慢從中就開始有了自己所
關注的議題。
而且不久便有了全職幹事、有
了 自 己的會址。「咪就係一開
始已經有呢個夢想囉,所以廖寶
泉好犀利,諗都未諗過,拍心口。
」而一說起八十年代SCMHK的重
生,Wood一定會提起廖寶泉這個
名字,「佢呢個人讀書又叻,佢
讀哲學,做野好認真,所以佢對
信仰都係,又有研究精神。佢D
野都好硬淨,唔係吹水果D。佢
有料到,D野踏實,佢好挑戰權
威,好得意,即呢樣野係佢性格
黎。」而他的性格應該也令到SCM成
「先鋒」談「前衛」,
SCMHK的八十年代
—訪問馮智活牧師
編按:
2011年是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30周年,我們展開了一個計
畫,訪問不同年代參與SCM的
老鬼,尋回SCMHK的歷史。
文: 蔡思琪
第一次見Wood(馮智活牧師)是
零九年暑假和劍玲到他家探訪,
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他的公職、對
反核、同性戀運動的支持和燒基
本法之外,還有他的一句話:「我唔
食蛋架,不過你地咁有心買蛋撻
黎我就食一個啦。」這也是Wood
給我的印象,很友善,沒什麼架
子的聖公會牧師。之後在一些論
壇、遊行或集會碰見他,都會和
他打聲招呼。然後為了SCMHK重生
三十週年的計劃,和劍玲再次訪
問他,對他的認識也更多了。知
道他從1981年成為SCMHK的創會會
員開始,直到現在作為顧問,他
也一直參與、支持SCMHK。所以,
要認識八十年代的SCMHK,非要訪
問Wood不可了。
- 1 -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立吧?「佢好誇張,佢可以係教
會搞一個班講佛學,不可思議,
講佛教野,真係頂佢唔順。佢就
係SCMHK成立之前果年,佢搞既,
所以佢就係慈光堂。慈光堂係個
基礎,我都有去參加,咁好玩,
梗係聽啦,係咪,又唔駛錢,教
埋人打坐,係教會搞佛學。真係
俾佢激死,基督徒搞呢D,真係激
死,而家都未有啦,即佢係咁嘅
人囉。」所以SCMHK就在這樣的情
況下重生了,而這也帶著很強的
SCM精神。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同性戀非
刑事化運動興起,法律改革委員
會則在1983年6月公佈「有關同性
戀行為之法律研究報告書」,建
議將同性戀非刑事化。SCMHK在
7月便出了的聲明書,支持同性
戀非刑事化。「咁我地係83年,
我記得SCMHK出左個statement。
有冇聯同其他團體我就唔係好
記得,總之係我地出名既。我地
就贊成減低刑罰,咁鬼知乜水,
我都唔知同性戀係咩啦。」哪到
底是怎樣開始關注同志權益的?
「83年,睇幾多野呀。我地純粹
係用人權角度,我自己係。」是
的,支持同志權益的理由很簡
單,不用多想。
但當時因為以蔡元雲為首的另一
群基督徒及大部份的立法會議員
反對,所以同性戀非刑事化並沒
成功。而SCMHK在基督教圈中支持
同性戀非刑事化豈不很糟糕?「其
實SCMHK仲有一篇文係回應果個諮
詢文件架。咁就俾人瓣死啦,福音
派果D唔講啦。咁果時以蔡元雲為
首,發狂地圍攻,無誇張到,非
理性既。人地減刑咋嘛,大佬,
你支持終身監禁呀?佢又唔敢講
呀,唔通你維持原有刑罰,完全
唔改呀?佢又唔敢講要改成點,
因為佢一講改成點就好似認同同
性戀。笑到我地訓左係度,笑到
肚到孿埋。咁跟住呢個港政府就
好鬼叻,亦都好有風聲,收翻,
唔勉強黎。唔駛一定要83年搞
架,於是佢收返先。」
然 後 在 1 9 8 8 年 6 月 , 政 府 再 次
發出修改同性戀罪行的諮詢文
件,SCMHK在同年10月又再次在
通訊中登出支持「同性戀非刑事
化」的聲明。在此之後,SCMHK便
更「前衛」,以基督徒身份支持
同志運動,Wood也更活躍於同志
運動中。「咁果時呢我仍然係人
權角度,點解果陣時咁大膽呢,
點解我果時覺得人權角度呢?一
定係SCM,唔駛講。無SCM呢個
platform就無可能,即咁樣處理
問題同埋有呢個機會。同我第一
次認識及接觸同志係係澳洲,我
唔記得exactly係邊一年,84定
85年,有機會去澳洲開會。於是
- 2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3 - 	
我特登約果邊嘅同志,香港反而
搵唔到,搵到都未必敢講,總之
我遇唔到啦。但經過聯繫,我就
起碼搵到兩個,就講佢地D遭遇俾
我聽,其中一個仲係聖公會信徒
黎添。佢就話佢以前做侍從既,
咁牧師知佢係同性戀,就唔駛
做啦,聖餐都唔俾佢去。激到佢
死,喊到佢慘,好慘呀真係,所
以我好明顯係透過SCM認識同志。
我個人就鍾意一手資料架,直情
問果D人,就問可唔可以同佢一
齊,仲係住係佢屋企添。有一個
SCMer,住係佢屋企都因為慳錢,
都訪問佢,搵哂資料、搵書。香
港無乜書,起碼我搵唔到。跟住
又搬左成堆書返香港,十幾廿
本。一睇,嚇左我一跳,真係開
哂眼界。講哂啲壓迫歷史,好簡
單咋嘛。我覺得有少少愛心,你
一睇同性戀受壓迫,你都已經想
幫佢地。」
同時81年SCMHK也關注港粵核電
計劃,但原來點起火頭的另有其
人。「核電係鍾玉心講起,佢跟
左幾年。咁佢呢個人就好神奇,
文科黎,都唔明佢會點理解核
電。因為佢係職員,佢跟,佢就
係正式代表SCM出去嘅。」1982年
六月聯合國舉行裁軍會議,SCMHK
也出了反核休戰特輯呼籲停止核
武和核電。「我都應該有參與,
唔係全部我寫,但應該有份幫
手,咁所以其實係基督教圈子,
肯定係第一。」隨後幾年,SCMHK
也繼續關注核能和興建核電廠的
消息。直到1986年,「爭取停
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會議」成
立,Wood成為召集人及發言人,
收集了104萬市民的簽名,遞交到
北京。
雖然之後,Wood專注處理牧師和
議員的職責,對SCMHK的參與亦減
少,但到了90年代後期,Wood再
次成為SCMHK的團牧,到現在也成
為顧問,繼續參與SCMHK。經歷了
那麼多年的SCMHK,Wood說「好簡
單,睇我地SCM早期嘅果效,起碼
係我身上對我係好大幫助。我相
信好多SCMer都係咁樣。充份利用
呢個platform啦,呢個platform
係有好大既自由去explore,包括
唔怕錯,咩錯都唔怕,好多野都
無對錯既。Explore下理性嘅問題
也好,人生嘅問題也好,特別係
參與社會,特別係教會覺得唔好
嘅野。」
訪 問 最 深 刻 的 也 是 大 家 都 認
同 S C M H K 當 年 好 「 前 衛 」 , 除
了 同 性 戀 和 反 核 , 八 十 年 代
的 S C M 也 有 討 論 香 港 9 7 回 歸 的
問題,而88年便為民主絕食的
Wood當然也是在「先鋒」的隊
列中。訪問裏,我們較少談論
到當年Wood在政治上的參與,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4 -
燒基本法一事,他也只是「呢啲
係後期架啦」略略帶過。雖然不
能直接聽他分享當年對民主訴
求,但當在二十五年後看到Wood
仍在為爭取普選而絕食時,便知
道他對民主的堅持。
然而,這堅持除了讓人佩服,同
時也讓人感到可悲。可悲的是香
港的政策仍停留在25年前,甚至
是倒退。Wood最後說「SCM呢條
路線係正確,係真實。」所以難
怪三十年後的Wood要重出江湖為
民主再做「先鋒」,三十年後的
SCMHK也同樣走在前線,透過在街
頭的抗爭,指出香港政制民主的
倒退。
1982年7月SCMHK的反核休戰月特輯封面
Wood(中)到埸支持碼頭罷工,與工人合照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5 -
話說一年前的暑假,小弟曾兩次
拜訪基督教靈恩派,兩次經歷給
我的是整年的腦震盪。以下分享
只反映小弟個人經歷和反省,言
不及甚麼田野考察、現象分析、
或甚麼解構。
***
上年七月左右,一位馬來西亞弟
兄邀請小弟到當地參加一個靈恩
派的醫治及訓練大會。大會在
一間五星級酒店的大型會議廳
舉行,為期五天的大會包括醫
治、敬拜及裝備等各種工作坊。
第一天踏進海邊豪華酒店,場
內有數百來自東南亞不同地方
的參加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
更是氣派十分的駕著價值上百萬
的平治、賓利甚至是林寶堅尼駛
向酒店。一開始已經令我十分好
奇-為什麼靈恩教會能吸引那
麼多富人參加?
營會第一天是啟動大會,上小時
的大型音樂敬拜後,有一位牧者
在台上宣告聖靈今天就要在這裡
給大家動工,為數百參加者祝
福,希望大家不再是頭腦上的
信,而更是接受聖靈的洗。及後
全場數百參加者開始上前給數十
牧者以油膏額頭並給祈求得到聖
靈的洗。十五分鐘多眼前已經是
上百人被聖靈擊倒在地、大笑、
狂哭,看得我都呆眼了。
作為社會科學的學生,本能的是
把此壯觀的畫面理解作一系列的
認知行為社會分析-如個人被
集體儀式建構的無意識再現等等
的甚麼甚麼的行為。可是,作為
基督徒又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
載體,又不能否認聖經真的有這
些聖靈與人同在的描述。故此,
被多番邀請後我最後也離開座位
上前,嘗試緊閉雙眼被一位新加
坡牧者用油膏我的頭,給祈求給
聖靈充滿。那時,我嘗試放下所
有批判和懷疑,心裡渴求著上帝
的同在和祂犧牲的愛,然後腦海
便浮現很多很窩心被愛的畫面,
還有手腳也有一種麻麻的感覺,可
是最後並沒有任何「holy sign」 。
文:Sunny
靈恩派教會經驗分享靈恩派教會經驗分享
那位牧者便再為我及後七天的工
作坊禱告-祈求任何不信和懷
疑離開我等等。雖然並沒有任何
holy sign在我身上發生,但當在
默想著上帝時,又的確能感受上
帝對我的愛和看顧。然而,那些
手腳麻麻的感覺我又卻並不認為
跟靈有關,只是一些在默想時的
生理反應而已。
及後數天的工作坊,我聽了很多
靈恩派對「身體-世界-聖
靈-屬靈爭戰」等描述。他們
所有實踐和超越的經驗都是根據
聖經、有系統神學支撐的基礎下
被理解和發生的。強調屬靈爭
戰,信徒身體是聖靈的殿-這
般的理解令他們十分重視個人私
生活,因為他們認為壞的靈(bad
spirit)不一定會附上人,但隨
著信徒沒有對私生活即罪的重
視,信徒身體的主權會由本來交
給上帝而轉為撒旦。同時,那些
壞的靈雖然不一定會附上人,但
能慢慢將人變得墮落,最後離開
上帝。所以,在營會其中一個最
重要的工作坊就是"Healing and
Reconciliation"要填一張有關
個人私生活的表格,由兒時有否
過契觀音、看鹹片、攪基、婚前
性行為、紋身、吸毒、聽金屬音
樂等等,你能想出的都有。數十
名牧者的團隊為數百學員作「醫
治和復和」的輔導工作,牧者跟
我們一再強調如果我們只是理性
上知道而不接受聖靈的臨在,這
種心硬也是一種不信。而沒有對
個人私生活檢討,甚至不承認自
己犯罪的人就等於不接納上帝,
這樣會拒絕聖靈與你同在。也就
是說容許自己犯罪而不認罪的是
不能得到聖靈的洗,因為他們已
經脫離上帝的真道。
在輔導工作坊同場,數百學員的
反應令我十分震撼,不少大陸學
員入教前都有拜偶像和契觀音等
東西。所以發生了很多場趕走靈
體的畫面,一個正常人可以變得
聲音面型扭曲得不能理解,也像
是不能裝出來般的真實。其中一
位學員是同志,根據當時的理解
是他被一些不好的靈影響,牧者
要以上帝的名將那個壞的靈趕出
來。可是,令我難以置信的是,
過了一會兒的讀經、禱告後真的
發生了一件奇事,在那位學員不
斷的眼淚水中流出了一些綠色奇
怪的東西,然後他在落淚中現出
像重生般的笑容。這些如果都是
上帝真的顯現,那麼,靈恩派的
信仰理解都是上帝的意思嗎?儘
管他們過份保守的聖經和神學基
礎是絕對可以被挑戰甚至打倒也
好,聖靈還可以在那裡顯現。
我想了很久還是想不通。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6 -
***
然而,除了剛才提及的營會外,
另一次接觸靈恩的經驗就是在台
灣一間性別共融教會。由於這
所教會屬於較行動和前衛的教
會,所以接觸前也沒有想到在崇
拜內會聽到敬拜者突然說起方言
來—才發覺原來有靈恩實踐的
教會不一定是保守類別的信仰。
崇拜過後,更看見一對女同志為
幾位會眾,以說方言和翻譯方言
的形式給他們醫治。過程和反應
也跟我在馬來西亞靈恩營見的幾
乎一樣,可是他們的神學、聖經
和政治均有著很不同,甚至對立
的立場。
一個系統不能同時出現A與非A,
這是一個簡單而最基礎的常識。
可是,這個暑假兩次靈恩派的接
觸經驗正是這樣。兩次看見聖靈
的臨在(holy sign),我也不敢
很確認是假的,但他們一邊說著
同志是罪,更說是因為被壞的靈
影響而生的evil deed。但那邊廂
另一間同志共融的教會,卻是同
志牧者同樣地被聖靈充滿給人醫
治。
為什麼會這樣?上帝祢在哪兒
呢?還是真理根本是超越A和非A
的邏輯原則呢?……太多太多都
令我想不通。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7 -
台灣SCM九天的社會運動訓練營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台灣基督徒學
生運動(TSCM)所舉辦的訓練營,
而這次的主題是「核去核從」
。其實當我聽到這個題目時,
我對整個訓練並沒有十分強烈的
期待,心想自己只是像一個旁觀
者般觀察台灣社會運動的狀況,
並了解一些關於反核的知識。但
奇妙的是,這一次的營會已成為
了我生命當中一次不可缺少的經
歷,一次與上帝相遇,充滿啟發
與改變的經歷。
核去核從
「反核」二字一開始對我來說是
一個與我無關的詞語。在這幾天
的營會當中,我們探訪與接觸了
各種群體與組織,有核三核電廠
的南部展覽館、恆春區漁會、水
泉社區協會、恆春鎮衛生所、
地球公民還有楊斯棓醫生。在當
中,我們感受到各種人因著核電
所承受的壓力與無奈:核三核電
廠導賞員強迫自己推廣核能的壓
力,漁民面臨漁穫減少的無奈,
恒春居民生活在核災和核廢料威
脅下的恐懼;但我們亦體會到很
多人對社會的關懷與愛心,尤其
是楊醫生,他花上了自己一切的
時間與金錢做了近一百場的演
講,來推廣反核,這決心並熱情
亦帶給了我們各種的感動,更令
我想起到處講道的耶穌,我真實
地明白到在現世活像耶穌,並不
是一件抽象的事,更不是一件只
發生於心靈之中的事。
經過日本福島事件後,香港面對
著大亞灣核電廠的威脅,但討
論核能的聲音卻很微弱,相反台
灣的核能議題鬧得非常熱,而反
核運動在台灣已經有約四十年的
歷史。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的教
育裡,核能發電都被視為良好的
發電方法,「核能比其他能源乾
淨」、「核能發電成本較低」、
「核能的能源供應比再生能源穩
定」等等說法,我們應該並不陌
生,但原來這一切都只是一些迷
思。
文:陳嘉禮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8 -
在營會中,我們邀請了台灣地球
公民基金會的研究員蔡卉荀老師
來解開我們對核能的疑問。核能
在發電期間不會有炭排放,但核
廢料的輻射卻比想像中嚴重,等
待核廢料經歷半衰期的時間長達
數十至數萬年,而核廢料在台灣
的監管很差,很多時會有輻射外
洩的情況。核能成本低這說法也
有誤導成份,若把核電廠建造
費及核電廠並核廢料的管理費
計算在內,其成本其實跟其他
能源沒多大差別。而再生能源
的可靠性其實已經開始成熟,
根據資料顯示,原來西方國家
早已放棄利用核能發電,並以再
生能源(主要為風能和太陽能)
去逐漸取替其他能源,在2020
年,再生能源將會佔世界用電量
的20%。再生能源其實可以很可
靠,把錢投資到核能根本就是資
源錯配,阻礙再生能源的發展。
解決能源問題所需要的並非核
能,而是要提高用電效能並發展
再生能源。
城鄉宣教運動
Urban Rural Mission
除了認識核能議題外,營會亦安
排了講員教授我們一套有系統的
方法,讓我們能有效地進行社會
運動並反思社會運動的各個方
面。整個訓練由省察自己的心
靈,到建立一些可實踐的具體行
動方案,逐步逐步地裝備我們去
背起我們的十字架。我們透過畫
畫並當中靜默的時間,尋找各人
對理想社會的異象,我們亦反思
了社會目前承受的痛楚並自己的
價值觀,透過這些,我們定立了
幾項議題作為運動方向並策劃了
連串的行動。原來推動一個能夠
有成效、有意義的運動並不困
與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蔡
卉荀老師(右二)合照
難,一切都只在乎我們是否真
的有決心,而我也深深體會到
跟弟兄姊妹一同運動所帶來的
鼓勵是多麼的珍貴,多麼的強
大。
對我個人而言,我在重新理解
社會運動並在實踐當中有著重
新得力的感覺,更被各弟兄姊
妹對社會的愛心激發了我。
但更重要的是,這一次訓練
解決了我們眾多參與者的一大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9 -
問題,而這也是各個社會運動者
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我們對
改革社會的無力感。其實URM當中
的內容並不深奧,我相信URM為何
能幫助到我去解決無力感這個問
題,並非跟知識有關係,而是在
於URM能夠有系統地帶領我去面
對自己的生命的問題、價值觀、
並這個社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
在這裡有一班有共同異象的同路
人,當我面對著他們的時候,我
意識到我們真的有能力去做一個
運動。
除了無力感得到解決,我還重拾
了對社會運動的熱情。我發現自
己在這兩年的社會議題當中只是
一個旁觀者,而非一個參與者。
我習慣了別人「參與」運動的模
式,就是參與各種遊行示威,
原來自己只是希望在當中來令
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是來證明
自己為社會有做過什麼的感覺,
原來自己並非在發展參與運動,
我只是「被運動」。但透過這一
次營會,我找到了自己真切關心
的事,找到異象,找到自己的熱
情,並一個希望在香港與弟兄姊
妹一起運動的心。
在參加這一次台灣基督徒學生運
動「核去核從」訓練營之前,我
其實心裡充滿著一大堆的疑問,
不論是靈性上的疑問到社會運動
上的疑問都不斷纏繞著我。透過
這次訓練,我找到了上帝放在我
心中的異象,找到我與其他生
命、土地、大自然、社會並上帝
之間的關係,了解到上帝心目中
的社會運動應該是由愛與公義推
動的,學習到如何有效地推動並
實踐一個社會運動與異象,並透
過與弟兄姊妹們的合一與鼓勵,
消除了自己對生命的無力感。在
此我衷心感激台灣基督徒學生運
動並參與在當中的所有弟兄姊
妹,感謝你們帶給我的啟發、鼓
勵及安慰,亦讓我在你們的生命
當中體驗到神多元豐富的形象,並
團結合一帶來的愛和感動。
筆者於URM-CUT
training中報告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10 -
ASCM(Australian Student Chris-
tian Movement)說大,真的可以
很大。ASCM在這裏可有一百多
年歷史,他們的老鬼遍滿整個澳
洲,有不少是現任的牧師、大學
教授和政府官員。在99年,更
出版了A century of Influence
一書,講述ASCM 1896-1996的歷
史。在出席一些教會聚會、演講
都會碰見senior friends,他們
也會分享自己在大學時期SCM的
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出席一個關
於澳洲移民的研討會,說到移民
人口與信仰一節時,聖公會牧師
分享當年SCM作為基督教一個組
織,對白澳政策的介入和參與。
當時ASCM的影響意義重大。實習
期間,也出席一些老鬼的喪禮,
在他們的一生回顧裏,也提及在
ASCM的參與。而現有的一些SC-
Mers更是「SCMers二代」,頗讓
我覺得新鮮的。
同時ASCM說小,真的可以很小。
週年會員大會開會,也只有15個
人出席,而且有一半是六、七、
八十年代的SCMers。在一些聚會
裏,當我們再提給ASCM的工作活
動時,有SCM friends會以為ASCM
已經不存在了。還是有一些活動
在進行的,只是大都是老一輩或
幾輩的SCMers。而年輕的SCMers
的參與也是有限,學生SCMers?
每一個州份大約有兩三個吧。年
紀最大,還在活躍於ASCM的老鬼
Sandy,該有七十多歲,六十年代
SCMer,是位退休的老牧師兼教
授,現在還會帶我們查經,出席
prayer support group,身體力
行支持ASCM。
文:蔡思琪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SCM 實習分享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11 -
實習的工作主要是協助舉辦一些
活動,籌備、宣傳、聯絡、出
席聚會等等。當然還有院校活
動。ASCM目前在Victoria只有在
Victoria University 是註冊屬
會,活動都是從查經開始,然後
有愛筵(Agape Meal)。也有到曾
興旺一時的Melbourne Universi-
ty參與校牧(也是老鬼)的查經,
藉此宣傳ASCM。ASCM 希望可以
在不同同院校註冊成為學生會屬
會,但多年來支持的學生不足,
都不能成功。大都是參加了較為
保守的Christian Union,信仰
在這裏也被個人化。而若要參與
社會運動,在外也有不少組織團
體可以參與。還有的是,基督教
在年輕人的印象裏並不好,反對
同性婚姻,孌童、性侵犯等的醜
聞都令他們對基督教卻步。信仰
不能與現實生活扣連是一個很大
的阻礙。大學裏有不少Interna-
tional Students,也有以他們為
主的團契。曾經出席過一個大學
裏的Overseas Chinese Christian
Fellowship,感覺大家在聯誼,
福音敬拜樂隊、煽情的福音歌
曲、勉強與福音故事連繫上的遊
戲……ASCM面對這樣的「生態」
,真的要有許多智慧。
現時的ASCM的National Coordina-
tor Ann 常跟我說,兩年半前開始
為ASCM 工作時,Sandy 已經和她
分享,復興ASCM的事工,要慢慢
來,二十年是一個可接受的時間。
所以ASCM也有許多不同的嘗試,
目前正在幫他們籌備八月中一個
關於氣候變化和信仰反思的活
動,當中有與當地教會、NGO和神
學院合作,希望可以信仰介入氣
候問題而吸引教會內的年輕人加
入,或者讓更多人知道ASCM。而
在七月,也隨ASCM 去到東帝汶考
察,除了認識東帝汶這個只有十
多年歷史的國家、澳洲人對東帝
汶的情意結,也藉此看ASCM與SCM
Timor Least 的合作可能。
在ASCM實習除了工作,更多的是
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和看見更多的
可能性。實習工作期間與不同人
的互動合作,以及過程中對自己
的認識和了解是最為寶貴的。
最難得的,也是透過實習體會了
SCMs間的solidarity。認識不同
SCM的運動,分享彼此的興衰、運
動策略、事工等等,這些都會讓
人覺得regional SCM 不是孤立一
個,世界各地的SCMs其實都在不
同層面作人權工作,互相效力以
實現天國的臨在。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12 -
(左起)ASCM的Aidan和Daniel,在澳洲讀書的
東帝汶人Mira,筆者,澳籍東帝汶人Brigida,
及東帝汶SCM的Francisco。
這個組合蠻無敵的。八天裏認識了很多東帝汶的
歷史、文化、政治、抗爭的經過,也看見東帝汶
人對自己國家的憧憬。
實習也將結束,時間飛快,除了ASCM 之外,在墨爾本半年的生活裏也經
歷了不少。或者我也該說說當初為何會出現到ASCM實習的想法?或者實
習過程中一些難望的人、事、物?又或者該分享所謂的「Working Holi-
day」是如何「浪漫」?實習以外的日子又是如何過活?又或者看看下期
可否用另一個題目和大家分享吧,我還需要多點時間來消化。
ASCM在Refugee week 參與遊行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13 -
Upon university graduation, I was
like “Yeah! Time to travel”! As a
fanatic of travelling, I saw it as
a great chance to do some “soul-
searching” journeys, so as to find
inspiration for some so-called
post-graduation niche directions.
I then found my way to join “2013
I Love Taiwan Mission (ILT)” trip
during late June to mid July.
It was my first time visiting Tai-
wan. I wanted to leave the place
immediately on the arrival day,
however. Thumb’s down. Some-
how I found the program bizarre
because of the initial messy co-
ordination and confusing purpos-
es. (Definitely judgmental criti-
cism) What was the “mission” of
the whole thing? Dislike. After 3
days of orientation which gathered
around 60 overseas youth in Taipei,
we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small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14 -
Graduation.Mission.
Passion.Reflection.
by Fiona LeeMS
groups, and then each group head-
ed to different “local church” all
around Taiwan for mission service.
Located in a bucolic area of Tain-
an it stood the Koupi Church (口埤
教會) which was the local church
I went to. It was the Siraya com-
munity, an indigenous tribe which
was sadly not yet recognized by
the Taiwan government. There
were lots challenges at the begin-
ning of my stay. I was complain-
ing to myself that my teammates
were relatively young who did not
really show much eagerness for
the upcoming “mission service”.
So, when I talked, I talked un-
naturally; when I smiled, I smiled
tensely. Being used to the fast-
paced life style of Hong Kong, I
felt challenged when seeing how
slowly time flew in the Koupi
Church. I almost felt like I had to
The Priceless Moon World
sunrise at 5am. A refreshing
moment for a morning prayer.
JUST “hang in there” when there
was no tight schedule or a to-do-list.
“What’s God or my mission here?” –
Facebook status update, post.
I was (and am) the person who
couldn’t stand unknowns and
confusion, so I always took initia-
tives to make things known. I then
talked to Pastor Li Hau-tiong and
his family quite a lot. After hear-
ing all those insightful feedback, I
just came to realize my so-called
“perfectionist” idea was simply
the glamorous cover-up of my shit-
ty judgmental mind. First lesson
learnt: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of sawdust in your brother’s
eye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plank in your own eye?” When my
attitude changed, things began
to change as well. It was when
my team had more conversation
and common goals for the stay.
We initiated some plans, like
having morning prayers together,
and night evaluation and sharing
times together too. My stay be-
came more colorful when meeting
church’s congregation and children.
More sweet memories began to
accumulate when I decided to
slow pace myself, my mind and
my speeches. I was a typical
workaholic who seldom got time
to just look around the sky of
Hong Kong. But BOOO, there was
actually no beautiful clear sky for
Hong Kongers. Here in the Siraya
exploited nature and the blue sky
and of course the night sky fully
covered by stars. I somehow for-
got how neon lights looked like.
My team got invited to congrega-
tion’s homes for family dinner al-
most every night. We all did silly
dances and moves and “group
hugs” together. It was quite unreal
thatIfeltsoconnectedwiththelocals
eventhough we were actually stran-
gers. I also go to eat so much mango,
pineapples and bamboo shoots which
were the popular local produce.
Who won’t get touched when a
60-year-old Pastor got up at 4am
just for driving us to see the most
iconic sunrise in the area? When
I reached the Moon World (二寮)
which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
lar sites for seeing sunrise around
Taiwan, I could see no commercial
lookout points (you know, there
are always some telescopes that
you have to pay for use in com-
mon HK lookout points) are set up
around the mountain top. Every
inch of the soil was a gorgeous
lookout point – free to use.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15 -
And who won’t get their lips curv-
ing up when playing with local
children? To me, they were “spe-
cial”. “I don’t know, OK Lah, Yea,
Same Same, Well I don’t know”
were the most commonly-used
phrases by the children (actually
by the youth as well). They were
so shy that they did not dare ex-
press themselves. No doubt, they
weren’t used to talk to foreign-
ers; I was the foreigner (a beau-
tiful tanned foreigner, hahaa!) to
them. But during the church sum-
mer camp and English classes,
once I and my teammates tried to
play around with them, no matter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16 -
tor and his family were extremely
caring and kind to us, and of course
to the community. I was thrilled
to know the Pastor was doing so
much extra work that made him
totally more than just a Pastor.
The community was poor. Pas-
tor Li then even thought of many
sustainable ways to increase the
local’s income. I was like “Wow,
to live is Christ”! Their testimony
was real. What Pastor Li said al-
ways lingered in my mind “If you
say you’re a good Christian, show
me! If you say you’re a loyal dis-
ciple, show me! If you say you’re
righteous, show me!” I could not
by means of magic
tricks, basket ball
matches, music, cook-
ies, Android games, or
simply hugs and sim-
ple conversations, they
became more open to
talk. (Ok, I have to ad-
mit that playing Android
games seem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tool to
involve boys. Huh…)
I seemed to just show-
case my travel diary.
But I was not. I was
writing the “mission” I
saw in my way. The Pas-
The Siraya kids who always said “I don’t
know“. They ran to hug me right after the
end of the summer camp. Feeling Happy!
agree more! The Pastor’s fam-
ily did not preach glamorously or
boasted what they did. Instead,
they went into the crowds of the
poor and sick, JUST TO BE THERE
and SUPPORT them. Playing with
kids and having dinner with lo-
cal families didn’t help them to
change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or improve the community’s fa-
cilities, however importantly, with
their presence, or this time, with
my/my team’s presence, we were
adding more elements of vibrancy,
hope, and love into the place. This
trip stripped down my conceptual
stereotype over “mission” work. I
realized “mission” wasn’t about a
one-off charity or whatever service
with chunks of programs designed.
It also wasn’t about “teaching”
Christianity. But it was about a long
term commitment with true faith,
hope and love, in which we would
learn how to walk with God and
“show” how “your (Christ) King-
dom comes” on earth.
Leaving the church and going back
to Hong Kong somehow raised a
nostalgic lump in my throat. Miss-
ing the gobsmacking stillness of
the place, missing the slowness
of the time, missing the neces-
sary “blankness in life”, missing all
the naughty kids who always say “I
don’t know”, missing the “never-
barking” dogs around the Koupi
Church, missing the Pastor and his
family, and of course missing the
super juicy and natural mango,
pineapple and bamboo shoots!!
“Post-graduation niche direc-
tions”? Got it.
Remarks:
I actually feel quite touched as
the ILT trip is like a comfort to
my “Christian” life now in Hong
Kong. I haven’t gone to a “prop-
er” church for so long (you know,
those beautiful churches with tri-
angle rooftop and UK style bricks
that everyone thinks you have to
go because you’re a Christian).
And I always struggle to find a
“suitable” church for myself. I
admit that mostly people can
find companionship and a com-
munity of faith in church. And I’m
totally fine with people who en-
joy church life. But after the ILT
trip, I actually feel more at ease
that I don’t have to force myself
to go to a church immediately.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will be
JUST TO BE THERE and SUPPORT
the ones in need.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17 -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18 -
林老師事件的倫理學思考
倫理學,本來是哲學、神學、公
民教育、通識科等等涉及人的判
斷的學問必須涉及的基本學問。
沒有扎實的倫理思考,在資本主
義文化下,人人向錢看;在香港
中共化下,人人向在上掌權望;
在官僚管理主義操縱下,人人鑽
空子逃避對當下本土的承擔。不
認識倫理思考的法則,可以去學
去改;良知泯滅,卻難以重建。
良知先於倫理學
良知不分宗教,不分政治立場,
也不分階級性別種族。孔子有
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
見子墮於井,會起惻隱之心;耶
穌說十誡的精義首要是愛上帝,
其次是愛人如己;保羅說要順服
在上掌權的,不過違反良心的,
可以不交稅、不出糧比官員,甚
至侮辱官員(羅馬書13:1-7)。
確定了良知的優先位置,就可以
按個別身處的文化傳統之別,建
構自己的倫理論述。傳統必須可
以溝通,否則執著一端,就成了
教條主義,甚至道德霸權。倫理
學基本上分為三部份,包括行為
說─是非對錯的行為判斷,品
德說─是高尚德性的追尋,以及
價值說─社會核心價值的決斷。
行為說因為要處理日常生活中個
人行為的對錯,所以最為流行,
亦要歸功於中學教育中的倫理教
育;品德說為學界鍾愛,除了判
別那些品德較優,更與教育學、
發展心理學結合尋求培育良好品
格的環境科學。價值說在十年前
由關心香港避免中共化而發起討
論,後來因為台灣文化人龍應台
提出中環價值而廣受關注,再由
批判地理學者提出沙田價值一說,
將價值理論在地化、本土化。
回望這些概念,可見倫理學與香
港社會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可
以說倫理學是香港人面對這些年
的政治風暴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學
問。三個學說必須環環相扣、互
為支持得以完備,健全的倫理學
才可以成為港人在主體鬥爭中的
良心力量。
文:吳國偉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19 - 	
行為說:林老師講粗
口不是錯
判斷粗口有錯,一說「老師在任
何時間講粗口也是錯」的,這是
「義務論」。義務論可以訴諸良
心或教義,其實亦是隨著身處的
群體決定。比如有人想香港做潔
癖城市,可以立法禁止粗口,只
是現在即使在立法會內,禁粗口
也一定不能通過。
粗口如果有錯,肯定不是普適地
錯,如果課堂正在探討粗口文
化,正如先師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前院長沈宣仁教授多番演示,就
完全合理。粗口在電影裡,也是
如實反映市民的生活性情,年前
溫情電影《秋天的童話》在電視
被禁,市民認為矯枉過正。粗口
不可以在禮儀中出現,不單是為
了尊重,更是為了修練,所謂正
心誠意,是參加禮儀時正確的心
靈狀態。粗口在朋友之間互相「
問候」,顯出特別的親密。粗口
如果用在有權力的人口中,罵向
無力反抗的弱勢者,就會額外顯
出階級的壓迫。相反弱勢者向有
權有勢而無理之人發粗言,就有
吐一口烏氣的感覺,黃毓民向特
首及高官大喊「仆街」,就充份
表現出他作為民選議員感受到市
民脈搏的民意代表性。
另一說是「教壞細路」,即是從
不好的效果、影響反過來決定行
為的對錯,這是「目的論」。目
的論其實是算術,只要計算利
弊,任何行為都可以是對的,殺
一個希特拉可以救六百萬猶太
人,當然化算;不過也有論者指
出,時下青年人要學壞也不需要
由林老師教,她的壞影響,不及
貪官污吏。
品德說:林老師有高
尚公民德性
行為說的兩種理論,莫衷一是;
同一理論,亦因著計算不同而有
不同判斷,於是倫理學家發展出
「處境倫理學」,認為行為必須
考慮處境,只要合乎愛的大原則
便是正確。後來這種思維更個體
化,更為關注行為背後的故事細
節,於是與敘事倫理合流,成為
關切個體具體爭扎的小說文學般
的人格建構。林老師是好老師,
她在一個拍攝她教學的節目中展
示了如何愛學生;她剛得到行政
長官卓越教學獎。她是一個好人。
街頭有事發生,警方有權執法,
然而只有幾個情況,以粗口「問
候」警務人員才是違法的,比如
此事件中林老師向警方人員使用
粗言穢語《生死登記條例》(香港
法例第174章)第21條規定:「任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20 -
何人妨礙或抗拒為依據本條進行
死因查訊而獲登記官授權的人
員,或對該等人員使用粗言穢
語,或在該等人員作出合理查問
時,無充分因由而拒絕作答,或
故意提供虛假答案,即屬犯罪,
循簡易程序定罪後,可處第1級罰
款及監禁3個月」。假如警方對此
不滿,大可落案控訴林老師,讓
此事成為案例,讓講粗口罵警察
正式成為非法語言(不過我相信
反抗的聲音可能來自警方自己,
因為根本太多警察也會講粗口!)
,而無需以社會運動方式,動員
同事與愛港力一起合流,公開以
道德批判當事人。也許林老師可
以反控訴有關人事誹謗罪。
而且法律亦不同於道德,違法不
一定違反道德,正如「佔領中
環」的戴耀廷教授多次強調,公
民抗命違法卻合乎道德。而且當
日發生的,不是市民在公眾地方
作出不雅行為,而是有人正在行
使公民權進行示威,有另一批人
進行干預,而警方不依法保護示
威者,林老師才加入勇武聲討。
除了早有論者指出林老師是伸張
正義,我想指出當時的街頭,已
經成為公民表述政見的互動空
間,這種互動空間的道德性,跟
一般公眾地方滋事,並不相同。
公民互動的空間,特別是公民因
為他自己的權利問題進行互動;
它的道德性是開放的,而且由參
與的公民互相決定。哈巴馬斯的
理想溝通理論(Ideal Speech
Situation)提出數條規則,包括
有能力自行表述及進入討論、自
由表達立場、觀點、意欲及需要
而不被阻撓等等,並不包括不准
講粗口。相反阻礙示威者表述政
見的人,肯定不道德。
價值說:林老師爭取
言論自由可敬
於是我們進入倫理學思考的第三個
範疇:價值說。價值說問的是社會
要求甚麼的價值優先於另一些價
值?十年前香港首次出現「核心價
值」的討論,不同政治陣營的人將
有利自己的想法放入核心價值清
單,反而逃避了真正的價值秩序的
辯論。香港應該自由優先,還是法
治優先?當民主與人權衝突,我們
如何抉擇?在林老師事件中,是政
治觀點自由表述重要,還是語言潔
癖重要?香港必須選擇言論自由。
這個價值決斷的答案非常明顯:她
成了一個行動公民的榜樣。
林老師,香港人支持你!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21 - 	
「順服在上掌權者」
必須按良心
羅馬書十三章一至二節,一段古今
中外掌權或親政權者都很喜歡的經
文,百用不厭。2002年,香港政權
欲為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就有署名
鄭小堅(基督徒)在《大公報》
撰文〈支持立法榮神益人〉,引用
羅馬書十三章,認為信徒需無條件
遵行上帝的話,支持政權為廿三條
立法。2010年,播道會港福堂吳宗
文牧師引用此經文,勸喻信徒應順
服在上掌權者,在五區公投中投白
票。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查經活
動中聽過更誇張的版本,有基督教
學校校長,引述此經文勸喻下屬服
從其校政。
因為這段經文,令不少信徒懷疑基
督教是否必然地維穩;如此使用經
文,也在非信徒前失了見證。大家
對這段經文的情感如此強烈,既憤
怒又疑惑,故此SCM好幾次查經都
選了這段,來個經文大剖析。
維穩使用斷章取義
讀聖經,看多少節是一個學問。今
次的經文主角,如果只看一至二
節,就只看到「維穩」;再多看幾
節,情況將會不一樣:
文:劉劍玲
13:1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
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13:2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13:3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
懼怕掌權的麼.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
13:4 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
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
13:5 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13:6 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 神的差役、常常特管
這事。
13:7 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
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和合本)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22 -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
的懼怕
保羅在第一至二節指人應順服在上
有權柄的,因為掌權的是神所命
的。然而這樣的掌權者,有何特
徵?第三節道出「作官的原不是叫
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
」第四節更進一步指出掌權是「神
的用人」、「伸冤的」和「刑罰那
作惡的」。
回頭看我們的政府。689特首梁振
英家中僭建,又涉嫌起用「愛字
幫」搞垮搞臭公民社會,收買黑社
會毆打示威者;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以權謀私,由醉駕、劏房以至隱瞞
「太太的親屬」持有自己主政的新
界東北規劃範圍的土地……眾作惡
者包括梁振英自己卻受不到刑罰。
相反,林思慧老師仗義執言,梁振
英卻要求教育局寫報告,藉此舉要
行善的老師懼怕,卻沒有為被「愛
字幫」搗亂的法輪功,又或是向不
執法的警察嗆聲的林老師伸冤。且
不論梁的「地下共產黨員」身份,
如果神的用人是伸冤和刑罰作惡
的,顯然梁振英並不是神的用人。
順服,是因為良心
從13:1-5短短五節經文,出現五次
「權」、四次「懼怕」、三次「刑
罰」、二次「順服」。就算不看
內容,單是如此頻密地使用這些字
眼,也感受到當時帝國政權的壓
逼;假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又何
需如此描述人與掌權者的關係?
從歷史考據我們知道,羅馬帝國不
斷擴大版圖,又透過各種威逼利
誘手段管治殖民地,掌權者雙手沾
滿鮮血。我們可以想象,這段經文
乃壓逼中的書寫。或許政權逼迫各
宗教/種族團體表態,保證不會作
反?或許太多基督徒殉道了,保羅
希望大家盡可能保存自己?
無論如何,第五節引出這段經文一
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就是人們「順
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
心」。為了怕刑罰而順服,可以毫
無道德,甚至成為政權的幫兇;然
而為了良心而順服,順服就不是必
然的了。看到這裏,足見保羅完整
的立場:良心高於順服。於
是如何分辨什麼是行善?什麼是作
惡?政權又有沒有賞善罰惡?就靠
我們的良心。
如果掌權的不當得
糧、不當受恭敬呢?
順此上文下理,第七節就更耐人尋
味了。「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
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
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
恭敬的、恭敬他。」如果那個政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23 -
權,憑我們的良心分辨,是不當得
糧、不當得稅、不當懼怕、不當恭
敬的呢?我們還要給這樣的政權上
稅和尊重嗎?耶穌曾被問及應否納
稅給凱撒(該撒),從字面上看保
羅的答案似乎更為激進。
誰是在上掌權者?
讓我們回到第一至二節。到底誰是
「在上有權柄的」?在帝王時期,
皇帝即最高位者,因此凱撒是在上
掌權的沒錯。凱撒已是最大,保羅
卻在其上置放了「神」。或許凱撒
看到這幾節,會以為神的意思是他
自己,因為有些羅馬皇帝喜歡稱自
己為神;但在基督徒眼中,這個神
卻是上帝,即凱撒也要在上帝之
下。故此基督徒因在上掌權的是上
帝,可以按良心來選擇順服或不順
服當權者,甚至指責、抵抗當權
者。
尤有甚之,在現代社會,任何非真
正普選產生的政權,其實都是非法
的。至於香港,在上掌權的卻不是
特首梁振英。即使是小圈子選擇,
梁振英也要取得多於六百的689
票,才能成為特首,皆因現代政權
的合法性必須來自人民。連最獨裁
的中國,名字也要是「中華人民共
和國」,也必須要有人大、政協
代表作為政治花瓶,還有多數90%
以上舉手支持領導人的「選舉」機
制。即是說,在現代社會,哪怕只
是在形式上擺個姿態,政權的合法
性來自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在上
掌權者。
牧師信徒皆要以良心
看政權
回到此時此刻的香港,我們感受到
社會環境一天比一天惡劣,政權、
金權、土霸、黑社會、警察互為勾
結,敢言的市民更受威脅。保羅在
這段經文,勸勉我們要憑良心分辨
政權的善惡,並作出相應的良心行
動。牧師有責任教導信徒正確辨別
真道,挪用聖經維穩罪加一等,更
遑論指令信徒順服自己。願香港
人的良心沒有被刑罰或利益蒙蔽,
願香港的牧師信徒皆聆聽良心的呼
喚,共同抵抗不義政權。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24 -
書名:《反抗就是罪名—政治檢控與盼望》
作者: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
出版: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書介
「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
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
們中間。」《馬太福音》18:20
同時,他們也可能已干犯了《公
安條例》裡的非法集結罪。
《反抗就是罪名》是甚麼?就是
一本有關近年警察、司法如何壓
迫人民的紀錄。本書簡明地分
為三部份:開首是不同行動者
被捕、被打、被控、被監禁的經
驗;第二部份是理論,由細緻的
法律條文分析到對整個司法制度
的根本性反思,以至暴力是甚麼
的思考;第三部份則是神學反
省;最後還輯錄了不少民間團體
對政治檢控的聲明,儼如一本政
治檢控的參考書,老套一點都要
說:這是學生做通識功課不可或
缺的一本好書。
《反》的脈絡非常清晰:先由最
爆的故仔開始,泰歷捱打被重判
的經過和他的獄中扎記,然後到
被控告的Iris、Kitty,再到被
書介
文:Kenef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25 - 	
拘捕的覃俊基等人。如此鋪敘當
然搶先就能吸引讀者眼球,同時
也叫人不禁愈讀愈心驚:圍觀的
小販都可被老屈襲警,穿六四T-
shirt回家也會被人拖走。警察
暴力從來不只針對「食飽飯無屎
痾」的示威者,普羅市民也很有
機會置身其中,只要你干犯到所
謂的「公共秩序」。
第一部份亦是本書最吸引筆者的
地方。自己算是示威常客,也是
2011年被拘捕的400多人中的一
個。讀著友人被捕的過程,眼前
就浮起當日的片段。從一些經驗
豐富的行動者的分享中,亦學到
不少應對警察的「貼士」。警
察暴力固然來得直接、赤裸,本
書亦告訴我們法律面前窮人在時
間、財力上都比政商輸一大截,
撕破我們對法律公平的幻想。
此外,每篇訪問都刻意突出人性
的面向。我們在世界從來都不是
孤獨承擔,做甚麼事也總是帶著
家人、朋友、同行者一起:兒子
被噴中糊椒噴霧,自己被抓後女
兒有心理陰影,年青人會怕家
人擔心……他們既是行動者的負
累,也是行動者戰鬥的理由,當
中的拉扯如何,留待大家慢慢去
發掘。
第二部份具體鑽入法律的一些案
例、原則。作為左翼份子,筆者
難免對此興趣較小。未讀本書
之前,亦有擔心《反》的論調
會完全擁抱法治,幸而編者自制
力強。本書各個受訪者、作者,
對「法治」、「警權」的看法不
一,甚至南轅北轍。沒有某種意
識形態的統一,對國家機器的分
析不夠深入,或者同時也是本書
的優點:《反》如實地反映、紀
錄了行動者中想法的分歧。怎樣
說呢,至少是如果大家仍對警察
還有半分期望,本書定能破滅大
家的幻想啦。
第三部份,作為基督徒學生運動
的出版物,不能沒有神學反省,
但本書的神學反省部分也不只是
陪襯品。《聖經—一個抗爭故
事》道出了聖經的一個重要主
題:反抗。由在伊甸園違背上帝
開始,人類就是會反抗的生物。
吃禁果固然是傳統講的「墮落」
,但亦是對權威的反抗。當有人
大放厥詞,說「整本聖經的主題
都是和諧」時,我們更要找回聖
經中抗爭的傳統—不是沒有,
而是被邊緣化、被異端了。
沒有盼望,哪有反抗?沒有對未
來期許,沒有對自身力量的體
認,我們怎能反抗?願本書不只
展示現行法制下我們的無力,更
是激起我們奮力抗爭的戰曲。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26 -
引言
去年「反國教運動」,引起了香
港社會一連串對公民權責與公民
教育的爭議,政府推動這科目的
手法與課程指引中內容的問題已
有海量的論述,在此不贅。本文
主要是想從中文譯者對「citi-
zenship」一詞的不同翻譯來探討
「公民」的內涵。
Citizenship是一不
斷演變的概念
Citizenship的源起,其實是如
civisromanus(拉丁語:羅馬
公民)般,單指一個城邦內居
住的人民(當中又有不少地方把
奴隸、婦女、幼兒排除在公民之
外)。到了國家主義的興起,城
邦之民就自動成了國民,那時候
還未有大型的移民潮或全球化出
現,citizenship基本是與單一民
族國家(homogenized nation-
state)相連的。大多中文譯者,
會將「nation-state」譯作「民
族國家」,筆者覺得這翻譯相當
精彩。
Nation的拉丁字根是natio,根據
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網上拉丁字典,其意思為
「being born , birth; a tribe,
race, people」等等,是和一個
出生的族群有關的。而state一詞
的用法,我們都知大多是指國家
的權力所在,當有人說:「the
state blah blah blah」的時候,
他其實是在指國家的政府怎樣怎
樣的。所以當有人指我們應「愛
國」(love the country)的時
候,你可以更仔細問他到底是指
nation或是state的意思。
從翻譯理解概念:
Citizenship
就是「公民權責」
文:朱啟正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27 - 	
到了全球移居人流交織的現在,
大部份國家內已經不只有單一民
族的國民了,從美國於六、七十
年代在教育體制中特別加入了針
對種族多元的原素,我們已知道
citizenship再不能靠著單一民族
去理解了,反之,地域的邊界比
起種族來得更有決定性。到了七
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學術界
更發現了我們可從「多層次的公
民權責」(multileveled citi-
zenship)的角度將一個人作為地
球村一員的身份與角色分析得更
透徹。
身份 vs 角色
在現代提到公民,多數都從一個
形式的定義,如說公民是現代政
治社群的成員資格(citizenship
is the membership to modern
political community),繼而
從這個成員資格發展出公民的地
位、身份、權利與義務。作為對
「citizenship」有一點研究的筆
者,認為討論「公民」的內涵,
必須把其「地位」(status)和
「角色」(role)區分,雖然兩
者總是統稱在citizenship一詞之
下。
公民地位是指法律區域(通常是
國家)中的成員資格,這涉及每
個國家自身的國籍法與移民入籍
等法例。而公民角色則是指在取
得公民地位以後,每個公民需要
履行的義務,及其享有之權利。
用社會科學的術語,這是一個「
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過
程。
準確的理解,才有準
確的翻譯
當我們講citizenship educa-
tion(公民教育)的時候,想教
導的其實並不是如何取得公民地
位資格的法律問題,而是指涉一
個公民應有的義務/責任,和其
權利與保障。在這理解之下,近
年的中文翻譯作品多把citizen-
ship譯為「公民權責」而非「公
民身份」,筆者覺得這是對概念
有準確認識的結果,非常欣賞。
至於,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有何實
際的內容?這不是這短文章能處
理的問題,我們還是留待下回分
解吧。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28 -
去一個音樂會,聽不認識的音樂家
演奏,還要帶著食物進場—這不
是別的,正是基督徒學生運動主辦
的Barter Concert。顧名思義,就
是以物易物的音樂會。拿甚麼交換
呢?正是一份在小店購買的食物:
一個罐頭、一包餅乾、一包飲品,
去換取兩個多小時的音樂。難不成
主辦人的胃口都很大?不,原來收
集回來的食物,會與平等分享行
動、青懷社區組織合作,派發給無
家者、板間房住客。
邀請朋友來時,起初也擔心大家會
沒有興趣。怎料教會的朋友反應相
當熱烈,很快就售完手上的門券。
當日跟朋友去買食物,走進平日不
會去的小店……不必對小店有太美
好的幻想,狹窄、空氣局促、繁忙
的生意掩蓋了老闆據說有的「人情
味」。不過,小店賣的食物的確跟
超市很不同,供應商大概也受壟斷
超市所限,小店只能買入品牌較不
知名的餅乾和零食。對自己來說,
至少這也是新的體驗。
無論如何,買完食物進場,就發現
各個表演單位的水準都很高,音樂
會也比想像中精彩。自己很久無
聽Live的演出,這樣的音樂值$50
的票價加上買食物的錢也是抵到
爛。Barter Concert其中一個特色就
是音樂類型較多樣化,會演出一些平
日大家較少接觸的音樂,同行有上了
一整天班的朋友悶得睡著了。或者這
也是一種學習,正如在多元社會裡我
們也學習尊重不同人的價值。
另一個特色,就是間場的活動。MC
除了搞gag,還會提出一些問題,
讓觀眾反省我們的生活如何單調、
我們正面臨怎樣的政治局面。音樂
會又安排了兩年前遊行時被噴糊椒
噴霧的小孩來分享,當他朗誦有關
糊椒噴霧的英文詩時,我無法不報
以最大的掌聲。
我最害怕的事終究沒有發生:我擔
心Barter Concert會令大家以為
在小店購買食物,再交給別人代勞
轉送窮人,自己就是做了一件善
事、甚至一個「社會行動」,透過
以物易物的「獨特消費模式」,我
們就能找回在資本主義裡失卻了的
「人情味」。然而,間場旁白指向
的,正是我們要走上街頭才能改變
社會。慈善和政治的分界斷裂,這
個音樂會,其實很政治性。Sonic
富感染力的演講和音樂,都一再鼓
動我們,不是單靠小小一次的購物
就能改變甚麼,我們需要堅持走下
去,才能見曙光。
Barter Concert觀後有感
文:Kenef
5.舉辦「社會科學研習系列之正
向心理學的功能與限制」,研讀
《失控的正向思考》,友好梁鏜
烈策劃,組員分工每章報告,日
期為:第一章(4月8日)、第二章
(5月6日)、第三章(5月24日)、第
四章(6月10日)、第五章(6月24
日)、第六章(7月8日)。
行動紀實(2013年4月-7月)
1. 院校基地:香港中文大學:暑
假暫停。
2. 院校基地:香港理工大學:於
6月26日晚上進行選舉,誕生新一
屆委員。
3. 舉辦神學精補班初班,自六月
開始逢星期四舉行,包括信點(6
月6日)、神學反省六資源(6月13
日、6月20日)、神學反省四部曲
(6月27日)、罪觀(7月4日)、得救
觀(7月11日)、上帝形象(7月18日)
,20至26人出席。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29 - 	
4. 舉辦查經活動,包括:啟示錄
(4月29日)、基督為何不丟石頭(5
月16日)、聖經有禁止婚前性行為
嗎(5月27日)、動淫念=犯姦淫?
!(6月21日)、順服在上掌權者(7
月5日)。
6.春天教會繼續每星期泰澤崇
拜,又創立民間神學院舉辦平信
徒討論會,包括:三億元教會(4
月28日)、基督教與母親節(5月12
日)、「高主教現象反思」(6月23
日)。並於4月24日舉辦:「新書
討論會:誰動了我的地土?香港
土地政治綜覽」。
7.本會成員蔡思琪到澳洲SCM實
習,分享文章見本刊第11頁。
8.普世頻道繼續刊登評論文章,
於這四個月刊登新文章29篇。短
片則有「414撐碼頭工人」。新增
「普頻報道」欄目,以簡單緩引
方法引入重要討論;新增「EASY
Net」欄目,紀錄香港EASY Net活
動資訊。
9.《反抗就是罪名─政治檢控
與盼望》新書在六月出版,「新
書討論會系列(一)學運‧六
四‧政治檢控」6月3日於序言書
室舉行,約20人參加;又於六四
和七一賣書,並向遊行集會市民
宣揚本書理念。經過一番艱辛,
找到Kubrick幫忙發行,更透過
Kubrick於書展中售賣,並邀得受
訪者Julian Fung,於7月21日書
展期間,在Kubrick分享。本會又
獲得媒體明報星期日副刊、思潮
作動、教協報、THE PULSE等報
道,期望藉此讓更多人了解香港
政治檢控的情況。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通訊 - 30 -
1 0 . S C M 主 辦 , 平 等 分 享 行
動、DE TESLA、青懷社區組織協
辦,BARTER CONCERT已於7月29日
舉行,反應踴躍,全部門票已售
罄。觀後感見本刊第28頁。
11.Gary、Kastie、Frankie和劍
玲,於7月20日至30日期間參與台
灣SCM反核訓練營,藉此與台灣
SCM交流,並於訓練營中作信仰反
省的報告。參加者感想見本刊第8
頁。
12.EASY-NET活動:於6月16日探訪靈
恩教會(神召會西環堂),約15人參
加。於6月12日和7月6日舉辦讀書組,
閱讀天主教的《教會社會訓導》,7月
6日那次聚會更邀得聖公會聖雅各堂青
年團契參加。
13.支持碼頭罷工工人,於4月7日遊行
撐工友,4月14日探望工人,4月19日
出席於中環長江中心的集會,並撰文
於普世頻道引發關注。
(本通訊編輯及排版:Kenef)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StudentChristianMovementofHongKong
地址:九龍旺角砵蘭街280號砵蘭街商業大廈18樓1-2室
電話:23843932
傳真:27823980
電郵:scmhk2007@gmail.com
網站:http://www.scm.org.hk/
本通訊承蒙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贊助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
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
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Zaszou
 
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
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
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mbeosatzen
 
BarbaraZigmanResume 2016
BarbaraZigmanResume 2016BarbaraZigmanResume 2016
BarbaraZigmanResume 2016bzigman
 
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
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
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Marcellus Drilling News
 
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
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
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可樂 陳
 
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
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
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Lolis Lagunes Ortiz
 
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
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
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javithink
 

Viewers also liked (15)

ACH 231 Lecture 05 (Design Contracts Part 2)
ACH 231 Lecture 05 (Design Contracts Part 2)ACH 231 Lecture 05 (Design Contracts Part 2)
ACH 231 Lecture 05 (Design Contracts Part 2)
 
τήνος 1 6 (3 αντίτυπα)
τήνος 1 6 (3 αντίτυπα)τήνος 1 6 (3 αντίτυπα)
τήνος 1 6 (3 αντίτυπα)
 
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
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
BC Components and CM Lifecycle
 
Cs Costruire Futuro
Cs Costruire FuturoCs Costruire Futuro
Cs Costruire Futuro
 
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05/08/2016
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05/08/2016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05/08/2016
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05/08/2016
 
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10/01/2017
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10/01/2017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10/01/2017
Recull de premsa #Figueres - 10/01/2017
 
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
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
Lectura crítica: alopurinol en diabéticos tipo 2 con hiperuricemia asintomática
 
BarbaraZigmanResume 2016
BarbaraZigmanResume 2016BarbaraZigmanResume 2016
BarbaraZigmanResume 2016
 
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
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
Potential Impacts of Pipeline Development on the Landscape of Hopewell Big Wo...
 
ACH 231 Lecture 07 (Contract Documents) Part 2
ACH 231 Lecture 07 (Contract Documents) Part 2ACH 231 Lecture 07 (Contract Documents) Part 2
ACH 231 Lecture 07 (Contract Documents) Part 2
 
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
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
帶刺的綠︰SCMHK同志遊行2017特刊
 
Lectores de diciembre 2015
Lectores de diciembre 2015Lectores de diciembre 2015
Lectores de diciembre 2015
 
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
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
Proyecto a Favor de la Convivencia Escolar
 
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
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
Formación sanitaria crítica e independiente
 
La pressió
La pressióLa pressió
La pressió
 

More from 可樂 陳

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
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
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可樂 陳
 
Open library progress
Open library progressOpen library progress
Open library progress可樂 陳
 
WSCF the Redbook 2016
WSCF the Redbook 2016WSCF the Redbook 2016
WSCF the Redbook 2016可樂 陳
 
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
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
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可樂 陳
 
Wscf strategic plan
Wscf strategic planWscf strategic plan
Wscf strategic plan可樂 陳
 
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
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
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可樂 陳
 
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
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
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可樂 陳
 
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
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
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可樂 陳
 
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
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
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可樂 陳
 
WSCF Redbook 2015
WSCF Redbook 2015WSCF Redbook 2015
WSCF Redbook 2015可樂 陳
 
SCMHK newletter 2015 DEC
SCMHK newletter 2015 DECSCMHK newletter 2015 DEC
SCMHK newletter 2015 DEC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
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
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
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
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
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
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
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
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
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
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
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
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可樂 陳
 
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
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
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可樂 陳
 

More from 可樂 陳 (20)

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
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
scmhk application to join HKCC in 2011
 
Open library progress
Open library progressOpen library progress
Open library progress
 
WSCF the Redbook 2016
WSCF the Redbook 2016WSCF the Redbook 2016
WSCF the Redbook 2016
 
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
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
A presentation-of-ymca-and-ywca-in-denmark
 
Wscf strategic plan
Wscf strategic planWscf strategic plan
Wscf strategic plan
 
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
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
Hong kong 01 interview final
 
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
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
HK 01 interview Holok 20170328
 
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
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
WSCF Federation news Jan 2017
 
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
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
Current status of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homeless in seoul, hong kong, a...
 
WSCF Redbook 2015
WSCF Redbook 2015WSCF Redbook 2015
WSCF Redbook 2015
 
SCMHK newletter 2015 DEC
SCMHK newletter 2015 DECSCMHK newletter 2015 DEC
SCMHK newletter 2015 DEC
 
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
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
SCMHK newsletter 2014 DEC
 
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
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
SCMHK newsletter 2014 JUN
 
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
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
SCMHK newsletter 2013 MAY
 
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
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
SCMHK newsletter 2012 AUG
 
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2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
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
SCMHK newsletter 2011 APR
 
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
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
SCMHK newsletter 2011 SEP
 
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0 MAR
 
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
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
SCMHK newsletter 2010 NOV
 

SCMHK newsletter 2013 A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