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eLearning Consortium 電子學習聯盟(20)

Advertisement

邁向 BYOD 時代的家校溝通習慣及使用

  1. 邁向 BYOD 時代 的家校溝通 習慣及使用 電子學習聯盟 Adam Chan 7-3-2015
  2. 電子學習聯盟 了解現時香港中小學校進行 家校溝通的方式 (2015 研究調查) • 家校溝通方式 / 發佈途徑 • 資訊科技在家校溝通上的運用 *受訪學校 106 間,18 項問題。
  3. 電子學習聯盟 現時,家校溝通的模式能否配合「大數據」的發展 ? 學校家長 學生
  4. 家校溝通方式 (指定對像) / 發佈途徑 • 紙本模式仍然是主流,佔 71% (41%+30%) • 電子媒體方式,暫時以 SMS 最普及,佔 10% • 選項屬多選題 • 架設校網為 100%,故此不須包括在調查之內。
  5. IM: SMS •屬於純文字、單一功能的訊息發佈渠道 資訊科技在家校溝通上的運用 (學校)
  6. • 72% 沒有使用 SMS • 10% 的學校採用 SMS 作家校通訊已有 5 年以上,而近年升幅已逐步減少 (沒使用 SMS)
  7. • 12% 其他 (每季或每學期) 使用 • 9% (5% + 4%) 每週使用 • 使用頻次不定期
  8. IM : Whatsapp • 屬於小群組的訊息互通渠道 (雙向) •Facebook • 屬於公開群組的訊息互通渠道 (雙向) 資訊科技在家校溝通上的運用 (學校)
  9. • 92% 沒有使用 Whatsapp , 88% 沒有使用 FB (應用率比 SMS 還少)
  10. Parent Apps •屬於新式渠道,功能較多,數據集 (Data Set) 較有規範的系統 資訊科技在家校溝通上的運用 (學校)
  11. • 83% 沒有使用 Parent Apps (應用率比 SMS 少,但比 Whatsapp 和 FB 多) • 近 1 年 (12%) ,表示學校開始透過 Parent Apps 與家長溝通 資訊科技在家校溝通上的運用 (學校)
  12. • 其他 (按季) 使用頻次較 SMS 固定
  13. • 各校家長應用 Parent Apps 的比例,仍然較低。 (13% < 四成使用)
  14. • 最常用的頭三項功能: 家長通告(11%)丶校曆(8%)及功課(6%) * 選項屬多選題 (沒使用 Parent Apps)
  15. 受訪對象 (學校) 的類別︰ 小學佔 61%中學佔 31% ,調查結果反映小學意向為主。
  16. 分析和結論︰ 1) 紙本仍是學校的主要的官方訊息溝通媒介 2) 中小學校的電子訊息渠道,仍在起步階段,在應用的習慣和功能上,未 見明顯的主導性的影響。 3) Whatsapp , Facebook 這類主流的免費社交系統,未能滲入學校的官方 應用 4) SMS 的應用有機會受 School / Parent Apps 的發展而取代 5) 「電子訊息內容」的數據以行政溝通用途為主,資訊類型頗為單一 ,更 多的模組功能仍有待開發。 學校與家長之間︰
  17. 問題反思︰ 現時,家校溝通的模式能否配合「大數據」的發展 ? 現時,兩者未有關聯。 因為長遠上,有義意的數據可以道出學生的將來 ( Big Data : data set ,algorithm, correlation & pattern analysis) 但更重要是,為何需要有關聯 ?
  18. Data Correlation 的例子 (宏觀經濟分析的應用 – Spending Wave) By Harry Dent Research.
  19. Data Correlation 的例子 (宏觀經濟分析的應用 – Spending Wave) By Harry Dent Research.
  20. Japan (2014-Jun) Data Correlation 的例子 (宏觀經濟分析的應用 – Spending Wave) Data from : http://adiai.com/research.html
  21. China (2014-Jun) Data Correlation 的例子 (宏觀經濟分析的應用 – Spending Wave) Data from : http://adiai.com/research.html
  22. 回應︰ 「現時,家校溝通的模式能否配合大數據的發展 ?」 現時,兩者未有關係。 但重要是,為何需要有關係 ? 因為長遠上,有義意的數據可以道出學生的將來 ( Big Data : data set ,algorithm, correlation & pattern analysis)
  23. BYOD 初期, 市場需要適度的合作 大數據才能成長
  24. Walled Garden 之下不能孕育 大數據
  25. • 學界︰學校 + 老師 + 家長 + 學生 … • 商業︰出版商 + 平台及硬件供應商 + 教育服務供應商.... • 層面 : 教育 + 醫療 + 社區文化 + 科技 …. 建設理想城市的 教育雲端大數據工程 我們需要︰ 共同為香港討論及訂制 乎合教育界 所需要的大數據互通格式和技術接口
  26. “釋放數據力量, 讓孩子自信地擁抱將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