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一、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其音樂形象極為鮮明。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
平穩舒展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盡情地讚頌了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
就像一幅用筆精巧細緻、色彩柔和清淡的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
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等大自然的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高
度的音樂藝術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原本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名叫《夕陽簫
鼓》。這一曲名最早見於清朝姚燮(1805—1864)的晚期著作《今樂考證》一書中,被列入「江
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約 1736—1820)的傳抄琵琶譜以及
1875 年吳畹卿的手抄本。按曲名理解,樂曲內容可能是描繪夕陽西下時,江面船上演奏簫鼓的
情景。1895 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園根據白居易《琵琶行》中詩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將此曲改
名為《潯陽琵琶》,也有人稱它為《潯陽夜月》或《潯陽曲》,並把它收集在《南北派十三套大
曲琵琶新譜》中。
20 世紀 20 年代,上海新式音樂社團「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首次將它改編為一首民族管
弦樂合奏曲,用黃浦江古稱春申江,故借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同名長詩之名,改為《春江花月
夜》。
二、月兒高
《月兒高》最早是明代嘉靖年間的琵琶譜手抄本《高和江東》中的一曲,清嘉慶年間蒙族文人榮
齋所編的《弦索備考》(1814 年)中亦收錄此曲。1818 年,琵琶演奏家華秋萍先生把它編入他
的《琵琶譜》當中,這個版本也是最初的刊印版本。後李芳園在編印《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
譜》時,根據此曲的風格及特點與白居易詩《霓裳羽衣舞》中所描述的情節相似,故更名為《霓
裳羽衣曲》。作曲家、指揮家彭修文又將其改編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結構、旋律和風格,使
得樂曲更加細膩優美。
《月兒高》主要描述月升到西沉的過程,全曲華麗纏綿,極具舞蹈性,描寫了月亮從海上升起直
到西山沉沒這一過程中的種種景色和意韻。這裡有浩瀚的海濤,也有涓涓的細流;有幽靜的庭
院,也有廣闊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點點的繁星,也有奔流的江河,清涼的風露;既有對現實
世界的精緻描寫,又有對月中世界的綺麗想像。整個畫面銀光灼灼,詩意朦朧,令人迷醉。 全
曲共分十二段。
三、流水
朱權序雲:"《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高山》分為四段,《流水》為八
段。按《琴史》,列子雲: '……伯牙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極具表現力的樂曲,充分運用「滾、拂、打、進、退」等指法及上、下滑
音,生動地描繪了流水的各種情態。旋律起首之音,時隱時現,猶如置身高山之巔,云霧繚繞,
飄忽無定。繼而轉為清澈的泛音,節奏逐漸明快,「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
細流。」凝神靜聽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歡泉於山澗鳴響,令人愉悅之情油然而生。隨之旋律
開始跌宕起伏、風急浪涌。正如清刊本《琴學叢書•流水》所云,「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
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
流之際矣。」而後音勢大減,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余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
(《琴學叢交•流水》後記)。曲末流水之聲復起,緩緩收勢,整首樂曲一氣呵成,聽之如同得
到了流水的洗滌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沈浸於「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的思緒中 。
琵琶/潘靜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團琵琶獨奏演員,求
學期間曾先後師從劉剛、陳澤民、李光華等多位琵琶大師。
1989 年起旅居德國,1992 年至 1997 年任教於德國 Erlangen 大
學。旅德期間應邀在歐洲參加各種音樂會,並在漢堡 ARC 國際
音像公司錄製出版了(潘靜與樂團)為名的 CD 唱片,德國出版
的「文化界藝術家介紹」一書也曾詳細介紹潘靜及她所演奏的
樂器,並榮獲德國巴伐利亞邦政府列入該邦藝術家名錄。1995
年首度應台灣傳大藝術公司邀請,分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奏
廳、台中及高雄舉辦獨奏音樂會。2000 年與維也納室內樂團合
作演出新作品音樂會。2003 年應琴園國樂團邀請在台北國家音
樂廳演出「琴緣」音樂會。2004 年應邀在德國德勒斯登參加國
際魯特琴音樂節,舉辦專場獨奏音樂會。2009 年應漢堡文化局之邀在漢堡音樂廳與漢堡交響樂
團演出琵琶協奏曲。2014 年起定居台灣。
箏 / 葉娟礽
她自幼先後隨陳士孝、黃裕玉、陳伊瑜、張儷瓊、魏德棟、丁永慶
等教授習箏,曾兩度榮獲臺灣音樂比賽箏獨奏第一名、中華國樂學
會彈撥大賽箏獨奏冠軍、兩廳院中正文化中心「樂壇新秀」;
2010 年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王怡雯《臺灣雙連畫》雙協奏曲,
收錄於《樂典 09》專輯,榮獲 2014 年傳藝金曲「最佳藝術音樂專
輯獎」。在音樂學家許瑞坤教授指導下,於 2015 年獲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音樂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後研
究、國際現代音樂協會臺灣分會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
學中國音樂學系。
她能掌握與詮釋傳統樂曲的多樣性與生命力,也長期接觸現代音
樂,對複雜的變化與結構予以演奏實踐。自 1998 年加入采風樂
坊,曾受邀至德國、法國、波蘭、中國、奧地利、英國、以色列、匈牙利、捷克、立陶宛、克羅
埃西亞、加拿大、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韓國、日本等地參與音樂會演出。曾以獨奏
家身份,與維也納新音樂樂團、荷蘭新音樂樂團、國家交響樂團(臺灣愛樂)、以色列貝爾謝巴交
響樂團、韓國安山市立國樂團、臺灣現代音協樂團、南瀛管弦樂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采風民
族管絃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藝專國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並
曾與維也納音響論壇(Klangforum)、多倫多 Soundstreams、亞太弦樂四重奏、當代傳奇劇場、
二分之一 Q 劇場、臺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臺北室內合唱團等合作演出。
簫/許騰允
畢業於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中國笛。先後師事方省民、張圖
昌、葉紅旗老師。在學期間亦獲得琴園林谷珍老師及俞遜發、梁欣、
詹永明、馬迪、張延武、曲祥、杜如松等竹笛名家指導
1999 至今於琴園國樂團参與累積上百場音樂會,於台北國家音樂廳、
各縣市藝文中心及出訪香港、大陸山東、無錫、北京、成都、南寧、
蘭州...等地演出並擔任重要之獨奏
2000 於文化大學國樂系學會所舉辦『國樂英雄榜』中獲獎並於「國樂
英雄榜優勝音者樂會」中擔綱獨奏演出 同年亦獲選文化學國樂新
秀,於國家演奏廳舉辦「國樂新秀奏新聲」獨奏音樂會
2008 起於國家演奏廳陸續舉辦多場琴園菁英系列獨奏音樂會
2016 受邀至日本東京舉辦台日交流獨奏音樂會
古琴/黃永明
自幼受父親黃體培先生傳統樂學的薰陶啟蒙,古琴師事孫毓
芹先生,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淡水國中音樂教
師、台北市立國樂團中阮、古琴演奏員、佛光山臺北男眾佛
學院、華岡藝校古琴教師。2011 年台北市立國樂團退休,現
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古琴講師。
1993 年 9 月、1998 年 4 月、1999 年 5 月舉辦個人古琴獨奏
會。任職台北市立國樂團期間,演奏古琴曲目廣泛、演出形
式多樣,除了傳統琴曲外,曾與國樂團、交響樂團、京劇、
歌仔戲、越劇、崑曲、南管、舞蹈、佛教梵唄、鼓樂等團體
以伴奏、獨奏、小合奏、協奏等與各類表演藝術團體跨界合
作,演出經驗豐富。
目前致力於琴樂教學,除了教授傳統琴曲外,嘗試改編當代琴曲,以利初學琴者。2013 年起至
今,舉辦了多場琴樂雅集與琴友分享、交流,將琴樂與現代結合,展現當代琴樂發展樣貌。
指揮/邱誓舷
自幼學習鋼琴,10 歲由沈和信老師啟蒙學習竹笛,師事
張益誠老師、劉治老師,並多次請益於王次恆老師。畢業
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笛。指揮由名指揮家
李英先生啓蒙,師事鄭立彬教授、郭聯昌教授、Dr. Al-
ton Thompson、張佳韻教授。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系碩士
班,主修管弦樂團指揮。近年來多次參加國內外指揮研習
課程,皆獲選為正式學員,並受名指揮家閻惠昌先生、夏
飛雲先生、陳澄雄先生、葉聰先生親自指導。2015 年參
加台灣國樂團青年指揮比賽,榮獲最佳舞台魅力獎。
2017 年入圍香港中樂團第三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複賽。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教、華岡國樂團助理指
揮、山上國樂團團長、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指揮、華岡藝術學校國樂合奏教師。
曾受邀客席指揮台灣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采風樂坊、台灣揚琴樂團等。
山上國樂團
2014 年夏,陽明山上一群初生之犢,想利用手上的樂器,發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樂音;想藉由譜上
的音符,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想站上各地的舞台,告訴家,國樂就是這麼迷人。本團團員為中
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畢業系友與在校生共同組成,結合校友與在校生之間情誼,提供技術與
教學互助平台,創立由專業科系學生所組織的專業樂團,提供團員協奏與藝術行政管理經營之實
習經驗。特別邀請著名笛簫演奏家、作曲家吳宗憲教授,擔任榮譽團長。指揮家邱誓舷先生擔任
團長,青年指揮王舜弘先生擔任本團駐團指揮。
執行秘書:李佳蓁
笛、簫:尤旨賢、范若茜、李佳蓁 笙:吳昱潁、黃敬宇 嗩吶:吳泰左、章書銘
柳琴:涂明慧 琵琶:潘虹 揚琴:陳昕 中阮:羅欣怡 大阮:邱文萱 箏:馮珮瑜
胡琴:余宗翰、林渼珮、楊虹珠、戴志宇、唐賢賛、潘晉煒、林勁瑄、陳禹銨
大提琴:郭瑜華 低音提琴:陳品程 擊樂:黃裕庭、張亦甄、羅賢良
春江月  經典古曲之夜節目單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春江月 經典古曲之夜節目單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ken1470
 
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
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
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lys167
 
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
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
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
Visual Cognition and Modeling Lab
 
古詩選讀(下)
古詩選讀(下)古詩選讀(下)
古詩選讀(下)
Yuan-Kai Tang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psjlew
 
苏作品
苏作品苏作品
苏作品
Xu jiakon
 
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Jaing Lai
 
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
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
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psjlew
 
春天在這裡1
春天在這裡1春天在這裡1
春天在這裡1Jaing Lai
 
Yingyue
YingyueYingyue
Yingyue
Jim Young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LIU hongmin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慈心 Chan
 
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
Hk Ddm
 
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
KHayashi
 
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LINWEIYUAN
 
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yk1965
 

Similar to 春江月 經典古曲之夜節目單 (20)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虞美人‧春花秋月13 14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
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
色影無忌(07得獎作品)
 
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
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
體驗劇場_1050301_W2_崑曲與發展簡史_高美華
 
古詩選讀(下)
古詩選讀(下)古詩選讀(下)
古詩選讀(下)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苏作品
苏作品苏作品
苏作品
 
宋詞
宋詞宋詞
宋詞
 
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1百花盛開
1百花盛開
 
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
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
中國十大水鄉古鎮 美麗小鎮之二
 
3 26
3 263 26
3 26
 
P3
P3P3
P3
 
春天在這裡1
春天在這裡1春天在這裡1
春天在這裡1
 
Yingyue
YingyueYingyue
Yingyue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11教学演讲稿
 
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春花詩句
春花詩句
 
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當百花盛開時
當百花盛開時
 
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10 02 26春花诗句.pps
10 02 26春花诗句.pps
 
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春花诗句
春花诗句
 

春江月 經典古曲之夜節目單

  • 1.
  • 2. 一、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其音樂形象極為鮮明。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 平穩舒展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盡情地讚頌了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 就像一幅用筆精巧細緻、色彩柔和清淡的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 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等大自然的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高 度的音樂藝術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原本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名叫《夕陽簫 鼓》。這一曲名最早見於清朝姚燮(1805—1864)的晚期著作《今樂考證》一書中,被列入「江 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約 1736—1820)的傳抄琵琶譜以及 1875 年吳畹卿的手抄本。按曲名理解,樂曲內容可能是描繪夕陽西下時,江面船上演奏簫鼓的 情景。1895 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園根據白居易《琵琶行》中詩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將此曲改 名為《潯陽琵琶》,也有人稱它為《潯陽夜月》或《潯陽曲》,並把它收集在《南北派十三套大 曲琵琶新譜》中。 20 世紀 20 年代,上海新式音樂社團「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首次將它改編為一首民族管 弦樂合奏曲,用黃浦江古稱春申江,故借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同名長詩之名,改為《春江花月 夜》。 二、月兒高 《月兒高》最早是明代嘉靖年間的琵琶譜手抄本《高和江東》中的一曲,清嘉慶年間蒙族文人榮 齋所編的《弦索備考》(1814 年)中亦收錄此曲。1818 年,琵琶演奏家華秋萍先生把它編入他 的《琵琶譜》當中,這個版本也是最初的刊印版本。後李芳園在編印《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 譜》時,根據此曲的風格及特點與白居易詩《霓裳羽衣舞》中所描述的情節相似,故更名為《霓 裳羽衣曲》。作曲家、指揮家彭修文又將其改編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結構、旋律和風格,使 得樂曲更加細膩優美。 《月兒高》主要描述月升到西沉的過程,全曲華麗纏綿,極具舞蹈性,描寫了月亮從海上升起直 到西山沉沒這一過程中的種種景色和意韻。這裡有浩瀚的海濤,也有涓涓的細流;有幽靜的庭 院,也有廣闊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點點的繁星,也有奔流的江河,清涼的風露;既有對現實 世界的精緻描寫,又有對月中世界的綺麗想像。整個畫面銀光灼灼,詩意朦朧,令人迷醉。 全 曲共分十二段。 三、流水 朱權序雲:"《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高山》分為四段,《流水》為八 段。按《琴史》,列子雲: '……伯牙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極具表現力的樂曲,充分運用「滾、拂、打、進、退」等指法及上、下滑 音,生動地描繪了流水的各種情態。旋律起首之音,時隱時現,猶如置身高山之巔,云霧繚繞, 飄忽無定。繼而轉為清澈的泛音,節奏逐漸明快,「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 細流。」凝神靜聽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歡泉於山澗鳴響,令人愉悅之情油然而生。隨之旋律 開始跌宕起伏、風急浪涌。正如清刊本《琴學叢書•流水》所云,「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 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 流之際矣。」而後音勢大減,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余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 (《琴學叢交•流水》後記)。曲末流水之聲復起,緩緩收勢,整首樂曲一氣呵成,聽之如同得 到了流水的洗滌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沈浸於「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的思緒中 。
  • 3. 琵琶/潘靜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團琵琶獨奏演員,求 學期間曾先後師從劉剛、陳澤民、李光華等多位琵琶大師。 1989 年起旅居德國,1992 年至 1997 年任教於德國 Erlangen 大 學。旅德期間應邀在歐洲參加各種音樂會,並在漢堡 ARC 國際 音像公司錄製出版了(潘靜與樂團)為名的 CD 唱片,德國出版 的「文化界藝術家介紹」一書也曾詳細介紹潘靜及她所演奏的 樂器,並榮獲德國巴伐利亞邦政府列入該邦藝術家名錄。1995 年首度應台灣傳大藝術公司邀請,分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奏 廳、台中及高雄舉辦獨奏音樂會。2000 年與維也納室內樂團合 作演出新作品音樂會。2003 年應琴園國樂團邀請在台北國家音 樂廳演出「琴緣」音樂會。2004 年應邀在德國德勒斯登參加國 際魯特琴音樂節,舉辦專場獨奏音樂會。2009 年應漢堡文化局之邀在漢堡音樂廳與漢堡交響樂 團演出琵琶協奏曲。2014 年起定居台灣。 箏 / 葉娟礽 她自幼先後隨陳士孝、黃裕玉、陳伊瑜、張儷瓊、魏德棟、丁永慶 等教授習箏,曾兩度榮獲臺灣音樂比賽箏獨奏第一名、中華國樂學 會彈撥大賽箏獨奏冠軍、兩廳院中正文化中心「樂壇新秀」; 2010 年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王怡雯《臺灣雙連畫》雙協奏曲, 收錄於《樂典 09》專輯,榮獲 2014 年傳藝金曲「最佳藝術音樂專 輯獎」。在音樂學家許瑞坤教授指導下,於 2015 年獲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音樂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後研 究、國際現代音樂協會臺灣分會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 學中國音樂學系。 她能掌握與詮釋傳統樂曲的多樣性與生命力,也長期接觸現代音 樂,對複雜的變化與結構予以演奏實踐。自 1998 年加入采風樂 坊,曾受邀至德國、法國、波蘭、中國、奧地利、英國、以色列、匈牙利、捷克、立陶宛、克羅 埃西亞、加拿大、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韓國、日本等地參與音樂會演出。曾以獨奏 家身份,與維也納新音樂樂團、荷蘭新音樂樂團、國家交響樂團(臺灣愛樂)、以色列貝爾謝巴交 響樂團、韓國安山市立國樂團、臺灣現代音協樂團、南瀛管弦樂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采風民 族管絃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藝專國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並 曾與維也納音響論壇(Klangforum)、多倫多 Soundstreams、亞太弦樂四重奏、當代傳奇劇場、 二分之一 Q 劇場、臺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臺北室內合唱團等合作演出。
  • 4. 簫/許騰允 畢業於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中國笛。先後師事方省民、張圖 昌、葉紅旗老師。在學期間亦獲得琴園林谷珍老師及俞遜發、梁欣、 詹永明、馬迪、張延武、曲祥、杜如松等竹笛名家指導 1999 至今於琴園國樂團参與累積上百場音樂會,於台北國家音樂廳、 各縣市藝文中心及出訪香港、大陸山東、無錫、北京、成都、南寧、 蘭州...等地演出並擔任重要之獨奏 2000 於文化大學國樂系學會所舉辦『國樂英雄榜』中獲獎並於「國樂 英雄榜優勝音者樂會」中擔綱獨奏演出 同年亦獲選文化學國樂新 秀,於國家演奏廳舉辦「國樂新秀奏新聲」獨奏音樂會 2008 起於國家演奏廳陸續舉辦多場琴園菁英系列獨奏音樂會 2016 受邀至日本東京舉辦台日交流獨奏音樂會 古琴/黃永明 自幼受父親黃體培先生傳統樂學的薰陶啟蒙,古琴師事孫毓 芹先生,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淡水國中音樂教 師、台北市立國樂團中阮、古琴演奏員、佛光山臺北男眾佛 學院、華岡藝校古琴教師。2011 年台北市立國樂團退休,現 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古琴講師。 1993 年 9 月、1998 年 4 月、1999 年 5 月舉辦個人古琴獨奏 會。任職台北市立國樂團期間,演奏古琴曲目廣泛、演出形 式多樣,除了傳統琴曲外,曾與國樂團、交響樂團、京劇、 歌仔戲、越劇、崑曲、南管、舞蹈、佛教梵唄、鼓樂等團體 以伴奏、獨奏、小合奏、協奏等與各類表演藝術團體跨界合 作,演出經驗豐富。 目前致力於琴樂教學,除了教授傳統琴曲外,嘗試改編當代琴曲,以利初學琴者。2013 年起至 今,舉辦了多場琴樂雅集與琴友分享、交流,將琴樂與現代結合,展現當代琴樂發展樣貌。
  • 5. 指揮/邱誓舷 自幼學習鋼琴,10 歲由沈和信老師啟蒙學習竹笛,師事 張益誠老師、劉治老師,並多次請益於王次恆老師。畢業 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笛。指揮由名指揮家 李英先生啓蒙,師事鄭立彬教授、郭聯昌教授、Dr. Al- ton Thompson、張佳韻教授。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系碩士 班,主修管弦樂團指揮。近年來多次參加國內外指揮研習 課程,皆獲選為正式學員,並受名指揮家閻惠昌先生、夏 飛雲先生、陳澄雄先生、葉聰先生親自指導。2015 年參 加台灣國樂團青年指揮比賽,榮獲最佳舞台魅力獎。 2017 年入圍香港中樂團第三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複賽。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教、華岡國樂團助理指 揮、山上國樂團團長、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指揮、華岡藝術學校國樂合奏教師。 曾受邀客席指揮台灣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采風樂坊、台灣揚琴樂團等。 山上國樂團 2014 年夏,陽明山上一群初生之犢,想利用手上的樂器,發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樂音;想藉由譜上 的音符,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想站上各地的舞台,告訴家,國樂就是這麼迷人。本團團員為中 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畢業系友與在校生共同組成,結合校友與在校生之間情誼,提供技術與 教學互助平台,創立由專業科系學生所組織的專業樂團,提供團員協奏與藝術行政管理經營之實 習經驗。特別邀請著名笛簫演奏家、作曲家吳宗憲教授,擔任榮譽團長。指揮家邱誓舷先生擔任 團長,青年指揮王舜弘先生擔任本團駐團指揮。 執行秘書:李佳蓁 笛、簫:尤旨賢、范若茜、李佳蓁 笙:吳昱潁、黃敬宇 嗩吶:吳泰左、章書銘 柳琴:涂明慧 琵琶:潘虹 揚琴:陳昕 中阮:羅欣怡 大阮:邱文萱 箏:馮珮瑜 胡琴:余宗翰、林渼珮、楊虹珠、戴志宇、唐賢賛、潘晉煒、林勁瑄、陳禹銨 大提琴:郭瑜華 低音提琴:陳品程 擊樂:黃裕庭、張亦甄、羅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