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六年丁班 4A 組
組員 : 李冠勳
邱鈺晴
王立翔
劉宣廷
指導老師 : 楊士陞
陽明山國家公園報告
●工作分配
●關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資料
●去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交通方式
●資料來源
●組員心得
工作分配
●
李冠勳 : 找資料
●
邱鈺晴 : 找資料
●
王立翔 : 找資料
●
劉宣廷 : 製作 PPT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簡介 - 歷史與人文
●
早期硫 是製造火藥的主要原料,因此,硫 礦磺 磺
產甚豐的陽明山區發展硫 的開採而展開。明時,磺
商人以瑪瑙、手 等物品和本區原住民換取硫 。鐲 磺
●
清康熙年間,探險家曾渡海來臺採訪硫 產地,磺
康熙時代,因恐民間私製火藥,曾下令嚴禁私採,
甚至定期燒山,對私採著使用重刑,至劉銘傳上
奏,硫 開採改為官辦,才再度開放。磺
陽明山國家公園 - 地質地形景觀
●
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體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地質構
造多屬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錐狀或鐘狀火山體、爆
裂口、火山口和火口湖,構成本區獨特的地質地形
景觀。
●
除上述火山及地熱活動等景觀外,園區內特殊的
礦床、岩層、壯觀的瀑布,及呈放射狀向四方奔瀉
的溪流,亦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資源。
●
●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簡介 - 植物生態
●
因冬季的低溫、高濕特質,造成部份區域管束植
物種類多達 1,359 種。整體植物社會受火山地質及
東北季風原本棲生於 2,000 公尺中海拔的植物,如
臺灣龍膽、昆欄樹在此有海拔分 的「北降現佈
象」。
●
本區植物景觀可分為水生、草原及森林植被三大
類:水生植被以火口沼澤地、貯水池為主要分佈
區,而以水毛花、針藺、 薺、燈心草較為常見。荸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簡介 - 動物生態
●
陽明山地區 5 月至 8 月,常見炫麗斑 的蝶群出斕
現在不同類型的環境,尤其各山頂草原區之青斑蝶
類,更成了百上千地隨著氣流日日重覆上演著群蝶
飛舞的壯觀景象;除了斑蝶類外,引人注目的鳳蝶
在本區內有很多,而以大鳳蝶、大紅紋鳳蝶、烏鴉
鳳蝶和黑鳳蝶較為常見。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簡介 - 動物生態
●
本區的中型哺乳動物以赤腹松鼠、臺灣野兔、鼬
跟臺灣獼猴族群數量較多,白鼻心、穿山甲與麝獾
香 僅偶可見之,而臺灣獼猴、臺灣大蹄鼻蝠與臺貓
灣小蹄鼻蝠更是臺灣特有種。
●
根據調 ,目前陽明山國家公園至少有哺乳動物查
34 種,鳥類 123 種,兩棲類 22 種、爬蟲類 53
種、魚類 22 種、昆蟲類 662 種,以及其他動物數
千種。
交通方式
●
1 .台北火車站到本處遊客中心
●
( 1 )北二門搭乘 260 公車到陽明山站(終點
站 ) 到轉搭 108 遊園公車到遊客中心站
●
( 2 )搭乘捷運淡水線、北投線到捷運劍潭站到
轉搭紅 5 到陽明山站(終點站)轉搭 108 遊園公
車到遊客中心站
●
●
●
●
交通方式
●
2 .台灣高鐵台北站到本處遊客中心
●
( 1 )北二門搭乘 260 公車到陽明山站(終點站 )
轉搭 108 遊園公車
●
( 2 )搭乘捷運淡水線、北投線到捷運劍潭站到轉
搭紅 5 到陽明山站(終點站)轉搭 108 遊園公車到
遊客中心站
●
3 .公園路(台北車站 ) 到本處遊客中心
●
搭乘 1717 皇家客運到第二停車場站
交通方式
●
4 .捷運石牌站到本處遊客中心
●
搭乘小 8 到第二停車場站
●
5 .捷運北投站到本處遊客中心
●
( 1 )搭乘小 9 到第二停車場站
●
( 2 )搭乘 230 公車陽明山站轉搭 108 遊 園公
車到遊客中心站
●
●
資料來源
●
http://www.ymsnp.gov.tw/#
●
http://www.ymsnp.gov.tw/index.php?option
●
http://np.cpami.gov.tw/accessibility/yan
gmingshan-national-park
組員心得
●
李冠勳 :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有火山在內的一個國家公
園,而且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國家公園,裡面有許多
臺灣特有種也有許多我們 得一去的生態景點,希望值
大家有機會可以去陽明山國家公園走一遭 ,更了解
離我們最近的國家公園。
●
邱鈺晴 : 這次製作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簡報,讓我知道
他是個有許多生物棲息的地方,也是許多人會去研究
動植物的地方,所以大家有空也可以去走走喔 !
組員心得
●
王立翔 : 做完了以後,我覺得最不方便的地方是製
作方面,分工之後還要將準備好的資料交給組長,
但又要如何得知組員準備的資料,也是個 得考慮值
的地方。
●
劉宣廷 : 做了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報告之後,讓我了
解陽明山國家園的歷史、人文、地形以及景觀也讓
我了解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Steve Yang

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
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
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
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
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
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
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
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
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
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
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
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
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
Steve Yang
 
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
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
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
Steve Yang
 
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
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
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
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
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
Steve Yang
 
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Steve Yang
 

More from Steve Yang (20)

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己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己1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
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
六己1 a:金門國家公園
 
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戊5 a: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
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
六戊4 b:台江國家公園
 
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戊4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戊3 b: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
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
六戊3 a:金門國家公園
 
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戊2 b:陽明山國家公園
 
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戊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
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
六戊1 b:玉山國家公園
 
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
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
六戊1 a:雪霸國家公園
 
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
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
六丁5 b:哈盆自然保留區
 
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
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
六丁5 a:金門國家公園報告
 
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
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
六丁4 b:玉山國家公園
 
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
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
六丁3 b:雪霸國家公園
 
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丁3 a:太魯閣國家公園
 
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丁2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丁2 a:墾丁國家公園
 
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丁1 a: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六丁4 a:陽明山國家公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