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2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主士或门槛〉
二先 丰L
坚振
马若交著
刘国二升 译
又立数上海教区先居社
1999 丰 8 月
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金鲁贤在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圣域门槛
圣洗
坚振
马若瑟著
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
1999 年 8 月第 1 版
第 1 次印刷
印数 5000 册
上海重庆南路 270 号
邮政编码 200025
天主教上海教区印刷部承印
上海七宝镇南街 76 号乙
请勿翻印
自录
洗礼....
一·洗礼…..............................,.....…................. 3
二·基督徒洗礼的前身….................................... 4
三·新约的洗礼与基督徒入门(教)礼.................…. 6
四·一至五世纪初基督徒入门(教)礼….................. 10
五·一至五世纪初教父们对入门(教)礼的阐释......... 15
六·中世纪(约 5-15 世纪)基督徒入门(教)丰L .....…. 22
七·中世纪(约 5-15 世纪)洗礼神学……….......….. 29
八·宗教改革时代(约 16 世纪)
及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
的洗礼神学及其影响…................................. 38
九·十七世纪至梵二会议天主教会对洗礼的反省…… 46
十·梵二(1962 一 1965) 后天主教会的入门(教)礼…… 50
十一·今日洗礼神学的展望……........"…........……. 54
坚振........….................................................... 57
一·坚振…·…….......…........….......................… 59
二·坚振仪式的前身与类同仪式. ...~ ............………. 61
三·新约的领受圣神………..........................……. 64
四·一至七世纪在教会中领受圣神的标记和仪式…… 67
五·七至十三世纪从"以圣油在额上划十字仪式"
到"坚振圣事"… ..................................74
六·十三至十五世纪"坚振"的阐释和施行........…. 80
七·宗教改革(约十六世纪)至梵二前
"坚振"的阐释和做法........…...................... 85
• 1 •
八·二十世纪和梵二后的坚振礼·二................……… 92
附录一:东方教会拜占廷礼有关洗礼与
傅油(坚振)的讲解…........…·….... ....……. 110
附录二:编者总结.........…………… .;.H.............. ... 115
• 2 •
作者简介
马若瑟 (Joseph Martos) 教授,现任教于美国 Spa­
lding University(Louisville,Kentucky) 。他曾任教于
Allentown College(Pennsylvania) ,在那里他完成了他
的杰作…一《圣域门槛 HDoors to the Sacred) ,且于
1991 年重新以"增订版 "(expanded edition) 再版(原书
于 1981 年初版)。马教授把七件圣事在历史中的牧灵发展
和神学阐释,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条理分明地介绍出来,使
读者知所"先后"而"近道"矣。马教授是享誉的圣事礼
仪教育者。
二先 本L
洗就J
- .洗~~L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天主父已经从罪恶中将你们拯救
出来,并藉水和圣神赐给你们新生。现在他已使你们成为基
督徒,接纳你们加入袖神圣子民的行列。正如基督被傅油成
为司祭、先知和君王,愿你们也常能生活出作为袍股体的身
份,分享袍永恒的生命。
一-洗礼后傅油经文
从教会初期,基督徒就施行洗礼,但基督徒并不是最早
施行洗礼的人。若翰在约旦河为人施洗,版依犹太教的外族
信徒有时也通过浸礼(洁净礼)入教。但是对耶稣的信徒来
说,洗礼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二对于他们,洗礼是得救的标记:
通过洗礼,他们"进入"主耶稣启示给他们的奥秘:这"进
入"具有社会性,因为经过受洗他们加入了一个接纳主耶稣
作为救赎泉源的宗教团体:这"进λ" 又是心灵性的,因为藉
着洗礼仪式的反思,他们深入到礼仪所标志的奥迹之中。
自基督以来的历史过程中,洗礼仪式曾有所变更。有全
身浸水式、倒(注)水式和酒(点)水式的洗礼。有信主以前受
洗,也有信主以后受洗。正如洗礼的施行方式有所不同,基督
徒对洗礼的理解也有不同。但从整体来看,基督徒对洗礼的
理解却有某种"一贯性"而这"一贯性"又是大于其"差异
性"的。洗礼神学好比一首以救赎为主题的变奏曲,在不同的
时代,以不同的调式,不同的音阶演奏着。
• 3 •
主Z督徒涝祀的Iw,身
二·基督徒洗礼的首身
水在自然界中富有象征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水存在于自
然界之中,也因为水很自然地被用来象征许多事情和意义。
水能洗净;在很多宗教中,人们用水洗净自己,作飞为希望得到
或者已经得到肉体和心灵洁净的标记。水能爽身提神丁一些
宗教认为在河里沐浴,可以使人体验到精力的恢复,感受到
与这精力的泉源的联系。水能带来生命,因此标志着新生命
的开始,于是一些入教仪式就有水洗或浸水的礼节。然而水
也带来死亡,所以在某些宗教神话中,水象征生命开始前的
混沌状态;另一些则把水视作死亡,有若汪洋大海,一旦跨
入,就无法回来。一
洗洁礼和沐浴礼盛行于古埃及和美索不大米亚的宗教。
古代以色列人视性交或接触户体为不沽,这种人只有经过洁
净礼之后,才配举行宗教敬礼。在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异教
人想成为犹太人,就必须经过割损礼、洗礼和祭献等入教仪
式。男子经过割损句礼就带有上主和亚巴郎结盟的印记;经过
浸礼,就象征他加入那曾渡过红海的以色列人当中;通过祭
献,则表示他接受上主在西乃山所授予的律法。在同一时期,
有一个名为厄色尼 (Essenes) 的犹太教派,也奉行一种经常
性的淋浴仪式以洗净和圣化自己。
圣经又提到一位名叫若翰的犹太人宣讲极依和悔罪的
讯息,并且给那些昕从他的召唤而洗心革面的人施行洗礼。
希腊语 bapto 一词就有"进入水中"或"没入水中"之意。很
可能早期基督徒的洗礼及若翰的施洗都是全身没入水中的。
耶稣在公开传教之前,也接受了若翰的施洗,但是耶稣所宣
.4.
至4劳门植:茄夜J
讲的内容和讯息远比若翰的深刻;耶稣的死亡,也为他门徒
所奉行的洗礼,增添 T 新的含义。
5 •
新当磁盟国,
与墨画缸λ门(ftJ.品
三·新约喝令洗礼 1
与基督徒入 f1 (教)扎
据我们所知,没有任何记录证明耶稣的宗徒(十二人)曾
接受过基督宗教的洗礼,即使受过洗,也极可能只是若翰所
施行的洗礼。圣经提及宗徒们在耶稣生前也给人施洗,这可
能只是"品行上悔改"的表示,跟洗者若翰所施行的洗礼相
似。至于耶稣本人是否施行过洗礼则无从肯定(若 3: 22-23;
4:1-3) 。然而耶稣的门徒在开始宣讲耶稣复活的福音之后
不久,就开始为那些接受福音的人施洗。宗徒大事录的作者
甚至把施行洗礼的最早记录,追溯到十二宗徒开始传教的第
一天,即五旬节那天(宗 2: 37-41)。
虽然新约记载的洗礼,情况各有不同,但是每次的受洗
者都是成年人,且都先表示了对耶稣的信仰(宗 8: 10) 。也有
全家一起受洗的例子,但是无法证实是否也包括小孩在内
(宗 16:29-33) 。总之,在正常情况下,受洗者都是成年的信
徒。受洗的人通常还接受覆手礼,但并非次次如此(宗 19:1-
6 , 8:9-24) 。浸礼与赦罪相联系,而覆手礼则是接受天主圣
神。不过圣经的记载并没有常常明确界定这些行动的分别及
其意义。
那么,洗礼的意义是什么?明确的一点是洗礼划出了新
与旧的分别;是等待默西亚或己寻获默西亚的分别;是生活
于罪恶或生活于罪赦的分另。;是属于律法的宗教团体或属于
爱情的团体的分别。对一些人来说,这变化是突然的、无法理
喻的,尤其当他们得到说预言、讲方言的神恩时;而对另一些
.6.
至1窍门'11:: 洗$l;
人,这变化却是预期的,可理喻的:是"末世"的开始,是"最
后时期"的来临,因为上主将在这时期建立袖普世的国度。对
于所有的人,这变化都是实际的:受洗带来了无可否认的
"人生的真实变化"。
塔尔索的扫禄一一版依后的保禄宗徒 (Paul of Ta-
rsus) 既是这新宗教运动(基督信仰)的首要传教士和使徒,同
时又是它的首要神学家。他比其他任何一位犹太基督徒更有
效地把基督的福音传给了外邦人。他在写给各地新兴的基督
教会的书信中,清楚阐明了福音的意义,因此他的书信最终
被辑录在圣经中。他在反思他个人的影响时,他竭力把受洗
对于那些接受"基督为主"、为"救赎者"的人,所具有的意
义,以概念和形象去剖析得明明白白。
保禄对于基督的理解,其重心集中在基督死亡与复活的
奥迹,因为保禄在自己的经验中体尝到这奥迹;他致死一切
他曾心爱的事物,然后才能享受到复活一样的新生命,生活
于一个崭新的团体中。他在某种意义上参与了基督死而复活
的奥迹,而他也领悟到;凡是受了洗的人都同样经历了这同
一奥迹。他说:因耶稣的名受洗的人实际上是通过洗礼进入
基督的生命里,进入袍的死亡与复活。浸入水中是死于罪恶
而与基督结合:从水中出来则是复活,进入一个改造了的、被
救赎的生命。罪恶和死亡的权势被粉碎了,基督徒从而不仅
体验到天主在他们生命中的力量,而且可以期待跟基督→同
复活进入光荣(罗 6:1-11) 。
如此,洗礼与犹太人(教)的割损礼相似,藉此使版依者
离开肉欲的道路而进入神(灵性)的道路(哥 2: 11-13; 弗 2:
1 一的。受洗的人获得了基督的灵(圣神) ,受到这同一圣神的
激励,使他们结合成为一体(格前 12: 12-13; 弗 4:4一的。正
.7.
新绍的洗iJ.J
与塞雷徒λ门
如他们浸洗前脱去衣服,就是脱去恶行和分裂,并穿上基督;
这样他们结合于基督而又互相结合(迦 3:27-28) 。他们结合
成为一个被圣化的、成义的,并涤除了罪恶的团体。他们像苦
日的以色列人一样,渡过了红海,从奴隶走向自由(格前 6:
9-11;10:1-4) 。
然而保禄也完全明白这种自由会被滥用,而洗礼也不是
立即见效地治愈人类的败坏。他提醒读者他们如今享受的自
由并不是犯罪的藉口,而该是行善的力量(罗 6: 12-19)。他
们在洗礼中获得的恩典并不是自己劳力所应得的,而是上主
白白的恩赐,为要他们善用去结果实的(格后 5:16;6:2; 弗 4:
17-5:20) 。上主既宽恕了他们的过去,并从罪恶的道路上拯
救了他们,他们现在便获得丁恩宠,去宽恕别人,且不要再犯
罪(哥 3: 1-4:6) 。
保禄的洗礼神学是最早的伟大尝试,阐述这死于过去而
重新振作、充满活力和自由的那种前所未有的经历。洗礼是
通向新生的大门,藉着信仰"耶稣就是基督"而开启,通往天
主恩宠的精神国度。晚于保禄书信而编辑成书的其他新约经
文,重申了这些己见于保禄书信的若干思想。例如在两部福
音书信中,耶稣谈到袍的死亡就是洗礼(谷 10:38; 路 12:
50) ;在另一部福音书中,袍谈到了藉水和圣神而重生(若 3:
5) 。基督徒继续视"圣洗带来救赎"(伯前 3: 18-22) ,这救赎
不仅是带给犹太人,而且是带给全世界的(玛 28:18 一 20)。再
者,因受洗获得的救赎并不是必然的,洗礼必须配合对基督
的信仰和对人的善行(谷 16:15 一 16; 雅 2:14-26) 。
1 编者按:福音中有关耶稣受洗的记载,以象征和标记来阐
释耳F 稣"综合了旧约中天主创造和救赎的工作"耳F 稣从
• 8 •
至毒者门'm; 洗iù
水中上来,天开了,圣神如同鸽子降来,停在抱头上,显示
出她就是天主新的创造和救赎行动;而且天上的声音也
指出施"‘天主的爱子要传告天主的旨意(咏 2:7) ,是
"天主所喜悦的"、传告真适的受苦仆人(依 42:1) 。这可
说是耶稣展开她使命的就职礼(参阅路 4: 1, 14: 2 1)。然而
耶稣却把自己的洗礼比作她为完成父的旨意而接受的牺
牲和死亡(谷 10:38; 路 12:50) ,她也问她的门徒说:你能
饮我饮的爵,能受我受的洗吗?袖自言抱有一个洗礼,多
么渴望它的完成。耶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父的旨意;
交出了袍的灵魂(气息) ,流出了水和血(若 19:30 , 34) 。以
旧约的术语来说:她就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 19:36;
1:36) ;而且真是天主子(玛 27:54; 谷 15: 39) ,为人类带
来涌到永生的江河(若 7:37-39) ,即带来了在圣神内的
新生命和新生河。耶稣基督升天前就吩咐门徒说你们
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
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 28:19 一 20) ;
另一福音则说信而受洗必要得救"(谷 16:16) 。宗徒大
事录则记载耶稣应许圣神降临,于是在五旬节那天伯多
禄代表充满圣神的团体对群众说你们悔改吧!你们
每人要以耶稣的名受洗,好赦免你们的罪过,并领受圣神
的恩惠"(宗 1:8;2:38) 。
• 9 •
一至五世纪'.flJ!i窜徒
λ门Cfí).品
叼·一至五世纪初基督徒
入口(教)北
以水施行洗礼从一开始就是基督徒入门(教)仪式的重
要组成部分;当这新宗教(基督宗教)传入罗马帝国时,己如
此施行洗礼。写于首世纪末或二世纪初叶,沿自叙利亚传统
的《十二宗徒训诲录 (Didache,7)) ,和殉道者圣犹斯定于公
元 150 年前后写成的《第一护教书> (St.Justin,Apologia
1, 61, 65) 都提到了洗礼及其准备功夫。然而从这些记录中
可以看出洗礼的实施和对它的理解都正在发展当中。除了向
受洗者宣讲福音以外,还教导他们如何度基督徒的生活。有
时洗礼是给受洗者全身倒水和没入水中,这仪式被理解为涤
除罪恶和重生、死亡与复活,最后,这基督徒入门(教)礼以祈
祷和分享主的圣餐而完成。
有关基督徒入门(教}礼的描述在稍后的教父文献中一
再出现,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关的仪式和做法越来越详
尽。虽然当时在不同的基督徒集中地,由各地方教会发展出
来的模式都稍有不同,不过若把教父时期(初世纪至七世
纪) ,各地方教会的做法及其主要方式拼凑起来,可以构成一
幅当时基督徒入门(教)礼的典型图像。
首先,对于接受洗礼所要求的,已经不止是对基督信仰
的单纯表白。以往最早昕从基督福音的人,是按照梅瑟法律
生活、期待默西亚来临的人,而现在昕从福音的人则是来自
不同哲学思想、不同宗教信念的非犹太人,有的来自体面世
家,或是低下阶层的,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个人和文化背景。如
• 10 •
军事需门也药品
果他们倾心于所见到的基督徒生活方式,首先就要在基督徒
团体中寻找一个信徒,作为他们的"保证人"与"导师"一
起负责培育他们的信仰生活,且在二至三年的慕道和准备
后,推荐他们领受洗礼。对于卖淫或开妓院的人,对于制造偶
像的人和艺人、演员、斗士、兵丁,必须先转换新的职业,才被
考虑可否成为教会成员。要求领洗的慕道者必须躲避谋杀、
暴力、奸淫及乱伦的罪行,还要能经受考验。正如戴都良
(Tertullian) 说的我们不是为了不再犯罪而进入水中受
洗,而是自从心灵洁净以后就不再犯罪,才能接受洗礼"(论
忏悔。且 repentance,咽, 17) 。
这为期两三年漫长准备期称为慕道期,其名称摞自希腊
语"指导"一词,然而这是基督徒生活品德的指导而非纯教
义的指导和培育。在公元 313 年以前,基督宗教在罗马帝国
是非法的,教会的存在只是被容忍币己。因为随时有教难的
危险,故此,给新的慕道者透露基督宗教的神圣奥义,和基督
徒团体聚会的地点,是相当保留的;偶然要等到临近洗礼之
时,才给他们讲解基督信仰最神圣的奥义,及让他们知道信
友恒常聚会的地点。保证人就是慕道者可靠的担保人,保证
慕道者即使在危难时期也不会出卖该教会团体。即使 313 年
之后,教会的存在己得到合法承认,保证人仍然具有重要作
用,他们要准备慕道者领受入门(教)圣事,担保慕道者的忠
诚,见证他们的生活。一般来说,任何基督徒都可以为任何人
作保证人,然而通常是父母推荐他们的子女,奴隶主人推荐
他们的奴隶去领受圣洗。
基督徒的受洗时间,经过最初三个世纪的演变,从自反依
时立刻受洗,逐渐改在任何一个主日,在举行主的圣餐之前
受洗,又因为有系统的慕道期的发展,再改在复活主日前夕
• 11 •
一至五世纪'mB徒
λ门(~)成J
或在五旬节前夕。从礼仪的角度来说,在这些庆祝基督死而
复活的曰子,举行洗礼一一死而复活、由圣神而重生的奥
迹,是非常有意义的,可是,却引起了一些问题:如果按照圣
经和教父们的体验,洗礼为得救是必要的,那么未能等到每
年洗礼的举行而先去世的人,他们的结果又怎样呢?希玻里
(Hippolytus +235 年)向罗马的教友保证:因信仰而殉道的
人可以不必担心,他们己在自己所倾流的血中受洗,已经得
救了;同样,有明确受洗意愿的人,虽因自然原因去世,而未
及受洗,也能得救。然而也有人对这一点持有更为严格的看
法。无论如何,在公元 200 年前后,儿童也和成人一起受洗。
不过,因地区或家庭习惯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做法。
每年,在授洗之前几周,挑选出来预备接受入门(教)礼
的慕道者(候洗者) ,开始了一个更为严谨的准备期。他们由
保证人推荐给主教或其代理人,证实他们合资格接受洗礼,
并要给他们清楚交待今后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慕道者固然
可称为基督徒,但是只有经过洗礼,才能正式成为信友的一
员;对于受洗后不忠于天主、背弃了基督徒生活方式的人,并
没有第二次受洗的可能。当他们被接纳作候洗者时,他们便
开始接受严格的教义指导,聆昕圣经的教导和解释,同时聆
听有关教会传统的其他教导。每个主日,要给他们驱魔,因为
他们曾受过邪魔的控制,而将来也会再受到邪魔的诱惑。驱
魔程序是:为他们覆手祈祷、祝福、傅油、在身体不同部位划
十字圣号,由主教向他们嘘气:领受圣神。这样的驱魔仪式,
连续每周都要举行,使候洗者更深入领会作基督徒的意义,
知道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是什么事。这样己算是开始了入
门(教)礼,还将逐步走向高峰。
随着受洗日期的临近,入门(教)礼的紧张程度增加了。
• 12 •
圭窃门笛:洗iù
最后一个星期,候洗者每天都要聆听训诲,要反覆检查他们
的生活,接受进一步的驱魔,誓许弃绝邪魔,教会再教他们天
主经和宗徒信经,要他们学习和背诵。有时还要他们品尝食
盐,提示他们要作世上之盐。举行入门(教)圣事礼仪之前两
天,他们还要禁食守斋,以体验对天主的完全依赖,和进一步
死于尘世事物。
复活节前夕,开始了隆重的守夜礼仪,主教亲自主持,在场的
还有全体会众,代表着候洗者即将加入的教会团体;这是基督徒
的逾越节守夜礼,是基督从死亡逾越到复活的庆典。在黑夜中,他
们将看见点燃起的逾越节蜡烛一一基督是世界之光的象征;他
们要昕见赞美诗的咏唱,和感谢基督带来救赎的祈祷。他们聆听
圣经的选读:上主的神在创世时运行在水面上(创 1) ,洪水净世:
诺厄因主获救(创 6 一时,以色列逃出埃及安渡红海(出 14一 15) ,
厄则克耳先知见到异象:枯骨因上主的神而复生(则 37)。守夜礼
通宵达旦,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黎明。
在蕉微晨光中,~贵洗者随着主教及辅导者来到就近的水池或
洗礼池。先祝福水,再给候洗者傅油,即最后一次驱魔。候洗者决
绝地声明弃绝邪魔及其行径,于是一个一个地脱下衣服,男的由
男执事,女的由女执事,搀扶走进水池。他们在水中站定以后,就
向他们发问你信全能天主圣父造成天地万物吗? "他们回答
说我信"之后,就把他们没入水中。然后又问你信耶稣基
督、天主圣子、我们的主,袖藉圣神生于玛利亚,而成为人,袖在比
拉多执政时,为人受难至死,第三日自死者中复活,袍升了天,坐
在圣父右边,袍将降来,审判生死者吗? "当他们再次回答"我
信"之后,又再一次把他们没入7}(中。第三次问..你信圣神、圣而
公教会、肉身的复活和永恒的生命吗? "在最后一次回答"我信"
之后,就最后一次把他fì丁没入水中。
• 13 •
一至五世纪初罩窜徒
λ门(放)iJJ
从水中出来,就以基督(受傅者)之名给他们傅油,给他
们穿上白衣,然后回到会众里。他们通过这些礼仪标记和象
征行动,抛弃了罪恶的道路,进入救恩的活泉,再从水中出
来,穿上基督。他们逐个走到主教面前,主教给他们一一覆
手,并最后一次给他们擦圣油,同时祈求天主圣神降临、充满
他们。最后,他们与全体会众一起举行纪念主复活的圣餐(这
是他们现在才有资格参与的) .并领受共融圣事(圣体圣血) ;
他们在这首次参与的感恩祭宴中,联同整个教会感谢天主所
踢的救恩。
上述入门(教)礼的仪式是教父时代的典型例子,然而城
市与城市之间,上一个世纪与下一个世纪之间,都有一些差
异,但是,在每一个例子中,其入门(教)礼的圣事程序基本上
是一致的,即:圣言的宣讲与接受福音,从而版依,宣认信仰,
接受洗礼,获受圣神的倾注(傅油)和领受共融(圣体)圣事。
〔编者按:{天主教教理)(1992)1229 一 1233 条;以上资料也可
见于希玻里.(宗徒傅统 HApostolic Tradition) .15 一 21 0 )
洗礼是一项详尽的仪式,是一项延续若干时目的象征行动。
一方面,它是一种严肃的个人行为,标志着与过去的一切完
全决裂,开始一个崭新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实践;另一方面,它
又是印象深刻的团体行为,有保证人(代父母)的扶持,井有
信友群众的赞同,和领导者的庄严认可。领受者通过入门
(教)礼的象征行动,对死亡而复活的奥迹,有了亲身的参与
和体验。他们被宣告:罪恶的过去已经结束,他们己得到仁慈
上主的宽恕,他们已充满圣神的力量,善度天主子女的自由
生活。他们亲耳听到了,也亲眼看到了周遭的人的证实。他们
相信了,感受了,并深受感动。圣洗圣事实在是一件有实际效
果的圣事。
• 14 •
一至五世tèD}塞雷徒
λno政)品的南霹
五·一至五世纪初教义有1 对
入口(教)礼台§阐释
当教父们论及洗礼时,他们的思想渊源于圣经,也渊源
于自身的经历。他们论证洗礼为得救是必要的,不仅因为是
圣经这样肯定了,而且也是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了,还有他们
亲眼看到在他人生活中实现了。很多教父本身就是主教,他
fi丁一年又一年的主持过圣洗礼仪;他们有的还留下给慕道者
的讲道词,以及论及洗礼的精辟著作。在这些文献中,可以见
到其多样化,反映出多种样的个人经历和哲学背景;然而,这
'些文献都一致反映出这时期有关洗礼教义的基本共识。他们
一致认为:圣洗带来罪赦,分施天主的圣宠,赐予天主圣神,
以及圣洗只能领受一次;除此以外,他们便各师各法地谈论
洗礼,以致各有不同阐释。
例如,安提约基亚的依纳爵(Ignatius of Antioch,于
107 年在图拉真皇帝 (Trajan) 时殉道) ,他精简地把洗礼理
解为"同基督结合的开始,这结合由领受共融(圣体)圣事而
日益密切,通过殉道而达到完美境地 (!W 已完全与基督的死
而复活合而为一了)"里昂的依勒内 (lreaneus of Lyons +
202) 在 190 年前后的著作中,认为圣洗是一切受造物在基督
内的新生,而领受圣神则是人类"天主化"的开始。大约是同
一时期,亚历山大的克莱孟 (Clement of Alexandria+214)
评述说我们领受圣洗,涤除罪恶;这罪恶好像迷雾,遮掩
了天主圣神,堵塞了袍的道路。现在我们心灵的眼目运用自
如了,无遮无碍、炯炯有神了。靠这内在的眼目,在天主圣神
• 15 •
圭J!iJe,门'1fg; 药品
从天上降临在我们身上时,我们看见了天主"(导师 The
Tutor, I , 6 , 28) 。第三世纪,奥利振 (Origen + 254) 描绘圣洗
是痛苦地烧毁一切世俗事物、炼净灵魂的烈火,但同时又承
认圣事礼仪并不总是有此神效因为如果→个人仍然犯罪
而去领受圣洗,便不可能获得罪赦"(路加福音讲道 Homily
on Luke,21) 。戴都良 (Tertullian + 220) 总结了圣洗礼仪的
意义,说肉身受洗是为了灵魂得以洁净,肉身傅油是使灵
魂圣化,肉身接受十字圣号的标记是使灵魂得到坚强,肉身
接受覆手是使灵魂得到圣神的光照,肉身领受主耶稣的体
血,是使灵魂得到天主的滋养"(论肉身复活 On the
Ressurrection of the Body,8 ).
四世纪时,教父们有关洗礼的神学更加"保禄"化。耶路
撒冷的济利禄 (Cyril of Jerusalem+386) 由保禄的书信结
论出你受了洗,归于了基督,并穿上了基督,你就相似天
主圣子,因为天主预定我们作袍的义子,使我们也能相似基
督荣耀的身体"(释奥教理 Mystagogical Catechesis 111) 。
济利禄也是一位以新柏拉图方式来理解"参与圣事"的哲学
家:正如进入我们眼帘的事物在头脑中是不完美地参与了完
美的实体;同样,基督徒也是通过领受洗礼参与了基督完美
的救赎事工。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407) 和莫苏底
亚的德奥多罗 (Theodore of Mopsuetia +428) 都说洗礼是
参与基督的死亡与复活。金口若望进一步发展了这观点,用
了"类比"的说法:正如一个污垢的铸像在洗礼的熔炉里熔
冶,藉着圣神的火净化,再铸成了基督的肖像。按照德奥多罗
的说法当我受洗,头部被浸入水中时,我参与了主的死
亡,我希望与主同葬;于是我宣示我信主的复活,因为我认为
当我从水中出来时,我可以说是象征了我的复活"(讲道集
• 16 •
一至五世纪初草草F徒
λ门(磊v.品的南瘁
Homilies 14,5) 。在整个第四世纪,教父们相继以创新的精
神,使用譬喻来论述洗礼及其功效。在发挥他们对洗礼的神
学理解时,他们不断使用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形上概
念,来解释在洗礼里发生的一切事实。
在第四世纪,洗礼的施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自君士坦
丁的诏书在 313 年发布之后,信仰基督和参与教会礼仪,不
需再保密了,慕道者也允许参加主日礼仪直到读经和讲道以
后。对于基督徒从事某些职业的若干限制已开始放宽。洗礼、
圣餐礼都在公共建筑物内举行,很少在私人住宅中举行了。
基督宗教受到罗马皇帝的保护和优待,最终在 380 年被宣布
为国教。于是,当时入教的人究竟是出于真正的信服而版依
呢?还是出于随俗?就很难说了。面对不断增加的版依人
数,虽然慕道期名义上仍然保留着,但是,慕道的时间和直接
准备洗礼的时期都缩短了,因为人们以为新教友生活在基督
徒的社会中,便自然会在领洗后不断加深了解自己的宗教信
仰。
那时候,教父们常是逐字引用圣经词句,又以"形上"的
解释来注释这些圣经章节。于是,人数不断增加的基督徒,也
开始逐字逐句地接受关于洗礼的传统教导,并相应地如此实
行。例如:一直以来都这样教导说:洗礼带来罪的赦免,所以,
凡愿意加 X基督徒行列的人都被严格要求度着无瑕可指的
生活。既然没有第二次洗礼的可能,而且当时教会对于洗礼
后再失足堕落的人,要求十分严厉的补赎,于是便产生了好
像戴都良 (Tertullian) 所说的凡是意识到圣洗圣事的重
要意义的人,对于领洗总是迟疑不决,宁可推迟受洗"(论圣
洗 On Baptism,18) 。因此有些版依者,例如君士坦丁大帝,
总是宁愿一直作慕道者,到临终时方领洗,因为临终受洗可
• 17 •
至2劳门'I/J:: 洗也
以更方便和有效果地洗去更多的罪过和一生的罪污。他们正
如教父们所教导的,也相信,即使临死之前未能领洗,也可以
因为有受洗的愿望而获得永生。沿着同样思路,有些教友父
母也常常把孩子的领洗推迟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因为到时
孩子的青春情欲消减后,便不易受诱惑犯罪。这种习惯在四
世纪中叶并非少见,如圣安博 (Amb:cose + 397) 、圣奥斯定
(Augustine+430) 、圣巴西略 (Basil 十 379) 、圣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 、圣额我略纳齐盎 (Gregory of NazÎa-
nzus+390) 等著名的主教,都是长大成人后才领洗的。
另一极端是人过分地按字面去解释领洗的必要性,认为
没有领洗的孩子将永远丧亡而不能获得永生;加上当时孩子
的死亡率很高,更促使父母让孩子出生后就立即领洗,甚至
等不到→年一度的圣洗礼仪。在北非,第三世纪时,婴儿出生
后一个星期就领洗,似乎已成了普遍的做法。有些主教鉴于
过分随意延长慕道期所带来的危险,也竭力主张慕道者早日
领洗。于是,提早为婴儿授洗的主张就逐步被广泛接受,虽然
仍非普遍地在整个教会实行。
但是为什么要给婴儿施洗呢?这又是给婴孩授洗的习
惯,所引起的神学问题。亚历山大的奥力振 (Origen of Ale-
xandria) 早在第三世纪初叶,就注意到了这个神学难题,他
指出搅礼本来应该是为了赦罪,然而有些儿童在末达到会犯
罪的年龄之前,就被授洗了;他们会犯有什么罪需要赦免
呢?从迦太基的西彼廉 (Cyrian of Carthage + 258) 得到了
答案:亚当的罪。西彼廉从罗马书 5:12 一 21 的记载和教会的
实践中引证,主张圣洗洗去人类因亚当的堕落而获得的罪,
并说这就是教会鼓励父母带领婴儿去领洗的原因。这似乎是
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也进一步留下了一个问题:亚当的
• 18 •
至窃门槛:洗frú
罪又如何会被他的子孙承继下来?这问题直到一百五十年
之后的圣奥斯定 (Augustine)才得到了解决。
圣奥斯定 (Augustine) 在反驳多纳图~ (Donatists) 关
于"再次洗礼"的论战中,就发展了这样一个见解:人领洗时
获得一个神印,这神印就是基督的肖像。这论点在西方教会
引起的问题比在东方教会更为剧烈,因为在西方,赋予圣神
通常被理解是在圣洗礼仪的结束时,通过主教在受洗者头上
的覆手。然而在东方,大多数教父认为圣神的赋予是通过施
洗的水;按照东方教父们的理解,根据他们施洗礼仪的祷词,
主教祈求圣神降临,充满施洗的水,这样圣神就直接通过水
而工作:当人在外表受洗时,也在内心得到了洗洁。但是圣奥
斯定对这问题却有不同的解答:洗礼效果与施洗人并不相
干,不单因为是圣神通过水来工作,且是因为洗礼和它的印
记都是基督的,而非施洗人的;受洗者在洗礼中得到的不只
是圣神,且是圣神的印记:使人在灵性上肖似基督。正是这个
神印给他们属于基督的标记,使他们有资格接受天主的圣
宠。
这个看法遭到了一位爱尔兰隐修士贝拉基 (Pelagius+
418) 的挑战,他觉得圣奥斯定 (Augustine) 走得太远了,因为
圣奥斯定在他晚期到达了这样的地步,认为没有天主的圣宠
一一就是从洗礼及其他圣事获得的圣宠
罪。贝拉基认为这似乎做成了道德败坏的藉口,甚至是把人
们的犯罪归咎于天主没有给来领洗者赋予圣宠的藉口。在贝
拉基看来,显然有些未曾领过洗的人,的的确确能够度正直
的道德生活。因此,贝拉基相信人们出生时都处于一种"原
始圣宠"的状态中,这就是他们能有自然美德的原因。贝拉基
相信因亚当而失去的并非这"原始恩宠而是进一步的圣
• 19 •
一至五世纪'~!Æ督徒
λ门C款J品的南挥
宠,即罪过蒙"赦免的恩宠这是靠基督而取得的。有罪的
成年人受洗时就是获得了这"赦免的恩宠"。因此,既然婴孩
生来就是无罪的,故此不需要受洗。
然而圣奥斯定 (Augustine) 觉得贝拉基 (Pelagius) 的主
张似乎跟"圣洗为得救是必要的"这见解有所抵触,因为如
果人们可以不经领洗而避免重罪,他们就绝不需要宽赦,也
就可以靠自身的努力而获救了。再者贝拉基的学说也跟教会
习惯给婴孩施洗的做法相抵触。如果教会是受圣神引导的,
那么,在为婴儿授洗这事上,教会又如何能错呢?
在对贝拉基 (Pelagius) 的答辩中,圣奥斯定 (Augustine)
大大利用了圣西彼廉 (Cyprian)有关众人生来就在灵魂上带有
亚当的罪这主张,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圣奥斯定教导说,这
"原罪"从生来就在灵魂上;因此,所有人都必须让这原始缺'撼
靠接受洗礼的神印来重新塑造,而成为基督的肖像。"如果婴孩
不是受到蛇咬而中毒,又何必经过洗礼来把他们塑造成为死而
复活的基督的肖像? "(论罪的获得与赦免 On the Acquisition
and Remission of Sins 1 32,61)
关于"原罪"是怎样传下来的,圣奥斯定 (Augustine) 借
用了那个时代的一套哲学理论。在古人看来,显然,儿子的肉
体来源于父亲,那么,他的灵魂来自哪里?有的哲学家主张
那是一个前身存在再生(即投胎)的,有的主张是受孕或诞生
时受造的,有的主张是从父亲得来的。圣奥斯定认为最后一
种理论解释了亚当的罪如何传流到所有后代子孙身上:如果
在人类的繁衍中,父亲把他灵魂上或肉体上某些东西传流给
他的后代,那么,子孙就一定被遗传了父亲的负罪状态,能像
遗传他的人体结构一样。至于未领洗而死去的婴儿,其命运
如何?圣奥斯定得出了一个逻辑的结论:他们会受罚,只不
• 20 •
至2窍门'~:药品
过他相信这惩罚会轻一些,因为婴孩本人并未犯过足以遭致
惩罚的罪。这样,由于圣奥斯定的影响,圣西彼廉 (Cyprian)
有关婴孩洗礼的理解,便成了天主教洗礼神学中的重要部
分。
圣奥斯定 (Augustine) 是在五世纪初驳斥贝拉基 (Pe­
lagÎus) 学说的,但到五世纪来,婴儿洗礼己经普遍化了。大多数
孩童是在每年复活节庆典时受洗的,但也有些地方,是出生后就
领洗。领洗的正常年龄的改变使传统施行洗礼的习惯也发生了
变化,这样又导致了对洗礼的理解也有了变化。婴孩洗礼普遍化
所带来的影响,明显的是慕道期不存在了,因为婴儿还不到学习
道德和信仰生活的年纪。同样洗礼前的要理讲授也逐渐淡化了,
只是在洗礼仪式中加入了一些有关洗礼意义的讲解。不过驱魔
礼和傅油礼还保存了下来,因为尽管孩子并不明白这些仪式,人
们相信这并不影响这些仪式的实效。
可是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新约和早期教父都一致认
为,不单洗礼是必要的,信德为得救也是必要的。成人受洗
时,可以问他们相信什么。而实际上,每次成年人受洗,都要
询问他们有关信德的问题。可是婴儿显然不能由自己作出有
关信仰的答覆。于是便由担保人(代父母)以孩子的名义来回
答有关弃绝魔鬼和是否相信信经中各端道理的询问。结果,
领洗时须有"信德"的这个问题,就由洗礼的仪式来解决,即
由担保人表示和补充(承担)洗礼所必须的信德,至少直到孩
子能自己表自信德的年龄。如此,担保人(代父母)的职责有
了变化,不再是担保候洗人受洗前的信仰,而是监督儿童在
受洗后的信仰成长;他们有责任保证孩子长大后能够得到信
仰培育,及当一名好教友。
• 21 •
中世纪α'g 5-15 世纪')!ii督徒
λ门(毅)jl;
·六·中世纪(约 5-15 世纪)基督徒
入口(教)北
婴儿洗礼还引起了洗礼仪式的变化。在→至五世纪中叶
教父的鼎盛时期,洗礼仪式通常是领受洗礼的人站在水池
中,然后在他头上及全身倒水,但有时也使用全身没入水中
的洗礼方式。东方教会把全身浸、(没)入水中的洗礼方式沿
用下来。西方教会却渐渐以在婴儿头上倒(注)水三次的洗礼
方式取代了全身浸(没)入水中的方式 1。后来东方和西方教
会都采用取材于玛窦福音 28:19 的洗礼经文来施洗:在拉丁
教会是"我因父、及子、及圣神的名给你施洗东方希腊教
会是"天主的仆人(某某)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受洗"。
最后,婴儿洗礼,及主教不方便常常到教友村庄主持入
门(教)仪式,也引起了传统入门(教)仪式分拆成为几个不同
的进程。在教父时代,复活节礼仪之前的整个仪式都统称为
洗礼,它包括慕道期内各次的驱魔祈祷及为慕道者傅泊,并
在复活节守夜时下到水池中受洗,然后再一次由主教覆手傅
油,入门者就立即首次领受共融(圣体)圣事。东方教会,保留
了这"一体性"的入门(教)仪式,就在今天,甚至儿童加入东
方教会时,他们也在同一次礼仪中领受圣洗、傅油,以及首次
的共融(圣体)圣事。而西方教会却把水洗的仪式与施洗后再
1 西班牙教会在第六世纪为反对亚咯派,和强调只有一个天
主,而以浸洗一次或注洗一次的方式来施洗;而米兰教会则
把受洗者头部浸入水中三次来施洗。
• 22 •
至在宫门:fJJl: 涝品
一次由主教覆手傅油的仪式分开了,且连首次领受共融(圣
体)圣事也从入门(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在罗马教会,施洗后
再一次由主教给新领洗者覆手傅油的礼仪,就是所谓坚振圣
事。这样,中世纪的神学家在发展他们的洗礼神学时,所根据
的只是当时为婴孩授洗的做法罢了,而这婴孩洗礼的仪式却
是从以往基督徒成人入门(教)礼仪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而
已。
一至五世纪初的教父曾以丰富的创造力发展出一套细
致实惠的入门(教)仪式,同时,他们也以富有创造力的方法
来讲解洗礼的意义:他们引用新约圣经来说明他们的见解,
又从旧约圣经中发掘出入门(教)仪式的预象,他们推敲出一
些譬喻和类比的说法来描述领洗所带来的灵性变化,他们利
用希腊哲学来说明天主如何使这些神效发生。毫无疑议,并
非每个人都能同样深切地体验到版依和重生的效果,例如婴
儿领洗时,就感觉不到任何变化。然而教父们常相信圣经的
话是真理,所以既然圣经说圣洗能赦罪,那么,不管人们是否
能体验出来,事实就一定是这样:圣洗能赦罪。对于他们来
说,领洗时所发生的是客观事实,既是客观事实,就是事实,
不管它是否被主观体验到的,或体验不到的。由于加入教会
日益容易了,婴儿领洗己是常事,洗礼的切身体验也就越来
越淡化了。到了教父时代末期(第七世纪) ,富创造性的神学
时代结束了;五世纪后的作者,只是重覆过去教父们的教导,
并以此作为客观真理,就算满足了。
五世纪时,罗马城陷入日尔曼部落手中,日尔曼人向南
推进,深入罗马帝国,掠夺美土良田,搜刮各种战利品。入侵
者中有的是早期传教士归化了的基督徒,但也有很多是仍未
归化的,所以修道院委派了不少隐修士去劝化这些新殖民
• 23 •
中世纪(tîJ 5-15 世纪J基督徒
λ(7(.款)~
者,并把基督宗教带去他们的故乡。同大多数部落文化一样,
在整个部落中,任何事情都是由酋长作主;他的话就是法律,
他做什么,整个部族就跟着做什么。于是基督徒传教士常体
会到最恰当的就是直接向这些酋长去介绍罗马的基督宗教。
酋长们对罗马这古老帝国的所见所闻,印象颇深。罗马帝国
即使在衰败中,它的文明也远胜于他们的。出于仿效罗马人
的愿望,他们有时也乐于采纳更加文明的宗教:基督宗教。这
样,酋长们领洗了,全部族成百上千的人也跟着领洗了。他们
所用的入门(教)仪式,也就是当时传教的隐修士唯一熟知的
婴孩洗礼方式,是没有培育道德和信仰生活的慕道期的。只
有个别版依的人,情况才会稍好一些。
大多数接受这新宗教(基督宗教)的人并未实际体验到
入门(教)礼仪的效果,很多人甚至并不明白洗礼的含义,但
傅教修士们仍以最大的传教热情辛勤工作着,他们关心的
是:每一次洗礼,就有一个灵魂洗去了原罪,打上了基督的印
记,充满了圣神。圣经上这样说,过去教父们也这样说,因此,
这一定是真实无误的。传教士们献出了一生岁月,甚至献出
了生命,目的是使人得救,然而得救的意义却转移了:洗礼的
意义不再是使人从犯罪的生活中被拯救出来,而是从原罪中
获救,从其他罪过所招致的惩罚中获救;圣洗带给人的希望
只是死后的永生,因为它己不再标志着新道德生活的开始。
于是,在救赎和永生的名义下,传教的隐修士们继续施行这
入门(教)礼仪:水洗、傅油、送圣体;而所有这一切仪式,使用
的都是拉丁语一一版依者不明白的语言。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沿自早期教会的入门(教)仪式,
结果渐渐分裂形成不同的个别圣事仪式。在意大利各省,入
门(教)圣事(圣洗、坚振、圣体)是一年一次或两次(逾越节/
• 24 •
主,m,门:fj";洗iJJ
五旬节)由当地主教主持,然而其余大多数在农村的洗礼皆
由神父施行,而主教则在适当时候才到农村为那些新领洗者
施行傅油礼,肯定他们加入教会,即所谓"坚振礼"。住在城
内或城周的人可以带孩子到主教座堂来领受入门(教)圣事
(圣洗、坚振、圣体) ,然后回家;而住在偏远区域的人就在本
地圣堂领受洗礼,等到主教到访,才为往年复活节或五旬节
领洗的人施行坚振礼。这样水洗"就开始跟"傅油礼"分
开,即"圣洗"圣事与"坚振"圣事分开了。
大约在八世纪末叶,法兰克王查理曼大帝 (Charlema­
gne) 统一了他的帝国,占有今日法,德两国大部分地区;他派
人到罗马,索取罗马教会的圣事礼仪书,力图把国内的宗教
仪式统一起来。在罗马,过去为期颇长的人门(教)仪式现己
浓缩成为数星期的简短仪式:孩子在复活节前几周先接受数
次驱魔礼,然后在圣周六,在祝福洗礼用水和洗礼池后,把孩
子三次浸入水中施洗,同时宣认对天主圣三的信仰(三次问
信)。司锋在他们头上傅油,主教给他们覆手,再用圣油在新
受洗者前额划十宇圣号(傅油礼) ,随后受洗者立即在该复活
节守夜庆典中领受共融(圣体)圣事。查理曼颁布谕令,强行
要所有臣民都遵行这种入门(教)仪行。然而,由于在罗马礼
仪书中,领洗后的第二次傅油礼只限于由主教施行,他们也
只好采纳这罗马惯例,授洗后,由司锋傅油,再等主教造访时
为已受洗的人覆手并施行那第二次傅油礼,即"坚振"。可是
许多在西班牙的地方教会,这第二次傅油礼(坚振)仍由付洗
的司锋施行;到十三世纪末,其中一些西班牙地方教会才渐
渐遵照罗马的做法。后来,在西方,就只有米兰仍然保持洗礼
后的两次"傅油礼"都由司锋施行。米兰在保持自己的礼仪
习惯上当仁不让,认为他们的习惯可以上溯到四世纪的圣安
• 25 •
中世纪C绍 5-15 出tè)liI~徒
λ门C垂Viiú
博 (Ambrose) 时代,因此,跟罗马礼仪一样古远。
在欧洲其他地方,强行采用罗马习惯导致"洗礼"和
"坚振"越来越大的分离。传统训导视"洗礼"为得救所必须
的,而如今"洗礼"的意思是指司锋所施行的那部分礼仪而
已。因此,人们很少感到有需要让孩子再由主教傅油(领"坚
振")。当然,住在主教座堂所在城镇的父母,仍习惯让孩子在
举行周年入门(教)礼仪时,领受"坚振"。然而,住在乡间的
人由于交通不便,便往往要等好几年后,等到主教终于到访
时,才领坚振。
由于洗礼(入门圣事)通常每年施行一次,所以为有死亡
危险的婴孩,礼仪书也提供了一种简短的洗礼方式。自十一
世纪起,有的主教和地方教会会议注意到婴孩往往有突然夭
折的危险,于是开始敦促父母亲不要等待一年一度的复活节
施行入门圣事时才为婴孩施洗。十二世纪时,甚至提倡婴孩
在出生后立即受洗。到了十三世纪,很多教区已允许婴孩可
在年中任何时候受洗。最后在十四世纪,这新习惯有了法律
效力,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教和地方教会会议的法令,都要
求婴孩得在出生后一周内在任何地方受洗;因为只有这样,
才可以避免"婴孩在灵魂上负有原罪的情况下去世"的危
险。这样一来,洗礼就完全从复活节夜间(守夜)礼仪中消失
了。不过当晚礼仪仍然要祝福水和洗礼池,以备一年之用。至
于本来是慕道期的礼节和仪式,也被压缩成为施洗时在圣堂
门口举行的一些简短礼节;同时"洗礼"亦只要求代父母和
亲友到扬见证,不再在全体教友前举行。这样,把"洗礼"当
作一种紧急措施的最终影响,就是以危急时施洗用的"注水
式"取代了传统中通用的"浸水式"施洗;同时施洗时三次的
宣认信仰(三次问信)也被玛窦福音二十八章十九节耶稣基
• 26 •
主辛劳门'I1/t; 药品
督的话所取代,并从那时起..我因父、及子、及圣神给你授
洗"这句话便成为西方教会洗礼的标准经文。
在整个一至七世纪的教父时代,新领洗者立即领受共融
(圣体)圣事,才算完满地加入了教会,也是"入门(教)礼仪"的
完成。当婴儿洗礼成为常规以后,这惯例仍延续着,即使洗礼脱
离了复活节的夜间(守夜)礼仪,还让新受洗的婴孩立即领受共
融(圣体)圣事,直到中世纪末叶,这习惯才在西方教会逐渐消
失。其主要原因是对于感恩礼中的饼酒(圣体圣血)日渐有了所
谓"真实化" (realistic) 的解释。 831 年,一位叫帕斯盖·拉贝
(Paschase Radbert) 的隐修士发表了一篇神学著作,指出饼
和酒在祝圣时变成了基督的"真实"体血。有关"圣体"的这种
物理化解释到了十一世纪已经赢得广泛的认同,以致图尔的贝
伦加 (Berengar of Tours) 由于否认它而受到定罪。有些主教
由于婴儿不会把圣体吞咽下去,而开始怀疑给婴儿领受圣体是
否恰当,因此只允许婴儿领受祝圣的酒(圣血)。有些神父又担
心免不了会有一两滴圣血滴落地面而遭受亵渎,就开始给婴儿
领受没有祝圣的酒作为代替;结果十二世纪的神学家,如威
廉·香波 (William of Champeaux) 就极力反对这种以"酒"
代替"圣血"的做法,并引证若望福音 6: 53-56 说:为得永生
必须领受主基督的体和血。到了十三世纪,参与弥撒的平信徒
己很少领受共融(圣体)圣事,偶然只领受祝圣的面饼(圣体) ,
因为酒(圣血)有被泼泻的危险。加上当时对圣体的敬畏日益强
烈,很多人进而回避,不敢领受共融(圣体)圣事,这样给新领洗
婴儿送圣体就越来越少了;一直到了 1562 年,特利腾大公会议
(the Council of Trent) 宣布幼-童没有义务领受共融(圣体)圣
事,于是,婴孩领受共融(圣体)圣事的习惯才在西方教会完全
消失。
• 27 •
申世纪侈"9 5-15 世纪')!if督徒
λ门C数〕就J
在中世纪,基督徒入门(教)礼简化成为在婴儿出生后不
久施行的"水洗"和附属的驱魔礼、傅油礼(水洗之前和之
后) ,并没有主教的"坚振"和领受共融(圣体)圣事。到了十
-世纪,当基督宗教成为欧洲的唯一宗教后,成人受洗就更
加罕见了。只有在成年的犹太教徒或伊斯兰教徒要求版依基
督宗教的少数情况下,施洗礼仪才不得不为此作出适当的调
整,例如免除礼规中"受搅者要由代父(母)抱挽着"等的规
定,但基本上整个仪式都是当时的婴孩洗礼仪式,用在成人
身上而已。
• 28 •
中世纪(到 5-15 世纪J
洗后L神学
七·中世纪(约 5-15 世纪)
洗礼神学
当中世纪的神学家著书论述洗礼,并致力于理解洗礼的
神学意义时,他们所想到的礼仪就是上述中世纪的样子。虽
然圣经和教父都明确指出洗礼具有个人灵性上的效果,但中
世纪的施洗情况所给予的直接效果,并不是"自身体验"的
效果,而只是社会性的效果,即成为教会的成员而已。教父们
常把新约所描写的洗礼效果理解为"形上"的记述,而他们
也以"形上"的方式来解释洗礼如何产生他们所经验到的效
果,并为此作证。中世纪的学者仍然继续教父的传统,不过他
们使用的哲学词汇更多取自"亚里斯多德"而非"伯拉图"。
其中尤为敏锐的如多玛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1274) 等人,都极力把"形上"的理解和"经验"联系起来,但
是对其中不少人来说,圣事的"形上"的解释,眼宗教的"经
验"是没有联系的;他们认为圣事神学更多是逻辑的演绎和
推理。
从中世纪有关灵簿狱 Oirnbo) 的道理可以看出逻辑推理
如何导致"形上"的结论。圣奥斯定 (Augustine) 和其他一些
教父曾主张,婴孩未经领洗而去世会陷于永罚。早期的经院
(士林)学者,如坎特伯雷的圣安·瑟莫 (Anselm of Canter-
bury+1109) 则认为,这主张与"圣洗为得救是必要的"这信
念在逻辑上是吻合的,但与"天主是无限仁慈的"这信仰就
似乎相抵触了:因为慈爱的天主又怎能让无辜的人去为自己
所未犯过的罪而受痛苦折磨呢?合理的答案当然是"天主
• 29 •
圭a门也洗iL
不会这样作"但为求与"未领洗婴孩不可能升天堂"的观念
吻合和合逻辑,圣安瑟莫提出了一个能够协调这两种观点的
说法:没有领洗的婴孩不能升天堂,但也不会下地狱受痛苦,
他们唯一的惩罚是永远不能享见天主,除此之外,他们处于
自然的幸福之中;对这些几乎无罪的婴孩来说,最合逻辑的
去处就是天堂外、靠近天堂边缘之处(拉丁语就是 in limbo,
灵簿狱因此得名)。这跟"原罪"的概念一样,是以一个"可
以"的答案去解答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已。
中世纪雏形的学派和大学在欧洲创建之时,研究圣事的
圣职人员和学者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尚欠系统,往往论题是单
一的,论著是短小的。直到十二世纪初叶,才由伯多禄·亚培
拉 (Peter Abelard+1142) 较有系统地把哲学问题和神学问
题整理出来,同时把圣经和教父的引文排列在每个专题的两
旁。由这一方法产生出彼得·龙巴弟 (Peter Lombard+
1160) 的《论题集成 Sentences)这类的书籍,士林学者们得以
用更合逻辑和更有条理的方式去探索神学问题。例如,在圣
事部分,他们就不能不处理以下的问题:圣事是什么?圣事
有多少?圣事有什么效果?谁是适宜的(职务)施行人和领
受人等等。对这些问题,不是所有士林学者都有相同的答案,
不过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而且在十
二世纪中期和十三世纪初叶,推出了一些胜过前人和更有成
效的理论和答案。这些方法、理论和答案被更多的思想家采
纳以后,形成了一个哲学总体架构;士林神学家们探讨圣事
和其他问题时,都离不开这个架构。
举例来说,用"质"和"形"来给圣事下定义已成了惯
例"质"和"形"即是礼仪中使用的物质或姿势,以及规定
的经文用语和它们的含义。十二世纪的彼得·龙巴弟 (Peter
• 30 •
主窍门也洗夜,
Lombard) 给洗礼下的定义是"把身体浸入水中或外表的
洗浴,并配合规定的经文"(论题集成 Sentences 町, 3) 。又如
十三世纪的休格·圣维克多 (Hugh of St.Victor+ 1141) 的
定义是经天主的话祝圣的水,用以洗除罪恶"(论圣事 On
the Sacraments n.6.2) 。这定义说明了洗礼的象征行动(中
世纪的洗礼方式是"水洗"而已) ,如何影响了洗礼神学的思
维:洗礼是洗净灵魂上的罪污。
可是,外表的洗净如何能产生内在的效果呢?这要从
"圣事与实物 "(Sacramentum et res) 得出答案。"圣事与
实物"首先是为了说明基督在感恩(圣体)圣事内的真实临在
而提出的,其后由巴黎大学两位教授一一奥克塞的威廉
(William of Auxerre) 和奥维纽的威廉 (Wi1liam of Auve-
rgne)一一应用于洗礼和其他圣事上。到了十三世纪中叶,当
多玛斯·亚奎纳 (Thomas Aquinas) 就读于巴黎大学时,有
关洗礼所应研讨的神学问题,已经拟定;而有关这些问题的
主要"形上概念也已经设定了。虽然,多玛斯·亚奎纳的
著作在多方面都是杰出的,但他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使用
的概念,仍只是当时的典型。多玛斯·亚奎纳跟大多数中世
纪的人一样,在婴孩时代受洗,因此,他神学思想背后的经验
是来自他的社会经验,亦即是他成年后的宗教体验,和他在
基督徒社会中生活的经验。跟当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多玛
斯·亚奎纳是运用亚里斯多德的形上学来发表他对"经
验"、"圣经"和"教父传统"的真知灼见。
多玛斯·亚奎纳 (Thomas Aquinas) 把圣事理解为基督
传给教会的一些象征行动;天主通过这些象征行动分施给众
人(无论个人或团体)所有为成圣和得救所必须的一切。为
此,圣事是恩宠的工具因 ünstrumental causes ),天主藉此
• 31 •
申世纪C绍 5-15 世纪J
洗iJ..J神学
为个人或为整个教会的益处而行动。圣洗、坚振、共融(圣
体)、忏悔和终傅(病人傅油)是"个人加入教会"、"得神力
坚定"、"与教会共融"、"获得领洗后所犯诸罪的赦免并
"准备与天主见面"的"途径"。圣秩和婚姻圣事则是天主保
证其他圣事得以"继续施行以及保证将来能有人"领受
圣事"而采用的途径"。多玛斯·亚奎纳圣事神学的基本纲
要,是一个简单的体系,密切地配合教会的七件圣事在中世
纪基督徒社会中所发挥的效用(或理想中该发挥的效用)。
洗礼既是进入基督徒人生的第一步,通常是为婴孩举行
的一项礼仪行为;然而,多玛斯·亚奎纳 (Thomas Aquinas)
也从新约得知这基督宗教的入门(教)礼,也可为成年人施
行。他认为这圣事必要的"质"是"注水"或"没入水里必
要的"形"是诵念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你付洗"。
如果欠缺"质"或"形"其中一项,便是欠缺部分必要的圣事
标记,因而不能成为有效洗礼。通常洗礼还包括驱魔和傅油,
以及其他象征行动,不过它们并非洗礼的必要部分,因为给
一个有死亡危险的人施洗时,是可以省去这些部分的。司祭
(锋)通常是洗礼的施行人,但由于洗礼是基督的,而不是施
行人的(无论谁施洗,都是基督亲自施洗) ,所以在危急情况
下,有领洗的需要时,就算平信徒也可以给人施洗(非信友也
可按基督或教会的意愿为人施洗)。
圣洗为得救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基督的旨意,也因为不
领洗就不能领受其他圣事。多玛斯·阿奎纳 (Thomas Aqui-
nas) 接受"儿童应尽早领受洗礼以涤除原罪"的主张,但他
也相信成年人应先接受信仰培育,等到复活节才受洗;这些
慕道者即使未能领洗而死亡,也可以因为有领洗的意愿而获
救,而且他们既接受了主基督的喜讯,就经验了一种心灵的
• 32 •
主窃门磁:洗品
洗礼、内心的忏悔,而这样的版依只能是来自天主的。多玛
斯·亚奎纳跟教父们一样,把殉道也视为一种洗礼,而且是
"最卓越"的洗礼,因为殉道者真正地效法了基督的死亡与
复活。
多玛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大量借用了圣奥斯
定 (Augustine) 的圣事神学理论(大多数士林学者均如此) ,
包括"原罪"的主张和"圣事神印"的概念。然而,他注意到
圣奥斯定使用"圣事" (Sacrament) 一词时,可作多种解释,
既可指圣事礼仪本身,又可指圣事的神印,即该圣事礼仪的
首项神效。早期的士林学者已经作出了区分,在讲论圣事礼
仪时,用"纯圣事标记 "(sacramentum Tantum) 的说法;在
讲论神印时,用"圣事(标记)与实物(恩宠)" (sacramentum
et res) 的说法;在讲论领受的恩宠时,则用"纯实物(恩宠)"
(res tantum) 的说法。正如多玛斯·阿奎纳所见,人体验到
洗礼的恩宠,是由于获得了神印,而人获得神印,是由于接受
了圣事礼仪的施行。换句话说,圣事礼仪是神印的因由,而神
印是恩宠的因由,天主则是一切效果的最终因由。
多玛斯 ι 亚奎纳 (Thomas Aquinas) 的看法,跟圣奥斯
定 (Augustine) 的看法一样,洗礼有双重效果。圣洗礼仪在领
受者的灵魂产生了一个圣事实物 (Sacramental reality) ,就
是神印 (Sacramental character) 或基督的?肖像 "(image
of Christ) ,通常称之为"圣事神印"。这是内在"肖似基督"
(configuration to Christ) ,消除了原罪和其他罪恶(如领洗
者为成人的话)所带来的扭曲。但是"肖像" (image) 、"神
印" (character)或"肖似" (configuration) 一类的隐喻,都
应该理解为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也就是说应该理解为
人灵魂上或心灵上所起的变化。有关人的"心灵"(灵魂) ,多
• 33 •
中世纪α由 5-15 世纪J
涝见神学
玛斯·亚奎纳的看法,跟亚里斯多德的看法一样,人的心灵
(灵魂)基本上是 "λ" 内在能力的泉源:如生活的能力、思想
的能力、感觉的能力等等,都是每个人具有的力量或能力。因
此,圣洗赋予人的,是一组新的心灵(灵性)能力,而圣洗的
"神印"就是基督徒从天主获得的一组"典范"的"能力
使人超越其本性的能力之上。这是基督藉"降生成人"而为
人类挣来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什么呢?第一种是挺抗诱惑、避免犯罪
的"能力" , l!P 由亚当失去的,而基督再以无罪的生活所恢复
的"能力"。圣人们的生活也显示他们有这种能力。另一种是
向唯一真天主奉献完美崇拜的"能力即按照天主的旨意
而生活,并在礼仪中把自己奉献给天主。多玛斯·阿奎纳
(Thomas Aql.iinas) 推论说,以色列人也有过近似的"能
力"因为他们遵照梅瑟法律而生活,并在圣殿中向天主献
祭;然而,基督是首位和唯一完全按照天父旨意生活的人,只
有基督一人,通过他的受苦和死于十字架上,向天父奉献了
完美的祭献,在这奉献中,他同时是司祭又是祭品;同样,基
督徒也有"能力"去遵循基督完美的爱的法律而生活,也有
"能力"在感恩礼中把自己跟基督完美无缺的祭献结合为
。
但以上所说的并非仅有的"能力"。最基本的"能力"是
信、望、爱的能力(士林学派称为"德行勺。即"相信"天主的
启示、"寄望"于他的许诺、"爱"她在万有之上。另外还有一
些特别的"能力"(传统称为圣神七恩) ,就是上智、聪明、超
见、刚毅、明达、孝爱和敬畏上主。还有其他的"能力而多
玛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认为?每当人做出常人做
不到的事,做超出自己本性力量或能力的事时,他们就显然
• 34 •
主窍门Ij}g;洗晶
具有这些特殊的"能力"。他又如何知道基督徒具有这些能
力呢?答案是:基督徒在运用这些"能力"时使用"就说
明"具有"。同样,基督徒为何不能领受第二次洗礼呢?因为
一经领洗,获得了洗礼的神印,就具有以上这些"能力再
领洗也不会带来新的或不同的"能力"。
不过,具有以上这些"能力"是一回事,运用这些"能
力"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多玛斯·亚奎纳 (Thomas Aqui-
nas) 区分了洗礼的第一效果,即洗礼神印一一-基督徒的
"一组超性能力"(德行) ,和第二效果,即这些"能力"(德
行)的运用(修炼) ,一般称为"圣宠"。天主的"工作"是赐给
人这些"能力"但为了运用这些"能力"人必须"合作
使用人本性的"能力"去配合主赐的"能力"(正如士林学者
所说,恩宠建立在本性之上)。多玛斯·亚奎纳从经验和观察
深知:领洗并未消除诱惑,只是赐人抵御诱惑的"能力"(力
量) ;领洗也未曾根除犯罪的倾向,只是给人超于本性的行善
"能力"(力量)。因此,人必须准备好与天主的恩宠合作,尽
自己的力量去度正直的,而最终成圣的生活。人越能合作,越
获得更多圣宠;越获得更多圣宠,就越构成愿意进一步合作。
人的得救是人和天主合作的事业,是成义和成圣的历程。在
这历程中,天主不断赐给人"能力"去度正义的生活,然后是
成圣的生活,最终是死后与主永远结合。就多玛斯·阿奎纳
所见,这一历程的开始就是领受"圣洗众人莫不相同。
有关"信德"又如何呢?信德在这历程中,以及在受洗时有
何作用呢?多玛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通常所称为"信
德"就是那倾注在人身上的能力或德行,使人诚心相信天主所启
示的一切。既然信德的恩典是在领洗时获得的,受洗者预先并没
有。这对婴儿来说自然是如此,但对于要求领洗的成年人呢?多
• 35 •
中世纪(到 5一 15 世纪J
洗i&神学
玛斯·阿奎纳推论说:他们对天主有本性的信仰或信任,这是本
性的能力(德行) ,超性的能力(德行)建基于其上,而只有受洗时
/后,才能有超性的信德。但是"信德"一词,多玛斯·亚奎纳有
时也用来指基督徒的信仰,而婴儿在领洗时,是不可能具有的。但
是他说领洗的成年人,则必须先有正确的信伸。为此,成年人必须
先接受信仰培育,也正因此,圣经和教父都谈到成人领洗前必须
宣认信仰,或者背诵信经。至于婴儿洗礼,有关所必须的信仰和基
督宗教的真理培育,就由代父母来补充(承担),并最终也由孩子
所要加入的教会团体来补充(承担)。因此,洗礼从两方面来说都
是"信德的圣事在接受洗礼神印的同时,领受了天主所赐"信
德"的恩典;另一方面,洗礼又宣示代父母和教会共有的信德→一
相信救恩透泣洗礼而从基督获得。
对于多玛斯·亚奎纳 (Thomas Aquinas) 来说,洗礼是
灵性的重生,是与基督的结合。这"重生"是隐而不见,发生
在受洗婴儿灵魂上的事,只有在日后的生活中才逐渐显露出
来。"与基督的结合"也是"形上"的,通过接受统称为"洗
礼神印"的"灵性能力"而实现。诚如保禄所说,受洗是"参
与主的死亡与复活这"参与"也是"形上"的,靠天主在人
灵魂上的行动而成就的。洗礼使基督徒藉领受其他圣事所分
施的恩宠,度得救的生活而不断参与基督的救赎。
多玛斯·亚奎纳(Thomas Aquinas) 的圣事神学在很多方
面都是广泛而精深的综合。它深入到基督徒生活的本质,客观合
理地归纳了当时教会的做法、圣经和教父的教导,以及亚里斯多
德的细腻哲学。但它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综合,故此,许多晚于
多玛斯·亚奎纳的其他神学家,也宁愿建立自己的体系。
例如在随后的十三世纪,若翰·董·思高 (John Duns Sco-
tus+1308)发展了另一个综合,不再把圣事解释为圣宠的工具因,
• 36 •
至在却门槛:洗品
而是教会施行的"象征行动天主藉此机缘把"恩宠"直接赐予
领受圣事的人。这"行动"与"恩宠"之间的联系是基于天主的
气午诺"当教会施行这些"行动"时,天主就会赋予"恩宠"。他
不接受多玛斯·亚奎纳(Thomas Aquinas) 的见解:圣事的神印
就是一组超性能力,这些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活跃出来。反之,他
按字义来采纳教父的主张,认为神印是天主在人灵魂上所作的印
记,给受洗的人盖上基督的标志,表示他己成为教会的一员。这印
记的存在不可能从圣经上得到推论和证实,却符合很多教父的教
导,故此,他因为尊重天主教会圣传的权威,遂接受"圣事神印"
的教导。
十四世纪的威兼·奥卡姆 (William of Ockham) 接纳了若
翰·董·思高 (John Duns Scotus) 的主张圣事"最好理解为
分施恩宠的标记。但他坚持圣洗的所有效果,包括罪赦在内,都不
可用哲学论证。洗礼代表的只是"用水施洗"的仪式,其"真实发
生的事情"只有透过教会的权威教导而得知。
在十三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多玛斯·亚奎纳 (Thomas
Aquinas) 所建立的圣事神学,虽然在理智上是颇有生命力
的,但也是脆弱的。随着中世纪文化的衰微,对洗礼的"形上
理解"趋势也衰退了,代之而兴起的是一种"法术性"的理解
倾向。从神学上来说,这是不可取的,然而在一般大众的心目
中,事情确是如此,而且,神学家也只是众人中的一群而已。
于是,婴儿洗礼也越来越被看作一种在婴儿灵魂上发生的神
秘事件;既是圣经、教父和教会的教导,人也必须予以相信。
虽然洗礼仍然具有社会效果(例如使人成为教会的一员) .和
法律效果(例如使人可以领受其他圣事) ,但它的神效却是绝
对超性的,不再具有任何"经验上"的效果。今日,无论是基
督教或天主教的基督徒,都承认这是当时的既成事实。
• 37 •
5专政皮革时付C到 16 世纪J
及待事YD曹大公会议(1545-1563)
m洗祀摊学及其影跚
八·宗教改革对代(约 16 世纪)
及特利栋大公会议( 1545-1563)
伪洗礼神学及其影响
基督教徒(改革宗)并不排斥洗礼,但却不接受按他们所
理解的天主教的洗礼神学。随着早期改革者的出现,基于他
们对基督宗教的意义和教会本质的不同理解,遂兴起了各种
各样有关洗礼的不同主张。并且,正如前面指出的,他们都引
用圣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恰如天主教会其后在特利腾大公
会议里的做法一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546) 在婴儿时期已领洗,
他虽然曾十分努力去度圣德的生活,但总认为自己在天主眼
中仍旧是个罪人。天主教的圣洗和忏悔圣事似乎在他身上没
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本来是赦罪的,但不知如何却未曾除去
他的罪恶感。直到他在 1513 年得到内心的版依以后,马丁路
德终于感受到天主真实宽赦了他;这次体验播下了他圣事神
学的种子。
马丁路德 (Matin Luther) 跟士林神学的第一个争论集
中在大赦和忏悔圣事上;就在他被罗马天主教会绝罚以后,
他便极力重新反思整套基督徒神学,包括圣事神学在内。马
丁路德认为,能够说明基督徒生活意义的核心概念是"恩
宠"和"信德"。天主因基督的圣死,仁慈地宽恕了人类的罪,
人靠坚定的"信德"就能确认这种宽恕,且能体验到天主救
赎的"恩宠从而信赖天主在人死后所给予的怜悯。圣事因
• 38 •
至1tì叮槛:洗i/.;
而是天主"恩宠"的"标记但并非有"实效"的(至少在
生活变化方面来说) ,除非人因"信德"而自觉地、有意地接
受这"恩宠"。换言之信德"是开启圣事所赐"恩宠"的钥
匙。但马丁路德的"信德"和"恩宠"的含义跟后期的士林学
者不同。为马丁路德来说信德"并非理智上的信服,也非
一系列具体的信条,而是"全心相信天主和袍的爱"。"恩
宠"并非一股注入灵魂的形上洪流,而是"主爱的超凡体
现甚至可感受到天主的临在,袍的力量和袍的怜悯。
人可否拥有天主的"恩宠"而不察觉?马丁路德 (Mar­
tin Luther) 认为这是可能的,而且他的生活也证实了这一
点。马丁路德在婴孩时就接受了"恩宠但只有当他默想保
禄致罗马人书时,他的信德才被唤醒,而意识到自己的"信
德"。婴孩领洗无异于领受共融(圣体)圣事而不知道是主的
体血:人可以接受标记所代表的事物,就算人没有确认这事
物所须要的"信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藉助于圣奥斯定 (Augusti­
ne) 的一段言论来阐明圣洗如何发生效用:使洗礼有效的并
不单是水洗的行动,而是水与上主的话结合使之生效。圣奥
斯定说过如果拿掉了上主的话,水只不过是水而已。只有
水与上主的话结合时,才能成为圣事…...如果不是藉助上主
的话的作用,水怎能得到这种洗涤肉体和洁净灵魂的崇高能
力?而且并不是单靠诵念上主的话,而是要相信上主的话"
(论若望福音 On the Gospel of John 80,3) 。因此,使洗礼成
为"施恩的圣事"是上主的话,不能只理解为施行洗礼的经
文,而应理解为基督的许诺, ÐP: "信而受洗的人必能得救"。
既然上主许下了"洗礼"可以带来救恩,那一定是真的。要使
洗礼在人生活中起到效用,就一定要相信上主的话。
• 39 •
写专!1Kë!l.革时代C却 16 世纪J
及待事'lJß曹大公会议(1545-1563)
的洗iú神学及真影响
士林学者的教导是洗礼除去灵魂上的一切罪污,马丁路
德 (Martin Luther) 却认为这说法,无论是对照经验或对照
圣经都不真实。人似乎并不因为领了洗而少了罪过,且保禄
致格林多人的书信可证实初期教会也有同样的看法。还有,
圣经说的洗礼并非除掉罪过而是赦免罪过。洗礼带给基督徒
的并非"无罪的灵魂而是"天主的宽恕"。一经领洗,人就
得到了天主宽恕他们的保证,尽管他们仍未能避免犯罪。他
们在自己眼中是罪人,但是洗礼向他们保证了在天主眼中,
他们已得到了宽恕。当他们因"信德"而接受天主赦罪的
"恩宠"时,他们心中自知在天主眼中已经成义了。
重洗派 (Anabaptists) 将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的
"成义论"推向极端。基于新约圣经只提到成人洗礼,而且每
次施洗前都要求宣认信仰,故此,他们认为婴儿洗礼只是罗
马教会的发明,根本不是洗礼。按照他们的意见,教会并非受
命作"罪人的教会而是作"得救者的教会人并不是生
来就进入"得救者的教会而是靠信仰的抉择而进入这
"得救者的教会"。而且按照他们所看到的圣经依据,这抉择
是要在领洗之前而非领洗之后作出的。另外,倒(注)水式的
洗礼也没有圣经依据,因此,只有完全没入水中的施洗,他们
才承认是有效的洗礼。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接受洗礼应该是浸洗式的主
张,但他并不附和婴儿洗礼无价值的论调。他在〈重要要理〉
(Large Catechism 1V , 53) 一书中写道"洗礼虽然未有‘信
德',也属有效,因为我的信德并不构成洗礼,而是接受洗礼。"
但是他在某些其他著作中,也承认了两难的困境:如果"信
德"为得救确是必要的,那么,倘若己受洗的婴儿在尚未懂得
宣认"信德"时死去,便不能得救了吗?马丁路德最终得出
• 40 •
至毒者门HM":洗就J
结论..信德"跟"恩宠"一样,都是受洗时由天主赐予的,然
而是潜伏着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才逐渐显露出来。
约翰·加尔文 (John Calvin+1564) 以完全不同的方法
来设想洗礼的功用,来避开了这个难题。他理解保禄有关
"预定"(罗 8:28-34) 的言论,是说天主拯救袍所预先拣选
的人,于是结论说:救恩是圣神的直接工作,给人"信德使
人"成义"。所以,如果一个儿童属于预选者之中,不管他是
否领洗,也已得救;反之,如果他未列入预选者之中,则洗礼
也无法拯救他。
但是哪些人是预选者呢?除了天主之外。毕竟无人知
晓,因为外表上公义正直的人,私下里可能是罪人。不过,圣
经说得很清楚,人除非靠圣神的力量,否则不能宣认耶稣是
主(参阅格前 12:3) ,因而公开宣认信德可看作是"被拣选"
的良好"指示还有另外的有力指示,就是:善度道德生活,
和真心畏惧天主公义的审判。因此约翰·加尔文 (John
Calvin) 的神学使他不能容忍在罗马教会中所见到的那种道
德败坏的现象。道德败坏是遭受永罚的征兆,不管他领过洗
没有。
洗礼并不是得救的因由,而是得救的标记。对于领洗的
成年人,及对于让孩子领洗的父母,那是他们信德的标记,相
信天主已经赐给了他们怜悯和恩宠;洗礼是见证这~个恩赐的
方法,也是接纳儿童加入教会,加强他们信仰的途径,且是使
这些孩子有别于非信徒的孩子的标志。
因此,洗礼在人身上确有实效,但只是标记的效用。洗礼
标志着领了洗的人已在预选者之列,尽管洗礼并非一个不能
错的标记。洗礼又标志着他们渴望事奉天主,并希望靠袍的
恩宠而获救。洗礼作为标记,因而是"信德"的因由,因为对
• 41 •
宗墨'V:iJi.革时代C却 16 世纪J
及待我j路大2}会议(1545-1563)
á5J洗i/.;神学及其影崎
于那些目睹洗礼的人,或是对于回忆自己受洗经历的人,洗
礼都可以作为一种经常的提示,提醒他们在天主眼中已经洗
去了一切的罪咎。用约翰·加尔文 (John Calvin) 的说法:
"天主赐给我们洗礼,作为净化我们的象征和证据·…..它像
一张已经签名作实的法律文件,天主藉它向我们保证我们的
罪咎己全部清除、抹掉了,不会在袍眼中再出现;袖不再记忆
我们的罪咎,也不会给我们定罪"(基督教原理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N,15,1) 。
吴利希·慈运理 (Ulrich Zwingli+1531)赞同洗礼并不
是救赎的不能错的标记,因为他实在见得太多生活上没有得
救表现的人了。但他并不赞同洗礼对受过洗的人会有什么功
效。洗礼只是信德的标记,标志着领受圣事的人有了信仰,但
洗礼并不是以后产生"信德"的因由。在吴利希·慈运理看
来信德"和"恩宠"都是天主随意施舍给人了,圣神可以
在人心中、在思想里直接行动,而不需要藉任何仪式作为工
具。然而,吴利希·慈运理认为洗礼,即使是婴儿洗礼,都是
完全准许的,因为洗礼象征天主如何洗除了罪咎,也表明
"基督徒追随耶稣的死亡和复活"的信仰。
天主教会对这些改革派(基督教)的理论,没有即时作出
反应,但一旦作出,就是决定性的。 1545 年开始了特利腾大公
会议,主教们首先研究了圣经的问题,因为改革派常是依靠
圣经的权威来抗衡教会圣统的权威。然后,在直接讨论圣事
和洗礼之前,他们发表了天主教会对"原罪"和"成义"的正
式立场。由于这些典章(法令)已经陈述了天主教有关洗礼神
学的许多内容,所以主教们就没有单独发布有关洗礼的声
明,而只是列举和谴责了他们认为属于异端的马丁路德
(Martin Luthor)、约翰·加尔文 (John Calvin) 等人的主
.42 •
主毒草门Hf:洗就j
张。
以下都是其中被判为异端的思想: 1二罗马教会没有训导
有关的洗礼的正确信理 ;2、洗礼为得救不是必要的 ;3、异端
者所施行的洗礼均属无效 ;4、受过洗的人并不因犯罪而失去
天主的恩宠,而是由于缺乏信德而失去 ;5、领了洗的人更应
该昕从自己的良心,而不是教会的法律 ;6、洗礼的恩宠能遮
掩领洗后所犯的罪,故只要重申洗礼的信德,便可获得天主
的宽恕; 7,-凡否认了信仰的人,都必须重新领洗 ;8、婴孩不该
领洗 ;9、不应强制儿童过基督徒生活等(请参阅《天主教会训
导文献选集}DS,no.1614-1627).
这一系列提纲草领的典章法令所谴责的一些主张,肯定
正是各改革派的主张,但是这些信理规条和作为序言的法
令,并没有击中改革派攻击圣事的要害,即中世纪的礼仪在
大多数人身上,已不再具有"经验上"的效力。婴孩洗礼对孩
子将来的生活方式影响甚微;跟改革派心目中所承认的,从
罪恶中获得真正的救赎毫不沾边;即使不在理论上,至少在
实行上,洗礼变成了圣事法术。本来应该是洗除无形的、遗传
下来的罪,但是从基督徒有时的所作所为看来,洗礼并没有
除掉任何罪过。的确,洗礼是基督所建立的;这一点,改革者
无不公认。然而,基督建立洗礼的用意何在呢?改革派的种
种礼仪革新和阐释,都是企图以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们时代都
有意义的解释,来回答这问题。
对于聚集在特利腾大公会议的主教们来说,这是另外一
条完全陌生的神学思路,对于改革派所持结论后面的真正推
理过程,他们一概不知。他们所见的是改革派的许多论调,明
显地跟以往大公会议和神学家们的教导相抵触,因此不能不
把改革派的许多论调定为异端学说。改革派在一些问题上所
• 43 •
写专墨f(at革时代已到 16 世纪J
及待手Y&曹大公会议。545-1563)
的洗品神学及其影膊
持的论调,例如:领洗和成为教会一员的意义何在?洗除原
罪、接受主基督的印记有何作用?成义和步入成圣的道路意
味着什么?都跟整个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理解完全背道而驰。
既然如此,这些新思潮就只能是错误的,必须加以驳斥。
但是,具有改革思想的主教们,也老实承认改革派也不
是毫无道理的。虽然天主教神学不能更改,但教会本身却需
要变革。在天主教人士中,包捂圣职人员在内,太多人的生活
似乎并没有受到洗礼的影响。为此,大公会议着手进行一连
串的改革。可是大公会议的实际改革,大部分都不涉及圣洗
圣事。改革的大部分内容是主教们责令圣职人员厉行革新,
希望有一个好的领导层以促成一个更好的教会。他们坚持中
世纪的做法:强调要在领洗后进行基督徒培育,而没有强调
要在领洗以前进行;他们并且寄望圣职人员能给信徒进行信
仰培育。为了保证天主教徒能够获得天主教最基本的教义知
识,大公会议颁布了自己的教理书:{罗马教理机提出了所有
天主教徒必须坚守的信条纲要。
这种基督徒的培育方法,先后在欧洲及北美洲的殖民地
都行之有效,至少可以媲美改革派。但是当罗马教会派出传
教士到其他洲陆去传教时,它的成效就值得怀疑了。正如罗
马帝国衰亡以后,隐修士们纷纷走出隐修院涌向北欧去宣传
福音那样,特利腾大公会议后天主教传教士们也冒着生命危
险把信仰带给新发现的教外人。所谓"带来信仰"就是首先
带来洗礼,因为在那时代,人们相信圣洗圣事"按其本身的
运作产生功效 "(ex opere operato) 而带来救恩,所以,首要
的目标是尽力从地狱的烈火中多拯救灵魂。在中美和南美
洲,即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天主教国家所占据的地区,成千
上万的土著几乎或完全未经培育就领洗,同样,大批大批未
• 44 •
至窃门槛:洗后L
经培育的人也先后在亚洲和非洲领洗。当时在印度传教的耶
稣会士方济·沙勿略 (Francis Xavier)曾经报道,他仅在
1543 年的十二月就为一万人授洗。他这种不遗余力地作风,
受到了人们争相仿效。这样的洗礼跟早期教会洗礼必经慕道
期培育的做法,实在是大相运庭。但在当时还有谁会记起慕
道期呢?传教士关心的只是人们昕到基督的福音,并透过洗
礼而得救;至于领洗的人对基督的认识有多少,和他们的版
依是否正确或只是一时的热情,他们后来的生活模样又是否
相称于基督徒的身份等问题,则甚少加以反省。
• 45 •
十古世纪至梵二会议
灭主政会对洗品的皮省
九·十七世纪至梵二会议
天主教会对洗礼筒反省
特利腾会议后的天主教会采用了中世纪的洗礼形式作
为标准模式,把中世纪的洗礼神学当作定论。在反改革的时
期过后,天主教会的洗礼神学并无重要发展,只有一项次要
的发展。这项次要的发展是有关"愿洗"方面。教父和士林学
者都曾提及"愿洗用来表示对领洗的渴望。但是,当时一
些天主教神学家发现世界之广,远非"基督徒的欧洲"可比
之后,便开始从广义角度来理解这"愿洗"。人们反省到人只
因为没有听过基督的福音而要遭受永罚,这似乎有所不公。
尤其是当人们知道,非基督徒并不都是野蛮的偶像崇拜者,
而他们的宗教操守有时和基督宗教的道德标准是不相伯仲
的,人们就觉得仁慈的天主决不可能对他们施加这样可怕的
惩罚。
这样愿洗"逐渐地有了新的含义,开始指"度善良正
直生活"的愿望,或者更好说像基督徒一样生活"的愿望。
这种愿望之所以未能实现,不是由于个人的过失,而是由于
教会未能把福音和圣事传到它尚未知晓的地方。有些神学家
假定:这种人不可能被拒于天堂门外,因为如果他们有机会
领洗的话,他们一定会领了洗。有的甚至提出:天主会在他们
死后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接受基督的福音。这对于中世
纪以"洗礼"为至上的做法(习惯)和概念(洗礼为得救是必
要的) ,无异于在其保护外壳上,戳出了第一条裂缝。
在二十世纪多元化的发展中,天主教徒对其他基督教徒·
• 46 •
至且窍门:m:药品
(改革宗)有更多的了解。当他们听说漫信会不给婴儿施行洗
礼,他们会感到惊奇。由于"大公运动"声势日益高涨,天主
教神学家们开始研究他们的基督教(改革宗)对手,目的不是
在于驳倒他们,而是为了昕取他们的言论。天主教神学家发
现尚有其他洗礼神学,虽然其结论未必能得到天主教会的赞
同,但也有其圣经和哲学基础。
二十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学者们关于洗礼神学的争
论,使得天主教和改革宗两方的神学家更加细心地覆查了圣
经和历史资料,天主教学者不得不承认,新约明确提到的只
是成人洗礼,而倾向于成人洗礼的基督教(改革宗)也不得不
承认婴儿洗礼的有力依据,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二世纪。天
主教神学复兴了圣经研究,除了给婴儿洗礼的争论火上加油
外,还有其他影响。天主教神学家突然地体会了不少问题,
如:最早的基督徒团体的洗礼习惯,跟现时天主教会的做法
有很大差别;早期基督徒洗礼眼当时犹太洗礼习惯有着密切
的联系;基督盼咐去给各民族授洗的话也许并不是基督亲口
说的,尽管圣经是这样记载。他们还发现新约中的洗礼神学
有别于土林学派的洗礼神学,以及保禄对洗礼的理解,比天
主教会惯常的理解更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历史研究也同样产生了惊人的成就。天主教学者发现在
教父时代,基督徒洗礼是寓意丰富的个人和团体经验,又发
现当时洗礼的施行人施洗时并没有诵念洗礼经文,而是以三
次问信的方式来浸洗,而且当时的成年基督徒须慕道多年才
获准领洗,而慕道期是严格的品德和信仰训练期。学者们又
承认,在教父时代,婴儿洗礼并没有标准的惯例,并且只是在
圣奥斯定 (Augustine) 的原罪论被接纳为信条后,婴儿洗礼
才成了常规;同时,甚至到了中世纪初期,天主教婴儿在入门
• 47 •
十t世纪至失f二会议
王王差宫会对涝品的皮省
(教)礼中领洗的同时,领坚振,和领受共融(圣体)圣事;这入
门(教)礼通常是一年才举行一次或两次(逾越节、五旬节)。
至于出生后就即领洗,是相对晚近的发展。学者们看到了一
些过去从未发现的问题,例如像灵簿狱这类的思想并非形上
的实体,而只是一种神学解释;甚至多玛斯·亚奎纳 (Tho­
mas Aquinas) 的洗礼神学,有时候竟然把中世纪的做法,过
分地推崇到了永恒真理的地步。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大部分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学者们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上向主教们提出了建议,力
劝主教们降低以士林神学的方式来解释洗礼,而改用圣经的
措词来讲解洗礼圣事。主教们采纳了这建议,引用保禄的说
法写道:经过洗礼,人们"投身于基督的逾越奥迹,跟袍同
死、跟她同葬、跟袖一同复活"(礼仪宪章 SC 6) ,他们穿上新
人,成为新的受造物,藉水和圣神重生,成为天父的儿女,死
于罪恶而活于基督。主教们又写道:在圣事内,付洗的是基督
(这是圣奥斯定的观点) ,天主教信徒通过洗礼的神印,被祝
圣成为圣洁的司祭,在礼仪中朝拜天主(这是多玛斯·亚奎
纳的观点)。他们重新肯定了特利腾大公会议的教导"罗马
教会以外的洗礼仍属有效只是他们还超越了特利腾大公
会议,宣称"洗礼在那些藉圣洗而重生的人之间,形成了
"圣事性"的合一联系"(大公主义法令 UR22) 。
经研究"教父"的学者和研究"早期教会圣洗礼仪历
史"的学者建议,主教们训示要修订"婴儿圣洗仪式重新
编订"成人圣洗仪式"。且要在四旬期礼仪中突出洗礼和悔
罪的主题,强调复活庆典夜间(守夜)礼仪是举行入门(教)圣
事的正常时刻。主教们恢复了成人慕道期:成人在受洗之前,
应该先参加为培育信仰和基督徒品德的慕道期。
• 48 •
至窍门槛f 洗夜J
这样,梵二大公会议回到更符合圣经和教父思想的态度
来处理"圣洗"圣事的整体精神,并且还作出了史无前例修
订"洗礼圣事礼典"的行动,并在有关"领洗为得救是必要
的"的道理上,迈出了以下一大步。梵二会议的主教们在鼓励
传教士在非基督徒国家工作时,重申传统的教导:天主希望
众人得救,并认识基督的真理"众人既因教会的宣讲而认
识基督,就必须版依基督。众人应藉着圣洗而与袍合而为一,
亦与教会 袍的身体 合而为一"(教会传教工作法也
令 AG 7) ,但对于非基督徒,主教们则说"那些非因自身的
过失,而不认识基督的福音及其教会的人,只要真心诚意寻
求天主,在天主恩宠的感召下,按照良心的指示,努力承行天
主的旨意,也能获得永远的救恩。还有一些人,非因自己的过
失而尚未明显认识天主,他们也不会缺少天主的恩宠,助佑
他们勉力度美好和正宜的生活;上智的天主不会使他们缺少
为得救必须的助佑。在他们当中任何真善的成分,教会都视
之为接受福音的准备,是天主光照众人,使人得到生命而赐
予的(教会宪章 LG 16) 。这样,天主教会便更进一步引申了
电愿洗'的概念,且在开放的态度中也肯定了"洗礼为加入‘教
会'是必要的"但"洗礼为获得救恩是必要的"这句话,则只
是针对"那些聆听到福音,且可以要求圣洗的人"来说而已
注 1 编者按:有关"洗礼的必要性"请参阅〈天主教教理》
(1992),1257-1261 条;有关"教会之外无救息"的概念,
请参阅《天主教教理)(1992)846-856 条;也请参阅〈门》
(圣洗及坚振圣事法典条文注释) ,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
编译及出版(威廉奥士孟原著), 1996 年, 54-56 页。
• 49 •
梵二(1962-1965)/0.天主教会
的λ门C被J理
+.梵二( 1962- 1965) 后天主教会
伯合入口(教)理 1
1969 年颁布的〈婴孩圣洗礼典〉修订本,引入了很多几经
天主教神学家筛选而终于受到大公会议公认的主张。无论是
序言、祷词或是礼仪的象征意义,己很少强调"洗除原罪
而更多强调"与基督合为一体,获得新的生命,藉信德的光
照而生活"。以往天主教的婴孩洗礼通常是在出生后数天施
行,仪式大多不是公开的,只有代父母,或只有直系的亲人参
加。现在为了突出这圣事的教会性,洗礼经常在主日弥撒中
举行,有教会团体的众多成员参与。新礼典还强调了父母应
参加培训课程,藉着灵修反省而准备自己,然后安排洗礼事
宜。在礼仪过程中,父母要正式要求信友团体接纳他们的子
女加入教会,并许诺培育孩子的信仰,同时也要弃绝罪恶,宣
认信仰,还要亲自抱着孩子走到洗礼池。虽然洗礼正常应该
在孩子出生后数周内举行,但为尽量使父母能够出席,洗礼
可以延至他们能出席的最早日子。 1980 年信理部颁布"婴孩
注 1 有关梵二后洗礼圣事的实行和教导,请参阅:{基督徒入
门圣事总论 )(1969): {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导言》
(1972); {婴孩圣洗礼典导言}(1969); {婴孩洗礼也11 令》
(1980); {天主教法典)( 1983)849 - 878 条;见《门}183-
261;51-114 页;{天主教教理 }(1992) ,香港公教真理学
会出版, 1996 年, 1213-1284 条。
• 50 •
至窍门槛:洗在J
洗礼训令"指示倘若父母双方都未能保证在天主教信仰中
把孩子抚育成人,就可无限期延迟该婴孩的洗礼。
不过,圣洗圣事的一项更重要革新,是在 1972 年颁布了
新订的《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RCIA) 后,才正式展开
2
。
《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受到教父时代慕道期的启
发,与其说这礼典是一套仪式,不如说是一项循序渐进,导入
教会团体生活的四个阶段进程,且在每一阶段的进程中,配
合礼仪庆典。第一阶段是"慕道前期"(问道期) ,邀请有兴趣
的人询问天主教信仰的意义,并进行对话,如果他们对耶稣
基督有了初步信仰,并有意继续追寻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就
通过一项公开的礼仪"慕道者收录礼"收录他们正式成为
教会的慕道者,加入稳定而为期颇长的"慕道期"(求道期) ,
在此期间(一年至两年) ,他们不单以福音为主学习教理,也
注 2 香港教区自 1980 年已全面执行了《基督徒成人入门圣
事礼典〉。
在美国,(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于 1974 年翻译成英
语,直到 1988 年才在各地区执行。基督徒成人入门礼仪
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改进和实施,主要得力于北美慕道论
坛 (North American Forum on the Catechumenate)
的贡献。该论坛是詹姆士·唐宁神父 (Rev. James Dun-
ning) 于 1982 年组织的,当中包括礼仪工作者、传道员和
其他神职人员。该论坛从设在维珍尼亚州 (Virginia) 阿
灵顿 (Arlington) 的办事处,派出了牧职团到美洲各地,
举办为期一周的讲习班,以训练当地的牧灵队员如何准
备和实行这个相当新颖的教区和堂区慕道计划。
• 51 •
湾二(1962-196在)!ð.灭主放会
的λn(:按')I!l
要求生活和心灵的版依,并参与堂区的生活和祈祷,与教会
的成员,神职和教友熟悉和互相鼓励,甚至找到"保证人"
(代父母)。当他们对基督徒生活的理解相当成熟时,在四旬
期的首主日,公开接受"候洗者盟选礼成为"候洗者进
入"净化光照期"(明道期) ,以更深入的祈祷,藉良心的反省
和福音的光照,加紧心灵准备。在以后的各个主日,候洗者要
按照礼仪接受"考核礼"(恳祷礼) ,堂区团体要为他们祈祷。
一直到复活庆典夜间(守夜)礼仪,这是整个入门(教)程序的
高潮:领受"入门(教)圣事";候洗者要在堂区信友前,宣发
洗礼的誓愿(弃绝罪恶和宣认信仰) ,然后领受圣洗、坚振,并
初次领受共融(圣体)圣事,成为一个新的基督徒。随后是成
为基督徒的最后阶段,称为"释奥期"(习道期、 Mys­
tagogy) ,新教友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他们刚开始的圣事生
活,并实践作为教会一分子的使命。他们继续定期聚会,更深
入地投入团体的见证生活,参与为教会服务或为他人服务的
工作。
虽然〈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作为普世教会的入门
(教)礼仪,其设计首先是为非基督徒地区使用,但也适合为
那些已经在别的教会中领过洗的人采用。这些人士并非再领
洗,而是经过同样的入门(教)培育,在复活庆典夜间(守夜)
礼仪中,跟所有刚领洗的人一起领受坚振和共融(圣体)圣
事。这入门(教)程序也适合为那些开了明悟的儿童采用,不
论是否领过洗,只要到达适当的年龄,便可以参加教理和信
仰生活学习(慕道班) ,并在复活庆典夜间(守夜)礼仪中领受
(洗礼)、坚振和共融圣事。
由于"基督徒入门圣事"的主要目的不是信理训导,而
是版依的历程,或用神学术语来讲,是灵性的死亡和再生,所
• 52 •
至-ØI门槛:洗品
以,礼典建议,如有可能,候洗者应该以全身没入水中的方式
来领洗,这样更能象征死于旧我而复活于基督,及重获新生。
事实上,很多堂区在复活庆典夜间(守夜)礼仪,已开始使用
轻便的活水洗礼池,深度至少可以为领洗者施行浸洗。正在
修建的新圣堂则应设有浸洗的洗礼池,以取代习惯的洗礼
盘。由此可知,{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从基督徒的培
育、礼仪的举行,到圣堂的建筑,似乎将对天主教堂区生活留
下深远的影响 3。
注 3 有关历代洗礼池式样和意义,请参阅《门 }157-180 页,
• 53 •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圣域门槛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
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
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amdg999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amdg999
 
论四福音和谐
论四福音和谐论四福音和谐
论四福音和谐amdg999
 
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
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
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ChineseBibles
 
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
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
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tcllc_1031
 
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fwss
 
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
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
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amdg999
 
新约概论1
新约概论1新约概论1
新约概论1fwss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chuliou
 
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
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
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amdg999
 
二.新约的  27  卷书
二.新约的  27  卷书二.新约的  27  卷书
二.新约的  27  卷书fwss
 
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
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
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amdg999
 
受賣該夜救主耶穌
受賣該夜救主耶穌受賣該夜救主耶穌
受賣該夜救主耶穌gaanchurch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amdg999
 
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
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
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
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
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amdg999
 

What's hot (20)

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
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
神丛83:圣事礼仪神学导论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论四福音和谐
论四福音和谐论四福音和谐
论四福音和谐
 
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
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
Simplified chinese bbbf_book2_first_half
 
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
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
1102叫瘸腿起來行走
 
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7使徒行传
7使徒行传
 
逾越
逾越逾越
逾越
 
2016 st 4f
2016 st 4f2016 st 4f
2016 st 4f
 
2016 st 4f
2016 st 4f2016 st 4f
2016 st 4f
 
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
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
神丛69:荣格宗教心理学
 
新约概论1
新约概论1新约概论1
新约概论1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
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
神丛82:生活品质之泉源──天主教社会思想论文集续篇
 
二.新约的  27  卷书
二.新约的  27  卷书二.新约的  27  卷书
二.新约的  27  卷书
 
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
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
第七部分:基督徒灵修
 
受賣該夜救主耶穌
受賣該夜救主耶穌受賣該夜救主耶穌
受賣該夜救主耶穌
 
使徒行傳 080614
使徒行傳 080614使徒行傳 080614
使徒行傳 080614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73:普世价值与本土关怀
 
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
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
神丛84:神学中的人学 ——天地人合一
 
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
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
神学大全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
 

Similar to 圣域门槛

第四部分:教会
第四部分:教会第四部分:教会
第四部分:教会amdg999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amdg999
 
寻觅者的信仰
寻觅者的信仰寻觅者的信仰
寻觅者的信仰amdg999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amdg999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Suifeng_Joseph
 
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amdg999
 
2016 st msg. 4
2016 st msg. 42016 st msg. 4
2016 st msg. 4yxyyaz
 
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
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
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amdg999
 
灵修神学
灵修神学灵修神学
灵修神学amdg999
 
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
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
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Abdullah Baspren
 
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
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
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llcmusic
 
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amdg999
 
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
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
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amdg999
 
摩西的生平
摩西的生平摩西的生平
摩西的生平amdg999
 
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amdg999
 
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
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
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國恩 洪
 
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
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
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Martin M Flynn
 

Similar to 圣域门槛 (18)

第四部分:教会
第四部分:教会第四部分:教会
第四部分:教会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2册
 
寻觅者的信仰
寻觅者的信仰寻觅者的信仰
寻觅者的信仰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
基督教典外文献 新约篇-第1册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教宗 拉辛格 基督教导论
 
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神丛33:神学简史
神丛33:神学简史
 
2016 st msg. 4
2016 st msg. 42016 st msg. 4
2016 st msg. 4
 
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
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
第六部分:基督徒伦理道德
 
灵修神学
灵修神学灵修神学
灵修神学
 
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
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
酷爱耶酥引导我加入了伊斯兰
 
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
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
西洋音樂史與基督教的關係 -林亮至音樂講座20120918愛果團契
 
启示录
启示录启示录
启示录
 
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
 
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
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
第八部分:天主教简介
 
摩西的生平
摩西的生平摩西的生平
摩西的生平
 
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
 
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
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
新北市召會中和區簡訊 - 089
 
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
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
Christ is Alive 4,5,6 (Chinese).pptx
 

More from amdg999

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
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
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amdg999
 
行动中的默观者
行动中的默观者行动中的默观者
行动中的默观者amdg999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amdg999
 
安瑟伦著作选
安瑟伦著作选安瑟伦著作选
安瑟伦著作选amdg999
 
面对面与奥迹会遇
面对面与奥迹会遇面对面与奥迹会遇
面对面与奥迹会遇amdg999
 
闹市中的黑暗
闹市中的黑暗闹市中的黑暗
闹市中的黑暗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
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
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
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
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
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
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
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
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
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
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amdg999
 
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
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
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
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
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amdg999
 
神学大全 索引
神学大全 索引神学大全 索引
神学大全 索引amdg999
 
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
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
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
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
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
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
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amdg999
 
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
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
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amdg999
 
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
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
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amdg999
 
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
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
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amdg999
 

More from amdg999 (20)

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
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
神丛76:新约中的耶稣画像
 
行动中的默观者
行动中的默观者行动中的默观者
行动中的默观者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神丛37: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
 
安瑟伦著作选
安瑟伦著作选安瑟伦著作选
安瑟伦著作选
 
面对面与奥迹会遇
面对面与奥迹会遇面对面与奥迹会遇
面对面与奥迹会遇
 
闹市中的黑暗
闹市中的黑暗闹市中的黑暗
闹市中的黑暗
 
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
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
神学大全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
 
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
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
神学大全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之降生成人
 
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
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
神学大全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生活和身分
 
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
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
神学大全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
 
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
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
神学大全 第六册:论法律与恩宠
 
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
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
神学大全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
 
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
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
神学大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
 
神学大全 索引
神学大全 索引神学大全 索引
神学大全 索引
 
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
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
神学大全 第五册:论德性与恶习及罪
 
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
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
神学大全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
 
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
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
神学大全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
 
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
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
神学大全 第十六册:论圣事:告解、终傅、神品、婚姻
 
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
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
神学大全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
 
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
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
神学大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
 

圣域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