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1
案例名称 第五节 家庭用电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 初三 5、9 班 提供者 郑迅
课时 1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属于介绍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完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
规律之后,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这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本节教学内容分为
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要求学生能识读家庭电路的实物图和电路图,认清配电盘、电闸、
三孔插座、双孔插座以及火线、零线、地线。并能说出各部分电路的用途。第二部分
是分析在家庭电路中,电灯是如何发光的。这与前一章研究小灯泡发光问题相呼应,
突出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教学理念。第三部分是在学习完家庭电路的工作原理
后,向学生介绍安全用电的事项,说明人为什么会触电,应该怎样防止触电。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 能看懂家庭电路电路图及其中各个元件。
2. 知道零线、火线、地线的区别与作用,以及相对应的电压值。
3. 知道家庭电路中电灯是如何发光的,通过电路图分析。
4. 知道触电的原理,触电的种类,以及预防触电的方法和如何处理触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在识读家庭电路的电路图过程中,练习巩固识读电路图的方法,提高识读电路图
能力
2. 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生活中用电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增强对生活中电路知识的理解与兴趣。
2. 提高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物理含义的深入思考。
3. 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三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之后,已经对简单的物理现象具有初步分析能
力,能从生活中的现象提炼出有关于物理的问题,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由于生
活中存在着很多“假象”,学生在学习完物理之后,经过科学论证得到的结论可能与
生活经验相违背,这一点更增加了学生使用物理学知识探索生活中未知领域的兴趣。
在学习了两章的电学知识之后,学生对电路中的基本规律已经熟悉,能分析简单的电
路,建立了电压、电流、电阻等概念。但前面的学习一直在讨论简单的理想电路模型,
而未接触与生活有关的电学知识。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电有些许的模糊认识,知道
电灯需要有开关,需要“有电”,知道人会触电,但对这些现象背后的缘由并不十分
清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2
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为辅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环境:多媒体教室、实物投影仪
实验器材:电能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播放克拉玛依大火的视频,向
学生介绍这一灾难,提问为何
一盏灯就造成了这么大的灾
难。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从生活情景引入
新课,引发学生思
考
电路模型与家
庭电路
组织学生回忆家庭电路中应
该有哪些元件。用电器需要工
作,必须要有电流,但家庭电
路中没有电源,那么电流怎么
产生呢?
用电器:电灯(电视、电冰
箱等)
导线:电线
开关:电灯等用电器的开关,
还有总开关(电闸)。
电源:家中没有电源。
寻找简单电路模
型与实际家庭电
路中的共同点和
区别点。
展示简单的家庭电路图模型。
并变形为类似家庭电路的样
子。
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没
有电源只要电路中有电压,
仍然可以产生电流,将用电
器接在 220V 的电压之间,即
可顺利工作。
明确家庭电路与
电路模型的区别,
渗透物理学中理
想模型的研究方
法。
家庭电路结构
展示实际的家庭电路图,比我
们设想的模型要略复杂一些。
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
通常有两根线,一根叫做火
线,一根叫做零线,火线与零
线之间的电压是 220V,将用
电器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即
可正常工作。
认识家庭电路中的电路图。
观察电路图中火线的位置。
增强学生识读电
路图的能力。
配电盘:先介绍上面的电能
表。
展示电能表,介绍铭牌信息。
观看电能表,练习读数,知
道电能表是测量消耗多少电
能的用具,知道 1 千瓦时是
1 度电
观察实物,学会电
能表的读数方法
电闸,电闸相当于干路开关,
起控制电路的作用
思考:电闸应该是向上推为
断开,还是向下拉为断开?
将电学知识和力
学知识结合。
3
保险丝起到了保护用电器不
被烧坏(电流过大可烧坏用电
器)的作用。当电路电流过大
时,保险丝发生熔断。
思考:保险丝能否随便选择
材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
料好?(电阻率大,熔点低,
一般用铅锑合金)
在实物图和电路图中介绍完
各个元件后,分析电路结构。
火线零线分别相当于电源正
负极。
电闸:电闸向上推为闭合,因
为如果向下是闭合,当电闸断
开时,由于重力作用容易自动
闭合。
电能表:请学生思考电能表相
当于什么。
保险丝:相当于开关。
电表是串联还是并联的?串
联的电表推测应该是类似于
电流表,而非电压表。
从实际回到学生
熟悉的电路模型,
为后面分析家庭
电路的工作原理
做好准备。
家用电路中的
灯泡如何发光,
用电器是如何
连接的。
请学生思考怎么样能使家庭
电路中的电灯发光。
如何能使电灯发光:将用电
器(灯泡)接入零线和火线
之间,就能使灯泡发光。
立刻复习火线零
线的知识及家庭
电路工作原理。
在之前研究的电路模型中,小
灯泡发光需要由开关控制,在
家用电路中,开关该怎么接
入,接在灯泡靠火线一端还是
靠零线一端?
小组讨论,该接在哪一端,
为什么?
结论:该接在火线上,当开
关断开后,灯泡或其他用电
器的接口部分与火线断开,
与零线连接,电压为 0V,即
使不小心碰到也不会触电。
若接在零线上,即使电灯与
零线断开,无通路不能发光,
但电灯接口部分与火线电压
一样为 220V,仍然容易触电,
从安全角度考虑,开关接火
线,灯泡的接口处接在零线。
将电路、电压、电
流的知识综合运
用到分析家庭电
路中,同时再涉安
全用电知识。
前面说过的保险丝该接在何
处?让学生灵活运用刚学过
的开关接法。
讨论并回答:若电流过大,
保险丝烧断,电路断路,灯
泡中没有电流就不发光了。
与开关相同,也应接在火线
上,道理相同。
实物灯泡该如何链接?刚才
研究了电路图的接法,那么实
物灯泡有两个可以接入电线
思考并回答:零线接螺纹,
火线接顶端触点,因为凝灯
泡时可能会接触到螺纹部
将刚学过的知识
与生活相联系。
4
的地方,一个是灯泡顶端的触
点,一个是灯泡侧面的螺纹,
零线火线该如何接入?
分,如果螺纹部分电压与火
线相同,十分危险。
要使灯炮等家用电器发光,必
须把它们都接入电路中,除了
固定在墙上的电灯,还有可以
移动的电视、电脑等电器,分
别该如何接?需要使用插座
双孔插座:一个接火线一个接
零线
思考双孔插座怎么连接。
三孔插座与地线:地线是直接
连入大地的,不与户外线连
接。地线与大地之间电压为
0V。
三孔插座中竖着的那个插头
便是接地线用的。
思考:有的用电器用双孔插
座,有的用三孔插座,为什
么?
双孔插座容易理
解,三孔的第三个
线来自什么地方,
这是学生会产生
疑问的地方,也是
解释地线这一概
念的切入点。
规定凡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
必须用三孔插座,金属外壳可
能带电,不接地,电无法导出,
人碰到后人充当了“接地”的
导线,会触电。类比验电器,
分析电荷无法导出的现象。
思考:有人把三向接口上面
的一个插头掰掉,插到双孔
插座上,用电器能工作吗?
这么做安全吗?
初涉触电与安全
用电,为后面做铺
垫。
演示插座该如何链接的示意
图。
接入家庭电路的安全口诀:火
线零线并排走,零线直接进灯
座,火线先进保险盒,再过开
关进灯座。
总结各元件如何接入家庭电
路中。
学习完电灯、插座
如何接入后,进行
练习。
触电现象及安
全用电
人也是导体,若把人接入 220V
的电路中,自然会发生触电
( 人 体 安 全 电 压 为 不 大 于
36V)。
触电现象是指强度过大的电
流通过人体引起伤害。
当 1mA 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
感觉麻
超过 10mA 的电流使人感到剧
痛,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
达到 100mA 的电流只需要 3s
即可使人心脏停止跳动。
思考:使人触电致死或受伤
的根本原因,是电压?电
阻?电流?
原因:电流
计算:
1.人体的电阻大约为多大?
R
U安全
I危险
36V
0.01A
3.6
10 Ω
(干燥时人体电阻一般为
2000 欧,出汗时 1000 欧,
学习完规范用电,
再介绍若违背规
范,会产生什么后
果,并通过计算,
让学生定量的了
解触电现象。
5
有伤口时约为 800 欧)
总结:人接触火线和零线,形
成回路,电流流过人体,会发
生触电,称为双线触电。
2.人体若接入 220V 的电路
中,通过人体的电流约为多
大?
I
U家庭
R人体
220V
3600Ω
0.06A
举例:双线触电的例子(双
手分别插入双孔插座、同时
接触火线与零线等)
若只接触火线或零线中的一
根,是否安全?
总结:人接触火线,火线-人
体-大地形成通路,电流流过
人体,会发生触电,成为单线
触电。
小组讨论并回答:不安全。
火线与大地电压为 220V,若
人接触火线,火线-人体-大
地形成通路,也能产生电流,
仍然触电。
思考:小鸟站在一根电线上,
为何不会触电?
与前面火线、零
线、地线的概念相
呼应,温故而知
新。并提出趣味问
题,引发学生思
考。
零线较安全,而火线非常危
险,如何识别零线和火线,需
要使用测电笔。介绍测电笔的
构造和原理。氖管发光时说明
是火线(有电流),氖管不发
光说明是零线(无电流)。
计算 3:测电笔中的高电阻
是 1 兆欧,估算测火线时流
过人体的电流。
I
U火线
R人体 R高电阻
U火线
R高电阻
2.2
10 A
思考:若人的手接触到金属
体笔尖,又会如何?
安全用电的实际
应用,同时又一次
复习本章难点—
—欧姆定律的计
算。
预防触电,保证安全用电,有
一定的规范,根据前面学过的
内容,学生总结。
由生活经验:不能弄湿用电
器、不能使导线裸露、不接
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
带电体。
由家庭电路结构总结:金属
外壳的用电器,外壳要接地
线。
由家庭电路用电器工作原理
总结:安全口诀四句话。
发生触电现象后,该如何做?
请学生总结,并说出理由。
讨论后回答:
不能碰触电者(自身会被接
入通路中,也会触电)
综合运用电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
题,此处用到电路
6
切断电源(电流导致触电,
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
用干燥木棍竹竿挑开电线
(潮湿物体易导电)
着火时不能泼水救火(水是
导体)
结构、电流产生的
原因、触电的原
因、导体与绝缘体
等本章学习过的
知识点。
七、作业
初三物理成功训练计划 P78 第三节
STEP1:1-6
STEP2:1-17
STEP3:1,3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ZHENG Xun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
ZHENG Xun
 
Wiki视频会议
Wiki视频会议Wiki视频会议
Wiki视频会议
ZHENG Xun
 
《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
《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
《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
ZHENG Xun
 
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ZHENG Xun
 

More from ZHENG Xun (14)

豆瓣“东西”
豆瓣“东西”豆瓣“东西”
豆瓣“东西”
 
Photography introduction for reporters group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hotography introduction for reporters group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hotography introduction for reporters group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hotography introduction for reporters group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如何参与TEDxBNU的活动
如何参与TEDxBNU的活动如何参与TEDxBNU的活动
如何参与TEDxBNU的活动
 
《桩》11月——秋收冬藏 适时反思
《桩》11月——秋收冬藏 适时反思《桩》11月——秋收冬藏 适时反思
《桩》11月——秋收冬藏 适时反思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模式评价研究 展示稿
 
Wiki视频会议
Wiki视频会议Wiki视频会议
Wiki视频会议
 
《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
《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
《豆瓣流行的秘密》读书心得
 
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结题指导讲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十一五”规划子课题结题交流与结题指导讲座视频会议
“十一五”规划子课题结题交流与结题指导讲座视频会议“十一五”规划子课题结题交流与结题指导讲座视频会议
“十一五”规划子课题结题交流与结题指导讲座视频会议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
 
桩上师徒坊视频活动
桩上师徒坊视频活动桩上师徒坊视频活动
桩上师徒坊视频活动
 
Silsnow's self-introduction
Silsnow's self-introductionSilsnow's self-introduction
Silsnow's self-introduction
 
以融合的理念应用技术,为互动的课堂增光添彩——以互动学习工具应用为例
以融合的理念应用技术,为互动的课堂增光添彩——以互动学习工具应用为例以融合的理念应用技术,为互动的课堂增光添彩——以互动学习工具应用为例
以融合的理念应用技术,为互动的课堂增光添彩——以互动学习工具应用为例
 
篱笆桩第一期名师见面会
篱笆桩第一期名师见面会篱笆桩第一期名师见面会
篱笆桩第一期名师见面会
 

家庭用电 教案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郑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