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0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詩人與戰爭
譚皓軒
吳愷滔
袁思諾
顏子淵
李頎:〈古從軍行〉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
李頎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人,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
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
詩以寫邊塞題材爲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
尤具特色。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
深情 :《古從軍行》“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鴛紛紛連大
漠。”寫邊外遼遠空廓風雪苦寒詩人 對戰士行軍的苦深
切同情 卻溢於字裡行間
語言俊逸質實 :《塞下曲》“少年學騎射”“戎鞭腰下插,
羌笛雪中吹。”寫戰士形象,沒有去渲染其壯懷激烈,而
著主要表現他的俊逸瀟灑
王昌齡
(698-756)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曾任江寧丞、龍標尉(徵兵)等小官
•善寫場面雄闊的邊塞詩
稱譽
•「詩家天子」
• 「七絕聖手」
風格:深沉含蓄,語短味長
邊塞詩特點
● 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生活,以及戰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閨怨等,表
現徵人思婦的思想情感,顯示濃厚的生活氣息
● 其詩長于七言,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
● 邊塞詩的內容主要是:反映邊塞戰爭生活的艱苦和軍旅生活的 種種體驗,以及征
人、思婦的離愁別緒;抒發為國立功的豪情壯志和不滿現實的情緒;描寫邊塞風
光、異域風情。
● 邊塞詩的主要藝術特點是:格調雄渾豪放、慷慨悲涼,境界闊大、雄奇壯美。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
萬里長征的將士,至今還未回還
如果李廣那樣的名將還在
就不會讓匈奴越過陰山前來 侵犯
簡介
● 古體詩
● 樂府
主旨:
對於邊將的無能進行諷刺,對於長時間在邊疆無法回
家的士兵表示同情,也對於有良將禦邊寄予希望。
寫作技巧
互文見義
“秦時明月漢時關”
● 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
● 暗示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
互文見義 : 前後詞句的意思相互隱含,可以互相解釋補充
為文章中某上句省略下句出現的字詞,下句省略上句出現的字
詞,但上句與下句合併後即成為一個意思,相互補足。
《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悲,不以己
喜悲。」
寫作技巧
用典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漢代將軍李廣
● 智勇雙全、敵人聞風喪膽
● 飛將軍
暗示 : 朝廷沒有用像李廣一樣有才能的武將
批評 : 朝廷任人不當,要是能夠知人善任,胡人就不能危害國家
的安全了
寫作技巧
以古喻今
古:
・唐朝建國初期
・外族屢次和唐軍在邊境上交戰
今:
・戰爭曠日持久,唐軍屢戰不利
・主將無能,朝廷用人不當
・委婉的諷刺
・關山依舊,人事已非的境況下,抒發感慨
藝術特點
● 王昌齡風格: 深沉含蓄,語短味長
"秦時明月漢時關"
不是單純寫關山月明的邊城景象,而是含有以古思今的深層意思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說了反話,認為因為現在沒有良將,才會戰火不絕
藝術特點
結構
前兩句 在描寫關月中,給予了對極多人民要去行軍,無法歸
家的傷感。
後兩句 以古諷今,借古代李廣來諷刺當今邊將的無能,語意
含蓄,情感深沉
藝術特點
意象 :
“秦時明月漢時關”
● 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
● 在“明月”和“關”前加了“秦”、“漢”代表了兩個時間。這樣從千
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雄渾蒼茫
● 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建造關口來防備胡,想起漢代與
胡人多年發生的戰爭。
● “萬里長征人未還” 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
望邊境有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
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臺,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
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
曠野雲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着無邊的沙漠。
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每個胡人士兵哭泣的眼淚雙雙滴落。
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拼命奔波。
每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寫作技巧
這首詩運用以古喻今的手法,借漢武帝草率的征伐影射了唐玄宗喜功好戰,致使
將士和西北人民血灑疆場的昏聵舉動。
側面描寫:前四句從動態和聲音兩個側面寫出了窮兵黷武的不得人心
聲音:遠處傳來的琵琶聲,也充盈了將士的縷縷幽怨
動態:官兵白天警惕地登上高山哨所瞭望,傍晚時分又忙着在夜色掩護下到交河
飲馬,流露出從早到晚惶恐不安
反襯法:胡雁和胡兒本是生活在邊塞,按理 說他們已經適應了那種惡劣的生活環
境,但是他們也為之哀鳴和落淚,可以襯托出邊塞地域上的苦寒
對比法:尾聯以葡萄這種無足輕重的植物來和人的生命進行不對稱的對比,就能
激起讀者對戰爭的厭惡和反對。
藝術特點
用字:「蒲桃」就是葡萄。漢武帝時為了求天馬(即阿拉伯馬),開通
西域,便亂啟戰端。當時隨天馬入中國的還有蒲桃和苜蓿的種子,
漢武帝把它們種在離宮別館之旁,彌望皆是。這裡「空見蒲桃入漢
家」一句,用此典故,譏諷好大喜功的帝王,犧牲了無數人的性命,
換到的只有區區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見帝王是怎樣的草菅人
命了
典故好處:
1. 委婉表意
2. 減少語辭之繁累
3. 充實內容、美化詞句
藝術特點
結構:
詩運用了賦體的形式,即層層鋪敘,步步遞進。先交待時間、背景、人物,再講別人 (行人與公主)的感受,然
後才正面寫到邊地的環境。
第一聯是說戰士一天的艱苦生活,點明了時間與地點,白天與黃昏兩個詞向讀者暗示整個一天,甚至可能是
每一天,戰士的生活就是騎著戰馬在邊塞上巡邊,單調而艱辛
。第二聯和第三聯,營造的是邊塞惡劣的環境。其中第二聯是從以行人與公主作為主體來襯托邊關的風沙之
厲和心情之悲。
第三聯則是通過自然風景的描繪,展示了邊塞的空曠和荒蕪,這樣寫的目的是為反戰主題服務的: 如此荒涼
的地方朝廷有什麼必要讓戰士們來到這裡戰死沙場呢 ?第四聯以北地固有之物 (胡雁)與人(胡兒) 對邊地生活
環境的失望來進一步感染讀者,空寂無人的邊地又有什麼可以讓人拼命相爭的呢 ?最後兩聯是引用典故來揭
示主題。
第五聯是批評漢代朝廷為了邊戰不顧將士們的性命,尾聯通過一個人們熟悉的事實來批評,邊戰給中原帶
來的戰利品只不過是一種植物,而它的代價卻是成千上萬將士們的性命 !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琵琶所奏的音樂已經換了新的了,不管怎樣翻新 ,每每聽到《關山月》的曲調時 ,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 鄉的憂
傷之情。
繚亂的邊關愁緒無數傾訴,總也聽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著長城,此景恆古不變
此詩只抓住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透過軍中飲宴一個鏡頭,跌宕起伏地表現出當時邊塞軍士生活的枯燥乏
味和思想的苦悶無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復雜的感情躍然活現
主旨
以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 ,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複雜的思 鄉情感。
用熱烈喧鬧的場面來反襯人物難以排遣的悲愴沉悶的心境。
“琵琶起舞換新聲”。琵琶不斷奏出新的曲調,隨著旋律的變化,人們翩翩起舞------戰士感觸。
然而“總是關山舊別情”。“總是”二字,轉折得有力,巧妙。此句的“舊”與上句的“新”二字相承應,意味無窮。
“新聲”與“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盡管撩起了紛亂的邊愁,卻總也聽不盡。這是詩中又一次波瀾,又一次音情的抑揚。
“高高秋月照長城”既是寫景,又是抒情。
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后,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
悲涼。-----無限的鄉愁
秋月照長城”,為全篇情感之凝結處,使詩情得以昇華。
藝術特點
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 ,感情發展以"換新聲"至"舊別情"到"聽不盡“
➢抒發無限的鄉愁、立功邊塞的雄心、現實的憂怨、對於祖國山川風
物的深沉的愛
用典
• 關山月
• 寄託著“傷離別”之情的曲調
• 《樂府古題要解》云:“《關山月》,傷離也。”
➢ 句中“關山”在字面的意義外,雙關《關山月》曲調,含意更深。
描寫手法
聽覺描寫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 琵琶對征戍者來說,帶著異域情調,容易喚起強烈感觸
視覺描寫
高高秋月下長城
➢ 描寫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長城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
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詩的前兩句從景物描寫入手,情景交融。
「青海長雲暗雪山」寫出了浩渺的青海湖上空瀰漫著濃密的長雲,在湖的對岸橫亙著綿延千里的茫茫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描寫了孤城與玉門關遙遙相望。
前兩句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畫面。詩人細微的觀察了邊塞特有的景物,刻畫了西北邊疆
空曠淒涼、條件艱苦、環境險惡的氣氛,以此展現遠征的邊關將士不畏艱難困苦的豪
放精神。
第三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以黃沙百戰,金甲穿破,點出征戰時間之久,暗示戰爭的激
烈頻繁殘酷艱苦以及敵軍的兇悍與邊境的荒涼。
在這樣艱苦的困難環境之下,將士們仍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以身報國的豪情壯志。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
強的詩句。
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于此七字中
概括無遺
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
更加堅定。
「黃沙百戰穿金甲」只有短短的七個字,卻概括了邊關將士們的戰鬥生活,寫出了戰鬥
的激烈程度。
青海 玉門關---民族之間戰爭的情況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
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
明對照。
“黃沙”句盡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
沉傷感的。
末句是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思想
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
顯例。
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
環境描寫。
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
的體現。全詩表明了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宏偉壯志。
意象
(一)意象語的運用:
「青海」、「玉門關」實詞,意指西北邊地;「長雲」「雪山」「孤城」泛稱邊塞一帶景象;以上
各意象語合指邊軍所駐守的西北邊地。
「黃沙」借代戰場,「金甲」借代戰士所穿盔甲;這裡意象語合指守軍邊塞戰事。
「樓蘭」借代外患,這意象語指入侵外族。
意境
「青海長雲暗雪山」:勾勒出邊地昏暗的氣氛。
「孤城遙望玉門關」:點出守軍駐邊的孤獨感。
「黃沙百戰穿金甲」:描述戰爭撕殺殘酷的景象。
「不破樓蘭誓不還」:寫出誓死抗敵的戰意。
作品主題
● 描寫唐軍出征時的景象(飛沙走石)
● 帶出軍隊的士氣高昂,大勝外敵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作品技巧之異同
● 以氣氛渲染的手法創造緊張的氣氛
● 運用意象抒情
● 以顏色的對比交代戰埸的氣氛
● 透過側面描寫敍述唐軍大勝的消息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作品主題
● 反戰,同情士兵的處境
● 借漢皇開邊,諷玄宗用兵。
● 當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的行徑,加以諷刺
● 萬千屍骨埋於荒野,僅換得葡萄歸種中原
● 記述從軍生活的艱苦
<古從軍行>
● 借古諷今
● 較直接、少豪健語
● 用典,凸顯詩歌的中心思想
作品技巧之異同 <古從軍行>
《從軍行》——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身經沙場百戰鐵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
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涼州詞》之二——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
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裏,顯得
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
的拂雲堆神祠,
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
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 絕,
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參考資料
1. 讀古詩詞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https://fanti.dugushici.com/mingju/11043
2. 《從軍行》 https://blog.xuite.net/super.lara001/twblog/129510746-【唐詩】從軍行+七首+%28王昌齡%29
3. 《從軍行》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6290
4. 《從軍行》http://www.ches.tp.edu.tw/100plan/ches-poetry/poem318.htm
5. 《從軍行》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4kr58.html
6. 漆绪邦的《盛唐边塞诗评》,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邊塞詩.pdf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sugeladi
 
第一组名句
第一组名句第一组名句
第一组名句Pei Li Lee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ken1470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Jaing Lai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Jaing Lai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sugeladi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ken1470
 
宋词赏析精选
宋词赏析精选宋词赏析精选
宋词赏析精选wlz8848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Yen-yanjifeng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lofen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lofen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pangyuxing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wernhaw
 
F1B1.3《成熟》LinGC.pptx
F1B1.3《成熟》LinGC.pptxF1B1.3《成熟》LinGC.pptx
F1B1.3《成熟》LinGC.pptxVivian810586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helloiac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sugeladi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Yen-yanjifeng
 

Similar to 邊塞詩.pdf (20)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第一组名句
第一组名句第一组名句
第一组名句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scenicspots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宋词赏析精选
宋词赏析精选宋词赏析精选
宋词赏析精选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F1B1.3《成熟》LinGC.pptx
F1B1.3《成熟》LinGC.pptxF1B1.3《成熟》LinGC.pptx
F1B1.3《成熟》LinGC.pptx
 
紅樓夢
紅樓夢紅樓夢
紅樓夢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邊塞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