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幸福系列 23 –幸福的科學
你是否常常覺得不快樂?
工作忙碌、生活失控、力不從心、疲憊不堪,整個人感覺被掏空?
拉傑·拉格內森 (Raj Raghunathan)
是紐約大學史特恩商學院博士,
現任德州大學麥庫姆斯商學院教授。
(aka "Dr. Happy-smarts")
拉傑·拉格內森博士第一次在德州大學開設
「快樂學」課程就讓他榮獲全校「當月最佳教授」,
第二年更入圍「年度最佳教授」,備受學生好評。
而該課程的網路版在2015年6月15日上線後,
僅僅半年的時間,到2016年1月1日時修習的學生人數
即已突破10萬名,目前更已超過35萬名!
他的為期六週的Coursera幸福課程
(題為A Life of Happiness and Fulfillment
《幸福與成就的生活》)
一直高踞Coursera網路免費公開課程平台
最受歡迎的課程前10名。
獲得class-central.com
評選為2015年度最佳MOOC課程。
拉傑·拉格內森博士在2016年春季分別在美國和英國發行了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如果你這麼聰明,你為什麼不開心?》
隨後在印度以及全球其他13種語言發布。
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追求快樂的7大
錯誤×7個習慣×7種練習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作者:拉傑·拉格內森
•原文作者: Raj Raghunathan
•譯者: 姬健梅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7/11/27
•語言:繁體中文
幸福的科学:如何获得持久幸福力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作者:[印] 拉杰·洛格纳汗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定价:58.00元
•装帧:平装
•页数:344
•时间:2018-6-1
拉傑·拉格內森 (Raj Raghunathan)博士
經過多年研究後發現:
那些我們傳統上認為很重要的財富、名氣、學位並不會讓我們更快樂,
我們對於「成功」的渴望,反而造成負面的內心對話,
讓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
本書即從破除「追求優越感」、「拚命追求愛」、
「控制欲太強」、「用腦成癮」等7大錯誤迷思著手。
教我們逐步建立「優先考量快樂,但不追求快樂」、「追求心流」、
「取得內在控制」、「抱持正念」等7個迎向快樂的習慣。
本書即從破除「追求優越感」、「拚命追求愛」、
「控制欲太強」、「用腦成癮」等7大錯誤迷思著手。
並提供7種實際的快樂練習,
幫助我們拋開會助長「負面內心對話」的行為、目標和價值觀。
在拉傑·拉格內森博士的課堂上,
認真做完所有練習的學生,
有70%以上快樂程度都有所提升。
想要獲得真正快樂滿足的人生嗎?那你還在等什麼!
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
追求快樂的7大錯誤×7個習慣×7種練習
Chapter1
PART1 遠離快樂的第一大錯誤:貶低快樂的價值
PART2 迎向快樂的第一個習慣:優先考量快樂,但不追求快樂
第一種快樂練習:定義快樂,並且納入快樂
Chapter2
PART1 遠離快樂的第二大錯誤:追求優越感
PART2 迎向快樂的第二個習慣:追求心流
第二種快樂練習:表達感激之情
Chapter3
PART1 遠離快樂的第三大錯誤:拚命追求愛
PART2 迎向快樂的第三個習慣:「愛與付出」的需求
第三種快樂練習:有創意的利他行為
Chapter4
PART1 遠離快樂的第四大錯誤:控制欲太強
PART2 迎向快樂的第四個習慣:取得內在控制
第四種快樂練習:找個「計畫表夥伴」
Chapter5
PART1 遠離快樂的第五大錯誤:不信任旁人
PART2 迎向快樂的第五個習慣:運用「聰明信任」
第五種快樂練習:原諒
Chapter6
PART1 遠離快樂的第六大錯誤:熱切地/無所謂地追求所好
PART2 迎向快樂的第六個習慣:淡然地追求所好
第六種快樂練習:三件(有意外轉折的)好事
Chapter7
PART1 遠離快樂的第七大錯誤:用腦成癮
PART2 迎向快樂的第七個習慣:抱持正念
第七種快樂練習:活在當下練習
人們爲什麽不幸福?
因爲毀掉幸福的有七個殺手,《幸福的科學》告訴我們,
不想幸福被毀掉,先要毀掉七個殺手。
如果你想從心理學角度重新認識幸福,
認清毀掉幸福感的七大要素,
重建提升幸福感的七個習慣,獲得持久的幸福體驗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有興趣學習“幸福的練習法”,
那麽未來七天,你的生活就有可能改變。
遠離快樂的第一大錯誤:
貶低快樂的價值
舉個例子,你和朋友到必勝客餐廳用自助餐:
剛好這段時間你上火需要多吃青菜而少吃肉,
但看到炸鶏翅、薯條、鮮蝦等等,可能免不了控制不住自己,
因爲只有這樣,才會覺得這頓飯吃的值。
如果只吃蔬菜和水果沙拉,會覺得花出去的錢虧了。
這實際是心理學所稱“本質上的幸福悖論”,所謂幸福悖論,
是指儘管人們都知道幸福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標之一,
但還是會經常忘記這件事,經常被其他目標分散精力。
也就是說,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
幸福是十分重要的目標,
但生活中人們有在貶低幸福的重要性。
更具體地說,人們總是習慣於實現其他目標而犧牲幸福。
明確內心真正的期待,發掘事情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
能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
遠離快樂的第二大錯誤:
追求優越感
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規律。
這一規律,讓人類得以生存且綿延萬年,
比別的物種優秀、比別人優秀,是我們人類的本性。
追求優秀,可以提高我們生存下來的概率,
同時也提高我們比別人發展更快的概率。
追求優秀,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們的潜力,
有著積極的一面,但也會增加我們的競爭和攀比,
從而影響對幸福的追求。
擁有優越感,
會讓我們覺得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權利、
更大的自由與更多的機會、更高的自尊。
追求「優越感」會降低幸福水平。
原因在於會導致“優於常人”效應的出現,
這種效應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視而不見,
短期優越感的提高可能會犧牲自己長期的成長進步。
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追求優越感的人往往是獲取者,
獲取者本身是不受大家歡迎的,且獲取者容易對他人發脾氣,
具有攻擊性,尤其是當他們沒有獲得自己心中應得的尊重時。
會給人帶來一種與別人做比較的傾向,越是與別人做比較,
就越不幸福。不攀比,適當的追求優秀、追求優越感,
而不讓自己陷進去,能讓我們清晰的認識自己,掌控幸福。
遠離快樂的第三大錯誤:
拚命追求愛
人從小就希望被愛、被關懷、被別人認可和聯結。
人的一生時刻與不同的人建立關係,
如果被認可,會讓我們感覺良好;
如果不被認可,我們會感覺很受傷。
研究表明:
與他人建立聯結是人類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而牢固的社會關係
是區分前10%最幸福的人與其餘人之間的唯一特徵。
生活本沒有意義,在於如何爲其賦予意義。
既然去尋找意義,就在於每個人自己。
但往往,我們把被別人認可放在了主要位置,
或者除了被別人認可,再沒有別的需求。因此,在拼命渴望愛、
拼命博取別人的認可而得不到時,不幸福就來了。
愛出者愛返,當人們拼命渴望愛時,如果你能給予愛,
就能得到別人的愛,自身的幸福感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遠離快樂的第四大錯誤:
控制欲太強
控制欲强的人,一般目標都比較遠大,
取得的成就也較多,成功的人容易幸福,
從這點來說控制欲是好事。
但凡事過猶不及,
控制欲超過臨界點,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
人都希望自由,
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運,這是人的本性。
換言之,如果被別人控制,
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表現出厭煩或逆反。
控制,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
控制他人和控制環境。
著名勵志心理學家
戴維·麥克利蘭曾提出“權力壓力”一說:
所謂權力壓力是指當得知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
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情緒的傾向。
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
(May 20, 1917 – March 27, 1998)
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能讓我們感覺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
而控制則適得其反。
越缺乏內在控制的人,即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
就越希望通過控制外在而獲得滿足感。
因此,提升內在控制力,是把控自己幸福的關鍵。
遠離快樂的第五大錯誤:
不信任他人
在互相信任的環境中,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
會調動我們工作生活的積極性,也容易體會自身價值。
反之,在不信任的環境中,
大家的精力多半會花在內耗上,不但阻礙工作的推進、
影響大家的情緒,進而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不被信任的感覺就是,你正努力的爲他做一件事,
他却覺得你在背著他幹對不起他的事。
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人還會有積極性嗎?沒有。
不信任的危害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
人際關係領域著名人士
約翰·戈特曼在研究者發現:
John Mordecai Gottman
(born April 26, 1942)
5次值得信賴的行爲給人帶來的正面情緒,
才能抵消1次不可靠行爲給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信任他人、不被別人信任,
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
信任他人、能幫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能爲別人帶來幸福,
也能讓我們被信任。信任他人與被信任,
是人民幸福不可獲取的兩眼清泉。
遠離快樂的第六大錯誤:
强迫性地、冷漠地追求目标
書中說,爲實現目標采取的方法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是强迫性地追求目標,
這一方法是指無論在結果出現之前,還是在結果出現之後,
人們對事情的某個結果都有著强烈的偏愛。
第二種是冷漠地追求目標,
該方法指無論在結果出現前還是出現後,
都保持十分冷漠的態度。
第三種方法是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
即在結果出現之前,對事情的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偏好,
但結果出現之後,則不去評判。
强迫性地追求目標。
一種情况是容易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
另一種情况是容易讓人有攀比心態。
無論怎樣,這種心態就像《稀缺》一書中所談,
會給人們帶來管窺心理,只看到某件事或某方面,
而看不到整體,升維思考更談不上。
冷漠地追求目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應然心態。
比如,這個崗位、榮譽應該是我的,得到了覺得很應該,
依然死氣沉沉;得不到表面無所謂,但內心多爲抗拒、冷漠。
實然是反思,應該是這樣嗎?我爲什麽能實現目標,
需要付出什麽樣的努力?得到了需要如何保持?
這種實然心態下的反思,每個人都需要注意和培養。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
物質决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在許多情境下,我們的主觀觀念的確可以影響客觀現實,
也就是說意識影響現實。
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不但能讓自己更加幸福,
也能讓身邊的人更加舒服。消極事件帶來的痛苦的消失速度,
遠遠大於積極事件光環退去的速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
也是一種積極心態,有助於我們實現夢想。
遠離快樂的第七大錯誤:
用腦成癮
凡事三思而後行,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
不認真思考,辦事情難免考慮不全,會有疏漏或出問題。
經常思考的人往往比較理性,
但過度思考的人則過於理性。人分情感型與理智型,
我們都是感性與理性的混合體。
面對順境,過度思考會讓人産生驕傲心理;
面對機遇,過度思考會讓人錯失良機;
面對不公,過度思考會讓人再次情緒低落。
培養正念,則能讓我們走出思維誤區,
培養興趣和好奇心,探尋事件背後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
幸福是整體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影響我們工作、生活及身體健康的方方面面。
幸福是科學的,是有方式方法可循的,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並練習來提升。
受到整個社會的影響,
我們普遍從小就被教育“追求卓越”。
優越感並不是壞東西,相反,優越感能减輕壓力,
使人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但是無休止地追求“比別人更優秀”,
並且用金錢和名聲等等外在標準來衡量優越感,
會讓人落入物質主義的優越陷阱,
進入“越追求優越,越不幸福”的怪圈。
擺脫幸福殺手,
需要利用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流體驗”,
通過培養愛好與緩慢的職業轉變,重新找回“心流”。
此外,在逆境中學會自我同情,
在順境中記得「感恩」,都是重要的幸福練習。
If you are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Raj Raghunathan TEDxDelh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p3rHn3PiI
待續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SD Shyu

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
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
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
SD Shyu
 
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
SD Shyu
 
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
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
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
SD Shyu
 
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
SD Shyu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
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
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
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
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
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
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
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
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
SD Shyu
 
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
SD Shyu
 

More from SD Shyu (20)

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
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
Brain Size Series 04 - Big heads are the smart ones, but pointy heads are not...
 
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3 - Big Brains Not Always Bet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
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
Brain Size Series 02 - Why are people's brains different sizes?.pptx
 
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
Brain Size Series 01 - Are Big Brains Smarter?.pptx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8 - Do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7 - Truth about male and female brains.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6.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5.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4.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3.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2.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
Male and Female Brains Series 01.ppt
 
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
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
Brain Facts Series 15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2.ppt
 
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
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
Brain Facts Series 14 - 20 Amazing Facts About Human Brain Part 1.ppt
 
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3 - 23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
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
Brain Facts Series 12 - 8 Brain Myths Busted.ppt
 
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1 - 1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Your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
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
Brain Facts Series 10 - 10 Unforgettable Facts About Our Brains and Memories...
 
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9 - Secrets of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
Brain Facts Series 08 - 20 Peculiar Facts about the Brain.ppt
 

Happiness Series 23 -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Editor's Notes

  1. Happiness Series 23 -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幸福系列 23 – 幸福的科學
  2. Raj is a Zale Centennial Professor of Business at the McCombs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3. His six-week long Coursera course on happiness (titled, A Life of Happiness and Fulfillment) currently has over 350,000 registered students from 196 countries, and was recently voted the Top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of 2015, 2016, 2017 & 2018, and one of the Top 100 MOOCs of all time. His second MOOC on edX (Happier Employees and ROI Course) has over 5000 registered learners and was voted one of the top MOOCs of 2019. Raj’s book (titled,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was released in the Spring of 2016 in the US, UK, and India subsequently released in 13 other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他的為期六週的Coursera幸福課程(題為《幸福與成就的生活》)目前擁有來自196個國家的350,000多名註冊學生,最近被評為2015、2016、2017和2018年頂級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 ,並且是有史以來排名前100的MOOC之一。 他的第二本edX上的MOOC(更快樂的員工和ROI課程)擁有5000多名註冊學習者,並被評為2019年頂級MOOC之一。 Raj的書(書名:《如果你這麼聰明,你為什麼不開心?》)發行了 隨後在2016年春季分別在美國,英國和印度以全球其他13種語言發布。
  4.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課程),又稱慕課(英語: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種針對於大眾人群的線上課堂,人們可以通過網路來學習線上課堂。 MOOC是遠端教育的最新發展,它通過開放教育資源的形式發展而來。 ============================================== Coursera(/kɔːrsˈɛrə/)是由史丹佛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吳恩達和Daphne Koller(達芙妮·科勒)聯合創建的一個營利性的教育科技公司。 Coursera與多家大學合作,給大眾帶來一些線上免費課程。 吳恩達(英語:Andrew Ng,1976年4月18日-)是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氣工程系的客座教授,曾任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他還與達芙妮·科勒一起創建了在線教育平台Coursera。
  5. Raj’s book (titled,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 was released in the Spring of 2016 in the US, UK, and India subsequently released in 13 other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6. 舉個例子,你和朋友到必勝客餐廳用自助餐,剛好這段時間你上火需要多吃青菜而少吃肉,但看到炸鶏翅、薯條、鮮蝦等等,可能免不了控制不住自己,因爲只有這樣,才會覺得這頓飯吃的值。如果只吃蔬菜和水果沙拉,會覺得花出去的錢虧了。這實際是心理學所稱“本質上的幸福悖論”,所謂幸福悖論,是指儘管人們都知道幸福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標之一,但還是會經常忘記這件事,經常被其他目標分散精力。 也就是說,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幸福是十分重要的目標,但生活中人們有在貶低幸福的重要性。更具體地說就是,人們總是習慣于實現其他目標而犧牲幸福。 明確內心真正的期待,發掘事情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能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
  7. 舉個例子,你和朋友到必勝客餐廳用自助餐,剛好這段時間你上火需要多吃青菜而少吃肉,但看到炸鶏翅、薯條、鮮蝦等等,可能免不了控制不住自己,因爲只有這樣,才會覺得這頓飯吃的值。如果只吃蔬菜和水果沙拉,會覺得花出去的錢虧了。這實際是心理學所稱“本質上的幸福悖論”,所謂幸福悖論,是指儘管人們都知道幸福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標之一,但還是會經常忘記這件事,經常被其他目標分散精力。 也就是說,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幸福是十分重要的目標,但生活中人們有在貶低幸福的重要性。更具體地說就是,人們總是習慣于實現其他目標而犧牲幸福。 明確內心真正的期待,發掘事情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能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
  8. 舉個例子,你和朋友到必勝客餐廳用自助餐,剛好這段時間你上火需要多吃青菜而少吃肉,但看到炸鶏翅、薯條、鮮蝦等等,可能免不了控制不住自己,因爲只有這樣,才會覺得這頓飯吃的值。如果只吃蔬菜和水果沙拉,會覺得花出去的錢虧了。這實際是心理學所稱“本質上的幸福悖論”,所謂幸福悖論,是指儘管人們都知道幸福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標之一,但還是會經常忘記這件事,經常被其他目標分散精力。 也就是說,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幸福是十分重要的目標,但生活中人們有在貶低幸福的重要性。更具體地說就是,人們總是習慣于實現其他目標而犧牲幸福。 明確內心真正的期待,發掘事情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能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
  9. 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規律。這一規律,讓人類得以生存幷綿延萬年,比別的物種優秀、比別人優秀,是我們人類的本性。追求優秀,可以提高我們生存下來的概率,同時也提高我們比別人發展更快的概率。追求優秀,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們的潜力,有著積極的一面,但也會增加我們的競爭和攀比,從而影響對幸福的追求。擁有優越感,會讓我們覺得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權利、更大的自由與更多的機會、更高的自尊。 追求優越感會降低幸福水平,原因在于會導致“優于常人”效應的出現,這種效應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視而不見,短期優越感的提高可能會犧牲自己長期的成長進步;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追求優越感的人往往是獲取者,獲取者本身是不受大家歡迎的,且獲取者容易對他人發脾氣,具有攻擊性,尤其是當他們沒有獲得自己心中應得的尊重時;會給人帶來一種與別人做比較的傾向,越是與別人做比較,就越不幸福。 不攀比,適當的追求優秀、追求優越感,而不讓自己陷進去,能讓我們清晰的認識自己,掌控幸福。
  10. 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規律。這一規律,讓人類得以生存幷綿延萬年,比別的物種優秀、比別人優秀,是我們人類的本性。追求優秀,可以提高我們生存下來的概率,同時也提高我們比別人發展更快的概率。追求優秀,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們的潜力,有著積極的一面,但也會增加我們的競爭和攀比,從而影響對幸福的追求。擁有優越感,會讓我們覺得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權利、更大的自由與更多的機會、更高的自尊。 追求優越感會降低幸福水平,原因在于會導致“優于常人”效應的出現,這種效應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視而不見,短期優越感的提高可能會犧牲自己長期的成長進步;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追求優越感的人往往是獲取者,獲取者本身是不受大家歡迎的,且獲取者容易對他人發脾氣,具有攻擊性,尤其是當他們沒有獲得自己心中應得的尊重時;會給人帶來一種與別人做比較的傾向,越是與別人做比較,就越不幸福。 不攀比,適當的追求優秀、追求優越感,而不讓自己陷進去,能讓我們清晰的認識自己,掌控幸福。
  11. 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規律。這一規律,讓人類得以生存幷綿延萬年,比別的物種優秀、比別人優秀,是我們人類的本性。追求優秀,可以提高我們生存下來的概率,同時也提高我們比別人發展更快的概率。追求優秀,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們的潜力,有著積極的一面,但也會增加我們的競爭和攀比,從而影響對幸福的追求。擁有優越感,會讓我們覺得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權利、更大的自由與更多的機會、更高的自尊。 追求優越感會降低幸福水平,原因在于會導致“優于常人”效應的出現,這種效應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視而不見,短期優越感的提高可能會犧牲自己長期的成長進步;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追求優越感的人往往是獲取者,獲取者本身是不受大家歡迎的,且獲取者容易對他人發脾氣,具有攻擊性,尤其是當他們沒有獲得自己心中應得的尊重時;會給人帶來一種與別人做比較的傾向,越是與別人做比較,就越不幸福。 不攀比,適當的追求優秀、追求優越感,而不讓自己陷進去,能讓我們清晰的認識自己,掌控幸福。
  12. 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規律。這一規律,讓人類得以生存幷綿延萬年,比別的物種優秀、比別人優秀,是我們人類的本性。追求優秀,可以提高我們生存下來的概率,同時也提高我們比別人發展更快的概率。追求優秀,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們的潜力,有著積極的一面,但也會增加我們的競爭和攀比,從而影響對幸福的追求。擁有優越感,會讓我們覺得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權利、更大的自由與更多的機會、更高的自尊。 追求優越感會降低幸福水平,原因在于會導致“優于常人”效應的出現,這種效應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視而不見,短期優越感的提高可能會犧牲自己長期的成長進步;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追求優越感的人往往是獲取者,獲取者本身是不受大家歡迎的,且獲取者容易對他人發脾氣,具有攻擊性,尤其是當他們沒有獲得自己心中應得的尊重時;會給人帶來一種與別人做比較的傾向,越是與別人做比較,就越不幸福。 不攀比,適當的追求優秀、追求優越感,而不讓自己陷進去,能讓我們清晰的認識自己,掌控幸福。
  13. 人從小就希望被愛、被關懷、被別人認可和聯結。 人的一生時刻與不同的人建立關係,如果被認可,會讓我們感覺良好;如果不被認可,我們會感覺很受傷。研究表明,與他人建立聯結是人類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而牢固的社會關係是區分前10%最幸福的人與其餘人之間的唯一特徵。 生活本沒有意義,在于如何爲其賦予意義。既然去尋找意義,就在于每個人自己。但往往,我們把被別人認可放在了主要位置,或者除了被別人認可,再沒有別的需求。因此,在拼命渴望愛、拼命博取別人的認可而得不到時,不幸福就來了。 愛出者愛返,當人們拼命渴望愛時,如果你能給予愛,就能得到別人的愛,自身的幸福感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14. 研究表明,與他人建立聯結是人類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而牢固的社會關係是區分前10%最幸福的人與其餘人之間的唯一特徵。 生活本沒有意義,在于如何爲其賦予意義。既然去尋找意義,就在于每個人自己。但往往,我們把被別人認可放在了主要位置,或者除了被別人認可,再沒有別的需求。因此,在拼命渴望愛、拼命博取別人的認可而得不到時,不幸福就來了。 愛出者愛返,當人們拼命渴望愛時,如果你能給予愛,就能得到別人的愛,自身的幸福感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15. 研究表明,與他人建立聯結是人類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而牢固的社會關係是區分前10%最幸福的人與其餘人之間的唯一特徵。 生活本沒有意義,在于如何爲其賦予意義。既然去尋找意義,就在于每個人自己。但往往,我們把被別人認可放在了主要位置,或者除了被別人認可,再沒有別的需求。因此,在拼命渴望愛、拼命博取別人的認可而得不到時,不幸福就來了。 愛出者愛返,當人們拼命渴望愛時,如果你能給予愛,就能得到別人的愛,自身的幸福感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16. 控制欲强的人,一般目標都比較遠大,取得的成就也較多,成功的人容易幸福,從這點來說控制欲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控制欲超過臨界點,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人都希望自由,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運,這是人的本性。換言之,如果被別人控制,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表現出厭煩或逆反。控制,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控制他人和控制環境。 著名勵志心理學家曾戴維·麥克利蘭曾提出“權力壓力”一說,所謂權力壓力是指當得知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情緒的傾向。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能讓我們感覺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而控制則適得其反。 越缺乏內在控制的人,即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就越希望通過控制外在而獲得滿足感。因此,提升內在控制力,是把控自己幸福的關鍵。
  17. 控制欲强的人,一般目標都比較遠大,取得的成就也較多,成功的人容易幸福,從這點來說控制欲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控制欲超過臨界點,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人都希望自由,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運,這是人的本性。換言之,如果被別人控制,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表現出厭煩或逆反。控制,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控制他人和控制環境。 著名勵志心理學家曾戴維·麥克利蘭曾提出“權力壓力”一說,所謂權力壓力是指當得知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情緒的傾向。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能讓我們感覺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而控制則適得其反。 越缺乏內在控制的人,即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就越希望通過控制外在而獲得滿足感。因此,提升內在控制力,是把控自己幸福的關鍵。
  18. 控制欲强的人,一般目標都比較遠大,取得的成就也較多,成功的人容易幸福,從這點來說控制欲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控制欲超過臨界點,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人都希望自由,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運,這是人的本性。換言之,如果被別人控制,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表現出厭煩或逆反。控制,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控制他人和控制環境。 著名勵志心理學家曾戴維·麥克利蘭曾提出“權力壓力”一說,所謂權力壓力是指當得知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情緒的傾向。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能讓我們感覺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而控制則適得其反。 越缺乏內在控制的人,即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就越希望通過控制外在而獲得滿足感。因此,提升內在控制力,是把控自己幸福的關鍵。
  19. 控制欲强的人,一般目標都比較遠大,取得的成就也較多,成功的人容易幸福,從這點來說控制欲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控制欲超過臨界點,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人都希望自由,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運,這是人的本性。換言之,如果被別人控制,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表現出厭煩或逆反。控制,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控制他人和控制環境。 著名勵志心理學家曾戴維·麥克利蘭曾提出“權力壓力”一說,所謂權力壓力是指當得知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情緒的傾向。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能讓我們感覺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而控制則適得其反。 越缺乏內在控制的人,即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就越希望通過控制外在而獲得滿足感。因此,提升內在控制力,是把控自己幸福的關鍵。
  20. 控制欲强的人,一般目標都比較遠大,取得的成就也較多,成功的人容易幸福,從這點來說控制欲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控制欲超過臨界點,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人都希望自由,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運,這是人的本性。換言之,如果被別人控制,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表現出厭煩或逆反。控制,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控制他人和控制環境。 著名勵志心理學家曾戴維·麥克利蘭曾提出“權力壓力”一說,所謂權力壓力是指當得知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情緒的傾向。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能讓我們感覺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而控制則適得其反。 越缺乏內在控制的人,即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就越希望通過控制外在而獲得滿足感。因此,提升內在控制力,是把控自己幸福的關鍵。
  21. 控制欲强的人,一般目標都比較遠大,取得的成就也較多,成功的人容易幸福,從這點來說控制欲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控制欲超過臨界點,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人都希望自由,都希望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命運,這是人的本性。換言之,如果被別人控制,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表現出厭煩或逆反。控制,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控制他人和控制環境。 著名勵志心理學家曾戴維·麥克利蘭曾提出“權力壓力”一說,所謂權力壓力是指當得知他人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時,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情緒的傾向。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能讓我們感覺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而控制則適得其反。 越缺乏內在控制的人,即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就越希望通過控制外在而獲得滿足感。因此,提升內在控制力,是把控自己幸福的關鍵。
  22. 在互相信任的環境中,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會調動我們工作生活的積極性,也容易體會自身價值。反之,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大家的精力多半會花在內耗上,這樣不但阻礙工作的推進、影響大家的情緒,進而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不被信任的感覺就是,你正努力的爲他做一件事,他却覺得你在背著他幹對不起他的事。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人還會有積極性嗎?沒有。不信任的危害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不讓人感到最失望的,也許是不被信任。人際關係領域著名人士約翰·戈特曼在研究者發現,5次值得信賴的行爲給人帶來的正面情緒,才能抵消1次不可靠行爲給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信任他人、不被別人信任,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信任他人、能幫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能爲別人帶來幸福,也能讓我們被信任。信任他人與被信任,是人民幸福不可獲取的兩眼清泉。
  23. 在互相信任的環境中,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會調動我們工作生活的積極性,也容易體會自身價值。反之,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大家的精力多半會花在內耗上,這樣不但阻礙工作的推進、影響大家的情緒,進而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不被信任的感覺就是,你正努力的爲他做一件事,他却覺得你在背著他幹對不起他的事。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人還會有積極性嗎?沒有。不信任的危害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不讓人感到最失望的,也許是不被信任。人際關係領域著名人士約翰·戈特曼在研究者發現,5次值得信賴的行爲給人帶來的正面情緒,才能抵消1次不可靠行爲給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信任他人、不被別人信任,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信任他人、能幫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能爲別人帶來幸福,也能讓我們被信任。信任他人與被信任,是人民幸福不可獲取的兩眼清泉。
  24. 在互相信任的環境中,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會調動我們工作生活的積極性,也容易體會自身價值。反之,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大家的精力多半會花在內耗上,這樣不但阻礙工作的推進、影響大家的情緒,進而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不被信任的感覺就是,你正努力的爲他做一件事,他却覺得你在背著他幹對不起他的事。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人還會有積極性嗎?沒有。不信任的危害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不讓人感到最失望的,也許是不被信任。人際關係領域著名人士約翰·戈特曼在研究者發現,5次值得信賴的行爲給人帶來的正面情緒,才能抵消1次不可靠行爲給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信任他人、不被別人信任,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信任他人、能幫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能爲別人帶來幸福,也能讓我們被信任。信任他人與被信任,是人民幸福不可獲取的兩眼清泉。
  25. 在互相信任的環境中,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會調動我們工作生活的積極性,也容易體會自身價值。反之,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大家的精力多半會花在內耗上,這樣不但阻礙工作的推進、影響大家的情緒,進而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不被信任的感覺就是,你正努力的爲他做一件事,他却覺得你在背著他幹對不起他的事。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人還會有積極性嗎?沒有。不信任的危害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不讓人感到最失望的,也許是不被信任。人際關係領域著名人士約翰·戈特曼在研究者發現,5次值得信賴的行爲給人帶來的正面情緒,才能抵消1次不可靠行爲給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信任他人、不被別人信任,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信任他人、能幫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能爲別人帶來幸福,也能讓我們被信任。信任他人與被信任,是人民幸福不可獲取的兩眼清泉。
  26. 在互相信任的環境中,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會調動我們工作生活的積極性,也容易體會自身價值。反之,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大家的精力多半會花在內耗上,這樣不但阻礙工作的推進、影響大家的情緒,進而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不被信任的感覺就是,你正努力的爲他做一件事,他却覺得你在背著他幹對不起他的事。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人還會有積極性嗎?沒有。不信任的危害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不讓人感到最失望的,也許是不被信任。人際關係領域著名人士約翰·戈特曼在研究者發現,5次值得信賴的行爲給人帶來的正面情緒,才能抵消1次不可靠行爲給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信任他人、不被別人信任,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信任他人、能幫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能爲別人帶來幸福,也能讓我們被信任。信任他人與被信任,是人民幸福不可獲取的兩眼清泉。
  27. 在互相信任的環境中,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會調動我們工作生活的積極性,也容易體會自身價值。反之,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大家的精力多半會花在內耗上,這樣不但阻礙工作的推進、影響大家的情緒,進而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不被信任的感覺就是,你正努力的爲他做一件事,他却覺得你在背著他幹對不起他的事。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人還會有積極性嗎?沒有。不信任的危害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不讓人感到最失望的,也許是不被信任。人際關係領域著名人士約翰·戈特曼在研究者發現,5次值得信賴的行爲給人帶來的正面情緒,才能抵消1次不可靠行爲給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信任他人、不被別人信任,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信任他人、能幫我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能爲別人帶來幸福,也能讓我們被信任。信任他人與被信任,是人民幸福不可獲取的兩眼清泉。
  28. 書中說,爲實現目標采取的方法通常有三種。第一種是强迫性地追求目標,這一方法是指無論在結果出現之前,還是在結果出現之後,人們對事情的某個結果都有著强烈的偏愛。第二種是冷漠地追求目標,該方法指無論在結果出現前還是出現後,都保持十分冷漠的態度。第三種方法是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即在結果出現之前,對事情的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偏好,但結果出現之後,則不去評判。 强迫性地追求目標,一種情况是容易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另一種情况是容易讓人有攀比心態。無論怎樣,這種心態就像《稀缺》一書中所談,會給人們帶來管窺心理,只看到某件事或某方面,而看不到整體,升維思考更談不上。 冷漠地追求目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應然心態,比如,這個崗位、榮譽應該是我的,得到了覺得很應該,依然死氣沉沉;得不到表面無所謂,但內心多爲抗拒、冷漠。實然是反思,應該是這樣嗎?我爲什麽能實現目標,需要付出什麽樣的努力?得到了需要如何保持?這種實然心態下的反思,每個人都需要注意和培養。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决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在許多情境下,我們的主觀觀念的確可以影響客觀現實,也就是說意識影響現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不但能讓自己更加幸福,也能讓身邊的人更加舒服。消極事件帶來的痛苦的消失速度,遠遠大于積極事件光環退去的速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也是一種積極心態,有助于我們實現夢想。
  29. 書中說,爲實現目標采取的方法通常有三種。第一種是强迫性地追求目標,這一方法是指無論在結果出現之前,還是在結果出現之後,人們對事情的某個結果都有著强烈的偏愛。第二種是冷漠地追求目標,該方法指無論在結果出現前還是出現後,都保持十分冷漠的態度。第三種方法是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即在結果出現之前,對事情的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偏好,但結果出現之後,則不去評判。 强迫性地追求目標,一種情况是容易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另一種情况是容易讓人有攀比心態。無論怎樣,這種心態就像《稀缺》一書中所談,會給人們帶來管窺心理,只看到某件事或某方面,而看不到整體,升維思考更談不上。 冷漠地追求目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應然心態,比如,這個崗位、榮譽應該是我的,得到了覺得很應該,依然死氣沉沉;得不到表面無所謂,但內心多爲抗拒、冷漠。實然是反思,應該是這樣嗎?我爲什麽能實現目標,需要付出什麽樣的努力?得到了需要如何保持?這種實然心態下的反思,每個人都需要注意和培養。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决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在許多情境下,我們的主觀觀念的確可以影響客觀現實,也就是說意識影響現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不但能讓自己更加幸福,也能讓身邊的人更加舒服。消極事件帶來的痛苦的消失速度,遠遠大于積極事件光環退去的速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也是一種積極心態,有助于我們實現夢想。
  30. 書中說,爲實現目標采取的方法通常有三種。第一種是强迫性地追求目標,這一方法是指無論在結果出現之前,還是在結果出現之後,人們對事情的某個結果都有著强烈的偏愛。第二種是冷漠地追求目標,該方法指無論在結果出現前還是出現後,都保持十分冷漠的態度。第三種方法是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即在結果出現之前,對事情的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偏好,但結果出現之後,則不去評判。 强迫性地追求目標,一種情况是容易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另一種情况是容易讓人有攀比心態。無論怎樣,這種心態就像《稀缺》一書中所談,會給人們帶來管窺心理,只看到某件事或某方面,而看不到整體,升維思考更談不上。 冷漠地追求目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應然心態,比如,這個崗位、榮譽應該是我的,得到了覺得很應該,依然死氣沉沉;得不到表面無所謂,但內心多爲抗拒、冷漠。實然是反思,應該是這樣嗎?我爲什麽能實現目標,需要付出什麽樣的努力?得到了需要如何保持?這種實然心態下的反思,每個人都需要注意和培養。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决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在許多情境下,我們的主觀觀念的確可以影響客觀現實,也就是說意識影響現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不但能讓自己更加幸福,也能讓身邊的人更加舒服。消極事件帶來的痛苦的消失速度,遠遠大于積極事件光環退去的速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也是一種積極心態,有助于我們實現夢想。
  31. 書中說,爲實現目標采取的方法通常有三種。第一種是强迫性地追求目標,這一方法是指無論在結果出現之前,還是在結果出現之後,人們對事情的某個結果都有著强烈的偏愛。第二種是冷漠地追求目標,該方法指無論在結果出現前還是出現後,都保持十分冷漠的態度。第三種方法是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即在結果出現之前,對事情的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偏好,但結果出現之後,則不去評判。 强迫性地追求目標,一種情况是容易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另一種情况是容易讓人有攀比心態。無論怎樣,這種心態就像《稀缺》一書中所談,會給人們帶來管窺心理,只看到某件事或某方面,而看不到整體,升維思考更談不上。 冷漠地追求目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應然心態,比如,這個崗位、榮譽應該是我的,得到了覺得很應該,依然死氣沉沉;得不到表面無所謂,但內心多爲抗拒、冷漠。實然是反思,應該是這樣嗎?我爲什麽能實現目標,需要付出什麽樣的努力?得到了需要如何保持?這種實然心態下的反思,每個人都需要注意和培養。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决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在許多情境下,我們的主觀觀念的確可以影響客觀現實,也就是說意識影響現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不但能讓自己更加幸福,也能讓身邊的人更加舒服。消極事件帶來的痛苦的消失速度,遠遠大于積極事件光環退去的速度,心平氣和地追求目標,也是一種積極心態,有助于我們實現夢想。
  32. 凡事三思而後行,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不認真思考,辦事情難免考慮不全,會有疏漏或出問題。 經常思考的人往往比較理性,但過度思考的人則過于理性。 人分情感型與理智型,我們都是感性與理性的混合體。 “凡事勿過度”,思考也是這樣。記得全國勘查設計大師胡越,一次講座時曾談到,爲什麽中國建設的速度發展的快而日本則發展較慢,就是因爲我們想好了就幹,在幹的過程中再完善,而日本則是有著嚴謹的論證,也許他們還沒論證完,我們的建築已經建完了。 當然,這種評判暗含了兩國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但過度思考、過度論證確實影響效率,這一點是有道理的。最有說服力的莫過于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 面對順境,過度思考會讓人産生驕傲心理;面對機遇,過度思考會讓人錯失良機;面對不公,過度思考會讓人再次情緒低落。培養正念,則能讓我們走出思維誤區,培養興趣和好奇心,探尋事件背後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
  33. 凡事三思而後行,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不認真思考,辦事情難免考慮不全,會有疏漏或出問題。 經常思考的人往往比較理性,但過度思考的人則過于理性。 人分情感型與理智型,我們都是感性與理性的混合體。 “凡事勿過度”,思考也是這樣。記得全國勘查設計大師胡越,一次講座時曾談到,爲什麽中國建設的速度發展的快而日本則發展較慢,就是因爲我們想好了就幹,在幹的過程中再完善,而日本則是有著嚴謹的論證,也許他們還沒論證完,我們的建築已經建完了。 當然,這種評判暗含了兩國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但過度思考、過度論證確實影響效率,這一點是有道理的。最有說服力的莫過于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 面對順境,過度思考會讓人産生驕傲心理;面對機遇,過度思考會讓人錯失良機;面對不公,過度思考會讓人再次情緒低落。培養正念,則能讓我們走出思維誤區,培養興趣和好奇心,探尋事件背後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
  34. 凡事三思而後行,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不認真思考,辦事情難免考慮不全,會有疏漏或出問題。 經常思考的人往往比較理性,但過度思考的人則過于理性。 人分情感型與理智型,我們都是感性與理性的混合體。 “凡事勿過度”,思考也是這樣。記得全國勘查設計大師胡越,一次講座時曾談到,爲什麽中國建設的速度發展的快而日本則發展較慢,就是因爲我們想好了就幹,在幹的過程中再完善,而日本則是有著嚴謹的論證,也許他們還沒論證完,我們的建築已經建完了。 當然,這種評判暗含了兩國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但過度思考、過度論證確實影響效率,這一點是有道理的。最有說服力的莫過于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 面對順境,過度思考會讓人産生驕傲心理;面對機遇,過度思考會讓人錯失良機;面對不公,過度思考會讓人再次情緒低落。培養正念,則能讓我們走出思維誤區,培養興趣和好奇心,探尋事件背後的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
  35. 受到整個社會的影響,我們普遍從小就被教育“追求卓越”。優越感幷不是壞東西,相反,優越感能减輕壓力,使人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但是無休止地追求“比別人更優秀”,幷且用金錢和名聲等等外在標準來衡量優越感,會讓人落入物質主義的優越陷阱,進入“越追求優越,越不幸福”的怪圈。 擺脫幸福殺手,需要利用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流體驗”,通過培養愛好與緩慢的職業轉變,重新找回“心流”。此外,在逆境中學會自我同情,在順境中記得感恩,都是重要的幸福練習。
  36. 受到整個社會的影響,我們普遍從小就被教育“追求卓越”。優越感幷不是壞東西,相反,優越感能减輕壓力,使人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但是無休止地追求“比別人更優秀”,幷且用金錢和名聲等等外在標準來衡量優越感,會讓人落入物質主義的優越陷阱,進入“越追求優越,越不幸福”的怪圈。 擺脫幸福殺手,需要利用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流體驗”,通過培養愛好與緩慢的職業轉變,重新找回“心流”。此外,在逆境中學會自我同情,在順境中記得感恩,都是重要的幸福練習。
  37. 受到整個社會的影響,我們普遍從小就被教育“追求卓越”。優越感幷不是壞東西,相反,優越感能减輕壓力,使人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但是無休止地追求“比別人更優秀”,幷且用金錢和名聲等等外在標準來衡量優越感,會讓人落入物質主義的優越陷阱,進入“越追求優越,越不幸福”的怪圈。 擺脫幸福殺手,需要利用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流體驗”,通過培養愛好與緩慢的職業轉變,重新找回“心流”。此外,在逆境中學會自我同情,在順境中記得感恩,都是重要的幸福練習。
  38. 受到整個社會的影響,我們普遍從小就被教育“追求卓越”。優越感幷不是壞東西,相反,優越感能减輕壓力,使人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但是無休止地追求“比別人更優秀”,幷且用金錢和名聲等等外在標準來衡量優越感,會讓人落入物質主義的優越陷阱,進入“越追求優越,越不幸福”的怪圈。 擺脫幸福殺手,需要利用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流體驗”,通過培養愛好與緩慢的職業轉變,重新找回“心流”。此外,在逆境中學會自我同情,在順境中記得感恩,都是重要的幸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