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21
检 查 者


           年    月     日

   班   次       上课日期       节   次   上课时数   累计时数   教学场所




  章(节)目:第二章         效用论




  课        题: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目的、要求:掌握“效用” “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的概念、掌握总效用与边际
              、      、
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并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
析、掌握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并运用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
递减规律、 掌握预算线的概念及预算线的变动、    掌握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
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掌握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
效应
   重点、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学时:6 学时


                      课前复习、提问

  顺序                  题       目          学生姓名   成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

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在度量效用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在此基础

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

异曲线分析法。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中普遍使用基数效用概念。基数是指 1、 3……,
                                          2、

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

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例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

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 10 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 8 效用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

效用之和为 18 效用单位。

  自 20 世纪 30 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中多使用序数效用概念。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

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例如:成绩列第一和第二,仅表明第

一优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各自的具体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

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沿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该消费者要回

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还是吃一顿麦当劳。并且,就分析消费者行

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可以减少
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

  三、总效用、边际效用

  根 据 上 述 对 效 用 的 理 解 , 总 效 用 是 所 有 各 单 位 的 效 用 加 总 , 即 : TU=

Ux1+Ux2+Ux3+Ux4+Ux5。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如果 X 表示某种物品, 便是 X 的函数,
                                          TU

即 TU=f X) 如果有物品 X1、 X3、
     ( ,           X2、 X4……Xn,那么总效用 TU=∑U xi
                                           (i=1, 3……n)
                                                2,   。

这里总效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产品或劳务具有效用是形成产品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产品真正具有

价值是由物品的稀缺性,从而是由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可以简写为 MU)

决定的。

  物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或

者换一种说法,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物品之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其

数学表达式为:MUX = △TUX/△X,假如商品 X 是无限可分的,这一公式还可以进一步表

述为:MUX = dTUX/dX。其中 MUX 为边际效用,TUX 为总效用,X 为商品数量。

  决定商品价格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

  200 多年前,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能比水

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

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萨缪尔森的“狗尾巴摇动狗身子”
                。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般来说,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商品 X 的数量增加时,在一定范围内所获得的总效用

也会增加。如某人消费一个单位所获得的效用为 12,边际效用也是 12; 消费二个单位所获

得的总效用为 18,边际效用(即第二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6; 消费三个单位所获得的总
效用为 21,边际效用(即第三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3; 消费四个单位所获得的总效用为

22,边际效用(即第四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1。但当他消费五个单位所获得的总效用就没

有增加,仍为 22,边际效用(即第五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0。而第六个单位的消费不但不

能增加总效用,反而使总效用减少了 2 个单位,即边际效用为-2。

  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

随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负数时,总效

用就不再增加以至减少。这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效用是零或负数,意指对

于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就不再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以至还会引起讨厌和

损害。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

  总效用函数 TU = f(X)
                ,

  边际效用 MU = d TU/d X 。

  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MU = d TU/d X>0,表示 X 增加或减少,

TU 也相应增加或减少,故 dTU 与 dX 呈同方向变化,但到一定阶段,再增加商品消费时,

MU= dTU/dX<0,也即 dTU 与 dX 的变化方向相反。再从边际效用变化率来看,随着 X 的

数量递增,边际                            效用本身相应递减,即 dX

与 dMU 的符号                          相反,故其比值小于零。

  边际效用递                            减规律,也可以用几何座标

图来表示(图                                。
                                   3-1)
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

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另一种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

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最

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

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三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

  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

供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定理)的一种理论

观点。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

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

   五、总效用极大化和消费者均衡

  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量是一定的,消费者用这一定的货币来购买各种商品

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排。但一般的目标是要使他买进的各种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

当他所要买进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改变他的购买方式,这
时,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于均衡状态,即消费者均衡。

  那么怎样才能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买得的各种一定量的商品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呢?

我们假定:①消费者的偏好是给定的,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

知和既定的;②消费者决定买进各种消费品 X、Y 和 Z,X 的价格 PX、Y 的价格 PY 和 Z

的价格 PZ 是已知和既定的;③消费者的收入 M 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

这几种商品。

  于是问题归结为:他买进的 X、Y 和 Z 的数量应各为多少时,才能使他支出 M 买进的

X、Y 与 Z 提供的效用总和达于最大?

  由于收入(亦即他用来买进 X、Y 与 Z 的货币)是固定不变的,他买进某种商品的数量越

多相应地能够买进其他商品的数量就越少。而随着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与此同时,相应地递减的商品的数量使其际效用递增。为了使得他花费 M 元所换得的各种

商品效用之和即总效用达于极大值,他将调整其买进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将所购得边际效用

较低的那一单位的货币转过来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那一种商品,直到他买进的各种商品的边

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一种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之

边际效用都相等。

   X 的边际效用/PX = Y 的边际效用/PY = Z 的边际效用/PZ

                        = 单位货币(一元钱)的边际效用

  在这个时候,他花费一定量收入于 X、Y 和 Z 所得到的效用总和已达到极大值。如果

再改变这一组合,将把用于购买某种商品的钱去增加购买另一种商品,就会使得因少买前一

种商品所损失的效用,超过他多买后一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在这

时,他不会再改变其购入的 X、Y 和 Z 的数量,亦即消费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行为已达

到均衡状态。所购卖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
件。

  用更一般的形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写为:

  在 P1•X1 + P2•X2 + P3•X3 +……+ Pn•Xn = I 的限制条件下,

  MU1 /P1 = MU2/P2 = MU3 /P3 =……= MUn /Pn =λ

  式中,P1,P2,P3……P n 为种物品的价格;

  X1,X2,X3,…… Xn 为种物品的购买量;

  M 为消费者的收入,MU1,MU2,MU3,…… MUn 为 n 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λ 为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定理表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任一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高

(或提高)则需求量少(或减少),反之则反是。为什么消费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这样

的关系呢?这也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

  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获得效用,他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取决于他

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这也就是说,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货币表示了他用

货币所购买的物品的效用。例如,某消费者愿意以 2 元购买一本书或一斤苹果,这就说明一

本书或一斤苹果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

  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他从这

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根据边

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

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 七、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它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它表现在图 1-4 中,需求曲线以下 P1 以上的部分(即 FP1E 组成的三角形)
                                         。即消费者按照

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所有商品的价格,而这最后一个商品以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

大于最后一个商品,消费者没有对这大于的部分却没有付钱,这不付钱却能享用的部分就是

消费者的剩余。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

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即爱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

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有以下三个基本假定:

 第一,偏好的完全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 A 和 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

仅仅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 A 的偏好大于对 B 的偏好,对 A 的偏好小于对 B

的偏好,对 A 和 B 的偏好相同(A 和 B 是无差异的)
                             。

 第二,偏好的可传递性。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 A、B 和 C,如果某消费者已经作出判

断:对 A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 B 的偏好,对 B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对 C 的偏好。那么,该消费者必须作出对 A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 C 的偏好的

判断。

 第三,偏好的非饱和性。即多比少好。

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

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与无差
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 其中,X1 和 X2 分别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数量;

                                  X2
U 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这里的 U 只表示某一

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
                                  X2'   A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X2"         B     U
  (1)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
                                  0     X1'   X1"       X1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2)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不仅为负值,而且其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

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以 MRS 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1、△X2 各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变化量,则商品 1

                        X2
对商品 2 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 12
                        X1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 1 和商品 2 的变化量成反方向变动,为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

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

                              dX 2
  假定商品 1 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则 MRS 12
                              dX 1

  (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假定。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
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例如:

在上例中,随着消费者对苹果的消费量的连续等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苹果所

需放弃的梨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

  当消费者处于商品 l 的数量较少和商品 2 的数量较多时,会由于拥有较少商品 l 而对每

一单位的商品 l 更偏好,由于拥有较多商品 2 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 2 偏好程度较低,即商品

1 对商品 2 的边际替代率较大。

  随着消费者拥有的商品 1 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 1 的偏爱程度会越来越

低;同时,消费者拥有的商品 2 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 2 的偏爱程度会越

来越高。则每一单位的商品 1 所能替代的商品 2 的数量越来越少,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

减的。

  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

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但也存在着以下特

殊情况:

  1.完全互补品

  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与横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 MRS12=0,与纵轴平行

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 MRS12=∞。

  例:总是要按一副眼镜架和两个眼镜片的比例配合在一起,眼镜才能够被使用。只有在

直角形的顶点,眼镜架和眼镜片的比例固定不变,为 1:2,对消费者才能产生效用。

  2.完全替代品

  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MRS12 为一常数。
例:某消费者认为一瓶菠萝汁与一瓶芒果汁是无差异的,则菠萝汁与芒果汁的相互替代

比例固定不变,为 1:1。


                          第三节 预算线

  一、预算线的概念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

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方程为:P1X1+ P2X2=I

             P1      I
    或: X 2      X1
             P2      P2

  其中 I 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1 和 P2 分别为已知的商品 1 和商品 2 的价格,X1 和 X2

                                          I
分别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数量。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 1 的数量为        ,是预算线在横
                                          P1

                                I                 P1
轴的截距;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 2 的数量为           ,是预算线在纵轴的截距;      为
                                P2                P2

预算线的斜率,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

  二、预算线的变动

  消费者的收入 I 或商品价格 P1 和 P2 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预算线的变动有以

下四种情况:

  1. 预算线与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

  (1)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

发生平移。

  如图所示,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使预算线 AB 向右平移至 A’B’;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则使预算线 AB 向左平移至 A''B''。

  (2)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2.预算线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3)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

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

  (4)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

的斜率及相应截距变化。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

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

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

的预算线只有一条。

  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


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
                                               a 这时消费者会沿着AB线,减少
衡条件是:MRS12=P1/P2
                                               X2 2的购买而增加对X1的购买。
                                                对X
  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切点时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呢?从图上                         U3
                                               U U2
                                                1
可以看出,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 X1 与 X2 两种商品的组合          A a
才达到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效用最大。
                                          X2            E
  在比它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 U3 所代表的效用大于 U2,
                                                             b
但消费可能线 AB 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这说明达到 U3 效用
                                           0           X1    B   X1
水平的商品数量组合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图3-11消费者均衡

                                           b 这时消费者会沿着AB线,减少对
  而在比它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 U1,虽然 AB 线同它有两
                                           X1的购买而增加对X2的购买。
个交点 a 和 b,说明在 a 和 b 点上所购买的 X1 商品与 X2 商品
的数量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最大的组合,但 U1<U2。a 和 b 时 X1 商品与 X2 商品

的组合并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此外,U2 除 E 之外的其它各点也在 AB 线之外,即所要求

的 X1 商品与 X2 商品的数量组合也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例:“设计新的汽车”

    一辆汽车的两大特性是其款式设计(例如设计和内部特点)和其性能(例如汽油里

  程数和驾驶性能)。款式设计和性能都是受到人们关注的特性,一辆汽车的款式设计越

  好,性能越佳,其需求量就越大。然而,重新设计款式,提高性能,是要花钱的。应该

  怎样增加一辆汽车的特性呢?问题的答案部分地取决于生产成本,也取决于消费者对于

  汽车特性的偏好,汽车消费者组别的不同偏好可以影响其购买决定。有关美国汽车需求

  的一项新近的研究表明,在以往的 20 多年里,绝大多数消费者偏好的是款式而不是性

  能。

    考虑两个消费者组别,每个组别想花 10000 美元用于汽车的款式和性能(其余的钱

  用于此处不予讨论的其他汽车特性上),但对于款式和性能,每个组别有不同的偏好。

    下图显示了每个组别中的个人所面临的购车预算。第一组别,在款式和性能中偏好

  性能。通过在一条典型个人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之间寻找切点,可以发现,这一组别

  的消费者偏好这样一种汽车:其性能值 7000 美元,其款式值 3000 美元。而第二组别

  的消费者偏好性能值 2500 美元,款式值 7500 美元的汽车。统计研究已表明,大多数

  消费者属于第二组别。

    在获悉组别偏好的情况下,一家汽车公司就可以设计产品、制定销售计划了。一个

  具有潜在盈利的选择是,制造这样一种车型:它注重款式的程度略低于图 b 中个人所偏

  好的程度,但远高于图 a 中个人所偏好的程度,以吸引这两组人。第二个选择是:生产

  较多的、注重款式的汽车,生产少量的、注重性能的汽车。这两种选择都是上述对购车
偏好了解的结果。

 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导出

  序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推导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同样得到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

  价格—消费曲线用来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它是在消费者的偏好、

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的预算

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如图(a)所示,商品 X1 的价格 P1 发

生变化,从 P1 下降为 P1 ,再上升为 P1 ,
          0       '       "




相应的预算线从 AB 移至 AB’再移至 AB",

分别与无差异曲线 I1、2 和 I3 相切于均衡点
            I

E1、 2 和 E3。
   E       随着商品 1 的价格不断变化,

可以找到无数个消费者的均衡点。它们的

轨迹即价格-消费曲线 P.C.C.。在每一个均

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 1 的价格和商品 1

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均

衡点 E1、E2 和 E3,商品 1 的价格从 P1 下
                          0




降为 P1 再上升为 P1 ,则商品 1 的需求量由
      '       "



 0        '           "
X 1 增加为 X 1 再减少为 X 1 。将每一个 P1

值和相应均衡点上的 X1 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则得到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

曲线 X1=f(P1)
          ,如图(b)所示。图(b)中需求曲线 X1=f(P1)上的 A、B、C 点分别与

图(a)中的价格—消费曲线 P.C.C.上的均衡点 E1、E2 和 E3 相对应。




     二、收入的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也会改变消费者均衡的位置,并由此可以

得到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不同收入水平
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轨迹。可以用下图说明:

        X2

        A"
                        U3            收入—消费曲线
        A'        U2
                                 E3
              U1
        A                   E2
                   E1

        0                        B        B'   B"
                  X11 X12 X13                        X1

                                 图3-13

        (a)正常商品的收入消费曲线
   X2
         收入—消费曲线
   A"
                   E3

   A'


                       E2
   A
             E1
                                     B'        B"
   0
            X11 X13X12                          X1

                  B

   图3-13(b)劣等商品的收入消费曲线


  三、恩格尔曲线

  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

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为 X=f (I) 。其中,

I 为收入水平,X 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恩格尔曲线是如何得来的呢?在图 3—13 中的收入—消费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收入水

平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以商品 1 为例,当收入水平为 I1 时,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X11;当收入水平为 I2 时,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X12;当收入水平为 I3 时,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X13;  把这种一一对应的收入和需求量的组合描绘在相应的平面坐标图中,
          ……,

就可以得到恩格尔曲线,如图 3—14 所示。



   I       恩格尔曲线

           X1=f (I)




                          X1
   0
       a 正常品的恩格尔曲线


           I

                                   劣等品

                               ●
                                   正常品

                                   X1
           0
                      b

   图3—14 恩格尔曲线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其变化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发生变化。这里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

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

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

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二、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商品的两种效应:如下图所示,商品 X 的价格下降,表明在原来不变的收入水平

上,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 X,消费可能性线将变得更加平坦了。

  假设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 I,商品 Y 的价格不变为 PY。如果商品 X 的价格开始在 PX1

上,那未不买商品 Y,仅买商品 X 的最大量在 I/PX1 上,反之,仅买 Y 的最大点在 I/PY1,

初始的均衡点则在无差异曲线 U1 的 O1 点上,购买商品 X 的数量为 X1。

  当商品 X 的价格下降到 PX2 时,消费可能性线将向右旋转,表明在原来不变的收入水

平上,不买商品 Y,仅买商品 X 的数量由 I/PX1 移动至 I/PX2,均衡点就移动到效用水平较

高的无差异曲线 U2 的 O2 上,这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商品 X 的数量将由原来的 X1 增加到

X2 单位。

  消费可能性线的第一步转动,就形成图中
                                    商品Y
新的与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的线 FG—补偿预算
                            I/PY1     U1        U2
线,这条线的斜率与价格下降后的消费可能性

线的斜率相同,表明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已经发            F
                                           O1           O2
生了商品 X 降价后的变化,因为它与降价后的                              *
                                                O
无差异曲线平行。但是,消费者的支出水平却
                                0                        G
                                          X1    X*      X2
没有达到降价后的水平,因为消费者的实际支                                                  商品X
                                                I/PX1         I/PX2
出要低于降价后的水平,否则补偿预算线就要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与降价后的消费可能性线重合了。因为补偿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于 O*点,

这就表明消费者要实现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只要用补偿预算线表示的开支就够了。这就

是说。在 O*点上的商品 X 和 Y 的组合,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但是支出要节省的多。从

O1 到 O*的移动就是商品 X 的需求量由 X1 增加到 X*,其增加部分是由于商品 X 相对便宜,

增加商品 X 的消费,减少商品 Y 的消费,仍保持原来的满足程度的替代效应。

  第二步的移动,补偿预算线向降价后的实际预算线切点 O2 的移动。这种移动表明价格

下降后,消费者的名义收入不变,但其实际收入却从补偿预算线提高到降价后的实际预算线,

这种实际收入增加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表现为图中 X*到 X2 的移动。这种需求量的

增加是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而造成的。所以,X* X2 就是降价的收入效应。

  三、低档商品的两种效应

  按照正常商品两种效应分析的同样方法,
                   分析下

图(教材图 3-16)所表示的低档商品 X 的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商品 X 的价格下降后,其全部效应仍

然是 X'1X"1,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也从 a 点提高到 b

点,商品 X 替代效应仍然是 X1 X1' ,表明商品 X

便宜了,商品 X 的消费仍然增加,只是其幅度没有

正常商品那么大。商品 X 的收入效应为 X'1 X"1 ,

也就是商品 X 的收入效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也为低档商品性质所致。

  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动(教材图 3-17)。吉芬商品 X 降价后,其全部

效应仍然为 X'1X"1,均衡点也从 a 点移动到 b 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也提高了,但是,商

品 X 的消费的总量减少了。替代效应是 X"1X"'1,表明降价仍然增加商品 X 的需求。但是

由于商品 X 是吉芬商品,所以实际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大大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而增
加商品 Y 的需求。收入效应表现为从 c 点到 b 点的移动。由



          替代效应与价 收入效应与价   总效应与价格   需求曲线的
   商品类别
            格的关系   格的关系     的关系     形状




于吉芬商品不同于一般低档商品,所以,降价的总效应表现为

收入的负效应大于正的替代效应,其结果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明显减少。某些高档消费品,

比如珠宝、字画、古董之类等,也是一种价格与需求量同增同减的现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的分析与吉芬商品相同。




  价格下降对正常商品、一般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的影响

可以概括在下表中:
正常物品   反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物品   反方向变动   同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物品   反方向变动   同方向变动   同方向变动   向右上方倾斜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15)

第1章
第1章第1章
第1章
 
宏观答题卡
宏观答题卡宏观答题卡
宏观答题卡
 
14章答案
14章答案14章答案
14章答案
 
15章
15章15章
15章
 
微观经济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大纲微观经济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大纲
 
3基本信息
3基本信息3基本信息
3基本信息
 
第12章
第12章第12章
第12章
 
19章
19章19章
19章
 
7基本信息表
7基本信息表7基本信息表
7基本信息表
 
12基本信息表
12基本信息表12基本信息表
12基本信息表
 
王俊娟基本信息表
王俊娟基本信息表王俊娟基本信息表
王俊娟基本信息表
 
宏观经济学样卷
宏观经济学样卷宏观经济学样卷
宏观经济学样卷
 
第15章
第15章第15章
第15章
 
17章
17章17章
17章
 
第4章
第4章第4章
第4章
 

More from sias_economics (20)

期刊
期刊期刊
期刊
 
书籍
书籍书籍
书籍
 
期刊
期刊期刊
期刊
 
书籍
书籍书籍
书籍
 
徐晓基本信息表
徐晓基本信息表徐晓基本信息表
徐晓基本信息表
 
王俊娟基本信息表
王俊娟基本信息表王俊娟基本信息表
王俊娟基本信息表
 
王丽基本信息表
王丽基本信息表王丽基本信息表
王丽基本信息表
 
王丽基本信息表
王丽基本信息表王丽基本信息表
王丽基本信息表
 
杨艳琴基本信息表
杨艳琴基本信息表杨艳琴基本信息表
杨艳琴基本信息表
 
杨艳琴基本信息表
杨艳琴基本信息表杨艳琴基本信息表
杨艳琴基本信息表
 
21章
21章21章
21章
 
21章答案
21章答案21章答案
21章答案
 
22章
22章22章
22章
 
21章
21章21章
21章
 
20章答案
20章答案20章答案
20章答案
 
19章答案
19章答案19章答案
19章答案
 
19章
19章19章
19章
 
18章答案
18章答案18章答案
18章答案
 
18章
18章18章
18章
 
16章答案
16章答案16章答案
16章答案
 

第3章

  • 1. 检 查 者 年 月 日 班 次 上课日期 节 次 上课时数 累计时数 教学场所 章(节)目:第二章 效用论 课 题: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目的、要求:掌握“效用” “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的概念、掌握总效用与边际 、 、 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并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 析、掌握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并运用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 递减规律、 掌握预算线的概念及预算线的变动、 掌握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 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掌握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 效应 重点、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学时:6 学时 课前复习、提问 顺序 题 目 学生姓名 成绩
  • 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 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在度量效用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在此基础 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 异曲线分析法。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中普遍使用基数效用概念。基数是指 1、 3……, 2、 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 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例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 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 10 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 8 效用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 效用之和为 18 效用单位。 自 20 世纪 30 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中多使用序数效用概念。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 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例如:成绩列第一和第二,仅表明第 一优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各自的具体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 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沿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该消费者要回 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还是吃一顿麦当劳。并且,就分析消费者行 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可以减少
  • 3. 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 三、总效用、边际效用 根 据 上 述 对 效 用 的 理 解 , 总 效 用 是 所 有 各 单 位 的 效 用 加 总 , 即 : TU= Ux1+Ux2+Ux3+Ux4+Ux5。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如果 X 表示某种物品, 便是 X 的函数, TU 即 TU=f X) 如果有物品 X1、 X3、 ( , X2、 X4……Xn,那么总效用 TU=∑U xi (i=1, 3……n) 2, 。 这里总效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产品或劳务具有效用是形成产品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产品真正具有 价值是由物品的稀缺性,从而是由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可以简写为 MU) 决定的。 物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或 者换一种说法,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物品之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其 数学表达式为:MUX = △TUX/△X,假如商品 X 是无限可分的,这一公式还可以进一步表 述为:MUX = dTUX/dX。其中 MUX 为边际效用,TUX 为总效用,X 为商品数量。 决定商品价格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 200 多年前,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能比水 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 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萨缪尔森的“狗尾巴摇动狗身子” 。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般来说,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商品 X 的数量增加时,在一定范围内所获得的总效用 也会增加。如某人消费一个单位所获得的效用为 12,边际效用也是 12; 消费二个单位所获 得的总效用为 18,边际效用(即第二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6; 消费三个单位所获得的总
  • 4. 效用为 21,边际效用(即第三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3; 消费四个单位所获得的总效用为 22,边际效用(即第四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1。但当他消费五个单位所获得的总效用就没 有增加,仍为 22,边际效用(即第五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 0。而第六个单位的消费不但不 能增加总效用,反而使总效用减少了 2 个单位,即边际效用为-2。 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 随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负数时,总效 用就不再增加以至减少。这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效用是零或负数,意指对 于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就不再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以至还会引起讨厌和 损害。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 总效用函数 TU = f(X) , 边际效用 MU = d TU/d X 。 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MU = d TU/d X>0,表示 X 增加或减少, TU 也相应增加或减少,故 dTU 与 dX 呈同方向变化,但到一定阶段,再增加商品消费时, MU= dTU/dX<0,也即 dTU 与 dX 的变化方向相反。再从边际效用变化率来看,随着 X 的 数量递增,边际 效用本身相应递减,即 dX 与 dMU 的符号 相反,故其比值小于零。 边际效用递 减规律,也可以用几何座标 图来表示(图 。 3-1)
  • 5. 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 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另一种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 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最 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 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三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 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 供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定理)的一种理论 观点。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 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  五、总效用极大化和消费者均衡 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量是一定的,消费者用这一定的货币来购买各种商品 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排。但一般的目标是要使他买进的各种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 当他所要买进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改变他的购买方式,这
  • 6. 时,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于均衡状态,即消费者均衡。 那么怎样才能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买得的各种一定量的商品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呢? 我们假定:①消费者的偏好是给定的,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 知和既定的;②消费者决定买进各种消费品 X、Y 和 Z,X 的价格 PX、Y 的价格 PY 和 Z 的价格 PZ 是已知和既定的;③消费者的收入 M 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 这几种商品。 于是问题归结为:他买进的 X、Y 和 Z 的数量应各为多少时,才能使他支出 M 买进的 X、Y 与 Z 提供的效用总和达于最大? 由于收入(亦即他用来买进 X、Y 与 Z 的货币)是固定不变的,他买进某种商品的数量越 多相应地能够买进其他商品的数量就越少。而随着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与此同时,相应地递减的商品的数量使其际效用递增。为了使得他花费 M 元所换得的各种 商品效用之和即总效用达于极大值,他将调整其买进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将所购得边际效用 较低的那一单位的货币转过来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那一种商品,直到他买进的各种商品的边 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一种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之 边际效用都相等。 X 的边际效用/PX = Y 的边际效用/PY = Z 的边际效用/PZ = 单位货币(一元钱)的边际效用 在这个时候,他花费一定量收入于 X、Y 和 Z 所得到的效用总和已达到极大值。如果 再改变这一组合,将把用于购买某种商品的钱去增加购买另一种商品,就会使得因少买前一 种商品所损失的效用,超过他多买后一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在这 时,他不会再改变其购入的 X、Y 和 Z 的数量,亦即消费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行为已达 到均衡状态。所购卖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
  • 7. 件。 用更一般的形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写为: 在 P1•X1 + P2•X2 + P3•X3 +……+ Pn•Xn = I 的限制条件下, MU1 /P1 = MU2/P2 = MU3 /P3 =……= MUn /Pn =λ 式中,P1,P2,P3……P n 为种物品的价格; X1,X2,X3,…… Xn 为种物品的购买量; M 为消费者的收入,MU1,MU2,MU3,…… MUn 为 n 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λ 为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定理表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任一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高 (或提高)则需求量少(或减少),反之则反是。为什么消费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这样 的关系呢?这也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 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获得效用,他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取决于他 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这也就是说,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货币表示了他用 货币所购买的物品的效用。例如,某消费者愿意以 2 元购买一本书或一斤苹果,这就说明一 本书或一斤苹果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 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他从这 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根据边 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 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 七、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它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 8. 它表现在图 1-4 中,需求曲线以下 P1 以上的部分(即 FP1E 组成的三角形) 。即消费者按照 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所有商品的价格,而这最后一个商品以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 大于最后一个商品,消费者没有对这大于的部分却没有付钱,这不付钱却能享用的部分就是 消费者的剩余。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 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即爱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 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有以下三个基本假定:  第一,偏好的完全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 A 和 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 仅仅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 A 的偏好大于对 B 的偏好,对 A 的偏好小于对 B 的偏好,对 A 和 B 的偏好相同(A 和 B 是无差异的) 。  第二,偏好的可传递性。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 A、B 和 C,如果某消费者已经作出判 断:对 A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 B 的偏好,对 B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对 C 的偏好。那么,该消费者必须作出对 A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 C 的偏好的 判断。  第三,偏好的非饱和性。即多比少好。 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 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与无差
  • 9. 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 其中,X1 和 X2 分别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数量; X2 U 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这里的 U 只表示某一 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 X2' A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X2" B U (1)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 0 X1' X1" X1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2)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不仅为负值,而且其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 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以 MRS 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1、△X2 各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变化量,则商品 1 X2 对商品 2 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 12 X1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 1 和商品 2 的变化量成反方向变动,为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 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 dX 2 假定商品 1 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则 MRS 12 dX 1 (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假定。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
  • 10. 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例如: 在上例中,随着消费者对苹果的消费量的连续等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苹果所 需放弃的梨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 当消费者处于商品 l 的数量较少和商品 2 的数量较多时,会由于拥有较少商品 l 而对每 一单位的商品 l 更偏好,由于拥有较多商品 2 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 2 偏好程度较低,即商品 1 对商品 2 的边际替代率较大。 随着消费者拥有的商品 1 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 1 的偏爱程度会越来越 低;同时,消费者拥有的商品 2 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 2 的偏爱程度会越 来越高。则每一单位的商品 1 所能替代的商品 2 的数量越来越少,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 减的。 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 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但也存在着以下特 殊情况: 1.完全互补品 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与横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 MRS12=0,与纵轴平行 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 MRS12=∞。 例:总是要按一副眼镜架和两个眼镜片的比例配合在一起,眼镜才能够被使用。只有在 直角形的顶点,眼镜架和眼镜片的比例固定不变,为 1:2,对消费者才能产生效用。 2.完全替代品 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MRS12 为一常数。
  • 11. 例:某消费者认为一瓶菠萝汁与一瓶芒果汁是无差异的,则菠萝汁与芒果汁的相互替代 比例固定不变,为 1:1。 第三节 预算线 一、预算线的概念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 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方程为:P1X1+ P2X2=I P1 I 或: X 2 X1 P2 P2 其中 I 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1 和 P2 分别为已知的商品 1 和商品 2 的价格,X1 和 X2 I 分别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数量。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 1 的数量为 ,是预算线在横 P1 I P1 轴的截距;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 2 的数量为 ,是预算线在纵轴的截距; 为 P2 P2 预算线的斜率,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 二、预算线的变动 消费者的收入 I 或商品价格 P1 和 P2 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预算线的变动有以 下四种情况: 1. 预算线与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 (1)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 发生平移。 如图所示,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使预算线 AB 向右平移至 A’B’;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则使预算线 AB 向左平移至 A''B''。 (2)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 12. 2.预算线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3)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 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 (4)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 的斜率及相应截距变化。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 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 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 的预算线只有一条。 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 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 a 这时消费者会沿着AB线,减少 衡条件是:MRS12=P1/P2 X2 2的购买而增加对X1的购买。 对X 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切点时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呢?从图上 U3 U U2 1 可以看出,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 X1 与 X2 两种商品的组合 A a 才达到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效用最大。 X2 E 在比它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 U3 所代表的效用大于 U2, b 但消费可能线 AB 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这说明达到 U3 效用 0 X1 B X1 水平的商品数量组合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图3-11消费者均衡 b 这时消费者会沿着AB线,减少对 而在比它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 U1,虽然 AB 线同它有两 X1的购买而增加对X2的购买。 个交点 a 和 b,说明在 a 和 b 点上所购买的 X1 商品与 X2 商品
  • 13. 的数量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最大的组合,但 U1<U2。a 和 b 时 X1 商品与 X2 商品 的组合并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此外,U2 除 E 之外的其它各点也在 AB 线之外,即所要求 的 X1 商品与 X2 商品的数量组合也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例:“设计新的汽车” 一辆汽车的两大特性是其款式设计(例如设计和内部特点)和其性能(例如汽油里 程数和驾驶性能)。款式设计和性能都是受到人们关注的特性,一辆汽车的款式设计越 好,性能越佳,其需求量就越大。然而,重新设计款式,提高性能,是要花钱的。应该 怎样增加一辆汽车的特性呢?问题的答案部分地取决于生产成本,也取决于消费者对于 汽车特性的偏好,汽车消费者组别的不同偏好可以影响其购买决定。有关美国汽车需求 的一项新近的研究表明,在以往的 20 多年里,绝大多数消费者偏好的是款式而不是性 能。 考虑两个消费者组别,每个组别想花 10000 美元用于汽车的款式和性能(其余的钱 用于此处不予讨论的其他汽车特性上),但对于款式和性能,每个组别有不同的偏好。 下图显示了每个组别中的个人所面临的购车预算。第一组别,在款式和性能中偏好 性能。通过在一条典型个人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之间寻找切点,可以发现,这一组别 的消费者偏好这样一种汽车:其性能值 7000 美元,其款式值 3000 美元。而第二组别 的消费者偏好性能值 2500 美元,款式值 7500 美元的汽车。统计研究已表明,大多数 消费者属于第二组别。 在获悉组别偏好的情况下,一家汽车公司就可以设计产品、制定销售计划了。一个 具有潜在盈利的选择是,制造这样一种车型:它注重款式的程度略低于图 b 中个人所偏 好的程度,但远高于图 a 中个人所偏好的程度,以吸引这两组人。第二个选择是:生产 较多的、注重款式的汽车,生产少量的、注重性能的汽车。这两种选择都是上述对购车
  • 14. 偏好了解的结果。 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导出 序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推导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同样得到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 价格—消费曲线用来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它是在消费者的偏好、 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的预算 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 15. 如图(a)所示,商品 X1 的价格 P1 发 生变化,从 P1 下降为 P1 ,再上升为 P1 , 0 ' " 相应的预算线从 AB 移至 AB’再移至 AB", 分别与无差异曲线 I1、2 和 I3 相切于均衡点 I E1、 2 和 E3。 E 随着商品 1 的价格不断变化, 可以找到无数个消费者的均衡点。它们的 轨迹即价格-消费曲线 P.C.C.。在每一个均 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 1 的价格和商品 1 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均 衡点 E1、E2 和 E3,商品 1 的价格从 P1 下 0 降为 P1 再上升为 P1 ,则商品 1 的需求量由 ' " 0 ' " X 1 增加为 X 1 再减少为 X 1 。将每一个 P1 值和相应均衡点上的 X1 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则得到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 曲线 X1=f(P1) ,如图(b)所示。图(b)中需求曲线 X1=f(P1)上的 A、B、C 点分别与 图(a)中的价格—消费曲线 P.C.C.上的均衡点 E1、E2 和 E3 相对应。 二、收入的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也会改变消费者均衡的位置,并由此可以 得到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不同收入水平
  • 16. 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轨迹。可以用下图说明: X2 A" U3 收入—消费曲线 A' U2 E3 U1 A E2 E1 0 B B' B" X11 X12 X13 X1 图3-13 (a)正常商品的收入消费曲线 X2 收入—消费曲线 A" E3 A' E2 A E1 B' B" 0 X11 X13X12 X1 B 图3-13(b)劣等商品的收入消费曲线 三、恩格尔曲线 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 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为 X=f (I) 。其中, I 为收入水平,X 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恩格尔曲线是如何得来的呢?在图 3—13 中的收入—消费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收入水 平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以商品 1 为例,当收入水平为 I1 时,商品 1
  • 17. 的需求量为 X11;当收入水平为 I2 时,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X12;当收入水平为 I3 时,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X13; 把这种一一对应的收入和需求量的组合描绘在相应的平面坐标图中, ……, 就可以得到恩格尔曲线,如图 3—14 所示。 I 恩格尔曲线 X1=f (I) X1 0 a 正常品的恩格尔曲线 I 劣等品 ● 正常品 X1 0 b 图3—14 恩格尔曲线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其变化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发生变化。这里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 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 18.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 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 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二、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商品的两种效应:如下图所示,商品 X 的价格下降,表明在原来不变的收入水平 上,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 X,消费可能性线将变得更加平坦了。 假设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 I,商品 Y 的价格不变为 PY。如果商品 X 的价格开始在 PX1 上,那未不买商品 Y,仅买商品 X 的最大量在 I/PX1 上,反之,仅买 Y 的最大点在 I/PY1, 初始的均衡点则在无差异曲线 U1 的 O1 点上,购买商品 X 的数量为 X1。 当商品 X 的价格下降到 PX2 时,消费可能性线将向右旋转,表明在原来不变的收入水 平上,不买商品 Y,仅买商品 X 的数量由 I/PX1 移动至 I/PX2,均衡点就移动到效用水平较 高的无差异曲线 U2 的 O2 上,这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商品 X 的数量将由原来的 X1 增加到 X2 单位。 消费可能性线的第一步转动,就形成图中 商品Y 新的与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的线 FG—补偿预算 I/PY1 U1 U2 线,这条线的斜率与价格下降后的消费可能性 线的斜率相同,表明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已经发 F O1 O2 生了商品 X 降价后的变化,因为它与降价后的 * O 无差异曲线平行。但是,消费者的支出水平却 0 G X1 X* X2 没有达到降价后的水平,因为消费者的实际支 商品X I/PX1 I/PX2 出要低于降价后的水平,否则补偿预算线就要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 19. 与降价后的消费可能性线重合了。因为补偿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于 O*点, 这就表明消费者要实现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只要用补偿预算线表示的开支就够了。这就 是说。在 O*点上的商品 X 和 Y 的组合,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但是支出要节省的多。从 O1 到 O*的移动就是商品 X 的需求量由 X1 增加到 X*,其增加部分是由于商品 X 相对便宜, 增加商品 X 的消费,减少商品 Y 的消费,仍保持原来的满足程度的替代效应。 第二步的移动,补偿预算线向降价后的实际预算线切点 O2 的移动。这种移动表明价格 下降后,消费者的名义收入不变,但其实际收入却从补偿预算线提高到降价后的实际预算线, 这种实际收入增加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表现为图中 X*到 X2 的移动。这种需求量的 增加是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而造成的。所以,X* X2 就是降价的收入效应。 三、低档商品的两种效应 按照正常商品两种效应分析的同样方法, 分析下 图(教材图 3-16)所表示的低档商品 X 的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商品 X 的价格下降后,其全部效应仍 然是 X'1X"1,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也从 a 点提高到 b 点,商品 X 替代效应仍然是 X1 X1' ,表明商品 X 便宜了,商品 X 的消费仍然增加,只是其幅度没有 正常商品那么大。商品 X 的收入效应为 X'1 X"1 , 也就是商品 X 的收入效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也为低档商品性质所致。 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动(教材图 3-17)。吉芬商品 X 降价后,其全部 效应仍然为 X'1X"1,均衡点也从 a 点移动到 b 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也提高了,但是,商 品 X 的消费的总量减少了。替代效应是 X"1X"'1,表明降价仍然增加商品 X 的需求。但是 由于商品 X 是吉芬商品,所以实际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大大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而增
  • 20. 加商品 Y 的需求。收入效应表现为从 c 点到 b 点的移动。由 替代效应与价 收入效应与价 总效应与价格 需求曲线的 商品类别 格的关系 格的关系 的关系 形状 于吉芬商品不同于一般低档商品,所以,降价的总效应表现为 收入的负效应大于正的替代效应,其结果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明显减少。某些高档消费品, 比如珠宝、字画、古董之类等,也是一种价格与需求量同增同减的现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的分析与吉芬商品相同。 价格下降对正常商品、一般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的影响 可以概括在下表中:
  • 21. 正常物品 反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物品 反方向变动 同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物品 反方向变动 同方向变动 同方向变动 向右上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