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91 / 150
 34 段 6554 字
 425 种 74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北宋]薛居正 等
←090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092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長興 5 清泰 4 同光 4 天福 4 天成 3 天福二年[937] 2 天福七年[942] 1 天福元年[936] 1
地点 太原 9 青州 4 邠州 3
人物 知溫 14 彥威 12 建立 11 彥饒 7 從訓 6 奉進 6 重誨 6 罕之 6
文官 節度使 13 州刺史 6 檢校司空 5
武官 上將軍 5 指揮使 3 大將軍 3
其他 明宗 25 莊宗 24 高祖 18 少帝 5 末帝 5
目錄
0
1
2
3
卷九十一 晉書 十七 列傳 第六
房知溫 ,字伯玉 ,兖州 瑕丘 人也。少有勇力,籍名于本軍,為赤甲都官健官健 。梁將葛從周 鎮其
地,選寘麾下。時部將部將 牛存節 屯于鎮,好摴博,每求辨采者,知溫 以善博見推,因得侍左右,遂
熟于存節 。及王師範 遣劉鄩 據兖州 ,梁祖命存節 將兵討之,知溫 夕縋出奔,存節 喜而納
焉。明夜,竊良馬一駟,復入城,鄩乃擢為裨將裨將 。鄩降,隸于同州 劉知俊 ,知俊 補為克和軍軍
使使 。知俊 奔岐,改隸魏州 楊師厚 ,以為馬步軍校步軍校 ,漸升至親隨指揮使指揮使 ,繼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
莊宗 入魏,賜姓 ,名紹英,改天雄軍 馬步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澶州刺史澶州刺史 、行臺 右千右千
牛牛 衞大將軍大將軍 。莊宗 平梁 ,歷曹、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權充東北面蕃漢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遣戍瓦橋關 。明
宗 自鄴入洛,知溫 與王晏球 首赴焉。明宗 自總管府 署知溫 滑州 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天成元
年[926],授兖州 節度使節度使 。明宗即位 ,詔充北面招討,屯于盧臺軍。以盧文進 來歸,加特進特進 、同同
平章事平章事 ,賞招討之功也。
作 作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武 地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武 武 文
號 礼 地 武 文 文 衙
文 武 號 建 文 武 地
號 名 名 號 衙 名 地 文
地 文 事 名 文
文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後除烏震 為招討副使招討副使 ,代知溫 歸鎮。知溫 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縱博,誘牙兵牙兵 殺震于席上。會次
將安審通 保騎軍隔河按甲不動,知溫 懼不濟,乃束身渡水,復結審通 逐其亂軍以奏。時朝廷姑息知
溫 ,下詔于鄴盡殺軍士家口老幼凡數萬,清漳 為之變色。尋詔遣知溫 就便之鎮,以安反側。俄改徐
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加兼侍中侍中 。會朝廷起兵伐高季興 ,授荊南 招討使招討使 ,知行府 事。尋丁母憂 ,起
復 雲麾將軍雲麾將軍 ,墨縗即戎,竟無功而還。長興中,節制節制 汶陽 。越二年,除平盧軍節度 使,累官至開開
府儀同三司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兼中書令中書令 ,封東平王 ,食邑五千戶,食實封食實封 三百戶。天福元年[936]冬十
二月辛巳,卒于鎮。贈太尉太尉 ,歸葬于瑕丘 ,詔立神道碑 。
知溫 性麤獷,動罕由禮,每迎待王人,不改戎服,寡言笑,多縱左右排辱賓僚賓僚 ,他日知誤,亦無愧
色。始與唐末帝 嘗失意于杯盤間,以白刃相恐,及末帝 即位,知溫 憂甚,末帝 乃封王爵以寕之
也。知溫 徑赴洛陽 ,申其宿過,且感新恩,末帝 開懷以厚禮慰而遣之。及還郡,厚斂不已,積貨
數百萬,治第于南城,出則以妓樂相隨,任意所之,曾不以政事為務。有幕客顏衎 者,正直之士也,
委曲陳其利病,知溫 不能用焉。及高祖 建義入洛,尚不即進獻,耀兵于牙帳之下,衎正色謂曰:
「清泰富有天下,多力善戰,豈明公之比,而天運有歸,坐成灰燼。今青州 遷延不貢,何以求安,千
百武夫,無足為恃,深為大王之所憂也。」知溫 遂馳表稱賀,青人乃安。未幾,以沈湎成疾而卒,部部
曲將曲將 吏分其所聚,例為富室。衎又勸其子彥儒進錢十萬貫,以助國用,朝廷除彥儒為沂州刺史沂州刺史 。其
家幸獲保全,皆衎之力也。
王建立 ,遼州 榆社 人也。曾祖 秋,祖嘉,父弁,累贈 太保太保 。建立 少鷙猛無檢。明宗 領代代
州刺史州刺史 ,擢為虞候虞候 將。莊宗 鎮晉陽 ,以諸陵在代郡 ,遣女使饗祭,其下有擾于民者,建立 必
捕而笞之。莊宗 怒,令收之,為明宗 所護而免,由是知名。明宗 歷遷藩鎮,皆署為牙門都校都校 ,累
奏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及明宗 為魏軍所迫,時皇后 曹氏、淑妃 王氏 在常山 ,使建立 殺其監護并部
下兵,故明宗 家屬因而保全。及即位,以功授鎮州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旋為留後留後 。未
幾,正授 節旄,繼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
會王都 據中山叛,密使密使 通弟兄之好。安重誨 素與建立 不協,知其事,奏之。明宗 慮陷建立 ,
尋徵赴闕,拜右僕射右僕射 兼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判鹽鐵戶部 度支、充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天成四
年[929],出為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五年,移鎮上黨 ,辭不赴任,請退居邱園,制以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建
立 自是鬱鬱不得志。長興中,嘗欲求見,中旨不許,皆重誨 蔽之也。清泰初,末帝 召赴闕,授天
平軍節度 使。
建立 少歷軍校軍校 ,職當捕盜,及位居方伯 ,為政嚴烈,閭里有惡跡者,必族而誅之,其刑失于入
者,不可勝紀,故當時人目之為「王垛疊」,言殺其人而積其屍也。後聞末帝 失勢,殺副使李彥贇
及從事從事 一人,報其私怨,人甚鄙之。高祖 即位,再為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累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中書中書
令令 。建立 晚年歸心釋氏,飯僧營寺,戒殺慎獄,民稍安之。
天福二年[937],封臨淄王 。明年,封東平王 。五年,入覲,高祖 曰:「三紀前老兄,宜賜不拜。」
仍許肩輿 入朝,上殿則使二宦者掖之,論者榮之。尋表乞休致,高祖 不允,乃授潞州 節度使節度使 ,割
遼、沁二州 為上黨 屬郡,加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進封韓王 ,以光其故里。至鎮踰月而疾作,有大星墜于府
署 ,建立 即召賓介竺岳草遺章。又謂其子守恩 曰:「榆社 之地,桑梓存焉,桑以養生,梓以送
死。余生為壽宮,刻銘石室,死當速葬,葬必從儉,違吾是言,非孝也。」旋以病篤而卒,年七十。冊
贈尚書令尚書令 。建立 先人之墳在于榆社 ,其崗阜重複,松檜藹然 ,占者云「後出公侯」,故建立 自
為墓,恐子孫易之也。子守恩 ,周書 有傳。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名 政 文 衙 仕
仕 武 武 地 地
文 文 文 主 文
武 地 葬
名 文
主 號 名 號
名 地 號
名
名 號
地
名
武 文
名 地 地 亲 仕 文 名 號
文 文 號 地 地 名
號 號 號 武
文 號 主 主 名 地 名
號 地 文 文 武
仕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號 名
文 文 文 衙 文
地 文 地 文 仕
名 名 號
地
名 武 主
號
文 號 地 文 文
文 名
主 主 號
礼 號 地 文
地 地 文 主
衙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作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0
11
12
13
14
15
16
康福 ,蔚州 人,世為本州軍校軍校 。祖嗣,蕃漢都知兵馬使都知兵馬使 ,累贈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父公政,歷職至平
塞軍使軍使 ,累贈 太傅太傅 。福便弓馬,少事後唐 武皇,累補軍職,充承天軍 都監都監 。莊宗 嗣位,嘗謂
左右曰:「我本蕃人,以羊馬為活業。彼康福 者,體貌豐厚,宜領財貨,可令總轄總轄 馬牧。」由是署為
馬坊使,大有蕃息。及明宗 為亂兵所迫,將離魏縣 ,會福牧小坊馬數千匹於相州 ,乃驅而歸。明宗
即位 ,授飛龍使飛龍使 ,俄轉磁州刺史磁州刺史 ,充襄州兵馬都監州兵馬都監 。尋以江陵 叛命,朝廷舉兵伐之,以福為荊
南 道行營兵馬都監行營兵馬都監 ,俄以王師無功而還。
康福 善諸蕃語,明宗 視政之暇,每召入便殿,諮訪時之利病,福即以蕃語奏之。樞密使樞密使 重誨 惡
焉,常面戒之曰:「康福 但亂奏事,有日斬之!」福懼。會靈武 兵馬留後留後 韓潯以人情不協,慮為
所圖,上表 請帥,制加福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行涼州刺史涼州刺史 ,充朔方 、河西等軍節度節度 ,靈威
雄警甘肅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鹽池 榷稅等使。福之是拜,蓋重誨 嫉而出之,福泣而
辭之。明宗 宣重誨 別與商議,重誨 奏曰:「臣累奉聖旨,令與康福 一事,今福驟升節鎮 ,更欲
何求!況已有成命,難于改移。」明宗 不得已,謂福曰:「重誨 不肯,非朕意也。」福辭,明
宗 曰:「朕遣兵援助,勿過憂也。」因令將軍將軍 牛知柔領兵送赴鎮。行次青崗峽,會大雪,令人登山
望之,見川下煙火,吐蕃 數千帳在焉,寇不之覺,因分軍三道以掩之。蕃眾大駭,棄帳幕而走,殺之
殆盡,獲玉璞 、羊馬甚多。到鎮歲餘,西戎 皆欵附,改賜福耀忠匡定保節功臣,累加官爵。
福鎮靈武 凡三歲,每歲大稔 ,倉儲盈羨,有馬千駟,因為人所譖。安重誨 奏曰:「累據使臣所
言,康福 大有寶貨,必負朝廷。」明宗 密遣人謂曰:「朕何負于卿,而有異心耶!」福奏曰:「臣
受國重恩,有死無二,豈願負于聖人,此必讒人之言也。」因表乞入覲,不允。及再上章 ,隨而赴
闕,移授彰義軍節度 使,又轉邠州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清泰中,移鎮秦州 ,加特進特進 、開國侯 ,充西
面都部署都部署 。高祖 受命,就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開國公 。未幾,又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及移領河中 ,加兼侍侍
中中 ,以天和節入覲,改賜輸忠守正守正 翊亮功臣,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增食邑至五千戶,實封五百戶。
久之,受代歸闕。天福七年[942]秋,卒于京師,年五十八。贈太師太師 ,諡曰武安 。
福無軍功,屬明宗 龍躍,有際會之幸,擢自小校小校 ,暴為貴人 ,每食非羊之全髀不能飫腹,與士大士大
夫夫 交言,瞢無所別。在天水 日,嘗有疾,幕客謁問,福擁衾而坐。客有退者,謂同列曰:「錦衾爛
兮!」福聞之,遽召言者,怒視曰:「吾雖生于塞下,乃唐人也,何得以為爛奚!」因叱而出之,由是
諸客不敢措辭。復有末客姓駱,其先與後唐 懿祖 來自金山府 ,因公讌,福謂從事從事 輩曰:「駱評評
事事 官則卑,門族甚高,真沙陀 也。」聞者竊笑焉。
子三人:長曰延沼 ,歷隨、澤二州刺史州刺史 ;次曰延澤、延壽 ,俱歷內職焉。
安彥威 ,字國俊 ,代州 崞縣 人。少時以軍卒隸唐明宗 麾下,彥威 善射,頗知兵法 ,明
宗 愛之。及領諸鎮節鉞 ,彥威 常為牙將牙將 ,以謹厚見信。明宗 入立,皇子 從榮 鎮鄴,以從
榮 判六軍 ;彥威 入司禁衛,遙領鎮州 節度使節度使 。及高祖 入立,尤倚彥威 ,拜彥威 北京留北京留
守守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徙鎮歸德 。是時河決滑州 ,命彥威 塞之,彥威 出私錢募民治隄。遷西京留西京留
守守 ,遭歲大饑,彥威 開倉廩賑饑民,滑人賴之。民有犯法,皆寬貸之,饑民愛之不忍去。旋丁母
憂 ,哀毀過制。少帝 與契丹 搆釁,拜彥威 北面行營 副都統副都統 ,彥威 悉以家財佐軍,後開運中
以疾卒于京師。
彥威 與太妃 同宗 ,少帝 事以為舅,彥威 未嘗以為言。及卒,太妃 臨哭,人始知其為國戚,當
時益重其人焉。
名 地 武 武 仕 文
文 仕 文 代 地 武 號
名 文
號 地 地
事 文 文 武 地
政 武
名 號 文 名
名 地 武
礼 文 文 文 地 武
地 名
號 名 名 名 营
號 名
號 武
政
名 政
地 名 名
名 號
节
地 地 文 地 文 主
武 號 文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號
號 武 主
文 地
代 號 地 文
文 政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名 军
號 礼 名 武 號 主 名
名 营 名 地 文 號 名 名
文 文 地 地 名 名
文 名
仕 號 政 名 营 武 名
名 主 礼 號 名 主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李周 ,字通理 ,邢州 內丘 人也,唐潞州 節度使節度使 抱真之後。曾祖 融、祖毅、父矩,皆不仕。周
年十六,為內丘 捕賊將,以任俠自負。時河朔羣盜充斥,南北交兵,行旅無援者不敢出郡邑。有士人盧
岳 ,家于太原 ,攜妻子 囊橐寓于逆旅,進退無所保,唯與所親相對流涕,周憫之,請援送以歸。行
經西山中,有賊夜于林麓間俟之,射盧岳 ,中其馬。周大呼曰:「爾為誰耶?」賊聞其聲,相謂曰:
「李君至此矣。」即時散走。岳全其行裝,至于家。周將辭去,岳謂周曰:「岳明歷象,善知人。子有奇
表,方頤隆準,眉目疎朗,身長七尺,此乃將相之材也。河東 李氏 將有天下,子宜事之,以求富貴。
」周辭以母老而歸。
既而梁將葛從周 拔邢、洺,唐武皇麾兵 南下,築壘于青山口 。周向背莫決,因思盧岳 之言,乃投
青山寨將張污落,武皇賞之,補萬勝黃 頭軍使軍使 。武皇之平雲州 ,莊宗 之戰栢鄉 ,周皆有功,遷
匡霸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莊宗 入魏,率兵屯臨河、楊劉,所至與士伍同甘苦。周尤善守備守備 ,一日奔母喪,
以他將代之,既出,則其城將 陷,莊宗 即遣追之,使墨縗從事從事 。會莊宗 北征,周與寺人焦彥賓
守楊劉城 ,梁將王彥章 以數萬眾攻之。周日夜乘城,躬當矢石,使人馳告莊宗 ,請百里趨程,以
紓其難,莊宗 曰:「李周 在內,朕何憂也!」遂日行二舍,不廢畋獵,既至,士眾絕糧三日矣。
及攻圍 既解,莊宗 謂周曰:「微卿九拒之勞,諸公等為梁人所擄矣。」
同光中,歷相、蔡二州刺史州刺史 ,及蜀平,授西川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天成二年[927]春,遷遂州 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
尋正授 節旄,未幾,受代歸闕。三年秋,出為邠州 節度使節度使 ,會慶州刺史慶州刺史 竇廷琬 據城拒命,周奉
詔討平之。長興、清泰中,歷徐、安、雍、汴四鎮,所至無苛政,人皆樂之。
高祖 有天下,復鎮邠州 ,累官至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兼侍中侍中 。及罷鎮赴闕,會少帝 幸澶淵,以周累朝耆
德 ,乃命為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車駕還京,授開封尹開封尹 。及遘疾,夢焚旌旗 鎧甲,因自嗟嘆,上章 請退,
尋卒于官,時年七十四。詔贈太師太師 ,陪葬于明宗 徽陵之北。
張從訓 ,字德恭 。本姑臧 人,其先迴鶻別派,隨沙陀 徙居雲中 ,後從唐武皇家于太原 ,從
訓 遂為太原 人。祖君政,雲州 長史長史 ,識蕃字,通佛理。父存信 ,河東 蕃漢馬步軍都指揮步軍都指揮
使使 ,武皇賜姓名 ,眷同親嫡,前史有傳。天福中,贈太師太師 、中書令中書令 ,追封 趙國公 。
從訓 讀儒書,精騎射,初為散員大將,天祐中,轄沙陁數百人,屯壺關 十餘歲,節度使節度使 李嗣
昭 委遇之。莊宗 與梁人相拒于德勝口,徵赴軍前,補充先鋒 遊奕使遊奕使 ,俄轉雲捷指揮使指揮使 、檢校司檢校司
空空 ,賜名繼鸞,從諸子之行也。明宗 微時,嘗在存信 麾下為都押牙都押牙 ,與從訓 有舊,及即位,
授石州刺史石州刺史 ,復舊姓名。歷憲、德二州刺史州刺史 。
高祖 之鎮太原 也,為少帝 娶從訓 長女 為妃,從訓 ,清泰初授唐州刺史唐州刺史 。三年,高祖 舉
義,從訓 奉唐末帝 詔,徵赴行在,分領鄉兵 ,次于團栢,兵敗宵遁,潛身民間。高祖 入洛,有詔
搜訪,月餘乃出焉,及見戚里之故,深加軫惻。尋授絳州刺史絳州刺史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在任數年,天福中,卒
於官,年五十二。少帝 以后父之故,超贈太尉太尉 。
弟從恩仕皇朝,為右金吾右金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卒。
李繼忠 ,字化遠 ,後唐 昭義軍節度 使、兼中書令中書令 嗣昭 之第二子。嗣昭 ,唐書有傳。繼
忠 少善騎射,從父 征討有功,莊宗 手制授 檢校兵部尚書檢校兵部尚書 ,充感義 馬軍 指揮使指揮使 ,改潞府司府司
馬馬 ,加檢校尚書右僕射檢校尚書右僕射 ,充安義軍 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天成中,自北京大內皇城使皇城使 轉河東 行軍司行軍司
馬馬 ,入為右驍衞將軍衞將軍 。未幾,授成德軍 司馬司馬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亲
地
名 地 亲
名
地 名
名 军 地 名
军 文 地 號 地
武 號 武
营 號 文 號
地 名 號
號 名
军 號
文 地 文 地 文
仕 地 文 文 名
號 地 文 文 號
名 文 文 军 节
文 號
名 名 地 政 地 地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武 礼 文 文 仕 主
名 地 文
名 號 营 武 武
文 號 名 武 名
文 文
號 地 號 名 亲 名 文 號
名 主 军 號
文 文
號 武
文 武
名 名 代 地 文 名 名
名 亲 號 仕 文 地 营 武
文 文 地 文 文 地
武 武 地 武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6
27
28
29
30
31
32
高祖 即位,二年三月,授沂州刺史沂州刺史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尋移棣州刺史棣州刺史 ;繼忠 舊苦風痺,皆辭以地遠,
乃授單州刺史單州刺史 ,仍加輸忠奉國功臣。三年,入為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四年三月,出領隰州 。七年八月,移
刺澤州 。開運元年[944],復入為右監門右監門 大將軍大將軍 。三年秋,積以疾卒于東京,年五十一。
始繼忠 母楊氏 善治產,平生積財鉅萬。及高祖 建義于太原 ,楊已終,繼忠 舉族家于晉陽 。時
以諸軍方困,契丹 援兵又至,高祖 乃使人就其第,疏其複壁 ,取其舊積,所獲金銀紈素甚廣,至
于巾屨瑣屑之物,無不取足。高祖 既濟大事,感而奇之,故車駕入洛,繼忠 雖有舊恙,連領大郡,
皆楊氏 之力也。
李頃 ,陳州 項城 人,即河陽節度使 、兼侍中侍中 罕之 子也。罕之 ,梁書 有傳。唐光啟中,罕
之 與河南 張全義 為仇,交相攻擊,罕之 兵敗,北投太原 ,武皇以澤州 處之,罕之 將赴任,
留頃為質焉。時莊宗 未弱冠,因與頃游處,甚相昵狎。光啟初,罕之 自澤州 襲據潞州 ,送款于
梁,武皇以頃父叛,將殺之,莊宗 密與駿騎,使逃出境,頃遂奔河南 。梁祖以其父子歸己,委遇甚
厚。天復中,梁祖自鳳翔 送唐昭宗 歸長安,留軍萬人,命姪友倫 與頃總之,以宿衞為名。及梁祖
逼禪,屢掌禁兵 ,倚為肘腋。庶人 友珪 立,授頃檢校尚書右僕射檢校尚書右僕射 、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梁末帝 之
誅友珪 ,頃預其謀,尋歷隨州刺史隨州刺史 ,復為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同光初,莊宗 入汴,召頃見之,莊
宗 忻然,授衞州刺史州刺史 ,加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明宗 朝,授衍州刺史衍州刺史 。長興中,檢校太檢校太
傅傅 、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高祖 即位之二年,加特進特進 、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右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三年,進封開
國伯 。五年,遷左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尋以病卒,年七十。制贈太師太師 。頃性溫雅,不暴虐,凡刺郡統
眾,頗有畏愛,及卒,人甚惜之。
子彥弼 ,在太原 日,因頃走歸梁朝,武皇怒,下蠶室加熏腐之刑,後籍于內侍省 卒焉。
周光輔 ,太原 人,後唐 蕃漢馬步總管總管 、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德威 之長子也。德威 ,有傳在唐
書。光輔 年甫十歲,補幽州 中軍 兵馬,便有成人之志,德威 以牙軍委之,麾下咸取決焉。及長,
體貌魁偉,練于戎事。父卒,授嵐州刺史嵐州刺史 ,從莊宗 平梁 ,遷檢校尚書左僕射檢校尚書左僕射 、汝州 防禦使防禦使 ,
仍賜協謀定亂功臣。天成初,移汾州 。四年,入為右監門右監門 衞大將軍大將軍 。長興、清泰中,歷陳、懷、
磁三郡,繼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高祖 即位,授蔡州刺史蔡州刺史 ,歲餘,卒于郡,時年三十五。贈太保太保 。光
輔 以功臣子,歷數郡皆無濫政,竟善終于官,雖享年不永,亦可嘉也。
光輔 有弟數人,光貞歷義、乾二州刺史州刺史 ,入為諸衞將軍衞將軍 。光遜 繼為蔡州刺史蔡州刺史 。光贊任青州 行行
軍司馬軍司馬 ,及楊光遠 叛滅,貶商州 司馬司馬 ,會赦徵還,尋卒于家。
符彥饒 ,唐莊宗 朝蕃漢總管總管 存審 之第二子也。存審 ,唐書有傳。彥饒 少驍勇,能騎射。唐天
祐十五年[923]冬,莊宗 與梁大戰于胡柳陂 ,彥饒 與弟彥圖俱從其父血戰有功,莊宗 壯之,因用
為騎將騎將 。同光中,以功授曹州刺史曹州刺史 。明宗即位 ,改刺 沂州 。天成中,屯守梁園,會起軍北戍
塞下,時有偏校以宣武 乏帥,迫彥饒 為之,彥饒 紿許其請,明日,殺為惡者奏之,時人嘉其方
略。長興中,為金州 防禦使防禦使 ,為政甚有民譽 ,其後累遷節鎮 。天福初,為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累
官至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二年七月,范延光 據鄴都 叛,朝廷遣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白奉進 率騎軍三千,屯
于州之開元寺 。一日,彥饒 與奉進 因事忿爭于牙署,事具奉進 傳中。是時,奉進 厲聲曰:「爾
莫是與范延光 同反耶?」拂衣而起,彥饒 不留,帳下介士大譟,擒奉進 殺之。奉進 從騎散走,傳
呼于外。時步軍都校軍都校 馬萬 、次校盧順密 聞奉進 被害,即率其部眾攻滑之子城,執彥饒 以出。遣
裨校方太 拘送闕下,行及赤岡 南,高祖 遣中使害于路左。
號 文 文 文 名
文 武 地
地 文 武
名 名 號 地 名 地
政 號 名
號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作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名
號 名 地 地
號 地
地 主 名
军 主 名 文 武 主
名 文 武 號
號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武 號 文 文 武 武
主 武 武 文
名 地 衙
名 地 代 武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营 名
文 號 建 文 地 武
地 文 武
文 號 文 文
名
名 文 武 名 文 地
武 名 地 武
名 主 武 名 名 名
號 地 名 號
武 文 事 军 地
地 名 名
地 武 名 营 地 文
文 名 地 武 名
处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0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092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目錄
33
羅周敬 ,字尚素 ,鄴王鄴王 紹威 之第三子也。紹威 ,梁書 有傳。周敬 幼聰明,八歲學為詩,往往
傳于人口,起家授檢校 尚書尚書 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梁乾化中,以兄周翰節制節制 滑臺 ,卒于官,乃以周敬 繼
之,命為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尋正授 旄鉞,時年十歲。未幾,改授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繼加檢校尚書左僕射檢校尚書左僕射 。
踰三年,徵授秘書監 、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尚梁普安公主 ,旋移光祿卿光祿卿 。莊宗 即位,歷左右右
金吾大將軍金吾大將軍 。初,唐天祐中,紹威 嘗建第于洛陽 福善里,及莊宗 入洛,以梁租庸使租庸使 趙巖 宅賜明
宗 。同光中,明宗 在洛,以趨內稍遠,乃召周敬 議易其第,周敬 諾之。後明宗即位 ,一日夢中見
一人,儀形瓌秀,若素識者,夢中問曰:「此得非前宅主羅氏子?」及寤,訪其子孫,左右對曰:「周
敬 見列明廷。」召至,果符夢中所見。明宗 謂侍臣曰:「朕不欲使大勳之後久無土地。」因授同
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長興中,入為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四遷諸衞上將軍上將軍 。天福二年[937]卒,
時年三十二。贈太傅太傅 。
鄭琮 ,太原 人也。始事唐武皇為五院 軍小校小校 ,屢有軍功。莊宗 在河上,為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戎伍
之事,一覩不忘,凡所詰問,應答如流,故所在知名。唐同光末,從明宗 伐魏州 ,時軍情有變,明
宗 退守魏縣 ,未知趨向。安重誨 將徵兵于四方,琮在帳前,歷數諸道屯軍 及主將姓名,附口傳
檄,相次而至。明宗即位 ,嘉其功,授防州刺史州刺史 ,秩滿,父老請留。三年八月,授左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
唐長興二年[931]二月,出刺武州 。高祖 即位,復居環衞,久之,以俸薄家貧,鬱鬱不得志。天
福中,以疾終于官。贈司徒司徒 。
名 名 文 名 名 作 名
仕 文 文 武 地 名
文 仕 地 文 文
衙 文 武 主 文 號
武 名 地 號 文 名
號 號 名 名 事
名 號
地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名 地 衙 武 號 武
號 地
號 地 名 军
事 文 武
地 號
文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helloiac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helloiac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helloiac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helloiac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helloiac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helloiac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helloiac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helloiac
 
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helloiac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北齊書 19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helloiac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helloiac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helloiac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helloiac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helloiac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helloiac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20)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59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91 / 150  34 段 6554 字  425 种 74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北宋]薛居正 等 ←090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092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長興 5 清泰 4 同光 4 天福 4 天成 3 天福二年[937] 2 天福七年[942] 1 天福元年[936] 1 地点 太原 9 青州 4 邠州 3 人物 知溫 14 彥威 12 建立 11 彥饒 7 從訓 6 奉進 6 重誨 6 罕之 6 文官 節度使 13 州刺史 6 檢校司空 5 武官 上將軍 5 指揮使 3 大將軍 3 其他 明宗 25 莊宗 24 高祖 18 少帝 5 末帝 5 目錄 0 1 2 3 卷九十一 晉書 十七 列傳 第六 房知溫 ,字伯玉 ,兖州 瑕丘 人也。少有勇力,籍名于本軍,為赤甲都官健官健 。梁將葛從周 鎮其 地,選寘麾下。時部將部將 牛存節 屯于鎮,好摴博,每求辨采者,知溫 以善博見推,因得侍左右,遂 熟于存節 。及王師範 遣劉鄩 據兖州 ,梁祖命存節 將兵討之,知溫 夕縋出奔,存節 喜而納 焉。明夜,竊良馬一駟,復入城,鄩乃擢為裨將裨將 。鄩降,隸于同州 劉知俊 ,知俊 補為克和軍軍 使使 。知俊 奔岐,改隸魏州 楊師厚 ,以為馬步軍校步軍校 ,漸升至親隨指揮使指揮使 ,繼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 莊宗 入魏,賜姓 ,名紹英,改天雄軍 馬步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澶州刺史澶州刺史 、行臺 右千右千 牛牛 衞大將軍大將軍 。莊宗 平梁 ,歷曹、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權充東北面蕃漢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遣戍瓦橋關 。明 宗 自鄴入洛,知溫 與王晏球 首赴焉。明宗 自總管府 署知溫 滑州 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天成元 年[926],授兖州 節度使節度使 。明宗即位 ,詔充北面招討,屯于盧臺軍。以盧文進 來歸,加特進特進 、同同 平章事平章事 ,賞招討之功也。 作 作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武 地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武 武 文 號 礼 地 武 文 文 衙 文 武 號 建 文 武 地 號 名 名 號 衙 名 地 文 地 文 事 名 文 文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後除烏震 為招討副使招討副使 ,代知溫 歸鎮。知溫 怒震遽至,有怨言,因縱博,誘牙兵牙兵 殺震于席上。會次 將安審通 保騎軍隔河按甲不動,知溫 懼不濟,乃束身渡水,復結審通 逐其亂軍以奏。時朝廷姑息知 溫 ,下詔于鄴盡殺軍士家口老幼凡數萬,清漳 為之變色。尋詔遣知溫 就便之鎮,以安反側。俄改徐 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加兼侍中侍中 。會朝廷起兵伐高季興 ,授荊南 招討使招討使 ,知行府 事。尋丁母憂 ,起 復 雲麾將軍雲麾將軍 ,墨縗即戎,竟無功而還。長興中,節制節制 汶陽 。越二年,除平盧軍節度 使,累官至開開 府儀同三司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兼中書令中書令 ,封東平王 ,食邑五千戶,食實封食實封 三百戶。天福元年[936]冬十 二月辛巳,卒于鎮。贈太尉太尉 ,歸葬于瑕丘 ,詔立神道碑 。 知溫 性麤獷,動罕由禮,每迎待王人,不改戎服,寡言笑,多縱左右排辱賓僚賓僚 ,他日知誤,亦無愧 色。始與唐末帝 嘗失意于杯盤間,以白刃相恐,及末帝 即位,知溫 憂甚,末帝 乃封王爵以寕之 也。知溫 徑赴洛陽 ,申其宿過,且感新恩,末帝 開懷以厚禮慰而遣之。及還郡,厚斂不已,積貨 數百萬,治第于南城,出則以妓樂相隨,任意所之,曾不以政事為務。有幕客顏衎 者,正直之士也, 委曲陳其利病,知溫 不能用焉。及高祖 建義入洛,尚不即進獻,耀兵于牙帳之下,衎正色謂曰: 「清泰富有天下,多力善戰,豈明公之比,而天運有歸,坐成灰燼。今青州 遷延不貢,何以求安,千 百武夫,無足為恃,深為大王之所憂也。」知溫 遂馳表稱賀,青人乃安。未幾,以沈湎成疾而卒,部部 曲將曲將 吏分其所聚,例為富室。衎又勸其子彥儒進錢十萬貫,以助國用,朝廷除彥儒為沂州刺史沂州刺史 。其 家幸獲保全,皆衎之力也。 王建立 ,遼州 榆社 人也。曾祖 秋,祖嘉,父弁,累贈 太保太保 。建立 少鷙猛無檢。明宗 領代代 州刺史州刺史 ,擢為虞候虞候 將。莊宗 鎮晉陽 ,以諸陵在代郡 ,遣女使饗祭,其下有擾于民者,建立 必 捕而笞之。莊宗 怒,令收之,為明宗 所護而免,由是知名。明宗 歷遷藩鎮,皆署為牙門都校都校 ,累 奏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及明宗 為魏軍所迫,時皇后 曹氏、淑妃 王氏 在常山 ,使建立 殺其監護并部 下兵,故明宗 家屬因而保全。及即位,以功授鎮州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旋為留後留後 。未 幾,正授 節旄,繼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 會王都 據中山叛,密使密使 通弟兄之好。安重誨 素與建立 不協,知其事,奏之。明宗 慮陷建立 , 尋徵赴闕,拜右僕射右僕射 兼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判鹽鐵戶部 度支、充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天成四 年[929],出為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五年,移鎮上黨 ,辭不赴任,請退居邱園,制以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建 立 自是鬱鬱不得志。長興中,嘗欲求見,中旨不許,皆重誨 蔽之也。清泰初,末帝 召赴闕,授天 平軍節度 使。 建立 少歷軍校軍校 ,職當捕盜,及位居方伯 ,為政嚴烈,閭里有惡跡者,必族而誅之,其刑失于入 者,不可勝紀,故當時人目之為「王垛疊」,言殺其人而積其屍也。後聞末帝 失勢,殺副使李彥贇 及從事從事 一人,報其私怨,人甚鄙之。高祖 即位,再為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累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中書中書 令令 。建立 晚年歸心釋氏,飯僧營寺,戒殺慎獄,民稍安之。 天福二年[937],封臨淄王 。明年,封東平王 。五年,入覲,高祖 曰:「三紀前老兄,宜賜不拜。」 仍許肩輿 入朝,上殿則使二宦者掖之,論者榮之。尋表乞休致,高祖 不允,乃授潞州 節度使節度使 ,割 遼、沁二州 為上黨 屬郡,加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進封韓王 ,以光其故里。至鎮踰月而疾作,有大星墜于府 署 ,建立 即召賓介竺岳草遺章。又謂其子守恩 曰:「榆社 之地,桑梓存焉,桑以養生,梓以送 死。余生為壽宮,刻銘石室,死當速葬,葬必從儉,違吾是言,非孝也。」旋以病篤而卒,年七十。冊 贈尚書令尚書令 。建立 先人之墳在于榆社 ,其崗阜重複,松檜藹然 ,占者云「後出公侯」,故建立 自 為墓,恐子孫易之也。子守恩 ,周書 有傳。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名 政 文 衙 仕 仕 武 武 地 地 文 文 文 主 文 武 地 葬 名 文 主 號 名 號 名 地 號 名 名 號 地 名 武 文 名 地 地 亲 仕 文 名 號 文 文 號 地 地 名 號 號 號 武 文 號 主 主 名 地 名 號 地 文 文 武 仕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號 名 文 文 文 衙 文 地 文 地 文 仕 名 名 號 地 名 武 主 號 文 號 地 文 文 文 名 主 主 號 礼 號 地 文 地 地 文 主 衙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作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0 11 12 13 14 15 16 康福 ,蔚州 人,世為本州軍校軍校 。祖嗣,蕃漢都知兵馬使都知兵馬使 ,累贈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父公政,歷職至平 塞軍使軍使 ,累贈 太傅太傅 。福便弓馬,少事後唐 武皇,累補軍職,充承天軍 都監都監 。莊宗 嗣位,嘗謂 左右曰:「我本蕃人,以羊馬為活業。彼康福 者,體貌豐厚,宜領財貨,可令總轄總轄 馬牧。」由是署為 馬坊使,大有蕃息。及明宗 為亂兵所迫,將離魏縣 ,會福牧小坊馬數千匹於相州 ,乃驅而歸。明宗 即位 ,授飛龍使飛龍使 ,俄轉磁州刺史磁州刺史 ,充襄州兵馬都監州兵馬都監 。尋以江陵 叛命,朝廷舉兵伐之,以福為荊 南 道行營兵馬都監行營兵馬都監 ,俄以王師無功而還。 康福 善諸蕃語,明宗 視政之暇,每召入便殿,諮訪時之利病,福即以蕃語奏之。樞密使樞密使 重誨 惡 焉,常面戒之曰:「康福 但亂奏事,有日斬之!」福懼。會靈武 兵馬留後留後 韓潯以人情不協,慮為 所圖,上表 請帥,制加福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行涼州刺史涼州刺史 ,充朔方 、河西等軍節度節度 ,靈威 雄警甘肅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鹽池 榷稅等使。福之是拜,蓋重誨 嫉而出之,福泣而 辭之。明宗 宣重誨 別與商議,重誨 奏曰:「臣累奉聖旨,令與康福 一事,今福驟升節鎮 ,更欲 何求!況已有成命,難于改移。」明宗 不得已,謂福曰:「重誨 不肯,非朕意也。」福辭,明 宗 曰:「朕遣兵援助,勿過憂也。」因令將軍將軍 牛知柔領兵送赴鎮。行次青崗峽,會大雪,令人登山 望之,見川下煙火,吐蕃 數千帳在焉,寇不之覺,因分軍三道以掩之。蕃眾大駭,棄帳幕而走,殺之 殆盡,獲玉璞 、羊馬甚多。到鎮歲餘,西戎 皆欵附,改賜福耀忠匡定保節功臣,累加官爵。 福鎮靈武 凡三歲,每歲大稔 ,倉儲盈羨,有馬千駟,因為人所譖。安重誨 奏曰:「累據使臣所 言,康福 大有寶貨,必負朝廷。」明宗 密遣人謂曰:「朕何負于卿,而有異心耶!」福奏曰:「臣 受國重恩,有死無二,豈願負于聖人,此必讒人之言也。」因表乞入覲,不允。及再上章 ,隨而赴 闕,移授彰義軍節度 使,又轉邠州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清泰中,移鎮秦州 ,加特進特進 、開國侯 ,充西 面都部署都部署 。高祖 受命,就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開國公 。未幾,又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及移領河中 ,加兼侍侍 中中 ,以天和節入覲,改賜輸忠守正守正 翊亮功臣,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增食邑至五千戶,實封五百戶。 久之,受代歸闕。天福七年[942]秋,卒于京師,年五十八。贈太師太師 ,諡曰武安 。 福無軍功,屬明宗 龍躍,有際會之幸,擢自小校小校 ,暴為貴人 ,每食非羊之全髀不能飫腹,與士大士大 夫夫 交言,瞢無所別。在天水 日,嘗有疾,幕客謁問,福擁衾而坐。客有退者,謂同列曰:「錦衾爛 兮!」福聞之,遽召言者,怒視曰:「吾雖生于塞下,乃唐人也,何得以為爛奚!」因叱而出之,由是 諸客不敢措辭。復有末客姓駱,其先與後唐 懿祖 來自金山府 ,因公讌,福謂從事從事 輩曰:「駱評評 事事 官則卑,門族甚高,真沙陀 也。」聞者竊笑焉。 子三人:長曰延沼 ,歷隨、澤二州刺史州刺史 ;次曰延澤、延壽 ,俱歷內職焉。 安彥威 ,字國俊 ,代州 崞縣 人。少時以軍卒隸唐明宗 麾下,彥威 善射,頗知兵法 ,明 宗 愛之。及領諸鎮節鉞 ,彥威 常為牙將牙將 ,以謹厚見信。明宗 入立,皇子 從榮 鎮鄴,以從 榮 判六軍 ;彥威 入司禁衛,遙領鎮州 節度使節度使 。及高祖 入立,尤倚彥威 ,拜彥威 北京留北京留 守守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徙鎮歸德 。是時河決滑州 ,命彥威 塞之,彥威 出私錢募民治隄。遷西京留西京留 守守 ,遭歲大饑,彥威 開倉廩賑饑民,滑人賴之。民有犯法,皆寬貸之,饑民愛之不忍去。旋丁母 憂 ,哀毀過制。少帝 與契丹 搆釁,拜彥威 北面行營 副都統副都統 ,彥威 悉以家財佐軍,後開運中 以疾卒于京師。 彥威 與太妃 同宗 ,少帝 事以為舅,彥威 未嘗以為言。及卒,太妃 臨哭,人始知其為國戚,當 時益重其人焉。 名 地 武 武 仕 文 文 仕 文 代 地 武 號 名 文 號 地 地 事 文 文 武 地 政 武 名 號 文 名 名 地 武 礼 文 文 文 地 武 地 名 號 名 名 名 营 號 名 號 武 政 名 政 地 名 名 名 號 节 地 地 文 地 文 主 武 號 文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號 號 武 主 文 地 代 號 地 文 文 政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名 军 號 礼 名 武 號 主 名 名 营 名 地 文 號 名 名 文 文 地 地 名 名 文 名 仕 號 政 名 营 武 名 名 主 礼 號 名 主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李周 ,字通理 ,邢州 內丘 人也,唐潞州 節度使節度使 抱真之後。曾祖 融、祖毅、父矩,皆不仕。周 年十六,為內丘 捕賊將,以任俠自負。時河朔羣盜充斥,南北交兵,行旅無援者不敢出郡邑。有士人盧 岳 ,家于太原 ,攜妻子 囊橐寓于逆旅,進退無所保,唯與所親相對流涕,周憫之,請援送以歸。行 經西山中,有賊夜于林麓間俟之,射盧岳 ,中其馬。周大呼曰:「爾為誰耶?」賊聞其聲,相謂曰: 「李君至此矣。」即時散走。岳全其行裝,至于家。周將辭去,岳謂周曰:「岳明歷象,善知人。子有奇 表,方頤隆準,眉目疎朗,身長七尺,此乃將相之材也。河東 李氏 將有天下,子宜事之,以求富貴。 」周辭以母老而歸。 既而梁將葛從周 拔邢、洺,唐武皇麾兵 南下,築壘于青山口 。周向背莫決,因思盧岳 之言,乃投 青山寨將張污落,武皇賞之,補萬勝黃 頭軍使軍使 。武皇之平雲州 ,莊宗 之戰栢鄉 ,周皆有功,遷 匡霸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莊宗 入魏,率兵屯臨河、楊劉,所至與士伍同甘苦。周尤善守備守備 ,一日奔母喪, 以他將代之,既出,則其城將 陷,莊宗 即遣追之,使墨縗從事從事 。會莊宗 北征,周與寺人焦彥賓 守楊劉城 ,梁將王彥章 以數萬眾攻之。周日夜乘城,躬當矢石,使人馳告莊宗 ,請百里趨程,以 紓其難,莊宗 曰:「李周 在內,朕何憂也!」遂日行二舍,不廢畋獵,既至,士眾絕糧三日矣。 及攻圍 既解,莊宗 謂周曰:「微卿九拒之勞,諸公等為梁人所擄矣。」 同光中,歷相、蔡二州刺史州刺史 ,及蜀平,授西川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天成二年[927]春,遷遂州 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 尋正授 節旄,未幾,受代歸闕。三年秋,出為邠州 節度使節度使 ,會慶州刺史慶州刺史 竇廷琬 據城拒命,周奉 詔討平之。長興、清泰中,歷徐、安、雍、汴四鎮,所至無苛政,人皆樂之。 高祖 有天下,復鎮邠州 ,累官至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兼侍中侍中 。及罷鎮赴闕,會少帝 幸澶淵,以周累朝耆 德 ,乃命為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車駕還京,授開封尹開封尹 。及遘疾,夢焚旌旗 鎧甲,因自嗟嘆,上章 請退, 尋卒于官,時年七十四。詔贈太師太師 ,陪葬于明宗 徽陵之北。 張從訓 ,字德恭 。本姑臧 人,其先迴鶻別派,隨沙陀 徙居雲中 ,後從唐武皇家于太原 ,從 訓 遂為太原 人。祖君政,雲州 長史長史 ,識蕃字,通佛理。父存信 ,河東 蕃漢馬步軍都指揮步軍都指揮 使使 ,武皇賜姓名 ,眷同親嫡,前史有傳。天福中,贈太師太師 、中書令中書令 ,追封 趙國公 。 從訓 讀儒書,精騎射,初為散員大將,天祐中,轄沙陁數百人,屯壺關 十餘歲,節度使節度使 李嗣 昭 委遇之。莊宗 與梁人相拒于德勝口,徵赴軍前,補充先鋒 遊奕使遊奕使 ,俄轉雲捷指揮使指揮使 、檢校司檢校司 空空 ,賜名繼鸞,從諸子之行也。明宗 微時,嘗在存信 麾下為都押牙都押牙 ,與從訓 有舊,及即位, 授石州刺史石州刺史 ,復舊姓名。歷憲、德二州刺史州刺史 。 高祖 之鎮太原 也,為少帝 娶從訓 長女 為妃,從訓 ,清泰初授唐州刺史唐州刺史 。三年,高祖 舉 義,從訓 奉唐末帝 詔,徵赴行在,分領鄉兵 ,次于團栢,兵敗宵遁,潛身民間。高祖 入洛,有詔 搜訪,月餘乃出焉,及見戚里之故,深加軫惻。尋授絳州刺史絳州刺史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在任數年,天福中,卒 於官,年五十二。少帝 以后父之故,超贈太尉太尉 。 弟從恩仕皇朝,為右金吾右金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卒。 李繼忠 ,字化遠 ,後唐 昭義軍節度 使、兼中書令中書令 嗣昭 之第二子。嗣昭 ,唐書有傳。繼 忠 少善騎射,從父 征討有功,莊宗 手制授 檢校兵部尚書檢校兵部尚書 ,充感義 馬軍 指揮使指揮使 ,改潞府司府司 馬馬 ,加檢校尚書右僕射檢校尚書右僕射 ,充安義軍 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天成中,自北京大內皇城使皇城使 轉河東 行軍司行軍司 馬馬 ,入為右驍衞將軍衞將軍 。未幾,授成德軍 司馬司馬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亲 地 名 地 亲 名 地 名 名 军 地 名 军 文 地 號 地 武 號 武 营 號 文 號 地 名 號 號 名 军 號 文 地 文 地 文 仕 地 文 文 名 號 地 文 文 號 名 文 文 军 节 文 號 名 名 地 政 地 地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武 礼 文 文 仕 主 名 地 文 名 號 营 武 武 文 號 名 武 名 文 文 號 地 號 名 亲 名 文 號 名 主 军 號 文 文 號 武 文 武 名 名 代 地 文 名 名 名 亲 號 仕 文 地 营 武 文 文 地 文 文 地 武 武 地 武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6 27 28 29 30 31 32 高祖 即位,二年三月,授沂州刺史沂州刺史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尋移棣州刺史棣州刺史 ;繼忠 舊苦風痺,皆辭以地遠, 乃授單州刺史單州刺史 ,仍加輸忠奉國功臣。三年,入為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四年三月,出領隰州 。七年八月,移 刺澤州 。開運元年[944],復入為右監門右監門 大將軍大將軍 。三年秋,積以疾卒于東京,年五十一。 始繼忠 母楊氏 善治產,平生積財鉅萬。及高祖 建義于太原 ,楊已終,繼忠 舉族家于晉陽 。時 以諸軍方困,契丹 援兵又至,高祖 乃使人就其第,疏其複壁 ,取其舊積,所獲金銀紈素甚廣,至 于巾屨瑣屑之物,無不取足。高祖 既濟大事,感而奇之,故車駕入洛,繼忠 雖有舊恙,連領大郡, 皆楊氏 之力也。 李頃 ,陳州 項城 人,即河陽節度使 、兼侍中侍中 罕之 子也。罕之 ,梁書 有傳。唐光啟中,罕 之 與河南 張全義 為仇,交相攻擊,罕之 兵敗,北投太原 ,武皇以澤州 處之,罕之 將赴任, 留頃為質焉。時莊宗 未弱冠,因與頃游處,甚相昵狎。光啟初,罕之 自澤州 襲據潞州 ,送款于 梁,武皇以頃父叛,將殺之,莊宗 密與駿騎,使逃出境,頃遂奔河南 。梁祖以其父子歸己,委遇甚 厚。天復中,梁祖自鳳翔 送唐昭宗 歸長安,留軍萬人,命姪友倫 與頃總之,以宿衞為名。及梁祖 逼禪,屢掌禁兵 ,倚為肘腋。庶人 友珪 立,授頃檢校尚書右僕射檢校尚書右僕射 、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梁末帝 之 誅友珪 ,頃預其謀,尋歷隨州刺史隨州刺史 ,復為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同光初,莊宗 入汴,召頃見之,莊 宗 忻然,授衞州刺史州刺史 ,加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明宗 朝,授衍州刺史衍州刺史 。長興中,檢校太檢校太 傅傅 、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高祖 即位之二年,加特進特進 、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右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三年,進封開 國伯 。五年,遷左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尋以病卒,年七十。制贈太師太師 。頃性溫雅,不暴虐,凡刺郡統 眾,頗有畏愛,及卒,人甚惜之。 子彥弼 ,在太原 日,因頃走歸梁朝,武皇怒,下蠶室加熏腐之刑,後籍于內侍省 卒焉。 周光輔 ,太原 人,後唐 蕃漢馬步總管總管 、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德威 之長子也。德威 ,有傳在唐 書。光輔 年甫十歲,補幽州 中軍 兵馬,便有成人之志,德威 以牙軍委之,麾下咸取決焉。及長, 體貌魁偉,練于戎事。父卒,授嵐州刺史嵐州刺史 ,從莊宗 平梁 ,遷檢校尚書左僕射檢校尚書左僕射 、汝州 防禦使防禦使 , 仍賜協謀定亂功臣。天成初,移汾州 。四年,入為右監門右監門 衞大將軍大將軍 。長興、清泰中,歷陳、懷、 磁三郡,繼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高祖 即位,授蔡州刺史蔡州刺史 ,歲餘,卒于郡,時年三十五。贈太保太保 。光 輔 以功臣子,歷數郡皆無濫政,竟善終于官,雖享年不永,亦可嘉也。 光輔 有弟數人,光貞歷義、乾二州刺史州刺史 ,入為諸衞將軍衞將軍 。光遜 繼為蔡州刺史蔡州刺史 。光贊任青州 行行 軍司馬軍司馬 ,及楊光遠 叛滅,貶商州 司馬司馬 ,會赦徵還,尋卒于家。 符彥饒 ,唐莊宗 朝蕃漢總管總管 存審 之第二子也。存審 ,唐書有傳。彥饒 少驍勇,能騎射。唐天 祐十五年[923]冬,莊宗 與梁大戰于胡柳陂 ,彥饒 與弟彥圖俱從其父血戰有功,莊宗 壯之,因用 為騎將騎將 。同光中,以功授曹州刺史曹州刺史 。明宗即位 ,改刺 沂州 。天成中,屯守梁園,會起軍北戍 塞下,時有偏校以宣武 乏帥,迫彥饒 為之,彥饒 紿許其請,明日,殺為惡者奏之,時人嘉其方 略。長興中,為金州 防禦使防禦使 ,為政甚有民譽 ,其後累遷節鎮 。天福初,為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累 官至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二年七月,范延光 據鄴都 叛,朝廷遣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白奉進 率騎軍三千,屯 于州之開元寺 。一日,彥饒 與奉進 因事忿爭于牙署,事具奉進 傳中。是時,奉進 厲聲曰:「爾 莫是與范延光 同反耶?」拂衣而起,彥饒 不留,帳下介士大譟,擒奉進 殺之。奉進 從騎散走,傳 呼于外。時步軍都校軍都校 馬萬 、次校盧順密 聞奉進 被害,即率其部眾攻滑之子城,執彥饒 以出。遣 裨校方太 拘送闕下,行及赤岡 南,高祖 遣中使害于路左。 號 文 文 文 名 文 武 地 地 文 武 名 名 號 地 名 地 政 號 名 號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作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名 號 名 地 地 號 地 地 主 名 军 主 名 文 武 主 名 文 武 號 號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武 號 文 文 武 武 主 武 武 文 名 地 衙 名 地 代 武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营 名 文 號 建 文 地 武 地 文 武 文 號 文 文 名 名 文 武 名 文 地 武 名 地 武 名 主 武 名 名 名 號 地 名 號 武 文 事 军 地 地 名 名 地 武 名 营 地 文 文 名 地 武 名 处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0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092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目錄 33 羅周敬 ,字尚素 ,鄴王鄴王 紹威 之第三子也。紹威 ,梁書 有傳。周敬 幼聰明,八歲學為詩,往往 傳于人口,起家授檢校 尚書尚書 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梁乾化中,以兄周翰節制節制 滑臺 ,卒于官,乃以周敬 繼 之,命為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尋正授 旄鉞,時年十歲。未幾,改授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繼加檢校尚書左僕射檢校尚書左僕射 。 踰三年,徵授秘書監 、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尚梁普安公主 ,旋移光祿卿光祿卿 。莊宗 即位,歷左右右 金吾大將軍金吾大將軍 。初,唐天祐中,紹威 嘗建第于洛陽 福善里,及莊宗 入洛,以梁租庸使租庸使 趙巖 宅賜明 宗 。同光中,明宗 在洛,以趨內稍遠,乃召周敬 議易其第,周敬 諾之。後明宗即位 ,一日夢中見 一人,儀形瓌秀,若素識者,夢中問曰:「此得非前宅主羅氏子?」及寤,訪其子孫,左右對曰:「周 敬 見列明廷。」召至,果符夢中所見。明宗 謂侍臣曰:「朕不欲使大勳之後久無土地。」因授同 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長興中,入為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四遷諸衞上將軍上將軍 。天福二年[937]卒, 時年三十二。贈太傅太傅 。 鄭琮 ,太原 人也。始事唐武皇為五院 軍小校小校 ,屢有軍功。莊宗 在河上,為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戎伍 之事,一覩不忘,凡所詰問,應答如流,故所在知名。唐同光末,從明宗 伐魏州 ,時軍情有變,明 宗 退守魏縣 ,未知趨向。安重誨 將徵兵于四方,琮在帳前,歷數諸道屯軍 及主將姓名,附口傳 檄,相次而至。明宗即位 ,嘉其功,授防州刺史州刺史 ,秩滿,父老請留。三年八月,授左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 唐長興二年[931]二月,出刺武州 。高祖 即位,復居環衞,久之,以俸薄家貧,鬱鬱不得志。天 福中,以疾終于官。贈司徒司徒 。 名 名 文 名 名 作 名 仕 文 文 武 地 名 文 仕 地 文 文 衙 文 武 主 文 號 武 名 地 號 文 名 號 號 名 名 事 名 號 地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名 地 衙 武 號 武 號 地 號 地 名 军 事 文 武 地 號 文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2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