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史记
 107 / 130
 29 段 4723 字
 121 种 34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史記 107
[西漢]司馬遷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107 列传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元元年[-140] 2 建元二年[-139] 1 建元六年[-135] 1 元光四年[-131] 1 元朔三年[-126] 1
地点 武安 29 颍川 4 长安 3
人物 灌夫 45 魏其侯 19 太后 17 武安侯 14 窦太后 8 太子 8 仲孺 5 颍阴侯 4
文官 丞相 38 太尉 9 御史大夫 7
武官 郎中令 2 大将军 2 校尉 1
其他 宗室 7 弃市 3 高祖 2
目錄
0
1
2
3
4
魏其武安侯 列传
魏其侯 窦婴者,孝文 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 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
位,为詹事詹事 。
梁孝王 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 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 ,酒酣,从容
言曰:「千秋之後传梁王 。」太后 驩。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 天下,父子相传,
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太后 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 除窦婴门
籍,不得入朝请 。
孝景三年,吴楚 反,上察宗室 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 亦惭。
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大将军 ,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 、栾布诸
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 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 ,
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朝议 大事,条
侯、魏其侯 ,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 ,使魏其侯 为太子 傅。孝景七年,栗太子 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
屏居蓝田 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能亲将军者,太后 也。今将军傅太子 ,太子 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
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 毋类矣。」魏其侯 然
之,乃遂起,朝请 如故。
主 作
主 名 地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號
主 主 主
礼
名 礼 主
武 名
建 地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主 主 主
亲 主
礼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桃侯免相,窦太后 数言魏其侯 。孝景帝 曰:「太后 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
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 卫绾为丞相丞相 。
武安侯 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魏其已为大将军大将军 後,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
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 贤
之。孝景崩,即日太子 立,称制,所镇抚所镇抚 多有田蚡宾客计筴,蚡弟田胜,皆以太后 弟,孝景後三
年封蚡为武安侯 ,胜为周阳侯 。
武安侯 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140],丞相丞相 绾
病免,上议置丞相丞相 、太尉太尉 。籍福说武安侯 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下士 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
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丞相 ,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丞相 ,将军必为太尉太尉 。太尉太尉 、丞相丞相 尊等耳,又有
让贤名。」武安侯 乃微言太后 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 为丞相丞相 ,武安侯 为太尉太尉 。籍福贺魏其
侯 ,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丞相 ;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
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魏其、武安 俱好儒术,推毂 赵绾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王臧为郎中令郎中令 。迎鲁申 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
国,除关,以礼为服制 ,以兴太平。举適诸窦宗室 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
尚公主 ,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 。太后 好黄老 之言,而魏其、武安 、赵绾、王臧等务
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 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139],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赵绾请无奏事东东
宫宫 。窦太后 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丞相 、太尉太尉 ,以柏至侯许昌 为丞相丞相 ,武彊
侯 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魏其、武安 由此以侯家居。
武安侯 虽不任职,以王太后 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 ,武
安 日益横。建元六年[-135],窦太后 崩,丞相丞相 昌、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 蚡
为丞相丞相 ,以大司农大司农 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天下士下士 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
武安 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 相,非痛折节
以礼诎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丞相 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
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 !」是
後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 ,自坐东乡 ,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 由此滋
骄,治宅甲诸第。田园 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
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魏其失窦太后 ,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将军独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
独厚遇灌将军。
灌将军夫者,颍阴 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 婴舍人舍人 ,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
灌孟。吴楚 反时,颍阴侯 灌何为将军,属太尉太尉 ,请灌孟为校尉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
阴侯 彊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
夫 不肯随丧归,奋曰:「原取吴王 若将军头军头 ,以报父之仇。」於是灌夫 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
所 善原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
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適有万金良药,故得无
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太
尉尉 ,太尉太尉 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 以此名闻天下。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建 武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地 礼 文 武 名
礼 礼
主 主 主 词 地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文
主 文 地
主 主 地
地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地
名
主
地 主 文
名 主 文 武
主
名 主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颍阴侯 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中郎将 。数月,坐法去。後家居长安 ,长安 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
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 天下交,劲兵处 ,故徙夫为淮阳太守淮阳太守 。建元元年[-140],入为太太
仆仆 。二年,夫与长乐卫尉长乐卫尉 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 昆弟也。上恐太后 诛夫,徙
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
灌夫 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
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 ,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文学 ,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
园 ,宗族 宾客为权利,横於颍川 。颍川 兒乃歌之曰:「颍水 清,灌氏宁;颍水 浊,灌氏族。
」
灌夫 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侍中 宾客益衰。及魏其侯 失势,亦欲倚灌夫 引绳批根 生平慕之後
弃之者。灌夫 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 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
相知晚 也。
灌夫 有服,过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从容曰:「吾欲与仲孺 过魏其侯 ,会仲孺 有服。」灌夫 曰:「将
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 ,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 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 许诺。灌夫 具
语魏其侯 如所谓武安侯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 ,夜洒埽,早帐具至旦。平明 ,令门下门下 候伺。
至日中,丞相丞相 不来。魏其谓灌夫 曰:「丞相丞相 岂忘之哉?」灌夫 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特前戏许灌夫 ,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丞相 尚卧。於是夫入见,曰:
「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 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
与仲孺 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 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不起,夫从坐上语
侵之。魏其乃扶灌夫 去,谢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卒饮至夜,极驩而去。
丞相丞相 尝使籍福请魏其城南田 。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不许。灌
夫 闻,怒,骂籍福。籍福恶两人有郄,乃谩自好谢丞相丞相 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已
而武安 闻魏其、灌夫 实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蚡事魏其无所不可,何爱数
顷田?且灌夫 何与也?吾不敢复求田。」武安 由此大怨灌夫 、魏其。
元光四年[-131]春,丞相丞相 言灌夫 家在颍川 ,横甚,民苦之。请案。上曰:「此丞相丞相 事,何请。」灌
夫 亦持丞相丞相 阴事,为奸利,受淮南王 金与语言。宾客居间,遂止,俱解。
夏,丞相丞相 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 诏,召列侯宗室 皆往贺。魏其侯 过灌夫 ,欲与俱。夫谢曰:
「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彊与俱。饮酒酣,武
安 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 为寿,独故人避席耳,馀半膝席。灌夫 不悦。起行酒,至武
安 ,武安 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 也,属之!」时武安 不肯。行酒
次至临汝侯 ,临汝侯 方与程不识 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 曰:「生平毁程不
识 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兒呫嗫耳语!」武安 谓灌夫 曰:「程李俱 东西宫 卫尉卫尉 ,
今众辱程将军,仲孺 独不为李将军地乎?」灌夫 曰:「今日斩头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
衣,稍稍去。魏其侯 去,麾灌夫 出。武安 遂怒曰:「此吾骄灌夫 罪。」乃令骑留灌夫 。灌
夫 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 项令谢。夫愈怒,不肯谢。武安 乃麾骑缚夫置传舍 ,召长长
史史 曰:「今日召宗室 ,有诏。」劾灌夫 骂坐不敬,系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
属,皆得弃市 罪。魏其侯 大媿,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武安 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
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阴 事。
主 武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武 主 主
地
名
词
文
名 礼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主 名 词
名 礼
词
名 文 文 名 主 名 名
主 主 地 名
主 主 礼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名 文
地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主
文 主 礼 主 名
文 文
地 主 名
地 地 主 地
主 主 名 主
名 地 名 名 衙 文
名 名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处
文 礼 名
葬 主 地
地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目錄
22
23
24
25
26
27
28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 。夫人谏魏其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丞相 ,与太后 家忤,宁可救邪?」魏其侯 曰:
「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 独死,婴独生。」乃匿其家,窃出上书。立召入,
具言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
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 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丞相 以他事诬罪之。武安 又盛毁灌夫 所为横恣,
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丞相 短。武安 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
狗马田宅。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
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於是上问朝臣:「两
人孰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
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丞相 亦言灌夫 通奸猾,
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 ,凌轹宗室 ,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
披』,丞相丞相 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主爵都尉 汲黯 是魏其。内史内史 郑当时是魏其,後不敢坚对。馀
皆莫敢对。上怒内史内史 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 ,吾并斩若属
矣。」即罢起入,上食太后 。太后 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太后 怒,不食,曰:「今我在
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後,皆鱼肉之矣。且帝宁 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後,
是属宁有可信者乎?」上谢曰:「俱宗室 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郎中
令令 石建 为上别言两人事。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韩御御
史史 良久谓丞相丞相 曰:「君何不自喜?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
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多君 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今人毁君,君亦
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武安 谢罪曰:「争时急,不知出此。」
於是上使御史御史 簿责魏其所言灌夫 ,颇不雠,欺谩。劾系都司空司空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
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 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
之,幸得复召见 。书奏书奏 上,而案尚书尚书 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
帝 诏,罪当弃市 。五年十月,悉论灌夫 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闻
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 渭城 。
其春,武安侯 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 共守,欲杀之。竟死。子恬嗣。元
朔三年[-126],武安侯 坐衣襜褕 入宫,不敬。
淮南王 安谋反 觉,治。王前朝,武安侯 为太尉太尉 ,时迎王至霸上 ,谓王曰:「上未有太子 ,大
王最贤,高祖 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淮南王 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
安 ,特为太后 故耳。及闻淮南王 金事,上曰:「使武安侯 在者,族矣。」
太史公太史公 曰:魏其、武安 皆以外戚 重,灌夫 用一时决筴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 ,武安 之贵在
日月之际。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 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武安 负贵而好权,杯酒责
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
窦婴、田蚡,势利相雄。咸倚外戚 ,或恃军功。灌夫 自喜,引重其中。意气杯酒,䔽辟睨两宫。事
竟不直,冤哉二公!
名 文 主 主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文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礼
文 武 名 文
文 地 词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武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礼 文 文
主 葬 名
葬 地
主 名
主 衣
主 法 主 文 地 主
號 主
地 主 主 主
文 地 礼 名 名 地
名 地
礼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helloiac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helloiac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helloiac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helloiac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helloiac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helloiac
 
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helloiac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helloiac
 
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helloiac
 
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
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
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
helloiac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helloiac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helloiac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helloiac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helloiac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helloiac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What's hot (20)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新唐書 198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
 
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北齊書 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明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
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
後漢書 106 志第六 礼仪下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晉書 078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晉書 089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Similar to 史記 107 列传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helloiac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helloiac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helloiac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helloiac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helloiac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helloiac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helloiac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helloiac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helloiac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helloiac
 
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helloiac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helloiac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helloiac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helloiac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107 列传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20)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8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魏書 076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史記 107 列传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107 / 130  29 段 4723 字  121 种 34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史記 107 [西漢]司馬遷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107 列传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元元年[-140] 2 建元二年[-139] 1 建元六年[-135] 1 元光四年[-131] 1 元朔三年[-126] 1 地点 武安 29 颍川 4 长安 3 人物 灌夫 45 魏其侯 19 太后 17 武安侯 14 窦太后 8 太子 8 仲孺 5 颍阴侯 4 文官 丞相 38 太尉 9 御史大夫 7 武官 郎中令 2 大将军 2 校尉 1 其他 宗室 7 弃市 3 高祖 2 目錄 0 1 2 3 4 魏其武安侯 列传 魏其侯 窦婴者,孝文 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 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 位,为詹事詹事 。 梁孝王 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 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 ,酒酣,从容 言曰:「千秋之後传梁王 。」太后 驩。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 天下,父子相传, 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太后 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 除窦婴门 籍,不得入朝请 。 孝景三年,吴楚 反,上察宗室 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 亦惭。 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大将军 ,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 、栾布诸 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 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 , 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朝议 大事,条 侯、魏其侯 ,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 ,使魏其侯 为太子 傅。孝景七年,栗太子 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 屏居蓝田 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能亲将军者,太后 也。今将军傅太子 ,太子 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 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 毋类矣。」魏其侯 然 之,乃遂起,朝请 如故。 主 作 主 名 地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號 主 主 主 礼 名 礼 主 武 名 建 地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主 主 主 亲 主 礼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桃侯免相,窦太后 数言魏其侯 。孝景帝 曰:「太后 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 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 卫绾为丞相丞相 。 武安侯 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魏其已为大将军大将军 後,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 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 贤 之。孝景崩,即日太子 立,称制,所镇抚所镇抚 多有田蚡宾客计筴,蚡弟田胜,皆以太后 弟,孝景後三 年封蚡为武安侯 ,胜为周阳侯 。 武安侯 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140],丞相丞相 绾 病免,上议置丞相丞相 、太尉太尉 。籍福说武安侯 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下士 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 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丞相 ,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丞相 ,将军必为太尉太尉 。太尉太尉 、丞相丞相 尊等耳,又有 让贤名。」武安侯 乃微言太后 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 为丞相丞相 ,武安侯 为太尉太尉 。籍福贺魏其 侯 ,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丞相 ;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 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魏其、武安 俱好儒术,推毂 赵绾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王臧为郎中令郎中令 。迎鲁申 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 国,除关,以礼为服制 ,以兴太平。举適诸窦宗室 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 尚公主 ,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 。太后 好黄老 之言,而魏其、武安 、赵绾、王臧等务 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 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139],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赵绾请无奏事东东 宫宫 。窦太后 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丞相 、太尉太尉 ,以柏至侯许昌 为丞相丞相 ,武彊 侯 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魏其、武安 由此以侯家居。 武安侯 虽不任职,以王太后 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 ,武 安 日益横。建元六年[-135],窦太后 崩,丞相丞相 昌、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 蚡 为丞相丞相 ,以大司农大司农 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天下士下士 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 武安 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 相,非痛折节 以礼诎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丞相 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 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 !」是 後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 ,自坐东乡 ,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 由此滋 骄,治宅甲诸第。田园 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 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魏其失窦太后 ,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将军独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 独厚遇灌将军。 灌将军夫者,颍阴 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 婴舍人舍人 ,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 灌孟。吴楚 反时,颍阴侯 灌何为将军,属太尉太尉 ,请灌孟为校尉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 阴侯 彊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 夫 不肯随丧归,奋曰:「原取吴王 若将军头军头 ,以报父之仇。」於是灌夫 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 所 善原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 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適有万金良药,故得无 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太 尉尉 ,太尉太尉 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 以此名闻天下。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建 武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地 礼 文 武 名 礼 礼 主 主 主 词 地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文 主 文 地 主 主 地 地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地 名 主 地 主 文 名 主 文 武 主 名 主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颍阴侯 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中郎将 。数月,坐法去。後家居长安 ,长安 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 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 天下交,劲兵处 ,故徙夫为淮阳太守淮阳太守 。建元元年[-140],入为太太 仆仆 。二年,夫与长乐卫尉长乐卫尉 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 昆弟也。上恐太后 诛夫,徙 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 灌夫 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 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 ,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文学 ,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 园 ,宗族 宾客为权利,横於颍川 。颍川 兒乃歌之曰:「颍水 清,灌氏宁;颍水 浊,灌氏族。 」 灌夫 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侍中 宾客益衰。及魏其侯 失势,亦欲倚灌夫 引绳批根 生平慕之後 弃之者。灌夫 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 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 相知晚 也。 灌夫 有服,过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从容曰:「吾欲与仲孺 过魏其侯 ,会仲孺 有服。」灌夫 曰:「将 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 ,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 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 许诺。灌夫 具 语魏其侯 如所谓武安侯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 ,夜洒埽,早帐具至旦。平明 ,令门下门下 候伺。 至日中,丞相丞相 不来。魏其谓灌夫 曰:「丞相丞相 岂忘之哉?」灌夫 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特前戏许灌夫 ,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丞相 尚卧。於是夫入见,曰: 「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 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 与仲孺 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 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不起,夫从坐上语 侵之。魏其乃扶灌夫 去,谢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卒饮至夜,极驩而去。 丞相丞相 尝使籍福请魏其城南田 。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不许。灌 夫 闻,怒,骂籍福。籍福恶两人有郄,乃谩自好谢丞相丞相 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已 而武安 闻魏其、灌夫 实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蚡事魏其无所不可,何爱数 顷田?且灌夫 何与也?吾不敢复求田。」武安 由此大怨灌夫 、魏其。 元光四年[-131]春,丞相丞相 言灌夫 家在颍川 ,横甚,民苦之。请案。上曰:「此丞相丞相 事,何请。」灌 夫 亦持丞相丞相 阴事,为奸利,受淮南王 金与语言。宾客居间,遂止,俱解。 夏,丞相丞相 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 诏,召列侯宗室 皆往贺。魏其侯 过灌夫 ,欲与俱。夫谢曰: 「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 ,丞相丞相 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彊与俱。饮酒酣,武 安 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 为寿,独故人避席耳,馀半膝席。灌夫 不悦。起行酒,至武 安 ,武安 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 也,属之!」时武安 不肯。行酒 次至临汝侯 ,临汝侯 方与程不识 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 曰:「生平毁程不 识 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兒呫嗫耳语!」武安 谓灌夫 曰:「程李俱 东西宫 卫尉卫尉 , 今众辱程将军,仲孺 独不为李将军地乎?」灌夫 曰:「今日斩头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 衣,稍稍去。魏其侯 去,麾灌夫 出。武安 遂怒曰:「此吾骄灌夫 罪。」乃令骑留灌夫 。灌 夫 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 项令谢。夫愈怒,不肯谢。武安 乃麾骑缚夫置传舍 ,召长长 史史 曰:「今日召宗室 ,有诏。」劾灌夫 骂坐不敬,系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 属,皆得弃市 罪。魏其侯 大媿,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武安 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 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阴 事。 主 武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武 主 主 地 名 词 文 名 礼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主 名 词 名 礼 词 名 文 文 名 主 名 名 主 主 地 名 主 主 礼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名 文 地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主 文 主 礼 主 名 文 文 地 主 名 地 地 主 地 主 主 名 主 名 地 名 名 衙 文 名 名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处 文 礼 名 葬 主 地 地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籍海淘浪是什么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目錄 22 23 24 25 26 27 28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 。夫人谏魏其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丞相 ,与太后 家忤,宁可救邪?」魏其侯 曰: 「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 独死,婴独生。」乃匿其家,窃出上书。立召入, 具言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 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 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丞相 以他事诬罪之。武安 又盛毁灌夫 所为横恣, 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丞相 短。武安 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 狗马田宅。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 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於是上问朝臣:「两 人孰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 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丞相 亦言灌夫 通奸猾, 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 ,凌轹宗室 ,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 披』,丞相丞相 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主爵都尉 汲黯 是魏其。内史内史 郑当时是魏其,後不敢坚对。馀 皆莫敢对。上怒内史内史 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 ,吾并斩若属 矣。」即罢起入,上食太后 。太后 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太后 怒,不食,曰:「今我在 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後,皆鱼肉之矣。且帝宁 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後, 是属宁有可信者乎?」上谢曰:「俱宗室 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郎中 令令 石建 为上别言两人事。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韩御御 史史 良久谓丞相丞相 曰:「君何不自喜?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 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多君 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今人毁君,君亦 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武安 谢罪曰:「争时急,不知出此。」 於是上使御史御史 簿责魏其所言灌夫 ,颇不雠,欺谩。劾系都司空司空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 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 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 之,幸得复召见 。书奏书奏 上,而案尚书尚书 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 帝 诏,罪当弃市 。五年十月,悉论灌夫 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闻 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 渭城 。 其春,武安侯 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 共守,欲杀之。竟死。子恬嗣。元 朔三年[-126],武安侯 坐衣襜褕 入宫,不敬。 淮南王 安谋反 觉,治。王前朝,武安侯 为太尉太尉 ,时迎王至霸上 ,谓王曰:「上未有太子 ,大 王最贤,高祖 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淮南王 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 安 ,特为太后 故耳。及闻淮南王 金事,上曰:「使武安侯 在者,族矣。」 太史公太史公 曰:魏其、武安 皆以外戚 重,灌夫 用一时决筴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 ,武安 之贵在 日月之际。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 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武安 负贵而好权,杯酒责 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 窦婴、田蚡,势利相雄。咸倚外戚 ,或恃军功。灌夫 自喜,引重其中。意气杯酒,䔽辟睨两宫。事 竟不直,冤哉二公! 名 文 主 主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文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礼 文 武 名 文 文 地 词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武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礼 文 文 主 葬 名 葬 地 主 名 主 衣 主 法 主 文 地 主 號 主 地 主 主 主 文 地 礼 名 名 地 名 地 礼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1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