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結構的轉變看高等教育的未來

志浩 蔡
志浩 蔡悠識數位顧問有限公司的創新策略總監 at 悠識數位顧問有限公司
蔡志浩蔡志浩
悠識數位悠識數位創新策略總監創新策略總監 ·· 龍吟研論龍吟研論研究顧問  研究顧問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理事 ··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常務理事 
從生命結構的轉變看高等教育的未來從生命結構的轉變看高等教育的未來
第三次大學革命?第三次大學革命?
知識、學習與大學體制的新面貌知識、學習與大學體制的新面貌
2015-03-28 2
2001 :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4 :碩士,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1992 :學士,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2001-2011 :助理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認知科學、認知心理、閱讀心理、教育心理、語言學、人工智慧、
自然語言處理、人因工程、實驗設計、眼動追蹤、電腦模擬、
市場研究、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設計
悠識數位顧問有限公司
  2012- :創新策略總監
龍吟華人市場研發論壇中心(智榮基金會)
  2014- :研究顧問; 2013 :特聘研究總監
蔡志浩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2014- :理事; 2012-2014 :理事長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
  2014- :常務理事
中文閱讀的斷詞、認詞與眼動控制
語意透明度與中文詞彙辨識
臨床心理學
以使用者經驗設計為基礎的
需求洞察、品牌顧問與教育訓練
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市場研究,前瞻兩岸
華人未來五年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
推廣使用者經驗設計與研究
帶動產業專業知識的提升與交流
促進應用心理學各專業領域對話與合作
將應用心理學的知識貢獻於社會
基礎→應用、認知→設計(一言難盡)
跨了非常多看似彼此無關的領域
但最終仍能把它們融合成一個整體
以跨領域專業研究使用者需求與價值觀
我是誰?
2015-03-28 3
世界變遷
2015-03-28 4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128821676266885121
2015-03-28 5
生命結構
2015-03-28 6
結構落差
Structural Lag
2015-03-28 7
生命結構
社會結構
身心健康且能力良好
但唯一能對映的社會角色就是退休
高齡人口首先體驗到結構落差
20 世紀末
在單一機構藉單一專長穩定升遷直到退休
的生涯路徑已逐漸消失
中年人與年輕人也開始受結構落差衝擊
21 世紀初
2015-03-28 8
年齡作為一種…
社會特質
個人特質
社會角色依年齡分級且定義嚴格
個人生活卻未必與社會角色相符
2015-03-28 9
跨世代的共同困境
不足以反映自己付出程度的低薪
沒有成就感卻需要它養家活口的工作
找不到能夠發揮能力的舞台
2015-03-28 10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520762553123631105
2015-03-28 11
http://udn.com/news/story/6656/777131
2015-03-28 12
年齡整合
Age Integration
2015-03-28 13
休閒
工作
教育
教育 工作 休閒
年齡
老年
中年
青年
過去:年齡分化 現在:年齡整合
Riley, M. W., & Riley, J. (1994). Age integration and the lives of older people. The Gerontologist, 34, 110–115.
2015-03-28 14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14240135478517760
2015-03-28 15
教育 工作休閒
新的工作型態
帶來新的生活體驗
新的生活型態
昇華為新的專業能力
生活型態
持續改變
工作型態
持續改變
2015-03-28 16
我
是
誰
?
我
要
往
哪
裡
去
?
尋找自我認同
不再只是
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
而是一輩子的功課
2015-03-28 17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173443981181591552
2015-03-28 18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7614484533
2015-03-28 19
高等教育
2015-03-28 20
結構落差
學校過度分流,職場過度分工,年齡過度分化
只懂得解決問題,不知如何發現問題
依賴過去的習慣與方法面對新環境
2015-03-28 21
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2015-03-28 22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406297177888018432
2015-03-28 23
驗證
Justification
發現
Discovery
層次 1 :策略( Strategic )
知道如何使用某種方法
解決相關的問題
層次 2 :後設策略( Metastrategic )
知道何種問題
需要使用何種方法解決
層次 3 :後設認知( Metacognitive )
知道知識從哪裡來
知道如何發現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Medin, D. L., Ross, B. H., & Markman, A. B. (2005). Cognitive psychology (4th ed.). Hoboken, NJ: Wiley & Sons.
大部分的人來到這個層次就停下來了,終其一生
2015-03-28 24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575826374578974720
2015-03-28 25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575654836386988033
2015-03-28 26
只要習慣的舊方法還有用(不論它如何沒有效率)
人們就會迴避思考
當舊習慣完全沒有用的時候
要再跟上世界的趨勢已經太遲了
2015-03-28 27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333762985770250240
2015-03-28 28
展望
2015-03-28 29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577829876192788480
2015-03-28 30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547744075969884160
2015-03-28 31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578819885301571584
2015-03-28 32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331272564439650305
2015-03-28 33
跨越落差
擁抱不穩定性
主動發現問題
持續跨領域
從角色中回歸自我
每個人都需要創造力
適當留白促進生產力
尋找自我與世界關係
享受年齡整合的生活
http://taiwan.chtsai.org/2015/03/17/shidai_yu_shidai/
2015-03-28 34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18977010908
2015-03-28 35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411286524861231104
2015-03-28 36
https://twitter.com/hao520/status/578022695482191873
2015-03-28 37
與我聯絡
2015-03-28 38
http://taiwan.chtsai.org/
taiwan.chtsai.org
2015-03-28 39
https://twitter.com/hao520/
hao520
2015-03-28 40
http://instagram.com/hao520
hao520
2015-03-28 41
https://www.facebook.com/chtsai
chtsai
2015-03-28 42
【推薦序】脫俗卻不平凡的社會觀察者∕曾志朗
【自序】從探索自我到發現世界
1. 傾聽優於拒絕,陪伴下一代,了解自己
2. 思考大於空想,培養邏輯思辨能力
3. 觀察甚於忽視,洞察力俯拾皆是
4. 生活重於日子,經歷很多,發現卻太少
5. 寫作優於隨寫,如果社群網站是一座太空站
6. 教養大於放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
7. 教導甚於指揮,師生從互信做起
8. 熟悉重於陌生,獻給我們的下一代
9. 旅行優於獨行,帶著眼睛去旅行
10. 未來大於過去,現在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1 of 42

Recommended

觀察與設計觀察與設計
觀察與設計志浩 蔡
9.8K views92 slides
觀察與設計觀察與設計
觀察與設計志浩 蔡
3.4K views112 slides
觀察與設計觀察與設計
觀察與設計志浩 蔡
20.3K views95 slides
觀察與設計觀察與設計
觀察與設計志浩 蔡
3.9K views98 slides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從生命結構的轉變看高等教育的未來(20)

從生命結構的轉變看高等教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