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破譯的是依藍楔形文字
(Elamite Cuneiform, 2,500-331
BCE), 採改良的阿卡德文字書寫,
用130個符號,少於所有其他楔
形文字系統。依藍最早的歷史
記載也大抵出現在阿卡德時代,
約前2,300左右。破譯了的依藍
文被發現是一種孤立語言。
Dynastic list of the kings of Awan and Simashki, 1,800–1,600 BCE
繼「祖依藍文明」(Proto-Elamite)而起的
是「古依藍時期」(Old Elamite period, c.
2,700–1,600 BCE),該時期由蘇美人的入侵
開始, 繼起的是本地的阿萬王朝(Awan
dynasty, c. 2,400–2,100 BCE)與錫瑪什王
朝(Simash dynasty, c. 2,100–1,970 BCE)。
元前三千年
最後四分之一時段,
因依藍擺脫了薩爾貢的控制,
獨立的依蘭王國曾一度試圖
廢除阿卡德文字而
改採線形文字。
Silver cup from Marvdasht, Fars, with linear-Elamite
inscription on it. Late 3rd Millennium BCE
Detail of the Ishtar Gate
居亞克薩雷斯(Cyaxares, ?-585 BCE)於前625年統一米底各部, 並與迦
勒底結盟,將公主嫁予其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 c. 605
BC-562 BCE) ,後者為來自山區的米底公主在巴比倫建造「空中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