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老子《道德經》  資料整理方案之一——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
   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征求意見稿)2.2.3
       交織 Marx 並由此開顯我自己和結交同道
   前言(界定) “初學者”是指第一次閱讀   《道德眞經》(一般也
是首次閱讀吾道家道教的經籍)的人。 “某類特定”是指其中那些將成爲專
門或兼及研究道學道術的學者或/和將成爲道家道教的實踐者或親
近者,而且集中學習道學道術的時間將不少於“參年”(“三年”是
根據《列子•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說符>
                             《莊子•養生主》<應帝王><庚桑楚><徐
无鬼>諸篇及我的求道經驗所定)。——爲行文方便以後徑稱“初學者”,不
再說明。
   “摸門(Porte)”是相對“入門”而言。老學入門當研讀漢•河上
公《老子章句》   魏•王弼 《老子道德經注 老子指略 》
                      》
                      《       (此二家縱使沒有別的
價值也有歷史價值)。——摸門讀本的具體意義下文展開。
   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資料整理。     對我的工作而言,更重要的是別
人有什麽觀點,而不是我有什麽獨到的觀點。        我以繼承爲主(注意並
非“繼承”甚麽“國學”、“中華傳統文化”之類),不打算填補什麽空白。
   道學道術研究有著無窮的課題,資料整理僅是其中一項。         就是
資料整理,其方式方法亦多種多樣,本文所談僅是其一而已。
   我是自願充當老聃和[德]Karl Marx 馬克思的“看門人”(Marx 語)
——這也僅限於道學和馬學。

  1 集校集訓集譯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爲)一部供初學
者摸門的《道德經》讀本必須是集注。而且歷來皆是考證集釋性的
《老子》著作事實上 (不管欣賞與否,這就是事實)成爲一時 (也衹是一時)的
摸門讀本。 (不祗《道德經》如此。 因而我應該在盡可能少的篇幅內介紹
                 )
盡可能多的異文和觀點 (同類同派中或取始出者或取最詳者或取影響較大者或選一
人或選多人,一般引用原文個別情況壓縮提煉:正是 “有法無 法,因時 爲業;有 度無度,
因物與合”(西漢•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且雖“平議”(清•曲園俞樾)而不
以仲裁自居(猶如莊聖“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齊物論>)和“未嘗有聞其唱也,常
和人而已矣”(<徳充符>,以下引《南華眞經》一般祗給出篇名)),不自封爲(也不請
人封爲)“定本”(不少“定死”的本子也就“死定”了)、   “原意”、“破解千
古之謎”、  “最正確的校注”之類(“任何試圖‘自我作古’的閱讀都必然在尚
未眞正開始其閱讀以前即已‘作古’”([新西蘭]伍曉明《有(與)存在:通過“存在”而重
讀中國傳統之“形而上”者•“道可道••••••”:重讀<老子>第一章》))。
  當然不是祗有“取善集”(金•饒陽居士李霖《道德眞經取善集》)之類纔
有價值、水平,也不是其價值、水平要高出一籌。   不同類型的老學著


                     第 1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述都各有其意義,都應“各得其所”(          《老子•三十四章》王輔嗣注,以下引《道
德眞經》僅給出章序;《黃帝陰符經》達觀子李筌注)。  ——“性分”是吾道家的基
本思想之一。
   且夫摸門讀本不可能也不應該代替古今任何本子或任何研究、
註釋,而 是 爲 它 們 與 讀 者 之 間 牽 線 搭 橋 ,使得廣大初學者 a 能
夠依據其自己的需要、    愛好、  立場、  研究、  興趣、 角度、 時間等在眾多
的老學著述中選擇(我會向初學者強調,我的著作祗是摸門,河上、        王弼亦祗是入門,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十九章,我這裡引用老子主要是使文章更有趣,這也是受到 [澳
大利亞]柳存仁《道家與道術:和風堂文集續編》的啓發;類似情況不再說明)) ,b 閱讀
任何老學乃至任何道學道術著作都不會感到陌生、無從下手。
  《老子》 摸門讀本同時也是吾道家道教的摸門讀本。                     誰最有資格
講授道?自然是太上眞人。
   摸門讀本還應該是初學者對老學史及道家道教史有大致但眞
切的瞭解(甚或可套用[英]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懷特海:整個道學道術史就是由老子的
一系列腳注所構成)。


    2 學習參考的量與時間表 閱讀量是硬道理、硬指標(很多論文、論
著,“塡補空白”是因爲作者自己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塡補”,“顚 -覆”前說不過是“
複-製”另一種前說)。陳鼓應(爲節省篇幅,本文多直呼姓名,未備之處還望海涵——太
                        《老子今注今譯》
上曰:“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三十八章))       (此書版本頗
夥,本文除另有指稱說明外均指北京商務版) 之所以能成爲目前 (也祗是目前)最
佳(也祗是相對而言) 摸門讀本(當然亦有不 同意的:如清寧子詹石窗的同學張欽就要
推薦詹著 《道德經通解》  (可是詹石窗本人却推薦陳鼓應),又如古棣關鋒、關桐、中孚子胡孚琛、
鐘肇鵬、 余平(我之所以要去讀  《老子、
                    》要選擇陳鼓應就受多位人士的影響,而余平對我就有 指
引(Anzeige)作用)等亦不推崇;而“民間”對陳鼓應的評價普遍不高;我亦對其很不滿,
所 以 發 宏 願 要 “ 吐 故 納 新 ” ( <刻 意 >) ! — — 而 且 它 也 值 得 被 不 滿 ) 的原因之一
即參考量大(陳鼓應誤“寇才質”爲“寇質才”,誤“劉咸炘”爲“劉成炘”,誤“崇
寧五注”爲“崇寧王注”,是錯誤,不是造假) ,有較厚重的基礎(陳鼓應的另一優
勢是考據,可以說“考據要學陳鼓應,音韻要學孫雍長”;當然陳鼓應也受益於“時勢造英雄
”)。   我的目標是總閱讀量至少 480 種(爲何至少 480 種?嚴靈峰《無求倍齋老
子集成》  初編 140 種、續編 198 種、補編 18 種,共計 356 種,從己巳年 1965 年至丁未年 2027 年
有 62 年,以每年最少 2 種計,有 124 種:新舊“相加”共 480 種。    我將比  《老子今注今譯》  所列
272 種的 176%還多。不過“ 《道德》  八十一章,注者三千餘家”(元•張與才爲杜道堅         《道德玄經
原旨》所作的<序>——張 與 才 說 這 話 是 很 沉 痛 的 ),480 種仍有數量級的差距),其中
重點研究 91 至 100 種(這已是最低量,名單暫略。對比中華書局版《老子注釋及評
介》加粗標出重點 33 種+商務版前言 3 種+商務版後記 1 種=共 37 種,我至少是其 220%)。所
謂重點研究,不僅要精讀、          細讀、 反復讀以汲取其老學成果、            學習其
研究老子方法,而且其本身亦作爲對象被專題地研究。如 a 河上公


                           第 2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老子章句》 其人其書考證,我要綜合關鋒、     [韓]吳相武及 《隋書•經
籍志》 《隋書》
   (注意  的主編魏玄成是道士,“興膳宏的《<隋書經籍志•道經序>的道教教理—
—以其與<無上秘要>之關聯爲中心的考察》一文則極爲詳盡地考證了《隋志》的原始天尊、天劫
度人、傳說年號、齋醮儀式、道教歷史等等方面的敘述結構,及其與《無上秘要》的深刻聯繫,既
說明了《隋書經籍志》《道經序》
          的    的各種說法都有其來歷,‘不愧是道教史上堪稱“眾妙之門”
的作品’,也說明了《無上秘要》這部類書出現在北周,實際上起到了一種承先啟後總結魏晉以
來道教思想的作用”(葛兆光《日本的中國道教研究印象記》 《通志•藝文略 四
                           ))      》
                                   《庫
全書總目•子部•道家類》   等的觀點,而強烈駁斥王卡(王卡錯在過程)。
b 眾所周知“項羽妾本,齊武平五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冢得之”
(宋•謝守灝《混元聖紀》),可惜這位“妾”卻“二千年人無識者”(套用
《列子•天瑞》 ,我倒希望能“幽會”佳麗,“拷問”伊爲何讀老子、
       )
怎樣讀老子、此本的傳承系統、是否信道和其在項羽集團中的作用
——即道家與楚霸王集團的關係(關於劉邦楚沛集團中的道家和文景之治的黃老
         c
道學論述多矣)。 莊遵《老子指歸》 ,王德有的三個整理本(中華、 商務)
                                巴蜀、
都還遠不能令人滿意,譬如沒有考辨研究谷神子。李唐就有馮廓、
鄭還古、裴铏等號谷神子,南宋范應元亦號谷神子,還有注《龍虎
還丹訣頌》的谷神子,又疑隋以前也有谷神子:眞是“谷神不
死••••••綿綿若存”(八章)。 《老子指歸》
                 注      的谷神子是誰?(蒙文通
《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佚文序》說是裴铏,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說不遲於六朝,朱越利 《道藏分
類解題》疑爲馮廓(似據《舊唐書•經籍志》晁公武《群齋讀書志》),孫雍長《老子注譯》(又名
《老子新注今譯》)說是鄭還古。)(王德有的其他問題暫略。 d 王弼
                            )    《老子道德經注》
《老子指略》     ,我有劄記,可供別人 (注意是別人)在樓宇烈、          嚴靈峰、
[德]Rudolph G. Wagner 瓦格納、牟宗三、 崔存明、 李春等基礎上重校參
考(對經注底本的選擇等也值得討論,此外,我想出了一個怎樣整理王輔嗣《老子道德經注》
                  e
的方案,亦可供別人參考)。 老子節解》 《宋史 、
                  《        ,    》 嚴靈峰、  陳鼓應皆謂 葛
玄所作,王明、       尹志華、   吳承仕、 劉固盛等駁之,我可以強化證明非
太極左仙翁所撰;或許還能在蒙文通、嚴靈峰、                [日]藤原高男、[日]
楠山春樹、    王卡等的基礎上考辨、        重輯( 《老子節解》       f
                                     當不止一種)。 補輯校
北齊•杜弼(驃騎將軍、      膠州刺史、     《注老子道德經 g 輯校隋•楊上
                       定州縣侯)          》。
善《道德集注眞言》 《老子注》 《老子道德指略论》
                二十卷        二卷             二卷(前者依前
蜀•杜光庭《道德眞經廣聖義》,後二者依《舊唐書經籍志》 《舊唐志》
                           (     還錄有《略論》三卷);又
楊上善《莊子注》         h
        十卷,一並輯校)。 輯校唐•妙應眞人孫思邈《老子注》(孫眞
人《莊子注》      i
      一並輯校)。 點校明末清初朱衣道人傅山《老子解》(同時考證傅
青主《石室密錄》                   j
        中的“岐天師”(岐平定?)及其兒科)。 點校清•徐靈胎《道德經
注》《陰符經注》
  (     亦將在中醫古籍出版社 1990 年整理本的基礎上再整理)。(江幼李《道家文
化與中醫學》:“徐氏名大椿,字靈胎,甚有深意。 靈胎何物?內丹之謂,亦爲金丹異名。  所謂
靈炁結胎,即指抱一守中,煉元養素,修心養性,煉精氣神,以結內丹,即可長壽如大椿。”
因徐大椿注重“源流”,我順帶指明其號“大椿”出自 《沖虛•湯問 南 華•逍遙遊》
                               》
                               《        ,其字“靈
胎”至遲出自南宋•王慶生《三極至命筌蹄》“夜半寒泉動地雷,損奇益偶著靈胎。  一壺鳳髓朝朝


                     第 3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飲,海底紅蓮火底栽。”)k 點校清•黃元御《道德經懸解 。
                           》 (玉楸子《素問懸解》
《靈樞懸解》
     《難經懸解》
          《金匱懸解》均已有整理本,豈能不點校《道德經懸解》? )l 蔣錫昌
《老子校詁》     是[德]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爾(有人認爲其是當代新道家之一)
和蕭師毅合作翻譯的底本,那麼蔣錫昌                 《老子校詁》     除了比-校還需
比-較(Heidegger 的德語譯文能公佈就更好)••••••這些也算是爲摸門讀本所
作的長編研究。當然專題研究更多是要靠廣大同道及同行(此外,一
些被給予厚望的老學著述,如陳夢家、朱光潛的,也有待其高足整理出版)。
    時間表。     就算我消化 1 本老學專著僅需 2.4 個月,90 本左右的
量將耗去 18 年!而在這 18 年裡,我還必須研讀               《列子》   (已完成部份
《莊子》  (已完成內七篇)    《文子  》
                       《范子 》    (輯佚)《黃帝陰符經》     (第二重點)
《黃帝四經 黃帝內經 》
        》《          (素問、 靈樞,第三重點)  《關尹子》    (太一生水、 恒先等,
第五重點) 《黃帝八十一難經》         (第四重點)  《周易參同契》    (第六重點) 《傷寒
雜病論》   (傷寒論、   金匱要略)及 《彭祖》   (上博楚簡,注意  《隋志 道藏》 《彭祖攝 生
                                          》
                                          《    並有
養性論》 (有三個名字))    《太公》  (定縣出土) 《神農本草經    》《淮南子  》《論衡 》
《黃庭經》    (兼及西晉•南嶽夫人魏華存   《黃庭內景經 、唐•見素子胡愔
                                 》         《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
瀉圖並序》《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 肘後備急方
      )                   》
                          《          》 養性延命錄 孫 眞
                                     《           》《
人備急千金要方 亢倉子 》  》
               《        (唐•王士元輯,熊鐵基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書系總序》   :
“後來輯佚的或後出的,要仔細考辨”,第七重點)         《太清導引養生經《悟眞篇 》》
《素問入式運氣論奧 崔眞人脈訣詳解 異遠眞人跌損妙方 太 極
                 》
                 《              》
                                《               》
                                                《
拳經》••••••
    完成了這 90 本左右的重點研究和其他道經的學習後,我就全
力以赴(事實上,爲了老子和 Marx,我還需要學習日語和德語——對道學道術理解的深淺
絕不取決於是否是“中國人”)撰寫供初學者摸門的讀本,最快也祗能 1 月
1 章(400 多本書,平均 1 天有 13 本,假如讀每 1 本的每 1 章平均要 1 小時,我每天還需精
力充沛地干 12 個小時),那麼完成通行的八十一章及若干附錄,最快也
要 7 年。即從現在到第一次公開出版發行最短也要 25 年,而且第
一版還不宜作爲初學者摸門之用,還需至少修訂一次(儘管“集札爲
文”(《論衡•書解》)之前已在期刊上連載,已依其時得到的意見、建議和批評修改,但還是
需要至少再修訂一次),這又需 3 到 5 年(陳鼓應、關鋒、公木張松如等皆 3 年,楊遇
夫樹達 6 年,高晉生亨 17 年,任繼愈 22 年、朱情牽謙之 26 年,石翁馬夷初敘倫 32 年)。那
麼這部“奉天下”(七十七章)的摸門讀本最早也要到 30 年後纔能“
出爐”。
  而且每數年就要修正一番。     我永不自滿,不斷改進,乃至是“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
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則陽>)而且希望羽化後也有人
批評、匡謬(類似王先謙《莊子集解》之後有劉武等的補正,若有新材料,還可以像葉程義


                       第 4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帛書校劉師培<老子斠補>疏證》),當然最好是有(也必然有)更優秀的摸門
讀本代替我的——老聖曰:“子孫以祭祀不輟” (五十四章),莊聖
云:“指窮於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養生主>)。我作爲道
家的信徒,永遠不會認爲我已經讀懂了太上! (同時我會力求接近老
君。——感想黃榮武先生對我的批評。)
   當然,這份時間表祗是大致的。 如曹礎基是在出版  《莊子淺注》
之後再點校西晉•郭象、唐•成玄英《南華眞經注疏》  (與黃發蘭合作)和
清•宣穎《南華經解 。(我最主要目標還是撰寫集釋性的摸門讀本。)
         》

   3 書的厚度(初學者所需的時間) 雖然初學者希望看到更多的異文
和各種解說,但不是把書編得越厚越好,因爲這不 是編《老子集
成》,也沒有哪位初學者會去通讀      《老子集成》 (想通讀《老子集成》的人都
已經不是初學者了),故而摸門讀本必須控制字數。那麼多少爲宜呢?
   “修之於身,其德乃眞”(五十四章)。我先講講我自己的初學經
歷。大二的時候 (丁亥年 2007 年)因旁聽四川大學哲學系的課而去讀
《道德經》  ,在經過一周多的調查而確定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之
後,就每天早上讀 1 章,1 章大約要用 3-4 個小時,到大二暑假結
束時恰好完成研讀。   (我用這麼多時間精讀,一是我自己很努力,二是《老子今注今譯》
還很不夠好——所以我要推陳出新。)
   一部合格的摸門讀本應將每一章控制在 2-4 個小時(若(古代)漢
語詞彙量太少,每一章可能要用 5 個小時甚至更多),一個月的時間能讀完(如果
是專門研讀,即強化訓練)。 每章絕不能少於 2 個小時,否則內容單薄,
初學者不會留下深刻印象。      太厚了,就是奢侈品、     裝飾品,而奢侈
品、裝飾品根本不可能成爲廣大初學者的讀本。我認爲摸門讀本可
以比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帛書老子校注》
                   高明            厚一點,但應該
比關鋒 《老子校詁》 《老子通》
            (又名      上部,此書早年版本還署有關鋒之妻周瑛,1998 年
及以後各版皆祗署“古棣”)、遁叟蕭天石《道德經聖解》薄。


  4 作者 毋庸置疑,摸門讀本作者必須是幾十年都在研究老子
的專家(幾十年的研究肯定是專家,但未必是(准)一流的專家,尤其那些被強迫或被誘
惑到學術界的;而(准)一流的專家也有十年即成者,如詹劍峰,又如少年天才曹魏•王弻、北
宋•王雱),其著作亦必須是第一流的老學專著 (當然這也祗是必要而非充分
條件)。我身爲道家肯定強烈希望作者同時是一位道家(專家未必是道家,
道家未必是專家)。而現在祗有眼睜睜地看著陳鼓應這位“自由主義者
”(見其自傳《悲劇哲學家尼采•我的學思歷程——從尼采說起》,又可參《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老子今注今譯》充當摸門讀本。
(當然陳鼓應親近 道家,也爲吾道家做了不少貢獻,而且還能 做更多的 貢獻 ;對 Marx 也有


                     第 5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間接的吸收。   我說陳鼓應首先不是道家,僅是就其第一立場、             感情、   前見而言,沒有別的意思。
我身爲道家恰好不自以爲吾道家要正確、             偉大一些。況且我是讀他的      《老子今注今譯》      纔摸准“
眾妙之門”(一章),而我寫摸門讀本在相當程度上就是模仿陳鼓應。對陳鼓應,不妨還看看
熊鐵基的評述:“他一方面著書立說••••••倡導‘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等等,另
一方面除參加有關學術討論會之外,在許多地方均可見其身影••••••我們第一次見面就有此印
象:他在四處奔走聯絡!1990 年 8 月再次來到武漢••••••會見蕭萐父先生等••••••他從四川
下來背來了他的老子、   莊子譯注及尼采哲學、         耶穌新畫像等著作贈賜予我,明確要求我參加‘道
家文化研究’。老實說,‘士爲知己者死’,我從那時起下決心,今後主要精力搞道家文化研
究{希言子按:可殉 之道就不 是生存之 道 }••••••以後的事是有目共睹的,主編《道家文化研
究》••••••成立國際道聯••••••在這些會議上人們戲稱:陳鼓應先生是會議的靈魂”(熊鐵基、
劉韶軍、  劉筱紅、 吳琦、劉固盛 《二十世紀中國老學》       ;{}內的文字乃我所加,後同)。          此外,陳鼓
應似宣稱還信仰[德]Friedrich Nietzsche 尼采,而我既非 Nietzsche 專家又非 Nietzsche 信徒,對
此就不做評判,儘管我讀過陳鼓應         《悲劇哲學家尼采 《尼采新論》
                                    》           等——他還欠我們     《從尼采到
老莊》 不過,鄧曉芒說:“陳鼓應對莊子的解釋用尼采、
    呢。                                   薩特的存在主義加以解釋{希言子按:
原文如此},我認爲是不成功的。        ••••••我認爲新道家如果要眞正建立起來的話,它‘新’在甚
麼地方,我們要加以考慮。”(《哲學史方法論十四講•關於道家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
     作者不必有我。   我從不認爲祗有我纔能編寫供初學者摸門
的讀本。 首先,歷來都有總結前人成果的集釋,而“取善集”的
總趨勢是“後來居上”(《史記•汲鄭列傳》)和“各領風騷幾十年”(套
用清•趙翼《詩論》) 。(道 學 經 典 本 身 就 要 求 加 以 “ 置 換 ” ( displacing) 、 “ 後 化 ”
(posting)!)其次,撰寫這個時代的摸門讀本,我始終認爲 (或希望)
有 比我 希言 子更 合適 的道 友。 而且 “倘 得其 人, 立爲 天子 ”
(明•復圭子程以寧《太上道德寶章翼》六十二章) ,而自甘成爲“以道佐人
主者” (三十章) ,對其“樂推而不厭” (六十六章)(注意:這裡的“
天子”“人主”無關於政治而直指道友,“天子”之於我就像老聃之於關尹、伯昏瞀人
之於列禦寇、魏伯陽之於淳于叔通、Marx 之於 Engels,正是“叔通受學魏伯陽,留爲萬
古丹經王”(紫陽眞人《悟眞篇》;張伯端所論淳于翼、      魏伯陽的“受學”關繫可能有誤,
但在淳于叔通、徐從事、魏翔、虞翻等人中無疑雲牙子纔是“天子”“人主”“王”)—
                       Friedrich Engels 資助 Marx 那樣,
— 該 問題 後 文 還會 涉 及 ) ,甚至像
到工地上砌磚賺錢養活 Marx 還幫 Marx 爲           《紐約每日電訊報》
撰稿! ([蘇聯]Ле́нин 列寧《卡爾•馬克思》就說“如果不是恩格斯經常在經濟上捨己
援助,馬克思不但不能寫成《資本論》,而且定會死於貧困。”類似地,如果不是鮑叔牙經
常在經濟上捨己援助,管夷吾不但不能“以道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史記•
管晏列傳》),而且定會死於貧困。 當然,正如劉笑敢著、
                )          陳靜譯的《道教》所
言,“在現代中國,幾乎沒有人自認爲是道家,雖然他們很喜歡
道家哲學和道家的典籍。 (陳耀庭亦講確切統計道學的信仰者是不可能的。)故
                ”
我有跟程以寧相似的感慨“倘太上與南華仙翁嘉予注疏之勞,早
爲予作外護伴侶之合,則赴龍沙之會有期,異日召予以供呼鸞駕
鶴之役,未可知也,然而未可必也”(           《南華眞經注疏•自序》 。
                                       ) 不過,“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齊物論>)。
   這裡我也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場:道家(與道教相干有別,我對道教是有
限的同情和適當的支持)與 Marx(我是被《<Hegel 法哲學批判>導言》“說服”,因爲“理


                            第 6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論”——“要求實現人民的現實幸福”——“抓住”了我的“根本”)的實踐者。且騎
馬進道,以道禦馬 (立場上老馬並重,研究受精力限制)。——這既是切身
的感情又是身外的對象,既是研究的前見(偏見)又是研究的結
果(目的)。(這點後面還會涉及。)對我而言,“老馬糾纏態”不僅是
所屬的“陣營” ( Engels 《 路 德 維 希 • 費 爾 巴 哈 和 德 國 古 典 哲 學 的 結 果 ( Ludwig
Feuerbach und der Ausgang der klassischen deutschen Philosophie)•二》,4-220;希言子按:“
結果”原譯作“終結”,此據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下冊朱光潛的“譯後記”改,又,俞吾金
《實踐與自由》譯作“出路”),還是“行動的指南”(Engels 致[美]Friedrich Adolf
Sorge 左爾格 1886-11-29,4-456)。


  5 讀者與目標 我在網上看見同行 X(不好點名)的講座視頻,很
是批評“沒有常識”也在讀    《老子 X 竟通過打壓別人,來找到“
                    》。
感覺”,來擡高乃至神化自己(此公曾撰文題曰“增強學術志業的神聖感”)。
我倒是想起李零《放虎歸山》的一句話“最沒有常識的一件事就是
認爲別人沒有常識”。   而“鄙道士”又“胡謅”了四句“歪詩”:
“有才演講是何人?剿襲太上五千文。       矜驕自家有見識,更將醜語
詆他人”(套用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 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林
黛玉<絕句•書賈寶玉續胠篋文後> 。希言子按:原詩人民文學出版 社 1964 年四卷本(以程乙
                  》
本作底本,啟功注釋)作“無端弄筆是何人?剿襲南華莊子文。不悔自家無見識,卻將醜語詆
他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年三卷本(前八十回依庚辰本,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
校注)作“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     《莊子因 。
                          》 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醜語怪他人!”庚 辰
本不妥:a“愛哥哥”坐莊,“林妹妹”矜狂,無需再由“     《莊子因》  引來林雲銘”(套用<第六
十回 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一種顛倒的世界意識,因爲它們本身
就是顛倒的世界”(Marx <Hegel 法哲學批判>導言》
             《                 ,1-1);b 人、 人押韻,因字不押
                                         文、
韻——“押韻就好”(<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c 怡紅公子分
明是“續”,故“剿襲”較“作踐”準確;d 家、     詆亦比己、怪於義見長——也算幾個“一字師
”(<第十七至十八回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當然,總體上講《脂硯齋重
評石頭記(庚辰秋月定本)》遠勝程偉元乾隆壬子僞本,正 如 總體 上 講 X 的 講 座還 差 強 人
意)。既然  X 宣稱讀老子還需要一些所謂的“常識”,那就等於 X
自我宣佈其老學專著不能作爲廣大初學者摸門之用,因爲讀者先
要獲得“常‘識’學位”纔有資格“拜讀”。
   我從來 (從成爲道家和 Marx 的實踐者以來) 都不看不起別人,自以
爲高人一等,自以爲有多“神聖” ,相反,“絕聖棄智” (十
八章、<胠篋><在宥>), “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 (Marx、Engels
《共產主義宣言•一》 ,初名《共產黨宣言》 ,1-254) 。而且作爲道家,我肯定認
爲《道德經》   就是且纔是學習“常識”(如古代漢語)的最佳且稀缺的
“教材”(1929 年東北大學的高亨所著 《老子正詁》   就是教材)。(而我所收錄的校勘、注
解、語譯、發揮等就相當於“教輔”。  不過,我“無意充當‘教師爺’,不想把這部教材寫成‘
眞理’彙編••••••供學生背誦”(安啟念《新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前言》)。)
     我的“教學”目的並非讓所有的讀者都成爲道家道教的信仰

                                  第 7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者或親近者。這既不可能又不應該(這裡的不應該即指違背吾道家原則)。孔
丘數次向老聖求教,但孔丘絕非道家,而祗是老子的一個“不甚
得意的弟子”(郭沫若   《老聃•關尹•環淵》 。
                       ) 沖虛眞人有言“聖人無全能”
(<天瑞>,“而無所不知的祇能是神學”《楊耕集•自序》),我希言子就更應該“
長而不宰”(五十一章)。   老聃云:“天下神器,不可爲也,不可執也,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二十九章)河上公章句:“器,物也,人乃
              ”
天下神物也。   神器好安靜,不可以有爲治之也。 (影宋本無“之也”二字,
                             ”
此據《道藏》信字號《道德眞經注疏》本補。又按:此《注疏》舊誤題顧歡,其眞實作者尚無定論,
待考。 《莊子》
   )    亦反對邯鄲學步(<秋水>)、  東施效顰(<天運>)。 (反觀其他
流派,卻往往是“你不信,勸你信;你既信,拉你進”(圓頓子陳攖寧《道教與養生》 “事
                                      )。
實上,自從有了馬克思,這個世界上就從來沒用眞正出現過或者‘唯有馬克思’或者‘沒有馬
克思’的局面”(徐長福《唯有馬克思和沒有馬克思》)。)況且很多讀者讀吾聖人
之經的動 機既不是要成爲研究道學道術的學者也不是要成爲道家
道教中的一員。(我當初讀《老子今注今譯》的動機就僅僅是想瞭解老子的思想而已。至於
後來慾忝列道門又立志研究,那是在仔細研讀了《老子今注今譯》之後纔慢慢形成的。)
   那我的目的是什麽呢?是“輔初學者之自 然 ” (套用六十四章) ,
使初學者能各適其性;並且使初學者離專門研究祗有半步而已。
我會授人以漁,而不祗授人以魚(孫雍長《老子注譯》的“答案”很優美,但“
解題過程”太簡略,初學者讀後難以確知其所以然,也學不到研究方法) 。同時,絕不
把讀者導向或導離某種研究方向,而是徹底開放老學,使不同的
讀者自有其個性(化)的研究和研究(化)的個性。          而且“功成事
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十七章)。——當然,身爲道家,我無
疑是期望我的讀者(及其他人)中(將)有一批道家或/和道教的信仰
者、實踐者以及同情者、   支持者,也(將)有一批在不同領域、         從不
同角度、依不同路數專門或兼及研究道學道術的學者、愛好者。
   作爲一部理想的摸門讀本,就應該讓被某些名流、          權威污蔑爲
“沒有常識”的初學者通過自身的潛心研讀 (而不 是通過仰望某些頭面 和
頭銜,也不是通過花大把銀子——“雜技團”纔需要花錢進去“仰望”)不僅有準確的
“常識”而且能開啟學術研究。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
善人之資。 (二十七章,經文從王羲之本、
      ”              傅奕本、范應元本、易玄本、景祐本、宋徽宗本、
蘇轍本、遂州次解本、趙孟頫本、樓奇本、
                  《永樂大典》王本等,釋義參考《淮 南•道應》和郭世銘)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六十二章)
  “自然以外無常道 弟子之中有聖人 ”(成都青羊宮老莊書院對聯,
理玄子馮廣宏撰,樸眞道人孟高陽書,又收於《老莊》雜誌創刊號)


  6 集釋的理念、策略與作者的前見、偏見 我會廣泛收集各種不
同的乃至矛盾的解釋。 而在發表我自己的見解時,我是把自己處理


                     第 8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成眾多解釋者中並列的一員,而絕非裁判、終結者的形象,更不
會專門把某人某書當作批駁靶子“攘臂而仍之”(三十八章)(我異於關
鋒《老子校詁》常常引用詹劍峰《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而駁之,更迥異於尹振環《帛書老子再
疏義》)。——這裡順便提醒同行及愛好者,我們應該各“呈”一得
之見,而不要各“逞”一得之見。太上聖訓:“方而不割,廉而
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五十八章,本句韻讀韻校,奚侗、 孫雍長   關鋒、
頗歧異)“爲而不恃”(二章)。
   集釋不是集成,任何集釋都攜帶著集釋者的標準、          立場、感情、
前見、 偏見。(就算集成,亦可僅在特定範圍內集成,如[日]藤原高男《老子河上公注鈔本
集成 。
  》 至於編其他類書,就更可依目的來選擇,如編《道藏》,就應主要收錄道家、道教及經 濟
政治軍事人物的注論,至於其他“能登入神聖的學術大雅之堂”者幾可不予考慮。 基於我
                                    )
的道家和 Marx 的立場:a 那些挑釁太上、誹謗眞經、判析黃老、割裂
老莊、否定文列、   離間家教、 污蔑玄門的言論堅決不錄;b(親)道
教的解釋中凡與 Marx(直接)抵牾者屏蔽或刪節 (當然初學者中祗有一
部份纔(將)是(親)Marx 分子,因而刪節就僅限於(親)道教的解釋,而其他的,例如儒
家,在   《道德經》    注譯中若有異於乃至反對 Marx 的言論,是可以考慮收錄的,且我還未必反駁
——無論 Pour Marx([法]Louis Althusser 阿爾都塞《保衛馬克思》,顧良譯)還是 на страже
марксизма ( [ 德 ]Franz Mehring 梅 林 《 保 衛 馬 克 思 主 義 》 , 吉 洪 譯 ) 還 是 In Defense of
Marxism([蘇聯]Лев. Троцкий 托洛茨基《保衛馬克思主義》,[美]David Walters 譯)抑或會通
老馬都不應是此 摸 門 讀 本 的主要工作) ;c
                   以成爲學閥學霸學界老大爲目的,
“很有些惡霸風氣”(《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者,盡量
不錄,舉一對比例子:海陀張祥龍在《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
及爲蘭喜并  《老子解讀》  所作的<議>中都反詰辯證法,Y 博導(不好
點名) 也反對辯證法,Y 教授在某會議上叫囂若聽到誰再講老子辯
證法他就要如何如何,顯然,張祥龍是值得“回-應”的(張不愧是賀
麟的弟子) ,而 Y 大牌是祗需“迴-避”的(在那次會上 Z 博導就迴避了“辯證
法”這個詞,事實上,Y 長的那番言行除了炫耀“權-力”外,甚至就沒多少值得稱道的“權-
術”,我也祗有避而不錄——“貴賤有時,未可以爲常也”(<秋水>))。
  關於以有關學科、 專業和其他學派、      流派注解老子的問題。 主要
策略是:a“以人廢言”(反 Anti 論語•衛靈公》 ,不用科普、
                 《        )      外行,更不
自作主張、越俎代庖(<逍遙遊>);b 優中選優、寧缺毋濫;c“不歡迎
對道家思想的廉價吹噓和捧場”(劉笑敢《老子之道:關於世界之統一性的解釋
——兼論“道”在科學與宗教之間的位置與意義》,收入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本文引
用此學刊不再說明),也不歡迎把《道德眞經》賣成國民經濟學的“道德姨
媽”(Marx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巴黎手稿》
      《               ,又名    ,125)。例如講老子(與)
自然科學(如物理學),我首先在科學家(如當代新道家[日]湯川秀樹、       [美]Fritjof
Capra 卡普拉、[英]十宿道人李約瑟 Joseph Needham(李約瑟還有道號丹耀、勝冗子)、魯桂珍
(Lu Gwei-Djen)、[美]Frank Lloyd Wright 奈特、[日]福岡正信等以及錢學森、楊叔子、李政道、吳
健雄、席澤宗等)的言論中篩選(順帶插入一句,陳省身說:“1943 年,我在美國初識


                                  第 9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愛因斯坦,他當時是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常能見到他,他還約我到他家做客。他書架上的書並
不太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      《道德經》  ,德文譯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學家,大多喜歡
老莊哲學,崇尚道法自然。 ”(溫紅彥<幾何人生:一個世紀的歸程——訪美籍華人、                著名數學
家陳省身>,《人民日報》2000 年 12 月 13 日第五版),那麼應當追問[德]Albert Einstein 與道家
具體是甚麽關係),其次是科學史、科學哲學專家及科班出身、有相關背
景的(如汪奠基、      董光璧、    趙匡華、  胡孚琛、祝亞平、 蓋建民、   戈國龍、姜生、湯偉俠、 劉克明、容志
毅、蒙紹榮、  熊良山、    賀聖迪、    李航等),其餘的幾乎不予考慮(如公木、             張智彥、劉笑
敢、王蒙、 [美]Fredric Jameson 詹姆遜等),而我希言子絕不賣弄自己(儘管我是畢
業於材 料 物 理 專業,獲得理 學 學士學位) 而大譚物理學的老子和老子的物理
學(套用 Marx《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又如以佛釋老,我僅在佛教
史上舉足輕重的“善知識”和公認的佛學專家(如鳩摩羅什、僧肇、佛圖澄、
憨山德清、  楊文會、    守一子丁福保、     馬一浮、徐梵澂等)的老學“正果”中選,其餘
的“老‘僧’常談”(詹劍峰語),即便是“天花亂墜”(                            《法華經•序品》 )
也概不採用,我更不會自己去引用釋典來附會老子 (儘管我對佛學也有
一二研究)。   一般都仿此處理,不過有幾點要說明一下。 以馬解老,                  a
我會提出我自己的看法(除道學和馬學外,我一般不發表自己的觀點)——準確
地講是 Spectres de Marx([法]J. Jacques Derrida 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  哀
悼活動和新國際》    ,有人認爲其亦是當代新道家之一)在提出看法(而我不過是幽靈之一)。
至於那些“剽恩之糠粕,掇馬之皮相” (套用明•郭良翰《老子道德經薈解•
序》 者,概不採用,尤其“中國”的堅決不錄。
  )                                             (爲了理想的老子摸門讀本,
我在援馬入道與援道入馬上的精力恐怕就很有限了;就我目前所知,會通道馬的有 [英]十宿道
人、[美]F. Capra、[德裔美籍]Erich Fromm 弗羅姆、蔡正孫、王洪勝等。又,在馬學中資料整理同樣
“任重而道遠”(聶錦芳《任重而道遠的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學術基礎的清理》 )b 政
                                     )。
治要分成政治能力(包括權術運作、君人南面)和政治訴求(包括社會理想)。
政治能力基本上在帝王將相的注解中篩選。    (這是很豐富的。首先皇帝就有
八九位:北魏孝文帝、             梁武帝、  梁簡文帝、    梁元帝、   唐玄宗、  宋徽宗、     明太祖、     清世祖(     《宋史藝文
志》  還言及“唐睿宗疏”,然脫脫蠢陋,                 《宋史》   多謬,早成定論,故不敢盲從,衹說八九位;
又宋太祖、       秦繼宗(?)等的序跋,因非專著,不計在內,儘管這些序跋也有其價值),高官大員
那就更是數不勝數。             此外還有對它們的疏證,如前蜀•杜光庭              《道德眞經廣聖義          》
                                                                        《道藏》      才字 號
《道德真經疏》         ([日]武內義雄疑之爲後蜀•喬諷          《老子疏節解》      )宋•江徵     《道德眞經疏義》           宋•章
安《宋徽宗道德眞經解義》             寧昶英 《道德經新譯》 不知今天又有哪些(實力派)政治家能用
                                          等。
力 於 老 子 ? 如 俄 羅 斯 總 統 Д. Медведев 梅 德 韋 傑 夫 ? ( 參 視 頻
http://v.ku6.com/show/Mv_PGkHGriBb3k_w.html 央視新聞頻道-環球視線 2010 年 6 月 22 日)美
國前總統 Ronald Reaga 里根 Address Before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 on the State of the Union,
January 25,1988 似乎已成爲過去。      不知又有誰能續杜光庭        《歷代崇道記》         宋•王欽若、      楊億等    《冊府
元龜•帝王部•尚黃老》           宋•彭耜 《道德真經集注雜說》        寫出“各國政要老學史”、               “君主閣老與老-
君的對話”(套用修平             《老闆與老子的對話》 “道學經籍與國家政治”(套用呂錫琛
                                         )、                                       《道家、
方士與王朝政治》 )政治訴求,各階層、
        )。         各集團都可以考慮,但祗限於
自己的訴求,若借老子直接點名攻擊別的黨派,則刪節 (“凡是涉及
感情的,我看就無所謂新意舊意。感情是生命的表現,有感情的東西,怎麼樣也不是乾癟的。而
一切奉命文學,則不論其中有無驚人之語,有無獨創的新意,它總是乾癟的”(顧准《老子的



                                      第 10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道”及其他》))。
   從流派學派講,摸門讀本應該明確給出道家 (及道教)的解釋,
並以此爲主導(但不是強迫初學者接受)。同時重視其他流派對老君的發
揮。(道家的解釋當然是正確的解釋,但並非唯一正確的解釋,甚或不是第一流的解釋。    ——
在道家道教的解釋中,也祗有第一流的纔是第一流的。) “我們還經常碰到這種情
況,就是,見解雖有不同,但卻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在這種情
況下,你雖然可以同意或堅持某種見解,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意見
說成是天經地義,但卻不能說別人的見解就一定是胡扯八道。”
(楊丙安等《老學新探——老子與華夏文明》)“不論您對他老人家是橫看,還
是側看,從玄學的立場或是從科學的立場來看,您都會自覺,您
的思想是他老人家的嫡傳呢。••••••千百年來解老者,無不如此。
”(唐德剛爲鄭鴻《老子思想新釋》所作的<序>)南華聖訓:“夫隨其成心而師
之,誰獨且无師乎?”(<齊物論>)
   從學科專業講,摸門讀本應以天道(哲學、         形而上學、物理後學)、養生
衛生(醫藥學)、  內丹(醫術、 心理學、性科學(房中、采補))、外丹(外科學、 方
                                         藥學、
劑學、食品學、化學化工、機械製造、礦物學)、導引動功(體育學、  醫術)、 我無事而民
自富-善者因之(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南面無爲(帝王術、  政治學、法學)、用兵
兵略(軍事學)爲主。   當然分科對吾道家應是“不二不一”(         《玄言新記明
老部》)的。如“天道”就體現在吾道家的各個方面,“養生”更是
道學道術的基礎,離開了衛生之術的哲學就不是道家的哲學,離
開了天道的醫學就不是道家的醫學 (當然實際中(尤其道門外)又有大量對老
子的解說偏重乃至純粹是哲學或醫學的,其中也不乏上乘之作)。又如道家認爲治身
如同治國,用藥如同用兵 (實際中(尤其道門外)又有大量分而論之者,其中亦多
有精闢之論)。 相對而言,天道和養生會多一些(因爲天道體現在吾道家的各個
方面,養生更是道學道術的基礎) 。
                《道德》  聖訓:“貴大患若身 ”(十三章)“
修之於身,其德乃眞”(五十四章) 通玄》  。
                      《    明言:“眞人者,知大 己
而小天下,貴治身而賤治人”(<道原>)《南華》  。      直指:“道之眞 ,
以治身;其緒餘,以爲國家”(<讓王>)。又請仔細領會黃帝崆峒拜
廣成,南榮棄魯仰老聃(前事見於<在宥>及葛洪《神仙傳》,後事見於<庚桑楚>,二
事皆由“衛生之經”切入)。後世道家道教亦秉此聖旨,葛稚川《抱樸子•
雜應》 :“古之初爲道者,莫不兼修醫術”;高保衡、 《重廣補       林億
注黃帝內經素問序》     :“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以理身緒餘治天下”;
傅青主有言:“學仙先學醫,醫道通仙道”。
   又上述各科,除經濟學外,都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其映射關
繫亦有不少人主張。     而我之所以要關注尚未被充分關注的經濟學,


                     第 11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顯係因爲我是 Marx 的實踐者,經濟之於馬學,猶如養生之於道學
(而且類似於道家的至道就是衛生,“馬克思的哲學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而每一個經濟範疇
同時就是哲學範疇”([俄裔美籍]杜娜葉夫斯卡婭《馬克思主義與自由•Herbert Marcuse 馬爾庫
塞寫的序言》,傅小平譯))。道家經濟學研究也還有一些,侯外廬、趙紀
彬、 杜國庠  《中國思想通史》      就指出“在中國古代,首先發現商品概
念的是老子,而發展這一思想的是法家”,馮契                 《中國古代哲學的
邏輯發展》   稱:“   《管子》   一書的特點,還在於它是一部傑出的經濟
理論著作,在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史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                        ”爾后石
元康、 談敏、  于遠光、    韋森、 薛鋒、 楊無限、  劉詩白等“皆有所論焉”。
據悉更可觀者是[美]James A Dorn 多恩  《亞當•斯密之道》         (1997 年)  《中
國前景:市場社會主義還是市場道家》提出的“Market Taoism”,
而 Dorn 之後更有[奧地利]William Marina 马瑞纳《資本主義與道》                [新
加坡]Jude Chua Soo Meng《創業發現、政策及經濟效率之道:對王
弼<道德經注 commentary>的現代闡釋 updating》Max Cafard 卡福德  《資本主
義之道》   匡安榮 《經濟之道:道法自然與經濟自由 。          》 這儼 然已經形
成當代新道學的一支(名從主人,可稱爲市場道家)。然而諸家多聯繫自由
主義、  資本主義(戴維•佩恩     《一個華爾街道教信徒的自白》  ,據[德] Karl-Heinz Pohl 卜松
山介紹,嘗試統一道家之道(Dao)與道瓊斯指數之道(Dow Jones),估計亦屬彼類),罕
見融老馬於一爐者(如[美]James Lawler 勞勒《虛無主義的共產主義與辯證的共產主義》
(段忠橋、呂梁山譯):“‘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
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爲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
現有的前提產生的。’••••••在馬克思看來,作爲一個共產主義者就要集中關注並培育當前現
實中的積極的部份,即正在出現、   正在發展的現實的共產主義。••••••辯證的方法則要將注意力
集中在甚麼是積極的東西上,幫助其像子宮中的嬰兒一樣成長和壯大。共產主義新世界的母體
是資本主義本身。成長於資本主義母體中的嬰兒是共產主義,它是逐漸在其母體中形成並從其
母體獲取力量的”——“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五十二章)而且道家
也主張“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眞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
         《關於 Feuerbach 的提綱》
的此岸性”(Marx                 ,1-16)),故我依然概嘆“道學的貧
困”(套用 Marx《哲學的貧困》)!
  順帶譚一譚外丹。     張覺人 《中國的煉丹術與丹藥》堅持“紅升白
降是外科的家當”,認爲外丹基本上祗能在外科傷科瘡瘍科中外
用,除少數(如中九丸、混元丹)外不可內服。這對張覺人所討論的以硫
化汞、氯化汞、氧化汞爲類型的狹義外丹是適合的,但通常討論的
還是廣義外丹、餌服(包括由動植物配合而成的錠劑、散劑、丸劑等,如太乙玉樞丹、
《道藏》經進地仙丹,可參宋徽宗詔令編撰的 《聖濟總錄 和濟局方 》
                          》
                          《      [日]岡西爲人《丹方研究》及
陳國符、祝亞平、蕭漢明、郭東昇、蓋建民、容志毅、李剛等,而聶慧民據 《傷寒論》四逆散和理中丸
擬制的“健脾金丹”依然稱“丹”(樊永平、  聶慧民、周勇等《健脾金丹對正常小鼠及環磷醯胺
                               。同時還應發 展
所 致 免 疫 受 抑 小 鼠 免 疫 功 能 的 增 強 作 用 》 ) )
As、HgS、 4Cl、
       NH   Pb(CH3COO)2 等在工業上的運用(不僅是產品的運用,還


                         第 12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包括原料鑒別、製備工藝等)。


  7 校勘、版本 在底本選擇上同於勞健  《老子古本考》 《老子
                               關鋒
校詁》 《老子說解》
   公木       不設底本。(校勘書籍(不祗古籍)一般都要選擇善本作底
本,恐怕唯有《道德經》稍可例外——若是校勘特定本子的《老子》《老子》
                             或    的某種注疏,還是要
有底本,而且“在對任何一個時期、系統的本子進行校勘時,我們都不應當隨意根據其
它時期、系統的本子改動文字,要使每一個本子都能說:我是我所是”(李若暉    《郭店竹
簡<老子>論考》);而我要做的祇是一個讀本而已,不屬於任何系統,更非定本。)
   相对於集注而言,摸門讀本應更重集校。        校勘與解釋往往聯在
一起,我不會像元•清庵莹蟾子李道純       《道德會元》 《帛書老子
                                高明
校注》 黃友敬 《老子傳眞》  河北醫學院  《靈樞經校釋》  (該校釋祗利用了 《道
藏》史崧集注本,未利用《道藏•黃帝內經靈樞略》,殊爲失誤)那樣校詁分離,而會
像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老子校詁》
                 關鋒        孫雍長 《老子注譯》   等主
流那樣“不求形式的統一,以便於說明,便於閱讀爲準。”
   目前考慮把圍繞相同經文(校勘前或校勘後相同)的校勘、解釋放在
一起,以時間排序。    以本子爲目,把不同的經文醒目地標示出來,
以避免初學者誤以爲我搞了個“定本”,校勘已有了一個公認的
結論,校勘工作到我這裡就“觀止矣”。        (我當年讀了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後就誤以爲校勘已由陳鼓應終結了——大多數著作都會有意無意地給人以終結者的印象。我對
《老子今注今譯》的不滿最初是在思想闡釋方面,後來纔擴展到除老子其人其書考證外的各個方
面。而我本是因爲搞哲學去讀 《老子今注今譯》,甚至在讀完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我還自我宣佈校
勘無能,後來纔爲撰寫代替 《老子今注今譯》的摸門讀本而轉向做資料工作、做考據校勘——當
然這也因爲我發現我更適合做資料工作。)


   8 訓詁、  音韻 訓詁當然是集訓,與集校、   集釋融爲一體,就毋
庸贅述。
   Heidegger 有一個很深刻的見解:老子是“詩化 (dichtenden) 之
思”( 《在通向語言的道上•語言的本質》 !而劉笑敢
                    )     《<老子>早期說之新證》
又證明  《五千言》    是類似於《詩三百》 的自由吟唱的民歌風格(聶石樵
《先秦兩漢文學史》稱之爲“謠謳式的韻文”)——即“天籟之音”(<齊物論>)。
我將全面貫徹二說,突出      《老子》 是“箴言詩”(Heidegger 關於霍爾德林;
                                     《
希臘之旅(Zu Hoelderlin;Griechenlandreisen)•詩人的獨特性》。又,我參 照[古希臘]Πλάτων
柏拉圖《國家篇》,定義詩=韻文=以押韻爲主的作品),標出各種韻例、各種回還
(前輩常爲標誌韻腳發愁,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並作鑒賞(如聶石樵《先秦兩漢
文學史》 “十五章全用排比句式,四次換韻,整齊和諧”“六十八章句法參差相對,韻腳依
    :
文意兩變,結語三用‘謂’字,表述自己正面意見充分、有力”;另,劉康德主編《老子鑒賞辭
典》最近已出,然我尚未看見)。老子音韻自宋•吳棫以降,代有研究,雖朱
謙之《老子校釋》 之後 (朱謙之還是未能將他之前的一網打盡,如遺漏馮沅君《老子韻
例初稿》 還有關鋒、
    )     陸永品、 劉笑敢、 孫雍長、 [菲]陳永載、 黃炳輝、  李


                           第 13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先耕、黃登山、陳廣忠、 郭麗娟等,但仍不是很豐富、     很深入。  事實上,
(先秦兩漢)道家典籍的音韻研究是極其不足的,這既不利於深
入領會經典眞義,又阻礙了(上古)音韻學的發展,還削弱了詩
歌史研究(如沒有專門的道家道教詩歌史)。(這既有歷史的原因,如唐•傅奕,據信不僅
校對古本老子,還作有音義,可惜音義失傳,又如唐•史崇玄等     《一切道經音義》毀於人火,祗
殘存唐玄宗御製之序——這對中古音、上古音的研究帶來的損失時難以估量的;又有現實的原
因,學者不重視、     a
         不努力。 人民衛生出版社版郭靄春主編的   《黃帝內經素問校注》 口口聲聲要
保存底本原貌,卻又把每卷之後的音釋刪掉!宋•李駉    《黃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  元本有音釋,
可補《道藏》本之不足(任繼愈、 鐘肇鵬等《道藏提要》 《難經纂圖句解》《道藏》
                           誤謂         賴   傳世,然《道
藏》本確是一重要古本),人民衛生出版社版王立點校本竟然也刪了!——眞是刻古書而古
書亡!!(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關於“舒憤懣”》 一些本該有相當成就的
                                   )b
學者卻又深負眾望。 如王力早年留學巴黎時即著有  《老子研究》 ,然未涉及音韻、語法,後來成爲
音韻、語法專家,又沒有修訂  《老子研究》或來一部“老子韻讀”,而僅在其主編的   《古代漢語》
等中肯定“《老子》差不多全部有韻”和零星地提出幾個觀點(如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職
屋合韻是老子的特點),令人扼腕。   又如,公木不僅研究 《道德經》 這首詩,還研究其他詩(如
毛澤東的),而且還作詩(如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他對音韻應說有切身的感受,但無論
《老子說解》 《中國詩歌史》 《五千言》
      還是        ,對     的詩性都是蜻蜓點水,反而奢談老子與“夸克”、
“膠球”(應稱“膠子”),豈非在淵而慕飛,舍己而效顰乎?——當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指
望,靠得住的畢竟還是少數。)音韻研究應是“果生枝上終期熟”(張伯端《悟
   ) a 《老子》 《詩經》
眞篇》 。 除    與    比較,在“道家易”、“道教易”方興
未艾之際還需深入比較    《道德眞經》《周易》
                       與     古經(朱謙之已指明易老皆有
疊字爲韻、助字爲韻)。(詹石窗《道教與女性》 《道德經》
                      論及    “這部具有‘格言詩’特色的古
老著作”與《歸藏》的思想聯繫,那麼文學體裁呢?) b 出土文獻,除朱謙之未及
見的馬王堆帛書老子、    郭店楚簡老子外,還有     《黃帝四經》 <稱>“
                                    等。
可以看出作者在排列纂輯時,是盡量照顧到協韻問題的” (陳鼓應
          ) <道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通篇基本上
《黃帝四經今注今譯》 。
是押韻的,這和以韻成篇的      《老子》 極爲相似”(駢宇騫《簡帛“道家”文
獻述略》 。
    ) “馬王堆出土的   《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     加強了這
個結論。  據龍晦從各個方面考證    《古佚書》  是戰國楚人所作,其結論
是可信的《古佚書》
      。      反映了楚音的特點。    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所謂 東
陽合韻。在一萬一千多字中,所謂東陽合韻就有十三處之多;《老
子》五千多字,東陽合韻的有六章,兩者出現的頻率完全相同。而
且《古佚書》  中與陽部押韻的字有‘功’、      ‘攻’、‘公’、 ‘凶’等
字,與 《老子》 也完全相同”(關鋒         ) c
                     《老子校詁》 。 漢成帝時的 《老子指
歸》 亦待重視,明•沈士龍    《題道德經指歸》   即云“其爲文,往往以
轉韻相叶”,然似成絕響。      d
                  《周易參同契》   ,無論俞琰、 杜一誠、  楊
用修、 仇倉柱等以四言經文爲古本,還是孟乃昌、         孟慶軒、 蕭漢明、
郭東昇以五言爲   《參同契》  以四言爲  《五相類》  ,其分析的標準之一
不正是詩歌文體嗎?汪啟明更有      《<周易參同契>作者新證(二)—
—從文本用韻看<參同契>爲齊人所著《參同契》  》
                        。      畢竟是漢桓帝 時

                     第 14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的作品,“詞韻皆故,雅奧難通”(宋•朱熹 《周易參同契考異》 ,是研究
                              )
上古音應充分重視的材料,誰能繼知機子仇兆鰲作“魏詩詳注”
“參悟集韻”?e 楊立華《<黃庭內景經>重考》 還祗能推測  《黃庭經》
(即後世所誤稱的《黃庭外景經》,但刪去經首“老子閒居作七言,解說神形及諸神”和經末“
吾言畢矣勿妄陳”等後人陋竄文字)成書於東漢,而虞萬里《黃庭經用韻時代
新考》    就可以相當肯定。 魏明帝  f      《老君讚》    (被後人竊作所謂的“老子化胡經
序”),出土的敦煌 S1857、        P2004 和傳世的  《大正新修大正藏》       本及
宋•謝守灝      《老君實錄》   引文均有不少錯訛,我在王卡             《敦煌道經校
讀三則》的基礎上有詳細的校證(王卡正確地想到“這本不是化胡經序”,卻又
錯誤地當作    《化胡經序》 來“考證”),而    《老君讚》    歸諸曹睿、    拓跋嗣、  元詡
(或其他什麽人)不僅是政治問題、宗教問題,也是(三國兩晉南北朝/
道教)詩歌史的問題(而此時正是“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劉勰《文
心雕龍•時序》    ))。(關於魏明帝 《老君讚》  多次與周福通信討論,獲益匪淺;另,劉屹     《試論
敦煌本<化胡經序>的時代》    很難找到,故尚未學習。 g 對唐朝龍虎道士(如施肩吾、
                                )                     薛
濤、李季蘭、    魚玄機、默希子徐靈府、  李白、 顧況、 曹唐等)的詩歌研究不可謂不多,
但多數研究者在道學道術方面“是還需要多多學習的新手”
(Engels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 年德文第二版序言》
      《                           ,4-277)。(又,《道藏》容字號《周易
參同契注》引“草堂注”,這位“草堂”會不會是杜甫呢?)
     不過,鄙人亦是纔接觸音韻學而已,且已感到確如高明                                     《中國
古文字學通論》         所言“掌握漢語音韻的發展系統,的確比掌握漢字
的形體的變化要困難一些。”然而爲了太上老子,我願知難而進。
我有幸長於南方,有方言優勢,研究眞經音韻更是責無旁貸。                                          遺憾
的是我不像漢•王逸是陳楚遺民,故我還想學習湖北方言(朱謙之、涂
又光、  關鋒、   陸永品、李水海、  廖名春等都是榜樣)。         道家必須“面向‘詩’的事
情 ” ( Zur Sache des ‘Dichtung’ , 套 用 Heidegger 《 面 向 思 的 事 情 (Zur Sache des
Denkens) 》 。
          ) (音韻研究還包括譜曲(如鍾克昌          《帛書校王弼本諟正本道德經本義徽音》                ),
不過,摸門讀本不需要。)


   9 語法 裒輯語法研究就不得不承認“邊界條件” (借用數學物理
方程的術語)太差。就我目前所知,僅有束世澂《老子研究法》管燮初
《“道之爲物”語法結構的分析》 《老子通》
                   關鋒       裴學海 《對<“道之爲
物”語法一辯>一文的商榷》[韓]吳相武《“小國寡民”新解》郭世
銘《老子究竟說什麽》  何舉春 《<老子>單音動詞分析》    鐘海軍 《淺譚<
老子>單音動詞》  廖揚敏《<老子>專書反義詞研究》 《郭店楚簡<
                              董琨
老子>異文的語法學考察》   寧赫、 《楚簡<老子>否定副詞“不”
                   孫琳
與“弗”的比較》 (等。《南華》語法研究就有殷國光《莊子動詞配價研究》等,哪什麼時



                               第 15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候能有“老子動詞配價研究”呢?)假如《五千言》語法研究的成果依然不足,
那麼我也祗能付之闕如(我從語法角度研究八章、十章、三十三章等得到了有益的結
果,但這祇是小打小鬧而已)。


  10 翻譯、轉語 翻譯也是集譯。我要向初學者強調任何翻譯都不
能代替原文,甚至“任何翻譯都是背叛”。   (這個強調並非多餘,那薇《道家
與海德格爾相互詮釋》
         《天籟之音 來自何方》就過分依賴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
                                    《莊子今注 今
譯》的翻譯。而陳譯質量又不高,郭世銘《老子究竟說什麼》趙又春《我讀<老子>》等對其多有批
評。我讀陳鼓應老莊譯文是覺得陳似在趕時間而譯得很粗糙,而我讀陳鼓應的文章,又覺得陳
遣詞造句常常欠考慮。)
  受方克立爲董京泉《老子道德經新編》所作的<序>的啓發,我
把所有的譯文、 轉語(不管時代、 語種)分作兩類:不押韻的(這是多數)和
押韻的(就我所知有宋•宋鸞《道德篇章玄頌》宋•蔣融庵《道德眞經頌》元•陳上陽《金丹大要•
道德經轉語》元•太玄子張嗣成《道德眞經章句頌》 清•長乙山人李涵虛《圓嶠內篇•<道德經>注釋》
(《東來正義》)公木《老子說解》盧國龍《詩譯道德經》陳特明《詩譯道德經》孫雍長《老子注譯》張
南《道德經詩譯》董京泉《老子道德經新編》 《道德經新注新評》
                     周衛         興南子《<道德經>眞義——金
丹正源》(初名《道德經講義》)等,特別是陳全林的 《<道德經>眞義》可方便我選擇未冠名老子
詩譯的“譯文”)。又,我在讀古注(如成玄英、林希逸)時覺得有的注解就
相當於用當時的語言翻譯。          所以我目前的考慮是:在不押韻的翻譯
中選擇精品直接當作注疏(Heidegger、詹劍峰等的論述與翻譯就交織在一起,張默
生《老子章句新釋》 的“句解”亦然),而在每章校注完畢之後(即音韻分析之後)
再列上若干押韻的翻譯。
   我不會像關鋒《老子校詁》把翻譯放在全書最後,因爲翻閱太
麻煩(關鋒、 《老子十講》
       關桐        [蘇聯]楊興順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及其學說》          (楊超譯)等非注
疏類在書後附上譯文是不存在這個缺陷的)。也不會像黃友敬《老子傳眞》丁辛
百、 潘明環 《道德經與氣功》 《帛書老子校釋》
                      何明                      把譯文放在“校正
”“評析與注解”之前。         可能也不會像公木            《老子說解》 《道德   培眞
經探玄》 羅尚賢  《老子章段今解》 《宇宙之道:<老子>新考》
                            何新                             把譯
文與經文並列(任何文字都不宜與眞經並列)。
   就我所見,翻譯老子一般都在各譯各的,缺乏相互批評、                               商榷,
而翻譯 Heidegger、翻譯 Derrida,卻能爲一個詞、一段話熱烈討論
(任何翻譯都大有“文章”可“做”) 。而我就要倚重[德]Eduard Erkes 何可思
(葉乃度) "Comments on Waley's translation of the Tao Tê Ching"關鋒
《老子校詁》   郭世銘  《老子究竟說什麼》             及[德]Friedrich Schelling 謝林
《神話哲學》   (賴賢宗《道家詮釋學》    :“謝林首先不遺餘力地攻擊瑞瑪沙的             《道德經》 翻譯
和解釋,認爲是不夠嚴謹的翻譯”) 等具體的批評;且我不提出新譯 (三十一
章或例外),而祗提出對舊譯的批評。這樣纔能讓初學者明白“對於
我,與那些相對我們來說是東方世界的思想家對話是一樁一再顯

                         第 16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得急迫的事情。••••••另一方面,將東方的語言翻譯爲英文,就如
同任何翻譯一樣祗是權宜之計”(Heidegger 致 Hawaii“海德格爾與東方思想”會
議)和“譯可譯,非常譯”(汪榕培 《譯可譯,非常譯——英譯<老子>縱橫談》 ;    )
而不會奉(某種)翻譯爲圭臬,更不會以譯文偷換經文。

    11 補述 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馮達甫 《老子譯注》 《老子   公木
校讀《老子說解》
   》         每章都有“引述”“說解”之類,朱謙之               《老 子
校釋》   孫雍長 《老子注譯》    完全沒有。  我考慮還是要有但又不是每章
必有,且定位異於陳、張。陳鼓應的“引述”是要把老子“詮釋”
成“黨外人士”(王小波語,見陳鼓應自傳),而我的摸門讀本不作任何
政治射影(尤其現實政治——就算我參與政治,摸門讀本仍不參與)。           公木的“說解
”“實屬於臆度劄記的性質”,我想“張氏筆乘”應主要獻給同
道和同行(我對    《南華眞經》
                《周易》《通玄眞經》
                         《黃帝四經 》  Marx 等的研究亦“實屬於臆度
劄記的性質”而已),但摸門讀本不能祗反映某一個流派、某一個個人
的觀點,況且摸門讀本必須考慮對初學者的影響。                  我的定位是校勘、
標點、注釋、音韻、翻譯的補充說明和資料索引。舉幾個例子:
    a 楚音中的東陽合韻問題,b 郭世銘對舊譯的批評,似乎都要
費點筆墨,宜置於補述中。
    c 三十章、  三十一章論述戰爭(當然亦可作其他理解),張煦           《梁任公
提訴<老子>時代問題一案判決書》          舉了鞍之戰,關鋒補充前 506-前
505 年吳楚爭霸大戰、    三楚王圍宋之戰、     十四國弭兵會等史實,並由
此論證   《老子》  成書於春秋末(我還要補充    《小盂鼎 鼒 》
                                》
                                《       等商周金文資料)。這
些可以放在補述中。      凡是以春秋經濟生產社會政治軍事鬥爭之類解
說老子者,如戰國•韓非(及其後學)        《喻<老>》  西漢•劉安    《淮南子•道
應訓》   前蜀•杜光庭  《道德眞經廣聖義》     [蘇聯]楊興順     《中國古代哲學
家老子及其學說》     詹劍峰  《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 《老子通》    關鋒       徐
志鈞《老子帛書校注》等,均放在補述。
    d 李水海《“三十輻同一轂”•車制•<老子>成書時代》考證出
“三十輻,共一轂”(十一章)的技術春秋時已有,又比較了車輪不
同等分、    不同半徑時的轉動慣量、       摩擦阻力、    受力 (包括承重,正如  《詩
經•小雅•正月》 :“無棄爾輔,員於爾幅”)等問題,這要求讀者有相當的力學
基礎,故置於補述(還需要覈算)。
    e“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對此作
科學(尤其量子物理、   宇宙學、 天文學)解釋的很多,但正如上文所言,我主
要是引用物理學專家的觀點。         其他人的發揮一般不採用而是選擇性
地著錄(祗著錄不評議。    中國科學院陸埮院士在川大(江安)演講時就說:“搞理論物理的,

                     第 17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祗有他自己以爲是對的,別人都認爲是錯的;搞實驗物理的,祗有他自己知道是假的,別人都
以爲是眞的。”)。
   f 一些非《道德眞經》原有乃後人增益的文字當然要刪,但絕不
能一刪了之。多數情況在校釋中說明,有的就要在補述中說明。如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居上世,
則)‘以喪禮處之’”乃古注混入三十一章,晁說之、王純甫、紀
昀、譚獻、  易順鼎、劉師培、李慈銘、陶學紹、馬敘倫、奚侗、 勞健、[日]
石田羊一郎、   朱謙之、關鋒、孫雍長等考證甚詳。但這是誰的古注呢?
郭店丙本、馬王堆甲乙本、傅奕本等皆有此句,可見是戰國古注,
而此句與  《太一生水》 同冊讓我想到文始眞人(李學勤等考出《太一生水》是
關尹喜所作,甚是,我還可以進一步證明和辯護。故我疑“言‘以喪禮居之’也”一句亦出自
關尹列莊一系)。既然是文始眞人聖訓,同樣是吾道家必須不多不少地
遵循的指南,豈能一刪了之?!把它置於補述,就可既準確理解
太上,又清楚道學源流——包括先秦和後世(如張紫陽《悟眞篇》:“用將
須分左右軍,饒他爲主我爲賓。勸君臨陣休輕敵,恐喪吾家無價珍”)。
   g 如果有“老子動詞配價研究”,其某些內容或可選入補述。
   此外,摸門讀本不會像劉康德《老子直解》,在每章經文之前
來一個“解題”(劉康德自己都認爲“反而有害於對   《老子》思想的整體領會和把握”)。


     12 摸門讀本其餘部份概述 正文的計劃如上,以下譚目錄、附
錄、   書目、   前言等。     絕不是所有的老學著作都需要附上                      《莊子•天下》
司馬談    《論六家要旨        》
                     《史 記•老子列傳           》《列仙 傳•老子》         或某個古本
之類!!不少優秀的老學著述如楊仁山                          《道德經發隱》        于省吾    《老子
新證》    徐梵澂   《老子臆解》         等既無繁多的附錄亦無冗長的序跋,甚至
說正因爲它們不是低水平重複建設所以纔成爲精品。此外,很
多“大方之家”(<秋水>)反對在讀原典之前對其做這樣那樣的“概
述評價”。如[美]Archie J Bahm Tao Teh King 就說:“The Tao Teh
King speaks for itself far better than anything which may be said about
it. The doctrine is so simple, clear and obvious that it is its own best
introduction.”Bahm 說是也,太上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
下莫能知,莫能行”(七十章)。                    故摸門讀本不宜有          《老子指略》        (王弼)
《老子通說》        (高亨)  《論老子》        (公木)  《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和開展》
(陳鼓應)之類。


  13 老子軼文 大致同於易順鼎、劉師培、馬敘倫、蔣錫昌、關鋒。
不過,是置於補述,還是仿蒙文通《道書校輯十種》把佚文單列,
卻尚未想好。

                              第 18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14 韻表、韻圖、韻例 若篇幅允許,則仿朱謙之、孫雍長;若印
張不夠,則略去例句(祗標章序)。

     15 老子其人其書考證 我要在章太炎、              蔣錫昌、   胡適、 張怡蓀、 唐
蘭、 高亨、     黃方剛、 張申府、  葉青、   馬敘倫、    張福慶、   陳柱、  劉師培、 陳攖
寧、 熊十力、     鐘泰、 李源澄、  楊東蒓、    呂振羽、    呂思勉、   金景芳、  汪奠基、
[蘇聯]楊興順、      胡曲園、 侯廷章、    [德]Ernst Bloch 布洛赫、徐復觀(後期)、
嚴靈峰、      潘雨廷、 袁宙宗、  周紹賢、     公木、   趙明、  陳榮捷、  任繼愈、  詹劍
峰、  張揚明、     林語堂、 [德]Karl Jaspers 雅斯貝斯、 關鋒、   林聿時、  張岱年
(後期)、    李邦國、  牟鐘鑒、  蔡靖泉、    葉朗、   黃釗、  陳鼓應、   白奚、 高秀昌、
龔力、    張智彥、   孫以楷、 楊丙安、     黃樸民、    朱森溥、   孫雍長、  郭世銘、 李
學勤、   王博、   熊鐵基、 黃友敬、   陸復初、     程志方、   唐明邦、   成中英、 鄭鴻、
周鳳五、      黃人二、 王中江、  李水海、     孔令宏、   高晨陽、    劉克明、  陳廣忠、
裘錫圭、      劉笑敢、 李偉山、  張松輝、     安繼民、   王守國、    韓德民、  程水金、
劉固盛、      陳德安、 聶石樵、  過常寶、     邱進之、    陳望衡、   徐正英等的基礎
上充分證明“       《道德》  靈文滿五千”(紫陽眞人         《悟眞篇》 且爲春秋時老
                                             )
聃親著且老子數次教導孔丘(我在              《論語》  等儒流著作中找到了更多的證據)。   那
些妄圖篡改史實、        誹謗眞經、   “華誣以脅眾”(          《文子•上禮》 之徒,豈
                                                 )
知“一首詩的偉大正在於它能夠掩蓋詩人這個人和詩人的名字”
(Heidegger 在通向語言的道上•語言》 ?豈知“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
         《             )
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二十二章)?(“老子的‘功
成身退’是從‘不恃’、 ‘不有’、 ‘不居’的思想出發,不以‘事功’‘累’‘身’,而永遠
保持‘我’的這個可能性••••••‘事’是‘人’做的,但‘事’大於‘人’(我),‘事’不
能使‘人’(我)永恆。 這不正是當代西方結構主義及解釋學、  後結構主義等等這些學派所討論
的‘作者’問題嗎?••••••但關於‘作者’(我)的問題,《老子》也還有一層意思,是西方學
者未曾涉及的,即‘功成身退’對‘作者’(我)自己還有一層‘保護’作用••••••”(《中
西智慧的貫通——葉秀山中國哲學文化論集•我讀<老子>的一些感想》)
   當然還要批判某些人“雖不對而亦非無由也。    以此之故,此哲
學史自孔子講起”(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的“不對”。
                   )      正如詹劍峰《老子
其人其書及其道論》 所揭露的:“馮友蘭先生認爲‘研究歷史,特
別是研究古代史,眞是好玩,就是那麼些材料,你可以隨便給他
解釋,差不多你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四十年的回顧》)。••••••
所以他寫的《中國哲學史》,始於孔子,終於廖平的經學;一部中
國哲學史竟變成了一部儒家思想發展史••••••現在馮先生供認不
諱了,其言曰:‘我當時寫孔丘,有一個目的,要證明孔丘是 {中
國}第一個私人講學的人,第一個以私人{的}資格提出一個思想體系
的人,第一個創立一{個}學派的人••••••因爲要給孔丘這三個“第

                      第 19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一”,這就需要把與孔丘同時的別的講學立說的人都說成是不存
在的’。 《論孔丘》
    (     )••••••道家老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
本是尋常合乎規律的事,但儒門弟子認爲老子是異端,《老子》書
是邪說。唐儒韓愈就想‘火其書’,清儒崔述斷定    《老子》書必是異
端之徒所作。 由此看來,《老子》  這本書是大儒們的眼中釘、 肉中刺,
必須拔之而後快者久矣!••••••我們深知,現代儒家學派以‘疑
古’、‘考信’的新面目出現,骨子裡是迷古。{希言子按:對這一點馮芝
生也是供認不諱的,其言曰:“《新編》的幾段,好像考證得很詳細,但結論是錯誤的。 《論
                                       ”(
孔丘》 28 葉)}迷信孔丘這個大偶像是萬世師表。
   第                     祗有孔子是天縱之聖,
纔能著書立說,而其他人都是蠢材,不能著書立說,祗有孔子開
庭設教,纔須著書,其他人無須著書。 (而且馮友蘭晚年在《中國哲學史新
                 ”
編》中還“接著講”甚麼“道教不是中國哲學史的對象,而是中國科學史的對象,當然也是中
國宗教史的對象”(轉引自強昱《想起了道教》 ——不過,“歷史上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一個
                     )。
重倫理政治的價值體系,較少對自然界的科學認識;而現代新儒家作爲一種哲學思潮,則從一
開始就是作爲科學主義、實證論哲學的對立面出現的,它主張科學與哲學兩分的思考方式••••••
因此很難期望它能包容科學文化作爲自身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份。••••••李約瑟認爲‘事實上,
在中國確實一切科學技術的成長都和道家是分不開的。’”(胡新和《從交融走向新生——<當
代新道家>給我們的若干啟示》))
   而周谷城<蔡元培先生與北京大學>(收入     《論蔡元培——紀念蔡元培誕辰
一百二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歐陽哲生《胡適與道家》也爆出“幕後新
聞”:任公舞劍,意在胡適。    (我由梁啟超《老子的哲學 中國歷史研究法》
                             》
                             《        及胡 適
《與馮友蘭先生論<老子>問題書》推知飲冰室主人同三松堂主人一樣自己都不贊成那些“先入
而爲之主”(清•郭嵩燾《莊子札記》,郭慶藩引,著重號乃我所加)的“混帳話”(詹劍峰
語)。)
   我可能還會再另寫一部面向同行的“老子繫事匯考”。

   16 若干老子版本 摸門讀本附上郭店老子、馬王堆老子等是題
中應有之意。不過,具體怎麼處理,還是要說一說。
   郭店老子、馬王堆老子,目前的 考慮是以文物出版社發表的
原整理者的釋文爲底本,參照諸家校改,但 a 不動底本 b 僅限古
文字考釋(包括特殊符號識別)c 錯字不改、衍字不刪、奪字不補 d 缺文
盡量不補(馬王堆老子通常用甲乙本互補再用傅奕本等補,這裡不採用) e 盡量不破
讀(這衹是講本附錄 如何處理,至於出土文獻是否該采納[美]William G. Boltz 鮑則岳式的整
理,另當別論)。而且我要向讀者強調:a 本附錄不能代替任何關於郭
店、馬王堆的研究成果(包括原釋文及其注釋)更不能代替圖版 b 初學時
幾乎不需要讀本附錄。(同時我會說明怎樣用本附錄,一部合格的摸門讀本(似乎)
應該使初學者(在未通讀的情況下也)對之有大致但準確的瞭解。   如馬王堆甲本,似當從葛實
如、鄭君華、尹振環,參彭裕商,定在睡虎地秦簡之前,至遲前 168 年;乙本,似當從關鋒、尹
振環,定在漢高祖時,至遲前 195 年?? )更重要的是我會推薦相關專著:馬



                      第 20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王堆老子,目前首選高明          《帛書老子校注》 (希望有更優秀的);郭店老
子,暫無一流入門作品。——我手上有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
簡、
 》聶中慶    《郭店楚 簡<老子>研究》    和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此外還看過[美]Sarah Allan 艾蘭 、[英]Crispin
Williams 魏克彬(原編)、 邢文(改編)《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
話》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校讀》
   侯才                      廖名春《郭店楚簡老子校釋》     李
爾重 《<老子>研究新編》       等,都不甚理想。 不過,據李零透露,“國
內外有好些高等院校和研究單位都有專題討論課和編寫集釋性著
作的寫作組,很多人都摩拳擦掌,準備搞一個定本出來”,那就
拭目以待(這麼多“定本”出場,也就沒有定本矣)。
     又,2009 年 1 月 11 日北京大學從海外獲得一批西漢竹簡 (時間
暫擬爲漢武帝後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獻當首推《老子》,共有
220 餘 枚 竹 簡 , 近 5300 字 ” ( 民 俗 學 論 壇 • 張 志 媚
http://gaojian.chinafolklore.org/forum/redirect.php?fid=148&tid=7333&goto=nextoldset, 又北 大中
文論壇•書生之見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47758 說“共有完整簡 218 枚”) ,
而且“‘北大簡本《老子》的文字更精練,抄寫水平也高於前兩者
{希言子按:指郭店本和馬王堆本},錯字更少,更精美’朱鳳瀚透露••••••
‘估計 3 年之內應該可以出版這個最全版本’” ( 國 學 論 壇 • julon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41328)。對北大簡本進一步的、具體的
討論就祇有等釋文、                     圖版公佈以後再說。            (北大簡本是上海大學寧鎮疆副教授
寫信告訴我的,在此致謝。)
   我還想影印前河上丈人本(即王羲之楷書、褚遂良跋《太上玄元道德經》)。
此本關鋒考證頗祥(還可更祥),認爲此古本屬戰國河上公系統而王
右軍依據的底本都在漢惠帝之前與馬王堆乙本同時。 《隋志《 通
                            又    》
志 四庫》
 》
 《   俱分戰國河上丈人和漢河上公爲二,可從 。    (後河上公的時代
暫從[韓]吳相武定在莊君平 《老子指歸》與王充《論衡》 之間——此外,黃釗 《老子》
                                       《<    河上公章句
>成書時限考論》 定在漢文帝與董仲舒 《春秋繁露》 之間也值得考慮;又,我對所謂的    《道德經序
訣》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理解。  又,王明、 關鋒等爲區別二河上,而稱漢河上爲“僞河上公”,不
妥。名號相同相近者數不勝數,豈都是僞托?!a 先秦有通玄眞人(文子,老聃門人)、       唐玄宗
時有通玄先生(張果,八仙之一,從   《三洞瓊綱》 中發現 《黃帝陰符經太無先生傳》 《黃帝陰
                                            並著
符經注》 等)、五代石晉時又有通玄先生(張薦明,著    《道體論》 金還有通玄處士(劉完素,
                                   )、
著《素問玄機原病式 》
          《素問病機氣益處保命集》   等) ,b 曹魏有孫登(道士,即阮籍  《大人先生
傳》所指,又指導嵇康遊仙三年,見葛洪《神仙傳》)、東晉亦有孫登(作《老子集解》開重玄
學),c 唐高宗時有李榮(任眞子,著  《老子道德經集解》 《道德眞經注》
                                四卷        二卷)、宋季亦有
李榮(息齋道人李嘉謀,作  《道德眞經義解》 等),d 施肩吾唐朝有、  五代有、 南宋似亦有,e 陶
植唐宋皆有,f 上文論及的谷神子等等。  況且關鋒還推測漢河上公“或與河上公至蓋公傳     《老子》
者有淵源關爇”,那麼《老子章句》或係學派著述,又安來“僞河上公”之說?且道家 尚 水
(參《老子•八章 關 尹•太一生水 列 子•湯問 管 子•水地 呂 覽•盡數》
        》
        《        》
                 《      》
                        《       》
                                《      等),來幾個河上公
又有何妨?何況煉丹還有“河上姹女”一語!我以爲可用時代或前後區分二河上。 王羲
                                    )
之帖本雖早年有上海藝苑眞賞社本(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


                                      第 21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收羅甚詳,卻遺漏此帖,殊爲遺憾) ,但於今難覓(四川大學圖書館查詢系統號稱有一
本,但我找過 N 次,都沒有找到) ,加之未能引起應有的重視 (無論老子研究還
是書法研習),故有影印流通的必要(我還是在譚宇權《老子哲學評論》的插頁中纔
得一窺芳容)。又關鋒宣稱從其岳母朱瑞甫得一石刻拓本,然而如此重
要的善本古帖、  書法極品,卻從未見公佈,這就不免讓人疑竇叢生。
爲了平息眾惑,爲了關鋒的聲譽,爲了學術研究、          也爲了拓本免遭
不測,應儘快將此帖刊佈(而不是等到三十年後我的那部摸門讀本出版之時!)!
   我還考慮影印張鎮南古本(即敦煌四千九百九十字本)中的 S6453。關
鋒《老子校詁》 《老子想爾注》
        認爲           殘卷具有第一等的書校價值。     朱大
星《敦煌本<老子>研究》   通過 17 個例子對比得出結論:“敦煌五千
文本《老子》 與影宋本 二十二子》 《老子》
           、《        本    的不同之處,卻多與 簡
本或帛書本 《老子》 相合。 這似乎暗示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 有較早的
淵源。 又論者多謂五千文本   《老子》  的編者對《老子》  字句多有刪削,
以湊足五千的字數。現在看來,這種觀點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爲許
多不見於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  的句子,在《老子》   較早的傳本如帛
書本、 簡本中根本就不存在,這種情況表明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  所
據底本很可能本來也沒有這些詞句,因而就談不上刪削字句了。             另
外,有些傳世本中不見的虛詞,但在敦煌五千文本及帛書本中都
存在,如上文所言的‘雖有拱之璧以先四馬’句,即是如此。            敦煌
五千文本與帛書本、   簡本多有相合之處,使我們有理由相信敦煌五
千文本 《老子》所據底本也許相當古遠。     ”加之鎮南將軍   《老子想爾
注》牽涉甚廣、 問題複雜、  爭議很大(我暫從[韓]吳相武《<老子想爾注>之年代和作
者考》認爲係師所作,又從王重民 《老子考》嚴靈峰《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劉玲娣《漢魏六朝老
學研究》劉固盛《道教老學史》分張陵《老子注》和(張魯)《老子想爾注》爲二書;此外,嚴靈峰、
劉固盛將《老子內解》歸諸係師,誤),故有附錄的意義。爲何又要影印呢?因
爲“道家經典,據我所翻閱過的巴黎、       倫敦兩處卷子本來說,其紙
質墨色字迹都普遍的比較任何一種寫本精良,而尤其以《道德經》
五千言爲最。 (姜亮夫
         ”   《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 “敦煌本
                          )     《老子》  寫卷似
乎也表現了隸書向楷書演變的軌迹。 (朱大星 ”     《敦煌本<老子>研究》 爲何
                                       )
要選 S6453 呢?因爲此本保存最多 (七至八十一章) ,卻僅有嚴靈峰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    載有全部影本,連[日]大淵忍爾      《敦煌道
經》亦祗部份影本而已。    (我會告訴讀者:張鎮南古本,目前可依靠朱大星的完整校
理本;《老子想爾注》,目前首推選堂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又名《老子想爾注校箋》);要
學習研究書法,最好臨照片。)
   既然我要附錄戰國河上公-王羲之本和張鎮南古本(而這兩個本子
都與漢河上公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那麼假如不附上王輔嗣本,就有尊河
上而棄王弼之嫌。   事實上,我既不揚河上而抑王弼,又不護王弼而

                     第 22 頁 共 37 頁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誣河上。 爲避免誤會,就不得不附上一個王弼本。       又由於我會向初
學者強烈建議一定要精讀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經
注》,故我又要避免重複,具體處理方法還待定:a 選擇與通行本
不同的本子,如樓宇烈《王弼集校釋》以清杭州本爲底本,我就收
錄以明 《道藏》王本或[日]宇惠本(見[日]關儀一郎《老子諸注大成》 或
                                  ) 《道藏》
宋張太守-文如海彙集四家注本經文;b 眾所周知,現存王本並非
舊貌,近人校正甚多,故我以能改則改的方式生產一個過分改動
的本子,以與現存王本形成“掎角之勢”;c 最好是萬分幸運地
(小概率事件)找到王弼本的故本(清•魏源 《老子本義》 說“王弼舊本所分七十九
章”,值得注意。在圖書館、博物館的倉庫?私人收藏?文物市場?環中國的某地?“王弼墓
”?••••••) ;d 與王弼注關繫密切的現存文獻中最早者是唐 (一說陳)
陸德明《經典釋文•老子音義》 《音義》
               ,    底本是王弼舊本,且 《釋文》
至遲有宋本(部份還有敦煌本),又《釋文》的研究和對《釋文》的研究都
較深入,故或可附錄清•盧文弨《老子音義考證》(或更優秀的)。
  當然將來要附錄這些本子還要遭遇版權等“人間世”中的“
人間訓”。

     17 老子索引文和索引詞 馬敘倫          《老子校詁》 (初名《老子覈詁》 陳
                                                )
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馮達甫  《老子譯注》 《老子校詁》
                                  關鋒       書後均附
有所謂的覈定文。           然而陳鼓應的“校定文”與正文對照即知錯漏甚
多,而關鋒        《老子校詁》    全書的錯別字更是空前絕後(但願眞的能絕後,
[英]Edmund Ryden 雷敦稐就批評大陸的出版社不負責)。且附加一個校定文有“單
純”增加碼洋之嫌。           不過,我在使用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時發現
經過再校定的“校定文”可作索引用。                由此,我計劃在適當的位置
附上一份便於檢索的白文。             要便於檢索(而非炫耀校訂得多麼正確),字數
就寧多毋少(衍文必須保留,錯簡必須重出,缺奪盡量補足) ——或者就用傅奕
《道德眞經古本篇》           (可用元•高翿所書樓觀臺碑本)。檢索文排版要機湊、     字
要比陳鼓應的小。           且要把經文排在頁面正中,因爲我除了標示通行
的道德上下二篇八十一章外,還要在兩側標示郭店本(簡號)、馬王
堆本(行數)、       莊遵本(君平稱“首”)、   葛洪本(依宋•董思靖《道德眞經集解 、 守
                                              》謝
灝《混元聖記》 、  ) 孔穎達本(依明•朱得之    《老子通義》 、
                                  ) 景龍本、李約本、 吳澄本、
明太祖本、姚鼐本、魏源本等不同的分篇分章(怎樣標示已大致想好;民國
以前盡量囊括,清以後選擇若干(就我所知有馬其昶、 嚴靈峰、關鋒、王垶、嚴健民、鄭鴻、余元洲、
蕭民元、劉小龍、尹振環、董京泉、張尚仁等);又,有的分法如宋•本來子邵若愚《道德眞經直解》
既不分章又不分篇“混而爲一”,祗能另作說明) 。我撰寫摸門讀本就是要爲
初學者讀其他老學著作提供方便。


                     第 23 頁 共 37 頁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More Related Content

Featured

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
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
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
Pixeldarts
 
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
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
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
ThinkNow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marketingartwork
 
Skeleton Culture Code
Skeleton Culture CodeSkeleton Culture Code
Skeleton Culture Code
Skeleton Technologies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Neil Kimberley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ly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Albert Qian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Kurio // The Social Media Age(ncy)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Search Engine Journal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SpeakerHub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lark Boyd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Tessa Mero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Lily Ray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Rajiv Jayarajah, MAppComm, ACC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Christy Abraham Joy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Vit Horky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MindGenius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RachelPearson36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Applitools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GetSmarter
 

Featured (20)

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
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
Product Design Trends in 2024 | Teenage Engineerings
 
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
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
How Race, Age and Gender Shap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AI Trends in Creative Operations 2024 by Artwork Flow.pdf
 
Skeleton Culture Code
Skeleton Culture CodeSkeleton Culture Code
Skeleton Culture Code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PEPSICO Presentation to CAGNY Conference Feb 2024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希言子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草案2版2

  • 1.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老子《道德經》 資料整理方案之一——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 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征求意見稿)2.2.3 交織 Marx 並由此開顯我自己和結交同道 前言(界定) “初學者”是指第一次閱讀 《道德眞經》(一般也 是首次閱讀吾道家道教的經籍)的人。 “某類特定”是指其中那些將成爲專 門或兼及研究道學道術的學者或/和將成爲道家道教的實踐者或親 近者,而且集中學習道學道術的時間將不少於“參年”(“三年”是 根據《列子•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說符> 《莊子•養生主》<應帝王><庚桑楚><徐 无鬼>諸篇及我的求道經驗所定)。——爲行文方便以後徑稱“初學者”,不 再說明。 “摸門(Porte)”是相對“入門”而言。老學入門當研讀漢•河上 公《老子章句》 魏•王弼 《老子道德經注 老子指略 》 》 《 (此二家縱使沒有別的 價值也有歷史價值)。——摸門讀本的具體意義下文展開。 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資料整理。 對我的工作而言,更重要的是別 人有什麽觀點,而不是我有什麽獨到的觀點。 我以繼承爲主(注意並 非“繼承”甚麽“國學”、“中華傳統文化”之類),不打算填補什麽空白。 道學道術研究有著無窮的課題,資料整理僅是其中一項。 就是 資料整理,其方式方法亦多種多樣,本文所談僅是其一而已。 我是自願充當老聃和[德]Karl Marx 馬克思的“看門人”(Marx 語) ——這也僅限於道學和馬學。 1 集校集訓集譯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爲)一部供初學 者摸門的《道德經》讀本必須是集注。而且歷來皆是考證集釋性的 《老子》著作事實上 (不管欣賞與否,這就是事實)成爲一時 (也衹是一時)的 摸門讀本。 (不祗《道德經》如此。 因而我應該在盡可能少的篇幅內介紹 ) 盡可能多的異文和觀點 (同類同派中或取始出者或取最詳者或取影響較大者或選一 人或選多人,一般引用原文個別情況壓縮提煉:正是 “有法無 法,因時 爲業;有 度無度, 因物與合”(西漢•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且雖“平議”(清•曲園俞樾)而不 以仲裁自居(猶如莊聖“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齊物論>)和“未嘗有聞其唱也,常 和人而已矣”(<徳充符>,以下引《南華眞經》一般祗給出篇名)),不自封爲(也不請 人封爲)“定本”(不少“定死”的本子也就“死定”了)、 “原意”、“破解千 古之謎”、 “最正確的校注”之類(“任何試圖‘自我作古’的閱讀都必然在尚 未眞正開始其閱讀以前即已‘作古’”([新西蘭]伍曉明《有(與)存在:通過“存在”而重 讀中國傳統之“形而上”者•“道可道••••••”:重讀<老子>第一章》))。 當然不是祗有“取善集”(金•饒陽居士李霖《道德眞經取善集》)之類纔 有價值、水平,也不是其價值、水平要高出一籌。 不同類型的老學著 第 1 頁 共 37 頁
  • 2.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述都各有其意義,都應“各得其所”( 《老子•三十四章》王輔嗣注,以下引《道 德眞經》僅給出章序;《黃帝陰符經》達觀子李筌注)。 ——“性分”是吾道家的基 本思想之一。 且夫摸門讀本不可能也不應該代替古今任何本子或任何研究、 註釋,而 是 爲 它 們 與 讀 者 之 間 牽 線 搭 橋 ,使得廣大初學者 a 能 夠依據其自己的需要、 愛好、 立場、 研究、 興趣、 角度、 時間等在眾多 的老學著述中選擇(我會向初學者強調,我的著作祗是摸門,河上、 王弼亦祗是入門,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十九章,我這裡引用老子主要是使文章更有趣,這也是受到 [澳 大利亞]柳存仁《道家與道術:和風堂文集續編》的啓發;類似情況不再說明)) ,b 閱讀 任何老學乃至任何道學道術著作都不會感到陌生、無從下手。 《老子》 摸門讀本同時也是吾道家道教的摸門讀本。 誰最有資格 講授道?自然是太上眞人。 摸門讀本還應該是初學者對老學史及道家道教史有大致但眞 切的瞭解(甚或可套用[英]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懷特海:整個道學道術史就是由老子的 一系列腳注所構成)。 2 學習參考的量與時間表 閱讀量是硬道理、硬指標(很多論文、論 著,“塡補空白”是因爲作者自己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塡補”,“顚 -覆”前說不過是“ 複-製”另一種前說)。陳鼓應(爲節省篇幅,本文多直呼姓名,未備之處還望海涵——太 《老子今注今譯》 上曰:“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三十八章)) (此書版本頗 夥,本文除另有指稱說明外均指北京商務版) 之所以能成爲目前 (也祗是目前)最 佳(也祗是相對而言) 摸門讀本(當然亦有不 同意的:如清寧子詹石窗的同學張欽就要 推薦詹著 《道德經通解》 (可是詹石窗本人却推薦陳鼓應),又如古棣關鋒、關桐、中孚子胡孚琛、 鐘肇鵬、 余平(我之所以要去讀 《老子、 》要選擇陳鼓應就受多位人士的影響,而余平對我就有 指 引(Anzeige)作用)等亦不推崇;而“民間”對陳鼓應的評價普遍不高;我亦對其很不滿, 所 以 發 宏 願 要 “ 吐 故 納 新 ” ( <刻 意 >) ! — — 而 且 它 也 值 得 被 不 滿 ) 的原因之一 即參考量大(陳鼓應誤“寇才質”爲“寇質才”,誤“劉咸炘”爲“劉成炘”,誤“崇 寧五注”爲“崇寧王注”,是錯誤,不是造假) ,有較厚重的基礎(陳鼓應的另一優 勢是考據,可以說“考據要學陳鼓應,音韻要學孫雍長”;當然陳鼓應也受益於“時勢造英雄 ”)。 我的目標是總閱讀量至少 480 種(爲何至少 480 種?嚴靈峰《無求倍齋老 子集成》 初編 140 種、續編 198 種、補編 18 種,共計 356 種,從己巳年 1965 年至丁未年 2027 年 有 62 年,以每年最少 2 種計,有 124 種:新舊“相加”共 480 種。 我將比 《老子今注今譯》 所列 272 種的 176%還多。不過“ 《道德》 八十一章,注者三千餘家”(元•張與才爲杜道堅 《道德玄經 原旨》所作的<序>——張 與 才 說 這 話 是 很 沉 痛 的 ),480 種仍有數量級的差距),其中 重點研究 91 至 100 種(這已是最低量,名單暫略。對比中華書局版《老子注釋及評 介》加粗標出重點 33 種+商務版前言 3 種+商務版後記 1 種=共 37 種,我至少是其 220%)。所 謂重點研究,不僅要精讀、 細讀、 反復讀以汲取其老學成果、 學習其 研究老子方法,而且其本身亦作爲對象被專題地研究。如 a 河上公 第 2 頁 共 37 頁
  • 3.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老子章句》 其人其書考證,我要綜合關鋒、 [韓]吳相武及 《隋書•經 籍志》 《隋書》 (注意 的主編魏玄成是道士,“興膳宏的《<隋書經籍志•道經序>的道教教理— —以其與<無上秘要>之關聯爲中心的考察》一文則極爲詳盡地考證了《隋志》的原始天尊、天劫 度人、傳說年號、齋醮儀式、道教歷史等等方面的敘述結構,及其與《無上秘要》的深刻聯繫,既 說明了《隋書經籍志》《道經序》 的 的各種說法都有其來歷,‘不愧是道教史上堪稱“眾妙之門” 的作品’,也說明了《無上秘要》這部類書出現在北周,實際上起到了一種承先啟後總結魏晉以 來道教思想的作用”(葛兆光《日本的中國道教研究印象記》 《通志•藝文略 四 )) 》 《庫 全書總目•子部•道家類》 等的觀點,而強烈駁斥王卡(王卡錯在過程)。 b 眾所周知“項羽妾本,齊武平五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冢得之” (宋•謝守灝《混元聖紀》),可惜這位“妾”卻“二千年人無識者”(套用 《列子•天瑞》 ,我倒希望能“幽會”佳麗,“拷問”伊爲何讀老子、 ) 怎樣讀老子、此本的傳承系統、是否信道和其在項羽集團中的作用 ——即道家與楚霸王集團的關係(關於劉邦楚沛集團中的道家和文景之治的黃老 c 道學論述多矣)。 莊遵《老子指歸》 ,王德有的三個整理本(中華、 商務) 巴蜀、 都還遠不能令人滿意,譬如沒有考辨研究谷神子。李唐就有馮廓、 鄭還古、裴铏等號谷神子,南宋范應元亦號谷神子,還有注《龍虎 還丹訣頌》的谷神子,又疑隋以前也有谷神子:眞是“谷神不 死••••••綿綿若存”(八章)。 《老子指歸》 注 的谷神子是誰?(蒙文通 《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佚文序》說是裴铏,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說不遲於六朝,朱越利 《道藏分 類解題》疑爲馮廓(似據《舊唐書•經籍志》晁公武《群齋讀書志》),孫雍長《老子注譯》(又名 《老子新注今譯》)說是鄭還古。)(王德有的其他問題暫略。 d 王弼 ) 《老子道德經注》 《老子指略》 ,我有劄記,可供別人 (注意是別人)在樓宇烈、 嚴靈峰、 [德]Rudolph G. Wagner 瓦格納、牟宗三、 崔存明、 李春等基礎上重校參 考(對經注底本的選擇等也值得討論,此外,我想出了一個怎樣整理王輔嗣《老子道德經注》 e 的方案,亦可供別人參考)。 老子節解》 《宋史 、 《 , 》 嚴靈峰、 陳鼓應皆謂 葛 玄所作,王明、 尹志華、 吳承仕、 劉固盛等駁之,我可以強化證明非 太極左仙翁所撰;或許還能在蒙文通、嚴靈峰、 [日]藤原高男、[日] 楠山春樹、 王卡等的基礎上考辨、 重輯( 《老子節解》 f 當不止一種)。 補輯校 北齊•杜弼(驃騎將軍、 膠州刺史、 《注老子道德經 g 輯校隋•楊上 定州縣侯) 》。 善《道德集注眞言》 《老子注》 《老子道德指略论》 二十卷 二卷 二卷(前者依前 蜀•杜光庭《道德眞經廣聖義》,後二者依《舊唐書經籍志》 《舊唐志》 ( 還錄有《略論》三卷);又 楊上善《莊子注》 h 十卷,一並輯校)。 輯校唐•妙應眞人孫思邈《老子注》(孫眞 人《莊子注》 i 一並輯校)。 點校明末清初朱衣道人傅山《老子解》(同時考證傅 青主《石室密錄》 j 中的“岐天師”(岐平定?)及其兒科)。 點校清•徐靈胎《道德經 注》《陰符經注》 ( 亦將在中醫古籍出版社 1990 年整理本的基礎上再整理)。(江幼李《道家文 化與中醫學》:“徐氏名大椿,字靈胎,甚有深意。 靈胎何物?內丹之謂,亦爲金丹異名。 所謂 靈炁結胎,即指抱一守中,煉元養素,修心養性,煉精氣神,以結內丹,即可長壽如大椿。” 因徐大椿注重“源流”,我順帶指明其號“大椿”出自 《沖虛•湯問 南 華•逍遙遊》 》 《 ,其字“靈 胎”至遲出自南宋•王慶生《三極至命筌蹄》“夜半寒泉動地雷,損奇益偶著靈胎。 一壺鳳髓朝朝 第 3 頁 共 37 頁
  • 4.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飲,海底紅蓮火底栽。”)k 點校清•黃元御《道德經懸解 。 》 (玉楸子《素問懸解》 《靈樞懸解》 《難經懸解》 《金匱懸解》均已有整理本,豈能不點校《道德經懸解》? )l 蔣錫昌 《老子校詁》 是[德]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爾(有人認爲其是當代新道家之一) 和蕭師毅合作翻譯的底本,那麼蔣錫昌 《老子校詁》 除了比-校還需 比-較(Heidegger 的德語譯文能公佈就更好)••••••這些也算是爲摸門讀本所 作的長編研究。當然專題研究更多是要靠廣大同道及同行(此外,一 些被給予厚望的老學著述,如陳夢家、朱光潛的,也有待其高足整理出版)。 時間表。 就算我消化 1 本老學專著僅需 2.4 個月,90 本左右的 量將耗去 18 年!而在這 18 年裡,我還必須研讀 《列子》 (已完成部份 《莊子》 (已完成內七篇) 《文子 》 《范子 》 (輯佚)《黃帝陰符經》 (第二重點) 《黃帝四經 黃帝內經 》 》《 (素問、 靈樞,第三重點) 《關尹子》 (太一生水、 恒先等, 第五重點) 《黃帝八十一難經》 (第四重點) 《周易參同契》 (第六重點) 《傷寒 雜病論》 (傷寒論、 金匱要略)及 《彭祖》 (上博楚簡,注意 《隋志 道藏》 《彭祖攝 生 》 《 並有 養性論》 (有三個名字)) 《太公》 (定縣出土) 《神農本草經 》《淮南子 》《論衡 》 《黃庭經》 (兼及西晉•南嶽夫人魏華存 《黃庭內景經 、唐•見素子胡愔 》 《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 瀉圖並序》《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 肘後備急方 ) 》 《 》 養性延命錄 孫 眞 《 》《 人備急千金要方 亢倉子 》 》 《 (唐•王士元輯,熊鐵基 《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書系總序》 : “後來輯佚的或後出的,要仔細考辨”,第七重點) 《太清導引養生經《悟眞篇 》》 《素問入式運氣論奧 崔眞人脈訣詳解 異遠眞人跌損妙方 太 極 》 《 》 《 》 《 拳經》•••••• 完成了這 90 本左右的重點研究和其他道經的學習後,我就全 力以赴(事實上,爲了老子和 Marx,我還需要學習日語和德語——對道學道術理解的深淺 絕不取決於是否是“中國人”)撰寫供初學者摸門的讀本,最快也祗能 1 月 1 章(400 多本書,平均 1 天有 13 本,假如讀每 1 本的每 1 章平均要 1 小時,我每天還需精 力充沛地干 12 個小時),那麼完成通行的八十一章及若干附錄,最快也 要 7 年。即從現在到第一次公開出版發行最短也要 25 年,而且第 一版還不宜作爲初學者摸門之用,還需至少修訂一次(儘管“集札爲 文”(《論衡•書解》)之前已在期刊上連載,已依其時得到的意見、建議和批評修改,但還是 需要至少再修訂一次),這又需 3 到 5 年(陳鼓應、關鋒、公木張松如等皆 3 年,楊遇 夫樹達 6 年,高晉生亨 17 年,任繼愈 22 年、朱情牽謙之 26 年,石翁馬夷初敘倫 32 年)。那 麼這部“奉天下”(七十七章)的摸門讀本最早也要到 30 年後纔能“ 出爐”。 而且每數年就要修正一番。 我永不自滿,不斷改進,乃至是“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 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則陽>)而且希望羽化後也有人 批評、匡謬(類似王先謙《莊子集解》之後有劉武等的補正,若有新材料,還可以像葉程義 第 4 頁 共 37 頁
  • 5.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帛書校劉師培<老子斠補>疏證》),當然最好是有(也必然有)更優秀的摸門 讀本代替我的——老聖曰:“子孫以祭祀不輟” (五十四章),莊聖 云:“指窮於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養生主>)。我作爲道 家的信徒,永遠不會認爲我已經讀懂了太上! (同時我會力求接近老 君。——感想黃榮武先生對我的批評。) 當然,這份時間表祗是大致的。 如曹礎基是在出版 《莊子淺注》 之後再點校西晉•郭象、唐•成玄英《南華眞經注疏》 (與黃發蘭合作)和 清•宣穎《南華經解 。(我最主要目標還是撰寫集釋性的摸門讀本。) 》 3 書的厚度(初學者所需的時間) 雖然初學者希望看到更多的異文 和各種解說,但不是把書編得越厚越好,因爲這不 是編《老子集 成》,也沒有哪位初學者會去通讀 《老子集成》 (想通讀《老子集成》的人都 已經不是初學者了),故而摸門讀本必須控制字數。那麼多少爲宜呢? “修之於身,其德乃眞”(五十四章)。我先講講我自己的初學經 歷。大二的時候 (丁亥年 2007 年)因旁聽四川大學哲學系的課而去讀 《道德經》 ,在經過一周多的調查而確定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之 後,就每天早上讀 1 章,1 章大約要用 3-4 個小時,到大二暑假結 束時恰好完成研讀。 (我用這麼多時間精讀,一是我自己很努力,二是《老子今注今譯》 還很不夠好——所以我要推陳出新。) 一部合格的摸門讀本應將每一章控制在 2-4 個小時(若(古代)漢 語詞彙量太少,每一章可能要用 5 個小時甚至更多),一個月的時間能讀完(如果 是專門研讀,即強化訓練)。 每章絕不能少於 2 個小時,否則內容單薄, 初學者不會留下深刻印象。 太厚了,就是奢侈品、 裝飾品,而奢侈 品、裝飾品根本不可能成爲廣大初學者的讀本。我認爲摸門讀本可 以比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帛書老子校注》 高明 厚一點,但應該 比關鋒 《老子校詁》 《老子通》 (又名 上部,此書早年版本還署有關鋒之妻周瑛,1998 年 及以後各版皆祗署“古棣”)、遁叟蕭天石《道德經聖解》薄。 4 作者 毋庸置疑,摸門讀本作者必須是幾十年都在研究老子 的專家(幾十年的研究肯定是專家,但未必是(准)一流的專家,尤其那些被強迫或被誘 惑到學術界的;而(准)一流的專家也有十年即成者,如詹劍峰,又如少年天才曹魏•王弻、北 宋•王雱),其著作亦必須是第一流的老學專著 (當然這也祗是必要而非充分 條件)。我身爲道家肯定強烈希望作者同時是一位道家(專家未必是道家, 道家未必是專家)。而現在祗有眼睜睜地看著陳鼓應這位“自由主義者 ”(見其自傳《悲劇哲學家尼采•我的學思歷程——從尼采說起》,又可參《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老子今注今譯》充當摸門讀本。 (當然陳鼓應親近 道家,也爲吾道家做了不少貢獻,而且還能 做更多的 貢獻 ;對 Marx 也有 第 5 頁 共 37 頁
  • 6.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間接的吸收。 我說陳鼓應首先不是道家,僅是就其第一立場、 感情、 前見而言,沒有別的意思。 我身爲道家恰好不自以爲吾道家要正確、 偉大一些。況且我是讀他的 《老子今注今譯》 纔摸准“ 眾妙之門”(一章),而我寫摸門讀本在相當程度上就是模仿陳鼓應。對陳鼓應,不妨還看看 熊鐵基的評述:“他一方面著書立說••••••倡導‘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等等,另 一方面除參加有關學術討論會之外,在許多地方均可見其身影••••••我們第一次見面就有此印 象:他在四處奔走聯絡!1990 年 8 月再次來到武漢••••••會見蕭萐父先生等••••••他從四川 下來背來了他的老子、 莊子譯注及尼采哲學、 耶穌新畫像等著作贈賜予我,明確要求我參加‘道 家文化研究’。老實說,‘士爲知己者死’,我從那時起下決心,今後主要精力搞道家文化研 究{希言子按:可殉 之道就不 是生存之 道 }••••••以後的事是有目共睹的,主編《道家文化研 究》••••••成立國際道聯••••••在這些會議上人們戲稱:陳鼓應先生是會議的靈魂”(熊鐵基、 劉韶軍、 劉筱紅、 吳琦、劉固盛 《二十世紀中國老學》 ;{}內的文字乃我所加,後同)。 此外,陳鼓 應似宣稱還信仰[德]Friedrich Nietzsche 尼采,而我既非 Nietzsche 專家又非 Nietzsche 信徒,對 此就不做評判,儘管我讀過陳鼓應 《悲劇哲學家尼采 《尼采新論》 》 等——他還欠我們 《從尼采到 老莊》 不過,鄧曉芒說:“陳鼓應對莊子的解釋用尼采、 呢。 薩特的存在主義加以解釋{希言子按: 原文如此},我認爲是不成功的。 ••••••我認爲新道家如果要眞正建立起來的話,它‘新’在甚 麼地方,我們要加以考慮。”(《哲學史方法論十四講•關於道家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 作者不必有我。 我從不認爲祗有我纔能編寫供初學者摸門 的讀本。 首先,歷來都有總結前人成果的集釋,而“取善集”的 總趨勢是“後來居上”(《史記•汲鄭列傳》)和“各領風騷幾十年”(套 用清•趙翼《詩論》) 。(道 學 經 典 本 身 就 要 求 加 以 “ 置 換 ” ( displacing) 、 “ 後 化 ” (posting)!)其次,撰寫這個時代的摸門讀本,我始終認爲 (或希望) 有 比我 希言 子更 合適 的道 友。 而且 “倘 得其 人, 立爲 天子 ” (明•復圭子程以寧《太上道德寶章翼》六十二章) ,而自甘成爲“以道佐人 主者” (三十章) ,對其“樂推而不厭” (六十六章)(注意:這裡的“ 天子”“人主”無關於政治而直指道友,“天子”之於我就像老聃之於關尹、伯昏瞀人 之於列禦寇、魏伯陽之於淳于叔通、Marx 之於 Engels,正是“叔通受學魏伯陽,留爲萬 古丹經王”(紫陽眞人《悟眞篇》;張伯端所論淳于翼、 魏伯陽的“受學”關繫可能有誤, 但在淳于叔通、徐從事、魏翔、虞翻等人中無疑雲牙子纔是“天子”“人主”“王”)— Friedrich Engels 資助 Marx 那樣, — 該 問題 後 文 還會 涉 及 ) ,甚至像 到工地上砌磚賺錢養活 Marx 還幫 Marx 爲 《紐約每日電訊報》 撰稿! ([蘇聯]Ле́нин 列寧《卡爾•馬克思》就說“如果不是恩格斯經常在經濟上捨己 援助,馬克思不但不能寫成《資本論》,而且定會死於貧困。”類似地,如果不是鮑叔牙經 常在經濟上捨己援助,管夷吾不但不能“以道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史記• 管晏列傳》),而且定會死於貧困。 當然,正如劉笑敢著、 ) 陳靜譯的《道教》所 言,“在現代中國,幾乎沒有人自認爲是道家,雖然他們很喜歡 道家哲學和道家的典籍。 (陳耀庭亦講確切統計道學的信仰者是不可能的。)故 ” 我有跟程以寧相似的感慨“倘太上與南華仙翁嘉予注疏之勞,早 爲予作外護伴侶之合,則赴龍沙之會有期,異日召予以供呼鸞駕 鶴之役,未可知也,然而未可必也”( 《南華眞經注疏•自序》 。 ) 不過,“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齊物論>)。 這裡我也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場:道家(與道教相干有別,我對道教是有 限的同情和適當的支持)與 Marx(我是被《<Hegel 法哲學批判>導言》“說服”,因爲“理 第 6 頁 共 37 頁
  • 7.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論”——“要求實現人民的現實幸福”——“抓住”了我的“根本”)的實踐者。且騎 馬進道,以道禦馬 (立場上老馬並重,研究受精力限制)。——這既是切身 的感情又是身外的對象,既是研究的前見(偏見)又是研究的結 果(目的)。(這點後面還會涉及。)對我而言,“老馬糾纏態”不僅是 所屬的“陣營” ( Engels 《 路 德 維 希 • 費 爾 巴 哈 和 德 國 古 典 哲 學 的 結 果 ( Ludwig Feuerbach und der Ausgang der klassischen deutschen Philosophie)•二》,4-220;希言子按:“ 結果”原譯作“終結”,此據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下冊朱光潛的“譯後記”改,又,俞吾金 《實踐與自由》譯作“出路”),還是“行動的指南”(Engels 致[美]Friedrich Adolf Sorge 左爾格 1886-11-29,4-456)。 5 讀者與目標 我在網上看見同行 X(不好點名)的講座視頻,很 是批評“沒有常識”也在讀 《老子 X 竟通過打壓別人,來找到“ 》。 感覺”,來擡高乃至神化自己(此公曾撰文題曰“增強學術志業的神聖感”)。 我倒是想起李零《放虎歸山》的一句話“最沒有常識的一件事就是 認爲別人沒有常識”。 而“鄙道士”又“胡謅”了四句“歪詩”: “有才演講是何人?剿襲太上五千文。 矜驕自家有見識,更將醜語 詆他人”(套用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 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林 黛玉<絕句•書賈寶玉續胠篋文後> 。希言子按:原詩人民文學出版 社 1964 年四卷本(以程乙 》 本作底本,啟功注釋)作“無端弄筆是何人?剿襲南華莊子文。不悔自家無見識,卻將醜語詆 他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年三卷本(前八十回依庚辰本,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 校注)作“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 《莊子因 。 》 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醜語怪他人!”庚 辰 本不妥:a“愛哥哥”坐莊,“林妹妹”矜狂,無需再由“ 《莊子因》 引來林雲銘”(套用<第六 十回 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一種顛倒的世界意識,因爲它們本身 就是顛倒的世界”(Marx <Hegel 法哲學批判>導言》 《 ,1-1);b 人、 人押韻,因字不押 文、 韻——“押韻就好”(<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c 怡紅公子分 明是“續”,故“剿襲”較“作踐”準確;d 家、 詆亦比己、怪於義見長——也算幾個“一字師 ”(<第十七至十八回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當然,總體上講《脂硯齋重 評石頭記(庚辰秋月定本)》遠勝程偉元乾隆壬子僞本,正 如 總體 上 講 X 的 講 座還 差 強 人 意)。既然 X 宣稱讀老子還需要一些所謂的“常識”,那就等於 X 自我宣佈其老學專著不能作爲廣大初學者摸門之用,因爲讀者先 要獲得“常‘識’學位”纔有資格“拜讀”。 我從來 (從成爲道家和 Marx 的實踐者以來) 都不看不起別人,自以 爲高人一等,自以爲有多“神聖” ,相反,“絕聖棄智” (十 八章、<胠篋><在宥>), “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 (Marx、Engels 《共產主義宣言•一》 ,初名《共產黨宣言》 ,1-254) 。而且作爲道家,我肯定認 爲《道德經》 就是且纔是學習“常識”(如古代漢語)的最佳且稀缺的 “教材”(1929 年東北大學的高亨所著 《老子正詁》 就是教材)。(而我所收錄的校勘、注 解、語譯、發揮等就相當於“教輔”。 不過,我“無意充當‘教師爺’,不想把這部教材寫成‘ 眞理’彙編••••••供學生背誦”(安啟念《新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前言》)。) 我的“教學”目的並非讓所有的讀者都成爲道家道教的信仰 第 7 頁 共 37 頁
  • 8.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者或親近者。這既不可能又不應該(這裡的不應該即指違背吾道家原則)。孔 丘數次向老聖求教,但孔丘絕非道家,而祗是老子的一個“不甚 得意的弟子”(郭沫若 《老聃•關尹•環淵》 。 ) 沖虛眞人有言“聖人無全能” (<天瑞>,“而無所不知的祇能是神學”《楊耕集•自序》),我希言子就更應該“ 長而不宰”(五十一章)。 老聃云:“天下神器,不可爲也,不可執也,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二十九章)河上公章句:“器,物也,人乃 ” 天下神物也。 神器好安靜,不可以有爲治之也。 (影宋本無“之也”二字, ” 此據《道藏》信字號《道德眞經注疏》本補。又按:此《注疏》舊誤題顧歡,其眞實作者尚無定論, 待考。 《莊子》 ) 亦反對邯鄲學步(<秋水>)、 東施效顰(<天運>)。 (反觀其他 流派,卻往往是“你不信,勸你信;你既信,拉你進”(圓頓子陳攖寧《道教與養生》 “事 )。 實上,自從有了馬克思,這個世界上就從來沒用眞正出現過或者‘唯有馬克思’或者‘沒有馬 克思’的局面”(徐長福《唯有馬克思和沒有馬克思》)。)況且很多讀者讀吾聖人 之經的動 機既不是要成爲研究道學道術的學者也不是要成爲道家 道教中的一員。(我當初讀《老子今注今譯》的動機就僅僅是想瞭解老子的思想而已。至於 後來慾忝列道門又立志研究,那是在仔細研讀了《老子今注今譯》之後纔慢慢形成的。) 那我的目的是什麽呢?是“輔初學者之自 然 ” (套用六十四章) , 使初學者能各適其性;並且使初學者離專門研究祗有半步而已。 我會授人以漁,而不祗授人以魚(孫雍長《老子注譯》的“答案”很優美,但“ 解題過程”太簡略,初學者讀後難以確知其所以然,也學不到研究方法) 。同時,絕不 把讀者導向或導離某種研究方向,而是徹底開放老學,使不同的 讀者自有其個性(化)的研究和研究(化)的個性。 而且“功成事 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十七章)。——當然,身爲道家,我無 疑是期望我的讀者(及其他人)中(將)有一批道家或/和道教的信仰 者、實踐者以及同情者、 支持者,也(將)有一批在不同領域、 從不 同角度、依不同路數專門或兼及研究道學道術的學者、愛好者。 作爲一部理想的摸門讀本,就應該讓被某些名流、 權威污蔑爲 “沒有常識”的初學者通過自身的潛心研讀 (而不 是通過仰望某些頭面 和 頭銜,也不是通過花大把銀子——“雜技團”纔需要花錢進去“仰望”)不僅有準確的 “常識”而且能開啟學術研究。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 善人之資。 (二十七章,經文從王羲之本、 ” 傅奕本、范應元本、易玄本、景祐本、宋徽宗本、 蘇轍本、遂州次解本、趙孟頫本、樓奇本、 《永樂大典》王本等,釋義參考《淮 南•道應》和郭世銘)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六十二章) “自然以外無常道 弟子之中有聖人 ”(成都青羊宮老莊書院對聯, 理玄子馮廣宏撰,樸眞道人孟高陽書,又收於《老莊》雜誌創刊號) 6 集釋的理念、策略與作者的前見、偏見 我會廣泛收集各種不 同的乃至矛盾的解釋。 而在發表我自己的見解時,我是把自己處理 第 8 頁 共 37 頁
  • 9.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成眾多解釋者中並列的一員,而絕非裁判、終結者的形象,更不 會專門把某人某書當作批駁靶子“攘臂而仍之”(三十八章)(我異於關 鋒《老子校詁》常常引用詹劍峰《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而駁之,更迥異於尹振環《帛書老子再 疏義》)。——這裡順便提醒同行及愛好者,我們應該各“呈”一得 之見,而不要各“逞”一得之見。太上聖訓:“方而不割,廉而 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五十八章,本句韻讀韻校,奚侗、 孫雍長 關鋒、 頗歧異)“爲而不恃”(二章)。 集釋不是集成,任何集釋都攜帶著集釋者的標準、 立場、感情、 前見、 偏見。(就算集成,亦可僅在特定範圍內集成,如[日]藤原高男《老子河上公注鈔本 集成 。 》 至於編其他類書,就更可依目的來選擇,如編《道藏》,就應主要收錄道家、道教及經 濟 政治軍事人物的注論,至於其他“能登入神聖的學術大雅之堂”者幾可不予考慮。 基於我 ) 的道家和 Marx 的立場:a 那些挑釁太上、誹謗眞經、判析黃老、割裂 老莊、否定文列、 離間家教、 污蔑玄門的言論堅決不錄;b(親)道 教的解釋中凡與 Marx(直接)抵牾者屏蔽或刪節 (當然初學者中祗有一 部份纔(將)是(親)Marx 分子,因而刪節就僅限於(親)道教的解釋,而其他的,例如儒 家,在 《道德經》 注譯中若有異於乃至反對 Marx 的言論,是可以考慮收錄的,且我還未必反駁 ——無論 Pour Marx([法]Louis Althusser 阿爾都塞《保衛馬克思》,顧良譯)還是 на страже марксизма ( [ 德 ]Franz Mehring 梅 林 《 保 衛 馬 克 思 主 義 》 , 吉 洪 譯 ) 還 是 In Defense of Marxism([蘇聯]Лев. Троцкий 托洛茨基《保衛馬克思主義》,[美]David Walters 譯)抑或會通 老馬都不應是此 摸 門 讀 本 的主要工作) ;c 以成爲學閥學霸學界老大爲目的, “很有些惡霸風氣”(《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者,盡量 不錄,舉一對比例子:海陀張祥龍在《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 及爲蘭喜并 《老子解讀》 所作的<議>中都反詰辯證法,Y 博導(不好 點名) 也反對辯證法,Y 教授在某會議上叫囂若聽到誰再講老子辯 證法他就要如何如何,顯然,張祥龍是值得“回-應”的(張不愧是賀 麟的弟子) ,而 Y 大牌是祗需“迴-避”的(在那次會上 Z 博導就迴避了“辯證 法”這個詞,事實上,Y 長的那番言行除了炫耀“權-力”外,甚至就沒多少值得稱道的“權- 術”,我也祗有避而不錄——“貴賤有時,未可以爲常也”(<秋水>))。 關於以有關學科、 專業和其他學派、 流派注解老子的問題。 主要 策略是:a“以人廢言”(反 Anti 論語•衛靈公》 ,不用科普、 《 ) 外行,更不 自作主張、越俎代庖(<逍遙遊>);b 優中選優、寧缺毋濫;c“不歡迎 對道家思想的廉價吹噓和捧場”(劉笑敢《老子之道:關於世界之統一性的解釋 ——兼論“道”在科學與宗教之間的位置與意義》,收入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本文引 用此學刊不再說明),也不歡迎把《道德眞經》賣成國民經濟學的“道德姨 媽”(Marx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巴黎手稿》 《 ,又名 ,125)。例如講老子(與) 自然科學(如物理學),我首先在科學家(如當代新道家[日]湯川秀樹、 [美]Fritjof Capra 卡普拉、[英]十宿道人李約瑟 Joseph Needham(李約瑟還有道號丹耀、勝冗子)、魯桂珍 (Lu Gwei-Djen)、[美]Frank Lloyd Wright 奈特、[日]福岡正信等以及錢學森、楊叔子、李政道、吳 健雄、席澤宗等)的言論中篩選(順帶插入一句,陳省身說:“1943 年,我在美國初識 第 9 頁 共 37 頁
  • 10.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愛因斯坦,他當時是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常能見到他,他還約我到他家做客。他書架上的書並 不太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 《道德經》 ,德文譯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學家,大多喜歡 老莊哲學,崇尚道法自然。 ”(溫紅彥<幾何人生:一個世紀的歸程——訪美籍華人、 著名數學 家陳省身>,《人民日報》2000 年 12 月 13 日第五版),那麼應當追問[德]Albert Einstein 與道家 具體是甚麽關係),其次是科學史、科學哲學專家及科班出身、有相關背 景的(如汪奠基、 董光璧、 趙匡華、 胡孚琛、祝亞平、 蓋建民、 戈國龍、姜生、湯偉俠、 劉克明、容志 毅、蒙紹榮、 熊良山、 賀聖迪、 李航等),其餘的幾乎不予考慮(如公木、 張智彥、劉笑 敢、王蒙、 [美]Fredric Jameson 詹姆遜等),而我希言子絕不賣弄自己(儘管我是畢 業於材 料 物 理 專業,獲得理 學 學士學位) 而大譚物理學的老子和老子的物理 學(套用 Marx《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又如以佛釋老,我僅在佛教 史上舉足輕重的“善知識”和公認的佛學專家(如鳩摩羅什、僧肇、佛圖澄、 憨山德清、 楊文會、 守一子丁福保、 馬一浮、徐梵澂等)的老學“正果”中選,其餘 的“老‘僧’常談”(詹劍峰語),即便是“天花亂墜”( 《法華經•序品》 ) 也概不採用,我更不會自己去引用釋典來附會老子 (儘管我對佛學也有 一二研究)。 一般都仿此處理,不過有幾點要說明一下。 以馬解老, a 我會提出我自己的看法(除道學和馬學外,我一般不發表自己的觀點)——準確 地講是 Spectres de Marx([法]J. Jacques Derrida 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 哀 悼活動和新國際》 ,有人認爲其亦是當代新道家之一)在提出看法(而我不過是幽靈之一)。 至於那些“剽恩之糠粕,掇馬之皮相” (套用明•郭良翰《老子道德經薈解• 序》 者,概不採用,尤其“中國”的堅決不錄。 ) (爲了理想的老子摸門讀本, 我在援馬入道與援道入馬上的精力恐怕就很有限了;就我目前所知,會通道馬的有 [英]十宿道 人、[美]F. Capra、[德裔美籍]Erich Fromm 弗羅姆、蔡正孫、王洪勝等。又,在馬學中資料整理同樣 “任重而道遠”(聶錦芳《任重而道遠的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學術基礎的清理》 )b 政 )。 治要分成政治能力(包括權術運作、君人南面)和政治訴求(包括社會理想)。 政治能力基本上在帝王將相的注解中篩選。 (這是很豐富的。首先皇帝就有 八九位:北魏孝文帝、 梁武帝、 梁簡文帝、 梁元帝、 唐玄宗、 宋徽宗、 明太祖、 清世祖( 《宋史藝文 志》 還言及“唐睿宗疏”,然脫脫蠢陋, 《宋史》 多謬,早成定論,故不敢盲從,衹說八九位; 又宋太祖、 秦繼宗(?)等的序跋,因非專著,不計在內,儘管這些序跋也有其價值),高官大員 那就更是數不勝數。 此外還有對它們的疏證,如前蜀•杜光庭 《道德眞經廣聖義 》 《道藏》 才字 號 《道德真經疏》 ([日]武內義雄疑之爲後蜀•喬諷 《老子疏節解》 )宋•江徵 《道德眞經疏義》 宋•章 安《宋徽宗道德眞經解義》 寧昶英 《道德經新譯》 不知今天又有哪些(實力派)政治家能用 等。 力 於 老 子 ? 如 俄 羅 斯 總 統 Д. Медведев 梅 德 韋 傑 夫 ? ( 參 視 頻 http://v.ku6.com/show/Mv_PGkHGriBb3k_w.html 央視新聞頻道-環球視線 2010 年 6 月 22 日)美 國前總統 Ronald Reaga 里根 Address Before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 on the State of the Union, January 25,1988 似乎已成爲過去。 不知又有誰能續杜光庭 《歷代崇道記》 宋•王欽若、 楊億等 《冊府 元龜•帝王部•尚黃老》 宋•彭耜 《道德真經集注雜說》 寫出“各國政要老學史”、 “君主閣老與老- 君的對話”(套用修平 《老闆與老子的對話》 “道學經籍與國家政治”(套用呂錫琛 )、 《道家、 方士與王朝政治》 )政治訴求,各階層、 )。 各集團都可以考慮,但祗限於 自己的訴求,若借老子直接點名攻擊別的黨派,則刪節 (“凡是涉及 感情的,我看就無所謂新意舊意。感情是生命的表現,有感情的東西,怎麼樣也不是乾癟的。而 一切奉命文學,則不論其中有無驚人之語,有無獨創的新意,它總是乾癟的”(顧准《老子的 第 10 頁 共 37 頁
  • 11.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道”及其他》))。 從流派學派講,摸門讀本應該明確給出道家 (及道教)的解釋, 並以此爲主導(但不是強迫初學者接受)。同時重視其他流派對老君的發 揮。(道家的解釋當然是正確的解釋,但並非唯一正確的解釋,甚或不是第一流的解釋。 —— 在道家道教的解釋中,也祗有第一流的纔是第一流的。) “我們還經常碰到這種情 況,就是,見解雖有不同,但卻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在這種情 況下,你雖然可以同意或堅持某種見解,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意見 說成是天經地義,但卻不能說別人的見解就一定是胡扯八道。” (楊丙安等《老學新探——老子與華夏文明》)“不論您對他老人家是橫看,還 是側看,從玄學的立場或是從科學的立場來看,您都會自覺,您 的思想是他老人家的嫡傳呢。••••••千百年來解老者,無不如此。 ”(唐德剛爲鄭鴻《老子思想新釋》所作的<序>)南華聖訓:“夫隨其成心而師 之,誰獨且无師乎?”(<齊物論>) 從學科專業講,摸門讀本應以天道(哲學、 形而上學、物理後學)、養生 衛生(醫藥學)、 內丹(醫術、 心理學、性科學(房中、采補))、外丹(外科學、 方 藥學、 劑學、食品學、化學化工、機械製造、礦物學)、導引動功(體育學、 醫術)、 我無事而民 自富-善者因之(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南面無爲(帝王術、 政治學、法學)、用兵 兵略(軍事學)爲主。 當然分科對吾道家應是“不二不一”( 《玄言新記明 老部》)的。如“天道”就體現在吾道家的各個方面,“養生”更是 道學道術的基礎,離開了衛生之術的哲學就不是道家的哲學,離 開了天道的醫學就不是道家的醫學 (當然實際中(尤其道門外)又有大量對老 子的解說偏重乃至純粹是哲學或醫學的,其中也不乏上乘之作)。又如道家認爲治身 如同治國,用藥如同用兵 (實際中(尤其道門外)又有大量分而論之者,其中亦多 有精闢之論)。 相對而言,天道和養生會多一些(因爲天道體現在吾道家的各個 方面,養生更是道學道術的基礎) 。 《道德》 聖訓:“貴大患若身 ”(十三章)“ 修之於身,其德乃眞”(五十四章) 通玄》 。 《 明言:“眞人者,知大 己 而小天下,貴治身而賤治人”(<道原>)《南華》 。 直指:“道之眞 , 以治身;其緒餘,以爲國家”(<讓王>)。又請仔細領會黃帝崆峒拜 廣成,南榮棄魯仰老聃(前事見於<在宥>及葛洪《神仙傳》,後事見於<庚桑楚>,二 事皆由“衛生之經”切入)。後世道家道教亦秉此聖旨,葛稚川《抱樸子• 雜應》 :“古之初爲道者,莫不兼修醫術”;高保衡、 《重廣補 林億 注黃帝內經素問序》 :“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以理身緒餘治天下”; 傅青主有言:“學仙先學醫,醫道通仙道”。 又上述各科,除經濟學外,都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其映射關 繫亦有不少人主張。 而我之所以要關注尚未被充分關注的經濟學, 第 11 頁 共 37 頁
  • 12.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顯係因爲我是 Marx 的實踐者,經濟之於馬學,猶如養生之於道學 (而且類似於道家的至道就是衛生,“馬克思的哲學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而每一個經濟範疇 同時就是哲學範疇”([俄裔美籍]杜娜葉夫斯卡婭《馬克思主義與自由•Herbert Marcuse 馬爾庫 塞寫的序言》,傅小平譯))。道家經濟學研究也還有一些,侯外廬、趙紀 彬、 杜國庠 《中國思想通史》 就指出“在中國古代,首先發現商品概 念的是老子,而發展這一思想的是法家”,馮契 《中國古代哲學的 邏輯發展》 稱:“ 《管子》 一書的特點,還在於它是一部傑出的經濟 理論著作,在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史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 ”爾后石 元康、 談敏、 于遠光、 韋森、 薛鋒、 楊無限、 劉詩白等“皆有所論焉”。 據悉更可觀者是[美]James A Dorn 多恩 《亞當•斯密之道》 (1997 年) 《中 國前景:市場社會主義還是市場道家》提出的“Market Taoism”, 而 Dorn 之後更有[奧地利]William Marina 马瑞纳《資本主義與道》 [新 加坡]Jude Chua Soo Meng《創業發現、政策及經濟效率之道:對王 弼<道德經注 commentary>的現代闡釋 updating》Max Cafard 卡福德 《資本主 義之道》 匡安榮 《經濟之道:道法自然與經濟自由 。 》 這儼 然已經形 成當代新道學的一支(名從主人,可稱爲市場道家)。然而諸家多聯繫自由 主義、 資本主義(戴維•佩恩 《一個華爾街道教信徒的自白》 ,據[德] Karl-Heinz Pohl 卜松 山介紹,嘗試統一道家之道(Dao)與道瓊斯指數之道(Dow Jones),估計亦屬彼類),罕 見融老馬於一爐者(如[美]James Lawler 勞勒《虛無主義的共產主義與辯證的共產主義》 (段忠橋、呂梁山譯):“‘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 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爲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 現有的前提產生的。’••••••在馬克思看來,作爲一個共產主義者就要集中關注並培育當前現 實中的積極的部份,即正在出現、 正在發展的現實的共產主義。••••••辯證的方法則要將注意力 集中在甚麼是積極的東西上,幫助其像子宮中的嬰兒一樣成長和壯大。共產主義新世界的母體 是資本主義本身。成長於資本主義母體中的嬰兒是共產主義,它是逐漸在其母體中形成並從其 母體獲取力量的”——“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五十二章)而且道家 也主張“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眞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 《關於 Feuerbach 的提綱》 的此岸性”(Marx ,1-16)),故我依然概嘆“道學的貧 困”(套用 Marx《哲學的貧困》)! 順帶譚一譚外丹。 張覺人 《中國的煉丹術與丹藥》堅持“紅升白 降是外科的家當”,認爲外丹基本上祗能在外科傷科瘡瘍科中外 用,除少數(如中九丸、混元丹)外不可內服。這對張覺人所討論的以硫 化汞、氯化汞、氧化汞爲類型的狹義外丹是適合的,但通常討論的 還是廣義外丹、餌服(包括由動植物配合而成的錠劑、散劑、丸劑等,如太乙玉樞丹、 《道藏》經進地仙丹,可參宋徽宗詔令編撰的 《聖濟總錄 和濟局方 》 》 《 [日]岡西爲人《丹方研究》及 陳國符、祝亞平、蕭漢明、郭東昇、蓋建民、容志毅、李剛等,而聶慧民據 《傷寒論》四逆散和理中丸 擬制的“健脾金丹”依然稱“丹”(樊永平、 聶慧民、周勇等《健脾金丹對正常小鼠及環磷醯胺 。同時還應發 展 所 致 免 疫 受 抑 小 鼠 免 疫 功 能 的 增 強 作 用 》 ) ) As、HgS、 4Cl、 NH Pb(CH3COO)2 等在工業上的運用(不僅是產品的運用,還 第 12 頁 共 37 頁
  • 13.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包括原料鑒別、製備工藝等)。 7 校勘、版本 在底本選擇上同於勞健 《老子古本考》 《老子 關鋒 校詁》 《老子說解》 公木 不設底本。(校勘書籍(不祗古籍)一般都要選擇善本作底 本,恐怕唯有《道德經》稍可例外——若是校勘特定本子的《老子》《老子》 或 的某種注疏,還是要 有底本,而且“在對任何一個時期、系統的本子進行校勘時,我們都不應當隨意根據其 它時期、系統的本子改動文字,要使每一個本子都能說:我是我所是”(李若暉 《郭店竹 簡<老子>論考》);而我要做的祇是一個讀本而已,不屬於任何系統,更非定本。) 相对於集注而言,摸門讀本應更重集校。 校勘與解釋往往聯在 一起,我不會像元•清庵莹蟾子李道純 《道德會元》 《帛書老子 高明 校注》 黃友敬 《老子傳眞》 河北醫學院 《靈樞經校釋》 (該校釋祗利用了 《道 藏》史崧集注本,未利用《道藏•黃帝內經靈樞略》,殊爲失誤)那樣校詁分離,而會 像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老子校詁》 關鋒 孫雍長 《老子注譯》 等主 流那樣“不求形式的統一,以便於說明,便於閱讀爲準。” 目前考慮把圍繞相同經文(校勘前或校勘後相同)的校勘、解釋放在 一起,以時間排序。 以本子爲目,把不同的經文醒目地標示出來, 以避免初學者誤以爲我搞了個“定本”,校勘已有了一個公認的 結論,校勘工作到我這裡就“觀止矣”。 (我當年讀了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後就誤以爲校勘已由陳鼓應終結了——大多數著作都會有意無意地給人以終結者的印象。我對 《老子今注今譯》的不滿最初是在思想闡釋方面,後來纔擴展到除老子其人其書考證外的各個方 面。而我本是因爲搞哲學去讀 《老子今注今譯》,甚至在讀完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我還自我宣佈校 勘無能,後來纔爲撰寫代替 《老子今注今譯》的摸門讀本而轉向做資料工作、做考據校勘——當 然這也因爲我發現我更適合做資料工作。) 8 訓詁、 音韻 訓詁當然是集訓,與集校、 集釋融爲一體,就毋 庸贅述。 Heidegger 有一個很深刻的見解:老子是“詩化 (dichtenden) 之 思”( 《在通向語言的道上•語言的本質》 !而劉笑敢 ) 《<老子>早期說之新證》 又證明 《五千言》 是類似於《詩三百》 的自由吟唱的民歌風格(聶石樵 《先秦兩漢文學史》稱之爲“謠謳式的韻文”)——即“天籟之音”(<齊物論>)。 我將全面貫徹二說,突出 《老子》 是“箴言詩”(Heidegger 關於霍爾德林; 《 希臘之旅(Zu Hoelderlin;Griechenlandreisen)•詩人的獨特性》。又,我參 照[古希臘]Πλάτων 柏拉圖《國家篇》,定義詩=韻文=以押韻爲主的作品),標出各種韻例、各種回還 (前輩常爲標誌韻腳發愁,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並作鑒賞(如聶石樵《先秦兩漢 文學史》 “十五章全用排比句式,四次換韻,整齊和諧”“六十八章句法參差相對,韻腳依 : 文意兩變,結語三用‘謂’字,表述自己正面意見充分、有力”;另,劉康德主編《老子鑒賞辭 典》最近已出,然我尚未看見)。老子音韻自宋•吳棫以降,代有研究,雖朱 謙之《老子校釋》 之後 (朱謙之還是未能將他之前的一網打盡,如遺漏馮沅君《老子韻 例初稿》 還有關鋒、 ) 陸永品、 劉笑敢、 孫雍長、 [菲]陳永載、 黃炳輝、 李 第 13 頁 共 37 頁
  • 14.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先耕、黃登山、陳廣忠、 郭麗娟等,但仍不是很豐富、 很深入。 事實上, (先秦兩漢)道家典籍的音韻研究是極其不足的,這既不利於深 入領會經典眞義,又阻礙了(上古)音韻學的發展,還削弱了詩 歌史研究(如沒有專門的道家道教詩歌史)。(這既有歷史的原因,如唐•傅奕,據信不僅 校對古本老子,還作有音義,可惜音義失傳,又如唐•史崇玄等 《一切道經音義》毀於人火,祗 殘存唐玄宗御製之序——這對中古音、上古音的研究帶來的損失時難以估量的;又有現實的原 因,學者不重視、 a 不努力。 人民衛生出版社版郭靄春主編的 《黃帝內經素問校注》 口口聲聲要 保存底本原貌,卻又把每卷之後的音釋刪掉!宋•李駉 《黃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 元本有音釋, 可補《道藏》本之不足(任繼愈、 鐘肇鵬等《道藏提要》 《難經纂圖句解》《道藏》 誤謂 賴 傳世,然《道 藏》本確是一重要古本),人民衛生出版社版王立點校本竟然也刪了!——眞是刻古書而古 書亡!!(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關於“舒憤懣”》 一些本該有相當成就的 )b 學者卻又深負眾望。 如王力早年留學巴黎時即著有 《老子研究》 ,然未涉及音韻、語法,後來成爲 音韻、語法專家,又沒有修訂 《老子研究》或來一部“老子韻讀”,而僅在其主編的 《古代漢語》 等中肯定“《老子》差不多全部有韻”和零星地提出幾個觀點(如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職 屋合韻是老子的特點),令人扼腕。 又如,公木不僅研究 《道德經》 這首詩,還研究其他詩(如 毛澤東的),而且還作詩(如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他對音韻應說有切身的感受,但無論 《老子說解》 《中國詩歌史》 《五千言》 還是 ,對 的詩性都是蜻蜓點水,反而奢談老子與“夸克”、 “膠球”(應稱“膠子”),豈非在淵而慕飛,舍己而效顰乎?——當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指 望,靠得住的畢竟還是少數。)音韻研究應是“果生枝上終期熟”(張伯端《悟 ) a 《老子》 《詩經》 眞篇》 。 除 與 比較,在“道家易”、“道教易”方興 未艾之際還需深入比較 《道德眞經》《周易》 與 古經(朱謙之已指明易老皆有 疊字爲韻、助字爲韻)。(詹石窗《道教與女性》 《道德經》 論及 “這部具有‘格言詩’特色的古 老著作”與《歸藏》的思想聯繫,那麼文學體裁呢?) b 出土文獻,除朱謙之未及 見的馬王堆帛書老子、 郭店楚簡老子外,還有 《黃帝四經》 <稱>“ 等。 可以看出作者在排列纂輯時,是盡量照顧到協韻問題的” (陳鼓應 ) <道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通篇基本上 《黃帝四經今注今譯》 。 是押韻的,這和以韻成篇的 《老子》 極爲相似”(駢宇騫《簡帛“道家”文 獻述略》 。 ) “馬王堆出土的 《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 加強了這 個結論。 據龍晦從各個方面考證 《古佚書》 是戰國楚人所作,其結論 是可信的《古佚書》 。 反映了楚音的特點。 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所謂 東 陽合韻。在一萬一千多字中,所謂東陽合韻就有十三處之多;《老 子》五千多字,東陽合韻的有六章,兩者出現的頻率完全相同。而 且《古佚書》 中與陽部押韻的字有‘功’、 ‘攻’、‘公’、 ‘凶’等 字,與 《老子》 也完全相同”(關鋒 ) c 《老子校詁》 。 漢成帝時的 《老子指 歸》 亦待重視,明•沈士龍 《題道德經指歸》 即云“其爲文,往往以 轉韻相叶”,然似成絕響。 d 《周易參同契》 ,無論俞琰、 杜一誠、 楊 用修、 仇倉柱等以四言經文爲古本,還是孟乃昌、 孟慶軒、 蕭漢明、 郭東昇以五言爲 《參同契》 以四言爲 《五相類》 ,其分析的標準之一 不正是詩歌文體嗎?汪啟明更有 《<周易參同契>作者新證(二)— —從文本用韻看<參同契>爲齊人所著《參同契》 》 。 畢竟是漢桓帝 時 第 14 頁 共 37 頁
  • 15.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的作品,“詞韻皆故,雅奧難通”(宋•朱熹 《周易參同契考異》 ,是研究 ) 上古音應充分重視的材料,誰能繼知機子仇兆鰲作“魏詩詳注” “參悟集韻”?e 楊立華《<黃庭內景經>重考》 還祗能推測 《黃庭經》 (即後世所誤稱的《黃庭外景經》,但刪去經首“老子閒居作七言,解說神形及諸神”和經末“ 吾言畢矣勿妄陳”等後人陋竄文字)成書於東漢,而虞萬里《黃庭經用韻時代 新考》 就可以相當肯定。 魏明帝 f 《老君讚》 (被後人竊作所謂的“老子化胡經 序”),出土的敦煌 S1857、 P2004 和傳世的 《大正新修大正藏》 本及 宋•謝守灝 《老君實錄》 引文均有不少錯訛,我在王卡 《敦煌道經校 讀三則》的基礎上有詳細的校證(王卡正確地想到“這本不是化胡經序”,卻又 錯誤地當作 《化胡經序》 來“考證”),而 《老君讚》 歸諸曹睿、 拓跋嗣、 元詡 (或其他什麽人)不僅是政治問題、宗教問題,也是(三國兩晉南北朝/ 道教)詩歌史的問題(而此時正是“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劉勰《文 心雕龍•時序》 ))。(關於魏明帝 《老君讚》 多次與周福通信討論,獲益匪淺;另,劉屹 《試論 敦煌本<化胡經序>的時代》 很難找到,故尚未學習。 g 對唐朝龍虎道士(如施肩吾、 ) 薛 濤、李季蘭、 魚玄機、默希子徐靈府、 李白、 顧況、 曹唐等)的詩歌研究不可謂不多, 但多數研究者在道學道術方面“是還需要多多學習的新手” (Engels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 年德文第二版序言》 《 ,4-277)。(又,《道藏》容字號《周易 參同契注》引“草堂注”,這位“草堂”會不會是杜甫呢?) 不過,鄙人亦是纔接觸音韻學而已,且已感到確如高明 《中國 古文字學通論》 所言“掌握漢語音韻的發展系統,的確比掌握漢字 的形體的變化要困難一些。”然而爲了太上老子,我願知難而進。 我有幸長於南方,有方言優勢,研究眞經音韻更是責無旁貸。 遺憾 的是我不像漢•王逸是陳楚遺民,故我還想學習湖北方言(朱謙之、涂 又光、 關鋒、 陸永品、李水海、 廖名春等都是榜樣)。 道家必須“面向‘詩’的事 情 ” ( Zur Sache des ‘Dichtung’ , 套 用 Heidegger 《 面 向 思 的 事 情 (Zur Sache des Denkens) 》 。 ) (音韻研究還包括譜曲(如鍾克昌 《帛書校王弼本諟正本道德經本義徽音》 ), 不過,摸門讀本不需要。) 9 語法 裒輯語法研究就不得不承認“邊界條件” (借用數學物理 方程的術語)太差。就我目前所知,僅有束世澂《老子研究法》管燮初 《“道之爲物”語法結構的分析》 《老子通》 關鋒 裴學海 《對<“道之爲 物”語法一辯>一文的商榷》[韓]吳相武《“小國寡民”新解》郭世 銘《老子究竟說什麽》 何舉春 《<老子>單音動詞分析》 鐘海軍 《淺譚< 老子>單音動詞》 廖揚敏《<老子>專書反義詞研究》 《郭店楚簡< 董琨 老子>異文的語法學考察》 寧赫、 《楚簡<老子>否定副詞“不” 孫琳 與“弗”的比較》 (等。《南華》語法研究就有殷國光《莊子動詞配價研究》等,哪什麼時 第 15 頁 共 37 頁
  • 16.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候能有“老子動詞配價研究”呢?)假如《五千言》語法研究的成果依然不足, 那麼我也祗能付之闕如(我從語法角度研究八章、十章、三十三章等得到了有益的結 果,但這祇是小打小鬧而已)。 10 翻譯、轉語 翻譯也是集譯。我要向初學者強調任何翻譯都不 能代替原文,甚至“任何翻譯都是背叛”。 (這個強調並非多餘,那薇《道家 與海德格爾相互詮釋》 《天籟之音 來自何方》就過分依賴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 《莊子今注 今 譯》的翻譯。而陳譯質量又不高,郭世銘《老子究竟說什麼》趙又春《我讀<老子>》等對其多有批 評。我讀陳鼓應老莊譯文是覺得陳似在趕時間而譯得很粗糙,而我讀陳鼓應的文章,又覺得陳 遣詞造句常常欠考慮。) 受方克立爲董京泉《老子道德經新編》所作的<序>的啓發,我 把所有的譯文、 轉語(不管時代、 語種)分作兩類:不押韻的(這是多數)和 押韻的(就我所知有宋•宋鸞《道德篇章玄頌》宋•蔣融庵《道德眞經頌》元•陳上陽《金丹大要• 道德經轉語》元•太玄子張嗣成《道德眞經章句頌》 清•長乙山人李涵虛《圓嶠內篇•<道德經>注釋》 (《東來正義》)公木《老子說解》盧國龍《詩譯道德經》陳特明《詩譯道德經》孫雍長《老子注譯》張 南《道德經詩譯》董京泉《老子道德經新編》 《道德經新注新評》 周衛 興南子《<道德經>眞義——金 丹正源》(初名《道德經講義》)等,特別是陳全林的 《<道德經>眞義》可方便我選擇未冠名老子 詩譯的“譯文”)。又,我在讀古注(如成玄英、林希逸)時覺得有的注解就 相當於用當時的語言翻譯。 所以我目前的考慮是:在不押韻的翻譯 中選擇精品直接當作注疏(Heidegger、詹劍峰等的論述與翻譯就交織在一起,張默 生《老子章句新釋》 的“句解”亦然),而在每章校注完畢之後(即音韻分析之後) 再列上若干押韻的翻譯。 我不會像關鋒《老子校詁》把翻譯放在全書最後,因爲翻閱太 麻煩(關鋒、 《老子十講》 關桐 [蘇聯]楊興順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及其學說》 (楊超譯)等非注 疏類在書後附上譯文是不存在這個缺陷的)。也不會像黃友敬《老子傳眞》丁辛 百、 潘明環 《道德經與氣功》 《帛書老子校釋》 何明 把譯文放在“校正 ”“評析與注解”之前。 可能也不會像公木 《老子說解》 《道德 培眞 經探玄》 羅尚賢 《老子章段今解》 《宇宙之道:<老子>新考》 何新 把譯 文與經文並列(任何文字都不宜與眞經並列)。 就我所見,翻譯老子一般都在各譯各的,缺乏相互批評、 商榷, 而翻譯 Heidegger、翻譯 Derrida,卻能爲一個詞、一段話熱烈討論 (任何翻譯都大有“文章”可“做”) 。而我就要倚重[德]Eduard Erkes 何可思 (葉乃度) "Comments on Waley's translation of the Tao Tê Ching"關鋒 《老子校詁》 郭世銘 《老子究竟說什麼》 及[德]Friedrich Schelling 謝林 《神話哲學》 (賴賢宗《道家詮釋學》 :“謝林首先不遺餘力地攻擊瑞瑪沙的 《道德經》 翻譯 和解釋,認爲是不夠嚴謹的翻譯”) 等具體的批評;且我不提出新譯 (三十一 章或例外),而祗提出對舊譯的批評。這樣纔能讓初學者明白“對於 我,與那些相對我們來說是東方世界的思想家對話是一樁一再顯 第 16 頁 共 37 頁
  • 17.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得急迫的事情。••••••另一方面,將東方的語言翻譯爲英文,就如 同任何翻譯一樣祗是權宜之計”(Heidegger 致 Hawaii“海德格爾與東方思想”會 議)和“譯可譯,非常譯”(汪榕培 《譯可譯,非常譯——英譯<老子>縱橫談》 ; ) 而不會奉(某種)翻譯爲圭臬,更不會以譯文偷換經文。 11 補述 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馮達甫 《老子譯注》 《老子 公木 校讀《老子說解》 》 每章都有“引述”“說解”之類,朱謙之 《老 子 校釋》 孫雍長 《老子注譯》 完全沒有。 我考慮還是要有但又不是每章 必有,且定位異於陳、張。陳鼓應的“引述”是要把老子“詮釋” 成“黨外人士”(王小波語,見陳鼓應自傳),而我的摸門讀本不作任何 政治射影(尤其現實政治——就算我參與政治,摸門讀本仍不參與)。 公木的“說解 ”“實屬於臆度劄記的性質”,我想“張氏筆乘”應主要獻給同 道和同行(我對 《南華眞經》 《周易》《通玄眞經》 《黃帝四經 》 Marx 等的研究亦“實屬於臆度 劄記的性質”而已),但摸門讀本不能祗反映某一個流派、某一個個人 的觀點,況且摸門讀本必須考慮對初學者的影響。 我的定位是校勘、 標點、注釋、音韻、翻譯的補充說明和資料索引。舉幾個例子: a 楚音中的東陽合韻問題,b 郭世銘對舊譯的批評,似乎都要 費點筆墨,宜置於補述中。 c 三十章、 三十一章論述戰爭(當然亦可作其他理解),張煦 《梁任公 提訴<老子>時代問題一案判決書》 舉了鞍之戰,關鋒補充前 506-前 505 年吳楚爭霸大戰、 三楚王圍宋之戰、 十四國弭兵會等史實,並由 此論證 《老子》 成書於春秋末(我還要補充 《小盂鼎 鼒 》 》 《 等商周金文資料)。這 些可以放在補述中。 凡是以春秋經濟生產社會政治軍事鬥爭之類解 說老子者,如戰國•韓非(及其後學) 《喻<老>》 西漢•劉安 《淮南子•道 應訓》 前蜀•杜光庭 《道德眞經廣聖義》 [蘇聯]楊興順 《中國古代哲學 家老子及其學說》 詹劍峰 《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 《老子通》 關鋒 徐 志鈞《老子帛書校注》等,均放在補述。 d 李水海《“三十輻同一轂”•車制•<老子>成書時代》考證出 “三十輻,共一轂”(十一章)的技術春秋時已有,又比較了車輪不 同等分、 不同半徑時的轉動慣量、 摩擦阻力、 受力 (包括承重,正如 《詩 經•小雅•正月》 :“無棄爾輔,員於爾幅”)等問題,這要求讀者有相當的力學 基礎,故置於補述(還需要覈算)。 e“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對此作 科學(尤其量子物理、 宇宙學、 天文學)解釋的很多,但正如上文所言,我主 要是引用物理學專家的觀點。 其他人的發揮一般不採用而是選擇性 地著錄(祗著錄不評議。 中國科學院陸埮院士在川大(江安)演講時就說:“搞理論物理的, 第 17 頁 共 37 頁
  • 18.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祗有他自己以爲是對的,別人都認爲是錯的;搞實驗物理的,祗有他自己知道是假的,別人都 以爲是眞的。”)。 f 一些非《道德眞經》原有乃後人增益的文字當然要刪,但絕不 能一刪了之。多數情況在校釋中說明,有的就要在補述中說明。如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居上世, 則)‘以喪禮處之’”乃古注混入三十一章,晁說之、王純甫、紀 昀、譚獻、 易順鼎、劉師培、李慈銘、陶學紹、馬敘倫、奚侗、 勞健、[日] 石田羊一郎、 朱謙之、關鋒、孫雍長等考證甚詳。但這是誰的古注呢? 郭店丙本、馬王堆甲乙本、傅奕本等皆有此句,可見是戰國古注, 而此句與 《太一生水》 同冊讓我想到文始眞人(李學勤等考出《太一生水》是 關尹喜所作,甚是,我還可以進一步證明和辯護。故我疑“言‘以喪禮居之’也”一句亦出自 關尹列莊一系)。既然是文始眞人聖訓,同樣是吾道家必須不多不少地 遵循的指南,豈能一刪了之?!把它置於補述,就可既準確理解 太上,又清楚道學源流——包括先秦和後世(如張紫陽《悟眞篇》:“用將 須分左右軍,饒他爲主我爲賓。勸君臨陣休輕敵,恐喪吾家無價珍”)。 g 如果有“老子動詞配價研究”,其某些內容或可選入補述。 此外,摸門讀本不會像劉康德《老子直解》,在每章經文之前 來一個“解題”(劉康德自己都認爲“反而有害於對 《老子》思想的整體領會和把握”)。 12 摸門讀本其餘部份概述 正文的計劃如上,以下譚目錄、附 錄、 書目、 前言等。 絕不是所有的老學著作都需要附上 《莊子•天下》 司馬談 《論六家要旨 》 《史 記•老子列傳 》《列仙 傳•老子》 或某個古本 之類!!不少優秀的老學著述如楊仁山 《道德經發隱》 于省吾 《老子 新證》 徐梵澂 《老子臆解》 等既無繁多的附錄亦無冗長的序跋,甚至 說正因爲它們不是低水平重複建設所以纔成爲精品。此外,很 多“大方之家”(<秋水>)反對在讀原典之前對其做這樣那樣的“概 述評價”。如[美]Archie J Bahm Tao Teh King 就說:“The Tao Teh King speaks for itself far better than anything which may be said about it. The doctrine is so simple, clear and obvious that it is its own best introduction.”Bahm 說是也,太上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 下莫能知,莫能行”(七十章)。 故摸門讀本不宜有 《老子指略》 (王弼) 《老子通說》 (高亨) 《論老子》 (公木) 《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和開展》 (陳鼓應)之類。 13 老子軼文 大致同於易順鼎、劉師培、馬敘倫、蔣錫昌、關鋒。 不過,是置於補述,還是仿蒙文通《道書校輯十種》把佚文單列, 卻尚未想好。 第 18 頁 共 37 頁
  • 19.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14 韻表、韻圖、韻例 若篇幅允許,則仿朱謙之、孫雍長;若印 張不夠,則略去例句(祗標章序)。 15 老子其人其書考證 我要在章太炎、 蔣錫昌、 胡適、 張怡蓀、 唐 蘭、 高亨、 黃方剛、 張申府、 葉青、 馬敘倫、 張福慶、 陳柱、 劉師培、 陳攖 寧、 熊十力、 鐘泰、 李源澄、 楊東蒓、 呂振羽、 呂思勉、 金景芳、 汪奠基、 [蘇聯]楊興順、 胡曲園、 侯廷章、 [德]Ernst Bloch 布洛赫、徐復觀(後期)、 嚴靈峰、 潘雨廷、 袁宙宗、 周紹賢、 公木、 趙明、 陳榮捷、 任繼愈、 詹劍 峰、 張揚明、 林語堂、 [德]Karl Jaspers 雅斯貝斯、 關鋒、 林聿時、 張岱年 (後期)、 李邦國、 牟鐘鑒、 蔡靖泉、 葉朗、 黃釗、 陳鼓應、 白奚、 高秀昌、 龔力、 張智彥、 孫以楷、 楊丙安、 黃樸民、 朱森溥、 孫雍長、 郭世銘、 李 學勤、 王博、 熊鐵基、 黃友敬、 陸復初、 程志方、 唐明邦、 成中英、 鄭鴻、 周鳳五、 黃人二、 王中江、 李水海、 孔令宏、 高晨陽、 劉克明、 陳廣忠、 裘錫圭、 劉笑敢、 李偉山、 張松輝、 安繼民、 王守國、 韓德民、 程水金、 劉固盛、 陳德安、 聶石樵、 過常寶、 邱進之、 陳望衡、 徐正英等的基礎 上充分證明“ 《道德》 靈文滿五千”(紫陽眞人 《悟眞篇》 且爲春秋時老 ) 聃親著且老子數次教導孔丘(我在 《論語》 等儒流著作中找到了更多的證據)。 那 些妄圖篡改史實、 誹謗眞經、 “華誣以脅眾”( 《文子•上禮》 之徒,豈 ) 知“一首詩的偉大正在於它能夠掩蓋詩人這個人和詩人的名字” (Heidegger 在通向語言的道上•語言》 ?豈知“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 《 ) 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二十二章)?(“老子的‘功 成身退’是從‘不恃’、 ‘不有’、 ‘不居’的思想出發,不以‘事功’‘累’‘身’,而永遠 保持‘我’的這個可能性••••••‘事’是‘人’做的,但‘事’大於‘人’(我),‘事’不 能使‘人’(我)永恆。 這不正是當代西方結構主義及解釋學、 後結構主義等等這些學派所討論 的‘作者’問題嗎?••••••但關於‘作者’(我)的問題,《老子》也還有一層意思,是西方學 者未曾涉及的,即‘功成身退’對‘作者’(我)自己還有一層‘保護’作用••••••”(《中 西智慧的貫通——葉秀山中國哲學文化論集•我讀<老子>的一些感想》) 當然還要批判某些人“雖不對而亦非無由也。 以此之故,此哲 學史自孔子講起”(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的“不對”。 ) 正如詹劍峰《老子 其人其書及其道論》 所揭露的:“馮友蘭先生認爲‘研究歷史,特 別是研究古代史,眞是好玩,就是那麼些材料,你可以隨便給他 解釋,差不多你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四十年的回顧》)。•••••• 所以他寫的《中國哲學史》,始於孔子,終於廖平的經學;一部中 國哲學史竟變成了一部儒家思想發展史••••••現在馮先生供認不 諱了,其言曰:‘我當時寫孔丘,有一個目的,要證明孔丘是 {中 國}第一個私人講學的人,第一個以私人{的}資格提出一個思想體系 的人,第一個創立一{個}學派的人••••••因爲要給孔丘這三個“第 第 19 頁 共 37 頁
  • 20.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一”,這就需要把與孔丘同時的別的講學立說的人都說成是不存 在的’。 《論孔丘》 ( )••••••道家老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 本是尋常合乎規律的事,但儒門弟子認爲老子是異端,《老子》書 是邪說。唐儒韓愈就想‘火其書’,清儒崔述斷定 《老子》書必是異 端之徒所作。 由此看來,《老子》 這本書是大儒們的眼中釘、 肉中刺, 必須拔之而後快者久矣!••••••我們深知,現代儒家學派以‘疑 古’、‘考信’的新面目出現,骨子裡是迷古。{希言子按:對這一點馮芝 生也是供認不諱的,其言曰:“《新編》的幾段,好像考證得很詳細,但結論是錯誤的。 《論 ”( 孔丘》 28 葉)}迷信孔丘這個大偶像是萬世師表。 第 祗有孔子是天縱之聖, 纔能著書立說,而其他人都是蠢材,不能著書立說,祗有孔子開 庭設教,纔須著書,其他人無須著書。 (而且馮友蘭晚年在《中國哲學史新 ” 編》中還“接著講”甚麼“道教不是中國哲學史的對象,而是中國科學史的對象,當然也是中 國宗教史的對象”(轉引自強昱《想起了道教》 ——不過,“歷史上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一個 )。 重倫理政治的價值體系,較少對自然界的科學認識;而現代新儒家作爲一種哲學思潮,則從一 開始就是作爲科學主義、實證論哲學的對立面出現的,它主張科學與哲學兩分的思考方式•••••• 因此很難期望它能包容科學文化作爲自身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份。••••••李約瑟認爲‘事實上, 在中國確實一切科學技術的成長都和道家是分不開的。’”(胡新和《從交融走向新生——<當 代新道家>給我們的若干啟示》)) 而周谷城<蔡元培先生與北京大學>(收入 《論蔡元培——紀念蔡元培誕辰 一百二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歐陽哲生《胡適與道家》也爆出“幕後新 聞”:任公舞劍,意在胡適。 (我由梁啟超《老子的哲學 中國歷史研究法》 》 《 及胡 適 《與馮友蘭先生論<老子>問題書》推知飲冰室主人同三松堂主人一樣自己都不贊成那些“先入 而爲之主”(清•郭嵩燾《莊子札記》,郭慶藩引,著重號乃我所加)的“混帳話”(詹劍峰 語)。) 我可能還會再另寫一部面向同行的“老子繫事匯考”。 16 若干老子版本 摸門讀本附上郭店老子、馬王堆老子等是題 中應有之意。不過,具體怎麼處理,還是要說一說。 郭店老子、馬王堆老子,目前的 考慮是以文物出版社發表的 原整理者的釋文爲底本,參照諸家校改,但 a 不動底本 b 僅限古 文字考釋(包括特殊符號識別)c 錯字不改、衍字不刪、奪字不補 d 缺文 盡量不補(馬王堆老子通常用甲乙本互補再用傅奕本等補,這裡不採用) e 盡量不破 讀(這衹是講本附錄 如何處理,至於出土文獻是否該采納[美]William G. Boltz 鮑則岳式的整 理,另當別論)。而且我要向讀者強調:a 本附錄不能代替任何關於郭 店、馬王堆的研究成果(包括原釋文及其注釋)更不能代替圖版 b 初學時 幾乎不需要讀本附錄。(同時我會說明怎樣用本附錄,一部合格的摸門讀本(似乎) 應該使初學者(在未通讀的情況下也)對之有大致但準確的瞭解。 如馬王堆甲本,似當從葛實 如、鄭君華、尹振環,參彭裕商,定在睡虎地秦簡之前,至遲前 168 年;乙本,似當從關鋒、尹 振環,定在漢高祖時,至遲前 195 年?? )更重要的是我會推薦相關專著:馬 第 20 頁 共 37 頁
  • 21.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王堆老子,目前首選高明 《帛書老子校注》 (希望有更優秀的);郭店老 子,暫無一流入門作品。——我手上有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 簡、 》聶中慶 《郭店楚 簡<老子>研究》 和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此外還看過[美]Sarah Allan 艾蘭 、[英]Crispin Williams 魏克彬(原編)、 邢文(改編)《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 話》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校讀》 侯才 廖名春《郭店楚簡老子校釋》 李 爾重 《<老子>研究新編》 等,都不甚理想。 不過,據李零透露,“國 內外有好些高等院校和研究單位都有專題討論課和編寫集釋性著 作的寫作組,很多人都摩拳擦掌,準備搞一個定本出來”,那就 拭目以待(這麼多“定本”出場,也就沒有定本矣)。 又,2009 年 1 月 11 日北京大學從海外獲得一批西漢竹簡 (時間 暫擬爲漢武帝後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獻當首推《老子》,共有 220 餘 枚 竹 簡 , 近 5300 字 ” ( 民 俗 學 論 壇 • 張 志 媚 http://gaojian.chinafolklore.org/forum/redirect.php?fid=148&tid=7333&goto=nextoldset, 又北 大中 文論壇•書生之見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47758 說“共有完整簡 218 枚”) , 而且“‘北大簡本《老子》的文字更精練,抄寫水平也高於前兩者 {希言子按:指郭店本和馬王堆本},錯字更少,更精美’朱鳳瀚透露•••••• ‘估計 3 年之內應該可以出版這個最全版本’” ( 國 學 論 壇 • julon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41328)。對北大簡本進一步的、具體的 討論就祇有等釋文、 圖版公佈以後再說。 (北大簡本是上海大學寧鎮疆副教授 寫信告訴我的,在此致謝。) 我還想影印前河上丈人本(即王羲之楷書、褚遂良跋《太上玄元道德經》)。 此本關鋒考證頗祥(還可更祥),認爲此古本屬戰國河上公系統而王 右軍依據的底本都在漢惠帝之前與馬王堆乙本同時。 《隋志《 通 又 》 志 四庫》 》 《 俱分戰國河上丈人和漢河上公爲二,可從 。 (後河上公的時代 暫從[韓]吳相武定在莊君平 《老子指歸》與王充《論衡》 之間——此外,黃釗 《老子》 《< 河上公章句 >成書時限考論》 定在漢文帝與董仲舒 《春秋繁露》 之間也值得考慮;又,我對所謂的 《道德經序 訣》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理解。 又,王明、 關鋒等爲區別二河上,而稱漢河上爲“僞河上公”,不 妥。名號相同相近者數不勝數,豈都是僞托?!a 先秦有通玄眞人(文子,老聃門人)、 唐玄宗 時有通玄先生(張果,八仙之一,從 《三洞瓊綱》 中發現 《黃帝陰符經太無先生傳》 《黃帝陰 並著 符經注》 等)、五代石晉時又有通玄先生(張薦明,著 《道體論》 金還有通玄處士(劉完素, )、 著《素問玄機原病式 》 《素問病機氣益處保命集》 等) ,b 曹魏有孫登(道士,即阮籍 《大人先生 傳》所指,又指導嵇康遊仙三年,見葛洪《神仙傳》)、東晉亦有孫登(作《老子集解》開重玄 學),c 唐高宗時有李榮(任眞子,著 《老子道德經集解》 《道德眞經注》 四卷 二卷)、宋季亦有 李榮(息齋道人李嘉謀,作 《道德眞經義解》 等),d 施肩吾唐朝有、 五代有、 南宋似亦有,e 陶 植唐宋皆有,f 上文論及的谷神子等等。 況且關鋒還推測漢河上公“或與河上公至蓋公傳 《老子》 者有淵源關爇”,那麼《老子章句》或係學派著述,又安來“僞河上公”之說?且道家 尚 水 (參《老子•八章 關 尹•太一生水 列 子•湯問 管 子•水地 呂 覽•盡數》 》 《 》 《 》 《 》 《 等),來幾個河上公 又有何妨?何況煉丹還有“河上姹女”一語!我以爲可用時代或前後區分二河上。 王羲 ) 之帖本雖早年有上海藝苑眞賞社本(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 第 21 頁 共 37 頁
  • 22.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收羅甚詳,卻遺漏此帖,殊爲遺憾) ,但於今難覓(四川大學圖書館查詢系統號稱有一 本,但我找過 N 次,都沒有找到) ,加之未能引起應有的重視 (無論老子研究還 是書法研習),故有影印流通的必要(我還是在譚宇權《老子哲學評論》的插頁中纔 得一窺芳容)。又關鋒宣稱從其岳母朱瑞甫得一石刻拓本,然而如此重 要的善本古帖、 書法極品,卻從未見公佈,這就不免讓人疑竇叢生。 爲了平息眾惑,爲了關鋒的聲譽,爲了學術研究、 也爲了拓本免遭 不測,應儘快將此帖刊佈(而不是等到三十年後我的那部摸門讀本出版之時!)! 我還考慮影印張鎮南古本(即敦煌四千九百九十字本)中的 S6453。關 鋒《老子校詁》 《老子想爾注》 認爲 殘卷具有第一等的書校價值。 朱大 星《敦煌本<老子>研究》 通過 17 個例子對比得出結論:“敦煌五千 文本《老子》 與影宋本 二十二子》 《老子》 、《 本 的不同之處,卻多與 簡 本或帛書本 《老子》 相合。 這似乎暗示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 有較早的 淵源。 又論者多謂五千文本 《老子》 的編者對《老子》 字句多有刪削, 以湊足五千的字數。現在看來,這種觀點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爲許 多不見於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 的句子,在《老子》 較早的傳本如帛 書本、 簡本中根本就不存在,這種情況表明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 所 據底本很可能本來也沒有這些詞句,因而就談不上刪削字句了。 另 外,有些傳世本中不見的虛詞,但在敦煌五千文本及帛書本中都 存在,如上文所言的‘雖有拱之璧以先四馬’句,即是如此。 敦煌 五千文本與帛書本、 簡本多有相合之處,使我們有理由相信敦煌五 千文本 《老子》所據底本也許相當古遠。 ”加之鎮南將軍 《老子想爾 注》牽涉甚廣、 問題複雜、 爭議很大(我暫從[韓]吳相武《<老子想爾注>之年代和作 者考》認爲係師所作,又從王重民 《老子考》嚴靈峰《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劉玲娣《漢魏六朝老 學研究》劉固盛《道教老學史》分張陵《老子注》和(張魯)《老子想爾注》爲二書;此外,嚴靈峰、 劉固盛將《老子內解》歸諸係師,誤),故有附錄的意義。爲何又要影印呢?因 爲“道家經典,據我所翻閱過的巴黎、 倫敦兩處卷子本來說,其紙 質墨色字迹都普遍的比較任何一種寫本精良,而尤其以《道德經》 五千言爲最。 (姜亮夫 ” 《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 “敦煌本 ) 《老子》 寫卷似 乎也表現了隸書向楷書演變的軌迹。 (朱大星 ” 《敦煌本<老子>研究》 爲何 ) 要選 S6453 呢?因爲此本保存最多 (七至八十一章) ,卻僅有嚴靈峰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 載有全部影本,連[日]大淵忍爾 《敦煌道 經》亦祗部份影本而已。 (我會告訴讀者:張鎮南古本,目前可依靠朱大星的完整校 理本;《老子想爾注》,目前首推選堂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又名《老子想爾注校箋》);要 學習研究書法,最好臨照片。) 既然我要附錄戰國河上公-王羲之本和張鎮南古本(而這兩個本子 都與漢河上公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那麼假如不附上王輔嗣本,就有尊河 上而棄王弼之嫌。 事實上,我既不揚河上而抑王弼,又不護王弼而 第 22 頁 共 37 頁
  • 23. 老子《道德經》資料整理方案之一 我希言子爲某類特定初學者撰寫集釋性、資料性的摸門讀本 草案 2.2.3 誣河上。 爲避免誤會,就不得不附上一個王弼本。 又由於我會向初 學者強烈建議一定要精讀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經 注》,故我又要避免重複,具體處理方法還待定:a 選擇與通行本 不同的本子,如樓宇烈《王弼集校釋》以清杭州本爲底本,我就收 錄以明 《道藏》王本或[日]宇惠本(見[日]關儀一郎《老子諸注大成》 或 ) 《道藏》 宋張太守-文如海彙集四家注本經文;b 眾所周知,現存王本並非 舊貌,近人校正甚多,故我以能改則改的方式生產一個過分改動 的本子,以與現存王本形成“掎角之勢”;c 最好是萬分幸運地 (小概率事件)找到王弼本的故本(清•魏源 《老子本義》 說“王弼舊本所分七十九 章”,值得注意。在圖書館、博物館的倉庫?私人收藏?文物市場?環中國的某地?“王弼墓 ”?••••••) ;d 與王弼注關繫密切的現存文獻中最早者是唐 (一說陳) 陸德明《經典釋文•老子音義》 《音義》 , 底本是王弼舊本,且 《釋文》 至遲有宋本(部份還有敦煌本),又《釋文》的研究和對《釋文》的研究都 較深入,故或可附錄清•盧文弨《老子音義考證》(或更優秀的)。 當然將來要附錄這些本子還要遭遇版權等“人間世”中的“ 人間訓”。 17 老子索引文和索引詞 馬敘倫 《老子校詁》 (初名《老子覈詁》 陳 ) 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馮達甫 《老子譯注》 《老子校詁》 關鋒 書後均附 有所謂的覈定文。 然而陳鼓應的“校定文”與正文對照即知錯漏甚 多,而關鋒 《老子校詁》 全書的錯別字更是空前絕後(但願眞的能絕後, [英]Edmund Ryden 雷敦稐就批評大陸的出版社不負責)。且附加一個校定文有“單 純”增加碼洋之嫌。 不過,我在使用陳鼓應 《老子今注今譯》 時發現 經過再校定的“校定文”可作索引用。 由此,我計劃在適當的位置 附上一份便於檢索的白文。 要便於檢索(而非炫耀校訂得多麼正確),字數 就寧多毋少(衍文必須保留,錯簡必須重出,缺奪盡量補足) ——或者就用傅奕 《道德眞經古本篇》 (可用元•高翿所書樓觀臺碑本)。檢索文排版要機湊、 字 要比陳鼓應的小。 且要把經文排在頁面正中,因爲我除了標示通行 的道德上下二篇八十一章外,還要在兩側標示郭店本(簡號)、馬王 堆本(行數)、 莊遵本(君平稱“首”)、 葛洪本(依宋•董思靖《道德眞經集解 、 守 》謝 灝《混元聖記》 、 ) 孔穎達本(依明•朱得之 《老子通義》 、 ) 景龍本、李約本、 吳澄本、 明太祖本、姚鼐本、魏源本等不同的分篇分章(怎樣標示已大致想好;民國 以前盡量囊括,清以後選擇若干(就我所知有馬其昶、 嚴靈峰、關鋒、王垶、嚴健民、鄭鴻、余元洲、 蕭民元、劉小龍、尹振環、董京泉、張尚仁等);又,有的分法如宋•本來子邵若愚《道德眞經直解》 既不分章又不分篇“混而爲一”,祗能另作說明) 。我撰寫摸門讀本就是要爲 初學者讀其他老學著作提供方便。 第 23 頁 共 3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