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77
“国际经济与贸易”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成果之四 
国际贸易 
案例选编 
主编:杨艳琴 李彩红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2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 … … …… … … 7 
第三章 国际分工… ………… ……… ……… ……… ……… …11 
第四章 世界市场… ………… ……… ……… ……… ……… …13 
第五章 世界市场价格……… ……… ……… ……… ……… …21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 ……… ……… ……… …28 
第七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 ……… ……… …32 
第八章 国际贸易促进……… ……… ……… ……… ……… …40 
第九章 关税……… ………… ……… ……… ……… ……… …51 
第十章 非关税壁垒………… ……… ……… ……… ……… …54 
第十一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 ……… …56 
第十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 ……… ……… ……… ……… …60 
第十三章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 ……… ……… …62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行为管制… ……… ……… …68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 ……… ……… ……… …71 
第十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 ……… ……… ……… ……… …75
3 
第一章 导 论 
案例一 谁在推升国际铁矿石价格? 
在中国钢铁企业无奈接受了国际两大铁矿石供应商71.5%的残酷涨价现实之后,另 
一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再次向中国企业开出了涨幅为103%-114% 
的“天价”。尽管在中国企业联手作战的阵势面前,BHP最终回归到了国际基准价的 
轨道上,但由此引发的价格原罪追问却不应当停止。 
巨头垄断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铁矿石价格涨幅在30%%以内,钢铁企业可以勉强承受。因 
此,当升幅为71.5%的价格被“基准”下来之后,中国企业除了惊愕就是不得不为此痛 
苦埋单。 
对于资源和市场的垄断造就了巨头们的霸气。BHP认为,从巴西到中国运费远高 
于从澳大利亚到中国,为了使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到中国的到岸价处于同一水平,B 
HP坚持2005 至2006 年每吨矿价再加7.5 美元至10 美元,否则将放弃与中国的长期 
供货合同。在中国16 家最大的钢铁企业死守防线的态度面前,BHP最终作出了让步。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中国企业赢得了本轮回合的胜利,但国内钢厂与BHP谈判的铁 
矿石价格是按离岸价达成一致的,这个价格是不包括海运运费的。而按照惯例,钢厂与 
矿石提供商签订的合同是按到岸价签订的,到岸价格是包括运费的。因此,根据BHP 
网站上刊登的最新公告,BHP矿业总裁GraemeHunt称,虽然BHP没能与 
中国钢厂就海运费价差问题达成一致,但会在今后继续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如此, 
目前航运企业也正在与客户进行一年一次的航运价格谈判,新的价格合同不久也将生效。 
专家预测,亚洲的运价将连续第三年上涨。而钢厂进口铁矿石的海运费又将掌握在BH 
P等铁矿石供应商和航运企业手中。 
日本企业下套做局 
在亚太地区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的谈判中,日本长期垄断着价格的话语权。虽然 
2003 年中国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也加入到了谈判者的行列,但贸易格局的变化并没 
有增强中国钢铁企业的定价能力。按照国际惯例,在日本和中国作为需求方与三大铁矿 
石巨头所进行的分别谈判中,只要任何双方达成谈判结果,这一结果就将被其他各方接 
受。
与中国相比,日本本土所蕴藏的铁矿石资源可以用荒芜来形容。据了解,日本钢 
铁生产商每年大约需要1.3 亿吨铁矿石。因今年铁矿石涨价日本钢铁生产商要增加2000 
多亿日元开支,再加上煤炭、锰矿石等原料以及原料运费涨价等因素,日本钢铁行业将 
增加1万多亿日元的成本,相当于去年该行业的利润总和。既然如此,日本企业为什么 
还要在高攀的铁矿石价格面前潇洒摆阔呢? 
“日本企业在对中国下套做局。”——观察家们几乎异口同声。不过,与在石油等 
能源领域直接向中国发起纯粹争夺不同,这次日本在铁矿石上向中国发起的挑战则更具 
有隐蔽性和冲击性,即试图通过设置价格陷阱,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挤压中国钢铁企 
业的生存空间。 
据中国钢协副会长罗冰生预计,2005 年中国出口钢材将超过1000 万吨,这对传统 
的钢铁出口大国日本将形成冲击。日本认识到,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正进入一个前所未 
有的膨胀期,巨大的需求量使得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对外来矿石的需求更迫切,进口铁 
矿石的数量已占国内整个钢铁业所需量的50%。而大幅提升钢铁业制造成本,将扰乱中 
国钢铁企业的正常发展。 
从短期来看,日本企业无疑会跟着中国企业一起为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抬升付费,但 
专家指出,虽然同样涨价,但是企业的承受能力不同。目前,在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 
中,新日铁等都占有很大股份,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墙内损失墙外 
补,日本公司将同澳大利亚人和巴西人一起收获暴增的利润。特别是,由于日元对美元 
的升值作用,使得日本进口成本并不像实际定价的涨幅那么大,这就为日本企业提供了 
很好的回旋空间。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稳定,美元的进一步走跌会拉大中国的实 
际进口成本,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速度将超过日本企业。日本上演“苦肉计”可谓绞尽 
脑汁。 
印度“乘人之危”? 
国际市场因为多国企业的广泛参与变得扑朔迷离,同时也被多种角逐力量演绎得风 
云跌宕甚至暗藏危机。当我们将目光从日本移向印度时,同样发现了印度企业也对中国 
做起了铁矿石的价格文章。 
不过,同日本相比,印度对中国的“设槛”可能要光明磊落得多。印度国家计划委 
员会顾问小组组长普拉纳布·森日前表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抑制铁矿石出口,目的在 
于“督促”中国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印度的焦炭出口。据悉,由于印度焦炭严重 
短缺,几乎80%依赖从中国进口,因此,印度近年来一直希望能与中国达成“铁矿石换 
4
焦炭计划”(用4船铁矿石换取中国一船焦炭),但却一直未能如愿。而今年进口铁矿 
石71%的天价涨幅则让印度重新找到了与中方谈判的砝码。 
权威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焦炭配额管理的有关事宜统归商务部负责。前不久,商务 
部已经公布了焦炭出口的配额数量,共1400 万吨。这个数字不会轻易变动。而且焦炭 
自去年以来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内焦炭企业面临着产业整合、产量 
控制和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国家也不主张增加焦炭出口。因此,今年印度可行的交换 
方式仅仅局限于1400 万吨出口配额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无法满足印度要求 
的前提下,中国钢铁企业可能要承受印度铁矿石商发力的价格“钳制”。不过,人们相 
信,中印经贸关系日益弥散开来的阳光迟早会驱走罩在两国间的铁矿石阴影。 
中国当自省 
虽然我们可以对日本企业“损人”的行为予以谴责,也可以对印度政府的“不义” 
之举表示愤慨,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检讨自己作为一个铁矿石进口大国所应当承担 
5 
的责任。 
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强劲增长,中国已有过多次将国际铁矿石、铜、石油、棉花 
等商品价格大幅推高的教训。而此次铁矿石涨价的源头之一也应该是来自中国。数据显 
示,2004 年中国生铁产量同比增加24%,达4891 万吨,生铁增量占全球全年生铁增量 
的84%;在此带动下,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从2003 年的1.48 亿吨上升到2.08 亿吨,同 
比上升40%%;而同期日本铁矿石进口量只增加280 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到中国的 
铁矿石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制造钢坯、钢锭等粗钢产品,而生产这些钢铁初级产品的用 
户都是高耗能、高污染、面临淘汰的小企业,而当作为初级产品的钢坯如果大量出口, 
就势必恶化铁矿石的供需矛盾。 
问题: 
1、国际市场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谁在推升国际铁矿石价格? 
2、作为铁矿石消费大国的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波动? 
案例二 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 两头在外经济亟待转型 
谈起全国的经济发展,人们总是说:东部率先,广东争先。而在广东,当地人更爱 
提两句话: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因此,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广东遇到的问题,有可能也是许多地区将要遇到 
的问题;广东的成功经验,可以成为全国的借鉴;广东的挫折,也可以为全国提供教训。”
经过26 年的强劲发展,陆地面积只占全国1.85%的广东,贡献了占全国1/9 的经济总量、 
1/7 的财税收入、1/4 的外资总额、1/3 的对外贸易金额,更重要的是,广东贡献了深圳 
速度、珠江模式、市场机制,贡献了改革开放意识和经验。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下,广东正试图“闯出一条新路”。一场发展模式转型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个先行地悄 
然展开。 
发展到了关键时期 
在广东,这些年来,许多人开始关注“清远现象”。清远市,距广州不足百公里, 
属粤北山区。咫尺之遥,却在珠三角风生水起、溢彩流光的20 多年里,沉寂甚至被遗 
忘。当珠三角人均GDP 已经超过5200 美元时,以清远为代表的粤北山区,依然不足1000 
美元。清远穷得没道理啊———许多人对此大为不解。不过,当广东认真研究了自己的 
经济结构之后,猛然醒悟:当年,“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是广东阶段性发展的必然 
选择,也为广东今日的财富积累立下卓越功勋,但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 
6 
贸易经济,也带来了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偏大、对内辐射有限的缺憾。 
清远,以及整个粤北山区和粤东粤西两翼,与珠三角之间由此出现了区域经济断层, 
差距节节扩大;而珠三角地区在快速发展了20 多年后的今天,也陷入了产业层次较低、 
企业规模偏小、资源消耗较大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局”。26 年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了85.7 倍,年均增长超过13%,放眼国内实为罕见。然而,眼下广东说的最多的一 
句话却是:“发展面临关键时期。”现在,转型课题又一次“先行”地摆在广东面前。 
如何转,才能继续保持“排头兵”地位,才能再领科学发展的风气之先? 
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两座“城”的横空出世,颇能体现广东的“转型”思路。一座是在广州东北部熠熠 
生辉的科学城。一座是在番禺小谷围岛上拔地而起的大学城。两座城都风景绝佳,两座 
城都是大手笔:大学城投资逾300 亿元,聚集了广东10 所高校和10 多万学子;科学城 
占地37 平方公里,吸引了上千个研发机构、各类工程中心。但是,广东的“风景”不 
只于此。在广东决策者心中,这两个加起来不到60 平方公里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已成 
为实现广东模式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们,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科学教育文化,是广东 
新一轮战略构想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寻找经济增长方式如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广东经济的致命弱点就是自主创新能 
力不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广东的发展后劲,关系科学发展。然而,要迅速拉长 
以自主创新为内核的内源型经济这条短腿,广东压力不小。它表现在,以加工贸易为特
色的外源型经济,造成了广东民众自主创业意识不强、与浙江人行商文化形成对比鲜明 
的坐商文化;教育、科研的力量也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一些习惯了招商引资的 
7 
各级地方政府,一时还难以适应内源型经济的特点。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 
2004 年底,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就明确指出:“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 
作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要搭建并利用好这个平台。”2004 年6 月,珠江流域的9 个省 
区以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最高行政首脑,共同签署了9+2 的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从 
那以后,他们经常坐下来,讨论如何更快打通基础设施瓶颈,修路通江;商议着彼此之 
间金融业、制造业、劳动力如何互补,珠江流域怎么携手共治,信息平台如何共享;最 
近,更一起谋划着9+2 的“十一五”整体规划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广东的领导深知责重山 
岳,常常以此自勉。细心的人们已经发现,广东现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越 
过了一域、一时、一任。 
新路为什么更难行?血路需要“破”的勇气、“革”的力度,新路则追求“闯”的 
技巧、“立”的水平;为追求跨越式发展,血路的杀出难免要阶段性地难以顾及部分人 
群的利益,付出包括环境、资源等成本代价,而新路的目标是在既有速度的基础上通过 
各种创新,追求效率与效益,公平与和谐。一个新思路,一种新模式,其产生和成熟的 
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其间,还会不断伴随着矛盾、探索、解决,这在过去26 年 
的广东,本身也是一个屡屡发生的过程。广东能取得今日之辉煌,得益于两大法宝:中 
央的指导、支持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的激情、胆识和奋进。 
人们期待广东,相信广东,祝福广东。 
问题: 
1、广东的加工贸易出什么问题了? 
2、你认为广东加工贸易应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案例三 对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看法 
战后20 世纪60 年代,日本在经济上的表现的确令人咋舌,50 年代就恢复了战前水 
平,60 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80 年代取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尽管 
历经10 余年通缩背景下的萧条,依旧坐稳老二位置。我国所谓的后发优势,俨然要成 
为世界工厂,而在近代史上堪为世界工厂的只有英国和日本,说实话,我国要从鬼子手
里接棒,实在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窃以为,世界工厂绝对不是依靠人海战术就能获得的 
“名号”,不能以成本低廉作为世界工厂的标识,拥有多少自主的品牌才是衡量世界工 
厂的标杆,那么我国有哪一个品牌是完全自主且真正拥有国际盛名的呢?不要告诉我是 
海尔,连500 强都不是的企业是妄称世界品牌的,也不要告诉我是蛇吞象后的LENO 
VO,谁都知道,没有IBM的光环,联想,“连想都不要想”。所以我国目前充其量不 
过是“世界加工厂”,更象是日本在60、70 年代经济腾飞时的水准,轻纺行业对于国际 
市场犹如洪水猛兽,机电产品也跃跃欲试,可惜与日本不同,核心技术掌握的太少,(而 
日本的品牌之多,用“抵制日货”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诠释了)。所以,如果“人海战 
术”的发展模式在未来没有根本的改善,后发优势将逐渐变成后发劣势,那么如果几十 
年后,与日本一战,我们是雪耻还是重蹈覆辙,可谓难以预料。 
问题:中国当前成为“世界工厂”与当年英国、日本成为世界工厂有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如有,在哪些方面? 
8
9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案例一 纺织业“曲线出口”暗藏隐忧 
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 年1 月25 日报道,面对欧美国家频繁启动保护措施和设立 
贸易壁垒,一些纺织企业正在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优惠条件加快“走出 
去”步伐,在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投资建厂以实现“曲线出口”。由于贸 
易保护的多变性、投资环境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我国纺织业掀起的“东盟热”背后 
暗藏诸多隐忧。 
2005 年中美、中欧之间围绕纺织品的贸易摩擦接二连三,纺织行业就像坐上了“过 
山车”。为了绕过壁垒,不少专家给陷入困境的纺织企业支招: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纺织 
业存在互补关系,中国纺织业出口主要是向欧美等地区提供服装等消费品,而与东盟国 
家的纺织品贸易则更多地集中在纱线、棉布、化纤布等半成品方面。我国纺织行业国际 
竞争能力比较强,不少东盟国家也把纺织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在东盟国家投资 
建厂发展纺织品加工业,可以有效规避贸易摩擦、降低贸易风险。 
目前,这种取道东盟“曲线出口”的做法正在被企业纷纷采用。宁波申洲针织集团 
有限公司最近表示,将斥资3 千多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服装工厂,产品将从那里直接出 
口美国市场。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 年8 月底,中国在柬埔寨、越南、老挝 
等地投资的企业已超过1000 家,其中相当部分是纺织品企业。 
广西社科院东盟问题专家古小松对此深表忧虑,他认为,如今频遭发达国家贸易壁 
垒的中国,就是外贸快速增长的东盟国家未来的样本。如果我国纺织企业不在产业升级 
和实施品牌战略上下工夫,而把精力放在‘东躲西移’寻找生存空间,最后很可能是在 
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 
事实上,欧美设置贸易壁垒的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中国,东盟国家也同样可能遭遇 
来自发达国家的“阻击”。我国纺织企业在海外寻求“避风港”的意图一旦被发达国家 
识破,投资所在国必然也会遭到反倾销等手段的指控。 
鞋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05 年夏天,欧盟分别对中国生产的劳保鞋和部分皮鞋 
进行反倾销调查,其中皮鞋涉案金额高达7 亿多欧元,涉案企业1200 家。正当我国企 
业寄希望于在东盟投资建厂“曲线出口”的时候,接受产业转移最多的越南最近也被欧 
盟委员会列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令不少打算在越南大干一场的中国鞋企措手不及,有
10 
些企业甚至已经准备把工厂低价盘出去。 
另一方面,大部分东盟国家欢迎投资的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对蜂拥而 
至的我国原料加工型企业持观望态度,一旦我国纺织企业抢夺了东道国的出口市场或者 
挤垮了本土企业,便会遭到种种歧视性干扰政策的排斥。 
汽车组装产业在越南市场的困境很能说明问题:近年来,越南汽车市场掀起了“中 
国热”,约有30 多家汽车组装企业的进口零配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引起了本土汽车 
企业的恐慌和打压。越南工业部在对36 家企业进行突击性检查后称,只有14 家企业达 
到越南标准。 
纺织品可能比汽车零配件遇到的麻烦还要大得多,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负责人 
认为,目前,纺织品在越南、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 
拥有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的我国直接投资企业的介入,原来的“蛋糕”将被重新切分, 
外来企业必然面临东道国的种种刁难和排挤。 
此外,由于东盟国家投资环境差异性很大,急于寻找出口新渠道的我国纺织企业很 
容易陷入“走出去易、站得稳难”的尴尬局面。东盟各国的投资体制、产业基础、配套 
条件和劳动力素质等各不相同,有些看似充满商机的“乐土”却是布满危机的“泥潭”。 
中越边境城市崇左市商务局副局长严耀新说,事实上,外商在越南申请办理投资项 
目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进口关税政策多变,越南进口 
关税政策经常会随着其产业政策的调整或为保护其国内企业利益而变动,而企业在申请 
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除按规定应交付的各种费用外,大量的其他额外收费现象普遍 
存在。 
根据上述情况,试分析: 
1、中国纺织企业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曲线出口”的原因。 
2、“曲线出口”遇到了哪些问题? 
3、谈谈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案例二 中国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机制 
2004 年12 月1 日,一直备受关注的中航油董事会披露,由于在投机性石油衍生产 
品贸易(石油期货)中蒙受重大损失,截止到2004 年11 月29 日,该公司预期累计损失 
达5.5 亿美元。这一亏损额已相当于中航油新加坡上市公司的市值,公司不得不寻求法 
院破产保护。对于中航油事件,外电评论此事堪比“巴林银行丑闻”,其所带来的负面
11 
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余波未了”。 
我们所说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公司在从事金融运作中,因某些因素发生意外 
的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属于经济风险,纯粹或投机风险,可管理风险。金 
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 
险、国家风险和系统风险。中航油事件主要涉及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1)市场风险主 
要指有关主体在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工具交易时,因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动,而 
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拿中航油公司本身来说,主要是在石油期货中错误估计形势: 
做石油期货空头,2004 年7 月份左右,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40 美元的时候,中航油错 
误判断原油市场,大量抛空原油期货,但在投资期内石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到10 月 
26 日国际原油价格迅速攀升到每桶56 美元,使该司蒙受巨额损失;(2)操作风险主要指 
有关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因交易系统不完善或失灵,模型选择失当,管理失误,控制缺 
乏,欺诈或其他人为错误,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据报导,中航油违规操作主要有 
三个方面,①做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根据《国有企业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 
对于国内目前具有从事境外期货交易资格的上市公司来说,只能做套期保值,不允许做 
投机交易,但中航油公司似乎对此视若惘然。②场外交易。③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到 
2004 年10 月,中航油持有的期货交易总量已达到5200 万桶,超过了公司每年实际进口 
量三倍以上。除了对上述原因外,中航油集团的内部监控机制形同虚设,陈久霖违规操 
作多时,但总公司却无人知晓,最终导致该司5.5 亿美元巨额损失惨剧的发生。 
评析 
“中航油”事件暴露了我们的不足,痛定思痛,当务之急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防范,才能避免类似惨剧的发生:(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金融风险的教育:改革开 
放20 年来,尽管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国家对各种金融风险大包大揽,总体上 
国内市场处于低风险运营状态。如此环境下成长的中国企业对何谓金融风险,其危害有 
多大及如何防范知之甚少,一旦走出国门,即使有规可循,也聘请了投资顾问,但深层 
的风险意识淡薄问题并未解决,加之国际金融市场本身危机四伏,倘若企业内控制度稍 
有疏忽,中航油事件就在所难免。因此,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教育迫在眉睫。(2)必须建 
立机构高层人员的约束机制:众所周知,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制度上出了漏洞,而 
此次的中航油事件与巴林银行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就是高层个人失误导致的机构巨额 
损失。中航油规定亏损在500 万美元就必须上报,但实际情况是亏损达到了5.5 亿。为 
此,中国企业必须在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本运营,亏损限额控制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3)尽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应当规定,跨国经营的企业,一旦因经营管理原因出现严重亏损的,就要像对出现矿难 
的煤矿领导一样,对直接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严加处罚。当然,要赏罚分明,避免挫伤 
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4)加快完善和出台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金融经济活动应在严格 
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界定下进行。为此,应针对我国已经开始运行的证券,期货,信托 
业加快相关法规的立法进度,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健全监管 
体制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维护金融秩序。 
启示 
从中航油事件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教训: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些国 
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在严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树立金融风险的意识,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 
范机制。 
要说十年前巴林银行的倒闭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和监管者上了一课,那麽2004 年的 
中航油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愿国人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莫让惨剧再次上演! 
12 
问题分析: 
1、海外经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那些? 
2、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有那些?
13 
第三章 国际分工 
案例一 关于对国际采购中唯一供应商大幅提价的处理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投身国际分工, 
参与跨国企业的配套协作,加快融入全球生产配套体系和跨国公司采购供应体系之中。 
这些跨国公司在发出分包生产合同给中国企业的同时,往往会指定专门的原料供应商以 
保证其工艺品质,这些供应商往往分布在欧美各地。因此,国内企业在安排好生产的同 
时,也卷入到国际采购行列中。由于国际采购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固有的风险,加大了 
这些国内企业在采购和供应上的成本和经营风险,尤其是遇到某些原料只有一个可选供 
应商的情况。 
T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某世界知名整机厂制造和加工部件。在部件表面处理的工序 
中,需要大量使用某种耗材。整机厂在工艺手册中,详细说明了该耗材的技术参数,指 
定唯一的供应商是W 公司。因此,长期以来T 公司一直从W 公司在英国的工厂进口这一 
物料。2007 年8 月,T 公司收到W 公司的加价要求,加价幅度高达20%。如此,不仅将 
大大地增加T 公司的采购支出,而且由于T 公司与整机厂的合作协议,这类耗材的成本 
是由T 公司包干的,没法转嫁到整机厂身上,这意味着T 公司的利润会因此降低。 
案件处理T 公司的采购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首先,要求W 公司解释大幅加价的理由。 
其次,根据工艺手册中说明的该耗材的技术参数向相关的供应商询价,了解行情。 
由于T 公司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可观的使用数量,很快就收到了不少厂家的回复。在同 
等的规格下,价格要比W 公司低很多,并有一些厂家积极地提供了产品的相关认证,以 
此说明本身的产品与W 公司的产品质量相当甚至更好。 
W 公司自恃在行业中的地位,在以前业务中一直有“牌大欺客”的作风,这次也不 
例外。在T 公司的连连追问下,只简单解释加价是因为“成本增加”。因此,T 公司判断, 
W 公司一直作为T 公司该物料的唯一供应商,可能认为采购方已势成骑虎,从而提价盘 
剥采购方。 
T 公司一方面继续联系W 公司要求解释具体是哪方面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向整 
机厂反映情况。同时,要求整机厂在手册中增加可选的供应商,引入竞争,从而打破W 
公司唯一供应的垄断地位。整机厂答复可以考虑,但表示试验新样品和认证新供应商的
时间会比较长。由于T 公司现有的库存不断减少,明显等不到新供应商通过认证进入供 
应商清单的那一天。 
T 公司进而希望整机厂直接协调买卖双方的价格问题,或者,由整机厂牵头联合其 
它也使用该耗材的分包厂,跟T 公司一起组成一个采购联盟。如果能组成联盟进行集团 
采购,将增加与W 公司谈判的筹码,应该可以取得更好的价钱和服务。但整机厂的反应 
令人失望。 
14 
这么看来,只有和W 公司短兵相接了,谈多少是多少,谈不动就只能挨宰了。 
这时,W 公司终于回复了。这次物料提价除了每年例行的2%的涨价以外,主要是其 
原料来自中国,而中国在今年的7 月1 日取消了出口补贴,导致了成本的大幅上升。T 
公司迅速查证,证实该物料的原料的确来自中国并且中国政府确实刚刚对对该原料取消 
了5%退税。 
这只说明W 公司找到了个很好的机会提价,但提价的幅度不合理。 
T 公司的采购人员进行了简单测算。假定中国的原料生产者为补偿退税损失而向W 
公司提价5%,而该原料约占该耗材成本的50%,反映为成品价格上升2.5%,加上例行的 
每年涨价2%,合计为4.5%。考虑到英镑对人民币持续升值,保守估计W 公司的外汇收 
益可以在1.5%左右。因此,T 公司向W 公司还价:只同意加价3%。 
经过艰难的谈判,最后双方同意加价5%。大致符合T 公司的预期,节省了大量的资 
金。 
案件启示通过这次事情,T 公司认识到W 公司的价格已高过市场行情,并且还会不 
断地借机提价,任其发展下去,对公司的营利目标相当不利。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当 
务之急是推动整机厂尽快增加新供应商。但整机厂庞大的机构和拖拉的作风,新供应商 
的认证工作迟迟不见有实质的进展。T 公司再次建议,根据整机厂工艺手册上的材料规 
格对应一个同等的或更高的行业标准,将这个标准写入工艺手册。由此一来,只要符合 
这个行业标准并取得该认证的众多厂家就可以自动地获得该整机厂合格供应商的资格。 
从而解决了唯一供应商的问题。这也省去了整机厂认证新供应商的手续。为了给整机厂 
施加压力,T 公司表示如果整机厂没有在日程内完成相应的事项,T 公司会在将来的合 
同中收取相应附加费以转嫁W 公司的提价。 
问题分析: 
1、T 公司遭遇供应商提价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T 公司化解风险的手段有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15 
第四章 世界市场 
案例一 非洲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新市场 
从北京首届非洲投资论坛到开普敦第16 届非洲经济峰会,从华盛顿第五届非洲成 
长与机会论坛到第一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近期围绕着非洲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主 
题所召开的一个又一个大型国际性会议让人们在强烈感受辽阔非洲魅力的同时,更加清 
晰地看到了穿梭和忙碌于非洲大地上许多国家的身影。 
八方伸出橄榄枝 
五十多种贵重稀有矿产品、八百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具有丰厚经济价值的可可、咖 
啡与棕榈,富饶的非洲对外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诱惑。 
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这些财大气粗的富国一度曾根本没有将非洲纳入自己的投资 
视野和合作版图,可如今纷纷放下架子并走进非洲。布什及其他美国高官排着长队访问 
非洲,创造了美国对非关系的历史纪录。美国宣布取消对利比亚长达20 年的经济制裁, 
此举表明白宫的目的非常明确:美国要与所有的非洲国家交朋友。无独有偶,日本首相 
小泉也在前不久造访埃塞俄比亚、加纳等国,这是小泉出任首相以后首次访问非洲。日 
本的底气也很充足:日本与非洲既没有殖民主义历史,也没有经济与政治瓜葛的记录, 
完全可以和非洲成为铁哥们。 
为非洲描绘出一幅经济发展的诱人蓝图是发达国家示好的又一促销手段。布什政府 
策动智囊机构制定了消除非洲饥荒计划、贸易促进非洲发展计划、非洲教育计划以及保 
护刚果盆地雨林合作计划等一系列合作方案。欧盟精心策划推出了《对非战略文件》, 
并在文件中公开打出了“非洲人自己治理非洲”的鲜明旗帜,其讨好对方的动机不言自 
明。不仅如此,欧盟日前还在马不停蹄地为非洲制订一项经济发展“总平面图”,目标 
是建设诸如交通、电信和铁路服务等跨非洲的基础设施网络。 
然而,被贫困浸泡太久的非洲人民更加渴望的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扶持与帮助,于 
是减免债务、增加贷款等金融工具都派上了用场。一年前的八国峰会上,“富人俱乐部” 
决定免除非洲18 个重债贫困国400 亿美元的债务,与此同时,八国首脑还一致同意在 
今后5 年增加100 亿美元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贷款。当然在所有向非洲提供援助的国 
家中,日本似乎显得特别卖力。就在前不久访非期间,小泉信誓旦旦地承诺今后3年日 
本对非洲的直接援助将翻一番。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向非洲释放出的友好能量愈发热烈。目前,中国已经 
与31 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债务勾销协议,勾销的债务总额占这些国家积欠中国债务的60% 
强。而一个更加具有战略性的全新举措是,在首届非洲投资论坛上,中国政府发表了《中 
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中非关系进行战略总结, 
也是继《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之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份对外政策白皮书。 
竞逐投资贸易大市场 
谋求投资与贸易的多元化以分散国际市场的风险是所有国家的选择,特别是在发达 
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新兴市场国家产品竞争力日渐强大的国际经济生态中,非洲以 
其不可替代的资源与要素优势吸引了许多国家投资贸易的眼光。 
过去5 年中,非洲经济达到了年均增长5%的速度,世界银行预计,未来5-10 年, 
非洲经济年均增长有望保持在3.5%左右。这种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一方面将为非洲投资 
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加大了非洲国家的消费需求能力和支 
16 
付能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资料显示,目前1/3 的非洲国家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中国。另 
据南非一家公司的最新调查表明,非洲目前拥有7.5 万多名百万富翁,他们的财产共计 
7000 亿美元左右。谁最先抓住了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谁就能够抢到非洲市场的最大发 
言权。 
还须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非洲地区由于具备了市场成本优势,因此外国 
直接投资回报率一般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据美国商业部最新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 
区的外部直接投资回报率达24%-30%,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16-18%的平均回报率。 
由于历史原因,欧洲一直在非洲市场保持着强于美国的凌厉攻势。目前,欧盟占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场40%,在此处的投资占其全球总投资额的32%,不仅如此,欧盟 
早在4 年前就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签订了《贸易、发展与合作协议》,协 
议规定,南非与欧盟在12 年内相互开放市场,这就使得超过86%的欧盟出口商品免税进 
入了南部非洲大市场。但与欧盟相比,美国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场只占了7.7%,投资 
仅占8%。这种尴尬的结果让美国很难接受,因此,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成为布什政 
府主攻非洲的重头戏。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对非投资正在以年30%以上的比例增长。 
与发达国家进入非洲投资贸易市场相比,中国虽然慢了半拍但却后来者居上。目前 
中国在非洲设立的合资企业已超过600 家。2005 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近400 亿美元, 
中国已超越英国,成为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与发达国家仅仅进
行能源和工业品的投资贸易不同,中国在非洲投资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行业。 
在塞拉利昂,中国投资2 亿美元启动该国的旅游业;在安哥拉,中国正在重建颇具传奇 
色彩的本格拉铁路;在苏丹,一项总额12 亿美元的水电大坝建造工程的大部分技术由 
中国提供。 
作为一项全新的贸易举措,中国政府日前在非洲国家正式启动了建立“境外经贸合 
作区”计划,首期建设投资2.67 亿美元的第一个非洲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Lek 
ki自由贸易区将于两年内完成。此举初衷虽然在于避开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但客观 
17 
上为中国商品和投资进入非洲广阔的腹地开辟了新的途径。 
争夺石油资源话语权 
资料表明,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950 亿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对非洲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目前,美国从非洲 
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进口比重的15%,而到2015 年将提高到25%。正因如此,美国能源 
部已拟定计划,每年对非洲石油产业投资要达到100 亿美元。 
由美国政府直接推动和支持的美国石油公司正在非洲疯狂攻城略地。石油巨头埃克 
森—美孚公司投巨资铺设了一条长达1000 公里左右的输油管道,将乍得的石油输往喀 
麦隆的大西洋沿岸;雪佛龙公司计划在今后5 年内投资200 亿美元,扩大其在非洲的石 
油生产能力;埃索公司在安哥拉获得的3 个深海石油开采项目的总投资近百亿美元。在 
几内亚湾地区,美国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已经覆盖20 万平方公里,涉及近10 个国家。 
以非洲作为自己根据地的欧洲国家,由于感觉到了美国的凌厉攻势,促使其挥师跃 
进的势头更加凶猛。英荷壳牌公司不仅是非洲最大的油储国尼日利亚的头号产油商,而 
且一直霸占着其他国家与利比亚的绝大多数合作项目。法国道达尔等石油公司正在喀麦 
隆、乍得和加蓬大把撒钱,其在安哥拉的项目将分别于2008 年和2006 年建成投产,而 
且,道达尔计划在今后五年内投资100 亿美元用于尼日利亚石油上游生产和开发利用。 
作为进入非洲石油市场的一个后来者,代表中国利益的“国家队”也在与国际石油 
巨头们的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尼日利亚,中海油前不久以近23 亿美元的价格 
获得了在该国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权利;在安哥拉,中国以提供20 亿美元的长期援助 
为条件,一举拿下了该国的石油开采权。在苏丹,中国已经砸下40 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目前中国从非洲获得的石油资源占全部石油进口的 
28%,但这个数字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放大。
18 
分析题: 
1、为什么非洲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投资贸易大市场? 
2、非洲为什么没有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下实现经济振兴? 
案例二 由一宗外贸代理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我国南方某出口企业A 与当地一家知名外贸公司B 签订了《代理销售合同》,并约 
定:A 公司为委托人,B 公司为代理人;B 公司替A 公司寻找海外买家,并以B 自己的名 
义从买家接单,A 公司负责组织货物生产并安排出运。2002 年3 月,B 公司以自己的名 
义与美国买家C 公司签订了贸易合同,合同金额50 万美元。A 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组织货 
物生产并如期装运,C 公司以货物存在质量问题被其下家退货为由,在应付款日届至后 
拖欠货款,并向合同签订方B 公司提出了高额的反索赔要求。B 公司以其并非合同当事 
人(仅仅是A 公司的代理人)为由进行抗辩,同时主张应由A 公司对C 公司承担违约损 
害赔偿责任。而A 公司以并非贸易合同签订方为由,认为应由B 公司对C 公司承担责任。 
法理分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外贸代理纠纷案件,争议的产生源于我国传统外贸代理体制的混 
乱和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限制。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背景下,外贸代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是《民法通则》第63 条、原外经贸部《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现已作废) 
第15 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403 条的有关规定。而在代理理论及实务 
中,大陆法系将代理区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英美法系将代理区分为“显 
名代理”和“隐名代理”,其中“隐名代理”又可细分为“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和 
“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下文逐一进行讨论分析: 
(一)间接代理 
在本案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连续性的合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合同以及 
代理人与外商之间的贸易合同。代理人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签订贸 
易合同,直接享有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承担合同责任,其法律依据是原外经贸部 
1991 年下发的《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现已作废)第15 条的规定。学界称 
此种代理模式为“间接代理”。本案中的B 公司既然在间接代理模式下以自己的名义与 
外商签订合同,当然应对合同买方C 公司承担第一性的合同责任。尽管B 公司与A 公司 
之间签订的《代理销售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委托代理协议”,但由于B 公司在对外签 
约时并未披露自身的代理人身份和委托人A 公司的存在,因此B 公司对C 公司第一性的
违约责任并不因此而免除。至于B公司对C 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后能否转而向A 公司追索, 
则要视《代理销售合同》的具体约定而定。 
(二)直接代理/显名代理 
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委托人对代理 
人签订的贸易合同,向外商承担民事责任。显然,如果代理人B 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 
人A 的名义与外商C 签订买卖合同,一切合同法律后果均应由委托人A 自行承担。直接 
代理是大陆法系中的概念,在英美法系中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显名代理”。直接代理 
19 
属于代理制度中最一般的情形,其法律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第63 条的规定。 
(三)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 
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外商 
订立合同,外商在订立合同时知道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 
委托人和外商,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代理人和外商的除外。显然,在公开代 
理人身份的代理中,委托人A 享有“直接介入权”,即只要外商C 在订立合同时知道代 
理关系的存在,则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A 和外商C,代理人B 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除非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代理人B 和外商C,其法律依据是我国《合同法》第 
402 条的规定。 
(四)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 
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订立合同时,外商不知 
道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时,可区分以下情况讨论: 
1.代理人的“披露义务”:如代理人B 因外商C 的原因对委托人A 不履行义务,或 
者因委托人A 的原因对外商C 不履行义务,代理人均负有向非违约方披露违约方的义务。 
2.委托人的“介入权”:如代理人B 因外商C 的原因对委托人A 不履行义务,代理 
人B 应当向委托人A 披露外商C,委托人A 因此可以行使代理人B 对外商C 的权利,但 
外商C 与代理人B 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委托人A 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委托人A 行使 
代理人B 对外商C 的权利的,外商C 可以基于买卖合同的约定向委托人A 主张其对代理 
人B 的抗辩。 
3.外商的“选择权”:代理人B 因委托人A 的原因对外商C 不履行义务,代理人B 
应当向外商C 披露委托人A,外商C 因此可以选择代理人B 或者委托人A 作为相对人主 
张其权利,但外商C 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在外商A 选定代理人B 作为相对人的情况 
下,由B 对外商A 承担合同卖方责任,自不待言;在外商C 选定委托人A 作为其相对人
的情况下,委托人A 可以向外商C 主张其基于委托代理协议对代理人B 的抗辩,以及代 
理人B 基于买卖合同约定对外商C 的抗辩。 
显然,在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中,情况相对复杂:在违约情形发生时,委托人 
A 享有“介入权”,外商C 享有“选择权”,代理人B 负有“披露义务”,代理人B 履 
行“披露义务”是委托人A 行使“介入权”和外商C 行使“选择权”的前提,其法律依 
据是我国《合同法》第403 条的规定。 
20 
案例三 擅自改变补偿贸易补偿形式的后果谁承担? 
1998 年10 月,中国甲公司与比利时乙公司签订了《补偿贸易合同》,合同规定由乙 
公司向甲公司提供一种生产成套设备,设备金额150 万法国法郎,甲公司以其使用乙公 
司提供的设备所生产的产品分三年偿还全部设备款,合同还规定了返销产品的价格与违 
约金。该合同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而生效。合同生效后,乙公司按照合同规定交付了设 
备,甲公司依照合同规定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向乙公司偿还了第一年的设备款50 万法 
郎。到了第二年,国际市场发生激烈变化,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达30%。甲公司认为, 
原合同对返销产品的作价不合理,要求修改合同或签订补充协议,提高返销产品的价格, 
乙公司不同意。于是,甲公司擅自将产品直接出口,在国际市场销售,并用所得外汇向 
乙公司偿还设备款50 万法郎。为此,双方发生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1999 年12 月2 
日,乙公司遂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提起仲裁,要求甲公司交付产品或按130%支付设 
备款,并按合同规定支付5%的违约金。在仲裁庭辩论中,甲公司认为,其已如数支付了 
设备价款,就履行了合同。而乙公司则认为,合同规定用产品偿还,该产品国际市场价 
格上涨30%,其转售产品应得的利益被剥夺,故甲公司应补偿30%,并支付违约金。 
【审理结果】 
经调查审理,仲裁庭认为,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乙公司提供生产设 
备给甲公司,由甲公司进行生产并以合同规定的价格返销其产品偿还设备的交易方式属 
补偿贸易。甲公司不交付产品而直接支付外汇改变了补偿贸易的性质,违反了中国有关 
法律规定和经批准的补偿贸易合同的约定。据此,仲裁庭裁决支持乙公司的仲裁请求, 
甲公司按130%支付第二年的设备款,支付5%的违约金,第三年继续用产品偿还设备款。 
仲裁费由甲公司承担。 
评析 
本案涉及补偿贸易合同的性质和特点。补偿贸易是国际贸易中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
它是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设备,包括机器设备、技术(有的合同还包括必要的原材料), 
在一定期限内,由设备进口方用该设备、技术投产后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偿还,即直接产 
品作为抵偿另一方提供设备、技术的价款。它的法律特点在于不仅是以货物对货物的交 
换,而且不同于一般以货易货,它是以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直接交换;它的“偿 
还”是在取得设备后的一定期限以后完成的,即具有商品信贷的性质。因此,补偿贸易 
是在信贷的基础进行的,这是构成补偿贸易的前提条件。设备供应方必须承诺回购产品 
或劳务的义务,这是构成补偿贸易的必备条件,这是补偿贸易与延期付款的根本区别。 
补偿贸易的补偿办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1)返销。返销又称直接补偿,是指引进设备、技术的一方,以引进的设备、技 
术投产后的产品,即“直接产品”作为抵偿另一方提供设备、技术的价款。这种做法是 
开展补偿贸易的最基本的形式。但其直接产品必须是提供设备技术方所需要或国际市场 
上可以销售的。 
(2)回购。回购又称间接补偿,是指引进设备、技术的一方不是以引进设备技术 
所生产的产品,而是以其他产品,或称“间接产品”作为抵偿提供设备技术方所供设备 
技术的价款。当引进设备技术所生产的直接产品不是提供设备技术方所需要或在国际市 
场销路不好时,由引进方和提供方进行协商,采用这一做法,用引进方可以供应的其他 
产品替代补偿。 
(3)混合抵偿。混合抵偿是指引进设备技术方对应付价款,部分以直接产品、其 
余以间接产品或现汇进行抵偿或支付。这是一种介于返销和回购两种方式之间,也就是 
把这两种抵偿方法结合起来的补偿形式。 
本案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设备,由乙公司以该设备所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价款的 
贸易方式属于补偿贸易中的返销形式,是补偿贸易的最基本形式。按照补偿贸易合同的 
规定,补偿贸易应以进口机器设备所生产的产品返销提供设备方,以偿还设备价款。甲 
公司用其向第三方出口所收取的外汇偿还乙公司的设备价款的做法,实际是一般贸易的 
分期付款方式,已改变了补偿贸易的性质,完全违反了补偿贸易的规定和双方签定的合 
同,所以,仲裁庭支持乙公司的请求主张。 
在签订补偿贸易合同时,双方均应考虑未来几年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各 
自承担风险。如果确要改变补偿方式,双方应重新谈判,签订补充协议,并报政府主管 
部门批准,单方面按有利于自己的做法改变补偿形式,只能承担违约的后果。 
21 
请简要分析
22 
1、补偿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2、补偿贸易的形式有那些? 
3、引进方要如何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化?
23 
第五章 世界市场价格 
案例一 日本的资源进口战略 
日本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 
费国,日本的资源却极其匮乏,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天然气的96.6%都需 
依赖进口。同时,日本在粮食、矿产品等资源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地补给。由 
于自给率极低,资源安全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强烈的资源危机意识驱使历届日本政府 
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资源政策和措施。 
近来年,中国进口资源的速度不断加快,石油、铁矿石、铜、铝、钢材、化肥甚至 
是粮食,都是进口“大户”。对于中国而言,借鉴和学习日本的“进口之道”无疑具有 
重要意义。 
一、进口渠道多元化 
实行进口渠道多元化,是日本抵御价格波动的有力武器。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化的 
进口商品价格令不少国家在国际商战中败走麦城。作为进口大国,日本为防止价格“陷 
阱”坚持走“进口渠道多元化”道路的确收到良好的成效。在他国为“进口价格波动” 
而忧心忡忡时,多元化的进口战略使得日本“稳坐钓鱼台”,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 
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90%,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一旦中东因战乱或政 
治格局地改变而断油,日本的经济将命悬一线。由于中东的紧张局势长期没有出现缓和 
的迹象,开拓新的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中东的依赖,对日本的能源安全来说,势在必 
行。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日本就增加了从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墨西哥等非中东产油 
国的石油进口。而作为能源输出大国的俄罗斯,更是日本“能源外交”的重点。从2004 
年的“安大线”、“安纳线”之争就可以看出,日本在开拓石油进口多元化方面可谓是煞 
费苦心。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日本的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能源安全进一步提高。 
二、“开发性进口”战略 
日本是最大的农产品纯进口国,除大米、蛋类之外,大部分农产品需要国际市场供 
给。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农产品的进口量一直呈扩大的趋势,截至2003 年日本农 
产品进口量已占到国内农产品消费量的60%。为此,日本提出了“开发性进口”的策略。 
开发性进口是日本食品加工产业近几年来所采取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它以不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开发进口对象,以与国产商品差别化和按自己的标准采购新商
品为特征,在低价格化和确保一定利润的前提下组织开发性、垄断性进口,对本来地位 
相对降低的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填补农产品自给不足的缺口和满足日本国民的饮食 
需要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性进口相对于一般进口方式,属于以开发为前提的进口。主 
要指在生鲜食品及其相关的加工领域,业者根据本国标准,以独自或与对象国(地区)有 
关企业合资、合办、合作等形式,组织进口性生产,实行垄断性进口的交易。 
日本开发性进口填补了自给率低的生鲜果蔬及其加工原料的缺口,既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消费者对接近本国标准要求的产品的需要,又符合进口商保持低价格和一定利润 
的预期,同时也不失为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尽管日本的 
农产品进口在总进口额中所占份额下降,但是开发性进口在逐渐增加。 
三、“反客为主”战略 
积极推行海外矿产勘察补贴计划,鼓励境外开矿,是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另一核心。 
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经济发达、资源极端贫乏的岛国来说,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其供应 
是相当脆弱的,一方面进口矿产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制于人。精明的日本人 
明白,只有掌握资源的所有权才有真正的资源安全。作为资源小国,日本却凭借着经济 
实力到处收购资源公司,希望能成为资源盟主。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为了保障矿产 
资源稳定供应,日本大量组织各种团体,以经济援助为前导,以各种名义向世界各地派 
遣事业调查团,收集包括资源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以海外矿产 
勘察补贴计划的形式,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对日本 
公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察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为了从非洲国家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日本通过淡化政治、突出经济、提供财经援 
助、发展经贸关系等手段,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据悉,日本政府已从非洲国家购买 
了部分石油资源储量。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 
及利亚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合作方式包括购买股份参与开发、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和转 
让协议、直接投资开发油田等,以图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和更多的“股份油”。 
日本还积极参与俄罗斯萨哈林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工程。三井公司和三菱公 
24 
司的子公司分别获得了该工程的25%和12.5%的股份……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国外大规模投资矿产资源,是与日本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日 
本企业在境外开矿从本国中央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贷款时,金属矿业事业团出面做担保人, 
仅收0.4%的担保费。政府从产业投资特别账项中支付事业团担保的资金。日本政府正是 
通过这项海外矿产勘察补贴计划的实施,在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自主建设了一批
25 
海外矿山,保证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 
四、战略储备确保资源安全 
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长期、大量进口,并进行有计划地储备。日 
本的财力储备相当雄厚,外汇储备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财大气粗的日本拥有丰富的 
物资储备。物资储备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钢铁及众多稀有金属等,而且还 
有粮食、木材、大豆、动物饲料等。日本的战略储备物资分为法定储备和任意储备两种 
类型,也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企业储备两个部分。 
石油储备作为日本战略储备的重中之重,是通过立法形式实施强制性储备的。为了 
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1975 年,日本通过了《石油储备法》,正式开始建立石油 
储备制度。2003 年底,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 天,民间的石油储 
备量也可供日本全国使用79 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石油储备足够使 
用半年以上。 
日本的矿产战略储备始于1983 年10 月,开始时储备对象为稀有金属中的镍、铬、 
钴、钨、钼、钒、锰,后来逐步扩展到稀土原料,甚至煤炭和铁砂石。稀有金属储备目 
标为国内60 天的消费量,国家和民间各占70%和30%。 
日本还将大米、小麦、大豆等粮食储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 
纳入战略储备物资的行列。日本的粮食储备大约能够供全国消费6 个月左右。 
大量的物资储备需要巨额资金。为此,日本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物资储备专项资金, 
支持国家和民间的战略物资储备工作。日本由于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战略物资储备制 
度,在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析题: 
1、日本资源进口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启迪? 
2、日本在节约资源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 
案例二 中国动漫倒在日本剑下? 
“我平时都看日本动漫,中国动漫跟日本的没法比。”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动漫迷告 
诉记者。他在动漫节上已经花了300 元钱,全部买了日本动漫作品和模型。 
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 
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另有调查表明:中国儿童最 
喜爱的20 个动漫形象中,有19 个是“外国人”,只有“孙悟空”一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动漫产业国,2002 年动漫产业的市场总规 
26 
模达2 万亿日元,成为该国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 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 
81 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 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 
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 本漫画单行本问世。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 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 亿美元,是美 
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 倍多。而去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收入也不过100 亿元 
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应当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 
60%,实际上,2004 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 万分钟,市场需求却在26.8 
万分钟,电视台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动漫后知后觉 
相对而言,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晚。1982 年,中国的连环画出版达到8.6 亿多 
册,但仅仅3 年过后,连环画市场就崩盘了,大量的图书积压在仓库里,64 开连环画(俗 
称小人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留存下来的只有几本连环画杂志。 
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盗版日本动漫产品在中国市场大规模产生,客观上做 
大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 
“在三、五年间,中国的盗版商引进了日本三、五十年的动漫精华作品。中国的少 
年儿童一下子就深陷进去了。”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漫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金 
城说。 
“5155 工程”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5155 工程”是中宣部和当时的新闻出版署1995 年起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 
程,即力争在两三年内建立5 个动画出版基地(分别由辽宁少儿、中国少儿、少年儿童、 
接力和四川少儿5 个出版社牵头),重点出版15 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立5 个儿 
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 
市场定位不恰当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动漫的受众就是儿童。这就致使目前中国动漫作品定位的 
低龄化,主流社会消费变成了低幼儿童的消费,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其实,动漫 
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10—30 岁的人群”,金城向记者指出,“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 
界,他们都有一种超前的探求欲望;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
27 
漫产品有潜在需求。” 
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们,应该有感情宣泄的途径,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感情进行健 
康的引导,而不是从社会、文化方面去约束他们。一味约束的结果就是,他们选择盗版 
的日本动漫,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的需要。闫向记者分析指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都会有一种追随时尚的心理,而日本动漫正好符合这 
种心理需求。”李中秋指出。 
管理体制落后 
“原来,国产的动漫一直都是由国家来做,政府投资,全国性的制作。如《大闹天 
空》这样的精品,其美术设计由当时中央美院的院长张光宇担任,不可谓不精良。但就 
是缺乏市场化的环境和手段去运作。”李中秋向记者指出。 
“动漫是个商业和文化结合的产业,两者缺一不可。”金城说。 
目前,国内缺的不是动漫形象的设计,而是良好的品牌意识,是对一个动漫形象的 
培育过程,陈廖宇也向记者指出。 
而在日本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据我了解,日本政府对动漫企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帮扶政策。”李中秋说,日本的 
动漫业是完全商业化操作,其巨大的国内需求,都是日本动漫自己创造的。 
“日本非常注重动漫的肢体语言,路线导视牌等一些公共设施,都是由一些卡通形 
象构成的。”国华星辰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玉来告诉记者。 
“中国入世后,市场越来越开放,动漫产业也一样。现在,动漫业的发展是趋新、 
趋潮流化、多样化,消费者选择的空间非常大,如果国内动漫没有商业化的运作,没有 
优秀作品的持续出现,那只能被市场淘汰。”李中秋说。 
缺少合理的产业模式 
日本动漫有整套的产业模式,其基础是漫画。整个动漫产业的运转如同一个有序链 
条,一环紧扣一环,各个单元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是漫画原创作品出现,紧接着就是平面出版物的出版,再接下来,就是电视动 
画片拍摄播出、相关电影出现,最后是动漫衍生产品推出,以及品牌授权和服务。金城 
指出,日本的这一产业链是非常有序而合理的。而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违背了这个 
产业链发展规律,动漫公司大多对产业链的前几个环节不够重视,而直接就到了衍生产 
品开发和品牌授权上了。 
“这样一来,动漫原创的投入显得严重缺乏,投入者也很难获得回报。”金城说。
“动漫工厂”打倒原创 
1988 年,动画加工开始进入中国。外商看中的是中国“价廉物美”的劳动力。中国 
动漫企业也乐得不费脑筋赚取加工费,将大量精力用于动漫产品的来料加工。目前,中 
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的重要代工基地,替海外加工的动漫作品已经远远高 
出原创动漫的产量。在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便顾不上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和品牌了, 
中国动漫与国际动漫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据日本动画协会公布,日本动画绘制工作90% 
已依赖海外,而有70%以上流向了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 
动画加工是我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变奏,造成今天中国动画产业两头(策划、 
营销)小,中间(中期加工)大的格局,但另一方面,它也让中国动画了解了世界,带 
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观念。当然,关键在于要善于消化吸收这些东西。(“同样是发展较 
晚的韩国,却从外包日本动画加工,顺利转型为本土原创动画的繁荣,而中国却没能这 
样。”陈廖宇说。) 
精英短缺失去行业血液 
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 万人,只及韩国的1/3。全国影视动漫人 
才总需求量达15 万人,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在10 万人左右,但中国动漫专业毕业生 
每年只有300 人左右。仅上海地区的人才缺口就在3000 人至8000 人之间。 
分析题: 
1、日本、欧美及韩国等动漫大国对中国动漫行业的影响是“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或二者都不是?为什么? 
2、推动中国动漫行业在崛起主要应做些什么? 
28 
案例三 海运惊现“负报价” 
2006 年9 月21 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节目:海运惊现“负 
报价”。最近3 年来,在我国部分港口国际海运航线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部分航运 
公司的货运报价连创新低,有的航线甚至出现零运费、负运费。业内人士介绍这种状况 
的出现是由于航运企业恶性竞争造成的。焦点访谈记者调查得知,参与其中的都是国有 
航运企业,恶性竞争让这些国有航运企业损失惨重。面对损失有些国有航运企业至今还 
乐此不疲。恶性竞争最终给这些国有企业带来的不是多赢而是全输,受损失的还是国有 
资产。 
所谓负运费就是航运公司帮客户运货还要倒过来给客户钱。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海运
港口。在上海到东京航线上,许多航运公司的运费报价达到负210 美元(小集装箱)和 
负420 美元(大集装箱)。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运力的过度扩张。 
首先,进入日本航线由过去的审批制变成了现在的备案制,门槛降低了;其次上海通往 
日本航线几年前航线运费曾出现过1000 美元一标准箱的高运价。许多航运公司纷纷进 
入这条航线,运力极度扩张而航线货物却没有增加多少,过度竞争一发而不可收,几乎 
每天都把100 万元白白送给他国货主。 
据记者了解,面对俱败俱伤的结果,各家公司曾经尝试过协调行动,2005 年夏由上 
海船东协会牵头,上海各公司曾开过协调会并达成提价协议。为防止有人偷着降价,当 
时还每家收取了35 万元保证金。但业内人士介绍,这个协议最终没有得到真正执行。 
零运费、负运费的恶性竞争,企业却没有选择退出。除了海运行业的特殊性外,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种奇怪的竞争心态在作怪,那就是想让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上海至 
日本的航线表面上热闹繁荣,打得不可开交的全是国有企业,外国公司一家也没有。就 
是这样,还有公司在租船扩大规模,一些退出竞争的日本航运公司则干脆把船租给中国 
公司,使竞争进一步白热化,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根据上述案例,试分析: 
1、中国海运为什么会出现“负报价”? 
2、负运费的恶性竞争会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29 
3、中国海运应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30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案例一 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07 年4 月7 日,在温家宝总理和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见证下,商务部部长陈 
德铭与新西兰贸易部长菲尔·戈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 
多领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达 
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新西兰创下四个“第一”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谈判是2004 年11 月胡锦涛主席与新西兰克拉克总理共同 
宣布启动的。历经15 轮磋商,最终在今年完成。截至目前,新西兰在经贸方面创下四 
个“中国第一”:第一个完成中国入世双边谈判的国家,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 
地位的国家,第一个与中国展开自贸谈判的发达国家,第一个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发达 
国家。 
该《协定》将于2008 年10 月1 日起生效。根据《协定》,在货物贸易方面,新西 
兰承诺将在2016 年1 月1 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 
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9 年1 月1 日前取消97.2%自新西兰进口产品 
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新西兰在商务、建筑、教育、环境等4 大部门的16 个分部门做 
出了高于WTO的承诺;我国在商务、环境、体育娱乐、运输等4 大部门的15 个分部 
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在人员流动方面,双方承诺将进一步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新西兰将为中医、中餐厨 
师、中文教师、武术教练、中文导游等5 类职业提供800 个工作许可,并允许车工、焊 
工、计算机应用工程师、审计师等20 类职业至少1000 名中方人员赴新工作。 
在投资方面,《协定》就投资促进和保护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解决与投资 
相关的争端建立了有效的机制。此外,《协定》还针对中新两国在海关、检验检疫、知 
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做出了**性安排。 
减少贸易壁垒 
克拉克在声明中表示,自贸协定减少了新西兰与中国的贸易壁垒,以两国目前的贸 
易量计算,取消新西兰对华关税将每年节省1.155 亿纽元,预计新西兰对华出口将每年
31 
提高2.25——2.35 亿纽元。 
对中国企业来说,实行中新自贸协定后,对新西兰出口产品或者到新西兰投资,都 
将逐步享受更为优惠的关税或国民待遇,从而降低出口成本。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全面提升中新两国的合 
作关系,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性保障,营造更加开放和稳定的商业运行环境,创造更 
多的贸易投资机会。 
2007 年中国新西兰货物双边贸易额约为37 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中国是新西兰 
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是新西兰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出口新西兰的 
主要产品包括电子机器和设备、机械设备、服装、家具、玩具、钢铁产品等。新西兰出 
口中国的主要产品则包括乳制品、木材、纸浆及其他纸制品和羊毛等。 
分析题: 
1、什么是自由贸易协定?中新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哪些具体安排?中国还与哪 
些中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 
2、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经贸往来有什么好处? 
案例二 “质量安全”成一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手段 
产品质量安全是所有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国际贸易中近来日益增多的产品不 
合格指控,则凸显了该问题的复杂性。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 
的抬头,以质量安全为由排斥某些进口商品,正成为这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手段。 
这一点从美国近期对中国大量食品采取自动扣留并禁止入境就可见端倪。美国食品 
和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就以中国鲶鱼、虾、鲮鱼和鳗鱼等几种水产品含有微量非法添 
加剂为由,暂停上述水产品的进口。 
但中国的这几种水产品真有问题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公告也承认,从上述 
水产品中检测出的非法添加剂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水平,因此该管理 
局不会要求召回已销售的这些水产品,也不会建议消费者销毁或退回这些产品。 
此外,美方的上述进口禁令并不只是针对肇事厂家的产品,而是适用于所有中国同 
类产品,这种“连坐”政策并不符合国际惯例。 
南非前贸易官员布隆伯格曾表示,随着各国关税的逐步下降,国家间设立贸易壁垒 
的手段大为减少,但打着为消费者利益考虑的旗号实施质量壁垒则成为一个新的选择, 
“使用、滥用安全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这一点在食品贸易领域尤其如此。由于各国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也由于食品中的一 
些指标具有非常敏感的高技术特征,用《华尔街日报》的话讲,这使得政府在操作上有 
32 
很大的“自由空间”。 
但某些发达国家随意地以质量安全为由采取限制进口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 
则非常不利。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曾抱怨,发达国家频繁变动的技术标准,让发展中国家 
出口商无力应付。 
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些国家在使用“自由空间”实施质量 
壁垒的同时,事实上也将某些合格产品“妖魔化”,使这些产品在其他市场也遭受信誉 
危机,最终导致相关厂家蒙受巨额损失。 
如果在食品质量纷争中再裹挟着政治思维,则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值得注意的是, 
在美国目前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暴”中,强烈主张对中国“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管制 
甚至禁运中国产品的人士,正是此前以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主张对中国实施贸易制 
裁的人士。 
美国政府的数据也显示,被美国政府拒收的中国食品只是极少数。但一些“妖魔化” 
中国产品的人士的做法则正好相反:一种中国产品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得出所有中国产 
品不合格的结论,并以此大肆渲染。美国公关专家魏因格罗德就表示,目前中国产品的 
质量问题不过是一些美国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由头。 
思考题:质量安全属于什么贸易壁垒?它有何特点? 
案例三 汽车零部件WTO 争端案中国败诉 商务部表遗憾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电(记者 翁阳)十五日,世贸上诉机构在日内瓦对欧盟、 
美国、加拿大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举措一案做出终审裁决,裁决维持了世贸专家 
组此前认为中国做法构成歧视,违反国民待遇的裁决结果,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十六 
日发表谈话,对此表示遗憾。 
姚坚说,中方注意到世贸上诉机构在汽车成套/半成套散件(CKD/SKD)进口关税待 
遇等方面支持了中方的上诉请求,纠正了专家组此前的错误裁决,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但同时也对上诉机构维持专家组其他部分裁决感到遗憾。 
依照相关程序,此次裁决报告将于三十天内由世贸争端解决机构批准并生效。裁决 
生效后,中国须在一定期限内修正违规措施,该期限将通过当事方协商或由世贸仲裁决 
定。
据知,汽车零部件争端案源自2006 年中国颁布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 
件进口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百分之六十的零部件,征收与整 
车相同的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远高于零部件百分之十的关税。欧盟、美国及加拿大认 
为,该规定将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把生产地转移至中国,欧美相关行业会遭遇冲击。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当时回应说,有关规定是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整车和零部件的税 
差规避海关监督,也出于打击非法拼装,保护消费者利益之考量。自入世以来,中国已 
大大降低了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关税,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准入机遇。 
2006 年10 月,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审理此案;2008 年年八月专家组 
公布裁决报告;九月,中国向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提出上诉。 
分析题: 
1、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是什么? 
2、欧盟、美国及加拿大为何反对中国二00 六年颁布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 
33 
件进口管理办法》?WTO 又是根据什么裁决中国败诉的? 
3、这次汽车零部件WTO 争端案中国败诉将会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4 
第七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案例一 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中的价格 
日本某公司项我国某市一企业提供一种型号的数码产品的组装技术,项目内容为组 
装该想好数码产品的图纸、技术要求、工艺规程等技术资料,并派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培 
训。日本公司提出技术许可费为120 万美元,并项该企业输出部分设备,金额为30 万 
美元,签约后,厂方即支付50 万美元的技术许可费,安装调试完毕再支付30 万美元。 
达到规定的日产××台的生产能力时,将所余40 万美元付清。进口设备则采区信用证 
方式付款,同时也作来件装配,装配的该型号数码产品全部由日方销往境外,每台给厂 
方×美元加工费。 
案例点评:本案例涉及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中的价格问题。 
国际技术许可贸易由于其标的是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等无形商品,且许可的主要 
是该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因而在确定交易价格条件时,与一般商品贸易有着很 
大不同,在技术的作价方式,价格构成以及支付方式等方面要比一般商品贸易复杂和困 
难得多。 
本案例中的我方厂家由于未能很好把握以上几点,以致向日方公司支付高额的技术 
许可费。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本例中我方厂家在确定技术作价时对一下几个方面欠考虑: 
首先,日方向我方厂家许可的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并不是国家鼓励引 
进的、急需的先进技术,作为一种数码出品的组装工艺,其技术广度和深度都十分有限。 
其次,在授权权限方面,我方既未得到独占许可,也无权对此技术进行分许可。因 
此,日方不仅可以在该地区继续使用该项技术,而且可以与任何第三方在该地区再签订 
技术许可合同。这对我方厂家的经济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这种许可形式,由于授予技 
术受让方的权利比其他合同小,技术许可费应比其他许可形式低得多。 
再次,从合同本身来看,由于采用了来件装配的生产方式,因此此种技术许可可以 
看作来件装配中委托方根据加工或装配工作的需要,为承揽方提供的必要的技术服务,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专有技术许可,前者价格构成要比后者简单得多,费用也低得多。 
最后,依国际惯例,技术许可方在技术转让中获得相关利润份额一般在20%左右比 
较合理。而本案中,若按我方厂家预计生产能力及加工费收入计算,要白干3-5 年方 
能完全支付这笔技术许可费。由此可见,本例中方支付120 万美元作为数码产品组装工
35 
艺的技术许可费用,是非常不合理的。 
第二,本例采用的是一次清算的技术作价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技术被许可方 
估价自己的偿付能力,并可以节省一定的外汇,但由于大部分金额支付是在制造、销售 
合同产品之前。技术被许可方在投产时一旦发现许可技术有缺陷就要承担风险,而技术 
许可方则不承担任何风险,一次在实践中一般都采用提成费作价方式,这样做对技术被 
许可方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将技术许可方与技术被许可方的利益和风险密切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使技术 
许可方更加关心和愿意协助技术被许可方进口掌握许可技术并投产,加强其对技术被许 
可方生产和经营的责任感; 
二时有利于改善被许可方的财务负担,技术被许可方一次不用支付很多外汇和国内 
资金,财务风险小; 
三时在技术许可方不履行协议或许可技术达不到规定技术指标时,可以调整提成费 
甚至停止支付。 
第三,本例中我方采用的是技术资料交付后付款,合同价款按预付、技术资料交付 
后付款和合同产品质量保证期过后付款三批进行,把主要金额安排在第二期支付。这种 
方法支付的价款大部分是在制造、销售合同产品之前,对技术被许可方不利,一般在采 
用时要格外谨慎,在具体操作上,通常确定预付合同金额的10%左右,合同产品质量保 
证期过后10%,最多80%左右集中在急速资料交付后支付,若合同的技术资料分若干次 
支付,则该部分的合同金额也分若干次支付,且每次支付的比例应该与技术资料支付的 
比例相同。而在本案例中,我方三次支付的比例大约分别为42%、25%和33%,这样既不 
利约束技术许可方履行有关义务,又不利于减少我方风险。尤其是预付金支付比例,依 
我国外汇管理机构有关规定,无论是技术部分,还是设备部分,一般应在5-15%之间, 
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价的15%,而在本案中预付金支付比例约占到合同总价的33%,若 
不算设备部分则高达42%,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 
据上述材料 
1、请问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本案例中的我方厂家哪些工作存在漏洞? 
案例二 一起专利权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正
是看到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置设备的市场,甲公司决定开发专门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A 设 
备。 
当甲公司开发出了第一套样机,推向市场时,却忽然接到了海南乙公司的专利侵权 
的律师声明,声称A 设备所用技术一年前已由乙公司申请了专利保护。乙公司要求甲公 
司立即停止销售A 设备,如果甲公司在未支付专利使用费用的情况下,继续其销售行为, 
乙公司将起诉甲公司侵权。 
原来,甲公司为开发A 设备,与国内某大学的X 教授合作。双方约定X 教授负责提 
供技术原理,甲公司负责结构设计,共同开发。X 教授一直致力于污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两年前遇见了刚刚回国的Y 先生,Y 先生在国外就接触污水处理,回国后一直想在这方 
面做些事。两个人商定,由X 教授负责理论及实验部分,Y 先生负责结构设计方面,两 
人共同研究合作开发新设备。一年之后,新设备开发成功。X 教授因新设备获得了科研 
项目拨款。Y 先生则以新设备吸引投资成立了海南乙公司,并以个人名义申请了专利。 
当X 教授得知专利是由乙公司以Y 先生个人名义申请的时候,立即提出了质疑。Y 先生 
解释说X 教授只是负责讲述原理,整个设备的结构是他设计的,所以专利以个人名义申 
请,而X 教授以新设备获得了拨款,也已经得到了回报。至此双方合作破裂。在和Y 先 
生合作破裂后,X 教授就找到了甲公司,与甲公司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然后就有 
了甲公司接到律师函的一幕。 
企业质疑 
甲公司觉得自己很无辜,不仅为研制新设备花费了大量的开发费用,还投资厂房、 
人员、设备等做实验及样机,但出了成果却要交别人钱。这时,甲方想起在与X 教授合 
作初期,签订过合约,合约中第五项———义务中明确写明“乙方负责提供没有知识产 
权争议的研究技术及专利技术;共同开展产业化研究”。甲方提出,根据合约,他们不 
36 
负责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也不存在连带责任。 
对此律师的解释是,甲公司推出的A 设备确实因为与乙公司产品的专利部分相似, 
所以构成侵权,虽然非甲公司主观故意生产,但是因其事先没有进行调研,造成侵害乙 
公司利益,不存在连带责任,但是有民事责任,即民事侵权。 
甲公司又发现,乙公司所申请的发明专利是“一种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其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第一条就是对处理工艺进行保护。甲公司对此也有疑义,认为物质 
氧化分解是自然现象,而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是一种科学理论,这种 
处理工艺方法是否可以进行专利保护?同时是否仅因为自己设备与乙公司设备采用同
37 
样的科学原理,就可以被视为侵权了呢? 
对于第一个疑问,律师解释,乙公司是可以对其设备的处理工艺进行保护的。专利 
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针对第二个问题,律师的咨询结果是:如果乙公司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覆盖了现有 
技术,使得公众不能合法利用现有技术,则甲公司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抗辩原则,主张其 
行为没有侵犯专利权。但是对于根据相同科学原理,采用同种处理方法的设备属于侵权。 
专家观点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类似甲公司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那么,在 
这种情况下,甲公司应当如何应对呢?难道甲公司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就真的束手无策 
了?笔者认为其尚有3 种方案作为选择,以达到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也希望这几种方 
案能为遇到类似情形的当事人提供参考。 
一种是以被控侵权的A 设备是公知技术为由对抗专利权人乙公司的专利权,以免除 
侵权责任。甲公司只需证明A 设备采用的技术是公知技术,或证明乙公司的专利权相对 
公知技术没有新颖性或创造性,其覆盖了属于公知技术的内容,那么侵权就不成立。 
“对持战略”是指当遇到专利纠纷,其所涉及的技术界定又不十分清晰时,专利权 
人和被控侵权人都经常会利用等同原则和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相互对持。甲公司的这种 
选择即是运用对持战略,利用公知技术抗辩原则来应对等同原则。但是要求甲公司确实 
可以证实自己所用为公知技术,而不是侵权行为。 
第二种是利用自己研发设备时所做的技术改进,申请新的专利。然后采取交叉许可 
战略,使自己可以继续做这部分市场。但是前提是这种二次开发的技术改进专利可以限 
定了乙公司设备进一步的发展。如果乙公司可以绕过这些技术改进,那甲公司还是受制 
于人。 
“交叉许可战略”是指企业许可对方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来换取使用对方的同类 
或不同类的专利技术权力,以求得“双赢”的战略。利用“交叉许可”战略,对甲公司 
的技术改进要求较高,只有当甲公司所做的技术改进足够密集,或是技术改进的方面是 
设备发展必经之路时,才最有效,也是3 个选择中最能够达到双赢的。 
第三种是选择就是放弃这一年多的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对于已投入的资金,只有 
向X 教授追讨。但是由于合作协议中并未提及索赔事项,而且X 教授个人无法承担赔偿, 
所以这几乎是无法要回的投入。至于最后这种选择,可能是最无奈之举。 
这个案例还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启示:甲公司陷入这个事件中,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在
上项目初期,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的查新,忽视了行业专利调查。如果甲公司本身有专利 
战略的意识,那么在完全可以一开始就避免这个事件的发生。 
38 
问题分析: 
1.这是国际贸易中哪个领域的问题? 
2.甲公司陷入这个事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案例三 中美电池337 专利案 
历经5 年的中美电池337 专利案最终以中国企业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近几年,中国产品频频遭遇美国337 调查,337 调查成为继反倾销、反补贴外,高 
悬在中国企业头顶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 年1~3 月,美共对我发起5 起337 调查, 
与2007 年同期持平,涉案金额20.6 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同期美一共发起337 
调查15 起,我涉案数量占33.3%。我国仍是受美国337 调查最多的国家。 
知识产权大棒追身从2002 年起,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遭受337 调查最多的涉案国。 
仅2007 年一年,美国就对我国提出17 起337 调查,占其同期调查案件的50%以上,涉 
案金额超过20 亿美元。 
与反倾销等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相比,“337 调查”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和深 
远。由于337 调查的制裁结果可能涵盖该产品的整个生产环节,因此337 调查打击的对 
象不仅是针对某项产品,而是针对整个产业链。被判侵权的产品被处以的是“普遍排除 
令”,美国市场对被判侵权的产品实行的是“关门政策”。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增加是遭遇337 调查案件直线上升的重 
要因素。”据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丁亮介绍,近年来涉案产品如半导体、光驱、音频处 
理集成电路、药品、化工产品等高科技产品占到被诉侵权产品的50%以上。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余本林也认为,近年来,不少337 调查涉案产品都是中国 
企业以自有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高附加值或高技术含量产品,国外竞争对 
手往往选择在这些企业出口尚未形成规模时提起调查,企图以高昂的应诉代价迫使中国 
企业放弃或推出美国市场。计算机设备、打印机设备、网络控制器、半导体芯片、监控 
设备、电池等产品都成为337 调查重点“关照”对象。在我国涉案的诸多产品中,机电 
产品占2/3。 
应诉与否理性抉择由于337 案的调查时间短、程序复杂、诉讼费用高,让很多中国
企业望而却步。据悉,337 调查程序时间一般为12~15 个月;专利类案件的诉讼费用为 
120~150 万美元,商标类案件约为20 万美元。 
“整个诉讼过程,双鹿的律师费用就达七、八十万美元,这还不算出差、做相关实 
验的费用,企业支付费用的确非常昂贵。”双鹿电池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军杰对记 
者说。行业协会召开若干个协调会,除了动员企业应诉,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商议费用分 
摊事宜。据悉,应诉企业的费用一般按照企业的出口量、企业大小协商分摊。 
余本林指出,除了应诉门槛制约企业应诉能力外,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 
理体系和对中美知识产权立法差异的了解,同时加工贸易方式也制约了企业应诉的主动 
性。 
此次“337 调查”最终取得胜利给众多遭遇337 的企业以信心和鼓励。而中国电池 
39 
企业的抱团应战更成为中国企业抵御337 官司的典范。 
冉瑞雪告诫意应诉企业应最大程度的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她认为,有的案件虽然 
最后打赢了官司,但却付出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成本,而和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 
式。和解并不意味放弃,只有应诉才能争取到更符合中国企业利益的和解条件。为此, 
冉瑞雪给企业支了一招:用“规避设计”方式应诉。据悉,一般来说,企业应诉有三种 
方式,即“作不侵权抗辩”、“打专利无效”和“规避设计”。冉瑞雪表示,用前两种方 
式打官司非常不易,而如果被诉企业可以在调查期间绕开专利权人的专利进行规避设计, 
则可一次性解决问题。 
长期就职于美国的知识产权专家李靖呼吁,企业应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他认为,建立知识产权策略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一旦被提起诉讼,也可以利用应 
诉技巧积极应诉,减少损失。 
丁亮也支招:企业应当时常关注自身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向; 
当遭遇337 调查决定应诉时,需聘请有经验的美国律师和中国律师参与;另外应诉企业 
还应了解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判例和美国知识产权法,随时了解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以及对方律师送达的文件,并在证据开释中予以积极配合。 
李靖认为,如果企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储备,更可以向对方提出反诉,更可增加企 
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对投资者的潜在吸引力。 
思考题: 
1、什么是“337 条款”? 
2、根据上述资料,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美国的“337 条款”?
40 
案例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全球应用软件外包市场正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而全球软件产值中1/3 需要通 
过外包来完成,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以软件和信息 
服务业外包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转移蓬勃发展,新一轮服务外包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 
济效益。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司长单庆江在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上指出,发展软件 
与信息服务外包,对促进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带动国民 
经济的持续增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国软件和信息 
服务外包和世界的信息服务外包潮流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中国具有明确 
的优势,可以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使我国赢得了 
重要的发展机遇。 
商务部外资司处长李舸认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对促进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 
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第一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是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 
新方式。国际外包业务是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向公司外转移,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和 
服务转向低成本国家,进一步推动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吸收外资投资的新的增长点优化 
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提高吸收外资投资质量。同时外包业务发展也将提高当地服务业专 
业化水平降低当地商务成本,优化当地权利,从而提高吸收的能力。第二承接跨国公司 
的服务外包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新的增长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出口方式,没有污染、低能 
耗,有利于改变中国制成品的扩大中国企业在服务提升中国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第三 
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是劳务输出的方式,相当于中国境内实心劳务出口,新增就业 
机会而且培养高级通过消化吸收逐步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2000 年时明确指出,我们 
再继续鼓励外商服务业重视跨国公司内部服务业外包新趋势,积极创造条件以新的方式 
吸收外资的新领域。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扩大份额及避免在 
国际竞争处于劣势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吸收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公司力度。 
单庆江指出,要做大做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首先要加强专题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正常环 
境,积极推动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持续的跟踪 
调查研究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条件和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政策,法律, 
市场,社会以及技术发展等问题,加强研究。制定战略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share_stone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share_stone
 
王菲基本信息表
王菲基本信息表王菲基本信息表
王菲基本信息表share_stone
 
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
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
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Cheri_Wilcox
 
罗鹏基本信息表
罗鹏基本信息表罗鹏基本信息表
罗鹏基本信息表share_stone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国际结算-课程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share_stone
 
国际结算习题集
国际结算习题集国际结算习题集
国际结算习题集share_stone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share_stone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share_stone
 

Viewers also liked (11)

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王菲基本信息表
王菲基本信息表王菲基本信息表
王菲基本信息表
 
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
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
Emerging Technologies: IWBs
 
名家思想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
名家思想
 
罗鹏基本信息表
罗鹏基本信息表罗鹏基本信息表
罗鹏基本信息表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国际结算-课程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
 
国际结算习题集
国际结算习题集国际结算习题集
国际结算习题集
 
Teori permainan emmy
Teori permainan emmyTeori permainan emmy
Teori permainan emmy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及答案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Similar to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share_stone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ssuser9b5eb1
 
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sp1104843984
 
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France Houdard
 
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
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
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Kantar Media CIC
 
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sp1104843984
 

Similar to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7)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ppt
 
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花洒市场分析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中国,世界经济的拯救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
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
群邑中国与CIC共同把脉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奢侈品风潮”
 
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我们面临的挑战 (MDG Gap Task Force Report 2013 in Chinese)
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我们面临的挑战 (MDG Gap Task Force Report 2013 in Chinese)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我们面临的挑战 (MDG Gap Task Force Report 2013 in Chinese)
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我们面临的挑战 (MDG Gap Task Force Report 2013 in Chinese)
 
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水泵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More from share_stone

李庆利基本信息表
李庆利基本信息表李庆利基本信息表
李庆利基本信息表share_stone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share_stone
 
鲁玉秀基本信息表
鲁玉秀基本信息表鲁玉秀基本信息表
鲁玉秀基本信息表share_stone
 
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
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
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share_stone
 
国际贸易(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简介)国际贸易(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简介)share_stone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share_stone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share_stone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share_stone
 
218987635 13-14-2校历
218987635 13-14-2校历218987635 13-14-2校历
218987635 13-14-2校历share_stone
 
218987628 13-14-1-校历
218987628 13-14-1-校历218987628 13-14-1-校历
218987628 13-14-1-校历share_stone
 
10 11-2 学期校历
10 11-2 学期校历10 11-2 学期校历
10 11-2 学期校历share_stone
 
10 11-1学期校历
10 11-1学期校历10 11-1学期校历
10 11-1学期校历share_stone
 
12 13-2 学期校历
12 13-2 学期校历12 13-2 学期校历
12 13-2 学期校历share_stone
 
12 13-1 学期校历
12 13-1 学期校历12 13-1 学期校历
12 13-1 学期校历share_stone
 

More from share_stone (16)

李庆利基本信息表
李庆利基本信息表李庆利基本信息表
李庆利基本信息表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 课程简介
 
鲁玉秀基本信息表
鲁玉秀基本信息表鲁玉秀基本信息表
鲁玉秀基本信息表
 
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
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
国贸-指定教材及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简介)国际贸易(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简介)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完整版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
 
218987635 13-14-2校历
218987635 13-14-2校历218987635 13-14-2校历
218987635 13-14-2校历
 
218987628 13-14-1-校历
218987628 13-14-1-校历218987628 13-14-1-校历
218987628 13-14-1-校历
 
10 11-2 学期校历
10 11-2 学期校历10 11-2 学期校历
10 11-2 学期校历
 
10 11-1学期校历
10 11-1学期校历10 11-1学期校历
10 11-1学期校历
 
12 13-2 学期校历
12 13-2 学期校历12 13-2 学期校历
12 13-2 学期校历
 
12 13-1 学期校历
12 13-1 学期校历12 13-1 学期校历
12 13-1 学期校历
 

Recently uploaded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kathrynalvarez364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mekosin001123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jakepaige317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mekosin001123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kathrynalvarez364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kathrynalvarez364
 

Recently uploaded (6)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重点专业-国际贸易案例最终版

  • 1. “国际经济与贸易”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成果之四 国际贸易 案例选编 主编:杨艳琴 李彩红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 2. 2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 … … …… … … 7 第三章 国际分工… ………… ……… ……… ……… ……… …11 第四章 世界市场… ………… ……… ……… ……… ……… …13 第五章 世界市场价格……… ……… ……… ……… ……… …21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 ……… ……… ……… …28 第七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 ……… ……… …32 第八章 国际贸易促进……… ……… ……… ……… ……… …40 第九章 关税……… ………… ……… ……… ……… ……… …51 第十章 非关税壁垒………… ……… ……… ……… ……… …54 第十一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 ……… …56 第十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 ……… ……… ……… ……… …60 第十三章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 ……… ……… …62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行为管制… ……… ……… …68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 ……… ……… ……… …71 第十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 ……… ……… ……… ……… …75
  • 3. 3 第一章 导 论 案例一 谁在推升国际铁矿石价格? 在中国钢铁企业无奈接受了国际两大铁矿石供应商71.5%的残酷涨价现实之后,另 一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再次向中国企业开出了涨幅为103%-114% 的“天价”。尽管在中国企业联手作战的阵势面前,BHP最终回归到了国际基准价的 轨道上,但由此引发的价格原罪追问却不应当停止。 巨头垄断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铁矿石价格涨幅在30%%以内,钢铁企业可以勉强承受。因 此,当升幅为71.5%的价格被“基准”下来之后,中国企业除了惊愕就是不得不为此痛 苦埋单。 对于资源和市场的垄断造就了巨头们的霸气。BHP认为,从巴西到中国运费远高 于从澳大利亚到中国,为了使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到中国的到岸价处于同一水平,B HP坚持2005 至2006 年每吨矿价再加7.5 美元至10 美元,否则将放弃与中国的长期 供货合同。在中国16 家最大的钢铁企业死守防线的态度面前,BHP最终作出了让步。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中国企业赢得了本轮回合的胜利,但国内钢厂与BHP谈判的铁 矿石价格是按离岸价达成一致的,这个价格是不包括海运运费的。而按照惯例,钢厂与 矿石提供商签订的合同是按到岸价签订的,到岸价格是包括运费的。因此,根据BHP 网站上刊登的最新公告,BHP矿业总裁GraemeHunt称,虽然BHP没能与 中国钢厂就海运费价差问题达成一致,但会在今后继续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如此, 目前航运企业也正在与客户进行一年一次的航运价格谈判,新的价格合同不久也将生效。 专家预测,亚洲的运价将连续第三年上涨。而钢厂进口铁矿石的海运费又将掌握在BH P等铁矿石供应商和航运企业手中。 日本企业下套做局 在亚太地区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的谈判中,日本长期垄断着价格的话语权。虽然 2003 年中国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也加入到了谈判者的行列,但贸易格局的变化并没 有增强中国钢铁企业的定价能力。按照国际惯例,在日本和中国作为需求方与三大铁矿 石巨头所进行的分别谈判中,只要任何双方达成谈判结果,这一结果就将被其他各方接 受。
  • 4. 与中国相比,日本本土所蕴藏的铁矿石资源可以用荒芜来形容。据了解,日本钢 铁生产商每年大约需要1.3 亿吨铁矿石。因今年铁矿石涨价日本钢铁生产商要增加2000 多亿日元开支,再加上煤炭、锰矿石等原料以及原料运费涨价等因素,日本钢铁行业将 增加1万多亿日元的成本,相当于去年该行业的利润总和。既然如此,日本企业为什么 还要在高攀的铁矿石价格面前潇洒摆阔呢? “日本企业在对中国下套做局。”——观察家们几乎异口同声。不过,与在石油等 能源领域直接向中国发起纯粹争夺不同,这次日本在铁矿石上向中国发起的挑战则更具 有隐蔽性和冲击性,即试图通过设置价格陷阱,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挤压中国钢铁企 业的生存空间。 据中国钢协副会长罗冰生预计,2005 年中国出口钢材将超过1000 万吨,这对传统 的钢铁出口大国日本将形成冲击。日本认识到,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正进入一个前所未 有的膨胀期,巨大的需求量使得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对外来矿石的需求更迫切,进口铁 矿石的数量已占国内整个钢铁业所需量的50%。而大幅提升钢铁业制造成本,将扰乱中 国钢铁企业的正常发展。 从短期来看,日本企业无疑会跟着中国企业一起为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抬升付费,但 专家指出,虽然同样涨价,但是企业的承受能力不同。目前,在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 中,新日铁等都占有很大股份,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墙内损失墙外 补,日本公司将同澳大利亚人和巴西人一起收获暴增的利润。特别是,由于日元对美元 的升值作用,使得日本进口成本并不像实际定价的涨幅那么大,这就为日本企业提供了 很好的回旋空间。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稳定,美元的进一步走跌会拉大中国的实 际进口成本,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速度将超过日本企业。日本上演“苦肉计”可谓绞尽 脑汁。 印度“乘人之危”? 国际市场因为多国企业的广泛参与变得扑朔迷离,同时也被多种角逐力量演绎得风 云跌宕甚至暗藏危机。当我们将目光从日本移向印度时,同样发现了印度企业也对中国 做起了铁矿石的价格文章。 不过,同日本相比,印度对中国的“设槛”可能要光明磊落得多。印度国家计划委 员会顾问小组组长普拉纳布·森日前表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抑制铁矿石出口,目的在 于“督促”中国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印度的焦炭出口。据悉,由于印度焦炭严重 短缺,几乎80%依赖从中国进口,因此,印度近年来一直希望能与中国达成“铁矿石换 4
  • 5. 焦炭计划”(用4船铁矿石换取中国一船焦炭),但却一直未能如愿。而今年进口铁矿 石71%的天价涨幅则让印度重新找到了与中方谈判的砝码。 权威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焦炭配额管理的有关事宜统归商务部负责。前不久,商务 部已经公布了焦炭出口的配额数量,共1400 万吨。这个数字不会轻易变动。而且焦炭 自去年以来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内焦炭企业面临着产业整合、产量 控制和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国家也不主张增加焦炭出口。因此,今年印度可行的交换 方式仅仅局限于1400 万吨出口配额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无法满足印度要求 的前提下,中国钢铁企业可能要承受印度铁矿石商发力的价格“钳制”。不过,人们相 信,中印经贸关系日益弥散开来的阳光迟早会驱走罩在两国间的铁矿石阴影。 中国当自省 虽然我们可以对日本企业“损人”的行为予以谴责,也可以对印度政府的“不义” 之举表示愤慨,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检讨自己作为一个铁矿石进口大国所应当承担 5 的责任。 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强劲增长,中国已有过多次将国际铁矿石、铜、石油、棉花 等商品价格大幅推高的教训。而此次铁矿石涨价的源头之一也应该是来自中国。数据显 示,2004 年中国生铁产量同比增加24%,达4891 万吨,生铁增量占全球全年生铁增量 的84%;在此带动下,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从2003 年的1.48 亿吨上升到2.08 亿吨,同 比上升40%%;而同期日本铁矿石进口量只增加280 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到中国的 铁矿石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制造钢坯、钢锭等粗钢产品,而生产这些钢铁初级产品的用 户都是高耗能、高污染、面临淘汰的小企业,而当作为初级产品的钢坯如果大量出口, 就势必恶化铁矿石的供需矛盾。 问题: 1、国际市场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谁在推升国际铁矿石价格? 2、作为铁矿石消费大国的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波动? 案例二 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 两头在外经济亟待转型 谈起全国的经济发展,人们总是说:东部率先,广东争先。而在广东,当地人更爱 提两句话: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因此,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广东遇到的问题,有可能也是许多地区将要遇到 的问题;广东的成功经验,可以成为全国的借鉴;广东的挫折,也可以为全国提供教训。”
  • 6. 经过26 年的强劲发展,陆地面积只占全国1.85%的广东,贡献了占全国1/9 的经济总量、 1/7 的财税收入、1/4 的外资总额、1/3 的对外贸易金额,更重要的是,广东贡献了深圳 速度、珠江模式、市场机制,贡献了改革开放意识和经验。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下,广东正试图“闯出一条新路”。一场发展模式转型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个先行地悄 然展开。 发展到了关键时期 在广东,这些年来,许多人开始关注“清远现象”。清远市,距广州不足百公里, 属粤北山区。咫尺之遥,却在珠三角风生水起、溢彩流光的20 多年里,沉寂甚至被遗 忘。当珠三角人均GDP 已经超过5200 美元时,以清远为代表的粤北山区,依然不足1000 美元。清远穷得没道理啊———许多人对此大为不解。不过,当广东认真研究了自己的 经济结构之后,猛然醒悟:当年,“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是广东阶段性发展的必然 选择,也为广东今日的财富积累立下卓越功勋,但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 6 贸易经济,也带来了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偏大、对内辐射有限的缺憾。 清远,以及整个粤北山区和粤东粤西两翼,与珠三角之间由此出现了区域经济断层, 差距节节扩大;而珠三角地区在快速发展了20 多年后的今天,也陷入了产业层次较低、 企业规模偏小、资源消耗较大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局”。26 年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了85.7 倍,年均增长超过13%,放眼国内实为罕见。然而,眼下广东说的最多的一 句话却是:“发展面临关键时期。”现在,转型课题又一次“先行”地摆在广东面前。 如何转,才能继续保持“排头兵”地位,才能再领科学发展的风气之先? 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两座“城”的横空出世,颇能体现广东的“转型”思路。一座是在广州东北部熠熠 生辉的科学城。一座是在番禺小谷围岛上拔地而起的大学城。两座城都风景绝佳,两座 城都是大手笔:大学城投资逾300 亿元,聚集了广东10 所高校和10 多万学子;科学城 占地37 平方公里,吸引了上千个研发机构、各类工程中心。但是,广东的“风景”不 只于此。在广东决策者心中,这两个加起来不到60 平方公里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已成 为实现广东模式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们,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科学教育文化,是广东 新一轮战略构想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寻找经济增长方式如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广东经济的致命弱点就是自主创新能 力不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广东的发展后劲,关系科学发展。然而,要迅速拉长 以自主创新为内核的内源型经济这条短腿,广东压力不小。它表现在,以加工贸易为特
  • 7. 色的外源型经济,造成了广东民众自主创业意识不强、与浙江人行商文化形成对比鲜明 的坐商文化;教育、科研的力量也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一些习惯了招商引资的 7 各级地方政府,一时还难以适应内源型经济的特点。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 2004 年底,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就明确指出:“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 作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要搭建并利用好这个平台。”2004 年6 月,珠江流域的9 个省 区以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最高行政首脑,共同签署了9+2 的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从 那以后,他们经常坐下来,讨论如何更快打通基础设施瓶颈,修路通江;商议着彼此之 间金融业、制造业、劳动力如何互补,珠江流域怎么携手共治,信息平台如何共享;最 近,更一起谋划着9+2 的“十一五”整体规划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广东的领导深知责重山 岳,常常以此自勉。细心的人们已经发现,广东现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越 过了一域、一时、一任。 新路为什么更难行?血路需要“破”的勇气、“革”的力度,新路则追求“闯”的 技巧、“立”的水平;为追求跨越式发展,血路的杀出难免要阶段性地难以顾及部分人 群的利益,付出包括环境、资源等成本代价,而新路的目标是在既有速度的基础上通过 各种创新,追求效率与效益,公平与和谐。一个新思路,一种新模式,其产生和成熟的 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其间,还会不断伴随着矛盾、探索、解决,这在过去26 年 的广东,本身也是一个屡屡发生的过程。广东能取得今日之辉煌,得益于两大法宝:中 央的指导、支持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的激情、胆识和奋进。 人们期待广东,相信广东,祝福广东。 问题: 1、广东的加工贸易出什么问题了? 2、你认为广东加工贸易应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案例三 对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看法 战后20 世纪60 年代,日本在经济上的表现的确令人咋舌,50 年代就恢复了战前水 平,60 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80 年代取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尽管 历经10 余年通缩背景下的萧条,依旧坐稳老二位置。我国所谓的后发优势,俨然要成 为世界工厂,而在近代史上堪为世界工厂的只有英国和日本,说实话,我国要从鬼子手
  • 8. 里接棒,实在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窃以为,世界工厂绝对不是依靠人海战术就能获得的 “名号”,不能以成本低廉作为世界工厂的标识,拥有多少自主的品牌才是衡量世界工 厂的标杆,那么我国有哪一个品牌是完全自主且真正拥有国际盛名的呢?不要告诉我是 海尔,连500 强都不是的企业是妄称世界品牌的,也不要告诉我是蛇吞象后的LENO VO,谁都知道,没有IBM的光环,联想,“连想都不要想”。所以我国目前充其量不 过是“世界加工厂”,更象是日本在60、70 年代经济腾飞时的水准,轻纺行业对于国际 市场犹如洪水猛兽,机电产品也跃跃欲试,可惜与日本不同,核心技术掌握的太少,(而 日本的品牌之多,用“抵制日货”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诠释了)。所以,如果“人海战 术”的发展模式在未来没有根本的改善,后发优势将逐渐变成后发劣势,那么如果几十 年后,与日本一战,我们是雪耻还是重蹈覆辙,可谓难以预料。 问题:中国当前成为“世界工厂”与当年英国、日本成为世界工厂有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如有,在哪些方面? 8
  • 9. 9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案例一 纺织业“曲线出口”暗藏隐忧 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 年1 月25 日报道,面对欧美国家频繁启动保护措施和设立 贸易壁垒,一些纺织企业正在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优惠条件加快“走出 去”步伐,在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投资建厂以实现“曲线出口”。由于贸 易保护的多变性、投资环境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我国纺织业掀起的“东盟热”背后 暗藏诸多隐忧。 2005 年中美、中欧之间围绕纺织品的贸易摩擦接二连三,纺织行业就像坐上了“过 山车”。为了绕过壁垒,不少专家给陷入困境的纺织企业支招: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纺织 业存在互补关系,中国纺织业出口主要是向欧美等地区提供服装等消费品,而与东盟国 家的纺织品贸易则更多地集中在纱线、棉布、化纤布等半成品方面。我国纺织行业国际 竞争能力比较强,不少东盟国家也把纺织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在东盟国家投资 建厂发展纺织品加工业,可以有效规避贸易摩擦、降低贸易风险。 目前,这种取道东盟“曲线出口”的做法正在被企业纷纷采用。宁波申洲针织集团 有限公司最近表示,将斥资3 千多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服装工厂,产品将从那里直接出 口美国市场。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 年8 月底,中国在柬埔寨、越南、老挝 等地投资的企业已超过1000 家,其中相当部分是纺织品企业。 广西社科院东盟问题专家古小松对此深表忧虑,他认为,如今频遭发达国家贸易壁 垒的中国,就是外贸快速增长的东盟国家未来的样本。如果我国纺织企业不在产业升级 和实施品牌战略上下工夫,而把精力放在‘东躲西移’寻找生存空间,最后很可能是在 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 事实上,欧美设置贸易壁垒的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中国,东盟国家也同样可能遭遇 来自发达国家的“阻击”。我国纺织企业在海外寻求“避风港”的意图一旦被发达国家 识破,投资所在国必然也会遭到反倾销等手段的指控。 鞋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05 年夏天,欧盟分别对中国生产的劳保鞋和部分皮鞋 进行反倾销调查,其中皮鞋涉案金额高达7 亿多欧元,涉案企业1200 家。正当我国企 业寄希望于在东盟投资建厂“曲线出口”的时候,接受产业转移最多的越南最近也被欧 盟委员会列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令不少打算在越南大干一场的中国鞋企措手不及,有
  • 10. 10 些企业甚至已经准备把工厂低价盘出去。 另一方面,大部分东盟国家欢迎投资的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对蜂拥而 至的我国原料加工型企业持观望态度,一旦我国纺织企业抢夺了东道国的出口市场或者 挤垮了本土企业,便会遭到种种歧视性干扰政策的排斥。 汽车组装产业在越南市场的困境很能说明问题:近年来,越南汽车市场掀起了“中 国热”,约有30 多家汽车组装企业的进口零配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引起了本土汽车 企业的恐慌和打压。越南工业部在对36 家企业进行突击性检查后称,只有14 家企业达 到越南标准。 纺织品可能比汽车零配件遇到的麻烦还要大得多,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负责人 认为,目前,纺织品在越南、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 拥有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的我国直接投资企业的介入,原来的“蛋糕”将被重新切分, 外来企业必然面临东道国的种种刁难和排挤。 此外,由于东盟国家投资环境差异性很大,急于寻找出口新渠道的我国纺织企业很 容易陷入“走出去易、站得稳难”的尴尬局面。东盟各国的投资体制、产业基础、配套 条件和劳动力素质等各不相同,有些看似充满商机的“乐土”却是布满危机的“泥潭”。 中越边境城市崇左市商务局副局长严耀新说,事实上,外商在越南申请办理投资项 目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进口关税政策多变,越南进口 关税政策经常会随着其产业政策的调整或为保护其国内企业利益而变动,而企业在申请 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除按规定应交付的各种费用外,大量的其他额外收费现象普遍 存在。 根据上述情况,试分析: 1、中国纺织企业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曲线出口”的原因。 2、“曲线出口”遇到了哪些问题? 3、谈谈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案例二 中国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机制 2004 年12 月1 日,一直备受关注的中航油董事会披露,由于在投机性石油衍生产 品贸易(石油期货)中蒙受重大损失,截止到2004 年11 月29 日,该公司预期累计损失 达5.5 亿美元。这一亏损额已相当于中航油新加坡上市公司的市值,公司不得不寻求法 院破产保护。对于中航油事件,外电评论此事堪比“巴林银行丑闻”,其所带来的负面
  • 11. 11 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余波未了”。 我们所说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公司在从事金融运作中,因某些因素发生意外 的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属于经济风险,纯粹或投机风险,可管理风险。金 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 险、国家风险和系统风险。中航油事件主要涉及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1)市场风险主 要指有关主体在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工具交易时,因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动,而 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拿中航油公司本身来说,主要是在石油期货中错误估计形势: 做石油期货空头,2004 年7 月份左右,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40 美元的时候,中航油错 误判断原油市场,大量抛空原油期货,但在投资期内石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到10 月 26 日国际原油价格迅速攀升到每桶56 美元,使该司蒙受巨额损失;(2)操作风险主要指 有关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因交易系统不完善或失灵,模型选择失当,管理失误,控制缺 乏,欺诈或其他人为错误,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据报导,中航油违规操作主要有 三个方面,①做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根据《国有企业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 对于国内目前具有从事境外期货交易资格的上市公司来说,只能做套期保值,不允许做 投机交易,但中航油公司似乎对此视若惘然。②场外交易。③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到 2004 年10 月,中航油持有的期货交易总量已达到5200 万桶,超过了公司每年实际进口 量三倍以上。除了对上述原因外,中航油集团的内部监控机制形同虚设,陈久霖违规操 作多时,但总公司却无人知晓,最终导致该司5.5 亿美元巨额损失惨剧的发生。 评析 “中航油”事件暴露了我们的不足,痛定思痛,当务之急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防范,才能避免类似惨剧的发生:(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金融风险的教育:改革开 放20 年来,尽管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国家对各种金融风险大包大揽,总体上 国内市场处于低风险运营状态。如此环境下成长的中国企业对何谓金融风险,其危害有 多大及如何防范知之甚少,一旦走出国门,即使有规可循,也聘请了投资顾问,但深层 的风险意识淡薄问题并未解决,加之国际金融市场本身危机四伏,倘若企业内控制度稍 有疏忽,中航油事件就在所难免。因此,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教育迫在眉睫。(2)必须建 立机构高层人员的约束机制:众所周知,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制度上出了漏洞,而 此次的中航油事件与巴林银行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就是高层个人失误导致的机构巨额 损失。中航油规定亏损在500 万美元就必须上报,但实际情况是亏损达到了5.5 亿。为 此,中国企业必须在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本运营,亏损限额控制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 12. 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3)尽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应当规定,跨国经营的企业,一旦因经营管理原因出现严重亏损的,就要像对出现矿难 的煤矿领导一样,对直接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严加处罚。当然,要赏罚分明,避免挫伤 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4)加快完善和出台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金融经济活动应在严格 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界定下进行。为此,应针对我国已经开始运行的证券,期货,信托 业加快相关法规的立法进度,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健全监管 体制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维护金融秩序。 启示 从中航油事件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教训: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些国 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在严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树立金融风险的意识,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 范机制。 要说十年前巴林银行的倒闭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和监管者上了一课,那麽2004 年的 中航油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愿国人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莫让惨剧再次上演! 12 问题分析: 1、海外经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那些? 2、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有那些?
  • 13. 13 第三章 国际分工 案例一 关于对国际采购中唯一供应商大幅提价的处理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投身国际分工, 参与跨国企业的配套协作,加快融入全球生产配套体系和跨国公司采购供应体系之中。 这些跨国公司在发出分包生产合同给中国企业的同时,往往会指定专门的原料供应商以 保证其工艺品质,这些供应商往往分布在欧美各地。因此,国内企业在安排好生产的同 时,也卷入到国际采购行列中。由于国际采购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固有的风险,加大了 这些国内企业在采购和供应上的成本和经营风险,尤其是遇到某些原料只有一个可选供 应商的情况。 T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某世界知名整机厂制造和加工部件。在部件表面处理的工序 中,需要大量使用某种耗材。整机厂在工艺手册中,详细说明了该耗材的技术参数,指 定唯一的供应商是W 公司。因此,长期以来T 公司一直从W 公司在英国的工厂进口这一 物料。2007 年8 月,T 公司收到W 公司的加价要求,加价幅度高达20%。如此,不仅将 大大地增加T 公司的采购支出,而且由于T 公司与整机厂的合作协议,这类耗材的成本 是由T 公司包干的,没法转嫁到整机厂身上,这意味着T 公司的利润会因此降低。 案件处理T 公司的采购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首先,要求W 公司解释大幅加价的理由。 其次,根据工艺手册中说明的该耗材的技术参数向相关的供应商询价,了解行情。 由于T 公司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可观的使用数量,很快就收到了不少厂家的回复。在同 等的规格下,价格要比W 公司低很多,并有一些厂家积极地提供了产品的相关认证,以 此说明本身的产品与W 公司的产品质量相当甚至更好。 W 公司自恃在行业中的地位,在以前业务中一直有“牌大欺客”的作风,这次也不 例外。在T 公司的连连追问下,只简单解释加价是因为“成本增加”。因此,T 公司判断, W 公司一直作为T 公司该物料的唯一供应商,可能认为采购方已势成骑虎,从而提价盘 剥采购方。 T 公司一方面继续联系W 公司要求解释具体是哪方面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向整 机厂反映情况。同时,要求整机厂在手册中增加可选的供应商,引入竞争,从而打破W 公司唯一供应的垄断地位。整机厂答复可以考虑,但表示试验新样品和认证新供应商的
  • 14. 时间会比较长。由于T 公司现有的库存不断减少,明显等不到新供应商通过认证进入供 应商清单的那一天。 T 公司进而希望整机厂直接协调买卖双方的价格问题,或者,由整机厂牵头联合其 它也使用该耗材的分包厂,跟T 公司一起组成一个采购联盟。如果能组成联盟进行集团 采购,将增加与W 公司谈判的筹码,应该可以取得更好的价钱和服务。但整机厂的反应 令人失望。 14 这么看来,只有和W 公司短兵相接了,谈多少是多少,谈不动就只能挨宰了。 这时,W 公司终于回复了。这次物料提价除了每年例行的2%的涨价以外,主要是其 原料来自中国,而中国在今年的7 月1 日取消了出口补贴,导致了成本的大幅上升。T 公司迅速查证,证实该物料的原料的确来自中国并且中国政府确实刚刚对对该原料取消 了5%退税。 这只说明W 公司找到了个很好的机会提价,但提价的幅度不合理。 T 公司的采购人员进行了简单测算。假定中国的原料生产者为补偿退税损失而向W 公司提价5%,而该原料约占该耗材成本的50%,反映为成品价格上升2.5%,加上例行的 每年涨价2%,合计为4.5%。考虑到英镑对人民币持续升值,保守估计W 公司的外汇收 益可以在1.5%左右。因此,T 公司向W 公司还价:只同意加价3%。 经过艰难的谈判,最后双方同意加价5%。大致符合T 公司的预期,节省了大量的资 金。 案件启示通过这次事情,T 公司认识到W 公司的价格已高过市场行情,并且还会不 断地借机提价,任其发展下去,对公司的营利目标相当不利。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当 务之急是推动整机厂尽快增加新供应商。但整机厂庞大的机构和拖拉的作风,新供应商 的认证工作迟迟不见有实质的进展。T 公司再次建议,根据整机厂工艺手册上的材料规 格对应一个同等的或更高的行业标准,将这个标准写入工艺手册。由此一来,只要符合 这个行业标准并取得该认证的众多厂家就可以自动地获得该整机厂合格供应商的资格。 从而解决了唯一供应商的问题。这也省去了整机厂认证新供应商的手续。为了给整机厂 施加压力,T 公司表示如果整机厂没有在日程内完成相应的事项,T 公司会在将来的合 同中收取相应附加费以转嫁W 公司的提价。 问题分析: 1、T 公司遭遇供应商提价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T 公司化解风险的手段有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 15. 15 第四章 世界市场 案例一 非洲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新市场 从北京首届非洲投资论坛到开普敦第16 届非洲经济峰会,从华盛顿第五届非洲成 长与机会论坛到第一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近期围绕着非洲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主 题所召开的一个又一个大型国际性会议让人们在强烈感受辽阔非洲魅力的同时,更加清 晰地看到了穿梭和忙碌于非洲大地上许多国家的身影。 八方伸出橄榄枝 五十多种贵重稀有矿产品、八百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具有丰厚经济价值的可可、咖 啡与棕榈,富饶的非洲对外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诱惑。 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这些财大气粗的富国一度曾根本没有将非洲纳入自己的投资 视野和合作版图,可如今纷纷放下架子并走进非洲。布什及其他美国高官排着长队访问 非洲,创造了美国对非关系的历史纪录。美国宣布取消对利比亚长达20 年的经济制裁, 此举表明白宫的目的非常明确:美国要与所有的非洲国家交朋友。无独有偶,日本首相 小泉也在前不久造访埃塞俄比亚、加纳等国,这是小泉出任首相以后首次访问非洲。日 本的底气也很充足:日本与非洲既没有殖民主义历史,也没有经济与政治瓜葛的记录, 完全可以和非洲成为铁哥们。 为非洲描绘出一幅经济发展的诱人蓝图是发达国家示好的又一促销手段。布什政府 策动智囊机构制定了消除非洲饥荒计划、贸易促进非洲发展计划、非洲教育计划以及保 护刚果盆地雨林合作计划等一系列合作方案。欧盟精心策划推出了《对非战略文件》, 并在文件中公开打出了“非洲人自己治理非洲”的鲜明旗帜,其讨好对方的动机不言自 明。不仅如此,欧盟日前还在马不停蹄地为非洲制订一项经济发展“总平面图”,目标 是建设诸如交通、电信和铁路服务等跨非洲的基础设施网络。 然而,被贫困浸泡太久的非洲人民更加渴望的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扶持与帮助,于 是减免债务、增加贷款等金融工具都派上了用场。一年前的八国峰会上,“富人俱乐部” 决定免除非洲18 个重债贫困国400 亿美元的债务,与此同时,八国首脑还一致同意在 今后5 年增加100 亿美元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贷款。当然在所有向非洲提供援助的国 家中,日本似乎显得特别卖力。就在前不久访非期间,小泉信誓旦旦地承诺今后3年日 本对非洲的直接援助将翻一番。
  • 16.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向非洲释放出的友好能量愈发热烈。目前,中国已经 与31 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债务勾销协议,勾销的债务总额占这些国家积欠中国债务的60% 强。而一个更加具有战略性的全新举措是,在首届非洲投资论坛上,中国政府发表了《中 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中非关系进行战略总结, 也是继《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之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份对外政策白皮书。 竞逐投资贸易大市场 谋求投资与贸易的多元化以分散国际市场的风险是所有国家的选择,特别是在发达 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新兴市场国家产品竞争力日渐强大的国际经济生态中,非洲以 其不可替代的资源与要素优势吸引了许多国家投资贸易的眼光。 过去5 年中,非洲经济达到了年均增长5%的速度,世界银行预计,未来5-10 年, 非洲经济年均增长有望保持在3.5%左右。这种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一方面将为非洲投资 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加大了非洲国家的消费需求能力和支 16 付能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资料显示,目前1/3 的非洲国家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中国。另 据南非一家公司的最新调查表明,非洲目前拥有7.5 万多名百万富翁,他们的财产共计 7000 亿美元左右。谁最先抓住了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谁就能够抢到非洲市场的最大发 言权。 还须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非洲地区由于具备了市场成本优势,因此外国 直接投资回报率一般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据美国商业部最新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 区的外部直接投资回报率达24%-30%,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16-18%的平均回报率。 由于历史原因,欧洲一直在非洲市场保持着强于美国的凌厉攻势。目前,欧盟占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场40%,在此处的投资占其全球总投资额的32%,不仅如此,欧盟 早在4 年前就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签订了《贸易、发展与合作协议》,协 议规定,南非与欧盟在12 年内相互开放市场,这就使得超过86%的欧盟出口商品免税进 入了南部非洲大市场。但与欧盟相比,美国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场只占了7.7%,投资 仅占8%。这种尴尬的结果让美国很难接受,因此,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成为布什政 府主攻非洲的重头戏。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对非投资正在以年30%以上的比例增长。 与发达国家进入非洲投资贸易市场相比,中国虽然慢了半拍但却后来者居上。目前 中国在非洲设立的合资企业已超过600 家。2005 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近400 亿美元, 中国已超越英国,成为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与发达国家仅仅进
  • 17. 行能源和工业品的投资贸易不同,中国在非洲投资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行业。 在塞拉利昂,中国投资2 亿美元启动该国的旅游业;在安哥拉,中国正在重建颇具传奇 色彩的本格拉铁路;在苏丹,一项总额12 亿美元的水电大坝建造工程的大部分技术由 中国提供。 作为一项全新的贸易举措,中国政府日前在非洲国家正式启动了建立“境外经贸合 作区”计划,首期建设投资2.67 亿美元的第一个非洲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Lek ki自由贸易区将于两年内完成。此举初衷虽然在于避开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但客观 17 上为中国商品和投资进入非洲广阔的腹地开辟了新的途径。 争夺石油资源话语权 资料表明,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950 亿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对非洲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目前,美国从非洲 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进口比重的15%,而到2015 年将提高到25%。正因如此,美国能源 部已拟定计划,每年对非洲石油产业投资要达到100 亿美元。 由美国政府直接推动和支持的美国石油公司正在非洲疯狂攻城略地。石油巨头埃克 森—美孚公司投巨资铺设了一条长达1000 公里左右的输油管道,将乍得的石油输往喀 麦隆的大西洋沿岸;雪佛龙公司计划在今后5 年内投资200 亿美元,扩大其在非洲的石 油生产能力;埃索公司在安哥拉获得的3 个深海石油开采项目的总投资近百亿美元。在 几内亚湾地区,美国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已经覆盖20 万平方公里,涉及近10 个国家。 以非洲作为自己根据地的欧洲国家,由于感觉到了美国的凌厉攻势,促使其挥师跃 进的势头更加凶猛。英荷壳牌公司不仅是非洲最大的油储国尼日利亚的头号产油商,而 且一直霸占着其他国家与利比亚的绝大多数合作项目。法国道达尔等石油公司正在喀麦 隆、乍得和加蓬大把撒钱,其在安哥拉的项目将分别于2008 年和2006 年建成投产,而 且,道达尔计划在今后五年内投资100 亿美元用于尼日利亚石油上游生产和开发利用。 作为进入非洲石油市场的一个后来者,代表中国利益的“国家队”也在与国际石油 巨头们的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尼日利亚,中海油前不久以近23 亿美元的价格 获得了在该国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权利;在安哥拉,中国以提供20 亿美元的长期援助 为条件,一举拿下了该国的石油开采权。在苏丹,中国已经砸下40 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目前中国从非洲获得的石油资源占全部石油进口的 28%,但这个数字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放大。
  • 18. 18 分析题: 1、为什么非洲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投资贸易大市场? 2、非洲为什么没有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下实现经济振兴? 案例二 由一宗外贸代理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我国南方某出口企业A 与当地一家知名外贸公司B 签订了《代理销售合同》,并约 定:A 公司为委托人,B 公司为代理人;B 公司替A 公司寻找海外买家,并以B 自己的名 义从买家接单,A 公司负责组织货物生产并安排出运。2002 年3 月,B 公司以自己的名 义与美国买家C 公司签订了贸易合同,合同金额50 万美元。A 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组织货 物生产并如期装运,C 公司以货物存在质量问题被其下家退货为由,在应付款日届至后 拖欠货款,并向合同签订方B 公司提出了高额的反索赔要求。B 公司以其并非合同当事 人(仅仅是A 公司的代理人)为由进行抗辩,同时主张应由A 公司对C 公司承担违约损 害赔偿责任。而A 公司以并非贸易合同签订方为由,认为应由B 公司对C 公司承担责任。 法理分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外贸代理纠纷案件,争议的产生源于我国传统外贸代理体制的混 乱和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限制。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背景下,外贸代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是《民法通则》第63 条、原外经贸部《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现已作废) 第15 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403 条的有关规定。而在代理理论及实务 中,大陆法系将代理区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英美法系将代理区分为“显 名代理”和“隐名代理”,其中“隐名代理”又可细分为“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和 “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下文逐一进行讨论分析: (一)间接代理 在本案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连续性的合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合同以及 代理人与外商之间的贸易合同。代理人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签订贸 易合同,直接享有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承担合同责任,其法律依据是原外经贸部 1991 年下发的《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现已作废)第15 条的规定。学界称 此种代理模式为“间接代理”。本案中的B 公司既然在间接代理模式下以自己的名义与 外商签订合同,当然应对合同买方C 公司承担第一性的合同责任。尽管B 公司与A 公司 之间签订的《代理销售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委托代理协议”,但由于B 公司在对外签 约时并未披露自身的代理人身份和委托人A 公司的存在,因此B 公司对C 公司第一性的
  • 19. 违约责任并不因此而免除。至于B公司对C 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后能否转而向A 公司追索, 则要视《代理销售合同》的具体约定而定。 (二)直接代理/显名代理 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委托人对代理 人签订的贸易合同,向外商承担民事责任。显然,如果代理人B 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 人A 的名义与外商C 签订买卖合同,一切合同法律后果均应由委托人A 自行承担。直接 代理是大陆法系中的概念,在英美法系中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显名代理”。直接代理 19 属于代理制度中最一般的情形,其法律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第63 条的规定。 (三)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 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外商 订立合同,外商在订立合同时知道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 委托人和外商,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代理人和外商的除外。显然,在公开代 理人身份的代理中,委托人A 享有“直接介入权”,即只要外商C 在订立合同时知道代 理关系的存在,则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A 和外商C,代理人B 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除非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代理人B 和外商C,其法律依据是我国《合同法》第 402 条的规定。 (四)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 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订立合同时,外商不知 道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时,可区分以下情况讨论: 1.代理人的“披露义务”:如代理人B 因外商C 的原因对委托人A 不履行义务,或 者因委托人A 的原因对外商C 不履行义务,代理人均负有向非违约方披露违约方的义务。 2.委托人的“介入权”:如代理人B 因外商C 的原因对委托人A 不履行义务,代理 人B 应当向委托人A 披露外商C,委托人A 因此可以行使代理人B 对外商C 的权利,但 外商C 与代理人B 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委托人A 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委托人A 行使 代理人B 对外商C 的权利的,外商C 可以基于买卖合同的约定向委托人A 主张其对代理 人B 的抗辩。 3.外商的“选择权”:代理人B 因委托人A 的原因对外商C 不履行义务,代理人B 应当向外商C 披露委托人A,外商C 因此可以选择代理人B 或者委托人A 作为相对人主 张其权利,但外商C 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在外商A 选定代理人B 作为相对人的情况 下,由B 对外商A 承担合同卖方责任,自不待言;在外商C 选定委托人A 作为其相对人
  • 20. 的情况下,委托人A 可以向外商C 主张其基于委托代理协议对代理人B 的抗辩,以及代 理人B 基于买卖合同约定对外商C 的抗辩。 显然,在不公开代理人身份的代理中,情况相对复杂:在违约情形发生时,委托人 A 享有“介入权”,外商C 享有“选择权”,代理人B 负有“披露义务”,代理人B 履 行“披露义务”是委托人A 行使“介入权”和外商C 行使“选择权”的前提,其法律依 据是我国《合同法》第403 条的规定。 20 案例三 擅自改变补偿贸易补偿形式的后果谁承担? 1998 年10 月,中国甲公司与比利时乙公司签订了《补偿贸易合同》,合同规定由乙 公司向甲公司提供一种生产成套设备,设备金额150 万法国法郎,甲公司以其使用乙公 司提供的设备所生产的产品分三年偿还全部设备款,合同还规定了返销产品的价格与违 约金。该合同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而生效。合同生效后,乙公司按照合同规定交付了设 备,甲公司依照合同规定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向乙公司偿还了第一年的设备款50 万法 郎。到了第二年,国际市场发生激烈变化,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达30%。甲公司认为, 原合同对返销产品的作价不合理,要求修改合同或签订补充协议,提高返销产品的价格, 乙公司不同意。于是,甲公司擅自将产品直接出口,在国际市场销售,并用所得外汇向 乙公司偿还设备款50 万法郎。为此,双方发生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1999 年12 月2 日,乙公司遂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提起仲裁,要求甲公司交付产品或按130%支付设 备款,并按合同规定支付5%的违约金。在仲裁庭辩论中,甲公司认为,其已如数支付了 设备价款,就履行了合同。而乙公司则认为,合同规定用产品偿还,该产品国际市场价 格上涨30%,其转售产品应得的利益被剥夺,故甲公司应补偿30%,并支付违约金。 【审理结果】 经调查审理,仲裁庭认为,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乙公司提供生产设 备给甲公司,由甲公司进行生产并以合同规定的价格返销其产品偿还设备的交易方式属 补偿贸易。甲公司不交付产品而直接支付外汇改变了补偿贸易的性质,违反了中国有关 法律规定和经批准的补偿贸易合同的约定。据此,仲裁庭裁决支持乙公司的仲裁请求, 甲公司按130%支付第二年的设备款,支付5%的违约金,第三年继续用产品偿还设备款。 仲裁费由甲公司承担。 评析 本案涉及补偿贸易合同的性质和特点。补偿贸易是国际贸易中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
  • 21. 它是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设备,包括机器设备、技术(有的合同还包括必要的原材料), 在一定期限内,由设备进口方用该设备、技术投产后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偿还,即直接产 品作为抵偿另一方提供设备、技术的价款。它的法律特点在于不仅是以货物对货物的交 换,而且不同于一般以货易货,它是以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直接交换;它的“偿 还”是在取得设备后的一定期限以后完成的,即具有商品信贷的性质。因此,补偿贸易 是在信贷的基础进行的,这是构成补偿贸易的前提条件。设备供应方必须承诺回购产品 或劳务的义务,这是构成补偿贸易的必备条件,这是补偿贸易与延期付款的根本区别。 补偿贸易的补偿办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1)返销。返销又称直接补偿,是指引进设备、技术的一方,以引进的设备、技 术投产后的产品,即“直接产品”作为抵偿另一方提供设备、技术的价款。这种做法是 开展补偿贸易的最基本的形式。但其直接产品必须是提供设备技术方所需要或国际市场 上可以销售的。 (2)回购。回购又称间接补偿,是指引进设备、技术的一方不是以引进设备技术 所生产的产品,而是以其他产品,或称“间接产品”作为抵偿提供设备技术方所供设备 技术的价款。当引进设备技术所生产的直接产品不是提供设备技术方所需要或在国际市 场销路不好时,由引进方和提供方进行协商,采用这一做法,用引进方可以供应的其他 产品替代补偿。 (3)混合抵偿。混合抵偿是指引进设备技术方对应付价款,部分以直接产品、其 余以间接产品或现汇进行抵偿或支付。这是一种介于返销和回购两种方式之间,也就是 把这两种抵偿方法结合起来的补偿形式。 本案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设备,由乙公司以该设备所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价款的 贸易方式属于补偿贸易中的返销形式,是补偿贸易的最基本形式。按照补偿贸易合同的 规定,补偿贸易应以进口机器设备所生产的产品返销提供设备方,以偿还设备价款。甲 公司用其向第三方出口所收取的外汇偿还乙公司的设备价款的做法,实际是一般贸易的 分期付款方式,已改变了补偿贸易的性质,完全违反了补偿贸易的规定和双方签定的合 同,所以,仲裁庭支持乙公司的请求主张。 在签订补偿贸易合同时,双方均应考虑未来几年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各 自承担风险。如果确要改变补偿方式,双方应重新谈判,签订补充协议,并报政府主管 部门批准,单方面按有利于自己的做法改变补偿形式,只能承担违约的后果。 21 请简要分析
  • 22. 22 1、补偿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2、补偿贸易的形式有那些? 3、引进方要如何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化?
  • 23. 23 第五章 世界市场价格 案例一 日本的资源进口战略 日本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 费国,日本的资源却极其匮乏,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天然气的96.6%都需 依赖进口。同时,日本在粮食、矿产品等资源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地补给。由 于自给率极低,资源安全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强烈的资源危机意识驱使历届日本政府 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资源政策和措施。 近来年,中国进口资源的速度不断加快,石油、铁矿石、铜、铝、钢材、化肥甚至 是粮食,都是进口“大户”。对于中国而言,借鉴和学习日本的“进口之道”无疑具有 重要意义。 一、进口渠道多元化 实行进口渠道多元化,是日本抵御价格波动的有力武器。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化的 进口商品价格令不少国家在国际商战中败走麦城。作为进口大国,日本为防止价格“陷 阱”坚持走“进口渠道多元化”道路的确收到良好的成效。在他国为“进口价格波动” 而忧心忡忡时,多元化的进口战略使得日本“稳坐钓鱼台”,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 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90%,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一旦中东因战乱或政 治格局地改变而断油,日本的经济将命悬一线。由于中东的紧张局势长期没有出现缓和 的迹象,开拓新的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中东的依赖,对日本的能源安全来说,势在必 行。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日本就增加了从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墨西哥等非中东产油 国的石油进口。而作为能源输出大国的俄罗斯,更是日本“能源外交”的重点。从2004 年的“安大线”、“安纳线”之争就可以看出,日本在开拓石油进口多元化方面可谓是煞 费苦心。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日本的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能源安全进一步提高。 二、“开发性进口”战略 日本是最大的农产品纯进口国,除大米、蛋类之外,大部分农产品需要国际市场供 给。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农产品的进口量一直呈扩大的趋势,截至2003 年日本农 产品进口量已占到国内农产品消费量的60%。为此,日本提出了“开发性进口”的策略。 开发性进口是日本食品加工产业近几年来所采取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它以不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开发进口对象,以与国产商品差别化和按自己的标准采购新商
  • 24. 品为特征,在低价格化和确保一定利润的前提下组织开发性、垄断性进口,对本来地位 相对降低的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填补农产品自给不足的缺口和满足日本国民的饮食 需要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性进口相对于一般进口方式,属于以开发为前提的进口。主 要指在生鲜食品及其相关的加工领域,业者根据本国标准,以独自或与对象国(地区)有 关企业合资、合办、合作等形式,组织进口性生产,实行垄断性进口的交易。 日本开发性进口填补了自给率低的生鲜果蔬及其加工原料的缺口,既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消费者对接近本国标准要求的产品的需要,又符合进口商保持低价格和一定利润 的预期,同时也不失为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尽管日本的 农产品进口在总进口额中所占份额下降,但是开发性进口在逐渐增加。 三、“反客为主”战略 积极推行海外矿产勘察补贴计划,鼓励境外开矿,是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另一核心。 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经济发达、资源极端贫乏的岛国来说,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其供应 是相当脆弱的,一方面进口矿产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制于人。精明的日本人 明白,只有掌握资源的所有权才有真正的资源安全。作为资源小国,日本却凭借着经济 实力到处收购资源公司,希望能成为资源盟主。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为了保障矿产 资源稳定供应,日本大量组织各种团体,以经济援助为前导,以各种名义向世界各地派 遣事业调查团,收集包括资源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以海外矿产 勘察补贴计划的形式,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对日本 公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察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为了从非洲国家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日本通过淡化政治、突出经济、提供财经援 助、发展经贸关系等手段,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据悉,日本政府已从非洲国家购买 了部分石油资源储量。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 及利亚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合作方式包括购买股份参与开发、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和转 让协议、直接投资开发油田等,以图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和更多的“股份油”。 日本还积极参与俄罗斯萨哈林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工程。三井公司和三菱公 24 司的子公司分别获得了该工程的25%和12.5%的股份……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国外大规模投资矿产资源,是与日本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日 本企业在境外开矿从本国中央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贷款时,金属矿业事业团出面做担保人, 仅收0.4%的担保费。政府从产业投资特别账项中支付事业团担保的资金。日本政府正是 通过这项海外矿产勘察补贴计划的实施,在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自主建设了一批
  • 25. 25 海外矿山,保证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 四、战略储备确保资源安全 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长期、大量进口,并进行有计划地储备。日 本的财力储备相当雄厚,外汇储备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财大气粗的日本拥有丰富的 物资储备。物资储备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钢铁及众多稀有金属等,而且还 有粮食、木材、大豆、动物饲料等。日本的战略储备物资分为法定储备和任意储备两种 类型,也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企业储备两个部分。 石油储备作为日本战略储备的重中之重,是通过立法形式实施强制性储备的。为了 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1975 年,日本通过了《石油储备法》,正式开始建立石油 储备制度。2003 年底,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 天,民间的石油储 备量也可供日本全国使用79 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石油储备足够使 用半年以上。 日本的矿产战略储备始于1983 年10 月,开始时储备对象为稀有金属中的镍、铬、 钴、钨、钼、钒、锰,后来逐步扩展到稀土原料,甚至煤炭和铁砂石。稀有金属储备目 标为国内60 天的消费量,国家和民间各占70%和30%。 日本还将大米、小麦、大豆等粮食储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 纳入战略储备物资的行列。日本的粮食储备大约能够供全国消费6 个月左右。 大量的物资储备需要巨额资金。为此,日本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物资储备专项资金, 支持国家和民间的战略物资储备工作。日本由于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战略物资储备制 度,在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析题: 1、日本资源进口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启迪? 2、日本在节约资源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 案例二 中国动漫倒在日本剑下? “我平时都看日本动漫,中国动漫跟日本的没法比。”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动漫迷告 诉记者。他在动漫节上已经花了300 元钱,全部买了日本动漫作品和模型。 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 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另有调查表明:中国儿童最 喜爱的20 个动漫形象中,有19 个是“外国人”,只有“孙悟空”一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 26. 据了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动漫产业国,2002 年动漫产业的市场总规 26 模达2 万亿日元,成为该国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 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 81 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 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 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 本漫画单行本问世。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 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 亿美元,是美 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 倍多。而去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收入也不过100 亿元 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应当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 60%,实际上,2004 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 万分钟,市场需求却在26.8 万分钟,电视台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动漫后知后觉 相对而言,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晚。1982 年,中国的连环画出版达到8.6 亿多 册,但仅仅3 年过后,连环画市场就崩盘了,大量的图书积压在仓库里,64 开连环画(俗 称小人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留存下来的只有几本连环画杂志。 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盗版日本动漫产品在中国市场大规模产生,客观上做 大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 “在三、五年间,中国的盗版商引进了日本三、五十年的动漫精华作品。中国的少 年儿童一下子就深陷进去了。”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漫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金 城说。 “5155 工程”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5155 工程”是中宣部和当时的新闻出版署1995 年起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 程,即力争在两三年内建立5 个动画出版基地(分别由辽宁少儿、中国少儿、少年儿童、 接力和四川少儿5 个出版社牵头),重点出版15 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立5 个儿 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 市场定位不恰当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动漫的受众就是儿童。这就致使目前中国动漫作品定位的 低龄化,主流社会消费变成了低幼儿童的消费,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其实,动漫 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10—30 岁的人群”,金城向记者指出,“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 界,他们都有一种超前的探求欲望;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
  • 27. 27 漫产品有潜在需求。” 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们,应该有感情宣泄的途径,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感情进行健 康的引导,而不是从社会、文化方面去约束他们。一味约束的结果就是,他们选择盗版 的日本动漫,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的需要。闫向记者分析指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都会有一种追随时尚的心理,而日本动漫正好符合这 种心理需求。”李中秋指出。 管理体制落后 “原来,国产的动漫一直都是由国家来做,政府投资,全国性的制作。如《大闹天 空》这样的精品,其美术设计由当时中央美院的院长张光宇担任,不可谓不精良。但就 是缺乏市场化的环境和手段去运作。”李中秋向记者指出。 “动漫是个商业和文化结合的产业,两者缺一不可。”金城说。 目前,国内缺的不是动漫形象的设计,而是良好的品牌意识,是对一个动漫形象的 培育过程,陈廖宇也向记者指出。 而在日本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据我了解,日本政府对动漫企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帮扶政策。”李中秋说,日本的 动漫业是完全商业化操作,其巨大的国内需求,都是日本动漫自己创造的。 “日本非常注重动漫的肢体语言,路线导视牌等一些公共设施,都是由一些卡通形 象构成的。”国华星辰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玉来告诉记者。 “中国入世后,市场越来越开放,动漫产业也一样。现在,动漫业的发展是趋新、 趋潮流化、多样化,消费者选择的空间非常大,如果国内动漫没有商业化的运作,没有 优秀作品的持续出现,那只能被市场淘汰。”李中秋说。 缺少合理的产业模式 日本动漫有整套的产业模式,其基础是漫画。整个动漫产业的运转如同一个有序链 条,一环紧扣一环,各个单元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是漫画原创作品出现,紧接着就是平面出版物的出版,再接下来,就是电视动 画片拍摄播出、相关电影出现,最后是动漫衍生产品推出,以及品牌授权和服务。金城 指出,日本的这一产业链是非常有序而合理的。而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违背了这个 产业链发展规律,动漫公司大多对产业链的前几个环节不够重视,而直接就到了衍生产 品开发和品牌授权上了。 “这样一来,动漫原创的投入显得严重缺乏,投入者也很难获得回报。”金城说。
  • 28. “动漫工厂”打倒原创 1988 年,动画加工开始进入中国。外商看中的是中国“价廉物美”的劳动力。中国 动漫企业也乐得不费脑筋赚取加工费,将大量精力用于动漫产品的来料加工。目前,中 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的重要代工基地,替海外加工的动漫作品已经远远高 出原创动漫的产量。在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便顾不上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和品牌了, 中国动漫与国际动漫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据日本动画协会公布,日本动画绘制工作90% 已依赖海外,而有70%以上流向了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 动画加工是我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变奏,造成今天中国动画产业两头(策划、 营销)小,中间(中期加工)大的格局,但另一方面,它也让中国动画了解了世界,带 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观念。当然,关键在于要善于消化吸收这些东西。(“同样是发展较 晚的韩国,却从外包日本动画加工,顺利转型为本土原创动画的繁荣,而中国却没能这 样。”陈廖宇说。) 精英短缺失去行业血液 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 万人,只及韩国的1/3。全国影视动漫人 才总需求量达15 万人,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在10 万人左右,但中国动漫专业毕业生 每年只有300 人左右。仅上海地区的人才缺口就在3000 人至8000 人之间。 分析题: 1、日本、欧美及韩国等动漫大国对中国动漫行业的影响是“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或二者都不是?为什么? 2、推动中国动漫行业在崛起主要应做些什么? 28 案例三 海运惊现“负报价” 2006 年9 月21 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节目:海运惊现“负 报价”。最近3 年来,在我国部分港口国际海运航线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部分航运 公司的货运报价连创新低,有的航线甚至出现零运费、负运费。业内人士介绍这种状况 的出现是由于航运企业恶性竞争造成的。焦点访谈记者调查得知,参与其中的都是国有 航运企业,恶性竞争让这些国有航运企业损失惨重。面对损失有些国有航运企业至今还 乐此不疲。恶性竞争最终给这些国有企业带来的不是多赢而是全输,受损失的还是国有 资产。 所谓负运费就是航运公司帮客户运货还要倒过来给客户钱。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海运
  • 29. 港口。在上海到东京航线上,许多航运公司的运费报价达到负210 美元(小集装箱)和 负420 美元(大集装箱)。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运力的过度扩张。 首先,进入日本航线由过去的审批制变成了现在的备案制,门槛降低了;其次上海通往 日本航线几年前航线运费曾出现过1000 美元一标准箱的高运价。许多航运公司纷纷进 入这条航线,运力极度扩张而航线货物却没有增加多少,过度竞争一发而不可收,几乎 每天都把100 万元白白送给他国货主。 据记者了解,面对俱败俱伤的结果,各家公司曾经尝试过协调行动,2005 年夏由上 海船东协会牵头,上海各公司曾开过协调会并达成提价协议。为防止有人偷着降价,当 时还每家收取了35 万元保证金。但业内人士介绍,这个协议最终没有得到真正执行。 零运费、负运费的恶性竞争,企业却没有选择退出。除了海运行业的特殊性外,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种奇怪的竞争心态在作怪,那就是想让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上海至 日本的航线表面上热闹繁荣,打得不可开交的全是国有企业,外国公司一家也没有。就 是这样,还有公司在租船扩大规模,一些退出竞争的日本航运公司则干脆把船租给中国 公司,使竞争进一步白热化,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根据上述案例,试分析: 1、中国海运为什么会出现“负报价”? 2、负运费的恶性竞争会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29 3、中国海运应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 30. 30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案例一 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07 年4 月7 日,在温家宝总理和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见证下,商务部部长陈 德铭与新西兰贸易部长菲尔·戈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 多领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达 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新西兰创下四个“第一”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谈判是2004 年11 月胡锦涛主席与新西兰克拉克总理共同 宣布启动的。历经15 轮磋商,最终在今年完成。截至目前,新西兰在经贸方面创下四 个“中国第一”:第一个完成中国入世双边谈判的国家,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 地位的国家,第一个与中国展开自贸谈判的发达国家,第一个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发达 国家。 该《协定》将于2008 年10 月1 日起生效。根据《协定》,在货物贸易方面,新西 兰承诺将在2016 年1 月1 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 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9 年1 月1 日前取消97.2%自新西兰进口产品 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新西兰在商务、建筑、教育、环境等4 大部门的16 个分部门做 出了高于WTO的承诺;我国在商务、环境、体育娱乐、运输等4 大部门的15 个分部 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在人员流动方面,双方承诺将进一步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新西兰将为中医、中餐厨 师、中文教师、武术教练、中文导游等5 类职业提供800 个工作许可,并允许车工、焊 工、计算机应用工程师、审计师等20 类职业至少1000 名中方人员赴新工作。 在投资方面,《协定》就投资促进和保护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解决与投资 相关的争端建立了有效的机制。此外,《协定》还针对中新两国在海关、检验检疫、知 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做出了**性安排。 减少贸易壁垒 克拉克在声明中表示,自贸协定减少了新西兰与中国的贸易壁垒,以两国目前的贸 易量计算,取消新西兰对华关税将每年节省1.155 亿纽元,预计新西兰对华出口将每年
  • 31. 31 提高2.25——2.35 亿纽元。 对中国企业来说,实行中新自贸协定后,对新西兰出口产品或者到新西兰投资,都 将逐步享受更为优惠的关税或国民待遇,从而降低出口成本。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全面提升中新两国的合 作关系,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性保障,营造更加开放和稳定的商业运行环境,创造更 多的贸易投资机会。 2007 年中国新西兰货物双边贸易额约为37 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中国是新西兰 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是新西兰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出口新西兰的 主要产品包括电子机器和设备、机械设备、服装、家具、玩具、钢铁产品等。新西兰出 口中国的主要产品则包括乳制品、木材、纸浆及其他纸制品和羊毛等。 分析题: 1、什么是自由贸易协定?中新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哪些具体安排?中国还与哪 些中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 2、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经贸往来有什么好处? 案例二 “质量安全”成一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手段 产品质量安全是所有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国际贸易中近来日益增多的产品不 合格指控,则凸显了该问题的复杂性。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 的抬头,以质量安全为由排斥某些进口商品,正成为这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手段。 这一点从美国近期对中国大量食品采取自动扣留并禁止入境就可见端倪。美国食品 和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就以中国鲶鱼、虾、鲮鱼和鳗鱼等几种水产品含有微量非法添 加剂为由,暂停上述水产品的进口。 但中国的这几种水产品真有问题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公告也承认,从上述 水产品中检测出的非法添加剂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水平,因此该管理 局不会要求召回已销售的这些水产品,也不会建议消费者销毁或退回这些产品。 此外,美方的上述进口禁令并不只是针对肇事厂家的产品,而是适用于所有中国同 类产品,这种“连坐”政策并不符合国际惯例。 南非前贸易官员布隆伯格曾表示,随着各国关税的逐步下降,国家间设立贸易壁垒 的手段大为减少,但打着为消费者利益考虑的旗号实施质量壁垒则成为一个新的选择, “使用、滥用安全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 32. 这一点在食品贸易领域尤其如此。由于各国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也由于食品中的一 些指标具有非常敏感的高技术特征,用《华尔街日报》的话讲,这使得政府在操作上有 32 很大的“自由空间”。 但某些发达国家随意地以质量安全为由采取限制进口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 则非常不利。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曾抱怨,发达国家频繁变动的技术标准,让发展中国家 出口商无力应付。 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些国家在使用“自由空间”实施质量 壁垒的同时,事实上也将某些合格产品“妖魔化”,使这些产品在其他市场也遭受信誉 危机,最终导致相关厂家蒙受巨额损失。 如果在食品质量纷争中再裹挟着政治思维,则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值得注意的是, 在美国目前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暴”中,强烈主张对中国“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管制 甚至禁运中国产品的人士,正是此前以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主张对中国实施贸易制 裁的人士。 美国政府的数据也显示,被美国政府拒收的中国食品只是极少数。但一些“妖魔化” 中国产品的人士的做法则正好相反:一种中国产品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得出所有中国产 品不合格的结论,并以此大肆渲染。美国公关专家魏因格罗德就表示,目前中国产品的 质量问题不过是一些美国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由头。 思考题:质量安全属于什么贸易壁垒?它有何特点? 案例三 汽车零部件WTO 争端案中国败诉 商务部表遗憾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电(记者 翁阳)十五日,世贸上诉机构在日内瓦对欧盟、 美国、加拿大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举措一案做出终审裁决,裁决维持了世贸专家 组此前认为中国做法构成歧视,违反国民待遇的裁决结果,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十六 日发表谈话,对此表示遗憾。 姚坚说,中方注意到世贸上诉机构在汽车成套/半成套散件(CKD/SKD)进口关税待 遇等方面支持了中方的上诉请求,纠正了专家组此前的错误裁决,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但同时也对上诉机构维持专家组其他部分裁决感到遗憾。 依照相关程序,此次裁决报告将于三十天内由世贸争端解决机构批准并生效。裁决 生效后,中国须在一定期限内修正违规措施,该期限将通过当事方协商或由世贸仲裁决 定。
  • 33. 据知,汽车零部件争端案源自2006 年中国颁布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 件进口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百分之六十的零部件,征收与整 车相同的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远高于零部件百分之十的关税。欧盟、美国及加拿大认 为,该规定将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把生产地转移至中国,欧美相关行业会遭遇冲击。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当时回应说,有关规定是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整车和零部件的税 差规避海关监督,也出于打击非法拼装,保护消费者利益之考量。自入世以来,中国已 大大降低了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关税,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准入机遇。 2006 年10 月,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审理此案;2008 年年八月专家组 公布裁决报告;九月,中国向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提出上诉。 分析题: 1、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是什么? 2、欧盟、美国及加拿大为何反对中国二00 六年颁布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 33 件进口管理办法》?WTO 又是根据什么裁决中国败诉的? 3、这次汽车零部件WTO 争端案中国败诉将会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34. 34 第七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案例一 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中的价格 日本某公司项我国某市一企业提供一种型号的数码产品的组装技术,项目内容为组 装该想好数码产品的图纸、技术要求、工艺规程等技术资料,并派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培 训。日本公司提出技术许可费为120 万美元,并项该企业输出部分设备,金额为30 万 美元,签约后,厂方即支付50 万美元的技术许可费,安装调试完毕再支付30 万美元。 达到规定的日产××台的生产能力时,将所余40 万美元付清。进口设备则采区信用证 方式付款,同时也作来件装配,装配的该型号数码产品全部由日方销往境外,每台给厂 方×美元加工费。 案例点评:本案例涉及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中的价格问题。 国际技术许可贸易由于其标的是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等无形商品,且许可的主要 是该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因而在确定交易价格条件时,与一般商品贸易有着很 大不同,在技术的作价方式,价格构成以及支付方式等方面要比一般商品贸易复杂和困 难得多。 本案例中的我方厂家由于未能很好把握以上几点,以致向日方公司支付高额的技术 许可费。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本例中我方厂家在确定技术作价时对一下几个方面欠考虑: 首先,日方向我方厂家许可的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并不是国家鼓励引 进的、急需的先进技术,作为一种数码出品的组装工艺,其技术广度和深度都十分有限。 其次,在授权权限方面,我方既未得到独占许可,也无权对此技术进行分许可。因 此,日方不仅可以在该地区继续使用该项技术,而且可以与任何第三方在该地区再签订 技术许可合同。这对我方厂家的经济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这种许可形式,由于授予技 术受让方的权利比其他合同小,技术许可费应比其他许可形式低得多。 再次,从合同本身来看,由于采用了来件装配的生产方式,因此此种技术许可可以 看作来件装配中委托方根据加工或装配工作的需要,为承揽方提供的必要的技术服务,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专有技术许可,前者价格构成要比后者简单得多,费用也低得多。 最后,依国际惯例,技术许可方在技术转让中获得相关利润份额一般在20%左右比 较合理。而本案中,若按我方厂家预计生产能力及加工费收入计算,要白干3-5 年方 能完全支付这笔技术许可费。由此可见,本例中方支付120 万美元作为数码产品组装工
  • 35. 35 艺的技术许可费用,是非常不合理的。 第二,本例采用的是一次清算的技术作价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技术被许可方 估价自己的偿付能力,并可以节省一定的外汇,但由于大部分金额支付是在制造、销售 合同产品之前。技术被许可方在投产时一旦发现许可技术有缺陷就要承担风险,而技术 许可方则不承担任何风险,一次在实践中一般都采用提成费作价方式,这样做对技术被 许可方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将技术许可方与技术被许可方的利益和风险密切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使技术 许可方更加关心和愿意协助技术被许可方进口掌握许可技术并投产,加强其对技术被许 可方生产和经营的责任感; 二时有利于改善被许可方的财务负担,技术被许可方一次不用支付很多外汇和国内 资金,财务风险小; 三时在技术许可方不履行协议或许可技术达不到规定技术指标时,可以调整提成费 甚至停止支付。 第三,本例中我方采用的是技术资料交付后付款,合同价款按预付、技术资料交付 后付款和合同产品质量保证期过后付款三批进行,把主要金额安排在第二期支付。这种 方法支付的价款大部分是在制造、销售合同产品之前,对技术被许可方不利,一般在采 用时要格外谨慎,在具体操作上,通常确定预付合同金额的10%左右,合同产品质量保 证期过后10%,最多80%左右集中在急速资料交付后支付,若合同的技术资料分若干次 支付,则该部分的合同金额也分若干次支付,且每次支付的比例应该与技术资料支付的 比例相同。而在本案例中,我方三次支付的比例大约分别为42%、25%和33%,这样既不 利约束技术许可方履行有关义务,又不利于减少我方风险。尤其是预付金支付比例,依 我国外汇管理机构有关规定,无论是技术部分,还是设备部分,一般应在5-15%之间, 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价的15%,而在本案中预付金支付比例约占到合同总价的33%,若 不算设备部分则高达42%,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 据上述材料 1、请问国际技术许可贸易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本案例中的我方厂家哪些工作存在漏洞? 案例二 一起专利权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正
  • 36. 是看到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置设备的市场,甲公司决定开发专门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A 设 备。 当甲公司开发出了第一套样机,推向市场时,却忽然接到了海南乙公司的专利侵权 的律师声明,声称A 设备所用技术一年前已由乙公司申请了专利保护。乙公司要求甲公 司立即停止销售A 设备,如果甲公司在未支付专利使用费用的情况下,继续其销售行为, 乙公司将起诉甲公司侵权。 原来,甲公司为开发A 设备,与国内某大学的X 教授合作。双方约定X 教授负责提 供技术原理,甲公司负责结构设计,共同开发。X 教授一直致力于污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两年前遇见了刚刚回国的Y 先生,Y 先生在国外就接触污水处理,回国后一直想在这方 面做些事。两个人商定,由X 教授负责理论及实验部分,Y 先生负责结构设计方面,两 人共同研究合作开发新设备。一年之后,新设备开发成功。X 教授因新设备获得了科研 项目拨款。Y 先生则以新设备吸引投资成立了海南乙公司,并以个人名义申请了专利。 当X 教授得知专利是由乙公司以Y 先生个人名义申请的时候,立即提出了质疑。Y 先生 解释说X 教授只是负责讲述原理,整个设备的结构是他设计的,所以专利以个人名义申 请,而X 教授以新设备获得了拨款,也已经得到了回报。至此双方合作破裂。在和Y 先 生合作破裂后,X 教授就找到了甲公司,与甲公司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然后就有 了甲公司接到律师函的一幕。 企业质疑 甲公司觉得自己很无辜,不仅为研制新设备花费了大量的开发费用,还投资厂房、 人员、设备等做实验及样机,但出了成果却要交别人钱。这时,甲方想起在与X 教授合 作初期,签订过合约,合约中第五项———义务中明确写明“乙方负责提供没有知识产 权争议的研究技术及专利技术;共同开展产业化研究”。甲方提出,根据合约,他们不 36 负责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也不存在连带责任。 对此律师的解释是,甲公司推出的A 设备确实因为与乙公司产品的专利部分相似, 所以构成侵权,虽然非甲公司主观故意生产,但是因其事先没有进行调研,造成侵害乙 公司利益,不存在连带责任,但是有民事责任,即民事侵权。 甲公司又发现,乙公司所申请的发明专利是“一种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其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第一条就是对处理工艺进行保护。甲公司对此也有疑义,认为物质 氧化分解是自然现象,而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是一种科学理论,这种 处理工艺方法是否可以进行专利保护?同时是否仅因为自己设备与乙公司设备采用同
  • 37. 37 样的科学原理,就可以被视为侵权了呢? 对于第一个疑问,律师解释,乙公司是可以对其设备的处理工艺进行保护的。专利 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针对第二个问题,律师的咨询结果是:如果乙公司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覆盖了现有 技术,使得公众不能合法利用现有技术,则甲公司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抗辩原则,主张其 行为没有侵犯专利权。但是对于根据相同科学原理,采用同种处理方法的设备属于侵权。 专家观点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类似甲公司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那么,在 这种情况下,甲公司应当如何应对呢?难道甲公司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就真的束手无策 了?笔者认为其尚有3 种方案作为选择,以达到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也希望这几种方 案能为遇到类似情形的当事人提供参考。 一种是以被控侵权的A 设备是公知技术为由对抗专利权人乙公司的专利权,以免除 侵权责任。甲公司只需证明A 设备采用的技术是公知技术,或证明乙公司的专利权相对 公知技术没有新颖性或创造性,其覆盖了属于公知技术的内容,那么侵权就不成立。 “对持战略”是指当遇到专利纠纷,其所涉及的技术界定又不十分清晰时,专利权 人和被控侵权人都经常会利用等同原则和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相互对持。甲公司的这种 选择即是运用对持战略,利用公知技术抗辩原则来应对等同原则。但是要求甲公司确实 可以证实自己所用为公知技术,而不是侵权行为。 第二种是利用自己研发设备时所做的技术改进,申请新的专利。然后采取交叉许可 战略,使自己可以继续做这部分市场。但是前提是这种二次开发的技术改进专利可以限 定了乙公司设备进一步的发展。如果乙公司可以绕过这些技术改进,那甲公司还是受制 于人。 “交叉许可战略”是指企业许可对方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来换取使用对方的同类 或不同类的专利技术权力,以求得“双赢”的战略。利用“交叉许可”战略,对甲公司 的技术改进要求较高,只有当甲公司所做的技术改进足够密集,或是技术改进的方面是 设备发展必经之路时,才最有效,也是3 个选择中最能够达到双赢的。 第三种是选择就是放弃这一年多的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对于已投入的资金,只有 向X 教授追讨。但是由于合作协议中并未提及索赔事项,而且X 教授个人无法承担赔偿, 所以这几乎是无法要回的投入。至于最后这种选择,可能是最无奈之举。 这个案例还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启示:甲公司陷入这个事件中,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在
  • 38. 上项目初期,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的查新,忽视了行业专利调查。如果甲公司本身有专利 战略的意识,那么在完全可以一开始就避免这个事件的发生。 38 问题分析: 1.这是国际贸易中哪个领域的问题? 2.甲公司陷入这个事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案例三 中美电池337 专利案 历经5 年的中美电池337 专利案最终以中国企业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近几年,中国产品频频遭遇美国337 调查,337 调查成为继反倾销、反补贴外,高 悬在中国企业头顶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 年1~3 月,美共对我发起5 起337 调查, 与2007 年同期持平,涉案金额20.6 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同期美一共发起337 调查15 起,我涉案数量占33.3%。我国仍是受美国337 调查最多的国家。 知识产权大棒追身从2002 年起,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遭受337 调查最多的涉案国。 仅2007 年一年,美国就对我国提出17 起337 调查,占其同期调查案件的50%以上,涉 案金额超过20 亿美元。 与反倾销等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相比,“337 调查”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和深 远。由于337 调查的制裁结果可能涵盖该产品的整个生产环节,因此337 调查打击的对 象不仅是针对某项产品,而是针对整个产业链。被判侵权的产品被处以的是“普遍排除 令”,美国市场对被判侵权的产品实行的是“关门政策”。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增加是遭遇337 调查案件直线上升的重 要因素。”据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丁亮介绍,近年来涉案产品如半导体、光驱、音频处 理集成电路、药品、化工产品等高科技产品占到被诉侵权产品的50%以上。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余本林也认为,近年来,不少337 调查涉案产品都是中国 企业以自有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高附加值或高技术含量产品,国外竞争对 手往往选择在这些企业出口尚未形成规模时提起调查,企图以高昂的应诉代价迫使中国 企业放弃或推出美国市场。计算机设备、打印机设备、网络控制器、半导体芯片、监控 设备、电池等产品都成为337 调查重点“关照”对象。在我国涉案的诸多产品中,机电 产品占2/3。 应诉与否理性抉择由于337 案的调查时间短、程序复杂、诉讼费用高,让很多中国
  • 39. 企业望而却步。据悉,337 调查程序时间一般为12~15 个月;专利类案件的诉讼费用为 120~150 万美元,商标类案件约为20 万美元。 “整个诉讼过程,双鹿的律师费用就达七、八十万美元,这还不算出差、做相关实 验的费用,企业支付费用的确非常昂贵。”双鹿电池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军杰对记 者说。行业协会召开若干个协调会,除了动员企业应诉,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商议费用分 摊事宜。据悉,应诉企业的费用一般按照企业的出口量、企业大小协商分摊。 余本林指出,除了应诉门槛制约企业应诉能力外,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 理体系和对中美知识产权立法差异的了解,同时加工贸易方式也制约了企业应诉的主动 性。 此次“337 调查”最终取得胜利给众多遭遇337 的企业以信心和鼓励。而中国电池 39 企业的抱团应战更成为中国企业抵御337 官司的典范。 冉瑞雪告诫意应诉企业应最大程度的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她认为,有的案件虽然 最后打赢了官司,但却付出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成本,而和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 式。和解并不意味放弃,只有应诉才能争取到更符合中国企业利益的和解条件。为此, 冉瑞雪给企业支了一招:用“规避设计”方式应诉。据悉,一般来说,企业应诉有三种 方式,即“作不侵权抗辩”、“打专利无效”和“规避设计”。冉瑞雪表示,用前两种方 式打官司非常不易,而如果被诉企业可以在调查期间绕开专利权人的专利进行规避设计, 则可一次性解决问题。 长期就职于美国的知识产权专家李靖呼吁,企业应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他认为,建立知识产权策略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一旦被提起诉讼,也可以利用应 诉技巧积极应诉,减少损失。 丁亮也支招:企业应当时常关注自身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向; 当遭遇337 调查决定应诉时,需聘请有经验的美国律师和中国律师参与;另外应诉企业 还应了解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判例和美国知识产权法,随时了解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以及对方律师送达的文件,并在证据开释中予以积极配合。 李靖认为,如果企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储备,更可以向对方提出反诉,更可增加企 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对投资者的潜在吸引力。 思考题: 1、什么是“337 条款”? 2、根据上述资料,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美国的“337 条款”?
  • 40. 40 案例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全球应用软件外包市场正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而全球软件产值中1/3 需要通 过外包来完成,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以软件和信息 服务业外包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转移蓬勃发展,新一轮服务外包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 济效益。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司长单庆江在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上指出,发展软件 与信息服务外包,对促进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带动国民 经济的持续增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国软件和信息 服务外包和世界的信息服务外包潮流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中国具有明确 的优势,可以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使我国赢得了 重要的发展机遇。 商务部外资司处长李舸认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对促进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 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第一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是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 新方式。国际外包业务是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向公司外转移,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和 服务转向低成本国家,进一步推动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吸收外资投资的新的增长点优化 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提高吸收外资投资质量。同时外包业务发展也将提高当地服务业专 业化水平降低当地商务成本,优化当地权利,从而提高吸收的能力。第二承接跨国公司 的服务外包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新的增长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出口方式,没有污染、低能 耗,有利于改变中国制成品的扩大中国企业在服务提升中国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第三 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是劳务输出的方式,相当于中国境内实心劳务出口,新增就业 机会而且培养高级通过消化吸收逐步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2000 年时明确指出,我们 再继续鼓励外商服务业重视跨国公司内部服务业外包新趋势,积极创造条件以新的方式 吸收外资的新领域。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扩大份额及避免在 国际竞争处于劣势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吸收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公司力度。 单庆江指出,要做大做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首先要加强专题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正常环 境,积极推动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持续的跟踪 调查研究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条件和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政策,法律, 市场,社会以及技术发展等问题,加强研究。制定战略规划,引导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