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本
會
導
師
仁
波
切
嗡
極
諸
佛
自
身
相
阿
轉
咒
聲
無
礙
響
吽
證
萬
法
一
如
悟
班
雜
三
門
金
剛
持
咕
嚕
本
尊
無
二
印
貝
瑪
三
界
度
化
容
悉
地
一
切
成
就
德
吽
收
歸
一
自
加
被
蓮
師
咒
註
解
非
僧
非
俗
秋
竹
註
徒
秋
花
吉
智
恭
錄
1999/7/27
22
恩父貝諾 慈光永耀 境顯如幻 慧日西沉
子我信心 誠敬心中 師心徒意 無二無別
世法所現 妙相莊嚴 上師應化 並非無存
虔誠憶念 淚眼盈眶 眼見聞聲 歷歷在目
淨觀所境 報身尊特 眼等諸識 垢染淨時
神變無方 嘿嚕嘎主 統領空行 上師常住
法爾勝義 本然如是 不可思議 本淨原智
如成四燈 頓超自能 本流菩提 師未曾離
超越三時 四時應契 時方色心 本無剎土
本初自證 大界印心 上師恩賜 樂中自在
虛空有盡 師願無窮 無有偏私 證教佛法
六勝具足 舊譯解行 傳道解惑 暢師本懷
如母一切 眾生心續 願行菩提 無懼勇識
六度波羅 略有所行 未竟師志 有幸紹隆
遠處不在 俱生般若 近處不在 能所不見
覓尋無獲 物我不成 玄下本覺 豁然自達
無為道人 非無所事 虛空界盡 弘法利生
文殊勇智 普賢慧行 荷擔家業 雲遊十方
永懷師恩
恩師寵子 秋竹 倏然憶念恩師振筆疾書 2010/11 月寫
2011/10/24 譯於高雄閉關中 護關弟子恭錄
巴 竹 法 王巴 竹 法 王巴 竹 法 王
提 點 修 行 關 要
為寡聞具信之嘉絨藏族葛旺等人,
開示如何修行,提點幾句關要。
欲學佛法,但未能如理而行,其
因為何?乃在於自己內心,未能痛下決
心,故無有所成。於此之際,應下決定
心。得遇善識後,除其言語外,勿聽信
他人之言,須做到如瘋癲發狂般,聽不
進他人之言。
初以四加行(前行)轉心之四思
惟調伏自相續,之後對輪迴諸行,樂苦
等任何心境,了知絲毫無益,如患膽病
者對油膩生厭。若無此出離心,僅有忽
爾出離之衝動,草率捨棄世法,不務俗
事,終如氂牛穿牖,頭過身困之狀,徒
勞無益。
或有老參退心、禪和戀俗,因故
於前行轉心四思惟,須徹底做到內心相
契。乃至內心未能放下之前,法不可妄
說,行不可妄出,更不可貿然拋家棄
子。
內心若能生起出離心,厭離輪迴,
對佛法具不變之誠敬,生起自信如無恥
金剛後,始可正式遠離怨親、荒廢耕
作、未了之事亦斷然捨離。不顧親友夫
婦情分,亦不聽長輩摯友勸言,斷然自
決,如牛鼻環之繩自繞於首,不受他人
牽制,亦如野馬脫繮般永不回首,須做
到如此。
正式修行時,身口是僕,所修所行
用處不大;心是主人,所修所行大有所
為。修行佛法,皈依、發心如根,若無
根,則守戒之樹無法生;若無樹,則見
修之花不開;若無花,則昇圓之果無法
成熟。
故皈依、發心為一切法之根,極
為重要。此二者亦是八萬四千法門與九
乘之根,故是基、是心要、是主樑、
亦是命。與此二無關之法則如死屍、
如殘骸,絲毫無益。此二者可廣大演義
闡釋,但歸納而言,內心對三寶深信不
疑,且意念堅定,視無量無邊眾生為父
母,發心為其求共者人天利益,不共者
佛果究竟,此為皈依、發心之解釋。
然此二者如何修持?不能執於文字
之毛,務必求實修之足,故須依止善知
識。於善知識處學有所成後,接續學上
師瑜伽法、頗瓦法、捷徑道與迅速道。
倘能知此,於灌頂後當勵力實修。若不
知此,於皈依、發心之基本修持上,心
存善念,僅念誦六字真言即可。
總而言之,學佛須精進,為法忘
軀,否則,即便知道九乘之證教,也無
法成佛。但凡聽過三寶名號者,亦可於
未來某日成佛。以上種種,皆須詳知。
師利星哈學院僧人 巴給 ( 巴竹法王 ) 書
師 秋竹 恭譯 於高雄閉關中
護關弟子恭錄 1998/10/24
提 點 修 行 關 要
3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帝 網 寶 鬘
巴 竹 法 王
網寶鬘
誡 徒 眾
師 秋瘋說 徒竹妙花恭錄
1998/4/12
網寶鬘
金剛上師 大情大恩 歸命頂禮 因緣有具
諄諄告誡 一切徒眾 難有暇滿 卻有無常
生死過患 輪迴大海 自如彼岸 通者未見
萬千學佛 用處何在
密乘金剛 多巧法門 方便智道 捷徑究竟
然而今朝 徒號學密 上師自居 金剛闍梨
開放灌頂 密法遍冒 昇圓修行 一日未修
嘴說本尊 天天合應 傳密上師 學密徒眾
善自思惟 捫心自問 如此修行 焉得究竟
決墮地獄 用處何在
不信佛魔 瘋子秋竹 不悅輪迴 不喜順逆
瘋子秋竹 何需軌則 非憎非愛
瘋子秋竹 何需次第 不修不行
瘋子秋竹 彼此非修 未曾有餘 實修如此
了義勝諦 無了無說 不言不慮 理則如此
願信秋師 倘有數人 信果可期
巍巍堂堂 巧言隨話 同磋同切 已說萬千
不相不應 用處何在
佛法參禪 自見定坐 盤腿閉眼 不調神經
腿臂亂晃 閉門觀修 萬千禪修 何時微笑
用處何在
4
予
慧
德
師
文
普造愛心 不念舊惡 正道善行 佛師無別
虔誠心中 意念祈請 師喜慈溶 加持之露
降下心輪
輪藏真如 真如乃現 脈風明轉 皆是三身
脈結開展 風入中脈 明為法爾 受用體報
不壞之身 口輪金剛 辭中自在 所起意念
乃通證覺
不二有空 但非一法 先有性空 性空起有
緣起空性 可容情器 可以遵循 龍猛所宣
誰道非真
眾生具有 如來寶藏 自心清淨 依他染空
如彼如此 日性光明 依他暗空 二者相通
龍宣中觀 法無自性 彌勒現觀 自性清淨
兩者無別 凡夫論證 有空雙融 若其非議
無關緊要 即凡非聖 凡滅稱聖 聖悟境界
豈是凡見 倘有如此 聖道何用
有法空法 總歸無二 離戲般若 知道究竟
不可言說 不可比擬 亦非不融 一如同漩
三千剎那 兩者轉通 三界一塵 兩者不二
接有妄念 有起不起 不是緊要 一心無雜
整尋相離 浪由海起 浪滅歸海
念起如此 來去自如 修者行中 而然成長
除此之外 不用求真 倘若不信 乃無救也
師 秋瘋說 徒美蓮恭錄 1998/10/26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帝 網 寶 鬘5
秋 瘋 演 義
瘋
演
義
人身難得
殺了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不要跟人家爭,人家說這個好,
對!人家說那個好,也對!有人說這叫沒有
個性。其實很多人是被誰害的?是被自己的
個性害的。中國有一句話講得很沒有道理,
叫「士可殺,不可辱」。這是放屁嘛!殺了
什麼事都沒有了,個性那麼堅決幹什麼?我
覺得應該是「士可辱,不可殺」。為什麼?
人身難得嘛!人身很珍貴,為什麼要讓人家
殺呢?被侮辱有什麼關係,侮辱就侮辱,今
天被侮辱,你身上也不會少一塊肉。有時候,
中國古人講的一些話,跟佛法剛好相反。我
覺得士可辱沒關係,被人家侮辱,無所謂。
只要不被殺就好了,殺了,不就是吃了很大
的虧嗎?
活越久,對國家社會貢獻更多
「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話害死了多少
中國的英雄好漢,多麼可惜。那麼有才華、
有智慧、有頭腦的人,只要他們想通了「士
可辱,不可殺」,他們還可以活很久,活得
越久,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更多。但是自從有
了這句話,很多英雄豪傑都被犧牲了。所以
我們要反過來講「士可辱,不可殺」。以前
是「士可殺,不可辱」,但現在不是,侮辱
士 可 辱
不 可 殺
6
有什麼關係,我們修行佛法講忍辱。
被人家侮辱了,就忍啊!如如不動,
叫修行很好,這都是先利他,最後
就是利己了,樣叫利他、利己都圓
滿。
為眾生犧牲
最後利益到自己
釋 迦 牟 尼 佛 為 眾 生 犧 牲 那 麼
大,最後不是利益到自己?現在一
看到釋迦牟尼佛的法相,大家二話
不說,都拜下去了。世界上不信佛
的人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相,也沒有
人批評,都覺得他很偉大。到任何
國家去,不管這國家有沒有信佛,
只要跟他說我信佛,自然而然都會
體諒你,都會通融你,這都是釋迦
牟尼佛的精神加持。
學習偉大人物的所作所為
當初釋迦牟尼佛就是做了很大
的犧牲,替別人做很多很多的事。
而我們自古以來,就只為了自己,
不為眾生,不替人家做事,這樣最
後有為到了自己嗎?為什麼人家看
到你會討厭?就是一天到晚都為自
己。釋迦牟尼佛是為別人,所以現
在不管誰看到釋迦牟尼佛,都會恭
敬他,都說他很偉大。總之,我們
要學習偉大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要
一味的愚癡。
(節錄自秋竹仁波切成都中心佛子行三十七頌開示)
師 秋瘋說 徒譚韜 ( 秋德 ) 恭錄
7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
觀
無
常
得
自
在
師 秋瘋說
徒博文、建明、
柚菘、秋德恭錄
2011/10/18
8
秋
瘋
演
義
在座的大眾,包括師父,未來不會有超過
四十年的歲月,因此現在就不要想那麼多。幾百
年、幾千年,未來的計劃那麼多,幹嘛?我們每
個人的腦袋裡都已經做好兩千年的計劃了,但實
際上呢?在座的各位包含師父我,接下來還有
四十年生命的話,那算是非常高壽的咧,那是神
通咧。
知道一切都是無常
就不會一直想不開
現在為什麼我們很多事情想不開?因為認
定有個永久存在的東西,所以一直想不開。有一
天,真的知道沒有一個永久的東西以後,就沒有
什麼想不開的。心裡知道一切都是變化無常,家
裏遇到什麼樣的波折時,心裏就有個準備,這是
無常,心就會平靜一點。人從無始以來,習氣那
麼不好,遇到那麼多無常,還是會難過。但是
呢,有無常的觀念,就不會那麼難受,一下子就
過了。所以常常去想無常是很重要的,有這種概
念的話,人生過得愉快一點,心裏不會有那麼大
的打擊。
很煩的時候
想一下無常,就會放下輕鬆
我們學佛人要有無常的觀念,要經常想無
常,剛開始觀無常會恐懼,造成心裡有壓力,但
無常想習慣後,就慢慢地、慢慢地什麼都會自
在。密勒日巴尊者講:「我躲到山洞裡,先觀無
常,我一直想,死法不定、死法不定,想久了,
我對死亡的恐懼感就消失了、沒有了,就灑脫自
在了」。因此當我們很煩,什麼都積極不起來的
時候,去想一想無常,心裡就會放下,想完以後,
就很輕鬆。
死法不定,閻王請帖不擇吉日
其實修行佛法與不修行佛法,兩個都有生老
病死。修行佛法以後不老、修行佛法以後不死,
沒有這回事。修行佛法的人遇到生老病死時,心
9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裏不會打擊那麼大。沒有修行佛法
的人,遇到生老病死的時候,打擊
很大,所以差別在這裏。我們要開
始慢慢學習生死無常,明年比較早
或是來世比較早,誰也不知道,誰
也不敢保證。今天晚上睡了,明天
你們能不能送我去機場,也不知道,
也沒有人敢保證,生死就是無常。
我書上寫的「閻王請帖不擇吉
日」,閻羅王是不講人情的,他高
興抓誰就抓誰,他抓人不一定選吉
日,日日都是他的吉日。我們都沒
做好什麼準備,隨時可能被他抓走。
一抓走了,就很可惜。人身難得,
好不容易當個人,具足修行佛法的
條件,生命卻沒有很好的利用就掛
了,那太可惜。所以大家不要說明
天、後天、大後天,有那麼多名詞,
這些都是懈怠的觀念,不要這樣。
大事變小,小事變無
修行佛法才有結果
知道生死無常以後,第一個,
心裏不會打擊那麼大。第二個,修
行佛法上不會那麼懈怠,會努力的
去做。跟我皈依的人也好、皈依三
寶佛的弟子也好,大家修行佛法以
後,遇到一點點事,心裏不要有那
麼大的打擊。大事變小,小事變無。
能做到這樣,修行佛法才有結果。
連這個都做不到,那修行佛法是白
修了,修行佛法是假的啦,沒有用
的啦。
吃得飽飽的,夏天吹空調,冬
天開暖爐,大家都像個修行者。但
是呢,遇到一點小事情,受不了打
擊,就知道修學佛法洩底了,底都
露出來了。這樣子的修行佛法,表
示他還不知道什麼是佛法,還不清
楚什麼是修行。所以,這些都要提
醒一下、警惕一下。
修得好不好
就是看你怎麼想無常
今天修行修得好不好,就是看
你怎麼想無常。佛經裡面常常記載,
以遍滿三界的七寶、摩尼寶,供養
十方諸佛的功德,都抵不過一念想
無常的功德。對有錢人來講的話,
供養十方諸佛,一點也沒困難,只
是九牛一毛嘛,也不會改變他的習
性。但是不管誰有錢、誰沒錢、有
福報、沒福報,能想念無常的話,
他這輩子就少做許多壞事。
我 們 都 是 為 了 什 麼 才 做 壞 事
呢?就是都有個長遠的計劃,才會
做很多壞事。沒有那麼多長遠計劃
的人,就不會做那麼多壞事,他應
該蠻瀟灑自在的,他心裡的執著慢
慢都會放下。
有一點悲觀,有一點樂觀
人才會平衡
我們有時候覺得遇到一位好師
父,聽到一句佛法,每天都非常歡
喜。但一直法喜充滿,也不太好,
有時候要多想想無常。悲觀跟樂觀
是同時的,太樂觀的時候,要有一
點悲觀;太悲觀的時候,要有一點
樂觀,這樣慢慢的去訓練,人才會
平衡。總之,無常是個基本,大家
都要想想無常,好不好?
(節錄自秋竹仁波切高雄普賢行願品
及成都普賢上師口授開示)
秋 瘋 演 義
10
助念的重要性
秋 瘋 演 義
密宗文武百尊裡面提到了方便
跟緣起法門的儀軌。有時候,我們
幫人家助念,會覺得自己好像沒什
麼智慧,也沒什麼德行,會懷疑念
個阿彌陀佛佛號,對亡者是不是有
利益呢?
用善念來助念
亡者都能得到大利益
確確實實有利益,你們不要有
疑心啊!要有虔誠心。人的信心能
做到哪裡,我們不敢講。信心也有
大小、上下,不論怎麼樣,只要沒
有懷疑,能為利益亡者而生出廣大
的菩提心,依這樣去誦經、念佛號、
念普賢行願品,不要去想太多,這
樣念誦下去,絕對能利益亡者。因
此不論助念者德行高低,只要有誠
心、善念來助念的話,亡者都能得
到大利益。
助念半個小時
得到半個小時安心
在亡者中陰的恐懼當中,能幫
他助念半個小時,迴向給他,他就
得到半個小時的安心。最起碼這段
時間,他心情平靜,不會浮躁、不
會恐懼。中陰身就是黑暗嘛!在中
陰狹路裡,雖然沒有開燈或是手電
筒照,但只要有人助念,在他的幻
想裡面,就出現一道光,他的方向
就會很清楚。這些不能不信,也不
能迷信,所以要助念,要儘量念,
助念對亡者來講是很重要的。對亡
者而言,此刻他很急嘛!所以儘量
要幫他助念,最好是助念到四十九
天。
為什麼要在四十九天內
念經做功德呢?
現 在 台 灣 人 有 一 個 不 好 的 習
慣,出殯後就不太理會亡者,這樣
很不好。助念一定要念到四十九天,
你能自己念就自己念,或是請親朋
好友來念,或是請師兄弟來念,能
念 到 四 十 九 天 最 好。 未 來 我 們 中
心 也 要 開 始 制 度 化, 就 是 要 念 到
四十九天。亡者家屬不方便念的話,
我們中心就幫他念,依這樣去建立
一個制度出來。
為 什 麼 要 念 四 十 九 天 呢? 中
陰 身 的 壽 命 最 長 就 是 四 十 九 天,
四十九天內一定要投胎。有些中陰
身一天就投胎了,有些是三天、四
天,不一定。最長就是四十九天一
定要投胎,不會再遊蕩。該當孤魂
野鬼就當孤魂野鬼,該當人就當人,
就是一定要到六道裡的某一道去投
胎。
為什麼要在四十九天內念經做
功德呢?因為還沒有投胎嘛!就像
要考試當老師,還沒有確定前,官
員那兒一定要趕快儘量送紅包。不
管能不能考上,他還在辦手續嘛,
要請他趕快幫忙,萬一放榜了,沒
有他的名字,那時送上再多的錢,
都來不及了。因為不可能讓他上榜,
否則太離譜了嘛!
所以四十九天內,還沒有定刑
前,上去、下去,還在混,還沒有
見到閻羅王,閻羅王生死簿裡面還
沒有記載,也還沒有確定要去哪一
道投胎,這四十九天內所做的功德,
都算他這輩子的功德,都記載在閻
羅王生死簿裡面,所以四十九天是
很重要、很重要的。
有一天你死了
就知道助念好不好
要幫亡者,一定要用亡者自己
的錢去做一些事。用親朋好友的錢
去做,就不如用亡者的錢去做。尤
其是亡者在世時最執著的東西,最
放不下的東西,把它拿去上供下施,
這是對亡者最好的幫助,所以大家
都要儘量在四十九天內幫助亡者。
印度、西藏、中國的佛教都有
四十九天的說法,但是現在台灣、
中國的佛教徒都不注重這個,這樣
很不好,亡者也得不到利益的。你
們不要小看這些,有一天你自己死
了,就知道活著的人這樣做好不好,
但這時候也來不及了,所以就是一
定要相信,好不好?
(節錄自秋竹仁波切高雄普賢行願品開示)
師 秋瘋說 徒博文、建明、柚菘恭錄
2011/10/18
11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
基本上從小你們的環境,對佛法
的認識比較少,尤其是藏傳佛教。你們
完全不懂什麼是藏傳佛教,你們只是看
到藏傳佛教披的袈裟,臉黑黑的。去藏
地的時候,廟蓋得華麗、華麗的,佛像
金光閃閃的,還有喇嘛念經嗡嗡鏘鏘,
以為那是藏傳佛教,其實那不是藏傳佛
教,只是藏傳佛教的一個表象而已。
不要學習西藏人供什麼
穿什麼、吃什麼、喝什麼
我常常講,你們學藏傳佛教,要學
藏傳佛教的精神,不要學習西藏人拜什
麼、西藏人供什麼、穿什麼、吃什麼、
喝什麼……,我們不要學這些。如果要
學這些的話,那一年都不洗澡,住在成
都,你們會怎樣?會不會發瘋?西藏師
父他們供酥油茶、供糌粑,成都找不到
嘛!那就供最好的綠茶、最貴的普洱
茶,功德一樣很大啊!這跟供糌粑的意
思一樣啊!到什麼地方,佛教就跟當地
的習俗結合在一起,單單拜那個習俗,
不一定有用,要好好學西藏佛法的精
神。
12
學
習
密
宗
精
神
而
不
是
習
俗
秋
瘋
演
義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13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
但是我發覺百分之九十九的中
國人,都只對西藏的習俗有興趣,
崇拜西藏的生活,崇尚神秘。你們
根本不是學做金剛乘弟子。學西藏
人穿的衣服很好看,色彩鮮豔,手
上掛的念珠多,形式多,這只是一
個崇洋而已。金剛乘的弟子,不應
該學這些,要學金剛乘的精神。
學習不要像西藏獒犬生在廟
邊,死在那裡,又生在那裡
淨 化! 很 重 要 喔! 學 不 到 這
點,在藏傳佛教裏面混很久,像西
藏獒犬生在廟旁邊,也是死在那裏,
又生在那裏,又死在那裏,生在那
裏,不是蠻可惜的嗎?廟門口有很
多土狗,生在那裏,死在那裏,牠
也沒有學到什麼。要學習精神,變
成這樣不好。沒有這種內在的東西,
我告訴你,某某喇嘛披著袈裟坐在
那裏,是什麼?是披了袈裟的野獸。
為什麼?吃什麼、咬什麼、怎麼死,
都很可怕,小心一點。
西藏佛法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的是師徒之情
西藏佛法的精神,特別值得我
們學的是師徒之情,師父跟徒弟之
間的感情,這才是我們要學的西藏
佛教密宗的精神。臺灣的佛教,老
師跟弟子的感情已經不存在了。尤
其中國佛教,老師好像是小學老師
一樣,教完了,就忘記了,過河拆
橋。密宗裏有這種想法的話,永遠
都不得解脫!根本上師是等同佛。
歷代祖師的傳承加持要進來,都是
透過根本上師才有辦法通過。佛跟
眾生之間的關鍵,就是一定要透過
根本上師才能迎接到,心中的加持
才會得到。剛剛講的這些學好的話,
密乘的精神就學到了,這是學習密
宗最重要的一點。
師 秋瘋說 徒譚韜 ( 秋德 ) 恭錄
1998/4/12
14
小 偷 遇 到 土 匪
信心感應慈悲
秋 瘋 演 義
你們拜我做師父,當我的徒弟,
那我就慢慢地教你們。別急,對不
對?無始以來都不急了,所以就慢
慢來。你們觀察我,我也觀察你們。
我的身上有很多寶,但是我同時也
要看準才能教導。沒有看準,我也
不能隨便教導,就看你們的表現了。
同時,你們也可以觀察我這個人怎
樣。
當師父
最牢不可缺的是慈悲
當師父最牢不可缺的是慈悲,
當弟子最牢不可缺的是信心。你們
可以觀察我有沒有慈悲,我也可以
觀察你們有沒有信心。基本上,最
最難看的就是師父沒有慈悲,徒弟
沒有信心,這種師徒的遊戲是不能
玩的,玩也是玩假的!如果師父是
為了名跟利講經說法,那這個師父
就完全沒有慈悲。慈悲是什麼呢?
就是不以名利為重,叫做慈悲;以
名利為重的話,那這個師父是不會
有慈悲的。
當弟子
最牢不可缺的是信心
做徒弟的不能沒有信心,只有
企圖。比如這個師父很厲害,我跟
他學點佛法,這就是企圖。企圖不
可能當信心,所以跟師父要培養信
心、培養感情。感情不是男女之間
的感情,而是一種「一日為師,終
身為父」的父子感情。你們對父母
是怎樣的感情,對自己的師父也要
有這種的感情。這些要慢慢培養,
才能轉為信心。
獻上哈達 供養紅包
只是禮貌的行為不叫信心
學會像西藏人拿個哈達、三頂
禮,叫有信心啊?這不叫信心吧!
學會中國人拿個紅包去供養,這也
不叫信心,只是一個禮貌的行為啦。
學會這種禮貌的行為,也要有發自
內心對師父的虔誠跟信心,沒有的
話,那就是玩假的啦!你們都需要
接受很多的糾正,為什麼呢?你們
所聽到的很多密宗訊息,大部分是
不正確的,沒一個是真的。在網路
上看到的也都是遊戲,玩假的。
學密弟子像小偷
師父像土匪一樣
我常常講「小偷遇到土匪,得
了報應活該」。一般學密的弟子就
(節錄自秋竹仁波切成都中心佛子行三十七頌開示)
師 秋瘋說 徒譚韜 ( 秋德 ) 恭錄
像小偷一樣,有些西藏來的活佛像
土匪一樣。小偷的東西是偷來的嘛,
土匪搶小偷的東西,小偷敢報警嗎?
他身上都是贓物啊,被土匪搶了,
那還能報警嗎?吃悶虧嘛!你們就
像我在書上寫的「遇到土匪的小偷,
得了報應,活該!」
你們像小偷一樣擁有的都是贓
物,為什麼呢?你們碰到每個師父
都去搶功德,就是有企圖嘛。供養
十塊錢,希望得到加持,希望生生
世世保佑你們。你說,這怎麼可能
呢?現在打工一天多少錢?剛畢業
的那些學生們一天一百、兩百塊,
換成一個小時的話多少錢?十塊、
二十塊嘛。供養師父才給個十塊錢,
希望他生生世世都保佑你,這個叫
做小偷的企圖,對不對?這樣的信
心是不對的。
那師父也一樣,現在外面都這
樣宣傳嘛!拿了一百萬,今天就帶
你去淨土了,供養多,往生之前我
就帶你去西方極樂淨土。花錢就可
以成佛呢!這個叫做搶小偷的土匪。
徒弟供養個十塊、一百塊,希望師
父生生世世保佑我,保佑我全家,
而且不止我一個人,祖宗八代都要
保佑,這個就叫做小偷。你們不可
以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想法不好。
有這樣的想法,真的是一點都不像
個佛弟子,所以真的要改,聽懂了
嗎?
功夫不是供個紅包
就能學到的
以後你們觀察師父很簡單,就
看他有沒有慈悲、有沒有追逐名利。
他想名跟利,就絕對不可能有慈悲。
徒弟有沒有信心呢?對老師有企圖
就不可能有信心。跟老師學功夫是
要跟在他身邊,留很久,留個二、
三十年才能學功夫的吶!學佛法是
不是叫學功夫?今天讓你成佛,學
的就是功夫嘛!想學功夫,拿個紅
包到處去供養一下就學到功夫,那
是不可能的!學功夫就是一對一,
要跟個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學會,
聽懂嗎?
我在臺灣的弟子中,幾個大家
叫得出名字的,最起碼都是跟隨我
二十幾年了。我在臺灣待了多少年,
他們就跟了多少年,我覺得他們也
沒學到多少東西,學東西要跟很久。
他們天天都被我罵,不論年齡大小,
都會被我罵。罵人不是我的興趣吔!
我的興趣是天天笑吶!但是為了糾
正徒弟,又不得不罵。聽懂了嗎?
要學會——啊!
15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
打 坐 與 直 指 心 性
秋 瘋 演 義
佛教在西藏分四大教派,台灣
也有顯、密等八大宗派。修行上大
家都有個共同的想法,就是打坐。
台灣人喜歡打坐、靜坐,佛教界好
像也有這個課程。有位覆講師問我:
請問師父您有經過這個課程嗎?我
說:我沒有經過這課程。我是沒學
過什麼六個月一期、或上個三十幾
堂課就算教完打坐課程的。現在盛
行打坐,佛教界也有把這種課程用
企業化來經營的想法。我覺得最好
不要有這種想法。
打坐專注一個東西
怎麼可能會心無罣礙
外面的佛教界認為一定要專注
在一個地方、專注在一個東西,以
為這個是俱生般若、這個是金剛三
摩定。多數人有這樣的看法,我覺
得這是千錯萬錯。坐在那裡,專注
一個東西,怎麼可能叫打坐?專注
久了,怎麼可能會心無罣礙?不可
能嘛!專注一個東西,怎麼可能會
生起慈悲呢?俱生般若智慧說玄很
玄,說不玄也不玄,就是一個很玄
的,不可說、不可表。
開顯俱生般若智,唯有
種福田、消業障、上師的加持
講心性法門的時候,所有西藏
四大教派最欣賞的叫做大圓滿,大
圓滿就是最高的境界。大圓滿最高
的境界,也沒有說專注在一個地方
叫做打坐。米滂仁波切(能勝上師)
的得意門生大弟子曾說:「勝義俱
生般若智就是種福田、消業障以及
上師的加持,三樣具足的時候,有
一天睡醒了自然就可證悟,或是師
父訐譙你一下、跟你開玩笑一下、
打罵你一下,就證悟了。總之,不
管如何,就是有個時間點,或是有
個 東 西 掉 下 來, 或 是 有 個 東 西 破
掉,就證悟了。」這個是要付出很
大的代價,付出什麼代價呢?有名
的岡波巴大師說:「上師就像雪山,
信心如同太陽,沒有信心的太陽照
耀的話,雪山加持的雪不會自然融
化。」所以還是要靠信心,加強信
心。
直指心性不是用手指頭來指
而是對師父的感情
對我個人來講,直指心性不是
用一個手指頭來指什麼,或拿一個
工具來給你指一指,或拿個放大鏡
給你看,或是拿個甚麼,給你照一
照。沒有這回事!指直人心 ( 心性 )
只是一個形容,有一天自己感覺到
自己大恩大德的根本上師不是普通
人喔!有這樣的一個想法的時候,
那內心的俱生智慧就慢慢開展一點。
當有一天覺得:啊!這個師父真的
16
不一樣!怎麼說?功德等同於佛,
但是他的恩德超越千佛萬佛的時候,
那內心的俱生智慧就出來了,這樣
就開悟了。看自己對師父有多少的
感情,內心的智慧就有多少。
大圓滿不是打坐、不是課程
不是先止修、觀修,一大堆囉唆
智慧開展的當下,一定需要慈
悲。智慧是很空的,就是淡淡的,
但慈悲就很活潑。智慧開展時對眾
生的慈悲就會增加,這是同一個時
間出現的。所以無畏洲大師也特別
強調:當心性達到一個標準的時候,
這個人的修行沒有醜、沒有惡,沒
有任何的魔障,這樣就通過了。但
是這種上根器的人很少,到目前為
止,我眾多的師兄弟,也很少有這
種根器的。對這個道理也不清楚,
他們好像認為修打坐就是修大圓滿,
大圓滿像課程一樣,一定要先上這
個課,先上那個課,先上止修、觀
修,一大堆囉唆。
最重要的口訣,就是上供下施
我們大圓滿傳承中,上根器的
傳承是不需要這些。很簡單嘛!就
是自己要種福田,上供下施,供曼
達也可以,施身法也可以,反正就
是上供下施。有一天,我們的貪念
斷了,福報從那一天就圓滿了;瞋
恨心斷了的那一天,罪業就消完了,
懺悔也就一樣圓滿;當完全明白,
對師父等同見佛的時候,癡也就沒
有了,加持就進來了。
貪、瞋、癡結束了,當下一心
俱生般若智慧自然就明白。這是每
個續部、每個大圓滿法,一而再、
再而三強調,最重要的口訣就是這
樣。
17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
大圓滿最後還是需要修
上師相應法,學習對上師有
信心
最後還是需要修上師相應法,
盡量學習對上師有信心。什麼都配
合,什麼都能自然配合得很好的時
候,你內心的智慧就派上了。不然,
用很多小乘專注的方法去坐的話,
不小心精神會出問題。打坐大部份
都是作意的東西,太專注最後就變
成精神病。不專注就沒什麼效果,
說危險很危險,說不危險也不危險。
所以說了,很多太用功的修行人都
怪怪的,原因就在於太作意,太專
注了。
法界無二無別中
放之!也只是個形容
現在你們所謂的打坐(腦袋裡
的打坐)、靜坐,說穿了不就是一
個專注的東西嗎?不然做什麼靜坐。
靜坐不應該去專注嘛,應該是在法
界當中,無二無別,放之嘛!只是
形容它叫放之嘛!那這個放之呢?
不一定能放,為什麼?沒有一個能
放、所放的東西存在,不是嗎?能
放的我、所放的境,也沒有吧?有
的話,那佛教也不太對吧!《般若
心經》沒有這麼講嘛,對不對?心
無罣礙,沒有一個有礙的心。能,
沒有一個心;所,沒有一個罣礙的
存在吧,心無罣礙只是一個名詞嘛!
等見法身佛的時候
還是有一個想念,想念師父
如何放呢?就是我剛才講的,
對上師,感覺上師不是一個普通的
人,有這個概念的時候,對空性及
俱生般若的智慧,好像是有點感覺,
那慢慢、慢慢接下來,等到對上師
等同見化身佛,再來等同見報身佛,
再來,好!等見師父為法身佛,最
後境界叫等見法身佛的時候,你的
境界就跟師父一樣。所以我師父敦
珠法王的師父——札不共祖古仁波
切,他晚年跟敦珠法王說:「我的
想念是上師,養護是本然,老子我
什麼都沒有剩下,到這個境界的時
候,還是有一個想念,想念師父。」
法身佛永遠都被包裝在
自己的老頭上師身上
大圓滿裡有個上師相應法,這
是人人皆知的。從密宗裡面稍微知
道一點點消息,但是呢?也不是很
清楚。現在不只中國這樣,其他地
方都是這樣,都去找個師父。聽說
那個師父懂大圓滿,大家一窩蜂過
去了,這個師父好,又一群衝過來
了。真是神經病!法身佛永遠都被
包裝在自己的老頭上師身上,應該
見到的,卻永遠都見不到。相反的,
喔,他身上有大圓滿,他身上有傳
承,他身上有什麼東西,追了半天,
能見到什麼大圓滿,我不曉得呢?
龍欽巴祖師傳的《龍欽心要大圓滿》
不是這樣傳承的。
信心具足的那一天
不管幾點幾分
具足的當下就開悟了
過去所有的高僧大德對師父信
心具足的那一天,不管幾點幾分,
18
具足的當下就開悟了。無畏洲大師
修上師相應法三年。有一天早上,
好像是夢也好像不是夢,白話說就
是半夢半醒中,親見根本上師大界
周遍尊者。他說:文字的意義悟了,
離文字的意義也悟了。講了三次「萬
物都是文字,全通了。」從那時候
開始,無畏洲大師覺得:奇怪?為
什麼好像跟睡前都不一樣了?他的
心情好像跟虛空沒什麼差別,感覺
好像浮在上面。從那天開始,他信
心具足,那一天就開悟了。
台灣學佛的弟子,好像愈學佛
離師父愈遠。本來剛開始學的時候
跟師父親近,愈知道這一點很重要
的時候,又愈不肯親近,愈不親近
就離師父愈遠。台灣學佛弟子跟師
父關係是愈來愈遠,只做到一點點,
半是半不是,這樣就達不到一個自
然的境界,障礙就在這裡。
信心就是趕也趕不走
永遠不離開,跟著他學
密宗的儀軌很多,密法不懂沒
關係,不一定要經過這些儀軌,不
一定經過這些經典,自己有個上師
不是隨隨便便找的根本上師,要能
對他有信心。至於保證悟道,那是
不曉得啦,但是找到了一個德行很
好的師父的話,就跟定他了,不要
想那麼多。
信心,就是趕也趕不走,死也
不離開。死了當然不得不離開,否
則,活著絕對永遠不離開他。有不
想離開他的這種願力,具足信心,
跟著他學。
信心的太陽很大,上師加持
的雪不融化都不可能
有一天,因緣具足的情況下,
上師像雪山,信心像太陽,太陽亮
度愈高,溫度愈高,上師山上的雪
就融化的愈多,融化的愈多,能喝
到加持的水就愈多,那全都是信心
的緣故。沒有信心的話,雪山也融
化不了的,沒信心嘛!靠近他,搞
不好被凍死了,對不對?你一定要
敵過他,撼動他,你信心的太陽敵
過他,就把他融化了,破門而入,
強迫進去。信心的太陽很大,上師
加持的雪不想融化都不可能。被徒
弟強烈的信心融化了,就全盤托出,
就是這樣,聽懂了嗎?
這些都是學密宗,從初學到成
佛那一天都要有的觀念,其他也沒
什麼方法了。其他的方法都是騙小
孩子用的,騙童子、幼兒用的。這
種觀念西藏也沒有多少人看得懂,
書上寫得很清楚,但沒有人看得懂。
我覺得很奇怪,師父也是每天都講,
《普賢上師口授》從頭到尾都是講
這個,但是你們沒聽懂,那也是沒
辦法,這就叫沒因緣。
怕沒有因緣,所以我一而再、
再而三的講,講這麼清楚,再聽不
懂,那真是沒有因緣,那也沒辦法
啦。哈哈!
(節錄自秋竹仁波切高雄普賢行願品開示)
師 秋瘋說 徒博文、建明、柚菘恭錄
2011/10/18
19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
彼岸 無生無滅 一場遊戲
秋 瘋 演 義
說到彼岸
也沒有指彼岸在哪裡呀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的 意 思 是「 空
性」,有人說不應該解釋為「到彼
岸」。其實這二個都可以啦,但是
呢!翻譯為到彼岸也沒有說彼岸在
哪裡呀?只是一個「彼岸」兩個字
而已,他沒有指哪裡呀,有嗎?不
說一個彼岸的話,內心還是會空虛
啊!對不對?但是他也蠻聰明的,
他也沒有指哪裡呀?就是這樣。
「彼岸」也是一種明心見性的
意思。有時候講明心見性,聽起來
還有一個可以看得到的;有時候也
說沒有,就是這樣。能見、所見二
者不二的時候故名為「大見」,所
以這是讓眾生不要執著又不要空虛
的一種遊戲。
無生無滅、沒有能所
沒有執著、沒有起妄念
「無生無滅」是釋迦佛講的,
「有生有滅」也是釋迦佛講的。佛
為了跟眾生溝通,不得不講「有生
有滅」,但並不代表究竟。應該是
「無生無滅」代表究竟。「無生無滅」
不代表無,「無生無滅」代表沒有
能所、沒有執著、沒有起妄念。
有時也講「無窮無盡」,有時
也講「彼岸」,這裡面很有趣。我
不得不佩服釋迦佛,講話很有學問,
讓眾生不要一聽到無生無滅,就想:
哦?這樣,沒希望了。但是呢!又
留一點希望。希望當中也不要讓眾
生執著,這個地方就需要口訣了。
那些疑多信少的學者討論:這個「彼
岸」講得不對,那個講得才對。對
不對,輪不到他們來講啊!
不可思議的勝義諦,要講的
時候,除了「彼岸」兩個字
那還能怎麼說?
《信心銘》裡面最後講「一即
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等於
是三大阿僧祇劫也是一剎那,一剎
那也是三大阿僧祇劫。大為小、小
為大,不大又不小,又非小非大,
這些都是佛講的。你沒有辦法想像
的東西叫勝義諦。很簡單來講的話,
眾生沒有辦法想像的東西就是勝義
20
師 秋瘋說 徒依喜平恭錄
2008/4/20
諦。這種不可說、不可表的勝義諦
要講的時候,就是用「彼岸」兩個
字,那還能怎麼說?所以很多學者
看到這樣,認為彼岸代表有個地方,
也不一定嘛!對不對?所以用有點
模糊的東西來玩這個心的遊戲。
佛講什麼,並不代表有個實
抓不放的東西吧!
有時候講阿彌陀佛在西方,又
講在心裡,就搞不清楚、有點模糊。
其實就是這樣,玩這個遊戲。佛講
什麼並不代表有個實抓不放的東西
吧?我們眾生覺得好像要有一個東
西能實實在在可以抓、手來捏著才
有踏實的感覺,但應該也不是這樣
的。般若空性就是:一會兒是有點
不踏實,一會兒又還有點希望,就
是像這樣的遊戲來玩。所以無垢友
大師解釋為「無相、超越二邊及超
出生死」,另外一位大師解釋成「到
彼岸」。
其實,很多東西,都經不起觀
察嘛!一觀察下去什麼都「不是」,
這個就是「空」。不觀察的時候,
好像什麼都有,但那個「有」不是
真的,只是一種感覺而已。我們現
在對森羅萬象,大部分都是玩感覺
的。這個感覺那麼值得玩嗎?
「不二」法不能當「一」
那要當什麼?
不能當什麼,當了就完蛋了!
唯識宗講,森羅萬象都是唯心
的,心所現的。其實心有是有,經
不起觀察,是不是?這個物質也是
經不起觀察,一觀察下去什麼都不
是,最後是不是又找不到什麼東西?
這個就是「經不起觀察」為勝義諦;
不觀察像是有,這是世俗諦。但是
世俗諦、勝義諦都不是什麼「二」,
也都不是什麼「一」,能夠知道勝
義諦跟世俗諦「不二」的時候,應
該說是「究竟」了。但是很多人把
「不二」法當成「一」也是錯誤。「不
二」法不能當「一」,那要當什麼
呢?不能當什麼,當了就完蛋了。
(本文整理節錄自秋竹仁波切台北心經講座)
21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秋 瘋 演 義
寶
如
儀
八關齋戒開示
發廣大菩提心來受持這個法門
今天我們在接受千手千眼大悲
觀世音菩薩的灌頂前,首先我們要
發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廣大菩提心,
來受持這個灌頂。也就是將百分之
百的利益,全部都奉獻給眾生,如
理如法發大慈悲菩提心,來接受這
個法門。
慈悲心的象徵就是觀世音菩薩
今天所修的這個法門,是十方
諸佛菩薩的心要──慈悲心。在中
國慈悲心的象徵,就是觀世音菩薩。
對初學者來講,是沒辦法去了解、
想像什麼是慈悲,於是就有個象徵
慈悲的觀世音菩薩形象化現,讓我
們能親近觀世音菩薩,對菩薩生起
信心,然後學習、調整我們的心,
進而學習菩薩無窮無盡的慈悲。觀
世音菩薩的意義,簡單來講就是這
個意思。
凡夫方便法,兩天受持八關齋戒
修行佛法的基本就是守戒,從
聲聞、緣覺到中觀、大持印、大圓
滿都需要受持戒律,沒有受戒是無
22
法修行的。佛法的基本就是要守戒,
那我們要守哪些戒呢?外別解脫戒、
內菩薩戒、密金剛三昧耶戒。
大部分的戒律,都是盡形壽受
持或直到解脫成佛為止。以時間的
規則來講,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因此我們凡夫是無法來守這些戒的,
那怎麼辦呢?所以佛想些方便法,
為了眾生發廣大悲心,讓我們以兩
天的時間,來受持這個八關齋戒。
守戒是得人身最重要的因
守戒是得人身最重要的因,八
暇十滿的人身,難得嘛!就是因為
過去有守戒,今天才有這個人身,
才有辦法修行佛法。所以,最好這
輩子能修行佛法,即身成佛。萬一,
人生無常,這是誰也沒辦法保證。
何況我們跟閻羅王也沒交情,也不
敢保證能活多久,或許能活 50 年、
20 年,誰也不敢保證。人身難得,
萬一死了,要能再來修行佛法,是
件很困難的事。所以,要記得這個
守戒的恩德。
比丘戒有 253 條戒,比丘尼戒
有 500 多條,非常廣大。我們沒辦
法守很多的戒,所以一輩子中的這
兩天,認真一點,用心一點的話,
就可以圓滿守這八個戒。有些祖師
爺講:「在末法時代,守個兩天八
關齋戒的功德,比正法時,守比丘
戒的功德還大。」這些支持鼓勵的
話,也都是非常真實的。
八關齋戒有哪些
八關齋戒就是:「不殺生、不
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坐高廣大床、不香水花鬘塗身、
不觀歌舞伎樂。」八個,通常還會
加上「不非時食」跟「禁語」這兩個。
我們要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從明天
開始到後天一整天,好好的持守這
八個戒。
要強調的一點是,如果你們因
為疾病的緣故,不吃不行的話,那
也沒關係,在還沒有受戒前跟工作
人員講一下,這是可以溝通商量的,
但也只是「不非時食」這個部分可
以開緣而已。剩下的,都沒辦法商
量,像禁語就是不能開緣的啦!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法 寶 如 儀23
餓一天,能夠不投生餓鬼道,
那就值得了
對你們而言,受持這八個戒律,
好像是件很痛苦,困難的事,因此
就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但
是,基本上這也不怎麼困難嘛!平
常你們只要感情不順或心情不好的
時候,就常常好幾天都不吃飯,也
不講話。或者打個麻將,也常常三
天三夜不吃飯、不睡覺,也都不會
怎樣。所以,我們都要以歡喜的心
來守八關齋戒,不要怕一天沒吃飯,
或是一天不講話,其實這些都不是
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受個八關齋戒
兩天,也不會怎麼樣。
我們打從出娘胎到現在為止,
沒有做對一件事情。今天能做一件
對得起良心的事而往生的話,也是
值得的。餓這一天,能夠不投生餓
鬼道,就值得了,如果以生意人的
角度去計算的話,報酬率非常高,
那就更值得啦!現在外面流行的斷
食療法,常常須要花幾十萬才讓你
參加的,今天我們也沒花多少錢,
就可以受戒修行佛法。所以,我們
要以這種法喜充滿的心,值得死、
值得餓、值得受苦來接受。
其實,不要那麼緊張。禁食等
於是讓身體的胃休息。吃少一點,
也不會怎麼樣的。萬一有一天投生
到餓鬼道,那時一千年、兩千年都
吃不到東西,也還是活得很健康,
不會怎麼樣的!
禁語就不會講是非不會起貪瞋癡
禁語就是不要講話,講話是非
常大的運動。話講久了,會傷元氣,
而且對精神上來講,一點都不健康。
不講話對身心健康都有幫助。不講
話,就不講是非,也就不會起貪瞋
癡。所有的眾生都是怎麼樣起貪瞋
癡的呢?都是講是非而起的嘛!就
24
是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東家長,
那個西家短,弄得大家都不高興。
這些是是非非都是講話才有的嘛!
從明天中午以後,就不能吃飯,
因此明天中午你們也不要吃太多。
如果怕餓,吃太多,反而對健康不
好。吃少一點,簡單一點,對身體
比較舒服。總之,你們都不要擔心
這些啦!如果怕明天中午以後不能
吃飯,就開始猛吃,結果拉了肚子,
反而會影響你們做功課。
人就是禁不起有錢,禁不起快
樂,但他卻禁得起苦,禁得起窮。
人在窮的時候,苦的時候,這時問
他,他也說沒關係,還好!沒事啦!
習慣了!但是,人只要有錢有快樂,
這時問他,他反而講了一大堆有的
沒有的。所以,人是禁得起苦,禁
得起煩惱的。總之,餓這一天,一
點都沒關係,也不需要擔心。會擔
心,這都是人的業障,就是這樣。
自己在三寶面前
守這個戒也是如法的
受持八關齋戒對世法、佛法,
都是件非常好的事情。第一個是能
夠守戒,修行佛法。第二個,為了
你的健康,為了你的身體而禁食。
平常熬夜、喝太多酒,現在趁這個
機會,好好休個息,不喝酒,不吃
肉,讓身體休息一下,也很好哇!
沒什麼不好的。
大家都非常有因緣,在台灣到
處有師父在辦八關齋戒,你們也可
以參加,能參加越多越好。若找不
到師父,也可以在釋迦佛成佛日、
涅槃日、以及每個月的 8 號、10 號、
15 號、25 號或 30 號,在這幾個日
子裡,自己在家中的壇城或是佛像、
三寶面前守這個戒,也是如法的。
你們現在先學習,學習完以後,可
以自己一個人修。
共修的利益非常大
歡喜的心來受持八關齋戒
接下來,會先給千手千眼觀音
的灌頂,這個灌頂不屬於無上密,
叫隨順灌頂而已。在事部、行部、
瑜伽部中,只是事部的一個部分,
跟你們一般接受密宗的灌頂不一樣,
所以,時間比較短。
共修就是大家一起集會修行,
共修的利益非常的大。今天,這麼
難得的機會,有這麼多的仁波切、
堪布以及出家師父陪著你們受戒,
修行佛法,其中功德利益是非常殊
勝的,所以大家都應該發起非常歡
喜的心來受持這個八關齋戒。
師 秋瘋說 徒凱荃恭錄
2007/4/4 大藏寺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法 寶 如 儀25
法 寶 如 儀
咕嚕咕咧佛母 灌頂開示
咕嚕咕咧佛母不只是求姻緣
的法門而是代表一切諸法
在台灣的傳說中,都認為咕嚕
咕咧佛母只是求姻緣的法門,其實
不是只求姻緣而已。咕嚕咕咧佛母
代表一切森羅萬象,一切諸法,而
法為大樂,大樂為自己的心。大樂
空行母咕嚕咕咧與一切諸法無二無
別,等於一切諸法皆懷柔,一切諸
法都跟你相應不二的法門。所以這
個法門是最廣大的法門,不是只求
姻緣而已。
眾生皆有欲望,欲望就是想得
到這個、想得到那個,對森羅萬象
一切諸法都想求。修持咕嚕咕咧佛
母這個法,沒有甚麼得不到的,因
為一切諸法與你的心不二,就等於
是得了嘛!所以沒有所謂的外在,
沒有所謂的內在,內外皆不二,等
於是得一切諸法,一切欲望都得遂,
這就是咕嚕咕咧佛母真正的意思。
多念《有寂懷攝祈請加持雲》
圓滿眾生祈求
眾生共同的要求,譬如求人緣、
求姻緣、求財、求壽皆可以,最重
要的是多念我們翻譯的《有寂懷攝
祈請加持雲》。眾生皆有苦惱,十
方諸佛菩薩也很多嘛,無量無邊的
佛菩薩,眾生有什麼災難就求甚麼。
眾生吃飽沒事的時候計畫很多,準
備條念珠、準備個法像,準備了一
堆,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卻忘了
求,甚麼都忘記,那也是沒有用。
所以平常要多培養對佛菩薩的信心。
多念佛、多持咒是為了
拉近眾生跟佛的距離
信心不是用想的,經常要多念
一點佛號跟持咒,多培養信心、多
培養感情,多接近佛。佛本來就是
不在外,佛是在內的。眾生不知道
這個道理,顛顛倒倒,認為佛在外,
在很遙遠的地方,認為佛高高在上,
眾生低低在下。眾生有這種無明迷
惑的分別,好像覺得佛跟眾生是很
遙遠的。為了要破除這種遙遠的感
覺,就要多念佛,多持咒,多親近
佛。我們眾生跟佛好像距離很遙遠,
這個遙遠的距離要愈來愈拉近,念
佛的用處就是這樣而已,不然念佛
幹嘛?佛還在外面,我還在裡面,
念念永遠都格格不入,有著天地的
隔閡,那念佛幹嘛?永遠都達不到
目的。
外在的佛,內在的心
不二的時候,就是相應了
念佛要跟佛愈來愈沒有距離,
愈來愈沒有隔閡,有一天,所謂外
在的佛,內在的心,不二的時候,
26
咕嚕咕咧佛母
27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法 寶 如 儀
師 秋瘋說 徒金龍恭錄 2011/06/11
對那個人要修慈悲忍辱。我們修慈
悲忍辱的對象,好像是在遙遠的地
方,好像是對遠在天邊,含糊地對
無量無邊的眾生修忍辱,這是千錯
萬錯!你能接觸到誰,就對誰修忍
辱,對接觸不到的無量無邊、遠在
天邊的眾生修忍辱,是沒甚麼用的
喔 ! 修行佛法是修這個,修行佛法
不是修個理想化的東西,也不是神
祕的東西,或一個玄妙的東西,就
是確確實實現有的東西。
女士就叫做空行母
除此沒甚麼別的空行母
大家都知道空行母這個名詞,
但甚麼是空行母呢?卻沒有人知道。
空行母也不是空姐啦!叫「達基尼」
也是有點玄,有點可怕。空行母講
起來很玄的,但是每個人也都接觸
得到,那就叫「女士」,女士就叫
做空行母,除此沒甚麼別的空行母。
學佛的師姐們就叫做空行母啦!這
個灌頂灌完後,對她們不能輕視,
對她們要服侍。
甚麼是種福報?常常惹人家生
氣就沒有福報,再怎麼燒香、點燈、
上供下施也沒有福報,聽懂嗎?很
多人覺得上香、點燈很重要,我覺
得佛不缺一炷香,也不貪圖一盞燈,
這只是一種象徵。但對眾生慈悲是
絕對不能少,誰缺乏慈悲就要對誰
慈悲,大家要注意,對女性不能輕
視。
那就是相應了,應該是成佛了吧!
但我們還不知道,今天我告訴你如
何 知 道, 知 道 以 後, 就 是 要 去 努
力。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不
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也不是五、
六十年的事情,是生生世世永遠跟
佛跟菩薩的精神永不分離。這樣願
力愈大,成果就愈大;願力越小,
成果就愈小。希望大家願力大一點。
今天得到灌頂以後,接下來就是要
念咕嚕咕咧的咒語、祈請文,跟祂
相應。有一天,真的相應了,度眾
生的力量就加倍了,可以度更多的
眾生。
不能輕視女姓
對接觸到的人,多行慈悲
灌完頂後,有很重要的三昧耶
戒,這個三昧耶戒就不講太多,但
要特別強調的,就是對女性要非常
尊重。不能輕視女性,這在戒律裡
面是非常重要的。密宗《十四根本
墮》裡面第十四個,就是對有智慧
的女士不能輕視,尤其是接受空行
母灌頂後,千萬不能輕視女士,密
宗跟現代文化一樣,要尊重女士。
女士代表智慧,我們輕視有智
慧的女士,那永遠都得不到智慧。
沒智慧的話,不要說成佛啦!連世
間法養家活口都不行,只能當流浪
漢,所以說不能輕視女士。要尊重,
不能侮辱她、罵她,要多體諒,多
修慈悲,多修忍辱。
你能接觸到誰,就對誰修忍辱
那對誰修呢?就是早上睡醒看
得到的,晚上睡前看得到的那個人,
每年我都會跟台灣高雄所有想
學佛的弟子作公開的法結緣,今年
是我們的堪布圓戒法師請法,傳尊
勝佛母灌頂。
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在印
度來講,最基本的可分為小乘、大
乘、金剛密乘。以中國來講,大致
上就分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
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三論宗
等八大宗派。在西藏來講,近代就
分 為 舊 譯 派 和 新 譯 派( 共 四 大 教
派)。舊譯派就是寧瑪巴;新譯派
就是馬爾巴羅札哇所傳的白教;薩
迦班智達所傳的花教;宗喀巴大師
所傳的黃教。
為什麼會有紅教、花教、白教、
黃教呢?其實歷史上並不一定有前
後的差別。但是從當年赤松德贊王
在布達拉宮開始當政起,西藏第二
任政治領袖是白教,第三任是薩迦
派,最後是達賴喇嘛,是按照這樣
子來區分出四大教派。教派上雖然
有這樣子的分別,但是呢,有這些
密密麻麻很多的稱呼,都是因為在
你我的教派上分別太多的緣故,因
此就會有很多不正確的邪念、很多
宗派上的是非出現。
寧瑪巴有六大寺院
但沒有六傳承
例 如 一 般 都 說 寧 瑪 巴 有 六 傳
承。其實這是錯誤的!寧瑪巴並沒
有六傳承,寧瑪巴只有三傳承:密
意傳承、表達傳承、口耳傳承這三
法
寶
如
儀
尊
勝
佛
母
尊
勝
佛
母 灌
頂
開
示
28
29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法 寶 如 儀
傳承,沒有所謂的六傳承。寧瑪巴
有六大寺院,上有敏珠林跟多傑扎,
中有佐千跟雪謙,下有噶陀、白玉
等六大寺院。所宏揚的法也是密意
傳承、表達傳承、口耳傳承,只是
這樣的傳承而已。但是現在有人說
你是噶陀,我是白玉,他是雪謙、
佐千……。台灣人該學的沒有學,
不該學的你我分別,卻學得很清楚,
這樣不好。
有貪、瞋、癡
都不是佛教修行人
中 國 佛 教 在 宗 派 上 來 講 有 禪
宗、淨土宗、密宗、律宗、天台宗、
華嚴宗……,這樣的分別,但是在
修行上不容許有分別。今天以寧瑪
派修行的上師來講,不容許有貪、
瞋、癡。白教、薩迦、黃教也一樣。
四個教派都修行無貪、無瞋、無癡
的話,那修行上不會有任何的爭論。
沒有任何你、我的分別,本來就是
一樣的。能無貪、無瞋、無癡的話,
舊譯或新譯就沒得分!相反的,四
個教派修行上有貪、有瞋、有癡的
話,那四個教派都不是佛教的修行
人啦!
修行要能融會貫通
教理不能混淆不清
所以要虔誠、要有恭敬心、要
有信心,所有的教派都要學習。但
學習教理學說的時候,不能混在一
起。一會兒講禪宗、淨土宗,一會
兒講密宗、律宗、一會兒又講天台、
華嚴……,就好像八寶粥一樣的講,
那樣子不太對,不能混在一起,要
分開的講。祖師爺的學說要講得一
清二楚,修行的時候就融會貫通來
修行,修行是要對治貪瞋癡!追求
的是增長智慧、種福田、消業障!
這個都是修行時一定要融會貫通的
事情,所以不能有分別。
學佛的人該忌諱的是罪業
不是宗派
現在台灣學佛的人,修禪宗的
好像很忌諱修淨土宗;修淨土宗的
很忌諱修天台宗;學顯宗的忌諱修
密宗;修密宗的人好像也很忌諱學
顯宗,這是千錯萬錯!我們學佛的
人該忌諱的是罪業,不是宗派,因
為最不能碰的就是罪業,但大家都
不在乎,忌諱這個、忌諱那個,這
是千錯萬錯,千萬不可以有這樣的
想法!有這樣想法的話,就是釋迦
牟尼佛預言的──未來佛教是因為
內鬥而垮的!
釋迦牟尼佛預言
未來佛教是因為內鬥而垮的
所有外來的宗教是沒辦法破壞
佛教,而是佛教自己會分出很多的
法門、分裂的教派,而有鬥爭、內
亂,這些佛都有預言。所以按照這
個原因,我們大家都不能有這種想
法。有這種想法的話,從今天開始
就要放下內鬥,對佛教要虔誠、要
有信仰、要有恭敬心、用這樣的正
念來對待,把佛法發揚光大。
30
只要是三寶弟子,人人皆有責
任!不一定是有發誓才有責任!不
一定是導師、不一定是法王才有責
任!每個三寶弟子、即使是今天下
午皈依三寶的學生、都有責任。對
於佛教,對宏揚佛法,你們同樣都
有責任。大家好好的把責任承擔下
來,好好宏揚佛法。
講佛講法的是非就是謗法
罪業很深重
大家不要去講人我是非,罪業
很深重唷,講佛講法的是非的話,
那罪更重呢,這個叫謗法!再大的
罪業,都有辦法靠佛法懺悔的法門
來消除。謗法者,那就沒辦法救了。
例如生病了,吃藥可以痊癒嘛,但
是藥變成毒的話,那就只能等死了,
沒辦法救了,所以千萬不要謗法。
或許你覺得只是隨便講一些宗
教上的探討,但探討當中就有很多
的謗法。因為你沒有很好的智慧,
你沒有很好的聽聞,沒有公平的心,
怎麼探討佛法?探討佛法都變成是
講佛法的是非,講佛法的是非就是
謗法,罪業很深重,千萬不要這樣
謗法!尤其是在家弟子,什麼都不
懂,最好是話講少一點。有關宗教
的事情,最好不要去討論。
話講少一點,才有功德,才有
機會成佛。話多,那就沒機會成佛。
所以大家都不要高談闊論講佛教、
講宗教,沒這個資格的!有沒有資
格自己知道,自己吃幾碗飯,自己
最清楚了嘛,或許別人不知道,但
是自己是聰明或笨,自己對自己最
清楚了。這種人少講話,就是對佛
教有非常大的貢獻。接下來開始灌
頂。
加持不一定透過語言、儀式
誰虔誠誰就獲得
今天灌的頂是尊勝佛母,這個
法本儀軌是出自蔣揚欽哲旺波尊者
的《無死身精要》。這個法並沒有
灌頂的儀軌,今天用天法的三根本
空行護法來配合,按照這個儀軌來
灌這個頂。所以法本的儀軌是欽哲
旺波尊者寫的,灌頂儀軌是天法 ( 南
確 )。兩個配合在一起給你們灌頂。
你們都不是在藏傳佛教或密宗
的環境裡長大。人人皆是半路出來
學習的,所以你們並不是很懂灌頂
這種事。但不懂也沒有關係,只要
對灌頂的師父、灌頂的法脈、灌頂
的力量、傳承祖師信心具足,虔誠
的來接受這個灌頂的話,多多少少
會得到的。誰虔誠誰就領受了嘛,
神都有靈,何況是佛菩薩呢?有信
心的話,佛菩薩的加持一定是會降
臨的。
加持,不一定透過語言;加持,
不一定透過儀式;加持是直接將佛
的精神以及我們的信心這兩個結合
起來。加持沒有所謂的藏人、漢人、
外國人,都沒有分別的。只要有信
心,佛的精神在我們每個具信的心
靈裡面都會得到的,所以不要想太
多。我就按照藏文的儀軌灌下去,
31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法 寶 如 儀
你們就觀想著得到尊勝佛母身、口、
意、事業、功德的各種加持,用一
種虔誠的信賴,專心聽聞,好不好?
(灌頂講解 略)
能有好方法來解決家裡
小蟲、蟑螂、蚊子
這個就是放生
尊 勝 佛 母 的 灌 頂 已 經 吉 祥 圓
滿。尊勝佛母是長壽三尊其中之一,
等於是長壽佛母。尊勝佛母象徵長
壽,我們殺生就是折壽,放生就會
長壽。所以花錢去買魚、買鳥放生
也很好。但家裡有螞蟻、蟑螂、蚊
子等等的,是讓牠活或是讓牠死?
在家裡你可以做主,你擁有這個權
力嘛!牠們等於是你的眷屬,把牠
弄死的話,那就是特別的、真正的、
很嚴重的殺生!對於這些,在你可
以做主的地方,跟牠們好好的商量,
或是好好運用你的頭腦,好好的去
想怎麼跟牠們相處?最好是一起和
平相處。如果沒辦法相處,也是好
好去勸牠,看看怎樣處理?不要傷
害到牠,能處理最好,這樣算是放
生。
其實很多人認為的放生,就是
哪一個師父舉辦放生,就跟著一起
去,花一點錢,湊個熱鬧也算放生。
也許是放生,但這是湊熱鬧的放生,
不一定有功德。台灣很潮濕,家裡
小蟲、蟑螂、蚊子等等的很多,很
有機會放生,也很有機會殺生,最
好不要殺牠,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環
境或是更好的方法去解決的話,這
個就是放生。
殺生的現世果報
就是折壽、疾病多
所以,最好不要去殺生。殺生
的現世果報就是折壽、疾病多。放
生的現世果報就是身體健康、長命
百歲,確實是有現世果報的因果。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可以做主
的地方,可以的話儘量放生。別人
家的事就不要管那麼多。自己家裡
放生都放不了,還要管別人家放生,
那也太誇張了一點,所以不要這樣
子。想辦法做更好的溝通,不要去
殺,最好的放生功德就是在這裡,
大家要注意,其他的沒什麼禁忌跟
忌諱。灌完長壽佛的頂最大的忌諱
就是殺生,最大的功德就是放生,
其他就沒什麼別的囉。
我們將今天的功德,供養、迴
向給一切眾生,願他們離苦得樂。
供養三寶、請佛住世、請轉法輪,
人家要什麼、願什麼,我們就給什
麼,就是這樣迴向。
師 秋瘋說 徒秋法海恭錄
2011/9/25
32
印度之旅印度之旅
依怙主 白玉秋竹仁波切與無畏善說堪布
一同領眾 舉辦齋僧大會
眼見聞聲 歷歷在目
南卓林寺 大眾合影
拜訪長者 貝諾法王姊姊
33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弘 法 紀 要
台北法會
語獅文殊菩薩 灌頂祈福法會
獅子吼音 發聾振瞶
殷切求灌
覆講師群 領受灌頂
堪布大師 齊聚盛會
秩序井然 虔誠獻供 祈轉妙法
34
台中法會弘 法 紀 要
依喜措嘉佛母
灌 頂 法 會
妙音宣暢 殊勝妙法
大眾依序向護法獻供
虔誠恭敬 領受灌頂
護法朵瑪 消災除障
法會現場 莊嚴肅穆
三身曼達 酬謝法恩
尊勝佛母尊勝佛母
35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弘 法 紀 要
高雄法會
無上天母秋月色
灌 頂 法 會
無上天母秋月色無上天母秋月色無上天母秋月色
三頭八臂圓妙身
般若慧命離相施
尊勝佛母我讚禮
法會首次台語發聲 張覆講師翻譯
滿懷感激 溢於言表
出家僧眾 領受灌頂
修法灌頂 如儀進行
小
品
聞呢,就是師父講課要聽;思呢,
就是師父講完課,回家要思考。師父
這樣講,是真的?還是假的?師父講
的用意是什麼?回去思考,就這樣的
做。聽了、思考了、知道以後,要靠
學佛最重要、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貪瞋癡要少。貪
瞋癡沒有減少,那學佛法真的走火入魔了。要知道有沒
有走火入魔是很簡單的事情。學佛以後比別人還要貪、
比別人還要脾氣不好、比別人還要笨,那學佛就是走火
入魔了,其他沒有任何走火入魔的事情。所以學佛以後,
貪少一點、脾氣好一點、頭腦清楚一點,危害眾生的事
情自然而然就會做得少,不會去害別人,這樣才會慢慢
的學到菩薩的行為。
聞 思 修
先 聽 回 家 思 考 慢 慢 修
怎 麼 知 道 學 佛 有 沒 有 走 火 入 魔
弟子自己修行。修就是要改變,我們有很多很多不好的
習氣,要慢慢改。要先聽,聽了以後,回去思考,思考
後,想通了,就慢慢修改。這叫做修行,這叫做聞思修,
佛教裏面常常講聞思修,字面上簡單講就是這樣。
222222
36
37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百 字 小 品
聽聞佛法首先講動機心,這個動機心是為眾生而來學佛,
不是為自己而學。學佛心胸大一點,不要只顧自己。不管是上
香、點燈、放生、寫個超渡名單、供養師父一塊錢、兩塊錢都
是要為了過去、現在的眾生能離苦得樂。這種很善良的心、很
單純的心去做,這個叫做發菩提心。其實發菩提心不是一定要
做個什麼。能換個想法去做,那個叫發菩提心。換一個想法去
做的話,功德比較大。用我們平常那種自私的心去做的話,那
功德比較少。所以我們要換一個想法,選擇更有利益、更有功
德的動機心去做啊!
做功課的時候,不要太執意啦!認真到超過的話,
也是很容易做膩了,所以做功課也是做到心情好為止。
心情開始不好,就不要再做。那種混濁的做功課都是沒
有意義的。以我個人來講,心情很好、很舒服、很快樂
的時候,多做一點功課;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不做。
因為再做下去,好比一道很好的菜,加上了一大堆灰塵,
那這道菜也沒有意義嘛。學佛需要恒心和毅力,不是一
段時間要衝。要慢慢慢慢,恒心的,永遠的,永遠都不
轉退,那就是修學佛法很重要的事啊!
發 菩 提 心
只 是 換 個 想 法 去 做 而 已
做 功 課 的 要 訣
444444
333333
現在中國佛弟子好像有一個觀念:學佛跟佛關係好一點,
得到上師的加持多一點,就不需要理會因果,繼續做壞事,
佛菩薩永遠都保佑你,上師一樣都會加持你,有這樣的想法
是大錯特錯,完全錯誤!越學佛的人,越不敢做壞事;越做
好事,越法喜充滿,這種叫學佛。那佛的加持、上師的加持
自然而然都會有的。不遵守因果業的弟子,再怎麼信上師,
上師的加持也不會進來的,佛菩薩也不可能庇佑的。所以這
個錯誤的觀念要改正。
遵 守 因 果 業
上 師 佛 的 加 持 力 都 會 進 來
師父住的地方叫道場。打掃道場,就是功德。所以來這
裏,第一件事就是洗廁所,第二件事就是打掃。不是師父的
廁所,一定要找個人清洗。這是破除自己的執著、習性、貢
高我慢。師兄弟不願意做的事,我來做,默默去做,做久了,
那叫苦練。修行佛法就是要苦練,這樣做久了,就是消業障、
種福田。很多人認為上個香,點個燈,坐在那邊念經,才是
種福田、消業障。不一定!人家不願意做的,你默默的做。
人家看不到的付出,你去做,這就是消業障、種福田,因此
大家都要這樣去做。
種 福 田 、 消 業 障 的 真 義
555555
66666
38
888888
39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百 字 小 品
學佛一定要聽自己的上師的。跟自己的上師相處久嘛,
他很清楚你的習性,他可以調教你。我們人是很賤的,沒有
出名的師父,我們不願意拜,一定要找個最出名的,去當他
的徒弟。問題是師父沒有時間哪!不一定有空教你。一年見
他一次,又沒時間見、又不讓你見,那拜他當師父幹什麼?
高僧大德再高手,他也不認識你,他怎麼知道如何教你?我
們的師父都是連預約都不用約,按門鈴就進去了。只要當他
徒弟,隨時都可以進出,沒有人管的,要找這種的師父。
中國人常常講的一些祝福話。這些祝福話是永遠都不可
能實現的。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聽,大家都喜歡講什麼壽比南
山、心想事成、吉祥如意。這些都是廢話,不可能有的嘛!
學佛的目的不是說要發個什麼大財,來個什麼心想事成、吉
祥如意或是靠個師父來加持。但是眾生沒有辦法,心有掛
礙,需要找一個心安。所以燒香、點燈、念經、繞塔、佈施、
放生,都要做,不能不做,這些也是有幫助。真的心情很不
好、很難過的時候,求師父加持,是有用的。
找 師 父
要 找 願 意 教 你 的 師 父
壽 比 南 山 心 想 事 成
這 些 都 是 廢 話
777777
叩鳴
如何體會時間非實有
徒問 我們怎樣讓內心去體會到時
間非實有?對我們凡夫而言,時間
是很真實的,因為以前很年輕,現
在很老啊!
師答 你覺得時間是實有嗎?時間
非實有,才有過去、現在、未來,
不同的三個性質啊!以前很年輕,
現在很老,就變了嘛,變來變去,
有變化的不能叫實有,對吧?非實
有才變哪!
師問 什麼叫「實有」我也搞不清
楚,你對「實有」蠻討厭的,什麼
叫「實有」?
徒答:呃……它不會變易。
師說 你也知道「實有」是不變易
的?你也知道時間是變的,從年輕
到老,就變了嘛。你還問我為什麼
說時間是「非實有」?你不是什麼
都懂了嗎?
相信不可思議,會得到不可
思議的功德
徒問 《密勒日巴傳》裡講到:有
一次密勒日巴躲雨,躲到一個犛牛
角裡頭,當時密勒日巴沒有變小,
犛牛角也沒有變大,但是密勒日巴
在犛牛角裡面,那這個主要的意思
是……?
師答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事情
出現了,那叫做「神奇」,只能這
相信不可思議
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
相信不可思議
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
40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天 鼓 叩 鳴41
樣講。相信不可思議,對不可思議
有信心的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功
德,就是這樣。
大即是小 小即是大
大不異小 小不異大
徒問 從空性遠離二元對立上面來
講,是有相關聯的嗎?
師答 應該是吧。就是不可思議出
現了,叫做空性。牛角沒有變大,
密勒日巴沒有變小,都在裡面了,
這個就是非常神奇。一般的思想裡
面,大小是不可聚在一起的,大就
大、小就小,又大又小這是不可能
的事,因為一般人都有這種大小二
元對立的執著。但實際上,大即是
小、小即是大;大不異小、小不異
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
異空、空不異色」這四句話套在這
裡也就是「大即是小、小即是大,
大不異小、小不異大」,就是這樣,
沒什麼。大、小不是個相對的,就
這樣簡單的意思。
空性不是消極,不是懶惰
而是有大智慧面對一切
徒問 一直講空性,會不會因為一
直都是空,就越來越消極,事情就
懶得做了。
師答 空有辦法消極嗎?一切空的
時候,懶也變空了,對不對?就是
你什麼事都不想做的時候,對什麼
事都不想做又起執著,又沒有變空
了。能空是最好啊,能空的時候,
應該說是最有精神了。
徒問 最有精神,那應該是最積極
囉?遇到問題,解決的方法會越來
越多?
師答 應該是,哪有懶惰的菩薩
呢?你只是以「空」來逃避一些你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這個也不是釋
迦牟尼佛講的空性,證悟空性的人
應該是非常有大智慧、非常有慈悲,
應該是對什麼事都不會有分別、什
麼事都會面對。
以前不認為是空,都是同一個
模式,永遠都是用這個,不同就起
煩惱;知道空性以後,有很多模式,
有智慧者,天下都是你的,怎麼走
都可以行得通,應該是這樣。
(本文整理節錄自 秋竹仁波切台北心經講座)
師 秋瘋說 徒依喜平恭錄
2008/7/27
天 鼓 叩 鳴
對 輪 迴 沒 有 失 望
對 涅 槃 沒 有 希 望
色即是空,有沒有淨土?
徒問 請問仁波切,「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可不可以說蓮師淨土或是阿
彌陀佛淨土都是一樣的,可以說都
「沒有」﹖
師答 不能說「沒有」。你認為沒
有,確實有;你認為有,在哪裡?
這些都是問題。你認為沒有嗎?釋
迦佛自己一會兒說有,一會兒說沒
有,講得瘋瘋癲癲的,為什麼?眾
生的思想都是瘋瘋癲癲的,沒有一
個是正常的,所以釋迦佛也不得不
說一些有的沒有的,這些都是隨順
眾生。有些人說「沒有」,佛一定
要跟你說「有」;有些人說「有」,
佛也會說:「有,在哪裡?我也沒
說。」
說有淨土比較安心
但不一定去找
目前在座的各位,心理的等級
或是趴數來講的話,應該說「有」
比較好一點,心裡比較安心一點、
安寧一點。說「沒有」,心裡會很
恐懼。所以我們覺得還是「有」西
方極樂淨土,不管「有」在哪裡,
「有」就對了,就這麼簡單的事。
「有」對你有好處,「有」以後不
一定去找,對不對?找幹嘛?就是
精神上有個依賴的地方。「有」,
這樣就好了,不就很心安?很多煩
惱也可以暫時解決了。
徒問 那師父您認為呢?
師答 真的,我都可以。說「有」也
好,說「沒有」也好;說「有」,也
不一定分得到我;說「沒有」,我
也沒少了什麼,就這樣,我都好。
你們希望我來說「有」的話,我也
可以說「有」的道理給你聽;你們
認為需要說「沒有」,我也可以說
「沒有」的道理給你聽,都可以。
徒問 那您請說。
師答 都可以吧!「有」,比較好一
點,總是早上睡醒、晚上睡著前還
是有個方向。什麼事都是假的,哦,
我有一個唯一的、真的西方極樂淨
42
土。真的不行,最起碼,我可以暫
時離家出走,住個幾天也好。你心
裡很煩的時候,找到一個離家出走
的地方,心裡也安慰多了嘛,心裡
較踏實,就這麼簡單。
佛法無窮無邊
沒有一定的軌則
所以佛法的道理,沒有絕對的
肯定跟什麼啦!眾生需求什麼,佛
就用慈悲來順著他說一說;太順的
話也不行,佛又跟他說戒律,跟他
講講幾個戒律,佛法就是這樣無窮
無邊。有點智慧的人,都非常欣賞
佛法,就是這個原因。佛法沒有一
定要這樣的範圍、那樣的規則,也
不一定是四四方方的、不一定是圓
圓的、不一定是個扁扁的。
對輪迴沒有失望
對涅槃沒有希望
我也沒什麼缺不缺的,就是這
樣。可以說,對這個淨土的希望沒
那麼多,不像你們對淨土的希望那
麼大,對輪迴的失望也沒那麼大,
就是這樣混日子過,不是嗎?也許
這麼說,變成說大話都有可能,不
過確實是朝這個方向去想。我相信
中心一些執事的人,希望我一定要
講「西方極樂淨土,絕對有!」。
讓來的人多花一點錢,就可快一點
看到西方極樂淨土。他們希望這麼
講,眾生也喜歡聽這樣,開心比較
重要。
徒問 仁波切,我覺得您生生世世
都在轉世,你不喜歡,我們還是要
去極樂世界。
師答 對對對!好吧、好吧,「有」
好啊,佛也說「有」,我也沒說「沒
有」啊!都「有」,西方極樂淨土
見哦。
對極樂世界太執著
最後會產生瞋恨心
徒問 師父在「秋瘋對秋竹佛爺的
對答」裡面講到,秋瘋說:「我看
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不只是穢土,
還是個金剛地獄。」從見地上來講,
是什麼樣的見地,才會有這樣的說
法?
師答 一般來講,對西方極樂世界
有個時間與方向的執著的話,就變
成是地獄。極樂世界應該是存在無
方向跟無時間的境界裡。對西方極
樂世界太執著,最後也產生一種瞋
恨的心吧。
徒問 您對西方極樂世界是怎樣的
一種概念?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天 鼓 叩 鳴43
師答 是一種歡喜的態度、歡喜的
心,不一定是去得了,獲得也不是
困難,就是這種很玄,唯妙唯肖的
關係存在。不一定去得了,獲得也
不一定那麼難。就是這樣。
極樂淨土
不是逃避現實的地方
徒問 仁波切,淨土如果真是淨土,
可是那是執著見到的淨土,到底要
怎麼做?
師答 就是要看你做到哪裡,改到哪
裡。你現在對西方極樂淨土的認識
是什麼?大部分都認為西方極樂淨
土是一個逃避現實的地方,這樣也
不太好。我是那麼壞,還可以躲在
那麼好的地方,不受任何世界的影
響,我們就是有這種想法,這也是
錯誤。不是說我不願意改,我就躲
到裡面去,找到一個大保護,什麼
閻羅王也管不著我,因果業也管不
著我,還有這種心態,這不太好。
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這種的解釋
吧,對不對?
無來無去,隨緣利生
徒問 師父,所以您會再回來輪迴
嗎?
師答 也沒有地方去,也沒有回來,
就是這樣。真的,沒什麼地方去,
不來不去了。好像因緣在哪裡,就
哪裡出現了。也不一定說是哪裡、
一定要在哪個地方出現,沒有這回
事。
來去同時,生滅同時
是眾生無法測量的
我們眾生無法測量佛的意念,
我們大部分的想法與境界裡面,來
是一個時段、去是一個時段,來去
是不能也沒辦法同時的。一般的道
理就是去一個時間、來一個時間,
一剎那就是來跟去,前腳去、後腳
來。但是佛意念的化身是來、去都
是在同一個剎那裡面,就可以出現
了,這個是我們眾生無法測量的。
佛的化身是不受空間、時間、方向、
地點的限制。所以,我們只要相信
它不可思議,我們就會得到不可思
議的功德利益。就是那麼簡單,不
要太懷疑,有信心就好了。
智慧不是在雜念當中可以獲得
現在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觀念、
想法、不清淨的心思,所以我們都
沒有智慧。其實智慧不是在雜念當
中可以獲得的,很多雜念少了,智
慧才會出現。所以我們不要什麼事
都想太多,就是腦袋裡面不要有別
的想法,只要有念佛號或是想想佛
44
的功德。這樣的話,就是開展智慧,
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意
義。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
定這五度都是需要「般若」智慧。
所以我們大家都要想辦法清淨自己
的心,不要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
有了先入為主,那我們就什麼都沒
有辦法。所以一切都不一定是真,
也不一定假,真真假假當中,取得
一些平衡點,身心都會健康,都會
很好。
(整理節錄自秋竹仁波切台北心經講座)
師 秋瘋說 徒依喜平恭錄
2008/6/6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天 鼓 叩 鳴45
46
眾生不是「無家可歸」
是「有家歸不得」
徒問 既然眾生本來是佛,那一念無
明的因,從哪裡來?
師答 我也不曉得。這個問題沒有辦
法回答。就是不小心,沒什麼道理,
就出差錯。不小心也會造成很大的
困擾,但已經發生,沒辦法了。現在
要想辦法改回去啊!我們眾生不是
「無家可歸」,是「有家歸不得」。
「家」,本來就是佛,現在暫時歸不
得,但是有可能回得了,就是這個道
理。
修行佛法
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
眾生本來是佛,但你們不相信、
懷疑多,對不對?佛性、人的本性
是惡的話,那無家可歸了,根本沒希
望可以歸得;但我們是有家,只是眾
生還在混。有一天,因緣具足,就可
以歸得了,就這個意思。《普賢王大
力願頌》裡面講「根元本無為,自然
不可說,無世出世名,了此即成佛,
無明而流轉……」講道理的時候,眾
生即是佛,但我們還是不小心變成眾
生,所以就是想辦法,能不能回到本
來的「就是佛」當中。你蠻會懷疑
的,對不對?修行佛法,最大的障礙
就是懷疑。
緣起性空
說多的話,會說出毛病
徒問 請問師父,緣起性空是不二
法,還是緣起就是性空?
師答 「不二」好像不是黑白兩條線
走在一起,這不叫「不二」。
徒問 從緣起中見空性、從空性中生
出緣起。緣起和性空是一樣,還是不
一樣的東西?或我們只能說是不二,
但不能說是一切,是這樣嗎?
師答 少說一點比較好。對不對?說
多的話,會說出毛病,少說一點。不
可說、不可表。
如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徒問 《心經》裡面的文字我都相信
了,但是我沒辦法證到。《心經》第
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天 鼓 叩 鳴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天 鼓 叩 鳴47
時」,什麼是行?如何「行深」?這
句話是整個關鍵,那「行深」了,才
造成了五蘊皆空。
師答 「行」代表很廣,走來走去,
見到世尊彎個腰,或是半跪,都可以
是「行」,起個念頭也可以稱為行。
心經 260 個字,都可以稱為觀世音菩
薩自在的「行」。《心經》裡面「行」
這個字,沒有特別代表什麼,只是代
表「還是需要修行」的意思。
積資、淨障、依止善識
才能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至於證到要花一點時間。找一個
看起來比較像觀世音的師父,找到以
後跟著他學,那就變「行深」了。真
的,沒什麼,就是這樣。就是你多多
種福田、上供下施、懺悔,多做一些
善行,才有證悟的機會;不懺悔、不
種福田,那證悟空性的機會,越來越
渺茫。加上佛菩薩的加持,跟自己的
善知識(密宗來講就是自己的師父)
更相應。這些條件具足的話,達到五
蘊皆空的機會,比較多一點。沒有的
話,那我也沒辦法讓你達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是不要想太多的意思
徒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
什麼後面還要說「色不異空、空不異
色」呢?意思不是一樣?
師答 就是不要想太多的意思,沒
什麼。想下去,沒有答案。真的啊!
不騙你。《心經》越讀,腦筋分別妄
念越少,那就有點「行深般若波羅蜜
多」了。佛講的讓你不要想,你硬是
把它想的話,那想出問題來了,不是
嗎?
別想,就不會有得失。沒有得
失,才有無畏,才有般若波羅蜜多,
就是這個意思。其實《心經》念了念
了,就不要想太多。我們所有的煩
惱,應該說都是我們想出來的,我們
的牽掛也是想出來的,所以意思是別
想太多。這裡只是講到「色」而已,
五蘊皆空,全部色受想行識的思想都
要空。
沒有一個平台
可以讓你停留,讓你起分別念
徒問 《心經》是在講心的寂靜?
師答 也可以呀。念《心經》就是分
別無明少了,那心就會寂靜。所以多
念《心經》。煩惱多的時候,多念《心
經》,看會不會少點煩惱。最起碼文
字裡面,讓你不要想什麼。這是一篇
厲害的經文,《心經》裡面沒有講到
一個著重點,最起碼就是沒有一個平
台,可以讓你停留。全部都是“不、
無”下去,就是讓你不要起分別念的
意思。
《文殊菩薩真實名經》裡講:
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就是煩惱;越想
就越會起瞋念。瞋念多的話,智慧
的部分就沒有、消失掉了。妄念少,
你的心安靜了,智慧就出來了;智慧
出來,慈悲就出來了,為什麼呢?我
們現在沒有辦法對眾生發起慈悲,就
是不知道眾生是那麼苦。有了智慧以
後,眾生找我麻煩是應該的,所以這
個叫做證悟「空」。悟了空,就是悟
這些啊!不是悟了空,全部都是空,
好像台北市過年、除夕一樣,什麼人
都沒有,這種不叫悟了空喔!
(節錄自 秋竹仁波切台北心經講座開示)
此圖引用 MJJQ.com 旅遊網,為稻城仙乃日神山,其狀似觀世音菩薩
師 秋瘋說 徒依喜平恭錄
大師行儀
宗 薩 蔣 揚 欽 哲 卻 吉 嘉 措
( D z o n g s a r K h y e n t s e
Rinpoche, Khyentse Norbu)通常被
稱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或是第
三世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於西元
1961 年出生在不丹,是寧瑪巴敦珠
法王的長孫,父親為寧瑪巴大師董瑟
聽列諾布仁波切,母親來自貝瑪寧波
家族,欽哲的傳承在西藏家喻戶曉。
第二世蔣
揚欽哲卻吉羅
卓仁波切[1894-
1959], 被 認
證為蔣揚欽哲
旺波的主要轉
世。 他 擁 有
所有派別的傳
第二世蔣
揚欽哲卻吉羅
[1894-
1959], 被 認
證為蔣揚欽哲
旺波的主要轉
世。 他 擁 有
所有派別的傳
宗 薩 蔣 揚 欽 哲
卻 吉 嘉 措 仁 波 切
第 一 世 宗
薩 蔣 揚 欽 哲 旺
波仁波切 [1820-
1892] 年輕時與
150 位老師學習,
然後進行終生閉
關,實修得到的
所有教法,均達
最高證悟。仁波
宗 薩 蔣 揚 欽 哲
卻 吉 嘉 措 仁 波 切
承,具有豐富的學養及高深的修持,
並繼承上一世的弘法利生事業,著作
等身。近代許多格魯、薩迦、噶舉和
寧瑪派重要喇嘛、仁波切,皆出自其
門下,一九五九年圓寂於錫金。
第 三 世 宗 薩 蔣 揚 欽 哲 仁 波 切
七歲時被噶瑪巴、薩迦法王、格魯派
法王認証為蔣揚欽哲卻吉羅卓的轉
世,由頂果欽哲仁波切為其舉行昇座
典禮,並指導佛學教育。他與本會導
師 白玉塔唐秋竹仁波切自幼一起接
受頂果欽哲仁波切、噶瑪巴、薩迦法
王、及敦珠仁波切等各派大喇嘛的灌
頂和教授。兩人接受諸多教法,學習
無人能比,尤其善於辯論,表現傑
出,同窗情誼深厚。
切學識淵博,著作廣泛,更是一位伏
藏大師。他精通藏傳佛教各教派,以
大量的著作來保存西藏各派的教法
傳統。他提倡不分教派的利美運動,
賦予原本豐富的西藏宗教文化更多
的活力與包容的精神。
48
宗薩欽哲仁波切年紀很輕便從
事弘法利生的事業,繼承傳統上在西
藏的弘法職責,主持東藏的宗薩寺佛
學院及其閉關中心,並在印度及不丹
創立宗薩佛學院及卻吉嘉措佛學院。
在澳洲、北美洲及台灣等地區成立佛
學中心,提供修行者必要的協助。他
所做的事,都是有利於佛陀教法的教
導和修行。
宗薩欽哲仁波切是當今世界公
認的最具創意、最有親和力的心靈導
師,他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不依傳
統也不反傳統。出版很多經典書籍,
啟發人心,趨向解脫。仁波切也是一
位聞名影壇的導演,拍攝的電影包括
《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與魔
術師》。他以電影 的虛擬實境,巧
妙引導世人瞭解幻相世界的善變無
常,因而放下我執,邁向醒覺之路。
在新一代弘揚藏傳佛教的大師
中,宗薩仁波切無疑是位偉大的善知
識,他與西方世界跟華人世界因緣深
厚,攝授極多弟子。仁波切他以流利
的英文,將傳統的佛法,用深入淺
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方式,加上一貫
幽默的口吻,嚴謹的邏輯推理,循序
漸進的指導學生,很符合西方唯物科
學的論證,所以吸引大批西方人學習
佛法。
本會導師 白玉塔唐 秋竹仁波
切公開推崇道:宗薩仁波切的教法十
分犀利,如同利刃劃頸,頭斷人不
知,卻又深富啟發。本人特別讚歎推
崇宗薩仁波切無私無覆的菩提發心,
這種不限人種、區域,一律平等教導
的精神,在藏傳佛教實屬難得。在現
代,願意真正教導西方人或華人的密
宗師父寥寥無幾,能做到超越教派、
超越國度、超越種族的宗師更是稀有
難得,是真正貫徹佛陀種姓平等的理
念,而宗薩仁波切正一步一步、確確
實實在實行。
本會導師再次呼籲我們於末法
時代,能獲得如此摩尼寶般的善知
識,實應慶幸宿植德本,更要好好珍
惜,護持宗薩仁波切的佛行事業,在
其座下努力聞思、學習。各中心更要
互相團結,不要互扯後腿,這也是我
們身為佛教徒,能為佛法興盛、善識
住世,所盡的微薄之力。
本人團體雖然不大,但支持善
知識及佛陀教法的決心,絕對不落人
後。也希望有緣接觸到大界神幻的讀
友,以及我的所有弟子,都能一起
親近、護持這位如摩尼寶般的善知
識 --- 宗薩仁波切。
印 度 的 宗 薩 佛 學 院 底 圖 為 大 路 寺
聽列諾布仁波切與宗薩仁波切父子情深
49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大 師 行 儀
鎮寺之寶
上一世 白玉秋竹仁波切舍利塔
極負盛名的神 通 殿 原貌
青海白玉達唐寺 ( 塔唐寺 )
災後募款專頁
青海白玉達唐寺 我們的祖庭
萬 福 匯 聚 , 寺 景 清 幽 , 春 夏 滿 山 蒼 翠 。
圖中金瓦頂建築為大經堂(即大雄寶殿),
其右紅牆藍頂為舍利殿,再其右白牆藍頂
為神通殿。上方山坡紅頂紅牆為上一世
白玉秋竹仁波切關房。
寺前廣場極大,適合大眾群集,每逢舉辦
除障祈福金剛舞法會,人山人海,十分熱
鬧。
50
火勢很大,遠遠就能看見漫天通紅的
火光,熊熊烈火從舍利殿開始燃燒,
延燒到左邊的神通殿。
寺院在第一時間內組織僧眾救火,
附近的居民聞訊也自發趕來幫忙,
怎奈消防隊遠水救不了近火,消防
車裡的水到了零下 20 度的縣城的
達唐寺,早就結冰了。
2011 年 12 月 19 日深夜,
白玉達唐寺發生大火。
天寒地凍,暗夜冥冥,杯水車薪,
無助的人們只能眼睜睜看著烈焰吞
噬神聖殿堂,中間舍利殿、右邊神
通殿都燒毀了。
51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塔 唐 勸 募
從深夜到清晨,零下 20 度,全鄉
男女老少全出動,遠從幾里路外的
河水中接力取水,澆灌火勢,勉強
保住了大經堂(大雄寶殿)。
52
本文單元的文圖,大部分轉載自微博 / 高昱芳的網站,特在此申謝。本文單元的文圖,大部分轉載自微博 / 高昱芳的網站,特在此申謝。
白玉秋竹仁波切聞訊後,趕赴現
場,關切災情。
大火於凌晨 7:30 被撲滅,火場餘
煙猶存。廢墟一片,想像不出原
先是莊嚴神聖的舍利殿。
災後清理,千頭萬緒。
募 款 聲 明
各中心募款專用帳號
台北地區
張金龍 0911-797-795
張鳳茜 0939-646-589
台灣銀行 和平分行
戶 名 台北市白玉塔唐佛學會
帳 號 1080-0101-6412
台中地區
徐靜秀 0963-306-222
朱雲龍 0932-648-531
郵政劃撥戶名 : 徐靜秀
帳 號 2 2 7 3 4 0 8 2
高雄地區
巫達盛 07-715-6318
王建成 0986-898-905
玉山銀行 大順分行
戶 名 巫達盛
帳 號 0624-968-155-806
青海白玉達唐寺現任住持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特別委託白
玉塔唐秋竹仁波切,在台代為勸募
災後重建基金。
※ 特別說明:
1. 由於譯音關係, 法王 鄔金朶昂尼瑪仁波切
改譯為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
2. 塔唐寺改為達唐寺。
以後凡本會出版之刊物,均沿用此名稱。
我們的祖寺青海白玉達唐寺於 2011
年 12 月 19 日遭祝融火噬,許多殿堂與
鎮寺之寶付之一炬,損失非常慘重。感
謝諸位檀信大德在這段時間踴躍捐輸,
讓我們在極為艱困時期倍感溫馨。重建
是一條漫漫長路,由於工程浩大,資金
可觀,我們必須繼續努力籌集,祈望白
玉達唐寺早日恢復舊觀,再度擔負弘揚
佛陀教法與安定人心的法務。
我們預計今年 7 月 23 日會將這段
期間的贊助功德芳名錄帶到祖寺,請
法王及全寺僧眾祈福迴向。也懇請十方
大德持續護持,至誠的感謝!
感恩!感謝!贊助重建祖寺
懇請持續護持
53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塔 唐 勸 募
衷 心 感 謝 與 隨 喜 2 0 1 2 / 0 2 / 0 2
白玉達唐寺住持 法王 鄔金嘎旺尼
瑪仁波切特別藉本刊表達他的謝意:
這次白玉達唐寺災後重建,承蒙白
玉達德、機關團體大力贊助,讓寺院的
硬體設備、軟體設備能迅速恢復,僧眾
可以安心修行,本人謹代表寺方對各界
深致謝忱,並且衷心讚歎隨喜,謝謝大
家。
寒凍送暖 初蒞祖寺
在 青 海 省 果 洛 地 區 流 傳 的 一 個 故 事
上一世法王如意寶 秋竹圖殿確吉達瓦(秋竹證教法月)仁波切預知將來時局動盪,
想先行入滅。
徒:師父,請您長久住世,不要入涅槃。
師:好。
幾年後…
徒:師父,明天要開會了,請您早入涅槃,不要讓眾生出佛身血,造無間業。
師:好。
等 了 又 等, 盼 了 又 盼,
一句句心聲
殷殷的盼望,等了又等,盼了又盼,親
愛的上師啊,您何時回來?
聽說幾次到了成都,怎不回來自己的寺
院看看?
其他的法王、大仁波切、轉世活佛都回
到自己的祖寺了,為什麼我們的上師還
不回來?
我們都年近古稀了,能再見到敬愛的上
師慈容嗎?
更多的為什麼,縈繞在純樸的青海省果
洛州藏人心中……
歷 史 小 札
1 9 5 8 年 , 時 局 動 盪 , 跟 隨 上 一 世
秋 竹 法 王 如 意 寶 證 教 法 月 ( 圖 殿
確 吉 達 瓦 ) 仁 波 切 入 涅 槃 的 徒 弟 有
1 0 人 , 其 中 1 人 被 咐 囑 要 留 下 來
當 見 證 , 其 餘 九 人 隨 師 端 坐 , 同 念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
念 到 :
所 有 十 方 世 間 燈 成 道 轉 法 悟 群 有
究 竟 佛 事 示 涅 槃 我 皆 往 詣 而 親 近
時 , 師 徒 同 時 安 然 坐 化 。
契機!
青海白玉達唐寺 ( 塔唐寺 ) 於 2011 年 12
月 19 日發生大火,損失難以估計!
事出緊急,白玉 秋竹仁波切終於得以進
入達唐寺!
雖未對外發布消息,寺方早已準備好迎
接陣仗。沿途民眾聞訊,不畏寒凍,紛
紛趕來迎接上師。
54
迢迢歸鄉路
這一步等了 52 年,1958 年圓寂,2011 年 12
月 26 日抵達。
白玉 秋竹仁波切於 2011 年 12 月 26 日
,由釋福融堪布、張金龍師兄、龍增喇
嘛、小烏金、羅伊斯甲陪同,於第一時
間抵達青海達唐祖寺。
55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寒 冬 送 暖 專 題
現任住持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黑色
前導車),親自恭迎秋竹仁波切(寶傘下白
色座車)回寺。
現任住持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下
車,正式恭迎白玉秋竹仁波切,初次拜
會,互相致意。
昨日空曠廣場 今日擠滿人潮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恭迎
秋竹仁波切入寺
熱烈迎接隊伍,一路逶迻
直抵山門。
能再目睹上師尊容,聆聽法音
如獲摩尼,此生無憾。
塔塔塔塔寒凍送暖 初蒞祖寺
塔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帶領白玉
秋竹仁波切參觀神通殿災後現場。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帶領白玉
秋竹仁波切參觀寺院。
56
緊握的雙手,相連的心意。對達唐寺來說,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與白玉秋竹仁波切
無二無別。
相隔兩地 意見交流
法王:舟車勞頓,一路辛苦。
仁波切:我來是為了表達關懷之意,
提供支援。我在台灣弘化,也請您
長久住世,領導達唐寺。
唐唐唐
57 大 界 神 幻 第 五 期 ︱ 寒 冬 送 暖 專 題
法王 嘎旺尼瑪仁波切與
白玉秋竹仁波切一同為大
眾祈福加持。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
偕同白玉秋竹仁波切接見寺
院外久候的群眾。
白玉秋竹仁波切加持重病老者。
即使病重躺在推車上,也要來見
上師一面。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
白玉秋竹仁波切心手相連
晨霧濛濛 離情依依
緣起不滅 再見不難
獻上五彩哈達 期望下次再見
2011/12/28
唐 法王 嘎旺尼瑪仁波切與
眾祈福加持。
唐
法王 鄔金嘎旺尼瑪仁波切
偕同白玉秋竹仁波切接見寺
院外久候的群眾。
白玉秋竹仁波切加持重病老者。
唐
晨霧濛濛 離情依依
緣起不滅 再見不難
獻上五彩哈達 期望下次再見
2011/12/28
敬禮達咧速疾勇 督達咧者除怖畏
督咧能授諸勝義 梭哈咒字我讚禮
密乘中有許多本尊法具備息、增、
懷、誅之事業,能除障滿願,其中以度
母法最為殊勝。
觀世音菩薩 ( 梵名 Avalokiteshvara,
藏名 Chenrezig)是三世十方一切諸佛悲
心之總集化現,出於對眾生之悲心,有
無量的化現,度母正是其中之一。若依
不了義而言,則無始劫來,聖救度母已
成就了無量無邊的度生功德事業。就勝
義而言,度母無量劫前即已成佛,法身
即是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之自性,報身為
金剛亥母,亦是五方佛母,聖救度佛母
的體性就是般若佛母,化身乃三世諸佛
菩薩事業之化現。度母共有二十一尊,
稱為二十一度母,皆為大慈大悲觀世音
菩薩的化身。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禮讚經》雲:
每日早晚以虔誠的信心及恭敬心念誦
《二十一度母禮讚》三或七遍,能消除
所有災難及病痛,去除修道之障礙及煩
惱毒怨敵墮地獄等等之苦,壽命財產、
眷屬、僕役俱皆增長,凡有所求無不
一一成就,且在臨終往生極樂淨土,於
究竟上可迅速成佛。
主法上師:
寧瑪巴 白玉 秋竹仁波切
法會時間:
2012年10月13日
15:00祈福 消災 度亡法會
19:00聖二十一度母大灌頂
地點:高雄國軍英雄館
密 續 禮 讚 之 王
聖二十一度母 灌 頂 大 法 會聖二十一度母
八種怖畏諸威害 吉祥如意福壽圓
速淨二障圓二資 願證無上佛果位
主辦單位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烏金喜苑)
密 續 禮 讚 之 王密 續 禮 讚 之 王密 續 禮 讚 之 王
活 動 預 告
主法上師:
寧瑪巴 白玉 秋竹仁波切
法會時間:
2012年10月13日
15:00祈福 消災 度亡法會
19:00聖二十一度母大灌頂
地點:高雄國軍英雄館
第五期大界神幻
第五期大界神幻
第五期大界神幻
第五期大界神幻
第五期大界神幻
第五期大界神幻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第五期大界神幻

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
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
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yangmarissa
 
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
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
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markman001
 
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先把我们的心治好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He Yan
 
魚籃寶卷
魚籃寶卷魚籃寶卷
魚籃寶卷
lyquochoang
 
養老靠自己
養老靠自己養老靠自己
養老靠自己
Benjamin Liu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yangmarissa
 
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
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
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
Dhamma Jata
 
仙佛慈訓(繁體)990529
仙佛慈訓(繁體)990529仙佛慈訓(繁體)990529
仙佛慈訓(繁體)990529markman001
 
在覺察與靜心之間
在覺察與靜心之間在覺察與靜心之間
在覺察與靜心之間sethwevtv
 
感謝傷害我
感謝傷害我感謝傷害我
感謝傷害我tszhang18
 
〔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 為成人說故事培訓
〔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為成人說故事培訓〔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為成人說故事培訓
〔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 為成人說故事培訓
lifemember
 
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
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
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貽得 廖
 
佛法修行
佛法修行佛法修行
佛法修行
nanyen37
 
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
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
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
Baishen Cao
 
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
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
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
Baishen Cao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doreen5711
 
04觀世音菩薩
04觀世音菩薩04觀世音菩薩
04觀世音菩薩kg462170
 

Similar to 第五期大界神幻 (20)

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
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
2012 03-10 晉梅-談莊子變與不變的智慧
 
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
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
東海正傑佛堂設壇訓
 
修行!
修行!修行!
修行!
 
李李
 
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先把我们的心治好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菩薩
菩薩菩薩
菩薩
 
魚籃寶卷
魚籃寶卷魚籃寶卷
魚籃寶卷
 
養老靠自己
養老靠自己養老靠自己
養老靠自己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
 
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
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
忍辱息瞋篇 (With song)
 
仙佛慈訓(繁體)990529
仙佛慈訓(繁體)990529仙佛慈訓(繁體)990529
仙佛慈訓(繁體)990529
 
在覺察與靜心之間
在覺察與靜心之間在覺察與靜心之間
在覺察與靜心之間
 
感謝傷害我
感謝傷害我感謝傷害我
感謝傷害我
 
〔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 為成人說故事培訓
〔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為成人說故事培訓〔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為成人說故事培訓
〔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 為成人說故事培訓
 
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
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
家庭暴力專題_我、導讀者與婚姻暴力「加害者」
 
佛法修行
佛法修行佛法修行
佛法修行
 
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
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
关乎人生的八大天机
 
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
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
上帝篇·走上帝之道者的人生顺利美好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04觀世音菩薩
04觀世音菩薩04觀世音菩薩
04觀世音菩薩
 

More from Emma Chang

我們都有來喔
我們都有來喔我們都有來喔
我們都有來喔Emma Chang
 
2012過年走春3 3
2012過年走春3 32012過年走春3 3
2012過年走春3 3Emma Chang
 
2012過年走春3 2
2012過年走春3 22012過年走春3 2
2012過年走春3 2Emma Chang
 
2012過年走春3 1
2012過年走春3 12012過年走春3 1
2012過年走春3 1Emma Chang
 
橋頭花田喜事
橋頭花田喜事橋頭花田喜事
橋頭花田喜事Emma Chang
 
造訪蓮因寺
造訪蓮因寺造訪蓮因寺
造訪蓮因寺Emma Chang
 
1亭賢結婚11 10-8
1亭賢結婚11 10-81亭賢結婚11 10-8
1亭賢結婚11 10-8Emma Chang
 

More from Emma Chang (20)

我們都有來喔
我們都有來喔我們都有來喔
我們都有來喔
 
Moon2011
Moon2011Moon2011
Moon2011
 
2011moon
2011moon2011moon
2011moon
 
簡報2
簡報2簡報2
簡報2
 
簡報1
簡報1簡報1
簡報1
 
2012過年走春3 3
2012過年走春3 32012過年走春3 3
2012過年走春3 3
 
2012過年走春3 2
2012過年走春3 22012過年走春3 2
2012過年走春3 2
 
2012過年走春3 1
2012過年走春3 12012過年走春3 1
2012過年走春3 1
 
2012過年3 2
2012過年3 22012過年3 2
2012過年3 2
 
2012過年3 1
2012過年3 12012過年3 1
2012過年3 1
 
2012過年3 3
2012過年3 32012過年3 3
2012過年3 3
 
橋頭花田喜事
橋頭花田喜事橋頭花田喜事
橋頭花田喜事
 
造訪蓮因寺
造訪蓮因寺造訪蓮因寺
造訪蓮因寺
 
6亭賢結婚
6亭賢結婚6亭賢結婚
6亭賢結婚
 
5亭賢結婚
5亭賢結婚5亭賢結婚
5亭賢結婚
 
4亭賢結婚
4亭賢結婚4亭賢結婚
4亭賢結婚
 
3亭賢結婚
3亭賢結婚3亭賢結婚
3亭賢結婚
 
2亭賢結婚
2亭賢結婚2亭賢結婚
2亭賢結婚
 
1亭賢結婚11 10-8
1亭賢結婚11 10-81亭賢結婚11 10-8
1亭賢結婚11 10-8
 
Yeshi kongdro
Yeshi kongdroYeshi kongdro
Yeshi kongdro
 

第五期大界神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