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i‧




2004   8
‧i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989.6.2.
‧iii‧




1945                    1954




                               3
                 1954.8./1955.7.




       1961.1.
‧iv‧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963




                  Sinclair
‧v‧




                                     U.C.S.B.




Dr. Cheadle   Ph. D. Degree   1971    6
‧v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974.2.




            1975




                      1975
‧vii‧




 1986




 1986




1986
‧vii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997.6.25.




         U.C. Berkeley     Ph.D.
  1989


                                          Berkeley Sproul
                                   Hall
‧ix‧




         1992.1.




       1995




2006
‧x‧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993.5.




                               1991
‧xi‧




1991
‧xi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994.9.




                       1994.9.
‧xiii‧




               2000.7.




80   2009.1.
‧xiv‧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5         2008




                       2008          4
‧xv‧




   1997-   Irvine, Calif.




2000-
‧xv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敬以本書

 紀念我的父親與母親
—瑯琊李家相先生與王夫人
‧xxi‧




                                            目 錄


緣 起 .................................................................................................... 1


第一章 家世與早年教育 .................................................................... 4
    一、家鄉諸城 ........................................................................ 4
    二、就讀觀海書院小學 ........................................................ 8
    三、抗戰後轉讀育德小學 ................................................. 14
    四、濟南峩雅坊小學 ........................................................... 18
    五、就讀諸城縣立中學 ....................................................... 21

第二章 青島四年學生生活―市中初中部與省立青島臨中高中... 27
    一、轉讀青島市中初中部 ................................................. 29
    二、考進省立青島臨時中學高中部 ................................... 36

第三章 南來台灣的成長奮鬥 .......................................................... 47
    一、聯勤高雄(小港)被服廠擔任司帳 .......................... 47
    二、選讀台灣師範學院(台灣師大)而未讀台灣大學
      ........................................................................................ 53
    三、預備軍官第三期(1954 年 8 月/1955年 7 月) ...... 64
    四、省立桃園中學執教半年 .............................................. 74
‧xxi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第四章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生涯 .............................. 79
    一、早期近史所的史料編纂與專題研究 ........................... 82
    二、負笈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與哥倫比亞大學 .... 98
    三、1964-1968 年間的近史所 ............................................ 131
    四、參加密西根大學第廿七屆國際東方學者會議
      (1967年 8 月) .......................................................... 136

第五章 赴加州大學(U. C. Santa Barbara)攻讀博士學位
    (1968-1971)................................................................... 147
    一、在 UCSB 的研讀與見聞 ............................................. 149
    二、妻兒前來聖芭芭拉一年 ............................................. 169
    三、加州大學的傳統與各校區迅速崛起原動力評析 ..... 182

第六章 返回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後期)..................................... 187
    一、郭廷以師被迫辭職 ..................................................... 188
    二、第一次被「三公」否決升等(1971 年 6 月) ........ 194
    三、兼教師大歷史研究所與政大歷史系 ......................... 195
           四、近史所新所長梁敬錞先生與 1972 年
             中美大陸問題研討會 ................................................. 198
           五、第二次被「三公」否決升等(1972 年 7 月) ........ 202
           六、1972 年 8 月台大政治系(所)合聘任教 ................ 207
           七、首訪新加坡與再度參加國際東方學者會議
             (1973 年7月,巴黎大學) ...................................... 222
           八、遊覽巴黎、波昂(西德首都)、慕尼黑 ................. 229
目 錄 ‧xxiii‧




第七章 執教新加坡(國立)大學(1973-1990) ...................... 237
    一、英制新加坡大學初體驗 ............................................. 237
    二、接妻兒南來新加坡居留 ............................................. 246
    三、痛心辭去中研院近史所與在新加坡大學的
      教研工作(前期) ...................................................... 253
    四、任教新加坡大學前期的人與事 ................................. 305

第八章 新加坡政治、經濟的發展(1959-1990) ...................... 342
    一、繼承自大英帝國的殖民遺產 ..................................... 342
    二、李光耀領導新加坡自治邦(1959)邁步向前 ......... 347
    三、1959-1969 之十年間成就評析 ................................... 358
    四、1970 年代至 90 年代的硬、軟新建設/
      都市重建與綠化美化 .................................................. 359
    五、「西體中用」小巨人的另一走向:
      區域金融中心與觀光中心 ......................................... 366
    六、全球華人「奇蕊」永不腐敗的密訣與其解析 ......... 370

第九章 返台參加諸學術研討會與擔任台灣師大客座教授一年 .... 378
    一、參加中華民國建國七十周年學術會
      (1981 年 8 月)......................................................... 382
          二、新大休假(1981 年 8 月/1982 年 6 月)
            返台灣師大客座一年 .................................................. 385
          三、返回新大與晉升副教授
            (英制 Reader,略如副主任).................................. 398
          四、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開會
            (1983年 5 月/8 月) .............................................. 402
‧xxiv‧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五、參加高雄〈孫中山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1985年 11 月)........................................................ 421

第十章 休假赴倫敦大學訪問研究/全家歐陸六國之旅/
    訪問美東耶魯與重訪哈佛及美西柏克萊加州大學
    (1986 年3 月/10 月)................................................... 429
    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教授與在倫敦 PRO 搜集
      資料 .............................................................................. 431
    二、全家歐陸六國之旅 .................................................... 450
    三、訪問耶魯大學與重訪哈佛及柏克萊加大 ................. 473

第十一章 參加〈蔣中正與現代中國研討會〉/中研院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與〈國家建設會議〉.......... 494

第十二章 恆兒讀獲柏克萊加大電機系博士與第一次返回
     中國大陸探親(1989 年 5 月/6 月)......................... 517
     一、參加柏克萊工學院畢業盛典 .................................. 519
     二、大陸探親行(上海、青島見聞/諸城敬祭父、
       母、祖母/南京三日遊) ...................................... 522

第十三章 國立政大外交系客座一年與返回新加坡國大辦妥退休
     (1989 年 10 月/1990 年 7 月) .............................. 545

第十四章 重返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專任十年
     (1990 年 8 月/2000 年 7 月).................................. 559
     一、毅兒畢業美國普度大學(Purdue U.)
       與兩兒的成家就業 ................................................. 569
目 錄 ‧xxv‧



              二、與大陸及美國學術界的交流互動 ......................... 578
              三、出版《日本軍戰爭暴行研究》(1994) 與《戰時
                日本販毒與「三光作戰」研究》(1999) ......... 652

第十五章 中央研究院退休後出版著編三種(《東南亞
     華人史》,2003/《近代中國外交史事新研》,
     2004/《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2007) .....664
     一、撰寫出版《東南亞華人史》(2003) ................. 673
     二、賡續出版《近代中國外交史事新研》(2004)
       與《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2007)
       二書.......................................................................... 683

第十六章 回顧與前瞻..................................................................... 700


附錄:李恩涵教授簡介(李仕德、周琇環).................................. 706
‧xxv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




                     緣起


     光陰似箭 , 日月如梭,驀然回首,我竟然已到八十歲古稀高
齡之年了,不禁為之驚駭震盪。記得在我七十歲(2000 年 7 月)
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時(那已是我的第二次退休了,第
一次退休為 1990 年 8 月,自新加坡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六十歲退休),曾明白說過:「雖然事實上我早已是多病
纏身之人,但因我平時總是服膺當代旅美小品文作家劉墉所說的,
『不回頭,不回頭,不是不想回頭啊,只是一回頭,我們就再也往
前踏不了半步了』」。所以,即使我當時已屆七十「古稀」與已到
了所謂「隨心所欲不踰矩」之年了,但我仍然勉力在此後的兩年之
內,寫出了我的《東南亞華人史》(台北:五南文化出版,2003;
915 頁)一書。這是一冊適用於大學本科之綜論性通識性的教科
書,為我在新加坡大學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與其後身新加坡國
立大學為大學二、三年級生以英文講授東南亞華人移民過程與其問
題一課時,經過了十七年之久,所匯集起來的中、英、日文資料,
並對諸問題分別所做的綜合與分析;其撰成與出版已因我在 1990-
2000 年的十年期內,全力沈耽於深入研究抗日戰爭期間 (1931-
1937-1945) 日本在中國與在東南亞華人社區內之戰爭罪行與暴行而
延宕了很久很久了。因此,我不能不集中精神全力綜合起這些我
原有的教學資料,與 1990 年之後所搜集與涉獵的一些新資料,予
以消化、綜析而撰寫出來。2003 年《東南亞華人史》出版之後,
‧2‧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我更打鐵趁熱,集合起我過去七、八年內與近數年所寫有關中國外
交、內政與外交史方法論的一些研究論文,出版了《近代中國外
交史事新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482 頁)一書。此
外,我又將我評論時事與闡釋現代史事的數篇「半學術性」的文
章,彙編為《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台北:海峽學術出版
社,2007;223 頁)一書,作為我對中文學術界與東亞國際政治界
的一些另外貢獻。
  時至今日,當此 2010 年新春肇始之日,站在我八十初度的高
度,我更深深感覺到我過去八十年之久的生活歷程,實際相當可以
代表一個完整時代的變動,具有某些典型性的意義的。這八十年不
只概括了從抗日戰爭之前華北(山東)小、中城市蛻變的過程,從
我的故鄉諸城,到濟南、青島,都可以在在看出這種蛻變的痕跡。
此後,經過了日本占領下的苦難歲月,到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期
間山東城鄉全民鼎沸的切膚之痛與我所經歷的艱苦日子;也包括了
我自 1949 年 3 月經歷了中國大變動的大時代,依附聯勤軍用被服
工廠南渡台灣後之暫獲安寧,以及我堅定地奮鬥向前的金色之夢的
年代。我在台灣六十年來的成長與壯年的歷程中,從毫無憑藉地考
取了大學,接受了無須支付學費與任何生活費用的師範大學教育,
以至此後之出而任事、作學術研究與從事大學教學工作,以及與吳
艷玲女士結婚、生子(長兒柏恆、次兒柏毅),並幸運地考取了或
申請到美國大學研究院攻讀的全額獎學金的機會,分兩個梯次,在
五年內完成了我一向嚮往的獲取最高博士學位(Ph.D., 哲學博士)
的素志。我的記述,雖是以我所服務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與
我合聘兼任教職的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為重
心,實際它卻代表文史學術界在一個時代中的蛻變過程。稍後,我
更攜家帶眷應聘南下新加坡大學擔任教席十七年之久。後才在老友
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教授的大力協助下重新返回了中研院近史所
緣 起‧3‧



續任專職研究工作十年,寫出了我多年來潛心鑽研的《北伐前後
的「革命外交」(1925-1931)》(台北:1993,中研院,近史所)一
書。八十年代中期後,我更加強努力,利用我過去學習過日文七年
半之久與英文的背景,連續十四年奔走於台灣、美國加州與大陸數
大圖書館,搜閱其中、日、英文中有關戰時日本在華暴行的原始資
料、回憶記述與近人論著,予以綜合研判,寫出了《日本軍戰爭暴
行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與《戰時日本販毒與
「三光作戰」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兩本書。合
之我前此所出版的《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1963)、《曾紀澤的外
              ,
交》(1966)、China s Quest for Railway Autonomy(1977)、《近
代中國史事研究論集》(兩冊,1982、1987)與近十餘年所出版的
五冊書,合計已經有十二冊的總量了。前台灣師大文學院院長、師
大老同學李國祁教授常常對我說:「恩涵兄是一員福將。」我自己
仔細想想,國祁兄給我的「福將」之名,雖非「高度讚許」之辭,
也確是一種不毀之譽吧!不過,他話中並未表明的一點是,我一生
之中,一貫所顯示的一種鍥而不捨的意念,心志專定,總期能用全
力予以完成。這也是我做人處世、愛人服務的基本精神之一吧!在
我行年八十歲的關鍵時刻,我多麼熱烈地希望將我的前塵往事,忠
實地原原本本的紀錄下來,也許它對於當代與後世的國族社會,有
些相當借鑒的效用吧―這便是我奮筆寫下我過去八十年來脈動往
事的主要目的了。
‧4‧




       第一章 家世與早年教育




一、家鄉諸城
  我是 1930 年出生於山東東南濱海的古老諸城小城南門里的一
個小康之家(諸城原是負山濱海的縣區,惟現在政區已被一分為
三,濱海區改劃為膠南縣,山區則劃為五蓮縣)。諸城地方雖然不
大,但我從小就聽家鄉耆老流傳,它一向被稱為人傑地靈、人文淵
藪、名士輩出之地。據 1892 年(光緒 18 年)《增修諸城縣誌》
載,經查明之縣內著書立說者達 254 人,著書達 646 卷 290 餘冊。
清乾隆 47 年(1782)纂修完成的《四庫全書》共收錄圖書 3,500
多種,其中諸城人所著述經查明清楚者即有二十種(包括著錄與存
目兩項),計有經庫一部、史庫七部、子庫四部、集庫八部。就歷
代人物而言,孔子門下弟子公冶長(且以其女下嫁之)、東漢經學
家伏湛(漢初傳詩經之濟南伏生的九世子)、諸葛亮之祖上諸葛豐
 ,皆諸城人。北宋時趙挺之為尚書右僕射(丞相),其子明誠為
金石名家,著《金石錄》,與歷城人著名詞人李清照結婚,夫婦倆
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繪有宋代社會生活巨幅名畫《清明上河圖》
的張擇端(他另畫有《金明池爭標圖》行世,雖然其作品的大部份
均已失傳);明萬曆朝有兵部侍郎、尚書、大學士臧爾勸;另有儒
將遼東廣寧巡撫王化貞(後因廣寧失守,為新就皇位的崇禎帝所處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2005 amc 10
2005 amc 102005 amc 10
2005 amc 10vx44wd
 
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
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
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
eFolder
 
Metal y estructura
Metal y estructuraMetal y estructura
Metal y estructura
Milito800
 
Poesía infantil
Poesía infantilPoesía infantil
Poesía infantil
guest8173b60
 
Definições infantis
Definições infantisDefinições infantis
Definições infantis
zulmirosarmento
 
Jm cars exercise
Jm cars exerciseJm cars exercise
Jm cars exercise
kiwiten
 
Misa Simpatía
Misa SimpatíaMisa Simpatía
Misa Simpatía
Luiozorio
 
Els nens. Els Cenotes.
Els nens. Els Cenotes.Els nens. Els Cenotes.
Els nens. Els Cenotes.
pilar23gm
 
Klb products
Klb productsKlb products
Klb products
Tamás Hertendi
 
Patchwork
PatchworkPatchwork
Patchworkswoop
 
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軒弘 陳軒弘
 
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
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
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
Núria Fabregat
 
Lab070612combinacion
Lab070612combinacionLab070612combinacion
Lab070612combinacion
Miguel Garzon
 

Viewers also liked (14)

2005 amc 10
2005 amc 102005 amc 10
2005 amc 10
 
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
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
eFolder Partner Chat Webinar: Selling to Medical Clients — Anchor and HIPAA
 
Distinciones
DistincionesDistinciones
Distinciones
 
Metal y estructura
Metal y estructuraMetal y estructura
Metal y estructura
 
Poesía infantil
Poesía infantilPoesía infantil
Poesía infantil
 
Definições infantis
Definições infantisDefinições infantis
Definições infantis
 
Jm cars exercise
Jm cars exerciseJm cars exercise
Jm cars exercise
 
Misa Simpatía
Misa SimpatíaMisa Simpatía
Misa Simpatía
 
Els nens. Els Cenotes.
Els nens. Els Cenotes.Els nens. Els Cenotes.
Els nens. Els Cenotes.
 
Klb products
Klb productsKlb products
Klb products
 
Patchwork
PatchworkPatchwork
Patchwork
 
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
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
Grupo 5 mañanas carolina y núria
 
Lab070612combinacion
Lab070612combinacionLab070612combinacion
Lab070612combinacion
 

Similar to 八十憶往

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
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
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TAAZE 讀冊生活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amdg999
 
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
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
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
sightone1
 
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
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
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
TAAZE 讀冊生活
 
新约圣经入门
新约圣经入门新约圣经入门
新约圣经入门amdg999
 
圣经的礼物
圣经的礼物圣经的礼物
圣经的礼物amdg999
 

Similar to 八十憶往 (10)

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
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
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
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
Do you know w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famine?
 
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
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
臺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修訂版)
 
新约圣经入门
新约圣经入门新约圣经入门
新约圣经入门
 
文化圈層論
文化圈層論文化圈層論
文化圈層論
 
圣经的礼物
圣经的礼物圣经的礼物
圣经的礼物
 
9789862218723
97898622187239789862218723
9789862218723
 
圖解世界近現代史
圖解世界近現代史圖解世界近現代史
圖解世界近現代史
 
9789866434334 o1
9789866434334 o19789866434334 o1
9789866434334 o1
 

More from 軒弘 陳軒弘 (10)

9789863060772
97898630607729789863060772
9789863060772
 
生命的禮讚
生命的禮讚生命的禮讚
生命的禮讚
 
國士與國變
國士與國變國士與國變
國士與國變
 
樹的墓誌銘
樹的墓誌銘樹的墓誌銘
樹的墓誌銘
 
9789862218693
97898622186939789862218693
9789862218693
 
為什麼我少了一顆鈕釦
為什麼我少了一顆鈕釦 為什麼我少了一顆鈕釦
為什麼我少了一顆鈕釦
 
7160816920183
71608169201837160816920183
7160816920183
 
北歐風1012
北歐風1012北歐風1012
北歐風1012
 
甜死你
甜死你甜死你
甜死你
 
美麗眼睛看世界 內頁
美麗眼睛看世界 內頁美麗眼睛看世界 內頁
美麗眼睛看世界 內頁
 

八十憶往

  • 3. ‧iii‧ 1945 1954 3 1954.8./1955.7. 1961.1.
  • 5. ‧v‧ U.C.S.B. Dr. Cheadle Ph. D. Degree 1971 6
  • 8. ‧vii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1997.6.25. U.C. Berkeley Ph.D. 1989 Berkeley Sproul Hall
  • 9. ‧ix‧ 1992.1. 1995 2006
  • 13. ‧xiii‧ 2000.7. 80 2009.1.
  • 15. ‧xv‧ 1997- Irvine, Calif. 2000-
  • 17.
  • 18.
  • 20.
  • 21. ‧xxi‧ 目 錄 緣 起 .................................................................................................... 1 第一章 家世與早年教育 .................................................................... 4 一、家鄉諸城 ........................................................................ 4 二、就讀觀海書院小學 ........................................................ 8 三、抗戰後轉讀育德小學 ................................................. 14 四、濟南峩雅坊小學 ........................................................... 18 五、就讀諸城縣立中學 ....................................................... 21 第二章 青島四年學生生活―市中初中部與省立青島臨中高中... 27 一、轉讀青島市中初中部 ................................................. 29 二、考進省立青島臨時中學高中部 ................................... 36 第三章 南來台灣的成長奮鬥 .......................................................... 47 一、聯勤高雄(小港)被服廠擔任司帳 .......................... 47 二、選讀台灣師範學院(台灣師大)而未讀台灣大學   ........................................................................................ 53 三、預備軍官第三期(1954 年 8 月/1955年 7 月) ...... 64 四、省立桃園中學執教半年 .............................................. 74
  • 22. ‧xxii‧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第四章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生涯 .............................. 79 一、早期近史所的史料編纂與專題研究 ........................... 82 二、負笈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與哥倫比亞大學 .... 98 三、1964-1968 年間的近史所 ............................................ 131 四、參加密西根大學第廿七屆國際東方學者會議   (1967年 8 月) .......................................................... 136 第五章 赴加州大學(U. C. Santa Barbara)攻讀博士學位     (1968-1971)................................................................... 147 一、在 UCSB 的研讀與見聞 ............................................. 149 二、妻兒前來聖芭芭拉一年 ............................................. 169 三、加州大學的傳統與各校區迅速崛起原動力評析 ..... 182 第六章 返回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後期)..................................... 187 一、郭廷以師被迫辭職 ..................................................... 188 二、第一次被「三公」否決升等(1971 年 6 月) ........ 194 三、兼教師大歷史研究所與政大歷史系 ......................... 195 四、近史所新所長梁敬錞先生與 1972 年   中美大陸問題研討會 ................................................. 198 五、第二次被「三公」否決升等(1972 年 7 月) ........ 202 六、1972 年 8 月台大政治系(所)合聘任教 ................ 207 七、首訪新加坡與再度參加國際東方學者會議   (1973 年7月,巴黎大學) ...................................... 222 八、遊覽巴黎、波昂(西德首都)、慕尼黑 ................. 229
  • 23. 目 錄 ‧xxiii‧ 第七章 執教新加坡(國立)大學(1973-1990) ...................... 237 一、英制新加坡大學初體驗 ............................................. 237 二、接妻兒南來新加坡居留 ............................................. 246 三、痛心辭去中研院近史所與在新加坡大學的   教研工作(前期) ...................................................... 253 四、任教新加坡大學前期的人與事 ................................. 305 第八章 新加坡政治、經濟的發展(1959-1990) ...................... 342 一、繼承自大英帝國的殖民遺產 ..................................... 342 二、李光耀領導新加坡自治邦(1959)邁步向前 ......... 347 三、1959-1969 之十年間成就評析 ................................... 358 四、1970 年代至 90 年代的硬、軟新建設/   都市重建與綠化美化 .................................................. 359 五、「西體中用」小巨人的另一走向:   區域金融中心與觀光中心 ......................................... 366 六、全球華人「奇蕊」永不腐敗的密訣與其解析 ......... 370 第九章 返台參加諸學術研討會與擔任台灣師大客座教授一年 .... 378 一、參加中華民國建國七十周年學術會   (1981 年 8 月)......................................................... 382 二、新大休假(1981 年 8 月/1982 年 6 月)   返台灣師大客座一年 .................................................. 385 三、返回新大與晉升副教授   (英制 Reader,略如副主任).................................. 398 四、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開會   (1983年 5 月/8 月) .............................................. 402
  • 24. ‧xxiv‧ 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五、參加高雄〈孫中山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1985年 11 月)........................................................ 421 第十章 休假赴倫敦大學訪問研究/全家歐陸六國之旅/     訪問美東耶魯與重訪哈佛及美西柏克萊加州大學     (1986 年3 月/10 月)................................................... 429 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教授與在倫敦 PRO 搜集   資料 .............................................................................. 431 二、全家歐陸六國之旅 .................................................... 450 三、訪問耶魯大學與重訪哈佛及柏克萊加大 ................. 473 第十一章 參加〈蔣中正與現代中國研討會〉/中研院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與〈國家建設會議〉.......... 494 第十二章 恆兒讀獲柏克萊加大電機系博士與第一次返回      中國大陸探親(1989 年 5 月/6 月)......................... 517 一、參加柏克萊工學院畢業盛典 .................................. 519 二、大陸探親行(上海、青島見聞/諸城敬祭父、   母、祖母/南京三日遊) ...................................... 522 第十三章 國立政大外交系客座一年與返回新加坡國大辦妥退休      (1989 年 10 月/1990 年 7 月) .............................. 545 第十四章 重返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專任十年      (1990 年 8 月/2000 年 7 月).................................. 559 一、毅兒畢業美國普度大學(Purdue U.)   與兩兒的成家就業 ................................................. 569
  • 25. 目 錄 ‧xxv‧ 二、與大陸及美國學術界的交流互動 ......................... 578 三、出版《日本軍戰爭暴行研究》(1994) 與《戰時   日本販毒與「三光作戰」研究》(1999) ......... 652 第十五章 中央研究院退休後出版著編三種(《東南亞      華人史》,2003/《近代中國外交史事新研》,      2004/《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2007) .....664 一、撰寫出版《東南亞華人史》(2003) ................. 673 二、賡續出版《近代中國外交史事新研》(2004)   與《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2007)   二書.......................................................................... 683 第十六章 回顧與前瞻..................................................................... 700 附錄:李恩涵教授簡介(李仕德、周琇環).................................. 706
  • 27. ‧1‧ 緣起 光陰似箭 , 日月如梭,驀然回首,我竟然已到八十歲古稀高 齡之年了,不禁為之驚駭震盪。記得在我七十歲(2000 年 7 月) 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時(那已是我的第二次退休了,第 一次退休為 1990 年 8 月,自新加坡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六十歲退休),曾明白說過:「雖然事實上我早已是多病 纏身之人,但因我平時總是服膺當代旅美小品文作家劉墉所說的, 『不回頭,不回頭,不是不想回頭啊,只是一回頭,我們就再也往 前踏不了半步了』」。所以,即使我當時已屆七十「古稀」與已到 了所謂「隨心所欲不踰矩」之年了,但我仍然勉力在此後的兩年之 內,寫出了我的《東南亞華人史》(台北:五南文化出版,2003; 915 頁)一書。這是一冊適用於大學本科之綜論性通識性的教科 書,為我在新加坡大學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與其後身新加坡國 立大學為大學二、三年級生以英文講授東南亞華人移民過程與其問 題一課時,經過了十七年之久,所匯集起來的中、英、日文資料, 並對諸問題分別所做的綜合與分析;其撰成與出版已因我在 1990- 2000 年的十年期內,全力沈耽於深入研究抗日戰爭期間 (1931- 1937-1945) 日本在中國與在東南亞華人社區內之戰爭罪行與暴行而 延宕了很久很久了。因此,我不能不集中精神全力綜合起這些我 原有的教學資料,與 1990 年之後所搜集與涉獵的一些新資料,予 以消化、綜析而撰寫出來。2003 年《東南亞華人史》出版之後,
  • 28. ‧2‧八十憶往:家國與近代外交史學 我更打鐵趁熱,集合起我過去七、八年內與近數年所寫有關中國外 交、內政與外交史方法論的一些研究論文,出版了《近代中國外 交史事新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482 頁)一書。此 外,我又將我評論時事與闡釋現代史事的數篇「半學術性」的文 章,彙編為《注視日本新軍國主義的動向》(台北:海峽學術出版 社,2007;223 頁)一書,作為我對中文學術界與東亞國際政治界 的一些另外貢獻。 時至今日,當此 2010 年新春肇始之日,站在我八十初度的高 度,我更深深感覺到我過去八十年之久的生活歷程,實際相當可以 代表一個完整時代的變動,具有某些典型性的意義的。這八十年不 只概括了從抗日戰爭之前華北(山東)小、中城市蛻變的過程,從 我的故鄉諸城,到濟南、青島,都可以在在看出這種蛻變的痕跡。 此後,經過了日本占領下的苦難歲月,到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期 間山東城鄉全民鼎沸的切膚之痛與我所經歷的艱苦日子;也包括了 我自 1949 年 3 月經歷了中國大變動的大時代,依附聯勤軍用被服 工廠南渡台灣後之暫獲安寧,以及我堅定地奮鬥向前的金色之夢的 年代。我在台灣六十年來的成長與壯年的歷程中,從毫無憑藉地考 取了大學,接受了無須支付學費與任何生活費用的師範大學教育, 以至此後之出而任事、作學術研究與從事大學教學工作,以及與吳 艷玲女士結婚、生子(長兒柏恆、次兒柏毅),並幸運地考取了或 申請到美國大學研究院攻讀的全額獎學金的機會,分兩個梯次,在 五年內完成了我一向嚮往的獲取最高博士學位(Ph.D., 哲學博士) 的素志。我的記述,雖是以我所服務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與 我合聘兼任教職的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為重 心,實際它卻代表文史學術界在一個時代中的蛻變過程。稍後,我 更攜家帶眷應聘南下新加坡大學擔任教席十七年之久。後才在老友 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教授的大力協助下重新返回了中研院近史所
  • 29. 緣 起‧3‧ 續任專職研究工作十年,寫出了我多年來潛心鑽研的《北伐前後 的「革命外交」(1925-1931)》(台北:1993,中研院,近史所)一 書。八十年代中期後,我更加強努力,利用我過去學習過日文七年 半之久與英文的背景,連續十四年奔走於台灣、美國加州與大陸數 大圖書館,搜閱其中、日、英文中有關戰時日本在華暴行的原始資 料、回憶記述與近人論著,予以綜合研判,寫出了《日本軍戰爭暴 行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與《戰時日本販毒與 「三光作戰」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兩本書。合 之我前此所出版的《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1963)、《曾紀澤的外 , 交》(1966)、China s Quest for Railway Autonomy(1977)、《近 代中國史事研究論集》(兩冊,1982、1987)與近十餘年所出版的 五冊書,合計已經有十二冊的總量了。前台灣師大文學院院長、師 大老同學李國祁教授常常對我說:「恩涵兄是一員福將。」我自己 仔細想想,國祁兄給我的「福將」之名,雖非「高度讚許」之辭, 也確是一種不毀之譽吧!不過,他話中並未表明的一點是,我一生 之中,一貫所顯示的一種鍥而不捨的意念,心志專定,總期能用全 力予以完成。這也是我做人處世、愛人服務的基本精神之一吧!在 我行年八十歲的關鍵時刻,我多麼熱烈地希望將我的前塵往事,忠 實地原原本本的紀錄下來,也許它對於當代與後世的國族社會,有 些相當借鑒的效用吧―這便是我奮筆寫下我過去八十年來脈動往 事的主要目的了。
  • 30. ‧4‧ 第一章 家世與早年教育 一、家鄉諸城 我是 1930 年出生於山東東南濱海的古老諸城小城南門里的一 個小康之家(諸城原是負山濱海的縣區,惟現在政區已被一分為 三,濱海區改劃為膠南縣,山區則劃為五蓮縣)。諸城地方雖然不 大,但我從小就聽家鄉耆老流傳,它一向被稱為人傑地靈、人文淵 藪、名士輩出之地。據 1892 年(光緒 18 年)《增修諸城縣誌》 載,經查明之縣內著書立說者達 254 人,著書達 646 卷 290 餘冊。 清乾隆 47 年(1782)纂修完成的《四庫全書》共收錄圖書 3,500 多種,其中諸城人所著述經查明清楚者即有二十種(包括著錄與存 目兩項),計有經庫一部、史庫七部、子庫四部、集庫八部。就歷 代人物而言,孔子門下弟子公冶長(且以其女下嫁之)、東漢經學 家伏湛(漢初傳詩經之濟南伏生的九世子)、諸葛亮之祖上諸葛豐 ,皆諸城人。北宋時趙挺之為尚書右僕射(丞相),其子明誠為 金石名家,著《金石錄》,與歷城人著名詞人李清照結婚,夫婦倆 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繪有宋代社會生活巨幅名畫《清明上河圖》 的張擇端(他另畫有《金明池爭標圖》行世,雖然其作品的大部份 均已失傳);明萬曆朝有兵部侍郎、尚書、大學士臧爾勸;另有儒 將遼東廣寧巡撫王化貞(後因廣寧失守,為新就皇位的崇禎帝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