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9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金史
 106 / 137
 65 段 10671 字
 502 种 81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四 金史 106 卷一百〇六
[元]脫脫 等
←105 卷一百〇五 列傳第四十三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金史 / 106 卷一百〇六 列傳第四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貞祐二年[1214] 3 興定元年[1217] 3 承安元年[1196] 2 貞祐三年[1215] 2 貞祐 2 承安五年[1200] 1
泰和二年[1202] 1 正隆五年[1160] 1
地点 中都 7 陝西 5 潼關 4
人物 高琪 56 行簡 24 陛下 10 衛王 7 益謙 5 素蘭 5 賈益謙 5 胡魯 5
文官 宰臣 4 平章政事 4 太常博士 3
武官 元帥 4 猛安 3 武衛 3
其他 宣宗 36 尚書省 7 章宗 7 乣軍 7 致仕 6 進士 4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〇六 列傳 第四十四
張暐 張行簡 賈益謙 劉炳 朮虎高琪 塔不也
張暐
張暐 字明仲 ,莒州 日照縣 人。博學該通。登正隆五年[1160]進士 。調陳留 主簿主簿 、淄州 酒稅
副使,課增羨,遷昌樂令樂令 。改永清令,補尚書省令史尚書省令史 ,除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兼國子助教國子助教 。丁父憂 ,服
除,調山東東路 轉運副使轉運副使 ,入為太常丞太常丞 ,兼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章宗 封原王 ,兼原王府文學王府文學 。章
宗 冊為皇太孫 ,復為左贊善左贊善 ,轉左諭德左諭德 ,兼太常丞太常丞 ,充宋國 報諭使。至盱眙 ,宋人請赴
宴,暐曰:「大行在殯,未可。」及受賜,不舞蹈,宋人服其知禮。使還,遷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兼修起居
注 。改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修起居注 如故。遷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兼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
明昌二年[1191],太傅太傅 徒單克寧 薨 ,章宗 欲親為燒飯,是時,孝懿皇后 梓宮 在殯,暐奏:「仰
惟聖慈,追念勳臣,恩禮隆厚,孰不感勸。太祖 時享,尚且權停,若為大臣燒飯,禮有未安。今已降
恩旨,聖意至厚,人皆知之,乞俯從典禮,則兩全矣。」章宗 從之。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仕 地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仕
地 文 文 文 號 主 文
號 主 文 文 文 政 地
文
作 文 作 文 文
文 名 葬 號 主 葬
號
號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封事者言提刑司 可罷,暐上踈曰:「陛下 即位,因民所利更法立制,無慮數十百條。提刑之設,政
之大者,若為浮議所搖,則內外無所取信。唐開元中,或請選擇守令,停採訪使採訪使 ,姚崇 奏『十道採訪
猶未盡得人,天下三百餘州,縣多數倍,安得守令皆稱其職』。然則,提刑之任,誠不可罷,擇其人而用
之,生民之大利,國家之長策也。」因舉漢刺史刺史 六條以奏。上曰:「卿言與朕意合。」
拜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孫即康 鞫治鎬王永中 事,還奏,有詔覆訊,群臣舉暐及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烏古論 慶裔。上
使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馬琪 諭暐曰:「百官舉閱實鎬王事,要勿屈抑其人,亦不可虧損國法。」上因謂宰宰
臣臣 曰:「鎬王視永蹈 為輕。」馬琪 曰:「人臣無將。」由是永中 之獄決矣。
霍王 從彝 母早死,溫妃石抹氏養之,明昌六年[1195]溫妃薨 ,上問從彝 喪服 。暐奏:「慈
母 服齊衰 三年,桐杖布冠,禮也。從彝 近親,至尊壓降與臣下不同,乞於未葬以前服白布衣絹
巾,旣葬止用素服終制 ,朝會 從吉。」上從其奏。
承安元年[1196]八月壬子,上召暐至內殿,問曰:「南郊大祀 ,今用度不給,俟他年可乎?」暐曰:
「陛下 即位于今八年,大禮未舉,宜亟行之。」上曰:「北方未寧,致齋之際有不測奏報何如?」對
曰「豈可逆度而妨大禮。今河平歲豐,正其時也。」上復問曰:「僧道三年一試,八十而取一,不亦少
乎?」對曰:「此輩浮食,無益有損,不宜滋益也。」上曰:「周武帝 、唐武宗 、後周世宗 皆賢
君,其壽不永,雖曰偶然,似亦有因也。」對曰:「三君矯枉太過。今不毀除、不崇奉,是為得中矣。
」是歲,郊見上帝焉。
頃之,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路鐸 論胥持國 不可再用,因及董師中 趨走持國及丞相丞相 襄之門,上曰:「張
暐 父子必不如是也。」三年,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懇辭,不許。明年,坐奏事不實,奪一官,解職。起
為安武軍節度 使。致仕 ,例給半俸,久之,暐不復請,遂止。
暐自妻卒後不復娶,亦無姬侍,齋居與子行簡 講論古今,諸孫課誦其側,至夜分乃罷,以為常。歷太太
常常 、禮部 二十餘年,最明古今禮學,家法 為士族 儀表。子行簡 、行信 ,行信 自有傳。
行簡 字敬甫 。穎悟 力學,淹貫經史。大定十九年[1179]進士 第一,除應奉翰林文字應奉翰林文字 。丁母憂 ,
歸葬益都 ,杜門讀書,人莫見其面。服除,復任。章宗 即位,轉修撰修撰 ,進讀陳言文字,攝太常博太常博
士士 。夏國 遣使陳慰,欲致祭大行靈殿。行簡 曰:「彼陳慰非專祭,不可。」廷議遣使橫賜高麗 ,
「比遣使報哀,彼以細故邀阻,且出嫚言,俟移問遇報,橫賜未晚」。徒單克寧 韙其言,深器重之。
轉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與路伯達 俱進讀陳言文字,累遷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
司天臺 劉道用 改進新曆,詔學士院 更定曆名,行簡 奏乞覆校測驗,俟將來月食無差,然後賜名。
詔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党懷英 等覆校。懷英 等校定道用新曆:明昌三年[1192]不置閏,即以閏月為三
月;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金木星俱在危十三度,道用曆在十三日,差一日;三年四月十六日夜月食,時
刻不同。道用不曾考驗古今所記,比證事迹,輒以上進,不可用。道用當徒一年收贖 ,長行彭徽等四
人各杖八十罷去。
群臣屢請上尊號 ,章宗 不從,將下詔以示四方,行簡 奏曰:「往年飢民棄子,或匄以與人,其後
詔書官為收贖 ,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識認,官亦斷與之。自此以後,饑歲流離道路,人不肯收養,
肆為捐瘠,餓死溝中。伏見近代禦災詔書,皆曰『以後不得復取』,今乞依此施行。」上是其言,詔書
中行之。久之,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改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提點司天臺 ,直學士 ,同修史如故。
衙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主 名 葬 名 衣
亲 礼 名
礼 礼
葬
主
主 號 號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地 仕
名
文 衙 礼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仕 文 仕
地 號 文
文 政 名 政
名
文 名 文
衙 名 衙 名
文 名 名
法
礼 號 名
法
文 文 衙 仕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18
19
20
21
行簡 言:「唐制,僕射僕射 、宰相宰相 上日,百官通班致賀,降階荅拜。國朝皇太子 元正、生日,三
師 、三公 、宰執以下須群官同班拜賀,皇太子 立受再荅拜。今尚書省 宰執上日,分六品以下別為一
班揖賀,宰執坐荅揖,左右司郎中右司郎中 五品官廷揖,亦坐荅之。臣謂身坐舉手荅揖,近於坐受也,宰執受
賀,其禮乃重於皇太子 ,恐於義未安。別嫌明微,禮之大節 ,伏請宰執上日令三品以下官同班賀,宰
執起立,依見三品官儀式通 荅揖。」上曰:「此事何不早辨正之,如都省 擅行,卿論之是矣。」行
簡 對曰:「禮部 蓋嘗參酌古今典禮,擬定儀式,省廷不從,輒改以奏。」下尚書省 議,遂用之。宰
執上日,三品以下群官通班賀,起立荅拜,自此始。
行簡 轉對 ,因論典故之學,乞於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之下置檢閱官二員,通禮學資淺者使為之,積資乃遷博博
士士 。又曰:「今雖有國朝集禮 ,至於食貨、官職、兵刑沿革,未有成書,乞定會要,以示無窮。
」承安五年[1200],遷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同修史、提點司 天如故。
泰和二年[1202],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顏瑭戒之曰:「卿過界勿飲酒,每事聽於行簡 。」
謂行簡 曰:「宋人行禮,好事末節,苟有非是,皆須正之,舊例所有不可不至。」上復曰:「頗聞
前奉使 者過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爭渡船,此殊非禮。卿自戒舟人,且語宋使曰:『兩國和好久
矣,不宜爭細故傷大體。』丁寧 諭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詔曰:「每奏事之際,須令張行簡 常
在左右。」
五年,群臣復請上尊號 ,上不許,詔行簡 作批荅,因問行簡 宋范祖禹 作唐鑑 論尊號 事。行
簡 對曰:「司馬光 亦嘗諫尊號 事,不若祖禹 之詞深至,以謂臣子生謚君父,頗似慘切。」上曰:
「卿用祖禹 意荅之,仍曰太祖 雖有尊號 ,太宗 未嘗受也,」行簡 乞不拘對偶,引祖禹 以微見
其意。從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體。
改順天軍 節度使節度使 。上謂行簡 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 ,民之情偽,卒難臆度,如何治之則
可?」對曰:「臣奉行法令,不敢違失,獄訟 之事,以情察之,鈐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鎮靜為務,
庶幾萬分之一。」上曰:「在任半歲或一年,所得利害上之。」行簡 到保州 ,上書曰:「比者括官
田給軍,旣一定矣,有告欲別給者,輒從其告,至今未已。名曰官田,實取之民以與之,奪彼與此,徒
啟爭端。臣所管已撥深澤縣 地三百餘頃,復告水占沙鹹者三之二,若悉從之,何時可定。臣謂當限以
月日,不許再告為便。」下尚書省 議,奏請「如實有水占河塌不可耕種,本路及運司 佐官按視,尚
書省 下按察司 覆同,然後改撥。若沙鹹塉薄,當準已撥為定。」制曰:「可。」
六年,召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兼侍講侍講 、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祕書監 進太一新曆 ,詔行簡 校之。七年,上遣中
使馮賢 童以實封御扎賜行簡 曰:「朕念鎬、鄭二王誤干天常,自貽伊戚。稿葬郊野,多歷年所,朕
甚悼焉。欲追復前爵,備禮改葬,卿可詳閱唐貞觀 追贈 隱、巢,并前代故事,密封以聞。」又曰:
「欲使石古乃 於威州 擇地營葬 ,歲時祭 奠,兼命衛王 諸子中立一人為鄭王 後,謹其祭祀。此
事旣行,理須降詔,卿草詔文大意,一就封進。」行簡 乃具漢淮南 厲王 長、楚王 英、唐隱太
子 建成 、巢剌王元吉 、譙王重福 故事為奏,并進詔草,遂施行焉。累遷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翰林學士承翰林學士承
旨旨 ,尚書尚書 、修史如故。
貞祐初,轉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上書論議和事,其略曰:「東海郡侯 嘗遣約和,較計細故,遷延不決。今都
城危急,豈可拒絕。臣願更留聖慮,包荒含垢,以救生靈。或如遼、宋相為敵國,歲奉幣帛,或二三
年以繼。選忠實辨捷之人,往與議之,庶幾有成,可以紓患。」是時,百官議者,雖有異同,大概以和
親 為主焉。莊獻太子 葬後,不置宮師官,升承旨為二品,以寵行簡 ,兼職如故。
名 文 文 主
衙 衙 主 衙
文
主 名
名 衙
名 衙 衙
名 礼 文
文 作
文 衙
名
名
仕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作 礼
名 名 礼 名
名 號 礼 號 名 名
地 武 名 地
法
名 地
地
衙 衙
衙 衙
文 文 文 衙 作 名
名 名
名 仕
名 地 葬 礼 主 主
名 地 號 主
主 地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主
礼 主 名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年七月,朝廷備防秋兵械,令內外職官不以丁憂 致仕 ,皆納弓箭。行簡 上書曰:「弓箭非通有之
物,其清貧之家及中下監當,丁憂 致仕 ,安有所謂如法軍器。今繩以軍期 ,補弊修壞,以求應命而
已,與倉猝製造何以異哉。若於隨州 郡及猛安謀克猛安謀克 人戶拘括,擇其佳者買之,不足則令職輸所買之
價,庶不擾而事可辦。」左丞相左丞相 僕散端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高琪 、盡忠、右丞右丞 賈益謙 皆曰:「丁憂 致
仕 者可以免此。」權參政參政 烏古論德升 曰:「職官久享爵祿,軍興以來,曾無寸補,況事已行而復
改,天下何所取信。」是議也,丁憂 致仕 官竟得免。是歲,卒,贈銀青榮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 ,謚文正。
行簡 端愨 慎密,為人主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太常 、禮部 ,典貢舉 終身,縉紳以為榮。與弟行
信 同居數十年,人無間言。所著文章十五卷,禮例纂 一百二十卷,會同 、朝獻、禘祫 、喪葬,皆
有記錄,及清臺、皇華、戒嚴 、為善 、自公 等記,藏于家。
贊曰:張暐 、行簡 世為禮官禮官 ,世習禮學。其為禮也,行於家庭,講於朝廷,施用於鄰國,無不中
度。古者官有世掌,學有專門,金諸儒臣,唯張氏 父子庶幾無愧於古乎。
賈益謙
賈益謙 字彥亨 ,沃州 人也,本名守謙,避哀宗 諱改焉。大定十年[1161]詞賦進士 ,歷仕州郡,以
能稱。明昌間,入為尚書省令史尚書省令史 ,累遷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章宗 諭之曰:「汝自知除至居是職,左司事司事 不
為不練,凡百官行止、資歷固宜照勘,勿使差繆。若武庫署直長武庫署直長 移剌 郝自平定州 軍事判官軍事判官 召為典典
輿輿 副轄,在職才五月,降授門山縣 簿尉簿尉 。朕比閱貼黃貼黃 ,行止乃俱書作一十三月,行止尚如此失
實,其如選法何?蓋是汝不用心致然爾。今姑杖知除掾,汝勿復犯之。」
五年,為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上言:「提刑司 官不須遣監察體訪,宜據其任內行事,考其能否而升黜之。
」上曰:「卿之言其有所見乎?」守謙對曰:「提刑官若不稱職,衆所共知,且其職與監察等,臣是故
言之。」上嘉納焉。是年夏,上將幸景明宮清暑,守謙連上踈,極諫之。上御後閣,召守謙入對,稱
旨。進兼尚書吏部侍郎尚書吏部侍郎 。時鎬 王以疑忌下獄,上怒甚,朝臣無敢言者。守謙上章 論其不可,言極
懇切。上諭之曰:「汝言諸王皆有覬心,而游其門者不無橫議。此何等語,固當罪汝。以汝前言事亦有
當處,故免。」旣而以議鎬王事有違上意,解職,削官二階。承安元年[1196]七月,降為寧化州刺寧化州刺
史史 。五年八月,改為山東路按察使按察使 ,轉河北西路轉運使路轉運使 。泰和三年[1203]四月,召為御史中御史中
丞丞 。四年三月,出為定武軍節度 使。
八年六月,復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八月,改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九月,詔守謙等一十三員分詣諸路,與本路按察
司 官一員同推排民戶物力。上召見於香閤,諭之曰:「朕選卿等隨路推排,除推收外,其新強、銷乏
戶,雖集衆推唱,然銷乏者勿銷不盡,如一戶元物力三百貫,今蠲減二百五十貫,猶有不能當。新強者
勿添盡,量存氣力,如一戶添三百貫而止添二百貫之類。卿等宜各用心。百姓應當賦役,十年之間,利
害非細。苟不稱所委,治罪當不輕也。」尋出知濟南府 ,移鎮河 中。大安末,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貞祐
二年[1214]二月,改河東南路 安撫使安撫使 ,俄知彰德府 。
三年,召為尚書省右丞尚書省右丞 。會宣宗 始遷汴梁 ,益謙 乃建言:「汴之形勢,惟恃大河。今河朔受兵,
群盜並起,宜嚴河 禁以備不虞,凡自北來而無公憑者勿聽渡。」是時,河北民遷避河南者甚衆。侍御侍御
史史 劉元規上言:「僑戶宜與土民均應差役。」上留中,而自以其意問宰臣宰臣 。丞相丞相 端、平章盡忠以
為便。益謙 曰:「僑戶應役,甚非計也。蓋河 北人戶本避兵而來,兵稍息即歸矣。今旅寓倉皇之
際,無以為生,若又與地著者並應供億,必騷動不能安居矣。豈主上矜恤流亡之意乎。」上甚嘉賞,
曰:「此非朕意也。」因出元規章示之。三年八月,進拜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四年正月,致仕 ,居鄭州 。
仕 仕 名
仕 仕 军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仕
仕 文 名
仕 仕 文
名 名 文 衙 仕
名 作 礼 礼
作 作 作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仕
文 文 號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衙
文 名 节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衙
地 地 文
地 文 地
文 號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仕 地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興定五年[1221]正月,尚書省 奏:「章宗實錄 已進呈,衛王 事迹亦宜依海陵庶人實錄 ,纂集成書,以
示後世。」制可。初,胡沙虎 弒衛王 ,立宣宗 ,一時朝臣皆謂衛王 失道,天命絕之,虎實無罪,且
有推戴之功,獨張行信 抗章言之,不報,舉朝遂以為諱。及是,史官史官 謂益謙 嘗事衛王 ,宜知其事,
乃遣編修編修 一人就鄭訪之。益謙 知其旨,謂之曰:「知衛王 莫如我。然我聞海陵 被弒而世宗 立,大
定三十年[1163],禁近能暴海陵 蟄惡者,輒得美仕,故當時史官史官 修實錄修實錄 多所附會。衛王 為人勤儉,慎
惜名器,較其行事,中材不及者多矣。吾知此而已,設欲飾吾言以實其罪,吾亦何惜餘年,」朝議偉
之。正大三年[1226],年八十,薨 。三子:賢卿、頤卿 、翔卿 ,皆以門資 入仕。
贊曰:賈益謙 於衛紹王 ,可謂盡事君之義矣。海陵 之事,君子不無憾焉。夫正隆之為惡,暴其大
者斯亦足矣。中冓之醜史不絕書 ,誠如益謙 所言,則史亦可為取富貴之道乎?嘻,其甚
矣。傳 曰:「不有廢者,其何以興。」
劉炳
劉炳 ,葛城 人。每讀書,見前古忠臣烈士 為國家畫策慮萬世安,輒歎息景慕。貞祐三年[1215],
中進士 第,即日上書條便宜十事:
其一曰,任諸王以鎮社稷 。臣觀往歲,王師屢戰屢衄,率皆自敗。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將帥非才,
旣無靖難之謀,又無效死之節,外託持重之名,而內為自安之計,擇驍果 以自隨,委疲懦以臨陣,陣
勢稍動,望塵先奔,士卒從而大潰。朝廷不加詰問,輒為益兵。是以法度日紊,倉庾日虛,閭井日凋,
土地日蹙。自大駕 南巡,遠近相望,益無固志。吏任河 北者以為不幸,逡巡退避,莫之敢前。昔唐
天寶之末,洛陽 、潼關 相次失守,皇輿夜出,向非太子 迴趨靈武,率先諸將,則西行之士當終老
於劍南矣。臣願陛下 擇諸王之英 明者,緫監天下之兵,北駐重鎮,移檄遠近,戒以軍政。則四方聞
風者皆將自奮,前死不避。折衝厭難,無大於此。夫人情可以氣激不可以力使,一卒先登,則萬夫齊
奮,此古人所以先身教而後威令也。
二曰,結人心以固基 本。天子惠人,不在施予,在于除其同患,因所利而利之。今艱危之後,易於為
惠,因其欲安而慰撫之,則忠誠親上之心,當益加於前日。臣願寬其賦役,信其號令,凡事不便者一切
停罷。時遣重臣按行郡縣,延見耆老,問其疾苦,選廉正,黜貪殘,拯貧窮,卹孤獨,勞來還定,則
效忠徇 義,無有二志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危民易與為亂,惟陛下 留神。
三曰,廣收人材以備國用。備歲寒者必求貂狐,適長塗 者必畜騏驥 。河南、陝西 ,車駕臨幸,當
有以大慰士民之心。其有操行為民望者,稍擢用之,平居可以勵風俗,緩急可以備驅策。昭示新恩,易
民觀聽,陰係天下之心也。
四曰,選守令以安百姓。郡守郡守 、縣令縣令 ,天子所恃以為治,百姓所依以為命者也。今衆庶已弊,官吏
庸暗,無安利之才,貪暴昏亂,與姦為市,公有斗粟之賦,私有萬錢之求,遠近囂囂,無所控告。自今
非才器過人,政迹卓異者,不可使在此職。親勳故舊,雖望隆資高,不可使為長吏。則賢者喜於殊用,
益盡其能,不肖者愧慕而思自勵矣。
五曰,褒忠 義以勵臣 節。忠義之士,奮身效命,力盡城破而不少屈。事定之後,有司略不加省,棄
職者顧以恩貸,死事者反不見錄,天下何所慕憚,而不為自安之計邪?使為臣者皆知殺身之無益,臨難
可以苟免,甚非國家之利也。
六曰,務農力本以廣蓄積。此最強兵富民之要術,當今之急務也。
七曰,崇節儉以省財用。今海內虛耗,田疇 荒蕪,廢奢從儉以紓生民之急,無先於此者。
衙 作 主 作
名 主 號 主
名 文 名 主
文 名 主 號 號
號 文 文 主
葬 名 名 仕
名 主 號
词 名
作
名
名 地 葬
仕
礼
营
礼 地
地 地 主
主 名
名
名 主
地 军 地
武 文
名 名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八曰,去冗食以助軍費。兵革之後,人物凋喪者十四五,郡縣官縣官 吏署置如故,甚非審權救弊之道。
九曰,修軍政以習守戰。自古名將料敵制勝 ,訓練士卒,故可使赴湯蹈火,百戰不殆 。孔子曰: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兵法 曰:「器械不利,以其卒與敵也。卒不服習,以其將與敵也。將不
知兵,以其主與敵也。主不擇將,以其國與敵也。」可不慎哉。
十曰,修城池以備守禦 。保障國家,惟都城與附近數郡耳。北地不守,是無河朔矣,黃河 豈足恃
哉。
書奏,宣宗 異焉。復試之曰:「河北城邑 ,何術可保?兵民雜居,何道可和?鈔法如何而通?物價
如何而平?」炳對大略以審擇守將則城邑固,兵不侵民則兵民和,歛散相權則鈔法通,勸農薄賦則物價
平。宣宗 雖異其言,而不能用,但補御史臺令史御史臺令史 而已。
論曰:劉炳 可謂能言之士矣。宣宗 召試旣不失對,而以一臺令史令史 賞之,足以倡士氣乎?
朮虎高琪
朮虎高琪 或作高乞,西北路 猛安猛安 人。大定二十七年[1187]充護衛,轉十人長,出職河間都緫管判
官,召為武衛武衛 軍鈐轄鈐轄 ,遷宿直將軍宿直將軍 ,除建州刺史建州刺史 ,改同知同知 臨洮府 事。
泰和六年[1206],伐宋,與彰化 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把回海備鞏州 諸鎮,宋兵萬餘自鞏州 轆轤嶺入,高
琪 奮擊破之,賜銀百兩、重綵十端。青宜可內附,詔知府事知府事 石抹仲溫 與高琪 俱出界,與青宜可合
兵進取。詔高琪 曰:「汝年尚少,近聞與宋人力戰奮勇,朕甚嘉之。今與仲溫 同行出界,如其成
功,高爵厚祿,朕不吝也。」
詔封吳曦 為蜀國王 ,高琪 為封冊使。詔戒諭曰:「卿讀書解事,蜀人亦識威名,勿以財賄動心,
失大國體。如或隨去奉職有違禮生事,卿與喬宇 體察以聞。」使還,加都統都統 ,號平南虎威將軍平南虎威將軍 。
宋安丙 遣李孝義 率步騎三萬攻秦州 ,先以萬人圍皂角堡,高琪 赴之。宋兵列陣山谷,以武車為左
右翼,伏弩其下來逆戰。旣合,宋兵陽却。高琪 軍見宋兵伏不得前,退整陣,宋兵復來。凡五戰,宋
兵益堅,不可以得志。高琪 分騎為二,出者戰則止者俟,止者出則戰者還,還者復出以更。久之,遣
蒲察桃思剌潛兵上山,自山馳下合擊,大破宋兵,斬首 四千級,生擒數百人,李孝義 乃解圍去。宋
兵三千致馬連寨以窺湫池 ,遣夾谷 福壽 擊走之,斬七百餘級。
大安三年[1211],累官泰州刺史泰州刺史 ,以乣軍 三千屯通玄門外。未幾,升縉山縣 為鎮州 ,以高琪 為防防
禦使禦使 ,權元帥元帥 右都監都監 ,所部乣軍 賞賚有差。至寧元年[1213]八月,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完顏綱 將兵十萬行
省 於縉山 ,敗績。貞祐初,遷元帥右監軍元帥右監軍 。閏月,詔高琪 曰:「聞軍事皆中覆,得無失機會
乎?自今當即行之,朕但責成功耳。」
是月,被詔自鎮州 移軍守禦 中都 迤南,次良鄉 不得前,乃還中都 。每出戰輒敗,紇石烈執
中 戒之曰:「汝連敗矣,若再不勝,當以軍法從事從事 。」及出果敗,高琪 懼誅。十月辛亥,高
琪 自軍中入,遂以兵圍執中第,殺執中,持其首詣闕待罪。宣宗 赦之,以為左副元帥左副元帥 ,一行將士
遷賞有差。丙寅,詔曰:「胡沙虎 畜無君之心,形迹露見,不可盡言。武衛武衛 副使提點近侍局 慶山
奴 、近侍局使近侍局使 斜烈 、直長直長 撒合輦 累曾陳奏,方慎圖之。斜烈 漏此意於按察判察判 官胡魯 ,胡
魯 以告翰林待制翰林待制 訛出 ,訛出 達於高琪 ,今月十五日將胡沙虎 戮訖。惟茲臣庶將恐有疑,肆降
札書,不匿厥旨。」論者謂高琪 專殺,故降此詔。頃之,拜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
文
军 词
军
军 地
號 地
號 文
名 號 文
名
名 地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地
地 武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武 武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法 名
地 地 名
文 军 地 地 名
武 武 武 军 文 名
衙 地 武 名
地 军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號 武
名 武 衙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3
54
55
56
宣宗 論馬政 ,顧高琪 曰:「往歲市馬西夏 ,今肯市否?」對曰:「木波畜馬甚多,市之可得,括緣
邊部落馬,亦不少矣。」宣宗 曰:「盡括邊馬,緩急如之何?」閱三日,復奏曰:「河南鎮防二十餘
軍,計可得精騎二萬,緩急亦足用。」宣宗 曰:「馬雖多,養之有法,習之有時,詳諭所司令司令 加意
也。」貞祐二年[1214]十一月,宣宗 問高琪 曰:「所造軍器往往不可用,此誰之罪也?」對曰:「軍器
美惡在兵部 ,材物則戶部 ,工匠則工部 。」宣宗 曰:「治之!且將敗事。」宣宗 問楊安
兒 事,高琪 對曰:「賊方據險,臣令主將以石牆圍之,勢不得出,擒在旦夕矣。」宣宗 曰:「可以
急攻,或力戰突圍 ,我師必有傷者。」
應奉翰林文字應奉翰林文字 完顏素蘭 自中都 議軍事還,上書求見,乞屏左右。故事,有奏密事輒屏左右。先
是,太府監丞太府監丞 游茂以高琪 威權太重,中外畏之,常以為憂,因入見,屏人密奏,請裁抑之。宣
宗 曰:「旣委任之,權安得不重?」茂退不自安,復欲結高琪 ,詣其第上書曰「宰相宰相 自有體,豈
可以此生人主之疑,招天下之議。」恐高琪 不相信,復曰:「茂嘗間見主上,實惡相公權重。相公若
能用茂,當使上不疑,而下無所議。」高琪 聞茂嘗請間屏人奏事,疑之,乃具以聞。游茂論死,詔免
死,杖一百,除名 。自是凡屏人奏事,必令近臣一人侍立。及素蘭 請密,召至近侍局 ,給筆札,
使書所欲言。少頃,宣宗 御便殿見之,惟留近侍局直長近侍局直長 趙和和侍立。素蘭 奏曰:「日者,元帥
府 議削伯德文哥兵權,朝廷乃詔領義軍。改除之命拒而不受,元帥府 方欲討捕,朝廷復赦之,且不
令隸元帥府 。不知誰為陛下 畫此計者,臣自外風聞皆出平章高琪 。」宣宗 曰:「汝何以知此事出
於高琪 ?」素蘭 曰:「臣見文哥與永清副提控提控 劉溫牒云,差人張希韓至自南京,道副樞副樞 平章處
分,已奏令文哥隸大名行省 ,毋遵中都 帥府 約束。溫即具言於帥府 。然則,文哥與高琪 計結,
明矣。」上頷之。素蘭 復奏曰:「高琪 本無勳望,嚮以畏死擅殺胡沙虎 ,計出於無聊耳。妒賢
能,樹黨與,竊弄威權,自作威福。去歲,都下書生樊知一詣高琪 ,言乣軍 不可信,恐生亂。高
琪 以刀杖決殺之,自是無復敢言軍國利害者。使其黨移剌塔不也 為武寧軍節度 使,招乣軍 ,已而
無功,復以為武衛武衛 軍使軍使 。以臣觀之,此賊滅亂紀綱,戕害忠良,實有不欲國家平治 之意。惟陛
下 斷然行之,社稷 之福也。」宣宗 曰:「朕徐思之。」素蘭 出,復戒曰:「慎無泄也。」
四年十月,大元大兵取潼關 ,次嵩、汝間,待闕臺院 令史令史 高嶷 上書曰:「向者河朔敗績,朝廷不
時出應,此失機會一也。及深入吾境,都城精兵無慮數十萬,若效命一戰,必無今日之憂,此失機會二
也。旣退之後,不議追襲,此失機會三也。今已度關,不亟進禦,患益深矣。乞命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高琪 為
帥,以厭衆心。」不報。御史臺 言:「兵踰潼關 、崤、澠,深入重地,近抵西郊。彼知京師屯宿重
兵,不復叩城索戰,但以遊騎遮絕道路,而別兵攻擊州縣,是亦困京師之漸也。若專以城守為事,中
都 之危又將見於今日,況公私蓄積視中都 百不及一,此臣等所為寒心也。不攻京城 而縱其別攻州
縣,是猶火在腹心,撥置于手足之上,均一身也,願陛下 察之。請以陝西 兵扼拒潼關 ,與右副元右副元
帥帥 蒲察阿里 不孫為掎角之勢,選在京勇敢之將十數人,各付精兵數千,隨宜伺察,且戰且守,復諭
河北,亦以此待之。」詔付尚書省 ,高琪 奏曰:「臺官素不習兵,備禦備禦 方略,非所知也。」遂
寢。高琪 止欲以重兵屯駐 南京以自固,州郡殘破不復恤也。宣宗 惑之,計行言聽,終以自斃。
未幾,進拜尚書右丞相尚書右丞相 ,奏曰:「凡監察有失糾彈者從本法。若人使入國,私通言語,說知本國事
情,宿衛 、近侍官 、承應人出入親王 、公主 、宰執之家,災傷闕食,體究不實,致傷人命,轉運
軍儲,而有私載,及考試舉人 關防不嚴者,並的杖。在京犯至兩次者,臺官減監察一等論贖 ,餘止
坐專差者。任滿日議定升降。若任內有漏察之事應的決者,依格雖為稱職,止從平常,平常者從降罰。
」制可。高琪 請修南京裏城,宣宗 曰:「此役一興,民滋病矣。城雖完固,能獨安乎?」
號 军 名 政
號
號 文
號 名
衙 衙 衙 號 號
名 名 號
军
文 名 地
文 名
號 名 文
名
名
法 名 衙
號 文 名
衙 衙
衙 主 名 號
名 名 文 文
衙 地 营 营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名 名 地 军
武 文 地
主 礼 號 名
地 衙 文 名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武 名
衙 名 文
名 军 號
文
营 营 主 主
仕 法
名 號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7
58
59
60
61
62
初,陳言人王世安 獻攻取盱眙 、楚州 策,樞密院 奏乞以世安為招撫使招撫使 ,選謀勇二三人同往淮
南 ,招紅襖賊及淮南 宋官。宣宗 可其奏,詔泗州 元帥府 遣人同往。興定元年[1217]正月癸未,宋賀
正旦使朝辭,宣宗 曰:「聞息州 透漏宋人,此乃彼界饑民沿淮為亂,宋人何敢犯我?」高琪 請伐之
以廣疆土。上曰:「朕但能守祖宗 所付足矣,安事外討。」高琪 謝曰:「今雨雪應期,皆聖德所致。
而能包容小國,天下幸甚,臣言過矣。」四月,遣元帥元帥 左都監都監 烏古論慶壽 、簽樞密院事樞密院事 完顏賽
不 經略南邊,尋復下詔罷兵 ,然自是與宋絕矣。
興定元年[1217]十月,右司諫右司諫 許古 勸宣宗 與宋議和,宣宗 命古草牒,以示宰臣宰臣 ,高琪 曰:「辭
有哀祈之意,自示微弱不足取。」遂寢。集賢院 諮議官諮議官 呂鑑 言:「南邊屯兵 數十萬,自唐、鄧
至 壽、泗沿邊居民逃亡殆盡,兵士亦多亡者,亦以人煙絕少故也。臣嘗比監息州 榷場,每場所獲布
帛數千匹、銀數百兩,大計布帛數萬匹、銀數千兩,兵興以來俱失之矣。夫軍民有逃亡之病,而國家失
日獲之利,非計也。今隆冬沍寒,吾騎得騁,當重兵屯境上,馳書諭之,誠為大便。若俟春和 ,則利
在於彼,難與議矣。昔燕人獲趙王 ,趙遣辯士說之,不許,一牧豎請行,趙王 乃還。孔子失馬,馭
卒得之。人無貴賤,苟中事機,皆可以成功。臣雖不肖,願效牧豎馭卒之智,伏望宸斷。」詔問尚書
省 。高琪 曰:「鑑狂妄無稽,但其氣岸可尚,宜付陝西 行省 備任使。」制可。十二月,胥鼎 諫
伐宋,語在鼎傳。高琪 曰:「大軍已進,無復可議。」遂寢。
二年,胥鼎 上書諫曰:「錢穀 之冗,非九重所能兼,天子緫大綱,責成功而已。」高琪 曰:「陛
下 法上天行健 之義,憂勤庶務,夙夜不遑,乃大平之階也。鼎言非是。」宣宗 以南北用兵,深以
為憂,右司諫右司諫 呂造上章 :「乞詔內外百官各上封事,直言無諱。或時召見,親為訪問。陛下 博采
兼聽,以盡群下之情,天下幸甚。」宣宗 嘉納,詔集百官議河北、陝西 守禦 之策。高琪 心忌之,
不用一言。是時,築汴京城 裏城,宣宗 問高琪 曰:「人言此役恐不能就,如何?」高琪 曰:「終
當告成,但其濠未及浚耳。」宣宗 曰:「無濠可乎?」高琪 曰:「苟防城 有法,正使兵來,臣等
愈得效力。」宣宗 曰:「與其臨城,曷若不令至此為善。」高琪 無以對。
高琪 自為宰相宰相 ,專固權寵,擅作威福,與高汝礪 相唱和。高琪 主機務,高汝礪 掌利權,附己者
用,不附己者斥。凡言事忤意,及負材力或與己頡頑者,對宣宗 陽稱其才,使幹當於河北,陰置之死
地 。自不兼樞密樞密 元帥元帥 之後,常欲得兵權,遂力勸宣宗 伐宋。置河北不復為意,凡精兵皆置河南,
苟且歲月,不肯輒出一卒,以應方面之急。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英王守純 欲發其罪,密召右司員外郎右司員外郎 王阿里、知案蒲鮮石魯 剌、令史令史 蒲察胡魯 謀
之。石魯 剌、胡魯 以告尚書省都事尚書省都事 僕散奴失不,僕散奴失不以告高琪 。英王懼高琪 黨與,遂不
敢發。頃之,高琪 使奴賽不 殺其妻,乃歸罪於賽不 ,送開封府 殺之以滅口。開封府 畏高琪 ,
不敢發其實,賽不 論死。事覺,宣宗 久聞高琪 姦惡,遂因此事誅之,時興定三年[1219]十二
月也。尚書省都事尚書省都事 僕散奴失不以英王謀告高琪 ,論死。蒲鮮石魯 剌、蒲察胡魯 各杖七十,勒
停 。
初,宣宗 將遷南,欲置乣軍 于平州 ,高琪 難之。及遷汴,戒彖多 厚撫此軍,彖多 輒殺乣
軍 數人,以至于敗。宣宗 末年嘗曰:「壞天下者,高琪 、彖多 也。」終身以為恨云。
名 地 地 衙 文
地 地 號 地 衙
號 地 名
亲 名
武 武 名 文
名 军
文 名 號 號 文 名
衙 文 名 军
政 地
名
主 主
衙 名 地 衙 名
名
名 词 名
主 名 號
文 节 主
號 地 军 名
地 號 名 名
號 名 地
號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號
军 文 武 號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號 名
文 名 名 名
法
號 军 地 名 名 名
军 號 名 名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05 卷一百〇五 列傳第四十三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目錄
63
64
移剌塔不也 ,東北路猛安猛安 人。明昌元年[1190],累官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二年,襲父謀克。泰和伐宋,有
功,遙授 同知同知 慶州 事,權迪列乣詳穩詳穩 。丁父憂 ,起復 西北路 招討判官招討判官 ,改尚輦局使尚輦局使 、曹
王 傅。貞祐二年[1214],遷武寧軍節度 使,招徠中都 乣軍 ,無功,平章高琪 芘之,召為武衛軍都指武衛軍都指
揮使揮使 。應奉翰林文字應奉翰林文字 完顏素蘭 嘗面奏高琪 黨比,語在高琪傳 。尋知河南府 事,兼副統軍副統軍 ,
徙彰化軍節度 使。上言:「盡籍山 東、河間、大名猛安猛安 人為兵,老弱城守,壯者捍禦。」又言:
「河東地險人勇,步兵為天下冠,可盡調以戍諸隘。」從之。自是河東郡縣 屯兵 少,不可守矣。改
知臨洮府 事,兼陝西 副統軍副統軍 。
貞祐三年[1215]十一月,破夏兵于熟羊寨 。平章高琪 率宰臣宰臣 入賀曰「塔不也 以少敗衆,蓋陛下 威
德所致。」宣宗 曰:「自古興國皆賴忠賢,今茲立功,皆將率諸賢之力也。」乃以塔不也 為勸農勸農
使使 ,兼知平涼府 事,進階 銀青榮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 。四年,伐西夏 ,攻威、靈、安、會等州。興定元
年[1217],知慶陽府 事。三年,遷元帥元帥 左都監都監 ,卒。
論曰:高琪 擅殺執中,宣宗 不能正其罪,又曲為之說,以詔臣下。就其事論之,人君欲誅大臣,而
與近侍密謀于宮中,已非其道。謀之不密,又為外臣所知,以告敗軍之將,因殺之以為說,此可欺後世
邪。金至南渡,譬之尫羸病人,元氣無幾。琪喜吏而惡儒,好兵而厭靜,沮遷乣之議,破和宋之謀,正
猶繆醫,投以烏喙、附子,祗速其亡耳。使宣宗 於擅殺之日,即能伸大義而誅之,何至誤國如是邪。
名 武 文
仕 文 地 武 仕 仕 地 文 文
主 地 地 军 名
武 文 名 名 作 地 武
地 地 武
地 军
地 地 武
地 名 文 名 主
號 名
文 地 仕 文 政
地 武 武
名 號
號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helloiac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
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
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helloiac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helloiac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helloiac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helloiac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helloiac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helloiac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helloiac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helloiac
 

What's hot (20)

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舊唐書 097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
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
明史 222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元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Similar to 金史 106 卷一百〇六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helloiac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helloiac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helloiac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helloiac
 
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helloiac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helloiac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helloiac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helloiac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helloiac
 
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
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
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helloiac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helloiac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helloiac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helloiac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helloiac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helloiac
 

Similar to 金史 106 卷一百〇六 列傳第四十四 (20)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元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
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
明史 311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金史 106 卷一百〇六 列傳第四十四

  • 1. 文档信息  金史  106 / 137  65 段 10671 字  502 种 81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四 金史 106 卷一百〇六 [元]脫脫 等 ←105 卷一百〇五 列傳第四十三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金史 / 106 卷一百〇六 列傳第四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貞祐二年[1214] 3 興定元年[1217] 3 承安元年[1196] 2 貞祐三年[1215] 2 貞祐 2 承安五年[1200] 1 泰和二年[1202] 1 正隆五年[1160] 1 地点 中都 7 陝西 5 潼關 4 人物 高琪 56 行簡 24 陛下 10 衛王 7 益謙 5 素蘭 5 賈益謙 5 胡魯 5 文官 宰臣 4 平章政事 4 太常博士 3 武官 元帥 4 猛安 3 武衛 3 其他 宣宗 36 尚書省 7 章宗 7 乣軍 7 致仕 6 進士 4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〇六 列傳 第四十四 張暐 張行簡 賈益謙 劉炳 朮虎高琪 塔不也 張暐 張暐 字明仲 ,莒州 日照縣 人。博學該通。登正隆五年[1160]進士 。調陳留 主簿主簿 、淄州 酒稅 副使,課增羨,遷昌樂令樂令 。改永清令,補尚書省令史尚書省令史 ,除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兼國子助教國子助教 。丁父憂 ,服 除,調山東東路 轉運副使轉運副使 ,入為太常丞太常丞 ,兼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章宗 封原王 ,兼原王府文學王府文學 。章 宗 冊為皇太孫 ,復為左贊善左贊善 ,轉左諭德左諭德 ,兼太常丞太常丞 ,充宋國 報諭使。至盱眙 ,宋人請赴 宴,暐曰:「大行在殯,未可。」及受賜,不舞蹈,宋人服其知禮。使還,遷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兼修起居 注 。改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修起居注 如故。遷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兼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 明昌二年[1191],太傅太傅 徒單克寧 薨 ,章宗 欲親為燒飯,是時,孝懿皇后 梓宮 在殯,暐奏:「仰 惟聖慈,追念勳臣,恩禮隆厚,孰不感勸。太祖 時享,尚且權停,若為大臣燒飯,禮有未安。今已降 恩旨,聖意至厚,人皆知之,乞俯從典禮,則兩全矣。」章宗 從之。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仕 地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仕 地 文 文 文 號 主 文 號 主 文 文 文 政 地 文 作 文 作 文 文 文 名 葬 號 主 葬 號 號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封事者言提刑司 可罷,暐上踈曰:「陛下 即位,因民所利更法立制,無慮數十百條。提刑之設,政 之大者,若為浮議所搖,則內外無所取信。唐開元中,或請選擇守令,停採訪使採訪使 ,姚崇 奏『十道採訪 猶未盡得人,天下三百餘州,縣多數倍,安得守令皆稱其職』。然則,提刑之任,誠不可罷,擇其人而用 之,生民之大利,國家之長策也。」因舉漢刺史刺史 六條以奏。上曰:「卿言與朕意合。」 拜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孫即康 鞫治鎬王永中 事,還奏,有詔覆訊,群臣舉暐及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烏古論 慶裔。上 使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馬琪 諭暐曰:「百官舉閱實鎬王事,要勿屈抑其人,亦不可虧損國法。」上因謂宰宰 臣臣 曰:「鎬王視永蹈 為輕。」馬琪 曰:「人臣無將。」由是永中 之獄決矣。 霍王 從彝 母早死,溫妃石抹氏養之,明昌六年[1195]溫妃薨 ,上問從彝 喪服 。暐奏:「慈 母 服齊衰 三年,桐杖布冠,禮也。從彝 近親,至尊壓降與臣下不同,乞於未葬以前服白布衣絹 巾,旣葬止用素服終制 ,朝會 從吉。」上從其奏。 承安元年[1196]八月壬子,上召暐至內殿,問曰:「南郊大祀 ,今用度不給,俟他年可乎?」暐曰: 「陛下 即位于今八年,大禮未舉,宜亟行之。」上曰:「北方未寧,致齋之際有不測奏報何如?」對 曰「豈可逆度而妨大禮。今河平歲豐,正其時也。」上復問曰:「僧道三年一試,八十而取一,不亦少 乎?」對曰:「此輩浮食,無益有損,不宜滋益也。」上曰:「周武帝 、唐武宗 、後周世宗 皆賢 君,其壽不永,雖曰偶然,似亦有因也。」對曰:「三君矯枉太過。今不毀除、不崇奉,是為得中矣。 」是歲,郊見上帝焉。 頃之,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路鐸 論胥持國 不可再用,因及董師中 趨走持國及丞相丞相 襄之門,上曰:「張 暐 父子必不如是也。」三年,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懇辭,不許。明年,坐奏事不實,奪一官,解職。起 為安武軍節度 使。致仕 ,例給半俸,久之,暐不復請,遂止。 暐自妻卒後不復娶,亦無姬侍,齋居與子行簡 講論古今,諸孫課誦其側,至夜分乃罷,以為常。歷太太 常常 、禮部 二十餘年,最明古今禮學,家法 為士族 儀表。子行簡 、行信 ,行信 自有傳。 行簡 字敬甫 。穎悟 力學,淹貫經史。大定十九年[1179]進士 第一,除應奉翰林文字應奉翰林文字 。丁母憂 , 歸葬益都 ,杜門讀書,人莫見其面。服除,復任。章宗 即位,轉修撰修撰 ,進讀陳言文字,攝太常博太常博 士士 。夏國 遣使陳慰,欲致祭大行靈殿。行簡 曰:「彼陳慰非專祭,不可。」廷議遣使橫賜高麗 , 「比遣使報哀,彼以細故邀阻,且出嫚言,俟移問遇報,橫賜未晚」。徒單克寧 韙其言,深器重之。 轉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與路伯達 俱進讀陳言文字,累遷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 司天臺 劉道用 改進新曆,詔學士院 更定曆名,行簡 奏乞覆校測驗,俟將來月食無差,然後賜名。 詔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党懷英 等覆校。懷英 等校定道用新曆:明昌三年[1192]不置閏,即以閏月為三 月;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金木星俱在危十三度,道用曆在十三日,差一日;三年四月十六日夜月食,時 刻不同。道用不曾考驗古今所記,比證事迹,輒以上進,不可用。道用當徒一年收贖 ,長行彭徽等四 人各杖八十罷去。 群臣屢請上尊號 ,章宗 不從,將下詔以示四方,行簡 奏曰:「往年飢民棄子,或匄以與人,其後 詔書官為收贖 ,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識認,官亦斷與之。自此以後,饑歲流離道路,人不肯收養, 肆為捐瘠,餓死溝中。伏見近代禦災詔書,皆曰『以後不得復取』,今乞依此施行。」上是其言,詔書 中行之。久之,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改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提點司天臺 ,直學士 ,同修史如故。 衙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主 名 葬 名 衣 亲 礼 名 礼 礼 葬 主 主 號 號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地 仕 名 文 衙 礼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仕 文 仕 地 號 文 文 政 名 政 名 文 名 文 衙 名 衙 名 文 名 名 法 礼 號 名 法 文 文 衙 仕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5 16 17 18 19 20 21 行簡 言:「唐制,僕射僕射 、宰相宰相 上日,百官通班致賀,降階荅拜。國朝皇太子 元正、生日,三 師 、三公 、宰執以下須群官同班拜賀,皇太子 立受再荅拜。今尚書省 宰執上日,分六品以下別為一 班揖賀,宰執坐荅揖,左右司郎中右司郎中 五品官廷揖,亦坐荅之。臣謂身坐舉手荅揖,近於坐受也,宰執受 賀,其禮乃重於皇太子 ,恐於義未安。別嫌明微,禮之大節 ,伏請宰執上日令三品以下官同班賀,宰 執起立,依見三品官儀式通 荅揖。」上曰:「此事何不早辨正之,如都省 擅行,卿論之是矣。」行 簡 對曰:「禮部 蓋嘗參酌古今典禮,擬定儀式,省廷不從,輒改以奏。」下尚書省 議,遂用之。宰 執上日,三品以下群官通班賀,起立荅拜,自此始。 行簡 轉對 ,因論典故之學,乞於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之下置檢閱官二員,通禮學資淺者使為之,積資乃遷博博 士士 。又曰:「今雖有國朝集禮 ,至於食貨、官職、兵刑沿革,未有成書,乞定會要,以示無窮。 」承安五年[1200],遷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同修史、提點司 天如故。 泰和二年[1202],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顏瑭戒之曰:「卿過界勿飲酒,每事聽於行簡 。」 謂行簡 曰:「宋人行禮,好事末節,苟有非是,皆須正之,舊例所有不可不至。」上復曰:「頗聞 前奉使 者過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爭渡船,此殊非禮。卿自戒舟人,且語宋使曰:『兩國和好久 矣,不宜爭細故傷大體。』丁寧 諭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詔曰:「每奏事之際,須令張行簡 常 在左右。」 五年,群臣復請上尊號 ,上不許,詔行簡 作批荅,因問行簡 宋范祖禹 作唐鑑 論尊號 事。行 簡 對曰:「司馬光 亦嘗諫尊號 事,不若祖禹 之詞深至,以謂臣子生謚君父,頗似慘切。」上曰: 「卿用祖禹 意荅之,仍曰太祖 雖有尊號 ,太宗 未嘗受也,」行簡 乞不拘對偶,引祖禹 以微見 其意。從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體。 改順天軍 節度使節度使 。上謂行簡 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 ,民之情偽,卒難臆度,如何治之則 可?」對曰:「臣奉行法令,不敢違失,獄訟 之事,以情察之,鈐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鎮靜為務, 庶幾萬分之一。」上曰:「在任半歲或一年,所得利害上之。」行簡 到保州 ,上書曰:「比者括官 田給軍,旣一定矣,有告欲別給者,輒從其告,至今未已。名曰官田,實取之民以與之,奪彼與此,徒 啟爭端。臣所管已撥深澤縣 地三百餘頃,復告水占沙鹹者三之二,若悉從之,何時可定。臣謂當限以 月日,不許再告為便。」下尚書省 議,奏請「如實有水占河塌不可耕種,本路及運司 佐官按視,尚 書省 下按察司 覆同,然後改撥。若沙鹹塉薄,當準已撥為定。」制曰:「可。」 六年,召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兼侍講侍講 、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祕書監 進太一新曆 ,詔行簡 校之。七年,上遣中 使馮賢 童以實封御扎賜行簡 曰:「朕念鎬、鄭二王誤干天常,自貽伊戚。稿葬郊野,多歷年所,朕 甚悼焉。欲追復前爵,備禮改葬,卿可詳閱唐貞觀 追贈 隱、巢,并前代故事,密封以聞。」又曰: 「欲使石古乃 於威州 擇地營葬 ,歲時祭 奠,兼命衛王 諸子中立一人為鄭王 後,謹其祭祀。此 事旣行,理須降詔,卿草詔文大意,一就封進。」行簡 乃具漢淮南 厲王 長、楚王 英、唐隱太 子 建成 、巢剌王元吉 、譙王重福 故事為奏,并進詔草,遂施行焉。累遷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翰林學士承翰林學士承 旨旨 ,尚書尚書 、修史如故。 貞祐初,轉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上書論議和事,其略曰:「東海郡侯 嘗遣約和,較計細故,遷延不決。今都 城危急,豈可拒絕。臣願更留聖慮,包荒含垢,以救生靈。或如遼、宋相為敵國,歲奉幣帛,或二三 年以繼。選忠實辨捷之人,往與議之,庶幾有成,可以紓患。」是時,百官議者,雖有異同,大概以和 親 為主焉。莊獻太子 葬後,不置宮師官,升承旨為二品,以寵行簡 ,兼職如故。 名 文 文 主 衙 衙 主 衙 文 主 名 名 衙 名 衙 衙 名 礼 文 文 作 文 衙 名 名 仕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作 礼 名 名 礼 名 名 號 礼 號 名 名 地 武 名 地 法 名 地 地 衙 衙 衙 衙 文 文 文 衙 作 名 名 名 名 仕 名 地 葬 礼 主 主 名 地 號 主 主 地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主 礼 主 名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年七月,朝廷備防秋兵械,令內外職官不以丁憂 致仕 ,皆納弓箭。行簡 上書曰:「弓箭非通有之 物,其清貧之家及中下監當,丁憂 致仕 ,安有所謂如法軍器。今繩以軍期 ,補弊修壞,以求應命而 已,與倉猝製造何以異哉。若於隨州 郡及猛安謀克猛安謀克 人戶拘括,擇其佳者買之,不足則令職輸所買之 價,庶不擾而事可辦。」左丞相左丞相 僕散端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高琪 、盡忠、右丞右丞 賈益謙 皆曰:「丁憂 致 仕 者可以免此。」權參政參政 烏古論德升 曰:「職官久享爵祿,軍興以來,曾無寸補,況事已行而復 改,天下何所取信。」是議也,丁憂 致仕 官竟得免。是歲,卒,贈銀青榮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 ,謚文正。 行簡 端愨 慎密,為人主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太常 、禮部 ,典貢舉 終身,縉紳以為榮。與弟行 信 同居數十年,人無間言。所著文章十五卷,禮例纂 一百二十卷,會同 、朝獻、禘祫 、喪葬,皆 有記錄,及清臺、皇華、戒嚴 、為善 、自公 等記,藏于家。 贊曰:張暐 、行簡 世為禮官禮官 ,世習禮學。其為禮也,行於家庭,講於朝廷,施用於鄰國,無不中 度。古者官有世掌,學有專門,金諸儒臣,唯張氏 父子庶幾無愧於古乎。 賈益謙 賈益謙 字彥亨 ,沃州 人也,本名守謙,避哀宗 諱改焉。大定十年[1161]詞賦進士 ,歷仕州郡,以 能稱。明昌間,入為尚書省令史尚書省令史 ,累遷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章宗 諭之曰:「汝自知除至居是職,左司事司事 不 為不練,凡百官行止、資歷固宜照勘,勿使差繆。若武庫署直長武庫署直長 移剌 郝自平定州 軍事判官軍事判官 召為典典 輿輿 副轄,在職才五月,降授門山縣 簿尉簿尉 。朕比閱貼黃貼黃 ,行止乃俱書作一十三月,行止尚如此失 實,其如選法何?蓋是汝不用心致然爾。今姑杖知除掾,汝勿復犯之。」 五年,為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上言:「提刑司 官不須遣監察體訪,宜據其任內行事,考其能否而升黜之。 」上曰:「卿之言其有所見乎?」守謙對曰:「提刑官若不稱職,衆所共知,且其職與監察等,臣是故 言之。」上嘉納焉。是年夏,上將幸景明宮清暑,守謙連上踈,極諫之。上御後閣,召守謙入對,稱 旨。進兼尚書吏部侍郎尚書吏部侍郎 。時鎬 王以疑忌下獄,上怒甚,朝臣無敢言者。守謙上章 論其不可,言極 懇切。上諭之曰:「汝言諸王皆有覬心,而游其門者不無橫議。此何等語,固當罪汝。以汝前言事亦有 當處,故免。」旣而以議鎬王事有違上意,解職,削官二階。承安元年[1196]七月,降為寧化州刺寧化州刺 史史 。五年八月,改為山東路按察使按察使 ,轉河北西路轉運使路轉運使 。泰和三年[1203]四月,召為御史中御史中 丞丞 。四年三月,出為定武軍節度 使。 八年六月,復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八月,改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九月,詔守謙等一十三員分詣諸路,與本路按察 司 官一員同推排民戶物力。上召見於香閤,諭之曰:「朕選卿等隨路推排,除推收外,其新強、銷乏 戶,雖集衆推唱,然銷乏者勿銷不盡,如一戶元物力三百貫,今蠲減二百五十貫,猶有不能當。新強者 勿添盡,量存氣力,如一戶添三百貫而止添二百貫之類。卿等宜各用心。百姓應當賦役,十年之間,利 害非細。苟不稱所委,治罪當不輕也。」尋出知濟南府 ,移鎮河 中。大安末,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貞祐 二年[1214]二月,改河東南路 安撫使安撫使 ,俄知彰德府 。 三年,召為尚書省右丞尚書省右丞 。會宣宗 始遷汴梁 ,益謙 乃建言:「汴之形勢,惟恃大河。今河朔受兵, 群盜並起,宜嚴河 禁以備不虞,凡自北來而無公憑者勿聽渡。」是時,河北民遷避河南者甚衆。侍御侍御 史史 劉元規上言:「僑戶宜與土民均應差役。」上留中,而自以其意問宰臣宰臣 。丞相丞相 端、平章盡忠以 為便。益謙 曰:「僑戶應役,甚非計也。蓋河 北人戶本避兵而來,兵稍息即歸矣。今旅寓倉皇之 際,無以為生,若又與地著者並應供億,必騷動不能安居矣。豈主上矜恤流亡之意乎。」上甚嘉賞, 曰:「此非朕意也。」因出元規章示之。三年八月,進拜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四年正月,致仕 ,居鄭州 。 仕 仕 名 仕 仕 军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仕 仕 文 名 仕 仕 文 名 名 文 衙 仕 名 作 礼 礼 作 作 作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仕 文 文 號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衙 文 名 节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衙 地 地 文 地 文 地 文 號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仕 地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興定五年[1221]正月,尚書省 奏:「章宗實錄 已進呈,衛王 事迹亦宜依海陵庶人實錄 ,纂集成書,以 示後世。」制可。初,胡沙虎 弒衛王 ,立宣宗 ,一時朝臣皆謂衛王 失道,天命絕之,虎實無罪,且 有推戴之功,獨張行信 抗章言之,不報,舉朝遂以為諱。及是,史官史官 謂益謙 嘗事衛王 ,宜知其事, 乃遣編修編修 一人就鄭訪之。益謙 知其旨,謂之曰:「知衛王 莫如我。然我聞海陵 被弒而世宗 立,大 定三十年[1163],禁近能暴海陵 蟄惡者,輒得美仕,故當時史官史官 修實錄修實錄 多所附會。衛王 為人勤儉,慎 惜名器,較其行事,中材不及者多矣。吾知此而已,設欲飾吾言以實其罪,吾亦何惜餘年,」朝議偉 之。正大三年[1226],年八十,薨 。三子:賢卿、頤卿 、翔卿 ,皆以門資 入仕。 贊曰:賈益謙 於衛紹王 ,可謂盡事君之義矣。海陵 之事,君子不無憾焉。夫正隆之為惡,暴其大 者斯亦足矣。中冓之醜史不絕書 ,誠如益謙 所言,則史亦可為取富貴之道乎?嘻,其甚 矣。傳 曰:「不有廢者,其何以興。」 劉炳 劉炳 ,葛城 人。每讀書,見前古忠臣烈士 為國家畫策慮萬世安,輒歎息景慕。貞祐三年[1215], 中進士 第,即日上書條便宜十事: 其一曰,任諸王以鎮社稷 。臣觀往歲,王師屢戰屢衄,率皆自敗。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將帥非才, 旣無靖難之謀,又無效死之節,外託持重之名,而內為自安之計,擇驍果 以自隨,委疲懦以臨陣,陣 勢稍動,望塵先奔,士卒從而大潰。朝廷不加詰問,輒為益兵。是以法度日紊,倉庾日虛,閭井日凋, 土地日蹙。自大駕 南巡,遠近相望,益無固志。吏任河 北者以為不幸,逡巡退避,莫之敢前。昔唐 天寶之末,洛陽 、潼關 相次失守,皇輿夜出,向非太子 迴趨靈武,率先諸將,則西行之士當終老 於劍南矣。臣願陛下 擇諸王之英 明者,緫監天下之兵,北駐重鎮,移檄遠近,戒以軍政。則四方聞 風者皆將自奮,前死不避。折衝厭難,無大於此。夫人情可以氣激不可以力使,一卒先登,則萬夫齊 奮,此古人所以先身教而後威令也。 二曰,結人心以固基 本。天子惠人,不在施予,在于除其同患,因所利而利之。今艱危之後,易於為 惠,因其欲安而慰撫之,則忠誠親上之心,當益加於前日。臣願寬其賦役,信其號令,凡事不便者一切 停罷。時遣重臣按行郡縣,延見耆老,問其疾苦,選廉正,黜貪殘,拯貧窮,卹孤獨,勞來還定,則 效忠徇 義,無有二志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危民易與為亂,惟陛下 留神。 三曰,廣收人材以備國用。備歲寒者必求貂狐,適長塗 者必畜騏驥 。河南、陝西 ,車駕臨幸,當 有以大慰士民之心。其有操行為民望者,稍擢用之,平居可以勵風俗,緩急可以備驅策。昭示新恩,易 民觀聽,陰係天下之心也。 四曰,選守令以安百姓。郡守郡守 、縣令縣令 ,天子所恃以為治,百姓所依以為命者也。今衆庶已弊,官吏 庸暗,無安利之才,貪暴昏亂,與姦為市,公有斗粟之賦,私有萬錢之求,遠近囂囂,無所控告。自今 非才器過人,政迹卓異者,不可使在此職。親勳故舊,雖望隆資高,不可使為長吏。則賢者喜於殊用, 益盡其能,不肖者愧慕而思自勵矣。 五曰,褒忠 義以勵臣 節。忠義之士,奮身效命,力盡城破而不少屈。事定之後,有司略不加省,棄 職者顧以恩貸,死事者反不見錄,天下何所慕憚,而不為自安之計邪?使為臣者皆知殺身之無益,臨難 可以苟免,甚非國家之利也。 六曰,務農力本以廣蓄積。此最強兵富民之要術,當今之急務也。 七曰,崇節儉以省財用。今海內虛耗,田疇 荒蕪,廢奢從儉以紓生民之急,無先於此者。 衙 作 主 作 名 主 號 主 名 文 名 主 文 名 主 號 號 號 文 文 主 葬 名 名 仕 名 主 號 词 名 作 名 名 地 葬 仕 礼 营 礼 地 地 地 主 主 名 名 名 主 地 军 地 武 文 名 名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八曰,去冗食以助軍費。兵革之後,人物凋喪者十四五,郡縣官縣官 吏署置如故,甚非審權救弊之道。 九曰,修軍政以習守戰。自古名將料敵制勝 ,訓練士卒,故可使赴湯蹈火,百戰不殆 。孔子曰: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兵法 曰:「器械不利,以其卒與敵也。卒不服習,以其將與敵也。將不 知兵,以其主與敵也。主不擇將,以其國與敵也。」可不慎哉。 十曰,修城池以備守禦 。保障國家,惟都城與附近數郡耳。北地不守,是無河朔矣,黃河 豈足恃 哉。 書奏,宣宗 異焉。復試之曰:「河北城邑 ,何術可保?兵民雜居,何道可和?鈔法如何而通?物價 如何而平?」炳對大略以審擇守將則城邑固,兵不侵民則兵民和,歛散相權則鈔法通,勸農薄賦則物價 平。宣宗 雖異其言,而不能用,但補御史臺令史御史臺令史 而已。 論曰:劉炳 可謂能言之士矣。宣宗 召試旣不失對,而以一臺令史令史 賞之,足以倡士氣乎? 朮虎高琪 朮虎高琪 或作高乞,西北路 猛安猛安 人。大定二十七年[1187]充護衛,轉十人長,出職河間都緫管判 官,召為武衛武衛 軍鈐轄鈐轄 ,遷宿直將軍宿直將軍 ,除建州刺史建州刺史 ,改同知同知 臨洮府 事。 泰和六年[1206],伐宋,與彰化 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把回海備鞏州 諸鎮,宋兵萬餘自鞏州 轆轤嶺入,高 琪 奮擊破之,賜銀百兩、重綵十端。青宜可內附,詔知府事知府事 石抹仲溫 與高琪 俱出界,與青宜可合 兵進取。詔高琪 曰:「汝年尚少,近聞與宋人力戰奮勇,朕甚嘉之。今與仲溫 同行出界,如其成 功,高爵厚祿,朕不吝也。」 詔封吳曦 為蜀國王 ,高琪 為封冊使。詔戒諭曰:「卿讀書解事,蜀人亦識威名,勿以財賄動心, 失大國體。如或隨去奉職有違禮生事,卿與喬宇 體察以聞。」使還,加都統都統 ,號平南虎威將軍平南虎威將軍 。 宋安丙 遣李孝義 率步騎三萬攻秦州 ,先以萬人圍皂角堡,高琪 赴之。宋兵列陣山谷,以武車為左 右翼,伏弩其下來逆戰。旣合,宋兵陽却。高琪 軍見宋兵伏不得前,退整陣,宋兵復來。凡五戰,宋 兵益堅,不可以得志。高琪 分騎為二,出者戰則止者俟,止者出則戰者還,還者復出以更。久之,遣 蒲察桃思剌潛兵上山,自山馳下合擊,大破宋兵,斬首 四千級,生擒數百人,李孝義 乃解圍去。宋 兵三千致馬連寨以窺湫池 ,遣夾谷 福壽 擊走之,斬七百餘級。 大安三年[1211],累官泰州刺史泰州刺史 ,以乣軍 三千屯通玄門外。未幾,升縉山縣 為鎮州 ,以高琪 為防防 禦使禦使 ,權元帥元帥 右都監都監 ,所部乣軍 賞賚有差。至寧元年[1213]八月,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完顏綱 將兵十萬行 省 於縉山 ,敗績。貞祐初,遷元帥右監軍元帥右監軍 。閏月,詔高琪 曰:「聞軍事皆中覆,得無失機會 乎?自今當即行之,朕但責成功耳。」 是月,被詔自鎮州 移軍守禦 中都 迤南,次良鄉 不得前,乃還中都 。每出戰輒敗,紇石烈執 中 戒之曰:「汝連敗矣,若再不勝,當以軍法從事從事 。」及出果敗,高琪 懼誅。十月辛亥,高 琪 自軍中入,遂以兵圍執中第,殺執中,持其首詣闕待罪。宣宗 赦之,以為左副元帥左副元帥 ,一行將士 遷賞有差。丙寅,詔曰:「胡沙虎 畜無君之心,形迹露見,不可盡言。武衛武衛 副使提點近侍局 慶山 奴 、近侍局使近侍局使 斜烈 、直長直長 撒合輦 累曾陳奏,方慎圖之。斜烈 漏此意於按察判察判 官胡魯 ,胡 魯 以告翰林待制翰林待制 訛出 ,訛出 達於高琪 ,今月十五日將胡沙虎 戮訖。惟茲臣庶將恐有疑,肆降 札書,不匿厥旨。」論者謂高琪 專殺,故降此詔。頃之,拜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 文 军 词 军 军 地 號 地 號 文 名 號 文 名 名 地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地 地 武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武 武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法 名 地 地 名 文 军 地 地 名 武 武 武 军 文 名 衙 地 武 名 地 军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號 武 名 武 衙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53 54 55 56 宣宗 論馬政 ,顧高琪 曰:「往歲市馬西夏 ,今肯市否?」對曰:「木波畜馬甚多,市之可得,括緣 邊部落馬,亦不少矣。」宣宗 曰:「盡括邊馬,緩急如之何?」閱三日,復奏曰:「河南鎮防二十餘 軍,計可得精騎二萬,緩急亦足用。」宣宗 曰:「馬雖多,養之有法,習之有時,詳諭所司令司令 加意 也。」貞祐二年[1214]十一月,宣宗 問高琪 曰:「所造軍器往往不可用,此誰之罪也?」對曰:「軍器 美惡在兵部 ,材物則戶部 ,工匠則工部 。」宣宗 曰:「治之!且將敗事。」宣宗 問楊安 兒 事,高琪 對曰:「賊方據險,臣令主將以石牆圍之,勢不得出,擒在旦夕矣。」宣宗 曰:「可以 急攻,或力戰突圍 ,我師必有傷者。」 應奉翰林文字應奉翰林文字 完顏素蘭 自中都 議軍事還,上書求見,乞屏左右。故事,有奏密事輒屏左右。先 是,太府監丞太府監丞 游茂以高琪 威權太重,中外畏之,常以為憂,因入見,屏人密奏,請裁抑之。宣 宗 曰:「旣委任之,權安得不重?」茂退不自安,復欲結高琪 ,詣其第上書曰「宰相宰相 自有體,豈 可以此生人主之疑,招天下之議。」恐高琪 不相信,復曰:「茂嘗間見主上,實惡相公權重。相公若 能用茂,當使上不疑,而下無所議。」高琪 聞茂嘗請間屏人奏事,疑之,乃具以聞。游茂論死,詔免 死,杖一百,除名 。自是凡屏人奏事,必令近臣一人侍立。及素蘭 請密,召至近侍局 ,給筆札, 使書所欲言。少頃,宣宗 御便殿見之,惟留近侍局直長近侍局直長 趙和和侍立。素蘭 奏曰:「日者,元帥 府 議削伯德文哥兵權,朝廷乃詔領義軍。改除之命拒而不受,元帥府 方欲討捕,朝廷復赦之,且不 令隸元帥府 。不知誰為陛下 畫此計者,臣自外風聞皆出平章高琪 。」宣宗 曰:「汝何以知此事出 於高琪 ?」素蘭 曰:「臣見文哥與永清副提控提控 劉溫牒云,差人張希韓至自南京,道副樞副樞 平章處 分,已奏令文哥隸大名行省 ,毋遵中都 帥府 約束。溫即具言於帥府 。然則,文哥與高琪 計結, 明矣。」上頷之。素蘭 復奏曰:「高琪 本無勳望,嚮以畏死擅殺胡沙虎 ,計出於無聊耳。妒賢 能,樹黨與,竊弄威權,自作威福。去歲,都下書生樊知一詣高琪 ,言乣軍 不可信,恐生亂。高 琪 以刀杖決殺之,自是無復敢言軍國利害者。使其黨移剌塔不也 為武寧軍節度 使,招乣軍 ,已而 無功,復以為武衛武衛 軍使軍使 。以臣觀之,此賊滅亂紀綱,戕害忠良,實有不欲國家平治 之意。惟陛 下 斷然行之,社稷 之福也。」宣宗 曰:「朕徐思之。」素蘭 出,復戒曰:「慎無泄也。」 四年十月,大元大兵取潼關 ,次嵩、汝間,待闕臺院 令史令史 高嶷 上書曰:「向者河朔敗績,朝廷不 時出應,此失機會一也。及深入吾境,都城精兵無慮數十萬,若效命一戰,必無今日之憂,此失機會二 也。旣退之後,不議追襲,此失機會三也。今已度關,不亟進禦,患益深矣。乞命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高琪 為 帥,以厭衆心。」不報。御史臺 言:「兵踰潼關 、崤、澠,深入重地,近抵西郊。彼知京師屯宿重 兵,不復叩城索戰,但以遊騎遮絕道路,而別兵攻擊州縣,是亦困京師之漸也。若專以城守為事,中 都 之危又將見於今日,況公私蓄積視中都 百不及一,此臣等所為寒心也。不攻京城 而縱其別攻州 縣,是猶火在腹心,撥置于手足之上,均一身也,願陛下 察之。請以陝西 兵扼拒潼關 ,與右副元右副元 帥帥 蒲察阿里 不孫為掎角之勢,選在京勇敢之將十數人,各付精兵數千,隨宜伺察,且戰且守,復諭 河北,亦以此待之。」詔付尚書省 ,高琪 奏曰:「臺官素不習兵,備禦備禦 方略,非所知也。」遂 寢。高琪 止欲以重兵屯駐 南京以自固,州郡殘破不復恤也。宣宗 惑之,計行言聽,終以自斃。 未幾,進拜尚書右丞相尚書右丞相 ,奏曰:「凡監察有失糾彈者從本法。若人使入國,私通言語,說知本國事 情,宿衛 、近侍官 、承應人出入親王 、公主 、宰執之家,災傷闕食,體究不實,致傷人命,轉運 軍儲,而有私載,及考試舉人 關防不嚴者,並的杖。在京犯至兩次者,臺官減監察一等論贖 ,餘止 坐專差者。任滿日議定升降。若任內有漏察之事應的決者,依格雖為稱職,止從平常,平常者從降罰。 」制可。高琪 請修南京裏城,宣宗 曰:「此役一興,民滋病矣。城雖完固,能獨安乎?」 號 军 名 政 號 號 文 號 名 衙 衙 衙 號 號 名 名 號 军 文 名 地 文 名 號 名 文 名 名 法 名 衙 號 文 名 衙 衙 衙 主 名 號 名 名 文 文 衙 地 营 营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名 名 地 军 武 文 地 主 礼 號 名 地 衙 文 名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武 名 衙 名 文 名 军 號 文 营 营 主 主 仕 法 名 號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57 58 59 60 61 62 初,陳言人王世安 獻攻取盱眙 、楚州 策,樞密院 奏乞以世安為招撫使招撫使 ,選謀勇二三人同往淮 南 ,招紅襖賊及淮南 宋官。宣宗 可其奏,詔泗州 元帥府 遣人同往。興定元年[1217]正月癸未,宋賀 正旦使朝辭,宣宗 曰:「聞息州 透漏宋人,此乃彼界饑民沿淮為亂,宋人何敢犯我?」高琪 請伐之 以廣疆土。上曰:「朕但能守祖宗 所付足矣,安事外討。」高琪 謝曰:「今雨雪應期,皆聖德所致。 而能包容小國,天下幸甚,臣言過矣。」四月,遣元帥元帥 左都監都監 烏古論慶壽 、簽樞密院事樞密院事 完顏賽 不 經略南邊,尋復下詔罷兵 ,然自是與宋絕矣。 興定元年[1217]十月,右司諫右司諫 許古 勸宣宗 與宋議和,宣宗 命古草牒,以示宰臣宰臣 ,高琪 曰:「辭 有哀祈之意,自示微弱不足取。」遂寢。集賢院 諮議官諮議官 呂鑑 言:「南邊屯兵 數十萬,自唐、鄧 至 壽、泗沿邊居民逃亡殆盡,兵士亦多亡者,亦以人煙絕少故也。臣嘗比監息州 榷場,每場所獲布 帛數千匹、銀數百兩,大計布帛數萬匹、銀數千兩,兵興以來俱失之矣。夫軍民有逃亡之病,而國家失 日獲之利,非計也。今隆冬沍寒,吾騎得騁,當重兵屯境上,馳書諭之,誠為大便。若俟春和 ,則利 在於彼,難與議矣。昔燕人獲趙王 ,趙遣辯士說之,不許,一牧豎請行,趙王 乃還。孔子失馬,馭 卒得之。人無貴賤,苟中事機,皆可以成功。臣雖不肖,願效牧豎馭卒之智,伏望宸斷。」詔問尚書 省 。高琪 曰:「鑑狂妄無稽,但其氣岸可尚,宜付陝西 行省 備任使。」制可。十二月,胥鼎 諫 伐宋,語在鼎傳。高琪 曰:「大軍已進,無復可議。」遂寢。 二年,胥鼎 上書諫曰:「錢穀 之冗,非九重所能兼,天子緫大綱,責成功而已。」高琪 曰:「陛 下 法上天行健 之義,憂勤庶務,夙夜不遑,乃大平之階也。鼎言非是。」宣宗 以南北用兵,深以 為憂,右司諫右司諫 呂造上章 :「乞詔內外百官各上封事,直言無諱。或時召見,親為訪問。陛下 博采 兼聽,以盡群下之情,天下幸甚。」宣宗 嘉納,詔集百官議河北、陝西 守禦 之策。高琪 心忌之, 不用一言。是時,築汴京城 裏城,宣宗 問高琪 曰:「人言此役恐不能就,如何?」高琪 曰:「終 當告成,但其濠未及浚耳。」宣宗 曰:「無濠可乎?」高琪 曰:「苟防城 有法,正使兵來,臣等 愈得效力。」宣宗 曰:「與其臨城,曷若不令至此為善。」高琪 無以對。 高琪 自為宰相宰相 ,專固權寵,擅作威福,與高汝礪 相唱和。高琪 主機務,高汝礪 掌利權,附己者 用,不附己者斥。凡言事忤意,及負材力或與己頡頑者,對宣宗 陽稱其才,使幹當於河北,陰置之死 地 。自不兼樞密樞密 元帥元帥 之後,常欲得兵權,遂力勸宣宗 伐宋。置河北不復為意,凡精兵皆置河南, 苟且歲月,不肯輒出一卒,以應方面之急。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英王守純 欲發其罪,密召右司員外郎右司員外郎 王阿里、知案蒲鮮石魯 剌、令史令史 蒲察胡魯 謀 之。石魯 剌、胡魯 以告尚書省都事尚書省都事 僕散奴失不,僕散奴失不以告高琪 。英王懼高琪 黨與,遂不 敢發。頃之,高琪 使奴賽不 殺其妻,乃歸罪於賽不 ,送開封府 殺之以滅口。開封府 畏高琪 , 不敢發其實,賽不 論死。事覺,宣宗 久聞高琪 姦惡,遂因此事誅之,時興定三年[1219]十二 月也。尚書省都事尚書省都事 僕散奴失不以英王謀告高琪 ,論死。蒲鮮石魯 剌、蒲察胡魯 各杖七十,勒 停 。 初,宣宗 將遷南,欲置乣軍 于平州 ,高琪 難之。及遷汴,戒彖多 厚撫此軍,彖多 輒殺乣 軍 數人,以至于敗。宣宗 末年嘗曰:「壞天下者,高琪 、彖多 也。」終身以為恨云。 名 地 地 衙 文 地 地 號 地 衙 號 地 名 亲 名 武 武 名 文 名 军 文 名 號 號 文 名 衙 文 名 军 政 地 名 主 主 衙 名 地 衙 名 名 名 词 名 主 名 號 文 节 主 號 地 军 名 地 號 名 名 號 名 地 號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號 军 文 武 號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號 名 文 名 名 名 法 號 军 地 名 名 名 军 號 名 名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05 卷一百〇五 列傳第四十三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目錄 63 64 移剌塔不也 ,東北路猛安猛安 人。明昌元年[1190],累官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二年,襲父謀克。泰和伐宋,有 功,遙授 同知同知 慶州 事,權迪列乣詳穩詳穩 。丁父憂 ,起復 西北路 招討判官招討判官 ,改尚輦局使尚輦局使 、曹 王 傅。貞祐二年[1214],遷武寧軍節度 使,招徠中都 乣軍 ,無功,平章高琪 芘之,召為武衛軍都指武衛軍都指 揮使揮使 。應奉翰林文字應奉翰林文字 完顏素蘭 嘗面奏高琪 黨比,語在高琪傳 。尋知河南府 事,兼副統軍副統軍 , 徙彰化軍節度 使。上言:「盡籍山 東、河間、大名猛安猛安 人為兵,老弱城守,壯者捍禦。」又言: 「河東地險人勇,步兵為天下冠,可盡調以戍諸隘。」從之。自是河東郡縣 屯兵 少,不可守矣。改 知臨洮府 事,兼陝西 副統軍副統軍 。 貞祐三年[1215]十一月,破夏兵于熟羊寨 。平章高琪 率宰臣宰臣 入賀曰「塔不也 以少敗衆,蓋陛下 威 德所致。」宣宗 曰:「自古興國皆賴忠賢,今茲立功,皆將率諸賢之力也。」乃以塔不也 為勸農勸農 使使 ,兼知平涼府 事,進階 銀青榮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 。四年,伐西夏 ,攻威、靈、安、會等州。興定元 年[1217],知慶陽府 事。三年,遷元帥元帥 左都監都監 ,卒。 論曰:高琪 擅殺執中,宣宗 不能正其罪,又曲為之說,以詔臣下。就其事論之,人君欲誅大臣,而 與近侍密謀于宮中,已非其道。謀之不密,又為外臣所知,以告敗軍之將,因殺之以為說,此可欺後世 邪。金至南渡,譬之尫羸病人,元氣無幾。琪喜吏而惡儒,好兵而厭靜,沮遷乣之議,破和宋之謀,正 猶繆醫,投以烏喙、附子,祗速其亡耳。使宣宗 於擅殺之日,即能伸大義而誅之,何至誤國如是邪。 名 武 文 仕 文 地 武 仕 仕 地 文 文 主 地 地 军 名 武 文 名 名 作 地 武 地 地 武 地 军 地 地 武 地 名 文 名 主 號 名 文 地 仕 文 政 地 武 武 名 號 號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2976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