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在 2014 年後,從傳統的「由上而下」模式,透過「公民審議」的概念,似乎有了翻轉的契機。 但是,身為「中介者」的規劃、主持人,時時必須面對:每場審議的議題設定,有多少是由公部門主導?又有多少能由民間社會主導? 兩者間的平衡,必須建立在各方利益關係人一次次的實質交流上,才能逐漸調和公民培力、倡議者的視角,和政策規劃、研擬者的視角,從而建立真正的「審議系統」。 所謂的「中介部門」,在面對不同性質的關係人時,有哪些溝通上的訣竅? 所謂的「網路平台」,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又有哪些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