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4
1



由蘇聯到獨立國協
2



楔子

俄羅斯、蘇聯。一個我們經常混淆的名詞。

但俄羅斯和我們生活上有某種程度的關聯,聽古典音樂的人,大概都對柴

可夫斯基不陌生,上餐廳,有人會點羅宋湯,喜歡芭蕾舞的人,會很熟悉

天鵝湖;喜歡看金庸的鹿鼎記,書中有提到的羅刹,軍事迷不可能不知道

AK-47 步槍,化學課要背門得列夫週期表; 唸歷史的不可能不知道孫中

山先生的『聯俄容共』政策,唸政治的人絶對知道中國國民黨當年參考列

寧的共產黨改造,民進黨也是依照這個模式,設了主席,有了所謂黨紀、

開除黨籍等等,完全不同於歐美的政黨架構。以上這些,都跟俄羅斯有直

接或間接的關係。




蘇聯的誕生
 前蘇聯是在俄羅斯帝國的衰敗上建立起來的,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

 體可以說是歷史的遺留。

 俄羅斯帝國在 16 至 19 世紀以殘酷的武力,陸續兼併大大小小民族,

 建立軍事帝國的封建國家。長期以來,採取高壓式的統治,對於境內

 非俄羅斯民族,更是進行殘酷性的壓迫、剝削。

 俄羅斯帝國的皇帝叫沙皇,來自 TSAR 這個名詞,是俄文的凱撒之意

 思。因此,共產革命前的俄羅斯帝國,在中國大陸稱為『沙俄』,台
3



灣叫『帝俄』
     。

在興盛時期,其領域面積達 22,400,000 平方公里,橫跨歐亞大陸、國

境直徑長達 10,900 公里,跨及全球 11 時區,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六

分之一,大約是印度的七倍、美國的二點五倍大,台灣的 622 倍。曾

是全球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横越西伯利亞的火車要坐一個星期。

俄羅斯帝國後來參加了一次世界大戰,面對德國戰爭,本身已經衰

敗,毫無勝算,損兵折將,國內民不聊生,共產黨發動了「十月革命」
                              ,

推翻了沙皇,新政府和德國談和,結束了戰爭。

1917 年,「十月革命」後,俄國陷入紅、白黨的內戰,紅軍為共產黨

所領導,白軍為原來的貴族及對共產黨暴力不滿的人,內戰斷斷續續

在俄國境內持續的進行,直到 1922 年結束,共產黨的紅軍正式取得

優勢與控制權。

列寧為解決當時面臨的一系列政治、經濟難題,使剛誕生的紅色政權

能生存下去,因此就有採取聯邦制的想法。以解決歷史的遺留下來的

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體。

最後,蘇聯是按照列寧的主張,以各共和國仍為「主權」國家的名義

加入蘇聯。

聯盟以民族為特點組成,而且在表面上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同意各共

和國可以「自由」退出聯邦。
4



蘇聯政府為表示民族平等,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通過了了許多法

律。例如列寧在聯盟條約和蘇維埃憲法規定,「聯盟是各平等民族的

自願聯合」
    ,各民族共和國享有主權國家的地位,均能「獨立行使自

己的國家權力」。

雖然在法律體制上蘇聯是屬於聯邦制,但是政治操作與事後的政局演

變,實際上是以共產黨中央集權統治的政體,列寧所說的聯邦體制承

諾根本未曾實現過。

政治局成員的民族籍別論,主宰蘇聯政治的向來是俄羅斯人,其他民

族只有陪席的份。

由一份自 1919-1980 政治局成員民族籍別的統計,在九十名的歷屆政

治局成員中,依序是俄羅斯人佔 43 名、烏克蘭人佔 14 名,白俄羅斯

人佔 5 名,喬治亞佔 5 名,猶太人占 4 名,拉脫維亞佔 3 名等。

儘管成員的民族籍別多達十二種,但俄羅斯人仍佔有絕對的優勢,烏

克蘭人、白俄羅斯人與喬治亞人又次之,其他民族往往頂多只有一兩

位。

決策權仍操諸於大俄羅斯人的手中,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與喬治亞

雖有參與決策的機會,但顯然不能對政策有左右的能力,而其他民族

在決策過程的影響力更是微不足道。

對各加盟共和國的政治控制方面,往往有超過 50%以上的俄羅斯人擔
5



任領導人員。

政治上的專權、民族政策嚴重不當、缺乏制衡機制,造成許多的血腥

鎮壓與嚴重失誤。

在 30 年代肅反運動中,少數民族受害達 500 萬人,其中 40 萬人被處

決,他們的家屬均受到株連。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兼併後,聯盟政府

不斷對其進行所謂的反蘇反社會主義份子進行鎮壓與流放。

1937-1938 年間,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亞美尼亞等共和國黨

中央第一書記皆被處死,哈薩克中央局全部委員被殺,1937 年 5 月,

出席喬治亞共產黨十大的 644 名代表,在會後竟有 86%被捕、流放或

遭殺害。

農業集體化,造成農牧業受到嚴重破壞,引起大飢荒。以烏克蘭為例,

飢荒中死亡人數接近三百萬人。

1941 年 6 月 22 日前的一個星期內,波羅的海三國被流放了 60546 人;

1940 年為 13 萬 5 千人;1945-1949 年達 60 萬人。1941-1944 年以集體

叛變和國家安全為由,把 11 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撤銷,用刺刀強迫 500

萬人遷往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三天之內,每人只准帶 20 公斤物品,

遷移到千里之外,否則格殺勿論。集體懲罰的作法非常殘酷。甚至到

70 年代,被關押在監獄與勞改營裏的政治犯約 170 萬人,其中一半以

上是所謂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
6




蘇聯的瓦解
 進入 90 年代以後,蘇聯的民族危機、政治危機與經濟危機的交織作

 用,在相互影響下惡性循環,主要表現於各共和國相繼獨立與紛紛發

 表主權宣言的分裂趨勢。

 1990 年波羅的海三國首先開始了走向獨立的過程,其他共和國也競相

 效尤,相繼發表主權宣言,宣布共和國的憲法和法律高於一切。

 1990 年 6 月,戈巴契夫提出建立「主權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構想,

 在民族關係方面,強調要「走向主權共和國」的革新聯盟。1991 年 4

 月,戈巴契夫同俄羅斯等九個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簽署聯合聲明,制

 訂蘇聯聯盟條約草案,國名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新聯盟雖然

 維繫了一個聯邦制國家的繼續存在,但是在國家體制上卻發生了根本

 的變化。

 1991 年 12 月 21 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十一個共和國在阿

 拉木圖會晤,簽訂了阿拉木圖宣言,並宣告蘇聯終止存在。

 由於蘇聯長期的三大沉痾,即共產計畫經濟的破產、黨政官僚體系脫

 離人民,以及大俄羅斯主義與各少數民族(加盟共和國)的嚴重對立,

 最後導致蘇聯在一夕之間瓦解於無形。

 直接導致蘇聯解體的引爆點是民族危機。由於阿拉木圖事件與蘇共內
7



 部戈巴契夫與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政治鬥爭,導致波羅的海三國的脫

 離,繼之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聯手脫

 離蘇聯而獨立,最後導致蘇共的崩解。

 1991 年 12 月 7 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

 的領導人在白俄羅斯的 Brest 舉行三邊會談,次日簽署成立獨立國家

 國協的協議,蘇聯遂告瓦解。




蘇聯解體的原因
 蘇聯原有 15 個共和國,除波羅的海三國外,
                      (我們不能稱她們為三小

 國,美國人可以叫三小國,因為每一個面積都比台灣大,三國加起來

 有 5 個台灣大)
         ,其他的 12 國,原來便是大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蘇

 聯解體,主要原因是民族的組成。俄羅斯以俄羅斯為多數民族,其他

 的 14 國均有其主體民族,在民族自決及民族獨立的前提下,14 個共

 和國,紛紛獨立,以下資料可以看出。

 15 個共和國,其主體民族均占大多數,因此在民族自決及民族獨立的

 前提下,獨立自主,為必然的事。

 唯經濟發展又一定要和俄羅斯以及其他前蘇聯各加盟國互通有無,而

 俄羅斯更是舉足輕重。

國家   民族      主體民其他民
8



             族%          族%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人         93           7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人         90          10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人        81.2        18.8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人        65.3        34.7

喬治亞   喬治亞人        70.1        29.9

哈薩克   哈薩克人        53.4        46.6

吉爾吉斯 吉爾吉斯人        64.9        35.1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人        57.7        42.3

立陶宛   立陶宛人        80.6        19.4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人        64.5        35.5

俄羅斯   俄羅斯人        81.5        18.5

塔吉克   塔吉克人        64.9        35.1

土庫曼   土庫曼人         85          15

烏克蘭   烏克蘭人        77.8        22.2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人         80          20




獨立國家國協的形成原因
9



蘇聯計畫經濟下,集中天然資源、人力物力,統籌規劃、管理、經營

所有的產業部門,以達成國土利用的最大效益。

根據計畫經濟目標及國防安全,將國土劃分成許多經濟區作為開發單

位,並在區內選擇適當地點,利用當地或外來的能源、礦藏和人力等

資源,建立區域綜合工業區,簡稱 TPC。

蘇聯時代所設的經濟區和綜合工業區,由鐵路和運輸管線連結,相互

提供資源,達到產品互補和降低運費的功能,進一步達成產能目標。

蘇聯瓦解後,因為先前的經濟區和綜合工業區,工業生產的原料供應

和銷售市場,遍及各成員國,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活動,如同千絲萬縷,

脈絡複雜,割捨不清。

再由於俄羅斯的人口最多,面積最大,各成員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生產

鏈結,更是關係密切,某些成員國的最大市場是俄羅斯,否則就產品

就無法銷售,某些成員國的原料最大來源是俄羅斯,否則原料供應無

門。

獨立國協聯盟的作用是協調各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對外關係、防務、

移民政策、環境保護和法律實施。因此其他 11 國前蘇聯的加盟共和

國,紛紛和俄羅斯合起來成為獨立國協。

1991 年 12 月 8 日,前蘇聯的三個斯拉夫(Slav)族系共和國領袖,即

俄羅斯聯邦總統葉爾辛、烏克蘭總統克拉夫楚克(Leonid M.Kravchuk)
10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會晤後發表聲明稱:三國已組成「獨

立國家國協」
     ,蘇聯作為國際法主權和地理政治現實已不復存在。

1991 年 12 月 12 日,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

等中亞五個共和國領導人集會於土庫曼首都阿什哈軋德

(Ashkhabad),決定有條件加入獨立國協。繼之摩爾夕瓦、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也決定加入。

1991 年 12 月 21 日 12 個共和國領袖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
                ,                   (Alma-Ata)

舉行會議,通過了「獨立國家國協創設議定書」、「阿拉木圖宣言」

(Alma-Ata Declaration),宣稱蘇聯不復存在,「獨立國家國協」正

式誕生。(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過去的蘇聯,其領導核心是共產黨,立國基礎是社會主義制度。名義

上是共和國的聯盟,事實上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單一國家。共和國必須

遵守聯盟憲法,人民具有統一的蘇聯國籍。

蘇聯末期,戈巴契夫擬議中的主權國家聯盟,雖然主權在共和國,但

聯盟仍是一個國家實體,有中樞機構,有總統,有統一的武裝力量,

統一的對外政策,統一的貨幣和統一的市場。儘管實際權力中心已移

到共和國,但它仍可稱為鬆散式的邦聯式國家。

獨立國協的成員特別注意的是「平等」、「獨立」,中亞五國堅持五

國以「平等締造者」的身分參加獨協。摩爾多瓦則表示不一定參加獨
11



協的所有機構和計畫,只參加不損害自已主權,對本身有利的領域才

要參加。其後,各成員國在「平等的基礎」上,都以「共同創始國」

的地位加入獨協。

獨立國協與過去的相同點,是名稱上仍承襲蘇聯舊稱,有自治國、自

治州、自治專區;與過去的不同點,是各成員國在主權上獨立平等,

各自擁有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自主權。均為獨立的國家。

最高的政治機構是由各成員共和國國家元首(即總統)和政府首腦(即

總理)組成的理事會 他們由經濟和防務等關鍵領域的共和國內閣部長
         ,

委員會協助工作。

獨立國協的主要特徵是:沒有中央領導機構,沒有總統,不具有國家

的性質,不是凌駕於國家之上實體,只設立由各成員國代表組成的協

調機構,是一種組織。各成員國都是地位平等、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

國。它們有自已的國家體制,有獨立的對外政策,組建自已的軍隊,

確定自已的預算、稅收和關稅,發行自已的貨幣等。獨協只是協調各

國的經濟環境,進行經濟、科技、文化等互利合作,協調對外政策,

以及對「共同的軍事戰略空間」進行統一指揮和對核武器的統一控制。




由各國的人口及面積分析各國願意加入的原因
12


                           2
國家     人口            面積 km

亞美尼亞     3,016,312       29,800

亞塞拜然     8,388,000       86,600

白俄羅斯     9,775,591      207,600

愛沙尼亞     1,346,100       45,230

喬治亞      4,474,404       69,700

哈薩克     15,147,050     2,724,900

吉爾吉斯     5,143,500      199,900

拉脫維亞     2,300,500       64,590

立陶宛      3,414,300       65,300

摩爾多瓦     3,876,661       33,840

塔吉克      6,550,213      142,550

土庫曼      4,833,266      488,100

烏克蘭     47,075,300      603,550

烏茲別克    26,167,370      447,400

俄羅斯    143,113,600    17,098,240

 俄羅斯為獨立國家國協 12 個成員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能源

 生產最豐富的國家。
13



                          亞美尼亞
              人口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愛沙尼亞
                          喬治亞
                          哈薩克
                          吉爾吉斯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摩爾多瓦
                          塔吉克
                          土庫曼
                          烏克蘭
                          烏茲別克

以人口而言,俄羅斯人口占一半。



         面積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愛沙尼亞
                   喬治亞
                   哈薩克
                   吉爾吉斯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摩爾多瓦
                   塔吉克
                   土庫曼
                   烏克蘭
                   烏茲別克
                   俄羅斯


以面積而言,俄羅斯面積占 75%以上。




波羅的海三國概況及拒絕參加獨立國協的原因
14



探討




 蘇聯未成立前的俄羅斯帝國並未包括波羅的海三國,該三國是二次戰

 後,蘇聯基於國家安全理由,派兵駐守,強迫加入蘇聯。
                         (雖然名義

 上是公民投票,但在蘇聯軍隊的控制下)
                  。三國當年是在軍事力量加

 入,人民心理上均自視為西歐國家。

 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兼併後,蘇聯政府不斷對各國進行所謂的反蘇反

 社會主義份子,進行鎮壓與流放 。 1945-1949 年達 60 萬人。

 美國在波羅的海三國被兼併其間,並不承認這個事實,每年編列預算

 維持三國在美國的大使館的運作,可算是冷戰時期的怪現象。
15



       愛沙尼亞 Estonia

          愛沙尼亞人屬於芬蘭-烏戈爾人的愛沙尼亞族人。因

此為芬烏語系,和歐洲的印歐語系不同。

愛沙尼亞多次由北歐各列強統治,其中包括丹麥、瑞典、波蘭,最終

被俄國兼併。

1941 年 6 月 14 日,愛沙尼亞經過「公民投票」被併入蘇聯,成為蘇

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的佔領和吞併沒有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承

認,美國還凍結了愛沙尼亞國家銀行存放在美國的黃金。

1991 年 8 月 20 日愛沙尼亞宣佈獨立。俄羅斯聯邦於 8 月 26 日發表聲

明,承認波羅的海三國和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獨立要求。

愛沙尼亞領土上的俄羅斯軍隊於 1994 年全部撤出,愛沙尼亞於 2004

年加入了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愛沙尼亞人口 65%為愛沙尼亞人,其餘為蘇聯統治時期遷入的移民,

主要為俄羅斯人,居住在首都塔林。愛沙尼亞境內也有一小部分芬蘭

人。

愛沙尼亞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與芬蘭語很接近。俄語也是重要通

用語。為保存民族文化和維護國家安全,愛沙尼亞將在 2007 使所有

中學必須全部改用愛沙尼亞語授課,以同化境內俄羅斯族人。

愛沙尼亞人宗教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會。俄羅斯人為東正教。
16



愛沙尼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Finland 15.9       Finland          21.9
Germany  11.1       Sweden           12.5
 Russia  10.2       Russia           11.4
 Sweden  7.7       Germany           8.4
Ukraine  4.3         Latvia          7.4
  China  4.2       Lithuania          4
  Japan  4.1         other           34.4
  other  42.5



愛沙尼亞族群比例

                           groups



                                            Estonian
                                            Russian
                                            Ukrainian
                                            other
                                            Belarusian
                                            Finn




  族群       比例%
 Estonian   65.3
 Russian    28.1
Ukrainian   2.5
  other     1.6
Belarusian  1.5
   Finn      1
17




立陶宛 Lithuania
18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系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

 居。

 1240 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1386 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

 公,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成為歐洲大國。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

 後來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立陶宛被蘇聯吞併。成為 15 個加盟共和國之

 一。

 1990 年 3 月宣佈獨立,1991 年 6 月蘇聯承認其獨立地位。

 立陶宛總人口為 344.57 萬,其中立陶宛人占 83.5%,波蘭族人占 6.7%、

 俄羅斯族人占 6.3%、其他民族人口占 3.5%(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

 拉脫維亞族等)。使用立陶宛語。另外也使用俄語、波蘭語。

 主要的宗教為羅馬天主教,不過也有少數地區信仰東正教、新教或猶

 太教。

 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產業,主要由礦業及採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

 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

 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

 等發展迅速,生產的高精度機床、儀表、電子電腦等產品行銷全世界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

立陶宛族群比例
19



                             比例%




                                       Lithuanian
                                       Russian
                                       Polish
                                       other
                                       Belarusian




   族群      比例%
Lithuanian 80.6
 Russian    8.7
  Polish     7
   other    2.1
Belarusian  1.6

立陶宛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2     Switzerland   11.6

Germany   16.1      Russia      10.1

 Poland    5.2     Germany      9.9

  Italy    4.3      Latvia      9.7

 France    4.2       UK         6.4

  other   48.2      France      5.1

                   Denmark      4.7
20



        Estonia   4.3

        Sweden     4

         other    34.2




       拉脫維亞 Latvia


         拉脫維亞以農立國,但居波海三國中央,地處整個

北歐地區的貿易樞紐,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市建港於西元 1201 年,中

世紀以來一直是以德國北部為中心各城市組成的政商同盟,「 漢撒

同盟」的重鎮之一。在經濟、文化和軍事上均有其重要地位。

自 12 世紀以來先後淪為德國、瑞典、沙皇俄國的殖民地。1920 年,

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俄國簽署和平協定,承認拉脫維亞為獨立國,往

後 20 年,造就拉脫維亞在近代史上最輝煌的時期,1930 年代拉脫維

亞經濟蓬勃成長,里加市成為歐洲地區的重要自由港,更有「小巴黎」

美譽。

1940 年,俄國再度入侵。往後近 50 年間,拉脫維亞人面臨 1941 年和

1949 年兩度西伯利亞大放逐的高壓統治,迄 1991 年拉脫維亞宣佈獨

立。
21



拉脫維亞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Latvian      57.7
Russian      29.6
Belarusian    4.1
Ukrainian     2.7
Polish        2.5
other           2
Lithuanian    1.4

                                比例%


                                        Latvian
                                        Russian
                                        Belarusian
                                        Ukrainian
                                        Polish
                                        other
                                        Lithuanian



拉脫維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Germany     16.1      UK         15.6

Lithuania   9.7     Germany      14.8

 Russia     8.7     Sweden       10.5

 Finland    7.4     Lithuania     8.2
22



Estonia   6.4     Estonia   6.6

Sweden    6.3     Denmark      6

Poland    5.1      Russia   5.4

 Italy    4.4      other    32.9

 other    35.9




斯拉夫民族國家的概況




                 烏克蘭 Ukraine

                    烏克蘭的綜合國力是僅次於俄羅斯的前蘇聯加盟共

   和國,其領土面積比法國還大,達 603,700 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二位,
23



人口居第五,是歐洲唯一一個位於獨立國協、西歐、中歐三大集團結

合的地緣國家。

由於烏克蘭是俄羅斯最大的鄰國,而且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巨大經濟潛

力,因此是中歐最為重要的地緣國家。在歷史上,烏克蘭是列寧領導

的布爾什維克黨的發源地之一,基輔、敖德薩等城市是布爾什維克黨

早期的活動中心。而烏克蘭的民族問題比較複雜,烏克蘭人和俄羅斯

人為其境內的兩大民族,烏克蘭人約佔總人口的 73%,俄羅斯人約佔

22%。

烏克蘭人主要分佈在烏克蘭的西部和中部,俄羅斯人主要分佈在東

部、南部和克里米亞半島。由於十九世紀之烏克蘭,已經具備相當的

農業與工業基礎,而且文化水準甚高,因此對於莫斯科之俄化政策不

斷抵抗,雙方在政治上的齟齵不斷,但在族群與經濟等問題卻是複雜

難解與相互依賴。

大約從十四至十五世紀起,當烏克蘭人開始作為一個具有獨特語言、

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獨立民族共同體出現後,烏克蘭就遭到蒙古韃靼

人、日耳曼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處於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等國的統

治之下。

烏克蘭為反抗波蘭,向莫斯科求援。十七世紀中葉,俄羅斯接管烏克

蘭時,曾允諾保障其政治、經濟及信仰不受干涉的權利。由於俄方未
24



信守承諾,烏克蘭則與立陶宛、波蘭共組邦聯,並爭取瑞典承認。俄

國彼得大帝擊敗瑞典後,結束烏克蘭自主權。此後俄羅斯、白俄羅斯、

烏克蘭遂構成帝俄的主體。

1667 年,俄羅斯及波蘭兩國為解決長期紛爭,瓜分烏克蘭。俄羅斯得

東部、波得西岸。18 世紀 90 年代,西烏克蘭再次歸併俄羅斯。1920

年俄國內戰期間,波蘭與俄國再度瓜分烏克蘭。1939 年德蘇簽訂條

約,俄國取得波蘭所佔據之烏克蘭,並劃分該區分別屬於白俄羅斯與

烏克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烏克蘭被德國軍隊佔領,1944 年重新回到

蘇聯。

1781 年至 1783 年,烏克蘭完全納入俄羅斯帝國行政、軍事及宗教體

系內,除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外,並在該區推動「俄羅斯化」。此後

烏克蘭之文學及語言等獨立文化傳統雖受到俄羅斯文化的影響。

19 世紀之烏克蘭,早已是農業發達工業進步之富庶地區。沙皇尼古拉

一世時代,烏克蘭知識份子,開始研究烏克蘭的歷史,並讚揚哥薩克

領袖賀面尼特斯基爭取獨立,且認為烏克蘭,而非莫斯科,是基輔大

公國的繼承人,烏克蘭與俄羅斯人完全不同種。

1847 年,烏克蘭知識份子,組織了第一個烏克蘭意識型態之秘密兄弟

會組織。1905 年聖彼得堡發生革命運動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為平息動

亂被迫改革。
25



1907 年後奧匈帝國庇護烏克蘭分離主義份子,企圖利用烏克蘭的民族

獨立運動來牽制俄羅斯。

烏克蘭文學、期刊等卻在革命後獲准出版,間接為 1914 年以後的變

動伏下火種。

1917 年布爾什維克黨在聖彼得堡推翻沙皇專制之後,烏克蘭議會亦同

時宣佈成立共和國政府。1918 年 2 月,布爾什維克黨藉烏克蘭政府協

助白黨叛軍之口實,推翻烏克蘭共和政府,並在該區建立蘇維埃政

權,惟該政府又被普魯士軍隊推翻。

1920 年 4 月波蘭在未宣戰的情況下 揮軍進入烏克蘭 白俄羅斯等地,
                    ,       、

向布爾什維克份子發動攻擊。俄波雙方發生激烈的戰鬥。同年 11 月

波蘭在英法等國支持下,與列寧所領導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代表,訂定

里加條約再度瓜分烏克蘭。俄羅斯保有大部分烏克蘭,並組織烏克蘭

共和國。若干烏克蘭獨立份子在里加條約之後,逃離前往國外避難,

並演變為日後烏克蘭獨立運動重要支持力量。

1922 年,烏克蘭才正式加入由俄羅斯及外高加索共和國所組織的蘇

聯,並成為該體制的重要一員,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亦由對外

關係轉為內部關係。1928 年,蘇聯開始加速烏克蘭的俄羅斯化,並深

入各階層。烏克蘭獨立份子於 1930 年成立烏克蘭自由聯盟、1931 年

組織烏克蘭民族中心,1933 年建立烏克蘭軍事組織等地下組織,繼續
26



  推動烏克蘭獨立運動。

  1954 年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半島劃歸烏克蘭所有,表示俄

  羅斯與烏克蘭友誼永固,此舉卻成為 1991 年「獨立國協」成立後,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爭議焦點。

  1991 年,烏克蘭宣佈獨立,持續幾百年的被控制狀態才宣告結束。

  烏克蘭人認定自己是烏克蘭人的,佔了總人口的 77.8%,俄羅斯人

  17.3%;由於以往俄化的結果,俄語已是官方語言,蘇聯解體後至今,

  仍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俄語是母語,使得語言的地位問題一直成

  為受到辯論;不過也誠如族群關係專家所云:就算認定烏克蘭語是母

  語,也不表示會使用它,因為俄語是一種溝通的語言。

  烏克蘭雖繼續傾向西方,求取資金經援與軍事協助,但仍保持與莫斯

  科的密切關係。因為烏克蘭和莫斯科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

烏克蘭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Ukrainian      77.8
   Russian       17.3
    other        1.8
 Belarusian      0.6
  Moldovan       0.5
Crimean-Tatar    0.5
  Bulgarian      0.4
  Hungarian      0.3
  Romanian       0.3
    Polish       0.3
   Jewish        0.2
27



                         比例%
                                       Ukrainian
                                       Russian
                                       other
                                       Belarusian
                                       Moldovan
                                       Crimean-Tatar
                                       Bulgarian
                                       Hungarian
                                       Romanian
                                       Polish
                                       Jewish

烏克蘭進出口貿易國家

                      出口國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家       百分比

   Russia      35.9   Russia    17.8

 Germany       9.4    Germany   5.9

Turkmenistan   7.2     Italy    5.3

   other       47.5    China    4.1

                       other    66.9




                白俄羅斯 Belarus


   官方語言為白俄羅斯語和俄語。居民多信仰東正教,西北部一些地區

   信奉天主教及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合併教派。
28



「 白俄羅斯 」國名由來是因早期的白俄羅斯人為金髮灰眼,喜著白

衣的特性,比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保留有更純之古斯拉夫人血統和特

徵,所以又被解釋為「 純的俄羅斯人 」
                  。

白俄羅斯係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 年底前蘇聯瓦解

後,正式獨立建國。

俄國大革命後支持沙皇的保皇黨(俗稱白黨),於抵抗共黨(俗稱赤

俄)失敗後大批流亡至中國,為國人所俗稱的「白俄」無關,切勿混

為一談。

首都為明斯克亦係該國第一大城,位於白國中部,二次大戰期間幾全

毀於戰火,僅極少數舊建築留存。故今日所見市容,完全係戰後所重

建,由於當時正值蘇聯國力鼎盛時期,故街道寬敞、整齊且綠地遍佈,

同時為展現共產社會之強大,建築亦係一貫蘇聯社會主義形式,外觀

均極宏偉、震懾人心,惟內部卻極幽暗、晦澀。

面積 200,760 平方公里。位於東歐平原,東、北與俄羅斯聯邦為鄰,

南與烏克蘭接壤,西同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毗鄰。是個內陸國家,

沒有出海口,是歐亞兩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路。歐亞大陸橋及與其平

行的莫斯科-華沙國際公路橫穿境內。因此有“交通樞紐國"的美

稱。

境內西北部多丘陵,東南部較平坦。白俄羅斯有“萬湖之國"的美
29



    稱,有湖泊 11,000 個,大湖有 4000 個左右,最大的納拉奇湖面積為

    79.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聶伯河、普裏皮亞特河、西德維納

    河、涅曼河和索日河,此外還有 20,000 餘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以距

    波羅的海的遠近不同而分屬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兩種氣候。

    歷史上白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西元 9 世紀末與現在的俄羅

    斯人和烏克蘭人一起併入基輔羅斯。

    13~14 世紀,領土屬立陶宛大公國。1569 年起隸屬波蘭立陶宛王國。

    18 世紀末併入沙皇俄國。1917 年 11 月建立蘇維埃政權。

    1919 年 1 月 1 日,成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 年 12

    月 3 日作為創始國加入蘇聯。

    從 1945 年起,白俄羅斯成為蘇聯加入聯合國組織的三個成員國之一。

    1990 年 7 月 27 日,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透過《主權宣言》
                                    ,1991 年 8

    月 25 日,白俄羅斯宣佈獨立。同年 12 月 19 日,改國名為白俄羅斯共

    和國。

白俄羅斯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Belarusian     81.2
Russian        11.4
other           7.4
30



                            比例%




                                        Belarusian
                                        Russian
                                        other




白俄羅斯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65.8     Russia      49.1

Germany   7.1       UK            9.4

Ukraine   3.1      Poland         4.4

 other     24     Germany         4.2

                 Netherlands      4.2

                    other      28.7




摩爾多瓦 Moldova

                         摩爾多瓦(Moldova)
                                     ,以前叫摩達維亞,那裡
31



   住的是一些羅馬尼亞裔。摩爾多瓦人與羅馬尼亞人同宗同文,431.9

   萬(1997 年)。摩爾多瓦族占 64.5%,烏克蘭族 13.8%,俄羅斯族 13%。

   語言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通用俄語。多數人信奉東正教。羅馬尼

   亞語但用西里爾字母寫。

                     摩爾多瓦的國旗和羅馬尼亞的國旗顏色相同,只

                     是中央多了一隻羅馬帝國的鷹。

   羅馬尼亞居民為當年羅馬帝國駐守殖民的軍隊,和當地人通婚,因此

   羅馬尼亞語為拉丁語系。摩爾多瓦受俄羅斯文化影響,用西里爾字母

   寫羅馬尼亞語。

   摩爾多瓦原本與羅馬尼亞關係極好,但在共黨當權後,引發雙方邊界

   爭執,在羅馬尼亞拒絕簽署承認摩國目前邊界之條約後,只好尋求歐

   洲理事會協助解決。

   摩爾多瓦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Moldovan      64.5
Ukrainian     13.8
Russian         13
other          5.2
Bulgarian        2
Jewish         1.5
32



                          比例%



                                   Moldovan
                                   Ukrainian
                                   Russian
                                   other
                                   Bulgarian
                                   Jewish




摩爾多瓦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Ukraine    22    Russia     39

Russia     13   Romania     11.4

Germany   9.7    Italy      10.4

 Italy    8.3   Germany     7.1

Romania    7    Ukraine     7.1

 other     40   Belarus     5.2

                  US        4.3

                 other      15.5
33



中亞五國




中亞五國政治,其實是「以投票讓威權統治者繼續執政」
                        。雖均有反

對黨,但多半處於掙扎圖存,主要是沒有機會藉助媒體發聲。當美國

在格魯吉亞導演「絲絨革命」之後,土庫曼斯坦毫無反應、塔吉克斯

坦與烏茲別克斯坦有意忽視。

五國的領導人均認為:
         「西方需要中亞,他們只要在若干小處鬆綁,

看似民主,也就能夠獲得美、歐等國的諒解」。

他們的心態根本無視民意,以及一般民生經濟普遍貧困,反更形成本

地區宗教極端主義與分離主義之組織恐怖破壞活動的暗潮洶湧,並也
34



 促成美軍駐防中亞的理由之一。

 中亞原本乃俄羅斯後院,在「九一一事件」以後,美軍堂而皇之進駐

 此一地區,令莫斯科有如芒刺在背,所以俄羅斯也迅即在美軍所在位

 置附近另闢基地,以示護衛其利益之決心。此外,中共、伊朗、土耳

 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日本與歐洲等國家紛紛各就各位,藉

 經貿與合作方式,在中亞謀取經濟與戰略之利益,因此,中亞舞台更

 顯得熱鬧而重要。




          土庫曼 Turkmenistan

          官方語言為土庫曼語,俄語為通用語。絕大多數民族信

         。
仰伊斯蘭教(遜尼派)




土庫曼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35


   Turkmen          85
    other           6
    Uzbek           5
   Russian          4

                                 比例%




                                         Turkmen
                                         other
                                         Uzbek
                                         Russian




土庫曼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1.5   Ukraine       39.2

Ukraine      15.3        Italy    18.1

Turkey       9.4         Iran     14.7

 UAE         7.6     Turkey        6.5

Germany       4          other    21.5

 China       4.2

 other       37.8
36




          哈薩克 Kazakhstan

             哈薩克是多民族國家,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

 派),還有東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薩克語為國語,俄語在國家機關

 和地方自治機關與哈語同為正式使用的語言。

 位於中亞中部,北起烏拉爾,西至里海,南至天山山脈,東南至阿爾

 泰山山脈。與中國、俄羅斯、吉爾吉斯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

 曼斯坦等五國有共同邊界,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屬強烈溫帶大

 陸性氣候,1 月份平均氣溫-19℃至-4℃,7 月份平均氣溫 19℃至

 26℃。降水量 100 到 300 毫米不等。

 哈薩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礦種多、儲量大、品位高。鉛、鋅、石油、

 天然氣、銻、汞、金、鐵、鈾等儲量居原蘇聯首位或名列前茅。鉛儲

 量占原蘇聯的 70%、鋅儲量占原蘇聯的 50%、銅儲量占原蘇聯的 40%。

 以石油、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機器製造業和輕工業

 相對落後。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

 的礦藏有 90 多種。鎢儲量佔世界第一位,鉻和磷礦石佔第二位。銅、

 鉛、鋅、鉬和磷的儲量佔亞洲第一位。

哈薩克族群比例
37


      族群           比例%
Kazakh               53.4
Russian                30
other                 6.6
Ukrainian             3.7
Uzbek                 2.5
German                2.4
Uygur                 1.4

                               比例%


                                           Kazakh
                                           Russian
                                           other
                                           Ukrainian
                                           Uzbek
                                           German
                                           Uygur



哈薩克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39      Bermuda         17

Germany     8.7       Russia      15.2

 China      6.2     Switzerland      13

   US       5.6       China       12.8

  other     40.5       Italy         7.8

                       other      34.2
38




             烏茲別克 Uzbekistan


    烏茲別克共和國,簡稱烏茲別克,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1991

    年從原蘇聯獨立。

    公元 9 世紀到 11 世紀,形成烏茲別克部落。13 世紀,由西遼監督下

    的西黑汗王朝統治。後來的蒙古人征服把烏茲別克分別劃歸欽察汗國

    與察合台汗國。

    1924 年 10 月 27 日,成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

    聯。1991 年宣告獨立,改稱烏茲別克共和國。同年 12 月 21 日,加入

    獨立國家國協。




烏茲別克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Uzbek           80
Russian        5.5
Tajik            5
Kazakh           3
Karakalpak     2.5
other          2.5
Tatar          1.5
39



                              比例%


                                          Uzbek
                                          Russian
                                          Tajik
                                          Kazakh
                                          Karakalpak
                                          other
                                          Tatar




烏茲別克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2.3     Russia     22.4

   US        11.4     China         9.3

SouthKorea   11      Ukraine        7.5

 Germany     9.5    Tajikistan      6.2

  China      6.5    Bangladesh      4.7

Kazakhstan   6.1     Turkey         4.6

 Turkey      6.1      Japan         4.3

  other      27.1   Kazakhstan      4.2

                       US           4.1

                      other      32.7
40



           塔吉克 Tajikistan


              有「山地之國」的稱號,山區占總面積的 93%。一半

    以上的地區海拔高於 3000 米,只有不足 7%的可耕地。帕米爾高原的

    伊斯梅爾薩馬尼峰是全國最高點,海拔為 7495 米。群山上那些冰川

    和積雪融化時,形成了條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屬大陸性氣候,溫差大。


    塔吉克人是中亞國家一個古老的民族。先後被波斯、馬其頓和敘利亞

    王國統治。東南部原為中國領土,19 世紀末,被帝俄武力侵佔。1924

    年 10 月 14 日,成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9 年 10 月加

    入蘇聯。


    1991 年 9 月 9 日宣佈獨立,改稱塔吉克共和國,同年 12 月 21 日加入

    獨立國家國協。




塔吉克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Tajik        64.9
Uzbek          25
other         6.6
Russian       3.5
41



                               比例%




                                         Tajik
                                         Uzbek
                                         other
                                         Russian




塔吉克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0.2   Netherlands   25.4

Uzbekistan   15.1     Turkey      24.4

Kazakhstan   10.9     Latvia      9.9

Azerbaijan    7     Switzerland   9.7

 Ukraine      7     Uzbekistan    8.5

 Romania     4.4      Russia      6.6

  other      35.4      Iran       6.4

                       other      9.1
42



         吉爾吉斯 Kyrgyzstan


            吉爾吉斯共和國(吉爾吉斯語: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Qirghiz Respublikasi),簡稱吉爾吉斯斯坦

(Кыргызстан),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1991 年從原蘇聯獨

立。

吉國的最大族群是吉爾吉斯族,他們都是受蒙古和中國深厚影響的突

厥人。吉爾吉斯人佔吉國人口 69.5%,過去過著半遊牧式的生活,以

飼養綿羊、馬及氂牛為生。

許多來自西方,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助,獨立後的吉爾吉斯經

濟困難重重。一開始,蘇聯貿易集團解體使市場萎縮,阻礙了國家向

市場經濟過渡。

吉爾吉斯於 1998 年 12 月 20 日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蘇聯解體造成廣大市場喪失,嚴重地影響了吉爾吉斯經濟。1990 年,

98%的吉爾吉斯出口產品是輸往蘇聯的其他地區。

吉爾吉斯境內多山,適於畜牧業發展,是吉爾吉斯最重要的農業活

動。主要作物包括小麥、甜菜、棉花,煙草,蔬菜及水果。羊毛、肉

和奶製品也是主要的農產品。
43



    吉爾吉斯有豐富的礦藏,但缺乏石油和天然氣,這兩樣都需進口。煤、

    金、鈾、銻和其他稀有金屬的儲量大。冶金是重要的工業部門,政府

    希望能吸收外資,積極鼓勵外方提煉和加工黃金。

    主要出口產品是有色金屬和礦石、羊毛製品和其他農產品、電力和一

    些工程產品。進口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化學產品、大部分機械、

    木材、紙製品、一部分食物和建材。它的主要貿易伙伴包括德國,俄

    羅斯,中國及鄰國哈薩克及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向美國出口銻、水銀、稀有金屬、和化學品,從美進口穀物、

    藥品和醫療設備、菜油、紙製品、米、機械、農機具和肉類。




吉爾吉斯族群比例
Kyrgyz      64.9
Uzbek       13.8
Russian     12.5
other        5.7
Dungan       1.1
Ukrainian      1
Uygur          1
44




                                     Kyrgyz
                                     Uzbek
                                     Russian
                                     other
                                     Dungan
                                     Ukrainian
                                     Uygur




吉爾吉斯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4.7UAE          24.7

Kazakhstan    24Switzerland   20.3

China        10.3Russia       16.7

US            6.7Kazakhstan    9.8

Uzbekistan    5.5Canada        5.3

Germany       5.3China          4

other        23.5other        19.2
45




高加索地區三國
46




       亞美尼亞共和國 Armenia

         亞美尼亞是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南部

的內陸國。東鄰阿塞拜然,西部和東南部與土耳其、伊朗及阿塞拜自

然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接壤,北界格魯吉亞。地處亞美尼亞高原東

北部,境內多山,全境 90%的領土在海拔 1000m 以上。境內最高點是

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 4090 公尺。氣候隨地勢高低而異,

由乾燥的亞熱帶氣候逐漸變成寒帶氣候。地處亞熱帶北部的內陸氣候

乾燥,屬亞熱帶高山氣候。1 月份平均氣溫為-2℃~12℃;7 月平均

氣溫為 24℃~26℃。
47



亞美尼亞獨立後,由於同前蘇聯國家經濟聯繫中斷,納卡戰爭後遭阿

塞拜疆、土耳其封鎖,經濟一路下滑。

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吸引外資、發展高科技產業、扶持中小企業、加速

私有化和擴大內需,取得一定成效。但資源匱乏、出口有限、資金不

足等因素仍嚴重制約亞經濟發展。2002 年 12 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主要資源有銅礦、銅鉬礦、硫磺、大理石等。主要出口產品為寶石和

半寶石加工製品、食品、非貴重金屬及其製品、礦產品、紡織品、機

械設備等。主要進口產品為寶石和半寶石、礦產品、非貴重金屬及其

製品、食品等。

亞美尼亞族佔 93.3%,其他民族有俄羅斯人、庫爾德人、烏克蘭人、

亞述人、希臘人等。官方語言為亞美尼亞語(屬印歐語系的獨立一支,

古亞美尼亞語與古希臘語相似,現代亞美尼亞語接近土耳其語),居

民多通曉俄語。亞美尼亞人信奉基督教。

亞美尼亞與東邊鄰國亞塞拜然一直因為領土爭議而不合,因為亞美尼

亞南部領土將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與亞塞拜然本土一分

為二;另一方面,亞塞拜然西南部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因為境

內大多數居民為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因此亞美尼亞長期以來一

直宣稱該地區為亞美尼亞領土,的一部份,並且支持當地的叛軍與亞

塞拜然政府對抗。
48



   這樣的作法導致鄰國的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因此將通往亞美尼亞的鐵

   路與輸油管完全封鎖,讓本身資源已經不是很充足的亞美尼亞,變得

   更加貧困。

亞美尼亞的民族比例
      族群          比例%
Armenian             93
Kurds                 4
Russian               2
Azeri                 1




                             比例%




                                     Armenian
                                     Kurds
                                     Russian
                                     Azeri




亞美尼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Belgium    11.6    Belgium    18.2

 Russia    11.6      UK       16.8
49



 Israel   11.3     Israel     15.7

  US      9.5      Russia     12.1

 Iran     8.8       Iran      7.9

Germany   6.7       US        6.3

 UAE      5.4     Germany      5

 Italy    4.7      other      18

Ukraine   4.6

 other    25.8




                 亞塞拜然(中國大陸譯為亞塞拜疆)
                 Azerbaijan
   在蘇聯時期,亞塞拜然和俄羅斯是僅有的兩個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

   共和國。獨立後,從綜合國力看,亞塞拜然在中亞五國加外高加索三

   國中,實力僅次於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居第三位。

   亞塞拜然人是突厥族(土耳其後裔之一支),與土耳其關係密切,屬於

   回教什葉派。所居之地位居東西南北要衝,向為兵家必爭之地。

   最早為波斯帝國的領土,後來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所統治。

   19 世紀俄羅斯帝國對外擴張,成為俄羅斯帝國一部分。

   1920 年 4 月 28 日宣佈成立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 年
50



    3 月 12 日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6 年 12 月 5

    日直接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 年 8 月 30 日宣佈獨立,成立亞塞

    拜然共和國。

    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位於亞美尼亞南部,與亞塞拜然本土

    並不相連,而亞塞拜然西南部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境內大多數

    居民為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因此亞美尼亞長期以來一直宣稱該

    地區為亞美尼亞領土,並且支持當地的叛軍與亞塞拜然政府對抗。因

    此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一直因為領土爭議而不合,蘇聯時代,表面上

    相安無事,蘇聯瓦解後,兩國馬上發生戰爭,經俄羅斯調停而停火,

    但問題未解決。

亞塞拜然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Azeri          90
Dagestani     3.2
Russian       2.5
other         2.3
Armenian        2
51



                            比例%




                                           Azeri
                                           Dagestani
                                           Russian
                                           other
                                           Armenian




亞塞拜然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15.5       Italy       34.1

 Turkey      12     CzechRepublic   11.4

   UK        8.7      Germany       10.5

 Germany     8.1       France       8.2

  China      7.8       Turkey       5.9

 Ukraine     5.4       Georgia      4.5

   Italy     4.6       Russia       4.5

   US        4.6        other       20.9

Kazakhstan   4.3

  other      29
52



            喬治亞(中國官方譯為格魯吉亞)
            Georgia
   官方語言為喬治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多數信仰東正教,其他信仰

   伊斯蘭教。位於亞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區的黑海沿岸,北鄰俄羅斯,南

   部與土耳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接壤。喬治亞是史達林的故鄉。

   近年來由於喬國內部獨立運動之紛擾、政府效能不彰及經濟情況欠

   佳,而使喬國貧窮現象普遍,至一九九八年底尚有半數左右人民生活

   在貧窮線之下,迄今情況仍未見改善。另城市之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

   十,人民生活水準低落,農業仍為主要經濟活動。




喬治亞族群結構
       族群   比例%
Georgian      70.1
Armenian       8.1
Russian        6.3
Azeri          5.7
other            5
Ossetian         3
Abkhaz         1.8
53



                                比例%


                                          Georgian
                                          Armenian
                                          Russian
                                          Azeri
                                          other
                                          Ossetian
                                          Abkhaz



喬治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14        Russia      17.7

   UK        12.9     Turkey       17.3

 Turkey      9.9    Turkmenistan   12.2

Azerbaijan   8.3      Armenia      8.6

   US         8     Switzerland    6.9

Germany      7.3      Ukraine      6.3

 Ukraine      7         UK         5.9

 France      4.9       other       25.1

  other      27.7
54
55



俄羅斯 Russia
                俄羅斯人口 144,800,000 人,其中俄羅斯人

                約占 81.5%,國家語言為俄語。此外尚有一

                百多個民族,韃靼人占 3.8%,烏克蘭人占

                3%、楚瓦什克人占 1.2%,巴什基爾人占

 0.9%、白俄羅斯人占 0.8%。




 俄羅斯面積共 17,075,400 平方公里,領土跨越歐亞兩洲共 11 個時區,

 東到白令海、勘察加半島及千島群島,西到波羅地海及楚德湖沿岸、

 南到黑海岸之高加索山區及裡海岸沙漠,北到北極。地理上可區分為
56



歐俄地區、烏拉山地區、西西伯利亞地區、東西伯利亞地區及遠東地

區等 5 個地理區。

西元 1721 年沙皇彼德大帝攻打瑞典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建立俄羅

斯帝國。1917 年 2 月革命,沙皇被推翻,10 月革命列寧奪權成功,1918

年創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 年各共和國組成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SSR),簡稱「蘇聯」。




1990 年葉爾欽當選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並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對

於改革步調發生歧見,1991 年聖誕節戈氏發表告別演說,其後蘇聯亦

退出世界版圖。新的俄羅斯聯邦於焉誕生。

雋永的文學巨擘、迴旋的音樂、斯拉夫風情的舞蹈、戲劇,以及木刻、

彩畫、陶瓷、繡花等創作,是豐盛文化的國度。

最北部和北冰洋附近的島嶼屬寒帶、亞寒帶;高加索黑海沿岸屬亞熱

帶,其他地區大部份屬溫帶氣候。特點是夏季短、冬季寒冷、漫長,

空氣乾燥,降雨較少。另外,西北部地區因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屬
57



    海洋性氣候,夏季暖和,冬季不冷,濕潤多雨。太平洋沿岸地區屬季

    風氣候,冬季乾燥寒冷,夏季涼爽潮濕,降雨量較大。

    石油、天然氣、煤、木材、鐵礦、非鐵金屬礦(包括鋁、黃金、鎳、

    白金等),蘊藏豐富。天然資源出口幾占其外匯來源之 55%。


俄羅斯族群結構

      族群     比例%
Russian        81.5
other           8.1
Tatar           3.8
Ukrainian         3
Chuvash         1.2
Bashkir         0.9
Belarusian      0.8
Moldavian       0.7


                      比例%

                            Russian
                            other
                            Tatar
                            Ukrainian
                            Chuvash
                            Bashkir
                            Belarusian
                            Moldavian



俄羅斯進出口貿易國家
58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Germany       14     Germany      7.8

 Belarus      8.6    Netherlands   6.5

 Ukraine      7.7       Italy      6.3

  China       5.8      China       6.2

   US         5.2      Belarus     5.7

Kazakhstan    4.7     Ukraine      5.7

   Italy      4.2        US        4.6

  France      4.1    Switzerland   4.4

  other       45.7      other      52.8




前蘇聯各成員國對俄羅斯進口貿易比例


 國家          進口百分比

白俄羅斯          65.8

 哈薩克           39

 烏克蘭          35.9

吉爾吉斯
              24.7
59



烏茲別克
         22.3

 立陶宛
          22

 土庫曼
         21.5

 塔吉克
         20.2

亞塞拜然
         15.5

 喬治亞
          14

摩爾多瓦
          13

亞美尼亞
         11.6

愛沙尼亞
         10.2

拉脫維亞
         8.7

進出口統計數字可看出,有 8 個成員國對俄羅斯住進口貿易額達 20%以

上,白俄羅斯高達 65.8%。


前蘇聯各成員國對俄羅斯出口貿易比例


  國家   出口百分比

白俄羅斯
         49.1

摩爾多瓦
          39

烏茲別克
         22.4

烏克蘭
         17.8
60



喬治亞
        17.7

哈薩克
        16.7

吉爾吉斯
        16.7

亞美尼亞
        12.1

愛沙尼亞
        11.4

立陶宛
        10.1

塔吉克
        6.6

拉脫維亞
        5.4

亞塞拜然
        4.5

 統計數字可看出,有 7 個成員國對俄羅斯住進口貿易額達 15%以上,

 白俄羅斯為最高,達 49.1%。

 以現階段而言,獨立國協這個組織,對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有存在

 的必要。
61
62



附錄:斯拉夫民族所用的字母
  斯拉夫字母產生於九世紀下半葉,由兩位拜占廷的傳教士一位叫昔立

  爾,一位叫美多迪,他們以希臘字母為基礎,根據馬其頓方言創製的,

  外界通稱為昔立爾字母。

  後來受到東正教與基督教的分裂影響,使得昔立爾字母僅用於信奉東

  正教的斯拉夫人文字,如東斯拉夫語支所有語言,及南斯拉夫語支的

  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及馬其頓語裡。而拉丁字母則用以拼寫西斯

  拉夫語支所有語言,及南斯拉夫語支的克羅地亞語及斯洛文尼亞語。




參考資料

1. 蘇聯這個國家 顧衍時著 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 85 年 5 月

 ISBN-957-630-131-9
63



2. http://www.world-gazetteer.com    世界各國人口資料

3. http://devdata.worldbank.org/data-query/   世界銀行各國經濟資料

4. http://www.mofa.gov.tw 中華民國外交部獨立國協資料

5. http://www.fmprc.gov.cn/ch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獨立國協資料

6. www.odci.gov 美國中央情報局獨立國協資料

7. ceeca.taiwantrade.org.tw   中華民國中東歐暨獨立國協經貿協會

8. http://www.cis.minsk.by          獨立國協行政執行署首頁




可以點選英文網頁
64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Deborah Wang

高中B4台灣的工業
高中B4台灣的工業高中B4台灣的工業
高中B4台灣的工業
Deborah Wang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
Deborah Wang
 
高中B4中國的工業
高中B4中國的工業高中B4中國的工業
高中B4中國的工業
Deborah Wang
 
高中B4北京與上海
高中B4北京與上海高中B4北京與上海
高中B4北京與上海
Deborah Wang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
Deborah Wang
 
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
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
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
Deborah Wang
 
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
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
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
Deborah Wang
 
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
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
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
Deborah Wang
 
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
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
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
Deborah Wang
 
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
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
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
Deborah Wang
 
高中B4石油與經濟
高中B4石油與經濟高中B4石油與經濟
高中B4石油與經濟
Deborah Wang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
Deborah Wang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
Deborah Wang
 
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
Deborah Wang
 
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
Deborah Wang
 
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
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
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
Deborah Wang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Deborah Wang
 

More from Deborah Wang (20)

公民L3
公民L3公民L3
公民L3
 
公民L1
公民L1公民L1
公民L1
 
高中B4台灣的工業
高中B4台灣的工業高中B4台灣的工業
高中B4台灣的工業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講解台灣農業發展與轉型
 
高中B4沙塵暴
高中B4沙塵暴高中B4沙塵暴
高中B4沙塵暴
 
高中B4中國的工業
高中B4中國的工業高中B4中國的工業
高中B4中國的工業
 
高中B4北京與上海
高中B4北京與上海高中B4北京與上海
高中B4北京與上海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
高中B4利用Arc reader輔助中國地理教學
 
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
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
高中B4中國三大經濟地區
 
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
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
高中B4非洲饑荒問題
 
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
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
高中B4非洲的疾病分佈
 
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
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
高中B4中南美洲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境
 
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
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
高中B4拉丁美洲自然環境
 
高中B4石油與經濟
高中B4石油與經濟高中B4石油與經濟
高中B4石油與經濟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二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
高中B4亞人地關係與宗教文化 單元一
 
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農作分布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水利設施與氣候的關聯
 
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
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
高中B4印度的人口與族群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中B4東南亞國協結盟淵源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中B3由蘇聯到獨立國協 補充資料

  • 2. 2 楔子 俄羅斯、蘇聯。一個我們經常混淆的名詞。 但俄羅斯和我們生活上有某種程度的關聯,聽古典音樂的人,大概都對柴 可夫斯基不陌生,上餐廳,有人會點羅宋湯,喜歡芭蕾舞的人,會很熟悉 天鵝湖;喜歡看金庸的鹿鼎記,書中有提到的羅刹,軍事迷不可能不知道 AK-47 步槍,化學課要背門得列夫週期表; 唸歷史的不可能不知道孫中 山先生的『聯俄容共』政策,唸政治的人絶對知道中國國民黨當年參考列 寧的共產黨改造,民進黨也是依照這個模式,設了主席,有了所謂黨紀、 開除黨籍等等,完全不同於歐美的政黨架構。以上這些,都跟俄羅斯有直 接或間接的關係。 蘇聯的誕生 前蘇聯是在俄羅斯帝國的衰敗上建立起來的,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 體可以說是歷史的遺留。 俄羅斯帝國在 16 至 19 世紀以殘酷的武力,陸續兼併大大小小民族, 建立軍事帝國的封建國家。長期以來,採取高壓式的統治,對於境內 非俄羅斯民族,更是進行殘酷性的壓迫、剝削。 俄羅斯帝國的皇帝叫沙皇,來自 TSAR 這個名詞,是俄文的凱撒之意 思。因此,共產革命前的俄羅斯帝國,在中國大陸稱為『沙俄』,台
  • 3. 3 灣叫『帝俄』 。 在興盛時期,其領域面積達 22,400,000 平方公里,橫跨歐亞大陸、國 境直徑長達 10,900 公里,跨及全球 11 時區,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六 分之一,大約是印度的七倍、美國的二點五倍大,台灣的 622 倍。曾 是全球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横越西伯利亞的火車要坐一個星期。 俄羅斯帝國後來參加了一次世界大戰,面對德國戰爭,本身已經衰 敗,毫無勝算,損兵折將,國內民不聊生,共產黨發動了「十月革命」 , 推翻了沙皇,新政府和德國談和,結束了戰爭。 1917 年,「十月革命」後,俄國陷入紅、白黨的內戰,紅軍為共產黨 所領導,白軍為原來的貴族及對共產黨暴力不滿的人,內戰斷斷續續 在俄國境內持續的進行,直到 1922 年結束,共產黨的紅軍正式取得 優勢與控制權。 列寧為解決當時面臨的一系列政治、經濟難題,使剛誕生的紅色政權 能生存下去,因此就有採取聯邦制的想法。以解決歷史的遺留下來的 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體。 最後,蘇聯是按照列寧的主張,以各共和國仍為「主權」國家的名義 加入蘇聯。 聯盟以民族為特點組成,而且在表面上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同意各共 和國可以「自由」退出聯邦。
  • 4. 4 蘇聯政府為表示民族平等,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通過了了許多法 律。例如列寧在聯盟條約和蘇維埃憲法規定,「聯盟是各平等民族的 自願聯合」 ,各民族共和國享有主權國家的地位,均能「獨立行使自 己的國家權力」。 雖然在法律體制上蘇聯是屬於聯邦制,但是政治操作與事後的政局演 變,實際上是以共產黨中央集權統治的政體,列寧所說的聯邦體制承 諾根本未曾實現過。 政治局成員的民族籍別論,主宰蘇聯政治的向來是俄羅斯人,其他民 族只有陪席的份。 由一份自 1919-1980 政治局成員民族籍別的統計,在九十名的歷屆政 治局成員中,依序是俄羅斯人佔 43 名、烏克蘭人佔 14 名,白俄羅斯 人佔 5 名,喬治亞佔 5 名,猶太人占 4 名,拉脫維亞佔 3 名等。 儘管成員的民族籍別多達十二種,但俄羅斯人仍佔有絕對的優勢,烏 克蘭人、白俄羅斯人與喬治亞人又次之,其他民族往往頂多只有一兩 位。 決策權仍操諸於大俄羅斯人的手中,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與喬治亞 雖有參與決策的機會,但顯然不能對政策有左右的能力,而其他民族 在決策過程的影響力更是微不足道。 對各加盟共和國的政治控制方面,往往有超過 50%以上的俄羅斯人擔
  • 5. 5 任領導人員。 政治上的專權、民族政策嚴重不當、缺乏制衡機制,造成許多的血腥 鎮壓與嚴重失誤。 在 30 年代肅反運動中,少數民族受害達 500 萬人,其中 40 萬人被處 決,他們的家屬均受到株連。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兼併後,聯盟政府 不斷對其進行所謂的反蘇反社會主義份子進行鎮壓與流放。 1937-1938 年間,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亞美尼亞等共和國黨 中央第一書記皆被處死,哈薩克中央局全部委員被殺,1937 年 5 月, 出席喬治亞共產黨十大的 644 名代表,在會後竟有 86%被捕、流放或 遭殺害。 農業集體化,造成農牧業受到嚴重破壞,引起大飢荒。以烏克蘭為例, 飢荒中死亡人數接近三百萬人。 1941 年 6 月 22 日前的一個星期內,波羅的海三國被流放了 60546 人; 1940 年為 13 萬 5 千人;1945-1949 年達 60 萬人。1941-1944 年以集體 叛變和國家安全為由,把 11 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撤銷,用刺刀強迫 500 萬人遷往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三天之內,每人只准帶 20 公斤物品, 遷移到千里之外,否則格殺勿論。集體懲罰的作法非常殘酷。甚至到 70 年代,被關押在監獄與勞改營裏的政治犯約 170 萬人,其中一半以 上是所謂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
  • 6. 6 蘇聯的瓦解 進入 90 年代以後,蘇聯的民族危機、政治危機與經濟危機的交織作 用,在相互影響下惡性循環,主要表現於各共和國相繼獨立與紛紛發 表主權宣言的分裂趨勢。 1990 年波羅的海三國首先開始了走向獨立的過程,其他共和國也競相 效尤,相繼發表主權宣言,宣布共和國的憲法和法律高於一切。 1990 年 6 月,戈巴契夫提出建立「主權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構想, 在民族關係方面,強調要「走向主權共和國」的革新聯盟。1991 年 4 月,戈巴契夫同俄羅斯等九個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簽署聯合聲明,制 訂蘇聯聯盟條約草案,國名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新聯盟雖然 維繫了一個聯邦制國家的繼續存在,但是在國家體制上卻發生了根本 的變化。 1991 年 12 月 21 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十一個共和國在阿 拉木圖會晤,簽訂了阿拉木圖宣言,並宣告蘇聯終止存在。 由於蘇聯長期的三大沉痾,即共產計畫經濟的破產、黨政官僚體系脫 離人民,以及大俄羅斯主義與各少數民族(加盟共和國)的嚴重對立, 最後導致蘇聯在一夕之間瓦解於無形。 直接導致蘇聯解體的引爆點是民族危機。由於阿拉木圖事件與蘇共內
  • 7. 7 部戈巴契夫與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政治鬥爭,導致波羅的海三國的脫 離,繼之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聯手脫 離蘇聯而獨立,最後導致蘇共的崩解。 1991 年 12 月 7 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 的領導人在白俄羅斯的 Brest 舉行三邊會談,次日簽署成立獨立國家 國協的協議,蘇聯遂告瓦解。 蘇聯解體的原因 蘇聯原有 15 個共和國,除波羅的海三國外, (我們不能稱她們為三小 國,美國人可以叫三小國,因為每一個面積都比台灣大,三國加起來 有 5 個台灣大) ,其他的 12 國,原來便是大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蘇 聯解體,主要原因是民族的組成。俄羅斯以俄羅斯為多數民族,其他 的 14 國均有其主體民族,在民族自決及民族獨立的前提下,14 個共 和國,紛紛獨立,以下資料可以看出。 15 個共和國,其主體民族均占大多數,因此在民族自決及民族獨立的 前提下,獨立自主,為必然的事。 唯經濟發展又一定要和俄羅斯以及其他前蘇聯各加盟國互通有無,而 俄羅斯更是舉足輕重。 國家 民族 主體民其他民
  • 8. 8 族% 族%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人 93 7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人 90 10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人 81.2 18.8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人 65.3 34.7 喬治亞 喬治亞人 70.1 29.9 哈薩克 哈薩克人 53.4 46.6 吉爾吉斯 吉爾吉斯人 64.9 35.1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人 57.7 42.3 立陶宛 立陶宛人 80.6 19.4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人 64.5 35.5 俄羅斯 俄羅斯人 81.5 18.5 塔吉克 塔吉克人 64.9 35.1 土庫曼 土庫曼人 85 15 烏克蘭 烏克蘭人 77.8 22.2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人 80 20 獨立國家國協的形成原因
  • 9. 9 蘇聯計畫經濟下,集中天然資源、人力物力,統籌規劃、管理、經營 所有的產業部門,以達成國土利用的最大效益。 根據計畫經濟目標及國防安全,將國土劃分成許多經濟區作為開發單 位,並在區內選擇適當地點,利用當地或外來的能源、礦藏和人力等 資源,建立區域綜合工業區,簡稱 TPC。 蘇聯時代所設的經濟區和綜合工業區,由鐵路和運輸管線連結,相互 提供資源,達到產品互補和降低運費的功能,進一步達成產能目標。 蘇聯瓦解後,因為先前的經濟區和綜合工業區,工業生產的原料供應 和銷售市場,遍及各成員國,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活動,如同千絲萬縷, 脈絡複雜,割捨不清。 再由於俄羅斯的人口最多,面積最大,各成員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生產 鏈結,更是關係密切,某些成員國的最大市場是俄羅斯,否則就產品 就無法銷售,某些成員國的原料最大來源是俄羅斯,否則原料供應無 門。 獨立國協聯盟的作用是協調各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對外關係、防務、 移民政策、環境保護和法律實施。因此其他 11 國前蘇聯的加盟共和 國,紛紛和俄羅斯合起來成為獨立國協。 1991 年 12 月 8 日,前蘇聯的三個斯拉夫(Slav)族系共和國領袖,即 俄羅斯聯邦總統葉爾辛、烏克蘭總統克拉夫楚克(Leonid M.Kravchuk)
  • 10. 10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會晤後發表聲明稱:三國已組成「獨 立國家國協」 ,蘇聯作為國際法主權和地理政治現實已不復存在。 1991 年 12 月 12 日,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 等中亞五個共和國領導人集會於土庫曼首都阿什哈軋德 (Ashkhabad),決定有條件加入獨立國協。繼之摩爾夕瓦、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也決定加入。 1991 年 12 月 21 日 12 個共和國領袖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 , (Alma-Ata) 舉行會議,通過了「獨立國家國協創設議定書」、「阿拉木圖宣言」 (Alma-Ata Declaration),宣稱蘇聯不復存在,「獨立國家國協」正 式誕生。(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過去的蘇聯,其領導核心是共產黨,立國基礎是社會主義制度。名義 上是共和國的聯盟,事實上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單一國家。共和國必須 遵守聯盟憲法,人民具有統一的蘇聯國籍。 蘇聯末期,戈巴契夫擬議中的主權國家聯盟,雖然主權在共和國,但 聯盟仍是一個國家實體,有中樞機構,有總統,有統一的武裝力量, 統一的對外政策,統一的貨幣和統一的市場。儘管實際權力中心已移 到共和國,但它仍可稱為鬆散式的邦聯式國家。 獨立國協的成員特別注意的是「平等」、「獨立」,中亞五國堅持五 國以「平等締造者」的身分參加獨協。摩爾多瓦則表示不一定參加獨
  • 11. 11 協的所有機構和計畫,只參加不損害自已主權,對本身有利的領域才 要參加。其後,各成員國在「平等的基礎」上,都以「共同創始國」 的地位加入獨協。 獨立國協與過去的相同點,是名稱上仍承襲蘇聯舊稱,有自治國、自 治州、自治專區;與過去的不同點,是各成員國在主權上獨立平等, 各自擁有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自主權。均為獨立的國家。 最高的政治機構是由各成員共和國國家元首(即總統)和政府首腦(即 總理)組成的理事會 他們由經濟和防務等關鍵領域的共和國內閣部長 , 委員會協助工作。 獨立國協的主要特徵是:沒有中央領導機構,沒有總統,不具有國家 的性質,不是凌駕於國家之上實體,只設立由各成員國代表組成的協 調機構,是一種組織。各成員國都是地位平等、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 國。它們有自已的國家體制,有獨立的對外政策,組建自已的軍隊, 確定自已的預算、稅收和關稅,發行自已的貨幣等。獨協只是協調各 國的經濟環境,進行經濟、科技、文化等互利合作,協調對外政策, 以及對「共同的軍事戰略空間」進行統一指揮和對核武器的統一控制。 由各國的人口及面積分析各國願意加入的原因
  • 12. 12 2 國家 人口 面積 km 亞美尼亞 3,016,312 29,800 亞塞拜然 8,388,000 86,600 白俄羅斯 9,775,591 207,600 愛沙尼亞 1,346,100 45,230 喬治亞 4,474,404 69,700 哈薩克 15,147,050 2,724,900 吉爾吉斯 5,143,500 199,900 拉脫維亞 2,300,500 64,590 立陶宛 3,414,300 65,300 摩爾多瓦 3,876,661 33,840 塔吉克 6,550,213 142,550 土庫曼 4,833,266 488,100 烏克蘭 47,075,300 603,550 烏茲別克 26,167,370 447,400 俄羅斯 143,113,600 17,098,240 俄羅斯為獨立國家國協 12 個成員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能源 生產最豐富的國家。
  • 13. 13 亞美尼亞 人口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愛沙尼亞 喬治亞 哈薩克 吉爾吉斯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摩爾多瓦 塔吉克 土庫曼 烏克蘭 烏茲別克 以人口而言,俄羅斯人口占一半。 面積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愛沙尼亞 喬治亞 哈薩克 吉爾吉斯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摩爾多瓦 塔吉克 土庫曼 烏克蘭 烏茲別克 俄羅斯 以面積而言,俄羅斯面積占 75%以上。 波羅的海三國概況及拒絕參加獨立國協的原因
  • 14. 14 探討 蘇聯未成立前的俄羅斯帝國並未包括波羅的海三國,該三國是二次戰 後,蘇聯基於國家安全理由,派兵駐守,強迫加入蘇聯。 (雖然名義 上是公民投票,但在蘇聯軍隊的控制下) 。三國當年是在軍事力量加 入,人民心理上均自視為西歐國家。 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兼併後,蘇聯政府不斷對各國進行所謂的反蘇反 社會主義份子,進行鎮壓與流放 。 1945-1949 年達 60 萬人。 美國在波羅的海三國被兼併其間,並不承認這個事實,每年編列預算 維持三國在美國的大使館的運作,可算是冷戰時期的怪現象。
  • 15. 15 愛沙尼亞 Estonia 愛沙尼亞人屬於芬蘭-烏戈爾人的愛沙尼亞族人。因 此為芬烏語系,和歐洲的印歐語系不同。 愛沙尼亞多次由北歐各列強統治,其中包括丹麥、瑞典、波蘭,最終 被俄國兼併。 1941 年 6 月 14 日,愛沙尼亞經過「公民投票」被併入蘇聯,成為蘇 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的佔領和吞併沒有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承 認,美國還凍結了愛沙尼亞國家銀行存放在美國的黃金。 1991 年 8 月 20 日愛沙尼亞宣佈獨立。俄羅斯聯邦於 8 月 26 日發表聲 明,承認波羅的海三國和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獨立要求。 愛沙尼亞領土上的俄羅斯軍隊於 1994 年全部撤出,愛沙尼亞於 2004 年加入了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愛沙尼亞人口 65%為愛沙尼亞人,其餘為蘇聯統治時期遷入的移民, 主要為俄羅斯人,居住在首都塔林。愛沙尼亞境內也有一小部分芬蘭 人。 愛沙尼亞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與芬蘭語很接近。俄語也是重要通 用語。為保存民族文化和維護國家安全,愛沙尼亞將在 2007 使所有 中學必須全部改用愛沙尼亞語授課,以同化境內俄羅斯族人。 愛沙尼亞人宗教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會。俄羅斯人為東正教。
  • 16. 16 愛沙尼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Finland 15.9 Finland 21.9 Germany 11.1 Sweden 12.5 Russia 10.2 Russia 11.4 Sweden 7.7 Germany 8.4 Ukraine 4.3 Latvia 7.4 China 4.2 Lithuania 4 Japan 4.1 other 34.4 other 42.5 愛沙尼亞族群比例 groups Estonian Russian Ukrainian other Belarusian Finn 族群 比例% Estonian 65.3 Russian 28.1 Ukrainian 2.5 other 1.6 Belarusian 1.5 Finn 1
  • 18. 18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系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 居。 1240 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1386 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 公,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成為歐洲大國。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 後來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立陶宛被蘇聯吞併。成為 15 個加盟共和國之 一。 1990 年 3 月宣佈獨立,1991 年 6 月蘇聯承認其獨立地位。 立陶宛總人口為 344.57 萬,其中立陶宛人占 83.5%,波蘭族人占 6.7%、 俄羅斯族人占 6.3%、其他民族人口占 3.5%(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 拉脫維亞族等)。使用立陶宛語。另外也使用俄語、波蘭語。 主要的宗教為羅馬天主教,不過也有少數地區信仰東正教、新教或猶 太教。 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產業,主要由礦業及採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 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 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 等發展迅速,生產的高精度機床、儀表、電子電腦等產品行銷全世界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 立陶宛族群比例
  • 19. 19 比例% Lithuanian Russian Polish other Belarusian 族群 比例% Lithuanian 80.6 Russian 8.7 Polish 7 other 2.1 Belarusian 1.6 立陶宛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2 Switzerland 11.6 Germany 16.1 Russia 10.1 Poland 5.2 Germany 9.9 Italy 4.3 Latvia 9.7 France 4.2 UK 6.4 other 48.2 France 5.1 Denmark 4.7
  • 20. 20 Estonia 4.3 Sweden 4 other 34.2 拉脫維亞 Latvia 拉脫維亞以農立國,但居波海三國中央,地處整個 北歐地區的貿易樞紐,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市建港於西元 1201 年,中 世紀以來一直是以德國北部為中心各城市組成的政商同盟,「 漢撒 同盟」的重鎮之一。在經濟、文化和軍事上均有其重要地位。 自 12 世紀以來先後淪為德國、瑞典、沙皇俄國的殖民地。1920 年, 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俄國簽署和平協定,承認拉脫維亞為獨立國,往 後 20 年,造就拉脫維亞在近代史上最輝煌的時期,1930 年代拉脫維 亞經濟蓬勃成長,里加市成為歐洲地區的重要自由港,更有「小巴黎」 美譽。 1940 年,俄國再度入侵。往後近 50 年間,拉脫維亞人面臨 1941 年和 1949 年兩度西伯利亞大放逐的高壓統治,迄 1991 年拉脫維亞宣佈獨 立。
  • 21. 21 拉脫維亞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Latvian 57.7 Russian 29.6 Belarusian 4.1 Ukrainian 2.7 Polish 2.5 other 2 Lithuanian 1.4 比例% Latvian Russian Belarusian Ukrainian Polish other Lithuanian 拉脫維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Germany 16.1 UK 15.6 Lithuania 9.7 Germany 14.8 Russia 8.7 Sweden 10.5 Finland 7.4 Lithuania 8.2
  • 22. 22 Estonia 6.4 Estonia 6.6 Sweden 6.3 Denmark 6 Poland 5.1 Russia 5.4 Italy 4.4 other 32.9 other 35.9 斯拉夫民族國家的概況 烏克蘭 Ukraine 烏克蘭的綜合國力是僅次於俄羅斯的前蘇聯加盟共 和國,其領土面積比法國還大,達 603,700 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二位,
  • 23. 23 人口居第五,是歐洲唯一一個位於獨立國協、西歐、中歐三大集團結 合的地緣國家。 由於烏克蘭是俄羅斯最大的鄰國,而且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巨大經濟潛 力,因此是中歐最為重要的地緣國家。在歷史上,烏克蘭是列寧領導 的布爾什維克黨的發源地之一,基輔、敖德薩等城市是布爾什維克黨 早期的活動中心。而烏克蘭的民族問題比較複雜,烏克蘭人和俄羅斯 人為其境內的兩大民族,烏克蘭人約佔總人口的 73%,俄羅斯人約佔 22%。 烏克蘭人主要分佈在烏克蘭的西部和中部,俄羅斯人主要分佈在東 部、南部和克里米亞半島。由於十九世紀之烏克蘭,已經具備相當的 農業與工業基礎,而且文化水準甚高,因此對於莫斯科之俄化政策不 斷抵抗,雙方在政治上的齟齵不斷,但在族群與經濟等問題卻是複雜 難解與相互依賴。 大約從十四至十五世紀起,當烏克蘭人開始作為一個具有獨特語言、 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獨立民族共同體出現後,烏克蘭就遭到蒙古韃靼 人、日耳曼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處於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等國的統 治之下。 烏克蘭為反抗波蘭,向莫斯科求援。十七世紀中葉,俄羅斯接管烏克 蘭時,曾允諾保障其政治、經濟及信仰不受干涉的權利。由於俄方未
  • 24. 24 信守承諾,烏克蘭則與立陶宛、波蘭共組邦聯,並爭取瑞典承認。俄 國彼得大帝擊敗瑞典後,結束烏克蘭自主權。此後俄羅斯、白俄羅斯、 烏克蘭遂構成帝俄的主體。 1667 年,俄羅斯及波蘭兩國為解決長期紛爭,瓜分烏克蘭。俄羅斯得 東部、波得西岸。18 世紀 90 年代,西烏克蘭再次歸併俄羅斯。1920 年俄國內戰期間,波蘭與俄國再度瓜分烏克蘭。1939 年德蘇簽訂條 約,俄國取得波蘭所佔據之烏克蘭,並劃分該區分別屬於白俄羅斯與 烏克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烏克蘭被德國軍隊佔領,1944 年重新回到 蘇聯。 1781 年至 1783 年,烏克蘭完全納入俄羅斯帝國行政、軍事及宗教體 系內,除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外,並在該區推動「俄羅斯化」。此後 烏克蘭之文學及語言等獨立文化傳統雖受到俄羅斯文化的影響。 19 世紀之烏克蘭,早已是農業發達工業進步之富庶地區。沙皇尼古拉 一世時代,烏克蘭知識份子,開始研究烏克蘭的歷史,並讚揚哥薩克 領袖賀面尼特斯基爭取獨立,且認為烏克蘭,而非莫斯科,是基輔大 公國的繼承人,烏克蘭與俄羅斯人完全不同種。 1847 年,烏克蘭知識份子,組織了第一個烏克蘭意識型態之秘密兄弟 會組織。1905 年聖彼得堡發生革命運動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為平息動 亂被迫改革。
  • 25. 25 1907 年後奧匈帝國庇護烏克蘭分離主義份子,企圖利用烏克蘭的民族 獨立運動來牽制俄羅斯。 烏克蘭文學、期刊等卻在革命後獲准出版,間接為 1914 年以後的變 動伏下火種。 1917 年布爾什維克黨在聖彼得堡推翻沙皇專制之後,烏克蘭議會亦同 時宣佈成立共和國政府。1918 年 2 月,布爾什維克黨藉烏克蘭政府協 助白黨叛軍之口實,推翻烏克蘭共和政府,並在該區建立蘇維埃政 權,惟該政府又被普魯士軍隊推翻。 1920 年 4 月波蘭在未宣戰的情況下 揮軍進入烏克蘭 白俄羅斯等地, , 、 向布爾什維克份子發動攻擊。俄波雙方發生激烈的戰鬥。同年 11 月 波蘭在英法等國支持下,與列寧所領導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代表,訂定 里加條約再度瓜分烏克蘭。俄羅斯保有大部分烏克蘭,並組織烏克蘭 共和國。若干烏克蘭獨立份子在里加條約之後,逃離前往國外避難, 並演變為日後烏克蘭獨立運動重要支持力量。 1922 年,烏克蘭才正式加入由俄羅斯及外高加索共和國所組織的蘇 聯,並成為該體制的重要一員,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亦由對外 關係轉為內部關係。1928 年,蘇聯開始加速烏克蘭的俄羅斯化,並深 入各階層。烏克蘭獨立份子於 1930 年成立烏克蘭自由聯盟、1931 年 組織烏克蘭民族中心,1933 年建立烏克蘭軍事組織等地下組織,繼續
  • 26. 26 推動烏克蘭獨立運動。 1954 年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半島劃歸烏克蘭所有,表示俄 羅斯與烏克蘭友誼永固,此舉卻成為 1991 年「獨立國協」成立後,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爭議焦點。 1991 年,烏克蘭宣佈獨立,持續幾百年的被控制狀態才宣告結束。 烏克蘭人認定自己是烏克蘭人的,佔了總人口的 77.8%,俄羅斯人 17.3%;由於以往俄化的結果,俄語已是官方語言,蘇聯解體後至今, 仍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俄語是母語,使得語言的地位問題一直成 為受到辯論;不過也誠如族群關係專家所云:就算認定烏克蘭語是母 語,也不表示會使用它,因為俄語是一種溝通的語言。 烏克蘭雖繼續傾向西方,求取資金經援與軍事協助,但仍保持與莫斯 科的密切關係。因為烏克蘭和莫斯科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 烏克蘭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Ukrainian 77.8 Russian 17.3 other 1.8 Belarusian 0.6 Moldovan 0.5 Crimean-Tatar 0.5 Bulgarian 0.4 Hungarian 0.3 Romanian 0.3 Polish 0.3 Jewish 0.2
  • 27. 27 比例% Ukrainian Russian other Belarusian Moldovan Crimean-Tatar Bulgarian Hungarian Romanian Polish Jewish 烏克蘭進出口貿易國家 出口國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家 百分比 Russia 35.9 Russia 17.8 Germany 9.4 Germany 5.9 Turkmenistan 7.2 Italy 5.3 other 47.5 China 4.1 other 66.9 白俄羅斯 Belarus 官方語言為白俄羅斯語和俄語。居民多信仰東正教,西北部一些地區 信奉天主教及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合併教派。
  • 28. 28 「 白俄羅斯 」國名由來是因早期的白俄羅斯人為金髮灰眼,喜著白 衣的特性,比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保留有更純之古斯拉夫人血統和特 徵,所以又被解釋為「 純的俄羅斯人 」 。 白俄羅斯係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 年底前蘇聯瓦解 後,正式獨立建國。 俄國大革命後支持沙皇的保皇黨(俗稱白黨),於抵抗共黨(俗稱赤 俄)失敗後大批流亡至中國,為國人所俗稱的「白俄」無關,切勿混 為一談。 首都為明斯克亦係該國第一大城,位於白國中部,二次大戰期間幾全 毀於戰火,僅極少數舊建築留存。故今日所見市容,完全係戰後所重 建,由於當時正值蘇聯國力鼎盛時期,故街道寬敞、整齊且綠地遍佈, 同時為展現共產社會之強大,建築亦係一貫蘇聯社會主義形式,外觀 均極宏偉、震懾人心,惟內部卻極幽暗、晦澀。 面積 200,760 平方公里。位於東歐平原,東、北與俄羅斯聯邦為鄰, 南與烏克蘭接壤,西同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毗鄰。是個內陸國家, 沒有出海口,是歐亞兩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路。歐亞大陸橋及與其平 行的莫斯科-華沙國際公路橫穿境內。因此有“交通樞紐國"的美 稱。 境內西北部多丘陵,東南部較平坦。白俄羅斯有“萬湖之國"的美
  • 29. 29 稱,有湖泊 11,000 個,大湖有 4000 個左右,最大的納拉奇湖面積為 79.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聶伯河、普裏皮亞特河、西德維納 河、涅曼河和索日河,此外還有 20,000 餘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以距 波羅的海的遠近不同而分屬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兩種氣候。 歷史上白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西元 9 世紀末與現在的俄羅 斯人和烏克蘭人一起併入基輔羅斯。 13~14 世紀,領土屬立陶宛大公國。1569 年起隸屬波蘭立陶宛王國。 18 世紀末併入沙皇俄國。1917 年 11 月建立蘇維埃政權。 1919 年 1 月 1 日,成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 年 12 月 3 日作為創始國加入蘇聯。 從 1945 年起,白俄羅斯成為蘇聯加入聯合國組織的三個成員國之一。 1990 年 7 月 27 日,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透過《主權宣言》 ,1991 年 8 月 25 日,白俄羅斯宣佈獨立。同年 12 月 19 日,改國名為白俄羅斯共 和國。 白俄羅斯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Belarusian 81.2 Russian 11.4 other 7.4
  • 30. 30 比例% Belarusian Russian other 白俄羅斯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65.8 Russia 49.1 Germany 7.1 UK 9.4 Ukraine 3.1 Poland 4.4 other 24 Germany 4.2 Netherlands 4.2 other 28.7 摩爾多瓦 Moldova 摩爾多瓦(Moldova) ,以前叫摩達維亞,那裡
  • 31. 31 住的是一些羅馬尼亞裔。摩爾多瓦人與羅馬尼亞人同宗同文,431.9 萬(1997 年)。摩爾多瓦族占 64.5%,烏克蘭族 13.8%,俄羅斯族 13%。 語言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通用俄語。多數人信奉東正教。羅馬尼 亞語但用西里爾字母寫。 摩爾多瓦的國旗和羅馬尼亞的國旗顏色相同,只 是中央多了一隻羅馬帝國的鷹。 羅馬尼亞居民為當年羅馬帝國駐守殖民的軍隊,和當地人通婚,因此 羅馬尼亞語為拉丁語系。摩爾多瓦受俄羅斯文化影響,用西里爾字母 寫羅馬尼亞語。 摩爾多瓦原本與羅馬尼亞關係極好,但在共黨當權後,引發雙方邊界 爭執,在羅馬尼亞拒絕簽署承認摩國目前邊界之條約後,只好尋求歐 洲理事會協助解決。 摩爾多瓦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Moldovan 64.5 Ukrainian 13.8 Russian 13 other 5.2 Bulgarian 2 Jewish 1.5
  • 32. 32 比例% Moldovan Ukrainian Russian other Bulgarian Jewish 摩爾多瓦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Ukraine 22 Russia 39 Russia 13 Romania 11.4 Germany 9.7 Italy 10.4 Italy 8.3 Germany 7.1 Romania 7 Ukraine 7.1 other 40 Belarus 5.2 US 4.3 other 15.5
  • 33. 33 中亞五國 中亞五國政治,其實是「以投票讓威權統治者繼續執政」 。雖均有反 對黨,但多半處於掙扎圖存,主要是沒有機會藉助媒體發聲。當美國 在格魯吉亞導演「絲絨革命」之後,土庫曼斯坦毫無反應、塔吉克斯 坦與烏茲別克斯坦有意忽視。 五國的領導人均認為: 「西方需要中亞,他們只要在若干小處鬆綁, 看似民主,也就能夠獲得美、歐等國的諒解」。 他們的心態根本無視民意,以及一般民生經濟普遍貧困,反更形成本 地區宗教極端主義與分離主義之組織恐怖破壞活動的暗潮洶湧,並也
  • 34. 34 促成美軍駐防中亞的理由之一。 中亞原本乃俄羅斯後院,在「九一一事件」以後,美軍堂而皇之進駐 此一地區,令莫斯科有如芒刺在背,所以俄羅斯也迅即在美軍所在位 置附近另闢基地,以示護衛其利益之決心。此外,中共、伊朗、土耳 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日本與歐洲等國家紛紛各就各位,藉 經貿與合作方式,在中亞謀取經濟與戰略之利益,因此,中亞舞台更 顯得熱鬧而重要。 土庫曼 Turkmenistan 官方語言為土庫曼語,俄語為通用語。絕大多數民族信 。 仰伊斯蘭教(遜尼派) 土庫曼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 35. 35 Turkmen 85 other 6 Uzbek 5 Russian 4 比例% Turkmen other Uzbek Russian 土庫曼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1.5 Ukraine 39.2 Ukraine 15.3 Italy 18.1 Turkey 9.4 Iran 14.7 UAE 7.6 Turkey 6.5 Germany 4 other 21.5 China 4.2 other 37.8
  • 36. 36 哈薩克 Kazakhstan 哈薩克是多民族國家,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 派),還有東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薩克語為國語,俄語在國家機關 和地方自治機關與哈語同為正式使用的語言。 位於中亞中部,北起烏拉爾,西至里海,南至天山山脈,東南至阿爾 泰山山脈。與中國、俄羅斯、吉爾吉斯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 曼斯坦等五國有共同邊界,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屬強烈溫帶大 陸性氣候,1 月份平均氣溫-19℃至-4℃,7 月份平均氣溫 19℃至 26℃。降水量 100 到 300 毫米不等。 哈薩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礦種多、儲量大、品位高。鉛、鋅、石油、 天然氣、銻、汞、金、鐵、鈾等儲量居原蘇聯首位或名列前茅。鉛儲 量占原蘇聯的 70%、鋅儲量占原蘇聯的 50%、銅儲量占原蘇聯的 40%。 以石油、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機器製造業和輕工業 相對落後。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 的礦藏有 90 多種。鎢儲量佔世界第一位,鉻和磷礦石佔第二位。銅、 鉛、鋅、鉬和磷的儲量佔亞洲第一位。 哈薩克族群比例
  • 37. 37 族群 比例% Kazakh 53.4 Russian 30 other 6.6 Ukrainian 3.7 Uzbek 2.5 German 2.4 Uygur 1.4 比例% Kazakh Russian other Ukrainian Uzbek German Uygur 哈薩克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39 Bermuda 17 Germany 8.7 Russia 15.2 China 6.2 Switzerland 13 US 5.6 China 12.8 other 40.5 Italy 7.8 other 34.2
  • 38. 38 烏茲別克 Uzbekistan 烏茲別克共和國,簡稱烏茲別克,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1991 年從原蘇聯獨立。 公元 9 世紀到 11 世紀,形成烏茲別克部落。13 世紀,由西遼監督下 的西黑汗王朝統治。後來的蒙古人征服把烏茲別克分別劃歸欽察汗國 與察合台汗國。 1924 年 10 月 27 日,成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 聯。1991 年宣告獨立,改稱烏茲別克共和國。同年 12 月 21 日,加入 獨立國家國協。 烏茲別克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Uzbek 80 Russian 5.5 Tajik 5 Kazakh 3 Karakalpak 2.5 other 2.5 Tatar 1.5
  • 39. 39 比例% Uzbek Russian Tajik Kazakh Karakalpak other Tatar 烏茲別克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2.3 Russia 22.4 US 11.4 China 9.3 SouthKorea 11 Ukraine 7.5 Germany 9.5 Tajikistan 6.2 China 6.5 Bangladesh 4.7 Kazakhstan 6.1 Turkey 4.6 Turkey 6.1 Japan 4.3 other 27.1 Kazakhstan 4.2 US 4.1 other 32.7
  • 40. 40 塔吉克 Tajikistan 有「山地之國」的稱號,山區占總面積的 93%。一半 以上的地區海拔高於 3000 米,只有不足 7%的可耕地。帕米爾高原的 伊斯梅爾薩馬尼峰是全國最高點,海拔為 7495 米。群山上那些冰川 和積雪融化時,形成了條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屬大陸性氣候,溫差大。 塔吉克人是中亞國家一個古老的民族。先後被波斯、馬其頓和敘利亞 王國統治。東南部原為中國領土,19 世紀末,被帝俄武力侵佔。1924 年 10 月 14 日,成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9 年 10 月加 入蘇聯。 1991 年 9 月 9 日宣佈獨立,改稱塔吉克共和國,同年 12 月 21 日加入 獨立國家國協。 塔吉克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Tajik 64.9 Uzbek 25 other 6.6 Russian 3.5
  • 41. 41 比例% Tajik Uzbek other Russian 塔吉克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0.2 Netherlands 25.4 Uzbekistan 15.1 Turkey 24.4 Kazakhstan 10.9 Latvia 9.9 Azerbaijan 7 Switzerland 9.7 Ukraine 7 Uzbekistan 8.5 Romania 4.4 Russia 6.6 other 35.4 Iran 6.4 other 9.1
  • 42. 42 吉爾吉斯 Kyrgyzstan 吉爾吉斯共和國(吉爾吉斯語: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Qirghiz Respublikasi),簡稱吉爾吉斯斯坦 (Кыргызстан),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1991 年從原蘇聯獨 立。 吉國的最大族群是吉爾吉斯族,他們都是受蒙古和中國深厚影響的突 厥人。吉爾吉斯人佔吉國人口 69.5%,過去過著半遊牧式的生活,以 飼養綿羊、馬及氂牛為生。 許多來自西方,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助,獨立後的吉爾吉斯經 濟困難重重。一開始,蘇聯貿易集團解體使市場萎縮,阻礙了國家向 市場經濟過渡。 吉爾吉斯於 1998 年 12 月 20 日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蘇聯解體造成廣大市場喪失,嚴重地影響了吉爾吉斯經濟。1990 年, 98%的吉爾吉斯出口產品是輸往蘇聯的其他地區。 吉爾吉斯境內多山,適於畜牧業發展,是吉爾吉斯最重要的農業活 動。主要作物包括小麥、甜菜、棉花,煙草,蔬菜及水果。羊毛、肉 和奶製品也是主要的農產品。
  • 43. 43 吉爾吉斯有豐富的礦藏,但缺乏石油和天然氣,這兩樣都需進口。煤、 金、鈾、銻和其他稀有金屬的儲量大。冶金是重要的工業部門,政府 希望能吸收外資,積極鼓勵外方提煉和加工黃金。 主要出口產品是有色金屬和礦石、羊毛製品和其他農產品、電力和一 些工程產品。進口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化學產品、大部分機械、 木材、紙製品、一部分食物和建材。它的主要貿易伙伴包括德國,俄 羅斯,中國及鄰國哈薩克及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向美國出口銻、水銀、稀有金屬、和化學品,從美進口穀物、 藥品和醫療設備、菜油、紙製品、米、機械、農機具和肉類。 吉爾吉斯族群比例 Kyrgyz 64.9 Uzbek 13.8 Russian 12.5 other 5.7 Dungan 1.1 Ukrainian 1 Uygur 1
  • 44. 44 Kyrgyz Uzbek Russian other Dungan Ukrainian Uygur 吉爾吉斯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24.7UAE 24.7 Kazakhstan 24Switzerland 20.3 China 10.3Russia 16.7 US 6.7Kazakhstan 9.8 Uzbekistan 5.5Canada 5.3 Germany 5.3China 4 other 23.5other 19.2
  • 46. 46 亞美尼亞共和國 Armenia 亞美尼亞是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南部 的內陸國。東鄰阿塞拜然,西部和東南部與土耳其、伊朗及阿塞拜自 然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接壤,北界格魯吉亞。地處亞美尼亞高原東 北部,境內多山,全境 90%的領土在海拔 1000m 以上。境內最高點是 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 4090 公尺。氣候隨地勢高低而異, 由乾燥的亞熱帶氣候逐漸變成寒帶氣候。地處亞熱帶北部的內陸氣候 乾燥,屬亞熱帶高山氣候。1 月份平均氣溫為-2℃~12℃;7 月平均 氣溫為 24℃~26℃。
  • 47. 47 亞美尼亞獨立後,由於同前蘇聯國家經濟聯繫中斷,納卡戰爭後遭阿 塞拜疆、土耳其封鎖,經濟一路下滑。 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吸引外資、發展高科技產業、扶持中小企業、加速 私有化和擴大內需,取得一定成效。但資源匱乏、出口有限、資金不 足等因素仍嚴重制約亞經濟發展。2002 年 12 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主要資源有銅礦、銅鉬礦、硫磺、大理石等。主要出口產品為寶石和 半寶石加工製品、食品、非貴重金屬及其製品、礦產品、紡織品、機 械設備等。主要進口產品為寶石和半寶石、礦產品、非貴重金屬及其 製品、食品等。 亞美尼亞族佔 93.3%,其他民族有俄羅斯人、庫爾德人、烏克蘭人、 亞述人、希臘人等。官方語言為亞美尼亞語(屬印歐語系的獨立一支, 古亞美尼亞語與古希臘語相似,現代亞美尼亞語接近土耳其語),居 民多通曉俄語。亞美尼亞人信奉基督教。 亞美尼亞與東邊鄰國亞塞拜然一直因為領土爭議而不合,因為亞美尼 亞南部領土將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與亞塞拜然本土一分 為二;另一方面,亞塞拜然西南部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因為境 內大多數居民為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因此亞美尼亞長期以來一 直宣稱該地區為亞美尼亞領土,的一部份,並且支持當地的叛軍與亞 塞拜然政府對抗。
  • 48. 48 這樣的作法導致鄰國的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因此將通往亞美尼亞的鐵 路與輸油管完全封鎖,讓本身資源已經不是很充足的亞美尼亞,變得 更加貧困。 亞美尼亞的民族比例 族群 比例% Armenian 93 Kurds 4 Russian 2 Azeri 1 比例% Armenian Kurds Russian Azeri 亞美尼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 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Belgium 11.6 Belgium 18.2 Russia 11.6 UK 16.8
  • 49. 49 Israel 11.3 Israel 15.7 US 9.5 Russia 12.1 Iran 8.8 Iran 7.9 Germany 6.7 US 6.3 UAE 5.4 Germany 5 Italy 4.7 other 18 Ukraine 4.6 other 25.8 亞塞拜然(中國大陸譯為亞塞拜疆) Azerbaijan 在蘇聯時期,亞塞拜然和俄羅斯是僅有的兩個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 共和國。獨立後,從綜合國力看,亞塞拜然在中亞五國加外高加索三 國中,實力僅次於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居第三位。 亞塞拜然人是突厥族(土耳其後裔之一支),與土耳其關係密切,屬於 回教什葉派。所居之地位居東西南北要衝,向為兵家必爭之地。 最早為波斯帝國的領土,後來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所統治。 19 世紀俄羅斯帝國對外擴張,成為俄羅斯帝國一部分。 1920 年 4 月 28 日宣佈成立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 年
  • 50. 50 3 月 12 日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6 年 12 月 5 日直接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 年 8 月 30 日宣佈獨立,成立亞塞 拜然共和國。 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位於亞美尼亞南部,與亞塞拜然本土 並不相連,而亞塞拜然西南部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境內大多數 居民為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因此亞美尼亞長期以來一直宣稱該 地區為亞美尼亞領土,並且支持當地的叛軍與亞塞拜然政府對抗。因 此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一直因為領土爭議而不合,蘇聯時代,表面上 相安無事,蘇聯瓦解後,兩國馬上發生戰爭,經俄羅斯調停而停火, 但問題未解決。 亞塞拜然族群比例 族群 比例% Azeri 90 Dagestani 3.2 Russian 2.5 other 2.3 Armenian 2
  • 51. 51 比例% Azeri Dagestani Russian other Armenian 亞塞拜然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15.5 Italy 34.1 Turkey 12 CzechRepublic 11.4 UK 8.7 Germany 10.5 Germany 8.1 France 8.2 China 7.8 Turkey 5.9 Ukraine 5.4 Georgia 4.5 Italy 4.6 Russia 4.5 US 4.6 other 20.9 Kazakhstan 4.3 other 29
  • 52. 52 喬治亞(中國官方譯為格魯吉亞) Georgia 官方語言為喬治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多數信仰東正教,其他信仰 伊斯蘭教。位於亞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區的黑海沿岸,北鄰俄羅斯,南 部與土耳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接壤。喬治亞是史達林的故鄉。 近年來由於喬國內部獨立運動之紛擾、政府效能不彰及經濟情況欠 佳,而使喬國貧窮現象普遍,至一九九八年底尚有半數左右人民生活 在貧窮線之下,迄今情況仍未見改善。另城市之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 十,人民生活水準低落,農業仍為主要經濟活動。 喬治亞族群結構 族群 比例% Georgian 70.1 Armenian 8.1 Russian 6.3 Azeri 5.7 other 5 Ossetian 3 Abkhaz 1.8
  • 53. 53 比例% Georgian Armenian Russian Azeri other Ossetian Abkhaz 喬治亞進出口貿易國家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Russia 14 Russia 17.7 UK 12.9 Turkey 17.3 Turkey 9.9 Turkmenistan 12.2 Azerbaijan 8.3 Armenia 8.6 US 8 Switzerland 6.9 Germany 7.3 Ukraine 6.3 Ukraine 7 UK 5.9 France 4.9 other 25.1 other 27.7
  • 54. 54
  • 55. 55 俄羅斯 Russia 俄羅斯人口 144,800,000 人,其中俄羅斯人 約占 81.5%,國家語言為俄語。此外尚有一 百多個民族,韃靼人占 3.8%,烏克蘭人占 3%、楚瓦什克人占 1.2%,巴什基爾人占 0.9%、白俄羅斯人占 0.8%。 俄羅斯面積共 17,075,400 平方公里,領土跨越歐亞兩洲共 11 個時區, 東到白令海、勘察加半島及千島群島,西到波羅地海及楚德湖沿岸、 南到黑海岸之高加索山區及裡海岸沙漠,北到北極。地理上可區分為
  • 56. 56 歐俄地區、烏拉山地區、西西伯利亞地區、東西伯利亞地區及遠東地 區等 5 個地理區。 西元 1721 年沙皇彼德大帝攻打瑞典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建立俄羅 斯帝國。1917 年 2 月革命,沙皇被推翻,10 月革命列寧奪權成功,1918 年創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 年各共和國組成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SSR),簡稱「蘇聯」。 1990 年葉爾欽當選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並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對 於改革步調發生歧見,1991 年聖誕節戈氏發表告別演說,其後蘇聯亦 退出世界版圖。新的俄羅斯聯邦於焉誕生。 雋永的文學巨擘、迴旋的音樂、斯拉夫風情的舞蹈、戲劇,以及木刻、 彩畫、陶瓷、繡花等創作,是豐盛文化的國度。 最北部和北冰洋附近的島嶼屬寒帶、亞寒帶;高加索黑海沿岸屬亞熱 帶,其他地區大部份屬溫帶氣候。特點是夏季短、冬季寒冷、漫長, 空氣乾燥,降雨較少。另外,西北部地區因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屬
  • 57. 57 海洋性氣候,夏季暖和,冬季不冷,濕潤多雨。太平洋沿岸地區屬季 風氣候,冬季乾燥寒冷,夏季涼爽潮濕,降雨量較大。 石油、天然氣、煤、木材、鐵礦、非鐵金屬礦(包括鋁、黃金、鎳、 白金等),蘊藏豐富。天然資源出口幾占其外匯來源之 55%。 俄羅斯族群結構 族群 比例% Russian 81.5 other 8.1 Tatar 3.8 Ukrainian 3 Chuvash 1.2 Bashkir 0.9 Belarusian 0.8 Moldavian 0.7 比例% Russian other Tatar Ukrainian Chuvash Bashkir Belarusian Moldavian 俄羅斯進出口貿易國家
  • 58. 58 入口國家 百分比 出口國家 百分比 Germany 14 Germany 7.8 Belarus 8.6 Netherlands 6.5 Ukraine 7.7 Italy 6.3 China 5.8 China 6.2 US 5.2 Belarus 5.7 Kazakhstan 4.7 Ukraine 5.7 Italy 4.2 US 4.6 France 4.1 Switzerland 4.4 other 45.7 other 52.8 前蘇聯各成員國對俄羅斯進口貿易比例 國家 進口百分比 白俄羅斯 65.8 哈薩克 39 烏克蘭 35.9 吉爾吉斯 24.7
  • 59. 59 烏茲別克 22.3 立陶宛 22 土庫曼 21.5 塔吉克 20.2 亞塞拜然 15.5 喬治亞 14 摩爾多瓦 13 亞美尼亞 11.6 愛沙尼亞 10.2 拉脫維亞 8.7 進出口統計數字可看出,有 8 個成員國對俄羅斯住進口貿易額達 20%以 上,白俄羅斯高達 65.8%。 前蘇聯各成員國對俄羅斯出口貿易比例 國家 出口百分比 白俄羅斯 49.1 摩爾多瓦 39 烏茲別克 22.4 烏克蘭 17.8
  • 60. 60 喬治亞 17.7 哈薩克 16.7 吉爾吉斯 16.7 亞美尼亞 12.1 愛沙尼亞 11.4 立陶宛 10.1 塔吉克 6.6 拉脫維亞 5.4 亞塞拜然 4.5 統計數字可看出,有 7 個成員國對俄羅斯住進口貿易額達 15%以上, 白俄羅斯為最高,達 49.1%。 以現階段而言,獨立國協這個組織,對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有存在 的必要。
  • 61. 61
  • 62. 62 附錄:斯拉夫民族所用的字母 斯拉夫字母產生於九世紀下半葉,由兩位拜占廷的傳教士一位叫昔立 爾,一位叫美多迪,他們以希臘字母為基礎,根據馬其頓方言創製的, 外界通稱為昔立爾字母。 後來受到東正教與基督教的分裂影響,使得昔立爾字母僅用於信奉東 正教的斯拉夫人文字,如東斯拉夫語支所有語言,及南斯拉夫語支的 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及馬其頓語裡。而拉丁字母則用以拼寫西斯 拉夫語支所有語言,及南斯拉夫語支的克羅地亞語及斯洛文尼亞語。 參考資料 1. 蘇聯這個國家 顧衍時著 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 85 年 5 月 ISBN-957-630-131-9
  • 63. 63 2. http://www.world-gazetteer.com 世界各國人口資料 3. http://devdata.worldbank.org/data-query/ 世界銀行各國經濟資料 4. http://www.mofa.gov.tw 中華民國外交部獨立國協資料 5. http://www.fmprc.gov.cn/ch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獨立國協資料 6. www.odci.gov 美國中央情報局獨立國協資料 7. ceeca.taiwantrade.org.tw 中華民國中東歐暨獨立國協經貿協會 8. http://www.cis.minsk.by 獨立國協行政執行署首頁 可以點選英文網頁
  • 64.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