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伴你在荒島上共度餘生的音樂大師 
2014.11.22 欣講堂台大人文空間
講師介紹 
 金革唱片國際開發部經理施迪文Steven 
背景 
福茂唱片國外部商品企劃 
響韻唱片企劃部經理 
企劃作品 
〈DECCA十大中文化歌劇〉、〈世紀古典之最〉、 
〈奧斯卡全球影展〉、〈Billboard 年終排行金 
榜〉、〈全球美聲Ⅰ & II 〉、〈絕色年代〉、 
〈荒島百選〉、〈雲門傳奇〉、〈雲門40系列藍 
光與DVD 〉
AGENGA 
 何謂荒島唱片? 
 20th 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 史維亞托斯拉夫.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 
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 
 亞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 
 蕭提爵士(Sir Georg Solti,1912~1997) 
 雅沙.海飛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 
 納坦.密爾斯坦(Nathan Milstein 1904~1992) 
 米特斯拉夫.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 
(每位演奏家均有其代表作與版本分享)
荒島唱片 
送你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你只能帶八張唱片,一本《聖經》和莎士比亞著 
作以外的書,一件沒有實際用途的奢侈品,你會帶什麼,為什麼?
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 二十世紀,可說是演奏名家最輝煌騰達的盛世。今日樂器的型制與規 
範在十九世紀已發展成熟,演奏技巧則在二十世紀初年到達巔峰。一 
百多年來,林立的音樂廳、便利的交通、良好的經紀制度以及媒體媒 
介的發達,讓演奏家能透過登台演奏獲取豐厚報酬,發行唱片塑造完 
美形象,早已不再是一百多年前那種汲汲營營追求溫飽的窮藝術家形 
象。所謂盛世出天才,百年演奏家中的確有不少天才現身我們四周, 
拜錄音之賜,如今我們再也不需要從文字圖像中想像他們的傳奇英姿, 
而是親炙那令人瞠目結舌,無與倫比的偉大藝術,與萬人空巷的演出 
盛況。
史維亞托斯拉夫.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 
 神秘的鋼琴巨擘 
 BBC音樂雜誌2010年評選最具神秘感的鋼琴家 
李希特1915年生於烏克蘭,成長於奧德薩,父親為管風琴 
家。他是二十世紀演奏史上演奏範圍最廣、技巧最高、最 
具個人風格也最富神秘感的鋼琴大師。擁有罕見的12度大 
手(幾乎僅次於拉赫曼尼諾夫的12度半),李希特是極罕 
見自學而成的鋼琴家。他1937年才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師從 
涅高茲,與另一位名家吉利爾斯成為同門師兄弟。50年代 
吉利爾斯在西方樂壇大獲成功時,正式將李希特推薦給樂 
迷。1958年李希特索菲亞舉行獨奏會,技驚全場,成為他 
一生演奏傳奇的起點。
音樂與版本欣賞 
 巴赫:平均律第一冊,C大調第1號前奏曲與賦格 
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 Prelude and Fugue No.1 in C major, BWV 846 
 《平均律鍵盤曲集》(德語: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BWV 846–893)是一 
組由巴赫為鍵盤獨奏樂器而創作的音樂。最初,巴赫於1722年創作了第一組在全部二十 
四個大小調上的前奏曲與賦格,標題上寫著「為使好學的音樂青年從中獲益,特別是供 
熟悉此類技巧的人消遣」。巴赫後來則於1742年又創作了同樣形式的第二組樂曲,但標 
題僅為「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現在,這兩組作品通常作為第一卷和第二卷被合稱 
作「平均律鍵盤曲集」。由於此套作品影響後世甚大,十九世紀德國的音樂評論家畢羅 
(Hans Von Bulow)更比喻為鋼琴音樂中的「舊約聖經」。 
 Youtube 音樂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ZdbzreNcs&list=PL4C117DC26E390376 
 Youtube 影像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WpLA76qhU 
李希特演出莫札特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 
 最後的浪漫主義者 
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作品的最佳詮釋者 
BBC音樂雜誌2010年以100位專業鋼琴家評選二十世紀最 
偉大鋼琴家第三名者。霍洛維茲1903年生於俄國基輔,畢 
業於基輔音樂院,他成名極早,1930年代離開鐵幕前往西 
方世界前就已是列寧格勒家喻戶曉的鋼琴家。霍洛維茲曾 
三度引退、復出琴壇。每次的引退復出,他的演奏風格都 
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霍洛維茲被稱為琴壇的浪漫主義者, 
他的演出絕不拘泥於樂譜,輕盈的觸鍵能創造多彩的效果。
音樂與版本欣賞 
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1st movement 
 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可說是廿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協奏曲之一,更是 
拉式最受歡迎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姊妹作!本作不僅演奏技巧艱難,其管絃樂編 
制比起第二號來更是浩大、華麗。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從1909年開始創作,當時拉赫曼尼 
諾夫僅花三個多月便完成此曲,比起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所花費的時間,可說是天壤之別, 
足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成功,為他之前的低潮帶來了極大的正面影響。第一樂章有兩 
個主題,拉赫曼尼諾夫本人說:「第一主題既不是來自民謠,也不是取材自教會,純粹 
是為了自已而寫的!…假如我有任何的創作動機,那麼我唯一想到的只有聲音,我只想 
在鋼琴上唱出旋律,…就像聲樂家那樣子唱,並且找一個適當的管弦樂伴奏。」可是當 
聽眾聽見此主題時,總會不經意想到俄羅斯廣袤的大地,這種明顯的民族風格經常出現 
在其的各類作品中,更成為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標誌。 
 Youtube視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6u1ejeRzd0
亞瑟.魯賓斯坦( 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 ) 
 二十世紀蕭邦第一人 
 2010年BBC音樂雜誌100位專業鋼琴家榜首 
魯賓斯坦1887年生於波蘭,7歲便能登台、1900年他在柏 
林及波茲坦的莫札特演出獲得成功,算是他藝術生涯的開 
端,直到1976年他在倫敦魏格摩舉行告別演出,超過四分 
之三世紀的時間他都是舞台上最活躍的鋼琴大師,這份能 
耐,百餘年來還沒有鋼琴家能比的上的。魯賓斯坦在浪漫 
音樂的詮釋上同樣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他也許不是現代 
樂評人眼中技巧最精湛的鋼琴家,但他那充滿細膩色彩變 
化的琴音,雕琢完美的樂句與疏落有致的音符,卻是令近 
百年來所有鋼琴家相形失色的拿手絕活。
音樂與版本欣賞 
 蕭邦:降E大調夜曲,作品55 - 2 
Chopin Nocturne Op. 55, No. 2 in E flat 
 「夜曲(Nocturne)」,簡單地說,就是晚上的時候所聽的音樂,這類音樂並沒有特定的 
寫作形式,大部分是鋼琴的獨奏曲,音樂通常是為了創造夜晚寧靜的感覺,所以才被稱 
為「夜曲」最早是由十九世紀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費爾德(John Field, 1782~1837)所發明 
的,但現在一提到「夜曲」,幾乎可以和蕭邦劃上等號。他一生中創作了二十一首的 
「夜曲」,更將「夜曲」的手法再創新、改良,使內容變得更豐富和細膩,也許在聆賞 
蕭邦「夜曲」時,會覺得不若其他如前奏曲、練習曲的技巧性,但蕭邦卻能藉由簡單的 
旋律與主題,營造出心裡深邃的感動,可說蕭邦是藉由夜曲將心情作了最直接的告白。 
降E大調夜曲Op.55-2,有即興曲的性格,全曲保持著相同的情緒,形式不受任何約束, 
速度為持續的慢板。 
 Youtube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VFBkHepRw 
 Youtube 影像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xDKLW5GWY 
(蕭邦:波蘭舞曲降A大調,作品53,「英雄」)
雅沙.海飛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 
 二十世紀小提琴家第一人 
 史上最偉大華格納「指環」錄音締造者 
生於今立陶宛維爾紐斯,自小就展露絕佳的小提琴天賦,師事俄羅 
斯小提琴巨擘奧爾(大衛歐伊斯特拉夫也是奧爾的學生),十歲就 
在聖彼得堡舉辦演奏會,十二歲在德國演出一舉成名,讓克萊斯勒 
說:「想把自己的琴折了」,17歲他在卡內基首度登台,當代一流 
小提琴家都到現場欣賞,全數都被他的演奏嚇到目瞪口呆。 
初到美國的海飛茲立即大放異彩,可說是一鳴驚人!他的演奏是如 
此得與眾不同。不僅風格洗鍊、恢宏霸氣、技巧精準,還有另一個 
特徵就是敏捷快速。無論抒情樂段或超高難度部分他都能輕鬆掌握, 
彷彿小提琴是他掌中的玩具隨意把玩。
音樂與版本欣賞 
 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歐伊斯特拉夫Video vs 海飛茲錄音) 
Jean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3rd movement, Allegro 
ma non tanto 
 這是西貝流士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更被譽為與貝多芬、孟德爾頌及柴可夫斯基齊名的 
「第四大小提協奏曲」。此曲初稿於1903年完成,由小提琴家諾瓦切克首演,卻風評不佳, 
以至於西貝流士將其收回並誓言再修改完成之前絕不讓此作流出。兩年的時間修改,讓此 
作得以於1905年由理查‧史特勞斯與柏林愛樂、小提琴家哈里爾(Karl Halir)再次首演現世, 
修訂後的版本不僅紅極一時更是流傳至今。西貝流士早期深受德奧浪漫樂派、以及柴科夫 
斯基、鮑羅定等俄國作曲家的影響,但隨後即發展出以芬蘭民族性為根基的獨特音樂語法, 
此作雖然是較早期之作品,卻同樣也透露著北國冷冽且蒼茫的風格。 
 Youtube試聽連結(海飛茲演出)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pPYat2aRB4 
 Youtube試聽連結(歐伊斯特拉演出):http://www.youtube.com/watch?v=69Z41EOeGs4
納坦.密爾斯坦( Nathan Milstein 1904~1992) 
 人性光輝完美典範的大師 
1904年生於黑海敖德薩,六歲時因雙親聽了海飛茲(11歲)演 
奏大受啟發,便將密爾斯坦送去學琴,之後他也成為奧爾的學生。 
1921年,他在基輔遇見霍洛維茲,兩人協同在俄國境內巡演。 
1925年借出訪之便留在西方,1929年他首度在美公開演出,1943 
年正式入籍美國。密爾斯坦成名極慢,當海飛茲、霍洛維茲已在 
樂壇引領風騷時,他仍不溫不火緩步經營自己的音樂事業。歐戰 
後,密爾斯坦調整了自己的演奏方式,他拿掉俄國弓法中過多的 
弓壓,用更緊的調弦來發出更明亮的音色,揉弦音也變得更少; 
這與當年西方樂壇的趨勢可說背道而馳,直到錄音技術進入了立 
體聲時代,密爾斯坦正式與Capitol 簽約,錄下了大量的唱片,而 
他溫潤細膩的表現方式也開始廣受注目,終於被稱為一代大師。
音樂與版本欣賞 
 約翰‧塞巴斯倩‧巴赫: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夏康 
J. S. Bach: Partita in d minor for Solo Violin, BWV 1004, Ciaccona 
 此曲為巴赫創作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之中的第二號組曲,同時最後的 
夏康舞曲樂章,也是這套作品中最出名的一首。自從此套作品發表後,從古至今都被視 
為小提琴家的試金石,也是眾多小提琴家亟欲挑戰的作品。其中組曲是一種套曲形式的 
器樂曲或交響曲,即各自獨立的不同樂曲的組合,在巴洛克音樂時代為古典組曲/舞曲組 
曲的組合。BWV1004 中的終樂章夏康舞曲是一種古老的舞曲形式,在不斷反覆的低音 
之上,建築出各種變奏。據聞巴赫創作此曲是與其剛過世的妻子瑪麗芭芭拉有關,樂曲 
顯示出巴赫思慮的綿密與豐富的情感。主要的主題動機以八小節構成,之後以此反覆變 
奏多達三十次之多,彷彿表達他對亡妻的款款思念,更展現了巴赫令人嘆為觀止的創作 
手法。 
 Youtube試聽連結(密爾斯坦演奏)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pOfAv9gQzs 
 Youtube試聽連結(海飛茲演奏):http://www.youtube.com/watch?v=1xhCdyQ_8Wg
米特斯拉夫.羅斯托波維奇( 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 ) 
 大提琴巨擘暨民主鬥士 
羅斯托波維奇1927年生於巴庫(現屬亞塞拜然),四歲時舉家遷居 
莫斯科。羅斯托波維奇自小便有絕佳的音樂天賦,六歲開始學習大提 
琴,1943年進入莫斯科音樂院,曾與普羅高菲夫及蕭士塔高維契學 
習作曲。1945年,贏得蘇聯青年音樂家大賽金牌,令他一夜成名。 
除了音樂的成就之外,羅斯托波維奇更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兼民 
主鬥士。當年蕭士塔高維契的音樂遭質疑時,是他的聲援才令蕭氏免 
於遭到殘酷整肅。1974年諾貝爾獎得主索忍尼辛被整肅期間,是他 
將索氏藏在自家別墅免於被搜捕,更親書文章質疑政府並傳真國外, 
令世界得知鐵幕真相。無論如何,羅斯托波維奇並未因追求自由、捍 
衛民主而犧牲自身傑出琴藝,他一生都以身兼人權鬥士與傑出大提琴 
家而廣受世人讚揚。
音樂與版本欣賞 
 安東‧德弗乍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Dvora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3rd Mvt. 
 此曲為德弗乍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人熟知的「三大大提琴協奏曲」之一(另兩首分別 
為舒曼的a小調,作品129以及海頓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此曲是德弗乍克停留在美國 
時的創作,結合斯拉夫民族的熱情與美國民謠的哀愁,和「新世界」交響曲一樣,表現 
了他對美國民俗音樂、印地安民謠,和黑人靈歌等深切的關懷。全曲共分三個樂章,整 
闕作品瀰漫著濃厚的民族風格,創作手法更兼具細膩與自由地灑脫。在第三樂章德弗乍 
克運用波西米亞民謠狂放的節奏與黑人靈歌自由的旋律,使本樂章透過節奏的律動顯得 
生氣蓬勃。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也曾公開稱讚這部作 
品,如果不是真情流露,實在很難創作出這樣令人深刻的旋律。 
 YOUTUBE 視聽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zcUEalv-xw
JOIN US 
金革唱片粉絲專頁金革唱片官方網站
荒島百選(免費活動)
聯繫方式 
 金革國際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 客服專線:(02)8226-9909轉533 
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8:00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1110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jingodigital
 
Chuan Portfolio
Chuan Portfolio Chuan Portfolio
Chuan Portfolio
ssuserd97ed4
 
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
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
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
Alex Lee
 
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
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
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TAAZE 讀冊生活
 
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
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
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
crystalmuseum
 
Etd 0708108 142007
Etd 0708108 142007Etd 0708108 142007
Etd 0708108 142007guest319212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jingodigital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family
 
音乐拾遗(22)withSOUND
音乐拾遗(22)withSOUND音乐拾遗(22)withSOUND
音乐拾遗(22)withSOUNDmyslide07
 
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
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
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llcmusic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freemanh
 
名画名曲共赏:多瑙..
名画名曲共赏:多瑙..名画名曲共赏:多瑙..
名画名曲共赏:多瑙..pakon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lys167
 
20181015
2018101520181015
20181015
Sandra Tavali
 
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
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
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
arthur119
 
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
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
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llcmusic
 
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
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
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llcmusic
 
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
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
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Kelly Cheng
 

Similar to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1110 (19)

9789866451492
97898664514929789866451492
9789866451492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美聲天籟 12/15
 
Chuan Portfolio
Chuan Portfolio Chuan Portfolio
Chuan Portfolio
 
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
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
杜蘭朵公主 From fu2009年版
 
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
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
琴韻輕吟一樂人:台灣光復時期的音樂人陳清銀
 
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
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
2022 藝術家沙龍 | 傅抱石特展導覽 &音樂午宴
 
Etd 0708108 142007
Etd 0708108 142007Etd 0708108 142007
Etd 0708108 142007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4 當代女傑 0110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音乐拾遗(22)withSOUND
音乐拾遗(22)withSOUND音乐拾遗(22)withSOUND
音乐拾遗(22)withSOUND
 
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
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
音樂與文學1詩歌篇:各國民謠與藝術歌曲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畫共賞
 
名画名曲共赏:多瑙..
名画名曲共赏:多瑙..名画名曲共赏:多瑙..
名画名曲共赏:多瑙..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
多瑙河之波 名曲名画共赏
 
20181015
2018101520181015
20181015
 
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
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
從你身邊溜走的美好事物
 
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
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
20130511國教輔導團浪漫現代 blog
 
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
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
貝多芬月光曲音樂欣賞教學ppt
 
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
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
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
 

荒島餘聲系列講座 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1110

  • 2. 講師介紹  金革唱片國際開發部經理施迪文Steven 背景 福茂唱片國外部商品企劃 響韻唱片企劃部經理 企劃作品 〈DECCA十大中文化歌劇〉、〈世紀古典之最〉、 〈奧斯卡全球影展〉、〈Billboard 年終排行金 榜〉、〈全球美聲Ⅰ & II 〉、〈絕色年代〉、 〈荒島百選〉、〈雲門傳奇〉、〈雲門40系列藍 光與DVD 〉
  • 3. AGENGA  何謂荒島唱片?  20th 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 史維亞托斯拉夫.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 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  亞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  蕭提爵士(Sir Georg Solti,1912~1997)  雅沙.海飛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  納坦.密爾斯坦(Nathan Milstein 1904~1992)  米特斯拉夫.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 (每位演奏家均有其代表作與版本分享)
  • 5. 傳奇演奏家的盛世  二十世紀,可說是演奏名家最輝煌騰達的盛世。今日樂器的型制與規 範在十九世紀已發展成熟,演奏技巧則在二十世紀初年到達巔峰。一 百多年來,林立的音樂廳、便利的交通、良好的經紀制度以及媒體媒 介的發達,讓演奏家能透過登台演奏獲取豐厚報酬,發行唱片塑造完 美形象,早已不再是一百多年前那種汲汲營營追求溫飽的窮藝術家形 象。所謂盛世出天才,百年演奏家中的確有不少天才現身我們四周, 拜錄音之賜,如今我們再也不需要從文字圖像中想像他們的傳奇英姿, 而是親炙那令人瞠目結舌,無與倫比的偉大藝術,與萬人空巷的演出 盛況。
  • 6. 史維亞托斯拉夫.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  神秘的鋼琴巨擘  BBC音樂雜誌2010年評選最具神秘感的鋼琴家 李希特1915年生於烏克蘭,成長於奧德薩,父親為管風琴 家。他是二十世紀演奏史上演奏範圍最廣、技巧最高、最 具個人風格也最富神秘感的鋼琴大師。擁有罕見的12度大 手(幾乎僅次於拉赫曼尼諾夫的12度半),李希特是極罕 見自學而成的鋼琴家。他1937年才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師從 涅高茲,與另一位名家吉利爾斯成為同門師兄弟。50年代 吉利爾斯在西方樂壇大獲成功時,正式將李希特推薦給樂 迷。1958年李希特索菲亞舉行獨奏會,技驚全場,成為他 一生演奏傳奇的起點。
  • 7. 音樂與版本欣賞  巴赫:平均律第一冊,C大調第1號前奏曲與賦格 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 Prelude and Fugue No.1 in C major, BWV 846  《平均律鍵盤曲集》(德語: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BWV 846–893)是一 組由巴赫為鍵盤獨奏樂器而創作的音樂。最初,巴赫於1722年創作了第一組在全部二十 四個大小調上的前奏曲與賦格,標題上寫著「為使好學的音樂青年從中獲益,特別是供 熟悉此類技巧的人消遣」。巴赫後來則於1742年又創作了同樣形式的第二組樂曲,但標 題僅為「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現在,這兩組作品通常作為第一卷和第二卷被合稱 作「平均律鍵盤曲集」。由於此套作品影響後世甚大,十九世紀德國的音樂評論家畢羅 (Hans Von Bulow)更比喻為鋼琴音樂中的「舊約聖經」。  Youtube 音樂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ZdbzreNcs&list=PL4C117DC26E390376  Youtube 影像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WpLA76qhU 李希特演出莫札特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 8.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  最後的浪漫主義者 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作品的最佳詮釋者 BBC音樂雜誌2010年以100位專業鋼琴家評選二十世紀最 偉大鋼琴家第三名者。霍洛維茲1903年生於俄國基輔,畢 業於基輔音樂院,他成名極早,1930年代離開鐵幕前往西 方世界前就已是列寧格勒家喻戶曉的鋼琴家。霍洛維茲曾 三度引退、復出琴壇。每次的引退復出,他的演奏風格都 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霍洛維茲被稱為琴壇的浪漫主義者, 他的演出絕不拘泥於樂譜,輕盈的觸鍵能創造多彩的效果。
  • 9. 音樂與版本欣賞 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1st movement  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可說是廿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協奏曲之一,更是 拉式最受歡迎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姊妹作!本作不僅演奏技巧艱難,其管絃樂編 制比起第二號來更是浩大、華麗。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從1909年開始創作,當時拉赫曼尼 諾夫僅花三個多月便完成此曲,比起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所花費的時間,可說是天壤之別, 足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成功,為他之前的低潮帶來了極大的正面影響。第一樂章有兩 個主題,拉赫曼尼諾夫本人說:「第一主題既不是來自民謠,也不是取材自教會,純粹 是為了自已而寫的!…假如我有任何的創作動機,那麼我唯一想到的只有聲音,我只想 在鋼琴上唱出旋律,…就像聲樂家那樣子唱,並且找一個適當的管弦樂伴奏。」可是當 聽眾聽見此主題時,總會不經意想到俄羅斯廣袤的大地,這種明顯的民族風格經常出現 在其的各類作品中,更成為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標誌。  Youtube視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6u1ejeRzd0
  • 10. 亞瑟.魯賓斯坦( 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 )  二十世紀蕭邦第一人  2010年BBC音樂雜誌100位專業鋼琴家榜首 魯賓斯坦1887年生於波蘭,7歲便能登台、1900年他在柏 林及波茲坦的莫札特演出獲得成功,算是他藝術生涯的開 端,直到1976年他在倫敦魏格摩舉行告別演出,超過四分 之三世紀的時間他都是舞台上最活躍的鋼琴大師,這份能 耐,百餘年來還沒有鋼琴家能比的上的。魯賓斯坦在浪漫 音樂的詮釋上同樣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他也許不是現代 樂評人眼中技巧最精湛的鋼琴家,但他那充滿細膩色彩變 化的琴音,雕琢完美的樂句與疏落有致的音符,卻是令近 百年來所有鋼琴家相形失色的拿手絕活。
  • 11. 音樂與版本欣賞  蕭邦:降E大調夜曲,作品55 - 2 Chopin Nocturne Op. 55, No. 2 in E flat  「夜曲(Nocturne)」,簡單地說,就是晚上的時候所聽的音樂,這類音樂並沒有特定的 寫作形式,大部分是鋼琴的獨奏曲,音樂通常是為了創造夜晚寧靜的感覺,所以才被稱 為「夜曲」最早是由十九世紀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費爾德(John Field, 1782~1837)所發明 的,但現在一提到「夜曲」,幾乎可以和蕭邦劃上等號。他一生中創作了二十一首的 「夜曲」,更將「夜曲」的手法再創新、改良,使內容變得更豐富和細膩,也許在聆賞 蕭邦「夜曲」時,會覺得不若其他如前奏曲、練習曲的技巧性,但蕭邦卻能藉由簡單的 旋律與主題,營造出心裡深邃的感動,可說蕭邦是藉由夜曲將心情作了最直接的告白。 降E大調夜曲Op.55-2,有即興曲的性格,全曲保持著相同的情緒,形式不受任何約束, 速度為持續的慢板。  Youtube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VFBkHepRw  Youtube 影像試聽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xDKLW5GWY (蕭邦:波蘭舞曲降A大調,作品53,「英雄」)
  • 12. 雅沙.海飛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  二十世紀小提琴家第一人  史上最偉大華格納「指環」錄音締造者 生於今立陶宛維爾紐斯,自小就展露絕佳的小提琴天賦,師事俄羅 斯小提琴巨擘奧爾(大衛歐伊斯特拉夫也是奧爾的學生),十歲就 在聖彼得堡舉辦演奏會,十二歲在德國演出一舉成名,讓克萊斯勒 說:「想把自己的琴折了」,17歲他在卡內基首度登台,當代一流 小提琴家都到現場欣賞,全數都被他的演奏嚇到目瞪口呆。 初到美國的海飛茲立即大放異彩,可說是一鳴驚人!他的演奏是如 此得與眾不同。不僅風格洗鍊、恢宏霸氣、技巧精準,還有另一個 特徵就是敏捷快速。無論抒情樂段或超高難度部分他都能輕鬆掌握, 彷彿小提琴是他掌中的玩具隨意把玩。
  • 13. 音樂與版本欣賞  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歐伊斯特拉夫Video vs 海飛茲錄音) Jean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3rd movement, Allegro ma non tanto  這是西貝流士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更被譽為與貝多芬、孟德爾頌及柴可夫斯基齊名的 「第四大小提協奏曲」。此曲初稿於1903年完成,由小提琴家諾瓦切克首演,卻風評不佳, 以至於西貝流士將其收回並誓言再修改完成之前絕不讓此作流出。兩年的時間修改,讓此 作得以於1905年由理查‧史特勞斯與柏林愛樂、小提琴家哈里爾(Karl Halir)再次首演現世, 修訂後的版本不僅紅極一時更是流傳至今。西貝流士早期深受德奧浪漫樂派、以及柴科夫 斯基、鮑羅定等俄國作曲家的影響,但隨後即發展出以芬蘭民族性為根基的獨特音樂語法, 此作雖然是較早期之作品,卻同樣也透露著北國冷冽且蒼茫的風格。  Youtube試聽連結(海飛茲演出)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pPYat2aRB4  Youtube試聽連結(歐伊斯特拉演出):http://www.youtube.com/watch?v=69Z41EOeGs4
  • 14. 納坦.密爾斯坦( Nathan Milstein 1904~1992)  人性光輝完美典範的大師 1904年生於黑海敖德薩,六歲時因雙親聽了海飛茲(11歲)演 奏大受啟發,便將密爾斯坦送去學琴,之後他也成為奧爾的學生。 1921年,他在基輔遇見霍洛維茲,兩人協同在俄國境內巡演。 1925年借出訪之便留在西方,1929年他首度在美公開演出,1943 年正式入籍美國。密爾斯坦成名極慢,當海飛茲、霍洛維茲已在 樂壇引領風騷時,他仍不溫不火緩步經營自己的音樂事業。歐戰 後,密爾斯坦調整了自己的演奏方式,他拿掉俄國弓法中過多的 弓壓,用更緊的調弦來發出更明亮的音色,揉弦音也變得更少; 這與當年西方樂壇的趨勢可說背道而馳,直到錄音技術進入了立 體聲時代,密爾斯坦正式與Capitol 簽約,錄下了大量的唱片,而 他溫潤細膩的表現方式也開始廣受注目,終於被稱為一代大師。
  • 15. 音樂與版本欣賞  約翰‧塞巴斯倩‧巴赫: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夏康 J. S. Bach: Partita in d minor for Solo Violin, BWV 1004, Ciaccona  此曲為巴赫創作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之中的第二號組曲,同時最後的 夏康舞曲樂章,也是這套作品中最出名的一首。自從此套作品發表後,從古至今都被視 為小提琴家的試金石,也是眾多小提琴家亟欲挑戰的作品。其中組曲是一種套曲形式的 器樂曲或交響曲,即各自獨立的不同樂曲的組合,在巴洛克音樂時代為古典組曲/舞曲組 曲的組合。BWV1004 中的終樂章夏康舞曲是一種古老的舞曲形式,在不斷反覆的低音 之上,建築出各種變奏。據聞巴赫創作此曲是與其剛過世的妻子瑪麗芭芭拉有關,樂曲 顯示出巴赫思慮的綿密與豐富的情感。主要的主題動機以八小節構成,之後以此反覆變 奏多達三十次之多,彷彿表達他對亡妻的款款思念,更展現了巴赫令人嘆為觀止的創作 手法。  Youtube試聽連結(密爾斯坦演奏)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pOfAv9gQzs  Youtube試聽連結(海飛茲演奏):http://www.youtube.com/watch?v=1xhCdyQ_8Wg
  • 16. 米特斯拉夫.羅斯托波維奇( 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 )  大提琴巨擘暨民主鬥士 羅斯托波維奇1927年生於巴庫(現屬亞塞拜然),四歲時舉家遷居 莫斯科。羅斯托波維奇自小便有絕佳的音樂天賦,六歲開始學習大提 琴,1943年進入莫斯科音樂院,曾與普羅高菲夫及蕭士塔高維契學 習作曲。1945年,贏得蘇聯青年音樂家大賽金牌,令他一夜成名。 除了音樂的成就之外,羅斯托波維奇更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兼民 主鬥士。當年蕭士塔高維契的音樂遭質疑時,是他的聲援才令蕭氏免 於遭到殘酷整肅。1974年諾貝爾獎得主索忍尼辛被整肅期間,是他 將索氏藏在自家別墅免於被搜捕,更親書文章質疑政府並傳真國外, 令世界得知鐵幕真相。無論如何,羅斯托波維奇並未因追求自由、捍 衛民主而犧牲自身傑出琴藝,他一生都以身兼人權鬥士與傑出大提琴 家而廣受世人讚揚。
  • 17. 音樂與版本欣賞  安東‧德弗乍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Dvora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3rd Mvt.  此曲為德弗乍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人熟知的「三大大提琴協奏曲」之一(另兩首分別 為舒曼的a小調,作品129以及海頓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此曲是德弗乍克停留在美國 時的創作,結合斯拉夫民族的熱情與美國民謠的哀愁,和「新世界」交響曲一樣,表現 了他對美國民俗音樂、印地安民謠,和黑人靈歌等深切的關懷。全曲共分三個樂章,整 闕作品瀰漫著濃厚的民族風格,創作手法更兼具細膩與自由地灑脫。在第三樂章德弗乍 克運用波西米亞民謠狂放的節奏與黑人靈歌自由的旋律,使本樂章透過節奏的律動顯得 生氣蓬勃。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也曾公開稱讚這部作 品,如果不是真情流露,實在很難創作出這樣令人深刻的旋律。  YOUTUBE 視聽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zcUEalv-xw
  • 20. 聯繫方式  金革國際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 客服專線:(02)8226-9909轉533 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