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第九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9.3   面向对象建模
  9.4   对象模型
  9.5   动态模型
  9.6   功能模型
  9.7   3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   传统方法学存在的问题
        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远不能满足需要
        软件重用程度很低
        软件仍然很难维护
        软件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   传统方法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   瀑布模型的缺点
            僵化
        瀑布模型要求
            生命周期各阶段间遵守严格的顺序
            预先定义并“冻结”软件需求
        实际情况
            软件开发往往在反复实践中完成
            某些系统的需求的一个逐渐明确的过程 , 且预先定义的
             需求到软件完成时可能已经过时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   对象?(面向对象语言)

     在问题空间中,对象是……
     •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
     •   应用所关心的抽象概念 , 具有明确边界和
     意义的具 体事物

     在解空间 ( 计算机系统 ) 中,对象是……
     •    封装 (encapsulation) 了数据和操作的
     通信单位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特点
    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 , 即问
 题域与求解域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 . 与传统方
 法相反 ,OOM 以数据或信息为主线 , 把数据和
 操作结合构成统一体 . 这时程序不再是一系列
 工作在数据上的函数集合 , 而是相互协作又彼
 此独立的对象的集合 .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面向对象方法具有下述 4 个要点:
 OO=Objects+Classes+Inheritance+
 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对象:世界是由对象组成
 类:    对象可划分为类 , 单个对象可视为某一类的
  实例
 继承 : 下层子类与上层父类有相同特征
 消息传递:对象之间只能通过传递消息实现
              彼此通信
9.1.2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稳定性好
可重用性好
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可维护性好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对象的定义
   定义 1
       对象是具有相同状态的一组操作的集合。
       该定义是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对象”。
   定义 2
       对象是对问题域中某个东西的抽象,这种抽象反映
        了系统保存有关这个东西的信息或与它交互的能力
        。也就是说,对象是对属性值和操作的封装。
       这个定义着重从信息模拟的角度看待“对象”。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对象的定义
    定义 3 : 对象∷ = 〈 ID,MS,DS,MI 〉。其
     中, ID 是对象的标识或名字, MS 是对象中
     的操作集合, DS 是对象的数据结构, MI 是
     对象受理的消息名集合 ( 即对外接口 ) 。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   对象的特点

 (1)   以数据为中心。
 (2)   对象是主动的。
 (3)   实现了数据封装。
 (4)   本质上具有并行性。
 (5)   模块独立性好。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 类( class )
  实例( instance )
  方法( method )
  属性( attribute )
  封装( encapsulation )
  继承( inheritance )
  多态性( polymorphism )
  重载( overloading )
9.3 面向对象建模

 建立问题模型是人们理解表达问题的方法
 之一。
 模型是对事物作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
 的一种形式化的描述。
 模型常由专门的语言 ( 一组图示符号和规
 则 ) 来描述 .
9.3 面向对象建模

 面向对象方法需要建立 3 种形式的模型 :
 l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
 l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
 l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在不同的应用问题中,这 3 种模型的相对重要程
 度会有所不同,对象模型始终都是最重要、最基本、最
 核心的。
 典型的软件系统组合了上述 3 方面内容:
      使用数据结构 ( 对象模型 ) ,执行操作 ( 动态模
 型 ) ,并且完成数据值的变化 ( 功能模型 ) 。
9.4 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
 彼此间的关系的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
 构。

 对象模型由 UML 提供的类图 ( 类和类间关系
 ) 构成 .
9.4.1 类图的基本符号

类图描述类及类与类之间的静态关系。
类图是一种静态模型,它是创建其他 UML 图的
基础。
一个系统可以由多张类图来描述,一个类也可
以出现在几张类图中。

1. 定义类
9.4.1 类图的基本符号




      图 9.4 表示类的图形符号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类与类之间通常有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
等 4 种关系。
1. 关联
关联表示两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

例如,作家使用计算机,我们就认为在作家和计算机
之间存在某种语义连接,因此,在类图中应该在作家
类和计算机类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1 ) 普通关联
 普通关联是最常见的关联关系,只要在类与类之间存
 在连接关系就可以用普通关联表示。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在表示关联的直线两端可以写上重数( multiplicity )
 ,它表示该类有多少个对象与对方的一个对象连接。
 重数的表示方法通常有:
 0…1      表示 0 到 1 个对象
 0…* 或 *  表示 0 到多个对象
 1+ 或 1…* 表示 1 到多个对象
 1…15     表示 1 到 15 个对象
 3        表示 3 个对象
 如果图中未明确标出关联的重数,则默认重数是 1 。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关联的角色
 在任何关联中都会涉及到参与此关联的对象所扮演的
 角色(即起的作用) .
 如果没有显式标出角色名,则意味着用类名作为角色
 名。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3 ) 限定关联
 限定关联通常用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联关系中,可
 以把模型中的重数从一对多变成一对一,或从多对多
 简化成多对一。
 在类图中把限定词放在关联关系末端的一个小方框内
 。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4 ) 关联类
为了说明关联的性质可能需要一些附加信息。可以引
入一个关联类来记录这些信息。关联中的每个连接与
关联类的一个对象相联系。关联类通过一条虚线与关
联连接。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2. 聚集
  聚集是关联的特例。
  聚集表示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在陈述需求时使用的“包含”、“组成”、“分
  为……部分”等字句,往往意味着存在聚集关系
  。
  除了一般聚集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聚集关系,
  分别是共享聚集和组合聚集。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1 ) 共享聚集
 如果在聚集关系中处于部分方的对象可同时参与多个
 处于整体方对象的构成,则该聚集称为共享聚集。
 在表示关联关系的直线末端紧挨着整体类的地方画一
 个空心菱形。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组合聚集
 如果部分类完全隶属于整体类,部分与整体共存,整
 体不存在了部分也会随之消失(或失去存在价值了)
 ,则该聚集称为组合聚集(简称为组成)。
 组成关系用实心菱形表示。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图 9.10 组合聚集示例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3. 泛化
 UML 中的泛化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继承关系 .

 在 UML 中,用一端为空心三角形的连线表示泛化关系
 ,三角形的顶角紧挨着通用元素。

 注意,泛化针对类型而不针对实例。

 泛化可进一步划分成普通泛化和受限泛化。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1 ) 普通泛化
  普通泛化与 9.2.2 节中讲过的继承基本相同 .

  没有具体对象的类称为抽象类。抽象类通常作为父
  类,用于描述其他类(子类)的公共属性和行为。
  图示抽象类时,在类名下方附加一个标记值
  {abstract} 。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图下方的两个折角矩形是模型元
                素“笔记”的符号,其中的文字
                是注释,分别说明两个子类的操
                作 drive 的功能。




        图 9.11 抽象类示例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具体类有自己的对象,并且该类的操作都有具体的实
 现方法。




        图 9.13 复杂类图示例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受限泛化
 预定义的约束有 4 种: 多重、不相交、完全和不完全
 。
 多重继承指的是,一个子类可以同时多次继承同一个
 上层基类。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完全继承指的是父类的所有子类都已在类图中穷举出
 来了,图示符号是指定 { 完全 } 约束。
 不完全继承与完全继承恰好相反,父类的子类并没有
 都穷举出来,随着对问题理解的深入,可不断补充和
 维护,这为日后系统的扩充和维护带来很大方便。不
 完全继承是一般情况下默认的继承关系。


             人

        性别
                  { 完全 }
      男人         女人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4. 依赖和细化
 ( 1 ) 依赖关系
 依赖关系描述两个模型元素(类、用例等)之间的语
 义连接关系: 其中一个模型元素是独立的,另一个模
 型元素依赖于独立的模型元素,如果独立的模型元素
 改变了,将影响依赖于它的模型元素。
 在 UML 的类图中,用带箭头的虚线连接有依赖关系的
 两个类,箭头指向独立的类。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细化关系
 当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抽象层次上描述时,这些描述
 之间具有细化关系。
 细化用来协调不同阶段模型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开
 发阶段不同抽象层次的模型之间的相关性,常常用于
 跟踪模型的演变。
9.5 动态模型

      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
序列。

UML 提供的状态图来描绘对象的状态、触发状
态转换的事件以及对象的行为(对事件的响
应)。

每个类的动态行为用一张状态图来描绘 .

动态模型是基于事件共享而互相关联的一组状
态图的集合。
9.6 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 。

 功能模型用一组数据流图表示。

 UML 提供的用例图是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能
 模型的强有力工具。(面向对象方法 )

 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行为者 (actor )所理解
 的系统功能。(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待系统)
9.6.1 用例图

            一幅用例图包含的模
            型元素有系统、行为
            者(角色)、用例
            (系统的一个对某个
            行为者可见的完整功
            能)、行为者与用例
            之间的(可见)关系
            、用例与用例之间的
            (使用 / 扩展)关系。
9.6.1 用例图

 1. 系统
     系统被看作是一个提供用例的黑盒子,内部如何
    工作、用例如何实现,这些对于建立用例模型来说
    都是不重要的。
 2. 用例
      一个用例是可以被行为者感受到的、系统的一
    个完整的功能。
 3. 行为者
     行为者是指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它代表
    外部实体。使用用例并且与系统交互的任何人或物
    都是行为者。
9.6.1 用例图

 4. 用例之间的关系
    UML 用例之间主要有扩展和使用两种关系,它们是
    泛化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
     ( 1 ) 扩展关系
      向一个用例中添加一些动作后构成了另一个用例
    ,这两个用例之间的关系就是扩展关系,后者继承
    前者的一些行为,通常把后者称为扩展用例。
     ( 2 ) 使用关系
       当一个用例使用另一个用例时,这两个用例之
    间就构成了使用关系。如果在若干个用例中有某些
    相同的动作,则可以把这些相同的动作提取出来单
    独构成一个用例(称为抽象用例)
含扩展和使用关系的用例图
9.6.2 用例建模


  一个用例模型由若干幅用例图组成。创建用
  例模型的工作包括:
  定义系统
  寻找行为者和用例
  描述用例
  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
  确认模型
9.7 3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所建立的 3 种模型,分别从 3 个不同
 侧面描述了所要开发的系统。

 对象模型则定义了做事情的实体 ;

 动态模型明确规定对象在何种状态下接受了什么事件
 的触发;

 功能模型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 .
9.7 3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静态结构     交互次序       数据变换

 适用于:   涉及交互和时序的   运算量很大的问题
 所有问题      问题
  服务     行为 / 事件      处理

 属性值    对象的生命周期      数据流
第 10 章     面向对象分析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10.2   需求陈述
    10.3   建立对象模型
    10.4   建立动态模型
    10.5   建立功能模型
    10.6   定义服务
    10.7   小结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   面向对象分析
      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
     程.

          理解 ---- 用户和分析员
          表达 ---- 需求规格说明书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验证 ---- 二义性、完善性

       对象模型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   3 个子模型

         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问题进行划分:

                    静态结构(对象模
     型)
     3 个子模型    交互次序(动态模型)
                     数据变换(功能模
     型)

         解决问题不同,三个子模型的重要程度也不同
     。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主题指读者理解
    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的 5 个层次   大型、复杂模型
                        的一种机制(记
                        忆的 7+2 原则)




 五个层次像是对象模型的 5 张水平切片,
         一层比一层显示出对象模型的
 更多细节。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   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
        寻找类与对象
        识别结构
        识别主题
        定义属性
        建立动态模型
        建立功能模型
        定义服务

          分析不可能严格地按照预定顺序进行,
      大型、复杂系统的模型需要反复构造多遍才能建
      成。
10.2 需求陈述


    需求陈述是阐明“做什么”,而不是“怎样
     做”
       问题范围
       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应用环境
       假设条件
10.2 需求陈述

    自动取款机( ATM )系统的需求描述
10.3 建立对象模型

   10.3.1 确定类与对象
       1. 找出候选的类与对象
       2. 筛选出正确的类与对象

   10.3.2 确定关联
       1. 初步确定关联
       2. 筛选(根据下述标准删除候选关联)
       3. 进一步完善
10.3 建立对象模型




        ATM 系统原始的类图
10.3 建立对象模型

   10.3.3 划分主题
       按问题领域确定主题
       使不同主题内的对象相互间依赖和交互最少
        的原则确定主题

   10.3.4 确定属性
       既与问题域有关,也和目标系统的任务有关
        。
       应该仅考虑与具体应用直接相关的属性,不
        要考虑那些超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范围的属性
        。
10.3 建立对象模型
 经过筛选之后,得到 ATM 系统中各个类的属性,如图所示。
10.3 建立对象模型


    10.3.5 识别继承关系
        自底向上: 抽象出现有类的共同性质泛化出
         父类,这个过程实质上模拟了人类归纳思维
         过程。
        自顶向下: 把现有类细化成更具体的子类,
         这模拟了人类的演绎思维过程。

    10.3.6 反复修改
        一次建模过程很难得到完全正确的对象模型
         。
10.4 建立动态模型


    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系统行为,规定对象
     的合法变化序列。
        不适合:仅存储静态数据的系统 ( 例如数据库 )
        适合:交互式系统
    步骤:
        编写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
           不可能包括每个偶然事件,但必须不遗漏常见
            的交互行为。
        从脚本中提取出事件,确定触发每个事件的动作
         对象以及接受事件的目标对象。
        按事件发生的次序,确定每个对象可能有的状态
         及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并用状态图描绘它们。
        比较各个对象的状态图,检查一致性。
10.4 .1 编写脚本

   脚本:是一个事件序列,描述用户 ( 或其他外部设备 )
    与目标系统之间的典型交互过程。
   实质:分析用户对系统交互行为的要求。
       编写脚本时,需要与用户充分交换意见,编写后还需用户审查
        与修改。
   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
       正常情况
       特殊情况
           如:输入或输出的数据为最大值 / 最小值
       出错 / 异常情况
           出错处理,是大多数交互式系统最难实现的部分。
           比如提供:“异常中止,取消,帮助,状态查询”等功能
10.4.2 设想用户界面


    分析阶段重在分析“应用逻辑”,但也不能完
     全忽略“用户界面”,此阶段的用户界面
        不重在细节,
        重在在界面下的信息交换方式:必须能完成全部必
         要的信息交换,而不会丢失重要的信息。
    方法:
        快速建立用户界面的原型,供用户试用与评价。
图 10.7  初步设想出的 ATM 界面格式
10.4.3  画事件跟踪图

    是简化的 UML 顺序图
        竖线:对象;
        水平线:事件,箭头方向从事件的发送对象指
         向接受对象;
        时间:从上向下,表示事件发生的先后。
        箭头线之间的间距并没有具体含义。


    图 10.8 ATM 系统正常情况下的事件跟踪图
储户          ATM          总行     分行
     插卡
     要求密码
     输入密码
              请求验证帐户
                          请求分行验证帐户
                            帐户有效
 要求事务类型           帐户有效
  输入类型
要求输入取款额
 输入取款额
              请求处理事务
                          请求分行处理事务
                           分行事务成功
  吐出现金            事务成功
 请求拿走现金
  拿走现金
请求继续此事务
   结束
  印帐单退
 请求拿走卡
    卡
  拿走卡
 显示主屏幕
10.4.4 画状态图

    类的状态图:描绘一类对象由事件序列引出
     的状态序列。
        圆角矩形:状态
        有向边: 由事件引起的状态 “转换”。
    根据事件跟踪图,画某个类的状态图:
        该类:对应事件跟踪图中的某条竖线
        事件:  射入该竖线的那些水平箭头线。
        状态:  射出该竖线的那些水平箭头线。
            do/ 在该状态时会做的行为 ( 往往是引起另一类对象状
             态转换的事件 )
10.4.5 审查动态模型

    将各个类的状态图通过共享事件合并,则构
   成系统的动态模型。

    应检查系统级的一致性
A
T
M
类
状
态
图
10.5 建立功能模型


    功能模型 用数据流图描述:数据之间的
     依赖关系,以及数据处理功能(可用 IPO
     图、伪码等进一步描述)。

    10.5.1 画出基本数据流图
    10.5.2 画出功能级数据流图
    10.5.3 描述处理框功能
10.6 定义服务


     “ 对象”封装了:
         属性
         可施加在这些属性上的操作 ( 即服务 )
     在建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之后,才能最终确定
      类的服务:
10.6 定义服务

    常规操作
        无需在对象图中显式地表示
        如:读、写属性的操作
    从事件中导出的操作
        对象收到消息,须有消息指定的操作,该操作改变对
         象的状态并启动相应的服务
    与处理框相对应的操作
        每个处理框都与一个 / 多个对象上的操作相对应
    利用继承机制减少冗余操作
        尽量抽取相似类的公共属性和操作,以建立新父类
10.7 OOA 小结


    面向对象分析使得软件工程师能够通过对对
     象 , 属性和操作的表示来对问题建模 . 虽然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 但所有的方法均有共同
     的特征 :
        类和类层次的表示
        对象—关系模型的创建
        对象—行为模型的导出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软件工程 第五章
软件工程 第五章软件工程 第五章
软件工程 第五章浒 刘
 
软件工程 第四章
软件工程 第四章软件工程 第四章
软件工程 第四章浒 刘
 
软件工程 第八章
软件工程 第八章软件工程 第八章
软件工程 第八章浒 刘
 
软件工程 第二章
软件工程 第二章软件工程 第二章
软件工程 第二章浒 刘
 
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
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
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kutxutxo
 
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
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
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kutxutxo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Dilip Kumar
 
Autismoa ppt
Autismoa pptAutismoa ppt
Autismoa pptkutxutxo
 
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
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
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Martijn van der Kam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Dilip Kumar
 

Viewers also liked (13)

软件工程 第五章
软件工程 第五章软件工程 第五章
软件工程 第五章
 
软件工程 第四章
软件工程 第四章软件工程 第四章
软件工程 第四章
 
软件工程 第八章
软件工程 第八章软件工程 第八章
软件工程 第八章
 
软件工程 第二章
软件工程 第二章软件工程 第二章
软件工程 第二章
 
Woman[1]
Woman[1]Woman[1]
Woman[1]
 
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
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
Autismoaren hurbilpen teorikoa
 
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
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
Jardunbide egokien gidaliburua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utismoa ppt
Autismoa pptAutismoa ppt
Autismoa ppt
 
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
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
Continuous integration, delivery & deployment
 
Dl docência
Dl docênciaDl docência
Dl docência
 
Honda report
Honda reportHonda report
Honda report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A report on industrial visit to honda motors dilip
 

Similar to 软件工程 第九章

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
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
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yiditushe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bill0077
 
Ajax设计技术
Ajax设计技术Ajax设计技术
Ajax设计技术yiditushe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pingjiang
 
软件工程 第三章
软件工程 第三章软件工程 第三章
软件工程 第三章浒 刘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yiditushe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appollo0312
 
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
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
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chen1123xuan
 
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
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
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moris lee
 
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
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
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moris lee
 
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
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
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Liyao Chen
 
Dodaf模拟检测
Dodaf模拟检测Dodaf模拟检测
Dodaf模拟检测sunmolin
 
设计模式(精选)
设计模式(精选)设计模式(精选)
设计模式(精选)cloudma
 
Java Script 引擎技术
Java Script 引擎技术Java Script 引擎技术
Java Script 引擎技术bigqiang zou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chuan liang
 
Great architect cn
Great architect cnGreat architect cn
Great architect cndrewz lin
 

Similar to 软件工程 第九章 (20)

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
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
软件设计原则、模式与应用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Ajax设计技术
Ajax设计技术Ajax设计技术
Ajax设计技术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二版)殷人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 第三章
软件工程 第三章软件工程 第三章
软件工程 第三章
 
Hibernate
HibernateHibernate
Hibernate
 
OOAD
OOADOOAD
OOAD
 
Hibernate教程
Hibernate教程Hibernate教程
Hibernate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教程
 
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
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
关系数据库模式+网络概念
 
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
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
CBAP 技術交流 20151008
 
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
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
CBAP商業分析讀書會 20140218 CH13
 
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
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
Windows 8 apps dev.整理及分享
 
Dodaf模拟检测
Dodaf模拟检测Dodaf模拟检测
Dodaf模拟检测
 
设计模式(精选)
设计模式(精选)设计模式(精选)
设计模式(精选)
 
Java Script 引擎技术
Java Script 引擎技术Java Script 引擎技术
Java Script 引擎技术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Fundamental
 
Great architect cn
Great architect cnGreat architect cn
Great architect cn
 
hibernate
hibernatehibernate
hibernate
 

软件工程 第九章

  • 1. 第九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9.3 面向对象建模 9.4 对象模型 9.5 动态模型 9.6 功能模型 9.7 3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 2.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 传统方法学存在的问题  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远不能满足需要  软件重用程度很低  软件仍然很难维护  软件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 3.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 传统方法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 瀑布模型的缺点  僵化  瀑布模型要求  生命周期各阶段间遵守严格的顺序  预先定义并“冻结”软件需求  实际情况  软件开发往往在反复实践中完成  某些系统的需求的一个逐渐明确的过程 , 且预先定义的 需求到软件完成时可能已经过时
  • 4.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 对象?(面向对象语言) 在问题空间中,对象是…… •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 • 应用所关心的抽象概念 , 具有明确边界和 意义的具 体事物 在解空间 ( 计算机系统 ) 中,对象是…… • 封装 (encapsulation) 了数据和操作的 通信单位
  • 5.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特点 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 , 即问 题域与求解域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 . 与传统方 法相反 ,OOM 以数据或信息为主线 , 把数据和 操作结合构成统一体 . 这时程序不再是一系列 工作在数据上的函数集合 , 而是相互协作又彼 此独立的对象的集合 .
  • 6.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面向对象方法具有下述 4 个要点: OO=Objects+Classes+Inheritance+ 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对象:世界是由对象组成 类: 对象可划分为类 , 单个对象可视为某一类的 实例 继承 : 下层子类与上层父类有相同特征 消息传递:对象之间只能通过传递消息实现 彼此通信
  • 8.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对象的定义  定义 1  对象是具有相同状态的一组操作的集合。  该定义是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对象”。  定义 2  对象是对问题域中某个东西的抽象,这种抽象反映 了系统保存有关这个东西的信息或与它交互的能力 。也就是说,对象是对属性值和操作的封装。  这个定义着重从信息模拟的角度看待“对象”。
  • 9.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对象的定义  定义 3 : 对象∷ = 〈 ID,MS,DS,MI 〉。其 中, ID 是对象的标识或名字, MS 是对象中 的操作集合, DS 是对象的数据结构, MI 是 对象受理的消息名集合 ( 即对外接口 ) 。
  • 10.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 对象的特点 (1) 以数据为中心。 (2) 对象是主动的。 (3) 实现了数据封装。 (4) 本质上具有并行性。 (5) 模块独立性好。
  • 11.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 类( class )  实例( instance )  方法( method )  属性( attribute )  封装( encapsulation )  继承( inheritance )  多态性( polymorphism )  重载( overloading )
  • 12. 9.3 面向对象建模 建立问题模型是人们理解表达问题的方法 之一。 模型是对事物作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 的一种形式化的描述。 模型常由专门的语言 ( 一组图示符号和规 则 ) 来描述 .
  • 13. 9.3 面向对象建模 面向对象方法需要建立 3 种形式的模型 : l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 l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 l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在不同的应用问题中,这 3 种模型的相对重要程 度会有所不同,对象模型始终都是最重要、最基本、最 核心的。 典型的软件系统组合了上述 3 方面内容: 使用数据结构 ( 对象模型 ) ,执行操作 ( 动态模 型 ) ,并且完成数据值的变化 ( 功能模型 ) 。
  • 14. 9.4 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 彼此间的关系的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 构。 对象模型由 UML 提供的类图 ( 类和类间关系 ) 构成 .
  • 15. 9.4.1 类图的基本符号 类图描述类及类与类之间的静态关系。 类图是一种静态模型,它是创建其他 UML 图的 基础。 一个系统可以由多张类图来描述,一个类也可 以出现在几张类图中。 1. 定义类
  • 16. 9.4.1 类图的基本符号 图 9.4 表示类的图形符号
  • 17.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类与类之间通常有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 等 4 种关系。 1. 关联 关联表示两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 例如,作家使用计算机,我们就认为在作家和计算机 之间存在某种语义连接,因此,在类图中应该在作家 类和计算机类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 18.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1 ) 普通关联 普通关联是最常见的关联关系,只要在类与类之间存 在连接关系就可以用普通关联表示。
  • 19.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在表示关联的直线两端可以写上重数( multiplicity ) ,它表示该类有多少个对象与对方的一个对象连接。 重数的表示方法通常有: 0…1 表示 0 到 1 个对象 0…* 或 * 表示 0 到多个对象 1+ 或 1…* 表示 1 到多个对象 1…15 表示 1 到 15 个对象 3 表示 3 个对象 如果图中未明确标出关联的重数,则默认重数是 1 。
  • 20.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关联的角色 在任何关联中都会涉及到参与此关联的对象所扮演的 角色(即起的作用) . 如果没有显式标出角色名,则意味着用类名作为角色 名。
  • 21.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3 ) 限定关联 限定关联通常用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联关系中,可 以把模型中的重数从一对多变成一对一,或从多对多 简化成多对一。 在类图中把限定词放在关联关系末端的一个小方框内 。
  • 22.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4 ) 关联类 为了说明关联的性质可能需要一些附加信息。可以引 入一个关联类来记录这些信息。关联中的每个连接与 关联类的一个对象相联系。关联类通过一条虚线与关 联连接。
  • 23.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2. 聚集 聚集是关联的特例。 聚集表示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在陈述需求时使用的“包含”、“组成”、“分 为……部分”等字句,往往意味着存在聚集关系 。 除了一般聚集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聚集关系, 分别是共享聚集和组合聚集。
  • 24.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1 ) 共享聚集 如果在聚集关系中处于部分方的对象可同时参与多个 处于整体方对象的构成,则该聚集称为共享聚集。 在表示关联关系的直线末端紧挨着整体类的地方画一 个空心菱形。
  • 25.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组合聚集 如果部分类完全隶属于整体类,部分与整体共存,整 体不存在了部分也会随之消失(或失去存在价值了) ,则该聚集称为组合聚集(简称为组成)。 组成关系用实心菱形表示。
  • 26.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图 9.10 组合聚集示例
  • 27.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3. 泛化 UML 中的泛化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继承关系 . 在 UML 中,用一端为空心三角形的连线表示泛化关系 ,三角形的顶角紧挨着通用元素。 注意,泛化针对类型而不针对实例。 泛化可进一步划分成普通泛化和受限泛化。
  • 28.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1 ) 普通泛化 普通泛化与 9.2.2 节中讲过的继承基本相同 . 没有具体对象的类称为抽象类。抽象类通常作为父 类,用于描述其他类(子类)的公共属性和行为。 图示抽象类时,在类名下方附加一个标记值 {abstract} 。
  • 29.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图下方的两个折角矩形是模型元 素“笔记”的符号,其中的文字 是注释,分别说明两个子类的操 作 drive 的功能。 图 9.11 抽象类示例
  • 31.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受限泛化 预定义的约束有 4 种: 多重、不相交、完全和不完全 。 多重继承指的是,一个子类可以同时多次继承同一个 上层基类。
  • 32.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完全继承指的是父类的所有子类都已在类图中穷举出 来了,图示符号是指定 { 完全 } 约束。 不完全继承与完全继承恰好相反,父类的子类并没有 都穷举出来,随着对问题理解的深入,可不断补充和 维护,这为日后系统的扩充和维护带来很大方便。不 完全继承是一般情况下默认的继承关系。 人 性别 { 完全 } 男人 女人
  • 33.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4. 依赖和细化 ( 1 ) 依赖关系 依赖关系描述两个模型元素(类、用例等)之间的语 义连接关系: 其中一个模型元素是独立的,另一个模 型元素依赖于独立的模型元素,如果独立的模型元素 改变了,将影响依赖于它的模型元素。 在 UML 的类图中,用带箭头的虚线连接有依赖关系的 两个类,箭头指向独立的类。
  • 34.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 ( 2 ) 细化关系 当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抽象层次上描述时,这些描述 之间具有细化关系。 细化用来协调不同阶段模型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开 发阶段不同抽象层次的模型之间的相关性,常常用于 跟踪模型的演变。
  • 35. 9.5 动态模型 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 序列。 UML 提供的状态图来描绘对象的状态、触发状 态转换的事件以及对象的行为(对事件的响 应)。 每个类的动态行为用一张状态图来描绘 . 动态模型是基于事件共享而互相关联的一组状 态图的集合。
  • 36. 9.6 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 。 功能模型用一组数据流图表示。 UML 提供的用例图是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能 模型的强有力工具。(面向对象方法 ) 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行为者 (actor )所理解 的系统功能。(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待系统)
  • 37. 9.6.1 用例图 一幅用例图包含的模 型元素有系统、行为 者(角色)、用例 (系统的一个对某个 行为者可见的完整功 能)、行为者与用例 之间的(可见)关系 、用例与用例之间的 (使用 / 扩展)关系。
  • 38. 9.6.1 用例图 1. 系统 系统被看作是一个提供用例的黑盒子,内部如何 工作、用例如何实现,这些对于建立用例模型来说 都是不重要的。 2. 用例 一个用例是可以被行为者感受到的、系统的一 个完整的功能。 3. 行为者 行为者是指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它代表 外部实体。使用用例并且与系统交互的任何人或物 都是行为者。
  • 39. 9.6.1 用例图 4. 用例之间的关系 UML 用例之间主要有扩展和使用两种关系,它们是 泛化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 ( 1 ) 扩展关系 向一个用例中添加一些动作后构成了另一个用例 ,这两个用例之间的关系就是扩展关系,后者继承 前者的一些行为,通常把后者称为扩展用例。 ( 2 ) 使用关系 当一个用例使用另一个用例时,这两个用例之 间就构成了使用关系。如果在若干个用例中有某些 相同的动作,则可以把这些相同的动作提取出来单 独构成一个用例(称为抽象用例)
  • 41. 9.6.2 用例建模 一个用例模型由若干幅用例图组成。创建用 例模型的工作包括: 定义系统 寻找行为者和用例 描述用例 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 确认模型
  • 42. 9.7 3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所建立的 3 种模型,分别从 3 个不同 侧面描述了所要开发的系统。 对象模型则定义了做事情的实体 ; 动态模型明确规定对象在何种状态下接受了什么事件 的触发; 功能模型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 .
  • 43. 9.7 3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静态结构 交互次序 数据变换 适用于: 涉及交互和时序的 运算量很大的问题 所有问题 问题 服务 行为 / 事件 处理 属性值 对象的生命周期 数据流
  • 44. 第 10 章 面向对象分析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10.2 需求陈述 10.3 建立对象模型 10.4 建立动态模型 10.5 建立功能模型 10.6 定义服务 10.7 小结
  • 45.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 面向对象分析 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 程. 理解 ---- 用户和分析员 表达 ---- 需求规格说明书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验证 ---- 二义性、完善性 对象模型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
  • 46.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 3 个子模型 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问题进行划分: 静态结构(对象模 型) 3 个子模型 交互次序(动态模型) 数据变换(功能模 型) 解决问题不同,三个子模型的重要程度也不同 。
  • 47.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主题指读者理解  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的 5 个层次 大型、复杂模型 的一种机制(记 忆的 7+2 原则) 五个层次像是对象模型的 5 张水平切片, 一层比一层显示出对象模型的 更多细节。
  • 48.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 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 寻找类与对象 识别结构 识别主题 定义属性 建立动态模型 建立功能模型 定义服务 分析不可能严格地按照预定顺序进行, 大型、复杂系统的模型需要反复构造多遍才能建 成。
  • 49. 10.2 需求陈述  需求陈述是阐明“做什么”,而不是“怎样 做” 问题范围 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应用环境 假设条件
  • 50. 10.2 需求陈述  自动取款机( ATM )系统的需求描述
  • 51. 10.3 建立对象模型  10.3.1 确定类与对象  1. 找出候选的类与对象  2. 筛选出正确的类与对象  10.3.2 确定关联  1. 初步确定关联  2. 筛选(根据下述标准删除候选关联)  3. 进一步完善
  • 52. 10.3 建立对象模型 ATM 系统原始的类图
  • 53. 10.3 建立对象模型  10.3.3 划分主题  按问题领域确定主题  使不同主题内的对象相互间依赖和交互最少 的原则确定主题  10.3.4 确定属性  既与问题域有关,也和目标系统的任务有关 。  应该仅考虑与具体应用直接相关的属性,不 要考虑那些超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范围的属性 。
  • 54. 10.3 建立对象模型 经过筛选之后,得到 ATM 系统中各个类的属性,如图所示。
  • 55. 10.3 建立对象模型  10.3.5 识别继承关系  自底向上: 抽象出现有类的共同性质泛化出 父类,这个过程实质上模拟了人类归纳思维 过程。  自顶向下: 把现有类细化成更具体的子类, 这模拟了人类的演绎思维过程。  10.3.6 反复修改  一次建模过程很难得到完全正确的对象模型 。
  • 56. 10.4 建立动态模型  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系统行为,规定对象 的合法变化序列。  不适合:仅存储静态数据的系统 ( 例如数据库 )  适合:交互式系统  步骤:  编写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  不可能包括每个偶然事件,但必须不遗漏常见 的交互行为。  从脚本中提取出事件,确定触发每个事件的动作 对象以及接受事件的目标对象。  按事件发生的次序,确定每个对象可能有的状态 及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并用状态图描绘它们。  比较各个对象的状态图,检查一致性。
  • 57. 10.4 .1 编写脚本  脚本:是一个事件序列,描述用户 ( 或其他外部设备 ) 与目标系统之间的典型交互过程。  实质:分析用户对系统交互行为的要求。  编写脚本时,需要与用户充分交换意见,编写后还需用户审查 与修改。  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  正常情况  特殊情况  如:输入或输出的数据为最大值 / 最小值  出错 / 异常情况  出错处理,是大多数交互式系统最难实现的部分。  比如提供:“异常中止,取消,帮助,状态查询”等功能
  • 58. 10.4.2 设想用户界面  分析阶段重在分析“应用逻辑”,但也不能完 全忽略“用户界面”,此阶段的用户界面  不重在细节,  重在在界面下的信息交换方式:必须能完成全部必 要的信息交换,而不会丢失重要的信息。  方法:  快速建立用户界面的原型,供用户试用与评价。
  • 59. 图 10.7  初步设想出的 ATM 界面格式
  • 60. 10.4.3  画事件跟踪图  是简化的 UML 顺序图  竖线:对象;  水平线:事件,箭头方向从事件的发送对象指 向接受对象;  时间:从上向下,表示事件发生的先后。  箭头线之间的间距并没有具体含义。    图 10.8 ATM 系统正常情况下的事件跟踪图
  • 61. 储户 ATM 总行 分行 插卡 要求密码 输入密码 请求验证帐户 请求分行验证帐户 帐户有效 要求事务类型 帐户有效 输入类型 要求输入取款额 输入取款额 请求处理事务 请求分行处理事务 分行事务成功 吐出现金 事务成功 请求拿走现金 拿走现金 请求继续此事务 结束 印帐单退 请求拿走卡 卡 拿走卡 显示主屏幕
  • 62. 10.4.4 画状态图  类的状态图:描绘一类对象由事件序列引出 的状态序列。  圆角矩形:状态  有向边: 由事件引起的状态 “转换”。  根据事件跟踪图,画某个类的状态图:  该类:对应事件跟踪图中的某条竖线  事件:  射入该竖线的那些水平箭头线。  状态:  射出该竖线的那些水平箭头线。  do/ 在该状态时会做的行为 ( 往往是引起另一类对象状 态转换的事件 )
  • 63. 10.4.5 审查动态模型 将各个类的状态图通过共享事件合并,则构 成系统的动态模型。 应检查系统级的一致性
  • 65. 10.5 建立功能模型  功能模型 用数据流图描述:数据之间的 依赖关系,以及数据处理功能(可用 IPO 图、伪码等进一步描述)。  10.5.1 画出基本数据流图  10.5.2 画出功能级数据流图  10.5.3 描述处理框功能
  • 66. 10.6 定义服务  “ 对象”封装了:  属性  可施加在这些属性上的操作 ( 即服务 )  在建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之后,才能最终确定 类的服务:
  • 67. 10.6 定义服务  常规操作  无需在对象图中显式地表示  如:读、写属性的操作  从事件中导出的操作  对象收到消息,须有消息指定的操作,该操作改变对 象的状态并启动相应的服务  与处理框相对应的操作  每个处理框都与一个 / 多个对象上的操作相对应  利用继承机制减少冗余操作  尽量抽取相似类的公共属性和操作,以建立新父类
  • 68. 10.7 OOA 小结  面向对象分析使得软件工程师能够通过对对 象 , 属性和操作的表示来对问题建模 . 虽然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 但所有的方法均有共同 的特征 :  类和类层次的表示  对象—关系模型的创建  对象—行为模型的导出

Editor's Notes

  1. 把数据和代码作为分离的实体,反映了计算机的观点,因为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和程序是分开存放的。但是,这样做的时候总存在使用错误的数据调用正确的程序模块,或使用正确的数据调用错误的程序模块的危险。使数据和操作保持一致,是程序员的一个沉重负担,在多人分工合作开发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如果负责设计数据结构的人中途改变了某个数据的结构而又没有及时通知所有人员,则会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错误。
  2. (2) 定义 2 : 对象是对问题域中某个东西的抽象,这种抽象反映了系统保存有关这个东西的信息或与它交互的能力。
  3. 多态性 ( polymorphism ) -- 含义 同一个操作 可以是多个 不同 类的行为。 不同对象接收到 同一个消息 后,可产生完全 不同 的反映。 同一个消息 可调用 不同 的方法。 -- 意义 允许每个对象以自己最合适的方式去响应共同的消息,从而增强软件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
  4. 曾对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 Booch,Rumbaugh 和 Jacobson 经过合作研究,于 1996 年 6 月设计出统一建模语言 UML 0.9 。截止到 1996 年 10 月,在美国已有 700 多家公司表示支持采用 UML 作为建模语言,在 1996 年年底, UML 已经稳定地占领了面向对象技术市场的 85% ,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1997 年 11 月,国际对象管理组织 OMG 批准把 UML 1.1 作为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标准建模语言。 通常,使用 UML 提供的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在 UML 中术语“类”的实际含义是,“一个类及属于该类的对象”。下面简要地介绍 UML 的类图。
  5. 图中是一个电梯系统的类模型。队列就是电梯控制器类的关联关系上的关联类。 一个电梯控制器控制着 4 台电梯,这样,控制器和电梯之间的实际关联就有 4 个,每个连接都对应一个队列(对象),每个队列(对象)存储着来自控制器和电梯内部按钮的请求服务信息。电梯控制器通过读取队列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电梯为乘客服务。
  6. 用例中的每个用例都是通过若干对象相互合作实现的。对象的行为模型指明一个系统对外部事件的激励所作出的响应。为创建该模型,应该完成以下工作: • 评估所有 use-case 以完全理解系统中的交互顺序。 • 标识驱动交互序列的事件并理解这些事件如何和特定的对象相关联。 • 为每个 use-case 创建交互图。 • 为具有主要动态特征的类建立状态转换图。 • 为描述对象的工作流同时便于识别并发活动建立相应的活动图。 • 评价行为模型以验证精确性和一致性。
  7. 请注意扩展与使用之间的异同: 这两种关系都意味着从几个用例中抽取那些公共的行为并放入一个单独的用例中,而这个用例被其他用例使用或扩展,但是,使用和扩展的目的是不同的。通常在描述一般行为的变化时采用扩展关系;在两个或多个用例中出现重复描述又想避免这种重复时,可以采用使用关系。
  8.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9. 特殊情况,例如输入或输出的数据为最大值 ( 或最小值 ) 。最后,考虑出错情况,例如,输入的值为非法值或响应失败。对大多数交互式系统来说,出错处理都是最难实现的部分。
  10. 特殊情况,例如输入或输出的数据为最大值 ( 或最小值 ) 。最后,考虑出错情况,例如,输入的值为非法值或响应失败。对大多数交互式系统来说,出错处理都是最难实现的部分。
  11. 特殊情况,例如输入或输出的数据为最大值 ( 或最小值 ) 。最后,考虑出错情况,例如,输入的值为非法值或响应失败。对大多数交互式系统来说,出错处理都是最难实现的部分。
  12. 特殊情况,例如输入或输出的数据为最大值 ( 或最小值 ) 。最后,考虑出错情况,例如,输入的值为非法值或响应失败。对大多数交互式系统来说,出错处理都是最难实现的部分。
  13. 通常在建立了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之后再建立功能模型。