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史记
 071 / 130
 22 段 4002 字
 106 种 27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史記 071
[西漢]司馬遷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71 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宜阳 9 广河 4 下蔡 4 武遂 3 西河 3
人物 甘茂 43 樗里 27 公孙奭 10 曾参 8 惠王 8 太子 7 楚王 6 苏代 6
文官 上卿 4 左右丞 1 令尹 1
武官 右更 1
其他 昭王 6 武王 5 再拜 2
目錄
0
1
2
3
4
5
樗里 子甘茂 列传
樗里 子者,名疾,秦惠王 之弟也,与惠王 异母。母,韩女也。樗里 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
囊」。
秦惠王 八年,爵樗里 子右更右更 ,使将而伐曲沃 ,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 二十五年,
使樗里 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 地。秦封樗
里 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 卒,太子 武王 立,逐张仪 、魏章,而以樗里 子、甘茂 为左右丞左右丞 相。秦使甘茂 攻
韩,拔宜阳 。使樗里 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 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
腾 为周说楚王 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
公 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 ,使樗里 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
故使长戟居前,彊弩在後,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 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
」楚王 乃悦。
秦武王 卒,昭王 立,樗里 子又益尊重。
名 名 作
名 主 主 名
主 名 武 地 主
名 地
名
主 主 號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主
政 主
主 词 名
礼
主
主 號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昭王 元年,樗里 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 。胡衍 为蒲谓樗里 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
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
河 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彊。魏彊之日,西河 之外必危矣。且秦王 将观公之
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 子曰:「柰何?」胡衍 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
德卫君。」樗里 子曰:「善。」胡衍 入蒲,谓其守曰:「樗里 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
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 曰:「原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於卫君,
使子为南面。」故胡衍 受金於蒲以自贵於卫。於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 ,皮氏 未降,又去。
昭王 七年,樗里 子卒,葬于渭南 章台 之东。曰:「後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 子
疾室在於昭王 庙西渭南 阴乡 樗里 ,故俗谓之樗里 子。至汉兴,长乐宫 在其东,未央宫 在其
西,武库 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
甘茂 者,下蔡 人也。事下蔡 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因张仪 、樗里 子而求见秦惠王 。王见而
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 定汉中 地。
惠王 卒,武王 立。张仪 、魏章去,东之魏。蜀侯煇、相壮反,秦使甘茂 定蜀。还,而以甘
茂 为左丞相左丞相 ,以樗里 子为右丞相右丞相 。
秦武王 三年,谓甘茂 曰:「寡人欲容车 通三川 ,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 曰:「请
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 ,谓向寿曰:「子归,言之於王曰『魏听臣矣,然原
王 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 於息壤。甘茂至 ,王问其故。对
曰:「宜阳 ,大县也,上党 、南阳 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
难。昔曾参 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 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
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投杼下
机,逾墙而走。夫以曾参 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 ,王之信臣
又不如曾参 之母信著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 西并巴蜀 之地,北开西
河 之外,南取上庸 ,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 令乐羊将而攻中山 ,三年而拔之。乐羊
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 稽首 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
臣也。樗里 子、公孙奭 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 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
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丞相 甘茂将兵伐宜阳 。五月而不拔,樗里 子、公孙奭 果争
之。武王 召甘茂 ,欲罢兵 。甘茂 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 击
之。斩首 六万,遂拔宜阳 。韩襄王 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武王 竟至周,而卒於周。其弟立,为昭王 。王母宣太后 ,楚女也。楚怀王 怨前秦 败楚於丹
阳 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 。韩使公仲侈告急於秦。秦昭王 新立,太后 楚人,不肯救。公仲
因甘茂 ,茂为韩言於秦昭王 曰:「公仲方有得秦 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 围,秦师不下殽,公仲
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於楚。楚、韩为一,魏氏 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
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 曰:「善。」乃下师於殽以救韩。楚兵去。
號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號 名 地 名 名
號 地 地 名 名 地 处
营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主
名 地
主 號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器 地 名
地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主 地
礼 礼
名 名 主
文 地 名 名
號 名 军 名 名
法 地 主
號 號 主 主 政
地 名 主 主
名 主 地 名
名
主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2
13
14
15
16
17
秦使向寿平宜阳 ,而使樗里 子、甘茂 伐魏皮氏 。向寿者,宣太后 外族也,而与昭王 少相长,故
任用。向寿如楚,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向寿为秦守宜阳 ,将以伐韩。韩公仲使苏代 谓向寿
曰:「禽困覆车 。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令
尹尹 以杜阳 。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韩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阏於秦。原公孰虑之也。」向寿
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寿谒之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苏代 对曰:「原有谒於公。人曰
贵其所以贵者贵。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奭 ;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 。今二人者皆不得亲於秦事,
而公独与王主 断於国者何?彼有以失之也。公孙奭 党於韩,而甘茂 党於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
彊而公党於楚,是与公孙奭 、甘茂 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善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
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楚,如此则无患矣。韩氏 必先以国从公孙奭 而後委国於甘茂 。
韩,公之雠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僻雠也。」向寿曰:「然,吾甚欲韩合。」对曰:「甘
茂 许公仲以武遂 ,反宜阳 之民,今公徒收之,甚难。」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 终不可得也?」
对曰:「公奚不以秦为韩求颍川 於楚?此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於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
而不得,是韩楚 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彊,而公徐过楚以收韩,此利於秦。」向寿曰:「柰
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 欲以魏取齐,公孙奭 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 以为功,收楚韩以安
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奭 、甘茂 无事也。」
甘茂 竟言秦昭王 ,以武遂 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 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 由此怨,谗甘
茂 。茂惧,辍伐魏蒲阪 ,亡去。樗里 子与魏讲,罢兵 。
甘茂 之亡秦奔齐,逢苏代 。代为齐使於秦。甘茂 曰:「臣得罪於秦,惧而遯逃,无所容迹。臣闻
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馀,子可分我馀光,无损子明而得一
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 在焉,原君以馀光振之。」苏代 许诺。遂致使於
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 ,非常士也。其居於秦,累世重矣。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
知之。彼以齐约韩魏 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 曰:「然则柰何?」苏代 曰:「王不若重其
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秦王 曰:「善。」即赐之上卿上卿 ,以相印迎之
於齐。甘茂 不往。苏代 谓齐湣王曰:「夫甘茂 ,贤人也。今秦赐之上卿上卿 ,以相印迎之。甘茂 德
王 之赐,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 曰:「善。」即位之上卿上卿 而处之。秦因
复甘茂 之家以市於齐。
齐使甘茂 於楚,楚怀王 新与秦合婚而驩。而秦闻甘茂 在楚,使人谓楚王 曰:「原送甘茂 於秦。
」楚王 问於范蜎曰:「寡人欲置相於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楚王 曰:「寡人欲
相甘茂 ,可乎?」对曰:「不可。夫史举,下蔡 之监门监门 也,大不为事君,小不为家室,以苟贱不
廉闻於世,甘茂 事之顺焉。故惠王 之明,武王 之察,张仪 之辩,而甘茂 事之,取十官而无罪。
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 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於越,而内行章
义 之难,越国 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 。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 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
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然则王若欲置相於秦,则莫若向寿者可。夫向寿之於秦王 ,亲
也,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以听事。王必相向寿於秦,则楚国 之利也。」於是使使请秦相向寿於
秦。秦卒相向寿。而甘茂 竟不得复入秦,卒於魏。
甘茂 有孙曰甘罗。
甘罗者,甘茂 孙也。茂既死後,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
地 名 名 名 主 號
地 名
器
文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主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军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主 主 文
名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主
名 地 文
名 主 號 名 名
政
地 政 地 政
主
政
名
名
名 名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目錄
18
19
20
21
秦始皇帝 使刚成君蔡泽 於燕,三年而燕王 喜使太子 丹入质於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
以广河 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 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
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
令刚成君蔡泽 事燕三年,燕太子 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 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
二岁於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於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卿曰:「武安
君 南挫彊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於
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
「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 难之,去咸阳 七里而立死於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
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於始皇曰:「昔甘
茂 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原先
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 ,使甘罗於赵。赵襄王 郊迎 甘罗。甘罗说赵王 曰:「王闻燕太
子 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 丹入秦者,燕
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
而广河 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 间,请归燕太子 ,与彊赵攻弱燕。」赵王 立自割五城以广
河 间。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 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上卿 ,复以始甘茂 田宅赐之。
太史公太史公 曰:樗里 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称其智,故颇采焉。甘茂 起下蔡 闾阎,显名诸侯,
重彊齐楚。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 之策士也。方秦之彊时,
天下尤趋谋诈哉
严君名疾,厥号「智囊」。既亲且重,称兵外攘。甘茂 并相,初佐魏章。始推向寿,乃攻宜阳 。甘
罗妙岁,卒起张唐。
主 名 主 主
地 主
名 主
名
主
主
主 地
名
礼 主 礼 主
主 主
地 地 主 主
地 主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代
名 地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helloiac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helloiac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helloiac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helloiac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
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
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helloiac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helloiac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helloiac
 
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
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
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helloiac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Yen-yanjifeng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helloiac
 
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
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
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helloiac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helloiac
 
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helloiac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helloiac
 
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helloiac
 

What's hot (20)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
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
史記 005 本纪第五 秦本纪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
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
史記 092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列传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15、第二编第二章汉文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
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
史記 039 世家第九 晋世家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漢書 045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漢書 002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Similar to 史記 071 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helloiac
 
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helloiac
 
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
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
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helloiac
 
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helloiac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helloiac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helloiac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helloiac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helloiac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helloiac
 
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helloiac
 
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helloiac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helloiac
 
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
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
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helloiac
 
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helloiac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helloiac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helloiac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helloiac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071 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20)

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史記 052 世家第二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史記 097 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
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
史記 069 列传第九 苏秦列传
 
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史記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漢書 076 卷六十四上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漢書 087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
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
史記 033 世家第三 鲁周公世家
 
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新唐書 085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記 112 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史記 071 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071 / 130  22 段 4002 字  106 种 27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史記 071 [西漢]司馬遷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71 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宜阳 9 广河 4 下蔡 4 武遂 3 西河 3 人物 甘茂 43 樗里 27 公孙奭 10 曾参 8 惠王 8 太子 7 楚王 6 苏代 6 文官 上卿 4 左右丞 1 令尹 1 武官 右更 1 其他 昭王 6 武王 5 再拜 2 目錄 0 1 2 3 4 5 樗里 子甘茂 列传 樗里 子者,名疾,秦惠王 之弟也,与惠王 异母。母,韩女也。樗里 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 囊」。 秦惠王 八年,爵樗里 子右更右更 ,使将而伐曲沃 ,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 二十五年, 使樗里 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 地。秦封樗 里 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 卒,太子 武王 立,逐张仪 、魏章,而以樗里 子、甘茂 为左右丞左右丞 相。秦使甘茂 攻 韩,拔宜阳 。使樗里 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 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 腾 为周说楚王 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 公 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 ,使樗里 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 故使长戟居前,彊弩在後,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 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 」楚王 乃悦。 秦武王 卒,昭王 立,樗里 子又益尊重。 名 名 作 名 主 主 名 主 名 武 地 主 名 地 名 主 主 號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主 政 主 主 词 名 礼 主 主 號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昭王 元年,樗里 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 。胡衍 为蒲谓樗里 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 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 河 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彊。魏彊之日,西河 之外必危矣。且秦王 将观公之 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 子曰:「柰何?」胡衍 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 德卫君。」樗里 子曰:「善。」胡衍 入蒲,谓其守曰:「樗里 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 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 曰:「原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於卫君, 使子为南面。」故胡衍 受金於蒲以自贵於卫。於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 ,皮氏 未降,又去。 昭王 七年,樗里 子卒,葬于渭南 章台 之东。曰:「後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 子 疾室在於昭王 庙西渭南 阴乡 樗里 ,故俗谓之樗里 子。至汉兴,长乐宫 在其东,未央宫 在其 西,武库 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 甘茂 者,下蔡 人也。事下蔡 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因张仪 、樗里 子而求见秦惠王 。王见而 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 定汉中 地。 惠王 卒,武王 立。张仪 、魏章去,东之魏。蜀侯煇、相壮反,秦使甘茂 定蜀。还,而以甘 茂 为左丞相左丞相 ,以樗里 子为右丞相右丞相 。 秦武王 三年,谓甘茂 曰:「寡人欲容车 通三川 ,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 曰:「请 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 ,谓向寿曰:「子归,言之於王曰『魏听臣矣,然原 王 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 於息壤。甘茂至 ,王问其故。对 曰:「宜阳 ,大县也,上党 、南阳 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 难。昔曾参 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 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 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投杼下 机,逾墙而走。夫以曾参 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 ,王之信臣 又不如曾参 之母信著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 西并巴蜀 之地,北开西 河 之外,南取上庸 ,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 令乐羊将而攻中山 ,三年而拔之。乐羊 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 稽首 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 臣也。樗里 子、公孙奭 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 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 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丞相 甘茂将兵伐宜阳 。五月而不拔,樗里 子、公孙奭 果争 之。武王 召甘茂 ,欲罢兵 。甘茂 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 击 之。斩首 六万,遂拔宜阳 。韩襄王 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武王 竟至周,而卒於周。其弟立,为昭王 。王母宣太后 ,楚女也。楚怀王 怨前秦 败楚於丹 阳 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 。韩使公仲侈告急於秦。秦昭王 新立,太后 楚人,不肯救。公仲 因甘茂 ,茂为韩言於秦昭王 曰:「公仲方有得秦 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 围,秦师不下殽,公仲 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於楚。楚、韩为一,魏氏 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 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 曰:「善。」乃下师於殽以救韩。楚兵去。 號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號 名 地 名 名 號 地 地 名 名 地 处 营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主 名 地 主 號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器 地 名 地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主 地 礼 礼 名 名 主 文 地 名 名 號 名 军 名 名 法 地 主 號 號 主 主 政 地 名 主 主 名 主 地 名 名 主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2 13 14 15 16 17 秦使向寿平宜阳 ,而使樗里 子、甘茂 伐魏皮氏 。向寿者,宣太后 外族也,而与昭王 少相长,故 任用。向寿如楚,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向寿为秦守宜阳 ,将以伐韩。韩公仲使苏代 谓向寿 曰:「禽困覆车 。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令 尹尹 以杜阳 。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韩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阏於秦。原公孰虑之也。」向寿 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寿谒之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苏代 对曰:「原有谒於公。人曰 贵其所以贵者贵。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奭 ;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 。今二人者皆不得亲於秦事, 而公独与王主 断於国者何?彼有以失之也。公孙奭 党於韩,而甘茂 党於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 彊而公党於楚,是与公孙奭 、甘茂 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善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 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楚,如此则无患矣。韩氏 必先以国从公孙奭 而後委国於甘茂 。 韩,公之雠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僻雠也。」向寿曰:「然,吾甚欲韩合。」对曰:「甘 茂 许公仲以武遂 ,反宜阳 之民,今公徒收之,甚难。」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 终不可得也?」 对曰:「公奚不以秦为韩求颍川 於楚?此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於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 而不得,是韩楚 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彊,而公徐过楚以收韩,此利於秦。」向寿曰:「柰 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 欲以魏取齐,公孙奭 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 以为功,收楚韩以安 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奭 、甘茂 无事也。」 甘茂 竟言秦昭王 ,以武遂 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 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 由此怨,谗甘 茂 。茂惧,辍伐魏蒲阪 ,亡去。樗里 子与魏讲,罢兵 。 甘茂 之亡秦奔齐,逢苏代 。代为齐使於秦。甘茂 曰:「臣得罪於秦,惧而遯逃,无所容迹。臣闻 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馀,子可分我馀光,无损子明而得一 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 在焉,原君以馀光振之。」苏代 许诺。遂致使於 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 ,非常士也。其居於秦,累世重矣。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 知之。彼以齐约韩魏 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 曰:「然则柰何?」苏代 曰:「王不若重其 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秦王 曰:「善。」即赐之上卿上卿 ,以相印迎之 於齐。甘茂 不往。苏代 谓齐湣王曰:「夫甘茂 ,贤人也。今秦赐之上卿上卿 ,以相印迎之。甘茂 德 王 之赐,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 曰:「善。」即位之上卿上卿 而处之。秦因 复甘茂 之家以市於齐。 齐使甘茂 於楚,楚怀王 新与秦合婚而驩。而秦闻甘茂 在楚,使人谓楚王 曰:「原送甘茂 於秦。 」楚王 问於范蜎曰:「寡人欲置相於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楚王 曰:「寡人欲 相甘茂 ,可乎?」对曰:「不可。夫史举,下蔡 之监门监门 也,大不为事君,小不为家室,以苟贱不 廉闻於世,甘茂 事之顺焉。故惠王 之明,武王 之察,张仪 之辩,而甘茂 事之,取十官而无罪。 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 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於越,而内行章 义 之难,越国 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 。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 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 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然则王若欲置相於秦,则莫若向寿者可。夫向寿之於秦王 ,亲 也,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以听事。王必相向寿於秦,则楚国 之利也。」於是使使请秦相向寿於 秦。秦卒相向寿。而甘茂 竟不得复入秦,卒於魏。 甘茂 有孙曰甘罗。 甘罗者,甘茂 孙也。茂既死後,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 地 名 名 名 主 號 地 名 器 文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主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军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主 主 文 名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主 名 地 文 名 主 號 名 名 政 地 政 地 政 主 政 名 名 名 名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70 列传第十 张仪列传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目錄 18 19 20 21 秦始皇帝 使刚成君蔡泽 於燕,三年而燕王 喜使太子 丹入质於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 以广河 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 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 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 令刚成君蔡泽 事燕三年,燕太子 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 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 二岁於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於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卿曰:「武安 君 南挫彊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於 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 「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 难之,去咸阳 七里而立死於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 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於始皇曰:「昔甘 茂 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原先 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 ,使甘罗於赵。赵襄王 郊迎 甘罗。甘罗说赵王 曰:「王闻燕太 子 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 丹入秦者,燕 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 而广河 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 间,请归燕太子 ,与彊赵攻弱燕。」赵王 立自割五城以广 河 间。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 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上卿 ,复以始甘茂 田宅赐之。 太史公太史公 曰:樗里 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称其智,故颇采焉。甘茂 起下蔡 闾阎,显名诸侯, 重彊齐楚。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 之策士也。方秦之彊时, 天下尤趋谋诈哉 严君名疾,厥号「智囊」。既亲且重,称兵外攘。甘茂 并相,初佐魏章。始推向寿,乃攻宜阳 。甘 罗妙岁,卒起张唐。 主 名 主 主 地 主 名 主 名 主 主 主 地 名 礼 主 礼 主 主 主 地 地 主 主 地 主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代 名 地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3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