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Soc1150: Hong Kong Society  Civil Society and Social Movement
Overview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Civil Society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Neoliberalization: chang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the Market (Capital) and Civil Society
Social movemen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Three elements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Anti-neoliberalization movement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s 事件一: 1966  反天星小輪加價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事件二: 1967 新蒲崗膠花廠工潮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事件三: 1970 中文作為法定語言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事件四: 1971/2  保衛釣魚台運動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事件五: 1989 聲援北京民運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香港區 ( 保育 ) 運動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社區抗爭三部曲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1.  利 東 街  ( 喜帖街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社區爭取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政府的「文化」回應 :  姻園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2.  天星皇后保育運動
天星碼頭   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 (1953) 「 公共空間 」 “ Public Space”
公共空間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1.  歷史價值  :  唯一的兩用碼頭  ( 官方儀式 及 公眾 )
皇后碼頭 天星碼頭 大會堂
大會堂 檢閱台 皇后碼頭
中軸線  Central Axis 皇后碼頭的中心 大會堂的正門中心 中 軸線 中軸線 Survey Map from Lands Dept. Axis in red  drawn by Cynthia Lee N Scale 1:1000 檢閱台
中軸線 Photo Cynthia Lee 大會堂正門中央 皇后碼頭中央
1.  歷史價值  :  還有民間抗爭歷史 從 70  年代開始 :  愛國保釣運動、中文做為官方語言運動、勞工權益運動
  2.  公民空間的由來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2. 1950 年代 維多利亞港的市民空間 中環的愛丁保廣場 大會堂、皇后碼頭、天星碼頭、天星停車場 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
建築師的理想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建築師 Alan Fitch & Ronald Philips 1962 Photo “The City Hall  1962-1992”
3.  多元文化 的公共空間   
3.  多元文化的公共空間 ,[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
人民在皇后碼頭的 文化節都玩得日夜不休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Chonghead, Ip Iam Chong ,[object Object],搖滾音樂會
更多文化創作 photo: Psychohysteria ←  人民擊鼓 詩‧歌
社區參與工作坊 菲律賓外勞
香港公眾參與規劃工作坊
政府的中環新海濱
摩地大廈   The groundscraper
 
 
給 市民的  宣傳單張   給 立法會 議員的文件
零六年五月印製的 〈 中環新海濱 〉 軍用碼頭位置怎能建大電視屏幕? 府在零六年推出的最新中環海濱模型, 在解放軍碼頭的位置,放着一部巨型電視屏幕 !
我們在房屋局零四年給蔡素玉議 員的 文件 中,無意中發現了政府 工程顧問公司繪於二零零二年年 底的解放軍碼頭設計圖。 解放軍碼頭平面圖,可見有圍欄包裹整個一百五十米乘二十米的碼頭,碼頭亦有一條「限制軍事通道」﹝ restricted military access ﹞ 通向添馬艦總部。至於有多 restricted ,沒有人知道。   設計圖總共有二十張左右,詳細畫出碼頭的大小、保安規格、欄杆設計、裏面三幢建築物的設計等,這裏附上其中最重要的三張。
解放軍碼頭外第一重圍欄 高二點九米
除了第一重圍欄外,在緊急車輛通道 EVA 外還有一道圍欄,高度及規格不明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解放軍碼頭側面圖
「還港於民」定係「還港於軍」? 《 1994 年中英防衛用地協議》規定:「在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藍圖中,香港政府將於威爾斯親王軍營附近預留 1 5 0 米的最後永久海傍,供 1997 年後興建軍事碼頭之用。」 還需要在碼頭兩端預留兩條各 75 米長而直的進出口航道,以便必要的軍艦在靠泊時可以安全操作。
新填海會有更多市民空間嗎?
保護天星碼頭 / 皇后碼頭 / 維多利亞港口 : 1.  歷史  + 2.  市民空間  + 3. ( 多元 ) 公共空間 
 
3.  時代廣場 無法使用的公共空間
“ 此乃公共空間”
有創意的反抗                                                                 
有創意的反抗 ,[object Object]
有創意的反抗
成果 :  較 開放 及 多元 的公共空間
4.  藍屋社區保育
灣仔藍屋保育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居民可留下  +  社區參與  +  社區企業  +  文化空間
爭取留屋留人
民間生活館 Livelihood Museum
街坊參與規劃
 
5.  菜園村反高鐵運動
廣深港高鐵 ( 政府方案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賀歲煙花  x13380 次 = 哈里發塔 x6 個 =  東亞運 辦 223 次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快樂抗爭
包圍立法會
反高鐵的海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jhBGYlqMs&feature=video_response
民主魚蛋
[object Object]
 
 
Reclaim Public Transport Hubs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jhBGYlqMs
立法會裡應外合
直播立法會審議撥款  – 讓公眾參與監察議會
苦行──喚醒人與土地的關係
 
 
反政府高鐵方案結果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發展  vs.  保育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政府回應 80 後年青人的訴求 ,[object Object]
80 後年青人及市民的訴求 :  社區保育及社區參與也是發展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http://www.youtube.com/watch?v=CJ2Xg1XGG58&feature=player_embedded
80 後的爭取 – 苦行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Why preserve Queen’s Pier in situ ?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QP   Chu Hoi Dick said on 9 May 2007 at the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public hearing: “after 4 months of public discussion about the infrastructural plans, we can finally have 4 hours discussion about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lace.” The slogan of the Local action movement: 不遷不拆不告別 ,  人民的民主空間 Won’t Say Goodbye to Our Democratic Public Space 圖 :  柏齊
Re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egends… Queen’s Pier in the 1920s  ‘ Public’ facilities in Central before people’s resistance: Exclusionary Colonial Space Queen’s Pier 1923 Visit of general  Lee Chai Shum
Poster of the  Guangzhou-Hong Kong Strike  26 August, 1925 Where did it happen? Ah…ha…
Visual Corridor of Power, Before  and After Governor House and Queen Vic’s Statue no longer visible. HSBC has become the pov of power. Jackson Queen Vic ←  HSBC  ->
Public Space in Central before…the exclusive cricket club Now…space of migrant workers and demonstrations
Civic Spaces  in the Reclaimed Harbour Front in the 1950s!  Government’s fear of people’s pressure 4 in 1 Public Cluster: City Hall, Queen’s Pier, Star Ferry Pier and Edinburgh Place Victoria Park
Articulating anti-neoliberalism through the articulation of spatial justice in coloniality  The Social Unrest in the 1950s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1956 riots in Nathan Road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ng_Kong_1956_riots
1966-67  工運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this area was a decent public space. Should the government privatize it now? Nationalist Protect Diaoyutai Movement 1970 @ QP. Against Japanese Militarism, American Imperialism & British Colonial Police Violence 4 Apr 1966 So Sau-chung:  vs Star Ferry Price Hike
Education Reform Movement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at  the Edinburgh Square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Source:  Mingpao.com  archive: 1977.06.10  何文田金禧中學事件
中文運動是 1970 年代香港學界為爭取中文能享有官方語言地位的社會運動。 (Wiki) 1841 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只有英文為有法律效力的語言。雖然殖民地政府各種與華人有關的通告、告示多數都會翻譯成為中文,但一切法律文件只有以英文書寫方具法律效力。因此與政府的文書往來只能以英文進行。 1960 年代,當時全香港唯一一個以中文授課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獲得政府承認。在此之前,香港高中生只能升讀以英文為授課語言的香港大學。香港在 1966 年及 1967 年接連發生暴動後,社會上的知識分子有感於政府對華人重視不足,是引起社會不安的原因之一。中文因為法律地位問題被邊緣化,造成政府與一般市民之間溝通的隔閡。例如,任何與政府有關的文書亦必須以英文書寫;中文報章的輿論卻常被忽視,倘若要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或投訴,只有寫信給香港最大英文報章之一《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方才有實效。但當時市民教育水平甚低,很多人都不諳英語或只懂得基本英語。 中文運動最先由專上學生發起,在 1968 年由學界成立委員會向政府爭取中文合法化。 1969 年,香港首個烽煙節目《太平山下漫步》誕生,市民可以透過該節目與政府官員溝通。 1970 年,政府成立委員會研究公事上使用中文。 1972 年,立法局議員鍾士元成為首名在立法局會議中使用中文的議員。 1974 年,政府立法通過中文與英文享有同等法律地位。
金禧事件  http://www.hkptu.org/right/rightrev/goldjubi.htm   1977 年金禧中學因財政處理不當問題,引致全校學生兩日靜坐罷課。 4 月間,該校教師向教署及律政司投訴校方歛財。 6 月間,律政司宣佈展開調查。調查期間,教育司向全校教師發出全無事實根據的警告信,金禧同工為此向本會投訴。本會經會員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要求教育司撤消對金禧同工的無理警告。   1978 年 2 月法庭判決,證明該校教師所揭露的不法行為全是事實。可是當局仍堅持不肯撤回對金禧同工的無理警告。校方亦接二連三向教師發出警告信,更無理停學處分 4 名學生,導致師生一同往督轅請願,並於主教府前靜坐露宿求見主教。本會會長司徒華於接獲金禧同工投訴後,曾往見金禧校長試行調解,卻因而接獲教育司的警告信。  同年 5 月 14 日,教署決定封校,變相解僱 16 名教師,致師生無處教和學。教協本理事會即向港督麥理浩請願,要求「先復校,後調查」,獲全港正義人士及各界團體支持。隨後本會再聯同其他團體舉行了維園萬人大會,發起簽名及籌募運動,接著又組織了眾大請願。這一系列的行動,都得到輿論界和市民的支持。  其後,港督委任的三人調查委員會提出中期報告書,建議成立五育中學供金禧師生繼續任教就學,並撤消對教師的警告信,更否定了封校的不當措施。  三人調查委員會最後的報告書指出了當時資助學校管理中的不合理現象,促使當局不得不認真考慮修訂資助學校則例。   1979 年 6 月,教育司終於向資助學校發出一份名為「關於教職人員、校董會及教署三方面諮議事」的通告,建議由 1979 年 9 月起在資助學校建立一個諮議制度,由教師代表與校董會直接商討有關 學校的問題。本會當時指出 73 年文憑教師事件調查委員會報告書及 78 年金禧事件調查委員會報告書都曾提出加強各方面的溝通,以達到消除隔閡,增進合作的建議,現在提出的諮議制度是多年來教師爭取權益的成果之一,雖然它存在不少缺點,但我們應好好利用其積極性的一面,努力使制度健全化,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認直選舉代表,使它成為改革教育,爭取權益的有效途徑。  隨後教育署舉行了資助學校教師諮議小組討論會,由各校教師代表與教署官員商談有關教育及權益的問題。這是整個諮議制度中的一環。本會就此召開了出席代表座談會,預先與出席教署小組討論會的代表們交換意見,加深對討論問題的認識。  七八年支持金禧中學教師反對校方貪污,並爭取金禧復校
1977 油麻地艇戶爭取上岸行動 爭取居港權運動十一週年系列——專訪甘仔﹕爭取居港權,由水上新娘說起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958 從油麻地艇戶爭取上岸行動談起 彩雲  1978  卷  10  期  11 http://www.med.hku.hk/85caduceus/377.pdf 艇戶事件年表 http://www.med.hku.hk/85caduceus/380.pdf
爭取 88 直選
1989
1994-96  天台屋運動
 
Dual Power achieved: the historic public forum July 29, 2007: Cable live dialogue between Carrie Lam, Secretary of Development & Civil Society at Queen's Pier
《八彩林亞珍》  Plain Jane to the Rescue   重建處處的香港,需要這樣的電影﹗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social movement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lilele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powerlee
 
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lsmmhh
 
高考点津半亩历史
高考点津半亩历史高考点津半亩历史
高考点津半亩历史sugeladi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robinchu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中 央社
 
公共空間,人人享用?
公共空間,人人享用?公共空間,人人享用?
公共空間,人人享用?lsalvin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OURsOURs
 
society.pdf
society.pdfsociety.pdf
society.pdf
中 央社
 
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
OURsOURs
 
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
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
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
releaseey
 
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
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
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
R.O.C.Executive Yuan
 
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
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
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
waiminglo
 
農場餐飲實務
農場餐飲實務農場餐飲實務
農場餐飲實務
ssuserf1c7ba1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Wai-Kwok Wong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ininu0205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guestc0f0aa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ininu0205
 

Similar to social movement (20)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
 
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戰後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高考点津半亩历史
高考点津半亩历史高考点津半亩历史
高考点津半亩历史
 
景美發展與本次爭議大事記
景美發展與本次爭議大事記景美發展與本次爭議大事記
景美發展與本次爭議大事記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濱線發聲
濱線發聲濱線發聲
濱線發聲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公共空間,人人享用?
公共空間,人人享用?公共空間,人人享用?
公共空間,人人享用?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韓國公共住宅政策之發展與轉型
 
society.pdf
society.pdfsociety.pdf
society.pdf
 
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
 
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
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
3486次行政院會-報2 文化部 公共藝術(m)
 
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
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
20160204 文化部:「公共藝術的現況與展望」
 
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
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
張銳輝老師(中學通識科老師、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案
 
農場餐飲實務
農場餐飲實務農場餐飲實務
農場餐飲實務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1960s HK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social movement

  • 1. Soc1150: Hong Kong Society Civil Society and Social Movement
  • 2.
  • 3.
  • 4. Neoliberalization: chang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the Market (Capital) and Civil Society
  • 5.
  • 6.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9. 天星碼頭   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 (1953) 「 公共空間 」 “ Public Space”
  • 20.
  • 21. 1. 歷史價值 : 唯一的兩用碼頭 ( 官方儀式 及 公眾 )
  • 24. 中軸線 Central Axis 皇后碼頭的中心 大會堂的正門中心 中 軸線 中軸線 Survey Map from Lands Dept. Axis in red drawn by Cynthia Lee N Scale 1:1000 檢閱台
  • 25. 中軸線 Photo Cynthia Lee 大會堂正門中央 皇后碼頭中央
  • 26. 1. 歷史價值 : 還有民間抗爭歷史 從 70 年代開始 : 愛國保釣運動、中文做為官方語言運動、勞工權益運動
  • 27.
  • 28. 2. 1950 年代 維多利亞港的市民空間 中環的愛丁保廣場 大會堂、皇后碼頭、天星碼頭、天星停車場 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
  • 29.
  • 30. 3. 多元文化 的公共空間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更多文化創作 photo: Psychohysteria ← 人民擊鼓 詩‧歌
  • 41. 摩地大廈   The groundscraper
  • 42.  
  • 43.  
  • 44. 給 市民的 宣傳單張 給 立法會 議員的文件
  • 45. 零六年五月印製的 〈 中環新海濱 〉 軍用碼頭位置怎能建大電視屏幕? 府在零六年推出的最新中環海濱模型, 在解放軍碼頭的位置,放着一部巨型電視屏幕 !
  • 46. 我們在房屋局零四年給蔡素玉議 員的 文件 中,無意中發現了政府 工程顧問公司繪於二零零二年年 底的解放軍碼頭設計圖。 解放軍碼頭平面圖,可見有圍欄包裹整個一百五十米乘二十米的碼頭,碼頭亦有一條「限制軍事通道」﹝ restricted military access ﹞ 通向添馬艦總部。至於有多 restricted ,沒有人知道。 設計圖總共有二十張左右,詳細畫出碼頭的大小、保安規格、欄杆設計、裏面三幢建築物的設計等,這裏附上其中最重要的三張。
  • 48.
  • 49. 「還港於民」定係「還港於軍」? 《 1994 年中英防衛用地協議》規定:「在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藍圖中,香港政府將於威爾斯親王軍營附近預留 1 5 0 米的最後永久海傍,供 1997 年後興建軍事碼頭之用。」 還需要在碼頭兩端預留兩條各 75 米長而直的進出口航道,以便必要的軍艦在靠泊時可以安全操作。
  • 51. 保護天星碼頭 / 皇后碼頭 / 維多利亞港口 : 1. 歷史 + 2. 市民空間 + 3. ( 多元 ) 公共空間 
  • 52.  
  • 53. 3. 時代廣場 無法使用的公共空間
  • 55. 有創意的反抗                                                              
  • 56.
  • 58. 成果 : 較 開放 及 多元 的公共空間
  • 60.
  • 61. 居民可留下 + 社區參與 + 社區企業 + 文化空間
  • 65.  
  • 67.
  • 68.
  • 69.
  • 70.  
  • 74.  
  • 75.  
  • 78.
  • 79.  
  • 80.  
  • 81. Reclaim Public Transport Hubs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jhBGYlqMs
  • 83. 直播立法會審議撥款 – 讓公眾參與監察議會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Why preserve Queen’s Pier in situ ?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QP Chu Hoi Dick said on 9 May 2007 at the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public hearing: “after 4 months of public discussion about the infrastructural plans, we can finally have 4 hours discussion about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lace.” The slogan of the Local action movement: 不遷不拆不告別 , 人民的民主空間 Won’t Say Goodbye to Our Democratic Public Space 圖 : 柏齊
  • 93. Re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egends… Queen’s Pier in the 1920s ‘ Public’ facilities in Central before people’s resistance: Exclusionary Colonial Space Queen’s Pier 1923 Visit of general Lee Chai Shum
  • 94. Poster of the Guangzhou-Hong Kong Strike 26 August, 1925 Where did it happen? Ah…ha…
  • 95. Visual Corridor of Power, Before and After Governor House and Queen Vic’s Statue no longer visible. HSBC has become the pov of power. Jackson Queen Vic ← HSBC ->
  • 96. Public Space in Central before…the exclusive cricket club Now…space of migrant workers and demonstrations
  • 97. Civic Spaces in the Reclaimed Harbour Front in the 1950s! Government’s fear of people’s pressure 4 in 1 Public Cluster: City Hall, Queen’s Pier, Star Ferry Pier and Edinburgh Place Victoria Park
  • 98.
  • 99. 1956 riots in Nathan Road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ng_Kong_1956_riots
  • 101.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this area was a decent public space. Should the government privatize it now? Nationalist Protect Diaoyutai Movement 1970 @ QP. Against Japanese Militarism, American Imperialism & British Colonial Police Violence 4 Apr 1966 So Sau-chung: vs Star Ferry Price Hike
  • 102.
  • 103. 中文運動是 1970 年代香港學界為爭取中文能享有官方語言地位的社會運動。 (Wiki) 1841 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只有英文為有法律效力的語言。雖然殖民地政府各種與華人有關的通告、告示多數都會翻譯成為中文,但一切法律文件只有以英文書寫方具法律效力。因此與政府的文書往來只能以英文進行。 1960 年代,當時全香港唯一一個以中文授課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獲得政府承認。在此之前,香港高中生只能升讀以英文為授課語言的香港大學。香港在 1966 年及 1967 年接連發生暴動後,社會上的知識分子有感於政府對華人重視不足,是引起社會不安的原因之一。中文因為法律地位問題被邊緣化,造成政府與一般市民之間溝通的隔閡。例如,任何與政府有關的文書亦必須以英文書寫;中文報章的輿論卻常被忽視,倘若要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或投訴,只有寫信給香港最大英文報章之一《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方才有實效。但當時市民教育水平甚低,很多人都不諳英語或只懂得基本英語。 中文運動最先由專上學生發起,在 1968 年由學界成立委員會向政府爭取中文合法化。 1969 年,香港首個烽煙節目《太平山下漫步》誕生,市民可以透過該節目與政府官員溝通。 1970 年,政府成立委員會研究公事上使用中文。 1972 年,立法局議員鍾士元成為首名在立法局會議中使用中文的議員。 1974 年,政府立法通過中文與英文享有同等法律地位。
  • 104. 金禧事件 http://www.hkptu.org/right/rightrev/goldjubi.htm   1977 年金禧中學因財政處理不當問題,引致全校學生兩日靜坐罷課。 4 月間,該校教師向教署及律政司投訴校方歛財。 6 月間,律政司宣佈展開調查。調查期間,教育司向全校教師發出全無事實根據的警告信,金禧同工為此向本會投訴。本會經會員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要求教育司撤消對金禧同工的無理警告。   1978 年 2 月法庭判決,證明該校教師所揭露的不法行為全是事實。可是當局仍堅持不肯撤回對金禧同工的無理警告。校方亦接二連三向教師發出警告信,更無理停學處分 4 名學生,導致師生一同往督轅請願,並於主教府前靜坐露宿求見主教。本會會長司徒華於接獲金禧同工投訴後,曾往見金禧校長試行調解,卻因而接獲教育司的警告信。  同年 5 月 14 日,教署決定封校,變相解僱 16 名教師,致師生無處教和學。教協本理事會即向港督麥理浩請願,要求「先復校,後調查」,獲全港正義人士及各界團體支持。隨後本會再聯同其他團體舉行了維園萬人大會,發起簽名及籌募運動,接著又組織了眾大請願。這一系列的行動,都得到輿論界和市民的支持。  其後,港督委任的三人調查委員會提出中期報告書,建議成立五育中學供金禧師生繼續任教就學,並撤消對教師的警告信,更否定了封校的不當措施。  三人調查委員會最後的報告書指出了當時資助學校管理中的不合理現象,促使當局不得不認真考慮修訂資助學校則例。   1979 年 6 月,教育司終於向資助學校發出一份名為「關於教職人員、校董會及教署三方面諮議事」的通告,建議由 1979 年 9 月起在資助學校建立一個諮議制度,由教師代表與校董會直接商討有關 學校的問題。本會當時指出 73 年文憑教師事件調查委員會報告書及 78 年金禧事件調查委員會報告書都曾提出加強各方面的溝通,以達到消除隔閡,增進合作的建議,現在提出的諮議制度是多年來教師爭取權益的成果之一,雖然它存在不少缺點,但我們應好好利用其積極性的一面,努力使制度健全化,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認直選舉代表,使它成為改革教育,爭取權益的有效途徑。  隨後教育署舉行了資助學校教師諮議小組討論會,由各校教師代表與教署官員商談有關教育及權益的問題。這是整個諮議制度中的一環。本會就此召開了出席代表座談會,預先與出席教署小組討論會的代表們交換意見,加深對討論問題的認識。 七八年支持金禧中學教師反對校方貪污,並爭取金禧復校
  • 105. 1977 油麻地艇戶爭取上岸行動 爭取居港權運動十一週年系列——專訪甘仔﹕爭取居港權,由水上新娘說起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958 從油麻地艇戶爭取上岸行動談起 彩雲 1978 卷 10 期 11 http://www.med.hku.hk/85caduceus/377.pdf 艇戶事件年表 http://www.med.hku.hk/85caduceus/380.pdf
  • 107. 1989
  • 109.  
  • 110. Dual Power achieved: the historic public forum July 29, 2007: Cable live dialogue between Carrie Lam, Secretary of Development & Civil Society at Queen's Pier
  • 111.

Editor's Notes

  1.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5.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在 AAB 的公開討論呈現的是,皇后碼頭的價值不再被理解成阻礙基建發展與懷戀殖民的建築,而是一 AAB 委員和公民社會一起保護的、獨一無二的、涵蓋多重歷史意義的海旁公共空間。
  6.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7.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8.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9.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皇后碼頭變的更為星港人熱愛,是因為身邊保護天星與你的可愛人們。她們以視覺、表演藝術的交流、無限創意的運動方式,在你那裏創造了一個夢寐以求的活潑人文空間。
  10.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1.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2.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3.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4.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5.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6.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7.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8.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19.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0.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1.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2.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我們不能容許政府在泯滅殖民歷史的同時,把於殖民時代起碼是公共空間的地方,給一條坦克車都能開進的 40 米寬 P2 路割成廢氣滿揚的國際規劃笑話。普通的專業人員都知道,一條四線行車的路只須 23-26 米,要 40 米那麼寬,不是用來檢閱軍隊,讓之開進添馬艦廣場鎮壓人民,還為了什麼呢?我們應該有權利享用一片不用買路錢,沒有軍政壓力籠罩的靠海的天空。我們不能先看政府與解放軍的臉色,再看摩地商場的眼角才到達屬於我們的海邊。
  23.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4.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5.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6.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7.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8.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29.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0.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1.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2.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3.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4.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5.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6.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7.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8.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39.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0.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1.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2.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3.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4.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5.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6.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重構空間與社運歷史 : 社運前輩夜話 (26/12/06) ,從蘇守忠天星絕食談起 ( 嘉賓:莫昭如、張彩雲、陳順馨等 ) Paolo Jedlowski 反思集體回憶 : 近似本土行動思路的參考的思想 : The past never remains the same. It is “constantly selected, filtered and restructured in terms set but the questions and necessities of the present, at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levels.” (Paolo Jedlowski, 2001:30) 拒絕以 colonial epics 或 imposed national memories 作為本土歷史的根據,質疑官方集體記憶的內涵,重開領類記憶 / 領類敘述的深耕。 Foucault, Counter-history, petit récits: 從地區 / 社區出法的民間故事 盛載歷史的見證、記憶、延續 , 從殖民時期到去殖民時期 在 AAB 的公開討論呈現的是,皇后碼頭的價值不再被理解成阻礙基建發展與懷戀殖民的建築,而是一 AAB 委員和公民社會一起保護的、獨一無二的、涵蓋多重歷史意義的海旁公共空間。
  47. 主題 7 . 殖民時期的西式教育和教育改革 在廣場內發生的中文運動和要求重新開放寶血金禧中學活動等皆促使了社會中的教育改革。 1977.06.10 何文田金禧中學被揭發斂財, 500 學生罷課靜坐要求校方解釋。事件擾攘 1 年,教署突宣布「封校」,各界嘩然,師生、家長絕食要求復校,當局最後接受另設兩校安置金禧學生,事件才告平息 1977 年 4 月至 6 月 ,何文田天主教金禧中學 ( 德蘭中學前身 ) 部分教師先後向校董事會、教育司署、廉政公署及報界投訴,指出該校有偽造假帳進行斂財事件。 6 月 9 日 ,該校學生罷課,要求追查斂財事件。事後,教育司署表示將有關投訴轉交商業犯罪調查課調查,但又發表聲明,表示不希望再出現類似罷課事件,並對 35 名教師發出警告信,指責他們直接或間接介入學生罷課。 9 月 ,當局派調關慧賢任該校校長。 1978 年 2 月 21 日 ,原校長梁潔芬修女被商業犯罪調查課控以 10 項偽造帳目罪名,涉及款項 8,000 多元,結果判其入獄半年,緩期執行。判案後,師生要求當局公佈整個調查真相及撤銷教師警告信,但並未實現。 4 月 5 日 ,教育司署宣佈撤銷梁潔芬修女校長及教師資格,原來存在寶血會名下 320,000 元歸還學校。此後,該校氣氛極不正常,有學生聲稱被人搜查書包,或遭人毆打。而關慧賢則表示遭學生圍困,有 4 名學生被罰停課兩週。 5 月 9 日 , 16 名教師及 400 名中二至中四學生先後前往港督府和明愛中心主教府請願,並在明愛中心靜坐及露宿 3 天,要求撤換校長及取消警告信。 12 日 ,靜坐師生回校上課,同時要求讓 4 名學生復課,但遭校方拒絕。 5 月 14 日 ,署理教育司許 \\ 瑜宣佈封閉金禧中學地址成立德蘭中學,關慧賢任校長,學生可以繼續就讀,但 16 名教師不會獲新合約。 此決定一公佈,一些教育團體、教育界人士反應強烈,甚至表示震驚。 16 日 ,近千師生、家長及大專學生在港督府和主教府前請願要求復校。 21 日 ,教育專業協會,教育行動組等聯合發起組成「各界爭取金禧復校委員會」,以謀求先復校、然後合理解決「金禧事件」。 6 月 8 日 ,在全港發起了「先復校,後調查」的簽名運動。此時, 16 個團體致函港府,支持復校運動。金禧中學教師更派代表赴英尋求國會議員的支持。 28 日 , 6 個團體、 2 個組織在維多利亞公園聯合舉辦「金禧事件民眾大會」,近萬名師生及各階層人士參加,他們一致指責教育司署封校的做法為罔顧事實的高壓手段,而教會負責人的態度亦令人失望,並提出盡快復校的要求。 7 月 15 日 ,港府接納調查委員會的建議,另設一所五育中學,從而了結這椿天主教校長貪污事件
  48.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49. Heritage Watch 文化傳承監察 影片對社會低下層被資本家剝削的慘況寄予同情。有木房子傾斜倒塌的鏡頭,又有工廠輸送帶上工人們的極度異化與分裂… 故事說香港有一 Z 字頭集團,瘋狂收購地皮,無止境擴張勢力,而林亞珍 ( 蕭芳芳 ) 和 曾非凡 ( 許冠英 ) 則聯手阻擾 Z 集團的收購行動,捍衛自己生活的寸金尺土… 最後林亞珍在隧道被追截「炒」車、車冧車再殺出一個縱火狂徒,向警方索價一百萬。被困隧道內的司機與乘客,卻微妙地由驚慌的人質,演變成縱火狂徒的共謀,一一拿起電話向政府提出要求。市民心聲如下︰ 「我要求取消考試制度﹗」「我要求同性戀合法化﹗」 「我哋要求係隧道打牌﹗」 ( 於是車撞到亂晒的隧道內開起一枱枱麻將…… ) 「我哋要聽羅文唱歌,叫佢著靚啲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