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旅行文學二:家國之旅
時空背景
• 自1949 年5 月20 日頒佈戒嚴法開始,台灣可
  說進入了「半鎖國」狀態,同年的3 月1 日便
  已先行實施了「台灣省出入境軍公教及旅客暫
  行辦法」,對於出入境的旅客均嚴加管制,「
  出國」一事,在當時成為困難重重的非常任務
  ,人民出國的管道極為狹窄,只能以考察、研
  習、留學或新聞採訪等名目為由,克服各項煩
  雜手續與關卡,方能踏出國門。
第一本觀光護照
• 1978 年12 月31 日,內政部及國防部共同頒佈了
   「國民申請出國觀光規則」,第一條法規即明
  L言:「為便利國民出國觀光,加強國際民間交
   流,特訂定本規則。」並規定除役男及後備軍
   人、國民兵之外,其餘國民均得申請出國觀光
   ;雖仍限制每年申請出國次數不得超過兩次、
   日期不得超過三個月⋯⋯等,但與之前較之下,
   已放寬許多.. 台灣的第一本「觀光護照」,也於
   1979年1 月正式核發,出國旅遊人數也開始逐
   年增加
陳之藩
•   作家:陳之藩
•   本名:陳之藩
•   其他名:範生、之藩
•   性別:男
•   出生年:民國14年06月19日
•   籍貫:河北省霸縣
個人簡介
• 國立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
  大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
  職於國立編譯館、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
  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教
  授、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兼客座教授,現任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著有
  電子工程論文百餘篇,散文有《劍河倒
  影》、《旅美小簡》、《在春風裡》等。
  2006年獲元智大學設置桂冠文學獎首屆殊
  榮。
寫作風格
• 散文有意境,有新意,彌漫著一層蒼涼寂
  寞之美,又表達了一些嚴肅而重大的話
  題,處處搖曳著感情的火焰,放射著愛的
  光芒。
左:年輕時的童元方,早年喪父是她一生的遺憾,不斷追尋填補這份孤寂感。
           圖/童元方提供
           右:年輕學者陳之藩,這是他少數可得的照片,他說不愛照相,因為「又不以容貌見長」。
           圖/陳之藩提供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28043
憂鬱的出遊
• 一提起筆來寫旅美小簡,似乎就落在憂鬱
  的影子裏:即使是笑聲也是寂寞的,即使
  是笑容也是蒼白的。所以有個朋友批評
  我,一篇一篇讀你的小簡時,似乎天地越
  來越陰沉,就是偶爾有一線陽光,而瞬息
  過後,卻帶來更重的陰霾。
• 這兩年來,我一面思考,一面攻讀,卻得
  到這樣一個悲哀的結語;而這二十幾篇小
  簡變成了一個寂寞旅人在荒村靜夜中的嘆
  息聲。 (《旅美小簡‧序》)
<失根的蘭花>
•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
  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
  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
  天。
• 宋朝畫家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
  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
  國,就是土,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
  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
• 我十幾歲,即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
  後,祖國已破,卻深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
  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
  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
余光中
•   作家:余光中
•   本名:余光中
•   性別:男
•   出生年:民國17年09月09日
•   籍貫:福建省永春縣
個人簡介
• 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文藝碩士,先
  後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政大西
  語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中
  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外文研究所所長。臺
  大、東海、東吳、淡江四校兼任教授,香港
  中文大學教授及系主任、中山大學文學院
  院長、外文研究所所長。曾兩度以傅爾布
  萊特訪問教教名義赴美講學四年,曾獲澳洲
  政府文化獎金,並應邀訪問澳洲各大學,兩度
  前往菲律賓講學,並赴韓、英、瑞典等國出
  席各種國際會議,宣讀論文。
• 曾主編藍星詩頁、現代文學等刊物,為藍星詩社
  的發起人之一。除寫詩外,也寫散文、寫評論,
  從事翻譯,創作生涯至今已達四十餘年,在當代
  文壇上卓然成家,著譯俱豐出版單行本已達七十
  餘種之多。目前已卸任中山大學職務,專事寫
  作。曾獲臺灣文藝協會新詩獎(民國51年)、第
  15屆詩歌類國家文藝獎(民國79年)、十大傑出
  青年(民國55年)、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
  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獲國立政治大
  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第七屆世界華文作家協會
  會員大會上獲頒「文藝終身成就獎」(民國97年)。
寫作風格
• 作者以詩歌創作為主,復以散文及評論揚
  名。其詩作多發抒詩人的悲憫情懷,對土
  地的關愛,對環保的指涉,以及對一切現
  代人事物的透視解析與捕捉。作者自傳統
  出發走向現代,復又深入傳統。
旅行經驗
• 1949 年離開中國大陸,1950 年到達台灣之
  後,1958 年赴美留學,返台之後,又分別
  於1 96 4 年—1 96 6 年、1 96 9 年— 1 971 年
  兩段期間前往美國講學。
異地裡尋鄉
• 他將自己的生命劃為三個時期:舊大陸、
  新大陸,和一個島嶼。⋯⋯舊大陸是他的母
  親。島嶼是他的妻。新大陸是他的情人。
  ⋯⋯在新大陸的逍遙遊中,他感到對妻子的
  責任,對母親深遠的懷念,漸行漸重也漸
  深。去新大陸的行囊裡,他沒有像蕭邦那
  樣帶一把泥土,畢竟,那泥土屬於島嶼,
  不屬於那片古老的大陸。

    余光中 :《望鄉的牧神》(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 ,頁65
異地裡尋鄉
• 到坎貝拉的第一天,茫然站在澳洲國立大
  學校園的草地上,暮寒中,看夕陽墜向西
  北的亂山叢中。那方向,不正是中國的大
  陸,亂山外,不正是崦嵫的神話?西北望
  長安,可憐無數山。無數山。無數海。無
  數無數的島。



   余光中 :《聽聽那冷雨》(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4年),頁29。
異地裡尋鄉
• 我想得很多,很亂,很不連貫。高梁肥,
  大豆香。⋯⋯,大豆香。想大豆在密歇根香
  著在印第安那在俄亥俄香著的大豆在另一
  個大陸有沒有在香著?⋯⋯,南瓜餅是好吃
  的,比蘋果餅好吃些。高梁肥,大豆香。
• 大豆香後又怎麼樣?我實在再也吟不下去
  了。我的床向秋夜的星空升起,升起。大
  豆香的下一句是什麼?
  余光中 :《望鄉的牧神》(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 ,頁59。
<登樓賦>
•   登樓意象
•   城市的想像與譬喻
•   音樂、節奏
•   數字
•   動詞
•   想像的父祖之國
問題討論
• 同樣都是沈重的出遊,陳之藩與余光中的
  遊記有何差異?請試著為兩人各設計一句
  主標語說明其遊記風格,
• 在現今旅行文學中,是否還能見到與兩人
  作品相似的情懷?請加以說明。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sophiya

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sophiya
 
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sophiya
 
yesterday
yesterdayyesterday
yesterdaysophiya
 
report4-1
report4-1report4-1
report4-1sophiya
 
report5-1
report5-1report5-1
report5-1sophiya
 
report2-1
report2-1report2-1
report2-1sophiya
 

More from sophiya (20)

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舒國治演講
舒國治演講
 
su
susu
su
 
speech
speechspeech
speech
 
travel1
travel1travel1
travel1
 
s6
s6s6
s6
 
s2
s2s2
s2
 
s1
s1s1
s1
 
saki
sakisaki
saki
 
moon
moonmoon
moon
 
salt
saltsalt
salt
 
yesterday
yesterdayyesterday
yesterday
 
ghost
ghostghost
ghost
 
night
nightnight
night
 
flower
flowerflower
flower
 
klcg
klcgklcg
klcg
 
taipei
taipeitaipei
taipei
 
report4-1
report4-1report4-1
report4-1
 
report5-1
report5-1report5-1
report5-1
 
report2-1
report2-1report2-1
report2-1
 

旅行文學二 家國之旅

  • 2. 時空背景 • 自1949 年5 月20 日頒佈戒嚴法開始,台灣可 說進入了「半鎖國」狀態,同年的3 月1 日便 已先行實施了「台灣省出入境軍公教及旅客暫 行辦法」,對於出入境的旅客均嚴加管制,「 出國」一事,在當時成為困難重重的非常任務 ,人民出國的管道極為狹窄,只能以考察、研 習、留學或新聞採訪等名目為由,克服各項煩 雜手續與關卡,方能踏出國門。
  • 3. 第一本觀光護照 • 1978 年12 月31 日,內政部及國防部共同頒佈了 「國民申請出國觀光規則」,第一條法規即明 L言:「為便利國民出國觀光,加強國際民間交 流,特訂定本規則。」並規定除役男及後備軍 人、國民兵之外,其餘國民均得申請出國觀光 ;雖仍限制每年申請出國次數不得超過兩次、 日期不得超過三個月⋯⋯等,但與之前較之下, 已放寬許多.. 台灣的第一本「觀光護照」,也於 1979年1 月正式核發,出國旅遊人數也開始逐 年增加
  • 4. 陳之藩 • 作家:陳之藩 • 本名:陳之藩 • 其他名:範生、之藩 • 性別:男 • 出生年:民國14年06月19日 • 籍貫:河北省霸縣
  • 5. 個人簡介 • 國立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 大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 職於國立編譯館、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 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教 授、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兼客座教授,現任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著有 電子工程論文百餘篇,散文有《劍河倒 影》、《旅美小簡》、《在春風裡》等。 2006年獲元智大學設置桂冠文學獎首屆殊 榮。
  • 6. 寫作風格 • 散文有意境,有新意,彌漫著一層蒼涼寂 寞之美,又表達了一些嚴肅而重大的話 題,處處搖曳著感情的火焰,放射著愛的 光芒。
  • 7.
  • 8.
  • 9.
  • 10. 左:年輕時的童元方,早年喪父是她一生的遺憾,不斷追尋填補這份孤寂感。 圖/童元方提供 右:年輕學者陳之藩,這是他少數可得的照片,他說不愛照相,因為「又不以容貌見長」。 圖/陳之藩提供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28043
  • 11. 憂鬱的出遊 • 一提起筆來寫旅美小簡,似乎就落在憂鬱 的影子裏:即使是笑聲也是寂寞的,即使 是笑容也是蒼白的。所以有個朋友批評 我,一篇一篇讀你的小簡時,似乎天地越 來越陰沉,就是偶爾有一線陽光,而瞬息 過後,卻帶來更重的陰霾。 • 這兩年來,我一面思考,一面攻讀,卻得 到這樣一個悲哀的結語;而這二十幾篇小 簡變成了一個寂寞旅人在荒村靜夜中的嘆 息聲。 (《旅美小簡‧序》)
  • 12. <失根的蘭花> •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 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 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 天。 • 宋朝畫家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 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 國,就是土,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 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 • 我十幾歲,即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 後,祖國已破,卻深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 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 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
  • 13. 余光中 • 作家:余光中 • 本名:余光中 • 性別:男 • 出生年:民國17年09月09日 • 籍貫:福建省永春縣
  • 14. 個人簡介 • 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文藝碩士,先 後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政大西 語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中 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外文研究所所長。臺 大、東海、東吳、淡江四校兼任教授,香港 中文大學教授及系主任、中山大學文學院 院長、外文研究所所長。曾兩度以傅爾布 萊特訪問教教名義赴美講學四年,曾獲澳洲 政府文化獎金,並應邀訪問澳洲各大學,兩度 前往菲律賓講學,並赴韓、英、瑞典等國出 席各種國際會議,宣讀論文。
  • 15. • 曾主編藍星詩頁、現代文學等刊物,為藍星詩社 的發起人之一。除寫詩外,也寫散文、寫評論, 從事翻譯,創作生涯至今已達四十餘年,在當代 文壇上卓然成家,著譯俱豐出版單行本已達七十 餘種之多。目前已卸任中山大學職務,專事寫 作。曾獲臺灣文藝協會新詩獎(民國51年)、第 15屆詩歌類國家文藝獎(民國79年)、十大傑出 青年(民國55年)、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 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獲國立政治大 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第七屆世界華文作家協會 會員大會上獲頒「文藝終身成就獎」(民國97年)。
  • 16. 寫作風格 • 作者以詩歌創作為主,復以散文及評論揚 名。其詩作多發抒詩人的悲憫情懷,對土 地的關愛,對環保的指涉,以及對一切現 代人事物的透視解析與捕捉。作者自傳統 出發走向現代,復又深入傳統。
  • 17.
  • 18.
  • 19. 旅行經驗 • 1949 年離開中國大陸,1950 年到達台灣之 後,1958 年赴美留學,返台之後,又分別 於1 96 4 年—1 96 6 年、1 96 9 年— 1 971 年 兩段期間前往美國講學。
  • 20. 異地裡尋鄉 • 他將自己的生命劃為三個時期:舊大陸、 新大陸,和一個島嶼。⋯⋯舊大陸是他的母 親。島嶼是他的妻。新大陸是他的情人。 ⋯⋯在新大陸的逍遙遊中,他感到對妻子的 責任,對母親深遠的懷念,漸行漸重也漸 深。去新大陸的行囊裡,他沒有像蕭邦那 樣帶一把泥土,畢竟,那泥土屬於島嶼, 不屬於那片古老的大陸。 余光中 :《望鄉的牧神》(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 ,頁65
  • 21. 異地裡尋鄉 • 到坎貝拉的第一天,茫然站在澳洲國立大 學校園的草地上,暮寒中,看夕陽墜向西 北的亂山叢中。那方向,不正是中國的大 陸,亂山外,不正是崦嵫的神話?西北望 長安,可憐無數山。無數山。無數海。無 數無數的島。 余光中 :《聽聽那冷雨》(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4年),頁29。
  • 22. 異地裡尋鄉 • 我想得很多,很亂,很不連貫。高梁肥, 大豆香。⋯⋯,大豆香。想大豆在密歇根香 著在印第安那在俄亥俄香著的大豆在另一 個大陸有沒有在香著?⋯⋯,南瓜餅是好吃 的,比蘋果餅好吃些。高梁肥,大豆香。 • 大豆香後又怎麼樣?我實在再也吟不下去 了。我的床向秋夜的星空升起,升起。大 豆香的下一句是什麼? 余光中 :《望鄉的牧神》(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 ,頁59。
  • 23. <登樓賦> • 登樓意象 • 城市的想像與譬喻 • 音樂、節奏 • 數字 • 動詞 • 想像的父祖之國
  • 24. 問題討論 • 同樣都是沈重的出遊,陳之藩與余光中的 遊記有何差異?請試著為兩人各設計一句 主標語說明其遊記風格, • 在現今旅行文學中,是否還能見到與兩人 作品相似的情懷?請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