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南史
 57 / 80
 60 段 10497 字
 461 种 750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唐]李延壽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史 /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永建元年[420] 1 初平五年 1 寶鼎二年[267] 1 太康三年[282] 1 永初三年[423] 1
元嘉二十五年[448] 1 元嘉十七年[440] 1 隆昌元年[494] 1
地点 長安 6 潼關 4 吳郡 4
人物 林子 39 田子 25 子良 20 范雲 9 穆夫 7 鎮惡 6 沈約 5 道濟 4
文官 尚書 7 侍中 7 尚書令 5 主簿 4 國子博士 4 長史 4
武官 將軍 3 大司馬 3 龍驤將軍 2
其他 武帝 26 文帝 5 明帝 3
目錄
0
1
2
3
4
卷五十七 列傳 第四十七
沈約 子旋 孫眾 范雲 從兄縝
沈約 字休文,吳興武 康人也。昔金天氏 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生子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
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 。帝顓頊 嘉之,封諸汾川 。其後四國沈、姒、蓐、黃,沈子國
今汝南 平輿 沈亭是也。春秋之時,列於盟會。魯昭四年,晉使蔡滅沈,其後因國爲氏。自茲以降,
譜諜罔存。
秦末有沈逞,徵丞相丞相 不就。漢初,逞曾孫 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國遷居九江 之壽春 ,官至齊
王 太傅太傅 ,封敷德侯 。遵生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達,達生尚書令尚書令 乾,乾生南陽太守南陽太守 弘,弘生河內太河內太
守守 勗,勗生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奮,奮生 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恪,恪生尚書尚書 關內侯 謙,謙生 濟陽太守濟陽太守 靖,靖生
戎。戎字威卿,仕爲州從事州從事 ,說降劇賊尹良,漢光武 嘉其功,封爲海昏縣侯 ,辭不受,因避地徙
居會稽烏程縣 之餘不鄉,遂家焉。順帝 永建元年[420],分會稽爲吳郡 ,復爲吳郡 人。靈帝 初平
五年,分烏程 、餘杭 爲永安縣 ,吳孫皓 寶鼎二年[267],分吳郡 爲吳興郡 。晉太康三年[282],
改永安爲武康縣 ,復爲吳興武 康人焉。雖邦邑屢改,而築室不遷。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文 亲 地 地
主 文 主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號 主
地 號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戎子酆字聖通,位零陵太守零陵太守 ,致黃龍芝草之瑞。第二子仲高,安平 相,少子景河間相,演之 、慶
之、曇慶 、懷文 其後也。仲高子鸞字建光,少有高名,州舉茂才 ,公府辟州別駕從事史別駕從事史 。時廣陵太廣陵太
守守 陸稠,鸞之舅也,以義烈政績顯名漢朝 ,復以女妻鸞,早卒。又直字伯平,州舉茂才 ,亦有清
名,卒。子瑜、儀俱少有至行。瑜十歲、儀九歲而父亡,居喪 毀瘁,過於成人。外祖會稽盛孝章,漢末
名士也,深加憂傷,每撫慰之,曰:「汝並黃中英爽,終成奇器,何遽逾制自取殄滅邪。」三年禮畢,殆
至滅性,故兄弟並以孝著。瑜早卒。儀字仲則,篤學有雅才,以儒素自業。時海內大亂,兵革並起,經術
廢弛,士少全行。而儀淳深隱默,守道不移,風操貞整,不妄交納,唯與族子 仲山、叔山及吳郡 陸公
紀友善。州郡禮請,二府交辟,公車 徵,並不屈,以壽終 。子曼字元禪,左中郎左中郎 、新都都尉都尉 、定陽
侯 ,才志顯於吳朝。子矯字仲桓,以節氣立名,仕爲立武校尉校尉 、偏將軍偏將軍 。孫皓 時,有將帥之稱。吳
平,爲鬱林 、長沙二郡太守長沙二郡太守 ,不就。太康末卒。子陵字景高,晉元帝 之爲鎮東將軍鎮東將軍 ,命參軍事參軍事 。
子延字思長,潁川太守潁川太守 ,始居縣東鄉之博陸里餘烏村。延子賀字子寧,桓沖南中郎參軍中郎參軍 。
賀子警字世明,惇篤有行業,學通左氏春秋 ,家產累千金。後將軍後將軍 謝安命爲參軍,甚相敬重。警內
足於財,爲東南豪士,無進仕意,謝病歸。安固 留不止,乃謂曰:「沈參軍,卿有獨善之志,不亦高
乎。」警曰:「使君以道御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還家積載,以素業
自娛。前將軍王 恭鎮京口 ,與警有舊好,復引爲參軍。手書殷勤,苦相招致,不得已而應之。尋復
謝去。子穆夫 字彥和,少好學,通左氏春秋 。王恭命爲前將軍前將軍 主簿主簿 ,謂警曰:「足下既執不拔之
志,高臥東南,故屈賢子共事,非吏職嬰之也。」
初,錢唐 人杜炅字子恭 ,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都下貴望並事之爲弟子 ,執在三之敬。警累世
事道,亦敬事子恭 。子恭 死,門徒孫泰、泰弟子 恩傳其業,警復事之。隆安三年[399],恩於會稽作
亂,自稱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三吳皆響應。穆夫 在會稽,恩以爲餘姚令餘姚令 。及恩爲劉牢之 所破,穆夫 見
害。先是穆夫 宗人 沈預與穆夫 父警不協,至是告警及穆夫 弟仲夫、任夫、預夫、佩夫 ,並遇
害。唯穆夫 子深子、雲子、田子 、林子 、虔子獲全。田子 、林子 知名。
田子 字敬光,從武帝 剋京城 ,進平建鄴,參鎮軍事,封營道縣 五等侯 。帝北伐廣固,田子 領
偏師與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孟龍符 爲前鋒 。龍符 戰沒,田子 力戰破之。及盧循 逼都,帝遣田子 與建威建威
將軍將軍 孫季高海道襲破廣州 ,還除太尉參軍太尉參軍 、淮陵內史淮陵內史 ,賜爵都鄉侯 。義熙八年[412],從討劉
毅 。十一年,從討司馬休之 ,除振武將軍振武將軍 、扶風太守扶風太守 。十二年,武帝 北伐,田子 與順陽太順陽太
守守 傅弘之 各領別軍,從武關 入,屯據青泥。姚泓 將自禦大軍,慮田子 襲其後,欲先平田子 ,
然後傾國東出。乃率步騎數萬,奄至青泥。田子 本爲疑兵,所領裁數百,欲擊之。傅弘之 曰:「彼
眾我寡,難可與敵。」田子 曰:「師貴用奇,不必在眾。」弘猶固執,田子 曰:「眾寡相傾,勢不
兩立 ,若使賊圍既固,人情喪沮,事便去矣。及其未整,薄之必剋,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志也。」便獨
率所領,鼓譟而進。賊合圍數重,田子 乃棄糧毀舍,躬勒士卒,前後奮擊,賊眾一時潰散,所殺萬餘
人,得泓僞乘輿服御。武帝 表言其狀。長安 既平,武帝 讌于文昌殿,舉酒賜田子 曰:「咸陽 之
平,卿之功也,即以咸陽 相賞。」即授咸陽 、始平二郡太守郡太守 。
大軍既還,桂陽公 義真 留鎮長安 ,以田子 爲安西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始平太守始平太守 。時赫連
勃勃 來寇,田子 與安西司馬王鎮惡 俱出北地禦之。初,武帝 將還,田子 及傅弘之 等並以鎮
惡 家在關中 ,不可保信,屢言之。帝曰:「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欲爲不善,政足自滅
耳。勿復多言。」及俱出北地,論者謂鎮惡 欲盡殺諸南人,以數十人送義真 南還,因據關中 反
叛。田子 乃於弘之 營內請鎮惡 計事,使宗人 敬仁於坐殺之,率左右數十人自歸義真 。長史長史 王
脩 收殺田子 於長安 稿倉門 外,是歲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武帝 表天子以田子 卒發狂易,不深
罪也。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代 名
礼
亲 地
仕 葬 文 武
主 武 武 名
地 文 號 武 武
文 武
作 武
地
主 地
名 作 武 文
名 名 亲
名 名 亲
武 名 文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地 地 主 名
武 名 营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武 文 主
名 名 武 文 號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词
名
號 地 號 名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地 名 武 武 文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亲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號 名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子 字敬士,少有大度,年數歲,隨王父在京口 ,王恭見而奇之,曰「此兒王子師之流也。」嘗與
眾人共見遺寶,咸爭趨之,林子 直去不顧。年十三,遇家禍,既門陷祅黨,兄弟並應從誅,而沈預家
甚強富,志相陷滅,林子 兄弟沈伏山澤,無所投厝。會孫恩 屢出會稽,武帝 致討,林子 乃自歸陳
情,率老弱歸罪請命,因流涕哽咽,三軍爲之感動。帝甚奇之,乃載以別船,遂盡室移京口 ,帝分宅
給焉。
林子 博覽眾書,留心文義,從剋京城 ,進平都邑。時年十八,身長七尺五寸。沈預慮林子 爲害,
常被甲持戈,至是林子 與兄田子 還東報讎。五月夏節 日至,預政大集會,子弟盈堂。林子 兄弟挺
身直入,斬預首,男女無論長幼悉屠之,以預首祭父祖墓。及帝爲揚州 ,辟爲從事從事 ,領建熙令,
封資中縣 五等侯 。從伐慕容超 ,平盧循 ,並著軍功。後從征劉毅 ,參太尉太尉 軍事。復從討司馬
休之 。武帝 每征討,林子 輒推鋒居前。時賊黨郭亮之招集蠻、晉,屯據武陵 ,武陵太守武陵太守 王鎮
惡 出奔。林子 率軍討之,斬亮之於七里澗而納鎮惡 。武陵 既平,復討魯軌於石城 ,軌棄眾走襄
陽 ,復追躡之。襄陽 既定,權留守留守 江陵 。
武帝 伐姚泓 ,復參征西軍事,加建武將軍建武將軍 ,統軍爲前鋒 ,從汴 入河。僞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河東太河東太
守守 尹昭據蒲阪 ,林子 於陝城 與冠軍檀道濟 同攻蒲阪 ,龍驤 王鎮惡 攻潼關 。姚泓 聞大軍
至,遣僞東平公 姚紹 爭據潼關 。林子 謂道濟 曰:「潼關 天岨,所謂形勝之地。鎮惡 孤軍,
勢危力屈,若使姚紹 據之,則難圖也。及其未至,當并力爭之。若潼關 事捷,尹昭可不戰而服。
」道濟 從之。及至,紹舉關右之眾,設重圍,圍林子 及道濟 、鎮惡 等。道濟 議欲度河避其鋒,
或欲棄捐輜重 還赴武帝 。林子 按劍曰:「下官今日之事,自爲將軍將軍 辦之。然二三君子或同業艱
難,或荷恩罔極,以此退撓,亦何以見相公旗鼓邪。」塞井焚舍,示無全志。率麾下數百人,犯其西
北。紹眾小靡,乘其亂而薄之,紹乃大潰,俘虜以千數,悉獲紹器械資實。時諸將破賊皆多其首級,
而林子 獻捷書 至,每以實聞。武帝 問其故,林子 曰:「夫王者之師,本有征無戰,豈可復增張虜
獲,以示誇誕。昔魏尚以盈級受罰,此亦後乘之良轍也。」武帝 曰:「乃所望於卿也。」
初,紹退走,還保定城 ,留僞武衛將軍武衛將軍 姚鸞 精兵守嶮,林子 銜枚 夜襲,即屠其城,劓鸞而坑其
眾。紹復遣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姚讚將兵屯河上,林子 連破之。紹又遣長史長史 姚伯子 等屯據九泉,憑河固險,
以絕糧援。武帝 復遣林子 累戰大破之,即斬伯子 ,所俘獲悉以還紹,使知王師 之弘。紹志節沈
勇,林子 每戰輒勝,白武帝 曰:「姚紹 氣蓋關右而力以勢屈,但恐凶命先盡,不得以釁齊斧爾。
」尋紹疽發背死。武帝 以林子 之驗,乃賜書嘉美之。於是讚統後軍復襲林子 ,林子 禦之,連戰皆
捷。
帝至閿鄉 ,姚泓 掃境內兵屯嶢柳。時田子 自武關 北入,屯軍 藍田 ,泓自率大眾攻之。帝慮眾
寡不敵,遣林子 步自秦嶺 以相接援。比至,泓已破走。田子 欲窮追,進取長安 ,林子 止之曰:
「往取長安 ,如指掌爾。復剋賊城,便爲獨平一國,不賞之功也。」田子 乃止。
林子 威震關中 ,豪右望風請附。帝以林子 、田子 綏略有方,頻賜書褒美,并令深慰納之。長
安 既平,姚氏 十餘萬口西奔隴上,林子 追討至寡婦 水,轉鬥至槐里。大軍東歸,林子 領水軍於
石門以爲聲援。還至彭城 ,帝令林子 差次勳勤,隨才授用。
文帝 出鎮荊州 ,議以林子 及謝晦 爲蕃佐。帝曰:「吾不可頓無二人,林子 行則晦不宜出。」乃
以林子 爲西中郎中郎 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領新興太守新興太守 。林子 以行役久,士有歸心,乃深陳事宜。并言:「聖
王所以戒慎祗肅,非以崇威立武,實乃經國長甿。宜廣建蕃 屏,崇嚴宿衛 。」武帝 深相酬納。俄
而謝翼謀反 ,帝歎曰:「林子 之見,何其明也。」
名 地
名
名 名 號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节 名
地 文
地 主 名 名 名 武
名 號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號 名 武 营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名 地 军 名 地 名
主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號 名 武
名 名 號 名
號
地 武 名 名 军
武 名 文 名
號 名 名 词
名 號 名
號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军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亲 名
地 名
號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武 文 名
名 营 號
法 名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7
18
19
20
21
22
23
文帝 進號鎮西,隨府轉,加建威將軍建威將軍 、河東太守河東太守 。時武帝 以方隅 未靜,復欲親戎,林子 固諫。
帝答曰:「吾輒當不復自行。」帝踐阼,以佐命功,封漢壽縣伯 ,固讓不許。永初三年[423]卒,追贈 征征
虜將軍虜將軍 。元嘉二十五年[448],諡曰懷 。少子璞嗣。
璞字道真 ,童孺時神意閑審。文帝 召見,奇璞應對,謂林子 曰:「此非常兒也。」初除南平王 左左
常侍常侍 ,文帝 引見 ,謂之曰:「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親要見輔,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
事,一以相委。勿以國官乖清塗爲罔罔也。」元嘉十七年[440],始興王 濬爲揚州刺史揚州刺史 ,寵愛殊異,
以爲主簿主簿 。時順陽 范曄 爲長史長史 行州事行州事 ,曄性頗疏,文帝 謂璞曰:「范曄 性疏,必多不同,
卿腹心所寄,當密以在意。彼行事,其實卿也。」璞以任遇既深,所懷輒以密啟,每至施行,必從中
出。曄政謂聖明留察,故深更恭慎,而莫見其際也。在職八年,神州大寧,人無謗黷,璞有力焉。二十
二年,范曄 坐事誅,時濬 雖曰親覽,州事一以付璞。濬年既長,璞固求辭事。以璞爲濬始興國 大
農,累遷淮南太守淮南太守 。
三十年,元凶弒立,璞以奉迎之晚見殺。有子曰約,其制自序大略如此。
約十三而遭家難,潛竄,會赦乃免。既而流寓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釋卷。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
油滅火。而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群籍,善屬文。濟陽 蔡興宗 聞其才而善之,及爲郢州 ,
引爲安西外兵參軍外兵參軍 ,兼記室。興宗 常謂其諸子曰:「沈記室人倫師表,宜善師之。」及爲荊州 ,
又爲征西記室,帶厥西令。
齊初爲征虜記室,帶襄陽令襄陽令 ,所奉主即齊文惠太子 。太子 入居東宮 ,爲步兵校尉步兵校尉 ,管書記書記 ,
直永壽省,校四部圖書。時東宮 多士,約特被親遇,每旦入見,景斜方出。時王侯到宮或不得進,約
每以爲言。太子 曰:「吾生平嬾起,是卿所悉,得卿談論,然後忘寢。卿欲我夙興,可恒 早入。」
遷太子家令太子家令 。後爲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時竟陵王 招士,約與蘭陵 蕭琛 、琅邪王 融、陳
郡 謝朓 、南鄉范雲 、樂安 任昉 等皆游焉。當世號爲得人。
隆昌元年[494],除吏部郎吏部郎 ,出爲東陽太守東陽太守 。齊明帝 即位,徵爲五兵尚書五兵尚書 ,遷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明
帝 崩 ,政歸冢宰冢宰 ,尚書令尚書令 徐孝嗣 使約撰定遺詔。永元中,復爲司徒左長史司徒左長史 ,進號征虜將征虜將
軍軍 、南清河太守清河太守 。
初,梁武在西邸,與約游舊。建康 城平,引爲驃騎司馬。時帝勳業既就,天人允屬。約嘗扣其端,帝
默然而不應。佗日又進曰:「今與古異,不可以淳風 期萬物。士大夫士大夫 攀龍 附鳳者,皆望有尺寸之
功,以保其福祿 。今童兒牧豎悉知齊祚之終,且天文人事表革運之徵,永元以來,尤爲彰著。讖云,
『行中水,作天子』。此又歷然在記。天心不可違,人情不可失。」帝曰:「吾方思之。」約曰:「公
初起兵樊、沔,此時應 思。今日王業已就,何所復思。昔武王 伐紂,始入人便曰吾君。武王 不違
人意,亦無所思。公自至京邑,已移氣序,比於周武,遲速不同。若不早定大業,稽天人之望,脫一人
立異,便損威德。且人非金石,時事難保,豈可以建安之封,遺之子孫。若天子還都,公卿在位,則君
臣分定,無復異圖。君明於上,臣忠於下,豈復有人方更同公作賊。」帝然之。約出,召范雲 告之,
雲對略同約旨。帝曰:「智者乃爾暗同,卿明早將休文更來。」雲出語約,約曰:「卿必待我。」雲許
諾。而約先期入,帝令草其事。約乃出懷中詔書并諸選置,帝初無所改。俄而雲自外來,至殿門不得
入,徘徊壽光閤外,但云「咄咄」。約出,雲問曰:「何以見處?」約舉手向左,雲笑曰:「不乖所
望。」有頃,帝召雲謂曰:「生平與沈休文群居,不覺有異人處,今日才智縱橫,可謂明識。」雲曰:
「公今知約,不異約今知公。」帝曰:「我起兵於今三年矣,功臣諸將實有其勞,然成帝 業者乃卿二
人也。」
號 武 文 號 名 名
主 仕
武 號
地 號 名 主
文 號 礼
主 文
文 地 名 文 文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地
武 號 地
文 主 主 衙 武 文
衙
主 名
文 文 文 主 地 名 主
地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號 武 文
號 葬 文 文 名 文
武 文
地
名 文 名
地
地 主 主
名
主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梁臺 建,爲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兼右僕射右僕射 。及受禪,爲尚書僕射尚書僕射 ,封建昌縣侯 。又拜約母謝
爲建昌國太夫人國太夫人 。奉策之日,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范雲 等二十餘人咸來致拜,朝野以爲榮。俄遷左僕射左僕射 。天
監二年[503],遭母憂,輿駕親出臨弔,以約年衰,不宜致毀,遣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斷客節哭。起爲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丹丹
陽尹陽尹 ,置佐史。服闋 ,遷侍中侍中 、右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 ,領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奏尚書尚書 八條事。遷尚書令尚書令 ,累表
陳讓,改授左僕射左僕射 ,領中書令中書令 。尋遷尚書令尚書令 ,領太子少傅太子少傅 。九年,轉左光祿大夫左光祿大夫 。
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論者咸謂爲宜。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與徐勉 素善,遂以
書陳情於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 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欲謝事,求歸老
之秩。勉爲言於帝,請三司 之儀,弗許,但加鼓吹 而已。
約性不飲酒,少嗜慾,雖時遇隆重,而居處儉 素。立宅東田,矚望郊阜,常爲郊居賦以序其事。尋
加特進特進 ,遷中軍將軍中軍將軍 、丹陽尹丹陽尹 ,侍中侍中 、特進特進 如故。十二年卒官,年七十三,諡曰隱 。
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聰明過人,好墳籍,聚書至二萬卷,都下無比。少孤貧,約干宗黨得米數百
斛,爲宗人 所侮,覆米而去。及貴不以爲憾,用爲郡部傳。嘗侍宴,有妓婢師是齊文惠宮人,帝問識
座中客不?曰:「唯識沈家令。」約伏地流涕,帝亦悲焉,爲之罷酒。約歷仕三代,該悉舊章,博物洽
聞,當世取則。謝玄暉 善爲詩,任彥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自負高才,昧於榮利,乘
時射勢,頗累清談。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進一官,輒殷勤請退,而終不能去,論者方之山濤 。用
事十餘年,未常有所薦達,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初,武帝 有憾於張稷 ,及卒,因與約言之。約曰:「左僕射左僕射 出作邊州刺史邊州刺史 ,已往之事,何足復
論。」帝以爲約昏家相爲,怒約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輦歸內殿。約懼,不覺帝起,猶坐如
初。及還,未至床,憑空頓於戶下,因病。夢齊和帝 劍斷其舌,召巫視之,巫言如夢。乃呼道士奏赤
章於天,稱禪代之事,不由己出。先此,約嘗侍宴,會豫州 獻栗,徑寸半。帝奇之,問栗事多少,與
約各疏所憶,少帝 三事。約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遜,欲抵其罪,徐
勉 固諫乃止。及疾,上遣主書黃穆之 專知省視,穆之 夕還,增損不即啟聞,懼罪,竊以赤章事因
上省醫徐奘以聞,又積前失。帝大怒,中使譴責者數焉,約懼遂卒。有司諡曰「文」,帝曰「懷情不盡
曰隱」,故改爲隱。
約少時常以晉氏一代竟無全書,年二十許,便有撰述之意。宋泰始初,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蔡興宗 爲啟,明
帝 有敕許焉。自此踰二十年,所撰之書方就,凡一百餘卷。條流雖舉,而採綴未周。永明初遇盜,失
第五帙。又齊建元四年[368]被敕撰國史,永明二年[484]又兼著作郎著作郎 ,撰次起居注 。五年春又被敕撰宋
書 ,六年二月畢功,表上之。其所撰國史爲齊紀二十卷。天監中,又撰梁武紀十四卷,又撰邇言十
卷,諡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於世。又撰四聲譜,以爲「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悟,
而獨得胸衿,窮其妙旨」。自謂入神之作。武帝 雅不好焉,嘗問周捨 曰:「何謂四聲?」捨曰:
「『天子聖哲』是也。」然帝竟不甚遵用約也。
子旋,字士規 ,襲爵 ,位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太子僕太子僕 。以母憂去官,因蔬食辟穀,服除,猶絕粳粱。終
于南康內史內史 ,諡曰恭 。集注邇言,行於世。旋弟趨字孝鯉,亦知名,位黃門郎黃門郎 。旋卒,子寔嗣。
寔弟眾。
眾字仲師,好學,頗有文詞。仕梁爲太子舍人太子舍人 。時梁武帝 制千文詩,眾爲之注解。與陳郡 謝景同
時召見于文德 殿,帝令眾爲竹賦。賦成奏之,手敕答曰:「卿文體翩翩 ,可謂無忝爾祖。」
名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文 武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衣
衙 礼
名
文 武 文 文 文 號
亲
名
名
號 名 文 文
號
地
號
名 名 名
武 名
號
文 作
作
號 名
名 仕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號 地
名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累遷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 ,兼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聘魏,還爲驃騎廬陵王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侯景 之亂,表求還吳興 召募
故義部曲以討賊,梁武許之。及景圍臺城 ,眾率宗族 及義附五千餘人入援都,軍容甚整,景深憚之。
梁武於城內遙授 太子右衛率太子右衛率 。臺城 陷,眾乃降景。景平,元帝 以爲司徒左長史司徒左長史 。魏剋江陵 ,見
虜,尋亦逃歸。
陳武帝 受命,位中書令中書令 。帝以眾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超於時輩。性吝嗇,財帛億計,無所分
遺。自奉甚薄,每朝會 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履。永定二年[558],兼起部 尚書尚書 ,監起太極殿。恒
服布袍芒屩,以麻繩爲帶,又囊麥飯䬳以噉之,朝士咸共誚其所爲。眾性狷急,因忿恨,遂歷詆公卿,
非毀朝廷。武帝 大怒,以眾素有令望,不欲顯誅,因其休假還武康 ,遂於吳中賜死。
范雲 字彥龍,南鄉舞陰 人,晉平北將軍平北將軍 汪六世孫也。祖璩之,宋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雲六歲就其姑夫袁叔
明 讀毛詩 ,日誦九紙。陳郡 殷琰 名知人,候叔明 見之,曰「公輔才也」。
雲性機警,有識具,善屬文,下筆輒成,時人每疑其宿構。父抗爲郢府參軍府參軍 ,雲隨在郢。時吳興 沈
約 、新野 庾杲之 與抗同府,見而友之。
起家郢州西曹書佐郢州西曹書佐 ,轉法曹行參軍法曹行參軍 。俄而沈攸之 舉兵圍郢城 ,抗時爲府長流,入城固守,留家屬
居外。雲爲軍人所得,攸之 召與語,聲色甚厲。雲容貌不變,徐自陳說。攸之 笑曰:「卿定可兒,
且出就舍。」明旦又召雲令送書入城內,餉武陵王 酒一石,犢一頭;餉長史長史 柳世隆 鱠魚二十頭,
皆去其首。城內或欲誅雲,雲曰:「老母弱弟,懸命沈氏。若其違命,禍必及親。今日就戮,甘心如
薺。」世隆 素與雲善,乃免之。
後除員外散騎郎外散騎郎 。齊建元初,竟陵王 子良 爲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雲爲府主簿主簿 。王未之知。後剋日登秦望
山 ,乃命雲。雲以山上有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並不得韻;又皆大篆,人
多不識,乃夜取史記 讀之令上口。明日登山,子良 令賓僚賓僚 讀之,皆茫然不識。末問雲,雲曰:
「下官嘗讀史記 ,見此刻石文。」乃進讀之如流。子良 大悅,因以爲上賓。自是寵冠府朝。王爲丹丹
陽尹陽尹 ,復爲主簿主簿 ,深相親任。時進見齊高帝 ,會有獻白烏,帝問此何瑞,雲位卑最後答,曰:
「臣聞王者敬宗 廟則白烏至。」時謁廟始畢 ,帝曰:「卿言是也。感應之理,一至此乎。」
子良 爲南徐州 、南兗州 ,雲並隨府遷,每陳朝政得失於子良 。尋除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子良 爲雲
求祿,齊武帝 曰:「聞范雲 諂事汝,政當流之。」子良 對曰:「雲之事臣,動相箴諫,諫書存者
百有餘紙。」帝索視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雲 乃爾,方令弼汝。」
子良 爲司徒司徒 ,又補記室。時巴東王 子響 在荊州 ,殺上佐,都下匈匈,人多異志。而豫章王 嶷
鎮東府 ,多還私邸,動移旬日。子良 築第西郊,游戲而已。而梁武帝 時爲南郡王 文學,與雲俱
爲子良 所禮。梁武勸子良 還石頭,并言大司馬大司馬 宜還東府 ,子良 不納。梁武以告雲。時廷尉廷尉
平平 王植 爲齊武帝 所狎,雲謂植曰:「西夏 不靜,人情甚惡,大司馬大司馬 詎得久還私第?司徒司徒 亦宜
鎮石頭。卿入既數,言之差易。」植因求雲作啟自呈之。俄而二王各鎮一城。
文惠太子 嘗幸東田觀穫稻,雲時從。文惠顧雲曰:「此刈甚快。」雲曰:「三時之務,亦甚勤勞,願
殿下知稼穡之艱難,無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謝之。及出,侍中侍中 蕭緬 先不相識,就車握雲手
曰:「不謂今日復見讜言。」
永明十年[483]使魏,魏使李彪 宣命,至雲所,甚見稱美。彪爲設甘蔗、黃甘、粽,隨盡復益。彪笑謂
曰:「范散騎小復儉之,一盡不可復得。」使還,再遷零陵內史零陵內史 。初,零陵 舊政,公田奉米之外,
別雜調四千石。及雲至郡,止其半,百姓悅之。深爲齊明帝 所知,還除正員郎。
文 文 主 武 名 地
地 亲
仕 武 地 號 文 地
號 文
礼 衙 文
號 地
名 地 武 文
名 作 地 名 名
武 地
名 地 名
文 武 名 地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文 主 名 文 文
地 名
作 名 文
作 名
文 文 號
號 名
名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主 名 地 主
衙 名 號 主
名 名 武 衙 名
文 名 號 政 武 文
主
文 名
名
文 地
號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時高、武王 侯並懼大禍,雲因帝召次曰:「昔太宰文宣王 語臣,言嘗夢在一高山上,上有一深阬,
見文惠太子 先墜,次武帝 ,次文宣。望見僕射僕射 在室坐御床,備王者羽儀羽儀 ,不知此是何夢,卿慎勿向
人道。」明帝 流涕曰:「文宣此惠亦難負。」於是處昭冑 兄弟異於餘宗室。
雲之幸於子良 ,江祏 求雲女婚姻,酒酣,巾箱 中取翦刀與雲,曰:「且以爲娉。」雲笑受之。至
是祏貴,雲又因酣曰:「昔與將軍將軍 俱爲黃鵠 ,今將軍將軍 化爲鳳皇 ,荊布之室,理隔華盛。」因出翦
刀還之,祏亦更姻他族。及祏敗,妻子 流離,每相經理。
又爲始興內史內史 ,舊郡界得亡奴婢,悉付作;部曲即貨去,買銀輸官。雲乃先聽百姓誌之,若百日無
主,依判送臺。又郡相承後堂有雜工作,雲悉省還役,並爲帝 所賞。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
者,輒共殺害,不則逐之。邊帶蠻俚,尤多盜賊,前內史內史 皆以兵刃自衛。雲入境,撫以恩德,罷亭
候,商賈露宿,郡中稱爲神明。
遷廣州刺史廣州刺史 、平越中郎將越中郎將 。至任,遣使祭孝子南海羅威唐頌 、蒼梧 丁密頓琦等墓。時江祏 姨弟
徐藝爲曲江令曲江令 ,祏深以託雲。有譚儼 者,縣之豪族,藝鞭之,儼以爲恥,至都訴雲,雲坐徵還下
獄,會赦免。
初,梁武爲司徒祭酒司徒祭酒 ,與雲俱在竟陵王 西邸,情好歡甚。永明末,梁武與兄懿卜居東郊之外,雲亦
築室相依。梁武每至雲所,其妻常聞蹕聲。又嘗與梁武同宿顧暠之舍,暠之妻方產 ,有鬼在外曰:
「此中有王有相。」雲起曰:「王當仰屬,相以見歸。」因是盡心推事。及帝起兵,將至都,雲雖無
官,自以與帝素款,慮爲昏主所疑,將求入城,先以車迎太原 孫伯翳 謀之。伯翳 曰:「今天文
顯 於上,災變應於下,蕭征東以濟世雄 武,挾天子而令諸侯,天時人事,寧俟多說。」雲曰:「此
政會吾心,今羽翮未備,不得不就籠檻,希足下善聽之。」及入城,除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未拜,而東昏 遇
弒。侍中侍中 張稷 使雲銜命至石頭,梁武恩待如舊,遂參讚謨謀,毗佐大業。仍拜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與沈
約 同心翊贊。俄遷大司馬大司馬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領錄事錄事 。
梁臺 建,遷侍中侍中 。武帝 時納齊東昏 余妃,頗妨政事,雲嘗以爲言,未之納。後與王茂 同入臥
內,雲又諫,王茂 因起拜曰:「范雲 言是,公必以天下爲念,無宜留惜。」帝默然。雲便疏令以余
氏賚茂,帝賢其意而許之。明日,賜雲、茂錢各百萬。及帝受禪,柴燎南郊,雲以侍中侍中 參乘。禮畢,
帝升輦謂雲曰:「朕之今日,所謂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雲對曰:「亦願陛下 日慎一日。」帝善其
言,即日遷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
雲以舊恩,超居佐命,盡誠翊亮,知無不爲。帝亦推心仗之,所奏多允。雲本大武帝 十三歲,嘗侍
宴,帝謂臨川王 宏、鄱陽王 恢曰:「我與范尚書尚書 少親善,申四海之敬。今爲天下主,此禮既革,
汝宜代我呼范爲兄。」二王下席拜,與雲同車還尚書尚書 下省,時人榮之。帝嘗與雲言及舊事,云:
「朕司州 還,在三橋宅,門生 王道牽衣云,『聞外述圖讖云,齊祚不久,別應有王者。官應取富
貴』。朕齋中坐讀書,內感其言而外跡不得無怪,欲呼人縛之,道叩頭 求哀,乃不復敢言。今道爲羽
林監 、文德主帥文德主帥 ,知管籥 。」雲曰:「此乃天意令道發耳。」帝又云:「布衣時,嘗夢拜兩舊妾
爲六宮 ,有天下,此嫗已卒,所拜非復其人,恒以爲恨。」
其年,雲以本官領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二年,遷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猶領吏部 。頃之,坐違詔用人,免吏部 ,
猶爲右僕射右僕射 。
主 主
主 號 文 文
號 名
名 名 器
武 然 武 然
亲
文
主
文
文 武 名 地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武 武 文
名 文 號 地 名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主
號
主 主 文
文
地 仕
礼
营 武 名
衙
文 文 衙 衙
文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雲性篤睦,事寡嫂盡禮,家事必先諮而後行。好節尚奇,專趨人之急。少與領軍長史領軍長史 王畡善,雲起宅新
成 ,移家始畢 ,畡亡於官舍,屍無所歸,雲以東廂給之。移屍自門入,躬自營唅,招復如禮,時人以
爲難。及居選官,任寄隆重,書牘盈案,賓客滿門,雲應答如流,無所壅滯,官曹文墨,發擿若神,時人
咸服其明贍。性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於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雲爲郡號廉潔,及貴重,頗
通饋遺;然家無蓄積,隨散之親友。
武帝 九錫 之出,雲忽中疾,居二日半,召醫徐文伯 視之。文伯 曰:「緩之一月乃復,欲速即時
愈,政恐二年不復可救。」雲曰:「朝聞夕死,而況二年。」文伯 乃下火而壯焉,重衣以覆之。有
頃,汗流於背即起。二年果卒。帝爲流涕,即日輿駕臨殯,詔贈侍中侍中 、衛將軍衛將軍 ,禮官禮官 請諡曰宣,
敕賜諡 曰文。有集三十卷。子孝才嗣。
孫伯翳 ,太原 人,晉祕書監祕書監 盛之玄孫 。曾祖 放,晉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長沙太守長沙太守 。父康,起部起部
郎郎 ,貧常映雪讀書 ,清介,交游不雜。伯翳 位終驃騎鄱陽王 參軍事參軍事 。
雲從父 兄縝。
縝字子真 。父濛,奉朝請奉朝請 ,早卒。縝少孤貧,事母孝謹。年未弱冠,從沛國 劉瓛 學,瓛甚奇之,
親爲之冠。在瓛門下積年,恒芒屩布衣,徒行於路。瓛門下多車馬貴游,縝在其間,聊無恥愧。及長,
博通經術,尤精三禮。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爲士友所安。唯與外弟蕭琛 善,琛名曰口辯,每服縝
簡詣。年二十九,髮白皤然 ,乃作傷暮詩、白髮詠以自嗟。
仕齊位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永明中,與魏氏和親 ,簡才學之士以爲行人,縝及從弟雲、蕭琛 、琅邪 顏
幼明 、河東裴昭明 相繼將命,皆著名鄰國。
時竟陵王 子良 盛招賓客,縝亦預焉。嘗侍子良 ,子良 精信釋教,而縝盛稱無佛。子良 問曰:
「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縝答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
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
處。」子良 不能屈,然深怪之。退論其理,著神滅論 。以爲:「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
存 ,形謝則神滅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神
之於質,猶利之於刀,形之於用,猶刀之於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捨利無刀,捨刀無
利。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此論出,朝野諠譁。子良 集僧難之而不能屈。太原王 琰
乃著論譏縝曰:「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欲杜縝 後對。縝又對曰:「嗚呼王子!知其
祖先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其險詣皆此類也。子良 使王融 謂之曰:「神滅既自非理,而
卿堅執之,恐傷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書郎中書郎 ,而故乖刺爲此,可便毀棄之。」縝大笑曰:
「使范縝 賣論取官,已至令僕矣,何但中書郎中書郎 邪。」
後爲宜都太守宜都太守 。性不信神鬼,時夷陵 有伍相 廟、唐漢三神廟、胡里神廟,縝乃下教斷不祠。後以
母憂去職。居于南州 。
梁武至,縝墨縗來迎。武帝 與縝有西邸之舊,見之甚悅。及建康 城平,以縝爲晉安太守晉安太守 ,在郡清
約,資公祿而已。遷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及還,雖親戚無所遺,唯餉前尚書令尚書令 王亮 。縝在齊時,與亮同臺
爲郎,舊相友愛。至是亮擯棄在家,縝自以首迎武帝 ,志在權軸,而所懷未滿,亦怏怏,故私相親
結,以矯於時。竟坐亮徙廣州 。在南累年,追爲中書郎中書郎 ,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卒。文集十五卷。
子胥字長才,傳父業,位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有口辯。大同中,常兼主客郎,應接北使,卒於鄱陽內史鄱陽內史 。
武
名 名
號 礼 名 名
名
文 武 文
礼
名 地 文 亲 亲 文 文
文 词 名 主 武
亲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文 文 礼 名 地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作
词 词
名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號 地 文
文 文 名
號
地 文 文
文 文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目錄
論曰:齊德 將謝,昏虐君臨,喋喋黔黎,命懸晷刻。梁武撫茲歸運,嘯召風雲。范雲 恩結龍潛,沈
約 情深惟舊,並以茲文義,首居帷 幄,追蹤亂傑,各其時之遇也。而約以高才博洽 ,名亞董、遷,
末跡爲躓,亦鳳德之衰乎。縝婞直之節,著于終始,其以王亮 爲尤,亦不足非也。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helloiac
 
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helloiac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helloiac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helloiac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helloiac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helloiac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helloiac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helloiac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helloiac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helloiac
 
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
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
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
helloiac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helloiac
 
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helloiac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三國志 23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晉書 122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
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
魏書 022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 中 任城王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北史 0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北史 059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魏書 017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
 

Similar to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helloiac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helloiac
 
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helloiac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helloiac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helloiac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helloiac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helloiac
 
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helloiac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helloiac
 

Similar to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20)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新五代史 39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新唐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宋書 100 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自序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72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 1. 文档信息  南史  57 / 80  60 段 10497 字  461 种 750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唐]李延壽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史 /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永建元年[420] 1 初平五年 1 寶鼎二年[267] 1 太康三年[282] 1 永初三年[423] 1 元嘉二十五年[448] 1 元嘉十七年[440] 1 隆昌元年[494] 1 地点 長安 6 潼關 4 吳郡 4 人物 林子 39 田子 25 子良 20 范雲 9 穆夫 7 鎮惡 6 沈約 5 道濟 4 文官 尚書 7 侍中 7 尚書令 5 主簿 4 國子博士 4 長史 4 武官 將軍 3 大司馬 3 龍驤將軍 2 其他 武帝 26 文帝 5 明帝 3 目錄 0 1 2 3 4 卷五十七 列傳 第四十七 沈約 子旋 孫眾 范雲 從兄縝 沈約 字休文,吳興武 康人也。昔金天氏 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生子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 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 。帝顓頊 嘉之,封諸汾川 。其後四國沈、姒、蓐、黃,沈子國 今汝南 平輿 沈亭是也。春秋之時,列於盟會。魯昭四年,晉使蔡滅沈,其後因國爲氏。自茲以降, 譜諜罔存。 秦末有沈逞,徵丞相丞相 不就。漢初,逞曾孫 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國遷居九江 之壽春 ,官至齊 王 太傅太傅 ,封敷德侯 。遵生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達,達生尚書令尚書令 乾,乾生南陽太守南陽太守 弘,弘生河內太河內太 守守 勗,勗生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奮,奮生 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恪,恪生尚書尚書 關內侯 謙,謙生 濟陽太守濟陽太守 靖,靖生 戎。戎字威卿,仕爲州從事州從事 ,說降劇賊尹良,漢光武 嘉其功,封爲海昏縣侯 ,辭不受,因避地徙 居會稽烏程縣 之餘不鄉,遂家焉。順帝 永建元年[420],分會稽爲吳郡 ,復爲吳郡 人。靈帝 初平 五年,分烏程 、餘杭 爲永安縣 ,吳孫皓 寶鼎二年[267],分吳郡 爲吳興郡 。晉太康三年[282], 改永安爲武康縣 ,復爲吳興武 康人焉。雖邦邑屢改,而築室不遷。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文 亲 地 地 主 文 主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號 主 地 號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戎子酆字聖通,位零陵太守零陵太守 ,致黃龍芝草之瑞。第二子仲高,安平 相,少子景河間相,演之 、慶 之、曇慶 、懷文 其後也。仲高子鸞字建光,少有高名,州舉茂才 ,公府辟州別駕從事史別駕從事史 。時廣陵太廣陵太 守守 陸稠,鸞之舅也,以義烈政績顯名漢朝 ,復以女妻鸞,早卒。又直字伯平,州舉茂才 ,亦有清 名,卒。子瑜、儀俱少有至行。瑜十歲、儀九歲而父亡,居喪 毀瘁,過於成人。外祖會稽盛孝章,漢末 名士也,深加憂傷,每撫慰之,曰:「汝並黃中英爽,終成奇器,何遽逾制自取殄滅邪。」三年禮畢,殆 至滅性,故兄弟並以孝著。瑜早卒。儀字仲則,篤學有雅才,以儒素自業。時海內大亂,兵革並起,經術 廢弛,士少全行。而儀淳深隱默,守道不移,風操貞整,不妄交納,唯與族子 仲山、叔山及吳郡 陸公 紀友善。州郡禮請,二府交辟,公車 徵,並不屈,以壽終 。子曼字元禪,左中郎左中郎 、新都都尉都尉 、定陽 侯 ,才志顯於吳朝。子矯字仲桓,以節氣立名,仕爲立武校尉校尉 、偏將軍偏將軍 。孫皓 時,有將帥之稱。吳 平,爲鬱林 、長沙二郡太守長沙二郡太守 ,不就。太康末卒。子陵字景高,晉元帝 之爲鎮東將軍鎮東將軍 ,命參軍事參軍事 。 子延字思長,潁川太守潁川太守 ,始居縣東鄉之博陸里餘烏村。延子賀字子寧,桓沖南中郎參軍中郎參軍 。 賀子警字世明,惇篤有行業,學通左氏春秋 ,家產累千金。後將軍後將軍 謝安命爲參軍,甚相敬重。警內 足於財,爲東南豪士,無進仕意,謝病歸。安固 留不止,乃謂曰:「沈參軍,卿有獨善之志,不亦高 乎。」警曰:「使君以道御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還家積載,以素業 自娛。前將軍王 恭鎮京口 ,與警有舊好,復引爲參軍。手書殷勤,苦相招致,不得已而應之。尋復 謝去。子穆夫 字彥和,少好學,通左氏春秋 。王恭命爲前將軍前將軍 主簿主簿 ,謂警曰:「足下既執不拔之 志,高臥東南,故屈賢子共事,非吏職嬰之也。」 初,錢唐 人杜炅字子恭 ,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都下貴望並事之爲弟子 ,執在三之敬。警累世 事道,亦敬事子恭 。子恭 死,門徒孫泰、泰弟子 恩傳其業,警復事之。隆安三年[399],恩於會稽作 亂,自稱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三吳皆響應。穆夫 在會稽,恩以爲餘姚令餘姚令 。及恩爲劉牢之 所破,穆夫 見 害。先是穆夫 宗人 沈預與穆夫 父警不協,至是告警及穆夫 弟仲夫、任夫、預夫、佩夫 ,並遇 害。唯穆夫 子深子、雲子、田子 、林子 、虔子獲全。田子 、林子 知名。 田子 字敬光,從武帝 剋京城 ,進平建鄴,參鎮軍事,封營道縣 五等侯 。帝北伐廣固,田子 領 偏師與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孟龍符 爲前鋒 。龍符 戰沒,田子 力戰破之。及盧循 逼都,帝遣田子 與建威建威 將軍將軍 孫季高海道襲破廣州 ,還除太尉參軍太尉參軍 、淮陵內史淮陵內史 ,賜爵都鄉侯 。義熙八年[412],從討劉 毅 。十一年,從討司馬休之 ,除振武將軍振武將軍 、扶風太守扶風太守 。十二年,武帝 北伐,田子 與順陽太順陽太 守守 傅弘之 各領別軍,從武關 入,屯據青泥。姚泓 將自禦大軍,慮田子 襲其後,欲先平田子 , 然後傾國東出。乃率步騎數萬,奄至青泥。田子 本爲疑兵,所領裁數百,欲擊之。傅弘之 曰:「彼 眾我寡,難可與敵。」田子 曰:「師貴用奇,不必在眾。」弘猶固執,田子 曰:「眾寡相傾,勢不 兩立 ,若使賊圍既固,人情喪沮,事便去矣。及其未整,薄之必剋,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志也。」便獨 率所領,鼓譟而進。賊合圍數重,田子 乃棄糧毀舍,躬勒士卒,前後奮擊,賊眾一時潰散,所殺萬餘 人,得泓僞乘輿服御。武帝 表言其狀。長安 既平,武帝 讌于文昌殿,舉酒賜田子 曰:「咸陽 之 平,卿之功也,即以咸陽 相賞。」即授咸陽 、始平二郡太守郡太守 。 大軍既還,桂陽公 義真 留鎮長安 ,以田子 爲安西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始平太守始平太守 。時赫連 勃勃 來寇,田子 與安西司馬王鎮惡 俱出北地禦之。初,武帝 將還,田子 及傅弘之 等並以鎮 惡 家在關中 ,不可保信,屢言之。帝曰:「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欲爲不善,政足自滅 耳。勿復多言。」及俱出北地,論者謂鎮惡 欲盡殺諸南人,以數十人送義真 南還,因據關中 反 叛。田子 乃於弘之 營內請鎮惡 計事,使宗人 敬仁於坐殺之,率左右數十人自歸義真 。長史長史 王 脩 收殺田子 於長安 稿倉門 外,是歲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武帝 表天子以田子 卒發狂易,不深 罪也。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代 名 礼 亲 地 仕 葬 文 武 主 武 武 名 地 文 號 武 武 文 武 作 武 地 主 地 名 作 武 文 名 名 亲 名 名 亲 武 名 文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地 地 主 名 武 名 营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武 文 主 名 名 武 文 號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词 名 號 地 號 名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地 名 武 武 文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亲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號 名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子 字敬士,少有大度,年數歲,隨王父在京口 ,王恭見而奇之,曰「此兒王子師之流也。」嘗與 眾人共見遺寶,咸爭趨之,林子 直去不顧。年十三,遇家禍,既門陷祅黨,兄弟並應從誅,而沈預家 甚強富,志相陷滅,林子 兄弟沈伏山澤,無所投厝。會孫恩 屢出會稽,武帝 致討,林子 乃自歸陳 情,率老弱歸罪請命,因流涕哽咽,三軍爲之感動。帝甚奇之,乃載以別船,遂盡室移京口 ,帝分宅 給焉。 林子 博覽眾書,留心文義,從剋京城 ,進平都邑。時年十八,身長七尺五寸。沈預慮林子 爲害, 常被甲持戈,至是林子 與兄田子 還東報讎。五月夏節 日至,預政大集會,子弟盈堂。林子 兄弟挺 身直入,斬預首,男女無論長幼悉屠之,以預首祭父祖墓。及帝爲揚州 ,辟爲從事從事 ,領建熙令, 封資中縣 五等侯 。從伐慕容超 ,平盧循 ,並著軍功。後從征劉毅 ,參太尉太尉 軍事。復從討司馬 休之 。武帝 每征討,林子 輒推鋒居前。時賊黨郭亮之招集蠻、晉,屯據武陵 ,武陵太守武陵太守 王鎮 惡 出奔。林子 率軍討之,斬亮之於七里澗而納鎮惡 。武陵 既平,復討魯軌於石城 ,軌棄眾走襄 陽 ,復追躡之。襄陽 既定,權留守留守 江陵 。 武帝 伐姚泓 ,復參征西軍事,加建武將軍建武將軍 ,統軍爲前鋒 ,從汴 入河。僞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河東太河東太 守守 尹昭據蒲阪 ,林子 於陝城 與冠軍檀道濟 同攻蒲阪 ,龍驤 王鎮惡 攻潼關 。姚泓 聞大軍 至,遣僞東平公 姚紹 爭據潼關 。林子 謂道濟 曰:「潼關 天岨,所謂形勝之地。鎮惡 孤軍, 勢危力屈,若使姚紹 據之,則難圖也。及其未至,當并力爭之。若潼關 事捷,尹昭可不戰而服。 」道濟 從之。及至,紹舉關右之眾,設重圍,圍林子 及道濟 、鎮惡 等。道濟 議欲度河避其鋒, 或欲棄捐輜重 還赴武帝 。林子 按劍曰:「下官今日之事,自爲將軍將軍 辦之。然二三君子或同業艱 難,或荷恩罔極,以此退撓,亦何以見相公旗鼓邪。」塞井焚舍,示無全志。率麾下數百人,犯其西 北。紹眾小靡,乘其亂而薄之,紹乃大潰,俘虜以千數,悉獲紹器械資實。時諸將破賊皆多其首級, 而林子 獻捷書 至,每以實聞。武帝 問其故,林子 曰:「夫王者之師,本有征無戰,豈可復增張虜 獲,以示誇誕。昔魏尚以盈級受罰,此亦後乘之良轍也。」武帝 曰:「乃所望於卿也。」 初,紹退走,還保定城 ,留僞武衛將軍武衛將軍 姚鸞 精兵守嶮,林子 銜枚 夜襲,即屠其城,劓鸞而坑其 眾。紹復遣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姚讚將兵屯河上,林子 連破之。紹又遣長史長史 姚伯子 等屯據九泉,憑河固險, 以絕糧援。武帝 復遣林子 累戰大破之,即斬伯子 ,所俘獲悉以還紹,使知王師 之弘。紹志節沈 勇,林子 每戰輒勝,白武帝 曰:「姚紹 氣蓋關右而力以勢屈,但恐凶命先盡,不得以釁齊斧爾。 」尋紹疽發背死。武帝 以林子 之驗,乃賜書嘉美之。於是讚統後軍復襲林子 ,林子 禦之,連戰皆 捷。 帝至閿鄉 ,姚泓 掃境內兵屯嶢柳。時田子 自武關 北入,屯軍 藍田 ,泓自率大眾攻之。帝慮眾 寡不敵,遣林子 步自秦嶺 以相接援。比至,泓已破走。田子 欲窮追,進取長安 ,林子 止之曰: 「往取長安 ,如指掌爾。復剋賊城,便爲獨平一國,不賞之功也。」田子 乃止。 林子 威震關中 ,豪右望風請附。帝以林子 、田子 綏略有方,頻賜書褒美,并令深慰納之。長 安 既平,姚氏 十餘萬口西奔隴上,林子 追討至寡婦 水,轉鬥至槐里。大軍東歸,林子 領水軍於 石門以爲聲援。還至彭城 ,帝令林子 差次勳勤,隨才授用。 文帝 出鎮荊州 ,議以林子 及謝晦 爲蕃佐。帝曰:「吾不可頓無二人,林子 行則晦不宜出。」乃 以林子 爲西中郎中郎 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領新興太守新興太守 。林子 以行役久,士有歸心,乃深陳事宜。并言:「聖 王所以戒慎祗肅,非以崇威立武,實乃經國長甿。宜廣建蕃 屏,崇嚴宿衛 。」武帝 深相酬納。俄 而謝翼謀反 ,帝歎曰:「林子 之見,何其明也。」 名 地 名 名 名 號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节 名 地 文 地 主 名 名 名 武 名 號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號 名 武 营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名 地 军 名 地 名 主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號 名 武 名 名 號 名 號 地 武 名 名 军 武 名 文 名 號 名 名 词 名 號 名 號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军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亲 名 地 名 號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武 文 名 名 营 號 法 名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7 18 19 20 21 22 23 文帝 進號鎮西,隨府轉,加建威將軍建威將軍 、河東太守河東太守 。時武帝 以方隅 未靜,復欲親戎,林子 固諫。 帝答曰:「吾輒當不復自行。」帝踐阼,以佐命功,封漢壽縣伯 ,固讓不許。永初三年[423]卒,追贈 征征 虜將軍虜將軍 。元嘉二十五年[448],諡曰懷 。少子璞嗣。 璞字道真 ,童孺時神意閑審。文帝 召見,奇璞應對,謂林子 曰:「此非常兒也。」初除南平王 左左 常侍常侍 ,文帝 引見 ,謂之曰:「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親要見輔,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 事,一以相委。勿以國官乖清塗爲罔罔也。」元嘉十七年[440],始興王 濬爲揚州刺史揚州刺史 ,寵愛殊異, 以爲主簿主簿 。時順陽 范曄 爲長史長史 行州事行州事 ,曄性頗疏,文帝 謂璞曰:「范曄 性疏,必多不同, 卿腹心所寄,當密以在意。彼行事,其實卿也。」璞以任遇既深,所懷輒以密啟,每至施行,必從中 出。曄政謂聖明留察,故深更恭慎,而莫見其際也。在職八年,神州大寧,人無謗黷,璞有力焉。二十 二年,范曄 坐事誅,時濬 雖曰親覽,州事一以付璞。濬年既長,璞固求辭事。以璞爲濬始興國 大 農,累遷淮南太守淮南太守 。 三十年,元凶弒立,璞以奉迎之晚見殺。有子曰約,其制自序大略如此。 約十三而遭家難,潛竄,會赦乃免。既而流寓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釋卷。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 油滅火。而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群籍,善屬文。濟陽 蔡興宗 聞其才而善之,及爲郢州 , 引爲安西外兵參軍外兵參軍 ,兼記室。興宗 常謂其諸子曰:「沈記室人倫師表,宜善師之。」及爲荊州 , 又爲征西記室,帶厥西令。 齊初爲征虜記室,帶襄陽令襄陽令 ,所奉主即齊文惠太子 。太子 入居東宮 ,爲步兵校尉步兵校尉 ,管書記書記 , 直永壽省,校四部圖書。時東宮 多士,約特被親遇,每旦入見,景斜方出。時王侯到宮或不得進,約 每以爲言。太子 曰:「吾生平嬾起,是卿所悉,得卿談論,然後忘寢。卿欲我夙興,可恒 早入。」 遷太子家令太子家令 。後爲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時竟陵王 招士,約與蘭陵 蕭琛 、琅邪王 融、陳 郡 謝朓 、南鄉范雲 、樂安 任昉 等皆游焉。當世號爲得人。 隆昌元年[494],除吏部郎吏部郎 ,出爲東陽太守東陽太守 。齊明帝 即位,徵爲五兵尚書五兵尚書 ,遷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明 帝 崩 ,政歸冢宰冢宰 ,尚書令尚書令 徐孝嗣 使約撰定遺詔。永元中,復爲司徒左長史司徒左長史 ,進號征虜將征虜將 軍軍 、南清河太守清河太守 。 初,梁武在西邸,與約游舊。建康 城平,引爲驃騎司馬。時帝勳業既就,天人允屬。約嘗扣其端,帝 默然而不應。佗日又進曰:「今與古異,不可以淳風 期萬物。士大夫士大夫 攀龍 附鳳者,皆望有尺寸之 功,以保其福祿 。今童兒牧豎悉知齊祚之終,且天文人事表革運之徵,永元以來,尤爲彰著。讖云, 『行中水,作天子』。此又歷然在記。天心不可違,人情不可失。」帝曰:「吾方思之。」約曰:「公 初起兵樊、沔,此時應 思。今日王業已就,何所復思。昔武王 伐紂,始入人便曰吾君。武王 不違 人意,亦無所思。公自至京邑,已移氣序,比於周武,遲速不同。若不早定大業,稽天人之望,脫一人 立異,便損威德。且人非金石,時事難保,豈可以建安之封,遺之子孫。若天子還都,公卿在位,則君 臣分定,無復異圖。君明於上,臣忠於下,豈復有人方更同公作賊。」帝然之。約出,召范雲 告之, 雲對略同約旨。帝曰:「智者乃爾暗同,卿明早將休文更來。」雲出語約,約曰:「卿必待我。」雲許 諾。而約先期入,帝令草其事。約乃出懷中詔書并諸選置,帝初無所改。俄而雲自外來,至殿門不得 入,徘徊壽光閤外,但云「咄咄」。約出,雲問曰:「何以見處?」約舉手向左,雲笑曰:「不乖所 望。」有頃,帝召雲謂曰:「生平與沈休文群居,不覺有異人處,今日才智縱橫,可謂明識。」雲曰: 「公今知約,不異約今知公。」帝曰:「我起兵於今三年矣,功臣諸將實有其勞,然成帝 業者乃卿二 人也。」 號 武 文 號 名 名 主 仕 武 號 地 號 名 主 文 號 礼 主 文 文 地 名 文 文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地 武 號 地 文 主 主 衙 武 文 衙 主 名 文 文 文 主 地 名 主 地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號 武 文 號 葬 文 文 名 文 武 文 地 名 文 名 地 地 主 主 名 主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梁臺 建,爲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兼右僕射右僕射 。及受禪,爲尚書僕射尚書僕射 ,封建昌縣侯 。又拜約母謝 爲建昌國太夫人國太夫人 。奉策之日,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范雲 等二十餘人咸來致拜,朝野以爲榮。俄遷左僕射左僕射 。天 監二年[503],遭母憂,輿駕親出臨弔,以約年衰,不宜致毀,遣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斷客節哭。起爲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丹丹 陽尹陽尹 ,置佐史。服闋 ,遷侍中侍中 、右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 ,領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奏尚書尚書 八條事。遷尚書令尚書令 ,累表 陳讓,改授左僕射左僕射 ,領中書令中書令 。尋遷尚書令尚書令 ,領太子少傅太子少傅 。九年,轉左光祿大夫左光祿大夫 。 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論者咸謂爲宜。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與徐勉 素善,遂以 書陳情於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 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欲謝事,求歸老 之秩。勉爲言於帝,請三司 之儀,弗許,但加鼓吹 而已。 約性不飲酒,少嗜慾,雖時遇隆重,而居處儉 素。立宅東田,矚望郊阜,常爲郊居賦以序其事。尋 加特進特進 ,遷中軍將軍中軍將軍 、丹陽尹丹陽尹 ,侍中侍中 、特進特進 如故。十二年卒官,年七十三,諡曰隱 。 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聰明過人,好墳籍,聚書至二萬卷,都下無比。少孤貧,約干宗黨得米數百 斛,爲宗人 所侮,覆米而去。及貴不以爲憾,用爲郡部傳。嘗侍宴,有妓婢師是齊文惠宮人,帝問識 座中客不?曰:「唯識沈家令。」約伏地流涕,帝亦悲焉,爲之罷酒。約歷仕三代,該悉舊章,博物洽 聞,當世取則。謝玄暉 善爲詩,任彥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自負高才,昧於榮利,乘 時射勢,頗累清談。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進一官,輒殷勤請退,而終不能去,論者方之山濤 。用 事十餘年,未常有所薦達,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初,武帝 有憾於張稷 ,及卒,因與約言之。約曰:「左僕射左僕射 出作邊州刺史邊州刺史 ,已往之事,何足復 論。」帝以爲約昏家相爲,怒約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輦歸內殿。約懼,不覺帝起,猶坐如 初。及還,未至床,憑空頓於戶下,因病。夢齊和帝 劍斷其舌,召巫視之,巫言如夢。乃呼道士奏赤 章於天,稱禪代之事,不由己出。先此,約嘗侍宴,會豫州 獻栗,徑寸半。帝奇之,問栗事多少,與 約各疏所憶,少帝 三事。約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遜,欲抵其罪,徐 勉 固諫乃止。及疾,上遣主書黃穆之 專知省視,穆之 夕還,增損不即啟聞,懼罪,竊以赤章事因 上省醫徐奘以聞,又積前失。帝大怒,中使譴責者數焉,約懼遂卒。有司諡曰「文」,帝曰「懷情不盡 曰隱」,故改爲隱。 約少時常以晉氏一代竟無全書,年二十許,便有撰述之意。宋泰始初,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蔡興宗 爲啟,明 帝 有敕許焉。自此踰二十年,所撰之書方就,凡一百餘卷。條流雖舉,而採綴未周。永明初遇盜,失 第五帙。又齊建元四年[368]被敕撰國史,永明二年[484]又兼著作郎著作郎 ,撰次起居注 。五年春又被敕撰宋 書 ,六年二月畢功,表上之。其所撰國史爲齊紀二十卷。天監中,又撰梁武紀十四卷,又撰邇言十 卷,諡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於世。又撰四聲譜,以爲「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悟, 而獨得胸衿,窮其妙旨」。自謂入神之作。武帝 雅不好焉,嘗問周捨 曰:「何謂四聲?」捨曰: 「『天子聖哲』是也。」然帝竟不甚遵用約也。 子旋,字士規 ,襲爵 ,位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太子僕太子僕 。以母憂去官,因蔬食辟穀,服除,猶絕粳粱。終 于南康內史內史 ,諡曰恭 。集注邇言,行於世。旋弟趨字孝鯉,亦知名,位黃門郎黃門郎 。旋卒,子寔嗣。 寔弟眾。 眾字仲師,好學,頗有文詞。仕梁爲太子舍人太子舍人 。時梁武帝 制千文詩,眾爲之注解。與陳郡 謝景同 時召見于文德 殿,帝令眾爲竹賦。賦成奏之,手敕答曰:「卿文體翩翩 ,可謂無忝爾祖。」 名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文 武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衣 衙 礼 名 文 武 文 文 文 號 亲 名 名 號 名 文 文 號 地 號 名 名 名 武 名 號 文 作 作 號 名 名 仕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號 地 名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累遷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 ,兼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聘魏,還爲驃騎廬陵王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侯景 之亂,表求還吳興 召募 故義部曲以討賊,梁武許之。及景圍臺城 ,眾率宗族 及義附五千餘人入援都,軍容甚整,景深憚之。 梁武於城內遙授 太子右衛率太子右衛率 。臺城 陷,眾乃降景。景平,元帝 以爲司徒左長史司徒左長史 。魏剋江陵 ,見 虜,尋亦逃歸。 陳武帝 受命,位中書令中書令 。帝以眾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超於時輩。性吝嗇,財帛億計,無所分 遺。自奉甚薄,每朝會 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履。永定二年[558],兼起部 尚書尚書 ,監起太極殿。恒 服布袍芒屩,以麻繩爲帶,又囊麥飯䬳以噉之,朝士咸共誚其所爲。眾性狷急,因忿恨,遂歷詆公卿, 非毀朝廷。武帝 大怒,以眾素有令望,不欲顯誅,因其休假還武康 ,遂於吳中賜死。 范雲 字彥龍,南鄉舞陰 人,晉平北將軍平北將軍 汪六世孫也。祖璩之,宋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雲六歲就其姑夫袁叔 明 讀毛詩 ,日誦九紙。陳郡 殷琰 名知人,候叔明 見之,曰「公輔才也」。 雲性機警,有識具,善屬文,下筆輒成,時人每疑其宿構。父抗爲郢府參軍府參軍 ,雲隨在郢。時吳興 沈 約 、新野 庾杲之 與抗同府,見而友之。 起家郢州西曹書佐郢州西曹書佐 ,轉法曹行參軍法曹行參軍 。俄而沈攸之 舉兵圍郢城 ,抗時爲府長流,入城固守,留家屬 居外。雲爲軍人所得,攸之 召與語,聲色甚厲。雲容貌不變,徐自陳說。攸之 笑曰:「卿定可兒, 且出就舍。」明旦又召雲令送書入城內,餉武陵王 酒一石,犢一頭;餉長史長史 柳世隆 鱠魚二十頭, 皆去其首。城內或欲誅雲,雲曰:「老母弱弟,懸命沈氏。若其違命,禍必及親。今日就戮,甘心如 薺。」世隆 素與雲善,乃免之。 後除員外散騎郎外散騎郎 。齊建元初,竟陵王 子良 爲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雲爲府主簿主簿 。王未之知。後剋日登秦望 山 ,乃命雲。雲以山上有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並不得韻;又皆大篆,人 多不識,乃夜取史記 讀之令上口。明日登山,子良 令賓僚賓僚 讀之,皆茫然不識。末問雲,雲曰: 「下官嘗讀史記 ,見此刻石文。」乃進讀之如流。子良 大悅,因以爲上賓。自是寵冠府朝。王爲丹丹 陽尹陽尹 ,復爲主簿主簿 ,深相親任。時進見齊高帝 ,會有獻白烏,帝問此何瑞,雲位卑最後答,曰: 「臣聞王者敬宗 廟則白烏至。」時謁廟始畢 ,帝曰:「卿言是也。感應之理,一至此乎。」 子良 爲南徐州 、南兗州 ,雲並隨府遷,每陳朝政得失於子良 。尋除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子良 爲雲 求祿,齊武帝 曰:「聞范雲 諂事汝,政當流之。」子良 對曰:「雲之事臣,動相箴諫,諫書存者 百有餘紙。」帝索視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雲 乃爾,方令弼汝。」 子良 爲司徒司徒 ,又補記室。時巴東王 子響 在荊州 ,殺上佐,都下匈匈,人多異志。而豫章王 嶷 鎮東府 ,多還私邸,動移旬日。子良 築第西郊,游戲而已。而梁武帝 時爲南郡王 文學,與雲俱 爲子良 所禮。梁武勸子良 還石頭,并言大司馬大司馬 宜還東府 ,子良 不納。梁武以告雲。時廷尉廷尉 平平 王植 爲齊武帝 所狎,雲謂植曰:「西夏 不靜,人情甚惡,大司馬大司馬 詎得久還私第?司徒司徒 亦宜 鎮石頭。卿入既數,言之差易。」植因求雲作啟自呈之。俄而二王各鎮一城。 文惠太子 嘗幸東田觀穫稻,雲時從。文惠顧雲曰:「此刈甚快。」雲曰:「三時之務,亦甚勤勞,願 殿下知稼穡之艱難,無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謝之。及出,侍中侍中 蕭緬 先不相識,就車握雲手 曰:「不謂今日復見讜言。」 永明十年[483]使魏,魏使李彪 宣命,至雲所,甚見稱美。彪爲設甘蔗、黃甘、粽,隨盡復益。彪笑謂 曰:「范散騎小復儉之,一盡不可復得。」使還,再遷零陵內史零陵內史 。初,零陵 舊政,公田奉米之外, 別雜調四千石。及雲至郡,止其半,百姓悅之。深爲齊明帝 所知,還除正員郎。 文 文 主 武 名 地 地 亲 仕 武 地 號 文 地 號 文 礼 衙 文 號 地 名 地 武 文 名 作 地 名 名 武 地 名 地 名 文 武 名 地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文 主 名 文 文 地 名 作 名 文 作 名 文 文 號 號 名 名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主 名 地 主 衙 名 號 主 名 名 武 衙 名 文 名 號 政 武 文 主 文 名 名 文 地 號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時高、武王 侯並懼大禍,雲因帝召次曰:「昔太宰文宣王 語臣,言嘗夢在一高山上,上有一深阬, 見文惠太子 先墜,次武帝 ,次文宣。望見僕射僕射 在室坐御床,備王者羽儀羽儀 ,不知此是何夢,卿慎勿向 人道。」明帝 流涕曰:「文宣此惠亦難負。」於是處昭冑 兄弟異於餘宗室。 雲之幸於子良 ,江祏 求雲女婚姻,酒酣,巾箱 中取翦刀與雲,曰:「且以爲娉。」雲笑受之。至 是祏貴,雲又因酣曰:「昔與將軍將軍 俱爲黃鵠 ,今將軍將軍 化爲鳳皇 ,荊布之室,理隔華盛。」因出翦 刀還之,祏亦更姻他族。及祏敗,妻子 流離,每相經理。 又爲始興內史內史 ,舊郡界得亡奴婢,悉付作;部曲即貨去,買銀輸官。雲乃先聽百姓誌之,若百日無 主,依判送臺。又郡相承後堂有雜工作,雲悉省還役,並爲帝 所賞。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 者,輒共殺害,不則逐之。邊帶蠻俚,尤多盜賊,前內史內史 皆以兵刃自衛。雲入境,撫以恩德,罷亭 候,商賈露宿,郡中稱爲神明。 遷廣州刺史廣州刺史 、平越中郎將越中郎將 。至任,遣使祭孝子南海羅威唐頌 、蒼梧 丁密頓琦等墓。時江祏 姨弟 徐藝爲曲江令曲江令 ,祏深以託雲。有譚儼 者,縣之豪族,藝鞭之,儼以爲恥,至都訴雲,雲坐徵還下 獄,會赦免。 初,梁武爲司徒祭酒司徒祭酒 ,與雲俱在竟陵王 西邸,情好歡甚。永明末,梁武與兄懿卜居東郊之外,雲亦 築室相依。梁武每至雲所,其妻常聞蹕聲。又嘗與梁武同宿顧暠之舍,暠之妻方產 ,有鬼在外曰: 「此中有王有相。」雲起曰:「王當仰屬,相以見歸。」因是盡心推事。及帝起兵,將至都,雲雖無 官,自以與帝素款,慮爲昏主所疑,將求入城,先以車迎太原 孫伯翳 謀之。伯翳 曰:「今天文 顯 於上,災變應於下,蕭征東以濟世雄 武,挾天子而令諸侯,天時人事,寧俟多說。」雲曰:「此 政會吾心,今羽翮未備,不得不就籠檻,希足下善聽之。」及入城,除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未拜,而東昏 遇 弒。侍中侍中 張稷 使雲銜命至石頭,梁武恩待如舊,遂參讚謨謀,毗佐大業。仍拜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與沈 約 同心翊贊。俄遷大司馬大司馬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領錄事錄事 。 梁臺 建,遷侍中侍中 。武帝 時納齊東昏 余妃,頗妨政事,雲嘗以爲言,未之納。後與王茂 同入臥 內,雲又諫,王茂 因起拜曰:「范雲 言是,公必以天下爲念,無宜留惜。」帝默然。雲便疏令以余 氏賚茂,帝賢其意而許之。明日,賜雲、茂錢各百萬。及帝受禪,柴燎南郊,雲以侍中侍中 參乘。禮畢, 帝升輦謂雲曰:「朕之今日,所謂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雲對曰:「亦願陛下 日慎一日。」帝善其 言,即日遷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 雲以舊恩,超居佐命,盡誠翊亮,知無不爲。帝亦推心仗之,所奏多允。雲本大武帝 十三歲,嘗侍 宴,帝謂臨川王 宏、鄱陽王 恢曰:「我與范尚書尚書 少親善,申四海之敬。今爲天下主,此禮既革, 汝宜代我呼范爲兄。」二王下席拜,與雲同車還尚書尚書 下省,時人榮之。帝嘗與雲言及舊事,云: 「朕司州 還,在三橋宅,門生 王道牽衣云,『聞外述圖讖云,齊祚不久,別應有王者。官應取富 貴』。朕齋中坐讀書,內感其言而外跡不得無怪,欲呼人縛之,道叩頭 求哀,乃不復敢言。今道爲羽 林監 、文德主帥文德主帥 ,知管籥 。」雲曰:「此乃天意令道發耳。」帝又云:「布衣時,嘗夢拜兩舊妾 爲六宮 ,有天下,此嫗已卒,所拜非復其人,恒以爲恨。」 其年,雲以本官領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二年,遷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猶領吏部 。頃之,坐違詔用人,免吏部 , 猶爲右僕射右僕射 。 主 主 主 號 文 文 號 名 名 名 器 武 然 武 然 亲 文 主 文 文 武 名 地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武 武 文 名 文 號 地 名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主 號 主 主 文 文 地 仕 礼 营 武 名 衙 文 文 衙 衙 文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雲性篤睦,事寡嫂盡禮,家事必先諮而後行。好節尚奇,專趨人之急。少與領軍長史領軍長史 王畡善,雲起宅新 成 ,移家始畢 ,畡亡於官舍,屍無所歸,雲以東廂給之。移屍自門入,躬自營唅,招復如禮,時人以 爲難。及居選官,任寄隆重,書牘盈案,賓客滿門,雲應答如流,無所壅滯,官曹文墨,發擿若神,時人 咸服其明贍。性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於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雲爲郡號廉潔,及貴重,頗 通饋遺;然家無蓄積,隨散之親友。 武帝 九錫 之出,雲忽中疾,居二日半,召醫徐文伯 視之。文伯 曰:「緩之一月乃復,欲速即時 愈,政恐二年不復可救。」雲曰:「朝聞夕死,而況二年。」文伯 乃下火而壯焉,重衣以覆之。有 頃,汗流於背即起。二年果卒。帝爲流涕,即日輿駕臨殯,詔贈侍中侍中 、衛將軍衛將軍 ,禮官禮官 請諡曰宣, 敕賜諡 曰文。有集三十卷。子孝才嗣。 孫伯翳 ,太原 人,晉祕書監祕書監 盛之玄孫 。曾祖 放,晉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長沙太守長沙太守 。父康,起部起部 郎郎 ,貧常映雪讀書 ,清介,交游不雜。伯翳 位終驃騎鄱陽王 參軍事參軍事 。 雲從父 兄縝。 縝字子真 。父濛,奉朝請奉朝請 ,早卒。縝少孤貧,事母孝謹。年未弱冠,從沛國 劉瓛 學,瓛甚奇之, 親爲之冠。在瓛門下積年,恒芒屩布衣,徒行於路。瓛門下多車馬貴游,縝在其間,聊無恥愧。及長, 博通經術,尤精三禮。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爲士友所安。唯與外弟蕭琛 善,琛名曰口辯,每服縝 簡詣。年二十九,髮白皤然 ,乃作傷暮詩、白髮詠以自嗟。 仕齊位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永明中,與魏氏和親 ,簡才學之士以爲行人,縝及從弟雲、蕭琛 、琅邪 顏 幼明 、河東裴昭明 相繼將命,皆著名鄰國。 時竟陵王 子良 盛招賓客,縝亦預焉。嘗侍子良 ,子良 精信釋教,而縝盛稱無佛。子良 問曰: 「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縝答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 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 處。」子良 不能屈,然深怪之。退論其理,著神滅論 。以爲:「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 存 ,形謝則神滅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神 之於質,猶利之於刀,形之於用,猶刀之於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捨利無刀,捨刀無 利。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此論出,朝野諠譁。子良 集僧難之而不能屈。太原王 琰 乃著論譏縝曰:「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欲杜縝 後對。縝又對曰:「嗚呼王子!知其 祖先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其險詣皆此類也。子良 使王融 謂之曰:「神滅既自非理,而 卿堅執之,恐傷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書郎中書郎 ,而故乖刺爲此,可便毀棄之。」縝大笑曰: 「使范縝 賣論取官,已至令僕矣,何但中書郎中書郎 邪。」 後爲宜都太守宜都太守 。性不信神鬼,時夷陵 有伍相 廟、唐漢三神廟、胡里神廟,縝乃下教斷不祠。後以 母憂去職。居于南州 。 梁武至,縝墨縗來迎。武帝 與縝有西邸之舊,見之甚悅。及建康 城平,以縝爲晉安太守晉安太守 ,在郡清 約,資公祿而已。遷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及還,雖親戚無所遺,唯餉前尚書令尚書令 王亮 。縝在齊時,與亮同臺 爲郎,舊相友愛。至是亮擯棄在家,縝自以首迎武帝 ,志在權軸,而所懷未滿,亦怏怏,故私相親 結,以矯於時。竟坐亮徙廣州 。在南累年,追爲中書郎中書郎 ,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卒。文集十五卷。 子胥字長才,傳父業,位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有口辯。大同中,常兼主客郎,應接北使,卒於鄱陽內史鄱陽內史 。 武 名 名 號 礼 名 名 名 文 武 文 礼 名 地 文 亲 亲 文 文 文 词 名 主 武 亲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文 文 礼 名 地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作 词 词 名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號 地 文 文 文 名 號 地 文 文 文 文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目錄 論曰:齊德 將謝,昏虐君臨,喋喋黔黎,命懸晷刻。梁武撫茲歸運,嘯召風雲。范雲 恩結龍潛,沈 約 情深惟舊,並以茲文義,首居帷 幄,追蹤亂傑,各其時之遇也。而約以高才博洽 ,名亞董、遷, 末跡爲躓,亦鳳德之衰乎。縝婞直之節,著于終始,其以王亮 爲尤,亦不足非也。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155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