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國家數位研究方向與中興大學
李德財
國立中興大學校長
李德財個人小檔案
 1971年台大電機學士
 1974~1978年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腦科學碩士(1976)、博士(1978)
 1978~1998年西北大學電機電腦科學系任教
 1998年迄今擔任中研院資訊所特聘研究員
 1998~2008年擔任中央研究院資訊所所長
 2007~2011年擔任中研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兼資通安全專題中心執行長
 2005~2009年擔任國科會「資安科技跨國合作研究計畫」總召集人
 2008~2012年擔任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共同主持人兼總計畫辦公室主任
 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校長
 現任台灣中部科學園區產學訓協會理事長
 除了興大資工系,目前也指導台大資訊工程系、電子研究所研究生,
是台科大榮譽講座
 2004年獲選中央研究院第25屆院士
 2007年獲得德國宏博基金會學術研究獎,2010年起擔任宏博學術大使
 2008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
 2012年當選國際科學與技術資料委員會 CODATA 理事(八位)
TELDAP (Taiwan e-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背景
 期程: 2002-2008-2012
 兩個國家型計畫之整合
 數位典藏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NDAP 2002-2007)
 數位學習 National Science andTechnology Program
in E-Learning (ELNP 2003-2007)
 數位典藏計畫是國科會唯一以人文社會為主
的國家型科技計畫
3
內容來源 Content Sources
5
呈現台灣生物、社會、文化多樣性
Showcase the Diversity of Taiwan
公開徵求計畫
Open Request-
for-Proposal
Projects
機構計畫
Institutional
Projects
散佚海外
Overseas
民間蒐藏
Private Sector
成果數據統計
140+
公家單位參與
700+
資料庫/網站
4.8 million
詮釋資料 (metadata)
6
內容分類
 Anthropology
 Archaeology
 Architecture
 Archive
 Artifact
 Audio &Video
 Botany
 Calligraphy & Painting
 Chinese Classics
 Geology
 Journalism & Mass Media
 Language
 Map & Remote Sensing
 Rare Book
 Rubbing
 Zoology
7
8
數位典藏
成長軌跡
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9
國立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
10
國史館 http://www.drnh.gov.tw/
11
國家圖書館 http://readopac.ncl.edu.tw/ndap/
12
中央研究院 http://digiarch.sinica.edu.tw/
14
台灣大學 http://www.darc.ntu.edu.tw/newdarc/darc/
16
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digimuse.nmns.edu.tw/portal/
公開徵選計畫
澎湖石滬 Pearls Under the Sea
雲門舞集舞作數位典藏計畫
Video
http://cloudgate.glis.ntnu.edu.tw/home.asp
奇美提琴數位典藏計畫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chimei/
李天祿 珍貴文物 http://ltle.gac.ntnu.edu.tw/
21
李泰祥的影音典藏 http://lth.e-lib.nctu.edu.tw/
 請加入李泰祥的影音典藏資料。網址:
http://lth.e-lib.nctu.edu.tw/
在宏博基金會年會分享台灣鳥交響樂
(台大數典團隊作品)
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文化遺產之永續保存的挑戰
24
科技
挑戰
特殊中文
字的呈現
與搜尋
檔案的失
落
巨量資料
知識傳播
與延伸
照片縐摺去除、色調重現
25資料來源: 中研院資訊所 廖弘源研究員
原影片 修復後之影片
資料來源: 中研院資訊所 廖弘源研究員
27
TELDAP的影響:CASE value
 文化面影響(Cultural Impact) 創造保存
文化遺產和傳佈知識的新方法
 學術研究面影響(Academic Impact)
為創新研發建立新環境
 社會經濟面影響(Socio-economic Impact)
為典藏單位和數位內容產業創造雙贏契機
 教育面影響(Educational Impact) 促成數位
典藏融入終身學習,縮短數位落差
2828
世界文化入口網亞太秘書處(Culture Mondo Network Asia Pacific
Secretariat)
 TELDAP獲邀加入國際指導委員會
第一屆國際圓桌會議,2005年6月@
日本愛知世界博覽會(加拿大館)
第二屆國際圓桌會議,2006年10月@
杜布洛尼克‧克羅埃西亞
第三屆國際圓桌會議,2007年@古巴
第四屆國際圓桌會議,2008年@台北
華山藝文特區,台灣
國際指導委員會
參與國際組織
Culture Mondo 是一個非官方的全球公共文化
入口網站,主要在推動跨國與跨區域的全球網
路與文化交流工作
29
2008年台灣台北 世界文化入口網圓桌會議
21個國家/入口網站,33位代表與會,國內文化部門/機構/專業
人士共30位以上列席參與
30
2008年台灣台北 世界文化入口網圓桌會議內容
《主題演講》
 新思維、新模式:新全球環境下的文化、科技
、時間與政治 聯合國資訊傳播科技顧問 Joseph
Okpaku博士(奈及利亞)
 超越社會性網路服務的線上生活:Web 2.0 批
判導論 阿姆斯特丹大學網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Geert Lovink教授(荷蘭)
 意義媒體:以新媒體溝通內在經驗 香港理工科
技大學 於積理教授(中國香港)
《座談會》
• 老幹新枝-文化產業的網路匯流
• 非西方觀點- 不同的文化視野
• 典範移轉-從文化入口變成出版事業
• 流連忘返-掌握搜尋技藝,留住忠實讀者
• 服務速遞-從文化的供給面到需求面
• 合作模式-政策,技術促成內容跨界合作
31
2008年台灣台北世界文化入口網圓桌會議成果
 與世界文化入口網
簽署學術研究與應
用合作合約,推廣
數位典藏與學習計
畫成果
 串連世界與亞太各
國線上文化內容發
展,經營國際社群
 獲得副總統與相關
部會支持肯定計畫
方向與努力
台灣文化走上國際舞台
 數位典藏計畫有系統串聯呈現文化內容
 催生台灣文化入口網站 culture.tw
鍵連開放資料(Linked Open Data)之發展
33
Last updated: 2011-09-19
http://richard.cyganiak.de/2007/10/lod/
Government
Media
User Generated Content
Publications
Life Science
Cross Domain
Geographi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QnQDnxJIk8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35
首位資訊科技背景的興大校長
 (校長的照片)
作為校長的國際視野與責任 1/2
 落實在哪些事情上?
 防災資訊平台(台灣的安全,全球氣候變遷)(OpenISDM)
 國家資訊科技發展(落後國際的競爭力要如何追上?)
 數位內容,分享與合作
 自由軟體 (OSSF 自由軟體鑄造場)
 開放資料 (CCTaiwan 創用CC)
 雲端運算架構與應用
 資訊安全(一流的研究人才,如何幫助他們邁向國際?)
 資通安全與教學研究中心 TWISC
 科學發展(宏博基金會;RDA 計畫中國家科學機構視野)
 CODATA(全球科學典範轉移到資料上,國際組織)
 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下一代與未來的人才培育)
 數位研究計畫(數位典藏,文化領域與國際組織)
作為校長的國際視野與責任 2/2
 這些事情為何值得我們投入資源來去努力?
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 Prof. L. Lessig 的TED 演講 WeThe People, and the
Republic we must reclaim,挺身而出對抗國會腐敗
 台灣很不容易才能夠打進國際空間,與支持的國際
友人團結力量大
 在全球露出,讓別人記住我們
 是為了未來,而不是為了現在
 練兵,熟稔戰線、戰略、戰術運用,與後勤運輸補給
中興大學新的火車頭
 磨合了兩年的行政團隊
 在座各位的經驗與視野
 凝聚的校友組織與力量
 組織的改變:加入國大里與中高農新成員
 懷璧獎將年輕與研究衝勁轉換成組織力量
計算中心朝向雲端發展
 (中興雲)
興大通過BS10012國際認證
•教育體系個資交流導入平台
•個人資訊管理制度國際認證
•在全球隱私引起重大關切之際
教育向下紮根– 『興中會』
審計新村:文創空間示範創新
 (將貼上審計新村區位圖)
向上國中
審計新村
青年創業
青創聚落
開枝散葉
產業創新
E
B A
D
C
共同工作空間
分享交流空間 青年安心成家
NGO聯合辦公
室
展場&實習商店&旗艦店
民生路
中興
街
審計青年創業聚落
金融世界的開放資料議題
 XBRL企業財務健檢系統
 開放資料企業財務檔案
 檢視企業體質
 降低投資人風險
 促進資本市場穩定成熟
 改變遊戲規則
防災與資料共享
RDA 與科學研究的未來
科學發現的地形地貌改變了!
Kostas Glinos
CODATA 國際組織之參與
歐洲文化入口網站
透過網站、資料庫與App
讓手機與移動裝置跟電腦網頁
一樣變成共享歐洲文化的窗口
興大懷璧獎:給年輕研究者機會
思考先端知識
何謂「先端」?
 「先端」知識系列
 せんたん / 尖端、仙丹 / Advanced
 以國科會/中研院資訊所〈學術里程科技前瞻〉
計畫為例
 誰來領導:王佑曾院士所帶領的前瞻經驗
 影響深度:影響 15 年後的台灣
 研究方法:透過特定方法論來作篩選
 執行步驟:
 Germination: Early Stage Incubation
 投入資源規模與速率
具有領導視野的跨科際合作計畫
 開放資料與數位文化:文化入口網
 傳統產業的創新:睿茶平台
 農業與資訊科技結合:農業雲
 區域性的整合與發揮:人社中心數位典藏計
畫,與中研院中部數位典藏中心(昆蟲)
 研究領域追上國際,建立跨國頂尖研究中心
(NCHU/UCD)、iEGG (NCHU/USC)、國際
水稻基因體研究中心
世界文化入口網(中研院團隊)
 獲致成果及其意義
 全球20個國家以上,500位資深文化工作者的社群
 以文化科技打破國家藩籬
 人脈資源深入到國際博物館專業網絡
 研究議題(社交媒體 /物聯網 /文化硬體 /資料庫
/數位藝術等)串聯國際文化藝術科技機構,從
文化產業鏈的上游擬訂策略,行動足以廣泛影
響國際社群網絡
 各國文化部(巴西 / 荷 / 紐 / 澳 / 古巴 / 加 / 英 /
東歐等)與文化機構文化政策發展面貌捕捉,
深入認識數位文化的意義與可能性
產業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茶產業
研發育成中心
就業
媒合 微型
創業
知識
傳播
藝文
活動
藝術中心
計算機及資
訊網路中心
創新
育成中心
校友中心
茶業
公會
茶業
改良場
政府機構
-教育部
-經濟部
-農委會
-縣市政府
-(及其他)
學研機構
-大學院校
-研究中心
-檢測中心
產業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工會、協會
-工策會
創業服務媒體
-公關公司
-行銷公司
-報章雜誌
地方
機構
創業服務支援2
-金融機構
-創投公司
創業服務支援1
-會計師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
-專利事務所
國際
資源
育成
中心
微型
企業
微型
企業
微型
企業
微型
企業
微型
企業
育成
中心
微型
企業
育成
中心
興大
睿茶平臺
CSS
政府機構
-教育部
校友&策盟資源
興大睿茶平臺發展藍圖
57
興大睿茶產學聯盟
20130327成立大會
 「興大睿茶產學聯盟」邀集國內產
、官、學、研共28間重要的產茶農
會、茶改場、農試所、茶商公會與
茶商,共同簽署產學聯盟,系統化
培育製茶師、泡茶師與品茶師,建
立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茶產業人才培
58
公司參觀與座談;
實驗技術交流;
短期技術課程培訓。
提供「茶產學論壇」資訊;
舉辦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
提供學生工讀/實習機會
種茶、製茶、品茶、
茶藝、文創、管理、
行銷等科技諮詢及
技術平台。
興大睿茶產學聯盟
合作項目
59
輔導申請與協助執
行產官學合作計畫
提供相關法規諮詢;
建議政府合理有效
產學扶植辦法。 興大睿茶
產學聯盟
基本
服務
技術平台
引介
人員技術
交流
產學計畫
研提
產學法規
推動
60
「茶產業研發育成中心」
願景
 結合本校各學院相關系所教師,及行政院農
委會「茶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和具
發展特色之茶產業民間業者。
 成為國內第一所具備茶產業完整教學與研發
能量之大學。
 提供茶產業創新與創業育成人才培育平台,
培養能掌握我國特色與民間經濟需求的多元
創新發展人才。
興大睿茶饗宴–
滿足您的感官需求、豐富您的智識渴望。
61
「茶產業研發育成中心」
運作方式
 以產學合作計畫為主要運作經費來源,預期
可申請計劃的單位包括科技部、農業部、經
濟部、教育部、文化部以及眾多的民間企業
和公司。
 期能利用新建「國農中心大樓」空間發展茶
微創產業,作為學生在學時實習場域,畢業
後自行創業參考,甚或成為連鎖企業母店。
農業與資訊對話:興大農業雲
 (農業雲的示意圖)
建構作物生產預測模式
申 雍 農資院土環系
廖宜恩 理學院資工系
宋 妤 農資院園藝系
詹永寬 管理學院資管系
萬一怒 農資院生機系
農糧署每月需彙整之臺灣地區各項農作物生產預測報告,受限
於基層觀測人 員主觀判斷、短期作物可收穫面積變動大、長期
作物未依季節分別預測、各 區域氣候條件和農民投入管理程度
不一、未就產地生產動態資訊進行分析、 也未與市場交易實績
勾稽比對,以致經常產生預測落差。因此擬應用合宜的資通訊
技術,充分利用已建置之多項基礎資料庫,提供更精 準資料作
為決策參據,進而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的競爭力。
擬解決問題
本計畫主要作為後續大型計劃的先驅計畫,將暫以甘藍(短期蔬
菜)和文旦柚(長期果樹)為目標,開發可以提升作物產量預測精
確度的關鍵資通訊技術。
計劃目標
農作物生產量基本上是由作物生產面積乘上作物的單位產出
而得,如下式所 示:
Qi(t, L, W, M, P) = Ai(t, L, P) × Yi(t, L, W, M)
其中A代表種植面積,Y代表單位面積產量,i代表作物類別,t
代表時間(可以 是周、月或年),L代表地點(可以是坵塊、鄉鎮、
或批發市場),W代表天氣狀 況,M代表栽培管理技術,P代表
前期價格。
要能提升預測總產量Qi的精準度,除可設法提升對Ai與Yi的
個別估算精準度外,也可考慮直接對Qi進行預測。
計畫整體構想
1. 生產面積估測(Ai)
2. 單位面積產量預測(Yi)
3. 總產量預測(Qi)
4. 生產調查與生產預測技術研討會
重要工作項目
群眾感測器雲端平台架構圖
生產面積估測(Ai) - (a)群眾感測器雲端平台
生產面積估測(Ai) - (b) 影像資料種植面積估算
由手機影像計算甘藍種植面積演算法之流程圖
群眾感測器雲端平台
任務派遣
資訊提供者
位置觀測
田間影像
收集
GPS軌跡
生產面積估測(Ai) - (c) 軌跡資料種植面積估算
單位面積產量預測(Yi) - (a)甘藍部分
九月起每個月在興大試驗農場或選擇適當農戶設置小面積栽培圃,
種植該季節所生產的甘藍品種如夏峰、228或初秋等,採收大小規
格符合市場需求,計算甘藍單位面積產量。記錄氣象資料和關鍵生
育期之植株型態製成栽培曆,以供建立自動化判斷採收期和單位面
積產量之依據。依作物專家知識,分成初期(蓮座期)、生育中期(葉
片豎立期)和收穫期(結球期)修正單位面積產量及產期預測之準確性。
選擇1~2合作社農場栽培甘藍的出貨歷史資料,並蒐集氣象觀測
資料(日射量、溫度、雨量)和土壤條件,建立單位面積產量預測模
式。
依據農糧署提供之麻豆農會出貨量歷史資料,並蒐集該地區
氣象觀測資料(日射量、溫度、雨量)和土壤條件,依作物專
家知識,分成生育初、中期和收穫期建立單位面積產量預測
模式。
單位面積產量預測(Yi) - (a)文旦柚部分
台灣文化遺產數位建置(人社中心)
 計畫願景
 人文領域研究對台灣社會的具體實踐
 計畫產出/遠程目標
 結合各方資源建置台灣文化資產觀光與知識地圖(行
動裝置應用及網站)
 執行策略
 就地取材、對既有資料整理,初步選擇以霧社事件為
主題
 邀請中部地區與主題專家組成團隊(中研院、靜宜、中教大)
 以開放資料(open data)作法及精神與全球數位文化
串聯
台灣文化遺產數位建置(人社中心)
 運用科技來傳遞與説故事
 說書人:邱貴芬主任、吳政憲歷史系主任文字與藝
術紀錄片再現
 旅行:楊明德教授 GoogleVirtualTravel 與 3D 模型
 虛擬博物館:廖宜恩主任與資工系黃春融老師的虛
擬博物館技術
 網站與App開發:藝術中心、中教大合作團隊
 整合駐校藝術家與系列活動(邱若龍,霧社事
件漫畫家)
 以歷史背景、族群文化、慶典、文學與藝術再
現、自然生態五個面向整合
 操作方法未來預計導入到九份、安平、美濃等
其他台灣重要文化歷史現場
數位發展與人文社會領域之法律挑戰
 法律系廖大穎主任貢獻了初步思考
 數位研究所涉及到的法律研究議題初步探索
(著作權法 / 專利法 / 刑事法 / 智財權)
 數位發展與人文社會領域可研究主題方向
 文創產業-數位內容保護
 數位科技研發的專利、侵權、濫用
 數位典藏授權
 數位內容網站管理 / 侵權與言論自由衝突
 實踐上可推動創作數位化與授權平台服務
 回應
 數位典藏多年發展困境 / 國際經驗的助益
中興大學昆蟲標本館
蒐藏概況、典藏數位化與推廣應用
昆蟲標本館館藏概況
 中興大學昆蟲標本館具教學、展示與研究等多方
面功能,其中館藏之研究標本,以針插標本為主
約有12萬件,且具有高比例的模式標本,計400
種3000件以上。
 以現代化的移動式標本櫃為標本保存主體,蒐藏
庫內的環境全天候24小時皆控制在20±2 ℃、
50±5%相對溼度之恆定狀態,具永續保存與國際
水準。
 2009年與2011年日本八田耕吉教授捐贈其畢生之
昆蟲蒐藏捐贈與昆蟲館,標本來自世界各地,以
蝴蝶、甲蟲與蜻蜓為主,共計約300箱15000件。
典藏數位化
 執行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中興大學昆蟲標本典藏數位化
計畫-木蝨總科與飛蝨總科」 (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
 共拍攝2,121件標本7,546張照片,包含模式標本188種
1,521件。
 數位化成果皆儲存至網路資料庫。資料庫採Darwin Core
格式,以利與國內外多數資料庫整合應用。
 與中研院合作「中興大學昆蟲半翅目模式標本及捐贈標本
數位化計畫」(2013年7月至 2013年12月)
 針對上期國科會計畫未完成的模式標本進行標本數位化
工作,預計51種超過250件模式標本。
 選取約200件八田耕吉教授捐贈昆蟲標本,進行數位化
工作。
 建構標本館網站,以供大眾查詢館藏與相關資料。
典藏標本之學術與推廣應用
 昆蟲標本館常設有昆蟲展示室
 以中、小學與幼稚園學生為對象,
採Q版設計。
 原則上每週開放半天,每年吸引數百至千餘
人次參觀,自2003年開放迄今參觀人次共計
有6,500位。
 蒐藏標本可應用於生物誌的撰寫、科學分類
教學及研究,數位化資訊將持續提供給台灣
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台灣生命
大百科(TaiEOL)等網路平台,為台灣的生物
多樣性提供更完整的永續利用資訊。
有蟲自遠方來—
日本八田耕吉教授捐贈昆蟲標本特展
 2012年12月18日~2013年1月18日於
中興大學圖書館七樓藝術中心展出。
 吸引12,000人參觀。
 展出期間於週末辦理四場昆蟲講座。
 導覽志工及維護志工百餘人,分別來
自本校各系所及多所高中。
 後續移展
 南投中興高中「喜蟲天降」特展
2013年5月至6月。
 台灣科學教育館 「解開昆蟲密碼」
特展 2013年10月~2014年9月。
 與科教館合作撰寫科普書籍-
「進入昆蟲解碼的殿堂」。
數位研究與學習的基礎工作
 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新學習技術
 網路技能與社交知識
 資訊素養的培養
 老師們需要什麼樣的教學典範
 線上既有資源的運用
 標準化方式整理自己的 credit
 研究者需要什麼樣的研究環境與方法
 學術界研究工具與環境
邁向先端知識的邀請
 迫切邀請老師們貢獻各位的構想 Request
for Ideas / Proposals
 (法律)數位內容的共用與分享,智財權挑戰
 (人文)數位人文學
 (社管)資訊社會的重要面貌與影響,巨量資
料的社會問題
 如何團隊合作,向國科會提出研究構想
 要怎麼告訴我們行政團隊?
合作的多元模式
 Top-Down 由上而下
 容易掌握上層資源,不易於突破既有框架
 範例: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睿茶計畫
 Bottom-Up 由下而上
 容易發展創新構想,較困難協調資源與分享
 範例:審計新村計畫
 Peer-To-Peer 平行發展
 跨領域合作最為適合
 範例:農業雲,中部數位典藏中心
往上伸展,中興的天空無限
 傳統的學校資源限制發揮空間
 帶來中研院的文化與同仁共享
 找到有興趣的題目
 組成研究團隊,拓深議題縱深與廣度
 尋找贊助機構與進一步合作夥伴
 發揮研究興趣,同時對台灣社會做出貢獻
 鼓勵同仁尋找跨國的合作與挑戰
 資源帶回學校與同仁分享
結語
 從數位典藏的成果,台灣走向國際
 分享的真義 (擁有與享有)
 中興大學的關鍵角色─
中台灣學術、文化、產業發展推手
成為「知識糧倉、國際智庫」願景
 世界新公民:面對未來的挑戰
 這些計畫跟我有什麼關係?地球的觀點與
視野
“The highest reward for a person’s toil is
not what they get for it, but what they become by it.”
by John Ruskin
一個人辛苦付出最大的回報
不是他因而得到了什麼
而是他因而學成了什麼
謝謝大家!
dtlee@ieee.org
作者:gtvsng ,來源:數位島嶼
http://cyberisland.ndap.org.tw/theme-item-
view.php?album=2589&id=3121
丹麥的跨科際經典案例:工業共生
 Kalundborg Symbiosi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yCYGOx
npSY
 四十年的工業共生全球典範
 回收 30 種以上的資源
 各種建設、資源、工廠在其間互相合作,
將廢棄資源轉換成永續獲利模式
 工業發展也可以宛如生態系統互利共生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國家數位研究方向與中興大學

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
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
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peijus0319
 
Innovation20
Innovation20Innovation20
Innovation20
Nenad Severin
 
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
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
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
HCGO
 
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
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
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
Union Mandarin School
 
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章jxhtq
 
charpet2
charpet2charpet2
charpet2jxhtq1
 
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
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
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gasing2010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
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
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
Shih-Chieh Li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台灣資料科學年會
 
[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
[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
[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
台灣資料科學年會
 
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
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
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Alex Hung
 
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Sheng-Wei (Kuan-Ta) Chen
 
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
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
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
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
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
永忠 曹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
Liwei Ren任力偉
 
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
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
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
Ted Lin (林泰宏)
 
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貫中 侯
 

Similar to 國家數位研究方向與中興大學 (20)

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
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
10-17-2008-intro of orientation
 
Innovation20
Innovation20Innovation20
Innovation20
 
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
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
HFCC 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檔案
 
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
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
資策會與僑委會攜手 整合數位資源助攻海外華語文學習
 
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章
 
charpet2
charpet2charpet2
charpet2
 
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主题论坛 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闲话汇编
闲话汇编闲话汇编
闲话汇编
 
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
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
佳興部落數位典藏成果分享會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
 
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
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
突圍:從資訊角度重訪社會設計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
[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
[TOxAIA台中分校] AI 引爆新工業革命,智慧機械首都台中轉型論壇
 
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
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
20130414 presentation szhk_coop_iproa_seminar_wsa2013
 
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人工智慧在台灣: 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
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
功能導向再造圖書館新風貌
 
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
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
機械外骨骼,智慧醫療扛起你的一身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思维
 
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
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
網際網路與圖書資訊傳播
 
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TANET 201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國家數位研究方向與中興大學

Editor's Notes

  1. 「懷璧其罪」的笑話:很多人都說懷璧不好….
  2. 計中朝向雲端發展- - 個人資料保護:跟時事結合美國 NSA 的 Prism 計畫,讓全世界(歐盟 VP 荷蘭政治領袖 Neelie Kroes 負責資訊計畫 的正式聲明) 更意識到,這是一個「完全資訊的時代」(total information),Google 與 Facebook 等雲端產業所擁有的完全監控、完全掌握「權力」之可怕!要維持商業發展與公民社會穩定,資訊科技與隱私的重要性越來越提升 - 雲端化的努力:以學校為一個出發點,來提升所有人的戰鬥力
  3. 審計新村(0.52公頃)位在台中市西區民生路精華地帶,為前省府辦公廳舍,凍省之後移撥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未進行維護及整修,原居民多數已遷移,目前為閒置狀態。本校將與國有財產署、台中市政府共同開發審計新村 審計新村的空間創新 本校已提出審計新村文創示範區之規劃案,計劃引進微型創業之文創新住民,打造台灣第一個青年微型創業發展培育中心。審計新村的空間創新- 校務會議最新的提案,國有財產局把這個空間的創新可能性,交給國立大學來努力- 這是國家與台中的歷史遺產,一路上新聞沸沸揚揚- 兩年過後,這座城市將有一個不一樣的國立大學,與由大學帶動的創新可能
  4. - 2013 年我的團隊前往瑞典參加由美國國科會、歐盟的研究資料平台與澳洲國科會共同作東、創辦新的國際組織 RDA(Research Data Alliance)的第一次成立大會- 以往各個國家機構都各自山頭主義,各自為政- 過去十年發現網際網路帶來了新的研究資料合作典範,衝擊人類科學知識的成長與發展。幾乎改變了科學發現的地形地貌- 現代高中生、大學生所學習的科學面貌,將會有很重要的不同- 我擔任 CODATA Taiwan 的理事長與全球 CODATA 的理事,看見這個對全世界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迫切地要跟台灣國科會告知,引導他們看見這個新面貌- 投影片裡面這些顏色的意義:歐盟的各種研究計畫,都已經整合了,未來的研究者是在這網絡當中做出突破性的創新今日的科學研究已經大大不同,不再是我們以往所認知到的單一研究者、單一實驗室團隊、閉門練功的研究典範;未來的所有孤島,都會被連結起來------------------- old note ---------------------------第一屆 RDA 大會是由歐盟 iCORDI 於瑞典歌德堡主辦,而歐盟 e-Infrastructure 主持人 Kostas Glinos 的這張投影片(原投影片請參考:http://admin.icordi.eu/Repository/document/Presentations/RDALaunch_Presentations/DataInfrastructures_KostasGlinos.pdf )呈現出歐盟投入科學研究基礎建設的願景:整合於網路、運算與科學資料基礎建設之上的諸多歐洲跨領域研究計畫。今日的科學研究已經大大不同,不再是我們以往所認知到的單一研究者、單一實驗室團隊、閉門練功的研究典範;未來的所有孤島,都會被連結起來。
  5. - 這是歐洲文化的移動窗口- 同時間跟我們一起在作的 Europeana 計畫歐洲文化聯合數位典藏,已經走向了手機與平板電腦,讓文化資產跨越 27 個國家,在下一代年輕人的手上得以掌握- 走向全世界,舊的文化遺產就有機會得以新生- 而下一代也有機會可以跟世界的年輕人站在同樣的出發點,一起為全人類努力---- old note ------文化與遺產領域, 更多人透過網路了解彼此的文化, 作為全球公民的一份子, 越多的理解與交流, 越少的誤解與戰爭.數位典藏讓我們走向世界, 更了解到全世界在用什麼方式彼此合作與交流. 屬於我們下一代的一個新的世界觀於焉誕生.*實例: 現在在 iPad 上面也可以欣賞全世界文化資料的重鎮:Europeana Open Culture 的寶藏。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左下角是查詢「時尚」(fashion)所呈現的物件資料,右下角則是提供多重應用程式介面(APIs)提供多樣應用軟體能夠運用豐富內容。
  6. 農資學院走向雲端,開發農業雲 - 傳統農業科技、農業政策透過資訊科技而轉型- 農資學院是中興最大的資源與優勢,也開始意識到並開始行動
  7. 台灣文化遺產數位建置(人社中心)- [[興大人文社會先端知識演講]]- 計畫願景:人文領域研究對台灣社會的具體實踐- 計畫產出/遠程目標:結合各方資源建置台灣文化資產觀光與知識地圖(行動裝置應用及網站)- 執行策略:就地取材、重新挖掘現實,初步以霧社事件為主題- 邀請中部地區與主題的專家學者組成團隊- 中研院- 靜宜- 中教大- 以開放資料(open data)作法與精神與全球數位文化串聯- 運用科技來傳遞與説故事- 楊明德教授 Google Virtual Travel 與 3D 模型- 廖宜恩主任與資工系黃春融老師的虛擬博物館技術- 整合駐校藝術家與系列活動(邱若龍,霧社事件漫畫家)- 以歷史背景、族群文化、慶典、文學與藝術再現、自然生態五個面向整合- 操作方法未來預計導入到九份、安平、美濃等其他台灣重要文化歷史現場(參考初步示意圖)
  8. 由人社中心統籌規劃,由圖書館協助辦理
  9. ## 邱老師的建議- 鼓勵頂尖計畫- 框資源- 跨領域- 框架(長程目標) - 欠缺 integration 長程- bottom-up 困境:我們希望他們聯合嗎?- vision 只有高層有...連結一個文化產業鏈- 農業雲(為例)- 資訊、農業,很多內容- 議題重要,又是中興強項- 需要哪些東西.... - 食物雲,食品安全,法律- Don't make me think- 就地取材- 不要有新的,已經有很多 research # 不要兩年後才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