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86 / 242
 46 段 9389 字
 349 种 59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〇五 新唐書 186 卷一百八十
[北宋]歐陽修 等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86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〇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元 2 大和三年[829] 1 開成 1 貞觀 1 大中元年[847] 1 乾符 1 大中 1
地点 浙西 7 太原 5 江淮 3
人物 德裕 82 陛下 13 僧孺 8 吉甫 7 宗閔 6 逢吉 4 公主 4 元逵 4
文官 宰相 25 監軍 4 觀察使 3
武官 太尉 3 節度使 2 司馬 2
其他 回鶻 9 吐蕃 5 太宗 4 敬宗 3 德宗 3
目錄
0
1
2
3
4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 列傳 第一百〇五
李德裕 字文饒,元和宰相宰相 吉甫 子也。少力于學,旣冠,卓犖有大節。不喜與諸生試有司,以蔭
補 校書郎校書郎 。河東 張弘靖 辟為掌書記掌書記 。府罷,召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
穆宗 即位,擢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帝為太子 時,已聞吉甫 名,由是顧德裕 厚,凡號令大典冊,皆更其
手。數召見,賚獎優華。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請丐,挾宦人詗禁中語,關託大臣。德裕 建言:
「舊制,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與要官禁不往來。開元中,訶督尤切,今乃公至宰相宰相 及大臣私第。是等無佗材,
直洩漏禁密,交通中外耳。請白事宰相宰相 者,聽至中書,無輒詣第。」帝然之。再進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未
幾,授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
始,吉甫 相憲宗 ,牛僧孺 、李宗閔 對直言策,痛詆當路,條失政。吉甫 訴於帝,且泣,有司皆
得罪,遂與為怨。吉甫 又為帝謀討兩河叛將,李逢吉 沮解其言,功未旣而吉甫 卒,裴度 實繼
之。逢吉 以議不合罷去,故追銜吉甫 而怨度,擯德裕 不得進。至是,間帝暗庸,訹度使與元稹 相
怨,奪其宰相宰相 而己代之。欲引僧孺 益樹黨,乃出德裕 為浙西 觀察使觀察使 。俄而僧孺 入相,由是
牛、李之憾結矣。
初,潤州 承王國清 亂,竇易直 傾府庫賚軍,貲用空殫,而下益驕。德裕 自檢約,以留州財贍兵,
雖儉而均,故士無怨。再期,則賦物儲牣。南方信禨巫,雖父母癘疾,子棄不敢養。德裕 擇長老可語
者,諭以孝慈大倫,患難相收不可棄之義,使歸相曉敕,違約者顯寘以法。數年,惡俗大變。又按屬州
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天子下詔褒揚。
名 作
名 文 名
仕 文 地 名 文 文
號 文 主 名 名
名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敬宗 立,侈用無度,詔浙西 上脂盝粧具,德裕 奏:「比年旱災,物力未完。乃三月壬子赦令,
『常貢之外,悉罷進獻』。此陛下 恐聚斂之吏緣以成姦,彫窶之人不勝其敝也。本道素號富饒,更李
錡 、薛苹 ,皆榷酒於民,供有羨財。元和詔書停榷酤。又赦令禁諸州羨餘無送使。今存者惟留使錢
五十萬緡,率歲經費常少十三萬,軍用褊急。今所須脂盝粧具,度用銀二萬三千兩,金百三十兩,物非
土產,雖力營素,尚恐不逮。願詔宰相宰相 議,何以俾臣不違詔旨,不乏軍興,不疲人,不斂怨,則前敕
後詔,咸可遵 承。」不報。方是時,罷進獻不閱月,而求貢使者足相接于道,故德裕 推一以諷它。
又詔索盤絛繚綾千匹,復奏言:「太宗 時,使至涼州 ,見名鷹,諷李大亮 獻之,大亮 諫止,賜詔
嘉歎。玄宗 時,使者抵江南 捕鵁鶄 、翠鳥,汴州刺史汴州刺史 倪若水 言之,即見褒納。皇甫詢織半
臂 、造琵琶 捍撥、鏤牙筩於益州 ,蘇頲 不奉詔,帝不加罪。夫鵁鶄 、鏤牙,微物也。二三臣尚
以勞人損德為言,豈二祖有臣如此,今獨無之?蓋有位者蔽而不聞,非陛下 拒不納也。且立鵝天馬,
盤絛掬豹,文彩怪麗,惟乘輿當御。今廣用千匹,臣所未諭。昔漢文身衣弋綈,元帝 罷輕纖服,故仁
德慈儉,至今稱之。願陛下 師二祖容納,遠思漢家恭約,裁賜節減,則海隅 蒼生畢受賜矣。」優詔
為停。
自元和後,天下禁毋私度僧。徐州 王智興 紿言天子誕月,請築壇度人以資福,詔可。即顯募江
淮 間,民皆曹輩奔走,因牟擷其財以自入。德裕 劾奏 :「智興 為壇泗州 ,募願度者人輸錢二
千,則不復勘詰,普加髡落。自淮而右,戶三丁男,必一男剔髮,規影傜賦,所度無筭。臣閱度江者日
數百,蘇、常齊民,十固八九,若不加禁遏,則前至誕月,江淮 失丁男六十萬,不為細變。」有詔徐
州 禁止。
時帝昏荒,數游幸,狎比羣小,聽朝簡忽。德裕 上丹扆六箴 ,表言:「『心乎愛矣,遐不謂矣』,
此古之賢人篤於事君者也。夫跡疏而言親者危,地遠而意忠者忤。臣竊惟念拔自先聖,遍荷寵私,不能
竭忠,是負靈鑒。臣在先朝,嘗獻大明賦 以諷,頗蒙嘉採。今日盡節明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
衣 ,諷視朝 希晚也;二曰正服,諷服御非法也;三曰罷獻 ,諷斂求怪珍也;四曰納誨 ,諷侮棄忠
言也;五曰辨邪,諷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諷偽游輕出也。辭皆明直婉切。帝雖不能用其言,猶敕韋處
厚 諄諄作詔,厚謝其意。然為逢吉 排笮,訖不內徙。
時亳州 浮屠詭言水可愈疾,號曰「聖水」,轉相流聞,南方之人,率十戶僦一人使往汲。旣行若飲,
病者不敢近葷血,危老之人率多死。而水斗 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轉鬻於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數十百
人。德裕 嚴勒津邏捕絕之,且言:「昔吳有聖水,宋、齊有聖火,皆本妖祥,古人所禁。請下觀察觀察
使使 令狐楚 填塞,以絕妄源。」從之。
帝方惑佛老,禱福祈年,浮屠方士,並出入禁中。狂人杜景先 上言,其友周息元壽數 百歲,帝遣宦
者至浙西 迎之,詔在所馳馹敦遣。德裕 上疏曰:「道之高者,莫若廣成 、玄元;人之聖者,莫
若軒轅 、孔子。昔軒轅 問廣成子 治身之要,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無勞子形,
無搖子精,乃可長生。慎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脩身千二百歲矣,形未嘗衰。』又曰:『得吾道者上
為皇,下為王。』玄元語孔子曰:『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陛下 脩
軒后之術,物色異人,若使廣成 、玄元混跡而至,告陛下 之言,亦無出於此。臣慮今所得者,皆迂
怪之士,使物淖冰,以小術欺聦明,如文成 、五利者也。又前世天子雖好方士,未有御其藥者。故漢
人稱黃金可成,以為飲食器則壽。高宗 時劉道合 、玄宗 時孫甑生 皆能作黃金,二祖不之服,豈非
以宗廟 為重乎?儻必致真隱 ,願止師保師保 和之術,慎毋及藥,則九廟 尉悅矣。」息元果 誕譎不
情,自言與張果 、葉靜能 游。帝詔畫工肖狀為圖以觀之,終帝世無它驗。文宗即位 ,乃逐之。
號 地 名
主
名 名
文
名 名
號 地 名 名
號 地 然 文 名
礼 艺 地 名 然
主
號
主 地
地 名
地 名 法 名 地
地
地
名 作
作
作 礼 作 作
名 名
地
艺
名
文 名
名 葬
地 名 地
名 名 作
主
地 主
名
號 名 號 名
礼 地 文 礼 名
名 名 事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2
13
14
15
16
17
18
大和三年[829],召拜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裴度 薦材堪宰相宰相 ,而李宗閔 以中人助,先秉政,且得君,出德
裕 為鄭滑節度使節度使 ,引僧孺 協力,罷度政事。二怨相濟,凡德裕 所善,悉逐之。於是二人權震天下,
黨人牢不可破矣。
踰年,徙劍南 西川 。蜀自南詔 入寇,敗杜元穎 ,而郭釗 代之,病不能事,民失職,無聊生。德
裕 至,則完殘奮怯,皆有條次。成都 旣南失姚、協,西亡維、松,由清溪 下沫水 而左,盡為蠻
有。始,韋臯招來南詔 ,復巂州 ,傾內資結蠻好,示以戰陣文法。德裕 以臯啟戎資盜,其策非
是,養成癰疽 ,弟未決耳。至元穎 時,遇隙而發,故長驅深入,蹂剔千里,蕩無子遺。今瘢夷尚
新,非痛矯革,不能刷一方恥。乃建籌邊樓,按南道山川險要與蠻相入者圖之左,西道與吐蕃 接者圖
之右。其部落衆寡,饋餫遠邇,曲折咸具。乃召習邊事者與之指畫商訂,凡虜之情偽盡知之。又料擇伏
瘴舊獠與州兵之任戰者,廢遣獰耄什三四,士無敢怨。又請甲人於安定,弓人河中 ,弩人浙西 。繇
是蜀之器械皆犀銳。率戶二百取一人,使習戰,貸勿事,緩則農,急則戰,謂之「雄邊子弟」。其精兵
曰南燕 保義 、保惠、兩河慕義、左右連弩;騎士騎士 曰飛星、鷙擊、奇鋒、流電、霆聲、突騎。總十
一軍。築杖義城 ,以制大度、青溪 關之阻;作禦侮城 ,以控榮經 掎角勢;作柔遠 城,以阨西
山吐蕃 ;復邛崍關 ,徙巂州 治臺登,以奪蠻險。
舊制,歲杪運內粟贍黎、巂州 ,起嘉、眉,道陽山 江,而達大度,乃分餉諸戍。常以盛夏至 ,地
苦瘴毒,輦夫多死。德裕 命轉邛、雅粟,以十月為漕始,先夏而至,以佐陽山 之運,饋者不涉炎
月,遠民乃安。
蜀人多鬻女為人妾,德裕 為著科約:凡十三而上,執三年勞;下者,五歲;及期則歸之父母。毀屬下
浮屠私廬數千,以地予農。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髮若浮屠者,畜妻子 自如,德裕 下令禁止。
蜀風大變。
於是二邊寖懼,南詔 請還所俘掠四千人,吐蕃 維州 將悉怛謀以城降。維距成都 四百里,因山為
固,東北繇索叢嶺而下二百里,地無險,走長川 不三千里,直吐蕃 之牙,異時戍之,以制虜入者
也。德裕 旣得之,即發兵以守,且陳出師之利。僧孺 居中沮其功,命返悉怛謀於虜,以信所盟,德
裕 終身以為恨。會監軍使監軍使 王踐言 入朝,盛言悉怛謀死,拒遠人向化意。帝亦悔之,即以兵部尚兵部尚
書書 召,俄拜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贊皇縣伯 。
故事,丞郎詣宰相宰相 ,須少間乃敢通,郎官郎官 非公事不敢謁。李宗閔 時,往往通賔客。李聽 為太子太太子太
傅傅 ,招所善載酒集宗閔 閣,酣醉乃去。至德 裕,則喻御史御史 :「有以事見宰相宰相 ,必先白臺乃聽。
凡罷朝,繇龍尾 道趨出。」遂無輒至閣者。又罷京兆 築沙隄、兩街兩街 上朝衛兵。嘗建言:「朝廷惟
邪正二途,正必去邪,邪必害正。然其辭皆若可聽,願審所取舍。不然,二者並進,雖聖賢經營,無繇
成功。」俄而宗閔 罷,德裕 代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始,二省符江淮 大賈,使主堂廚食
利,因是挾貲行天下,所至州鎮為右客,富人倚以自高。德裕 一切罷之。
後帝暴感風,害語言。鄭注 始因王守澄 以藥進,帝少間,又薦李訓 使待詔待詔 ,帝欲授諫官,德
裕 曰:「昔諸葛亮 有言:『親賢臣,遠小人,漢所以興隆 也。親小人,遠賢士,後漢 所以傾頹
也。』今訓小人,頃咎惡暴天下,不宜引致左右。」帝曰:「人誰無過,當容其改。且逢吉 嘗言之。
」對曰:「聖賢則有改過,若訓天資姦邪,尚何能改?逢吉 位宰相宰相 ,而顧愛兇回,以累陛下 ,亦
罪人也。」帝語王涯 別與官,德裕 搖手止涯,帝適見,不懌,訓、注皆怨,即復召宗閔 輔政,
拜德裕 為興元 節度使節度使 。入見帝,自陳願留闕下,復拜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宗閔 奏:「命已行,不可止。
」更徙鎮海 軍以代王 璠。
文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名
地 地 政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政 地 名
病 名
政
地 地
政 名 武
地 地 地 地 名
政 地 地
地 地 节
名 地
名
亲 名
政 政 地 地
地 政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政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政
名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文 名
地 主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9
20
21
22
23
24
先是大和中,漳王養母 杜仲陽歸浙西 ,有詔在所存問。時德裕 被召,乃檄留後留後 使如詔書。璠入為尚尚
書左丞書左丞 ,而漳王以罪廢死,因與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李漢 共譖德裕 嘗賂仲陽導王為不軌。帝惑其言,召
王 涯、李固言 、路隋 質之。注、璠、漢三人者語益堅,獨隋言:「德裕 大臣,不宜有此。」讒焰少
衰。遂貶德裕 為太子 賔客,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復貶袁州 長史長史 ,隋亦免宰相宰相 。未幾,宗閔 以罪斥,而
注、訓等亂敗。帝追悟德裕 以誣構逐,乃徙滁州刺史滁州刺史 。又以太子 賔客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開成初,帝從容
語宰相宰相 :「朝廷豈有遺事乎?」衆進以宋申錫 對。帝俛首涕數行下,曰:「當此時,兄弟不相保,
況申錫 邪?有司為我褒顯之。」又曰:「德裕 亦申錫 比也。」起為浙西 觀察使觀察使 。後對學士學士 禁
中,黎埴 頓首言:「德裕 與宗閔 皆逐,而獨三進官。」帝曰:「彼嘗進鄭注 ,而德裕 欲殺之,今
當以官與何人?」埴懼而出。又指坐扆前示宰相宰相 曰:「此德裕 爭鄭注 處。」
德裕 三在浙西 ,出入十年,遷淮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 ,代牛僧孺 。僧孺 聞之,以軍事付其副張鷺 ,即馳
去。淮南 府錢八十萬緡,德裕 奏言止四十萬,為鷺用其半。僧孺 訴于帝,而諫官姚合 、魏謨 等
共劾奏 德裕 挾私怨沮傷僧孺 ,帝置章不下,詔德裕 覆實。德裕 上言:「諸鎮更代,例殺半數以
備水旱、助軍費。因索王播 、段文昌 、崔從 相授簿最具在。惟從死官下,僧孺 代之,其所殺數最
多。」即自劾「始至鎮,失於用例,不敢妄」。遂待罪,有詔釋之。
武宗 立,召為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旣入謝,即進戒帝:「辨邪正,專委任,而後朝廷
治。臣嘗為先帝 言之,不見用。夫正人旣呼小人為邪,小人亦謂正人為邪,何以辨之?請借物為諭,
松柏之為木,孤生勁特,無所因倚。蘿蔦則不然,弱不能立,必附它木。故正人一心事君,無待於助。
邪人必更為黨,以相蔽欺。君人者以是辨之,則無惑矣。」又謂治亂繫信任,引齊桓公 問管仲所以害
霸者,仲對琴瑟笙竽、弋獵馳騁,非害霸者;惟知人不能舉,舉不能任,任而又雜以小人,害霸也。
「太、玄、德、憲四宗皆盛朝,其始臨御,自視若堯、舜,寖久則不及初,陛下 知其然乎?始一委輔
相,故賢者得盡心。久則小人並進,造黨與,亂視聽,故上疑而不專。政去宰相宰相 則不治矣。在德
宗 最甚,晚節宰相宰相 惟奉行詔書,所與圖事者,李齊運 、裴延齡 、韋渠牟 等,訖今謂之亂政。夫
輔相有欺罔不忠,當亟免,忠而材者屬任之。政無它門,天下安有不治?先帝 任人,始皆回容,積纖
微以至誅貶 。誠使雖小過必知而改之,君臣無猜,則讒邪不干其間矣。」又言:「開元初,輔相率三
考輒去,雖姚崇 、宋璟 不能逾。至李林甫 秉權 乃十九年,遂及禍敗。是知亟進罷宰相宰相 ,使政在
中書,誠治本也。」
帝嘗疑楊嗣復 、李玨 顧望不忠,遣使殺之,德裕 知帝性剛而果於斷,即率三宰相宰相 見延英,嗚咽流
涕曰:「昔太宗 、德宗 誅大臣,未嘗不悔。臣欲陛下 全活之,無異時恨。使二人罪惡暴著,天下
共疾之。」帝不許,德裕 伏不起。帝曰:「為公等赦之。」德裕 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諫官論
爭,雖千疏,我不赦。」德裕 重拜。因追還使者,嗣復 等乃免。
時帝數出畋游,暮夜乃還,德裕 上言:「人君動法於日,故出而視朝 ,入而燕息。傳 曰:『君就
房有常節。』惟深 察古誼,毋繼以夜。側聞五星失度,恐天以是勤勤儆戒。詩 曰:『敬天之渝,不
敢馳驅。』願節田游,承天意。」尋冊拜司空司空 。
回鶻 自開成時為黠戞斯所破。會昌後,烏介 可汗挾公主 牙塞下,種族大飢,以弱口、重器易粟於
邊。退渾、党項 利虜掠 ,因天德軍 使田牟 上言,願以部落兵擊之。議者請可其奏。德裕 曰:
「回鶻 於國嘗有功,以窮來歸,未輒擾邊,遽伐之,非漢宣帝 待呼韓之義。不如與之食,以待其
變。」陳夷行 曰:「資盜糧,非計也,不如擊之便。」德裕 曰:「沙陀 、退渾,不可恃也。夫見
利則進,遇敵則走,雜虜之常態,孰肯為國家用邪?天德兵素弱,以一城與勁虜确,無不敗。請詔牟無
聽諸戎計。」帝於是貸粟三萬斛。
亲 地 名 武
文 文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號 文 名 名 名
主
仕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號 號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作
名 作
文
政 名 主
政 军 地 名 名
政 號
名 名 政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5
26
27
28
會嗢沒斯殺赤心以降,赤心兵潰去。於是回鶻 勢窮,數丐羊馬,欲藉兵復故地,又願假天德城 以舍公
主 ,帝不許。乃進逼振武保大柵把頭峰,以略朔川,轉戰雲州 ,刺史刺史 張獻節 嬰城不出。回鶻 乃大
掠,党項 、退渾皆保險莫敢拒。帝益知向不許田牟 用二部兵之效,乃復問以計,德裕 曰:「杷頭峰
北皆大磧,利用騎,不可以步當之。今烏介 所恃公主 爾,得健將出奇奪還之,王師急擊,彼必走。今
銳將無易石雄 者,請以藩渾勁卒與漢兵銜枚 夜擊之,勢必得。」帝即以方略授劉沔 ,令雄邀擊可汗
於殺胡山,敗之,迎公主 還,回鶻 遂敗。進位司徒司徒 。
黠戞斯遣使來,且言攻取安西、北庭,帝欲從黠戞斯求其地,德裕 曰:「不可。安西距京師七千里,
北庭五千里。異時繇河西、隴石抵玉門關 ,皆我郡縣,往往有兵,故能緩急調發。自河、隴入吐
蕃 ,則道出回鶻 。回鶻 今破滅,未知黠戞斯果有其地邪?假令安西可得,即復置都護都護 ,以萬人往
戍,何所興發,何道饋輓?彼天德、振武於京師近,力猶苦不足,況七千里安西哉?臣以為縱得之,無
用也。昔漢魏相請罷田車師 ,賈捐之請棄珠崖 ,近狄仁傑 亦請棄四鎮及安東,皆不願貪外以耗
內。此三臣者,當全盛時,尚欲棄割以肥中國,況久沒甚遠之地乎?是持實費市虛事,滅一回鶻 ,而
又生之。」帝乃止。
澤潞劉從諫 死,其從子 稹擅留事,以邀節度節度 ,德裕 曰:「澤潞內地,非河朔比,昔皆儒術大臣守
之。李抱真 始建昭義軍昭義軍 ,最有功,德宗 尚不許其子繼。及劉悟 死,敬宗 方怠於政,遂以符
節 付從諫 。大和時,擅兵長子,陰連訓、注,外託效忠,請除君側。及有狗馬疾,謝醫拒使,便以
兵屬稹。捨而不討,無以示四方。」帝曰:「可勝乎?」對曰:「河朔,稹所恃以脣齒也。如令魏、鎮
不與,則破矣。夫三鎮世嗣,列聖許之。請使近臣明告以:『澤潞命帥,不得視三鎮,今朕欲誅稹,其
各以兵會。』」帝然之。乃以李回 持節諭王元逵 、何弘敬 ,皆聽命。始議用兵,中外交章固爭,
皆曰:「悟功高,不可絕其嗣。又從諫 畜兵十萬,粟支十年,未可以破也。」它宰相宰相 亦媕婀趨
和,德裕 獨曰:「諸葛亮 言曹操善為兵,猶五攻昌霸,三越漅,況其下哉。然贏縮勝負,兵家之
常,惟陛下 聖策先定,不以小利鈍為浮議所搖,則有功矣。有如不利,臣請以死塞責!」帝忿然曰:
「為我語於朝,有沮吾軍議者,先誅之!」羣論遂息。元逵 兵已出,而弘敬 逗留持兩端。德裕 建
遣王宰以陳、許精甲,假道於魏以伐磁。弘敬 聞,遽勒兵請自涉漳取磁、潞。
會橫水 戍兵 叛,入太原 ,逐其帥李石 ,奉裨將裨將 楊弁 主留事。方是時,稹未下,朝廷益為憂。
議者頗言兵皆可罷。帝遣中人馬元實如太原 ,偵其變。弁厚賄中人,帳飲三日。還,謬曰:「弁兵
多,屬明光甲 者十五里。」德裕 詰曰:「李石 以太原 無兵,故調橫水 卒千五百使戍榆社 ,弁
因以亂,渠能列卒如此多邪?」則曰:「晉人勇,皆兵也,募而得之。」德裕 曰:「募士當以財,李
石 以人欠一縑,故兵亂,石無以索之,弁何得邪?太原 一鎧一戟,舉送行營 ,安致十五里明光
乎?」使者語塞。德裕 即奏:「弁賤伍,不可赦。如力不足,請捨稹而誅弁。」遽趣王逢 起榆社
軍 ,詔元逵 趨土門,會太原 。河東 監軍監軍 呂義忠聞,即日召榆社 卒入斬弁,獻首京師。
德裕 每疾貞元、大和間有所討伐,諸道兵出境,即仰給度支,多遷延以困國力。或與賊約,令懈守守
備備 ,得一縣一屯以報天子,故師無大功。因請敕諸將,令直取州,勿攻縣。故元逵 等下邢、洺、
磁,而稹氣索矣。俄而高文端歸命,稱稹糧乏,皆女子挼穟哺兵。未幾,郭誼 持稹首降。帝問:「何
以處誼?」德裕 曰:「稹豎子,安知反?職誼為之。今三州已降,而稹窮蹙,又販其族以邀富貴,不
誅,後無以懲惡 。」帝曰:「朕意亦爾。」因詔石雄 入潞,盡取誼等及嘗為稹用者,悉誅之。策功
拜太尉太尉 ,進封趙國公 。德裕 固讓,言:「唐興,太尉太尉 惟七人,尚父子儀 乃不敢拜。近王智
興 、李載義 皆超拜保、傅,蓋重惜此官。裴度 為司徒司徒 十年,亦不遷,臣願守舊秩足矣。」帝曰
「吾恨無官酬公,毋固辭。」德裕 又陳:「先臣封於趙,冢孫寬中始生,字曰三趙,意將傳嫡,不
及支庶 。臣前益封,已改中山。臣先世皆嘗居汲,願得封衛。」從之,遂改衛國公 。
政 地
主 地 文 名 政
政 名 名
名 主
名 军 名
主 政 文
名
地
政 政 政 文
政 地 名
政
名 亲 武 名
名 文 號 名 號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军 地 名 武 名
地
军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营
名 名
营 名 地 地 文 地
名
武 名
名
名
法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礼 主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9
30
31
32
33
34
帝嘗從容謂宰相宰相 曰:「有人稱孔子其徒三千亦為黨,信乎?」德裕 曰:「昔劉向云:『孔子與顏
回、子貢 更相稱譽,不為朋黨;禹、稷與臯陶轉相汲引,不為比周。無邪心也。』臣嘗以共、鯀、驩
兜 與舜、禹雜處堯朝,共工 、驩兜 則為黨,舜、禹不為黨。小人相與比周,迭為掩蔽也。賢人君
子不然,忠於國則同心,聞於義則同志,退而各行其己,不可交以私。趙宣子、隨會繼而納諫,司司
馬馬 侯、叔向比以事君,不為黨也。公孫弘 每與汲黯 請間,黯先發之,弘推其後,武帝 所言皆聽。
黯、弘雖並進,然廷詰齊人少情,譏其布被為詐,則先發後繼,不為黨也。太宗 與房玄齡 圖事,則
曰非杜如晦 莫能籌之。及如晦 在焉,亦推玄齡 之策。則同心圖國,不為黨也。漢朱博、陳咸相為
腹心,背公死黨。周福、房植 各以其黨相傾,議論相軋,故朋黨始於甘陵 二部。及甚也,謂之鉤
黨,繼受誅夷。以王制言之,非不幸也。周之衰,列國公 子有信陵、平原 、孟嘗 、春申,游談者
以四豪為稱首,亦各有客三千,務以譎詐勢利相高;仲尼之徒,唯行仁義。今議者欲以比之,罔矣。臣
未知所謂黨者為國乎?為身乎?誠為國邪,隨會、叔向、汲黯 、房、杜之道可行,不必黨也。今所謂
黨者,誣善蔽忠,附下罔上,車馬馳驅,以趨權勢,晝夜合謀,美官要選,悉引其黨為之,否則抑壓以
退。仲尼之徒,有是乎?陛下 以是察之,則姦偽見矣。」
時韋弘 質建言,宰相宰相 不可兼治錢穀 ,德裕 奏言:「管仲明於治國,其語曰:『國之重器,莫重於
令。令重君尊,君尊國安。治人之本,莫要於令。』故曰『虧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
死,不從令者死。五者無赦』。又曰:『令在上而論可否在下,是主威下繫於人也。』大和後,風俗寖
敝,令出於上,非之在下。此敝不止,無以治國。匡衡 曰:『大臣者,國家股肱,萬姓所瞻仰,明主
所慎擇也。』傳 曰:『下輕其上爵,賤人圖柄臣,則國家搖動而人不靜。』今弘質為人所教而言,是
圖柄臣者也。且蕭望之漢名儒,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奏云:『歲首 ,日月少光,咎在臣等。』宣帝 以望
之意輕丞相丞相 ,下有司詰問。貞觀中,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陳師合上言:『人之思慮有限,一人不可總數職。
』太宗 曰:『此欲離間我君臣。』斥之嶺外。臣謂宰相宰相 有姦謀隱慝,則人人皆得上論。至於制置職
業,人主之柄,非小人所得干。古者朝廷之士,各守官守官 業,思不出位。弘質賤臣,豈得以非所宜言妄
觸天聽!是輕宰相宰相 。陛下 照其邪計,從黨人中來,當遏絕之。」德裕 大意,欲朝廷尊,臣下肅,
而政出宰相宰相 ,深疾朋黨,故感憤切言之。
又嘗謂:「省事省事 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誠治本也。」乃請罷郡縣吏凡二千餘員,衣冠
去者皆怨。時天下已平,數上疏乞骸骨 ,而星家言熒惑 犯上相上相 ,又懇丐去位,皆不許。當國凡六
年,方用兵時,決策制勝,它相無與,故威名獨重於時。
宣宗 即位,德裕 奉冊太極殿。帝退謂左右曰:「向行事近我者,非太尉太尉 邪?每顧我,毛髮為森
豎。」翌日,罷為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俄徙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白敏中 、令狐
綯 、崔鉉 皆素仇,大中元年[847],使黨人李咸斥德裕 陰事。故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太子少保分司東都 ,再貶潮
州 司馬司馬 。明年,又導吳汝納 訟李紳 殺吳湘事,而大理卿大理卿 盧言 、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馬植 、御史中御史中
丞丞 魏扶言:「紳殺無罪,德裕 徇成其冤,至為黜御史御史 ,罔上不道。」乃貶為崖州司戶參軍事州司戶參軍事 。明
年,卒,年六十三。德裕 旣沒,見夢令狐綯 曰:「公幸哀我,使得歸葬。」綯語其子滈,滈曰:
「執政皆其憾,可乎?」旣夕,又夢,綯懼曰:「衛公 精爽可畏,不言,禍將及。」白于帝,得以喪
還。
德裕 性孤峭,明辯有風采,善為文章。雖至大位,猶不去書。其謀議援古為質,袞袞可喜。常以經
綸 天下自為,武宗 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是時王室幾中興。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號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主 地 名
名
主
名 文 词 名
名
作
文 节 號
文 文
號 文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词 天 文
號 名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武
名 名
主
名
名 號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目錄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先是,韓全義 敗於蔡,杜叔良 敗於深,皆監軍監軍 宦人制其權,將不得專進退,詔書一日三四下,宰宰
相相 不豫。又諸道銳兵票士,皆監軍監軍 取以自隨,每督戰,乘高建旗自表,師小不勝,輒卷旗去,大兵隨
以北。繇是王師所向多負。至討回鶻 、澤潞,德裕 建請詔書付宰司 乃下,監軍監軍 不得干軍要,率兵百
人取一以為衛。自是,號令明壹,將乃有功。
元和後數用兵,宰相宰相 不休沐,或繼火乃得罷。德裕 在位,雖遽書警奏,皆從容裁決,率午漏下還
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無事時。其處報機急,帝一切令德裕 作詔,德裕 數辭,帝曰:「學士學士 不
能盡吾意。」伐劉稹 也,詔王元逵 、何弘敬 曰:「勿為子孫之謀,存輔車之勢。」元逵 等情得,
皆震恐思效。已而三州降,賊遂平。帝每稱魏博 功,則顧德裕 道詔語,咨其切於事而能伐謀也。三
鎮每奏事,德裕 引使者戒敕為忠義,指意丁寧 ,使歸各謂其帥道之,故河朔畏威不敢慢。後除浮屠
法,僧亡命多趣幽州 ,德裕 召邸吏邸吏 戒曰:「為我謝張仲武 ,劉從諫 招納亡命,今視之何
益?」仲武 懼,以刀授居庸關 吏曰:「僧敢入者斬!」
帝旣數討叛有功,德裕 慮忲于武,不可戢,即奏言:「曹操破袁紹於官度,不追奔 ,自謂所獲已
多,恐傷威重。養由基古善射者,柳葉雖百步必中,觀者曰:『不如少息,若弓撥矢鉤,前功皆棄。
』陛下 征伐 無不得所欲,願以兵為戒,乃可保成功。」帝嘉納其言。
方士趙歸真 以術進,德裕 諫曰:「是嘗敬宗 時以詭妄出入禁中,人皆不願至陛下 前。」帝曰:
「歸真我自識,顧無大過,召與語養生術爾。」對曰:「小人於利,若蛾赴燭。向見歸真之門,車轍滿
矣。」帝不聽。于是挾術詭時者進,帝志衰焉。
所居安邑 里第,有院號起草,亭曰精思,每計大事,則處其中,雖左右侍左右侍 御不得豫。不喜飲酒,後
房無聲色娛。生平所論著多行于世云。
子燁,仕汴 宋幕府 ,貶象州 立山尉立山尉 。懿宗 時,以赦令徙郴州 。餘子皆從死貶所。
燁子延古,乾符中,為集賢校理集賢校理 ,擢累司勳員外郎司勳員外郎 ,還居平泉 。昭宗 東遷,坐不朝謁,貶衛尉衛尉
主簿主簿 。
德裕 之斥,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崔嘏 ,字乾錫 ,誼士也。坐書制不深切,貶端州刺史端州刺史 。嘏舉進士 ,復以
制策歷邢州刺史邢州刺史 。劉稹 叛,使其黨裴問戍于州,嘏說使聽命,改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時皆謂遴賞。至是,
作詔不肯巧傅以罪。
吳汝納 之獄,朝廷公卿無為辨者,惟淮南 府佐魏鉶就逮,吏使誣引德裕 ,雖痛楚掠,終不從,竟
貶死嶺外。
又丁柔立 者,德裕 當國時,或薦其直清可任諫爭官,不果用。大中初,為左拾遺左拾遺 。旣德裕 被
放,柔立 內愍傷之,為上書直其冤,坐阿附,貶南陽尉南陽尉 。
懿宗 時,詔追復德裕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衛國公 ,贈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 ,距其沒十年。
贊曰:漢劉向論朋黨,其言明切,可為流涕,而主不悟,卒陷亡辜。德裕 復援向言,指質邪正,再被
逐,終嬰大禍。嗟乎,朋黨之興也,殆哉!根夫主威奪者下陵,聽弗明者賢不肖兩進,進必務勝,而後
人人引所私,以所私乘狐疑不斷之隙,是引桀、跖、孔、顏相鬨于前,而以衆寡為勝負矣。欲國不亡,
得乎?身為名宰相宰相 ,不能損所憎,顯擠以仇,使比周勢成,根株牽連,賢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寧明
有未哲歟?不然,功烈光 明,佐武中興,與姚、宋等矣。
名 名 文
文 文
政 名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军
主 军
名 名 號 主
地 文
名 衙 地 武 號 地
文 文 地 號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仕
文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武
號 名 文 主 文
名
文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helloiac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helloiac
 
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
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
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helloiac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helloiac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helloiac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helloiac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helloiac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helloiac
 
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helloiac
 
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
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
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helloiac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helloiac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helloiac
 
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helloiac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helloiac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helloiac
 
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
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
明史 326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外國七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明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
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
魏書 108 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 西域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三國志 64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宋史 472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Similar to 新唐書 186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〇五

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helloiac
 
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
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
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helloiac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helloiac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helloiac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helloiac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helloiac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helloiac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helloiac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helloiac
 
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helloiac
 
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helloiac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helloiac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186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〇五 (20)

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元史 155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
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
魏書 026 卷二十一下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 下 彭城王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舊唐書 209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新唐書 195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漢書 062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新唐書 186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〇五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86 / 242  46 段 9389 字  349 种 59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〇五 新唐書 186 卷一百八十 [北宋]歐陽修 等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86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〇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元 2 大和三年[829] 1 開成 1 貞觀 1 大中元年[847] 1 乾符 1 大中 1 地点 浙西 7 太原 5 江淮 3 人物 德裕 82 陛下 13 僧孺 8 吉甫 7 宗閔 6 逢吉 4 公主 4 元逵 4 文官 宰相 25 監軍 4 觀察使 3 武官 太尉 3 節度使 2 司馬 2 其他 回鶻 9 吐蕃 5 太宗 4 敬宗 3 德宗 3 目錄 0 1 2 3 4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 列傳 第一百〇五 李德裕 字文饒,元和宰相宰相 吉甫 子也。少力于學,旣冠,卓犖有大節。不喜與諸生試有司,以蔭 補 校書郎校書郎 。河東 張弘靖 辟為掌書記掌書記 。府罷,召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 穆宗 即位,擢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帝為太子 時,已聞吉甫 名,由是顧德裕 厚,凡號令大典冊,皆更其 手。數召見,賚獎優華。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請丐,挾宦人詗禁中語,關託大臣。德裕 建言: 「舊制,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與要官禁不往來。開元中,訶督尤切,今乃公至宰相宰相 及大臣私第。是等無佗材, 直洩漏禁密,交通中外耳。請白事宰相宰相 者,聽至中書,無輒詣第。」帝然之。再進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未 幾,授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 始,吉甫 相憲宗 ,牛僧孺 、李宗閔 對直言策,痛詆當路,條失政。吉甫 訴於帝,且泣,有司皆 得罪,遂與為怨。吉甫 又為帝謀討兩河叛將,李逢吉 沮解其言,功未旣而吉甫 卒,裴度 實繼 之。逢吉 以議不合罷去,故追銜吉甫 而怨度,擯德裕 不得進。至是,間帝暗庸,訹度使與元稹 相 怨,奪其宰相宰相 而己代之。欲引僧孺 益樹黨,乃出德裕 為浙西 觀察使觀察使 。俄而僧孺 入相,由是 牛、李之憾結矣。 初,潤州 承王國清 亂,竇易直 傾府庫賚軍,貲用空殫,而下益驕。德裕 自檢約,以留州財贍兵, 雖儉而均,故士無怨。再期,則賦物儲牣。南方信禨巫,雖父母癘疾,子棄不敢養。德裕 擇長老可語 者,諭以孝慈大倫,患難相收不可棄之義,使歸相曉敕,違約者顯寘以法。數年,惡俗大變。又按屬州 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天子下詔褒揚。 名 作 名 文 名 仕 文 地 名 文 文 號 文 主 名 名 名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敬宗 立,侈用無度,詔浙西 上脂盝粧具,德裕 奏:「比年旱災,物力未完。乃三月壬子赦令, 『常貢之外,悉罷進獻』。此陛下 恐聚斂之吏緣以成姦,彫窶之人不勝其敝也。本道素號富饒,更李 錡 、薛苹 ,皆榷酒於民,供有羨財。元和詔書停榷酤。又赦令禁諸州羨餘無送使。今存者惟留使錢 五十萬緡,率歲經費常少十三萬,軍用褊急。今所須脂盝粧具,度用銀二萬三千兩,金百三十兩,物非 土產,雖力營素,尚恐不逮。願詔宰相宰相 議,何以俾臣不違詔旨,不乏軍興,不疲人,不斂怨,則前敕 後詔,咸可遵 承。」不報。方是時,罷進獻不閱月,而求貢使者足相接于道,故德裕 推一以諷它。 又詔索盤絛繚綾千匹,復奏言:「太宗 時,使至涼州 ,見名鷹,諷李大亮 獻之,大亮 諫止,賜詔 嘉歎。玄宗 時,使者抵江南 捕鵁鶄 、翠鳥,汴州刺史汴州刺史 倪若水 言之,即見褒納。皇甫詢織半 臂 、造琵琶 捍撥、鏤牙筩於益州 ,蘇頲 不奉詔,帝不加罪。夫鵁鶄 、鏤牙,微物也。二三臣尚 以勞人損德為言,豈二祖有臣如此,今獨無之?蓋有位者蔽而不聞,非陛下 拒不納也。且立鵝天馬, 盤絛掬豹,文彩怪麗,惟乘輿當御。今廣用千匹,臣所未諭。昔漢文身衣弋綈,元帝 罷輕纖服,故仁 德慈儉,至今稱之。願陛下 師二祖容納,遠思漢家恭約,裁賜節減,則海隅 蒼生畢受賜矣。」優詔 為停。 自元和後,天下禁毋私度僧。徐州 王智興 紿言天子誕月,請築壇度人以資福,詔可。即顯募江 淮 間,民皆曹輩奔走,因牟擷其財以自入。德裕 劾奏 :「智興 為壇泗州 ,募願度者人輸錢二 千,則不復勘詰,普加髡落。自淮而右,戶三丁男,必一男剔髮,規影傜賦,所度無筭。臣閱度江者日 數百,蘇、常齊民,十固八九,若不加禁遏,則前至誕月,江淮 失丁男六十萬,不為細變。」有詔徐 州 禁止。 時帝昏荒,數游幸,狎比羣小,聽朝簡忽。德裕 上丹扆六箴 ,表言:「『心乎愛矣,遐不謂矣』, 此古之賢人篤於事君者也。夫跡疏而言親者危,地遠而意忠者忤。臣竊惟念拔自先聖,遍荷寵私,不能 竭忠,是負靈鑒。臣在先朝,嘗獻大明賦 以諷,頗蒙嘉採。今日盡節明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 衣 ,諷視朝 希晚也;二曰正服,諷服御非法也;三曰罷獻 ,諷斂求怪珍也;四曰納誨 ,諷侮棄忠 言也;五曰辨邪,諷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諷偽游輕出也。辭皆明直婉切。帝雖不能用其言,猶敕韋處 厚 諄諄作詔,厚謝其意。然為逢吉 排笮,訖不內徙。 時亳州 浮屠詭言水可愈疾,號曰「聖水」,轉相流聞,南方之人,率十戶僦一人使往汲。旣行若飲, 病者不敢近葷血,危老之人率多死。而水斗 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轉鬻於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數十百 人。德裕 嚴勒津邏捕絕之,且言:「昔吳有聖水,宋、齊有聖火,皆本妖祥,古人所禁。請下觀察觀察 使使 令狐楚 填塞,以絕妄源。」從之。 帝方惑佛老,禱福祈年,浮屠方士,並出入禁中。狂人杜景先 上言,其友周息元壽數 百歲,帝遣宦 者至浙西 迎之,詔在所馳馹敦遣。德裕 上疏曰:「道之高者,莫若廣成 、玄元;人之聖者,莫 若軒轅 、孔子。昔軒轅 問廣成子 治身之要,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無勞子形, 無搖子精,乃可長生。慎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脩身千二百歲矣,形未嘗衰。』又曰:『得吾道者上 為皇,下為王。』玄元語孔子曰:『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陛下 脩 軒后之術,物色異人,若使廣成 、玄元混跡而至,告陛下 之言,亦無出於此。臣慮今所得者,皆迂 怪之士,使物淖冰,以小術欺聦明,如文成 、五利者也。又前世天子雖好方士,未有御其藥者。故漢 人稱黃金可成,以為飲食器則壽。高宗 時劉道合 、玄宗 時孫甑生 皆能作黃金,二祖不之服,豈非 以宗廟 為重乎?儻必致真隱 ,願止師保師保 和之術,慎毋及藥,則九廟 尉悅矣。」息元果 誕譎不 情,自言與張果 、葉靜能 游。帝詔畫工肖狀為圖以觀之,終帝世無它驗。文宗即位 ,乃逐之。 號 地 名 主 名 名 文 名 名 號 地 名 名 號 地 然 文 名 礼 艺 地 名 然 主 號 主 地 地 名 地 名 法 名 地 地 地 名 作 作 作 礼 作 作 名 名 地 艺 名 文 名 名 葬 地 名 地 名 名 作 主 地 主 名 號 名 號 名 礼 地 文 礼 名 名 名 事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2 13 14 15 16 17 18 大和三年[829],召拜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裴度 薦材堪宰相宰相 ,而李宗閔 以中人助,先秉政,且得君,出德 裕 為鄭滑節度使節度使 ,引僧孺 協力,罷度政事。二怨相濟,凡德裕 所善,悉逐之。於是二人權震天下, 黨人牢不可破矣。 踰年,徙劍南 西川 。蜀自南詔 入寇,敗杜元穎 ,而郭釗 代之,病不能事,民失職,無聊生。德 裕 至,則完殘奮怯,皆有條次。成都 旣南失姚、協,西亡維、松,由清溪 下沫水 而左,盡為蠻 有。始,韋臯招來南詔 ,復巂州 ,傾內資結蠻好,示以戰陣文法。德裕 以臯啟戎資盜,其策非 是,養成癰疽 ,弟未決耳。至元穎 時,遇隙而發,故長驅深入,蹂剔千里,蕩無子遺。今瘢夷尚 新,非痛矯革,不能刷一方恥。乃建籌邊樓,按南道山川險要與蠻相入者圖之左,西道與吐蕃 接者圖 之右。其部落衆寡,饋餫遠邇,曲折咸具。乃召習邊事者與之指畫商訂,凡虜之情偽盡知之。又料擇伏 瘴舊獠與州兵之任戰者,廢遣獰耄什三四,士無敢怨。又請甲人於安定,弓人河中 ,弩人浙西 。繇 是蜀之器械皆犀銳。率戶二百取一人,使習戰,貸勿事,緩則農,急則戰,謂之「雄邊子弟」。其精兵 曰南燕 保義 、保惠、兩河慕義、左右連弩;騎士騎士 曰飛星、鷙擊、奇鋒、流電、霆聲、突騎。總十 一軍。築杖義城 ,以制大度、青溪 關之阻;作禦侮城 ,以控榮經 掎角勢;作柔遠 城,以阨西 山吐蕃 ;復邛崍關 ,徙巂州 治臺登,以奪蠻險。 舊制,歲杪運內粟贍黎、巂州 ,起嘉、眉,道陽山 江,而達大度,乃分餉諸戍。常以盛夏至 ,地 苦瘴毒,輦夫多死。德裕 命轉邛、雅粟,以十月為漕始,先夏而至,以佐陽山 之運,饋者不涉炎 月,遠民乃安。 蜀人多鬻女為人妾,德裕 為著科約:凡十三而上,執三年勞;下者,五歲;及期則歸之父母。毀屬下 浮屠私廬數千,以地予農。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髮若浮屠者,畜妻子 自如,德裕 下令禁止。 蜀風大變。 於是二邊寖懼,南詔 請還所俘掠四千人,吐蕃 維州 將悉怛謀以城降。維距成都 四百里,因山為 固,東北繇索叢嶺而下二百里,地無險,走長川 不三千里,直吐蕃 之牙,異時戍之,以制虜入者 也。德裕 旣得之,即發兵以守,且陳出師之利。僧孺 居中沮其功,命返悉怛謀於虜,以信所盟,德 裕 終身以為恨。會監軍使監軍使 王踐言 入朝,盛言悉怛謀死,拒遠人向化意。帝亦悔之,即以兵部尚兵部尚 書書 召,俄拜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贊皇縣伯 。 故事,丞郎詣宰相宰相 ,須少間乃敢通,郎官郎官 非公事不敢謁。李宗閔 時,往往通賔客。李聽 為太子太太子太 傅傅 ,招所善載酒集宗閔 閣,酣醉乃去。至德 裕,則喻御史御史 :「有以事見宰相宰相 ,必先白臺乃聽。 凡罷朝,繇龍尾 道趨出。」遂無輒至閣者。又罷京兆 築沙隄、兩街兩街 上朝衛兵。嘗建言:「朝廷惟 邪正二途,正必去邪,邪必害正。然其辭皆若可聽,願審所取舍。不然,二者並進,雖聖賢經營,無繇 成功。」俄而宗閔 罷,德裕 代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始,二省符江淮 大賈,使主堂廚食 利,因是挾貲行天下,所至州鎮為右客,富人倚以自高。德裕 一切罷之。 後帝暴感風,害語言。鄭注 始因王守澄 以藥進,帝少間,又薦李訓 使待詔待詔 ,帝欲授諫官,德 裕 曰:「昔諸葛亮 有言:『親賢臣,遠小人,漢所以興隆 也。親小人,遠賢士,後漢 所以傾頹 也。』今訓小人,頃咎惡暴天下,不宜引致左右。」帝曰:「人誰無過,當容其改。且逢吉 嘗言之。 」對曰:「聖賢則有改過,若訓天資姦邪,尚何能改?逢吉 位宰相宰相 ,而顧愛兇回,以累陛下 ,亦 罪人也。」帝語王涯 別與官,德裕 搖手止涯,帝適見,不懌,訓、注皆怨,即復召宗閔 輔政, 拜德裕 為興元 節度使節度使 。入見帝,自陳願留闕下,復拜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宗閔 奏:「命已行,不可止。 」更徙鎮海 軍以代王 璠。 文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名 地 地 政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政 地 名 病 名 政 地 地 政 名 武 地 地 地 地 名 政 地 地 地 地 节 名 地 名 亲 名 政 政 地 地 地 政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政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政 名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文 名 地 主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9 20 21 22 23 24 先是大和中,漳王養母 杜仲陽歸浙西 ,有詔在所存問。時德裕 被召,乃檄留後留後 使如詔書。璠入為尚尚 書左丞書左丞 ,而漳王以罪廢死,因與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李漢 共譖德裕 嘗賂仲陽導王為不軌。帝惑其言,召 王 涯、李固言 、路隋 質之。注、璠、漢三人者語益堅,獨隋言:「德裕 大臣,不宜有此。」讒焰少 衰。遂貶德裕 為太子 賔客,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復貶袁州 長史長史 ,隋亦免宰相宰相 。未幾,宗閔 以罪斥,而 注、訓等亂敗。帝追悟德裕 以誣構逐,乃徙滁州刺史滁州刺史 。又以太子 賔客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開成初,帝從容 語宰相宰相 :「朝廷豈有遺事乎?」衆進以宋申錫 對。帝俛首涕數行下,曰:「當此時,兄弟不相保, 況申錫 邪?有司為我褒顯之。」又曰:「德裕 亦申錫 比也。」起為浙西 觀察使觀察使 。後對學士學士 禁 中,黎埴 頓首言:「德裕 與宗閔 皆逐,而獨三進官。」帝曰:「彼嘗進鄭注 ,而德裕 欲殺之,今 當以官與何人?」埴懼而出。又指坐扆前示宰相宰相 曰:「此德裕 爭鄭注 處。」 德裕 三在浙西 ,出入十年,遷淮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 ,代牛僧孺 。僧孺 聞之,以軍事付其副張鷺 ,即馳 去。淮南 府錢八十萬緡,德裕 奏言止四十萬,為鷺用其半。僧孺 訴于帝,而諫官姚合 、魏謨 等 共劾奏 德裕 挾私怨沮傷僧孺 ,帝置章不下,詔德裕 覆實。德裕 上言:「諸鎮更代,例殺半數以 備水旱、助軍費。因索王播 、段文昌 、崔從 相授簿最具在。惟從死官下,僧孺 代之,其所殺數最 多。」即自劾「始至鎮,失於用例,不敢妄」。遂待罪,有詔釋之。 武宗 立,召為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旣入謝,即進戒帝:「辨邪正,專委任,而後朝廷 治。臣嘗為先帝 言之,不見用。夫正人旣呼小人為邪,小人亦謂正人為邪,何以辨之?請借物為諭, 松柏之為木,孤生勁特,無所因倚。蘿蔦則不然,弱不能立,必附它木。故正人一心事君,無待於助。 邪人必更為黨,以相蔽欺。君人者以是辨之,則無惑矣。」又謂治亂繫信任,引齊桓公 問管仲所以害 霸者,仲對琴瑟笙竽、弋獵馳騁,非害霸者;惟知人不能舉,舉不能任,任而又雜以小人,害霸也。 「太、玄、德、憲四宗皆盛朝,其始臨御,自視若堯、舜,寖久則不及初,陛下 知其然乎?始一委輔 相,故賢者得盡心。久則小人並進,造黨與,亂視聽,故上疑而不專。政去宰相宰相 則不治矣。在德 宗 最甚,晚節宰相宰相 惟奉行詔書,所與圖事者,李齊運 、裴延齡 、韋渠牟 等,訖今謂之亂政。夫 輔相有欺罔不忠,當亟免,忠而材者屬任之。政無它門,天下安有不治?先帝 任人,始皆回容,積纖 微以至誅貶 。誠使雖小過必知而改之,君臣無猜,則讒邪不干其間矣。」又言:「開元初,輔相率三 考輒去,雖姚崇 、宋璟 不能逾。至李林甫 秉權 乃十九年,遂及禍敗。是知亟進罷宰相宰相 ,使政在 中書,誠治本也。」 帝嘗疑楊嗣復 、李玨 顧望不忠,遣使殺之,德裕 知帝性剛而果於斷,即率三宰相宰相 見延英,嗚咽流 涕曰:「昔太宗 、德宗 誅大臣,未嘗不悔。臣欲陛下 全活之,無異時恨。使二人罪惡暴著,天下 共疾之。」帝不許,德裕 伏不起。帝曰:「為公等赦之。」德裕 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諫官論 爭,雖千疏,我不赦。」德裕 重拜。因追還使者,嗣復 等乃免。 時帝數出畋游,暮夜乃還,德裕 上言:「人君動法於日,故出而視朝 ,入而燕息。傳 曰:『君就 房有常節。』惟深 察古誼,毋繼以夜。側聞五星失度,恐天以是勤勤儆戒。詩 曰:『敬天之渝,不 敢馳驅。』願節田游,承天意。」尋冊拜司空司空 。 回鶻 自開成時為黠戞斯所破。會昌後,烏介 可汗挾公主 牙塞下,種族大飢,以弱口、重器易粟於 邊。退渾、党項 利虜掠 ,因天德軍 使田牟 上言,願以部落兵擊之。議者請可其奏。德裕 曰: 「回鶻 於國嘗有功,以窮來歸,未輒擾邊,遽伐之,非漢宣帝 待呼韓之義。不如與之食,以待其 變。」陳夷行 曰:「資盜糧,非計也,不如擊之便。」德裕 曰:「沙陀 、退渾,不可恃也。夫見 利則進,遇敵則走,雜虜之常態,孰肯為國家用邪?天德兵素弱,以一城與勁虜确,無不敗。請詔牟無 聽諸戎計。」帝於是貸粟三萬斛。 亲 地 名 武 文 文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號 文 名 名 名 主 仕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號 號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作 名 作 文 政 名 主 政 军 地 名 名 政 號 名 名 政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5 26 27 28 會嗢沒斯殺赤心以降,赤心兵潰去。於是回鶻 勢窮,數丐羊馬,欲藉兵復故地,又願假天德城 以舍公 主 ,帝不許。乃進逼振武保大柵把頭峰,以略朔川,轉戰雲州 ,刺史刺史 張獻節 嬰城不出。回鶻 乃大 掠,党項 、退渾皆保險莫敢拒。帝益知向不許田牟 用二部兵之效,乃復問以計,德裕 曰:「杷頭峰 北皆大磧,利用騎,不可以步當之。今烏介 所恃公主 爾,得健將出奇奪還之,王師急擊,彼必走。今 銳將無易石雄 者,請以藩渾勁卒與漢兵銜枚 夜擊之,勢必得。」帝即以方略授劉沔 ,令雄邀擊可汗 於殺胡山,敗之,迎公主 還,回鶻 遂敗。進位司徒司徒 。 黠戞斯遣使來,且言攻取安西、北庭,帝欲從黠戞斯求其地,德裕 曰:「不可。安西距京師七千里, 北庭五千里。異時繇河西、隴石抵玉門關 ,皆我郡縣,往往有兵,故能緩急調發。自河、隴入吐 蕃 ,則道出回鶻 。回鶻 今破滅,未知黠戞斯果有其地邪?假令安西可得,即復置都護都護 ,以萬人往 戍,何所興發,何道饋輓?彼天德、振武於京師近,力猶苦不足,況七千里安西哉?臣以為縱得之,無 用也。昔漢魏相請罷田車師 ,賈捐之請棄珠崖 ,近狄仁傑 亦請棄四鎮及安東,皆不願貪外以耗 內。此三臣者,當全盛時,尚欲棄割以肥中國,況久沒甚遠之地乎?是持實費市虛事,滅一回鶻 ,而 又生之。」帝乃止。 澤潞劉從諫 死,其從子 稹擅留事,以邀節度節度 ,德裕 曰:「澤潞內地,非河朔比,昔皆儒術大臣守 之。李抱真 始建昭義軍昭義軍 ,最有功,德宗 尚不許其子繼。及劉悟 死,敬宗 方怠於政,遂以符 節 付從諫 。大和時,擅兵長子,陰連訓、注,外託效忠,請除君側。及有狗馬疾,謝醫拒使,便以 兵屬稹。捨而不討,無以示四方。」帝曰:「可勝乎?」對曰:「河朔,稹所恃以脣齒也。如令魏、鎮 不與,則破矣。夫三鎮世嗣,列聖許之。請使近臣明告以:『澤潞命帥,不得視三鎮,今朕欲誅稹,其 各以兵會。』」帝然之。乃以李回 持節諭王元逵 、何弘敬 ,皆聽命。始議用兵,中外交章固爭, 皆曰:「悟功高,不可絕其嗣。又從諫 畜兵十萬,粟支十年,未可以破也。」它宰相宰相 亦媕婀趨 和,德裕 獨曰:「諸葛亮 言曹操善為兵,猶五攻昌霸,三越漅,況其下哉。然贏縮勝負,兵家之 常,惟陛下 聖策先定,不以小利鈍為浮議所搖,則有功矣。有如不利,臣請以死塞責!」帝忿然曰: 「為我語於朝,有沮吾軍議者,先誅之!」羣論遂息。元逵 兵已出,而弘敬 逗留持兩端。德裕 建 遣王宰以陳、許精甲,假道於魏以伐磁。弘敬 聞,遽勒兵請自涉漳取磁、潞。 會橫水 戍兵 叛,入太原 ,逐其帥李石 ,奉裨將裨將 楊弁 主留事。方是時,稹未下,朝廷益為憂。 議者頗言兵皆可罷。帝遣中人馬元實如太原 ,偵其變。弁厚賄中人,帳飲三日。還,謬曰:「弁兵 多,屬明光甲 者十五里。」德裕 詰曰:「李石 以太原 無兵,故調橫水 卒千五百使戍榆社 ,弁 因以亂,渠能列卒如此多邪?」則曰:「晉人勇,皆兵也,募而得之。」德裕 曰:「募士當以財,李 石 以人欠一縑,故兵亂,石無以索之,弁何得邪?太原 一鎧一戟,舉送行營 ,安致十五里明光 乎?」使者語塞。德裕 即奏:「弁賤伍,不可赦。如力不足,請捨稹而誅弁。」遽趣王逢 起榆社 軍 ,詔元逵 趨土門,會太原 。河東 監軍監軍 呂義忠聞,即日召榆社 卒入斬弁,獻首京師。 德裕 每疾貞元、大和間有所討伐,諸道兵出境,即仰給度支,多遷延以困國力。或與賊約,令懈守守 備備 ,得一縣一屯以報天子,故師無大功。因請敕諸將,令直取州,勿攻縣。故元逵 等下邢、洺、 磁,而稹氣索矣。俄而高文端歸命,稱稹糧乏,皆女子挼穟哺兵。未幾,郭誼 持稹首降。帝問:「何 以處誼?」德裕 曰:「稹豎子,安知反?職誼為之。今三州已降,而稹窮蹙,又販其族以邀富貴,不 誅,後無以懲惡 。」帝曰:「朕意亦爾。」因詔石雄 入潞,盡取誼等及嘗為稹用者,悉誅之。策功 拜太尉太尉 ,進封趙國公 。德裕 固讓,言:「唐興,太尉太尉 惟七人,尚父子儀 乃不敢拜。近王智 興 、李載義 皆超拜保、傅,蓋重惜此官。裴度 為司徒司徒 十年,亦不遷,臣願守舊秩足矣。」帝曰 「吾恨無官酬公,毋固辭。」德裕 又陳:「先臣封於趙,冢孫寬中始生,字曰三趙,意將傳嫡,不 及支庶 。臣前益封,已改中山。臣先世皆嘗居汲,願得封衛。」從之,遂改衛國公 。 政 地 主 地 文 名 政 政 名 名 名 主 名 军 名 主 政 文 名 地 政 政 政 文 政 地 名 政 名 亲 武 名 名 文 號 名 號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军 地 名 武 名 地 军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营 名 名 营 名 地 地 文 地 名 武 名 名 名 法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礼 主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29 30 31 32 33 34 帝嘗從容謂宰相宰相 曰:「有人稱孔子其徒三千亦為黨,信乎?」德裕 曰:「昔劉向云:『孔子與顏 回、子貢 更相稱譽,不為朋黨;禹、稷與臯陶轉相汲引,不為比周。無邪心也。』臣嘗以共、鯀、驩 兜 與舜、禹雜處堯朝,共工 、驩兜 則為黨,舜、禹不為黨。小人相與比周,迭為掩蔽也。賢人君 子不然,忠於國則同心,聞於義則同志,退而各行其己,不可交以私。趙宣子、隨會繼而納諫,司司 馬馬 侯、叔向比以事君,不為黨也。公孫弘 每與汲黯 請間,黯先發之,弘推其後,武帝 所言皆聽。 黯、弘雖並進,然廷詰齊人少情,譏其布被為詐,則先發後繼,不為黨也。太宗 與房玄齡 圖事,則 曰非杜如晦 莫能籌之。及如晦 在焉,亦推玄齡 之策。則同心圖國,不為黨也。漢朱博、陳咸相為 腹心,背公死黨。周福、房植 各以其黨相傾,議論相軋,故朋黨始於甘陵 二部。及甚也,謂之鉤 黨,繼受誅夷。以王制言之,非不幸也。周之衰,列國公 子有信陵、平原 、孟嘗 、春申,游談者 以四豪為稱首,亦各有客三千,務以譎詐勢利相高;仲尼之徒,唯行仁義。今議者欲以比之,罔矣。臣 未知所謂黨者為國乎?為身乎?誠為國邪,隨會、叔向、汲黯 、房、杜之道可行,不必黨也。今所謂 黨者,誣善蔽忠,附下罔上,車馬馳驅,以趨權勢,晝夜合謀,美官要選,悉引其黨為之,否則抑壓以 退。仲尼之徒,有是乎?陛下 以是察之,則姦偽見矣。」 時韋弘 質建言,宰相宰相 不可兼治錢穀 ,德裕 奏言:「管仲明於治國,其語曰:『國之重器,莫重於 令。令重君尊,君尊國安。治人之本,莫要於令。』故曰『虧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 死,不從令者死。五者無赦』。又曰:『令在上而論可否在下,是主威下繫於人也。』大和後,風俗寖 敝,令出於上,非之在下。此敝不止,無以治國。匡衡 曰:『大臣者,國家股肱,萬姓所瞻仰,明主 所慎擇也。』傳 曰:『下輕其上爵,賤人圖柄臣,則國家搖動而人不靜。』今弘質為人所教而言,是 圖柄臣者也。且蕭望之漢名儒,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奏云:『歲首 ,日月少光,咎在臣等。』宣帝 以望 之意輕丞相丞相 ,下有司詰問。貞觀中,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陳師合上言:『人之思慮有限,一人不可總數職。 』太宗 曰:『此欲離間我君臣。』斥之嶺外。臣謂宰相宰相 有姦謀隱慝,則人人皆得上論。至於制置職 業,人主之柄,非小人所得干。古者朝廷之士,各守官守官 業,思不出位。弘質賤臣,豈得以非所宜言妄 觸天聽!是輕宰相宰相 。陛下 照其邪計,從黨人中來,當遏絕之。」德裕 大意,欲朝廷尊,臣下肅, 而政出宰相宰相 ,深疾朋黨,故感憤切言之。 又嘗謂:「省事省事 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誠治本也。」乃請罷郡縣吏凡二千餘員,衣冠 去者皆怨。時天下已平,數上疏乞骸骨 ,而星家言熒惑 犯上相上相 ,又懇丐去位,皆不許。當國凡六 年,方用兵時,決策制勝,它相無與,故威名獨重於時。 宣宗 即位,德裕 奉冊太極殿。帝退謂左右曰:「向行事近我者,非太尉太尉 邪?每顧我,毛髮為森 豎。」翌日,罷為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俄徙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白敏中 、令狐 綯 、崔鉉 皆素仇,大中元年[847],使黨人李咸斥德裕 陰事。故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太子少保分司東都 ,再貶潮 州 司馬司馬 。明年,又導吳汝納 訟李紳 殺吳湘事,而大理卿大理卿 盧言 、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馬植 、御史中御史中 丞丞 魏扶言:「紳殺無罪,德裕 徇成其冤,至為黜御史御史 ,罔上不道。」乃貶為崖州司戶參軍事州司戶參軍事 。明 年,卒,年六十三。德裕 旣沒,見夢令狐綯 曰:「公幸哀我,使得歸葬。」綯語其子滈,滈曰: 「執政皆其憾,可乎?」旣夕,又夢,綯懼曰:「衛公 精爽可畏,不言,禍將及。」白于帝,得以喪 還。 德裕 性孤峭,明辯有風采,善為文章。雖至大位,猶不去書。其謀議援古為質,袞袞可喜。常以經 綸 天下自為,武宗 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是時王室幾中興。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號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主 地 名 名 主 名 文 词 名 名 作 文 节 號 文 文 號 文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词 天 文 號 名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武 名 名 主 名 名 號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目錄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先是,韓全義 敗於蔡,杜叔良 敗於深,皆監軍監軍 宦人制其權,將不得專進退,詔書一日三四下,宰宰 相相 不豫。又諸道銳兵票士,皆監軍監軍 取以自隨,每督戰,乘高建旗自表,師小不勝,輒卷旗去,大兵隨 以北。繇是王師所向多負。至討回鶻 、澤潞,德裕 建請詔書付宰司 乃下,監軍監軍 不得干軍要,率兵百 人取一以為衛。自是,號令明壹,將乃有功。 元和後數用兵,宰相宰相 不休沐,或繼火乃得罷。德裕 在位,雖遽書警奏,皆從容裁決,率午漏下還 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無事時。其處報機急,帝一切令德裕 作詔,德裕 數辭,帝曰:「學士學士 不 能盡吾意。」伐劉稹 也,詔王元逵 、何弘敬 曰:「勿為子孫之謀,存輔車之勢。」元逵 等情得, 皆震恐思效。已而三州降,賊遂平。帝每稱魏博 功,則顧德裕 道詔語,咨其切於事而能伐謀也。三 鎮每奏事,德裕 引使者戒敕為忠義,指意丁寧 ,使歸各謂其帥道之,故河朔畏威不敢慢。後除浮屠 法,僧亡命多趣幽州 ,德裕 召邸吏邸吏 戒曰:「為我謝張仲武 ,劉從諫 招納亡命,今視之何 益?」仲武 懼,以刀授居庸關 吏曰:「僧敢入者斬!」 帝旣數討叛有功,德裕 慮忲于武,不可戢,即奏言:「曹操破袁紹於官度,不追奔 ,自謂所獲已 多,恐傷威重。養由基古善射者,柳葉雖百步必中,觀者曰:『不如少息,若弓撥矢鉤,前功皆棄。 』陛下 征伐 無不得所欲,願以兵為戒,乃可保成功。」帝嘉納其言。 方士趙歸真 以術進,德裕 諫曰:「是嘗敬宗 時以詭妄出入禁中,人皆不願至陛下 前。」帝曰: 「歸真我自識,顧無大過,召與語養生術爾。」對曰:「小人於利,若蛾赴燭。向見歸真之門,車轍滿 矣。」帝不聽。于是挾術詭時者進,帝志衰焉。 所居安邑 里第,有院號起草,亭曰精思,每計大事,則處其中,雖左右侍左右侍 御不得豫。不喜飲酒,後 房無聲色娛。生平所論著多行于世云。 子燁,仕汴 宋幕府 ,貶象州 立山尉立山尉 。懿宗 時,以赦令徙郴州 。餘子皆從死貶所。 燁子延古,乾符中,為集賢校理集賢校理 ,擢累司勳員外郎司勳員外郎 ,還居平泉 。昭宗 東遷,坐不朝謁,貶衛尉衛尉 主簿主簿 。 德裕 之斥,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崔嘏 ,字乾錫 ,誼士也。坐書制不深切,貶端州刺史端州刺史 。嘏舉進士 ,復以 制策歷邢州刺史邢州刺史 。劉稹 叛,使其黨裴問戍于州,嘏說使聽命,改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時皆謂遴賞。至是, 作詔不肯巧傅以罪。 吳汝納 之獄,朝廷公卿無為辨者,惟淮南 府佐魏鉶就逮,吏使誣引德裕 ,雖痛楚掠,終不從,竟 貶死嶺外。 又丁柔立 者,德裕 當國時,或薦其直清可任諫爭官,不果用。大中初,為左拾遺左拾遺 。旣德裕 被 放,柔立 內愍傷之,為上書直其冤,坐阿附,貶南陽尉南陽尉 。 懿宗 時,詔追復德裕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衛國公 ,贈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 ,距其沒十年。 贊曰:漢劉向論朋黨,其言明切,可為流涕,而主不悟,卒陷亡辜。德裕 復援向言,指質邪正,再被 逐,終嬰大禍。嗟乎,朋黨之興也,殆哉!根夫主威奪者下陵,聽弗明者賢不肖兩進,進必務勝,而後 人人引所私,以所私乘狐疑不斷之隙,是引桀、跖、孔、顏相鬨于前,而以衆寡為勝負矣。欲國不亡, 得乎?身為名宰相宰相 ,不能損所憎,顯擠以仇,使比周勢成,根株牽連,賢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寧明 有未哲歟?不然,功烈光 明,佐武中興,與姚、宋等矣。 名 名 文 文 文 政 名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军 主 军 名 名 號 主 地 文 名 衙 地 武 號 地 文 文 地 號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仕 文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武 號 名 文 主 文 名 文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